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腹泻的治疗

2024-06-27

仔猪腹泻的治疗(精选10篇)

仔猪腹泻的治疗 第1篇

1 原因

1.1 饲料原因

小猪稀泻是很多是因为中国饲料原料质量普遍都差 (包括全价料) , 导致胃黏膜严重受损。

1.2 管理不善

自然包括母猪的饲养管理, 小猪的种种问题与母猪的饲养管理有很大的关系。

1.3 免疫力低下

仔猪腹泻如此严重, 与猪群的免疫力低下有关。

1.4 消毒工作不到位

目前腹泻大多是病毒性疾病引起, 做好消毒工作也是关键所在。

2 治疗方案

2.1 导泻

只能缓泻, 不能竣泻, 目的是排除肠中积粪和有毒害物质, 保护肠粘膜, 可用适量油类, 如蓖麻油、花生油、菜油、石蜡油任选一种口服。

2.2 消炎、抑菌

根据不同原因引起的腹泻, 选取恰当的药物, 如果是细菌传染性腹泻, 可用兽友一针、百利星、W-H特效肠炎灵、百利金针、舒畅、利诺先;如果是病毒性腹泻, 可选抗毒5号、花明1号;支原体或螺旋体引起腹泻, 可用甲砜霉素、利高霉素、呼肠舒、克喘黄金;原虫性下痢可用磺胺柔或血虫净;蠕虫或外寄生虫可用净乐芬或帝诺玢, 非传染性下痢可用黄连素或比塞可林。中药可口服白头翁或黄连解毒汤。

2.3 收敛

盐、柔酸蛋白、活性炭、石榴皮熬水或食食醋等有收敛、吸水、保护肠粘膜上皮的作用。

2.4 补液

脱水1/3以上, 就有生命危险, 稀泻病死亡原因大多因为失水, 心力衰竭而死, 水是生命的第一源泉, 无论什么原因引起的下痢, 都要及时补液, 方式有: (1) 口服补液盐 (氯化钠3.5g、氯化钾1.5g、碳酸氢钠2.5g、葡萄糖20g、水1000ml) 。 (2) 综合输液, 本着强心、利尿、解毒、调整p H、保肝、促消化、补血等, 加入相应药物 (以20kg小猪为例) :50%葡萄糖20ml×2;0.9%生理盐水30ml;5%小苏打注射液10ml、维生素C液2ml、维生素B1注射液2ml、肌苷2ml、20%安钠咖1ml。混合一次静脉推注。如果猪体小, 不易打到静脉, 可用5%糖、盐水加20%安钠咖1ml腹腔注射, 肠音亢进者可加阿托品注射液1ml。

2.5 健胃

仔猪腹泻的原因与防治对策 第2篇

【关键词】仔猪;腹泻;原因;对策

在养猪业生产中,仔猪腹泻的发生率很高,尤其是1周内的仔猪更为常见,断奶后的仔猪腹泻发生率高达30%左右,死亡率达20%。发病后,仔猪生长速度缓慢、饲料料报酬降低、体质下降、免疫功能减退、对疫病的抵抗力减弱,并容易继发其他传染性疾病,若治疗不及时就会引起大批死亡,从而给养猪业生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现根据笔者在工作中的实践体会将引起仔猪腹泻的原因以及采用的综合防治措施总结如下。

1 腹泻原因

仔猪腹泻是一种综合临床病症,很多因素都会引起仔猪腹泻。

1.1 饲养管理方面

(1)母猪分娩舍、仔猪舍及产前母猪的消毒工作做得是否有效;产仔仔猪的护理工作是否良好,如断脐、断尾、剪牙、剪耳等工具是否消毒。

(2)仔猪保温措施是否有效;仔猪舍地面是否保持干燥和卫生;垫草要干净、干燥、松软;仔猪是否受到贼风袭击,注意其防寒保暖。

(3)是否保证每头仔猪及时吃到初乳;水质是否符合充足、清洁的相关标准;是否采取母猪产前免疫接种办法,该工作是否科学有效。

(4)是否搞好环境卫生;是否根据当地疫病流行情况做好预防接种工作。

1.2 飼料方面

哺乳母猪料的营养品质和卫生指标是否合格;乳猪料质量是否过关;是否含有大量营养因子与过敏质;是否含有破坏肠道微生物平衡的物质,如大剂量药物添加等;脂肪类物质是否变质或添加过量,玉米类碳水化合物含量是否过高等。

1.3 疫病方面

(1) 在日常管理中要做到“三看”,即一看精神状态;二看饮食性质;三看粪便颜色和形状。及时发现和隔离患病猪只,并根据其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和疫病控制措施,防止病原微生物的扩散蔓延。

(2)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C型产气英膜梭菌等都能引起细菌性疾病而导致腹泻;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猪瘟、伪狂犬、仔猪轮状病毒病、肠道病毒等病毒都会造成仔猪腹泻;胞属球虫、鞭虫、蛔虫、结节残虫、肾线虫等寄生虫病也会引起仔猪腹泻。

2 防治对策

在临床实践中,根据实际情况必须采取综合措施才能消除本病病因,从而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2.1 加强饲养管理工作

母猪产前进栏要彻底清洗猪体和消毒猪舍,使猪舍处于保温、通风良好、卫生清洁和干燥的状态。仔猪初生时要使其尽量全部吃到初乳,要给仔猪补料以促进仔猪消化系统的生长发育,补料应遵循由少到多的原则,并要防止仔猪舔食旧料,每天清除栏内剩余的饲料。

2.2 免疫接种和药物预防

2.2.1 疫苗防治

目前可用猪大肠杆菌疫苗、猪传染性胃肠炎弱毒疫苗、猪流行性腹泻灭苗和弱毒苗等进行免疫接种。

2.2.2 药物防治

(1)根据实际情况可在哺乳母猪料或仔猪料中加一些药物,如磺胺类药物、诺氟沙星、恩诺沙星卜巴氧、青霉素、链霉素等。

(2)若是已经发生腹泻,需查明病因,做到对症治疗,减少盲目用药,以免延缓治疗时机。尤其是由传染病引起的腹泻,更要及时治疗、消除病因。

(3)腹泻容易引起机体脱水,补液可以起到提供能量和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一般可用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或复方氯化钠注射液300~500ml、维生素C注射液10ml、庆大霉素8~16万IU,混合后一次性静脉输入,每天1次,连用3~5d。

(4)肌肉注射硫酸黄连素5~10ml,或也可用土霉素、氯霉素、卡那霉素、日剂量30mg/kg,连注3~5d。

(5)如果是大群猪只发生腹泻,可用燃烧的煤球弄碎过筛放入猪舍,让其自由采食2~3d,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2.3 采用生物制剂

仔猪腹泻的治疗偏方 第3篇

1用到的药物

苏打粉、红糖、葡萄糖水、磺胺咪片100片包装、乳酶生片1000片盒装。

2配伍量

一袋磺胺咪片+1/3的乳酶生片研磨成粉装进500ml空瓶内再加入100g小苏打, 然后用糖水化红糖于瓶中 (大约半瓶糖水) 摇匀即可。

3治疗量

出生1周内的小猪根据猪大小3~6ml, 1周至断奶的猪5~15ml断奶后1周的猪20ml。

4用法

2次/d, 灌服, 一般2次见效, 4次治愈。

仔猪腹泻的综合防制措施 第4篇

关键词:仔猪腹泻;病因;综合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2-0034-02

在养猪生产中仔猪腹泻是常发病之一,该病发生后仔猪成活率下降,生长发育受阻,严重的成为僵猪,饲料转化率降低,严重影响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1 病因

引起仔猪腹泻的病因可归纳为非传染性腹泻与传染性腹泻两大类,非传染性腹泻发病原因多为饲养管理不当,防制措施不完善;传染性腹泻的病因包括病毒性腹泻、细茵性腹泻、寄生虫性腹泻。

1.1 非传染性因素

母猪哺乳期间,仔猪主要通过乳汁获得营养,母猪更换饲料和生病会直接影响乳汁的成分和品质,继而影响仔猪的健康。在生产中,为了提高母猪哺乳的水平,应适当增加精饲料。但当精料添加过多时,使乳汁中脂肪含量增高,在仔猪胃肠消化功能较差的情况下,导致消化吸收的紊乱,就会引起仔猪腹泻;母猪患病,造成机体生理代谢紊乱,引起乳汁变性,致使仔猪消化不良,出现腹泻。①早断奶,影响获取母源抗体,引发腹泻;②过早饲喂饲料或饲喂品质差的饲料易促发过敏反应使仔猪肠道受损,影响营养成分的吸收和肠道正常的菌群关系,引发腹泻;③营养成分急剧改变、母仔分离及分栏等营养、心理、环境应激反应会造成仔猪胃肠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引发腹泻;④仔猪断奶后,胃内pH升高,乳酸菌会逐渐减少,大肠杆菌逐渐增多,原微生物区系被破坏,引发腹泻;⑤胃肠结构和功能发育不完善,断奶对仔猪消化酶的活性影响较大,消化机能不健全,不能很快适应高蛋白、油脂等饲料而引发腹泻。⑥饲料中某些微量元素超标或饲料发生霉变引起的腹泻;⑦饲料或畜体接触毒源或药物中毒,被毒源污染而引起的中毒性腹泻。

1.2 致病微生物

1.2.1 细菌 主要致病菌为大肠杆菌,大肠杆菌产生的肠毒素使肠细胞液体分泌增加,引起仔猪腹泻的主要有仔猪黄痢和仔猪白痢。仔猪黄痢是初生仔猪的急性、致死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1周龄内仔猪,以1~3日龄最为常见,发病率(90%)和死亡率(50%)均很高。临诊症状以排黄色或黄白色水样粪便和迅速死亡为特征。病仔猪精神萎顿,粪便呈黄色浆状、腥臭,严重者肛门松弛,排粪失禁,沾污尾、会阴和后腿部,肛门和阴门呈红色。迅速衰弱,脱水、消瘦、昏迷至死亡。 其他还包括沙门氏菌、魏氏梭菌等引起的仔猪副伤寒、仔猪红痢等,弯曲杆菌和伪结核棒状杆菌性腹泻较为少见。

1.2.2 病毒 病毒侵袭肠绒毛细胞造成细胞死亡,影响肠的吸收功能,引发腹泻[1,2]。这类病毒包括: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轮状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圆环病毒、猪瘟病毒等。主要表现体温升高、精神沉郁、排腥臭水样粪便、呕吐和高度脱水。

1.2.3 螺旋体 引发腹泻俗称猪血痢、猪黑痢,是仔猪的一种危害严重的肠道传染病,病原是猪痢疾密螺旋体。2~4月龄仔猪多发,季节性不明显呈缓慢传播,流行期长,易复发,发病率高,病死率较低。发病仔猪由于肠黏膜炎症和坏死以排出红色稀粪为特征,病程短,死亡率高。

1.2.4 寄生虫 主要是球虫和阿米巴原虫。一般的胃肠道寄生虫都能够引起腹泻,如鞭毛虫、类圆线虫、毛圆线虫、蛔虫、鞭虫等。

2 综合防制措施

仔猪腹泻病因复杂,明确诊断困难,治疗带有试探性。所以,要遵循"防重于治"的原则。

2.1 预防

在妊娠母猪产前K88或K99进行预防母猪预防是重点 预防病毒引起的腹泻用猪传染性胃肠炎(PEDV)和猪流行性腹泻(TGE),使仔猪通过母猪初乳获得免疫[3,4]。还可以在母猪的饲料中拌入一些中药,如“白头翁散”、“苍术散”等,效果良好。

2.2 消毒

保持圈舍清洁卫生、舒适干燥。每批母猪、仔猪转出和转入前后,要对圈舍的门窗、墙壁、地面、料槽等进行全面彻底的清洗和消毒。

2.3 治疗

仔猪腹泻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做药敏试验,能够快速的确定首选抗菌药物的种类,在补液的基础上对症治疗,以迅速控制病情和防止继发感染。

(1)非传染性腹泻。以保持机体微量元素平衡和调整肠道菌群平衡为主。一般在腹泻的早期,肌肉注射牲血宝注射液、维生素等微量元素,同时内服乳酶生、乳酸菌、酸化剂等即可。

(2)细菌性腹泻。以抗菌、消炎、降温为主。抗菌药物选择应通过药敏试验确定,选择抑菌能力最强的药物进行治疗。

(3)病毒性腹泻。发生病毒性腹泻时,应当紧急接种疫苗,以缩短疫病流行的时间。有高免血清的最好是用高免血清进行预防治疗,病毒类药物治疗时,一定要辅以抗菌药物以防继发感染。

(4)螺旋体性腹泻。多使用抗菌药物,疗程在5 d以下的药物包括毒痢停、二甲硝基咪唑、泰妙霉素等。

(5)寄生虫性腹泻。有针对性的驱虫,辅以抗菌消炎药物治疗。

(6)中毒性腹泻。首先要查清毒源,使用特效解毒药。根据毒物不同的性质,分别采取洗胃、排泻、吸附、收敛等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缪德年,徐福南,方明生.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的病理变化[J].畜牧与兽医,1998(5):202-204.

[2] 吴雅玲.猪病毒性胃肠炎[J].四川畜牧兽医,2002(5):67-69.

[3] 林建坤.早期断奶仔猪腹泻的防治[J].山东畜牧兽医,2006(6):19-20.

断乳仔猪腹泻的预防和治疗 第5篇

1 断乳仔猪腹泻的原因和危害

1.1 断乳仔猪腹泻的原因

断乳仔猪腹泻主要有生理性腹泻和病理性腹泻。生理性腹泻主要是由于断奶仔猪消化器官不发达, 消化腺机能不完善, 饲料不适所引起。病理性腹泻主要是由断奶仔猪感染了细菌 (如仔猪副伤寒, 仔猪黄痢、白痢、红痢等) 或病毒 (如猪瘟病毒、轮状病毒、流行性腹泻病毒、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等) 所引起。

1.2 断乳仔猪腹泻的危害

断乳仔猪腹泻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食欲下降, 长速变缓, 甚至体重严重下降。二是体质变差, 免疫力下降导致其他疫病的发生。三是造成僵猪, 养殖效益下降。四是病毒性腹泻或者严重的细菌性腹泻往往导致仔猪的死亡。

2 断乳仔猪腹泻的预防

2.1 加强断乳前后的饲养管理

控制外来人员的进出, 做好灭鼠消毒工作。做到“四个维持”和“三个过渡”。断乳后的保育仔猪在母猪离开后, 应维持在原圈饲养一周;维持原窝转群和分群, 不轻易并圈, 调群;大型猪场仔猪断乳前后饲养人员要维持不变。饲料和饲喂制度要逐渐过渡, 仔猪刚断奶仍应喂断奶前的饲料, 喂量和饲喂次数要适当, 切忌过饱, 应少喂多餐;操作制度要逐渐过渡, 包括保育舍的保温通风设施, 光照措施, 环境措施及饲养工作操作习惯等。

2.2 适时断乳

仔猪目前断乳的最佳时间为28日龄左右。超早期断乳由于一般猪场条件达不到要求往往会导致断乳失败, 4周龄前的乳猪消化器官结构和功能极不完善, 抗体数量还很少且主要依靠母源抗体, 调节体温机能差, 再加上优质的超早期断乳饲料价格昂贵且效果难以保证, 所以超早期断乳经常导致乳猪腹泻率和死亡率增高。而过晚断乳则使养猪经济效益大大降低, 不能提高饲料利用率, 不利于提高母猪生产力, 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

2.3 合理配制乳猪料

根椐仔猪生理阶段的不同, 按不同的日龄配制不同的乳猪料。第1阶段 (7kg前) 使用教槽料, 一般必用乳清粉和血浆粉, 采用优质的动物蛋白。第2阶段 (7~12kg) 则乳清粉和血浆粉用量稍低, 采用抗原饲料。第3阶段 (12~24kg) 采用谷物豆粕型日粮。同时抓紧早期补料, 必要时强制补料, 尽可能早开食, 促进仔猪消化器官发育, 增强消化机能。

2.4 加强免疫, 合理使用添加剂

按照免疫程序搞好猪瘟、仔猪副伤寒、仔猪黄、白、红痢、轮状病毒、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等疫苗的免疫注射工作。合理添加抗生素、酸化剂、酶制剂、益生素, 适量添加植物蛋白, 尽量减少乳猪拉稀现象发生。

3 断乳仔猪腹泻的治疗

3.1 断乳仔猪生理性腹泻的治疗:

(1) 加强仔猪断乳前后的饲养管理。 (2) 清理修复胃肠, 收敛止泻。内服次硝酸铋, 鞣酸蛋白, 活性炭, 人工盐, 酵母粉, 乳酶生等。 (3) 消除炎症, 防止继发感染。常用磺胺咪, 呋喃唑酮, 恩诺沙星, 土霉素等药物。 (4) 补液根据情况使用5%葡萄糖生理盐水、5%碳酸氢钠、维生素c、糖皮质激素类补充体液, 调节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3.2 断乳仔猪病理性腹泻的治疗:

断乳仔猪腹泻的预防和治疗 第6篇

1 临床表现及危害性

(1) 食欲下降, 长速变缓甚至体重严重下降。

(2) 体质变差, 免疫力下降导致其他疾病的发生。

(3) 可能预后不良, 变成僵猪, 养殖效益下降。

(4) 病毒性腹泻或者严重的细菌性腹泻往往导致仔猪的死亡。

2 预防措施

(1) 加强仔猪断乳前后的饲养管理。要做到“四个维持”和“三个过渡”。四个维持指:断乳后的保育仔猪在母猪离开后, 应维持在原圈饲养1周;转入保育舍后维持使用哺乳期补饲料1周;维持原窝转群和分群, 不轻易并圈, 调群;大型猪场仔猪断乳前后饲养人员要维持不变。三个过渡指:逐渐过渡饲料;饲喂制度要逐渐过渡, 仔猪刚断奶, 仍应喂断奶前的饲料, 不宜骤然变更, 喂量要适当, 切忌过饱, 应该少喂多餐;操作制度要逐渐过渡, 包括保育舍的保温通风设施, 光照措施, 环境措施, 饲养工作操作习惯等;断奶仔猪对温度的要求是, 体重3.6~5.5 kg为28 ℃, 5.5~7.7 kg为27 ℃, 7.7~12.3 kg为25 ℃。

(2) 适时断乳。仔猪目前断乳的最佳时间应该是28日龄左右。超早期断乳由于一般猪场条件达不到要求往往导致断乳失败, 4周龄前的乳猪消化器官在结构和功能极不完善, 抗体数量还很少且主要依靠母源抗体, 调节体温机能差, 优质的超早期断乳饲料价格昂贵且效果难以保证, 所以超早期断乳经常导致乳猪腹泻数和死亡数增多。过晚断乳则使养猪经济效益大大降低, 原因:①哺乳期间饲料通过母猪转化, 仔猪饲料利用率仅为20%左右, 而仔猪自己采食饲料利用率可达50%左右;②不利于提高母猪年生产力, 降低了分娩舍和设备利用率;③由于依赖母乳, 仔猪的生长发育相对较慢。所以目前早期断奶以28日龄为宜。

(3) 提供优质乳猪开食料和乳猪二期、三期料, 断乳前要尽量提早补料 [1]。①根据猪的生理阶段的不同, 乳猪料的配方要划分为三个阶段, 不同的日龄用不同的配方。第一阶段料又称教槽料 (7 kg前) 。一般必用乳清粉和血浆粉, 采用优质动物蛋白。第二阶段料 (7 ~12 kg) 乳清粉和血浆粉用量稍低, 采用抵抗原饲料。第三阶段料 (12~24 kg) 采用谷物-豆粕型日粮。三阶段都要求用高浓度营养日粮且越低日龄动物蛋白和营养浓度要求越高, 植物蛋白尽量采用膨化工艺。②抓紧早期补料, 必要时强制补料, 尽可能早开食, 既有利增重, 也有利于促进消化器官发育, 增强消化机能。有资料证明, 断奶后第1周的泻痢发生率与断奶前消耗的饲料量成反比。因此, 抓好断奶前补料可以预防腹泻发生。

(4) 合理添加抗生素、酸化剂、酶制剂、益生素, 适量添加植物蛋白, 尽量减少乳猪拉稀现象发生[2]。①抗生素目前在饲料中具有其他添加剂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对促进生长、防止肠道疾病效果显著。关键是要注意抗生素的剂量、配伍、种类及药物残留问题。②仔猪消化机能不健全, 实质是“缺酸少酶”, 应在乳猪料中特别添加和补充, 以提高乳猪消化能力和饲料转化率;首先是添加有机酸。仔猪胃底腺不发达, 缺乏产生足够胃酸的能力, 当pH值低于4时, 大肠杆菌生长速度降低, 甚至死亡。饲料中添加酸化剂使胃内保持一定的酸度, 可以激活消化酶, 有利于有益细菌乳酸杆菌的繁殖, 提高消化能力[3]。其次是添加消化酶, 可以弥补断奶后体内酶的分泌不足和活性降低, 提高饲料消化利用率, 防止消化不良性的腹泻, 促进仔猪生长;酶制剂对仔猪的消化生理具有三方面作用:一是补充完善仔猪的消化酶系统使仔猪对营养物质消化利用力更强;二是消除非水溶性抗营养因子, (如植物细胞中的纤维素) 增加饲料与仔猪内源酶的接触面积, 增加小肠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三是诱导肠道消化酶的分泌, 增加对营养物质的消化能力;酶制剂的应用还有助于仔猪机体激素水平的调整, 对机体代谢的改善、免疫力提高都有好处。③添加益生素。益生素是从畜禽肠道正常菌群中分离培养而得的有益菌种, 其主要机理是在肠道内占位繁殖成优势菌群, 抑制病原菌及有害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形成肠道内良性微生态环境。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减轻腹泻的发生, 有利于断奶仔猪的生长发育。④添加高锌也是一项有效的新技术。断奶仔猪饲料中加高锌可以提高增重、采食量和饲料报酬, 并能有效地防止腹泻。国外有资料报导认为, 添加量以每千克饲料含锌量达3 000 mg为宜, 饲喂高锌料以2周为限。⑤断奶后腹泻的发生率随仔猪饲料中未经有效处理植物蛋白质含量的提高而增高。因为植物蛋白质是乳猪肠道发生过敏反应的重要原因, 降低植物蛋白水平可减轻肠的过敏反应。但是单纯降低乳猪饲料中的蛋白水平势必影响增重, 必须合理添加高档动物蛋白及其加工制成品来保证乳猪生长发育的需要。

3 治 疗

(1) 加强仔猪断乳前后的饲养管理。

(2) 清理修复胃肠, 收敛止泻。内服次硝酸铋、鞣酸蛋白、活性炭、人工盐、酵母粉、乳酶生等。

(3) 消除炎症、防止继发感染。常用磺胺咪、呋喃唑酮、恩诺沙星、土霉素等药物。

(4) 补液:根据情况使用5%葡萄糖生理盐水、5%碳酸氢钠、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糖皮质激素类补充体液, 调节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5) 中药治疗:伤食泄泻用保和丸及白头翁加减;寒湿泄泻用猪苓散加减;湿热泄泻用郁金散加减。

(6) 草药治疗:用海盘含珠、海金砂、大青叶、铁马鞭、半边莲、凤尾草、马齿苋等煎水候温服用。笔者近三年来用此法治疗了发生在长沙市、岳阳市、邵阳市的近八十起仔猪生理性腹泻病例, 90%以上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 体 会

(1) 断乳仔猪病理性腹泻预防的主要方法首先是搞好断乳仔猪的免疫工作, 按照免疫程序注射好猪瘟、仔猪副伤寒, 仔猪黄痢、白痢、红痢、轮状病毒、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等疫苗。其次是搞好断乳仔猪常规饲养管理, 控制外来人员和生物进入, 进行严格消毒, 防止细菌、病毒的侵入。

(2) 断乳仔猪病理性腹泻的治疗方法主要是使用干扰素、中草药制剂、补液、腹腔内注射、添加沸石粉等进行治疗或辅助治疗;其中猪瘟几乎没有有效治疗手段 (可考虑使用大剂量疫苗) , 仔猪副伤寒、仔猪红痢优先考虑使用氯霉素、土霉素、新诺明等进行治疗, 仔猪黄痢、白痢则优先考虑使用黄连素、痢菌净、磺胺类药物等进行治疗;久泻不止者可考虑用补中益气汤或四神丸加减;疫毒严重者可考虑用郁金散加银花、连翘治疗。断乳仔猪病理性腹泻特别是病毒性腹泻目前均没有特效稳定的治疗方法, 主要是通过提高断乳仔猪的自身抵抗力和防止继发感染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3) 断乳仔猪通常腹泻率为15%左右, 在病理状态下腹泻率可达80%~100%, 腹泻严重影响了断乳仔猪的生长和养殖业的经济效益, 腹泻严重但没有及时治疗的猪群, 即使猪群恢复了健康, 一般也没有经济效益可言, 可见对断乳仔猪腹泻的预防和及时治疗极其重要

参考文献

[1]李春丽.饲料与饲料添加剂[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6:309-311.

[2]唐礼德.早期断乳仔猪过渡料的配制技术[J].中国饲料, 2005 (17) :30-31.

仔猪腹泻综合治疗 第7篇

1 仔猪腹泻的发病原因

仔猪腹泻是仔猪生产中最常见、也是危害最大的疾病之一。在实际生产中, 仔猪由于受到环境卫生、饲养管理、疾病感染等因素的影响, 如气温突然变冷, 饮水、饲料被污染, 或饲料改变过快, 青料饲喂过多, 猪体质差、抗病力减弱以及某些病原微生物感染, 均可导致仔猪腹泻。致使许多猪场 (户) 发生仔猪腹泻现象, 不仅影响仔猪的成活率, 而且直接或间接地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在当前生猪生产中, 仔猪腹泻仍然是最严重的仔猪疾病之一, 并且引起仔猪腹泻的原因很多, 在生产中只有详细掌握仔猪腹泻的病因, 才能对症下药, 取得好的防治效果。

2 仔猪腹泻的临床症状

近几年来仔猪腹泻病发生比较多, 此病没有严格的季节性, 根据发病的缓急, 表现出不同的症状。如发病急, 经常体温升高、怕冷、喜钻草窝、拥挤打堆, 精神沉郁, 低头耷耳, 不愿活动, 食欲减退或不食, 呼吸困难, 水样拉稀, 粪便呈黄白色或灰白色, 腥臭, 有些粪便中夹杂着未被消化的饲料或凝乳块, 伴有呕吐症状。后期脱水、粪便稀薄、呈喷射状、被毛焦躁、眼球下陷;慢性病体温一般不升高甚至低于常温, 精神差, 食欲减退, 行走缓慢或呆立不动, 反复拉稀, 脱水严重, 有异嗜癖, 喜欢啃垫草、喝脏水, 严重贫血, 可视粘膜苍白, 传播速度快, 不同阶段的猪群都会感染, 最后衰竭死亡。

3 仔猪腹泻的流行病学

仔猪从出生后3~7日龄之内容易发生仔猪黄痢或红痢, 分别由大肠杆菌及C型产气荚膜杆菌 (魏氏梭菌) 引起, 它们的流行没有季节性, 头胎母猪所产仔猪易发生黄痢。这两种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较高。

在12日龄到24日龄之间的吮乳仔猪易发生白痢, 该病也由致病性的大肠杆菌引起, 发病率高, 但死亡率较低, 没有明显的季节性, 在猪舍潮湿、寒冷及饲料不均匀的条件下容易诱发。发生在仔猪断奶前后的腹泻病主要为仔猪副伤寒, 发病率及死亡率均比较高。猪的密螺旋体主要发生在断奶后, 发育生长的架子猪多发, 发病率为80%以上, 死亡率可达20%以上。

由病毒引起的腹泻一般无年龄之分, 但发病的季节性比较明显, 如传染性胃肠炎及流行性腹泻主要发生在寒冷季节, 一般为10月底到来年2月份, 夏季则少见。吮乳仔猪患此两病时, 发病率及死亡率均比较高。

4 引起仔猪发生腹泻的病因分析

4.1 仔猪红痢

仔猪红痢病由C型魏氏梭菌产生的毒素所引起。主要发生于出生3日龄以内的仔猪, 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患猪以排血红色痢便和肠粘膜坏死为特征。病猪精神沉郁, 食欲废绝, 排血红色痢便, 有的病猪粪便中含有坏死组织碎片和小气泡, 恶臭。多数病例呈急性发生, 患猪发病快, 病程短, 死亡率高。最急性病例1~2天死亡, 急性病例5~7天死亡, 少数慢性病例呈间歇性或持续性腹泻。剖检病死猪可见肠腔内充满血样的内容物, 肠粘膜充血、出血、易脱落, 肠系膜充血, 肠系膜淋巴结鲜红肿胀。

4.2 仔猪黄痢

仔猪黄痢病的病原体为大肠杆菌, 主要发生于出生1周龄以内的仔猪, 以出生1~3日龄的仔猪最为常见, 该病以夏季较为多发, 病猪精神沉郁, 食欲废绝, 口渴, 迅速消瘦, 排黄色或黄白色糊状粪便, 粪便中含有乳凝物小块, 腥臭。严重病例者患猪肛门松弛, 排粪失禁, 玷污尾部、会阴和后腿部, 肛门呈红色或紫红色。剖检病死猪可见肠道膨胀, 有多量黄色液状内容物和气体, 肠粘膜呈急性卡他性炎症变化, 以十二指肠最为严重, 空肠, 回肠次之, 结肠较轻。

4.3 仔猪白痢

仔猪白痢病由大肠杆菌感染所引起。气候剧变, 阴雨潮湿, 母猪乳汁不足、乳汁过浓或过稠可引起该病的发生。该病多发生于7~30日龄的仔猪, 以7~14日龄的仔猪最常见且发病较为严重, 1月龄以上的仔猪较少发生, 病程一般2~7天, 病猪以排乳白色或灰白色浆状或糊状的腥臭粪便为特征。病猪拱背, 被毛粗乱, 肛门周围粘满粪便。剖检病死猪可见结肠内容物呈浆状、糊状或油膏状, 呈乳白色或灰白色, 部分粘附于粘膜上, 不易完全剥离, 肠粘膜有卡他性炎症变化, 肠系膜淋巴结轻度肿胀。

4.4 猪痢疾

猪痢疾由肠道内猪密螺旋体与肠道内厌氧菌相互作用而发病。多发生于7~12周龄的仔猪。病猪发病初期体温达40~41℃, 排黄色或灰色软便, 不久减食, 后期粪便呈水样, 常混有血液、粘液和粘膜, 随之粪便呈油脂样或胶胨状。病猪拱背吊腹, 迅速消瘦, 食欲减退, 渴欲增加, 最后患猪因脱水衰竭而死亡。

4.5 仔猪副伤寒

仔猪副伤寒由沙门氏菌引起。多发生于2~4月龄的仔猪, 该病的发生无明显的季节性, 但以多雨潮湿季节较为多发。急性型病例呈败血症症状, 患猪突然发病, 体温升高, 食欲废绝, 病初发生便秘, 随后则下痢, 排恶臭稀粪, 病后2~3天, 病猪的鼻端、两耳及四肢内侧皮肤发紫, 病猪精神萎靡, 低头呆立, 步态摇晃, 体温下降, 不久则死亡。该病以慢性型最为常见, 病猪体温稍有升高, 精神不振, 病初发生便秘, 后呈持续性或间歇性腹泻, 排淡黄色或黄绿色恶臭稀便, 并混有血液、坏死组织或纤维素状絮片, 病猪呈渐进性消瘦。剖检病死猪:急性型病例呈败血症病理变化:慢性型病例肠粘膜呈弥漫性坏死性糜烂, 表面被覆一层灰黄色或黄绿色易剥离的麸皮样物质, 肠壁粗糙增厚, 肝、脾和肠系膜淋巴常可见到针尖状灰黄色坏死灶或灰白色结节。

5 仔猪腹泻的防治措施

仔猪腹泻是兽医临床上的一种综合病症, 必须分清病因、对症下药、综合防治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5.1 做好母猪的饲养管理

保证仔猪能够及时吃上健康的乳汁, 母乳浓度过稀或过浓及易造成仔猪腹泻。因此, 应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 适当增加母猪的蛋白能量饲料, 以增加初乳的乳脂率, 增加体内能量和蛋白的储存, 提高乳猪的体质。母猪分娩后2小时内, 用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清洗消毒, 并及时喂给初乳。

5.2 加强仔猪的饲养管理, 提早诱食

对于仔猪要精心护理, 注意防寒保暖, 垫草要干净、干燥、松软。供给全价料且适口性强, 容易消化, 并在料中加入0.05%的土霉素钙盐, 既可预防胃肠道疾病, 又可促进生长发育。饮水要充足、洁净, 饮水中添加0.6%的漂白粉, 适时补充铁、铜、硒及维生素B12。才能使仔猪的消化系统耐日粮的刺激, 减少仔猪腹泻的发生。

5.3 搞好环境卫生, 定期消毒

对于仔猪腹泻要做到“防重于治”。仔猪进栏前, 对猪舍要彻底消毒和清洗, 然后用1~2%的烧碱溶液泼洒消毒, 周围环境杂草要除尽, 用10~20%的生石灰乳泼洒消毒, 以后每周消毒1次, 要保持猪舍干燥卫生, 及时清理污水、粪便, 并保持良好通风。

5.4 及时发现和隔离病猪

在日常管理中要做到三看, 即看精神状态, 看饮食情况, 看粪便颜色和形状, 及时发现和隔离有病猪只, 并根据具体情况, 采取相应的治疗和疫病控制措施, 减少死亡率, 防止病原微生物的扩散蔓延。

5.5 仔猪腹泻的防治措施

要预防仔猪腹泻, 最好从妊娠母猪阶段即开始使用, 可以调节母猪肠道内的微生物区系, 减少粪便中病原微生物的数量, 使环境中有益菌数量占优势, 减少仔猪出生后接触病原菌的机会。仔猪出生后接着使用, 使肠道在整个生长过程中一直处于良好的微生态系统中, 预防仔猪腹泻病的发生。

仔猪腹泻的预防保健与治疗 第8篇

1 仔猪发生腹泻的主要原因

1.1 病原微生物因素

仔猪黄痢、仔猪红痢主要侵害1周龄以内的仔猪, 1周龄以上发病较轻。仔猪白痢多发生于2~3周龄的仔猪。猪副伤寒多发生6月龄以下, 1~2月龄最易感。猪痢疾 (SD) 多发生7~12周龄的仔猪。猪传染性胃肠炎 (TGE) 、猪流行性腹泻 (PED) 各种年龄均可发生。PED发病率很高, 死亡率不太高, 仔猪PED发病和传播都很快, 10日龄仔猪死亡率高达100%, 大猪TGE的症状较轻且发病率比PED低, 但母猪发病主要表现厌食和无乳。猪轮状病毒性肠炎 (RE) 多发生于1~8周的仔猪, 发病率较高, 死亡率很低;1周龄内的猪很少发病。各种年龄均可感染和发生猪瘟 (CSF) 、猪伪狂犬病 (PR) , 仔猪日龄越小, 发病率和致死率越高, 2月龄以上仔猪多不发病;怀孕母猪感染后流产。圆环病毒感染多发生于断奶后2~3周和5~8周的仔猪。营养性因素腹泻和断奶应激性腹泻, 一般在断奶喂食后发生。

1.2 仔猪自身的免疫力因素

刚出生的哺乳仔猪机体没有保护性免疫机能, 只有从初乳中获取免疫球蛋白才能初步建立免疫力。初乳中免疫球蛋白的含量虽很高, 但下降也快, 因此仔猪受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侵袭易患病。新生仔猪调节体温的机能不健全, 消化器官不发达, 消化功能不完善, 对寒冷的抵抗力差, 当外界环境温度比仔猪的体温低很多时, 仔猪的体温能迅速下降, 代谢减弱, 机体的免疫抵抗力降低, 常发生腹泻病。早期断奶的应激过强促进致病, 尤其是实施早期断奶, 其环境温度、饲料营养、管理条件未达到需要, 易致病。早期断奶应激可降低仔猪体内抗体水平, 引起仔猪抗病力弱, 易发生腹泻。

1.3 母猪的营养和饲养管理因素

由于母猪无奶综合症而导致仔猪低血糖, 仔猪由不活泼到水泻样腹泻, 严重的由虚弱发展到低温、昏迷或神经症状。由于对仔猪突然强制补料或吃不良的奶汁和饲料, 可导致乳猪补料诱导性腹泻或营养性腹泻。仔猪活泼有食欲, 无全身症状, 仅是腹消化不良的稀臭粥样状粪便。

2 仔猪腹泻的预防、保健和治疗措施

2.1 科学饲养母猪, 保证怀孕期母猪的良好体况

要获得健壮的仔猪, 必须保证母猪饲喂全价的配合日粮, 一般在怀孕的前期低标准饲料, 怀孕前期的母猪应多喂青绿饲料或多汁饲料。怀孕后期应采用高标准饲养, 以保证营养供给, 促进胎儿正常发育, 减少母猪脂肪消耗, 为产后恢复体力和初乳积累营养。产后当天不要喂精料, 适当饲喂麸皮汤或硫酸镁等轻泻剂, 产后第三日起逐渐增加母猪饲喂量, 可防止因母猪产后不食, 便秘、缺奶而导致仔猪腹泻。

2.2 做好母猪分娩前的免疫接种工作和产后母猪的护理

(1) 母猪于产前36~42 d注射“猪传染性胃肠炎”、“轮状病毒”联苗, 于产前15~28 d注射“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苗”, 在产前30 d注射“伪狂犬病苗”。

(2) 做好母猪围产期的保健用药, 在临产前一周到产后一周的母猪饲料中添加药物:喘速治加溶菌酶加黄芪多糖粉加板兰根粉, 连续保健12 d, 母猪产仔前后的保健非常重要, 通过保健可清除母体携带的病原体, 净化母体;使母猪产仔顺利, 不易发生难产、胎衣不下、子宫内膜炎、阴道炎及乳房炎等。由于母体带病原少, 产下的仔猪不仅健康, 而且诱发仔猪发病也很少见。

(3) 母猪分娩后进行产后一针和仔猪产后三针的保健计划, 对预防母猪乳房炎和产后无乳有良好作用。

2.3做好仔猪保健工作

仔猪2日龄, 每头使用猪伪狂犬病双基因缺失活疫苗滴鼻, 每个鼻孔滴0.5 mL, 同时肌注转移因子, 35~38日龄再加强免疫1次。

仔猪3日龄每头肌注补铁王注射液1.5 mL, 补铁、补硒, 防止发生缺铁性贫血和缺硒性拉稀。

1日龄与4日龄各肌注1次排疫肽, 每次每头0.25 mL;同时1、2、3日龄各口服1次“畜禽生命宝” (芽胞杆菌活菌) , 每次口服0.5 mL;或者肌注倍健 (免疫核糖核酸) , 每次每头0.25 mL, 同时1、2日龄分别口服止痢宝 (嗜酸乳杆菌口服液) , 第一天每头1 mL, 第二天2mL。可有效的预防红、黄、白痢和病毒性腹泻, 增强免疫力, 提高抗病力。

仔猪7日龄开食, 补料, 以训练仔猪的消化机能。料中可添加金唯肽C211 (乳酸菌、芽孢菌、肠球菌活菌、促生长因子等) , 连续饲喂12 d;或者添加唯泰C211 (乳酸菌、芽孢菌和肠球菌、促生长因子等) , 连续饲喂12 d。

仔猪12日龄每头肌注肺炎支原体弱毒菌苗1头份;14日龄每头肌注兰耳病弱毒活疫苗1头份;18日龄肌注猪链球菌多价灭活菌苗2 mL;25日龄首免, 每头肌注猪瘟细胞弱毒疫苗4头份, 60日龄2免, 每头肌注猪瘟脾淋苗2头份。

仔猪23~28日龄断奶, 断奶时母猪下床先走, 仔猪在产房停留5 d后再转到保育舍饲养。这时可在饮水中加药进行保健, 添加电解质多维 (200 g兑水1000 L) 、葡萄糖粉 (200 g兑水1 t) 、黄芪多糖粉 (400 g兑水1 t) 、转移肽 (500 g兑水1 t) 与干扰肽 (1000 g兑水1.5 t) 混合饮水5 d。或者添加电解质多维加葡萄糖粉加黄芪多糖粉加西尔康 (多西环素、干扰素、转移因子, 100g兑水200 L) 混合饮水5 d。可有效的防止仔猪因断奶应激、营养应激、、饲料应激、温度应激与环境应激等诱发多种疫病的发生。

2.4 腹泻治疗措施

由病原微生物感染而引起腹泻的仔猪。应尽快隔离病猪并消毒猪舍。治疗腹泻, 一般采取对因、对症治疗和防继发感染或提高抵抗力的治疗原则。对腹泻严重、脱水迅速的病猪, 应尽快对症治疗;对病程稍慢、脱水不严重的病猪, 应先对因治疗, 后对症治疗和防继发感染。治疗脱水, 可采取补液和止泻的办法。用口服补液盐加抗生素等治疗效果好。仔猪黄、白痢, 用硫酸新霉素、氟苯尼考 (氟甲砜霉素) 等;仔猪副伤寒, 用氟苯尼考、强力霉素等;猪痢疾, 用痢菌净;病毒性腹泻, 用抗病毒药、细胞因子, 如“百利安”、“穿心莲”+排疫肽+转移因子, 任何治疗措施都应与加强饲养管理的措施结合起来, 才能收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关链接 预防仔猪早期断奶腹泻中药验方

如何防控仔猪腹泻病 第9篇

一、仔猪腹泻病的病因

1. 细菌性因素

①仔猪黄痢。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主要感染1周龄以内的哺乳仔猪,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初产母猪所产的或猪场环境卫生条件差的仔猪感染率高。病仔猪排出黄色或黄白色的稀粪,内含凝乳小片,精神沉郁,不吃奶,口渴,迅速消瘦,眼球下陷,最后脱水衰竭死亡。

②仔猪白痢。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主要发生于10~20日龄的哺乳仔猪。某些应激因素,如饲养管理差、猪舍卫生条件差或阴冷潮湿、气候突变、母乳过浓或过稀等,会导致本病的发生与流行。病仔猪以排出乳白色、淡绿色或灰白色的粪便为特征,可自行康复,若无继发感染,很少死亡。

③仔猪红痢。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主要感染1~3日龄的仔猪。病仔猪精神沉郁,食欲废绝,排出浅红色或红褐色的恶臭稀粪,内含坏死组织碎片和小气泡,很快出现脱水,于2~3天内死亡。

2. 病毒性因素

①猪传染性胃肠炎。冬春寒冷季节易发,各种年龄的猪均可感染发病,10日龄以内仔猪病死率高。仔猪突然发病,先呕吐,继而发生水样腹泻,粪便呈黄色或灰白色,内含有未消化的小凝乳块并有恶臭味,最后脱水死亡,年龄越小,死亡率越高。

②猪流行性腹泻。各种年龄的猪均可发病,以冬末春初发生较多,夏季也偶有发病。本病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相比,传播速度慢,病死率较低,腹泻症状也较轻,两者常混合感染。

③猪轮状病毒病。本病主要发生于晚秋和寒冷的冬春季节,以10~20日龄的仔猪较易感。新疫区偶有暴发,多为散发。仔猪出现呕吐、腹泻,粪便呈黄白色或黑色,较腥臭,呈水样或糊状,如无继发感染,症状轻,病死率在10%以下。

3. 营养性因素

哺乳母猪饲料营养不均衡、配制不合理等,会导致乳汁质量差,仔猪出现腹泻。

4. 中毒性因素

哺乳母猪饲料霉菌毒素含量超标,仔猪吮吸乳汁后会导致中毒,从而引起腹泻。

5. 寄生虫性因素

①猪球虫病。夏季高温高湿季节易感且严重,病仔猪开始排黄褐色或灰色的糊状稀粪,1~2天后转为水样腹泻,有强烈酸奶味,进行性消瘦,发病率高,死亡率低。若有继发感染,死亡率会升高,本病用抗菌药物治疗无效。

②弓形虫病。夏秋季多发,呈地区性流行,似猪瘟、流感症状,体温升高稽留,腹泻或便秘,皮肤发绀。

6. 其他原因

仔猪受寒应激、猪舍空气质量差、天气阴雨连绵等,都可引起仔猪腹泻。

二、仔猪腹泻病的预防

1. 免疫接种

根据猪场实际情况,可在母猪产前35~42天注射猪传染性胃肠炎与猪流行性腹泻(或猪轮状病毒)二联灭活苗4毫升/头;产前21~28天肌注仔猪C型产气荚膜梭菌病、大肠埃希氏菌病二联灭活疫苗2毫升/头(初产母猪需肌注2次,每次2毫升/头,间隔3周再重复1次),同时做好猪瘟、猪伪狂犬病、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病、猪口蹄疫的免疫接种。

2. 药物保健

①母猪保健。母猪每3个月驱虫1次,选用虫力黑(主要成分伊维菌素、阿苯哒唑)按1千克/吨饲料的量进行混饲,连喂5天。母猪产前、产后10天,选用利高-44(主要成分盐酸林可霉素、硫酸壮观霉素)按1~2千克/吨饲料的量进行混饲。

②仔猪保健。仔猪1~3日龄,肌注富来血(右旋糖酐铁注射液)1~2毫升/头。仔猪3、7、21日龄各肌注得米先(主要成分长效土霉素)0.5~1毫升/头或1、7、21日龄各肌注头孢噻呋钠15~30毫克/头。仔猪5日龄,灌服百球清(托曲珠利溶液)2毫升/头。仔猪转出前后5天,每吨饲料中添加泰乐菌素250克+阿莫西林200克+多维200克。

3. 饲养管理

①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每批猪调出后,必须严格清洗和消毒产房,并空置1周左右,方可赶新的待产母猪进入,以确保消毒效果,防止病原交叉感染。

②加强母猪的生产护理。临产前,用0.1%高锰酸钾溶液清洗消毒母猪的后躯、阴户、乳房和腹部,并挤掉1~2滴乳汁后再让仔猪吃初乳。

③做好仔猪的保温工作。冬春寒冷季节以及昼夜温差较大的季节,应注意防寒保暖,并保持猪舍干燥、清洁卫生、通风透气良好。

④合理配制母猪料。应选用优质的饲料原料以及预混料配制哺乳母猪日粮,确保日粮营养均衡、合理、无霉变,并根据母猪食欲情况与带仔数量确定饲喂量,以保证母乳充足。

⑤做好仔猪寄养工作。对于无乳与缺乳的仔猪,要及时进行寄养。弱小的仔猪亦要让乳汁充足的健康母猪代养。

⑥仔猪尽早开食。仔猪5~7日龄用高档乳猪教槽料进行诱食,确保仔猪在断奶前能适应采食饲料,并提高仔猪胃肠的消化功能。

三、仔猪腹泻病的控制

仔猪腹泻病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利提高仔猪成活率,减少经济损失。

1. 根据仔猪用药敏感情况,可选用庆大霉素、硫酸阿米卡星、阿莫西林、恩诺沙星、头孢噻呋钠、纽弗罗等药物治疗。若感染球虫病,可用托曲珠利灌喂。

2. 口服给药。①选用广谱中草药制剂强普生拓(主要成分杨树花)0.2毫升/千克体重,2次/天,连用3天。②口服赛普(主要成分卵黄免疫球蛋白)4克/千克体重,1次/天,连用2~3天。

3. 若仔猪腹泻特别严重,在口服药物的同时,配合抗菌药物治疗,效果更好。

4. 在采用以上方法治疗无效时,笔者建议采用以下措施:①将患病仔猪清洗干净并擦干,让泌乳力强、护仔性能好的母猪代养,一般1~2天后仔猪腹泻病会好转。②将母猪与仔猪清洗消毒好后,换到消毒好的干净清洁的栏位,该病会不治而愈。③将母猪与仔猪从产房里转到运动场,放牧1~2天,并适量喂料,该病亦会痊愈。④14日龄以上的仔猪,可提早断奶,用教槽料+诱食奶灌喂至自由采食,该病会在1~2天内好转。

腹腔补液治疗仔猪腹泻的效果 第10篇

1 腹腔补液的优点

畜体腹腔有较强的吸收力, 腹膜表面积大, 密布血管和淋巴管, 吸收能力特强, 每小时可吸收占动物体重3%~8.5%的液体, 仅次于静脉注射;尤其是危重病患导致的心脏衰弱、呼吸功能衰竭而静脉注射困难时, 通过腹腔注射进行补液甚好, 同时通过补液尚可对食欲废绝和病危动物进行能量和营养物质的补充。

对于初生仔猪来说, 由于其体质弱, 消化机能不健全, 御寒能力差, 常会发生严重腹泻。仔猪发生腹泻时, 水盐代谢失调, 机体大量失水, 如不及时补充水盐, 常可导致仔猪脱水而死亡。因此, 在使用抗生素类药物进行治疗的同时, 及时实施腹腔补液, 对腹泻仔猪的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 补液处方

处方一:生理盐水150 m L, 5%葡萄糖100 m L, 5%碳酸氢钠30 m L, 青霉素80万单位。每天一次, 连用2 d。

处方二:5%葡萄糖200 m L, 5%碳酸氢钠30m L, 四环素10单位, 维生素C10 m L。每天一次, 连用2 d。

3 操作技术

3.1 注射器械准备

实施注射前须准备金属注射器 (10 m L, 20 m L) 针头 (12-16号) 、输液器, 并严格消毒。输液器分吊瓶输液用及注射器推注输液用两种, 吊瓶输液可取一次性人用输液器, 将其末端的输液针拆除使用;推注输液用, 依上述方法除去输液针后, 向前50~60cm处剪断导管, 留用其下端导管, 并在端口处套上前拆除的塑料针头座, 供使用。

3.2 猪的保定

常用方法有:徒手保定、钳耳保定、一侧倒卧保定或用套绳保定和猪鼻捻棒保定等。前3种保定适用于中小猪, 套绳保定和猪鼻捻棒保定常用于体大、性蛮猪。

套绳保定时, 需助手两人用约3 m长、拇指粗的绳子, 一端打一个直径20~25 cm的活结环套, 待环套套入猪的上颌犬齿后, 推移环套活结, 把环套套紧固定在猪上颌, 牵拉固定绳子另端而保定;猪鼻捻棒保定时需助手1~2人用一端穿孔并系有直径约15~20 cm的绳环的捻棒, 左手持捻棒, 右手把绳环套入猪的上颌犬齿之后, 捻棒及时把绳环捻紧扎住猪上颌, 助手持稳捻棒的另端, 向猪前方牵拉固定。

3.3 注射部位选择

乳猪、小猪于肚脐至趾骨前缘连线的中部, 离开腹中线2~5cm旁侧。中大猪不易提起, 多站立或倒卧保定, 注射部位于两侧肷部, 距髂外结节、腰椎横突及最后肋骨等距离的腹壁点, 待其停止挣扎, 选择注射部位, 一般在耻骨前方3~6 cm腹白线 (正中线) 的侧方。

3.4 注射方法

注射方法有注射器直接注射和输液器输注法。前者常用于乳猪、小猪, 后者常用于中猪、大猪。

3.4.1 注射器直接注射法

局部剪毛消毒后, 注射者用右手持注射器, 用普通注射针头取与皮肤垂直方向刺入腹腔2~3 cm, 刺入针感有活动而无抵触后, 左手扶住针头及注射器末端, 右手回抽, 检查无血液或内容液后, 即可缓慢推动注射器内塞注入药液。

3.4.2 输液器输注法

局部剪毛消毒后, 注射者左手按抵注射部位, 右手持针头 (12-18号, 长4~7 cm) 抵住注射刺入点, 待猪安静时伺机把针头垂直迅速刺入, 然后左手扶住针头, 右手接上输液用输液器, 完全松开流量调节器, 按常规吊瓶输入药液。这样每注入500 m L只需2~3 min时间, 补液量依体重和病情而定。

3.5 注意事项

3.5.1 药液温度要和体温相近

实施腹腔补液时, 药液温度一般需接近猪的体温, 尤其在寒冷季节, 注入大量药液时, 应将液体适当加热至38℃左右。

3.5.2 注射中需固定针头

针头需稍压腹壁, 使腹壁脏面紧贴腹膜, 以免针孔扩大或针头移动于腹壁与腹膜之间造成药液注聚夹层。如需多次注射, 需避开原针头刺入点, 每次注射前后, 注射部位要严格消毒。

3.5.3 保定牢实, 进针深度适当

保定方法得当与否是顺利实施补液的关键, 必须保证在患猪机体吸收机能良好的情况下进行操作。进针深度掌握准确, 过深则易伤及肠管等脏器, 引起腹膜感染, 根据刺入针感和药液流入快慢可以判断针刺腹膜是否准确。

3.5.4 某些情况下慎用

如膀胱有积尿者宜先导尿后补液;对尿毒症、腹腔积液或腹膜炎严重循环障碍者, 应慎用。

另外, 补液浓度不可过高, 禁用刺激性药物。输液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猪的反应, 如挣扎过于剧烈则表明可能扎伤肠管, 应立即拔针另刺, 推注药液也先慢后快。

上一篇:桥梁伸缩缝安装下一篇:高清播出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