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猪场防疫措施

2024-06-05

规模猪场防疫措施(精选12篇)

规模猪场防疫措施 第1篇

1 封闭管理

1.1 人员管理

禁止非本场人员进入生产区;本场饲养人员进入生产区时, 必须更换工作衣鞋, 通过紫外线消毒后, 经消毒池入内;本场兽医不得到厂外就诊、防疫。

1.2 工具、车辆要求

场内外工具、车辆要严格分开, 并定期消毒;外来工具、车辆严禁入场。

1.3 全进全出措施

力争做到整场或整舍饲养生猪全进全出, 禁止与其他动物混养;禁止非熟畜产品进入生产区。

1.4 自繁自育措施

规模猪场推荐自繁自育模式发展, 严把好引种关。种猪要从取得省级以上种畜禽经营许可证的大型猪场引进, 要索取产地检疫合格证明, 并经当地动物防疫部门监测检疫, 引入后要按要求进行隔离饲养观察。

2 科学免疫

规模猪场必须根据国家及地方相关法律法规, 结合本地生产实际, 分种类 (如种公猪、种母猪、后备猪、育肥猪等) 、分阶段 (如哺乳猪、仔猪、育成猪等) 制定科学可行的免疫程序, 严格实施程序免疫, 有效防止疫病发生, 保障生产的稳定和产品安全, 提高养殖效益。

2.1对于猪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 要按照国家和省市确定的免疫方案实施全覆盖免疫, 疫苗使用政府统一采购的疫苗。

2.2对于猪丹毒、猪肺疫、猪乙型脑炎、猪流行性腹泻、猪伪狂犬病、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支原体肺炎、仔猪副伤寒、猪链球菌病、仔猪红痢、猪萎缩性鼻炎等常规疫病, 要结合本地及猪场疫病史、场周围的疫情、猪免疫抗体水平及猪的不同饲养阶段等实际情况, 有针对性地制定免疫计划, 因病设防, 科学免疫。疫苗使用政府采购苗或从国家疫苗定点生产厂家购买或动物卫生监督部门认证的疫苗经销单位购买。

3 规范消毒

消毒工作须做到经常化、制度化, 要定期交替使用广谱、高效、低毒的消毒剂;制定科学的消毒程序, 定期对猪舍、用具和周边环境消毒, 任何饲养阶段的生猪猪舍每周至少消毒2次,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要实施带畜消毒。

4 合理用药

规模猪场兽医用药要严格实行处方用药制度, 定期采集一些病猪的病料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和药敏试验, 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药物进行预防、治疗, 避免耐药菌株的产生。

5 疫情监测

兽医每天要定期巡查猪舍, 发现疫情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规模猪场一旦发生重大动物疫情时, 要立即向当地动物防疫及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报告, 并及时采取隔离、消毒、扑杀、紧急免疫等有效措施, 控制疫情, 防止疫情扩散到附近的猪场及养殖户。

6 日常卫生

猪场防疫措施制度 第2篇

为搞好猪场的疫病控制工作,防止疫情发生,提高经济效益,特制定本规定。

1、免疫接种和疫情监测工作

根据本地疫病流行情况,猪群的健康情况及其它因素由公司统一制定免疫程序,各养殖场严格按程序执行。

2、严格执行消毒制度 3.保健及疾病的预防治疗

(1)技术人员要定期对猪群进行全面检查,了解猪群的健康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不定期进行各种类型的药敏试验,筛选出治疗所需的最佳防治药物。

(3)按规定详细记录整个猪群的基本情况,发现可疑病例应及时采样送检每年应在猪,群中按一定比例采血进行各种疫病的监测普查工作,定期进行粪便寄生虫卵检查,做好资料的收集,记录,分析工作,为制订更科学、合理的防疫程序和舍内外环境驱虫程序提供参考。

(4)有针对性做好病死猪的剖检工作(要在规定场所进行),随时掌握本场疫病的动态。

(5)定期进行水质检查和饲料进行微生物和毒素学检查,发现问题寻找原因,及时整改。

(6)及时淘汰治疗效果不佳的病猪和僵猪。

4、发生疫情的应急措施及无害化处理(1)猪群出现传染病或疑似病时,应立即对病猪进行有效的隔离,并对圈舍及周边进行全面彻底消毒,迅速向公司领导报告,严格执行上级行政机关和公司制定的应急方案。

(2)结合疫病的具体情况,加强消毒工作,同时期加强猪群的护理工作,根掘安排严格按要求进行治疗和预防。

(3)根据情况做好紧急接种I作,紧急免疫要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了,应

防止疫情蔓延。严格做到-猪-针头。并将其使用过的针头和药瓶及时进行高温消毒。

(4)病、死猪的尸体和废弃物尽快作焚烧、深埋等无害化处理。

(5)做好灭鼠、灭蝇等工作,避免病源向外扩散。(6)采集病休样本要妥善保存,及时送检,送检样本应按该种传染病性质、种类作特殊处理,防止病源污染。

(7)隔离区内的粪便,污水和其它物品,全部要经过严格消毒等无害处理后,方可向外排放。

规模猪场防疫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3篇

关键词:规模猪场;防疫;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9-0032-01

1 存在问题

1.1 规划布局不合理

有些规模猪场建筑布局、设施设备不符合动物防疫的要求。生产区、生活区和工作区混为一体,且生产区未设动物疫病隔离观察治疗区,很容易导致动物疫病的发生、传播。

1.2 免疫程序混乱

规模养猪场在免疫注射中,有的使用单苗,有的使用联苗,免疫程序较为混乱。以猪瘟免疫注射为例,种用猪一般采取每半年免疫1次,仔猪、育肥猪的免疫程序,有的业主采取乳前免疫,有的采取30日龄左右首免、60日龄2免,既不是强化免疫,也不是延续性免疫,免疫后又没有佩戴免疫标记,如卖给散养农户,很可能遇农村散养普防而再次注射,在抗体滴度较高期间的一般性再次免疫注射,不但不能产生较高的免疫抗体,反而还会使体内的有效免疫抗体滴度降低,导致免疫的失败。

1.3 疫苗来源复杂

规模猪场防疫所用疫苗来源相当复杂。有的养猪场向动物防疫主管部门订购,需时领用;有些养猪场自己从兽药市场购买,还有个别猪场自制疫苗免疫注射。这些疫苗,存在着如下问题:其生产厂家是否是国家的定点生产企业,疫苗的运输、保管过程是否按要求进行,冷链系统是否安全有效,使用后免疫力是否增强等。如存在这些问题,将会导致养殖场出现免疫失败的现象。

1.4 滥用抗生素

个别猪场在养殖过程中,对抗生素使用过滥。①饲料中滥加抗生素,长期使用;②治疗滥用抗生素,大剂量使用;③出现防疫注射反应后,在抢救中首当其冲使用大剂量抗生素,这些抗生素虽然对抢救有一定的疗效,但同时也抑杀了疫苗中有益活菌群,影响④疫苗的效力。长期大剂量使用抗生素药物,导致抗生素在动物体内长期大量残留,防疫注射时影响疫苗的效力,同时也严重影响着畜产品的质量。

2 对策

2.1 提高管理人员水平

提高规模猪场饲养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显得非常迫切。①畜牧业现代化需要从业人员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②当今的国际商品市场需要无公害的畜产品,而只有掌握了系统理论知识的人才能切实做好动物防疫工作,才能生产出无公害的畜产品。饲养管理员动物养殖水平的提高,只有通过培训学习的方式才能得以实现。既可以采取集中培训的办法,也可以聘请有资质的科技人员担任技术顾问,对饲养管理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指导饲养管理工作。

2.2 建立健全防疫制度

建立科学合理的动物防疫制度是提高规模养殖场经济效益的关键措施之一。这些制度包括按动物防疫法规建立健全的引种申报防疫监督制度、定期清洗消毒制度、按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制订的免疫注射制度、外来人员消毒制度、管理人员进出场消毒制度等,这些制度不仅要装贴上墙,还要让大家熟记于心,落实到行动上去,按制度规定去做,一切制度化。

2.3 改进猪场布局,做好设备添置

规模猪场无论规模大小,动物养殖的环境布局必须科学合理、符合动物防疫要求。养殖生产区和人的生活区、接待区等应严格分离,闲杂人员一律不允许进入生产区,特别是动物养殖同行人员更不得随意进入。养猪场和圈舍进出处应设立消毒池、消毒室等设施。生产区内应设疫病隔离观察室和治疗室,并设于生产区的下风向。排粪沟应设于圈舍之外,养猪场的地面要有一定的坡度,确保不积留粪尿。应供给清洁卫生的饮水;条件较好的养猪场应安装自动供水、饮水系统,既达到清洁卫生的要求,又满足动物自由饮水的需要。

2.4 规范疫苗使用

规范疫苗使用主要是指加强管理。①动物防疫用生物制品这种特殊商品的供应渠道必须按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由动物防疫监督部门统一管理;②动物防疫免疫注射种类必须按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和县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统一部署进行,不得擅自增减,特别是动物重大疫病防治所用疫苗必须坚决免疫注射到位。实行免疫档案登记管理。

2.5 规范保健药品使用

规模化猪场的卫生防疫措施 第4篇

1 制定卫生防疫制度

猪场要建立兽医卫生防疫制度和承包责任制度,由主管兽医负责监督执行,建立猪舍(特别是母猪舍)日记、疫情报告制度等。猪场生产区大门设专职门卫,负责来往人员、车辆的消毒工作。谢绝参观,外来人员及非生产人员不得进入生产区。凡本场工作人员(包括经批准入场人员)和饲养员进入生产区前,必须经过消毒池进入消毒更衣室洗澡,更换作业衣、鞋后,再经一道消毒池方可入猪舍。场外车辆、用具等不准进场。

饲养人员要坚守岗位,不得串舍。用具和所有设备都必须固定在本舍内使用。要经常搞好舍内外卫生,定期做好消毒工作。(病猪舍用具用消毒药浸泡)。应经常驱(消)除鼠、蚊、蝇、犬、猫等动物。场内人员不准为外单位或个人诊疗猪病等技术服务工作,以截断传染的各种环节。饲养人员要随时观察猪群健康情况,发现异常变化及时报告。

2 兽医卫生防疫措施

猪场生产区和猪舍门口设置消毒池,消毒液要及时更换,经常保持有效浓度,冬季可放盐防止结冰。猪舍保持通风良好,光线充足,室内干燥;猪舍内外每天清扫1次,所用饲养用具应定期清洗消毒,经常保持清洁。饲槽每天必须清洗、消毒1次;每年进行1~2次猪体内、外寄生虫病的驱虫工作。猪舍和用具每年至少进行春、秋2次大清扫、消毒,每月进行1次一般消毒。消毒药液常用2%的火碱水或0.5%过氧乙酸液,饲养用具用热碱水消毒后再用清水洗涤晒干后使用。肥育猪猪舍采取“全进全出”的消毒方法;分娩舍采取小区“全进全出”消毒;每批猪出栏后彻底大消毒,空圈1周后方可进猪,为确保猪场安全、防止疫病传入,在引进种猪、仔猪时,须从非疫区购入,经当地兽医部门检疫,并签发检疫证明书。再经本场兽医验证、检疫,隔离观察2个月,经检查认为健康的,全身喷雾消毒,方可入舍混群。

3 发生疫情扑灭措施

(1)发生疑似传染病时必须及时隔离,尽快确诊,并逐级上报。病因不明或剖检不能确诊时,应将病料送上级有关部门诊断。

(2)确诊为传染病时,应迅速采取紧急措施,根据传染病的种类,划定疫区进行封锁,全场进行紧急消毒,对健康猪进行必要的紧急接种或采取血清和药物等防治措施。

(3)划定的封锁区应有明显标志,固定专人管理。解除封锁日期和方法,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被传染病传染的病猪和用具、工作服及其他污染物等必须进行彻底消毒,粪便及垫草应予烧毁。

(4)病猪及疑似传染病猪的皮肉经兽医检查,根据规定分别作无害处理后利用或焚烧深埋。屠宰病猪应在指定地点进行。屠宰后,场地、用具及污染物必须严格消毒和彻底清除。

(5)要焚烧或掩埋的病畜尸体及其污染物须用不透水的车箱或塑料袋运到指定地点,进行焚烧或深埋(2m以下)。运尸体的车辆。役畜、用具和接触人员及工作服必须严格消毒。

(6)猪瘟免疫,新生仔猪于出生后20日龄第1次免疫常规量的猪瘟兔化弱毒苗。仔猪50~60日龄,第2次常规量强化免疫。选留后备猪,在参加配种前至少7d作第3次免疫接种。经产母猪在配种前7d打疫苗,每年至少1次。

(7)对具有散发或点发猪瘟的猪场,为彻底杜绝本病的发生,除按上述程序免疫外,还要实行超前免疫。即仔猪生后待擦干羊水和粘液后立即注射1~2头份猪瘟疫苗,注苗2h后再让其吃初乳。

(8)超前免疫对种猪场禁用,据我国台湾学者研究,超前免疫会造成猪免疫力低下,8周龄如受到猪瘟强毒攻击会感染,但无明显临床症状,成为带毒者,母猪怀孕后会导致头胎流产。

(9)驱猪体内、外寄生虫。60日龄用1%敌百虫喷洒猪体或伊维菌素注射(驱除猪虱、预防疥癣)。150日龄,5%左旋咪唑10mg/kg.bw,1次肌肉注射,或丙硫苯咪唑5~30mg/kg.bw,1次内服(驱猪蛔虫5mg/kg,驱猪毛首线虫20mg/kg.bw,驱巨吻棘头虫80mg/kg.bw)。

浅析规模猪场疾病防控措施 第5篇

规模猪场疫病防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猪场设计、环境控制、饲养管理、生物安全措施、卫生消毒、营养,保健、免疫等诸多方面.笔者经调查研究,分析了规模猪场疫病发生原因,并提出养猪户应以“防重于治”为原则,采取必要的猪病防控措施.

作 者:华威  作者单位:浙江省遂昌县农业局,323300 刊 名:上海农业科技 英文刊名:SHANGHAI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 “”(3) 分类号:S8 关键词:规模猪场   疫病   发病原因   防控措施  

规模化猪场综合管理措施 第6篇

关键词:人员管理;药物保健;科学免疫;生物安全;科学选址

中图分类号:S858.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9-0049-01

近年来,随着国家一系列发展生猪标准化、规范化养殖政策的实施,各地规模化养殖场蓬勃发展,打拉动了生猪养殖模式的变革,对稳定生猪生产,促进生猪生产业健康稳定发展和满足广大消费者肉食供应发挥着积极作用。但部分猪场业主未端正态度,缺乏科学,严谨的养殖理念,综合管理措施,以致猪场效率下滑,甚至亏损。本人就由小场到大场工作中,一些体会与大家分享,为猪业同行一点参考。猪场稳步发展,必须做好以下9点。

1 科学选址,做好规划

猪场应选址地势高、背风向阳、水源充足、易于排污、远离居民区且交通要道方便的地方。确定猪场规模,合理规划占地面积。布局要合理,分生活区和生产区。生活区建办公室、车库、餐厅、门卫室等。生产区按全进全出模式建配种舍、产仔舍、保育舍、育肥舍。

2 引种

根据市场需求和猪场的未来发展,合理选择猪种(种猪场、商品育肥猪场);了解引种地区疫情流行情况;引种场猪群健康状况;猪场免疫程序;引种猪场选育标准(公猪:生长速度、饲料报酬;母猪:繁殖力、产仔数、受胎率、初配日龄等);引种售后服务。种猪挑选,按本场猪群实际情况来选择。引种车辆必须经彻底清洗消毒后,方可使用。车内铺垫料,运输途中忌急刹车,长途运输中途休息喂水,并仔细观察,备常用药品。

3 饲料品质和营养

确保饲料营养均衡,符合各阶段猪只需要;饲料的存放应通风干燥,注意防潮;饲料配比合理,粉碎粒度大小合适;原料无污染,无霉变,多雨季节添加脱霉剂。饲料配送贴上标签,便于区分,配好后5 d内喂完。

4 做好生物安全

外来人员、车辆禁入生产区;装猪车辆经清洗消毒后方可使用;场内人员进出应更换衣物,消毒;外来物品经消毒后带入,肉类食物禁止带入。猪场净污道分开,猪只转群前后走道消毒;做好灭鼠,灭蝇工作,场区禁养猫狗;每周1次全场大消毒。

5 制定科学免疫程序

免疫程序要符合实际生产,结合本地疫情流行情况;对本场猪群进行抗原检测;结合猪群健康状况,做好免疫跟踪;根据抗体消长规律制定疫苗免疫程序。做好猪瘟、细小、乙脑、伪狂犬、口蹄疫、蓝耳、胃流二联苗的基础防疫。

6 做好药物保健与驱虫

驱虫:种公、母猪4次/年,3个月一次。仔猪45~80日龄各驱虫1次。保健:种猪群每月保健1次,后备猪群购入后1周保健7 d;产仔母猪产后1周,断奶后1周保健;仔猪断奶后、转群后保健1周;疫病高发期保健,发病前1周保健。

7 做好各阶段的管理工作

(1)配种阶段,制定配种计划,保证全年均衡生产;保证母猪合理胎次结构,有计划补充后备母猪使种猪群年轻化,初产母猪占20%左右,2~5胎65%左右,6胎以上低于15%;膘情良好;年产不低于2.15胎,长大杂交母猪胎均10.5头,纯种约克,长白胎均10头,杜洛克胎均8.5头,出生重800 g以上。

(2)产仔阶段。按计划完成分娩任务,仔猪成活率96%以上;5周龄断乳重不少于9 kg,4周龄断乳重不少于7.5 kg;母猪断奶时中上等膘情,断乳1周内发情率90%以上,无四肢伤残,皮肤病。

(3)保育阶段。育成率96%以上,仔猪体重7~15 kg时料肉比1.5:1,15kg~转出料肉比1.8:1,日增重400 g以上,70日龄转群重25 kg以上。

(4)育成率96%以上,日增重大于700 g。

8 小结

规模猪场防疫措施 第7篇

1 规模猪场防疫工作的重要性

随着养猪业的迅速发展, 各地猪场的养殖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逐步实现了集约化和规模化养殖, 为统一管理工作以及生猪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等提供了巨大的便利, 在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着不同忽视的作用。但是, 养殖密度的增大也为疫病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规模猪场中, 猪群的养殖密度大, 对于圈舍内的环境和通风条件要求更高, 加上种猪在不同猪场之间的调运, 一旦感染疫病, 可能会在极短的时间内蔓延全场, 引发严重的后果。在这种情况下, 就需要切实做好防疫工作, 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从环境建设、消毒、疫苗和保健等方面, 提升猪场对于疫病的防范和抵抗能力, 从而保证生猪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 保护养殖户的利益[1]。

2 规模猪场防疫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设计选址不当

部分养殖户从交通方面考虑, 将猪场选在了公路附近, 不仅噪声会影响生猪的正常成长, 也为外来疫病的传入和感染带来风险和隐患。也有将猪场建设在村庄内, 附近散养农户较多, 其散养的生猪如果发病, 可能会通过动物、人等传入到猪场中, 从而导致疫情的大面积爆发。在进行猪场设计时, 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导致整体设计缺乏合理性, 在很多时候为图方便, 甚至将不同类型、不同年龄的猪饲养在同一个猪舍内, 养殖密度较大, 一旦发生传染性疫病, 想要对疫情的传播进行控制和扑灭是非常困难的。

2.2 防疫理念错误

在部分规模猪场中, 并没有形成正确的防疫理念, 缺乏对于防疫工作的重视, 认为防疫就是消毒或者注射疫苗, 甚至将其看作是政府部门的工作, 依赖于政府组织的集中免疫, 只有等到疫病爆发后才去进行防治和应对, 增大了防疫工作的难度, 也容易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2]。

2.3 防疫技术落后

在消毒环节, 由于许多规模猪场采用的都是大通间猪舍, 无法实现彻底空栏, 通常只进行日常消毒或者局部消毒, 无法定期进行彻底消毒, 导致了消毒工作的不完全性。同时, 车辆人员的进场消毒存在一定的敷衍现象, 并不能满足规模化猪场的卫生防疫要求, 在生猪运输前, 也没有进行猪群以及运输车辆的消毒, 为疫病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途径。另外, 在对猪舍进行消毒时, 没有严格按照“清污-冲洗-消毒”的流程进行, 而是为图方便直接进行消毒液的喷洒, 严重影响了消毒的效果。

2.4 防疫保健欠缺

之前也提到, 猪场防疫工作不仅包括了环境建设和消毒、疫苗, 还包括了保健。但是就目前而言, 许多规模猪场都没有构建系统性的防疫保健计划,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认识不足, 没有意识到保健同样是防疫工作的一部分;二是疫病种类的增加, 导致疫苗和药物的使用也越发频繁, 想要对防疫保健的相关措施进行合理安排, 具备很大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 防疫保健计划存在着许多的死角和漏洞, 严重影响了防疫工作的整体效果。

2.5 防疫设施不足

一是没有对生产区、生活区以及隔离区进行明确划分, 影响了防疫工作的顺利进行;二是缺乏基础防御设施, 如没有消毒池、更衣消毒室等, 或者没有重视更衣消毒工作, 使得工作人员携带病原进入到生产区;三是缺乏必要的隔离围墙, 或者围墙高度不足, 存在漏洞, 无法起到防疫隔离的效果[3]。

2.6 疫病检测滞后

在猪场养殖, 尤其是规模化养殖中, 定期做好疫病的检测工作, 尽早发现疫病隐患并且做好防范和隔离措施, 是非常重要的, 能够有效避免疫病的大规模爆发。但是就实际情况而言, 许多猪场都没有重视疫病的检测工作, 对于一些流行性疫病, 也没有及时进行了解和研究, 导致疫病的监控和检测无法得到有效落实, 等到暴发后却是为时已晚。

3 规模猪场防疫工作的改进措施

3.1 注重设计选址工作

一方面, 在对猪场进行选址时, 应该充分考虑本地的畜禽养殖区域规划, 确保猪场靠近水源, 水质良好, 以方便进行取用和卫生防护工作。同时, 规模猪场应该与公路保持一定的距离, 根据公路等级的不同, 距离也有所差异, 主干道为1 000m, 一般公路500m, 乡村公路100 m。另一方面, 在进行猪场设计时, 应该建设多点式的专业猪场, 对不同类型、不同年龄的猪进行分割, 避免疫病的水平传播, 这不仅仅是控制疫病流行的基础, 在防疫保健体系中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多点式专业性猪场尤其适合现阶段我国许多地区采用的“公司+农户”的养殖方式。另外, 在猪舍的设计中, 应该尽量避免采用大空间圈舍的模式, 而是采用多单元独立式隔离猪舍, 将每一个单元完全独立, 由外部走道连通, 设置相应的通风、排污、供水等系统。在猪舍修建环节, 应该充分考虑对于鼠、鸟等的防范, 尽量采用封闭式结构。通过这种形式, 可以保证全进全出的生产工艺, 为全面消毒提供便利, 使得猪可以在一个更加洁净的环境下生长[4]。

3.2 完善疫病监测体系

一是检疫检测机构应该重视规模猪场的防疫工作, 结合区域内生猪养殖业的发展情况, 构建相对完善的疫病监测体系, 定期对猪场进行疫病检测, 一旦发现问题需要及时进行处理, 对疫病的爆发和传播进行有效控制;二是养殖户应该认识到疫病监测工作的重要性, 充分重视起来, 主动邀请专业兽医对猪群进行定期检查, 对于发现的疫病隐患, 应该及时进行防范和隔离处理, 从根源上消除疫病。

3.3 健全猪场消毒机制

消毒是防疫工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可以对猪舍中的病毒和细菌进行抑制, 减少疫病的发生。对于工作人员而言, 应该健全猪场消毒机制, 做好猪场及周边环境的定期消毒和紧急消毒, 同时还需要针对猪场的基础设施以及管理器材等进行彻底消毒, 切断疫病传播的途径[5]。结合规模猪场的消毒经验, 可以按照表1所示进行消毒药的选择和配置。

3.4 强调饲料营养搭配

合理均衡的营养是保证猪群健康生长的关键所在, 猪场工作人员应该熟悉猪在不同成长阶段所需的营养, 对饲料进行合理的选择搭配, 为猪群提供必须的蛋白质、维生素等。在充分保证猪群日常生长所需的基础上, 可以喂食一些具备免疫效果的饲料, 提升猪群的整体免疫力, 避免药物的盲目使用。

3.5 做好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的建设是防疫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也是在设计阶段必须关注的问题。例如, 在猪场门口, 应该建造消毒池, 对于进入猪场的车辆进行消毒, 同时建设专用的更衣消毒室, 对进入生产区的人员进行消毒, 切断疫病传播的渠道;在生产区, 应该修建高度在2 m以上的隔离墙, 以钢丝网对排水沟进行封堵, 避免其他动物进入猪场;猪舍内的排水排污沟应该采用暗沟的形式, 保证环境卫生;可以配套建设沼气池, 对污水粪便进行集中处理, 避免其对于猪场及周边环境的污染[6]。

4 结语

总而言之, 做好规模化生猪养殖场的防疫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不仅能够有效预防疫病的传播, 而且可以保证猪场生产的顺利发展。针对现阶段规模猪场防疫工作存在的问题, 养殖场 (户) 和相关部门应该重视, 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 提升防疫工作的有效性, 为规模猪场提供一个稳定健康的发展环境, 推动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洪新.规模猪场防疫体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养殖技术顾问, 2011, (12) :205.

[2]周建华, 孙家慧, 田永武, 等.猪场兽医防疫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J].养殖技术顾问, 2014, (11) :265.

[3]方元本.规模猪场防疫工作的问题及对策[J].浙江畜牧兽医, 2012, (1) :44.

[4]王坤珍.当前规模猪场防疫工作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J].畜牧市场, 2010, (10) :54-55.

[5]左友川, 黄金芬, 何天明, 等.规模养猪场防疫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1, 27 (1) :77-78.

浅议中小规模猪场的防疫灭病措施 第8篇

近年来本人走访了中小规模猪场, 同时对猪场的防疫工作进行了必要的技术指导, 认为要搞好中小规模猪场的防疫灭病工作, 必须抓好以下措施:

1 抓好自繁自养、买猪检疫关

实行自繁自养, 既可避免买猪时带进传染病, 又可利用杂交一代的杂种优势, 提高猪的育肥效果和降低养猪成本。确需引进种猪的场, 在引种时, 必须从非疫区购入, 且必需经产地动物防疫监督部门检疫, 运达猪场后要隔离观察15d以上, 经检查确认健康的, 再全身喷雾消毒, 方可入舍混群。

2 抓好培训关

提高规模猪场业主或饲养员的饲养管理水平, 是减少养猪场动物疫病发生, 提高养猪场经济效益的关建。针对我县养猪场规模化都不大, 且大多数都没有专职兽医的特点, 县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加强了对规猪场业主或饲养员的技术培训, 促使业主或饲养员尽快撑护饲养管理技术和防疫灭病知识。

3 抓好防疫关

搞好猪场的防疫工作是规模猪场必须狠抓的一关, 是减少规模猪场疫病发生的重要措施。

3.1 制定周密、科学的免疫程序近年来我们推荐实施的猪场免疫程序是:

⑴仔猪及商品猪在母猪带毒严重, 垂直感染引发哺乳仔猪猪瘟的猪场, 仔猪1日龄就要注射猪瘟弱毒疫苗;母猪末注射猪伪狂犬基因缺失弱毒疫苗的猪场, 仔猪7日龄要注射猪伪狂犬基因缺失弱毒疫苗;一般猪场是20~25日龄注射猪瘟弱毒疫苗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灭活疫苗、30~35日龄注射猪口蹄疫灭活疫苗、60~65日龄注射猪瘟弱毒疫苗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灭活疫苗、70~75日龄注射猪口蹄灭活疫苗。

⑵种母猪3月龄前种母猪的免疫程序同仔猪及商品猪;初配母猪在当年3~5月份应注射乙脑疫苗, 初配母猪在配种前1.5个月应分别注射细小病毒、气喘病、猪伪狂犬病病毒基因缺失弱毒疫苗, 初配母猪在配种前10~15d注射猪瘟弱毒疫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灭活疫苗和猪口蹄灭活疫苗;经产母猪在配种前注射猪瘟弱毒疫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灭活疫苗和猪口蹄疫灭活疫苗, 产前4~6周注射猪伪狂犬病病毒基因缺失弱毒疫苗。

⑶种公猪3月龄前种公猪的免疫程序同仔猪及商品猪, 3月龄后每隔4~5个月注射一次猪瘟弱毒疫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灭活疫苗和猪口蹄疫灭活疫苗, 以及猪伪狂犬病病毒基因缺失弱毒疫苗。

3.2 采取正确的免疫方法

注射前要检查疫苗性状是否正常, 疫苗应避免日光直接照身, 疫苗在使用前应充分摇匀。注射人员要严把三关, 一注射前对猪的体态要检查, 对患病、瘦弱的猪暂不注射, 二注射过程要实施无菌操作, 即注射器械、吸苗操作及注射部位均应严格消毒, 三注射部位要正确、入针深度要适中, 防止打飞针。

4 建立制度、防病传入

要制定可行的防病措施, 如本场人员和饲养员进入生产区时, 要换工作服和鞋。不要让无关人员进入猪场, 原则上谢绝参观, 场外车辆、用具等不准进入生产区, 确实要进入的要经消毒后方可进入, 猪场区职工家属, 一律不准私人养猪和其它动物。

5 抓好消毒关

消毒的目的是杀灭病原体。病猪的分必物、排泄物和被病猪粪尿、血液及分必物污染的土壤、场地、圈舍用具和饲养员的衣服、鞋等都要进行彻底消毒。消毒时, 应根据病原体的弱点, 采用不同的消毒药物和消毒方法。

5.1 预防性消毒

平时要建立定时消毒制度, 如栏舍进出口要设消毒池, 1~2d更换1次消毒药, 人员进出必需先更衣换鞋, 经紫外线消毒15~20min, 再经过消毒池进入猪场。装猪车辆车体要在场外全面彻底冲洗消毒后方可进场, 进出场必须经过消毒池消毒。猪舍和用具每年春秋各进行一次大清扫、大清洗、大消毒。平时应每天清扫栏舍, 每周进行1~2次带猪消毒和环境消毒。母猪分娩室在临产前要彻底消毒。“全进全出”的猪舍, 每批猪出栏后要彻底清扫、清洗、并连续消毒2~3次, 并空栏一周后方可进猪。

5.2 突击性消毒

发生传染病时, 对末发病的猪舍及用具应带猪每天消毒一次, 对病死猪应进行无害化处理, 对一切可能污染的场地、粪便、垫草等污物、栏舍、用具、衣物和鞋等要进行彻底消毒。粪便和其它污物可直接堆积, 用塑料膜覆盖密封发酵, 也可直接倒入沼气池发酵, 栏舍及环境应全面彻底清扫、冲洗、消毒, 并且要反复消毒数次。

5.3 选择适宜的消毒药物和消毒方法。消毒药的种类繁多,

西昌市规模猪场防疫现状调查 第9篇

1 调查方法

在西昌全市10个乡镇, 选定获得国家项目资金扶持的规模养猪场 (以下简称项目猪场) 及尚未得到国家资金扶持的规模养猪场 (以下简称非项目猪场) 各50个, 共100个规模养猪进行为调查范围, 按“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 (以下简称“办法”) 逐项进行对照登记, 调查卫生消毒制度、引种隔离制度的建立健全及执行情况。

2 调查结果

2.1 防疫条件

2.1.1 猪场选址。

项目猪场均按“办法”之规定, 选择猪场位置, 非项目猪场的选址符合“办法”的猪场有21个, 也就是说另外29个猪场的选址, 是根据自家情况, 就近选址建场, 不符合“办法”的距离要求。猪场选址与“办法”的符合率为71%。

2.1.2 猪场布局。

项目猪场与非项目猪场的布局, 场区周围都建有围墙;均在场区出入口处设置与门同宽, 长4m、深0.3 m以上的消毒池;生产区与生活办公区都已分开, 并有隔离设施;生产区入口处均设置有更衣消毒室, 各养殖栋舍出入口设置消毒池或者消毒垫;生产区内清洁道、污染道均分设;生产区内各养殖栋舍之间距离达到5 m以上。猪场布局与“办法”的符合率为100%。

2.1.3 设施设备及隔离场所。

所有被调查猪场的场区入口处均配置消毒设备;生产区采光良好、有通风设施设备;圈舍地面和墙壁选用的材料便于清洗消毒;配备疫苗冷冻 (冷藏) 设备、消毒和诊疗等防疫设备的兽医室, 或者有兽医机构为其提供相应服务;都有无害化处理、污水污物处理设施设备;项目猪场有相对独立的引入动物隔离舍和患病动物隔离舍, 非项目猪场一般没有相对独立的引入动物隔离舍和患病动物隔离舍。

2.1.4 执业人员。

所有被调查的猪场从业人员一般身体均健康, 无一猪场有执业兽医人员, 均为乡村兽医或相当水平的兽医人员从事兽医技术工作。

2.1.5 无害化处理场所。

只有5个养殖规模在5 000头以的规模猪场设置了无害化处理场所, 95%的猪场无害化处理均采用, 四处寻找空地进行无害化处理。

2.2 卫生消毒制度的建立与执行情况

良好的环境卫生, 能够显著降低猪只生长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数量, 为猪群健康生长提供环境保证。

2.2.1 卫生制度。

猪场生产区周围环境, 要每天打扫卫生, 及时清理生产垃圾, 如使用过的药盒、瓶、疫苗瓶等, 要妥善堆于一处, 适时销毁处理。粪尿采取“干湿分离”, 即干粪装袋, 堆码于发酵池中, 尿及冲洗圈舍的污水排入沼气池中。粪沟沉积的粪污, 至少每月彻底清理一次, 保证栏舍内无长期积留粪便, 减少病菌繁殖机会。猪舍平时注意通风换气。在保持温暖干燥的同时, 适当通风换气, 排除有害气体, 保持舍内空气新鲜。屋顶、门窗、走廊等平时不易清扫的地方, 每月彻底打扫一次。每半年灭鼠一次。蚊蝇多发季节, 每周灭蚊蝇一次。

2.2.2 消毒制度。

选择的消毒剂具有效力强、效果广泛、生效快且持久、稳定性好、渗透性强、毒性低、刺激性和腐蚀性小、价格适中的特点。采用清扫→冲洗→消毒→干燥→再清扫→再冲洗→再消毒→再干燥的程序, 并注意更换不同的消毒药。定期进行外围消毒、场区消毒、饮水消毒、饲料袋消毒和其它常规消毒, 注重产房的卫生。

2.2.3制度建立与执行情况。

项目猪场均建立和健全了卫生消毒制度, 并张贴上墙, 能坚持长期执行;非项目猪场没有制定卫生消毒制度, 而是参照项目猪的卫生消毒制度执行, 但执行力不够。

3 引种隔离制度及执行情况

从外地引种猪时, 应派兽医和遗传育种专业人员到非疫区、有资质的健康种猪基地选购, 并与引种基地签订有关合同, 出具检疫合格证明。购回的种猪要按有关引种隔离观察的规定进行隔离观察, 隔离期不得低于45 d。对病死猪要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一旦有猪只发病, 应立即采取隔离措施, 查出病因, 进行治疗, 防止相互感染。

项目猪场均建立了引种隔离制度, 并将制度张贴上墙, 但无一猪场严格执行了引种隔离制度;非项目猪场都没有建立引种隔离制度, 甚至有的猪根本没有引种隔离的概念。这对于疫病的防控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隐患。

4 防疫制度

4.1 免疫程序

项目猪场均针对本地区、本养殖场动物疫病流行的情况、种类、发病时间、年龄、疫苗等特点, 并结合抗体监测情况, 制定适当的免疫程序和防疫操作规程。非项目猪场则是执行的全市统一的“春秋”两防强制免疫程序。

4.2 抗体监测

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抗体监测是免疫程序制定和引入预警预报机制的基础工作。规模猪场必须做好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蓝耳病等病的抗体监测工作, 且群体免疫密度达到90%以上, 应免密度要达到100%, 确保防疫工作对本养猪场起到最大的保护作用。项目猪场在这点上做得比较好, 能够采血送西昌市兽医实验室作定期或不定期免疫抗体监测。非项目猪场几乎不做监测。

5 自繁自养全进全出

5.1 自繁自养

实行封闭管理, 即规模猪场兽医不得对外服务, 饲养员进场时, 必须进行全身消毒后方可从事饲养工作。所有的商品猪均由本猪场自繁自养, 不得从其它猪场引入商品猪。项目猪场全部做到了自繁养。有65%非项目猪场做到了自繁养。

5.2 全进全出

商品猪实行整栏全进全出制度, 出栏后须彻底消毒后, 才能让第二批商品猪入栏饲养。被调查的猪场无一做到了严格意义上的全进全出。

6 小结

规模猪场如何建立有效的防疫制度 第10篇

1免疫制度

1.1制定免疫程序

根据猪场猪群实际情况,考虑邻近地区疫病流行状况,制定猪场免疫程序,坚持常年免疫,做到应免尽免,不留空档。

1.2遵守操作规范

按要求更换注射针头,并做好各项消毒工作,防止人为传播疫病,同时做好注射人员的防护工作。

1.3加强疫苗管理

疫苗的购入要遵守有关生物制品经营管理规定,使用合法渠道的合格疫苗,并按要求做好疫苗的运输和保管工作,保证疫苗质量。

1.4建立免疫档案

对生猪实行免疫后,必须加施免疫标识(耳标),填写好免疫档案。

2消毒制度

2.1设置消毒池

场区出入口处设置与门同宽,长4m、深0.3m以上的消毒池,各养殖栋舍出入口设置消毒池或者消毒垫,并保证有效的消毒液。

2.2设置消毒室

生产区门口应有更衣消毒室,进入场区应更衣、换鞋后进行消毒,非工作人员尽量避免进入猪场。

2.3定期消毒

场区内每周消毒1~2次,猪舍内每周至少消毒1次,饲槽、饮水器应每天清洗1次,每周消毒清洗1次,场区周围及场内污水池、排粪坑、下水道出口,每周消毒1次。每批生猪出栏时,要彻底清除粪便,用高压水枪冲洗干净,待舍内凉干后进行喷雾消毒或熏蒸消毒。猪舍空闲1周后方可再进猪。

2.4消毒药的选择

选用对人和动物安全,没有残留毒性、对设备没有破坏性的消毒剂,消毒药应定期轮换使用。

3检疫申报制度

3.1检疫申请

养殖场饲养的生猪在离开养殖场时,应提前3d(种用、乳用提前15d),向当地的动物检疫申报点申报检疫。

3.2检疫证明

养殖场饲养的生猪须经检疫人员检疫合格后,并取得《动物检疫合格证明》方可出场。

3.3引种申请检疫

跨省引进种猪及其精液的,应当向省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请办理审批手续,到达输入地后,向县动物检疫申报点进行报验。

3.4运输工具清洁

运输生猪的车辆装载前和卸载后应清洗和消毒。

4疫病监测制度

4.1定期检测

积极配合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定期对生猪疫病、抗体水平进行监测、检测和预警。

4.2传染病、寄生虫检测

有条件的猪场应建立兽医诊断室,便于对传染病和寄生虫病进行监测。

4.3尽量做到自繁自养

从外地引进场内的猪只,要严格进行检疫。要在隔离猪舍饲养和观察至少3周,确认无病后,方可并入生产群。

4.4日常巡查

每天早、晚巡视猪舍,发现异常猪只,应将其剔出,送隔离舍观察、诊断和处理。死亡猪只要进行剖检作出明确诊断。

4.5建立档案

建立详细的疾病检查、诊断、治疗、处理等记录,以了解疫病动态。

5疫情报告制度

5.1接受监督、指导

接受县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监督和指导。

5.2及时汇报疫情

发现疑似重大动物疫病时,要立即采取隔离病畜、消毒等措施,并立即向当地畜牧兽医部门报告。

5.3积极配合疫病传播

一旦确诊为重大动物疫病时,要配合畜牧兽医等部门采取控制扑灭措施,并无害化处理病死猪,彻底清理、消毒,场内人员、物品不得外出。

5.4准确汇报疫情

对于重大动物疫情,不得瞒报、迟报或谎报。

6无害化处理制度

6.1具有无害化处理设备

规模养殖场要具有与养殖规模相适应的无害化处理设备。一般中小规模猪场应配套建设化尸井或化尸池。

6.2无害化处理场所要求

采取深埋无害化处理的场所应远离居民区、水源、泄洪区和交通要道,防止动物疫病传播。

6.3粪污处理方式

猪粪、污水等排泄物应经沼气池无害化处理。

6.4废物处理原则

养殖场的生猪发生疫病死亡时,必须坚持“五不一处理”原则:不宰杀、不买卖、不贩运、不丢弃、不食用,进行彻底的无害化处理。对污染的饲料、排泄物和杂物等喷洒消毒剂后与尸体共同处理。

6.5准确记录

规模猪场提高仔猪成活率的主要措施 第11篇

1. 养好妊娠母猪

妊娠母猪养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产活仔数、仔猪初生重和母猪泌乳性能。在配种受胎20天内,适当增加精料并刺激母猪食欲,使之尽快恢复体力,以利受精卵着床,提高胚胎存活率;受胎21~80天内,母猪食欲旺盛,消化力强,而胎儿对营养需要量少,应适当控制精料,增加青粗饲料,保持中等营养水平;怀孕后期胎儿发育迅速,需要大量的营养,要采取高营养标准,保证蛋白质和矿物质水平,并尽量增加喂量;产前两周内,母猪消化力减弱,应多喂些易消化和利于通便的饲料,如麸皮、青绿多汁饲料,减少精料喂量,提高钙磷比例。在护理上,要保持栏舍清洁干燥,不驱赶母猪,不让其受惊,不喂冷水和霉变饲料,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2. 护理好初生仔猪

①及时哺乳。初乳营养丰富,免疫球蛋白和抗体水平高。仔猪出生后要立即哺乳和人工辅助固定乳头。对于体弱、不会吃奶的仔猪,可放到母猪旁,挤几滴乳汁到其口内,逐步辅助其自行吮乳。体重较小、体质较弱的仔猪安排固定在母猪胸部乳头吃奶;体重较大、体格健壮的仔猪安排固定在腹部乳头吃奶,这样可促进均衡生长。

②防压防冻。仔猪第一周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饿死、冻死或被母猪压死,因此要切实做好防护工作。仔猪应放在护仔栏内,在仔猪睡卧区的上方用150~250瓦红外线灯加热,灯距地面50厘米,也可采用远红外线电热板、电暖(或水暖)地面。随着仔猪日龄的增加,温度可逐渐降低,一般每周降低2℃,断奶时温度保持在25℃左右。

③及早补料。仔猪2周龄后,母乳所提供的营养物质已不能满足其生长需要,需及时补料。尽早补料能锻炼仔猪消化道,促进消化器官发育,提高消化能力,保证营养供给,减少黄白痢发生。一般从7日龄开始对仔猪进行诱食,12~15日龄能学会采食,确保在母猪泌乳量下降前能够自由采食至七成饱,这样,生长发育才不会受阻。

④保障饮水。仔猪生长迅速,代谢旺盛,加之母乳和仔猪料中蛋白质含量高,所以,在仔猪3日龄以后就应补充清洁的饮水,如在饮水中添加适量葡萄糖、碳酸氢钠、维生素C更好(一般1000克水中分别添加20克、2克和0.06克),也可采用40℃左右的温盐水。

3. 做好保健工作

①补铁补硒。新生仔猪体内铁的总贮量约50毫克,其正常生长每天需铁量为7~11毫克,而从母乳中只能获得1毫克左右。因此,在仔猪3日龄和15日龄应肌注右旋糖酣铁或内服硫酸亚铁溶液,以免发生缺铁性贫血。仔猪缺硒可引发白肌病和营养性水肿病,在5日龄后应肌注亚硒酸钠和维生素E注射液。

②药物预防。仔猪易患腹泻和呼吸道疾病,必须采取药物预防,可在3、7、21日龄分别肌注长效土霉素0.5、1.0、1.5毫升,开食后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抗生素药物和抗应激的电解多维、维生素C等。

③做好免疫注射。规模猪场应根据本场实际情况和当地疫情,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一般应在母猪产前肌注大肠杆菌多价苗;仔猪20日龄和60日龄分别接种猪瘟疫苗;还应根据猪场卫生和往年细菌性疾病发生情况,做好仔猪副伤寒、链球菌病、水肿病、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等疫病的免疫。

4. 适时正确断奶

仔猪断奶方法和饲养管理不当容易导致发病死亡,特别易发生应激。仔猪断奶时间可根据猪场的生产技术水平和饲养管理、饲料条件的优劣决定,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水平较高的猪场可在25日龄断奶,条件稍差的可在28~35日龄断奶。仔猪断奶后继续饲喂哺乳料,3~7天内逐步过渡到小猪料,自由采食和饮水,做好保温和防疫、消毒工作。

规模化养猪场防疫消毒要点 第12篇

一、规模化养猪场的防疫

1. 规模化养猪场的防疫存在的问题

(1) 规划布局不合理

一些规模场建筑布局、设施设备不符合动物防疫的要求。一是生产区和生活区、工作区、外宾接待区混为一体, 不能有效地隔离开来, 很容易导致动物疫病的传播、发生;二是圈舍、场出入口未设立消毒设施或消毒设施不符合动物防疫要求, 达不到消毒防疫的目的。

(2) 免疫程序混乱

规模场在免疫注射中, 有的使用单苗, 有的使用联苗, 有的免疫疫苗对当地主要传染病针对性不强, 其免疫程序较为混乱。

(3) 疫苗来源很复杂

防疫所用疫苗来源相当复杂。有的场向动物防疫主管部门订购, 需时领用, 有些场自己从兽药、饲料市场购买;还有个别自制疫苗免疫注射。如果疫苗达不到标准, 导致个别养殖场出现了免疫失败的情况。

(4) 抗生素药物滥用

个别场在养殖过程中, 对抗生素药物的使用过滥。一是饲料中滥加, 长期使用;二是治疗滥用, 大剂量加倍使用;三是出现防疫注射反应后, 在抢救中首当其冲使用大剂量抗生素药物, 这些抗生素药物虽然对抢救有一定的疗效, 但同时也抑杀了疫苗中有益活菌群, 影响疫苗的效力。

2. 规模化养猪场的防疫应对措施

(1) 提高管理人员科技水平

当前, 提高规模场饲养管理人员的科技水平很有必要, 显得非常迫切。一是畜牧业现代化需要从业人员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二是当今的国际化商品市场需要无公害的畜产品, 而只有掌握了系统理论知识的人才能切实做好动物防疫工作, 才能生产出无公害的畜产品。

(2) 改进布局和添置设备

规模猪场无论规模大小, 养殖的环境布局必须科学合理, 符合动物防疫要求。养殖生产区和人的生活区、外宾接待区等应严格分离, 闲杂人员一律不允许进入生产区, 特别是动物养殖同行人员更不得随意进入。场和圈舍进出处应设立消毒池、消毒袋、消毒室等设施。

(3) 建立健全防疫制度

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动物防疫制度是提高规模健康养殖经济效益的关键措施之一。这些制度应包括动物防疫法规要求的引种申报防疫监督制度、定期清洗消毒制度、科学合理的免疫注射制度、外来人员消毒制度、管理人员进出场消毒制度等。

(4) 使用疫苗规范

使用疫苗规范, 主要是加强管理。一是动物防疫用生物药品这种特殊商品的供应渠道必须按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去购买;二是动物防疫疫苗免疫注射种类, 必须按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和县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统一部署进行, 不得擅自增减。

二、规模化养猪场的消毒

1. 规模化养猪场消毒存在的问题

很多养殖户认为未发生猪病时是否消毒与猪的养殖关系不大, 对消毒工作不重视。其实, 消毒工作是净化环境、切断传染源的一个最重要且行之有效的办法。在生猪养殖中, 尽管有时没有发生疫病, 也应消毒。因为不及时消毒, 净化环境, 环境中的病原体就会越积越多, 达到一定程度时, 就会引发疫病的流行。另外, 有的养殖户虽然对猪场进行消毒, 但消毒次数和消毒强度不够, 这样就不能有效减少和控制饲养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数量, 从而使疫病暴发的几率增大。

2. 规模化养猪场消毒的应对措施

(1) 门卫及猪舍进出口消毒

门卫及猪舍出入口必须设置消毒池, 消毒池内消毒药可用消毒威或抗毒威、菌毒净等, 池内消毒液应每周更换2~3次。凡进入猪场的人员必须先经紫外线灯和消毒走廊, 洗手, 换鞋通过消毒池后方可进入。

(2) 猪舍消毒

采用全进全出饲养方式的猪场, 在引进猪群前, 要对空猪舍彻底消毒, 消毒药可用喷雾灵、消毒威或过氧乙酸等, 每隔2~3 d喷洒消毒液1~2次, 然后打开门窗通风换气, 再用清水冲洗饲槽、地面等。

(3) 猪体消毒

为减少传染病原菌由母猪向新生仔猪群传播, 产仔前可选用喷雾灵或消毒威等消毒药, 进行母猪体表清洗消毒。

(4) 产房消毒

产房地面和设施先用水冲洗干净, 干燥后用烧碱消毒, 隔日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 然后用消毒威或喷雾灵等喷洒消毒, 最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5) 空间消毒

对猪舍空间定期进行喷雾消毒, 有助于降低呼吸道病和其他疾病爆发时的交叉感染, 对断奶猪舍、后备猪舍和育成猪舍尤为重要。消毒药可选用消毒威、喷雾灵或过氧乙酸等, 每周喷雾消毒1~2次。

三、结束语

上一篇:间质性肺炎中医治疗下一篇:体育经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