对外经贸合作范文

2024-06-29

对外经贸合作范文(精选12篇)

对外经贸合作 第1篇

关键词:对外合作,制种,生产,青海湟中

近年来, 湟中县的种子产业发展较快, 对外市场不断扩大。域内生产的种子因籽粒饱满、产量高、商品性好, 使油菜类为主的对外合作制种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各地区、各年份、各阶段的情况不一致, 所以制种生产以及管理上仍然存在许多问题[1], 限制对外合作制种的进一步发展。笔者就对外合作制种生产工作进行总结, 以供广大制种人员参考。

1 培养合格的杂交制种技术人员

对外合作制种是一项技术相对密集、用工较多、牵扯面较广、实施相对复杂的种子生产项目。如果某个小环节出现失误, 往往会使成百上千万元的种子不能作生产用种, 风险较大。因此, 从事杂交制种的技术人员应具备以下基本素质。

1.1 要有较高的制种业务水平

对外合作制种不同于一般大田用种子制种, 合同一旦签订, 就必须百分之百的履行。而且对种子质量的要求特别高。制种的亲本、原种通常来自外地, 制种者只有对其生长特征特性以及在当地的适应性足够了解, 熟悉制种生产的每个环节和步骤, 熟知耕作、植保、栽培等知识, 才能避免出现产量高低不一、质量指标不稳、病虫害多发等问题。

1.2 较强的宣传和组织实施能力

搞好制种工作要求将规程、方案中的各种措施应用到生产中, 要求制种者具备一定的文化宣传发动能力和组织实施能力, 解决村组干部和农户的思想问题, 以及基地上的管理问题, 保证工作顺利实施。

1.3 扎实的工作作风

合格的制种技术人员应具备3个方面的素质:一是能创造机会同基层人员交流, 及时解决生产问题, 把握他们对制种措施的认识, 争取他们对制种工作的全力支持, 吸收和总结农民在生产中采用的适合制种推广的栽培措施和经验, 不断提高自己的制种指导水平, 让自己成为一个农民信得过、单位信得过、外商信得过的制种技术人员。二是做到脑勤、腿勤、嘴勤和手勤, 遇到困难多思考, 帮助蹲点人员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提高其工作积极性。三是诚实务实。对自己不了解的知识要虚心学习, 不要不懂装懂, 瞎指挥, 乱指点。出现问题要及时向上级反映, 不能欺上瞒下、报喜不报忧, 给制种工作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1.4 较强的创新意识

与一些先进省、地区相比, 湟中县的制种生产还比较落后, 尤其在基地建设、管理、标准化操作、质量控制和降低成本等方面, 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高。依笔者的制种经验看, 每一次产量和质量的提高和制种成本的下降, 均得利于管理水平和制种技术的提高和改进。

2 选好基地是搞好对外制种的基础[2]

基地的建立和选择是做好制种工作的基础, 因为基地的土壤条件、气候、劳力数量和群众基础等因素, 对制种影响较大。因此, 基地选择要注意以下几点。

2.1 气候条件要适宜

主要包括较长的无霜期、较高的生育期积温、较强的日照, 较少的花期雨水和冰雹等灾害性天气。

2.2 栽培条件要好

选择土壤酸碱度适中、土质砂壤、土层较厚、疏松多孔、保水保肥、肥力中上、轮作3年以上、无病虫危害、水源充足、渠系配套的乡村建立制种点。

2.3 要有充足廉价的熟练劳动力

杂交制种是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农业产业, 需要有大量廉价、熟练的劳动用工。制种劳力不足, 往往使制种用工选择受限制, 使一些不适合去雄授粉的人从事杂交制种工作, 造成栽培管理技术措施难落实。

2.4 群众制种积极性较高

杂交制种必须要有一定的行政管理工作做配合, 无论是制种宣传发动、隔离区选定, 还是技术保密、措施落实等都需要村干部的配合。同时, 还应注意群众的反应。事实证明, 群众对制种的态度比村干部更重要。如果群众态度消极, 应选择新点, 开辟新基地。否则, 将会成为制种的最大障碍。

2.5 当地农业收入相对较低

对外制种之所以吸引农民, 关键在于它的收入显著高于大田。比较效益越高, 农民制种积极性越高, 工作越容易做好。因此, 选择制种点, 还应考虑当地的农作物种植情况和收入情况。

2.6 交通方便

为便于蹲点的技术人员及时到位, 方便人员检查, 减少专车接送, 公司和制种点之间最好要有公共汽车通行。

3 强化管理是搞好对外制种的保证

3.1 要抓好技术人员的管理

主要包括以下4点: (1) 明确分工是增强技术人员责任感和调动其积极性的前提。只有分工明确, 才能明确职责, 只有明确职责, 才能判断和评价每个人的工作。对外制度是一项效益较高、风险较大的工作。从选点到制种, 送样到发货, 必须固定专人负责。 (2) 工效挂钩。按劳分配, 多劳多得, 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也是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工效挂钩对调动技术人员的积极性, 增强责任感将会起到极大地促进作用。 (3) 鼓励竞争。没有竞争, 就不会有技术人员对工作的全身心投入, 难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鼓励竞争, 就必须在公司内部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形成一个职位随能力和业绩调整, 岗位提倡平等竞争, 待遇同制种业绩挂钩的动态管理机制, 给每个技术人员以平等的机会和多项的选择, 为公司创造最大效益。 (4) 奖罚分明。奖和罚的主要目的是调动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增强责任感。要利用好这个杠杆, 前提是必须分清是非, 明确奖罚标准。

3.2 抓好项目管理

3.2.1 抓好计划的实施落实。

计划的制定和落实, 是保证完成对外制种任务的前提。对外制种合同签订后, 要根据合同产量确定制种面积, 然后根据基地和隔离要求落实面积。

3.2.2 抓好标准化建设。

对外杂交制种不同于常规种子制种, 以种子质量标准为例, 一些公司制定的标准, 不是以国家或国际标准来衡量是否合格, 而是以合同为尺度, 往往制定了高于国家或国际标准的内部标准, 以保证它们的种子在市场上畅通无阻。因此, 要适应这一状况, 就必须提前制定单位的内部标准, 以确保自己生产的种子能满足众多客商的要求[3]。从种子生产上讲, 若要减少种子不合格率, 增加商品率, 就必须完善生产和管理技术, 在总结生产和科学试验的基础上, 制定出适合当地生产条件的制种技术规程, 对基地选择、制种技术、管理办法等制种生产和管理的每个环节和步骤, 做出科学、先进、可行的规定, 做到管理有制定, 操作有规程, 质量有标准。

3.2.3 抓好关键技术的普及落实。

一是要抓好技术人员的自身培训和提高。可通过集中培训办班、开研讨会等办法, 增加技术人员的制种技术储备, 统一关键技术措施的要求, 提高全体技术人员的技术指导能力和制种管理水平;二是要抓好制种农户的培训。三是要抓好样板基地和样板户的建设。在大规模开展对外制种的地区, 由于受技术力量的限制, 不可能把培训工作搞的十全十美, 为弥补这种不足, 可采取树立样板, 以点带面的办法促进落实。由主管人员负责, 建立对外制种样板基地, 培训技术人员、乡村干部和示范户。由蹲点人员负责, 在各基地、各制种村组建立一定数量的样板户, 用于培训制种农户和制种雇工。每个措施出台后, 先在样板基地和样板户中切实贯彻, 然后再通过现场培训、经验交流、农户参观, 及时将点上的经验在面上推广。

3.3 抓好制种基地和农户的管理

主要采取以下3种方法:通过制定村规民约, 规范农户的制种行为, 落实村组对制种农户的行政管理;通过签订经济合同, 明确制种者对制种产量和质量的责任, 落实公司对制种的技术管理, 使每个制种者担负起保证制种产量和质量、维护整体利益的责任[4]。

参考文献

[1]殷晓燕.浅谈种子检验与提高制种质量[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4 (B12) :97-98.

[2]李桂梅, 李景山, 白代晓, 等.玉米制种基地的建设[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4 (2) :48.

[3]张孟玉.我国对外合作制种的发展与市场营销观的转变[J].种子科技, 2000 (1) :31-32.

我国对外发展对外劳务合作的思考 第2篇

摘要

对外劳务合作是我国对外经济合作的一部分,是我国当前实现“走出去”战 略的重要途径之一,多年来以“输出一人,富裕一家,带动一片,安定一方”的 美誉深受我国各级政府和百姓的欢迎。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的 加深,国际劳务合作的发展步伐将日益加快。

我国的对外劳务合作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劳务输出 大国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与我国这样一个劳动力资源大国很不相称。行业中 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制约了我国对外劳务合作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充分 认识和分析我国对外劳务合作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研究与制定出相应的对策和措 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以我国对外劳务合作的发展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 合的方法,在对我国对外劳务合作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借 鉴世界劳务合作大国的成功经验,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全文共分为六部分:

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介绍了论文的选题背景与意义。

第二部分为我国对外劳务合作的发展现状。

第三部分为我国存在的优势以及对现状的分析,并找出主要问题。首先,分析了外部环境对我国对外劳务合作的影响,包括市场准入限制与障碍、管理体制的不完善两个方面;其次,分析了企业内部的制约因素,即外派劳务结构的不合理、企业缺乏信用意识、市场开拓能力不足和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等四个方面对我国对外劳务合作的影响。

第四部分针对主要问题提出政府、企业和个人应该如何应对这些问题。第五部分为总结。概括了本文的主要观点与结论。

伊朗对外核能合作明显加速 第3篇

一波三折的求核之路

二战后伊朗发展核能的历程极为坎坷,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57?1978年)是伊朗与西方国家开展核能合作的蜜月期。1957年,伊朗作为美国重要盟友,在艾森豪威尔总统“原子能换和平”倡议下,与美国签署了民用原子能合作协议。1967年,伊朗在德黑兰成立了原子能研究中心,美国为该中心提供一台5兆瓦研究用核反应堆,使用高浓缩铀作为燃料。第二年伊朗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并在1970年正式批准了该条约。1974年,伊朗与国际核能巨头西门子公司等签署了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德国西门子公司和AEG公司的合资电力企业将为伊朗建造两座1196兆瓦的核电厂,采用德国比布利斯B型核反应堆,计划于1981年全部完工。与此同时,伊朗还获得了瑞典转让的欧洲气体扩散公司“欧迪夫”(Eurodif)10%的股份。为了建造“欧迪夫”铀浓缩工厂,巴列维国王曾经借款10亿美元,1977年又增加借款1.8亿美元。

第二阶段(1979?1988年)是伊朗核能发展的停滞时期。1979年初,伊朗爆发了伊斯兰革命。一方面,革命后执政的霍梅尼政权认为发展核武器与伊斯兰教义不符,因此对核能事业并不热心;另一方面,在伊朗激进的革命政策之下,西方国家纷纷与伊朗断交,伊朗的对外核能合作被迫陷于停顿。事实上,截止到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布什尔核电站中的一座核反应堆已经完成了85%,另一座核反应堆也完成了50%。伊斯兰革命后,美国切断了对德黑兰研究用核反应堆的高浓缩铀供应,迫使该反应堆被关闭多年。伊朗持股的“欧迪夫”国际铀浓缩生产厂也停止了浓缩铀供应。这一时期伊朗的核项目不仅没有任何发展,位于布什尔和达克霍温等地的核设施还在两伊战争期间遭到了伊拉克空军的多次轰炸。

第三阶段(1989?2001年)是伊朗核能项目的重启和恢复时期。两伊战争后期,伊拉克在战场上的技术优势促使伊朗重新考虑恢复核项目。随后,伊朗开始寻求与阿根廷、巴基斯坦等进行核能合作,并着力于培养核技术人才。1989年霍梅尼病逝后,伊朗核项目恢复和发展的步伐明显加快。1992年8月,伊朗与俄罗斯在莫斯科签署了建设一座双机组核电厂的协议。1995年1月,双方又进一步签署了在布什尔建造核电站的合作协议,合同价值约8.5亿美元。根据协议,俄罗斯将在利用布什尔核电站已有设施基础上,建造一座轻水核反应堆(VVER-1000),同时为伊朗建造铀浓缩工厂,并提供核技术人才培训。在面临西方封锁和阻挠的情况下,布什尔核电站既要消化吸收德国西门子公司的原有设计,又要与时俱进提升抗震系数和安全性,故而工程建设一再拖延。根据伊朗媒体报道,在布什尔核电站一期工程中,有24%的部件来自德国,36%来自伊朗,40%来自俄罗斯。

第四阶段(2002?2015年)是伊朗核项目被“问题化”并逐步走向解决的时期。2002年8月,流亡美国的伊朗反对派组织“全国抵抗委员会”向《纽约时报》披露,伊朗在位于中部的阿拉克和纳坦兹建造了两座秘密核设施。不久,美国情报部门根据侦察卫星拍摄的照片认定其分别为重水核反应堆和浓缩铀加工厂。次年2月,哈塔米总统宣布伊朗已经成功开采出铀,并在伊斯法罕和卡尚建立了浓缩铀工厂。由于9.11事件后美国新保守主义势力如日中天,正磨刀霍霍地准备在世界各地推行“政权更迭”,新曝光的伊朗核项目遂成为美西方国家广泛关注的“核问题”。经过十几年的博弈和斗争之后,伊朗和有关六国最终在2015年7月达成协议:国际社会逐步解除在核问题上对伊朗的制裁,伊朗则需要接受国际社会的严厉监管,不能将核项目用于任何军事目的。可以说,伊核协议搬走了长期阻碍伊朗开展国际核能合作的巨石,为伊朗核能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始终争议不断

在伊朗发展核能的过程中,始终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争议,其中较为突出的有三点。

首先,拥有丰富油气资源的伊朗是否需要发展核能?这是以色列和西方国家怀疑伊朗发展核项目动机的最主要理由。根据美国能源情报署公布的数据,2015年伊朗原油探明储量和天然气探明储量分别名列全球第四位和第二位。但油气资源丰富与发展核能之间似乎并不矛盾。一方面,作为清洁高效的新能源,核能一直倍受世界各国的青睐。凡是有条件的国家大都会积极发展核电事业,能源资源丰富的美国、俄罗斯、加拿大等国也不例外。国际原子能机构2015年公布的《世界核电反应堆》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全球范围内投入运营的核电反应堆共438座,装机容量为376216兆瓦,在建核电反应堆70座,装机容量为68450兆瓦。另一方面,由于人口快速增长、生产设备落后以及城市化发展等多重因素影响,伊朗在电力和能源方面确实并不丰裕。2010年,伊朗20多个省份中的大部分公共机构因电力短缺而被迫暂时关闭。加上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伊朗还希望通过出口油气资源和少量电力获取外汇,支持国内其他产业的发展。

其次,伊朗发展核能是否会在中东地区造成“核扩散”,乃至诱发新一轮核军备竞赛?一些西方媒体认为,如果在伊朗核问题上达成协议,沙特阿拉伯等国也会要求同样的权利。首先,中东地区近年来确实出现了一波发展核能的浪潮,比如沙特、土耳其、埃及、阿联酋、约旦等国都竞相准备发展核项目,但发展可持续的清洁能源是全球大势所趋,这一现象与伊朗核项目之间的联系很难得到证实。其次,即便其他国家受伊朗影响开始寻求核项目,这是否会导致新一轮“核扩散”也同样值得商榷。今年5月,由美国布鲁金斯学会专家撰写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没有证据表明伊朗核协议是中东地区核扩散的“前奏”,该地区国家是否选择核武器将取决于一系列因素,比如它们对伊朗核能力和意图的认知、对伊朗行为的评估、与伊朗之间的军事平衡、美国和其他国家对其核项目的反应,以及自身的技术和经济可行性等。事实上,伊朗核协议恰恰说明了国际核不扩散机制的有效性,任何国家在此之外寻求核能力的意图和尝试都将面临国际孤立与制裁,其成本之高昂会让其他中东国家不得不望而却步。

nlc202309082015

最后,伊朗是否会利用民用核能项目最终跨过“核门槛”?在不少反对者看来,核协议只是“延缓”了伊朗发展核武器的时间,未来伊朗仍有可能利用现有核项目发展核军事能力。虽然在理论上存在这种可能性,此类担心也不无道理,但同样值得商榷。一方面,就实践层面而言,伊朗要想在国际社会重重监管之下发展军事选项难度极大。根据伊核协议,伊朗短期内不可能获得发展核武器所需的足够数量的钚或浓缩铀。协议主要通过两条技术路径来阻止伊朗发展核武器。比如,协议规定伊朗境内只能保留300公斤以下、丰度为3.6%的浓缩铀,只能保留数量被严重削减且效率低下的第一代离心机。同时,不允许伊朗对国内核反应堆使用过的乏燃料进行后处理,这就杜绝了伊朗通过后处理获取钚的可能性。换言之,即便未来伊朗撕毁协议,至少还需要一年以上时间才能获得足够的武器级核材料。在此期间,国际社会将会有足够的时间来应对这一局面,包括采取军事手段进行反制。另一方面,虽然一些民用核项目确实存在着被挪作军事用途的可能,然而这一技术困境并非始自今日。正因为如此,《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作为国际社会防止核扩散的最权威文件,从不否认其他国家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

长期以来,在全球核不扩散领域也一直存在着两种不同政策路径的争论,一种强调切断获取核能力的途径,另一种强调消除核扩散的政治意图。如果因为伊朗核项目中潜在的军事能力而要求其完全停止核能项目,则无异于因噎废食、杯弓蛇影。围绕伊朗核项目的这些争论,说到底不过是伊朗与西方关系中巨大信任赤字的体现。而在双方关系的蜜月期,西方国家不仅为伊朗提供了从武器装备到先进核技术与设施在内的一系列帮助,美国核能企业甚至使用伊朗核项目作为广告进行营销宣传。

道路正在变得越来越宽阔

在中东,伊朗是二战后较早开展核能研究的国家之一,并且拥有发展核能产业的抱负、社会基础和工业能力。上世纪70年代,伊朗领导人已经从能源危机中看到了依赖碳氢能源的危险性,认为石油终将有耗尽的一天。在巴列维国王推动下,伊朗利用迅速增加的石油财富,制订了雄心勃勃的核能发展计划,准备在2000年之前建造23座核电厂。尽管此后核项目发展一波三折,但伊朗国内上下从未放弃发展核项目的雄心。华盛顿一家民调机构在2008年初进行的调查显示,虽然伊朗人对于发展核武器态度不一,但高达78%的伊朗人支持本国发展核能,并认为这种权利是“不可剥夺的”。

更重要的是,经过数十年发展,伊朗已经初步形成了相对完善的核工业体系,从贾钦、萨格汗的铀矿和精炼厂,到纳坦兹、福尔多的铀浓缩工厂,再到中东第一座正在运营的布什尔核电厂,为未来伊朗发展核能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2013年2月,伊朗原子能组织宣布已经挑选了16个地点,用以在未来15年内建造一批新的核电厂,其中大多数新的核设施将会建在靠近波斯湾的南部沿海地区或北部里海沿岸。伊朗原子能组织负责人萨利希还表示,伊朗在核电领域的目标是实现20吉瓦的装机容量,并愿意通过“区域核科学联络小组”与其他海湾国家分享民用核能领域的经验。

长期以来,伊朗核能产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外部封锁。一方面伊斯兰革命后西方国家完全停止了对伊朗的核技术援助,以及材料和设备供应;另一方面,其他国家迫于西方大国的压力,在与伊朗开展核能合作时不得不三思而行,乃至取消已有的合作项目。如今,来自外部的制约因素正在逐步减少,伊朗对外核能合作明显提速。2014年11月,俄罗斯与伊朗签署布什尔核电站二期工程协议后,其中第一座核反应堆已于今年9月10日开始动工。今年1月底,习近平主席访问伊朗期间,中伊双方正式签署了开展和平利用核能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中国将会与伊朗携手在阿曼湾东南部马克兰附近建造核电厂,采用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提供的ACP-100反应堆,同时对阿克拉重水核反应堆进行升级改造。2月,伊朗与匈牙利达成合作协议,就25兆瓦和100兆瓦核反应堆的设计与建造进行合作,这些反应堆将会在伊朗建造,然后向其他亚非国家销售。此外,伊朗还向匈牙利派出了大约1100名留学生,主要学习与核技术有关的专业。7月,保加利亚能源部长在访问伊朗时表示,愿意和伊朗分享核废料储存与核电站运营的经验。欧盟则根据《全面联合行动计划》与伊朗开展核安全领域的合作,包括辐射防护、应急准备与响应、核废料管理等。

当然,未来伊朗发展核能之路并非总是坦途,还将面临诸多坎坷与掣肘。比如,国内经济状况欠佳、因长期外部封锁造成的技术人才缺乏、核基础设施落后、部分周边国家的反对,等等。尤其是在尚未与美国等西方大国建立战略互信的情况下,短期内伊朗仍将面临西方国家在先端核技术与核设施领域的封锁。但不管怎样,伊朗开展对外核能合作的道路正在变得越来越宽阔。

(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西亚北非研究中心秘书长、副研究员)

2015年《对外经贸》总目录 第4篇

2015年中国外经贸新春形势分析会专家发言摘选……(4.04)

2015年外贸发展趋势分析………………………肖新艳(6.04)

基于国家战略下黑—蒙区域边贸发展的效用分析………………………………………………张贵海(6.07)

“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背景下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海外投资的风险管理……………………………乔慧娟(8.04)

国际经贸

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与我国对外贸易模式转型…樊文静(1.04)

国际碳壁垒的分类及应对策略…………………………张帅奇 曹淇淞 范结桥(1.08)

通过一则案例分析国际贸易术语的适用性问题………………………………………………夏冰(1.10)

我国应对农产品低碳贸易壁垒的对策建议……李慕菡(1.12)

浅析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及对策……张雪岩(1.15)

中俄服务贸易合作现状、发展潜力与对策分析………………………………………………吕思铭(1.17)

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及提升对策……………………………………唐姣美 钟明容(1.19)

中国绿色食品产业国际竞争力实证分析………李一唯(1.23)

黑龙江对外贸易结构演进路径及优化研究……………………………………刘成军 赵德海(1.27)

福建省入境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及对策………………………………………………朱莉莉(1.31)

低碳经济下安徽省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的SWOT分析………………………………………………郭云(1.34)

新疆与中亚五国边境贸易发展现状、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吴盼盼(1.36)

武汉市软件服务外包产业竞争力实证研究……杨雪(1.39)

湘茶出口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罗玲波(1.44)

韩国加入《政府采购协议》的经验与启示……………………………………杨雪婷 殷军(1.47)

中哈经贸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陈薇琼 陈小雪 于鸿基 胡瑞法(2.04)

中美金融服务贸易发展比较研究………………刁克武(2.08)

构建黄金坪经济合作区促进边界效应转化的实证分析……………………………………焦朝霞 孙娜(2.10)

我国跨境外贸电商平台模式比较分析与选择…樊晓云(2.12)

美国再工业化对中国全球产业链位置的影响…刘培(2.15)

电子商务中外贸询盘有效性的分析方法………杨成平(2.20)

信用证项下海运提单处理的若干问题探讨……齐伟伟(2.23)

提升我国沿边地区开发开放水平的战略思考…黄人杰(3.04)

中国与越南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刘雪娇 熊理然左宝琪(3.09)

中国—东盟旅游业竞争性与互补性实证分析………………………………………………路会巧(3.13)

中印软件信息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马梦琳(3.16)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企业的有利影响………………………………………………王维金(3.18)

国际油价变化对人民币汇率影响的实证研究……………………………………周欣 何嘉庆(3.20)

美国对华反倾销原因及对策建议………………邓阳(3.23)

我国纺织品和服装出口遭遇反倾销的现状及对策………………………………………………陈逸燕(3.26)

黑龙江省借鉴京津杭模式发展服务外包的对策………………………………………………刘雪巍(3.29)

安徽省服务贸易发展机遇及对策建议…………王孝璱(3.31)

长三角与珠三角文化贸易模式现状及创新路径………………………………………………李艳(3.33)

四川省服务贸易出口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新型接近灰色关联度视角………周路(3.35)

黑龙江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评价及对策建议……………………………………赵胤成 马凤才(3.40)

国际粮谷海运市场运力需求定量分析…………韩喜梅(3.43)

澳大利亚国际收支结构现状、成因及发展趋势………………………………………………苗晓峪(3.46)

中印留学生出国和回流现状比较研究…………赵秋辉(3.49)

科技创新与黑龙江省服务外包产业升级……………………………………于珊珊 姜鹏(4.11)

湖北省纺织业开拓中亚市场研究……华娇 陈蓉(4.17)

推动黑龙江自贸区建设刍议———基于东北亚经济合作和沿边开发开放战略背景……………………………………林静 石慧芳(4.20)

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张帆 荆雪峰 粟翌(4.22)

关于北极争夺的实质及俄罗斯等国家的北极战略………………………………………………杨倩(4.25)

国际贸易理论中的要素流动研究述评…………马飒(5.04)

湖南省制造业企业国际化网络研究…王连芬 李娟玉(5.07)

辽宁省教育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基于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杨东升(5.10)

广西与越南边境贸易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刘丽(5.13)

新形势下黑龙江省对日经贸合作的思路与对策………………………………………………殷勇(5.16)

大连市服装出口贸易问题研究…………………张颖(5.18)

中国水产品出口贸易面临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以中日水产品贸易为例……李丽 王成(5.20)

美国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以引力模型为例……………石红莲 钱金波(5.23)

基于一则外贸实例的出口合同成本核算……………………………………谢崇誉 谢兴伟(5.29)

我国主要出口商品国际竞争力评价……………葛家玉(5.32)

开埠通商后口岸城市发展的历史考察———以上海为例……………………………李振华(5.34)

“龙江丝路带”建设视角下黑龙江省深化对日经贸合作研究………………………………………………杜颖(6.10)

绿色贸易壁垒对福建省茶叶出口的影响及对策分析………………………………………………林善炜(6.13)

外贸转型升级背景下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的路径选择………………………………………………陈立龙(6.16)

提升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推动我国外贸发展方式转变……………………………………房丹丹 郭振(6.19)

美国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曹熠 陶士贵(6.22)

中国与澳大利亚贸易关系分析………董俊鑫 许欣(6.25)

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中哈边境旅游合作动力机制分析及保障体系构建……………………………杨芳(6.31)

中国内地OFDI对香港经济的影响研究…………………………………李慕菡 郭捷文达(6.33)

美国TPP战略动因及对中国的影响分析………俞顺洪(6.35)

知识产权、要素密集度与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贸易:来自中国的经验研究………………………………杨林燕(6.39)

关于SKP阀门执行机构归类问题的探讨………查贵勇(6.43)

中英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韩梦玲(6.45)

贸易自由化与性别工资差距的关系研究文献综述与评价………………………………………………朱玉婷(6.47)

湖北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史俊男 胡心宇(6.48)

浙江出口战略转型升级及对拉美市场的开拓———基于产品空间的视角…………………唐俊(6.51)

中国粮食对外贸易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刘二真 吕玉花(6.56)

安徽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基于1995—2013年数据………………蒋纳(6.58)

深化黑龙江省与韩国经贸合作的对策建议……………………………………封安全 刘喜涛(6.60)

中美“新丝绸之路”战略比较分析………………李文佳 熊理然 刘雪娇 荆田芬(7.04)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深层次原因分析———以欧洲七国为例………………刘建丽郭付强 赵玉焕 胡瑞法(7.08)

金砖国家服务贸易竞争力比较研究…邱玲 王晶(7.12)

浙江省服务贸易增长影响机理及实证研究……………………………………许玲玲 何永达(7.14)

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发展及竞争力比较…………许明功(7.17)

新疆企业开拓中亚市场面临的主要风险及对策……………………………………张海霞 李季鹏(7.19)

云南省对外贸易发展特征分析…………………黄宁(7.21)

非洲承接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优劣势分析………………………………………………孙亚平(7.24)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对外贸易现状与特征研究…朱磊(7.28)

关于进口半导体加工机台商品归类的分析……查贵勇(7.32)

浅析WTO规则对农产品贸易的规制和不足……沈张歆(7.34)

FDI对我国各省区出口增长的促进作用研究———基于财政分权视角……………………朱霖(7.37)

中国与中亚五国贸易合作情况分析……………朱瑞雪(8.07)

中国与德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实证研究………田爱国(8.10)

从“福喜”事件看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实施双重品牌标准的原因及对策………………………………孙训爽(8.12)

“安倍经济学”,成功与否?…………………………王哲哲 王双双 胡瑞法(8.14)

中韩FTA背景下黑龙江省对韩经贸合作研究………………………………………………洪欣(8.17)

黑龙江省与东北亚国家间贸易发展现状与对策………………………………………………李宁(8.19)

外经贸对广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外经贸增加值法…………………巫细波(8.22)

东兴互市贸易区的模式定位———基于与城市空间关系视角…………………………谭雪燕 巫德富 郑国富(8.26)

区域对外贸易发展对政府财政支出规模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省际动态面板数据………………付平(8.28)

以技术创新促进山东省出口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吴英杰(8.31)

FOB贸易条件下的码头作业费及对我国出口的影响简析……………………………………王磊 闫光芹(8.34)

我国近代蛋品贸易发展兴衰与启示……………张云燕(8.36)

我国对俄罗斯直接投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吕雪涵(8.39)

中韩创意产品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刘萌(8.42)

我国对外贸易与碳排放现状及相关性研究……金朵(8.45)

社会壁垒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王德晶 乔子珈(8.48)

日元不断走软的原因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蓝昭炀 马琳(8.50)

碳关税对我国出口商品竞争力的影响…………李小芳(9.04)

劳动年龄人口变动对江苏省外贸出口的影响……………………………………印梅 乔莹(9.07)

欧盟RoH S2.0指令解读及辽宁省机电产品出口对策措施………………………………………………刘钊(9.10)

美国重振制造业对辽宁省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王丽娜 赵桐(9.12)

印度FTA战略和能源安全分析…………………李艳丽(9.14)

基于SJC Copula模型的国际能源市场相依关系研究…………………………杨坤 张清朵 何晓龙(9.18)

从一则案例谈加工贸易单耗管理风险及防范…查贵勇(9.20)

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下进口战略的使命研究……………………………………戴竹青 孙昊(9.22)

我国丝绸产品出口贸易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王丽丽 张爱东(9.25)

印度香料企业开拓中国市场策略研究…………苏雷(9.27)

网络国际贸易背景下苏州中小外贸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措施…………………………………………祁丹萌(9.30)

天津自贸区建设对滨海新区国际贸易和通关业务的影响………………………………………………王智慧(9.33)

俄罗斯居民消费需求变动对黑龙江省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曾博(9.35)

中非经贸关系中的公共外交战略……黄嘉瑜竺彩华(9.37)

中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技术进步效应研究…彭颖(9.40)

基于海上丝绸之路视角的福建与东盟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研究………………………………………………方志玉(10.04)

基于GM(1,1)模型的中国对俄罗斯木材进口需求量预测…………………………田刚 韩璐张思思(10.07)

云南外贸的金融支持体系分析………………马俊 杨云匀 郑汉金 周艳丽(10.09)

新机遇下辽宁对俄经贸合作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高欣(10.13)

老挝旅游业投资环境分析———基于PEST分析法与等级评分法…………………………马琳 孙磊 晏世卿(10.16)

中泰自由贸易区框架下的农产品贸易效应研究………………………………………………李颖(10.21)

中国与巴西反倾销立法的比较分析……………王刚(10.25)

中国与东盟成员国间知识产权民事司法协助制度模式初探………………………………………………彭瑞驷(10.28)

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效应分析…………………………左宝琪 梁茂林 刘雪娇(10.31)

新一轮进口关税下调对我国进口贸易的影响……………………………………覃娜 张坚(10.35)

凭提单复印件付款结算方式对出口商的风险分析及对策建议………………………………………………罗玥(10.37)

对外贸易、FDI对我国CPI的影响分析…………王荣(10.40)

人民币实际汇率与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关系的实证研究………………………………………………余佳莹(10.43)

黑龙江省服务贸易对全省经济发展贡献研究………………………………………………董博雯(10.45)

大连市港口物流与对外贸易关系的实证研究………………………………………………袁璐(10.47)

灵宝市苹果对外出口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赵艳(10.50)

我国出口贸易:新常态转换、宏观影响因素及发展新思路……………………………………郑铁桥 张建中(11.04)

低碳经济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董展眉(11.13)

新疆对中亚国家农机产品出口情况分析…………………………郭瑞敏 陈其钢 孙莉(11.16)

卢布贬值对中俄经贸关系的影响及对策………曾杰(11.19)

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货币传导机制与影响研究……………………………………张瑞雯 温宇静(11.21)

辽宁省汽车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建议…………金花(11.23)

京津冀外贸公司还盘处理策略…………………荣华英(11.25)

打造贸易强国必须加快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杨双锋(12.04)

TPP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分析………李萌 吴晔军(12.07)

海上丝绸之路与“电商东盟”发展对策…………………………………胡杨丽 袁永友(12.10)

我国中小外贸企业服务外包问题研究…………………………张晨 章秀琴 王倩(12.13)

我国对俄贸易企业融资问题研究…………………………荣红霞 曹海英 石碧芳(12.16)

基于国际分工视角的加工贸易研究综述及各国特点分析………………………………………………赵劼(12.18)

中越商品贸易情况研究…………………………郑国富(12.20)

辽宁省民营企业出口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张波 阿曼达 张奇(12.24)

对外开放与经济波动关系研究———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岁磊(12.27)

“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中国企业在发展中东道国承担社会责任问题探讨………………吕儒红 王贺猛(12.31)

“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哈尔滨市国际货运大通道建设的产业支撑问题研究…………………………樊鸿禄(12.34)

浅析“一带一路”建设对沿线国家的影响及政策建议……………………………………郭天宝 杨丽彬(12.37)

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吴姗姗(12.39)

我国内陆出口企业贸易术语的选择…………桂嘉越(12.41)

投资与合作

国际投资政策的发展趋势………………………黄人杰(1.51)

国内外跨境经济合作区模式对黄金坪经济合作区的启示………………………………………………焦朝霞(1.55)

发展中国家吸引低碳外国投资的效应与对策分析………………………………………………周海燕(1.57)

外商直接投资对广东省出口及地区差异影响的实证研究………………………………………………吴小卫(1.61)

国际投资协定的作用及其与气候政策的协同………………………………………………周海燕(2.39)

浙台农业经贸合作的基础、特征与机制……………………………………周婷婷 乔雯(3.57)

我国农业利用外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段立君(3.60)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机制研究及对策建议……………………………………付春辉(3.62)

辽宁沿海经济带利用外资优劣势分析……………………………………高连廷 成丽(4.35)

外资对我国汽车企业并购的动因及对策……………………………………许敏 陈红(4.37)

辽宁省企业跨国并购动因、问题及对策建议……赵红娟(6.62)

促进浙江境外经贸合作区融入“一带一路”发展的措施建议…………………………曹迎莹李歆彤 翟金帅(6.65)

外资垂直技术溢出对江西工业能源强度的影响研究…………………………滕玉华 王峥 洪冰然(8.52)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中资企业对中亚投资的思考………………………………………………陈鸿鹏(8.54)

亚投行给中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及中国企业的对策………………………………………………朱小玲(8.57)

亚投行风险控制对策建议………………………范锦玉(8.59)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动因研究综述及华为公司的案例分析………………………………………………牛秀芳(8.61)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现状及风险防范……………乐俊超(8.63)

黑龙江省三次产业利用FDI分析……李碧芳 雷鸣(9.45)

深圳市FDI、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关系研究———基于VAR模型……江虹 吴宋 刘希(9.48)

FDI对福建省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兰小明(9.51)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利用FDI对制造业增加值影响的实证分析………………………………………………吕超(9.53)

外商直接投资对上海市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李雪丽(9.57)

新疆碳排放量与外商直接投资关系的实证研究……………………………………杨萍 李豫新(10.52)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情况、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李海红(10.55)

我国服务外包与服务业FDI互动关系研究……………………………………陈菲 潘微微(11.27)

跨国并购后国家形象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以吉利收购沃尔沃为例……………………………………张晓燕 姜丽君(11.32)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现状、风险评估及建议……邓锡阳(11.37)

浅析社会责任投资在我国推广的现状及对策建议………………………………………………黎友焕(12.43)

辽宁沿海经济带利用外资与出口实证分析………………………………………………高连廷(12.48)

江苏民营企业对外投资发展研究………………雷权勇(12.50)

中俄经贸

深化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农业合作与贸易的对策及建议……………………………………邵立民 邵晨阳(2.25)

中俄自由贸易区金融合作方式研究…项义军 费腾(2.28)

基于中俄经贸合作结构调整背景下的黑河口岸对外贸易发展思路研究………………………………成榕(2.30)

绥芬河—海参崴“中俄丝绸之路枢纽城”建设模式的区域经济学分析…………………………………王毅(2.34)

经济外交———俄罗斯走向强国的关键…………罗晓彤(2.36)

黑龙江省对俄区域金融合作问题及对策……………………………………项义军 田丽(3.51)

黑河市瑷珲对俄进出口加工园区项目建设情况及对策建议………………………………………………成榕(3.53)

略论黑龙江省在中俄经贸合作中的地位和影响………………………………………………王金亮(4.28)

构建中俄丝绸之路经济带欧亚高速运输走廊分支线———绥芬河运输走廊的逻辑体系…………王毅(4.31)

中俄服务贸易合作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陈丽 陈敏(4.33)

黑河口岸对俄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裴佳丽 张金萍 谢子威(5.38)

中俄经贸关系新发展对新疆对俄贸易的影响……………………………………陈砺 王东红(5.41)

中俄贸易互补性实证分析…康晓玲 吴萱 宁艳丽(7.42)

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林业合作研究………………………………………………李俊枝(7.46)

大兴安岭对俄木材贸易组织模式创新研究……………………………………宋阳 王有志(7.49)

网络经济

南通市电子商务发展现状调查与对策措施……张琴(3.105)

互联网理财对金融发展的影响分析……………………………………杨莹 王景利(3.107)

“海淘”与中国跨境电商企业的发展……………杨晓霞(3.109)

互联网金融对破解中小企业融资瓶颈的意义………………………………………………顿唯(3.111)

B2C电子商务企业服务质量评价研究……………………………………刘晓峰 白雪娇(4.87)

辽宁物联网产业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王淑荣(4.92)

餐饮企业微信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杨娜 黄双(4.95)

信息技术视角下电子商务物流系统的特征分析…刘飞(4.98)

移动支付视阈下新商业模式探究———以“滴滴打车”为例…………闻博 宋豆(4.101)

我国微信支付模式发展中存在的风险及规避策略…………………………………欧阳思萌 曹伊(5.124)

荣成市海产品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王晓玲 孙振扩(5.126)

C2C模式下征税问题研究………………………吴涵(5.128)

利润最大化视角下玩具制造企业混合销售渠道协调性研究………………………………………………于斐(6.98)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促进山西省特色农产品流通体系创新发展………………………………………………李肃(7.88)

企业网络营销绩效的实证分析…………………………杨路明 单良 武亚娜(7.91)

电子商务宠物养成计划的研究与实现……姜佳艺 孙赵跃 余思雨 李明雪 邹淇淇(7.94)

基于O2O的我国服务业商业模式探讨……………………………………邵仲岩 董凤(7.96)

互联网时代下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研究…………焦凯(7.98)

关于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监管思考———基于双边市场理论……………………黄景冰(8.65)

网络银行业竞争态势与电商系网络银行竞争战略分析……………………………………覃一鸣 裘丽娅(8.67)

互联网经济下的O2O商业新模式———以顺丰“嘿客”为例……………………周欢(8.72)

国内外众筹融资模式发展现状及我国发展建议………………………………………………闻博(8.75)

我国农业电子商务冷链物流应用研究…………韩永伟(8.77)

导游服务APP在智慧旅游中的应用……李玥琦 马云驰 段伟 杨银燕 邹楚吟(8.79)

借助“互联网+”战略的物流业发展策略研究………………………………………………李卫华(9.74)

“互联网+出行”模式对传统出租车行业的影响………………………………………………沈尘(9.76)

“互联网+”理念下新疆制造业商业模式创新路径………………………………………………陈红敏(9.78)

大学生网络分期付款消费情况现状调查———以洛阳市三所高校为例………………张雅博(9.81)

基于价值链的辽宁省物联网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王淑荣(10.91)

黑龙江省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顾晓滨(10.93)

黑龙江省中小微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对策………………乔阳 赵佳炜 许洁 许芳菲(10.97)

浅析电子商务中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张欣欣 余陈香 周焕 张航(10.99)

我国网贷行业现状及风险防范研究…………李玮(10.101)

P2P借贷平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杨祥(10.104)

旅顺口区中小企业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赖忠孝(11.39)

企业微信营销中信息质量及风险承担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方天堃杨丽雪 赵英英(11.42)

我国电子商务企业成本控制分析———以京东商城、亚马逊、唯品会为例……………………………………涂健宇 孙喜云(11.45)

杭州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毛青青 周蕾(11.47)

基于SWOT分析的京东微店营销策略…………朱萍(11.50)

浅析我国P2P平台的风险与应对策略…………王永刚(11.52)

规范我国P2P网贷平台发展的对策建议………余璐(11.54)

促进扬州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对策思考…………唐建(11.57)

O2O电子商务模式研究…………………………齐春微(11.60)

我国P2P网络信贷信用风险影响因素分析……孙海莹(12.80)

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创新探讨………………李云飞(12.84)

浅析跨境电商“保税进口”模式…………………张丽(12.86)

浅析跨境电商物流对苏州外贸的影响…………刘溶剑(12.89)

福建省电子商务与产业联动发展实证分析……于婧(12.91)

产业经济

休闲农业健康发展探析———以中牟县为例…………………………郭荣朝(1.64)

基于DEA模型的河南省食品产业集群核心企业绩效评价研究…………………………崔玉艳 李珂 刘荣增(1.66)

文化价值观与我国出境旅游者旅游偏好研究……………………………………施小蕾 郑毅敏(1.70)

腾冲北海湿地生态旅游深度开发对策…………殷群(1.73)

大连节庆旅游发展对策研究……………………吴鸣岐(1.76)

沈阳市旅游产品开发现状及对策研究…………………………于荀 张晓桐 屈永超(1.78)

天山天池景区微营销影响因素体系构建………………………………………………任睿智(1.81)

网络经济自然垄断的存在性分析……周正 陈飞(2.42)

基于文化创意产业的“伊玛堪”活态传承研究…………………………祝招玲 李美秋 张守艳(2.44)

辽宁文化产业人才队伍的建设现状……………邹亮(2.46)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发展研究………………………………………………高新(2.49)

山东省旅游交通碳排放量估算及结果分析……………………………………丁长安 田红(2.52)

辽宁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王婷 赖忠孝(2.55)

黑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周彤(2.57)

基于社会距离的电影媒体对旅游业的影响———以中、印、韩为例……宋鹏燕 陈亚颦 王珍茜 杨承玥 孙宁(2.60)

中国碳交易市场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冯志远 李磊阳(2.64)

我国港航业低碳化发展问题研究………………张燕(2.67)

日本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李哲(2.69)

浅析第三次工业革命对传统产业的影响及我国的机遇………………………………………………郜亮(3.64)

基于波士顿矩阵理论的山东省工业主导产业的路径选择……………………………………许哲 徐天祥(3.67)

“哈大齐工业走廊”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研究……………………………………周彤 宋德军(3.70)

基于完全消耗系数的齐齐哈尔市产业结构现状分析及调整对策…………………………梁敏 陈红梅 岑磊(3.73)

电子信息产业结构性进入影响因素研究———以福建省为例…………………………雷心恬(3.76)

后三峡时期三峡库区产业结构现状及优化对策………………………………………………何悦(3.80)

世界自然遗产地产业生态化构建探析———以我国三江并流地区为例…普荣 白海霞(3.82)

2014年我国房地产市场出现拐点的原因分析………………………………………………刘津旭(3.84)

大连服博会与国内外同类展会比较分析及发展对策……………………………………黄凡 高欣(4.39)

文山州承接产业选择研究………………………宋安宁(4.41)

河南旅游业实现低碳转型升级的对策…………华萍(4.44)

依靠创新集群优势打造哈尔滨市群力金融产业创新集群………………………………………………杨佳音(4.48)

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机遇与挑战……………刘彦欣(4.51)

广西消费品工业的比较优势分析……………………………………刘松竹 常贵蒋(4.55)

新疆产业结构现状及关联度研究………………王永胜(4.57)

我国冷链物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雷国(4.59)

我国房地产金融风险及防范……………………汤磊(4.62)

我国货架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黄中辉(4.65)

上海海洋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周溪召 陈箭 梁亮亮(5.43)

黑龙江省旅游景点多语言导游服务APP可行性分析……马云驰 杨银燕 段伟 邹楚银李玥琦(5.46)

池州市主导产业选择研究………………………胡鹏(5.48)

黑龙江省冰雪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灰色关联度分析……………………………………冯美玲陶萍(5.50)

长株潭地区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邓仕燕(5.53)

沅江市生态旅游产业竞争力SWOT分析及对策………………………………………………李凤辉(5.55)

英、日两国社区养老模式的经验与启示……………………………………李秉坤 姜春雪(5.58)

我国就业、工资和养老保险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闫寒 陈玉爽(5.60)

提升河南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度对策研究———基于产业关联的视角…………………华萍(6.68)

新形势下福建省临港产业共生系统构建研究…雷心恬(6.72)

洪水资源化的水权分配模型构建———以大庆地区为例………………………王建丽(6.74)

我国农民参与乡村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何一飞 李丰生(7.51)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旅游促进农村社区发展的调查与思考———以大连普湾新区东沟村为例……………………………………牛天依 邱瑛(7.53)

基于协同学的黑龙江产业结构与人才结构协同性评价……………………………………王新 于丽艳(7.56)

黑龙江省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模式研究………………………………………………孙辉(7.60)

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南阳人文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研究……………………………………孟然 李秀彦(7.62)

基于目标市场重新定位的黑龙江省旅游推广创新策略………………………………………………姚姝伊(7.67)

洛阳旅游发展空间构想…………………………朱瑞平(7.70)

我国健康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张焰强(7.72)

黑龙江省森工木质林产品产业发展SWOT分析……………………………………宋阳王有志(8.81)

宿迁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特点分析……………龙飞扬(8.83)

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童和正(8.85)

低碳经济背景下兰州市工业转型升级探究……杨皓苑(8.87)

新常态下辽宁省海岛旅游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思考………………………………………………王晓宇(9.60)

新媒体时代高校影院发展现状、营销策略及对策———以安徽省蚌埠市为例…………………江春华(9.62)

经济新常态下黑龙江省保险业创新发展的路径选择……………………………………狄前防原梦(9.66)

河南省旅游业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实证分析………………………………………………张焕丽(9.68)

舒城县茶产业发展SWOT分析…………………李梦(9.71)

我国商业零售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张云河(10.58)

基于协同学的黑龙江省产业结构与人才结构协同发展研究………………………………………………王新(10.62)

基于投入主导DEA模型的我国沿海主要港口物流效率研究…………………………赵冰梅高磊 任冬(10.66)

旅游产业对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以芷江侗族自治县为例………………赵理(10.70)

优化我国旅游景区管理的对策研究……………………………………杨丽春 关萍(10.72)

出口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竞争战略分析………………………………………………颜卓(10.75)

现代多式联运物流环节经济效益模型的构建………………………………………………李浩璞(10.77)

福建土楼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调查及对策建议……………………………………林存文 唐筱芳(11.62)

浅析辽宁省大艺文化创意产业园对本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马坤 李松(11.65)

新型城镇化中纺织企业转型的案例研究———新澳由传统到时尚的华丽转身………李成钢(11.67)

“互联网+”背景下大连会展业转型升级研究……………………………………黄雨芬 王晓宇(11.69)

我国医药行业并购估值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周丽俭 瞿茜(11.72)

贵州省煤炭产业发展研究………………………张丹丹(11.74)

大众旅游时代背景下哈尔滨市自驾游发展初探………………………………………………吴冬颖(11.76)

甘肃省临洮县花卉产业发展研究……支广东陈巧(11.78)

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江苏省市级数据的面板VAR分析………………………………………………张晓燕(12.53)

“智慧”视角下大连发展会展旅游业的优势与对策研究……………………………………陈梓宁王晓宇(12.55)

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文献述评………………徐勇(12.58)

产业集群创新知识共享研究综述………………梁祺(12.61)

我国森林公园探险旅游项目开发研究———以五营国家森林公园为例……………………………………李涛 祝招玲(12.63)

“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辽宁中南部地区旅游资源可开拓性研究………………………………………邓燕婷(12.65)

经济“新常态”下长春会展业发展路径探析……李蕾(12.69)

我国白酒行业市场竞争环境分析………………明倩(12.71)

黑龙江省政府公共信息资源市场开发SWOT分析………………………………………………邢井(12.74)

区域经济

黑龙江省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关系研究………………………………………………王钰(1.86)

黑龙江省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创新与就业质量的关联研究………………………………………………邓永辉(1.89)

黑龙江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刘西涛 杨慧子(1.91)

基于因子分析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能力评价………………………………………………胡鹏(1.93)

呼伦贝尔市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李晶(1.97)

天津自由贸易园区建设现状及对策建议………张慧颖(1.100)

浅析“环首都贫困带”……………………………冯茜(1.102)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思考……李翠兰(2.71)

黑龙江省城乡居民养老社会保险一体化发展问题研究…………………………陈建梅 鲁秋石 方锡悦(2.76)

中国县域城镇化、就业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24个县市面板数据分析…………申布语(2.79)

基于ECM模型的安徽省投资效率实证分析……陈焱(2.84)

承接产业转移中的区域合作治理研究———以“合芜马”三市为例………王云 李佳佳(3.86)

新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加德拉·米兰别克(3.89)

广东省财政投资对经济增长拉动效应的实证分析…………………………………周阳城 欧阳承达(3.92)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四川省物流基地建设研究…闻博(3.95)

乌鲁木齐市旅游业经济效应分析……………………………协合儿巴努·阿尼瓦尔(3.98)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力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孙彬 盖微微(3.101)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王晶超 陈艳梅(3.103)

生态建设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以黑龙江省赫哲族聚居地为例……………………………………陈学军 胡泊(4.67)

广州开放型经济发展阶段与战略选择…………覃剑(4.70)

海上丝绸之路战略中加强对沿海城市发展文化因素的思考———以湛江市为例…………………………张科(4.74)

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失效问题分析———基于区域经济均衡发展角度…………王桥林(4.76)

旅游城镇化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互动研究———以滇西北为例………………普荣 白海霞(4.78)

基于环境损失的新疆绿色GDP测算……………郭丹(4.80)

基于对应分析的新疆各地州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实证研究………………………………………………周建德(4.84)

黑龙江省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的问题及政策建议……………………………………王曙光 李哲(5.62)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以广西南宁市为例……………………黄河东(5.66)

民族地区旅游资源依赖型城镇转型发展与创新驱动———以丽江为例…………………普荣 白海霞(5.70)

黑龙江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政策存在的不足及对策建议………………………………………………赵田(5.72)

加快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枢纽节点建设推进绥芬河虚拟“海陆空”贸易运输立体格局加快发展………………………………………………王毅(6.80)

江苏加工贸易的区域差异及转型发展的比较分析………………………………………………陈宏付(6.82)

我国不同规模城市创新能力比较———基于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分析…李朔一 刘雅男(6.85)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点及河北省的角色定位…张美慧(6.87)

做大做强芦笋食品产业助推沅江县域经济发展……………………………………杨艳平 刘志敏(6.89)

基于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下蚌埠市的新发展…………………………江振龙 王芳 童和正(6.93)

关于景德镇构建现代工业体系问题的思考……………………………………韩静 张纯(6.95)

外资水平技术溢出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工业能源消耗强度的影响研究———基于38个县区的数据………滕玉华 李虹辰(7.74)

新疆兵团第一师三团小城镇建设实证研究……………………………………祁裕 张传辉(7.76)

“新常态”下推动大庆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朴田(7.79)

黑龙江省实体经济发展问题研究………………张丽莉(7.81)

甘肃省环境承载力研究………………崔琪琪 徐芳(7.83)

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结构变迁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张素芳(8.89)

安徽省商品住宅价格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郭睿(8.92)

美国各区域创新能力比较分析…………………张丽君(9.83)

“一带一路”战略给沿边地区开发开放带来的新机遇———以绥芬河市为例………………………张成立(9.85)

福建省开放型经济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李锦秀(9.88)

基于文化遗产资源的城市休闲功能区建设研究———以景德镇昌江风光带为例……………陈莎莉(9.90)

大力推进全域城市化加快城乡统筹融合发展………………………………………………徐长香(9.94)

高等教育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王莎(9.96)

周边地区对接上海自贸区的策略分析及南通的对策选择……………………………………印梅 张笑(10.80)

湖南省城乡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建设探讨………刘瑛(10.84)

推动湖北长江经济带与汉江生态经济带协同发展的路径探析………………………………………………贾金荣(10.86)

威海市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探析………………………………………………李蕊(10.89)

低碳经济背景下呼伦贝尔市产业结构调整分析…………………………李雪峰 陈爱荣 张新琦(11.81)

国家级新区发展问题研究———以大连金普新区为例…………………张颖(11.86)

吉林市物流园区建设条件分析…………………郎春婷(11.88)

空间类规划“多规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析———以河南省为例…………………………郭荣朝(12.76)

呼伦贝尔市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脱钩关系分析………………………李晶 李雪峰 陈爱荣(12.78)

金融市场

普惠金融视角下农村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研究———以新疆为例…………………徐彬彬 李季刚(1.105)

浅谈绿色金融与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于岩熙 王吉恒(1.107)

基于4C理论视角提高我国商业银行客户忠诚度的策略………………………………………………汪贵林(1.109)

新预算法背景下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分析………………………………………………邹剑锋(1.112)

基于金融脆化理论的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风险分析………………………………………………郎玥(1.115)

新型城镇化推进过程中金融支持长效机制构建探析………………………………………………郭方(2.86)

黑龙江省现代化大农业发展融资需求分析………………………………………………董晓红(2.88)

构建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体系的意义及路径选择……………………………………于岩熙 王吉恒(2.90)

基于余额宝和支付宝分析互联网理财对金融发展的影响……………………………………王景利 杨莹(2.92)

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研究…………………………李蕊(2.94)

我国巨额外汇储备多元化管理的建议…………李涵(2.97)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效果研究………………………………………………鲁静婷(2.99)

境内外币现钞兑换现状及对策建议……………顾玲(2.101)

促进新疆与中亚国家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的对策建议………………………………………华默然(2.103)

中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现状及主要问题…………马荣(2.106)

BOP中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变动趋势及原因分析………………………………………………王晓艳(2.108)

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的现状及前景分析…………………………徐扬 戴序 宫颖斌(3.113)

中美国际投资头寸表的比较分析………………屈庆东(3.115)

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及对策建议…………宋丹梅(3.119)

政府监管、市场约束与银行风险———中国上市银行的实证检验……………佟健(3.122)

我国众筹融资的发展现状及风险防范…………张文慧(3.125)

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的影响分析———以新疆为例……………………………董彦立(3.127)

非对称降息对我国商业银行盈利的影响及对策…………………………李磊阳 冯志远 郭磊(3.130)

黑龙江省民间借贷规制效率研究……李娟 侯晓欢(4.103)

京沪高速铁路项目政府投融资风险控制对策……………………………………姜洋 张梦妍(4.105)

国债收益率曲线与经济增长和货币政策的关系………………………………………………杨瑞杰(4.107)

泛资产管理背景下我国券商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封丽(4.109)

提升农村金融组织功能效率的对策探讨………刘笛(4.113)

“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再谈新疆建立棉花期货交易所………………………………………………刘鑫杰(4.115)

关于制约新疆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风险因素分析………………………………………………曹学博(4.117)

收入水平对寿险需求影响的分析———基于新疆15个地市州的面板数据……………………………………周丹丹 郭宏民(4.119)

我国地方融资平台业务的风险分析及对策…………………………刘颖 张正超 刘兰英(5.74)

浅析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现状………………蔡琛(5.77)

中美投资银行内部治理机制比较研究……………………………………周阳城 董雪杰(5.79)

天津自由贸易区离岸金融市场研究……………张慧颖(5.82)

基于SVAR模型的中国股票市场财富效应实证分析………………………………………………胡玉龙(5.84)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信息披露研究…………张龙辉(5.89)

论利率市场化进程中银行经营“投行化”………陈安娜(5.91)

河南省农村金融机构发展问题研究……………刘真真(5.94)

完善小额贷款公司监管的对策建议……………李波(6.103)

伊斯兰金融发展综述……………………………李翠萍(6.105)

中国式影子银行与欧美国家影子银行的区别及对我国金融秩序的影响………………………………冯羽静(6.107)

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下的上市银行财务风险控制………………………………………………陈莹莹(6.110)

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IPO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吴然(6.113)

改进我国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制度的探讨………卢志利(6.116)

中国农村土地流转信托的SWOT分析……………………………………范文静 刘东坡(6.118)

上市公司董事会特征对盈余管理影响的实证研究………………………………………………刘志宁(6.122)

黑龙江省宁安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孔祥玉(6.127)

股份制银行扩张对地方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以鞍山市为例………………胡煜寒 马强强(7.101)

安徽省农村金融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从雨佳 周一成 何玲(7.104)

新疆物流金融发展SWOT分析………高洋 张茑(7.107)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金融体制改革研究………顾宁博(7.109)

新形势下我国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业务转型探析……………………………………水银银 周立平(7.111)

构建大数据“云银行”金融模式突破小微企业融资瓶颈………………………………………………王妍(7.114)

基于农业产业化视角对辽宁省农业保险发展的思考……………………………………田娟娟刘颖(8.96)

浅析经济新常态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赵阳阳(8.98)

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及破解路径………………………………………………孙艳春(9.99)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促进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景德镇市辖内村镇银行为例…曹景华 刘田旺 李子胜 汪东方王井 胡林香(9.101)

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李蕊(9.104)

人民币到SDR货币篮子的距离………………胡一名(9.106)

亚投行———国际金融机构体系的“增量”改革………………………………………………熊小寒(9.109)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贸易差额的影响分析………………………………………………李巧(9.111)

我国农业价值链融资应用现状分析…………………………………张震 王娟(10.106)

盐城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测度分析及经济新常态下提升效益的措施建议…………………………祝婧然(10.108)

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刘润心(10.110)

中国式影子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李新(10.113)

国有企业面临的金融风险及防范措施………杜婧修(10.115)

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金融支持路径研究……何源(11.90)

农村金融外部环境与农村金融发展……………………………………温红梅 李珺琪(11.92)

我国水运建设运用PPP投融资模式探讨………杨晓冉(11.97)

“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加快发展的路径探讨……………………………………石林楠 郑玉琳(12.94)

金融支持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郭方(12.98)

独立学院新校区建设融资风险机制探析…………………………………郭继秋 李奇虹(12.100)

国际收支统计所面临的新情况新挑战及对策建议……………………………………………卢志利(12.102)

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实施前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万亚萍(12.104)

天津市涉外企业在人民币汇率改革中承受力分析……………………………………………顾玲(12.107)

美国消费信贷的发展现状及制度分析………宋丹梅(12.109)

新疆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苗晓峪(12.111)

经贸管理

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的国际经验借鉴及启示……………………………………陈建梅 鞠霄霄(1.118)

社会治理法治化的深层思考……………………赵传君(1.121)

中国城市等级规模与创新分工的关联分析……………………………………尹达 毛淳镭(1.123)

经济制度变迁与我国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黄静(1.125)

微信公众平台营销策划与管理应用…………………………狄玮烨 郑明轩 于珊珊(1.128)

不同能力体系下物流企业IT治理模式的设计………………………………………………胥洪娥(1.130)

山东省“蓝黄”两区小微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刘美宝 李勇(1.133)

基于价格歧视理论的我国高速铁路动态定价策略分析………………………………………………谢俊楠(1.135)

我国网络海外代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伍富河(1.138)

我国初创小微企业筹资问题探析………………孙媛媛(1.141)

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全过程的控制与管理………………………………………………陈芳菲(1.143)

产学协同创新激励机制研究综述………………林存文(2.111)

美国CEO薪酬趋势及决定机制———基于面板数据的研究………刘洪涛 谢恒(2.115)

绿色食品价格定位研究———基于歧视策略视角…………张秀芳 刘玉堂(2.120)

期权定价理论在企业价值评估中的运用———基于对江西铜业的价值评估…………马司玺(2.123)

企业员工的归属感及形成研究———以福建喜多多食品有限公司为例……陈丽梅(2.125)

基于不同生命周期的高科技企业财务战略选择………………………………………………刘诗航(2.129)

基于GM(1,1)模型对新疆人口预测以及城市化水平的分析………………………………………黄毓雯(2.131)

新疆国有企业利润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刘岳莎(2.134)

中国环保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协整分析…………………………王巍 赵桂燕 卞纪兰(3.133)

我国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陈龙龙(3.136)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与经济增长相互影响分析———以新疆为例……………………………李巧(3.139)

影响我国农村经济增长因素的VAR模型分析………………………………………………李路(3.142)

我国海洋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杨盼盼(3.145)

浅析高校附属酒店的营销推广———以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国际交流中心为例……………………………………宋毛毛 金依明(4.122)

基于协同创新视角的科技人力资源共享框架模型的构建…………………………………于姝 钱堃(4.125)

制度理论视角下企业纵向整合研究……………………………………马晓芸 刘国强(4.130)

出口企业员工招聘系统分析………………李然 桂钰 范雅惠 蔡雨露(4.133)

进口葡萄酒营销策略探讨………………………程惠(4.135)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基于动态演化视角…………李飞刘寒波(5.98)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冯琳(5.101)

生态文明视角下企业环境成本研究综述…………………………方天堃 赵英英 杨丽雪(5.103)

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浅谈我国政府行政成本问题………………………………………………范琳琳(5.107)

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加快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步伐………………………………………………黄丽华(5.109)

中国城市化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刘文锋(5.111)

河南省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研究………顾宁博(5.115)

安徽省中小企业偿债能力分析…………………………夏少斌 费晓婷 查杰华(5.117)

第三人侵权时旅游营业人责任探析……………王珊珊(5.119)

必胜客欢乐餐厅在大连地区的营销策略分析……………………………………贾燕卓 金依明(5.122)

浅析我国医药企业营销渠道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徐辉 李长华 彭万程(6.129)

消费者渠道选择行为研究……………姚建宇邓少灵(6.131)

如何塑造期刊的品牌形象………………………陈环(6.137)

江西地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分析……………………………………罗洁 周明(6.139)

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从行政许可到认证认可……………………………………尹建丽 于得水(6.141)

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比较分析………………王利娟(7.117)

中国转型期宏观税负特征及与经济增长的耦合效率分析………………………………………………赵理想(7.119)

组织支持感与员工建言关系———基于主动性人格分析…………………王红勤(7.122)

我国个性化服务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以沈阳市为例………………熊伟 徐娜(7.124)

阿米巴经营管理模式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创新探析………………………………………………杨竹(7.126)

蓝海战略理论及案例分析………………………亓甲飞(7.129)

浅谈大数据与精准营销…………………………曲晓琳(7.131)

在现代组织中团队学习对成员发展的影响研究………………………………………………张明会(7.133)

我国统一碳交易市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王超瑛甘爱平(8.100)

文化产权交易所社会责任研究…………………………黎友焕 刘永子 江则昊(8.104)

互联网时代我国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知识产权效率研究………………………………………………袁茜(8.109)

美国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对中国的启示……………………………………吴天博 李洪山(8.113)

欧洲市场监管模式及其标准化作用机制……………………………………霍哲珺 潘柯良(8.115)

我国城镇化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王玉珏(8.118)

知识经济背景下企业经营模式的演变路径与创新………………………………………………冯才华(8.121)

SC控股有限公司全球价值链整合及核心竞争力分析………………………………………………刘嘉(8.124)

公平理论视角下的企业业绩评价研究…………邹彩凤(8.127)

新疆企业运用阿米巴经营模式探析……………苏小平(8.129)

国内外关于企业员工亲社会性违规行为研究………………………………………………杨梦园(8.131)

浅析企业中层管理者离职原因及对策建议………………………………………………冯美丽(8.134)

互联网时代下企业管理创新探析………………王杰(8.136)

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王兰兰(8.138)

管理层权力与高管薪酬差距研究———基于核心高管变更的视角……………………………………邵剑兵 朱芳芳(9.113)

宏观调控下中小型房地产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王芳 宋世宇(9.120)

订单式加工企业成本核算问题探究……………杨景海(9.122)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失灵的表现及原因分析………………………………………………于砚(9.125)

人口结构对我国城市房价波动的影响…………宋稞(9.127)

管理者灵性领导对员工职场灵性影响研究述评与展望………………………………………………于静(9.130)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张薇(9.134)

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双边道德风险模型及其检验分析……………………………………………王景利(10.117)

市场比较法在土地估价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李秉坤孙秀(10.120)

基于SWOT-AHP的中国人保品牌更新策略探讨………………………姜宝山 刘莹莹 史晓杰(10.122)

我国餐饮业新生代员工职业生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潘阳(10.125)

我国上市公司CEO薪酬激励对企业绩效影响研究———以房地产行业为例…………………王婷婷(10.127)

我国科技型小微企业生态环境建设研究……刘楠(10.130)

我国上市公司智力资本信息披露现状探讨…苏燕(10.132)

情调体验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的实证研究──以服装专卖店为例……………………温韬(11.99)

组织中员工沉默的原因及对策研究…………………………………刘晖 杨梦娜(11.103)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我国第三产业就业水平预测……………………………………………张云河(11.106)

基于AHP的崇左市XG公司物流模式选择实证研究……………………………………………李柏敏(11.109)

襄阳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研究———以襄阳高新孵化园为例…张家明 李捷(11.113)

经理股票期权激励方案的创新研究…………………………………苏丹 欧立光(11.115)

国内上市通航企业经营绩效评价………………………姜宝山 史晓杰 刘莹莹(11.119)

基于创意的集群企业创新升级研究…………梁祺(11.125)

我国物流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存在的问题与措施建议……………………………………………陈良云(11.127)

新生代员工管理及对我国企业的影响研究…王广文(11.130)

哈尔滨市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的SWOT分析…邓永辉(12.114)

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研究现状及展望…………………………………宣琳琳 常烁(12.116)

基于软计算的救灾物资多配送中心调度问题研究……………………………………………张延良(12.119)

网络抢红包营销方式对高校消费者购买行为影响实证研究…罗茜 刘晖 李兰英 吕宏伟 王学强 胡小丹(12.122)

基于DEA-Malmquist指数的大型上市公司的创新效率评价———以湖北省为例……………彭雯婷 刘国新(12.128)

互联网背景下我国企业组织结构发展新态势……………………………………………李玮(12.134)

酒店服务产品质量与员工满意度关系研究……………………………………………蔡梦寥(12.136)

平衡记分卡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审计处的应用简析……………………………………………朱萍(12.138)

经贸教育

顶岗实习课程管理的实践探索———以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为例……………………………………陈克军 华文立(1.145)

少数民族地区国际贸易单证实务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新疆师范大学商学院经济学专业为例……………………………………赵凤莲 杨雯晶(1.147)

民办高校提高课堂质量的教学方法及应用———以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为例……张华英(1.150)

普通高校实务类专业前沿选修课的效果分析及改革对策———以辽宁工业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例…………………………孟亮 张晓芬 周杨(2.137)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旅游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李日欣(2.140)

外贸实务中巧用英语中动结构句………………刘芳(2.142)

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实践与优化研究———以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建设为例………………………………………………杜海玲(2.144)

地方高校双语教学的“变”与“恒”———以兰州交通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例…………………………宋结焱 孙云燕 袁杰(3.153)

以国际技术贸易为先导培养对俄贸易人才的教育教学模式探析———以黑龙江东方学院为例………………姚建设(3.157)

“CEN混合式”国际贸易课堂教学模式探析………………………………………………辛苏(3.159)

商务英语专业国际贸易类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研究……………………………………常超 李玲玲(4.143)

发展经济学教学内容与模式系统优化研究……田志伟(4.145)

基于批评性体裁分析的商务语篇教学与研究………………………………………………姜峰(4.147)

目的论视域下的商务英语翻译策略……………尤玉秀(4.149)

基于网络平台实训的学生评价体系改革———以国际贸易课程为例…………………郑胜英(4.151)

基于跨部门协同视角的公共管理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刘西涛 王炜(5.131)

以服务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标准开发………………………………………………向晓(5.133)

MOOCs对国际贸易专业来华留学生教学的启示………………白小伟 邓炜 徐美 张欢(5.136)

普通工科院校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孟庆涛(5.139)

跨文化商务背景下文化认同的重构与现实意义………………………………………………张玉美(5.142)

应用型本科院校双语教学效果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以黑龙江外国语学院为例……………李莹(5.145)

关于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的再思考………………………………………………张懿(5.148)

用“以点带面”模式改进国际物流专业的实践教学………………………………………………杨继唐(6.144)

面向国际贸易职业岗位群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郭世静(6.147)

基于“课证融合”的独立学院国贸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以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为例………………………………………………黄成亮(6.149)

职业技能竞赛对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践教学的积极影响………………………………………………徐琼(6.151)

提高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顶岗实习质量的对策建议………………………………………………刘红娟(6.153)

关于江苏省企业及高职院校学生对工学结合教育满意度的调研………………………………………张梅燕(7.136)

基于“双主模式”的微观经济学教学设计与实验………………………………………………班蕾(7.141)

《国际服务贸易》教材建设与改革研究…………周五七(7.146)

民办高校国贸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朱燕芳(7.150)

基于赛课结合的市场营销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思考………………………………………………周小兰(7.152)

基于自贸区需求的国际贸易双语人才培养模式探讨……………………………………张亭亭 王静(7.155)

跨境电商加速发展背景下新型高职外贸人才培养探析………………………………………………徐艳艳(8.143)

基于能力本位的进出口实务课程教学创新研究……潘权富 董大朋 祁异慧 任妍 吴晓华(8.146)

商业银行业务与管理开放实验课程设计………魏岚(8.148)

基于知识管理过程的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陈红梅 梁敏 岑磊(9.144)

基于桥头堡战略的云南高校职能优化策略探析………………………………………………曹星(9.147)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途径探析………………………………………………刘素平(9.150)

“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以CDIO为基础的商务英语专业外贸人才培养创新研究…………………李文辉(10.134)

新常态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周恩德 杜小艳 耿杰(10.137)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荣华英(10.141)

国际贸易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江南大学商学院为例…周五七武戈(10.143)

《外贸函电》教学改革实践———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王云 汪立军(10.147)

基于外贸类技能大赛的高职英语真实性评价模式构建……………………………………………付玉梅(10.150)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思考……………………………………………张海英(10.152)

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文化建设初探…李洁(10.154)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创新研究……………………………………………陈晓艳(10.156)

公平视域下对高校资助工作的探析………………………金代志 索肖凤 崔寅(10.158)

互联网金融发展背景下金融学专业实训教学优化探析…………………………………詹浩勇冯金丽(11.132)

英国高校商贸类人才能力培养及经验借鉴———以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为例………程欣(11.135)

新型学徒制模式下中职国际商务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法研究……………………………………………陈康(11.138)

市场细分视角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以黑龙江东方学院为例…曹张龙 姚建设(11.141)

“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和实施———以国际市场营销课程为例…………李凌(11.143)

基于语料库的企业简介英译探究……………方军霞(11.146)

应用技能型院校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孙振娟(11.149)

基于案例教学的国际贸易课程改革研究……傅海霞(11.151)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以大连大学旅游学院为例…………郑岩(12.141)

“一带一路”背景下国贸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探析………………………薛鹏 武戈 邵雅宁(12.143)

我国应用型外贸人才培养创新研究…………徐俊(12.146)

基于出口技能导向的高校外贸人才实务技能培养研究———以宁夏为例…………………………赵翊(12.148)

国贸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培训需求调研…………………………………张慧张欣梅(12.153)

社会关注

大连市流动人口的社会救助现状………………蔡雯 陈靖琪 曾凡君 李斌(2.146)

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监管问题研究……吕莹(3.147)

广西零售业高离职率问题分析…………………白晓玉(3.149)

我国大学生消费与理财现状及建议……………………………………滕雨汐 杨亮(3.151)

中医药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郭峰(4.137)

基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广西农民工返乡创业思路………………………………………………向丽(4.139)

基于回归分析的埃博拉疫情研究………………童易成 余珊珊 王浩豫 朱家明(8.140)

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法律保护问题探析………………………………………………史玲(9.137)

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考…李建厂(9.139)

我国商业医疗保险与基本医疗保险衔接问题研究……………………………………王朔阳冯巍(9.141)

财税审计

广东省民生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研究……………………………………邹书利 唐峻(1.152)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问题与解决对策……………………………………曲童 李露(1.156)

税收原则理论的历史演变及评价………………武丹(1.159)

财政货币政策搭配理论综述……………………张丽莉(2.149)

非债务税盾与资本结构的影响研究———基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实证检验……柳严(2.152)

我国亏损上市公司财务特征分析———以中国铝业为例………………………高雅(2.156)

基于3E原则的电子商务税收征管对策———以C2C模式为例………………………马存玲(2.158)

我国钢铁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以宝钢集团为例……………徐晶 王雪(4.153)

美国内部控制审计制度对我国的启示…张凤元 袁天朋 王雅旭 李敏 吴阳 王玉(4.155)

我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初探……………………何劲松(4.157)

新预算法视角下构建现代预算监督新模式……薛锋(4.159)

我国审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韩雨南(5.150)

浅谈资金时间价值理念在国资管理中的运用…李波(5.153)

财务共享中心的流程构建………………………彭嘉(5.155)

浅析加强地方政府国库资金管理———以黑龙江省为例………………………薛锋(5.158)

关于我国涉外会计与国际会计人才英语能力市场需求状况的调查……………………………………鲁潇宁(6.155)

我国宏观税收负担分析…………………………张磊(6.157)

碳会计与传统财务会计的比较研究……………张明(6.159)

社保经办机构医保基金支付结算风险及对策研究———以江门市为例…………………………彭雪雪(7.157)

企业全面成本预算执行监控体系的构建及实施措施………………………………………………庄晋磊(7.159)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结构性减税研究……………张立俊(8.150)

浅析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新政策对六大行业企业的影响………………………………………………顾非凡(8.153)

浅析农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及其实施效益………钟珊珊(8.155)

中小企业环境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黄安冉(8.157)

网络经济下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战略创新研究…刘炎(8.159)

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李艳(9.152)

浅析关联方交易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孙寒(9.155)

联合概念框架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张利平(9.157)

我国航运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基于主成分分析法……………………陈林(9.159)

税务部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思考………谢永清(11.154)

我国跨国企业国际税务筹划问题研究………曾爱飞(11.156)

无形资产转让定价发展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基于OECD《无形资产转让定价指引》的分析……………………………………………王蕾(12.155)

我国固定资产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程度研究…庄亚婷(12.158)

其它

征集对外合作项目 第5篇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促进全市经济发展,根据市政府领导指示精神和全市招商引资工作总体部署,我委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征集2011年招商项目,现就具体要求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招商引资项目库建设工作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提出了“一招应多变,一举求多效”的指导方针,因此,做好“十二五”期间的招商引资项目库建设,对于提高招商实效,带动全市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实践表明,哪里的招商项目库准备的充分、扎实,哪里的招商工作就容易取得成效。因此,要充分认识加强项目库前期准备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做好招商引资项目的编制工作,夯实招商引资工作基础。

二、做好招商项目选编工作的总体要求

1、此次征集的招商引资项目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属于国家政策鼓励或允许的建设和经营项目,原则上总投资不低于5000万元人民币(高科技项目可以不受投资额限制);项目建设与经营所需的各项条件能够落实;前期准备工作比较扎实,已经完成可研报告编制的项目优先。

2、遴选招商项目要围绕我市的产业特点和资源优势,按照新的国家产业指导目录,策划包装一批市场前景广阔、投资回报率高的新项目;要突出引进战略投资者这一主题,重点开发一批能够吸引战略投资者的大项目、好项目;要围绕我市新区、产业集聚区、十大产业园区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以拉长产业链条、扩大产品规模、形成产业集群为目的,精心编制一批新建项目和与产业相配套的项目;要积极与国家专利主管部门、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保持联系,从中收集一批已经研究成熟的科技成果,充实到我市的项目库中。

3、上报的每个项目要具备以下内容:项目名称、项目主体、项目基本情况、项目位置、项目的背景和根据、项目的前景分析和预测、项目的投资规模、项目的风险及效益分析、项目联系方式和土地、规划、环保等部门的初审意见等手续是否齐全、可研报告是否已经编制等。

4、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依据我市的工业基础,重点做好工业项目的编制工作,特别是要积极督促指导工业企业编制规模扩张、拉长产品链条的项目;市农业部门要重点做好农产品深加工、农业产业化项目的编制工作,同时积极督促指导我市的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编制扩张规模、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项目;市商务局、旅游局要重点做好商贸流通、旅游服务项目的精选和前期准备工作;市科技局要重点做好高新技术项目的精选与前期准备工作;市住建局、交通、公路部门要围绕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城市服务功能的要求,重点做好基础设施和城建项目的精选和前期准备工作;市文化、教育、卫生、民政等部门要分别做好各自领域内的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业项目的编制和前期准备工作。

三、选编好的招商项目材料要及时上报市发改委

对各县(市)区和市直各部门报送的项目,我委将及时组织相关专家逐一进行再论证,提出相关修改意见,在此基础上,我委将统一组织翻译印制,分类编印《焦作市招商引资项目册》,集中对外发布。

越南对外经济合作上演“大国外交” 第6篇

进入21世纪以来,越南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诸多挑战。从加入东盟开始,越南先后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亚欧会议和世界贸易组织,这有效提升了越南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争取到了大量的外资、援助、游客和巨大的出口市场,为其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更为重要的是,越南已摆脱其边缘国家的地位,成功地融入世界体系。

在越南的经济外交中,与大国、特别是与经济大国的经济外交被置于优先地位。越南要继续革新开放,推进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就必须要融入国际社会,以获得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的支持。其中,中国、美国、日本和欧盟等是越南经济外交战略中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和经济技术合作伙伴。2010年越南的重要贸易伙伴排序依次为中国、东盟、美国、欧盟和日本。其中,在单个国家中,中美日三国近年来一直位列越南最大贸易伙伴前三甲。

中 越

自1999年中越结成战略伙伴关系以来,中越两国的经济关系也在快速、稳定地向前发展。2000年中越双边贸易额不足25亿美元,但2009年一举突破210亿美元,2012年更达到412亿美元。从2004年至今,中国一直是越南第一大贸易伙伴。而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顺利建成,在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中越“两廊一圈” (即“昆明—河内—海防”、“南宁—河内—海防”两个经济走廊和“环北部湾经济圈”建设)、“一轴两翼”( 南宁—新加坡經济走廊一个中轴和泛北部湾区域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两翼)等战略合作下,中越经贸合作日益紧密,中国对越直接投资(FDI)也取得了很大进展。从1991年中越关系正常化至2013年3月,中国对越投资项目共有899个,注册资金总额达47亿多美元,在对越投资的94个国家和地区排行榜上排名13位。

中国对越投资早期主要集中在加工、装配等制造业,而今中国对越的直接投资领域日益广泛,涉及制造业、采矿业、商务服务业、建筑业、农林牧渔业、房地产业等。近几年来,中国对越提供的优惠信贷资金也不断增加,至今,中国已向越南提供16亿美元的优惠信贷资金,主要集中于工业、矿业、铁路、能源、纺织、化工等。此外,中国政府还向越南提供无偿援助资金。

越 美

发展与美国的双边关系是越南推行其平衡大国策略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美国重返亚太,美国对深化美越双边关系也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浓厚兴趣。从2000年越美签订《越美贸易协定》以来,双边经济合作逐渐增速。2006年美国给予越南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 越美双边关系实现“全面正常化”。2007年,越南正式成为WTO第150个成员,越美双边经贸合作由此迈入新阶段,这一年两国双边贸易突破百亿美元大关,超过120亿美元。此外, 越南积极同美国就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进行协商,终于在2010年加入TPP谈判进程,此后,两国经济联系更为紧密,仅2010~2012两年,双边贸易额便增长约27%,2012年达到246亿美元。

目前,美国已成为越南第一大出口市场、贸易顺差的最大来源地,大量的贸易顺差为越南实现国际收支平衡和拉动国内经济增长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1988~2010年间,美国对越直接投资(FDI)累计金额为174亿美元。美国对越投资的主要领域是工业、服务业和农业领域,目前,美国正大力推动向越南的基础设施建设、医疗、生物学技术和银行服务等领域进行投资。

在越南的经济外交中,与大国、特别是与经济大国的经济外交被置于优先地位。

越 日

一直以来,日本都是越南对外贸易、投资、政府开发援助(ODA)方面的最重要伙伴之一。日本企业看中越南在东南亚地区相对便宜的工资成本及地理位置靠近中国的区位优势,其对越直接投资一直处于外国对越南投资的前列,1988~2010年期间,日本对越直接投资累计达194亿美元。日本对越投资领域从原来集中于基础设施、房地产、旅游为主转向以城市开发、工业园区建设、电力开发为主。越日两国在稀土开发、核电站建设和高铁建设计划中的合作,也成为越日两国“战略关系的象征”。

此外,在日本与越南双边关系中,政府开发援助(ODA)扮演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在日本外务省2004年发布的《日本对越南国家援助计划》的“理念与目标”部分有如此直白的表述:“日本对越援助,不仅有利于日越双边关系的发展,也有利于日本与东盟的区域关系”、“与中国接壤的越南,在日本对华外交的各种关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截至2011年底,日本向越南提供的ODA总额累计达105亿美元,其中优惠贷款占总额的98%,其余是无偿援助和技术合作。越南将日本提供的ODA资金用于展开多方面、多领域的项目,尤其是改善基础设施,使越南经济社会面貌焕然一新。在多次的会谈中,越日两国领导人都多次表示要进一步扩大、强化两国关系。事实上,以物质为基础的经济关系使越日两国的政治关系也更趋紧密发展。

经济“大国外交”的瓶颈

正是得益于与中、美、日等大国关系的不断改善和深化,越南目前已成为东盟国家中经济增长速度最快、最具活力的国家。近年来,越南国民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年平均增长率超过7%,在亚洲仅次于中国。2001年,越南GDP为329亿美元,人均GDP为415美元。2012年GDP高达1361亿美元,人均GDP也达到1540美元。

尽管越南在经济外交中实行“大国外交”取得了骄人成绩,但不可否认的是,其以西方大国为主要对象的经济外交仍然面临一些问题。越南总体经济实力薄弱,导致贸易商品结构层次低,高附加值产品少,和大国相比缺乏竞争优势。加之,越南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和国内基础设施的落后,极大地制约了其对外经济合作的顺利开展。此外,在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西方国家“政治多元化、经济私有化”的价值观念不可避免地涌入越南。这对有别于西方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的越南来说,潜藏了无法估量的政治风险。

促进我国企业对外投资合作研究 第7篇

一、引导规范企业对外投资合作的基本思路

我国企业对外投资合作应该有明确的指导思想, 建议采用边际产业扩张论。影响广泛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主要有垄断优势理论、内部化理论、维农的国际产品周期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和边际产业扩张论等。这些理论都从不同的层面解释了国际直接投资的发生问题。其中, 小岛清的“边际产业扩张论”对我国较有现实意义。所谓“边际产业”是指, 在投资国处于产业比较优势的下层而在东道国处于比较优势的上层。投资国通过“边际产业”的转移可以为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创造条件。同时, 这些产业转移到国外后可以充分利用东道国的比较优势重新发挥它对国内经济的积极作用。由于这类产业上投资方和受资方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的落差并不大, 容易被东道国吸收消化, 是较有效的技术转移方式。

规范企业对外投资合作, 应注意我国作为世贸组织 (WTO) 成员国在投资方面承担的权利义务与我国参加的各种双边或多边自由贸易区 (FTA) 协定的规制衔接。世贸组织规范国际投资的框架是《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 (TRIMs协议) 。与此同时, 区域经济合作已经成为当前世界经济合作的一个热点。2002年《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货物贸易协议》与《中国-东盟争端解决机制协议》, 使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为亚洲第一个多边贸易自由化安排;2003年有范围广泛的《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 (CEPA) ;2003年《上海合作组织多边经贸合作纲要》标志着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进入了实质性阶段。就我国来讲, 中国-东盟自贸区是进展最快, 也是富有成效的自贸区。此外, 我国还在积极推动中、日、韩合作和整个东亚的经济一体化合作。

在全球价值产业链视角下鼓励企业“走出去”。全球价值链是指为实现商品或服务价值而连接生产、销售、回收处理等过程的全球性跨企业网络组织, 包括所有参与者和生产销售等活动的组织及其价值、利润分配。基于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的背景, 我国应从更开放、更全面的视角, 一方面制定实施支持性政策, 从宏观微观各层面上推动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 并逐步占领全球产业分工中的有利位置和全球价值链中的高端环节, 为国家谋取更大的战略利益;另一方面还要制定实施保护性的政策措施, 将产业安全保护工作前置化, 降低嵌入全球价值链之后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将对外投资与引进外资紧密结合, 统筹规划。十六大报告提出“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20多年来, 基于国情和实际需要, 我国对外开放在很长一段时间是以“引进来”为主, 随着国内外大气候的变化, 大力开拓海外市场逐步具备了必要性和可能性。

二、我国企业对外投资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 企业对风险的评估不够, 缺乏预警机制

对外投资风险是指在特定环境下和特定时期内观客存在的导致国际投资经济损失的变化。我国企业对外投资过程中同样面临着众多风险, 主要有政治风险、法律风险、跨文化风险、外汇风险和技术风险等。随着我国企业对外投资步伐的加快, 对外投资的风险也在凸现。2004年11月曾被誉为“走出去”明星的国有企业——中航油新加坡公司爆出了5.54亿美元巨额亏损, 其直接原因是公司从事石油衍生产品交易本身就具有巨大风险, 而更大的风险在于管理机制的不完善, 特别是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

(二) 企业对东道国法律研究不够重视

我国某工程公司在加蓬的一个建设项目为例。当该项目主体工程完工后, 公司随即解雇了大批当地雇用的“临时工”, 然而此举却遭到被解雇工人的强烈抗议, 双方对簿公堂结果中方败诉, 原因是违反了加蓬的劳动法。我国公司管理人员按照国内形成的对临时工和技工的规则来处理加蓬的情况, 导致了企业的高额损失, 但是企业没有收到来自有关专业人士和政府的善意提醒也是重要原因。

(三) 在政府层面上, 对民营企业“走出去”问题重视不够, 措施不到位

如在融资方面, 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狭窄, 担保体系不够健全, 企业在境外形成的资产无法为贷款抵押担保, 金融服务跟不上企业“走出去”的形势要求;在政策的执行方面, 一些部门和地方鼓励民营企业“走出去”的认识还很薄弱, 没有予以重视, 在政策的执行和支持力度上远远不够, 一些鼓励民营企业“走出去”的优惠政策难以及时到位等。

三、引导规范企业对外投资合作的基本对策

(一) 扩大对外投资风险担保的范围, 建立投资风险预警机制

国家开发融资和担保机构为“走出去”的企业, 特别是对体现国家重大利益的投资活动提供贷款、投资担保。发挥出口信用保险的作用, 进一步完善为国家鼓励的境外投资项目提供政治风险和非商业性保险制度。

(二) 提供投资法律顾问支持, 并建立相应的法律案例数据库备查存档

企业在“走出去”时, 要遵守国际投资的通行规则, 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法律服务具有较高的专业性, 单靠企业的能力难以做到。政府建立投资法律顾问中心, 或者鼓励民间参与海外投资法律咨询业务, 同时建立海外投资案例数据库, 不仅有利于保护企业海外投资, 防患于未然, 还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为我国企业海外投资的理论研究积累第一手的珍贵资料。

(三) 鼓励民营企业“走出去”

目前, 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生力军。加强面向民营企业的信息服务。以境外企业、项目、资本和人员的基本状况等作为国家数据库的主要内容, 据此建立相应的民营企业“走出去”管理服务系统;完善“走出去”业务统计制度, 对对外投资与合作项目及相关数据进行动态分析, 及时调整国家宏观管理政策;发挥我驻外使领馆一线作用, 多方面收集驻在国法律、法规及具体业务信息, 帮助民营企业了解与对外投资和商品进出口相关的政策和法规, 为广大民营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创造机会。

(四) 树立规范经营的意识

帮助企业管理者树立规范经营的意识, 并注意前瞻性地培养他们前沿的经营意识如培养当地消费者的消费伦理, 注意保护当地环境;注意公平贸易, 使当地工人受益更多;杜绝商业贿赂等。目前多数我国企业家的法律风险观念仍然淡薄, 甚至把法律风险的防范视为创造利润的绊脚石。与此同时, 随着我国市场与境外市场的双向接轨, 我国企业所面临的法律风险正在急剧增大。从全球企业发展规律来看, 选择企业外部专业法律顾问支持是一个趋势。具有涉外业务的我国企业选择几家不同专长、不同地域的律所作为长期战略合作伙伴, 这种合作模式可适应我国企业日益增长的跨国境、跨地域市场需求。

摘要:我国企业对外投资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企业对风险评估认识不足, 法律意识不足, 政府对民营企业重视不够。规范促进企业对外投资合作在指导思想上建议重视边际产业扩张论;注意我国作为世贸组织成员国和双边及多边贸易协定缔约国的双重身份的投资规制协调;树立全球价值链视角;注意将对外投资与国内的引进外资需要相结合。为此, 应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提供法律顾问支持;鼓励民营企业走出去;前瞻性地培养企业前沿经营意识。

关键词:引导,企业,对外投资

参考文献

[1]、 (美) 查尔斯·W.L希尔著;周健临译.国际商务:全球市场竞争[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5) .

石油对外合作分成模型及其实践检验 第8篇

中国的石油公司越来越多的涉足跨国油气勘探开发, 国际油气勘探开发项目中, 承包商与资源国之间建立的合作经济关系, 即合同模式, 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项目的运作效果。国际上主要的合同模式有租让制合同、产品分成合同、技术服务合同和回购合同等, 目前的主流合同模式产品分成合同, 也是我国适用的合同模式。这种合同的主要特征是:资源国拥有石油资源的所有权, 国家石油公司拥有石油勘探、开发、生产、运输和销售的专营权。外国石油公司与资源国政府或资源国石油公司签订合同, 作为承包商在合同区内从事石油勘探、开发和生产作业。承包商要承担勘探风险, 若有商业性发现, 还需承担开发和生产费用。合同区内发现的油田投产后, 全部产量分成两部分, 一部分是成本回收油, 另一部分是由资源国政府与承包商按合同规定比例分享的利润分成油。利润分成油是资源国政府与承包商扣除矿区使用费和投资回收之后的剩余产量进行分配从而实现的一种投资收益。利润分成油也是投资项目中承包商实现投资回报的主要来源。确立分成比例, 合理分配资源国与承包商的石油天然气产品是合同的核心内容。为了保证承包商的投资及时得到回收以及承包商的回报率得到合理控制, 可以引进R因子为参数。在以往的研究中, R因子作为一种调节手段, 首先建立产品分成模型, 再通过比较内部收益率来检验模型的使用效果。本文认为, 单纯看通过模型计算出的内部收益率或净现值与目标内部收益率、净现值是否相符合, 并不能全面的体现模型的有效性, 更重要的是观察现金流是否符合预期目标, 以此来说明动态分成比例是否合理。所以本文在模型的项目应用中, 测算出了长北项目承包商的现金流数据, 更加直观的体现R因子模型的适用性。

二、石油对外合作分成模型的依据和选择标准

(一) 石油对外合作的分成模型及其依据

承包商或者外国投资者当年累计收入与累计投入的比值即R因子, 可作为向投资者进行利益分配的直接依据。累计收入包括成本回收、投资回收和利润分成, 有的合同也会包括利息回收。累计投入包括承包商自合同生效起对项目建设的全部支出。资源国政府可以综合产量、油价等不确定因素, 对资源国和承包商的利润进行分配。R因子取值和承包商利润分配关系规律如 (表1) , 基本上是在保证承包商投资回收的基础上, 鼓励承包商多投资, 以获得较多分成。在R因子中, 当累计收入与累计投入的比值R为0~1.5时, 承包商利润分成S为1, 即原油总产量扣除矿区使用费和成本回收限额后的剩余部分, 100%为承包商所有。当R为1.5~3.0时, S为0.8, 即为原油总产量扣除矿区使用费和成本回收限额后剩余部分, 承包商拥有其80%作为利润分成收入。同理, 当累计收入与累计投入的比值更高时, R因子计算套用下一个比例。R因子在合同中被广泛应用, 资源国可以通过R因子来限制承包商由于油藏潜力和油价正向影响带来的超额利润;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可能由于产量和油价负向影响而蒙受的损失。在产品分成合同中, 资源国政府可以通过调整R因子来控制承包商的收入, 对于风险有一定的抵制作用。

(二) 石油对外合作的分成模型的选择标准

在已有的分成模型中选择适用的模型并确定适当的参数值, 是计算分成比例的重要环节。承包商分成比例S并不能完全体现利润分配的最终结果, 因为随着项目的进展, 前期承包商的分成比例即使很大, 其收益可能还很小, 产量逐年增加, 到了后期可能很小的比例就会有很大的收益, 因此需要根据预测的每年产量情况以及气价, 确定每年的收入状况, 从而动态的确定每年的分成比例, 而不是按固定比例分配, 从而控制承包商的过高收益, 保护本国资源。在分成比例模型中, 承包商分成比例S是R因子的函数, 随R的变化而变化, 想要使S的走向满足一定的要求, 可以适当改变其他参数值, 建立不同的函数表达式, 从中选择更符合项目需求的表达式加以应用。

单位:百万美元

三、石油对外合作已有分成模型分析及选择

(一) 石油对外合作已有分成模型分析

承包商分成比例S应在成本回收前承包商分成比例相对较高, 在成本回收后相对较低。12.0时, S急剧下降。在众多的函数中, 选择一个函数, 使得因变量随变量的逐渐递增而减少, 变量的范围大于0, 该函数表达式如下:

其中, S表示承包商的分成比例;S0表示承包商在某一阶段的最高分成比;r0为能调整S变化快慢的系数;R为承包商累计收入与累计投入的比例;m为变化加速因子, 可调节曲线的陡峭程度。该函数具有以下特点:曲线S是随R增加单调递减的曲线, 0

其中, 式 (2) 和式 (3) 是近似实际情况的分成比函数。随着年数、R值递增, (2) (3) (4) (5) 式各函数值汇总如 (表2) 。以曲线S4为例分析, 从 (表2) 中可明显地看出:当0

(二) 石油对外合作分成模型的选择

承包商分成比例通常要求在成本回收前和成本回收后分成比有一个较大的变化, 因此, 分成比函数曲线可以考虑分段的情形, 就是当R>1以后, 承包商分成比例下降一个台阶, 然后按函数表达式再自然递减, 表达式如下:

式中, S为承包商分成比例, S0为R≤1时承包商的最高分成比, S1为R>1时承包商的最低分成比;r0为平稳变量, 保证承包商在1

在式 (6) 中, 将参数赋予经验值得出:

给 (7) 中的R赋予随年限增加的数值, 得到分段的分成比函数, 如 (图1) 所示。

四、分成比模型在长北合作项目中的应用与比较

长北区块地处毛乌素沙漠东南边缘, 构造属于鄂尔多斯盆地中心的伊陕斜坡。按政府规定年度天然气总产量的5%缴纳增值税和矿区使用费;与壳牌签订的合同规定, 年度天然气总产量的65%作为“费用回收气”, 如果“费用回收气”有任何剩余, 则剩余的产量应被视为“余额气”, 当R≤1时, 应由双方按承包商65%和集团公司35%进行分配。当R>1时, 由双方按集团公司68%和承包商32%进行分配。根据项目合作情况构建动态的分成比例函数:

给 (8) 中的R赋予随年限增加的数值, 得到 (表3) 。长北项目函数值如 (图1) 所示。根据分成比例函数确定的分成比例, 重新将余额气进行分配, 由此对比承包商按照合同分得的余额气及现金流和按照分成比例函数分配的结果如 (表4) 。在两种不同的分配方式下, 得到不同的现金流, 分别测算承包商内部收益率IRR, 根据原合同税后净现金流测算出内部收益率为12.89%, 而新函数计算出的税后净现金流测算出内部收益率为13.78%, 可以看出两种公式算法下, 内部收益率的数值很接近, 分成比函数收到了与产品分成合同的分成比相似的效果。通过以上项目对分成比函数的验证, 说明分成比函数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它可以将承包商收益调整的更稳定更合理。分成比函数的建立改变了传统的以机械分成比限制承包商收益的方式, 通过调节现金流的平稳性, 实现了一种在动态中控制承包商收益的新方法。

参考文献

[1]杨雪雁:《国际石油合作扩锐财务制度与投资策略介析》, 《国际石油经济》1999年第3期。

[2]徐振强、王育红:《国际石油合作合同模式的特征及演进》, 《国际经济合作》2003年第1期。

[3]葛艾继、郭鹏、许红:《产品分成合同中影响承包商收入的几大因素》, 《国际石油经济》2002年第10期。

[4]程浪洪、刘岩、韩锋:《油气对外合作项目R因子与分成比渐变模式的构建与分析》,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

俄罗斯对外科技合作政策研究 第9篇

一、俄罗斯对外科技合作政策的沿革

前苏联曾是一个世界科技强国, 其科技人员占世界的1/4, 科技成果占世界的1/3。自前苏联解体以后, 俄罗斯的科技界经历了8年的动荡, 在这期间, 俄罗斯的对外科技合作政策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探索时期和过渡时期;2000年后, 随着普京新政的实行, 俄罗斯的科技界逐渐走出困境。俄罗斯政府对外科技政策的制定分为两个阶段——完善时期和发展时期。

(一) 探索时期 (1992~1995年)

20世纪90年代初期前苏联刚刚解体, 俄罗斯虽然继承了其90%的科技实力, 但是由于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剧烈动荡, 俄罗斯的科技界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在这种形势下, 俄罗斯对外科技合作政策的特点主要是利用国际科技合作保存俄罗斯的科学技术潜力。

这一时期, 俄罗斯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总统令和政府文件:《采取紧急措施保存俄罗斯联邦的科学技术力量》、《关于俄罗斯国家科学中心》、《关于对俄罗斯科学家给予物质支持的措施》、《关于俄罗斯联邦总统下属科学技术政策理事会》等, 可以看出此时俄罗斯的对外科技合作政策正处于新旧交替的过渡阶段, 尚缺乏支持对外科技合作方面的健全法律政策。面对不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 俄罗斯政府出台临时规定旨在解决迫在眉睫的问题, 通过对外科技合作, 获得外国经费支持, 以此来维持俄罗斯科学研究, 制止科学人才的外流。

(二) 过渡时期 (1996~1999年底)

1999年前俄罗斯的经济仍然处于跌宕起伏的衰退时期, 整个社会都处于转轨的过程中, 政府在各个领域采取相应措施, 以图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一时期, 俄罗斯对外科技合作政策的特点是努力使俄罗斯的对外科技合作走上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发展道路。俄罗斯第一部科学法《科学和国家科学技术政策联邦法》、《俄罗斯联邦科学城地位法》、《1998-2000年间俄罗斯科学改革构想》、《关于创建有外国公民参与的科研单位和科学中心的政府令》都体现了这一特点。

其中在《俄罗斯联邦科学城地位法》中提出了通过开展国际合作吸引外资, 推动科学城技术活动的发展;《关于创建有外国公民参与的科研单位和科学中心的政府令》中提到该法令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外国公民依据俄联邦法律规定的办法和程序向俄科技领域投资, 同时又便于那些有外国法人和自然人参与的非商业性科研单位和科学中心开展对外合作, 并且根据本办法规定的创办条件和运行机制有效地向俄科技领域投资。在此之前, 俄罗斯的科研机构均是由政府拨款, 且不允许外国公民涉足。《1998-2000年间俄罗斯科学改革构想》标志着俄罗斯科技政策优先发展方向已经由保持科学潜力转为了促进经济发展的战略, 指出要加强国际科技合作, 保证科学的发展适应市场经济关系的发展是完善科技领域立法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 俄罗斯政府还在航天、核聚变等领域以开放性管理政策取代了封闭性管理政策, 通过建立合营企业来加强对外科技合作。

这一时期还有一部非常重要的法律就是《俄罗斯联邦外国投资法》。该法宗旨是:吸收和有效地利用外国物资和资金、先进技术、工艺及管理经验, 保障外国投资者经营条件的稳定性, 加强对外国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保护。

这一时期俄罗斯政府对外科技合作政策的重点即遵循市场经济的原则, 推进俄罗斯的对外科技合作, 从而在国际市场上寻求自下而上的发展机会。

(三) 完善时期 (2000~2003年)

在新千年来临之际, 普京入住克里姆林宫, 他锐意改革, 积极推行新政, 使俄罗斯的经济逐步走向了复苏。普京对科技发展高度重视, 他认为“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不能运转, 那他就不可能有现在;如果没有富有竞争力的科学技术, 那他就不会有未来。”在对外科技合作方面普京政府也制定了一系列发展政策。这一时期国家对外科技合作政策的特点是加强在创新领域的国际科技合作。

2000年1月, 俄政府出台了《2000—2005年俄联邦国际科技合作国家政策构想》, 这是今后五年内俄联邦政府对外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政策性文件, 也是俄罗斯对外科技合作政策成熟化的标志。该《构想》将开展研发领域的国际合作作为实施国家科技和创新政策、促进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出要通过国际科技合作促进俄罗斯向创新发展道路过渡, 实现国家创新体系的形成。

2002年3月, 普京批准了《俄罗斯联邦2010年之前及远期科技发展基本政策》, 把发展国际科技合作作为基本政策的七个最重要导向之一, 并使之成为实施国家创新政策、促进国家经济增长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指出国际创新科技合作是以双边和多边为基础、以商业赢利为目的的合作。由以上政策可以看出, 在此期间俄罗斯政府对外科技合作政策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为科技创新领域平等互利的国际合作创造良好的条件和机制。

(四) 发展时期 (2004年至今)

自2004年普京连任至今, 俄罗斯的经济一直保持快速增长势头。至2005年底, 俄罗斯经济已恢复到前苏联解体前的水平, 2007年上半年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幅度为7.8%, 高于2006年6.7%的1.2个百分点。同时俄罗斯的创新经济全面展开, 其目的是积极有效地利用各种智力潜力、新知识的一体化、新知识的汲取和传播等来保障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这一时期, 俄罗斯对外科技合作政策的发展方向是进一步加强对外科技合作在俄联邦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 最终实现国际技术创新合作中的技术产业化。

2004年4月, 俄联邦政府公布了《俄罗斯联邦参与管理国家科学组织、科学活动构想》。在有关科学管理的六个问题中提到了国家科学领域技术转移方向及未来前景, 强调了保障知识经济的形成, 保障科技活动的成果进入国内外创新市场, 最终实现产业化。2006年出台的《俄罗斯联邦至2015年发展科技和创新战略》是俄罗斯政府近几年出台的指导俄罗斯科技和创新领域发展的最重要的纲领性政策文件之一, 对俄罗斯今后近10年的对外科技合作发展也有着深远影响。在未来一段时间内, 俄罗斯对外科技合作政策的重点是要发展与各个国家在实现俄罗斯技术产业化方面的合作, 在国家的自由经济区组织科技工业生产, 刺激俄罗斯高技术、科技产品和服务的出口, 吸引必要的投资和技术, 进而共同走向国际市场。

二、俄罗斯目前对外科技合作政策的主要内容

俄罗斯的对外科技政策是其国家科技政策和对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俄罗斯对外科技合作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 基本原则

对外科技合作政策的目标要与国家科技政策、对外政策和经贸政策协调一致, 确保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国家的安全, 权利共享, 经济互利, 把对外科技合作和开发创新结合起来, 推动本国经济转向创新发展道路。

(二) 战略目标

促进俄罗斯转向走创新发展的道路, 建立世界多极化的俄罗斯技术创新体系;在科学、技术和高技术生产领域中参与全球一体化进程;提高本国科学技术水平, 让俄罗斯的知识性产品、科技产品和服务走向国际市场;发展新型国际合作, 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中技术创新的作用;让俄罗斯的国际科技合作的基础设施适应和符合国际惯例;保障俄罗斯国家科学技术的安全。

(三) 发展方向

一是在跨国科技合作中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科学方面制定国际合作计划, 稳固俄罗斯在国际一体化、科学劳动分工与协作方面的地位, 注重在重点发展的科技领域同国际和各个国家重点科学中心的合作。二是在国际技术创新合作方面, 要提高国际科技合作中高科技创新活动的比重, 发展适应国际需要的科技合作市场机制和基础设施, 将推进本国创新科技产品走向国际市场与创造良好环境来提高国外机构在俄的创新积极性合理结合起来。

(四) 主要任务

发展与国际组织的合作, 利用官方和非官方国际组织渠道, 吸引外国对俄科学和技术创新领域的投资;开展对工业发达国家的合作, 扩大与主要科技大国的合作, 以加强对基础和应用科学新内容的补充;发展同新兴工业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科技合作, 推广应用俄罗斯科技成果;为外国投资主体提供与俄罗斯本国企业平等的投资、税收政策, 以吸引境外公司和国外投资人在技术、科技产品和服务国际市场上将俄罗斯本国技术产业化。

三、俄罗斯对外科技合作政策的评价

(一) 每一时期政策制定都以国家基本需要为出发点

从叶利钦政府以求生存为主的对外科技合作政策目标到普京政府的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对外科技合作政策, 每一个时期政府都根据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制定不同政策。在国家处于危难之际, 政策的内容是想方设法保存科技力量, 随着国家经济状况好转, 政府又适时调整政策方向, 制定发展创新合作和技术产业化方面的国际科技合作政策, 这些政策对俄罗斯科技、经济力量的恢复和发展都起到了不可低估的推动作用。

(二) 政策的制定中注重科技、外交、经济相结合

外交、科技、经济的有机结合是推进和规范国际科技合作的重要前提。俄罗斯在对外科技合作政策中本着权利共享、经济互利的原则通过建立良好的外交氛围来保证对外科技合作政策的顺利实施;另一方面, 随着俄罗斯开始进入社会经济全面振兴时期, 其对外科技合作政策更加侧重于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以期实现富国强民计划规定的到2010年使GDP翻一番。

(三) 实现了俄罗斯科技经济发展和世界科技进步的双赢局面

从20世纪90年代初俄罗斯的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陷入史无前例的困境到今天, 俄罗斯整体高技术知识已接近世界水平, 有些领域已超过这一水平。另据俄罗斯科技评估资料, 在当今世界102项尖端科学技术中, 俄罗斯有52项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27项具有世界一流水平;在当今世界决定发达国家实力的100项突破性技术中, 俄罗斯有20项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有25项接近世界水平;在当今世界决定发达国家实力的50项重大技术中, 俄有12~17项可以与西方国家一决雌雄。俄罗斯保持经济持续增长, 不仅重新成为世界十大经济体, 并即将进入人均中高等收入国家的行列。2006年俄罗斯GDP为7328.92亿美元, 是2001年的两倍多, 这些都与一系列对外科技合作政策的实施有关。在对外科技合作政策的指导下, 俄罗斯还凭借雄厚的科技经济实力, 加入到许多“大科学"项目的国际合作中, 如“阿尔法”空间站项目“巨型射电望远镜”等项目中, 为人类社会的发展, 世界科技的进步做出了贡献。

(四) 政策制定中缺少具体的实施细则

俄罗斯对外科技合作各个时期的政策大多是从宏观层面来制定, 许多法律文件更注重广告宣传性, 而不是直接可操作的文件。如《1998-2000年间俄罗斯科学改革构想》草案曾公开进行过讨论, 广大科技工作者怀着极大的热情参与这一讨论并指出有必要对其部分条文加以明确和具体化, 其中更多意见认为国家应明确规定出管理活动的机制, 但是该构想最后文本实际上与原来的草案没有什么区别, 与切实可行的工作文件更是相距甚远。

四、俄罗斯对外科技合作政策对中俄科技合作的影响

2004年温家宝总理访问俄罗斯时曾指出, “中俄科技合作是联系我们两国最重要、最持久、最活跃的纽带。自1992年中俄双方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政府科学技术合作协定》以来, 中俄科技交流与合作顺利发展, 目前俄罗斯已经成为我国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重点和收益最大的国家之一, 俄罗斯对外科技合作政策对中俄科技合作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将中俄科技合作上升为政府间、国家间的多层次合作

在俄罗斯对外科技合作政策基本原则和长期战略目标的指引下, 中俄政府间签订了大量有关于外交、科技合作的文件, 从政府层面研究和分析中俄科技合作现状和合作中产生的问题, 探讨有关推动双边科技合作的方针政策, 确定新的合作领域和工作机制, 为中俄科技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使得中俄科技合作从民间合作上升为了政府间、国家间的合作, 在此指导下现已基本形成了两国中央政府间、相应部门及地区间以及科研单位及企业间的多层次科技合作。1997~2004年, 在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框架下, 共召开了8次科技合作分委会例会, 共有287个项目列入中俄政府间科技合作计划。其中包括SARS等病毒性传染病防治、纳米新材料的开发、核物理、精密机械、机器人、光电子、超级计算机研制等重大项目。目前, 经中国科技部认定的国家级中俄科技园有三个;借助国家科技部与俄方100多个科研院所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信息渠道非常通畅, 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中俄科技合作的效率。

(二) 扩展了中俄双边科技合作的领域、规模和方式

在俄罗斯对外科技合作优先发展领域的指导下, 中俄科技合作的领域也在不断地扩展, 目前中俄双方在航天、核能及其他能源、动力、新材料、化工、生物、通信和信息技术以及其他一些创新领域都开展了合作, 引进了如液流热能发生器技术及设备, 铝镁钛合金表面微弧氧化处理技术及设备、镀铂钛电极技术、液体饲养加工设备、人造皮肤、大尺寸兰白宝石、高压氧舱、防火油漆等一大批高精尖项目。2006年, 我国从俄罗斯引进技术共38项, 总金额为1348万美元;2007年1~3月我自俄引进技术6项, 总金额已约达908万美元。2007年8月中俄两国迄今最大的技术经济合作项目田湾核电站全面投入商业运行, 核电站年发电600亿~700亿千瓦时, 产值将在250亿元以上。在合作方式上, 目前已形成中俄科技合作分委会的合作、两国创新工作组的合作、两国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及科学中心的合作、中俄合作基地和科技园开展的高新技术领域的合作等等。

(三) 使中俄科技合作更加法制化、规范化

在俄罗斯对外科技合作政策逐步完善的过程中, 中俄双方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政府科学技术合作协定》 (1992年) 、《知识产权保护和权力分配议定书》 (1999年) 、《创新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 (2000年11月) 等政策文件;2004年2月, 受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科技合作分委会委托, 由中国科技部与俄罗斯工业科技部组织中国科技部知识产权事务中心与俄罗斯技术转让公司共同编撰的《中俄技术商品化法律指南》正式出版, 这些都为中俄科技合作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在两国总理会晤机制框架下设立的中俄科技合作分委员会, 每年召开一次会议, 以统一协调和管理在科技合作领域中的事宜, 两国在分委员会框架下还成立了“中俄重点科研院所合作工作小组”, 并采取了各项政策措施, 加强科技园区管理方面的交流, 形成在高科技领域的双边合作机制, 从而使得中俄科技合作日趋规范化、成熟化。

(四) 政策中中国的地位并不突出

在俄罗斯对外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政策性文件《2000-2005年俄联邦国际科技合作国家政策构想》中, 关于国别政策规定, “在与新兴工业国和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创新合作政策中, 韩国放在首位, 其次是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可见中国并不是俄罗斯对外科技合作优先考虑的对象。而在2005年之后的对外科技合作政策文件中, 俄罗斯大部分也都是强调与美、英、德、法、意大利等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的合作在俄罗斯科技合作中的重要地位, 以及深化与独联体其他国家的科技合作在俄国际科技合作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对于与中国的合作提及的很少。

(五) 中国从俄引进技术的成本将增加

随着俄罗斯对外科技合作政策中市场化的走向, 俄罗斯政府的市场意识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逐渐增强, 在开展对华科技合作中俄罗斯政府也更加重视取得商业利益, 并且对科技成果的转让监管也越来越严, 这也为中俄科技合作提出了一个新课题。

摘要:对外科技合作政策是一国国内政策和对外政策的主要组成部分, 当今各国都十分重视对外科技合作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本文在详细介绍俄罗斯对外科技政策沿革及主要内容的基础上, 着重分析了俄罗斯对外科技合作政策的特点及其对中俄科技合作的影响。

关键词:俄罗斯,科技合作,政策

参考文献

[1]孙万湖.中俄区域科技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政策建议[J].西伯利亚研究, 2006 (5) .

[2]马书芳, 崔霞.俄罗斯科技对外合作态势与中国当前对俄科技合作对策[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03 (5) .

[3]叶小梁.21世纪初俄罗斯科技政策[M].中外科技政策评论, 2003:53-61.

基于对外产品加工的校企合作思考 第10篇

一、对外产品加工可以加强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

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 长期以来主要是集中在学校实训车间进行, 这样训练可以学习基本知识和技能, 也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 但在解决实际生产问题时, 显得有些缺乏。法兰盘加工的工艺比较简单, 但学生刚开始仍不能独立安排加工工艺, 在老师的指导下, 才能够具体处理。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 加工工艺的安排

平时实习训练基本都是φ60以内的小直径材料, 而法兰盘工件直径为φ230, 在工件装夹时需要用反爪, 切削参数要合理选用, 这些都是学生之前没有接触过的。如图1所示零件加工图, 为了保证加工质量, 在安排加工工艺时, 按照粗车→钻中间孔→调质处理→精车→车端面槽→数控铣床钻圆周孔→去毛刺的工艺进行加工。在批量粗、精车外圆和端面时, 为了提高刀具的使用效率, 选择WNMG080408HQ外圆车刀刀片, 兼顾端面和外圆的加工。

(二) 切削参数的选择

很多学生没有能够真正掌握刀具切削参数的选择方法, 没有真正搞清切削速度的含义, 因此在拿到刀具后, 该怎样选择切削速度显得很难决定。

针对加工对象和现有刀具, 我们要能够根据公式, 合理选择机床的转速。

通过校企合作, 对外加工600只法兰盘, 学生对以上两点问题有了深刻体会, 并且从根本得到了解决。更让学生提前接触企业产品加工, 有利于将来到企业更快适应岗位工作。对外产品加工, 让学生直接参与生产, 这是校企合作的一种途径, 我们可以很好的与企业形成合作, 不断接触更多的产品类型和新的项目, 让学生在训练过程中能够总结出更多的经验去促进技能的提升。

二、对外产品加工可以强化学生质量意识的提高

对外产品加工, 一定要有很强的质量意识, 否则就会在生产过程中出现废品。由于平时的实习, 工件的评判标准和企业产品检验标准的差异, 造成我们不少学生的质量意识不高。认为尺寸超差一点点或个别尺寸超差问题不大, 但对于产品来讲, 哪怕有一个尺寸超差0.01mm, 那就是废品。另外, 我们学生的质量监控意识也不强, 例如, 产品在加工过程中, 应该定期检测, 特别是刚开始接触产品加工, 更要注意中途抽检。

此次产品加工, 在质量控制方面, 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 在粗加工有将端面余量加工过切5mm的, 在车螺纹有刀具磨损后没及时更换导致欠切的, 在钻孔时因阻力过大使夹具移位致批量钻孔报废的, 有未及时测量致端面槽加工过切或欠切的。这些都是应质量意识不强和质量监控的不到位导致的产品报废问题, 我想, 这些教训应该是我们在今后对外产品加工时必须加强和改进的。

首先必须对所有参与者强化质量意识, 从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其次要在人员分工上, 要有配套的质检。例如, 在学生中安排生产小组与质检小组, 要与企业配套。不仅让学生学会生产, 还要学会检测。

三、对外产品加工可以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

对外产品加工, 可以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一体化教师, 除了应当具备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很强的专业技能外, 现在更应该强调企业实践的应用能力。通过对外产品加工, 可以实现教师的专业能力的提升。

组织学生参与对外产品加工, 这需要教师统筹、协调、组织、安排、跟踪、管理。整个过程的协调, 可以锻炼教师的生产组织管理能力。例如, 我们可以将产品转化成教学项目, 将学生分组, 从加工工艺的安排、刀具选择、程序编制, 包括夹具的设计等, 让他们自己实施, 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做到跟踪管理, 质量把关。在实施加工的过程中, 教师要安排好两个组, 即生产小组和质检小组, 并且教师要全程跟踪管理。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全程跟踪管理, 既可以让学生学到更多的技能, 又可全面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四、对外产品加工可以降低实习成本

对外产品加工, 对于技师班学生来讲, 在保证实习质量不降低的基础上, 可以大大减少学生在校实习的成本;同时, 跟企业合作, 还能够产生一定的经济效应。

本文是笔者通过校企合作对外产品加工的一点经验和一些思考, 希望本文对读者能够有一定的启发。

参考文献

对外经贸合作 第11篇

甘肃省委书记王三运表示:此活动的谋划和举办,是配合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大战略和省委省政府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建设的具体行动。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本次活动的举办将有助于加快甘肃省内企业“走出去”步伐,推进国际产能合作,打造对外合作交流平台。

对接国际产能

2015年5月13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开启了中国企业大踏步走出去新模式。

本次洽谈会的重中之重,也在于对接国际产能合作。据了解,与会国家政府、企业推出了30多个涉及能源矿产、基础设施、装备制造和现代农业等领域的投资项目,甘肃省内企业也梳理出40多个对外合作项目进行推介。

今年年初,在两国总理见证下签约的白银公司与哈萨克斯坦矿业公司30万吨铜冶炼项目,在本次会上进一步对接落实具体内容和细节。该项目为白银公司未来30~50年每年提供约30万吨金属量铜资源。以该项目实施为平台,白银公司将实现工艺技术和相关产业的输出与互补,将促进其国际化经营进程。

本次会上新签约的项目还有:吉尔吉斯斯坦JBK公司与八冶公司、祁连山水泥签署建设吉尔吉斯斯坦奥什州日产3000吨级熟料水泥生产线项目的备忘录;德国FRK轻型飞机制造及培训机构与白银神龙轻型飞机制造公司签署“中德轻型飞机的引进及培训”合作协议;张掖市常务副市长姜列友率领各县县长以及重点企业共70名代表参会,并与匈牙利、斯洛伐克代表团分别专项对接,达成7个项目合作意向。据统计,这次洽谈会涉及对外合作项目投资额逾130亿元。

一些参会企业也形象地称赞洽谈会是“相亲会”,效率高、接地气,较好地满足了抢抓“一带一路”机遇、深化交流合作的共同愿望。一位来自甘肃本土的民营企业家表示,通过参加此次洽谈会,企业找到了“走出去”的新通道,未来可以开展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富成效的对外合作。

金融跨境,助推陇企走出去

本次洽谈会上,中国银行金融部副总经理周冰向与会嘉宾介绍了中国银行支持“一带一路”战略的措施,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就“‘一带一路’战略的前景、机遇及甘肃的应对”作主题发言。

作为洽谈会的一项具体成果,也是体现金融助力甘肃企业“走出去”,本次洽谈会上,中行甘肃省分行与甘肃省国有资产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白银公司、八冶公司、中甘国际等甘肃企业签署“一带一路”走出去战略合作协议。

中国银行副行长高迎欣表示,“一带一路”战略是一个开放式、包容性的框架,全球所有希望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企业和机构都可以加入进来,共同推进这项工作,一起把蛋糕做大做好。目前,中国银行已在“一带一路”沿线的16个国家设立机构,未来将继续扩大海外布局。据悉,根据其打造“一带一路”金融大动脉的战略目标,“一带一路”区域将是中行海外布局的战略重点,未来力争机构覆盖率翻一番,超过50%。

高迎欣表示,中国银行在支持企业“走出去”方面一直保持领先地位。截至2015年3月末,中行已累计支持超过1700个“走出去”项目,提供融资超过1200亿美元。据悉,2015年,中行支持“一带一路”建设相关授信将不低于200亿美元,未来三年力争达到1000亿美元。

中行甘肃分行有关人士表示:“目前,甘肃分行对甘肃省重点行业如交通运输、能源、商贸物流行业的授信总量超过600亿元,针对甘肃省‘走出去’企业以及‘走进来’的企业,分行也制定了详细的支持计划,中行总行、甘肃分行以及海内外分行将全球联动,银、政、企三方紧密互动,为实现‘一带一路’区域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互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共同努力。”

搭建持久合作平台

本次洽谈会,不仅扩大了甘肃企业在“一带一路”国家和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而且为甘肃企业“走出去”、扩大国际产能合作营造了氛围、创造了条件。

甘肃省副省长黄强表示,要通过这次洽谈会,鼓励省属企业整合省内外、国内外各类生产要素,在境外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组建联合公司、建设产业园区、集成输出装备技术,今年争取在哈萨克斯坦投资建设生产基地。

甘肃省政府国资委副主任车洪表示,甘肃企业“走出去”,推进国际产能合作,优先选择与本省产业契合度高、有合作条件和基础、合作愿望强烈的中亚国家作为重点合作方向,力推能源资源、装备制造、工程项目、农产品中药材种植加工、服务贸易5个重点领域的合作项目,注重同行业企业优势互补联合投资、跨领域跨行业“打捆”投资、“生产基地+工业园区”集群投资。

与此同时,为引导甘肃省省属国有企业走出去,甘肃省制定出台了《加快省属企业“走出去”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实施方案》,并提出经过3~5年的努力,打造一批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跨国企业,实现“1553”跨国经营主体培育目标,即:

15户以上省属企业跨国经营指數达到10%以上,5户以上省属企业跨国经营指数达到20%以上,3户企业进入中国跨国公司100强;在境外建成一批生产基地和1~2个甘肃产业园区,省属企业对外投资和工程承包总量年均增长10%以上。

作为本次会议的承办单位之一,甘肃省国有资产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正在积极打造产业促进平台、资本运营平台、金融服务平台,构建资本运营与投资协同互补的“双轮驱动”模式,为省内企业开展对外合作提供“组合投资”服务,引领带动省内企业“走出去”。

甘肃省国有资产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吴万华表示:“围绕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我们要充分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作用和投融资优势,按照‘谁有优势谁牵头’的原则,将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有效结合,与省内企业打捆走出去,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加快我省企业转型升级发展。”

据悉,甘肃省政府国资委以本次洽谈会为契机,还将建立以下长效机制:

一是打造甘肃推进国际产能合作交流平台。按照政府推动、企业主导的原则,有效发挥政府在宏观谋划、平台建设等方面的指导服务作用,将“甘肃‘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洽谈会”打造成为甘肃省一年一度的常态化国际产能合作交流平台。

二是探索产业资本通过金融资本“借船出海”新模式。借助中国银行等中资银行海外分支机构的信息渠道和合作基础,了解掌握合作目标国家的投资环境和企业的基本情况,积极推动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偕同出海、协作发展,努力构建产融结合、银企合作新模式,助推省内企业“走出去”。

三是建立省内企业、国有投融资公司和金融机构合作机制。复制洽谈会成功举办模式,充分发挥甘肃省国有资产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沟通联络、项目撮合优势,增进省内企业与中国银行之间的联系和互动,探索相互依托、优势互补、协作发展的合作方式,推进甘肃国际产能合作向纵深拓展。

中小企业对外合作迈上新台阶 第12篇

从一件件牛仔服, 到一台台电视机、微波炉, “中国制造”已遍布世界;从当初的“引进来”, 到如今的“引进来, 走出去”相结合, 再到海外并购风起云涌, 通过持续不断的对外合作, 广大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参与全球化分工的重要力量。

“走出去”就是把我国的产品, 科技等投放国际市场, “引进来”就是把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核心技术和科研人员等通过一定的政策吸引到我国。“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是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 是实现对外开放全面协调发展的必要途径。作为对外开放工作的两个方面, “引进来”是利用外资促进国内经济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走出去”则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开展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

对外合作跨越发展

2010年5月, 温州鞋企奥康集团买断意大利鞋业第一品牌万利威德在大中华区的所有权, 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品牌营销等完全独立操作, 这也意味着奥康向品牌高端化迈出了重要一步。奥康集团董事长王振滔信心满怀地表示, 将投入5亿元至6亿元, 3年内把万利威德打造成中国乃至亚太最具竞争力的高端品牌。

从1988年东拼西凑3万元成立永嘉奥林皮鞋厂, 到如今海外并购实现品牌高端化、国际化, 奥康集团的发展壮大是我国中小企业对外合作的一个缩影。

“中小企业对外合作包括对外投资、对外贸易和对外工程承包等多项内容。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引进来’, 发展到现在的‘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 我国中小企业对外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正不断拓展。”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主任秦志辉说。

据商务部最新统计数据, “十一五”期间, 通过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 我国企业对外投资合作取得跨越式发展。2006年至2010年间,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合计2166亿美元, 是“十一五”规划确定发展目标的3.6倍;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4944亿美元, 是“十五”期间的4.2倍, 完成营业额2850亿美元, 是“十一五”规划目标的2.2倍。对外投资合作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既定目标和任务, 广大中小企业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与此同时, 我国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步伐也大大加快。为支持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参与国际竞争, 降低经营风险, 2001年我国专门设立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 专项支持中小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该资金仅在设立后的前5年就累计资助各类项目达10万个, 惠及中小企业7.6万家, 带动出口347.3亿美元。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测算, 国家每投入1元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资金, 可带动中小企业38元人民币的出口, 可谓“四两拨千斤”。在此政策扶持下, 约有21000家企业实现了出口零的突破, 约5000家企业的出口规模从小到大, 成功发展为大型外贸企业。

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实施以来, 已成为千千万万中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助推器”。2009年, 在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的帮助下, 我国有出口业绩的中小企业增加到21万家, 较2001年增长3.3倍, 中小企业出口规模达3419亿美元, 较2001年增长3.6倍, 占全国出口的28.5%。

搭建平台加深合作

通过政府和相关中介机构搭建的各种平台, 开展对外合作交流、展示交易, 广大中小企业从中受益匪浅。

2010年深秋的德国之旅, 让江苏华达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恽海顺收获颇丰。作为中德两国政府共同举办的“中德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项目”第五批学员, 恽海顺在培训期间接触到了华达公司的原料供应商德国朗盛公司。在介绍了华达的技术和产品后, 朗盛公司立即回访了华达公司, 并采购了价值1700万元的产品, 同时华达还拿到了500万元的委托加工订单。

有着类似收获的不仅仅是华达公司一家, 据了解, 中德培训项目开展三年来, 中方已分五批共选派108名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赴德培训。“中小企业要真正‘走出去’还面临许多困难, 突出的表现之一就是‘获取信息难’, 中小企业难以准确地判断投资风险。而通过搭建培训平台、实地考察, 可以使我国中小企业对当地的政策环境、企业经营状况和风险防范等有更全面的体会和认识, 有利于中小企业更好地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作为这一项目的中方执行单位负责人, 秦志辉深有感触地说。

通过政府和相关中介机构搭建的各种平台, 开展对外合作交流、展示交易, 已成为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对外合作的一道风景。据介绍, “十一五”期间, 我国进一步加强了与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在中小企业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先后与美国、欧盟等签署合作协议12个;批准成立了中国-东盟中小企业投资基金、中国-比利时直接股权投资基金和中意曼达林基金;举办了APEC中小企业部长会议和首届亚欧会议中小企业部长级会议等。

展示交易平台也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大舞台。据了解, 在2010年举办的第六届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暨展览会上, 参展企业和展位数量均创历史之最。累计签约128个项目, 出口成交额近1.85亿美元。

“走出去”更要“走进去”

“走进去”是融入全球市场的策略, 将技术、品牌乃至企业文化输入世界各地, 在产品性能要求、经济发展、社会文化等方面与当地社会实现高度融合, 做到产品本地化、营销本地化、人员本地化、文化本地化, 同时, 针对各海外市场的不同分别制定一整套管理和营销模式。当前, 我国中小企业“走出去”形势良好, 而且面临较好的历史机遇期。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 要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 完善相关支持政策, 简化审批手续, 为符合条件的企业和个人到境外投资提供便利;鼓励企业积极有序开展跨国经营。

“如果说‘走出去’是我国中小企业成长的延伸, 那么‘走进去’则是企业长期生存、发展壮大的保障。”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程大为认为, 我国中小企业“走出去”有许多优势, 同样也有很多劣势。其中, 抗风险能力较差、融资能力不足、对国外市场不了解、企业规模小影响力不够等是影响中小企业“走进去”的重要因素。

“对企业来说, 加强自身管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做好海外市场的风险评估是实施国际化战略的关键所在。”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沈建国表示, “走出去”不能简单等同于海外淘金, 要想真正“走进去”, 相关部门和企业都需要审慎进行海外投资的风险评估, 并建立相关应对机制。

针对当前中小企业对外合作融资能力不足,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王文彪建议, 应当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的体制机制以及投资决策灵活的优势, 在外汇管理、银行信贷等各个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上一篇:抽屉式开关柜下一篇:胃镜联合腹腔镜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