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房手卫生现状调查

2024-08-05

病房手卫生现状调查(精选6篇)

病房手卫生现状调查 第1篇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12年7—9月份在我科住院的新生儿陪护80人。其中专职月嫂60人 (75.0%) , 从事新生儿照护工作平均1.8个月;新生儿外婆12人 (12.5%) , 新生儿奶奶8人 (7.5%) , 平均年龄50岁。

1.2 调查内容及方法

根据新生儿有陪病房的实际情况, 结合文献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内容包括洗手时间、洗手方法, 洗手对自我的影响等。由院感科工作人员在培训前后专人发放调查问卷, 新生儿陪护人员认真填写后收回。本次共发放调查问卷80份, 回收80份, 回收率100%。

调查发现, 陪护人员手卫依从性低的主要原因可归纳为两种:一是陪护人员在认知上的不正确, 另一方面是洗手不科学。针对这两种情况院感科采取了以下对策:

1.3 观察和监测

院感科工作人员 (非培训人员) 在新生儿住院期间对陪护人员在培训前后手指采样各一次。 (1) 时间:随机观察并于快速消毒或洗手后立即进行采样; (2) 采样方法:被检人员指尖向上并拢, 采样者用浸有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棉拭子在双手指屈面从指根到指端往返涂擦2次, 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子, 剪去操作者手接触部位, 将棉拭子投入10ml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 立即送检; (3) 检测方法:取1ml采样液做活菌计数。陪护人员手部细菌数≤5cfu/cm2, 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通过监测手指采样合格率、手消毒液使用量和洗手方法正确率来评价培训效果。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 (±s表示, 采用配对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调查结果

2.1 病房陪护手卫生执行情况

护理婴儿前洗手35人 (4 3.8%) , 护理婴儿后洗手55人 (68.8%) , 哺喂前洗手30人 (37.5%) , 使用病房内快速手消毒液52人 (65.0%) , 洗手揉搓时间≥15秒28人 (35.0%) 。

2.2 陪护洗手和手消毒依从性低的主要原因

洗手嫌麻烦73人 (91.3%) , 洗手太多伤害皮肤70人 (87.5%) , 意识和习惯未形成63人 (78.8%) , 手消毒剂刺激皮肤58人 (7 2.5%) , 没时间洗手4 4人 (5 5.0%) 。

3 制定对策及结果

3.1 提高陪护人员的认知度

由于月嫂文化水平、培训资历层次不一, 手卫生虽有一定的认识但意识不强或不科学, 对于手的直接或间接传播会造成院内感染的意识更差。为此, 院感科与其他科室健康宣教员联合, 每月定期对新生儿陪护进行相关知识培训, 强化更新观念, 要求她们把手消毒提高到职业道德层面上来, 增加手卫生的自觉性。对于新生儿的直系亲属照护者告知其科学护理的重要性, 使其明白如何正确洗手、何时洗手, 住院陪护期间不宜东摸西摸, 减少病床之间的交叉感染。

3.2 通过培训强化科学规范洗手

每间新生儿病房内均装有快速洗手液, 供医护人员和新生儿陪护护理操作时使用。快速手消毒液使用方便、简单, 效果不易受有机物、酸碱性的干扰, 对皮肤无刺激, 所有消毒成分均可自行挥发, 免除水洗, 同时配有天然护肤和保湿成分, 对皮肤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通过培训, 让她们走出“洗手会伤害皮肤或消毒液刺激性大”的认识误区。通过观看正确快速洗手的视频, 让陪护知道洗手的正确步骤, 每次快速洗手时间不能少于15秒, 让陪护人员在主观上养成住院期间洗手的习惯。新生儿出院后家长如需要手消毒液可以在护理后勤部购买, 为养成良好的手卫生习惯, 做好家庭照护提供服务。

3.3 培训前后手卫生情况

由表1可见, 培训后陪护人员洗手正确率及手指采样合格率均有明显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消毒液使用量:培训前 (2.96±0.84) ml/ (床·d) , 培训后 (6.85±1.76) ml/ (床·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7.84, P<0.01) 。

4讨论

院内感染是每个医院共同面临的难题。手是致病菌传播的媒介, 每天坚持高质量的洗手可使医院感染发生率降低25%~50%[2]。查阅相关文献[3,4,5,6,7], 有关手卫生的研究对象大多集中于医护人员, 较少涉及陪护人员。本文着重从陪护人员的角度调查分析, 旨在做好新生儿病房的院内感染环节管理的优化和风险管理的控制, 将交叉感染控制在最小化。

本调查结果显示, 新生儿有陪病房陪护人员对于手卫生知识是比较缺乏的。将手卫生知识纳入院感科和新生儿有陪病房宣教的培训内容, 并进行定期随机跟踪和监测, 落实整改措施, 通过住院期间的强化管理, 能使月嫂等陪护人员自觉规范行为, 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

参考文献

[1]邢风静, 李乐香.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和预防交叉感染的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 2007, 2 (26) :69.

[2]汤玉平, 陆玉风.两种不同的手卫生方法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2009, 4 (25) :234.

[3]王艳, 丁国臣, 姜昌龙.实习护士手卫生依从性培训效果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 2012, 28 (3) :379.

[4]滕小云.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调查[J].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2, 29 (5) :427.

[5]黄辉萍, 连羡玉, 秦维霞.综合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现状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 20 (21) :3344.

[6]孙伯英, 吴修荣.影响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相关因素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 20 (9) :1276.

手卫生依从性调查结果 第2篇

2017年06月

因各种诊疗,护理活动都离不开医务人员的双手。手卫生不良可直接或间接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因此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最重要的措施之一,院感办在6月份进行了手卫生依从性调查考核工作。

一、手卫生性从性调查情况

1、由院感科工作人员组成调查小组,对我院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随机检查。

2、调查方法:

①根据卫生部《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制定调查表格; ②采用直接观察法,调查人员下科室随机跟随医护人员工作过程,现场观察工作人员每个手卫生时机实施手卫生情况,记录调查表每项内容;

③汇总调查表计算各科室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率。

3、调查结果:

(1)各科室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合格率

此次调查共观察到全院各科室医护人员手卫生时机60次,执行手卫生40次,手卫生依从率76.6 %,正确率76 %。

二、手卫生依从性差的原因分析

手卫生依从性低有以下原因:

1、对手卫生的态度:部分科室管理者对手卫生不重视,认为工作繁忙、病人需要优先、频繁的手卫生没有必要,手卫生用品投入是增加科室支出、造成浪费,认为手卫生用品配备、执行就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检查。

2、对手卫生的认知:部分科室管理者及医护人员对手卫生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手消毒剂的安全性、有效性认知程度较低,未完全正确掌握手卫生知识及时机,对手卫生依从性影响较大。

3、手卫生设施:洗手设施不完善,部分科室洗手液、速干手消剂未及时补充。

4、手卫生执行中存在问题:多数医护人员未养成良好的手卫生习惯,接触体液后和无菌操作前手卫生依从率明显高于接触患者前、后和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发现有感控人员在场时执行较好,洗手方法正确,但干手方法错误,卫生手消毒时使用消毒剂量不足。

三、手卫生改进措施

此次手卫生依从性调查反映出我院少数科室的手卫生依从率较低,分析原因后,采取相应措施,以逐步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1、创造手卫生氛围,提高手卫生意识。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手卫生知识宣传,反复强化手卫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高医护人员自我保护和保护患者的意识,从而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2、加强教育培训,掌握手卫生知识。发挥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成员的积极性,经常性地以各种方式如现场指导、提问等对各级人员采用不同形式的教育培训方式进行培训,促使广大工作人员熟练掌握手卫生知识和方法,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最科学合理的手卫生方法。

3、加强对手卫生的监督和反馈。要求各科室加强手卫生管理,在每月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自查中,将手卫生作为重点项目进行检查,并对存在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和帮助整改,以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

5.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合理配置人员,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洗手依从性。

病房手卫生现状调查 第3篇

摘要目的:探讨一系列合理、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达到提高社区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执行力,降低医院感染发生。方法:将不同社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给予不同干预措施,通过自制相关知识问卷调查、现场观察,调查不同社区医务人员不同干预前后手卫生的执行率,探讨成立以社区医生为组长的感染管理小组参与培训监督与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相关性。结果:在60人中医务人员在干预前对“在接触患者体液后”“脱手套后”及“无菌操作前”执行率较高,约为40%左右;而对“接触患者前”“戴手套前”执行率较低,约为20%左右;不同社区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一系列的干预后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执行率有明显提高,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干预对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执行率的影响不同,研究组(永和+夏港社区)执行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东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善手卫生设施、形式多样的反复培训、强化内外监督等多模式的管理是提高社区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率合理、有效的干预方法。

关键词 手卫生 依从性 干预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373

手卫生作为医院感染防控及双向防护中简单却十分重要的环节,在日常诊疗工作中,手卫生执行情况差常成为导致医院感染的主要媒介[1]。如何提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是国内外医院感染管理者共同关注和研究的一个焦点,手卫生执行现状的调查及干预主要基于大中型医院的开展,但对社区医务人员手卫生的认知、执行现状及医院感染管理的研究很少。2009年开始,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对医务人员手卫生进行干预,收到一定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择永和+夏港、东区社区工作半年以上的医务人员60人。医生、护士的比例为1:1,所有医护人员取得执业证书。

研究方法:将永和+夏港医务人员设为研究组,东区社区设为对照组,两组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对照组只进行手卫生相关知识的指导培训、改善洗手设施的干预;研究组增加成立以社区医生为组长的感染管理小组、并对社区医生着重强调手部卫生对于医院感染控制的意义的专项培训、加强手卫生细菌学的随机监测进行干预。通过自制手卫生相关知识问卷调查、现场观察及,了解干预前后社区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洗手执行率。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问卷是在参考卫生部医政司2009年《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中的洗手指征等有关文献及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就手部卫生相关内容自行设计,并根据预调查结果进行修订。

现场观察:社区各选1名护士长、院感专职人员、护理部主任4人为观察者,统一进行标准培训,以保证观察标准及资料统计的完整性及一致性。手卫生执行率(M),M=实际手卫生次数/应该进行的手卫生次数×100%。

统计学处理:全部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在60人中医务人员在干预前对“在接触患者体液后”“脱手套后”及“无菌操作前”执行率较高,约为40%左右;而对“接触患者前”“戴手套前”执行率较低,约为20%左右;不同社区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一系列的干预后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执行率有明显提高,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干预对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执行率的影响不同,研究组(永和+夏港社区)执行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东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讨论

社区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因涉及范围广,对群众健康影响较大,做好其管理工作当务之急。手卫生是医院感染预防控制中最重要、最简单、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也是医务人员标准预防的重要措施之一,而影响手卫生行为的因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我们借鉴国内外手卫生研究的成果,通过一系列的干预措施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加强宣传培训:采取宣传手册、集中培训等多渠道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手卫生的认识及双向保护的意识,形成手卫生的自觉性。在所有洗手池旁均粘贴洗手指征和附文字解说的“六步洗手法”彩色示意图,提醒医务人员正确洗手。

完善制度及管理架构: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成立以社区负责人(医生)为组长、成员由1名监控医生、护士长组成的社区感染管理小组,制定了《开发区医院手卫生规范》,并对社区医生着重强调手部卫生对于医院感染控制的意义的专项培训,明确医生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中的责任,并督促其将认知转化为行动,培养规范操作的良好行为,并以身作则,树立一个良好习惯的榜样,影響和带动社区其他医务人员。

改善手卫生设施:增加洗手池,安装或退换为感应水龙头,提供洗手液洗手、推广快速手消毒剂的使用、配备一次性擦手纸巾等。在治疗室、处置室、医生诊疗室内安装洗手池,安装或退换感应式水龙头,在治疗车、护理车及医生的诊疗台配备快速手消毒剂,快速手消毒剂的应用大大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

加强监督与管理:通过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及社区感染管理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对医务人员手上的微生物进行监测,提供以事实为基础的知识,同时反馈信息,引起广大医务人员的重视;并将手卫生纳入每季度的社区综合目标考核内容。同时让患者主动参与改进护士手消毒中去,鼓励患者询问是否做到手消毒,从而起到监督作用。这些干预措施不仅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手卫生意识,而且也促进了医务人员手卫生行为的进一步提高。

要切实提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院领导的支持是基本前提,手卫生设施的改善是可靠的物质保障,全方位培训是强大的推动器,规章制度的落实是成功的关键,良好的监督机制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对患者的教育和干预是有益的补充[3]。通过多模式干预,形成社区重视医疗安全的氛围,并将手卫生相关管理纳入日常管理中,把各项手卫生措施落到实处,不断完善社区医院感染管理模式,达到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自身的医疗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 Andrej T,Anbdreas F.Hand hygiene:a frequently missed lifesaving opportunity during patient care[J].Mayo Clin Proc,2004,79:109.

2 韩黎,朱士俊,郭燕红,等.中国医务人员执行手卫生的现状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2):140-142.

3 侯铁英,江飞舟,张友平,等.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干预方法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1):1576-1578.

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调查 第4篇

关键词:乡镇卫生院,手卫生,依从性

确保手的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最重要、最简便、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1]。为提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控制医院感染,我国卫生部于2009年4月颁布了《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2009年12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2]。为了解《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实施二年后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现状及探索影响因素,于2011年11-12月对10所中心乡镇卫生院的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对10所中心乡镇卫生院的医务人员发放调查问卷共392份,回收385份,回收率98.2%;有效问卷377份,问卷有效率97.9%。调查对象中医生182人,护士195人;初级职称者254人,中级职称117人,高级职称6人;工龄≤5年112人,6~10年161人,11~20年85人,≥20年19人。

1.2.1 问卷调查

依据《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要求,自行设计制作匿名调查问卷,内容涉及手卫生知识、手卫生培训情况、洗手程序、搓手时间、干手方式、手卫生设施、及手卫生的重要性、快速手消毒剂使用情况、影响自己手卫生依从性的因素,改善手卫生依从性的建议等。

1.2.2 现场暗查

经过统一培训的人员负责现场观察,以便掌握观察指标尺度。观察记录医务人员按洗手指征规定洗手的执行率,调查医务人员洗手的依从性。均在被观察者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以便观察到实际状况。

1.2.3 统计学方法

数据录入后,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

2 结果

2.1 手的卫生知识知晓率

对377名医务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48.6%的医务人员知道《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于2009年颁布实施,35.2%的人员接受过手卫生相关知识培训,89.7%医务人员需要手卫生知识培训;43.2%医务人员知晓手卫生定义,33.3%医务人员知晓六步洗手法及洗手指征;47.4%医务人员知道搓手时间≥15秒,8.9%的医务人员洗手时间<15秒。

2.2 医务人员干手方法

调查中发现最常用的干手方法是使用工作服擦干,有42.1%使用此方法,有25.3%人员使用公共毛巾,自然干燥(甩干)有29.7%,2.9%使用擦手纸。

2.3 手卫生的依从性

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率为21.5%,其中接触患者前执行率为11.3%,接触患者周围物品及环境后执行率为19.4%,接触患者后执行率为39.9%,无菌操作前执行率为27.7%,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后执行率为91.6%。接触患者前与接触患者后医务人员执行手卫生相比较,两者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护士手卫生依从率为28.7%,医生手卫生依从率为12.8%,护士手卫生依从率比医生稍好,两者比较差别有极显著意义(P<0.01)。(表1)

2.4 手卫生设施

在被调查的377名医务人员中,有91.7%的医务人员洗手是使用手拧式水龙头,7.1%使用脚踏式,1.2%使用感应式水龙头。19.3%的房间洗手池旁张贴有手卫生宣传画及六步洗水程序图。75.7%的被调查者使用肥皂,13.4%的人员使用洗手液,2.3%使用手消毒剂。

2.5 影响手卫生的因素

54.6%的被调查者认为手卫生设施不健全,尤其是冬天没有热水,不愿意洗手,这是影响手卫生执行力差的主要原因。18.3%的医务人员认为工作忙,没时间洗手;10.3%被调查的医务人员回答手卫生观念不强,习惯差。

3 讨论

3.1 加强培训

由于经手接触传播是导致病原微生物在医患之间交叉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而通过正确的洗手可以显著地减少手上携带的潜在病原菌,有效地切断直接接触传播,所以院内洗手已经成为降低医院感染最可行最重要的措施[3、4]。各种诊疗、护理活动都离不开医务人员的双手,因此医务人员手卫生质量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卫生部2009年正式颁布实施《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对手卫生设施、原则、指征、方法等均作出明确规定。省、市、县也举办多次相关培训,但本次调查仅有48.6%的医务人员知晓《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于2009年颁布实施,比张明娟[3]报道的90%知晓率低,仅33.3%医务人员知晓六步洗手法及洗手指征,47.4%医务人员知道搓手时间≥15秒。只有35.2%的医务人员参加过不同形式的手卫生知识培训,明显低于韩轲[6]等报道的85.2%。这可能与乡镇卫生院领导的重视程度及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差,培训教育缺乏,外出学习机会少有关。因此,应加强对乡镇卫生院领导及医务人员手卫生相关知识进行培训,加大宣传教育,提供学习的机会,重视医务人员手卫生的管理与监督,使医护人员手卫生知识从初步了解到全部掌握。

3.2 改善卫生设施差

乡镇卫生院对洗手设施的投入少。调查中发现91.7%诊疗场所的未安装非接触式水龙头。75.7%人员使用固体肥皂,洗手池设置距离太远,无热水,也未提供速干手消毒剂,使洗手率大大降低。19.3%的房间洗手池旁张贴有手卫生宣传画及六步洗水程序图。干手方法主要使用工作服擦干(42.1%)和自然干燥(29.7%),与谭琳玲等[7]报道相一致。仅2.9%人员使用擦手纸,明显低于崔永生等[8]报道的34.4%。因此,医院领导必须要重视,要加大手卫生设施的投入,如配备非手触式的水龙头,洗手液,擦手纸,含护肤成分的速干免洗手消毒剂;所有科室的水池旁要贴有洗手六步法的图示,为医务人员规范洗手提供便利,从而提高医务人员主观上对洗手的依从性,促使医务人员洗手从被动执行转为主动执行模式。

3.3 提高手卫生的执行率

调查结果显示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率较低,仅为21.5%;低于韩黎等[9]报道的40%~50%和刘薇等[10]报道的31.25%。护士手卫生依从率为28.7%,医生手卫生依从率为12.8%,两者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说明护士手卫生重要性的意识比医生强,护士手卫生依从率比医生好,与陈明纯等[11]的报道相一致。医务人员接触患者后比接触患者前执行率高,两者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表明大多数医务人员自我防护意识均强与预防交叉感染,与李月玲[12]的报道一致。从现场观察结果看,乡镇卫生院工作量不是很大,手卫生执行率差的最主要原因是手卫生知识缺乏、观念不强、习惯差及手卫生设施不健全。故应加强相关知识培训,改变观念,改善手卫生设施。提高手卫生执行率。

总之,为了更好地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预防与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应加强对乡镇卫生院领导和医务人员手卫生相关知识的培训,加强宣传教育,强化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改善手卫生设施。方便可行的洗手、干手、护手措施是保证有效洗手意识的前提。手卫生水平的提高是一项长期任务,有关部门和医院管理者应加强管理与监督,加大宣传教育,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水平。

参考文献

[1]曾俊,陶国才,毛秀丽.麻醉医师手卫生现状调查与管理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21):4547.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WS/T313-2009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3]朱萍儿,蒋桂娟,黄晓明,等.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现状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9):1113-1114.

[4]林金香,陈妙霞,周小香.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与医院感染的相关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2):185-187.

[5]张明娟.基层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调查[J].中国护理管理杂志,2010,10(10):62-63.

[6]韩轲,窦丰满,张丽杰,等.成都市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及影响因素调查[J].中国流行病学杂志,2011,32(11):1139-1142.

[7]谭琳玲,李亚洁,孙树梅.广州市某三甲医院临床医务人员手部卫生状况调查[J]护理学报,2006,13(6):11-12

[8]崔永生,莫风敏,吕芳,等.18所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选择干手方法的调查[J].中国医药科学杂志,2011,1(7):87-88.

[9]韩黎,朱士俊,郭燕红,等.医务人员执行手卫生的现状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2):140-142.

[10]刘薇,李禄俊,刘霞,等.某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调查[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1,10(2):150-151.

[11]陈明纯,姚展成,林伟青,等.三级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调查[J].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2011,38(5):314-316.

病房手卫生现状调查 第5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从事临床护理人员50名作为调查对象,均为女性。工龄最长15年,最短的0年,学历中专28人,大专22人,职称初级43人,中级7人。

1.2 调查方法

参照2009年版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关于《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1.2.1 洗手指征

(1)直接接触患者前。(2)直接接触患者后。(3)接触患者体液、血液等肉眼可见污染后及伤口敷料后。(4)无菌操作前,准备食物前和处理药物前。(5)摘手套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1.2.2 卫生手消毒特征

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速干手消毒即可以消毒双手又可以护肤,而且使用方便,省时省力,特别适宜于工作忙的科室及接触两个患者和执行两个操作之间的洗手,既能提高工作效率,又能有效地提高护理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4]。

1.2.3 卫生手消毒标准

以2002版《消毒技术规范》规定的六步洗手法为标准,洗手30 s定义为合格;消毒剂擦手,在治疗车、护理车等放置消毒液,医护人员使用了消毒液擦手为依从,按六步法依次均匀搓擦一遍为合格[5]。或快速手消毒液即用即取,不需洗手设施、耗时短,约需20 s,且除菌率可达95.4%[6]。

2 结果

2.1 手卫生依从性

按以下公式计算:手卫生依从性为护士实际手卫生次数与应该进行的手卫生次数的比例。现场随机观察发现护士在接触患者后和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等肉眼可见污染后依从性高,接触患者前和摘手套后等手卫生依从性低,说明护士对自身保护考虑较多,而对于手卫生防止医院感染的认识不足,具体见表1。

2.2 手卫生时间不够

观察发现,50名护士中,有16位护士洗手时间<30 s,34位护士洗手时间≥30 s,合格率68.00%,50名护士中,有13位护士手卫生消毒时间<20 s,37位护士手卫生消毒时间≥20 s,合格率74.00%。(手卫生时间合格率=正确人数/调查人数×100%)

2.3 手卫生方法不正确

50名护士中有15位未能按六步法洗手,正确率为70%,50名护士在使用速干手消毒液中,有12位未能按六步法依次均匀搓擦1遍,正确率76%。(正确率=正确人数/调查人数×100%)

2.4 手卫生影响因素,见表2。

3 原因分析

3.1 思想上不重视,知识缺乏

认为没有接触患者,更没有接触患者的污染物且戴着手套,是干净的,无需洗手,然而据文献介绍乙烯手套有4%~63%,橡胶手套有3%~52%的不可见渗透[7]。因此不能充分防止交叉感染,也不能完全保护医护人员,故戴手套和洗手不能替换,并且经常在工作中出现手套有显著或不易察觉的破损,已失去保护作用,但却更换不及时。

3.2 设备不完善

认为手触式水龙头,不方便,不能避免二次污染;有的认为缺乏干手设备,一次性擦手纸巾供应点不够,易造成二次污染;一部分因为没有配备洗手液,仍使用固体肥皂洗手,且肥皂有时放置不合要求,不能保证干燥;护理车和治疗车没有配备速干手消毒液,取用不方便。

3.3 频繁洗手,消毒剂易损害皮肤

在执行手卫生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皮肤问题是影响医务人员手卫生的原因之一。有研究表明[1]经常洗手会使皮肤含水量减少而出现皮肤发干、皲裂等现象;周艳霞[8]的研究发现有少数医务人员惧怕长期洗手或手消毒,认为会损伤皮肤。本次调查中有5名护士认为经常洗手会使皮肤粗糙,认为化学消毒剂具有腐蚀性,不宜过多使用,从而护士手卫生依从性差或每次手卫生时间和揉搓强度不够。

3.4 其他:

工作忙,没时间洗,患者需要优先,遗忘等认为频繁洗手影响工作效率,所以只好简单地用水冲洗,等到所有治疗和护理做完后,才按六步法洗手。

4 处理对策

4.1 加强培训,提高认知

(1)通过幻灯片展示一些传染病的危害性及致命性,如:梅毒、乙肝、艾滋病等,了解有关医院感染疾病传播的动态信息,加强手卫生的宣传教育力度,使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到手卫生既是保护患者,也是保护自己的重要措施。(2)宣传洗手液和速干手消毒液的性能,使护理人员乐于接受。(3)通过业务学习、专题讲座、下发洗手及卫生手消毒技术资料等反复多次培训,以提高业务水平,确保人人过关。(4)在每个水龙头旁张贴警示标语和六部洗手图,时刻提醒医务人员应该洗手或手消毒。张贴警示标语和教育对洗手依从性的影响分别为92%和46%[9]。

4.2 完善设施,提供硬件支持

有报道称,普通手拧式水龙头细菌总数超过200 cfu/个,占70.6%,另有29.4%水龙头细菌超过10000 cfu/个,有17.7%的水龙头检出致病菌[10]。因此,水拧式水龙头应改为非手触式(包括:肘碰式、感应式、脚踏式)避免二次污染。韦正峥[11]等报道,使用肥皂六部洗手法合格率仅为50%,另外频繁使用肥皂对手易造成损伤。因此,建议应取消肥皂的应用,全部使用含有护肤成分的洗手液,在水池边提供放置方便、密闭式挤出液、不易被污染、含有护肤成分、性质温和的洗手液,避免因频繁洗手而使手部皮肤干燥或伤害皮肤。每个水龙头旁安装干手抽纸盒,备足一次性擦手纸,避免二次污染。倡导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放置在治疗车和护理车上,保证护理人员接触患者前后或当手未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等肉眼可见污染时等情况下使用。王玲[12]等人的调查表明,使用速干手消毒剂,其手卫生合格率、洗手依从性最高。

4.3 充足的人员编制和科学排班

工作繁忙是影响护理人员洗手依从性的重要因素,因此,防止编制不足导致超负荷工作,保证护理人员有足够洗手时间;另外由一名护士对多名患者进行纵向护理时,应统筹安排治疗和护理,遵循无菌-清洁-污染的操作顺序,减少洗手次数。倪栋梅[13]调查发现,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保证护理人员充足,减轻工作量,强调足够的洗手时间等措施,可有效消除手上的暂居菌,保证手卫生,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摘要:总结了50名护理人员手卫生情况,主要存在的手卫生问题有依从性低、时间不够、方法不规范。分析原因包括思想上不重视、设施不完善、损害皮肤、工作繁忙。认为加强培训改善洗手意识、完善洗手设施、充足的人员编制和科学排班是保证手卫生的关键。

病房手卫生现状调查 第6篇

关键词:血液透析室,手卫生,工作人员,现状

血液透析室是医院感染的重点科室, 而感染又是血液透析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若发生医院感染将给患者及社会带来不可估量的危害。临床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是医院感染的主要传播媒介, 直接或间接经手传播病原菌而造成的感染占医院感染的30%[1]。2009年12月1日卫生管理部门颁布了《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目的是通过规范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手卫生, 从而有效减少并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随州地区六所医院透析室73名工作人员, 其中医生15名, 护士46名, 护工12名。

1.2调查方法

采用不记名问卷调查表调查的方式, 通过科室负责人观察、工作人员之间互相监督观察及随机取样监测相结合的方式, 对每月科室领取手套、洗手液、快速手消毒剂情况与患者总例数对比度进行调查, 调查内容为医务工作人员在从事诊疗活动中, 两个患者之间更换手套、按七步洗手法洗手、使用快速手消毒剂的执行情况、手套破损及污染后立即洗手、换手套的执行情况 (表1) 。

1.3工作人员手采样方法

按照2009年12月1日卫生管理部门颁布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标准执行, 被检查者五指并拢, 操作者从无菌试管内取出浸有无菌洗脱液浸润的棉拭子, 在被检者双手指曲面从指根至指端往返涂擦2次, 涂擦过程中同时转动棉拭子, 将棉拭子回放置入无菌试管, 经试管时拆断手持部分杆, 盖上瓶塞, 及时送检。

2 结果

2.1 由表1可知, 调查73名护士、医生、护工, 共监测326次, 一人一更换手套并洗手91次, 使用快速手消毒不更换手套109次, 一人一更换手套并使用快速手消毒126次, 分别占27.9%、33.4%、3 8.6%。

其中能按要求即使手套未破损也为每例患者更换一双手套并洗手的占9.2% (30/326) ;而手套未污染, 仍然一人一更换手套并使用快速手消毒的医务人员占6.4% (21/326) 。

2.2 调查发现, 工作人员在接触污染物品及手被污染时及操作后, 均能按七步洗手法洗手及更换手套, 而在技术操作前执行洗手依从性差[2]。

工作人员手卫生执行依从性调查情况, 见表2。

3 讨论

3.1 影响手卫生执行的原因分析

误以为未接触患者的手卫生是合格的, 而在操作前均需戴手套, 所以不愿洗手, 错误的估计戴手套后的安全性, 而在执行置入性操作时均能按照标准程序执行, 说明医务人员均具有一定的医院感染防范意识及无菌操作知识, 只是对手卫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 大部分医护人员只是重视操作后或手套污染后洗手, 自我保护意识强, 而对患者保护意识不足, 在接触患者之前忽视了手卫生, 未充分认识到手卫生是减少医院感染最简单、有效、经济的方法。研究表明, 加强医务人员洗手可降低50%的感染率[3], 戴手套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保护医务人员和患者免受病原体污染, 但不能完全避免手被病原体污染, 而操作之间不更换手套, 只是保护自身不被污染, 根本无法保护患者。

此外有以下几点因素造成手卫生制度执行力度不强: (1) 透析室工作性质决定, 遇到紧急情况时, 来不及洗手换手套; (2) 基层医院手卫生在近几年才逐步予以重视, 因考虑消耗问题, 所以多数在手套未被污染时不愿更换手套; (3) 手套内的滑石粉及快速手消毒剂、频繁洗手对皮肤的损害较大, 因此不愿更换手套及洗手; (4) 在透析室一名护理人员要负责5~6台机器的操作, 上、下机患者达到10~12例, 所以认为来去反复洗手不方便、太浪费时间、天气冷时水冷等, 所以大多数医务人员只更换手套或手套未被污染时, 只在戴手套的情况下使用快速手消毒剂, 既节约时间又不伤害手部皮肤。

近年来手卫生越来越被重视, 特别是透析室等重点科室, 可医院监管力度、强宣传力度虽大而实施起来仍存在困难, 每次都是雷声大、雨点小。

3.2 对策

3.2.1 加强手卫生宣传培训, 创造重视手卫生的氛围, 增强医务人员的洗手意识, 将手卫生相关内容纳入继续教育及质控中, 采用多种方式教育监管全体医务人员认识手卫生与医院感染间的联系。

有资料显示, 多数医院发生感染是由于医务人员不正确的医疗行为造成, 因此, 要通过强化医务人员手卫生和法律、法规意识, 提高认识及引起严重后果的评估, 增强手卫生相关措施的执行力度。

3.2.2 落实规章制度, 加强监管管理, 充分发挥护士长的监控作用, 以身作则, 带头进行洗手和手部消毒, 严格执行一人一更换手套并洗手, 达到从上而下的手卫生管理贯彻实施, 强调材料消耗带来的经济损失远比医院感染发生的后果小。

提高人员配备, 以免由于工作紧张、繁忙而不执行手卫生措施。

3.2.3完善设施, 改进工作条件。

近几年为了配合手卫生的落实, 医院配备了脚踏式水龙头, 冬天备热水装置, 一次性干手抽纸, 每个治疗车上配备快速手消毒剂, 固定存放、便于取用, 候诊室、治疗室加设水龙头, 每个水龙头处配足洗手液, 并张贴七步洗手法操作程序示范图, 让手卫生普及于患者及家属。根据血液透析室的情况制订相应的手卫生标准, 以此约束医务人员的个人行为, 使其行为逐步规范, 最终达到并养成良好的手卫生习惯。护士长每月根据领取材料、库存数及统计患者例数进行核算, 了解情况并及时反馈。

总之, 通过对血液透析室工作人员进行大力度的手卫生规范性宣教, 加强并完善配套设施及监管、干预, 可有效提高工作人员的洗手意识并使其能严格执行手卫生标准, 按要求洗手、戴手套及使用快速手消毒剂, 从而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巩玉秀, 李六艺.国内医院感染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9, 16 (9) :522-525.

[2]冯喆, 周侍春, 孙云英.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率现状调查于相关影响因素[J].中国消毒学杂志, 2008, 25 (3) :278-278.

上一篇:假期安排论文下一篇:OTN传输技术移动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