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论文范文

2024-06-22

《创造》论文范文(精选12篇)

《创造》论文 第1篇

一、创造型学生要有创造型教师来培养

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到来, 国际上已经把21世纪视为创造世纪, 谁有创造精神, 谁就是一类国家, 否则就是二类国家, 哪个民族善于创造, 他就会成为最富裕的民族。这就向教育提出挑战:我们的教育如果培养不出大批的创造型人才, 我们的民族就难以列入世界先进行列。谁来培养创造型人才?谁来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必须靠老师。虽然在教育活动中学生是主体, 但教师是整个教育活动的组织者, 教育的“开放”与“封闭”“创新”与“保守”全都决定于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策略。如果教师在教育活动中, 把学生看成是活动的主体, 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励学生多思、多想, 给学生充分表达意见的自由;重视学生与众不同的疑问和想法, 向学生提供多种学习机会和获得信息的途径, 就会使学生感到创造的自由、思想的解放, 学生创造的潜力就会一点、一点地被挖掘出来。当然, 教师要做到这些, 必须自身具有创造素质, 倘若教师自身没有创造精神, 不善于创造思维, 又怎能引导学生大胆设想、进行创造性思维呢?正如教育部长陈至立所说:“只有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师, 才能对学生进行启发教育,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创造型教师的素质

创新型教师的素质包括三个方面:

1. 具有多元化的知识结构

无知便是无智, 无知也必无创造力。创造型的教师应该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在哲学、文学、艺术、历史、体育等方面有较高水平的修养, 同时还应该了解当代科学技术的最新知识、最新发展, 了解自然科学知识, 这样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综合化需要。只有使自己具有广博的、综合的科学文化知识, 才能在未来的教育活动中, 激发学生的兴趣, 开阔学生的视野, 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情趣和满足他们多方面追求知识的要求, 才能引导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和谐发展。此外, 教师还必须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 掌握相应的研究技能与方法, 应该了解本门学科发展的历史与现状、现代最新成果、学科发展趋势、社会功能以及与邻近学科的关系。只有自己首先做到系统地、全面地和灵活地掌握了专业知识, 才能满足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需要。教师还必须掌握全面的教育理论知识, 并且能够自觉地、创造性地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 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与工作效益。

2. 具有创造思维

创造思维是创造的源泉。教师的劳动不是机械的、呆板的劳动, 而是创造性劳动。一个创造型教师的素质的表现形式是能力, 从内容上分:一是研究能力, 即研究小学教育工作的能力, 设计新的教程、教法、编写新教材的能力。要大胆地进行试验, 要有大量的数据而不是抓一点不及其余, 未来的教师不应是依样画葫芦, 离开教学参考书就不能上课的教师。二是获取、加工、输出信息的能力。由于信息高速公路的出现, 已使人类步入了信息化时代。在21世纪, 全球信息基础设施网将给信息高速公路带来深刻的变化。因此, 作为未来的创造型教师必须具备快速获取各种信息知识的能力, 从中了解学科的新发展和教学方法的新变化。并善于运用现代信息加工技术, 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加工和处理, 恰到好处地输出信息, 调节和优化知识结构, 从而达到熟练地掌握和合理使用现代化教学媒体的能力, 并卓有成效地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去。

3. 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

作为一个未来的创造型教师必须要有热爱儿童的丰富情感, 要有对人民教育事业执着的追求, 要有永不满足的“饥饿感”, 要有坚强的意志, 坚定的信念。其次, 要有自信心, 相信自己在未来的工作中会有所突破, 会成为特级教师、模范教师、模范班主任、优秀辅导员, 一个自卑感很强的人必自我埋没, 无所创造, 我们要鼓励师范生向权威挑战, 向特级教师挑战,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教育规则面前也应该有个平等, 这样才不至于培养出因循守旧、胸无大志的庸才。法国大革命时期有一句名言说, 名人的伟大是在于你自己跪着, 因跪着看到人家就高大了, 如果你也站起来, 不是和伟人一样高大吗?如果我们整个民族都有这样的精神, 中华民族腾飞之日必将不远。第三, 要有创造性人格特征。它对创造性教学活动起着动力、激励、强化等作用。美国著名创造教育专家托兰斯发现, 学生在具有旺盛求知欲教师的指导下, 创造性活动会很多, 反之, 教师缺乏创造性, 则学生的创造性活动就很少。

三、如何培养师范生的创造素质

1. 转变教育观念

观念是客观现实在人们意识上的反映, 有影响和支配人们的行动, 形势变, 观念也要变。传统教育中那些不符合当前教育发展所需要的旧意识、旧观念要彻底改掉。比如, 创造型教师的形象问题, 是不是教师一站在讲台上就如太阳一样威严, 把光线照在每一个学生身上, 让学生吸引知识的光泽?那学生的主体性如何体现呢?教师是不是真像蜡烛那样, 照亮别人毁灭自己?为什么不能像核电站那样, 既照亮别人又照亮自己而不毁灭自己呢?何必要蜡烛成灰泪始干?何必要带着悲剧色彩?教师是园丁, 要栽培的学生是像野生植物一样富有生命力的花朵, 而不是暖房的花朵。再如, 喜欢什么样的学生问题, 创造力强的学生往往淘气、顽皮、不守规矩、不迷信权威、不在乎名利, 言行常常超越常规, 对老师讲的持怀疑态度, 常常使老师下不来台而得不到老师宽恕, 以致创造力受到压抑。这些学生共同的特征是机灵、点子多、创造力强。如大发明家爱迪生、物理学家牛顿、生物学家达尔文、化学家门捷列夫等, 他们从小就被老师认为是坏孩子, 有的还被赶出校门。所以, 爱什么样儿的学生, 观念也要变一变, 只有这样, 创造型的教师才能被培养出来, 创造型的人才才能源源不断地被培养出来。

2. 优化课堂教学, 营造创造氛围

培养学生的创造素质必须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氛围, 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积极创造的发展过程, 具体做法:一要大力提倡教学民主。教师应从当智多星、向导、顾问和伙伴的角色, 把爱心、微笑、激励、成功、信任带入课堂, 积极创设民主、宽松、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 使学生敢于创新, 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在智能。二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教师要给学生动口的主动权, 使学生不唯书、不唯师、不唯上, 敢于开口、勇于开口、勤于开口、乐于开口, 自由自在, 无拘无束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以培养学生的求疑、批判能力。三要提供创造机会。教师在教学中要科学地艺术地设计教学的

教学互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 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沟通及发展, 让学生参与到“教”中来, 使教学活动“动”起来, 培养学生积极的创新意识, 形成师生互为补充的良好教学新局面, 基于这一点, 我在教学中进行了如下尝试。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教学和谐情为桥。只有让课堂成为教师和学生交流的主要阵地、把教师的情感与知识传授结合起来, 用发自肺腑的真情去拨动、震撼学生的心灵, 使他们形成以求知欲为主的需要结构, 让学生和教师一起动, 一起思维, 才能使每一节课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亲其师”方能“信其道”, 教育工作的最大特点就是工作的对象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动的人, 而教师既要以自己的专业知识、教学方法、教学技能去影响学生, 又要以自己的感染力去感召学生。同时, 还要给学生自由的、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 并引导他们展开想象, 培养他们敢于标新立异的精神, 使其成为教学过程中最积极、最活跃的主体。比如, 在讲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 有这样一道例题:在△ABC中, 已知∠A比∠C大10°, ∠B比2∠C小10°, 求三角形各角的度数。同学们都知道这道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可以运用解方程组知识解决问题, 他们纷纷站起来口述解题思路, 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使原本枯燥的数学也生动起来。

二、巧用互动, 激发学生求知欲, 培养创新精神

知识是创新之源, 教师要立足学生基础, 充分利用课堂, 通过互动, 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增长知识, 开阔视野, 培养学生积极创新的意识和思维方法。陶行知先生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 天天是创造之时, 人人是创造之人。”这就是说, 创新没有年龄和空间的界限, 但是创新思维需要一个长期的培养和训练过程, 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 教师要着眼于学生本身的发展, 精讲多练, 积极创设问题情境, 拨动学生的创新之“弦”。比如, 复习函数概念时, 考虑到知识各个环节, 使导入新课富有情趣, 让学生充满好奇和兴趣的投入课程学习。教学过程要衔接自如并具有“戏剧性”变化, 让学生如入艺术境地, 获得惊喜和进步。收尾要含蓄, 富有启发性、思考性, 让学生有充分想象、思考和创新的空间, 以培养学生的新意识, 发展创造思维能力。四要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创造思维的核心是求异思维, 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克服思维定式, 积极开拓思路, 从不同角度去探索问题, 发表独特见解, 求异求新。五要发展个性。创造思维不仅和智力有关, 而且和人的个性特征有关, 人的聪明才智只有辅之良好的个性品质才能发挥它的效能。因此, 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构建个性化的教学环境, 制定有个性化的教学思路, 鼓励每个学生敢于标新立异, 敢于展示个性, 敢于追求成功,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较好的发展。

3. 改革评价制度

传统教育评价偏重考试, 并且考试在类型和数量上仍存在着偏多超负现象, 在评价内容上偏重对学生学业成绩尤其是知识量的评定, 缺乏对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评价。为此, 必须改革评价制度, 要把学生的创造型个性发展情况纳入评价体系中, 构建有利于师生创新的激励机制, 具体做法:一要从一元评价转到多元评价。即从以测验成绩为主的评价模式转变成从多视角、多种方法评价学生, 要重视高层次认知能力考查;要重视对学习过程的检本身的系统性和初中生的知识水平、归纳能力, 以及很多学生对函数概念理论上认识不深等特点, 我选编了以下例题:已知函数y1=x, y2=xx, y3=姨x 2, y4= (姨x) 2作出这四个函数的图像, 并观察

三、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难, 敢于标新立异,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古人云:“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心理学研究表明, 最容易引起定向反射的是探究反射, 有了这种反射, 思维也就随之产生。因此, 课堂教学应把质疑、解疑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问题鼓励学生自己解答, 重点问题分组讨论结合教师点拨, 难点问题教师要精心设计、细致讲解、反复练习。必要的时候, 教师要给学生“出手一试”的时间和空间。比如, 我在讲“拆添法分解因式”时, 给学生出示了这样一道例题:分解a6-b6。学生略做思考后立即回答可用平方差公式, 也可用立方差公式分解。在学生练笔的同时, 两名学生自愿用这两种方法板演。

望着学生们诧异的目光, 我抓住时机点拨讲解, 并和同学们一起验证了a4+a2b2+b4和 (a2-ab+b2) (a2+ab+b2) 有相等关系的猜测, 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教师就应该首先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 巧妙运用教学互动, 挖掘学生潜在的想象力, 给学生的想象力插上翅膀, 使他们成为敢于探索、勇于创新、善于思考的综合型人才。

(唐山市丰南区银丰学校)

测;要注重对学生各种活动表现的检测;要通过多种途径收集评价信息。当前, 有些学校推行的“小档案”, 就是一种典型的多元评价方法。这种方法要求师生共同收集与学生的表现和发展潜力有关的实际证据, 比如学生的试卷、作品、小制作、活动表现、老师的观察记录等, 这些信息帮助教师更全面地考察学生, 学生在此过程中提高了自我评价和自我管理意识。二要从总结性评价转到形成性评价。即在评价时把考试和考查相结合;评分和评语相结合;自评、互评和教师评相结合, 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 以便能增强他们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性, 促进学生在学习中的自我调控能力发展。三要从发挥评价的区分性功能转到激励性功能。教师应坚持找优点为评价的出发点, 坚持以个体为主的评价标准, 突出正面的鼓励性评价。特别是对差生的缺点评价更要注意实践效果, 要尽量减少有损学生自尊心的负面评价。当然, 学生有时候自我约束力差, 教师适当地批评和指导还是必要的, 学生喜欢既有赞赏又能巧用批判的批评。总的原则是使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的不足, 同时让他可以接受。

自然创造与人文创造 第2篇

自然创造与人文创造

世界是包含着自然创造与人文创造的持续不断的创造过程.自然创造是由物质的具体形态、具体存在形式的相互作用和能量变化所引发的自然分解、自然组合、自然发生和自然生产的过程,是无意识、无目的的自然效应,是客观的、无限的自然过程,其伟大成果是人类的产生.人文创造是由人工实现和完成的事物的自然尺度与人的内在尺度的`统一,是真与善的统一,统一的基点就是人文美.人文创造具有开放、自由、创新的品质,因而它在完善人的同时还创造了种种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自然创造与人文创造各有其功能效应,二者和谐协调地展开,天人之分才会由此走向天人合一.

作 者:夏甄陶 XIA Zhen-tao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北京,100872 刊 名: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OCIAL SCLENCE EDITION) 年,卷(期): 32(5) 分类号:B014 关键词:自然创造   人文创造   天人合一   自然发生   人文美   创造效应  

特百惠:创造生意,创造生活 第3篇

特百惠公司(Tupperware BrandsCorporation)是全球最大的家居用品生产商之一,股票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年销售额超过20亿美金,已进入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在70多个国家设有分公司,全球共投资了15家工厂。特百惠已推出8000余种产品,涵盖家居生活的方方面面,尤以塑料保鲜容器最为著名。在很多国家,特百惠Tupperware本身就是保鲜容器的代名词。特百惠产品因其实用与美观的完美结合,屡获国际工业设计奖项,入选英国《吉尼斯二十世纪大全》,被美国《财富》(Fortune)杂志评为“20世纪经典产品”,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品牌之一。据《纽约时代》报道,英女王吃玉米脆片、燕麦粥等早餐时所用的容器和餐具就有特百惠产品。而据美国《华尔街时报》报道,特百惠已成为美国人生活的一部分,大约90%的美国家庭拥有至少一件特百惠产品。

特百惠(中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总部和工厂设在广州,在广州、北京、上海、成都、西安、长春均设有分公司。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在2000年,特百惠(中国)有限公司对销售渠道及市场拓展模式进行了调整,根据中国国情,确立了以“特百惠特许加盟”为主渠道,以会员制为特色的发展策略。目前,特百惠的数千家加盟专卖店已经发展到全国300多个城市和地区,成为中国最成功的特许经营企业之一。

特百惠模式异军突起

犹太人之所以成为世界上最会挣钱的民族之一,其生意经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盯紧女人的钱包”。聪明的犹太人知道,占人口约一半的女性不仅是消费的主力,而且她们手中掌握着家庭的消费大权。犹太人向来将女性用品列为第一商品,将女性用品市场作为第一市场。根据统计,女性决定着91%的家居方面的购买力,79%的家庭开支。尤其是在中国的家庭,先生只管挣钱增加家庭的收入,太太只管如何精打细算减少家庭支出的“自然分工”司空见惯。

但在众多“她”的生意中,很多企业只盯着美容、化妆品、保健品等市场不放,而忽略了庞大而又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市场——家居用品行业。现在许多行业都有全国性的品牌,但家居用品目前尚缺少全国性的品牌,即便是目前存在的各种地区性家居用品品牌,大都品质良莠不齐,价格低廉但品质无法保障,缺乏消费者信任度,在高品质家居用品方面存在很大的空间。随着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优质的家居产品及理家服务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全国有几亿个家庭,家居用品的市场容量大得惊人,而国内的家居用品行业方兴未艾,发展前景十分看好。特百惠,这个全球著名的家居用品制造商,紧紧抓住了这个市场机遇,打出了“有家的地方就需要特百惠”的市场定位,以对女性消费者心理的深层把握,结合体验式营销(理家会、上门服务)和直复营销(消费者会员刊物)等营销方式,以独特的特许加盟模式,在中国市场上异军突起。

为什么同样做家居用品,有人风生水起,而有人却不得其门而入?为什么同样做特许加盟,有人举步维艰,有人游刃有余?特百惠的成功告诉我们,对品牌的准确定位+独特的营销方式+对加盟商的全程扶持,才是打开市场大门的钥匙。

特百惠的市场定位——千家万户

一只塑料防漏水杯要几十块钱,12件套的调料套装要300元……相信很多人最初看到特百惠产品的价格时,都会发出疑问:“一个塑料做成的盒子居然要这么多钱,谁能买得起呢?”与一般人的判断不同,尽管特百惠产品价格较高,设计新颖独特,但特百惠的目标消费群并非超高收入的时尚人群或富裕阶层,而是具有稳定家庭收入、注重生活品质的家庭主妇。实践证明,特百惠的主要顾客,大多是热爱家庭、关注家庭生活、把心思花在提高生活品质的女性。这些女性顾客从接受产品,使用产品到热爱产品,同时对产品背后的品牌与文化产生强烈的认同,都要归功于特百惠对消费者心理的深层把握。

研究表明,男女在购物方面有很大的差异。男性购物时只想做交易,购买自己需要的物品。但是女性则对建立关系感兴趣,女性购物往往强调的是联系,会购买情感上已经产生偏好的物品。调查显示,88%的女性在作决策时最优先考虑的是寻找快乐和享受。女性顾客在选择产品时,往往也会有浓厚的感性色彩。与男性消费者相比,她们大多富于幻想和喜欢浪漫。男性购物时,购买动机具有被动性,需要才购买,他们会以质量为主,购物时目的性强,比较迅速。因此,没有几个男人会说他没事爱逛街的。而女性消费者的购买动机,具有;中动性和灵活性。女性逛街时未必就有了明确的购买目的,很多时候她们会凭直觉和产品的外观形象做出决定,即兴购买。此外,女性在购物时还追求时尚和潮流,所以永远都感觉缺少一件衣服或一双鞋。

家居用品的文化底蕴如果能首先征服消费者的话,购买活动的成功率往往比较高。因此,特百惠始终强调对消费者生活方式的引导。“特百惠”这三个字代表的生活方式牵动了女性对家的依恋和关爱,唤醒了女性心灵深处的感性和柔情,从而使得特百惠的产品赢得全球女性的青睐。同时,女性对于产品性价比的分析和判断非常精明。特百惠在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和质量方面孜孜不倦的努力,使得特百惠产品的附加价值非常高。产品如果使用得当,使用寿命可高达10年以上。一次性投入即使高些,但使用过程更方便轻松,而且使用时间很长,这就是所谓“贵买便宜用”。所以,当这些精明的消费者使用过一次“特百惠”产品后,立即就会被“特百惠”产品的功能特色和实用性所吸引,一算账一比较,她们还是心甘情愿地成为特百惠的长期会员顾客。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特百惠的口碑效应。一旦有一名顾客选择和使用了特百惠产品,她十有八九会成为特百惠的“义务宣传员”,向亲朋、同事、邻居介绍产品的好处,一个人就会带来很多新顾客。这个行为正是对产品发自内心的喜爱。

特百惠的生活方式——在家享受生活

品牌,既是个产品符号、企业符号,也是个文化符号。对品牌而言,文化不是万能的,但品牌成长离开文化是万万不能的。创建百年品牌是每个企业的理想,但只有具备深厚文化底蕴的品牌才能持续成长,特百惠的成功

正验证了这点。从这个角度上看,特百惠出售的不仅是优质家居用品,更是轻松理家的全面解决方案和“在家享受生活”的理念,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家居用品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这才是特百惠的核心文化。

特百惠的新生活方式包括:

1无烟烹调方式。一种传统的美食文化和现代生活方式相结合的新烹调方式。它没有传统的明火烹调产生的油烟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通过微波炉或电磁炉和先进的烹调器具制作出各种美食,更轻松,更健康,更营养,更环保。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品质,让美食回归自家的厨房。

2在家享受生活。“懒”并快乐着一周只买一次菜,每顿饭花费的时间不超过45分钟,让事业女性可以从繁琐的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轻松兼顾家庭,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体验传统家庭的温馨。

3通过学习与分享提升生活质量。传统理家知识或是由上一代口口相传,或是通过生活杂志“纸上谈兵”。而在特百惠理家会上,理家顾问会面对面向顾客示范如何通过特百惠家居用品和特别的理家窍门来简化家务的难度和时间,提高食物保鲜、收纳、备餐、烹调和清洁的效率和品质。就连特百惠的保鲜盒如何在冰箱里摆放最节省空间,也会贴心地传授给消费者,让家居生活更轻松、更愉快。

这种文化贯穿着特百惠的每一个角落。特百惠也在孜孜不倦地向员工、加盟商、专卖店、顾客等利益相关者输出着自己的生活方式。特百惠理家顾问(专卖店店员)的招聘广告像是某个大学俱乐部的启事,上面只有三个要求:“有无销售经验不重要,重要的是喜欢做家务和享受烹调”;“亲切爱笑,口齿清楚,喜欢与人交流”:“愿意学习,诚实可靠”。而特百惠中国区董事总经理梁学斌先生谈起对加盟商的要求时,也说:“最重要的只有两点,一是喜欢理家,二是愿意学习。”特百惠专卖店中没有豪华的店面装修,没有铺天盖地的促销广告,没有穷追猛打的促销小姐。有的是一种家庭般的温馨氛围,时常飘荡着理家会的饭菜香味,轻松自在。连经营方式也是“生活中有生意,生意中有生活;认识更多的朋友,分享使用特百惠产品的快乐”。经营特百惠生意的最高境界是“快乐”。特百惠专卖店与其说是店铺,不如说是理家文化爱好者的聚会场所。会员在专卖店内和理家顾问拉拉家常,研究用产品烹调的新菜式,或者带着食材加工健康食品……一切都这么亲切自然。这种家庭感穿越了买卖之间的界限,也为特百惠带来了顾客的信赖与忠诚。因为特百惠对消费者而言,不仅是一种家居用品,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一种文化和信赖。所以特百惠不需要与顾客讨价还价,所以特百惠可以宣称:“做价值,不做价格。”“不参与低端产品的竞争”。

“明基营销教父”曾文祺曾说过,做企业最重要的是找到志同道合的人。而特百惠更进了一步,他们不但是吸引有共同价值观的员工来公司工作,更吸引有共同价值观的人成为他们的消费者。这种品牌形象既能维系顾客忠诚度,也能在情感上打动及深深地吸引着潜在顾客,这正是特百惠成功的灵魂所在。

特百惠的销售方式——体验式营销

特百惠的销售和服务是一个独特而有效的体系,它采取专业顾问式的形式,通过零售和“理家会”、“上门服务”等独特的体验式营销方式和会员刊物等直复营销手段进行。

所谓体验式营销,是指企业以服务为重心,以商品为载体,为消费者创造出体验产品使用状态的氛围,留下值得回忆的感受,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往往更能打动人心。现在,很多聪明的企业会把顾客的消费行为提前为顾客体验。在顾客不用先掏空腰包的情况下仍然可以享受产品或服务,提前感受产品或服务所带来的价值,这种销售行为既可以培养顾客的使用经验,让顾客了解产品和服务。同时,这种体验也可以慢慢融入顾客的生活,当一旦拥有成为一种习惯时,销售的机会就来了。这就是体验式营销的精髓所在,而特百惠,则是体验式营销的鼻祖。

特百惠体验式营销的发展,也决定了其一些重要的经营策略,比如店铺选址和人员配置。目前特百惠专卖店既有分布在大型楼盘、社区和居民点,也有在商圈的超市附近、商场店中店。两种店址各有优势:社区店租金较实惠,可以就近服务会员,累积“回头客”;商圈店租金较高,但人流畅旺,可以接触更多目标消费者。特百惠加盟店的标准人员配置是1+4。1是指一个店主,4是指四个理家顾问(店员)。四个理家顾问的分工非常明确:一是引客入店,主要工作是派发单张、赠品:二是招募新会员,店内零售。三是专门做上门服务,免费为顾客整理冰箱、橱柜,把服务做到销售前面;四则是专门组织和操作理家会,对产品进行讲解和示范。从上面的分工我们可以看到,特百惠不同于一般店铺的“坐商”,而是要主动走出去,通过上门服务和理家会等体验营销来让消费者试用产品、体验服务、推广品牌。实行“体验式营销”策略,与消费者进行深度接触,致力于为顾客创造使用特百惠产品的美好体验,这就是为什么很多顾客对特百惠产品的忠诚度很高的原因之一。实现体验式营销的主要方式是内容丰富多彩的“特百惠产品示范会”——理家会。

特百惠理家会原本是一种体验式购物方式,最早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现已经流行全球100多个国家。它不同于浅尝式的产品试用活动,而是针对常见的理家问题提供实用解决方案的消费者聚会。特百惠的这种体验式营销的示范会在全球每2.5秒就会举行一次,每年大约有1.8亿人次参加特百惠的理家会。在特百惠理家会上,理家顾问会向参与者示范特百惠产品的具体使用方法,并借助微波炉或电磁炉,制作无烟烹调的美食,示范轻松整洁的备餐全过程……在理家会上,你可以边参与边学习,边游戏边交流,既丰富了生活和烹调知识,又结识了新朋友。特百惠理家会,就是能与朋友们分享轻松理家、健康生活的休闲聚会。但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聚会,每个参与者都成为品牌的传播者。

美国学者迈克尔-莫布森在《魔鬼投资学》中曾专门介绍了特百惠的营销模式,认为其充分把握了人的心理。他写道:“我们就不难看出,在最初的时候,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想方设法逃避特百惠的家庭聚会,因为他们知道,一旦成为参与者,除了掏腰包之外恐怕再别无选择。”这是“在特百惠的成功秘诀中,真正称得上重中之重的一条”。

除了理家会之外,特百惠中国还特别推出了多项上门服务活动,只要简单预约,特百惠的理家顾问就可以免费上门教你如何清洁家居、亲自动手免费帮你清理冰箱、整理橱柜,如果你厨艺不佳,理家顾问还可以上门手把手教你做菜……通过体验让你感受特百惠产品的优胜之处,让你了解特百惠的理家文化。正因为这种销售和服务模式的与众不同,特百惠专卖店的销售人员不被称为店员而被称

为“理家顾问”。正因为出于对这种模式的自信,特百惠也刻意降低了加盟的门槛,免收加盟费,尽量节约投资者的装修费用,使加盟商在二三线城市几万元就可以创业,大城市也只要10万元左右。这样的投资规模尤其适合女性创业。实际上,特百惠也是把自己的加盟事业,定义为“女性创业新选择”,尤其欢迎毫无经商经验的女性创业者。同时,理家顾问也为下岗女性和毫无工作经验的家庭妇女提供了就业的良机。

特百惠的特许经营模式——加盟专卖店

特百惠的与众不同之处是他们很愿意选择没经过商的人做加盟商,因为这些人“更容易接受公司的全新理念”。而这个不同之处正是建立在特百惠对加盟商全面扶植的特许经营体系之上的。

美国未来学家奈思比特曾声称,特许经营是继百货店、超市之后的第三次商业零售领域中的革命,是有史以来最成功的营销概念,是21世纪最主要的商业经营模式。自从1865年美国胜家缝纫机开创特许经营以来,特许连锁经营发展至今已有百年的历史,自肯德基1987年11月12日在北京前门开店开始,特许连锁经营进入中国也已度过了20多个春秋。但直至目前,国内特许经营行业大多还停留在粗放式的经营与管理阶段,大多企业连而不锁、形似而神不似,只是从形式上完成了一个统一的VII视觉识别),却并没有完全在人才、资金、管理方面真正构建起统一经营、统一服务、统一核算和统一形象的连锁品牌体系。连锁企业有规模,没规模效益有标准,没标准化;有成功经验,没成功经验复制方法;有人员,没人才:有培训,没培训体系:有竞争,没有核心竞争力,有数量,没质量;有品牌,没品牌影响力,如打群架一般,一拥而上,一哄而散,甚至于有的连锁企业变成了开关企业,在开店、关店的恶性循环中重复。而特百惠中国在特许经营方面探索出了一条新路,这集中体现在特百惠对加盟商保姆式的全程扶持上。

特百惠对加盟商的扶持方法包括:

■授权使用特百惠的品牌:

■公司提供专卖店的装修标准,开业快捷;

■市场启动阶段全力支持,实施“专卖店成长计划”:

■通过“特百惠商业学校”,公司为加盟者(无论有无经商背景)提供多方面(产品、销售技巧、日常管理)的专业培训;

■公司统一策划促销和多种多样的市场活动:

■公司制定统一的市场渗透计划:

■实行城市、渠道的区域保护:

■从小做起,有完善的退出机制。

在每个关键阶段,特百惠都为新的加盟商进行了周密的考虑,提供了贴身的服务,在开业前“讲给你听”,在开业时“做给你看”,而在开业后会“让你试试看”,再纠正你的错误、指出你的不足,直到你真正学会为止。在新加盟商想了解特百惠的投资机会的时候,特百惠会为新加盟商进行专业地讲解。在新加盟商在寻找店面的时候,特百惠会为新加盟商提供专业的建议和指导;新加盟商进行店铺装修时,特百惠已经为新加盟商准备好了施工指导图纸:在新加盟商开门营业前,特百惠会为新加盟商及其店员提供全方位的基础培训;在新加盟商开业以后,特百惠始终关心新加盟商生意的成长和盈利状况,为新加盟商提供各种定期/不定期的培训和指导。为提高开店的成功率,特百惠在中国特别设有“特百惠学校”,从举止言谈开始培训:如何微笑服务,如何开理家会,如何示范产品,甚至如何在社区派送宣传单等。而特百惠的退出机制则保证加盟店可随时退出,并可按经营时间长短和比例收回产品。这一切便是基于一点“只有加盟店成功了,公司才能成功”。

而对加盟商更有吸引力的是特百惠不但为她们提供了~个赚钱的途径,共享了一种获利的方法,更为她们实现人生目标打造了一个舞台。特百惠的店主基本都是女性,成为店主之前也都是家庭主妇或普通的职员。其实人还未老时最害怕两件事:一是前路茫茫,看不到自己的未来;二是按部就班,一眼就可以看到自己的未来。特百惠的店主在加入特百惠之前一般不是前路茫茫,就是按部就班,在事业上得不到成就感也得不到个人能力的提升。而通过特百惠的加盟体系,这些加盟商每个人都成为自己的CEO,从被管理者变成管理者,在经营生意的同时也在展示自我,经营自我,实现自我。沈阳的一位加盟商感叹道“经营特百惠几个月后,我的社交圈明显扩大了,很多会员成为生活中的朋友,我们还经常组织一些充满乐趣的活动,生活和工作一下变得很充实。现在我享受着美好的生活,对未来充满了希望。”郑州的一位专卖店主也说:“我是一个性格内向但比较要强的人,在接触特百惠之前,一直有种茫然的感觉,不知道什么是适合自己的事业。在经营特百惠的过程中,我终于找到了我想要的事业!”特百惠的特许经营之所以能够成功,不仅是因为通过“创造模式”把那些缺乏创业能力与创业资本但又希望从事商业经营的人,培养成为“实践模式”的人,更是让加盟商在做生意的同时,丰富自己的生活,实现自己的理想,这就是特百惠的经营理念:生意就是生活!这种独特的加盟商管理模式也是特百惠加盟项目在中国成功的关键所在。

第七章创造个性和创造精神 第4篇

第一节创造个性概念

一、创造个性含义

创造的个性,就是指从总体上分析创造者的个性特点,也就是从大多数创造个体身上看到的个性属性。

决定创造的因素实在难以寻找,想发现一条通向创造力的方便路径是徒劳无益的。创造者的个性也须从整体考察,而不可单个考察那种特别的或特殊的一类人,这是研究的出发点。

创造者的个性与性格不完全相同, 二者有联系, 更有区别。总的来看,个性比性格包括的内容更广泛一些。个性包括情感( 欲望、期望、恐惧、怨恨、亲爱、同情等) ,能力( 判断能力、决断能力、思维能力、操作能力等) ,意志( 精力、强弱、坚持、果断等) ,素质( 身体素质、道德素质、交际素质等) 。

创造者的个性有先天成分,这部分个性我们也称其为天分。创造者的个性也有后天成分, 比如才能, 才能的形成受家庭、学校、老师和社会的影响,并在实际从事的事业中逐渐完善。

二、创造个性与天才

才能是必须加以培养才可以发展成为天才或有巨大创造力的一种特征。才能与天才是有区别的:其一,天才呈显创造,才能是改造;天才是凭直觉,有才能的人靠分析;天才靠智慧,有才能的人靠机遇。不过天才也具有才能,他们的才能具有发展到实现自己的创造力,并能永远保存下来的特点。其二,有才能的人能比别人更迅速、更正确地思考问题;而天才则能看到更纯粹、更明确的客观事物的必然性。天才的基本特征就是能从普遍中看到特殊。牛顿把落地的苹果看成是“受引力支配的物体”,就是这一普遍情况当中的一个特例。其三,天才研究专家纳撒尼尔·赫什认为,天才是由于具备了下列6种个性特征而区别才能的:( 1) 腼腆;( 2) 敏感;( 3) 真诚;( 4) 沉思;( 5) 孤独;( 6) 看重友情。

一个有创造能力和有天赋的人, 一般都具有下面三个特点:其一,一个具有高度创造力的创造主体,是利他主义的、精力旺盛的、刻苦勤勉的、百折不挠的和多才多艺的。其二,一个具有高度创造力的创造主体,反对过分强调传统的观念,具有善于打破陈规的思想,并认为创造与盲目顺从是相互对立的。其三,一个具有高度创造力的创造主体,需要有敏感的感受能力和独立自主的思想。

三、阻碍创造的不良个性

品质泛指人的素质。它是一个人在先天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也可称为后天发展起来的。所谓创造个性品质,是创造主体进行创造活动时,在能力、情操、智力和意志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创造素质。个性还存在许多不利于创造的因素,创造者若不具有良好的创造素质,对于创造是极为不利的。

对于创造主体来说,阻碍创造的不良个性品质有哪些呢?据国内外的一些资料研究表明,主要有畏惧、过分的自谦和懒惰三种不好的素质。

畏惧是创造最危险的障碍之一。因为有畏惧心理,就会怕困难、怕艰苦、怕失败;畏惧会磨灭人的想象力和独创精神,使人在许多有可能获得创造成功的机会中,丢失了良好机会。应该说,创造是不怕失败的,每个创造者都要经受失败的考验,关键是要敢于探索不怕失败,只有勇于进取,才可能获得创造的成功。

过分自谦是创造的另一个障碍。谦虚是人的美德,但过分自谦有时就可能变得虚伪了。一个人既不要妄自尊大,也不要妄自菲薄,要善于正确估价自己,不要认为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这样会失去自信心,甚至无端指责自己,导致创造力软弱、低下和麻痹。一个人一旦创造意识麻痹了,创造力软弱了,创造力低下了,往往就变成一个庸人。

懒惰是创造的第三个障碍。创造来源于勤奋。懒人总想不花力气, 或少花力气取得成功, 为取得成功有时甚至投机取巧,误入歧途。其实,科学成果是对艰苦劳动的赏赐,它与懒惰、投机、侥幸毫无缘分。如何克服懒惰?决定因素是必须要坚持每天花点时间动脑筋想问题,只有不断坚持科学思维,才会产生出许多新构思。因而,只要多想、多写,就会改变懒惰的习惯,克服创造中的不良个性因素。

以上三点是构成创造最危险的障碍, 是阻碍创造的消极个性因素,对于创造者来说,是必须加以克服的。除此之外,认识上的片面性和狭隘性也会给创造活动造成妨碍, 因为个人人格力量的充分发挥是建立在创造素质的完备性和严整性基础上的。只有克服片面性和狭隘性,有一个和谐、健康的人格,才会促使创造才能的大大发挥。

第二节创造实践中的个性

一、兴趣、好奇心

好奇心是一种心理反应,好奇心的引起根源在于兴趣。也就是说, 兴趣使人们对不了解的事物产生一种新奇感和兴奋感。兴趣是由外界刺激引起的一种感情状态。往往由于对新事物感兴趣而表现出对新事物的注意, 以及为了弄清它们的因果关系而提出各种问题。

好奇心是求知欲的具体表现,又是潜在的创造力。它总是通过惊奇、疑问等心理活动,诱导人们的兴趣,从而有选择、主动地频繁接触产生新奇感的客观事物, 进而激励人们自觉地去寻求这一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心理学认为,好奇心可以使人们孜孜不倦地对特定的事物进行长时间的深入观察, 使思维不断深化,直到把握事物的本质。爱因斯坦说:人们思维世界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惊奇”的不断摆脱。法国作家法朗士说:“好奇心造就科学家和诗人。”

好奇心是人的一种天性,可以说,每一个正常人都具有,不过,兴趣集中且很浓厚的人好奇心就更强。每一个有志于开发创造力,成为创造型人才的人,不管你是想探索自然,或是探索社会,都应该到实践中去,接触新事物,了解新事物,研究新事物,用兴趣培养和升华自己的好奇心。爱因斯坦说:“谁要是不再有好奇心, 也不再有惊讶的感觉, 谁就无异于行尸走肉,他的眼睛是迷糊不清的。”

爱因斯坦的好奇心是经历多次磨难逐渐形成的。在中学时代,因为爱提问题,爱思考,老师不喜欢,说他“生性怪癖”“不守纪律”“想入非非”。有一次,爱因斯坦的父亲问学校的训导主任,自己的儿子将来应该从事什么职业。这位训导主任毫不掩饰地回答:“做什么都没关系, 你的儿子将来是一事无成的。”后来,爱因斯坦被开除了。进大学以后,又被教授们认为是“糟糕的”“叫人头疼”的学生。有个物理学教授甚至劝他不要学物理。 幸好,爱因斯坦决心由自己的兴趣左右,坚定地走自己的路。否则,创立相对论的恐怕就不会是爱因斯坦了。

二、大度、幽默感

大度、宽厚、自由这三大因素制约着人的幽默感,富有创造才能的人,都有幽默感的特点,对饶有趣味的事物很乐观、很敏感。幽默感是十分重要的创造个性品质,它同想象几乎是形影相随的。幽默感反映了一种内在的自由,没有这种自由,就不可能进行创造。这种自由是建立在思想解放并具有信心和自尊心的基础上的。

爱因斯坦的助手施特劳斯曾经谈到这样的经历:“我回想起一只机械鸟,它能从玻璃杯里喝水,原动力来自受潮了的头上的蒸发热。吃晚饭的时候, 爱因斯坦怀着很大的兴趣玩弄它,用湿手指慢慢地抚摸鸟头,使鸟又活动起来。不消说,我总有这样的感觉, 在玩弄这些东西和发出响亮快乐的笑声的时候,他身体的一部分,在他严肃的眼睛后面,仍在继续研究着重大问题。”这不正是幽默感和创造有内在联系的例证吗?

凡是有幽默感的人,并不是不严肃、不认真,恰恰相反,这种人却是“一丝不苟”的。像我国地理学家竺可桢,把“一丝不苟”当作自己的座右铭。富有创造精神的人,都用严肃的眼光审视周围事物。他们不满足于确切的知识,尽力占有第一手资料。他们遇到问题追根问底,决不牵强附会,决不放过任何疑点和含糊不清的问题。

中国古代魏晋时期地图学家裴秀同古希腊学者托勒密,并称古代世界地图史上东西方交相辉映的两颗明星。裴秀正是凭借这种一丝不苟的个性,做出了前无古人的重大成就。裴秀在编制《禹贡地域图》的时候,对前人绘制的地图进行了严格的审查和选择,不放过一点点疑问。他批评汉朝的地图粗略简陋,于是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加以修改。

三、不迷信权威

有人说,有幽默感的人,一是无所注意,二是胆子大,三是粗心。其实,这三点都不是幽默感很强的人的个性。真正具有幽默感的人往往是胆大心细,从不盲目崇拜权威,并且还敢于向权威挑战。对此,鲁迅先生对权威有很精辟的分析,他认为真的权威,只在他所专长的方面能胜人一筹,并不可能在每一个问题上都保证不发生错误,而对某些徒有虚名的“权威”,则更不能轻易置信。他在《名人和名言》这篇文章中,曾经尖锐地批评了崇拜名人的坏习气,明确地提出,名人倘是专家,在他专门那一行是精的,但讲到专门以外的问题,常常是错的。“名人的话并不都是名言,许多名言,倒出自田夫野老之口。”因此,“我们应当分析名人之所以名,是由于哪一门,而对于他的专门以外的纵谈,却加以警戒”。

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扬对牛顿的态度也值得效仿。他在大胆否定牛顿关于光的物质微粒说而提出光的波动说时,曾经强调指出:“尽管我仰慕牛顿的大名, 但我并不因此非得认为他是百无一失的。我……遗憾地看到他也会弄错,而他的权威也许有时甚至阻碍了科学的进步”。

第三节创造精神

一、献身精神

献身精神,这是创造个性的显著特点,也是创造和创新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只要有大无畏精神,就能冲破思想束缚,登高望远,腾飞千里;怕担风险,只愿按部就班,循规蹈矩,任何时候都不能上升到创造的水平。马克思有句名言:“在科学的入口处,正像在地狱的入口处一样,必须提出这样的要求: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

当然不仅是自然科学, 而且包括社会科学和一切边缘科学在内的一切科学。无论什么人,一旦把科学作为自己的攻克目标,就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决心付出代价,甚至做出牺牲。许多优秀的发明家、科学家,尽管他们跨进科学研究领域的起点和途径各不相同,甚至在开始的时候,目的性也各有差别,但是皆付出了艰辛的科学劳动,才寻找到创造的乐趣,体验发现的欢欣。

世界上第一个荣获诺贝尔生理学奖的巴甫洛夫, 被人们誉为“生物学无冕之王”。而他自己却说:我不过是一名科学的“苦工”。

德国化学家本生, 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化学研究和教学工作。长期的科学研究生涯和无数次的科学实验,使他的双手十分粗糙,看上去甚至比工人、农民的手还要粗糙。有一次,他在柏林大学做学术报告。当讲到自己发明的本生酒精灯时,他竟然把手伸进火焰里烧烤,并说“: 放手指的这个地方,温度大约30度。”会议主持人马上测量,果然是30度。在场的人个个瞠目结舌:可想而知,这双奇迹般的“耐火手”不知在火中烧过多少次。

因此,戴维说:“科学是个严厉的主人,它要求人们付出艰巨的劳动,却给予很少的报酬。”

二、坚定的意志

具有坚韧性意志品质的人,能够执着地、不懈地向着既定目标前进,不达到目的不罢休,并且坚持“目标始终如一”。马克思这位在国外流亡40年的“世界公民”,把共产主义当作自己终生奋斗的长远目标,把写作《资本论》当作自己毕生从事的具体事业目标。

在写作《资本论》期间,马克思曾因交不起房租而搬家,因买不起稿纸而典当衣物,3个孩子在贫病交困中死去,其中一个孩子死后竟没有钱埋葬,马克思本人也积劳成疾。但是,他从未中断过《资本论》的写作,直到1883年3月14日下午2时45分 ,他在家中的椅子上溘然长逝的时刻 ,书桌上还放着《资本论》第2卷和第3卷的手稿。后来,是马克思的亲密朋友恩格斯替他完成了《资本论》的最后写作。

坚定的意志常常表现在独立性见解和独立自主的精神上。而且,独立性在爱因斯坦身上还表现为一种科学的怀疑态度。他对任何理论都投射怀疑的眼光,用独立思考去进行审查。他正是由于对传统的绝对时空观的产物“同时性概念”产生怀疑,才走上了创立“狭义相对论”的胜利征程。

清朝大书画家郑板桥开始练书法,老是临摹,不能成功。有一天在床上用手指练字,指头划到了妻子身上。他妻子说:“人各有体 ,你体归你体。”夫人言者无心 ,板桥听者有意。于是,郑板桥茅塞顿开,从此潜心苦练,自成一体。后来,人们称赞他的书、画,是“自辟蹊径”的佳作。

坚定的意志还表现在做事持之以恒。我国有句成语“水滴石穿”。说的是,屋檐下的水滴,时间长了能把石头滴穿,常用来比喻尽管力量很小,能力较差,只要坚持不懈,就能做出看来难以办到的事情。

水滴何以能使石穿? 其关键在于“滴水”的韧劲。滴水之量微,滴水之力甚小,要把坚硬的石头滴穿,确实需要坚忍不拔的毅力和顽强持久的精神。

历史学家范文澜提出,治学要做到“天圆地方”。“天圆”即头脑要灵活,耳听六路,眼观八方;“地方”就是要坐得住。他有两句诗写道:“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坐十年冷板凳,没有坚毅的意志品质,确实受不了。

总之, 坚定的意志品质对创造者来说是极其宝贵的,不经过磨难也是难以做到的。要坚持创造,坚持创新,就必须面对各种束缚和阻力,敢为坚持真理而担风险。如果有人把个人得失看得比坚持真理更重要,那么,他就难以发现真理。

三、不怕失败

人人都会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但真正面对失败就很难了。科学巨匠的发明和发现,也是失败多于成功。一个新的设想,完全得到成功验证的情况,往往是很少的。爱迪生被誉为“发明大王”,他一生的发明 ,单是经过正式登记的就有1328项。他的这些发明是怎样取得的呢? 可以说,爱迪生是从失败中走出来的伟大发明家。仅以发明电灯为例,在爱迪生之前几十年,已经有许多科学家研究过电灯,但都没有成功。原因是没有找到一种理想的灯丝材料。

为了发明电灯,爱迪生到底遭遇多少次失败,不得而知。但知道,光是为了寻找一种合适的灯丝,他就前后试验了六千多种材料。而灯丝只是电灯的许许多多零件中的一个,电灯又只是他一生1328项正式发明中的一项。可想而知,他一生经历过多少次失败。

失败犹如创造途中的河。当去路被河流截断的时候,这对创造者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有作为的创造者,不是没有失败,而是能正确对待失败,情绪稳定,从失败中寻找原因,吸取教训,修正认识,渡过创造途中的河,走向成功的彼岸。

《创造》论文 第5篇

其中着重学习了“创造性教育”这一板块,文中提到“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和造就,要靠创造性教育。人人都有创造性,创造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的我应受到怎样的启发呢?创造性是面向大众的,每个人在不同的时期都会表现不同的创造性,在创造性的发展中,人人(包括伟人)都有弱点,也都有长处。创造性教育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使受教育者‘扬长避短”。所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因为个别同学成绩不理想,而就断定他笨,没有创造性,而去否定他,我们要因材施教,去发现他的闪光点,让其创造性表现出来。文中指出创造性教育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尤其是人才观念。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才能,以及独立获取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有了这样的教育理念才能进行创造性教育。

创造性人才不能简单地将创造性视为天赋,而更重要地要看作是后天培养的结果;不要把创造性的教育限于智育,而是德、智、体、美。劳诸育的整体任务。所以培养和和造就创造性人才,不仅要重视培养创造性思维,而且要特别关注创造性人格的训练。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创造性人才,所以创造性教育很重要,对于本人来说,会通过努力成为一名创造性教育的教师。

对于创造性的学习,文中提到“创造性学习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性。”以前的传统的教育强调教师的教,强调接受,强调重复性学习,但对于创造性学习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积极的探索者。在创造性学习活动中,学生不仅要接受教师所教的知识,而且要消化这些知识,分析新旧知识的内在的联系,敢于除旧布新,敢于自我发现。创造性学习倡导的是学会学习,重视学习策略。创造性学习者擅长新奇、灵活而高效的学习方法,学生应学会合理的安排学习,除了完成课堂 作业外,可以自觉能动地把更多的时间花在阅读课外 书籍或从事其他活动上,从而捕捉与一般学生不同的 知识、经验与文化,以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对于创造性学习者在学习兴趣上,有强烈的好奇心,有旺盛的求知欲,对智力活动有广泛的兴趣,表现出出众的意志品质,能排除外界干扰而长期地专注于某个感兴趣的问题上,所以对于学生我们要激发他对于某件事的兴趣。

为客户创造价值 为城市创造财富 第6篇

大大连浓重一笔:东北亚航运中心创立

在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东北等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中,已经明确提出:“充分利用东北地区现有港口条件和优势,把大连建成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

作为大型航运企业,中海十分愿意在航运中心新一轮的发展中担当先锋、打头阵,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为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和“大大连”建设尽绵薄之力。

大发展继往开来:快比别人快

“快要比别人快”——中海集装箱运输大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海集运大连公司)总经理隋军总结经营之道。

不可复制 隋军带领着中海集运大连公司以不可复制的竞争模式为企业发展不断输送着新鲜血液,从开创海铁联运,到开通精品班列,保证物流准时准点,定时定点,继而打造东北亚物流小循环,向内陆延伸,永远走在前面,永远以不可复制的竞争模式领先于行业。

坚持做物流 1997年,航运业内货代企业如火如荼的发展,利润空间较大。而隋军当时就坚定地提出来“我们绝对不能做货代,我们要做物流”,并开始建场站、仓库、购买集卡车、发展网络、海铁联运、环渤海内支线等,当时很多项目的投资收益率很低、甚至亏损,公司很多人都不理解,但他持之以恒、坚持发展物流。

战略制胜 而随着市场透明化、客户需求多元化、综合化,这些物流资源开始发挥作用,客户开始选择能够提供一体化、个性化需求的物流服务商,中海集运大连公司坚持的物流压倒式资源优势发展战略也凸现出来,这让中海集运大连公司很快在同业竞争对手中赢得了更多客户。

网络辐射 隋军认为:谁占领物流资源,就占领了发展的先机。截止到2005年,中海集运大连公司的网络遍及整个东北,管理着东北18家子公司和办事处,集卡200多辆、配送车50多台、重大件运输车10台,开通大连—哈尔滨、长春、沈阳、延吉四条海铁班列,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三条城际快运线路,建立了以大连为龙头、辐射东北的配送中心,总面积16万平方米。

多元拓展 中海集运大连公司同时拥有口岸和内陆集装箱堆场20万平方米,年周转量25万TEU。2005年起又开创性地开展舱单质押业务,与大连实德、奥地利银行组织开展了舱单质押业务。在汽车、钢铁、粮食、石化、造船、快速消费品等物流领域都有所建树,主导了东北物流的发展方向,并与一汽集团、本钢、中石油东北公司、大连实德、华丰家具、新船重工等东北30多家大型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05年当年仅物流项目的营业额就达到3.2亿元。

中转枢纽 大连港要实现大发展,必须要把自己建成中转型港口,把环渤海地区的周边港口货物吸引到大连港中转。目前,中海集运大连公司通过租赁和与其他公司合作等方式经营的环渤海支线,覆盖锦州、丹东、营口、龙口、烟台、秦皇岛等港口,中转量一直名列各家船公司前茅,既支持干线发展,也有力促进大连港吞吐量增长。连续几年,中海集运大连公司都荣获了大连口岸新辟干线奖、班列承运奖、口岸综合贡献奖等荣誉称号。

大趋势拨云见日:慢比别人慢

“慢要比别人慢”——面对今年不容乐观的经济形势,隋军带领中海集运大连公司及时调整了战略,提出即使由于业务量因为客观状况下滑,也要想办法下滑的比别人慢,并结合企业自身优势,积极挖掘潜在客户需求,应对市场风云变幻。

形势堪忧 2008年全球经济将会减速,增长率在4.6%-4.8%。航运市场总体将保持增长趋势,但受油价高位运行、美国次贷危机、美元走弱和人民币升值、贸易保护和摩擦、国际区域动荡、反恐等不确定因素影响,市场波动和调整特征明显。

海运遇冷 我国海运发展中值得注意的是:一是在宏观调控政策下,国民经济增速减缓,运输需求增幅也将明显回落;二是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下,第三产业发展速度加快、高附加值产品增多,使得每万元GDP的海运生成量呈下降趋势。三是在宏观调控政策影响下,高耗能行业发展受到制约,铁矿石等原材料进口增幅下降;我国枢纽港、支线港和喂给港的格局基本稳定,港口货物吞吐量生成系数将呈稳中有降态势。

积极应对 中海认清形势、转变思路,从东北三省的经济规模、产业结构、港口规划和物流产业的实际出发,把握石化、钢铁、汽车、煤炭、建材、粮食等大宗生产资料行业物流运作模式转变的趋势,研究供应链管理。

有的放矢 明确目标市场,确立优势竞争领域,辅助以有效的网络覆盖、销售渠道及必要的营运设施,提高驾驭市场能力,增强可持续发展动力。抓住集运精品航线建设契机,坚持大客户营销战略,发展项目物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提升掌控和整合资源能力,在团队建设、运营方式上强调专业化,形成“不可复制”的品牌优势。加快人才队伍建设,确定核心优势,不断超越目标。

内外兼修 中海集运大连公司同时落实好集团“四个坚持”、“两个平台”战略要求:“四个坚持”,即坚持提高两种能力(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提高中海的核心竞争能力);坚持两个确保(确保安全生产、确保队伍稳定);坚持强化两项基础管理(强化企业基础管理、强化基层管理);坚持两个协调发展(一流团队建设与一流船队建设的协调发展,航运主业和相关产业的协调发展)。“两个平台”:即人才培养和精细化管理。

结合集团“十一五”后三年规划修订和调整,按照东北振兴和港口规划远景,力争到2010年实现以下目标:中海集运大连公司竞争优势明显、经济效益好、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经营管理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企业发展健康、和谐、稳定。

大目标齐心协力:为城市创造财富

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将是一个“共享、共有、共建、共赢”的航运中心。中海集团正在坚持以“航运物流为核心,以客户物流需求为发展方向,通过不断完善整合各种功能资源,把围绕主业的大客户营销和项目物流作为经营重点,最终发展成为行业内最具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综合物流企业,以实现2010年进入世界航运公司前三甲的宏伟目标为战略目标。

借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东风,乘大连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之际,中海集运大连公司以航运物流为核心、客户需求为导向、以第三方物流为发展方向,以大客户营销和项目物流开发为手段,不断完善各项物流功能块和物流供应链管理。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创新物流理念、创建物流发展模式,“铸物流品牌,尽物流之责”,努力推动地区和物流行业进步与发展。

成绩取得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国家有政策、集团有战略、地方有策略、企业有方向,更关键企业有一支好的团队,一批懂得经营、管理、营销的人才队伍。面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机遇,中海集运大连公司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大策略高瞻远瞩: 为客户创造价值

占有稀缺资源 隋军独具慧眼,坚持自己的发展方向——航运物流。他说,“不管哪一方物流企业,都必须要有核心竞争力,这样才能立足、发展。我们中海集团的核心竞争力在海上,作为物流业自然要围绕主业、核心竞争力发展,为客户提供海运、陆运延伸等一体化物流解决方案。另外,我们地处大连这个港口城市优势位置,航运物流是最具竞争力的。”

领跑行业市场 物流发展要追求一个动态的平衡,“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中海集运大连公司始终领跑东北物流市场,不断把航运物流做大、做强、做实。中海集运大连公司所提出的内陆集装箱公路场站、铁路场站,把港口功能向内陆前移,建立梯级仓储、城市配送网络、城际快运等都被各物流企业所效仿,也引导、带动了整个物流行业的发展,中海物流在东北具有良好的声誉和知名度,也得到了业界和社会认同。

增值服务客户 市场无穷大,在整个航运和物流的市场,无论是对客户还是对行业内其他公司中海集运大连公司都讲求共赢。对于客户的合理需求他们都全力解决,并主动为客户提供经济、安全、便捷的物流解决方案。这里举个例子来说,一汽进出口公司出口225辆汽车,委托中海场地装箱,客人原来计划装箱90大柜,场地经过研究解决装箱技术问题,实际装箱71个大柜,为客户节省19个大柜,也为客户节约了大量成本,客户十分满意。

技术创新突破 在运作哈飞、一汽物流项目过程中,在汽车的整车装箱技术上东北区域还没有成熟的模式,隋军就主动带领队伍考察滚装船运输方式、邀请专家现场指导,经过公司努力,自主研发了一套包括轿车、轻型卡等汽车整车装箱工艺,不仅实现了汽车整车集装箱运输、更完善了客户物流需求解决方案。中海集运大连公司,创造性地提出“散”改“集”,研究装拆箱工艺,协调本港和目的港装拆箱设备,大批量粮食、钢铁、木材的“散”改“集”取得成功,不仅实现了集装箱化运输,更为客户创新了安全、可靠的运输方式,使客户真正感觉到“选择中海、选择放心”。

信息化物流打造 中海集运大连公司积极探索物流信息化建设,建设一套符合自身和与现代物流发展相配套的信息系统。公司自主研发了客户信息管理平台(CRM系统),建立与大客户信息沟通通道,开发了车队管理软件,实施动态管理,实现网上电子订舱、电子换单、电子流转、货物信息查询等。创办企业网站,通过OA、FAX系统实现无纸化办公,达到办公网络化、智能化、移动化。

《创造》论文 第7篇

关键词: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小学音乐,创造能力

人类的学习是永无止境的,它是通过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在信息量日益增多的今天,每个人要能积极地作用于环境并发展自身,这就要求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与创新。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指出:“创造力是千千万万祖先至少经过五十万年以来与环境不断奋斗所获得而传下来之才能之精华,教育是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适用环境的影响,以培养、加强这种创造力,使他们成长得有力量,以贡献民族与人类。”以下是本人在音乐教学实践中,运用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来培养学生音乐创造力的点滴经验。

一、提倡行动为首、别具一格的教育模式

1.化抽象的音乐概念为简单有趣的游戏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段的学生,他们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也异常丰富,因此要提高低年段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就必须把枯燥的音乐设计、复杂的音乐原理以及抽象的音乐概念转化为简单有趣的游戏、表演等,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通过自身的能力来创造新的思想。

例如,在讲解二分节奏、四分节奏、八分节奏这些概念时,我会让学生在正确地朗读完节奏之后跟着老师一起做律动。当听到响板想起“X-X-”的节奏时,请学生观察老师在模仿谁走路?这时学生会说:“爷爷奶奶。”当响板想起“X X”及“XX XX”的节奏时,就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讨论这些节奏都是在模仿谁走路的样子。低年段的许多音乐教学内容生活气息较为浓厚,教师只有善于捕捉这些兴趣点,并将之诱导,才有利于激发出学生的创新思维。

2.化枯燥的音乐设计为形象生动的表演

例如,在欣赏《狮王进行曲》这一课时,首先我让学生先感受音乐中所表现的不同动物的形象,再设计图形谱,引导学生了解图形谱所表现的音乐内容,而后在理解音乐所表现不同形象的基础上,让学生分组交流,有的学生听到音乐后会模仿狮王走路的样子;有的学生会想象小兔子看到威武的狮王后活蹦乱跳的样子;有的学生会想到为大狮王加油助威的样子。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陶行知先生打破了传统教育思想,把行动作为创造教育的开始,学生通过这些活动不仅萌生了新的思想,也会产生新的价值,最终音乐的创造能力也将得以发挥。

二、主张民主性的教学课堂模式

陶行知先生主张以“民”为本、以“人”为中心。其创造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在音乐中,教师首要体现“民主”,且民主平等。好奇是每个儿童的天性,它能够激发儿童的求异思维。当学生处在一个民主和谐的音乐课堂中思考并回答问题时,他们的思维往往是异常活跃的。

在创编《爱唱什么歌》这首歌曲的歌词时,有位同学是这样回答的:“小鸟,爱唱歌,叽喳叽喳叽叽渣。它爱唱什么歌?它爱唱呀,小鸟吃虫歌。”顿时,一位同学举手大喊:“老师,小鸟是吃米的!”于是课堂上引起了一阵言论风波,大家都纷纷议论着小鸟到底吃什么这一问题,而后又有一位学生迫不及待地发言:“老师,小鸟是吃果实的。”师:“看来小朋友们都对小鸟吃什么这一问题有疑惑,那老师就请小朋友们课后去搜集关于小鸟吃什么的资料,让我们下节课来交流吧。现在,我们来听听其他小组邀请了谁呢?”这时,又有同学举手发言:“老师,我们组邀请的是小猫咪。小猫咪,爱唱歌,喵喵喵喵喵喵喵。它爱唱什么歌?它爱唱呀,猫捉老鼠歌。”我立马予以表扬:“好极了!”这就体现了学生敢于思考、勇于创造的精神。

针对同一问题,每一位学生的回答存在差异是必然的。音乐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这才是民主真正的体现。

2.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给学生搭建一个独立创新、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树立一种“主人翁”意识,勇敢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与体会。无论学生答案的对与错,教师都应给予激励性、肯定性评价。

例如,在《小小雨点》之我的创编《大雨和小雨》中,我让学生用不同的乐器和动作来模仿大雨和小雨的声音,有一位小女生的回答令我印象深刻,她是用身势动作来回答的,换成文字来说,小雨的声音可以用右手拍击左手手心,而大雨的声音可以听到双手快速摩擦时发出的声响。经全班同学尝试后都认可这位女生的方法。最后,我给了这位女生一个不错的评价。慢慢地,学生的新想法便一个又一个地如泉涌般涌现出来。还有的学生回答说:“老师,小雨沙沙沙的声音可以用沙球来表现,大雨哗啦啦的声音可以用三角铁来表现。”显然,这个答案有所牵强,但我还是给予了这个学生较为中肯的评价,能够想到小雨和大雨在声音上的区别已经很不错了。

3.教学模式多样化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对歌曲的学习巩固及创新是至关重要的。课堂中教师可予学生搭建一个“音乐小擂台”,以“争当小小音乐家”的歌唱比赛形式展开,让学生成为音乐课的主体。在学生的演唱中,教师应挖掘学生演唱的优点,鼓励学生勇于表现自己。教师也可以邀请其余的同学给予评价,并提出:“如果是你自己来表演这首歌曲,你还能创编哪些不同的动作呢?”这就是一个广阔的,任学生想象的空间。学生不仅能在课堂中相互学习优点,且通过自己对歌曲的理解与创新,其自我表现能力也会越来越好,这便是民主的作用。

三、实施手脑与行知相并用的教育模式

1.共同交流,感受音乐形象

课堂上组织学生共同交流,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也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充分展开想象,感受音乐。

例如,在欣赏管弦乐《动物狂欢节》的时候,学生欣赏完后分组进行讨论,说一说这首乐曲所描绘的形象。各组经过一番讨论后,有的说:“我感觉大象在悠闲地散步”;有的说:“我好想看到袋鼠在飞快地奔跑”;还有的说:“我来到了一个茂密的大森林里,小鸟在树枝上欢乐地唱歌。”

2.共同活动,理解音乐内涵

对于小学生来说,活泼好动是他们的天性。他们在聆听歌曲的时候,往往喜形于色,情不自禁地跟着音乐或拍手顿足,或摇头晃脑。学生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能够正确地去感受和理解音乐的内涵。

《铃铛舞》是一首富有苗族特色的儿童歌曲。在歌表演的环节中,我把学生分成了三组:第一组用碰铃及铃鼓为歌曲伴奏;第二组编上些简单的苗族舞动作进行表演;第三组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让学生共同参与歌表演的活动,不仅让学生享受到了美妙和谐的音乐,也从愉快的活动中加深了对歌曲的感受和理解。

3.共同创造,激发音乐想象力

每一首歌曲都是有故事、有内容的,有些可以通过歌词知道,有些则需仔细听赏后方能够体会出其中的意境。

例如,我在教唱歌曲《小白船》时,让学生闭上双眼仔细聆听歌曲中所表现的意境,把想象中的小白船在银河里荡漾的感觉找出来,学生听完歌曲后,一个个争先恐后地描绘出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画面。有的学生说:“我好像看到了蓝天白云,海面上泛起一层层小浪花,小白船扬起帆远航去了,越开越远,最终消失在地平线上。”还有的说:“小白船没有消失,它是乘着黄昏的余晖,远航归来,最终慢慢靠向岸边。”让每个学生通过聆听音乐自由地创设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也能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音乐。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世纪赋予教师的神圣使命,正如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六大解放:解放学生的头脑;解放学生的双手;解放学生的眼睛;解放学生的嘴;解放学生的空间;解放学生的时间。在今后的音乐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重视这六大解放,并且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愉快地学习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让创造之花开满我们的音乐课堂,愿它能在天真、可爱、活泼的儿童们心中永远绽放,永远芬芳!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选[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2]江苏省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会,南京晓庄师范陶行知研究室.陶行知文集[C].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

[3]陶行知全集.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

[4]陶行知.创造的儿童教育.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

[5]叶凤燕.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现“寓教于乐”.儿童音乐.2015,(03).

第十四章创造过程与创造性思维 第8篇

第一节创造过程与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各种思维形式、思维心理、思维方法的系统综合。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创新的主导性因素,是思维最有价值的高级思维。

一、思维的本质

什么是思维呢?思维是人脑的机能。创造性思维不是与某一种思维形式并行的思维形式,而是指有灵感思维参与的,综合运用多种思维形式并具有开拓创新特点的思维。对于只有常规性思维的人来说,可能一生也较少创造。这种常规性思维,从思维心理和思维过程的本质看,一般不产生新的质;从思维结果看,乃是人们正常思维的再现和重复;从思维形式看,一般没有灵感、直觉、想象、幻想之类的非逻辑思维现象参与。创造性思维则不然,无论是个体性创造,还是群体性创造以及社会性创造,其结果都是以一种具有真理化和价值性的新假说、新事实、新概念、新理论和新成果呈现于人们面前。思维也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心理活动当然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人的心理活动是多形式、多层次,多功能的。心理和思维是密不可分的,思维活动自然也是一种高级的心理活动。像兴趣、情绪、意志、性格、意识等各种心理因素,都不同程度地伴随思维过程的始终。而创造性思维又与一般性思维有所不同,虽然它们都属于思维这一心理学范畴,但创造性思维同一般性思维确有某种“质”的差异。创造性思维是指创造者在最佳的心理构成和心理合力作用下,首先获得强烈的、明快的、和谐的创新意识,进而使大脑中已有的感性和理性的信息,按最优化的科学思路,灵活地借助想象与联想,灵感与直觉的因素,以渐进式和突变式两种方式,实现重新组合、匹配、脱颖和升华,从而达到科学创造的成功。创造性思维既不可称之为一种基本思维形式,又不可能称它是某一种或某两种思维形式并用的结果,而是各种思维形式、思维心理、思维方式和方法系统综合作用的结晶。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院士曾将人有意识的、可控制的思维分为四种形式,即排除抽象(逻辑)思维之外,还有形象(直感)思维、灵感(顿悟)思维和社会思维。并认为“虽然划分为四种思维,但实际上每一个思维活动过程都不会是单纯的一种思维在起作用,往往是两种,甚至是三种以上先后交错在起作用。比如人的创造思维过程就绝不是单纯的抽象(逻辑)思维,总要有点形象(直感)思维,甚至要有灵感(顿悟)思维。所以四种思维的划分是为了科学研究的需要,不是讲人的哪类具体思维过程。”特别是在创造性思维活动中,钱学森教授又十分强调灵感思维的作用,他说:“凡是有创造经验的同志都知道光靠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不能创造,不能突破,要创造要突破得有灵感。”可见,创造性思维是一种综合性的思维,四种基本思维形式,对于哲学家、科学家和文学艺术家来说,都是须臾不可离开的。有不同,也仅表现在同一系统中的层次和结构方式之异。综上所述,思维作为人脑机能的产物,既是自然长期演化的结果,又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而创造性思维过程是个系统工程,是思维心理、思维形式和思维方法的系统综合。

二、思维的特征

(1)整体性。就人类思维的一般性质来看,思维是整体性的思维,而思维这种整体性体现着人类大脑的本质特征。所谓思维的整体性,不是脑物质、思维对象、思维环境和各种思维形式机械地相加,也不是上述诸要素间的直线因果关系的反映,而是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整体与结构、结构与功能等各个部分、各个方面、各个因素间相互交叉、映射、融合、网络的球体关系,最终的结果反映了思维大于各个要素简单相加之和。

(2)互补性。思维的互补性具有如下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是指人类的任何一项发明创造,都是人类集体思维的成果。其二,是指思维形式间的互补关系。迄今为止,人们发现思维具有四种基本形式,即抽象思维、形象思维、灵感思维和社会思维。思维形式的互补性,说明这四种基本形式间既相互区别,又彼此联系,相互补充,相互转化。

(3)跃迁性。思维的跃迁性,是指思维过程的质变方式。思维诸因素的沟通、融合、同构等,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自然界中包含着否定之否定的因素,而实现“跃迁”恰恰表明四种基本思维形式相交于某一点,即思维经过一次“跃迁”,也叫“豁然贯通”,这是思维进行创造的一种高级机制。跃迁性,还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特征,它能说明人是否在创造。一般说来,跃迁性特征与创造性思维孕育在非自觉意识有关,非自觉意识蕴育创造的过程是不知不觉的,是未被意识到的,是一种“潜在状态”。可是,一经蕴育成熟,则犹如奔腾的江河,新思路、新思想、新见解等接踵而至,重大科学发现常常就始于这一“跃”。诗人的想象、作家的顿悟、军事家的奇谋、思想家的决策、科学家的直觉等等,都与这一“跃”相关。可见,跃迁是促成思维创造的一种高级机制。

(4)价值性。就一般而言,创造的标志在于新颖性,即前所未有。称“独创”也好,说“创新”也罢,其归根结底是看创造出来的新成果有无价值,即科学价值(真理价值)和社会价值(使用价值)。

凡能称得上创造性成果的均有一定价值,无价值的“创造”和无价值的思维,都不属思维创造的范畴。思维创造最后检验标准,就是以实践价值为尺度。

第二节创造过程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形式

创造离不开创造思维。一方面,在创造活动中,总要综合运用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灵感思维等多种思维形式,是一种辩证思维的活动;另一方面,由于创造对象和内容的不同,创造性思维活动可能以抽象思维为主(如科学理论研究),或者以形象思维为主(如文艺创作)。但无论是哪种形式,都是离不开灵感或直觉的,是一种灵活的、机动的过程。

一、创造过程与形象思维形式

形象思维是从形成表象后开始的,经想象的加工而出形象,再以形象的感知、储存为基础,进行形象的识别、创造和描述,并始终带着情感的一种思维形式。文学艺术家的思维活动和科学家的思维活动是存在区别的。这个区别就在于文艺创作主要用形象思维,科学研究主要用抽象思维。这种区分当然不是绝对的,科学家有时也要用形象思维,文学艺术家有时也要用抽象界维。在科学史上,许多重大的科学发现,也与形象思维有关。比如获1927年诺贝尔物理奖的C·T·R威尔逊发明显示高能粒子踪迹的云室的思维,他说:1894年9月,在苏格兰群山的最高峰尼维斯峰的观察站度过了几个星期。太阳照射山顶上的云雾时呈现的奇妙光学现象,特别是太阳周围的彩环(日晕)以及山顶和人在云雾上的影子周围呈现的彩环(光轮),使他发生了极大的兴趣,想在实验室里模拟这些现象。1895年初,他为此目的做了一些实验。正是这些相似模拟试验,触发了他的思路,获得科学实验的完美结局。

二、创造过程与抽象思维形式

抽象思维是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一种思维形式。如哲学的思维,就属于抽象思维。前面已经说过,科学家的思维主要是抽象思维。“抽象思维”的概念同“逻揖思维”的概念,一般认为,凡抽象思维都是合乎逻辑的,也许是很大的误解。抽象思维有合乎逻辑的,也有不合乎逻辑的。抽象思维的主要特点是舍弃了事物的表象和具体,是以各种概念为基础,依据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判断或者推理的思维。如数学运算,属于抽象思维,思维的基础不是各种事物的具体形象,而是阿拉伯数字,各种英文字母表示的常数、变数和各种符号。物理学、化学方面的各种公式、定理和计算,也是如此。因为科学的定理、定律表示的是普遍规律或一般性质,是事物内部的“共性”,只能用抽象概念来表示,是无法用形象思维在表象上描述得那样准确的。对于未知、未见的“理想”的东西,虽也可以有形象的幻想,但毕竟是比较模糊的;但是,科学的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相比,抽象思维主要是以已知了解未见的事物,或无法直接检验度量的事物。

第三节创造过程与灵感思维形式

在艺术和科学的创造活动中,灵感起着十分特殊的作用,古今中外很多文学艺术家、科学家和发明家的实践都证明灵感确实是存在的,但是一直未得到科学的解释。

一、灵感内涵

灵感是什么呢?在古代,有各种各样的看法。古希腊的哲学家柏拉图,在他的《文艺对话集·伊安篇》中专门谈论了诗的灵感问题。他认为诗人的灵感是“神授”的。柏拉图否定了诗人的感情是由社会生活所激发的,否定了诗人刻苦学习和不断磨炼艺术技巧的必要性,否定了灵感是大脑的一种思维功能,仅仅归结于神灵的赐予,这显然是唯心主义的。康德则认为“美的艺术必然要作为天才的艺术来考察”“天才就是那天赋的才能,它给艺术制定法规”。灵感之所以长期以来被披上神秘的外衣,得不到恰当的、科学的解释,这是与思维科学尚处在不发达的阶段分不开的。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同志在《系统科学、思维科学与人体科学》一文(载《自然杂志》1981年第1期)中说:“逻辑学、形象思维学和灵感学作为基础科学,作为思维学,也只有逻辑学部分比较成熟,其他两部分还有待于创立。”他认为,灵感是人的思维形式的一种,也就是人在科学或文艺创作的高潮突然出现的、瞬息即逝的短暂思维过程。

二、灵感在创造过程中起突破性作用

钱学森教授认为灵感是人的一种思维形式,并且有其一定的规律,这就促使我们冷静地深入思考、研究灵感问题了。灵感作为一种突发性的思维形式,同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相比,一般有如下三个特征。

(1)创造性,有了灵感的思维,才会有新的发现和创造;没有灵感的思维,只能因循守旧,局限在固有的框框之中。

(2)瞬息性、灵感存在的时间极短,在创造过程中灵感出现往往在一闪念之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属于既有的显态序列意识活动,总是长时间进行的,可以连续进行几天,几个月甚至若干年。

(3)突发性、灵感的出现往往是事先未曾预料的。艺术家或科学家,常常在睡梦中、吃饭时,或在马车上、旅途中。或受外界事物的感触,突然产生灵感,这在创造过程中经常见到。

在文艺创作过程中,灵感的产生固然要有深厚真挚的思想感情做基础,但是灵感并不能按照主观的意志,说产生就产生,因为灵感的产生有其偶然性和突发性,像水中的游鱼,花前的飞蝶,故一旦出现时,就要随时捕捉住,否则就会瞬息即逝,远遁高飞,难以追寻。由于灵感思维形式这些特点,就使得创造过程丰富多彩,千奇百怪。除以上三种思维形式与创造性思维相关外,还有一种思维形式也与创造有关,这种思维形式就叫社会(集体)思维形式。这种社会思维形式的核心是集体思维。

《创造》论文 第9篇

课堂教学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心理品质、创造思维能力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而课堂质疑作为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常常被轻视和忽略, 因此多数的课堂提问因缺乏科学的设计而显得苍白空洞。为了改变这种状况, 让学生在思维情境中学会思维, 在探究问题中学会探究, 我们必须创造性地质疑, 使之成为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桥梁。

一、营造课堂质疑的环境

创造性的质疑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做到的, 它需要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心理准备, 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课堂学习气氛, 即营造课堂质疑的环境。这需要教师坚持不懈地全身心投入建设。

1. 要有创造意识

(1) 教师要有好奇心。好奇心是激发创造的动力。物理教师的好奇心是对教学和实验中意想不到的现象、新颖的思想和方法表现出惊奇和兴趣, 与学生的好奇心产生共鸣。倘若教师对那些令学生感到新奇有趣的现象都漠然视之, 学生的好奇心就会受到抑制。

(2) 教师要有质疑的习惯。疑, 既是积极思维的表现, 又是探索问题的动力, 还是发明创造的钥匙。在教学中善于激疑, 就能把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从而不仅可以达到启发思路、发展智力的目的, 还可以促进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 养成敢于质疑的良好习惯。

(3) 教师要有探究问题的习惯。探究的习惯是对一些现象不满足一般的解释, 而是喜欢刨根问底, 以求对现象的深入思考, 发现别人未能发现的结论, 这是思维深刻性的表现。教师的探究习惯不仅是自身提高的需要, 更主要的是对学生探究心理的认同和影响, 使学生在探究时乐此不疲。

(4) 教师要有求异的习惯。求异是思维灵活性的体现, 在问题多思不得其解时, 可以转换角度寻找新的途径, 在多解的问题中可寻求最佳的问题解决办法以求新。教师的求异思维可以刺激学生的思路, 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5) 教师要进行创造性的评价。教师不以记忆和模仿作为评价的标准, 而要重视学生创造性的活动过程, 重视创造性活动的萌芽, 鼓励创造性的发现, 不批评创造过程的错误和失败。

2.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1) 让学生敢于怀疑和否定权威, 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名人说的, 书上写的, 甚至老师讲的, 在学生心中都是权威。如果一味地让学生相信权威是正确的, 就必然造成迷信和盲从, 缺少创造的勇气。因此要培养学生敢于怀疑和否定权威的意识, 鼓励学生遇事要有主见, 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并勇于发表。

(2) 让学生充满好奇心, 富于想象, 敢于标新立异。好奇心强、喜欢提问题, 思维和行动独立, 想象自由、主意多正是富有创造性的表现。因为好奇心是创造的前提, 想象是创造的翅膀, 而标新立异是学生自信和勇于创造的体现。

(3) 让学生勇于创新, 不怕失败, 积极探索, 永不满足。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发展的事物中有所发现, 逐渐树立创新精神、创造意识, 并鼓励学生积极尝试, 不怕失败, 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韧性, 不断深入地探究下去。

3. 要营造创造性的班集体

首先, 教师要有民主的教学作风。教师不以权威自居, 与学生平等相处, 真诚以待, 这便于建立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和学生自由表达思想的氛围。其次, 要让学生在班集体里感到安全、轻松, 并愿意向你倾诉心声。因此要建立一个富有吸引力的班级, 让学生感到亲切、自由, 可以放心地听说读写, 可以自由地畅想创新, 甚至可以冒险。最后, 教师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间的适度竞争, 相互合作和交流, 相互理解和宽容。这样整个班集体的创造性和个体的创造性就会相互激励, 共同增强。

二、质疑的常用方法

有了以上的课堂环境, 创造性地课堂质疑才有实现的可能。不仅如此, 质疑问难还是教学中一种富有成效的教学艺术, 要依据一定的科学原理和思维方法进行。一般来说, 教师进行质疑的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

1. 悬念设疑法

激起悬念, 犹如小说中, 在情节向前推进或是在高潮出现之际, 突然中途打结, 让它暂时悬挂起来, 给读者的心理造成一种期待的情境。在教学中。我们通过设疑问难设置悬念, 让学生对事物的成因充满好奇, 使学生带着心理上的期待情境进行学习, 以增强求知欲望。例如在讲授《机械能守恒定律》时, 可以这样引入新课:先演示“铁球碰鼻”的实验, 即取一个铁球作为摆球, 用绳把它悬挂起来, 把铁球移离平衡位置, 从贴近教师鼻子处, 由静止放开小球, 当铁球荡过去又荡回来时, 十分靠近他自己的鼻子, 却不会碰着, 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铁球荡向老师鼻子时, 老师一点也不怕呢?其中有什么规律吗?这样用悬念引入新课, 使学生对新课知识充满兴趣, 教学就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2. 比较设疑法

为了让学生发现矛盾, 激发思维, 在巩固旧知识、学会新知识的同时, 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养成利用分析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教师在教学时, 可运用比较的方法设疑。比如在学习高一物理《波的图像》一节时, 学生发现波形图像和简谐运动的图像十分相似, 很容易造成混淆。此时, 教师要及时设问:“波的图像与简谐运动的图像到底有何异同点呢?”促使学生深入思考进行比较, 在比较中了解事物的个性, 概括共性, 把问题引向广度和深度, 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

3. 引趣设疑法

通过设疑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这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因为兴趣是鼓舞人们去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力量。当人们对事物有强烈兴趣时, 不管多困难, 都会想方设法去开拓思路, 坚忍不拔地解决当前的问题。但设疑引趣也有技巧, 一是提出的问题一定要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以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二是提出的同题要使学生从旧知识中不断获得新知识和新能力, 使学生享受到获得新知识的乐趣。比如在学习《平抛物体的运动》一节时, 教师可以举一些有趣的例子:用枪水平地瞄准树上的一只猴子, 当枪声响时, 猴子松手从树上掉下, 请问子弹能射中猴子吗?激发学生研究平抛问题的兴趣, 主动探索。

4. 递进设疑法

为了让学生开拓思路, 使学生的思维不停留在已经明白的事物上, 教师在教学时, 可以先使学生生疑, 然后再用递进的方法设疑, 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进行探索。比如在讲授初二物理《浮力》一节时, 教师可以根据一些常见的现象提出问题:“为什么有的物体会浮在水面上, 有的物体却会沉在水底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可以逐步提出:“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和沉没在水中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作用。”在知道了能浮上来的物体受到浮力作用后再提出:“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然后分析浮力产生的原因, 最后学生就可以自己总结物体的浮沉条件了。用这种方法不仅能培养学生探究事物永不满足的追求精神, 还能使整个课堂气氛紧张而活跃, 学生情绪饱满而轻松。

5. 逻辑设疑法

逻辑设疑法, 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提问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条件, 不仅使他们充分运用概念和逻辑判断、逻辑推理等手段获得新的知识, 还使他们能按照由浅入深、由简到繁, 从已知到未知、从现象到本质的顺序, 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和思考。比如在讲授《简谐运动》一节时, 为了分析弹簧振子在一次全振动过程中各物理量的变化, 可采用逻辑设问的方法, 引导学生自己去分析。教师可先问位移怎样变化 (由实验观察得出) , 再问回复力怎样变化 (根据F=-kx由位移变化分析出) , 接着问加速度怎样变化 (根据F=ma得出) , 最后问速度怎样变化 (由运动方向和加速度方向的关系判断) 。这样循着逻辑顺序设疑, 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 提高学生思考的严密性, 对于增强逻辑思维能力, 是很有好处的。

6. 诱导设疑法

诱导设疑法, 顾名思义, 就是抓住时机, 采用循循善诱的方法, 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充分运用他们的才智, 自己独立解决问题。这种设疑法的关键在于“诱”, 核心在于“导”, 就是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出现停滞、闭塞时, 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来诱导学生疏通思路, 使思维活动顺利发展。这种方法在解决一些疑难问题时, 教师经常会使用到。例如, 有这样一道题:一个物体在两个彼此平衡的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 现在把其中一个力逐渐减小到零, 保持另一个力不变, 这个物体加速度和速度的绝对值如何变化?如果再把这个力逐渐恢复, 这个物体的加速度和速度的绝对值又将怎样变化?不少学生对第二问题感到困难, 于是我就用以下的问题引导: (1) 加速度减小或增大的条件分别是什么? (2) 速度减小或增大的条件又分别是什么? (3) 加速度减小 (增大) 时速度是否一定减小 (增大) ?这些问题为学生正确理解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搭了“桥”, 铺了“路”。

7. 深入设疑法

深入设疑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一般的问题中, 往深一层思考:在平凡的问题中提高认识, 以锻炼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例如, 有些课文后面的思考题, 有些同题只问怎么样, 不问为什么这样?有些教师在提问时, 也只要求学生做一般性解答, 这样, 就有肤浅之感, 不利于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我们在教学时应该让学生不仅知其然, 而且知其所以然。为此, 在一般性的问题中, 我们应进一步深入设疑, 探索疑难, 求得更深入的认识。因此我认为, 深入质疑, 能促进思维活动, 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同题的能力, 使获得知识的范围更广、程度更深。

8. 争论设疑法

《创造》论文 第10篇

关键词:前期创造社,《创造》,《创造周报》,翻译标准

前期创造社的主要成员们醉心于创新写作, 评点文章, 他们批评粗制滥造的作品, 抨击龃龉的翻译, 坚持不懈, 对文坛中的沽名钓誉之徒予以痛斥。在致力新文学建设的过程中, 创造社成员对文学翻译的原则、方法等方面都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一、译本选择标准的确立

早期创造社同人主张创作而反对滥译。在郭沫若看来, 翻译只要足够诱发创作之冲动就可以了, 不必要过于偏重翻译事业, 忽视了新文学自身的建设, 给新文学阵营内粗制滥造的翻译者以投机的空间。

郁达夫与郭沫若的看法一致, 在《夕阳楼日记》一文中以犀利的笔触, 指责国内新文化运动家的不真挚的态度, 过于随意粗劣地翻译, 在社会中造成恶劣的影响。从翻译的技术层面看来, 郁达夫提出的三个问题句句在理, 其中两个问题关涉译本选择的问题。翻译是要从原版出发, 并且要时时更新作品的信息, 关注其不同版本的差异, 尽可能地还原作者的思想和语言。

创造社同人主张的译本选择标准尤为重要。各国的文字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和复杂性, 各国语言间的差异甚大, 由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系统之语言, 势必在意义内容上有亏于原本, 而层层转译下的译著怕是原著的精髓留存得更少, 由此可见, 创造社同人的译书选择标准是有其实际意义而非毫无根据的。

在歌德译诗的讨论和“喜剧与手势戏”的批评当中, 前期创造社同人对翻译中的译本选择问题延伸出了又一种看法, 那就是在译者实在不懂得译书原文的情况下, 选择相应的外文转译本也是可勉强为之的, 但在转译本的选择上也需要仔细地对比和考量, 而不能不加优劣比较地选择。由此, 前期创造社同人就翻译中译本选择的标准的认识不断加深和完善, 达成了译本选择标准的共识。

二、翻译原则的确立

(一) 《翻译的标准》

在1923年7月14日第十号《创造周报》中, 郭沫若发表了《论翻译的标准》的文章, 在文中他提出了翻译的前提, 即“我们所争的标准, 就在这错与不错!这是显而易明的道理。”因此, 翻译有误的人错了只得低头认错, 应当感谢他人的指摘并自行改正。

(二) 译诗原则——风韵译

1922年, 文学研究会同创造社作家, 就德语文学的翻译问题, 进行过一场公开的争论。1922年, 郭沫若在《创造》第二期发表了《批判意门湖译本及其他》一文, 对文学研究会出版的唐性天译《意门湖》进行批评。在文中, 他先是抨击了翻译界的一种滑稽现象, 表达了对现今乱象的愤慨之情。在指摘了唐本的错译后, 郭沫若随即提出了“风韵译”的译诗观。

郭沫若是极反对按部就班地直译的, 在他看来译者首要的目标是了解原意, 在了解原意的基础上, 对原诗加以风韵上的完善, 而不是简简单单地对原文逐字逐句的缺少思考的直译。

成仿吾的《论译诗》, 支持并扩展了郭沫若的译诗观, 为其译诗观做了良好的注释。在这篇文章中, 成仿吾讨论了译诗的可能性、译诗的原则、译诗的要求以及译诗的方法问题, 是在前期创造社翻译批评文章中最具系统性和理论指导意义的一篇。文章中, 成仿吾也是极力反对译者简单地“译字”, 认为这种方法不可取, 他认为, “理想的译诗, 第一, 牠应当自己也是诗 ;第二, 牠应传原诗的情绪 ;第三, 牠应传原诗的内容 ;第四, 牠应取原诗的形式。”在译诗的原则上, 他认为只要不违背作者的原意, 与原作者的字面义出入不大即可, 不必太过在意一字一句的直译, 对原诗情绪和风韵的把握才是最重要的。他的理想译诗标准完全可以看成是对郭沫若的“风韵译”的具体阐释, 由此两人在译诗的原则上达成了共识。

除了译文译诗的意译和风韵译原则外, 创造社同人们还极反对翻译者由他国文字转译其所翻译的著作, 认为这种层层转译会有损原著的韵味和思想。这一原则在前文的译书选择标准中已有陈述, 不再赘述。

此外, 在前期创造社同人看来, 重译是非常值得提倡。他们反对文学翻译的垄断, 提倡自由地选择文本进行翻译, 不应把某人某作的翻译作为某一人之权利, 这是十分滑稽可笑和专卖独断的。由此, 前期创造社同人在翻译中提倡风韵译、反对转译、支持重译的原则得以明确。

三、翻译方法的完善

(一) 《论译诗》

成仿吾在其文章《论译诗》当中, 对文学翻译的方法进行了精确而详尽概括, 总结出了两大译诗方法 :表现的翻译法和构成的翻译法。

1、表现的翻译法Expressive method :译者用灵敏的感受力与悟性将原诗的生命捉住, 再把他用另一种文字表现出来的意思。……沫若译雪莱的诗, 曾说 :“译雪莱的诗, 是要使我成为雪莱, 是要使雪莱成为我自己”。

2、构成的翻译法Compositive method :保存原诗的内容的构造与音韵的关系, 而力求再现原诗的情绪的意思。……这种方法的要点, 是在仿照原诗的内容的关系与音韵的关系, 求构成原诗的情绪。

(二) 《喜剧与手势戏——读张东荪译的〈物质与记忆〉》

译者在翻译的理论上有了基本的认知和概念, 在翻译的过程中就要拿捏分寸, 分清翻译的轻重。成仿吾在《喜剧与手势戏——读张东荪译的〈物质与记忆〉》一文当中提出了翻译的两重功夫 :

1 从一国文字的那个适当的语句, 把他所表现的东西看出来。

2 由别的一国文字也寻出一个适当的语句。

在这两层工夫中, 第一层工夫是第二层工夫的基础, 第一层若是没有做好, 那第二层的工夫必定是做不好的。

(三) 《学者的态度——胡适之先生的“骂人”的批评》

在这篇成仿吾力挺郁达夫《夕阳楼日记》观点的文章中, 成仿吾提出了做学问的态度, 并就胡适挺余的态度不满, 对胡适不就德文的原文加以研究的评论持怀疑的态度。文章中, 成仿吾对比了郁译和胡译《人生之意义与价值》后, 在郁译本中找出2个错误, 在胡译中找到5个错误。由此而提出翻译的方法 :“大凡译书总要一忠于原文, 二慎守原文的先后轻重, 三务求明了”。

四、翻译者自身素养的要求

(一) 翻译者自身责任意识

郁达夫曾在《夕阳楼日记》当中呼吁文学翻译者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 翻译作品贵精不贵多, 对自己不擅长的领域不要太过执着, 为了维持家计而置读者的阅读内容于不顾, 将一些错误观点和知识传播给关心外国译书的青年读者。在郭沫若看来, 首要问题是译者对原书是否有一定的了解, 不能说对于原书内容完全不了解, 为糊口起见就随便译书, 这种译者完全是不负责任的。

成仿吾在研读雪莱的时候, 从未听过雪莱还有“雅典主义”这一思想, 听说《小说月报》的《今年纪念的几个文学家》文章中提到了雪莱的“雅典主义”, 很是激动与新奇, 特意找来翻看。又经友人提示说译者翻译错了, 他更是急迫地找到文章的第二段落, 读其“雅典主义”, 结果发现竟是无神论 (Atheism) 的译错。

在文章中, 成仿吾由“雅典主义”一个词生发出大篇的议论, 意在重申自己对译者的看法, 译者应该在理解原文、认真思考以后再进行翻译, 多一点责任心, 少一些功利心, 祈盼翻译界的进步。

(二) 译者自身能力的修炼

成仿吾在《论译诗》当中提出了理想译诗的四个要素, 认为能否译出理想的诗“完全关系于译者的能力”。在他看来, 理想的译诗需要译者的个人天赋, 但即便译者缺少了天分, 只要自身努力, 译诗的过程中满足其他三大要素, 那也不失为一篇优秀的译诗。这后天的努力就需要译者不断地打磨锤炼, 提高悟性, 提升诗歌感受力和文字表现力。成仿吾在提出译者自身能力的努力修炼后, 并未提出具体的修炼方法, 这在整个创造社翻译标准的确立过程当中比较欠缺的。

小结

在翻译标准的确立过程当中, 郭沫若与成仿吾两人在这一过程中出力最多。两人纷纷就翻译的原则、标准、方法等问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形成了迥异于同时期同人团体外文学爱好者的翻译观。创造社不仅以其犀利激烈的翻译批评指摘了一系列作品, 影响了翻译成果的质量, 而且还经由对翻译观念的创新和总结影响了一批人的文学翻译, 对中国现代文学和翻译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创造与被创造的《普罗米修斯》 第11篇

由哪里来,到哪里去?每个时代,总有些思想或者精神走在前列的智者,会尝试用自己的见解,引导更多的人皈依。如今在这个神格与人格都反复无常的时代,传奇电影人雷德利·斯科特也来插上一脚。导演了《银翼杀手》之后,他渐渐在影迷的注视中远离了科幻题材。可壮美史诗《角斗士》和现代战争精品《黑鹰坠落》等,虽部部精彩,却恐难被定格为斯科特思想与艺术造诣的巅峰。他的世界,应该也必须存在于科学幻想之中,以整个浩瀚的宇宙为终极载体。于是在《异形》诞生33年后,雷德利·斯科特本人,为我们带来了——创造与被创造的,《普罗米修斯》。

让影迷苦等这许多年,个中原因纷繁复杂。2002年,距离《异形4》五年的时候,拍摄第五部“正统”异形电影的计划被20世纪福斯公司提上日程,此前四部《异形》系列电影,分别由四位导演完成(雷德利·斯科特、詹姆斯·卡梅隆、大卫·芬奇和让-皮埃尔·热内)。这一次,雷德利·斯科特和詹姆斯·卡梅隆都表示出兴趣,正在筹备《阿凡达》的卡神,甚至愿意先放下手边的工作。只是在2004年,一部后来被官方排挤出“正统异形家族”的《异形大战铁血战士》贸然登场。这一举动,被卡神称为“完全亵渎了异形的特殊性”,并因此在2006年公开表示将不再参与被搅乱了的异形团队的任何电影计划。忙于各种类型电影尝试的斯科特,彼时也无暇分身,于是第五部异形电影不了了之。

直到2009年,经历了《异形大战铁血战士2》的失败后,耐不住的20世纪福斯重启“第五部”异形计划,这一次,他们完全没有考虑请第五位导演,观众真正需要的,显然是“镇山之宝”——雷德利·斯科特。

只是出生于1937年的斯科特,虽然一直强调电影需要“新技巧”,但他多年来一直坚持传统技法,猛然面对为卡神量身定制的运用大量CG的全3D拍摄,必是要经过痛苦的挣扎。但是带着对异形的爱,他仅开出了“能少用电脑的地方就少用”的条件,就正式回归了这片他曾叱咤过的科幻疆土。当然,位于Pinewood片场5400多平米的搭建场景,以及将欧洲最大的007摄影棚扩建30%,以构筑洞穴地貌和整个飞船内部构造的壮举,还是体现出了斯科特对于真实感的苛求。

待到2012年,当《普罗米修斯》震撼的视效穿透进观众的3D眼镜时,已年满75岁的雷德利·斯科特,再一次证明了在科幻领域,他仍旧走在时代前端。影片上映后,关于影片主旨内容的看法见仁见智,但对于超完美的视觉效果,各家看法却是统一的盛赞。在这背后,是十几家视效公司的努力,其中又以Fuel、MPC和维塔三大团队最为重要,他们包办了全片1300个特效镜头中的绝大部分。下面就来介绍一下,我们在片中会看到怎样的视觉“巫术”与“神迹”,而它们又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

继承与升级的经典

1979年的《异形》里,“诺史莫号”在LV426星球上遭遇异形袭击,仅女船员蕾普利幸存,驾船返回地球。袭击众人的异形出现在一艘后被称为“主宰号”的玉玦型飞船之上,这艘飞船在“诺史莫号”飞船登陆之前早已在此坠毁。2012年的《普罗米修斯》里,“普罗米修斯号”到LV223号星球找寻人类起源与永生的秘密。船员遭遇了异形生物以及创造了人类的“工程师”袭击,仅女船员伊丽莎白·肖生还(人造人大卫没有所谓的生命),并驾驶其中一艘“主宰号”驶向未知领域。

身为“前传”,传承意味必不可少。LV223的星球编号代表《圣经》利未记22:3,上面写到,“你要对他们说,你们世世代代的后裔,凡身上有污秽,亲近以色列人所分别为圣,归耶和华圣物的,那人必在我面前剪除。我是耶和华。”这段内容,无疑是在暗示,凡贸然接近异形世界,企图从那里得到什么不该得到的东西的人,皆要自食恶果,而这正是整个系列的主题思想。《普罗米修斯》带着解释异形和人类起源的目的产生,由有神论生发出的无神论,正是斯科特思想里的矛盾与闪光点所在,秉承着如此理念产生的结果,自然是与众不同的。

要解读异形的来源,那么“异形之父”H·R·吉格的设计自然少不了,当年在他超前概念的引领下,明显带有男性生殖特征韵味的异形,成功占据了每个曾瞥见她全貌的观众的心。她暴戾、邪恶,尤其是通过从宿主体内爆裂而出进行繁殖的设置,更是将恐惧感深植进每个观影者的大脑。《普罗米修斯》作为《异形》系列的一部分,胸口爆裂这样的经典画面自然要得到保留。据说当年拍摄异形从约翰·赫特胸口爆裂而出的镜头时,并未提前知会几位主演,当异形携带大量血浆和绞碎的牛内脏从约翰·赫特的身体模型(约翰·赫特将头露出餐桌,与餐桌上的身体模型衔接,真正的身体则在餐桌下面)里钻出时,我们看到女船员兰伯特倒吸一口凉气靠到飞船的墙上。殊不知,如此精妙的演出,其实完全建立在扮演者维罗妮卡·卡特怀特真实的表现之上,在这个一条通过的镜头之后,维罗妮卡被搀扶到休息室休息了很久,而斯科特导演所需要的,正是这样切身的反应。当然,维罗妮卡还算是坚强的人,因为据说在1979年的影院里,很多观众在没有亲身体会到血浆迸溅到自己身上以及内脏碎屑恐怖的味道的情形下,都忍不住尖叫着跑到卫生间去呕吐。

好在待到今天,模型和CG技术的结合,使得拍摄过程早已不需要大量真实的动物内脏作为原材料,经过多年恐怖洗礼的观众,也早已对这些“重口味”甘之如饴。《普罗米修斯》结尾,异形从“工程师”体内爆出,这段画面由模型组和“特型演员”的动作捕捉为主,后期经过电脑组渲染,便得到了真实而恐怖的异形诞生画面。

除了“爆胸”之外,另一个明显继承了《异形》的特效场景,就是人造人断头。《异形》中,人造人埃希因为计划被打乱,决定牺牲船员带回异形卵,因此对发现真相的蕾普利大打出手,随后被船员打烂,除了整个身体碎裂,爆出许多白色液体外,整颗头则被放在桌子上,接上线路后继续与船员交流。断头讲话的场景,也被誉为“爆胸”之后,第二令人难忍却无法抗拒的画面。《普罗米修斯》里的人造人大卫被“工程师”撕裂,身首异处,最后也是仅靠一颗头颅跟伊丽莎白进行联系。在《异形》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当埃希的头讲话时,他被正面放在桌子上,演员在桌子下藏身的手法很容易识破,当他的头被扳倒时,断头模型的虚假感顿时显现。到了《普罗米修斯》,虽然仍旧运用法斯宾德真实的头和假体脖颈相结合的拍摄手法,但Fuel公司的全息场景模拟技术,却使得法斯宾德的头能够在各个角度被拍摄,即使在精细的3D画面之下,也毫无破绽。

从两大“继承”场景来看,坚持传统的《普罗米修斯》追求的并非颠覆,而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技术升级。不过用过的元素总是显得陈旧,30多年过去后,斯科特创作出了哪些新概念,又有哪些东西是当年条件不允许如今终于得偿所愿的,才是我们最关心的问题。

Fuel公司的全息粒子世界

纵观全片,堪称最炫技同时也是最明显的特效镜头,非洞穴里史前场景再现的画面。大量由粒子组成的动态画面跟演员叠加在一起,由于时间久远产生的画质损失,以及幽灵般拂过演员的场景,让人过目难忘。而大卫独自进入操控室,触发了新的记录系统,众多工程师“议员”面对全息“太阳系仪”寻找地球坐标,以及大卫站在太阳系仪中间,被众多星球和星云围绕的画面,更可谓是美妙绝伦。而这一切,恰是由前文提到的,擅长全息摄影的Fuel公司制作完成。他们利用全息扫描设备Lidar,对在Pinewood片场搭建的巨大洞穴场景进行扫描建模。这种在方圆120米内能够准确构建出360度立体影像的设备,其实在片中也出现了升级版。在对洞穴进行立体图绘制时,一种悬浮在空中,通过发射出的光收集数据,从而绘制出内部结构图的小型机器人发挥了重要作用。片中由小型机器人绘制出的立体图,恰好也是由Fuel公司负责制作完成。当下的设备虽然还未达到片中的水平,但这项技术显然已经在应用中。目前的Lidar扫描仪的精准度,达到10米内仅0.3毫米细微误差。它此前也已经在《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和《美国队长》等特效巨制中得以应用,为像《普罗米修斯》这样使用3D摄影机直接拍摄的影片创造了巨大优势。只需将其搜集到的数据输入电脑中,便能轻易生成3D场景,在数字场景中嵌入特效全息影像时,就得心应手了。

Fuel公司采用的粒子成像技术则借鉴了老式的彩色电视机,分别由红绿蓝三色的粒子图进行叠加,其中影像扭曲和散失,也是参考了电视机的“雪花”效果。至于从法斯宾德的身体上拂过去的镜头,则是首先设定好演员位置,然后进行场景扫描,将他身体所在的区域做成一个“粒子绝缘区”,再对其进行模拟照明,随后将由动作捕捉技术转化而成的粒子图像输入“可自由运动”的区域内,当接触到“绝缘区”时,粒子会自动避开,形成拂过的效果,再配合上法斯宾德出色的演技,便制作出了令人惊艳的画面。

控制室中太阳系仪的构造早已由导演亲自设计完成,多种色彩和样式的模拟图被交到导演手中,最终以蓝绿等冷色调为主的方案被确定下来。半透明的粒子效果以及繁复的结构,在流体力学公式的控制之下,重现了斯科特脑中“宇宙大爆炸”的场景。设计团队用了六个多月的时间进行渲染。Fuel公司的团队总监保罗·巴特沃斯毫不避讳地说这段场景是“非常昂贵”的,因为光是多达82亿颗光点组成的动态画面,已经堪称目前技术的巅峰,而当它呈现在大银幕上时,就成了单纯的视觉享受。

MPC的外星探秘实录

当普罗米修斯号穿过闪电密布的LV223星球的大气层时,我们看到了一个有雪山和火山岩的新世界。而当哈洛威看到“直线”时,相信观众的心也随着抽紧,因为由一连串穹顶金字塔组成的人工地貌,证明了这里就是他们要找的能够解读人类起源的正确地点。普罗米修斯号将推进器翻转降落,船员驾驶探测车来到金字塔内部。探秘过程中,两位船员跟大家走散,被困于洞穴之中,最后遭到变异蠕虫袭击。在这一整段神秘而恐怖的情节中,包括LV223星球的地貌、普罗米修斯号飞船、穹顶金字塔建筑、沙尘暴和变异蠕虫,全部都由一家特效公司完成,它就是近年来因参与制作了《哈利·波特》系列等片而声名鹊起的视效公司Moving Picture Company(简称MPC)。

在MPC为《普罗米修斯》派驻的视效总监查尔斯·亨利的带领下,他们的团队包办了420个特效镜头,占据全片特效镜头总数约三分之一。他们也是跟影片的制片设计师亚瑟·麦克斯(雷德利·斯科特的金牌搭档,斯科特导演的《角斗士》和《黑鹰坠落》等片均由他担任总设计师)合作最为紧密的团队。影片筹备之初,斯科特和亨利带领这个团队到NASA搜集资料,因为LV223必须首先有存在于宇宙中的可能。

与地球相似的大气系统,使得特效制作重点成了云层和闪电风暴。地面上,山地多为冰岛上空的航拍镜头的改造,高低起伏的岩石结构以及“直线”,则根据斯科特的一幅实景素描画制作而成。他的素描画所展示的,正是位于约旦的旅游胜地“月谷”的景象。那里的沙漠以及山体结构拥有令人惊叹的鬼斧神工,并且是《普罗米修斯》里多次引用的《阿拉伯的劳伦斯》故事的发生地及影片取景地。

为了能够还原斯科特的想象,MPC的人亲自前往“月谷”考察,并运用GPS定位出岩石分布以及飞船着陆点等信息。他们选定四个取景点,在三天时间里分时段多次前往,采集到了多种光照条件下的360度高动态范围影像。查尔斯·亨利说:“我们最初就不认为电脑程序的光照系统能够应对如此复杂多变的地形,因此要实地取材。”背景中的雪山则是以九座位于冰岛的雪山为基础,通过电脑程序复制模拟出全套的山系。

在取得了所有素材后,MPC运用谷歌地图和卫星高清地形图等资料,将全部图像,根据海拔和距离的差别进行整合,将全部数据导入Maya系统,进行冰山、月谷、岩石地貌和穹顶金字塔直线由远及近的四层叠加渲染,制作出了方圆超过30000米的完整星球地貌。在此基础上,导演能够如同实景拍摄般在3D场景中自由设定飞船行进路线以及拍摄角度等,并根据不同需要对细节和光线等进行微调。

全CG制作的普罗米修斯号完整形态也是由MPC完成,四个巨大的推进器,能够在两条传动轴上进行翻转。在飞行时它们朝后进行推动,降落时,则向下向前进行缓冲和刹车,这种能够垂直起落的设计,参考了美军的鹞式战机。而根据精密的电脑数据,模型组将演员活动的部分做成1:1的实物模型,包括驾驶舱、餐厅、休息室和医务室等。而这其中每件设备上几乎都有界面不同的操作面板,这些画面,也都由MPC设计的程序完成,面板的色调和布局,甚至在飞船成型之前就已经设计完毕。几乎可以说,这些操作界面的形态,代表了人类智能系统的未来走向。更为神奇的是,大部分模型是真实可操作的,这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拍摄《异形》时,已经是不成文的规定。因为只有可操作,演员在表演的时候才能真正投入。拍摄《普罗米修斯》期间,导演更曾提议所有主演住在搭建的场景中,以完成更好的互动配合。当然,几位大明星的敬业程度不包括住在模型起居室里,所以最后也就放弃了。

影片中的新生物也是多种特效手段结合的产物。负责制作变异蠕虫的团队成员告诉我们:“生物生命循环的每个阶段都有独特的意图。就拿宇宙生物学来说,我们的确引进了新的元素,但是他们都拥有相似的DNA结构。雷德利参考的许多东西都来自于自然,植物,蔬菜,海洋生物和一些别的动物。没有一样是自己发明出来的。”就像将胚胎强行植入宿主体内的繁殖方式,在自然界也可以找到依据。蛇形变异蠕虫虽然十分可怕,但制作过程却是简单直观,首先用有线操控模型模拟出蠕虫的攻击动作,然后通过动作捕捉的方式将其轨迹扫描进电脑,将轨迹利用CG技术模拟出具象,最后加以渲染。可以说,除了头部结构不同外,变异蠕虫的样子跟制作一条CG蛇几乎没有差别。至于将其斩断部分的特效,其实是在电脑虚拟的第二颗头的指引下进行的,也即假如给断开的部分补上一颗头,就能看出它其实也拥有完整的动态效果,所以也形成了一种诡异的断裂部分仍然在进行攻击的错觉。而从伤口处喷射出的强酸,也全部由电脑绘制完成,当船员的头盔因强酸腐蚀而变形时,本来拥有先进面板和通讯系统,反光效果特殊的面罩,像融化的塑料般紧贴于皮肤之上,强大的窒息感扑面而来。而这也是在MPC与特效化妆小组的精密配合之下完成的。

维塔工作室的创世神学

如果说之前提到的惊人视效,由于其不可实景拍摄的因素,在某些程度上还算是“有迹可循”的话,那么业内标杆维塔工作室的成果,则完全可以用“神乎其技”来形容。众所周知,维塔的动作捕捉技术首屈一指,甚至因为这一技术,将安迪·瑟金斯捧成了“动作捕捉第一巨星”的位置。但实际上,拥有彼得·杰克逊血统的维塔,也是CG与模型相结合的大拿,而正是因为这一点,才是所有拥有模型拍摄喜好的大导都乐于跟维塔合作的原因。前有詹姆斯·卡梅隆和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等人的成功,大量运用模型的雷德利·斯科特自然也不会错过维塔这颗大树。

维塔的惊人之处就在于,即使告诉并演示给你他们所制作的特效,你仍旧难以相信这些并非是实景拍摄。比如片中最后一位“工程师”启动主宰号的镜头,整个控制室都是搭建的模型,化好妆的特型演员在镜头前进行表演,但他所掌控的大型瞄准台,以及他坐在椅子上,然后被“象人”盔甲包裹的那身盔甲,都是由维塔制作的CG效果。CG模型跟实景模型毫无破绽地结合在一起,维塔的光照调节和渲染技术,可以说已经达到了近乎完美的程度。不过你可能会说,这一段大量阴影效果的加入,使得后期制作中,可以省略掉很多暗部细节,并不足以完美展示维塔的高超技艺。那么影片开头部分那段人类起源的阐释,则不得不让每个人都赞叹维塔的伟大,因为斯科特全新的创世论,只有在完美的画面展示中才能得以呈现,这早已超过了技艺的范畴,而是一种宗教艺术了。

影片一开场,一位“工程师”来到瀑布边,喝下一盒“黑水”,然后他的身体开始崩解,当他掉落河中后,在水流中完全崩解的DNA开始重组成人类的双螺旋结构,由此我们才知道,原来他就是人类的创造者,而这个瀑布所在地,正是地球。这段充满细节的镜头,除了远景之外,所有“工程师”的画面全部由维塔利用CG制作完成,你能够相信么?

在斯科特最初的想象中,是有一群如同祭司般的工程师来到地球,献祭式的创造了人类的DNA,他在最初的制作过程中,也的确请来一批特型演员到冰岛Dettifoss瀑布外景地,扮成工程师的模样进行拍摄。但最后他又觉得,可能由一位工程师完成这项使命更具宿命感,因为创造新生命的过程,要以牺牲另一个生命为基础。

可是要在工程师那近乎透明的白色皮肤上动什么手脚,甚至拍摄出演员身上那层硅胶皮肤崩解的过程几乎不可能,而且硅胶皮肤在近景中,会变得很像蜡像,毫无生命力可言。因此在维塔的建议下,能够看到皮肤细节的全部画面,都交由CG制作完成。不过半透明却近似人类的白色皮肤可不是《阿凡达》中娜美星人那种缺少细节且光滑的蓝色皮肤能够比拟的,这种半透明物质在光照下的特殊效果,对SSS的计算精密程度达到了前无古人的地步。(SSS,Subsurface Scattering的简称,次表面散射。在真实世界中许多物体是有点半透明的,比如皮肤、玉、蜡、大理石、牛奶等。这些半透明的材质受到数个光源的透射,物体本身就会受到材质的厚度影响而显示出不同的透光性,光线在这些透射部分也可以互相混合、干涉。说得简单一些就是:光射进表面,在材质里散射,然后从与射入点不同的地方射出表面。SSS使照明的整体效果变得柔和,一个区域的光线会渗透到表面的周围区域,而小的表面细节变得看不清了。光线穿入物体越深,就衰减和散射得越严重。我们拿皮肤为例,在照亮区到阴影区的衔接处,散射也往往引起微弱的倾向红色的颜色偏移,这是由于光线照亮表皮并进入皮肤,接着被皮下血管和组织散射和吸收,然后从阴影部分离开。散射效果在皮肤薄的部位更加明显,比如鼻孔和耳朵的周围。)

维塔对于SSS计算的高水平,早在《魔戒》系列中已经有所展示,精灵族那细腻精致的皮肤可以说漂亮得让人难以忘怀。在制作《阿凡达》的过程中,维塔更编制出了属于自己的嵌套了双向散射分布函数的“全方位照明工具包”。(双向散射分布函数,用于研究物体表面粗糙度的光学性质。由于物体表面上有凹凸不平的微小表面,一道入射光线射到表面而产生散射现象,用此函数来表示这种散射现象。主要应用在计算机仿真物体表面明亮度,与真实人眼所看物体的明亮度相符)不过这种工具在《阿凡达》的应用中,还是显露出某些局限性,于是工作人员在《阿凡达》之后不断对其进行升级改进,也将双向散射的计算方法,向多向散射发展,待到制作《普罗米修斯》的阶段,运用蒙特卡罗方法(即统计模拟方法,指利用概率为基础,只使用随机数或更常见的伪随机数解决计算问题的方法)升级的“全方位照明工具包”,已经对比《阿凡达》时期有了长足进步,足以完成更为复杂的数据计算。

正是在强大技术支持下,维塔才敢抛弃实景拍摄改用全CG制作方式。在真人演员的帮助下,维塔的工作人员先记录下他的运动轨迹,然后据此完成“内部雏形”,即骨骼部分的构造。这使得特效渲染团队能够依据骨骼构造制作出肌肉和血管结构,从而得以从最深处开始调节光照分布和散射模式,使崩解过程变得更加真实可信。

为了模拟被侵蚀的血液在皮肤下流动并腐蚀组织的画面,维塔取了很多块用于演员化妆的硅胶皮肤,在上面雕刻出血管结构,然后向其中注入提前配制好的特殊油墨,以此来收集血液在表皮下流动时的状态。不过在实际检验中他们发现,皮肤表层以下深度不同的血管表象有非常大的差别,即使运用目前最先进的技术,也需要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好在这一段是斯科特非常珍视的,因此他在一亿三千万美元的投资中拿出很大一部分进行这一段的创作。最终维塔将皮克斯的渲染系统RenderMan引入自己的散射算法当中,运用分层渲染,然后叠加出透视但又有些模糊的效果,让特写中的每一处细节都变得真实可信,而渲染效率也得以提高。这样的情形在以往的经验中是难以想象的,而在过去未升级的算法中经常会丢失的画面细节,此番都变得精准无比。维塔的工作人员说:“当看到导演面对工程师特写镜头时满意的微笑时,我们就知道那几乎比实景拍摄还更为逼真的动画效果,完全成功了。”

《创造》论文 第12篇

(1) 未能体现幼儿的主体性。环境创设还是教师的工作, 以教师“自编、自导、自演”为主, 幼儿的参与只留于形式, 缺少幼儿的实质性参与。

(2) 未能体现环境的教育性。环境创设与幼儿的学习生活有割裂的现象, 一学期一成不变的环境设置, 使环境成为摆设与装饰, 缺乏实用性。

(3) 未能体现环境的探究性。过分强调环境的整洁、有序、美观, 使幼儿的观察、发现、操作难以付诸实践, 缺乏互动性。

(4) 未能体现环境的整体性。环境创设的内容都比较简单、零散, 给人一种不平衡、不系统的感觉, 缺乏整体布局意识。

为此, 在实际教学中, 应当结合实际把环境创设作为主题活动开展的重要方面, 以开放教育为基础, 努力创设开放、自主、适宜、有利于幼儿发展的主题教育环境, 将主题教育内容融于环境之中, 让环境创设与利用成为幼儿的课程内容, 真正发挥环境潜在的教育功能。根据以上特点, 幼儿园创造性游戏主题的环境创设应做如下探索。

一、创设主题目标生活化、开放性的环境

环境创设作为创造性游戏主题活动开展的重要方面, 应以生活化、开放性为基础, 提倡“生态”, 将游戏主题环境创设放置在生活大背景中, 关注其与幼儿其他活动、区域活动的有机联系, 并提倡资源观的拓宽, 强调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携手共建, 向家庭社区开放, 让幼儿的学习活动建立在幼儿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 创设有利于幼儿表达和运用已有生活经验的游戏主题教育环境。如在大班《数字乐园》的游戏主题活动时, 主题活动确立的目标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数字。通过找数字、说数字、做数字、用数字等活动, 引导幼儿在生活、游戏中不断探索、操作, 从而发现数字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关系, 建构初步的数概念, 发展幼儿的逻辑抽象思维能力。

二、创设互动、丰富的操作环境

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是感性的、具体的、形象的, 幼儿常常通过摆弄材料与操作物体等不断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因此, 教师必须通过观察、讨论、提供情境或材料等手段来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努力将教育目标和内容物化, 将期望幼儿获得的知识经验蕴涵在物质环境中, 使幼儿通过与环境的不断相互作用获得最基本的认知经验。其次, 教师应以把握游戏主题的内容指向为基础, 注重创设与主题环境相融合的、有针对性的区角活动环境, 教师、家长、幼儿共同收集提供适宜、丰富的区角活动材料, 激发幼儿参与操作活动的兴趣, 在操作中体现材料的利用价值。

如在实施主题《我的妈妈》的游戏活动中, 教师、家长、幼儿共同收集了妈妈穿过的衣服、用过的首饰、小时侯家中用过的物品、结婚照, 等等, 在角色游戏中增添了“扮演妈妈”的活动, 如“跳牛筋”“跳格格”“踢毽子”等游戏活动引导孩子交流讲述妈妈过去的艰苦生活, 使幼儿多角度、多渠道地了解妈妈, 体验妈妈的辛苦, 增进爱的情感。

三、创设不断建构、利于探索的环境

在游戏主题环境创设中教师必须关注幼儿的主体性发展, 给幼儿“说话”的权利, 强调幼儿的自主参与、让幼儿自主收集、自主选择、自主表达。其次, 要关注幼儿的兴趣, 准确把握主题进程, 及时捕捉有价值的信息, 以幼儿的需要为出发点, 以幼儿的主动探索为核心, 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幼儿不断地发现问题, 鼓励和帮助幼儿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让幼儿大胆地去想一想, 勇敢地去试一试, 使他们在探究中学习、成长, 积累各种经验, 培养其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游戏主题环境创设应支持幼儿的思考与探索, 创设丰富的动态的主题探究环境, 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交互中生成问题, 引领幼儿的游戏主题探究活动步步走向深入。

如为了给予幼儿自主选择、自主探索、自主建构的空间, 在实施“汽车”的游戏主题活动中, 教师有意识地创设蕴涵教育目标以及支持幼儿大胆尝试、探索的活动环境, 即“汽车上下坡实验”的游戏环境, 教师先提供了表面光滑程度不一的模板, 引导孩子在模板上行驶同样的玩具汽车, 让幼儿自己发现路面是导致车速不同的主要原因。直观形象的探究结果也引发了幼儿不断观察、比较、交流的兴趣, 他们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又生成了许多探究点, 使探究活动走向深入。

四、创设展示成长足迹、利于课程生长的环境

在游戏主题活动实施过程中, 教师应搭建展示幼儿的平台, 支持幼儿的表达与表现, 记录幼儿的探究过程, 使幼儿体验自我的成长, 生发更深层次的探究欲望。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活动室周围的环境, 尽量全面展示幼儿在主题活动中的探索过程与成果, 发挥其记录与宣传功能。

例如中班游戏主题活动“有趣的动物”的环境创设中, 教师和幼儿共同把进行调查活动的照片与调查表、有关幼儿发现的文字记录、有关主题的趣闻、幼儿的绘画手工作品等布置在主题墙面上。由于这些环境布置都是由教师引导, 幼儿集体讨论、构思、创作等共同完成的, 墙面上展示的是幼儿自己的发现、成果, 使幼儿在与环境的充分互动中分享成功的喜悦, 延续兴趣的话题, 生成新的内容, 利于幼儿对活动产生持久的兴趣, 使主题活动不断地深入和拓展。

总而言之, 创造性游戏主题的环境创设要让幼儿对所创设的环境产生非常浓厚的兴趣, 这样他们才会在这个特定的环境中发挥创造性思维, 进行创造性的活动, 产生有创造性的果实。陈鹤琴先生明确指出儿童从小就有很强的创造欲, 因而创造力的发展要从孩子抓起。人类的每一步进步都是创造力的结果, 从小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对孩子未来的发展极为重要。创造力已越来越成为现代社会人类的必备素质。作为教师, 要善于去发现、去挖掘, 并不断总结提高, 遵循陈鹤琴先生的教育思想, 努力创设一个民主、宽松的教育环境, 让幼儿自由自在地想、问、玩, 激发他们创造的火花, 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插上创造的翅膀。

上一篇:产业承接力下一篇:非法证据排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