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管理系统范文

2024-08-14

数字管理系统范文(精选11篇)

数字管理系统 第1篇

一、档案数字化与数字化档案管理

(一) 档案数字化

档案数字化是随着计算机技术、扫描技术、数字摄影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等数字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档案信息形态, 它具有科学计算、数据处理、实时控制, 辅助设计、智能模拟、文字处理等功能。档案数字化是数字档案建设最基础的工作, 传统载体的档案经高科技术加工成数字档案形式, 通过局域网、政府网、互联网进行计算机检索、阅读电子档案, 为迎接档案信息服务新环境的挑战, 提高效率, 提升档案业务部门的服务水平, 为档案内部管理及面向客户服务提供高效率的全面服务。总之, 档案数字化是顺应潮流、适应时代发展的新举措、新要求。档案作为一种原生信息资源, 其重要性正日益凸显出来。逐步依托信息技术, 使档案工作更为有效地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已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档案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 数字化档案

数字化档案管理是对传统档案管理工作的一次创新, 能够实现对档案和档案材料收集、鉴定、整理、保管、转递、统计、查阅等日常工作的数字化管理, 并可通过组织系统专网实现档案的网上浏览和远程查阅查借阅功能。数字化档案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数字化档案依赖于数字化设备而存在。

数字化档案依赖于计算机的软硬件和数据库与网络系统。离开了计算机及相应的软件, 数字化档案就无法生存、传递、识别。

2. 数字化档案的不稳定性。数字化文件的不稳定性决定了数字化档案的不稳定性。

3. 文字、图形、声音、影像多媒体信息均可以单独或相互

搭配构成数字化文件的内容, 使得数字化档案的组成和结构要比纸质文件复杂得多。

二、档案数字化与数字化档案管理的优势及要求

(一) 档案数字化与数字化档案管理的优势

档案数字化的实质是信息记录方式和载体形式的变换, 为其共享网上资源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其优势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扩大经济效益。

数字化管理档案使传统的以纸质为载体的档案信息对象转为机读档案, 不仅节约了保管费用, 节省了占地空间, 而且查阅起来极为方便快捷, 从而避免了反复印制资料造成的纸张和人力的浪费。

2. 提高办公效率。

数字化档案管理使资料及时归档, 并尽快提供利用。同时, 数字化档案管理使查询资料变得非常简单, 真正让办公人员做到足不出户便知晓天下大事。

总之, 档案数字化是大势所趋。档案数字化从起草、修改到印发都在计算机上进行, 它具有便于修改、便于复制的特性。这种特性使档案具有了开放性、检索性, 可以使档案更好地为社会各个阶层提供服务。

(二) 档案数字化与数字化档案管理的要求

档案数字化所要实现的就是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其主要目标:一是解决传统档案的存储问题;二是档案馆创建自身网络平台, 使有效意义的动态链接成为可能;三是加快信息传递速度, 以使档案在更大范围内提供最大的利用价值。其主要要求是:

1. 科学性。

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应具有科学性。从实际出发, 通过对档案的分析、筛选, 确定数字化范围。对档案分轻重缓急、分阶段、分层次有步骤地进行。优先对具有专业特色、地方特色的档案, 用户利用率高的档案进行数字化。

2. 系统性。

在进行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时, 只有系统地、连续地将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 才能充分发挥档案信息资源的效用。无论对档案的来源, 还是对档案内容的内在逻辑, 都应保持档案外在的连贯、完整与内在的有机联系。

三、推进档案数字化与数字化档案管理的对策

数字化档案管理在具体设施过程中, 必须依托高新技术的支持。数字化档案不是在传统档案系统内部产生的, 它的显著特点是完全依赖现代化通讯网络基础而进行的管理和工作。笔者认为, 在推进数字档案化与数字化档案管理方面,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予以科学规划

档案数字化是一个系统工程, 必须立足于长远的科学规划, 为此要抽调档案、信息等部门的人员组成规划小组, 研究制定档案数字化的近远期目标, 要明确哪些档案需要数字化, 哪些档案需要优先数字化, 哪些档案又需要长时间实行数字化, 然后按照轻重缓急分步骤实施。

(二) 进行成本核算

目前, 将传统的载体进行数字化费用较高, 并且传统档案数字化后, 必须支付一定的费用, 如对大量的数字文件进行管理和维护, 数字化后电子文件的保存需要持续的管理, 都需一定的经济投入, 所以必须思考投入产出绩效。如果不加强核算, 则有可能导致数字化成果在若干年以后完全无法使用, 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三) 建立双套制管理机制

由于目前传统载体的档案管理基础相对薄弱, 数字化过程中有很多问题待解决, 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企业的档案保存还要坚持双套制管理机制。在保存电子档案的同时也保存相对应的传统载体档案, 以确保档案信息内容的安全、完整和真实, 并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信息的支撑作用。

(四) 提高员工的素质

在进行数字化档案管理时, 必须注重提高现有档案工作人员的能力与素质, 包括专业知识、技术知识、管理能力等。因此就要进行跨学科、跨领域的人才培训, 使得档案员由原先的知识单一的档案工作者成为既懂档案管理, 又能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这样才能达到信息时代的要求。

数字管理系统 第2篇

〔关键词〕agent;数字水印;版权保护

〔中图分类号〕G250.7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821(2009)04-0086-04

Digital Right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Agent Technology

and Digital Watermarking TechniquesBao Cuimei

(Library,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ibo 255049,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described the agent technology and the concept of digital watermarking and the specific properties of watermarking techniques forced by the copyright protection applications.For digital copyrights protection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 environment,intelligent agent technology was introduced to combine with digital watermarking technology.It proposed a framework model of Digital Right Management(DRM)system based on the agent technology and digital watermarking techniques and detailedly discussed functions and working principle of intelligent Digital Right Management(DRM)system.

〔Key words〕agent;digital watermark;copyright protecting

随着传统媒体内容的日益数字化,迫切需要建立完善的数字产品版权保护方案,来保护版权拥有者和消费者的权益平衡。数字版权管理(DRM)的原理就是:使用技术手段,对数字产品在分发、传输和使用等各个环节进行控制,使得数字产品只能被授权使用的人,按照授权的方式,在授权使用的期限内使用。它不仅仅指版权保护,同时也提供了数字媒体内容的传输、管理和发行等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在实际的应用环境中,侵犯数字版权的行为主要包括任意分发、修改数字内容以及任意的使用数字内容。

当前的DRM解决方案更多的是考虑内容提供商和发行商的利益,而忽略了最终用户的权益,合法用户在交易中公平性和匿名性得不到保障。在基于加密和数字签名技术的数字版权管理系统中,用户为了获得一个带有数字版权管理的数字多媒体文件,需要比通常情况下做更多的工作,譬如首先需要去申请证书,然后完成很多步骤的认证过程。更重要的是,如果用户提供合法的信息来通过认证,那么怎么来保证用户的隐私也是一大难题。再者大多的DRM系统不仅仅要求用户注册,还需要用户提供个人信息以证明注册用户是现实中的实体。这样就无法消除用户购买商品的匿名性,DRM系统就很容易实现对用户行为的追踪。

本文综合现有的Agent技术、数字水印技术等提出了一个数字版权管理系统的框架,力求对数字版权保护问题做到较全面的解决。一旦发现数字作品的版权受到侵害,利用数字水印技术能够鉴别版权信息真伪,追踪盗版源等,但数字水印技术并不能阻止盗版活动的发生,属于事后保护手段,利用Agent技术,重点解决数字作品的传输和远程控制等,属于在事前就预防侵权行为发生的事前保护手段。目的就是要保护数字信息拥有者的版权利益及确保具有权限的用户合法使用数字作品,同时一旦发现数字作品的版权受到侵害,又能有效鉴别版权信息所属,辨别版权信息真伪,并能追踪盗版源等。

1 相关技术

1.1 Agent技术

目前Agent在研究领域尚没有一个统一的明确定义,一般认为,Agent是为达到某个特定的目标,在对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通过对环境状态的认识以及和其它Agent的协作,自动地推进问题解决的处理单位。智能Agent所具备的特性是下面特性集的子集或者超集:①自主(治)性:Agent能自行控制其状态和行为,能在没有人或其它程序介入时操作和运行,并能自主的控制其内部状态和动作,根据环境和需要做出相应的反应。②通信能力:Agent能用某种通信语言与其它实体交换信息和相互作用。③感知能力或反应性:Agent能及时地感知和响应其所处环境的变化。④能动性:Agent主动表现出目标驱动的行为,能自行选择合适时机采取适宜动作。⑤推理和规划能力:Agent具有基于当前知识和经验,以一种理性方式进行推理和预测的能力。⑥协作、合作、协同及协商能力:Agent应能在多Agent环境中协同工作和消解冲突,以执行和完成一些互相受益且自身无法独立求解的复杂任务。⑦可移动性:Agent应具有在分布式网络中移动的能力,即移动性是指代理可以在运行过程中挂起,携带其当前运行状态信息和相应的数据移动到目标网络或主机后继续执行,且在此过程中保持状态一致。理想的智能化Agent还应具有学习性:指Agent能从经验中逐步改进和增强自身能力,Agent为数字版权保护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1.2 数字水印技术

数字水印技术是一种可以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下保护版权和认证来源及完整性的新型技术,它通过一定的算法在数字声音、图像、文档或视频码流中嵌入一些标识信息,用以证明原创作者对作品的所有权,或作为鉴定盗版、侵权源的证据,但不影响原内容的价值和使用,并且不能被人的知觉系统觉察或注意,它与原始数据紧密结合并隐藏在其中,成为宿主数据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并且在需要时还可以被作为证据提取出来。水印信息可以是作者的序列号、公司标志、有特殊意义的文本等,可用来识别文件、图像或音乐制品的来源、版本、原作者、拥有者、发行人、合法使用人对数字产品的拥有权等。一个健全的基于数字水印的数字作品版权保护方案可监视被保护数据的传播、跟踪数字作品的非法分发,鉴定盗版或侵权源,为解决版权纠纷提供法庭证据等,但数字水印技术并不能阻止盗版活动的发生,属于事后保护手段。

版权保护要求数字水印应具备的特性

在版权保护中,要使数字水印能有效地保护版权,水印必须满足如下特性[4-6]

1.2.1 鲁棒性

当被保护的信息经过某种改动后,比如传输、过滤操作、重新采样、编码、有损压缩等,嵌入的信息应保持其完整性,不能被轻易地去除,并以一定的正确概率被检测到,当有敌意的第三方试图通过某些处理,去除或毁坏嵌入的信息时,其结果可能是:在水印去掉以前,只会引起被保护信息的明显改变,从而提醒合法的所有者或使用者,达到对信息的保护作用。鲁棒性的级别包括以下几种:零级(没有鲁棒性)、低级、中级、中高级、较高级、高级和最高级[7],鲁棒性可用提取出的水印误码率(BER)来衡量。设嵌入和抽取的水印序列长度为B位比特,则BER按如下公式计算:

BER=100B∑B-1n=01, w′(n)≠w(n)

0, w′(n)=w(n)

不同的水印应用对鲁棒性要求不一样。

抗普通信号处理:载体在经受普通信号处理后,应该仍能检测到水印。普通信号处理包括:线形或非线形过滤、数/模和模/数变换、重新取样、重新量化、加入随机噪声、图像锐化或模糊化、增强声音的低频和高频信号及有损压缩等。

抗普通几何失真:对图像或视频载体而言,水印还必须能对几何图像操作(比如旋转、平移、剪切和缩放)有免疫力。

抗欺骗攻击(共谋和伪造):水印应该能抵抗多个主体相互勾结的共谋攻击,这几个主体分别拥有一份嵌有水印的数据作品,即:当把数据作品的多份拷贝合并时,应该不会毁坏水印;而且,如果在法庭上用水印作为证据时,共谋者不可能把他们的图像合并起来,生成另外的合法水印,而故意陷害第三方。

1.2.2 抗篡改性

与抗毁坏的鲁棒性不同,抗篡改性是指:水印一旦嵌入在载体中,攻击者就很难改变或伪造(如:盗版者把版权标记替换为自己的标记)。鲁棒性要求高的应用,通常也需要很强的抗篡改性。在版权保护中,水印必须在版权有效期内都能保持抗篡改性。

1.2.3 不可见性(透明性、不可感知性)

不可感知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是指嵌入的水印对载体作品的质量没有影晌,不易被人察觉或感知到。通常用峰值信噪比PSNR(the Peak of Signal to Noise Ratio)和掩蔽峰值信噪比MPSNR(Masked Peak Signal to Noise Ratio)来衡量水印的不可感知性[8]:

PSNR=10log1025521M×N∑M-1M=0∑N-1N=0[I(x,y)-Iw(x,y)]2其中,I(x,y)是原始图像的像素值,Iw(x,y)是嵌入水印后图像的像素值,M、N分别是图像的行列数。

MPSNR=10log102552E2其中E为可见性差值,即高于门限的差值。

由于图像等信息的最终接受者是人,而PSNR并没有与人类视觉系统的感知特性结合,所以不能完全真实的反映图像的视觉质量,甚至在一定情况下还会给评测带来误导,而MPSNR则充分考虑到人类视觉系统的敏感度对比特性和掩膜现象,因此能够更好的反映人类的视觉感受。因为人类的感觉器官并不是十分精密的系统,所谓的不可感知性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只是针对人的主观感觉而言,不使人的视觉听觉等器官感受到发生变化,就是不可感知的。另一方面,为了能够达到更好的隐蔽性,避免一些特殊性攻击(如共谋攻击),水印一般还有统计不可见性的要求,也就是说,要求嵌入的水印不改变载体本身的统计特性,如图像、音频、视频帧的均值、方差等,对于视频水印的统计不可见性还要求水印嵌入对视频中每两帧之间的相关性没有影响。

1.2.4 可证明性

水印应能为受到版权保护的信息产品的归属提供完全和可靠的证据,对水印的检测,应能毫无歧义地标明载体拥有者身份,而且载体在面对各种攻击后,不会严重地影响拥有者身份的准确判定。一个好的水印算法应该能够提供完全没有争议的版权证明,且为非可逆的,非对称的。

1.2.5 低错误率

即使在不受攻击或者无信号失真的情况下,也要求不能检测到水印(漏检),以及不存在水印的情况下,检测到水印(虚检)的概率必须非常小。

不难分析出,某些要求之间存在冲突,增加一方必然会降低另一方,实际上,水印技术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研究如何折中这些要求。

2 基于Agent和数字水印技术的数字作品版权管理系统框架多角色之间的水印协议实施属于复杂网络环境下的大规模协作信息系统建设,这正是智能化Agent技术的研究领域,文献[2]把信息技术领域的数字水印和智能化的Agent技术结合起来提出了基于Agent技术的数字水印协议框架。在本系统的数字水印协议框架中,在数字作品中加载两个水印信息:一个是标志版权所有的版权水印信息;另一个是标志客户身份的水印信息;包括4类实体:全国性权威电子出版版权认证保护中心、认证权威CA(Certificate Authority)系统、版权所有者或数字作品的制作人(卖者),客户或消费者(买者)。对应4种类型的Agent,销售商Agent、消费者Agent、水印Agent和仲裁Agent。它们在和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通过对环境状态的认识以及相互之间的协作,一起构成一个多Agent的数字版权保护系统。

消费者Agent,是消费者进行网络数字作品交易的必需程序,用户在参与网上交易前下载安装在本地计算机中,在电子商务普及并且相应的法律体系健全后,可以直接集成在操作系统中。消费者Agent功能是代理用户进行合法数字作品交易,其中和其它Agent协作,申请、维护、提供客户水印(用户的指纹),确保交易合法性是基础,记录用户兴趣点,寻找交易目标是辅助功能。

销售商Agent,是版权所有者申请版权保护,进行数字作品交易,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代理程序,其核心功能是交易前版权申请注册,交易中客户数字指纹嵌入,交易后自身合法利益维护。销售商Agent也是进行网络数字作品交易的必需程序,它对交易作品合法性的检查将从源头遏制盗版。

水印Agent是数字水印协议框架中的核心角色,负责接受合法消费者和销售商Agent的申请。产生和维护合法的数字水印、数字指纹,对数字作品交易提供数字水印基础支持。

仲裁Agent,智能化的数字版权保护仲裁代理,与各个Agent进行协作,判定巡查到的侵权行为是否属实,将证据和结果提交现实世界。

在该系统中全国性权威电子出版版权认证保护中心主要受理版权所有者的版权保护注册请求,并在数字作品中加载所有者的版权水印信息,在网络上自动搜寻非法或未授权的数字作品,在发生版权纠纷时为版权所有者提供证据,作为可信第三方对版权纠纷进行仲裁,对应有二种类型的Agent:水印Agent和仲裁Agent。

本系统中还要建立或选择一个认证权威CA(Certificate Authority)系统,CA有自己的签名生成算法SingCA和签名验证算法VerCA,VerCA及其它一些参数是公开的,CA为协议中的参与各方颁发数字证书,用来实现各方之间的身份认证。首先,我们假设A为版权所有者或数字作品的制作人,B为客户,Ψ为全国性权威电子出版物版权认证保护中心,A,B,Ψ都拥有各自的公开密钥KA,KB,KΨ以及相应的私钥K′A,K′B,K′Ψ,A,B,Ψ向CA申请的数字证书分别为[9]:

C(A)=(ID(A),KA,SingCA(ID(A),KA))

C(B)=(ID(B),KB,SingCA(ID(B),KB))

C(Ψ)=(ID(Ψ),KΨ,SingCA(ID(Ψ),KΨ))

其中ID(•)是CA为用户建立的身份信息,SingCA(•)是CA对用户的公开身份信息的签名。

(1)设A对数字作品M拥有版权,若A需要Ψ参与对Μ的保护,则Α需要到Ψ注册自己的版权信息,步骤如下:

①销售商Agent和水印Agent协作,将版权水印数据加载到M上,得到Mw。

②A将Mw保存在自己的数字媒体数据库中,Ψ在版权信息知识库中增加一条记录,记录格式为Record=(C(A),H(M),L,T,H(Mw),alg),其中C(A)为A的数字证书、H(M)为待保护数字作品M的Hash函数值、L版权信息水印、T为A申请的时间戳、Mw嵌入了一个版权水印的数字作品、alg为水印的加载算法(algorithm)。

(2)若消费者或客户B想购买数字作品M时,

①首先启动消费者Agent,消费者Agent与水印Agent协作,B获得其客户水印,Ψ在客户水印数据库中增加一条记录,记录格式为Record=(C(B),EB(wB),SingΨ(EB(wB))),其中EB(wB)是Ψ用B的公钥KB对其水印wB的加密,SingΨ(EB(wB))是Ψ对EB(wB)签名得SingΨ(EB(wB))。

②消费者Agent在分布式环境中寻找目标销售商Agent并与其通信,双方验证通过后,销售商Agent首先使用文献[3]方法在数字作品Mw中加载客户的水印信息,得到M的加载有两个水印的M′w,然后根据客户请求的内容和权限生成XrML权限描述文件,同时派出移动Agent到客户机上收集客户的机器指纹。针对计算机可以考虑收集{CPU序列号、硬盘序列号、网卡号},采用单向Hash函数生成机器指纹Tag=H(×),H(×)是客户计算机的{CPU序列号、硬盘序列号、网卡号}Hash函数值,用机器指纹、用户名、密码做种子生成内容许可证的密钥Lkey,使用Lkey对数字作品内容的许可证文件进行加密,这样就紧紧的把用户机器和用户个人信息绑定到一起。对数字作品M′w用密钥Km经过对称加密后和经过Lkey加密后的内容许可证文件一起发送给客户的消费者Agent,其中,内容许可证的组成为[1]:数字内容的惟一标识符;数字内容的加密密钥;数字内容的使用权限,包括读、写、时间限制等,以XrML格式来描述权限。同时A的销售商Agent为其每件产品都要在自己的客户信息数据库中增加一条记录,记录格式为Record=(H(EB(M′w)),EB(wB),SingΨ(EB(wB)),σ),以便将来调解纠纷使用,其中σ是销售商代理产生的一个n维向量的随机变换,且满足σ(EB(wB))=EB(σ(wB))。

(3)若消费者或客户B想使用数字作品M

先启动消费者Agent,在客户端的 Agent运行环境中,Agent搜集用户的机器指纹,按同样方法生成解密密钥,然后对许可证文件进行解密,获得数字作品的解密密钥,解密数字作品后进行使用。使用数字作品内容的时候,客户端的 Agent会时刻检查用户具有的权限,并采取相应的行动。比如如果用户的使用时间已经到期,那么Agent就会使用户停止使用,然后清除运行环境中的内存,因为其中可能含有明文显示的密钥、权限信息,最后终止自己。

(4)若A一旦发现了自己的数字产品M的非法拷贝Y,A通过以下步骤首先对自己的版权进行认证,然后再追踪盗版源。

①销售商Agent和水印Agent合作,认定A对数字产品M是否拥有版权。销售商Agent向Ψ提出版权认证申请,Ψ的水印Agent接受认证申请后,首先计算M的Hash值H(M),并根据版权信息数据库认定A对数字产品M是否拥有版权,若A对数字产品M拥有版权,则Ψ的水印Agent向Ψ的仲裁Agent提供A对数字产品M拥有版权。否则,水印Agent拒绝销售商Agent的版权认证申请。

②销售商Agent和仲裁Agent合作追踪盗版源。仲裁Agent与销售商Agent通信,要求销售商Agent提供可疑目标B对应的EB(wB),SingΨ(EB(wB)),σ,仲裁Agent根据Ψ的客户水印数据库确定出Β的真实身份,仲裁Agent与目标B的消费者Agent通信,并要求提供B的私钥,然后计算wB,并在Y中检测是否存在σ(wB),如果存在则可确定B是非法拷贝Y的提供者,否则B是无辜的。

3 结束语

在异构的网络环境下保护数字版权,需要使用智能代理技术。本文给出了一个基于Agent技术和数字水印技术的数字作品管理系统框架,对数字作品的版权保护采用事前预防和事后保护相结合的手段,从而能够对数字产品在分发、传输和使用等各个环节进行控制,使得数字产品只能被授权使用的人,按照授权的方式,在授权使用的期限内使用,既保护了数字信息拥有者的版权利益及具有有权限的用户合法使用数字作品,同时一旦发现数字作品的版权受到侵害,又能有效鉴别版权信息所属,辨别版权信息真伪,并能追踪盗版源等。对于数字水印协议实施细节以及框架中不同角色Agent的设计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进行,这正是下一步需重点研究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刘捷,王德旺,马修湖.基于移动Agent的DRM系统的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2006,22(11-3):15-16.

[2]朱大立,陈晓苏.基于Agent技术的数字水印协议框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28(11):2693-2695.

[3]鲍翠梅.数字水印及其在数字作品版权保护中的应用[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6,(6):59-63.

[4]李思静,杨小帆,石磊.数字水印:数字产品所有权保护的有力武器[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4,21(10):16-17.

[5]汪保友,王俊杰,胡运发.数字水印与版权保护[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4,21(1):30-32.

[6]张荣,陈勇跃.数字水印技术在电子信息安全中的应用[J].情报科学,2005,23(1):140-143.

[7]F.Petitcolas,“Watermarking schemes evaluation”.IEEE Signal ProcessingMagazine,2000,17(5):58-64.

[8]王丽娜,张焕国.信息隐藏技术与应用[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243-246.

数字管理系统 第3篇

在城市管理手段日趋网络化、数字化的今天, 推动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意义毋庸置疑, 它不仅能够提升城市管理的水平和效率, 解决传统行政管理中的“政府失灵”问题, 还能够整合各业务部门的信息孤岛, 促进各种社会信息流通, 使得市民的生活、工作更方便快捷有效。梅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应用, 高瞻远瞩提出梅州“大城管”格局的建设思路。

2 梅州城市管理现状

梅州市城市综合管理局内设办公室、市容环卫科、市政公用事业科、行政审批科、园林科、组织人事科、计财审计科等7个科室;管理着城市建设管理监察支队、园林管理处、城市路灯管理处、燃气管理处、市政工程维护管理处、市场物业管理服务总站、文化公园、嘉应桥头公园、剑英公园管理处、垃圾处理场等10个下属单位。城市管理涉及部门众多, 职能交叉, 多头管理形成资源浪费;城市管理信息化手段落后, 主要依赖人工处理, 发现和处理问题时间不及时, 服务响应机制落后;城市管理缺乏统一调度, 联动机制不健全, 协调层级多, 效率低下。为了给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完善的管理服务, 梅州市政府决定通过实施城市管理数字化, 实现精确、敏捷、高效、全时段、全方位管理, 提高政府管理效能。

3 总体规划建设方案

梅州数字城管的总体规划建设依托梅州自身的实际情况, 以“统一规划、分布实施, 实用为主, 技术先进”为纲领。

(1) 统一规划、总体设计

注重梅州市信息化建设的分阶段性, 统一标准、统一规划。梅州市在全国城市分类中属于中等城市, 开展信息化建设应当以梅州市实际情况和特色为出发点, 结合本市各方面资源优势, 将信息化建设与城市管理相结合, 建立健全合理的、科学的城市管理新型模式。同时, 以新城市管理模式为根本, 加强其在管理、决策、统计以及信息交换四个方面的应用, 根据实际情况通过计算机应用系统来进行重新制定, 并以实现城市管理目标为核心, 展开统一规划、总体设计, 满足梅州市城市管理信息化过程中各阶段的需要, 有效解决以往数据信息传递速度慢、效率低以及成本高等问题。

(2) 分步实施、统一集成

结合梅州市实际城市管理情况, 根据本市城市管理的具体需求, 对城市管理数据化系统建设的实现进行分期、分批开展, 进而确保系统的有效、稳定性。实施城市管理数字化之前, 首要应当建立健全系统的平台管理系统, 为系统的数据信息统一奠定基础, 并为系统实施后的不同时期和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帮助。

(3) 实用为主、整合资源

梅州市各类信息系统的建设应客观地满足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需要, 紧密结合自己的工作内容, 有的放矢地开展急需系统的建设, 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必须的项目建设上, 特别是建设梅州市的数字城市管理系统, 由于面积广、数据大、人员多、部门多, 因此适用和够用是建设该项目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实现梅州市城市管理数学化, 应当以其系统的功能实用性为主, 结合本市各方面资源, 并使其能够与软件系统相结合, 同时与公安局、民政局、财政局等政府部门的系统数据能实现共享和交换。

(4) 技术先进、行业领先

在系统规划过程中, 充分考虑先进的技术, 先进的方法, 采用符合国际发展潮流的技术, 有前瞻性。除此之外, 在数学化城市管理系统设计过程中, 应注重系统的稳定性, 使该系统不但能够满足梅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和长期发展需要, 同时还应当将其建设成为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城市管理数字化系统, 并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广, 加以应用。

4 九大核心基础应用信息系统规划与建设

根据住建部最新修订颁布的数字城管建设相关指引和技术规范, 借鉴我省其它兄弟城市 (如深圳、广州等) 的建设经验, 本次梅州市数字城管系统项目拟采用基于SOA的软件架构进行系统的设计和开发, 实现集信息共享、统一管理、统计分析、科学决策与综合考核评价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型电子政务应用系统。

该系统主要包括5个层次:基础平台、数据层、数据交换层、业务应用层以及用户层。全部信息系统应用构建都应当符合相关技术要求的标准, 信息平台主要由各部门具体信息系统所组成, 利用单点登录技术设计出用户的系统登陆入口。同时该系统还考虑与多个系统进行互联, 保障日后业务的扩展和升级。该系统总体架构规划如图1所示:

根据上图可以得出, 梅州市城市管理数学化系统主要由七大部分管理体系构成, 同时, 以层次划分, 该系统又被分为五大层。

其一, 基础设施层。该层是实现城市管理数学化的基础, 主要将市政府、市监督指挥中心以及区政府等重要职能管理部门进行关联。构建服务和信息交换平台, 建设呼叫中心平台和视频管理平台, 让各管理平台满足城市管理数字化的各方面需求。

其二, 数据层。设计并构建能够集中梅州市全部信息的数据库, 将城市地形基础数据、城市基础设施数据、日常信息采集数据以及城市地理编码数据等进行统一整理和收集, 通过该数据层能够真实、准确地反映出梅州市各方面的数据信息, 为实现城市管理数字化提供必要的数据信息和数据存储功能。

其三, 交换数据层。梅州数字城管系统平台主要包括:满足基本数字化城市管理业务需要的数字城管系统基础平台, 数字城管系统拓展系统平台和各子系统内部数据交换平台。

其四, 应用层。其主要包括九大核心基础应用信息子系统, 各子系统详细规划功能如下:

(1) 无线数据采集子系统

无线数据采集子系统是为城市管理信息采集员量身定制的手持信息采集终端, 通过该系统, 信息采集员可以将日常巡查发现的城市管理问题, 在拍照、录音并形成案件表单后, 快速上报到城市管理监督中心。除此之外, 城市管理信息采集员, 还应当通过利用该系统对城市管理工作具体实施进行监督, 对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及时反映和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整个无线信息采集系统除了网络运营商提供的无线网络资源, 还分为2个层次, 分别为终端应用层、无线数据服务层 (智能控制系统端) 。

(2) 监督受理子系统

监督受理子系统是受理来自各种渠道的城市管理问题, 对问题进行审核, 记录问题发生定位, 立案后传递给指挥中心。

(3) 协同工作子系统

实现对业务流程中的所有案卷进行监督和管理的功能, 实现案卷处理和流转全程控制, 查看信息采集员在岗情况, 对案卷流转进行插入意见和审批信息。主要包括任务分派管理、案卷督办管理、计时管理、处理部门反馈等功能模块。

(4) 大屏幕监督指挥子系统

实现信息实时监控, 便于监督指挥中心和各级领导清楚了解数字化城市管理的状况。通过大屏幕直观地掌握各个区域的城市部件 (事件) 信息、业务办理信息、综合评价信息等全局情况, 还可以对每个网格、信息采集员、部件等个体的情况进行查看。

(5) 综合评价子系统

通过一整套科学完善的监督评价体系, 建立综合评价系统, 对城市管理的各方面进行考核评价, 既能监督城市管理中发生的具体问题, 又能监督城市管理质量。同时具备将评价结果的图表数据导出的功能。

(6) 应用维护子系统

应用维护子系统是系统管理员使用的工作平台, 通过子系统可以快速搭建、维护城市管理业务, 定制业务工作流程, 设置组织结构, 并能够方便快捷地完成工作表单内容样式调整、业务流程修改、人员权限变动等日常维护工作。利用应用维护子系统, 系统管理人员可以方便地调整系统使之适应用户变化的需求。

(7) 基础数据管理子系统

通过基础数据资源管理, 对系统使用的地图库进行随时维护, 即可以对系统中使用的各种基础数据资源进行管理。

(8) 地理编码子系统

通过地理编码, 将城市现有的地址进行空间化、数字化和规范化, 在地址名称与地址实际空间位置之间建立起对应关系, 实现地址空间的相对定位, 使城市中的各种数据资源通过地址信息反映到空间位置上, 提高空间信息的可读性, 在各种空间范围行政区内实现信息的整合, 最终实现城市管理由盲目到精确, 由人工管理到信息管理的转变。同时城市管理地理编码子系统是提供统一的地图数据显示、查询、定位、统计分析的平台, 它既支持对基础地理地图数据的管理, 也支持各专业部件和案件的管理。

(9) 数据交换子系统

数据交换子系统主要用于实现与上级或下级数字城管信息系统的数据交换, 交换信息可包括问题信息、业务办理信息、综合评价信息等。梅州市城市管理数字化系统制定和实施过程中, 利用系统进行数据信息之间的交换, 实现各企业、各部门之间的业务数据信息共享, 实现城市管理数学化应用系统能够与内、外部系统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共享, 能够使得城市管理部门之间实现团结合作、互相协调与帮助, 加快梅州市城市管理数学化的实现。

其五, 是用户。

5 社会效益分析

梅州数字城管系统建设是以数字城管新模式和管理流程为基础, 以“大城管”格局部署规划, 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梅州城市管理数学化实现的核心, 该平台建设能够规范梅州市城市管理和城市经济水平, 提高梅州市各行业市场竞争力和生产力, 促进城市建设现代化管理和全面实现数据信息化, 利用较少的费用实现最大的效果。

(1) 梅州数字城管项目建设有效解决了城市管理中“城市要好看, 小摊贩要吃饭”的问题, 建立了城市管理转向城市服务的长效机制, 有效解决了城市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诸多不足和问题, 缓解了城市建设过程中与市民之间存在的误解, 提高了政府在城市管理过程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有效实现了城市管理数学化建设。

(2) 梅州数字城管有助于提高城市管理效率与处理问题能力, 更好地履行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实现城市管理数学化能够有效规范城市管理, 加强人们的生活、学习环境, 提升城市治理力度。实现城市管理数字化能够快速发现和反映出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并及时根据存在的问题进行完善和有效解决, 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城市管理能力。

(3) 数字城管建设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人们能够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及时反映城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利用城市监督信息平台, 直接把城市不规范的现象和问题传递到直管部门, 减少了不必要的环节, 加快了解决问题的工作效率, 实现了内、外监督和管理, 并让市民积极地参与到城市管理过程中。

6 结束语

数字化城市管理通过信息化手段再造管理服务流程, 依托九大核心基础应用子系统, 实现“精确、敏捷、高效、可视化、全时段、全方位覆盖”的城市管理新模式。数字城管系统的实现有效解决传统管理模式中存在的许多弊端和问题, 相信城市管理数字化系统在各大城市的大力推广应用下, 我们的城市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将会获得突破性的提升, 我们的生活将会更加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1]王超等.浅谈数字城管系统的建立[J].淮海工学院学报, 2008, (18) .

[2]梁金华, 李圣权, 陈观林.浅析杭州数字城管信息系统的新需求[J].中国城市经济, 2010, (9) .

[3]马征.浅谈“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新应用[J].中国建设信息, 2010, (9) .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概论) 第4篇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城市扩张速度非常快,但与此同时,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却明显滞后。传统的城市管理模式存在诸多弊端:问题发现不及时、信息传递缓慢、资源不能共享、专业管理部门职责不明晰、问题落实缺乏有效监督和考评机制等,表现出检查时城市管理好一点,没有大型活动城管问题就多,没有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数字城管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数字城管发展历程

2003年11月,北京市东城区在原区委书记陈平的主导下,提出了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设想,并组织专家、学者、公司研究出了数字城管系统建设框架,2004年10月建成了全国第一个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东城区建立了“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管理法”,使之成为数字化城市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使城市管理的区域精细化,管理部件的内容数字化、管理事件的处臵精确化;创建了管理与监督职能相分离的新型城市管理体制,使城市管理系统结构更加科学合理,提高了城市管理水平和城市运行效率。

2005年7月,建设部在东城区召开现场会,确定第一批10个数字城管建设试点城市(城区),随后公布了三批51座试点城市(城区)。

数字城管模式创新

杭州模式

杭州市提出了打造“国内最清洁城市”目标,创造了“一级监督、一级指挥”的典型模式。杭州市数字城管机构称“杭州市城市管理信息处臵中心”,在杭州市人民政府城市管理办公室领导下行使城市管理监督职能,是全国第一个副厅级数字城管单位。杭州市建立“月考核、月排名、月公示”制度,对数字城管问题及时解决率考核排名末位的相关部门,启动问责制。设立了协同平台,推行“高位协调”机制,由各职能部门派出专人进驻,发生处臵争议时,由有关领导坐镇现场协调。建立数字城管运行情况直报制度,专业部门难以协调的问题,市政府分管秘书长亲自协调解决。使城市管理工作更高效、更合理、更科学,巧用城市管理合力,确保城管工作的顺利开展。

杭州市出台了全国第一个数字城管法规:《杭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实施办法》(第244号市长令),2011年准备将其提交人大立法,上升为《条例》。

常州模式

常州市建立了“二级监督、二级指挥、三级考评、四级联动、分口处理”的数字城管新模式。成立了以市长、区长为组长的数字城管工作领导小组,创立了首个“高位监督、高位考核”机制,两次连续考核最后一名,通报批评;三次连续考核最后一名,对基层单位负责人进行免职处罚。市

长每年至少明查暗访两次,每季度召开一次市长点评会,各区、市相关职能部门数字化管理长效综合管理全年的考评成绩纳入市委、市政府对各区、相关职能部门的目标考核范围。并与城市管理保证金挂钩。长效管理就是通过考核来完成,保证了城市管理长效机制的正常推行。

2005年至2009年间,建设部先后出台了7个数字城管建设运行标准,并对部分标准进行了修订,2009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总结全国数字城管建设模式的基础上,出台了《数字城管模式建设导则(试行)》,总结了数字城管系统建设包含“组织体系、制度体系、信息系统、基础数据、专业队伍”等五个方面的内容。并提出“机制创新是实施数字城管的核心;高效监督是实施数字城管的根本;标准贯彻是实施数字城管的基础;技术集成是实施数字城管的保障”四个核心建设内容。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概论

系统主要部分

数字城管系统由基础子系统和扩展子系统组成,包括10个基础子系统以及四个扩展子系统。

1)基础子系统

无线数据采集子系统

无线数据采集子系统是为城市监督员对现场信息进行快速采集与传送的子系统。无线数据采集子系统分为手持终端系统和无线数据采集平台。

呼叫中心受理子系统

受理来自城市监督员、社会公众的城市管理问题,然后对问题进行审核记录,立案后传递给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任务人员。主要功能包括业务受理、登记、立案、咨询、投 诉、建议、定位和转发等功能。

协同工作子系统

协同工作子系统实现城市网格化管理办公自动化,图、文、表、业务管理一体化,实现基于工作流的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区级协同平台、各专业部门之间协同工作。

地理编码子系统

地理编码服务实现资源信息与地理位臵坐标的关联,建立起地理位臵坐标与给定地址的一致性,在空间信息支持下进行有效的分析和决策应用。

监督指挥子系统

监督指挥系统设在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实现信息实时监控,便于城市管理指挥监督中心和各级领导更加清楚地了解城市网格化管理的状况。

评价统计子系统

协同工作子系统实现城市网格化管理办公自动化,图、文、表、业务管理一体化,实现基于工作流的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区级协同平台、各专业部门之间协同工作。

视频监控子系统

将视频监控信号在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的监控大屏幕或监控电视上显示,实现对城市各类部件和事件的全方位、全时段的可视化监控管理。

城市部件更新子系统

将视频监控信号在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的监控大屏幕或监控电视上显示,实现对城市各类部件和事件的全方位、全时段的可视化监控管理。

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

系统管理人员使用该系统对使用的地图库进行随时维护。

应用维护子系统

系统管理员使用该工作平台,快速搭建维护城市管理业务,定制业务工作流程,设臵组织机构,并能够方便快捷地完成工作表单内容样式调整、业务流程修改、人员权限变动 等日常维护工作。

2)扩展子系统

领导办公子系统

领导办公子系统特别为作为“城市管家”的市政府相关领导、城管局相关领导而开发,领导只需要手持相应的智能手机,打开“城市管家”城管终端软件,即可随时随地进行 在线办公,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公众交互子系统

系统充分利用发达的网络作为沟通桥梁与公众进行互动,让公众亲自参与到城市管理中来。系统创新提供短信、彩信二种方面的问题上报方式。公

众可直接利用自己的拍照手 机,进行现场问题拍照、录音,然后发送到监督指挥中心。

大屏幕显示子系统

大屏幕显示子系统是利用大屏幕或者投影的方式,大范围地展示城市管理过程中当前的主要状态、进展信息,以供领导更好地进行监督与指挥,提高领导的工作效率。大屏幕 显示子系统分为案卷信息显示、案卷详细信息显示、地图显示三部分。

数据交换子系统

数字管理系统 第5篇

中小学校数字校园管理系统首先要能满足学校管理需求,包括教务管理、政教管理、考务管理、教师管理、班级管理、办公管理、总务管理、校长管理等。

学校管理由不同用户使用,根据不同需求,用户建立及用户权限分配要层次分明,并且科学合理。还能根据不同学校需求扩充相应用户。

“嘉兰数字校园管理系统”——以湖南省宁乡一中的应用为例

打开浏览器,输入网址:http://www.nxyz365.com进入系统页面。

“嘉兰数字校园管理系统”做到:

(1)高度集成,打破学校各项工作及各个部门之间的壁垒。单个学校的所有管理子系统集成在一个平台上,避免信息孤岛现象。

(2)建立统一的基础数据库系统,确保学校信息的唯一性、学校各项信息的实时l生和高效性,让各项子系统既有独立性,又能做到数据全校共享。

(3)功能强大,操作简便,不需培训,基本上就是学校各项实际工作的电子化,只需动动鼠标基本能完成所有操作。比如开学编排课程表,往往人事安排原因,等到快开学才能排课程表。因为时间紧,人员多,班级多,要排出一份科学高效公平的课程表是每个学校的难题。而本系统只需教务人员输入好班级科任教师,排50个班级也只需要动动鼠标,五分钟就能排出一份高效合理的全校课程表。学校的课程表随时随地在网上可查询。系统提供的丰富的课程表:课程样表、各周实时课表、教师个人课表、班级课表、单学科课表等,用Excel快速导出打印。

(4)经济性:让学校能用得起,只要学校电脑能上网,输入网址登录就可使用,不需另建局域网,不需增加服务器。

(5)可扩充性、可扩展性:基于区域云的未来趋势,系统容量可增加,可以把管理扩大到一个区域、一个县市。因为家长有时不能上网,可以把系统中所产生的学生实时数据,与移动的“校讯通”或者QQ等实时通讯软件整合,通过短信或彩信等方式,随时随地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成为家校沟通的桥梁,真正助力学校教育及家庭教育。

(6)安全性:学校的各种数据都存在服务器上,系统有高度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7)用户无需维护性:学校无需维护系统。

(8)先进性:系统能助力学校管理,提升学校管理水平。提升学校教学实力:能有效地提高教师操作计算机的水平,提高教师信息素养,从而整体提高学校工作效率。

系统能做到真正的量化管理,从而改变现行的教学评价模式,符合现代教育重视过程评价的新理念,同时积累了学生成长袋的内容。对教师的管理也进行量化,有效地支撑了对教师的绩效评估的实现。

(9)直观性,比如教室、办公室、宿舍、实验楼的分布,学生人数、办公人员分布等直观可视。

以上是对“嘉兰数字校园管理系统”应用情况的简单介绍,愿真正能助力学校教育!

油田数字化管理系统设计 第6篇

企业如果需要有较强的竞争力, 必须提升产品质量, 能够对市场快速反应, 降低成本控制, 才能够在日趋激励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有力的地位。如何才能够做到这3点, 除了发展企业本身的管理水平外, 还应顺应当前时代。科学是第一生产力, 这是铁一般的事实, 现在大多数企业都实现了企业电子化、数字化管理, 为了使油田企业能够更好的发展, 节约人力资源、建设投资, 并且提高生产效益, 油田企业应该建设自己的数字化管理平台。

1 油田数字化管理特点

1.1 油田数字化管理应该具有合理确定检测点数据

为了保证石油企业的安全生产以及其项目的进度控制, 油田的数字化管理建设中应该根据实际油田当前的实际情况, 结合井场的生产工艺方法, 以降低建设成本为前提, 需要合理选择、优化数据检测点, 统一检测规划点。在数据检测过程中, 为了避免数据冗余现象, 应该尽量筛选有特点的检测数据, 并对其进行采集监测。

以油田增压点数字化设计为例, 该监测点主要完成以下两任务。首先是该站点的生产管理任务以及所辖的巡护任务。该监测点主要的检测数据有收球筒原油出口温度以及压力、密闭分流装置的连续液位、泵的入出口压力以及外输原油的温度等实际作业数据。对采集回的视频数据、作业数据应该做到及时的处理, 在增压点内进行远程监控控制输油泵的连续性, 以此来保障作业的安全性。

1.2 油田数字化管理应该具有分析诊断特点

油田的数字化管理应该以油田的安全环保作为该系统建设的前提, 以发展油田工艺路线来优化数字化建设, 使其的成本降到最低。油田数字化监控设备的选择上, 不适合最求高端的数字化产品, 应该以实用为主。大多数的设备都是露天放置, 如果采用高端设备, 这样会提升后期的维护成本。

秉承上述原则, 油田数字化管理应该在其设计上下足功夫。首先对数据的采集应该进行24h的全天监测采集, 存储分析这写历史数据, 建立数据软件中心, 对这些作业数据进行高效率的实时分析。对数据分析结果做到企业共享, 并以此为基础建立数字管理专家系统, 发挥数字化管理的高效性。

1.3 油田数字化管理应该促进管理流程创新特点

石油项目生产不协调性是我们经常面临的问题, 我们只能以提高管理水平来减少这种现象的发生。油田数字化管理采用最优模式搭建, 在各个工作区应该以数字化管理平台为基准, 建立该工作区域的组织结构, 使其向扁平化发展, 这样既能够减少管理成本, 有能提高工作效率, 解决石油项目中存在的不协调问题。

同时, 在石油数字化管理建设中, 应该统一数字化模块之间的数据传输标准以及用户接口界面标准, 为了能够统一管理, 数字化管理平台应该标准化每一个设计模块。

2 油田数字化管理设计技术

2.1 油田数据采集技术

在油田的数字化建设中, 主要的模块就是数据采集模块以及后期的数据处理模块。油田的数据采集主要由测量仪表以及传感器等实时采集设备完成。采用机械化采集处理避免了原有的人工采集弊端, 加强了数据的真实性与实时性。

主要采集的数据有:通过压力传感装置收集到的油气田压力数据、温度变送器采集到的原油温度数据以及通过其它测量仪器采集到的液面高度数据和其它石油设备的参数数据等。

2.2 数据识别技术

数据被采集完成后, 在后期需要做的就是利用第三方软件或者是该数字管理化平台提供的功能对采集来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 以此来达到安全生产、控制生产的目的。这些数据处理功能包括数字图像处理技术, 示功图智能识别、集油管线安全判断等。

信息除了能够通过文字来表达外, 还可以通过图像来直观的描述, 在计算机数据处理点, 该数字化数据管理平台可以对实时采集来的数据以饼状图、直方图的形式表述出来, 直观的提醒作业监控人员, 做好为作业安全保驾护航。

在数据处理方面除了能够对数据进行直观的描述外, 还应该以标准数据作为基础, 对现实数据进行函数描述, 如果该数据与基准数据相差甚远, 应该得到及时提示。示功图智能识别就是利用这个原理来进行设计的。首先数据传感器将抽油机的工作参数上传到数据处理中心, 计算机通过运算, 绘制其当前示功图, 然后将其与标准图进行比对分析, 从而得到当前的工况信息, 以此来提醒技术人员的操作, 保证安全生产。

2.3 智能管理技术

数字化管理平台在井场、站内设置视频装置, 主要路口进行实时监控, 利用视频技术保证作业厂内安全, 主要功能点:在无人区实行外物闯入报警、语音提示等功能。为井区作业场的无人值守提供保证。对与工作区的照明设施实行自动化控制, 对照明设施的自动化控制既可以节省耗能, 又能保证夜间作业的正常进行。

2.4 远程控制技术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利用远程控制可以减轻员工的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油田

数字化管理平台可以远程控制抽油机的开启与停止, 远程调配连续输油工业, 完成自动投收球作业。

远程控制抽油机的开启与停止是利用视频技术采集到当前作业环境的视频画面, 由工作人员确认实际情况后, 在控制室或者是作业现场进行的开启或者是停止的动作过程。以此来确保油田的安全作业。如当前画面出现什么特殊情况, 该数字管理平台可以对工作人员进行语音提示。

总之, 建立油田数字化管理平台的建设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 合理的利用采集数据设备

资源, 软件应该是数字化管理的核心模块, 智能化的数字平台对油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摘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数字化管理可以有效的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油田的数字化管理对与油田安全施工、科学管理、油田发展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科技,油田,数字化管理

参考文献

[1]邓向明, 等.油田地面工程中数字化设计的应用[J].新疆石油天然气, 2005, 1 (1) :87-98.

[2]刘尊良, 王宏.基于设计文件的油气田地面工程数字化[J].石油规划设计, 2008, 19 (4) :15-18.

电厂数字档案管理系统的建立 第7篇

2001年开始建设的公司档案管理系统只实现了对各类文档的目录维护及检索, 而当前档案资料已从原有单一的纸质档案发展为包括纸张、电子文件、声、像、视频等各种类型的多媒体档案, 原有档案管理系统已无法满足管理需要;同时为规范档案数字化工作, 确保数字档案资源格式统一、数据规范、长期可读、便于共享, 确保档案的完整与安全。因此, 需对目前档案管理系统进行升级, 并对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 建立完备的电厂数字档案管理系统。

二、电厂数字档案管理系统建立的目标

2.1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将现有各种纸质档案、工程图纸档案、照片档案、声像档案、财务档案、人事档案等进行数字化处理, 并实现档案信息与其他的办公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关联。

2.1档案信息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利用公司的内部网络优势、智能化的检索手段, 将电子档案信息进行集中存储和统一管理, 实现电子档案和工程图纸之间的相互查询, 并快捷、准确地提供系统的档案信息资源, 真正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 提高工作效率, 加快公司的信息化建设。

三、电厂数字档案管理系统功能说明

3.1档案管理。档案管理模块提供对系统档案数据的各类管理功能, 主要包括数据录入、文档扫描、立卷归档、数据转换、档案统计、档案编研、档案销毁、档案损坏、年报管理、库房实体管理、网上查阅、网上借阅以及网络化浏览、下载、打印等功能。

3.2统计输出。该模块主要完成档案数据统计和相关输出打印功能, 主要档案库存统计、档案利用统计、案卷目录报表、卷内目录报表、卷内备考表输出、案卷封皮输出、档案内容输出、全引目录报表等。

3.3档案定位。通过档案定位功能可以查看到档案在电子档案室中的具体位置以及查看该档案的其他相关信息, 该功能分为查询档案, 用户可以输入要查询的案卷题名信息, 查看该案卷的具体位置, 也可以查看电子档案室中所有的档案在电子档案室中的位置和相关信息。

3.4档案与图形的互查。通过该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查询到案卷信息中定位到与该案卷项联系的图形属性上面可以查看到该案卷的图形属性信息等。同样可以在图形显示系统中选中相应的图形属性信息, 然后通过该图形属性信息查找到与该图形属性信息有关的案卷信息以及与该案卷信息有关的卷内信息等, 并且可以对该案卷信息进行编辑等功能。

3.5流程审批。管理员对其他用户提出的档案借阅申请进行审批, 以及对其他用户提出的档案修改申请进行审批, 以确保档案的安全性。

3.6系统维护。该模块提供给用户对系统进行设置和维护的功能, 包含用户管理、密码修改、系统参数设定、档案分类管理、数据字段设置、保存期限设置、密级设置、系统日志管理等。

四、电厂数字档案管理系统建设过程

4.1档案电子化处理流程

4.2扫描过程管理。加强纸质档案数字化各环节的安全保密管理机制, 确保档案原件和数字化档案信息的安全。可采取相关参与人员签订安全保密协议书的方式。

4.3整理登记。纸质档案数字化的各个环节均应进行详细的登记, 并及时整理、汇总, 装订成册, 在数字化工作完成的同时建立起完整、规范的记录。

档案电子化处理流程图

4.4扫描流程。纸质档案数字化的基本环节主要包括:档案整理、档案扫描、图像处理、图像存储、装订、数据挂接等。

4.5档案整理。在扫描之前, 根据档案管理情况, 按下述步骤对档案进行适当整理, 并视需要做出标识, 确保档案数字化质量。

4.6目录数据准备。规范档案中的目录内容。包括确定档案目录的著录项、字段长度和内容要求。如有错误或不规范的案卷题名、文件名、责任者、起止页号和页数等, 应进行修改。

4.7区分扫描件和非扫描件。按要求把同一案卷中的扫描件和非扫描件区分开。普发性文件区分的原则是:无关和重份的文件要剔除, 有正式件的文件可以不扫描原稿。

4.8拆除装订。在装订物影响扫描工作进行的档案, 应拆除装订物。拆除装订物时应注意保护档案不受损害, 不允许裁切档案纸张。

4.9页面修整。破损严重、无法直接进行扫描的档案, 应先进行技术修复, 折皱不平影响扫描质量的原件应先进行相应处理 (压平或熨平等) 后再进行扫描。

4.10扫描范围登记。制作并填写待扫描纸质档案交接登记表单, 详细记录待扫描档案盒号, 案卷文件的起始页号和页数。

4.11档案扫描。

4.11.1扫描方式。 (1) 根据档案幅面的大小 (A4、A3、A0等) 选择相应规格的扫描仪或专业扫描仪 (如工程图纸可采用0号图纸扫描仪) 进行扫描。大幅面档案可采用大幅面数码平台, 或者缩微拍摄后的胶片数字化转换设备等进行扫描, 也可以采用小幅面扫描后的图像拼接方式处理。 (2) 扫描时应根据纸质档案的材质选择相应的扫描设备, 保证档案不受损。纸张状况较差, 以及过薄、过软或超厚的档案, 应采用平板扫描方式, 纸张状况好的档案可采用高速扫描方式以提高工作效率。 (3) 扫描时保证放纸端正、不压边、不漏扫、错扫、严格确保图像质量。

4.11.2扫描色彩模式。 (1) 扫描色彩模式一般有黑白二值、灰度、彩色等。通常采用黑白二值, 以扫描后的图像清晰、完整, 档案内容信息与档案原件一致为准。 (2) 页面为黑白两色, 并且字迹清晰、不带插图的档案, 可采用黑白二值模式进行扫描。 (3) 页面为黑白两色, 但字迹清晰度差或带有插图的档案, 以及页面为多色文字的档案, 可以采用灰度模式扫描。 (4) 页面中有红头、印章或插有黑白照片、彩色照片、彩色插图的档案, 可视需要采用彩色模式进行扫描。对于年代久远、字迹模糊、纸张颜色和文本反差不大、斑迹较大等情况的档案采用灰度或24位彩色二种方式扫描。图纸、照片根据情况分别进行黑白、灰度或彩色扫描。有红色公章的材料采用24位彩色扫描。

4.11.3扫描分辨率。 (1) 扫描分辨率参数大小的选择, 原则上以扫描后的图像清晰、完整、不影响图像的利用效果为准。 (2) 采用黑白二值、灰度、彩色几种模式对档案进行扫描时, 其分辨率一般均建议选择大于或等于150dpi。特殊情况下, 如文字偏小、密集、清晰度较差等, 可适当提高分辨率。 (3) 需要进行OCR汉字识别的档案, 扫描分辨率建议选择大于或等于200dpi。

4.11.4扫描登记。填写纸质档案数字化转换过程交接登记表单, 登记扫描的页数, 核对每份文件的实际扫描页数与档案整理时填写的文件页数是否一致, 不一致时应注明具体原因和处理方法。

4.12图像处理。

4.12.1图像数据质量检查。 (1) 对图像偏斜度、清晰度、失真度等进行检查。发现不符合图像质量要求时, 应重新进行图像的处理。 (2) 由于操作不当, 造成扫描的图像文件不完整或无法清晰识别时, 应重新扫描。 (3) 文件漏扫时, 应及时补扫并正确插入图像。对案卷中漏编的页面进行合页处理, 确保扫描好的影像页数与原案卷页数一致。 (4) 扫描图像的排列顺序与档案原件不一致时, 应及时进行调整。 (5) 同页有两个以上文件, 需分别扫描或图像分割处理, 并进行合页处理。 (6) 填写相关表单, 记录质检结果和处理意见。

4.12.2纠偏。对出现偏斜的图像应进行纠偏处理, 以达到视觉上基本不感觉偏斜为准。对方向不正确的图像应进行旋转还原, 以符合阅读习惯。

4.12.3去污。对图像页面中出现的影响图像质量的杂质, 如黑点、黑线、黑框、黑边、等应进行去污处理, 还有去线孔等。处理过程中应遵循在不影响可懂度的前提下展现档案原貌的原则。

4.12.4图像拼接。对大幅面档案进行分区扫描形成的多幅图像, 应进行拼接处理, 合并为一个完整的图像, 以保证档案数字化图像的整体性。

4.12.5裁边处理。采用彩色模式扫描的图像应进行裁边处理, 去除多余的白边, 以有效缩小图像文件的容量, 节省存储空间。

图像处理后保证图像信息与原档案内容完全一致, 不删除页面任何有用信息, 包括正文内容、页眉、页脚、手写注释和印鉴等。扫描的页面内容基本居中显示, 不出现明显偏左或偏右现象。不准出现页面内容残缺或将其它页面信息扫入本页的现象。

每页影像左右端正度控制在3度以内, 以达到视觉上基本不感觉偏斜为准。对方向不正确的图像进行旋转还原, 以符合阅读习惯。不出现图像的一部分出现倾斜或扭曲而影响阅读的现象。厚的案卷装订线较近边角的档案内容会产生扭曲现象, 需保证正文能看清楚。

保证扫描图像字迹清晰、颜色恰当, 不宜过浅或过深, 不出现字迹笔画残缺或字迹笔画叠合而影响阅读的情况, 档案原件存在斑迹变质、颜色过浅、过深或深浅不一致, 保证档案原件能辨认的扫描图像也必须可以辨认。纸张太薄或字体颜色过浓, 扫描时倒映反面文字, 文字上的污点无法去污时, 保证正文文字可以看清楚。

4.13图像存储。

4.13.1存储格式。一般采用PDF格式存储, 以文件为单位生成PDF文件, 一个文件对应一个PDF文件, 一份案卷对应一个或多个PDF文件。一个项目、工程、案卷分别对应一个文件夹, 一个项目文件包括一个或多个工程文件夹, 一个工程文件夹包括一个或多个案卷文件夹, 一个案卷文件夹包括一个或多个PDF文件。

4.13.2扫描件的命名。纸质档案目录数据库中的每一份文件, 都有一个与之相对应的唯一档号, 以该档号为这份文件扫描后的图像文件命名。或以文件在案卷中的顺序号命名。

4.14装订。扫描工作完成后, 拆除过装订物的档案应按档案保管的要求重新装订。恢复装订时, 应注意保持档案的排列顺序不变, 做到安全、准确、无遗漏。

装订不能损害档案原件。装订时应按原有顺序装订, 案卷不掉页、左边和底边整齐, 保持拆卷前的原貌;装订后由甲方负责检查, 不符合要求的退回重新装订, 要求一次性完成装订。并认真做好档案页码、页数的登记。

4.15数据挂接。实现档案数字化转换过程中形成的目录数据库与扫描件的挂接。以纸质档案目录数据库为依据, 将每一份纸质档案文件扫描所得的一个或多个图像存储为一份图像文件。将图像文件存储到相应文件夹时, 要认真核查每一份图像文件的名称与档案目录数据库中该份文件的档号或者文件顺序号是否相同, 图像文件的页数与档案目录数据库中该份文件的页数是否一致, 图像文件的总数与目录数据库中文件的总数是否相同等。通过每一份图像文件的文件名与档案目录数据库中该份文件的档号的一致性和唯一性, 建立起一一对应的关联关系, 为实现档案目录数据库与图像文件的批量挂接提供条件。

五、电厂数字档案系统建立的意义

1) 实现实体档案数字化。传统的档案以实体档案保管模式为主, 电子档案管理模式下管理和利用的对象为电子文件。电子文件具有文件与载体分离、易更改、依赖应用环境等特性, 这与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模式有很大不同。通过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建立数量庞大、结构合理的文档数据库, 同时对纸质档案、工程图纸、音像档案等的数字化转储, 实现了对实体档案及电子档案的有效管理。

2) 实现文档一体化管理。与已建成的办公自动化 (OA) 、管理信息系统 (MIS) 等业务系统无缝衔接, 通过有效的前端控制, 使大量的有价值的电子文件按照电子档案的要求自动、完整、规范的采集到电子档案管理系统里来, 成为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中重要的基础资源。

3) 实现档案业务的全面管理。提供完整的信息收集、整理、归档、统计、编研、鉴定、销毁、移交、查阅、借阅、库房管理等全方位的高效管理。

4) 实现档案信息的网络共享。基于网络平台, 实现对电子档案信息深度挖掘, 有效组织, 创建档案知识资源共享机制, 使档案知识资源在局域网上按照一定的授权机制进行有序的发布, 使每个员工都可以快捷的访问档案信息资源。

结束语

通过电厂数字档案管理系统的建立, 彻底改变我公司传统的业务档案管理模式, 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来提高我厂的业务档案管理水平, 更好地为我厂的生产人员、办公人员、相关单位及个人提供服务。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及深入应用, 各行业的档案资料从原有单一的纸质档案发展为包括纸张、工程图纸、电子文件、声像、视频等各种类型的多媒体档案。为适应当前的档案管理需求, 对档案资料进行数字化综合处理、电子文件网络化归档、文档密级管理、授权管理及网上安全查询利用已成为档案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数字化施工过程管理系统研究 第8篇

数字化施工过程管理系统平台是需要满足工程设计、采购、建造、调试等多方面的工程管理需求, 以达到对工程进度、投资、质量、安全、技术和环境的综合管控的一体化要求, 借助先进的数字化设计和管理软件, 提高效率、规范管理, 并通过信息化平台, 最终实现项目建设数据向电厂运营管理系统无缝的数字化移交, 为电厂后期的运行和维护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与数据支持。

同时, 该平台也需要满足业主对电厂日常运营管理维护的需要, 尤其是后期维护管理的需要, 实现覆盖集团的核心业务领域, 从工程设计、施工到后续运营管理的业务链条的全面管理提升。

一、项目目标

项目建设的具体目标是:

●打通业务链

施工项目综合信息平台需要满足工程设计、采购、建造、调试等多方面的工程管理需求, 以达到对工程进度、投资、质量、安全、技术和环境的综合管控的一体化要求, 借助先进的数字化设计和管理软件, 提高效率、规范管理, 并通过电厂工程信息化平台, 最终实现项目建设数据向电厂运营管理系统无缝的数字化移交, 为电厂后期的运行和维护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与数据支持。

同时, 该平台也需要满足业主对电厂日常运营管理维护的需要, 尤其是后期维护管理的需要, 实现覆盖集团的核心业务领域, 从工程设计、施工到后续运营管理的业务链条的全面管理提升。

●提供领导决策支持

施工项目综合信息平台不仅是满足日常业务运营的IT支撑系统, 还需要提取项目运行中的海量数据, 进行统计分析, 并提供管理驾驶舱, 为领导决策提供辅助支持。

●培养一支IT建设和维护队伍

IT系统的建设是复杂的系统工程, 参与项目建设的人员不仅需要了解业务运行情况, 还需要对IT技术有较为深入的了解, 这样才能保证项目的成功。在IT项目上线运行后, 也需要有一支独立的IT队伍对系统进行日常运行维护, 以保障业务的平稳运行。在该项目的建设过程中, 培养内部的一支IT建设和维护队伍, 来满足集团对信息化统一管理的要求, 更好地支撑各单位的业务运营。

二、技术方案

数字化施工过程管理系统平台 (下简称“平台”) 提供一套完整的数字化电厂模型, 统一提供给业主方, 工程公司以及供应商统一的电厂数据视图。通过集中管理项目准备, 设计, 采购, 建安, 调试以及移交等不同阶段数据, 实现信息的共享, 流转和可追溯。通过建立设计需求, 设计数据以及建安调试数据之间的配置管理, 实现建设与设计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最终这些数据将实现统一的多维数字化电厂移交。

数字化施工过程管理系统平台的系统架构如下图所示:

整个数字化施工过程管理系统平台由4部分组成:数据层、协同层、应用层和集成层。

数据层包含了3部分内容:3D x CAD接口, 3D建模工具CATIA和3D数字化电厂模型。其中3D数字化电厂模型是数据层的核心, 3D x CAD接口和CATIA是3D创建、转换和导入的工具。

3D数字化电厂模型的来源有3方面:CNPE设计数据, 外来数据和历史数据。

CNPE设计数据来自于设计管理系统, 目前主要是AVEVA模型, 是CNPE自主设计的电厂的3D模型。通过设计管理系统和平台的接口, 把已发布状态的设计模型发布到平台的数据层进行管理。

外来数据是指其他设计公司或供应商提供的模型。例如田湾项目, 平台需要接收俄罗斯工程设计方提供的大量3D模型, 包括CATIA, Intergraph和UG模型。另外, 供应商也应该提供设备的3D模型。各种3D CAD工具提供的3D模型, 将通过平台提供的3D x CAD接口导入到平台的数据层。外来数据可能还包含2D图纸, 需要通过CATIA的逆向工程转换成3D模型。

历史数据是指已有的电厂设计图或物理厂房。历史数据可能包括各种3D CAD工具产生的3D模型、2D图纸。对于已建的物理厂房和设备, 还可以通过激光扫描的方式来得到点云图。各种3D C A D工具提供的三维模型, 将通过平台提供的3D x CAD接口导入到平台的数据层。对于2D图和扫描得到的点云图, 需要通过CATIA的逆向工程构建3D模型, 纳入到平台进行管理。

协同层由2部分组成:系统工程和配置管理。系统工程是一个跨学科的方法, 其目的是帮助实现成功的系统, RFLP (Requirement-FunctionLogic-Physical, 需求-功能-逻辑-物理) 模型是实现跨学科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系统工程的管理流程。配置管理部分管理数据状态和变更, 保证数字化电厂与物理资产的一致性。

RFLP模型是系统工程方法论的最佳实践, 可以实现对需求模型、功能模型、逻辑模型到物理模型创建、关联和追踪, 全面管理支持需求、功能、逻辑和物理及相关的数据, 支持跨学科全生命周期管理, 如下图所示。

工程需求管理的目的在于准确的捕获业主的需求, 作为工程投标和设计的基础, 并保证最终交付的电站满足技术、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要求。通过客户体验和交互及时捕获业主需求, 并对业主需求进行明确的结构化表达, 形成需求结构分解 (RBS) 。提供工程分类、工程结构、建筑和子系统的结构化表达, 支持数据重用、设计和投标报价。

功能模型描述了产品 (或服务) 所起的作用和所担负的职能, 针对设计需求, 定义系统/子系统所需实现的功能, 并确定系统间输入输出关系。平台中的功能模型将按照电厂的特点来进行定义、分析和分解。

逻辑模型是实现功能定义的系统逻辑结构, 可以用于系统行为建模与仿真, 建立系统级的统一仿真平台。逻辑模型应该基于Modelica统一物理建模语言来构建, Modelica是多学科系统建模与联合仿真系统解决方案的基础。基于CATIA System可以对Modelica逻辑模型进行多学科系统建模与联合仿真系统解决方案。

物理模型通过平台的数据层进行管理, 并和需求、功能和逻辑模型进行关联, 实现设计的追踪, 形成完整的系统工程管理流程。

配置管理部分管理数据状态和变更, 保证数字化电厂与物理资产的一致性。电厂对安全性的高度关注要求企业建立严格的配置管理流程。标准化的电站SSC模板是进行配置管理和数据重用的基础。集成、闭环的问题管理和变更管理流程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并支持设计质量持续改进。

应用层提供了业主、工程公司和供应商等各方所需的工程信息服务。平台的搜索功能提供了基于属性、分类、关键字以及3D检索功能。平台的搜索能力还应该支持海量的、多数据源的搜索能力, 以支持智能化的搜索和基于搜索的应用 (SBA, Search Base Application) 。平台的浏览功能提供了从各个视图对信息浏览的方式, 并通过信息之间的关联, 可以浏览相关的信息。报表功能提供需求追踪、BOM等常用的报表。通过系统的可视化功能, 提供3D的分析、仿真、评审、演示和培训等服务。

集成层提供了和设计管理, 采购管理、施工管理、调试管理等系统的集成接口, 实现平台和这些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

构件开发均采用J2EE实现, 采用J2EE方式进行系统间的通讯与协作。

三、系统平台功能建设

3D工厂数字化评审是一种正式的, 流程化的, 系统化的, 可控制的审查, 遍布整个工厂数字化研发过程, 在预定义好的项目时间点上进行, 验证当前的设计是否与约定的需求保持一致。

3D数字化工厂评审的目标:

●验证所有规划的任务和交付物已经被完成, 并且满足项目特定阶段的成熟度要求

●确定是否项目应该按计划进行, 在继续开始之前进行风险管理分析和重要问题的决议

●使下一阶段的任务提前进入, 推动并行工程的进行

●减小设计后期出现问题的可能性, 降低问题的影响

●对供应商的外包设计进行协同决策管理

碰撞与干涉分析, 在已有3D模型的基础上, 在建造前事先发现问题, 更新设计, 避免建造时才发现问题, 实现建筑、结构、电气、管路、设备等多专业间不同布局空间3D数字化工厂的协调, 尽早发现设计缺陷, 减少设计变更, 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和风险。

人机工程应用人体测量学、人体力学、劳动生理学、劳动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 对人体结构特征和机能特征进行研究, 提供人体各部分的尺寸、重量、体表面积、比重、重心以及人体各部分在活动时的相互关系和可及范围等人体结构特征参数;还提供人体各部分的出力范围、以及动作时的习惯等人体机能特征参数, 分析人的视觉、听觉、触觉以及肤觉等感觉器官的机能特性;分析人在各种劳动时的生理变化、能量消耗、疲劳机理以及人对各种劳动负荷的适应能力;探讨人在工作中影响心理状态的因素以及心理因素对工作效率的影响等。

人机工程将人在电厂工程环境中的行为进行模拟仿真, 提高高危、高辐射环境下人员工作的安全性:

●工人工作过程仿真

●最大化操作者的舒适程度

●比较评估不同的操作方案

●优化人机操作流程

●辐射环境下人体辐射量的

虚拟建造是基于4D数字化环境下的可视化仿真平台, 验证和规划建设维护的时间表和任务分解, 检查设备拆卸时的潜在碰撞, 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和风险。

功能需求:

●检查物理活动之间的冲突

●检查安全问题

●尝试不同的施工方法

●验证和加快施工维护进度

●捕获和重用知识建设规划

●规划信息以三维可视化形式展示

虚拟建造维护的益处:

●降低成本:

◎对建造前的设计错误识别以减少工程变更

◎提前预知建造施工任务间的冲突以减少施工变更

◎优化建造施工任务分解以减少资源浪费

●施工时间大大缩短:

◎缩短了由于设计或规划失误而造成的工程拖延时间

◎验证重大关键施工任务计划, 缩短建设周期

◎缩短关键施工任务的员工学习培训时间

●降低风险:

◎比较不同的施工方法, 对不同施工方案进行验证

◎在交互式的虚拟环境中, 安全人员及早发现施工阶段的安全隐患

◎基于3D模拟环境, 开展员工培训, 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

●改善沟通

◎以三维可视化的形式提供简单易懂的设计与施工信息说明

◎虚拟模拟手段加强工人, 工程人员, 高级管理人员和客户之间的信息沟通

动态三维技术在设计、建造以及虚拟工厂规划领域变得越来越重要。相比于传统的二维简图表示及施工维修文档说明的方法, 三维可视化的手段不仅对三维设计信息进行重新利用, 并且直观清晰, 有利于操作人员理解施工维护意图, 形成企业的智力资产。

虚拟培训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生成实时的、具有三维信息的人工虚拟环境, 学员通过运用某些设备和相应环境的各种感官刺激而进入其中, 并可根据需要通过多种交互设备来驾驭环境、操作工具和操作对象, 从而达到提高培训对象各种技能和学习知识的目的。

这种培训的方式的优点在于它的仿真性, 超时空性, 自主性和安全性。在培训中, 学员能够自主结合虚拟培训场地和设施, 而学员可以在重复中不断增强自己的训练效果;更重要的是这种虚拟环境使他们脱离了现实培训中的风险, 并能从这种培训中获得感性知识和实际经验。

虚拟体验是用户使用前期的三维数字化工厂模型, 交互式地浏览、体验电厂工厂, 逼真的三维可视化工厂造型, 厂区, 设备, 系统, 电气, 管路等, 让用户更容易理解工厂环境及运行状况, 三维可视化培训, 提高员工培训的学习效率, 以及在线操作中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在体验环境中进行可视化评审

●基于逼真体验为设计与评审提供有利补充

●通过为学员提供三维可视化体验内容, 提高学员在操作前 (培训) 的准备效率和操作中 (监测或在线帮助) 的工作效率。

四、结论

选煤厂数字化管理系统 第9篇

关键词:选煤厂,数字化,管理系统

0 引言

目前, 随着PLC控制技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 绝大多数选煤厂都实现了生产工艺过程的自动化集控, 或某一方面的单系统自动化、信息化, 如压滤机自动化、低压电动机综合保护器监控系统等等。但是, 在自动化发展的更高层次———企业信息化、乃至数字化矿山建设方面绝大多数选煤厂仍然处于浅层次的综合自动化水平, 基本只实现了远程监测监控。

只有在生产集控自动化系统的基础上, 通过网络技术接入各种单系统, 进行充分的数据融合, 建立合理的联动机制才能完成从单系统自动化到综合自动化的转变。只有将设备的自动控制、工艺控制, 再到生产管理调度, 以及生产数据、人事、经营等各方面的管理都纳入到综合的信息管理之中, 才能真正实现企业的数字化管理。

神华宁煤集团红石湾选煤厂在建设中, 就对数字化管理系统进行了尝试。

1 数字化管理系统的结构设计

神华宁煤集团红石湾选煤厂数字化管理系统的结构如图1所示。该系统规划设计了以集控自动化控制为基础的安全生产管控平台, 以及以选煤厂MES为核心的企业经营管理平台。

系统自下而上由4层组成, 分别为:设备执行层、传输层、运营管控层、经营管理层。

1.1 设备执行层

该层主要设备既是数据的采集者, 也是决策执行信息的执行者, 其功能包括3个层次的内容:

(1) 选煤厂安全生产动态实时在线信息的采集, 主要包括生产环境在线检测系统 (如配电监控系统、光纤火灾预警系统、瓦斯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等) 、生产集控系统 (如生产集控系统、装车集控系统等) 、其他生产指挥信息采集系统 (工业电视系统等) 。

(2) 生产技术和运营管理数据的采集, 主要包括:非实时的生产数据, 如煤质化验、机电设备维修测定等等;运营管理的数据, 如财务管理、运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

(3) 执行控制层或管理决策层信息。

1.2 数据传输层

数据传输层采用以太网技术, 由工业环网与信息网组成, 采用网闸加防火墙技术进行安全隔离。其中工业环网包括集中控制网、工业视屏监控网、调度电话通信网, 三网合一。

1.3 运营管控层

运营管控层包括控制、调度两大中心。控制中心由生产集控、装车集控、配电监控、安全监控四大环节组成;调度中心由动目标运维、调度通信两大环节组成。

每个环节又由若干个子系统组成。如:生产集控环节包含重介控制自动化、浮选加药自动化、压滤机自动化、水泵控制自动化、生产计量数据采集等系统;装车集控环节包括配煤自动化、快速定量装车、无人值守称重管理、防冻液喷洒自动化等系统;安全监控环节包括选煤厂除尘、分布式光纤测温预警、无线测温、瓦斯检测、工业电视监控、人员定位等系统;配电监控环节包括无人值守10k V电力监控系统和无人值守低压配电监控系统。动目标运维管理环节, 主要面向移动岗位, 实现班组岗位移动调度管理, 主要包括工艺设备监测、设备点检管理、移动终端安全生产数据查询等。

所有这些环节及子系统的设置, 均为最大限度地实现选煤厂生产现场的“无人值守, 有人巡视”, 达到监、管、控一体化及减员增效的目的。

1.4 经营管理层

经营管理层主要以选煤厂MES软件平台为核心, 通过收集、整理、分析、保存企业安全生产管控过程的数字化信息, 及时反映企业生产状况及各项KPI指标, 加深企业管理数据的信息挖据力度, 多角度以更加直观、可视的方式展现数据, 协助企业技术和管理人员发现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挖掘企业生产潜能, 持续改进生产管理。

整个系统架构采用控制和管理分开的两个数据存储中心, 保障企业信息化应用平台的数据安全、稳定和弹性扩展。

2 MES系统

MES系统是近10年来在国际上迅速发展、面向车间层的生产管理技术与实时信息系统。神华宁煤集团红石湾选煤厂MES系统, 是根据MES的系统理念, 结合选煤厂的生产特点, 而开发的一套BS结构的软件系统。该系统通过网络技术, 连接选煤厂安全生产管控系统与企业办公网络。系统通过对生产过程数据的统计分析, 以直观的方式为生产管理和技术部门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

神华宁煤集团红石湾选煤厂MES软件系统, 无需安装专用的客户端软件, 使用IE网络浏览器即可访问所有功能。该系统包括以下功能模块:企业门户、调度管理、生产计划管理、煤质化验、生产技术管理、设备管理、配件管理、物资管理、视频监控、生产主控台。其中, 生产管理主控台是该系统的主要内容, 它实现以下功能:绩效分析、产量分析、质量分析、停机分析、能耗分析、实时工况监视、主要设备停机分析、主要工艺参数监视。

神华宁煤集团红石湾选煤厂MES系统基本达到了如下目标:

(1) 管理信息的存储、传递、处理实现电子化、自动化。

(2) 管理者在桌面计算机上可随时看本厂各种管理报表, 厂管理人员可在桌面计算机上查看所有分厂的管理报表以及汇总报表。

(3) 管理者在桌面计算机上可随时查看本厂设备的运行状态, 厂管理人员可在桌面计算机上查看所有分厂设备的运行状态。

(4) 管理者在桌面计算机上可随时查看本厂的工业电视监视画面。

(5) 生产管理人员可以随时查询生产过程中各个阶段的生产数据, 数据可以报表、曲线、对比图、饼图、方块图等多种形式体现, 便于理解和了解生产情况。

(6) 设备运行管理及生产效率分析。

MES将各类生产数据计算转化成实时KPI关键业绩指标, 利用图形化的看板展现出来, 显示实时计算结果以及趋势图, 如产量、精煤块煤产量产率、洗煤回收率、精煤灰分、单位水耗/电耗/介质消耗等考核指标。

(7) 管理软件能够对各种管理信息进行深入挖掘、汇总处理, 为厂管理者决策提供资料支持, 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避免盲目决策。

3 结语

数字图书馆管理浅析 第10篇

关键字:数字图书馆;传统图书馆;区别;管理

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对图书行业产生了重大影响,原本以图书、报纸为主体的传播平台有了革命性的创新,衍生出多种新的传播知识的方式,如网上图书馆、网络期刊室等等。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数字图书馆创造了所需的技术手段和设施,推动和促进图书馆数字化。与传统图书馆相比,数字图书馆具有许多优势。但人们在对数字图书馆寄予厚望的同时,数字图书馆也面临着许多问题。针对数字图书馆的局限性,如何加强数字图书馆的管理,从而使图书馆的各种活动能规范、优质、高效的完成呢?

一、 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的区别

数字图书馆就是指利用互联网或其他网络为其馆藏品和服务作为主要渠道,向信息需求者提供数字化信息服务的图书馆。传统图书馆是数字图书馆的母体,数字图书馆是在传统图书馆的基础上产生、发展的,是传统图书馆的分支、组成部分。两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服务方式不同。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是以物理的图书馆为中心被动为读者服务,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能局限在一定的地区和在一定的时间段里为读者服务。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渠道是互联网、无线互联网以及广电网,它服务的对象范围广、人数多,面向全球所有网民。2.馆藏结构不同。传统图书馆是以纸质载体为主,藏品历史悠久,种类丰富,经典众多,但藏品体积大,占用空间多,存储密度小。数字图书馆的存储介质不限于印刷体,存储的载体有光盘、录音带和各种类型的数字化、电子化装置。3.阅读方式不同。数字图书馆的阅读方式称为电子式阅读,快捷、信息丰富、可交互性,但容易产生疲劳,不适合深度阅读。传统阅读为纸质阅读,比起数字媒介阅读,有助于培养阅读者的抽象思维能力,适合深度阅读。4.图书馆管理员工作的任务不同。传统图书馆管理员主要任务是对文献信息进行收集、整理、保存、传播。而数字图书馆管理员不再是被动的信息资源管理者,而是利用文献信息的导航员,是信息采集者、管理和传播者。

二、数字图书馆的管理策略

虽说数字化图书馆存在许多优势,但它也同样面临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极大地影响了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进程。针对数字图书馆的局限性,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策略,从而促进其发展呢?

1.统一技术标准。中国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库是分散建设的,为了达到全社会的共享并避免重复建设,必须有一个国家认可、大家共同执行的技术标准。如互联网上的信息虽然丰富多样,百度、新浪、雅虎等都为读者查找信息资源提供了搜索引擎,但是搜索到的信息网址分散,类型繁多,链接时十分繁琐,而且随机找到的信息质量多数不高,信息的随机变化性很大。数字图书馆所面临的技术问题可归纳为信息资源建设、存储与压缩、分类、索引和检索、安全性、用户界面等技术挑战。然而急需解决的且最关键的是统一技术标准。这就要求中国数字图书馆发展战略组搞好示范试点工程,通过全文检索、信息的动态发布、个性化信息服务将数据库中的信息发布出来,从实际出发,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组织虚拟资源,建立特色的虚拟馆藏,力争在信息社会继续保持图书馆作为信息集散中心的主导地位,为广大读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并在此过程中总结经验,加以推广。

2.保护知识产权,规范法律意识。信息数字化提高了信息的可利用性,为用户获取及利用信息提供了方便,但也造成了对数字信息资源产权保护的困难。因为计算机网络使信息浏览能以极快的速度跨越地域的限制,面向无限多的用户。版权人对信息使用和扩散的控制能力大大减弱,对信息所有者产生了利益威胁,如王蒙、韩寒等著名作家纷纷状告网站侵权,中华文化信息网在建设中,都遇到相关的版权问题。

3.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信息化人才是国家信息化体系的六大要素之一。这就要求建设数字图书馆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准则。图书馆要实施数字化建设,必须注重对现有人员的信息素质培养,突出图书馆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专业教育,使之紧跟信息化的发展步伐。同时,要花大力气进一批能驾驭计算机开发、运行管理和维护的专业人才,并配备若干名知识产权方面的专业人才,为图书馆的数字化改造、信息化发展和网络化管理作好人力资源的准备。

4.实现管理机制的创新。图书馆的现代化发展要求管理者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增强创新观念,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对图书馆实行高效、科学的管理。手工作业的业务模式不能适应自动化发展的需要,因而图书馆必须构建新的运作方式,实现数字图书馆的有效建设。

首先,管理人员应要实现思维创新和体制创新,健全机制、明确分工、完善流程,采用先进的设备和管理手段,保证其正常、良好地运转,充分发挥数字图书馆的积极作用。其次,要把面向用户、解决实际问题当作中心工作去抓,突破传统的线型业务流程和以资源结构划分的封闭组织体系,重组业务模式,从而使图书馆的各种活动能规范、优质、高效的完成。

参考文献 :

[1]李冠强.数字图书馆管理理论[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2]郭卫真.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

[3]杜宝娟.试论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J].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1.

(作者单位: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图书馆)

数字作品发布管理系统设计与研究 第11篇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数字作品发布管理系统是指将出版主体和著作权人拥有的数字出版内容资源进行集成整合, 以分销投送数字出版内容为主营或兼营业务的网站、客户端以及其他数字出版内容交易渠道和数字阅读服务体系等网络出版的主要 传播载体 。作为数字出版产业链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 数字作品发布管理系统是聚合、投送优质数字出版内容的重要枢纽; 是贯通内容提供者与消费市场的重要节点; 是数字化时代新闻出版企业为读者提供优质、便捷服务的重要渠道。

目前, 大型出版传媒集团、电信运 营商、技 术提供商 、智能终端生产商以及电子商务企业等纷纷进入数字出版内容传播领域, 在全国范围内形成数量众多、规模不等的数字作品发布平台, 既相互竞争、互为促进, 同时也存在缺乏规划、散而不强、管理缺失等问题。许多未经许可的大众阅读与综合服务型内容发布平台同质化倾向凸显, 优质精品内容匮乏,有些甚至成为传播虚假、低俗和盗版内容的温床。

因此, 2013年12月30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以新出政发〔2013〕11号印发《关于加强数字出版内容投送平台建设和管理的指导意见》, 该《指导意见》阐述了数字出版内容投送平台的建设目标和意义, 对现有的内容投送平台的运营服务进行了规范、强化了平台的责任意识。

1.2 课题研究的目标

发布管理系统目标是要建成对多种形态的产品及内容进行发布管理的系统, 为了支撑后续的升级改造工作及与其他系统对接其应可二次开发, 可部署在出版机构或云端。在出版单位面向渠道投送产品和内容的环节, 该系统可将前端传来的产品、内容进行内部链接的检测, 发布目标确认后, 自动发布到相应的目标, 对发布产品内容进行留证, 并支持对发布的授权时间期限、发布目标、版权记录等信息进行综合管理。

2 相关技术

2.1 SOA 的架构

根据实际使用的需要, “发布管理系统”需要实现与其他系统、出版单位现有业务系统、运营平台进行数据交换、 相互协作, 完成出版产品的生产、加工、发布及运营。综合以上 的现实的 复杂情况 及实际需 求 ,“发布管理 系统”采 用SOA架构的设计方法。

SOA (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 , 即面向服务的架构 ,它可以根据需求通过网络对松散耦合的粗粒度应用组件进行分布式部署、组合和使用。服务层是SOA的基础, 可以直接被应用调用, 从而有效控制系统中与软件代理交互的人为依赖性。

SOA的实施具有几个基本特征 : 可从企业外部访问、随时可用、粗粒度的服务接口分级、 松散耦合、可重用的服务、服务接口设计管理、标准化的服务接口、支持各种消息模式、精确定义的服务契约。

2.2 MVC 模式

MVC模式 (Model-View-Controller) 是软件工程中的一种软件架构模式, 把软件系统分为模型 (Model)、视图 (View)和控制器 (Controller)。

MVC模式是施乐帕罗奥多研究中心在20世纪80年代为程序语言Smalltalk发明的一种软件设计模式。MVC模式的目的是实现一种动态的程式设计, 使后续对程序的修改和扩展简化, 并且使程序某一部分的重复利用成为可能。除此之外,此模式通过对复杂度的简化, 使程序结构更加直观。软件系统通过对自身基本部分分离的同时也赋予了各个基本部分应有的功 能。专业 人员可以 通过自身 的专长分 组 :(控制器Controller) - 负责转发 请求 , 对请求进 行处理 ;( 视图View) - 界面设计人员进行图形界面设计 ; (模型Model) 程序员编写程序应有的功能 (实现算法等等)、数据库专家进行数据管理和数据库设计 (可以实现具体的功能)。

3 需求分析

3.1 角色及应用场景

数字作品发布系统主要服务于出版单位和发行单位, 其角色分为管理人员角色、发布人员角色、推广人员角色、系统管理人员角色。 应用场景如下:

专业出版社将全媒体的内容资源经过标引后, 存储在资源库中, 通过发布系统对数据库产生的动态内容进行 封装 ,针对不同目标元数据及内容进行发布和管理。

新闻出版单位的发布人员将制作完成后的全媒体内容及其关联内容等, 通过本系统进行封装, 然后发布给不同的中间商, 并留存相关证据、信息, 记录版权信息, 并对授权时间进行管理。

发布人员利用本系统对制作完成的产品的质量、链接关系进行检测, 然后将元数据和产品发布到销售商或自己的运营服务平台上, 并对销售商提供的销售数据进行接收和记录。

发布人员通过本系统将生产完成的移动APP客户端, 发布到指定的APP推广平台上, 本系统将关联产品资源库, 将已发布的APP的更新信息及时提醒发布人员。发布人员使用本系统进行更新发布。

推广人员使用本系统将产品或内容的元数据、内容发布到微信公告账号以及指定的微博平台上。

管理人员通过本系统查询发布记录, 对发布工作进行综合管理。

3.2 系统需求

3.2.1系统功能

(1) 数据库内容发布管理子系统

数据库内容发布主要是指, 出版机构将碎片化的出版内容存入到数据库中, 对用户提供增值服务。主要用户是与出版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的机构用户、使用出版机构自有服务平台的终端用户。

(2) 内容授权发布管理子系统

内容授权发布包含图书、报纸、期刊内容的授权发布, 以及动态重组生成的结构化内容的授权发布。

(3) 出版产品发布管理子系统

对出版物产品的发布包括对图书、报纸、期刊、POD生成的PDF或PS文件和动态重组生成的产品等的发布。

(4) APP客户端发布管理子系统

将制作完成的APP安装包发布给指定的推广商。与资源库建立关联, 自动检索已更新的APP安装包, 实时提醒推广人员。对已更新APP安装包进行更新发布。

(5) 共用功能

1) 用户管理 , 对使用本系统的用户、角色分配、 权限及基本信息进行管理。

2) 发布目标管理 , 对发布目标的信息、发布对接方式进行管理。

3) 已发布产品内容的版权资 产管理 , 接收、存 储、管理、查询已发布产品内容的版权信息。

4) 发布销售数据管理 , 对已发布 产品内容 进行统计 分析, 对销售方返回的销售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并提供多维度的查询功能。

5) 微博微信平台的支撑 , 将新闻出版单位的信息 , 产品的元数据、内容、及其他相关信息发布到微博微信平台上。

3.2.2系统非功能描述

非功能需求包括系统的软件、硬件需求。如表1所示。

3.3 系统可行性

从技术可行性分析: 目前, 国内对系统间文件上传下载、元数据传递的技术比较成熟。而发布管理系统主要的功能就是文件及数据的传递。

从商业可行性分析: 目前新闻出版机构, 普遍欠缺发布管理平台, 急需有一套系统可以帮助出版机构, 便捷、有效地管理出版物的发布。因此本系统有很强的商业价值。

4 数字作品发布系统技术架构

根据发布 管理系统 在出版单 位的实际 业务需要 , 对本系统的 所涉及的 业务 , 按照各个 子系统和 各个模块 进行了分析后, 本系统的整体技术架构大体分为4个层次, 如图1所示。

4.1 应用服务层

应用服务层是在基础应用组件的基础上, 搭建的各个应用子系统, 以及各种API接口管理, 接口包括发布管理系统的数据发布接口、外源系统数据交互接口、系统扩展开发接口等。

4.2 业务/服务管理层

业务/服务管理层主要包括系统的业务逻辑处理模块, 如发布库管理、用户管理、发布控制、产品授 权、信息 发布、目标管理、渠道管理、 结算管理等公共业务模块, 以及对各种业务逻辑、数据安全、系统安全等封装的服务。

4.3 基础框架层

基础框架层包含发布管理系统研发所需要的技术及业务框架, 该层是系统运行的核心, 系统基础框架的稳定性, 是发布管理系统能否稳定运营的关键。

4.4 数据服务层

数据服务层在发布管理系统中提供数据存取服务, 其数据包含业务数据库和数据仓库。业务数据库主要 存储接口 、发布渠道、发布目标、留证信息、结算信息、 授权信息、用户、角色等; 数据仓库主要对数据发布库中的产品内容发布数据、日志等信息的存储。

5 系统安全性设计与优化

发布管理系统安全设计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包括: 禁止非法用户进入系统、未授权用户管理、重要数据加密处理、备份技术和故障恢复机制、 保证业务连续性, 利于今后的扩展,避免重复建设。

5.1 禁止非法用户进入系统

用户使用系统需要通过身份认证, 对资源和服务的操作需要通过授权审核。

非法用户是指那些没有通过认证的用户, 他们没有合法的用户ID和密码, 要进入系统必须通过非法手段。系统在安全设计时要重点防范这些非法用户的入侵。

5.2 未授权用户管理

未授权用户不能越权使用系统和资源。未授权用户是指不具有对数据或资源进行某项操作的用户。根据 业务分类 ,对用户进行分组。根据用户需求策略, 确定用户及用户组的授权范围。

5.3 重要数据加密处理

重要数据在网络中传输通过加密方式进行。实现数据加密的同时, 保证对系统内数据资源的方便使用, 以及与其他系统之间的通信。

5.4 备份技术和故障恢复机制

本系统涉及的数据主要涉及产品及内容、渠道、发布目标等。为确保数据安全, 系统要有严格的备份机制和故障恢复机制。系统要提供独立的数据备份子系统和备份工具。数据备份要定期进行。一旦因自然原因或人为原因造成系统崩溃或不能正常服务, 系统要能够及时启动故障恢复机制和应急预案。

6 结语

数字作品发布管理系统通过获取、理解和分析数字作品出版单位的实际应用需求, 进行了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 实现了适用于出版发行单位对数字作品的发布管理的功能。

(1) 深入研究了国内外大量文献 , 实地走访了十多家大中小出版发行单位, 进行调研, 根据出版发行单位的实际需求对系统进行了功能性需求分析和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完成了发布管理系统的问题的描述。

(2) 认真地研究了SOA架构设计方法 , 熟练掌握了MVC开发模式, 根据系统的特点进行了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 并实现系统功能。

(3) 对系统的安全性进行了充分的分析与设计 , 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摘要:对系统相关技术进行了研究分析,根据出版发行单位的实际需求,充分地进行了系统需求分析、可行性分析和数据流分析,同时对发布管理系统进行了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完成了系统安全性设计和优化工作。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数字管理系统】相关文章:

数字信息管理05-12

数字权限管理07-16

数字版权管理08-12

无线数字管理09-12

管理数字范文05-18

数字管理系统范文06-07

数字媒体版权管理06-06

数字版权管理论文05-14

数字图书管理系统08-19

数字城市管理系统09-02

上一篇:医务工作下一篇:区域合作公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