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护理管理论文

2024-08-23

ICU护理管理论文(精选12篇)

ICU护理管理论文 第1篇

关键词:ICU,护理责任组长,护理质量,护理管理

护理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ICU是医院集中救治危重患者的特殊单元, 是衡量医院技术水平的一个重要的标志, 因而护理质量管理水平显得尤为重要[2]。我院自2004年5月设立护理责任组长以来, 在提高护理质量的管理中起到了较显著的效果。

1 ICU概况

我院ICU成立于2003年12月, 共有病床12张, 每年收治病人大概在600人左右, 收治的病种有:各种原因引起的多脏器功能衰竭, 重大手术后监护治疗 (肝移植) , 颅脑损伤或手术后GCS评分<6分, 重症胰腺炎, 酮症酸中毒, 各种休克、严重感染、中毒、创伤, 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脏骤停等。床位使用率为76%, 平均住院5.5d。在岗护士29人, 其中护师16人, 护士13人;文化程度:硕士1人, 本科8人, 大专20人;平均年龄28岁。

2 实施方法

2.1 护理责任组长的任职条件

根据《广东省护理工作管理规范》和我院的实际情况, ICU 护理责任组长应具备以下条件: (1) 护师以上职称, 大专以上学历, 从事ICU 护理工作时间7年以上。 (2) 临床经验丰富、专业理论知识扎实, 具有解决本专业疑难护理问题和处理应急问题的能力。 (3) 具有较强的ICU带教能力和一定的协调管理能力, 可胜任ICU护理责任组长的工作。

2.2 护理责任组长的设立方法

满足基本条件者自愿报名;通过科室民主讨论选出候选人, 报护理部;护理部组织专科考评小组进行考核。专科考评小组考核内容:护理查房、健康教育、护理病历分析。根据考核结果确定各科护理责任组长人选;护理部网页公示;护理部统一任命, 下发各科护理责任组长任命书, 并在护理部备案, 任期为一年。

2.3 护理责任组长的工作职责和内容

2.3.1 工作职责。

动态管理及质量监控, 督促下级护士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 按工作标准对本组护理工作进行检查, 确保操作规程符合规范。带领责任护士对分管病人进行临床护理评估, 运用整体护理程序 (落实护理评估、制订护理计划、评价护理效果) 开展工作。协助护士长做好病区管理与持续质量控制, 护士长不在时代理行使行政管理工作。

2.3.2 工作重点内容。

(1) 参加床边交接。巡视整个病区, 了解每个患者的基本状况, 查看重点患者的护理记录单, 掌握夜间病情变化,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护士的能力安排护士分管床位。带领所有接班护理人员进行床边交接班, 认真交接每一个环节, 重点:气道、管路、体位、皮肤、温馨提示及基础护理的落实情况等, 同时评价夜班各项工作效果。 (2) 参加晨会。由护理责任组长汇报整个病区所有患者24h的病情变化 (重点:生命体征、出入量、CVP、血糖等量的变化) , 特殊治疗、检查、护理等。听取医生的交班报告, 关注医生的建议和提示, 理解科主任的点评。 (3) 护理查房。参与科主任/医师查房, 了解患者的最新病情动态和医生的意图及治疗方案, 制定护理计划, 下达护嘱, 重点病人进行护理床边查房, 指导下级护士的护理工作, 并及时督察各项护理措施的落实情况, 疑难病例组织讨论, 本专业不能解决的护理问题及时申请护理会诊。参与重症、疑难病人的护理, 对护理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价和计划调整, 使每一位患者得到切实有效的护理。 (4) 核对医嘱, 每日参加医嘱总核对1次, 了解每个患者治疗方案的调整和护士医嘱执行情况, 查看体温单检查掌握患者的体温变化趋势。检查护理记录单掌握护嘱执行和各项护理工作记录的规范性。

3 讨论

3.1 体现了护士的分层级使用

护理责任组长通过竞聘上岗, 形成病区护士长-护理责任组长-责任护士-助理护士的层级架构[3]。制定相应的职责和岗位待遇, 使护士对“护士分层级使用和管理”有更为形象的了解, 也使护士对自身价值和能力有了清晰的认识, 帮助护士对自己的护理职业生涯有个初步的规划。

3.2 激发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设立护理责任组长岗位, 并赋予相应的权利和待遇, 如:减少夜班次数, 提高奖金系数, 增加外出进修、学习的机会等。调动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使她 (他) 们增加进取感、距离感, 而更加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且能改变观念和工作态度。促使护士们学习新理论、新知识蔚然成风, 从而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4]。

3.3 严把环节质量关, 提高护理质量

通过责任护理组长对护理人员工作分配、技术指导、危重疑难病例护理的讨论参与、护嘱和计划执行的监督, 各项护理工作落实的检查等, 在ICU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均起到了指导、质控的作用, 保证了护理质量, 确保病人的安全。

3.4 改变了护理工作模式, 提高服务意识

通过护理责任组长的现场指导, 使护士更了解护理工作的意义、目的和要求, 清晰自身工作的价值, 改变了护士以完成医嘱为主要任务的责任制护理模式下的被动工作方法, 为主动思考分析护理问题、解决病人的生理心理需求为目的的整体护理模式。其作用: (1) 使患者得到连续性全心身的照顾而满意; (2) 护士能充分掌握病情, 及时提供有意义的监护数据, 使医生满意; (3) 科室学习上进的氛围和病区整体护理水平的提升。详见表1。

护理质量最客观的衡量标准是满意度, 在ICU 设立护理责任组长之后, 使各项护理满意度均有所提高。因此, 护理责任组长的设立能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护理管理水平, 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能更好地利用护理人力资源, 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芳环, 李庆印, 张学军, 等.护理组长负责制在心脏外科ICU质量管理中的作用[J].护理管理杂志, 2009, 9 (1) :28-29.

[2]韩文军, 胡敏, 倪圣贤.质量管理小组在ICU护理管理中的作用[J].护理管理杂志, 2007, 7 (10) :33-34.

[3]王灵晓, 刘雪琴, 宋惠娟.护理组长在分层次管理实践中对质量建设的作用[J].中华护理管理, 2009, 9 (2) :29-30.

《德国ICU病房的护理管理》 第2篇

作者:付大夫

笔者赴德国研修护理教育和护理管理,其中,在Dr——Horst——Schmidt医院监护室病房进行6个月的临床研修,对ICU病房的护理管理有了进一步了解,同时也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和技术。德国高科技的医疗护理水平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护士优良的工作作风和一流的服务态度,实在令人叹服,给人启示。

ICU病房护理人员配备特点

1.人员配备充足。床位8张,护士24名,包括护士长1名,副护士长2名,床位与护士之比为1:3,护土长也按护士一样排班,基本每班有1名护士长在岗,以监控病房运作及处理紧急问题。

2.护士年轻化,且男护士占较大比例。年龄一般在20—40岁之间,30岁以下的占 70%,男护土占40%,年轻的护土精力及体力充沛,反应灵活,接受能力强,适合ICU病房工作量大,病情危,急、变化快的需要。

3.护士专业化。ICU病房护士70%获专科护士资格。他们具有扎实的专业医学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术,对呼吸机使用,心电监护、CPU监测、气管切开、静脉插管等的配合及护理均通过专业培训,对病人病情变化的观察,处理、急救等应付自如。

病房设置特点

1.病房设计合理。ICU病房与手术室只有一条通道相隔,方便护士到手术室接送病人,又减少污染,ICU病人病情恶化时方便到手术室抢救。ICX.T病房均为单间,病房之间有互通门及带活动窗帘的玻璃窗,使病人既不会互相干扰,又可方便护士观察病情。护士站在病房中央,中央有一台监视全科病人的心电监护仪,而每间病房的心电监护仪同样可显示全科病人的心电情况,现代高科技用于护理管理,大大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2.病房的设备先进:齐全。病房中央放一张多功能床,床的两旁为可移动的电源插座柱;一边插座柱上配有心电监护仪、人工呼吸机、吸氧装置等,同时还备有简易人工呼吸机,心电监护用物等。另一边插座柱上配有输液泵和输液微泵,配有活动输液架、负压吸痰,中心静脉压测定等装置,仪器可根据病情需要及方便工作而随时移动。病房靠门处设有治疗柜,治疗柜放置急救物品及急救药物,生活护理用品及换药用物,药物及一次性无菌物品等。ICU病房虽小,但病人所有治疗,护理及抢救均可在病房内进行。

病房护理管理

1.科学的时间管理。病房实施计划排班和按需排班,护士长为了更好地安排职工的工作和度假,每年年底就做好下一年的休假计划。首先,每位职工根据自己的需要填写自己的度假时间,护士长根据总体情况进行调整,在不影响科室工作的情况下,尽量满足职工的愿望。此外,为了方便护士合理安排每天工作,学习和生活,病房实行按需排班制,每位护士提前1周填写下一个月的希望排班表,护士长排班时根据科室工作量、护士在位及人员搭配等情况,尽量满足护士的合理需求,当出现矛盾时,护士都会发扬协作风格,主动给予支持,以满足“按需”。这种有效的时间管理方法,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深受护士的欢迎,对提高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增强科室的凝聚力起到了促进作用。

2.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医院的一切医疗护理都是以方便病人和有利于病人康复为宗旨,病房实行小组责任制护理,每位护士鼬内负责病人的一切治疗、护理、观察病情等。在工作过程中加强与病人沟通,并将心理护理、卫生宣教、出院指导等灵活贯穿在全过程。护士运用护理程序的方法和科学的思维去思考和探索,使其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有利于培养护土的独立工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扩展专业知识。这种方法充分体现了护理的客观性、独立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3.全员参与,实施物品规范化管理。在人员紧、事务繁忙的情况下,科室实行人人参与,对物品进行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病房的用物均为定点放置,所有药物及用物有标准化基数,每天由护士清点并按要求填写补充单,第二天药房及消毒中心就按所需量准备,并通过自动传送中心传至病房。病房所有物品及药物均分类存于柜内,柜外贴有明显的标签,整齐清洁,一目了然。护士长起到监控作用,通过权力下放,全员参与,增强她们的责任心和彼此的信赖感,工作起来更主动,更能互相合作。

护士的工作作风和服务态度

1.护士严谨的工作作风。护士都很爱岗敬业,她们总是精神饱满,积极热情,充满自信地来迎接每一天。他们工作认真、谨慎、责任心强,ICU病房全是重症病人,一切生活护理均由护士承担,他们对病人从不嫌弃或急躁,而是非常认真,耐心地做好全部生活护理,如喂饭、擦浴、擦大便等,如遇上抢救病人迟下班,护士也毫无怨言。

ICU护理缺陷管理的持续改进 第3篇

(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急救医学部云南昆明650032)【摘要】 护理质量是医院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质量管理是护理管理的核心,护理缺陷管理的最终目的是确保护理安全,在护理管理中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管理的重点,是护理质量的保证,是优质服务的关键,也是防范和减少医疗事故及纠纷的重要环节,通过缺陷的控制,使医疗护理活动中各个环节可能发生的问题降低限度,从而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关键词】 ICU;护理缺陷;管理【中国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035-01 1 发生护理质量缺陷的原因1.1 护理工作的特殊性质决定了护理活动具有很高的风险性,从高危意识上看:护士主观意识较强、安全意识淡薄、缺乏法律知识,未严格执行护理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从环节上看:在治疗、抢救的过程中容易发生护理差错,从高危时段上看:交接班、节假日容易发生护理差错。1.2 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不足也是导致护理差错的重要原因,由于护理人员编制不足,护士长期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精神压力较大的环境中超负荷工作,造成工作责任心不强,注意力不集中,工作热情降低,易造成护理差错的发生,致使治疗和护理难以达到满意的效果。1.3 ICU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使得工作环境封闭,病人病情重,变化快,再加上监护治疗仪器多,各种新技术的开展,要求护士熟练掌握各种急救技术和仪器的使用,工作强度大、风险高,因此,护理人员长期处于精神高度紧张状态,超负荷的工作,使护理人员身心疲惫、心理压力大、情感脆弱,容易造成护理差错。1.4

随着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护理工作技术要求和复杂程度相应增高,若不能及时的根据技术进步与专业发展的情况,通过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提高护理技术水平,会给护理人员形成较大的工作压力,导致护理工作技术方面风险增大,影响护理安全。1.5 ICU作为封闭式管理病区,没有家属或陪护的监督,若护士在工作中责任心不强,缺乏慎独精神,违反规章制度和护理操作规程,容易造成护理差错,此外,若病情观察不及时,患者易出现意外拔管、输液渗漏等。1.6 质量管理不到位也是导致护理差错的原因,质量管理是护理安全管理的核心,管理者缺乏科学的管理知识和经验,管理制度不健全、业务培训不到位、设备物资管理不善、职业道德教育薄弱、质量监控不严格,各项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等,这些直接影响护理安全的组织管理因素,也是发生护理缺陷的主要原因。1.7 护理质量标准是护理质量管理的基础,护理人员缺乏标准意识,规章制度不健全,职责划分不明确,护理质量标准落实不到位,容易造成护理差错,因此,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护理服务质量标准、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是控制护理质量缺陷的重要环节。1.8 缺乏激励机制,激励是管理的重要职能,是激发人的动机,并影响人的行为,使人具有一种内在的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过程,护理工作中缺乏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的激励机制,护理人员的潜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从而影响护理人员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及护理质量的提高。1.9 ICU患者病情重、变化快、易发生意外,年轻护理人员经验不足,抢救技术不熟练,在紧急情况下难以应对病人的病情变化,易造成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2 管理措施2.1 加强职业道德的教育,使每个护理人员认识到自己负有维护患者安全的责任,自觉的学习法律知识,逐渐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遵守法律、法规,严格执行护理规章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职业行为,具有高度的责任感, 高尚的职业道德,良好的工作作风,是防范护理质量缺陷的根本所在。2.2 定期开展护理安全教育,提高全体护理人员技术水平及服务水平,实施护理质量缺陷管理,必须从提高全体护理人员的素质抓起,护理管理者要充分利用业务学习、护理技术操作培训、护理查房、护理质量缺陷评析等形式对全体护理人员进行护理质量意识教育,使其自觉按照工作职责和质量标准进行工作,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从而保证护理质量。2.3 通过每月的全院护士业务学习,组织学习法律知识,护理人员只有学法、知法、懂法,才能在保证病人权益不受侵害的同时,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对全院发生的护理投诉、纠纷、事故进行分析、讨论,进行现场教育,提出处理意见和改进措施,吸取教训,提高认识。2.4 完善护理管理,护理工作的严谨性要求护理管理要从法律的角度审视日常的护理工作,完善各项护理制度,对可能引起护理纠纷的现象进行分析、思考,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护士在各项护理技术操作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对于在临床上开展的新技术、新设备,要组织培训,并制定出操作流程,使新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力求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做到人人掌握,个个会用,规范护理行为,防范护理缺陷的发生。2.5 护理操作规程每一环节必须遵循科学原则,稍有疏忽都可铸成大错,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因此,需要醫护人员不断充实和更新知识,才能增加自己的思维深度和广度,提高敏锐的观察力和应急能力,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才能做到稳、快、细。查问做到不凭印象、不凭感觉、审慎无误,这是护理安全管理的关键所在。2.6 严格执行各项工作制度和操作程序,是保证护理工作正常运转、提高护理质量、防止差错事故、减少护理缺陷与纠纷的重要措施,认真执行查对制度,充分了解病人的身心状况,认真交接班工作,对新入院,危重、疑难患者,做到知晓病情,防患于未然,加强病情的动态观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的先兆,严格物品器械管理制度,急救药品、物品处于应急状态,定时检查,发现缺损及时更换,是保证病人得到及时有效救治的重要前提。2.7 加强护生的管理,护生初到科室均有新鲜、紧张、模糊感,作为带教老师,必须掌握其心理特点,详细耐心介绍科室环境、仪器设备的放置、护理文书的书写要求,以及患者的病种特点,提供实践机会,采取放手不放眼,使护生在实践中由知向行转化,并强调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2.8 加强护理质量检查,设立护理安全管理小组, 每月对科内进行一次护理安全检查,预防差错事故的发生,对不良事件进行全面及时的反馈,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薄弱环节进行分析讨论,提出整改措施,从本质上减少和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2.9 加强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倡导人性化管理,保证护理工作质量和病人的安全,选拔职业素质高,基础理论扎实,技术过硬,身体素质好的护理人员担任ICU护士,不断进行培训考核,合理配置,科学安排,改善工作负荷过重的状况,根据患者病情、不同时间段工作量的变化,实行弹性排班,以保证护理安全。 3 讨论所有医疗过程都是风险和利益并存的,而且贯彻诊断、治疗、护理、康复全过程,任何临床活动,即使是极为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道的临床活动,都带有风险。因此,风险管理已成为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发生护理缺陷或事故,给病人和家属带来痛苦,也给护理人员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护理质量缺陷管理的关键在预防,预防为主的思想是整个护理质量管理的指导思想,也是防止护理质量缺陷的关键措施。参考文献[1]吴丽平.ICU护理差错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国健康月刊,2011年第9期[2]梁彦,李桂芳.ICU护理风险管理与防范[J].宁夏医学杂志,2010年第10期[3]齐颖,张萍.ICU危重症患者的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西部医学,2011年第23卷第3期

ICU护理管理论文 第4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ICU收治的80例患者, 于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实施护理安全管理, 不应用护理标识, 为常规组 (40例) ;于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实施护理安全管理中加入护理标识应用, 为干预组 (40例) 。其中常规组男26例, 女14例, 年龄28~46岁, 平均年龄为 (36.4±4.8) 岁;干预组男23例, 女17例, 年龄26~48岁, 平均年龄为 (37.5±3.9) 岁。所有患者均符合ICU收治标准[5]:①各种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患者;②各类创伤引发全身休克或器官衰竭患者;③急性药物中毒患者;④接受器官移植后处于排异期患者;⑤有严重代谢障碍患者。本研究取得所有患者家属同意且签订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 P>0.05。

1.2安全管理:ICU应用护理标识是安全管理中关键步骤, 科室应成立护理标识设计制作小组, 以护士长为首带领科室护士共同完成, 护士长负责监督标识使用情况及管理, 定期召开会议, 总结工作情况。

1.2.1患者身份标识:为ICU收治患者制作身份标识, 主要内容包括患者姓名、年龄、性别及患者疾病类型、患者血型等。将腕带系在患者手腕处, 护士执行护理工作时仔细核对, 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1.2.2制作隔离标识:对于长期住院患者进入ICU时应做传染病筛查工作及血液检查, 对于发现有真菌感染及传染病时应做好病床边隔离及病室区域隔离, 制作警示标识并将其放置在床头, 于患者病例及床头卡上标注, 使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操作时采用隔离方式, 严格执行消毒工作, 尽量避免出现院内感染。

1.2.3 ICU收治患者大多数为危急重症患者, 病情较急且患者在转入科室前身体预留各种管道, 对于此类患者, 护理人员应单独制作管道标识, 采用红色标注高危导管, 对于红色标志导管应做到及时巡视及查看;采用黄色标注危险程度为中等导管, 并于交班时仔细交接;采用白色标注危险程度较低导管, 此类导管应每日至少查看1次。将不同颜色标识贴在相应管道处并标明管道相关信息, 包括:管道置入时间及位置、管道名称及用途等, 以便执行护理操作时能准确分辨管道性质及功能, 避免出现差错。输入不同药物时应悬挂警示牌, 标明药物输入部位及用途, 提醒护士执行操作时仔细核对剂量、用法等。

1.2.4由于ICU患者病情较急, 可能同时泵入多种药物, 此时护理人员应将每种药物标注详细信息贴于注射器上, 选择不同颜色标注, 以便护理人员加以区分。

1.2.5危险程度高等标识:对于ICU配药室各类药物做好标识工作, 包括贵重药品及紧急抢救药品均应做好标记, 并由专人负责日常养护工作, 每日应检查2次以上, 及时补充更换等, 定期查看贵重药品保质期, 在药物储存格贴好标签放置药物时仔细按照标注放入。

1.2.6科室内区域标识:于科室重点区域制作“非工作人员不得进入”标识, 无菌区及污染区标识、垃圾分类标识等;配药室抽屉、柜子等全部贴上标注, 将药品及物品依次归纳, 按照药物用途及保存方法存放。

1.2.7制作防止安全事故标识:选用白色硬纸分割成长方形条状, 制作不同颜色字体标注如防止导管滑脱、预防压疮产生、防止出现坠床、患者血型标识、患者药物过敏标识及传染病提示等关键词的卡片, 依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并放置于床头牌旁。

1.3观察指标:观察两年度患者发生安全事故情况, 包括感染、意外坠床、压疮、导管滑脱等。统计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包括满意、较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 满意度= (满意+较满意+一般满意) /总例数×100%;90~100分, 对于护理服务高度认可, 患者感到满意;80~89分, 对于护理服务较满意, 满足患者基本需求;70~89分, 护理操作能力有待提高, 患者一般满意;69分以下, 护理服务质量较低, 患者基本需求得不到解决, 患者不满意。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两组患者出现安全事故情况:常规组出现压疮1例 (2.5%) 、意外坠床2例 (5%) 、导管滑脱3例 (7.5%) 、感染2例 (5%) , 并发症发生率为8例 (20%) , 干预组导管滑脱3例 (7.5%) 、感染1例 (2.5%) , 发生率为3例 (7.5%) , 干预组低于常规组, (χ2=6.588, P<0.05) 。

2.2观察两组护理服务满意度:常规组满意18例 (45%) 、比较满意6例 (15%) 、一般满意7例 (17.5%) 、不满意9例 (22.5%) , 满意度为31例 (77.5%) ;干预组满意25例 (62.5%) 、比较满意10例 (25%) 、一般满意4例 (10%) 、不满意1例 (2.5%) , 满意度为39例 (97.5%) 。常规组满意度低于干预组, P<0.05。

3讨论

ICU又名重症监护室, 意指院内专门设立科室, 将所有急危重症患者集中, 运用先进的设备与技术支持对患者进行统一、全面治疗。随着现代医学技术飞速发展, 临床对于护理质量要求随之提高, 临床护理安全是判断护理质量重要指标, 而ICU收治患者大多为危急重症患者, 为更好帮助这类患者恢复健康同时避免出现安全事故, 科室应制定相应护理管理模式中重点加强安全管理[6]。

有学者经研究发现[7], ICU科室实施护理安全管理中重点应用护理标识可有效减少安全事故发生及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 本文经研究得出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 P<0.05;常规组满意度低于干预组, P<0.05。与上述学者研究相符。综上所述, 临床对于ICU护理管理模式中重点加强安全管理, 通过应用护理标识, 在护士执行护理操作过程中起到警醒作用, 避免出现差错, 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及减少安全事故发生, 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摘要:目的 研究加强护理标识管理在ICU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本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ICU收治的80例患者, 于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实施护理安全管理, 不应用护理标识, 为常规组 (40例) ;于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实施护理安全管理中加入护理标识应用, 为干预组 (40例) ;观察两组患者出现安全事故情况及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 P<0.05;常规组满意度低于干预组, P<0.05。结论 临床对于ICU护理管理模式中重点加强安全管理, 通过应用护理标识, 在护士执行护理操作过程中起到警醒作用, 避免出现差错, 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及减少患者发生安全事故, 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护理标识,安全管理,影响

参考文献

[1]杨芹.护理安全管理中护理标识应用的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2, 31 (6) :1065-1066.

[2]葛东明, 王爱凤, 王正梅, 等.护理标识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2, 18 (28) :3437-3439.

[3]张建勋, 张钰, 周建芳, 等.识别护理标识在病区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四川医学, 2012, 33 (7) :1309-1311.

[4]王非凡, 彭翠香, 崔莹, 等.护理安全标识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 2013, 13 (6) :427-428.

[5]夏周萍.护理标识在心内科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 2013, 11 (18) :1692-1693.

[6]童莉莉, 傅巧美.神经外科监护室护理标识的设计与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4, 20 (6) :734-737.

ICU患者分级护理管理研究论文 第5篇

ICU是专门接收重症、急症、危症患者的科室,该科室突发事件多,因此,需要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其适当的护理措施,以尽量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但由于ICU的特殊性,对于ICU患者的护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使得ICU护理工作量大,对于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也非常高。由此使得常规护理已经无法满足患者和家属的需求,对此,护理人员应该从临床实际出发,探讨出更加有效的护理管理措施,以保证ICU重症患者的恢复效果[1]。分级护理管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管理模式,其作用在于整合护理资料,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为进一步探讨其作用,该文以该院在6月—6月间接收的52例ICU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组对比了常规护理和分级护理管理的实施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在206月—206月间接收的52例ICU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26例,男性15例,女性11例,年龄20~67岁,平均年龄(43.5±2.6)岁,对照组患者26例,男性14例,女性12例,年龄25~71岁,平均年龄(42.9±2.5)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分析。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主要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施对应的护理措施,以维持患者的生命體征稳定,并促进患者的病情改善;观察组采用分级护理管理措施,具体的内容如下。

1.2.1 成立ICU分级护理管理小组 首先,为保证分级护理管理的实施效果,ICU科室应该从自身情况出发,组建分级护理管理小组,ICU科室主任为组长,护士长为副组长,挑选其他6~8名护理人员为组员[2]。组建小组后,应召开组内讨论会议,根据总结的临床经验,对现有的ICU护理管理工作和制度进行完善,制定行之有效的分级护理管理制度,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并根据常见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1.2.2 ICU患者分级 一般来说,ICU患者可分为4级,Ⅰ级:患者未出现生命体征问题,可转出ICU,对于此类患者,无需专人护理,但是应定时查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避免出现异常情况;Ⅱ级:患者于ICU治疗,但无需进行ICU干预,对于此类患者,应由1名专门护理人员进行负责,或1名护理人员负责2~3名患者,这样既可以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又能保证护理质量和效率;Ⅲ级:患者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需要接受1种ICU干预方法。对于此类患者,应由1名专门的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必要时可以配备2名;Ⅳ: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病情较为危机,需要接受2种或以上ICU干预方法[3],此类患者需要1~2名护理人员在病床边看护,以保证及时抢救,避免延误治疗时机。

1.2.3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ICU和其他科室不同,护理工作压力非常大,护理人员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责任,因此需要时刻保持警惕。为保证护理质量,应该合理安排人力资源的分布,将ICU的值班时间改为12 h制,优化排班时间,保证每一时间段内护理人员的数量相同。需要注意的是,应将年资和经验不同的护理人员组合分配,这样既可以起到帮带的.效果,又能保证护理工作的有效实施。

1.2.4 加强培训和考核 ICU护理工作较为特殊,因此,医院应定期为护理人员提供培训机会,传授先进的护理方法和理念,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同时,加强思想教育,使护理人员能够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和高度的工作热情,主动投身到工作过程中,减少失误。另外,还应该加强日常监督和考核,将考核结果纳入到薪资评价标准中,这样能够形成一个更加有利的环境,促进分级护理管理制度的实施。

1.3 观察指标

采用该院自制的护理调查表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价,包括病房管理、药物管理、ICU技术、护理记录、护理安全、消毒措施、感染预防等内容,每项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护理质量越高;统计护理期间发生的不良事件;向患者发放护理满意度调查表,总分100分,85分以上为十分满意,70~85分为基本满意,70分以下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十分满意率+基本满意率[4]。

1.4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所得数据均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计算和处理,计数资料使用[n(%)]表示,用2检验,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质量评分

观察组的病房管理、药物管理、ICU技术、护理记录、护理安全、消毒措施、感染预防评分分别为(96.8±2.6)分、(97.4±2.5)分、(95.2±2.4)分、(96.6±2.3)分、(97.4±2.0)分、(97.1±2.1)分、(96.5±2.2)分;对照组的病房管理、药物管理、ICU技术、护理记录、护理安全、消毒措施、感染预防评分分别为(92.1±1.8)分、(93.0±2.0)分、(92.9±1.7)分、(93.3±1.8)分、(91.5±1.6)分、(90.3±1.7)分、(91.7±2.1)分。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各项护理质量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97,P<0.05)。

2.2 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观察组中共出现了3例护理不良事件,分别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1例,压疮1例,引流管意外脱落1例,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1.54%(3/26);对照组中共出现了10例护理不良事件,分别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2例,压疮2例,引流管意外脱落2例,输液外渗2例,坠床1例,跌倒1例,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8.46%(10/2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985 6,P<0.05)。

2.3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中15例患者对护理过程和结果十分满意,10例基本满意,1例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6.15%(25/26);对照组中8例患者对护理过程和结果十分满意,10例基本满意,8例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为69.23%(18/2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996 4,P<0.05)。

3 讨论

随着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人们对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而ICU作为医院接收危重患者的主要场所,更需要加强对护理模式的改革,以保证护理内容的实施效率和质量。分级护理管理是一种以高效管理为基本理念的护理模式[5],其目标在于优化人力资源的配置,提高各类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降低危险因素的数量,保证患者的安全。通过分级管理,能够将患者分为不同的小组,方便进行有效的管理,同时,制定的相关护理策略也更加灵活,能够保障ICU护理工作的科学性,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临床实践证明,分级护理管理优越性十分明显,有着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該次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了分级护理管理,成立小组,可以更具针对性,对ICU患者进行分级,可以进一步明确患者的病情,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可以为ICU患者提供充足的护理人员支持,加强培训和考核,可以就护理人员的护理管理情况进行分析,并对护理人员的表现进行合理评估,从而进行及时的反馈,从而更好地进行后续的护理管理。结果显示,观察组病房管理、药物管理、ICU技术、护理记录、护理安全、消毒措施、感染预防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1.5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4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2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ICU重症患者分级护理管理,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卞蓉婷,杨海燕,李倩,等.分级护理管理对ICU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1(8):102-105.

[2] 邱丽娜.分级护理管理对ICU重症患者护理效果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17(24):164-165.

[3] 刘蓉.分级护理管理对ICU重症患者的应用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8(12):998-999.

[4] 王素玲,刘维丽.分级护理管理对ICU重症患者护理效果探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2(7):11-12.

[5] 谢颖彬.分级护理管理对ICU重症患者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5,6(25):177-178.

[6] 莫崇爱,左凤华.分级护理管理对ICU重症患者护理效果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9):1233-1234.

[7] 黄海英.分级护理对ICU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2016,29(3):187-188.

ICU护理管理论文 第6篇

关键词:压疮;集束化护理策略;ICU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426-01

ICU患者病情严重,长期处于被动体位,活动较少,极易发生压疮[1],不仅给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造成巨大损伤,而且还影响治疗效果,提高病死率?因此,针对ICU患者,医院需要提升护理质量,预防患者出现压疮现象?我院对ICU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策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我院ICU收治的16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抽签方式,将患者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81例?对照组81例患者中,男49例,女32例;年龄21-79歲,平均年龄为(58.34±5.61)岁;平均体重为(62.31±5.09)kg?研究组81例患者中,男51例,女30例;年龄19-80岁,平均年龄为(57.69±5.82)岁;平均体重为(63.04±5.21)kg?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的对比上差异较小(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对患者予以常规护理?保持床单被罩的干净整洁?予以营养支持?协助患者翻身?定时更换患者衣物等?

研究组:对患者予以集束化护理策略?①压疮风险评估?患者入院后,根据其实际情况?比如年龄?性别?病情?临床治疗等,对其进行压疮风险评估,从而为后期实施针对化临床护理提供参考?②分析压疮产生的原因?结合以往ICU发生压疮患者的情况,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从而为后期预防工作做好准备?③预防压疮的护理?在协助患者翻身时,护理人员动作轻柔,严禁粗暴对待,同时保持翻身频率适当,不能过频和过少;做好皮肤护理工作?对于存在严重水肿患者而言,需要用纱布替代棉签对穿刺部位进行按压;结合患者情况选择适当的激素或抗生素;定期检查患者的全身皮肤,同时及时处理大小便,尽量避免患者皮肤处于潮湿状态?④加强健康教育?护理人员要耐心向患者讲解压疮的相关知识,比如形成原因?危害?预防和处理方法等,促使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护理工作?⑤做好交接班工作?护理人员之间在交接班过程中,做好相应的配合工作,确保每间隔15min经进行一次病房巡视,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的异常情况,并为患者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

1.3 评定标准[2]

①Ⅰ度:压疮已累及真皮与表皮层,局部发红,按之发红情况不变;②Ⅱ度:压疮累及皮下组织,局部发生水疱?破裂等情况;③Ⅲ度:压疮累及皮肤全层和肌层,局部呈陨石坑状;④Ⅳ度:压疮累及骨骼?关节和肌腱,周围组织可能发生窦道?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软件(SPSS)20.0版对本研究所有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分组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表示,分组对比采用X2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比较

经统计结果显示,对照组81例患者,15例发生压疮,压疮发生率为18.52%;研究组81例患者,6例发生压疮,压疮发生率为7.41%;对比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压疮发生时间比较

经统计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压疮发生时间显著迟于对照组,对比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详见表2?

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上升,对医院的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ICU患者病情严重,且病情变化较快,护理人员面临着更大的护理挑战?因此,为了给患者提供优质?贴心的护理服务,需要实施良好的护理措施?

集束化护理(Cluster based care)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其中包含3-6个元素,且均可以显著改善护理人员的工作[3-4]?就目前情况来看,国外逐渐普及集束化护理策略,但我国在这方面起步较晚,尚处于探索阶段[5]?在本文研究中,研究组患者予以集束化护理策略?首先,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其发生压疮的风险进行评估,了解并掌握每位患者的特点,后期给予针对化护理措施?其次,对以往ICU发生压疮患者的情况进行分析,了解其原因?接着?结合上述分析情况,做好压疮的预防护理工作,比如皮肤护理?翻身护理等?此外,还要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加深患者对压疮的认识,提升患者的配合度?护士之间在交接工作中,严格执行相应的交接制度,比如检查患者病情?用药记录,核对患者信息等,然后再签字,并且确保24h有护理人员在岗?经护理后,研究组患者压疮的总发生率(7.41%)明显低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18.52%)(P<0.05),表明集束化护理策略可以降低患者医院感染率;此外,结果还显示研究组患者且研究组压疮发生时间显著迟于对照组(P<0.05),提示集束化护理可以延迟压疮的发生?

综上所述,在ICU患者中实施集束化管理策略,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杨守香.集束化护理策略在ICU患者压疮管理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1):295-296.

[2] 苏丽莹.集束化护理策略在ICU患者压疮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吉林医学,2014,35(26):5971.

[3] 杜鑫.集束化护理在ICU患者压疮管理中的效果观察[J].生物技术世界,2013,20(04):67.

[4] 叶芸,潘利飞,陈新美,周宝灵.集束化护理在ICU压疮高危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健康研究,2014,16(06):689-690.

ICU护理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措施 第7篇

1 IUC存在的安全隐患

1.1 护士方面

1.1.1 人员配备与人员搭配:

从数量方面看,国外ICU患护比为1∶3~1∶4[3],而目前,国内医院患护比实际低于1∶2.5[4],护士人力资源缺乏,低年资护士占比大,经验欠缺于老护士,不能及时预见疾病的发生发展,缺乏应变能力,心理素质和责任心欠缺,导致医疗护理安全隐患增加。

1.1.2 业务方面:

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是ICU工作的核心。基础护理如:口腔护理、皮肤护理,跌倒坠床评估,管道交接等落实不到位。专科护理如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部分患者使用床边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床边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即时血凝检测系统(ACT)、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等各项技术的应用,对护士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如不能及时根据技术进步与专业发展的情况通过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提高护理技术水平,会给护理人员形成较大的工作压力,而且导致护理工作技术方面风险加大,影响护理安全。

1.1.3 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薄弱:

如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护患沟通不到位,知情告知不及时等。护理人员无足够的应急措施,风险意识薄弱,极易忽视临床护理工作中潜在的各种隐患和风险因素,不能有效地维护患者的选择权、知情权、隐私权、自主权等,从而导致护理纠纷的发生[5]。

1.2 患者及家属方面

ICU为封闭式管理,有探视制度,规定探视时间、人数和时限,家属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受到影响,且ICU治疗费用高,家属经济压力大,普遍存在对ICU医师、护士的要求高,对治疗期望高的现象,这也是造成护患纠纷的因素之一。

1.3 环境设备方面

破伤风或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严格隔离或床旁隔离措施落实不到位;空气消毒不定时;医疗垃圾未做到分类定点放置;抢救设备是否足够备用、定时检验维修、处于备用状态等,这些都是安全隐患。

1.4 管理方面

ICU管理制度不健全,业务培训不到位,如各种应急预案演练培训不到位等,设备物资管理不善,职业道德教育薄弱,管理监督不得力等因素,是发生纠纷和事故的主要原因和隐患[6]。

2 ICU护理安全管理措施

2.1 护士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的培养

2.1.1 护理部的培训计划:

结合科室的特点,制定科室分层次培训考核计划,并严格落实。在掌握基础知识同时,强化ICU专科技能培训,如CRRT、PICC、除颤等;加强本科室护理常规、工作制定及应急预案的学习及考核;每月1次的业务学习与护理查房;三基理论及操作考核分月考、季考及年考,考核成绩与绩效考核及评优评先挂钩,提升了护士主动学习的意识与积极性。

2.1.2 抢救仪器设备的管理:

科室抢救仪器设备做到定位放置,专人管理,日常维护,定期保养。各种新进设备,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要求护士在一定时间内掌握其正确使用方法、各种预警处理及简单故障处理,并实行考核。

2.1.3 强化危重患者管理:

制定危重患者护理质量标准,从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护理文书书写、压疮、跌倒坠床、管道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质控。根据质控标准,责任护士做好危重患者护理,病区护士长进行日常及周质控,将存在问题及时反馈,持续品质改进,确保危重患者护理质量与安全。

2.1.4 加强对护士的护理安全和卫生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

不断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增强护士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责任心,认真学习和了解《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法律知识,同时严格遵守,积极主动维护患者的选择权、知情权、隐私权、自主权等,保护其合法权益,做好相关病例备案,注重自我保护。

2.2 加强沟通

2.2.1 加强护患沟通:

定期对护士的语言沟通艺术进行培训,制定文明规范用语并赋予实施。成立品管圈,如亲情圈、管道管理圈等,针对ICU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不能交流的患者,制定图示,让患者“看图说话”,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对烦躁等需约束的患者,做好健康教育,患者能更好的配合。

2.2.2 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

ICU患者病情危重,家属不能床旁看护,心情焦虑,在探视时间做到医护床旁查房,告知患者病情及治疗护理情况,取得家属的信任与配合。

2.3 加强护理环节和终末质量管理

环节质量,如病房科学管理质量、基础护理质量、护理文书书写等,是整体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终末质量是护理工作的整体或某一单项指标的最后质量,可以月、季、年作定期的检控[7]。我院实行三级质控,病区护士长周质控,科护士长月质控,护理部主任季度质控,且每季度召开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会议,进行全面质量分析反馈,促进护理工作品质持续改进。

2.4 强化管理及相关科室支持

2.4.1 合理排班:

我院ICU实行APN弹性排班制,分组搭配,新老结合,充分发挥各层级护士的作用;护理部根据ICU床位使用率进行护理人力资源调配;医院大力支持危重症专科护士培训及专科进修,体现ICU护士的价值。

2.4.2 设备管理:

器械科派专人负责ICU设备管理,定期检查和维修。抢救设备定期检查,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和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对于基本的紧急供电设备、防火设备等也要有良好的保障。

2.4.3 加强ICU院感监测及管理:

保持病房的整洁,每日进行空气消毒,定期进行空气监测。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强化医护人员的手消毒,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2.4.4 严格交接班制度:

规范ICU与急诊、病房、手术室的交接流程,完善交接单的填写,确保患者转运安全;加强基础护理,如口腔护理、皮肤护理等;妥善固定各种管道,给予适当约束,减少非计划性拔管。

关键词:ICU,护理,质量控制,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1]倪军,周燕珍,蔡碧风,等.护理质量控制体系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4,7(12):364-365.

[2]史自强,马永祥,胡浩波,等.医疗管理学[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5:238.

[3]王志红,周蓝妹.危重症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8-9.

[4]蓝惠兰,黄惠根,谭杏飞,等.综合ICU人力资源有效利用的探讨[J].现代临床护理,2005,4(1):39.

[5]骆蓓君.产科护理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7):127-128.

[6]吴巧媚,彭鹿,郑静霞,等.质量监控在ICU护理安全管理的应用[J].光明中医,2011,11(26):2363-2364.

ICU护理管理论文 第8篇

关键词:ICU,护理技术准入管理,现状调查,分析

随着经济条件的不断改善和发展, 公众对重症患者的医疗投入也逐年加大。ICU的建立正是适应这一需要产生的, 它是各个医院总体医疗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和体现。因此, 对ICU的资金投人, 护理人员配置和管理方面都给予了一定的倾斜和重视。全方位准确地评价ICU的护理质量, 并不断提高ICU护理质量管理, 是当今护理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重症监护病房 (ICU) 是危重患者和先进监护抢救设备集中的科室,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进步, 新的护理技术不断引进, 潜在的护理安全问题也相应增加。为了提高护理操作和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 我院及时发现ICU护理技术管理中存的不足, 进一步完善ICU护理技术准入管理并为临床提供部分依据, 现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调查本院医院18个ICU的在岗执业护士及副高职务具有3年以上ICU工作经验的护理人员。年龄22~43岁, 平均 (30.35+5.02) 岁。其中, 总护士长1名, 占5.6%;ICU护士长2名, 占11.1%;具有副高职称的2名, 占11.1%;中级职称的10名, 占55.6%, 其他3名, 占16.7%。

1.2 方法

采用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 共发放问卷18份, 回收18份, 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18份, 有效回收率为100%。设计调查进行两轮专家咨询, 请专家对ICU重要的护理项目进行分析和判断。本研究通过专家对护理质量管理、ICU护理质量的了解程度进行分析与统计, 计算出专家权威系数为0.92, 可以认为专家的权威程度较高, 其结果可信。

1.3 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处理均在CHISS统计软件包中进行, 分析方法包括: (1) 统计描述。采用构成比对、均数等对调查人均的年龄、技术职务、学历、临床工作时间和ICU工作时间的构成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 (2) 方差分析和秩和检验。对护理技术准入现状分析和绩效分析采用方差分析和秩和检验 (其中数据资料方差齐性的采用方差分析, 方差不齐的采用秩和检验) 。

2 归纳统计结果

2.1 基础护理技术准入与绩效现状

选取护理技术准入和操作绩效部分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对不同技术职务护理人员的独立操作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的同时, 对不同技术职务护理人员的操作绩效从应用理论知识、操作熟练、操作一次性成功、完成效果、操作失误5个方面分别进行比较和分析, 经有效分析得出, 16项基础护理技术中, 在准入独立操作情况方面, 不同技术职务护理人员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提示在基础护理技术准入管理中, 各级护理人员均达到准入要求, 可进行独立操作。其中肌内注射、卧床患者更换床单、口腔护理、吸痰、女患者会阴冲洗、导尿、留置胃管、灌肠、膀胱冲洗、尸体料理12项护理操作项目在操作绩效不同维度上无统计学差异 (P>0.05) 。表明基础护理技术准入管理比较规范, 绩效稳定。有4项操作项目在操作绩效不同维度上存在统计学差异 (P<0.01或P<0.05) , 无菌技术在一次性成功和完成效果上有显著性差异;皮内注射和皮下注射在操作熟练程度上有显著性差异;静脉输液在操作失误方面有显著性差异。提示部分基础护理技术项目绩效不稳定。

2.2 ICU专科护理技术准入现状

31项专科护理技术中, 在准入独立操作情况方面, 颅压监测、外周动脉穿刺、PICC置管、洗胃术、动脉压监测、床旁血滤、心肺复苏、脑室穿刺术的配合8个项目在不同技术职务护理人员存在统计学差异 (P<0.01或P<0.05) 。提示这8项护理技术在不同层次护理人员中实行了准入限制, 同时这8项护理技术在操作绩效的不同维度上均存在统计学差异 (P<0.01或P<0.05) , 提示实行准入限制是必要的。其他在不同技术职务护理人员无统计学差异的23项护理技术中, 心电监测、输液泵的使用、密闭式吸痰、氧气雾化、超声雾化和呼吸机超声雾化6项在绩效的不同维度上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提示准入效果较好;颅压监测、腹压监测、动脉压监测、肺部物理治疗、外周动脉穿刺、PICC置管、洗胃术、床旁血滤、心肺复苏、电除颤、双囊三腔管的护理、中心静脉置管护理、血气分析仪的使用、呼吸机超声雾化、床旁纤支镜配合、气管切开术的配合、脑室穿刺术的配合17个操作项目在不同维度上存在统计学差异 (P<0.01或P<0.05) 。那么这部分存在绩效差异的操作项目, 可能成为存在护理安全隐患的操作项目。

2.3 ICU不同技术职务的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绩效现状

在调查表的设计中, 对ICU不同技术职务的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绩效从应用理论知识、操作熟练、操作一次性成功、完成效果、操作失误5个维度进行评价和分析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3 讨论

3.1 ICU基础护理技术准入管理和绩效现状

基础护理技术准入管理比较规范, 绩效相对稳定。个别基础护理技术绩效不稳定, 需加强培训。

3.2 ICU专科护理技术技术准入管理和绩效现状

ICU专科护理技术准入管理还不够规范, 绩效不稳定。有创护理技术尤其是准入管理的重点。ICU专科护理技术实行限制准入很有必要。6项ICU专科护理技术绩效稳定, 准入效果好。

3.3 护理技术操作绩效5个维度分析

掌握和应用理论知识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基础。熟练应用技能是做好护理工作的保证。操作一次性成功是患者满意和赢得患者信任的重要因素。完成护理操作效果体现了护理质量。避免操作失误是保证安全的重要环节。规范护理技术准入管理是提高绩效的重要手段。

4 建议

逐步建立护理技术准入管理的规范体系, 在现行ICU准入制度下, ICU科室加大临床护理质量管理, 严格执行ICU准入制度, 逐步建立护理技术准入管理的规范体系。对ICU护理人员进行全方位培训, 可以加强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提高护士专业技能。建立统一规范的ICU护理技术准入考核制度, 对护理技术准入考核严格把关。制订适合于临床的ICU护理技术流程, 不断更新知识, 真正做到教学为临床护理服务, 使护理人员所学知识可为临床需要服务。在临床工作中, 为了保证护理技术绩效的稳定, 使ICU的不同技术职务的护理人员能够因才施用, 护理工作质量进一步提高, 确保患者的医疗护理安全。成立本院ICU护理技术准入评估专家委员会及明确的、具体的、可行性强的ICU技术操作准入制度及管理原则, 让临床准入工作有据可循。

5 结语

本调查了解了ICU护理技术准入管理现状, 并通过护理技术操作绩效分析, 发现ICU护理技术准入管理存在的问题, 可为临床进一步做好护理技术准入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根据循证准入的理念, 通过绩效分析, 实行对不同技术职务护理人员分层次准入管理, 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ICU技术准入管理和培训制度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中华护理杂志编辑部.专科护士培训专题ICU专科护士培训的实践与探索[J].中华护理杂志, 2004, 39 (12) :952-953.

[2]李静.卫生技术评估的基本方法[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04, 3 (4) :315-320.

[3]明沈玮, 曹枫林, 娄凤兰.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 2004, 19 (9) :831-832.

[4]王晓利, 陆新容, 翟云霞.问题学习法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 2004, 19 (11) :968-970.

[5]徐淑秀.护理学导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5:88-96.

[6]张明岛.医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63-68.

ICU护理管理论文 第9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2月1日至2012年12月1日期间ICU病房中的3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 男性228例, 女性152例, 患者的年龄为20~88岁不等, 平均 (52.6±3.8) 岁。

1.2 方法

1.2.1 危急值报告项目

pH值、动脉血氧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分压、总胆红素、血糖、血钾、血钠、血氯、血钙、尿素氮、肌酐、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酶时间以及无菌体液细菌培养等[1]。

临床中, 有些检验的结果虽然不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 例如患者检查前的HIV呈现阳性或在高危病区检验出高致病病原菌等, 也需要将其列入到危急值报告范围中。

1.2.2 不合格标本

(1) 血标本出现溶血。真空采血管内部的负压较大或负压不够、患者有效循环血量不断减少等均会导致溶血;对抗凝血用力震荡、并造成红细胞出现机械性破坏而出现溶血;采血护士的技术不熟练或穿刺部位选择不当等均会导致患者组织损伤过多, 进而出现溶血[2]。 (2) 抗凝血标本出现凝固。抗凝剂在摇匀时的使用方法不正确;抗凝的比例不正确、采集血量过多或者采血试管过期等;运用注射器采集抗凝血标本的时候, 因为抽血不畅而延迟了患者的抽血时间, 极易导致部分血样出现凝块。 (3) 血标本成分发生改变。血标本的放置时间较长, 对危急值项目将会造成一定影响, 例如:患者出现血糖下降、血钾升高或血气分析pH值下降等。 (4) 血标本与患者检验单中的姓名、床号以及住院号等不符, 其具体原因如下:护理人员没有严格按照查对制度中的要求按时检查;护理人员工作太忙, 以至于出现疏忽等。

1.3 危急值的登记和交接

(1) 护理人员根据医生所开具的详细检验单项目为患者进行采血, 再由专门的护理人员将血液标本送至检验科, 并与检验科的检验人员进行详细交接, 以保障血液标本的及时送检以及检验质量。 (2) 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主要由办公护理人员进行保存, 并将其存放于固定位置。危急值报告的具体内容包括:危急值报告时间、患者姓名、性别、床号以及住院号等, 外加报告人的姓名、医师签名以及备注信息等。护理人员在危急值报告本上做出详细的记录, 并向报告者进行详细叙述, 以显示护理人员工作的认真、负责。之后, 护理人员应立即通知主管医生, 在主管医生签名后的5~10min内做出有效处理。 (3) 护理人员接到危急值报告之后, 应该做好如下工作:其一, 配合医生做好患者的临床抢救工作, 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如果主管医生认为患者的危急值报告与其临床症状不相符, 护理人员则应该重新留取标本为其进行复查, 并及时了解其检查结果。医生必须在患者的病例上详细记录危急值的处理过程, 护理人员也应在护理记录单上做出标注。其二, 护理人员应该将危急值报告列为交接班的重点, 在接到危急值时, 在护理记录单中做出明确记录, 使接班护理人员一目不了然, 进而便于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追踪观察。

1.4 危急值报告的监督和追踪

检验科与各临床科室均应该认真贯彻并执行危急值报告制度, 并在日常工作中, 加强对危急值报告进行监督, 确认血液标本的采集和运送等是否科学、有效。ICU病房中的患者多为危重患者, 均具有潜在的生命危险, 而危急值的正确处理有助于挽救患者生命, 极为重要。基于此, 护理人员应该随时追踪患者的危急值变化情况, 并对其病情进行科学观察, 以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1.5 统计学处理

本组研究运用SPSS13.0数据处理软件对所有研究数据进行了科学的分析与处理, 当P<0.05时, 差异具有显著性, 则研究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高, 差异具有显著性, 即P<0.05。其具体的数据对比结果如表1。

3 讨论

为了保障我国危急值报告制度的顺利实施, 不仅要为临床护理人员开展广泛的知识培训, 丰富其相关知识与专业技能, 还应该加强检验人员和临床护理人员对危急值报告制度的重视[3]。强化护理人员的操作技术, 明确导致危急值偏离的主要因素, 进而提高临床中危急值报告的准确率。各级医院应该定期检查并总结医院的危急值报告制度, 并针对其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策略, 使其不断改进, 不断完善。科学化与制度化的危急值报告制度是挽救患者生命、提高临床护理水平和医院管理质量的关键举措, 应该引起各级医院的重视。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 对于ICU病房患者而言, 实施ICU检验“危急值”护理安全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其不仅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且对于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的提高也具有重要价值, 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 研究并总结ICU检验危急值的护理安全管理经验, 以提高我国ICU病房的护理管理水平。方法 以我院2010年12月1日至2012年12月1日期间ICU病房中的3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并将其进行分组, 即对照组:190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安全管理;观察组:190例患者进行ICU检验“危急值”护理安全管理,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好, 差异具有显著性, 即P<0.05。结论 对于ICU病房患者而言, 实施ICU检验“危急值”护理安全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值得推广。

关键词:ICU检验,危急值,护理安全管理,分析

参考文献

[1]冯海丽.ICU检验“危机值”护理安全管理的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 2011, 26 (10) :888-889.

[2]蔡碧兰, 黄湘晖, 杨美丽.ICU护理安全管理评价体系的构建[J].护理学杂志, 2011, 26 (5) :62-64.

ICU护理管理论文 第10篇

1 患者的特点

患者病情为重,通常需要密切监护,大多数患者需要机械或药物支持治疗等,病房不允许家属陪伴。因此,这类患者易出现孤独、恐惧感,昏迷、麻醉觉醒后的患者时常出现对时间、场所的认知障碍。在这个聚集性很强的集中治疗护理场所,患者对护理人员依赖性很强,在病情稳定后,对有关健康问题求知欲很强。另外,ICU的患者,时常出现ICU综合征,不仅身体上限于危急状态,精神上也承受很大的刺激。

2 多元文化护理应用于ICU护理质量管理

2.1 提高ICU护理人员素质

要求ICU护士除了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熟悉的技术操作和高尚的医德之外,还应具备敏锐的洞察力、良好的记忆力、集中的注意力、良好的心态等。

2.2 制定相应的ICU多元文化护理质量管理制度

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要求护士在操作中要充满爱心,充满温情,不断增强服务技能,提高语言技能和沟通技能,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2.3 营造温馨的ICU环境

从生物、心理、社会三方面的因素考虑,给患者营造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减少环境、心电监护、呼吸机及输液泵警报等对患者的恶性刺激。抢救危重患者时,尽量避免其他患者在场。入睡时将灯光调暗趋于柔和,必要时给予镇静剂。

2.4 应用多元文化护理加强护患交流

护士可根据患者的病情、社会地位、文化背景等因素选择合适的交流方式,准确判断患者所要表达的意图,并及时地给予解答。

2.5 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及特殊护理

医护人员应尽可能减少ICU患者裸露的次数和时间,同时做好预防褥疮及肺部、泌尿系感染的基础护理。对于危重患者所做的一些维持生命的特殊支持和监测技术,要进行个体化护理。

2.6 实施个体化护理

由于每个人的社会地位、文化层次及宗教信仰不同,对疾病的态度、治疗中的需求也不同,护士应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实施护理。

2.7 做好心理护理

(1)术前要做好访视,耐心向患者讲解ICU监护的目的,使患者有良好的心理准备,避免紧张、焦虑、恐惧心理产生。(2)向家属讲解重症监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家属了解患者的病情,以取得家属的配合。医护人员要关心体贴患者,保持与患者的密切接触,尽可能满足其需求,从而消除患者没有亲人陪伴而产生的孤独、恐惧和寂寞。

3 讨论

随着医学模式与护理模式的转变,护理学科的定位已从纯医学范畴转变到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相结合的领域,其研究内容、范畴涉及影响人类健康的生物、心理、社会、精神、文化等各个方面。随着现代科学的高度分化和广泛综合,护理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多学科相互渗透,在理论上相互促进,在方法上相互启迪,在技术上相互借用,形成了许多新的综合型、边缘型的交叉学科和分支学科,如:护理伦理学、护理心理学、护理美学、护理教育学、护理管理学、护理行为学、护理人际学、社区护理学、急救护理及老年护理学等。由此可见,护理学科理论体系涉及面广,有多元文化特征,而且呈动态变化,随着社会需求和医学体系的发展而发展。文化的概念是指人类在社会的历史发展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一定的文化是一定历史、地域、经济、社会和政治的综合反映。多元文化即多民族文化,不同的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产生不同的行为规范,导致不同的社会发展。它包括由国家、地区、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形成的多元化社会,为不同的患者提供多元化优质护理服务,是当今多元化社会的需要[2,3]。ICU综合征是指在ICU监护过程中出现的以精神障碍为主,兼有其他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实施多元文化护理应做好:改善监护环境,减少紧张气氛,消除语言环境对患者的不良影响,做好基础护理。多元文化护理倡导患者是护理服务的中心,树立以人为本,人文关怀。多元化护理表现在:临床护理类型的多元化,护理任务、工作内容的多元化,护理角色的多元化,护理对象的多元化等。开展多元文化护理应[4]:更新护理观念,改变护理教育模式,增加人文知识,开展中西医结合护理

多元文化护理是现代护理发展的必然方向,护理学发展的过程也是在沿多元化这一方向发展。因此,要开展这一更高层次的护理,需要通过在提高思想认识,确定研究范围,加强教育和人员培训等多方面作进一步的探讨,以加速现代护理的发展,尽快与国际护理接轨。

总之,将多元文化护理应用于ICU护理质量管理中,可以使ICU护理治疗质量管理进一步有序化,从而确保ICU护理质量更快的发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

[1]鲁子间.试论跨文化教育的实践思路.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22 (4):1.

[2]李井泉.跨文化医学.中国全科医学,2006,9(1):87-88.

[3]胡忠华,朱丹.试论护理教学中的跨文化教育.护理学杂志, 2005.20(21):4647.

ICU护理管理论文 第11篇

【关键词】 ICU 舒适护理 应用效果 研究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3-0160-01

ICU为重症加强护理病房,是临床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老龄化的加快及交通工具的变革,各种突发病、交通事故患者日益增多,ICU患者病情危重,并在心理上有焦虑、恐惧心理,这使得临床需要提供更高层次的护理措施,如何进行有效护理,改变以往常规的护理模式,使患者在ICU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不愉快的程度是临床护理研究的方向,我院对部分病例进行舒适护理干预,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下面就此措施及应用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住ICU病房的52例患者为观察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舒适护理组)26例中,男14例、女12例,年龄36~68岁,平均52岁,包括脑卒中10例、消化性穿孔出血6例、交通意外骨折伤5例、各项手术后返回ICU患者5例;对照组(常规监护护理组)26例中,男16例、女10例,年龄40~70岁,平均55岁,包括脑卒中9例、消化性穿孔出血8例、交通意外骨折伤6例、各项手术后返回ICU患者3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心电监护仪持续监测,两组从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各方面比较差异不大(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概述

重症监护室(ICU)是集中治疗、监护和护理急危重症患者的病室,收治的患者大多为严重创伤、大手术后及必须对生命指标进行连续严密监测和支持者、脏器功能衰竭病人等,患者存在严重的生理与心理不适,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极其重要,舒适护理为一种新型护理模式,是一种整体的、个性化的、创造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针对各种因素引起的不舒适,研究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给予积极舒适护理,以减轻患者的不适,使患者身心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促进患者康复。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进行常规监护护理,主要措施为常规基础护理和各项指标监护(具体略)

1.3.2 观察组 进行舒适护理,具体为:

1.3.2.1 基础措施 尽量给患者提供一个温馨舒适的ICU治疗环境,保持整洁干净,为患者提供柔软平整、干净的床铺,营造更加舒适、人性化的病房,减少噪音,技术操作要轻盈,仪器设备发出的声音调至合适大小,有些患者有意识清醒后极易受病情影响,产生烦燥,需镇静护理。

1.3.2.2 细节舒适护理 帮助患者取合适体位,借用适当的衬垫翻身及进行适当的肢體按摩并肢体活动,以促进患者舒适感, 患者心理有悲观情绪,加上肌力下降,不能进行常规活动,影响生存状况,一些患者还可伴有疼痛,对于疼痛要及时查明原因,并给予积极有效地处理,观注生活细节,大便秘结可给灌肠,必要时挖出干结粪便,用复方硼砂溶液做好口腔护理。保证患者的睡眠,夜间尽量关灯或使用柔和的光线。

1.3.2.3 心理护理 ICU危重患者身体处于应激状态,产生恐惧、焦虑,需要提供心理护理,加强沟通与交流,促进心理舒适,向其介绍ICU的环境,讲解重症监护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取得积极配合,运用非语言交流消除患者紧张不安的情绪。

1.4 疗效评定

对所有患者在入住ICU后4周进行病情统计及主观感受随访,观察患者心理及生存状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分率表示,且进行t 检验,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护理期间,对照组发生3例压疮、1例烫伤意外,观察组仅有1例并发症。观察组26例患者中,伤残率3.84%,并发症率3.84%,入住ICU时间7.2±2.4d,患者满意度96.15%,对照组26例患者中,伤残率11.53%,并发症率15.38%,入住ICU时间12.7±2.2d,患者满意度76.92%,两者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

3 讨论

ICU患者病情上有着危重、体虚、多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等特点[1],而且都是卧床病人。一些患者在进入ICU病房后由于对环境的不适应及恐惧还可出现一系列以精神症状为主的一种临床综合征,表现为谵妄、焦虑。这与疾病、自身认识不足、ICU环境因素、认知障碍密切相关。

实践中我们发现,ICU常规的护理显然不能满足病情和患者需要,随着现代护理学科的发展,护理工作不再是单纯简单的技术操作,更应注重“以人为本”的护理过程,因此舒适护理逐渐应用到ICU病房。从结果来看,舒适护理更利于患者安全,保证手术成功,促进患者更快康复,并对整个病情的预后有着积极治疗意义。我们体会到危重病人作为护理对象有着复杂、特殊的一面,舒适护理时必须详细了解病情,掌握病人心理情绪反应,为患者做好细节护理,使舒适性得到提高。不能翻身床者协助更换体位,并进行四肢被动活动和肌肉按摩[2]。

综上舒适护理是一种有效的临床护理模式,能尽可能地满足患者对舒适的需求,可以显著改善患者预后,有效降低ICU综合征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黄妮娜,刘爱侠,卢嫦清,何军;舒适护理在ICU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护理实践与研究[J].2013,10(22):126—128

ICU护理管理论文 第12篇

1资料及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2年6月-2014年12月ICU收治的168例老年患者为观察对象, 纳入标准: (1) 年龄>60岁; (2) 均为外科手术患者; (3) 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肝肾功能不全、入院前已经发生压疮的患者, 精神疾病、意识障碍而无法配合治疗的患者。 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 (2012年6月-2013年6月) 82例及观察组 (2013年7月-2014年6月) 86例。对照组:男40例, 女42例;年龄62~85岁, 平均年龄 (68.9±3.2) 岁;疾病类型:肺部感染22例, 颅脑外伤28例, 慢性阻塞性肺病12例, 急性心肌梗死10例, 呼吸窘迫综合征5例, 其他5例。观察组:男42例, 女44例;年龄62~84岁, 平均年龄 (69.2±3.6) 岁;疾病类型:肺部感染23例, 颅脑外伤28例, 慢性阻塞性肺病14例, 急性心肌梗死9例, 呼吸窘迫综合征7例, 其他5例。 两组间性别、年龄、 手术类型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行ICU常规性护理, 具体方法如下: (1) 按照护理部制定压力管理方法; (2) 采用气垫床预防压疮的发生; (3) 为患者制定翻身按摩计划; (4) 为患者制定基础护理内容。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4R危机管理, 具体措施如下: (1) 改进阶段:重新修订皮肤管理流程, 包括压疮评估程序、压疮应急程序、处理流程。鼓励护士积极报告皮肤不良事件, 对皮肤护理管理方面做出有效的整改及奖励措施, 不断强调护士运用压疮护理制度及报告制度, 对难以处理或不易识别的皮肤问题及时进行诊断。 (2) 改进护理设备:对入住ICU的患者除了采用气垫床预防压疮发生外, 还在患者足部及骶骨处加上波浪形气垫, 并要求每2h更换水垫波纹方向1次, 责任护士应每天检查气垫床使用情况。 (3) 改进压疮护理措施:每天采用0.5%的碘伏20ml加2 000ml温开水稀释后行肛周及会阴冲洗, 并采用毛巾擦干。每天更换1次电机片, 改进患者经鼻气管插管固定方法, 由原来的白扁带加胶布固定改为3条白扁带固定。 (4) 改变排班方式:为了让护理人员能更好地了解痤疮相关知识及危险因素识别方法, 尽早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 对泌尿外科全科室护理人员进行压疮知识培训, 并由科室护士长1名、主管护士1名及责任护士2名成立压疮专项管理小组, 专门负责对难免压疮进行会诊及处理。同时增加夜班值班人数, 设立组长负责制, 明确组长职责。 (5) 对护理人员定期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压疮评估、伤口处理、压疮预防措施、湿性愈合理论、敷贴的应用。采用现场指导、理论授课、个案报告及技能训练的方式指导患者预防压疮。培训时间为30个学时, 培训结束后对患者采用现场实践效果与理论的评价, 包括上报时限、评估记录表的应用、预防措施、创面的分级及处理。

1.3效果评价 (1) 护理质量:采用由调查人员自行设计的护理质量调查问卷进行调查, 问卷内容共包括基础护理 (5个条目) 、护患沟通 (5个条目) 、文书记录 (3个条目) 、病房环境及安全 (4个条目) 、皮肤管理 (4个条目) , 每个条目采用Lik- ert 4级评分方式, 1 (差) ~4分 (优) , 总分为各条目总得分之和, 评分越高, 护理质量越理想。本问卷经信效度评价可知Cronbach’sα系数为0.863, 问卷具有良好信效度。两组患者于出院时让其填写并当场回收。 (2) 记录两组皮肤危险度评估率、上报率、会诊率、压疮发生率、护患纠纷率、患者投诉率及患者满意率。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统计,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 组间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质量对比观察组基础护理、护患沟通、 文书记录、病房环境/安全、皮肤管理及总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1。

2.2两组患者压疮发生率对比观察组皮肤危险度评估率、上报率、会诊率高于对照组, 而压疮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2。

2.3两组护患纠纷、患者投诉率及满意率对比观察组护患纠纷率、患者投诉率低于对照组 (P<0.05) , 而满意率高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3。

3讨论

压疮是基础护理中的重要内容, 但其预防、治疗及转归情况往往被人忽视。压疮的发生及治愈时间的长短不仅直接影响患者经济利益及身心健康, 同时还会影响科室的护理质量[5]。老年泌尿外科患者由于病情特殊、患者营养状况差, 加之老年患者大多数存在基础疾病, 因此该类患者是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6]。既往对压疮的管理仅限于对制度的制定、检查及落实, 而忽视了对护理人员压疮风险意识的培训、上报登记及对高危人群的筛选, 使得压疮预防不到位, 使得压疮的发生率居高不下[7]。此外, 专科护士对难免压疮的处理不当, 使得患者愈合时间延长, 给患者增加心理及经济负担[8]。4R危机管理能有效减少风险发生的危害性及可能性, 从而起到预防及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的目的。4R危机管理目的是为了提高组织对风险的应对能力。反应是组织面对风险时的反应, 即风险来临时应该采取的措施及策略[9]。 恢复是指风险问题被控制后, 管理者恢复工作所作的相关经验及安排总结。余昆容等[10]对ICU患者皮肤管理应用4R危机管理, 结果显示患者皮肤问题及压疮问题较实施前得到显著改善。孙玉梅等[11]认为4R危机管理能有效降低医源性风险事件的发生。

为了更好地预防ICU患者压疮的发生, 本文对其实施4R危机管理, 结果显示, 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 观察组皮肤危险度评估率、上报率、会诊率高于对照组, 而压疮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 从而表明分期管理能有效提高泌尿外科患者护理质量, 提高压疮的评估效果及有效降低压疮发生率。这可能与4R危机管理让临床护士更好地了解了压疮的预防知识, 使得临床护士在压疮管理过程中更好地应用新理论, 提高了护理人员防治压疮的水平, 满足了患者及其家属的需求。通过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化的培训, 使其更好地识别、评估压疮危险因素, 提高了护理人员护理质量。此外, 4R危机管理是从患者的角度出发, 使得被动的护理工作变得主动, 并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 最大限度降低了压疮发生率。同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技术使得难免压疮患者治愈时间缩短, 从而促进患者康复, 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综上所述, 4R危机管理能有效提高泌尿外科老年患者护理质量, 降低压疮事件, 提高患者满意度。

摘要:目的:探讨4R危机管理在重症监护病房 (ICU) 患者压疮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12月本院ICU收治的168例患者为观察对象, 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 (2012年6月-2013年6月) 82例及观察组 (2013年7月-2014年6月) 86例, 对照组实施常规性护理, 观察组实施4R危机管理, 对比分析两组护理质量、压疮评估、上报、发生情况以及两组护患纠纷率、患者投诉率及满意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基础护理、护患沟通、文书记录、病房环境/安全、皮肤管理及总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皮肤危险度评估率、上报率、会诊率高于对照组, 而压疮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护患纠纷率、患者投诉率低于对照组 (P<0.05) , 而满意率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4R危机管理能有效提高ICU护理管理质量, 降低压疮事件发生, 提高患者满意度。

上一篇:互联网售票论文下一篇:合理用药关键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