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替沙星分散片

2024-06-08

加替沙星分散片(精选7篇)

加替沙星分散片 第1篇

1 材料与仪器

1.1 仪器

高效液相色谱仪 (LC1100美国安捷伦公司) 施涡混合器 (XW-80上海医科大学仪器厂) 低温离心机 (CS-15R型美国Beemkna公司) 电子天平 (AL-204赛多利斯) 。

1.2 实验动物

选取健康大鼠12只, 其均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号为P00101006 (发证单位为黑龙江省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 。

1.3 试剂与材料

巴洛沙星对照品: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加替沙星对照品: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巴洛沙星分散片 (自制) ;巴洛沙星片:由广东爱康药业有限公司提供, 批号20100708。乙腈为色谱纯, 其他试药均为分析纯。

2 方法

2.1 受试动物选择

12只大鼠, 雄、雌各6只, 平均体重 (0.30±0.01) kg, 两个月内未参加过药物试验。采用随机单剂量双交叉试验设计方案[2]。将12只大鼠随机分成两组, 每组6只。给药前禁食12h, 试验当日, 分别单剂量1次口服巴洛沙星10mg, 温开水25ml送服, 4h后进食;试验期间统一饮食、饮水, 2次交叉试验清洗期均为1周, 观察并记录给药后反应情况。

2.2 样本采集

分别于服药前和服药后0.5、1.0、1.5、2.0、3.0、5.0、9.0、12.0、24.0h, 采取12只大鼠的1.5ml耳缘静脉血, 置于肝素试管中, 离心, 分取血浆贮存于-40℃冰箱备测。

2.3 方法学考察

2.3.1 色谱条件

色谱柱:ODS C18 (5μm, 200.0 mm×4.6mm) ;流动相:磷酸二氢钾缓冲液-乙腈 (75:25) (磷酸和三乙胺调p H为3.4) ;流量:1.0ml;波长294nm;进样量20μl;柱温:25℃。

2.3.2 血浆样品预处理[3]

精密量取0.5ml血浆, 加入50μl 5mg/l内标储备液, 漩涡1min混匀, 加入4ml二氯甲烷, 漩涡5min混匀, 然后在4000r/min下离心15min, 取有机层2ml, 在40℃下氮气吹干, 用200μl流动相溶解残渣, 进样量20μl, 在上述色谱条件下测定样品, 记录其色谱图和巴洛沙星峰面积, 计算血清中巴洛沙星的浓度。

2.3.3 专属性

在上述色谱条件下所得色谱图显示, 巴洛沙星的保留时间约为9.6min, 内标物加替沙星的保留时间约为11.8min, 分离度为2.5;血浆中的杂质不干扰样品的测定, 基线平稳;因此本法专属性良好。

2.3.4 标准溶液与标准曲线制备

精密称取25.0mg巴洛沙星对照品置于25ml量瓶中, 加水溶解并加0.5ml稀盐酸助溶, 稀释至刻度制成1.0g/L的标准贮备液。另精取10.0mg加替沙星对照品置于10ml量瓶中溶解, 稀释至5.0mg/L的标准工作液。精密吸取标准贮备液适量, 分别加入空白血浆0.5ml中, 制成含巴洛沙星50、100、200、500、1000、2000和4000μg/L的标准血浆样品, 对其进行液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 以巴洛沙星与内标的峰面积比 (Y) 对浓度 (X) 回归, 血浆浓度在50~4000μg/L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用加权法处理, 得回归方程:Y=8.2×10-4X-3.5×10-2, Y=0.9982。

2.3.5 精密度

按血浆标准曲线测定方法, 配制低、中、高不同浓度数份巴洛沙星血浆样品100、500、2000μg/L, 按血浆样品预处理过程对血浆样品进行预处理, 当日内测定5批, 连续测定3d, 并求得日内精密度和日间精密度。结果日内RSD分别为0.8%、0.6%、1.1% (n=5) ;日间RSD分别为2.5%、2.7%、3.0% (n=3) 。

2.3.6 回收率

配制低、中、高3种不同浓度的巴洛沙星标准血浆样品100、500、2000μg/L各5份, 按以上相同方法处理步骤操作, 计算血浆提取回收率。结果巴洛沙星在3种浓度时的方法回收率分别为98.3%、98.8%、99.1% (n=5) 。

2.3.7 稳定性

将含巴洛沙星血浆样品, 于-20℃冷冻24h, 反复分别冻融3次后其含量下降了5%, 置于-20℃冰箱分段低温保存。分别测定其在1、2、5、10、20d冰冻样品稳定性, 测定结果RSD均在±13%以内。结果说明巴洛沙星在血浆中的稳定性良好。

3 结果

取12只大鼠分为两组, 分别给与口服巴洛沙星分散片10mg和巴洛沙星普通片10mg后, 测定两组大鼠的血浆, 其平均血药浓度-时间曲线见图1。对巴洛沙星的药-时曲线, 采用DAS 2.1软件进行拟合, 所计算出的主要药动学参数见表1。结果表明, 巴洛沙星的药-时曲线符合二室模型。

4 讨论

用不同剂量巴洛沙星分散片和谱通片对12只健康大鼠交叉口服, 测定药代动力学参数, 结果t1/2与给药剂量无关。从药代动力学参数比较, 巴洛沙星分散片达到最大峰值时间tmax为1.3h左右, 而巴洛沙星普通片达到最大峰值时间tmax约为1.8h;巴洛沙星分散片的生物利用度是巴洛沙星普通片的1.4倍。结果表明, 巴洛沙星分散片的优势是高效、速释、生物利用度高, 从而证明了分散片制剂的科学性、优越性。

本实验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以ODS C18 (5μm, 200.0 mm×4.6mm, ) ;流动相:乙腈-磷酸二氢钾缓冲液 (25:75) (三乙胺和磷酸调p H为3.4) ;流量:1.0ml/min;波长294nm进行定量检测, 检测样品中巴洛沙星与加替沙星 (内标) 均获得满意的分离效果, 且峰形对称良好, 保留时间短。文中建立的测定人血浆中巴洛沙星浓度的HPLC法, 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分析时间短等优点。

摘要:目的 建立测定血浆中巴洛沙星浓度的HPLC法, 比较巴洛西林分散片与巴洛沙星普通片在健康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差异。方法 选择12只健康大鼠分为两组, 分别单剂量口服巴洛沙星分散片与巴洛沙星普通片各10mg,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巴洛沙星的血药浓度。结果 巴洛沙星分散片与巴洛沙星普通片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分别为 (93.0±2.4) μg/L和 (89.0±3.1) μg/L, tmax分别为 (1.30±0.21) h和 (1.80±0.11) h, t1/2分别为 (4.68±1.65) h和 (4.85±1.42) h, AUC0∞分别为 (953.0±27.8) μg/ (μg/l) 和 (836.0±30.1) μg/ (μg/l) , AUC01分别为 (856.0±24.2) μg/ (μg/l) 和 (735.0±32.5) μg/ (μg/l) 。结论 巴洛沙星分散片tmax、t1/2小于普通片, AUC0∝、Cmax高于普通片, 说明巴洛沙星分散片具有一定的速释优点, 明显优于普通片。

关键词:巴洛沙星,分散片,药代动力学,血药浓度

参考文献

[1]糜志远, 刘万忠.新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巴洛沙星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 2005, 14 (9) :1205-1207.

[2]陈奇.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3:556-557, 562-564.

加替沙星分散片 第2篇

关键词:基体分散固相萃取,加替沙星,分子印迹聚合物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残留在肌肉和组织已被证明是潜在的健康风险[1]之一。目前测定生物样品中的加替沙星已经有很多种方法[2,3,4,5]。样品经过提取后, 采用液液萃取 (LLE) 或固相萃取 (SPE) 用来净化样品, 使样品足够干净而进行进一步分析。但是这些净化过程较复杂, 费时, 并处理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有机溶剂。此外, 由内源性成分引起的低选择性可能对分析物造成干扰。基体分散固相萃取 (MSPD) 是目前发展较快的减少基体干扰[6]的技术。它适用于固体, 半固体和高粘度的生物样品预处理[7]。然而, 常用的分散剂, 如C18, C8, 二氧化硅, 和弗罗里硅土, 缺乏对分析物的选择性, 如何进一步提高MSPD选择性是当前研究工作的热点[8]。

分子印迹聚合物 (Molecular Imprinting polymers, MIP) 是一种对特定目标分子具有专一识别性能的新材料, 基于分子印迹技术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材料具有选择性高、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应用范围广且制备成本低等优点, 从而在分离纯化、免疫测定、生物传感、环境分析、药物控释等领域显示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9]。近年来, 分子印迹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也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

本文针对痕量氟喹诺酮类兽药残留的分析问题, 研究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ATRP) 技术在二氧化硅微球表面上制备出对加替沙星分子具有分子识别能力的可控纳米尺度薄层分子印迹聚合物, 并将其作为固相萃取或高效色谱分离材料。得到的MIP作为分散剂, 用于萃取分离鸡蛋样品中痕量加替沙星 (GAT) , 从而达到快速、高选择性分离和分析。

1 实验部分

1.1 试剂和仪器

1.1.1 试剂

加替沙星, 台州外高桥联通药业有限公司;4-二甲基氨基吡啶 (DMAP) , Sigma公司;α-甲基丙烯酸 (MAA) , 天津科密欧化学试剂开发中心;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 (EGDMA) (分析纯) , 苏州安利化工有限公司;五甲基二亚乙基三胺 (PMDETA) 、α-溴代异丁酰溴、溴化亚铜, Sigma公司;3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 武大有机硅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氯仿 (分析纯) , 天津新通精细化工有限公司;乙醇、二氯甲烷、甲醇、乙酸均为分析纯试剂, 北京化学试剂厂, 使用前都经过纯化处理;硅胶 (薄层层析硅胶) , 青岛市市北区海化干燥剂厂。

1.1.2 仪器设备

DW-3数显无极恒速搅拌器, 河南巩义市英峪予华仪器厂;DZF-6050型真空干燥箱, 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BSA 224S-CW电子天平, 北京赛多利斯公司;IKA ETS-DS磁力加热搅拌器, 广州仪科实验室技术有限公司;Milli-Q超纯水机, 美国密理博;Agilent 1100型高效液相色谱, 美国安捷伦。

1.2 液相色谱分析条件

色谱柱:Bon-Chrom C18 4.6 mm×250 mm×5μm;

流动相:0.05 mol/L磷酸溶液/三乙胺-乙腈 (79+21, V/V) ;

流速:1.0 m L/min;检测器;

紫外检测器:波长280 nm。

1.3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

1.3.1 硅胶的活化

称取5.0 g硅胶于500 m L塑料瓶中, 加入100 m L 1%HF水溶液, 超声30 min, 震荡均匀后, 放置24 h。用25 m L G4的玻璃砂芯漏斗抽滤, 用二次水洗至中性, 然后用乙醇洗涤三次。在60℃下减压干燥。

1.3.2 硅胶硅烷化

称取2.0 g活化后的硅胶, 于100 m L圆底烧瓶中, 加入50 m L甲苯, 超声30 min后, 静置30 min, 让硅胶在甲苯中充分分散溶胀。接着加入2 m L 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 (3-APTS) , 超声15 min后, 在90℃下磁力搅拌回流24 h。反应完成后, 抽滤, 依次用甲苯、乙醇、二氯甲烷洗涤, 在60℃下加压干燥。

1.3.3 硅胶表面接枝原子转移自由基引发剂 (ATRP)

称取2.0 g硅烷化后的硅胶, 于100 m L圆底烧瓶中, 加入30 m L二氯甲烷, 超声30 min后, 静置30 min, 让硅胶在溶剂中充分分散、溶胀。接着在冰浴中磁力搅拌下加入3.0 m L三乙胺和5 mg 4-二甲基氨基吡啶 (DMAP) , 搅拌1 h后, 加入1.0 m Lα-溴代异丁酰溴, 继续在冰浴下搅拌1 h后, 在25℃恒温水浴中反应24 h。反应完成后, 抽滤, 依次用二氯甲烷、乙醇、三氯甲烷 (下一阶段所用溶剂) 洗涤, 在60℃下加压干燥。

1.3.4 合成分子印迹聚合物 (MIP、NIP)

称取加替沙星 (GAT) 模板分子0.3135 g, 加入12 m L三氯甲烷、0.29 m L甲基丙烯酸 (MAA) 超声30 min混匀。称取0.4 g表面接枝溴引发剂的硅胶, 超声混匀。依次加入3.12 m L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 (EGDMA) 、0.084 m L N, N, N', N', N''-五甲基二亚乙基三胺 (PMDETA) ;加入0.0574 g溴化亚铜 (Cu Br) 。反复三次抽真空后充氮气, 密封反应器。在60℃下反应12 h。反应完成后抽滤, 依次用氯仿-甲醇乙酸溶液 (8∶2, V/V) 洗涤。放入索式抽提器中用100 m L甲醇-乙酸溶液 (8∶2, V/V) 在90℃下洗涤24 h。在60℃下减压干燥, 即可得到MIP。

NIP的制备方法除去不加模板分子, 其余同上制得。反应产物用索氏提取器抽提 (抽提液为V (甲醇) ∶V (乙酸) =9∶1) 48 h后, 用丙酮漂洗, 除去少量细小的聚合物碎片。40℃真空干燥24 h后备用。

1.4 制作基体分散固相萃取柱

称取一定量鸡蛋样品置于蒸发皿中, 与MIP颗粒混合均匀。使用水作为溶剂, 装入空的5 m L固相萃取柱中。装好的柱子用4 m L的水冲洗并用洗脱液洗脱。将洗脱液在氮吹上吹干, 残留物用少量的流动相溶解, 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2 结果与讨论

2.1 静态吸附实验

称取10 mg的加替沙星分子印迹聚合物8份 (MIP) , 分别放在8只5 m L离心管中, 分别加入浓度为0.1、0.2、0.4、0.6、0.8、1.0、1.5、2.0 mmol/L的加替沙星溶液2.00 m L, 在涡旋混合器上混匀5 min, 静置30 min, 用液相色谱测定上清液中加替沙星的含量, 计算出分子印迹聚合物吸附的加替沙星含量。同样称取非模板分子印迹聚合物8份作对照实验, 考察印迹聚合物的静态吸附能力。以加替沙星溶液浓度为横坐标, 以吸附加替沙星的质量为纵坐标, 绘制静态吸附曲线。

吸附量的计算方法如下:

式中:Q———吸附容量, mg/g

Co———质量起始浓度, mg/m L

V———溶液体积, m L

m———吸附剂的质量, g

Ce———平衡质量浓度, mg/m L

2.2 吸附时间对吸附量的影响

称取10 mg的加替沙星分子印迹聚合物 (MIP和NIP) , 放在5 m L离心管中, 分别加入浓度为1.0 mmol/L的加替沙星溶液2.00 m L, 在涡旋混合器上混匀5 min, 分别静置0、10、30、60、90、150、210 min后, 过滤上清液, 用液相色谱测定上清液中加替沙星的含量, 计算出分子印迹聚合物吸附的加替沙星含量。考察印迹聚合物的动态吸附能力。由图2可以看出, 分子印迹聚合物在静置的前30 min内吸附较快, 在60 min以后, 吸附达到了平衡。

2.3 洗脱溶剂的选择

称取200 mg的加替沙星分子印迹聚合物3份放在5 m L固相萃取柱中, 加入浓度为1.00 mmol/L的加替沙星溶液2.00 m L。装好的柱子用4 m L的水冲洗, 分别用3种不同的洗脱液洗脱。将洗脱液在氮吹上吹干, 残留物用0.5 m L的流动相重新溶解, 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计算出分子印迹聚合物吸附的加替沙星含量。从图3可以看出5%的氨化甲醇溶液的洗脱量接近理论值, 洗脱效果最好, 故采用5%氨化甲醇溶液作为洗脱剂。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1) 由于识别基团 (-NH2和-OH) 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种化学作用力, 而甲醇的极性, 不足以彻底破坏加替沙星和识别官能团之间的作用力; (3) 当在体积浓度为95%的乙醇溶液中加入少量氨水 (5%) 的时候, 溶液就显弱碱性, 由于溶液的质子效应, 使得模板分子和识别官能团之间的化学键力减弱, 促使反应平衡向反方向移动, 从而使加替沙星容易从材料内部解吸下来, 最终得到了很好的洗脱效果。

2.4 洗脱液体积的考察

称取200 mg的加替沙星分子印迹聚合物4份放在5 m L固相萃取柱中, 加入浓度为1.00 mmol/L的加替沙星溶液2.00 m L。装好的柱子用4 m L的水冲洗, 分别用1.00、2.00、3.00、4.00 m L 5%的氨化甲醇洗脱液洗脱。将洗脱液吹干, 用0.5 m L的流动相溶解, 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不同体积的洗脱液洗脱出的加替沙星的量与理论值进行比较计算出回收率。从图4可以看出加入2 m L的洗脱液就可洗脱99.8%的加替沙星。为了保证洗脱效果最好, 实验中采用4 m L的洗脱液。

2.5 选择性考察

为了考察分子印迹聚合物对加替沙星的选择性, 我们选择了与加替沙星有相似结构的培氟沙星。将加替沙星和培氟沙星配成0.01、0.1、1.0 mmol/L的混标溶液, 加入到固相萃取柱中, 分别计算回收率。从图5可看出, 分子印迹聚合物对加替沙星的回收率平均值为93.3%;对培氟沙星的回收率平均值为27.7%。证明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对加替沙星具有一定的选择性。

2.6 样品与MIP吸附剂之比 (S/MIP)

为了考察样品与MIP吸附剂之比, 分别称取0.20、0.40、0.60、0.80、1.00 g样品分别与0.2 g的MIP混匀后制成柱子, 考察其对加替沙星的回收率。结果表明, 当S/MIP (g/g) 小于等于1时, 回收率较为稳定。当S/MIP (g/g) 高于1时, 回收率降低。

2.7 MIP-MSPD处理过程的优化

经过对一系列吸附参数的考察和优化, 得到如下最佳MIP-MSPD操作条件。称取0.20 g鸡蛋样品样品置于蒸发皿中, 与0.2 g MIP颗粒均匀混合。使用水作为溶剂, 装入空的5 m L固相萃取柱中。装好的柱子用4 m L的水冲洗后4 m L 5%氨化甲醇溶液洗脱。将洗脱液在水浴上用氮气吹干, 残留物0.5 m L的流动相重新溶解, 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2.8 方法验证

分别配制0.05, 0.4, 0.8, 1.0, 2.0 mmol/L GAT加替沙星标准溶液, 用液相色谱分析。以标准溶液。整个呈良好的线性的浓度范围内, 并且回归方程y=1.18×105X+1.68×104, 相关系数 (r2) 为0.9996。根据S/N=3计算检测限 (LOD) 0.009μg/g。方法回收率在79.5%~88.6%之间, 日内精密度分别为3.8%~5.8%和日间的重现性4.9%~6.4%。

3 结论

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ATRP) 技术在二氧化硅微球表面上制备出对加替沙星具有分子识别能力印迹聚合物。通过对其吸附性能的考察, 表明该材料对加替沙星有较高的选择性和吸附容量。将其制成基体分散固相萃取 (MSPD) 柱, 用于鸡蛋样品中痕量加替沙星的检测, 取得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N.Gorla, H.Garcia Ovando, I.Larripa.Chromosomal aberrations in human lymphocytes exposed in vitro to enrofloxacin and ciprofloxacin[J].Toxicol.Lett., 1999, 104:43-48.

[2]X.Zhou, D.Xing, D.Zhu, et al.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a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electrochemiluminescent method for the analysis of enrofloxacin and its metabolite ciprofloxacin in milk[J].Talanta, 2008, 75:1300-1306.

[3]F.J.Lara, A.M.Garcia-Campana, F.Ales-Barrero, J.M.Bosque-Sendra, L.E.Garcia-Ayuso.Multiresidue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quinolone antibiotics in bovine rawmilk by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tandem mass spectrometry[J].Anal.Chem., 2006, 78:7665-7673.

[4]M.A.Bimazubute, E.Rozet, I.Dizier, P.Gustin, Ph.Hubert, J.Crommen, P.Chiap.Liquid chromatographic determination of enrofloxacin in nasal secretions andplasma of healthy pigs using restricted access material for on-line sample cleanup[J].J.Chromatogr.A, 2008, 1189:456-466.

[5]A.Espinosa-Mansilla, A.Mu~noz de la Pe~na, D.González Gómez, F.Salinas López.Determination of fluoroquinolones in urine and serum by using high performanceliquid chromatography and multiemission scan fluorimetric detection[J].Talanta, 2006, 68:1215-1221.

[6]Y.Yang, B.Shao, J.Zhang, Y.Wu, J.Ying.Analysis of eight free progestogens in eggs by matrix solid-phase dispersion extraction and very high pressure liquid chromatography with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J].J.Chromatogr.B, 2008, 870:241-246.

[7]Q.-H.Zou, Y.Liu, M.-X.Xie, J.Han, L.Zhang.A rapid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and confirmation of the thyreostats in milk and urine by matrix solid-phase dispersion and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J].Anal.Chim.Acta, 2005, 551:184-191.

[8]S.A.Barker.Matrix solid phase dispersion (MSPD) .J.Biochem.Biophys[J].Methods, 2007, 70:151-162.

分散片研究进展 第3篇

分散片是指在水中能迅速崩解并均匀分散的片剂[1], 相对于普通片剂、胶囊剂, 分散片具有分散状态佳、崩解时间短、药物溶出迅速、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不良反应少、服用方便等特点。由于其独特的性能, 分散片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近年来, 其在药物品种的开发、制备工艺的改进及临床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现将分散片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分散片的处方组成

主要由药物与一种或多种优质崩解剂和遇水形成高黏度的溶胀辅料等配伍而成。要考虑制剂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 通常是先优选辅料种类并确定辅料的最佳配比, 再与药物混合。

1.1 分散片的辅料 分散片常用的辅料有崩解剂、溶胀辅料、填充剂、助流剂、表面活性剂等。

1.1.1 崩解剂:崩解剂的种类、选择、用量、加入方法、是否联用等因素均会最终影响分散片的崩解时限。

1.1.1.1 种类:在分散片中广泛使用的有羧甲基淀粉钠 (CMS-Na) 、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 (L-HPC) 、交联聚维酮 (PVPP) 、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 (cCMC-Na) 等。

1.1.1.2 选择与用量:选择崩解剂, 需综合分散片的几项指标: (1) 抗张强度; (2) 崩解时间; (3) 分散程度。当崩解剂用量约为7.6%时, 将获得最短的崩解时间, 此时, 片剂孔径分布是最合理的细孔结构, 这种细孔结构的总孔隙溶剂达到饱和, 它所产生的压力能导致有效的崩解溶胀过程成为主要的崩解机理。但当崩解剂用量超过8%时, 片剂内部毛细管变粗, 水的快速渗透反而隔离了周围的细孔结构区, 使其中的空气不能及时逸出, 阻止水分进入细孔区。

1.1.1.3 加入方法与联用:崩解剂的加入有外加法和内加法, 也有内外混合法。崩解剂内加是指在制粒之前加入, 外加是指压片前加入干颗粒中。有的分散片是一种崩解剂既内加也外加, 当崩解剂用量较大或成本较高时, 可考虑几种崩解剂联合应用, 即2种崩解剂混合加入。杜青等[2]发现, 单用L-HPC或微晶纤维素 (MCC) 作崩解剂时, 崩解效果不佳, 崩解时间均>180s, 将两者混合使用, 可明显改变崩解性能。

1.1.2 溶胀性辅料:常用以下品种:预凝胶淀粉、海藻酸钠、瓜耳胶、苍耳胶、多糖类、亲水性纤维素衍生物 (如羧甲基纤维素钙、羟丙基纤维素或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等) 。预凝胶淀粉:是将普通淀粉在高于糊化温度 (45°C) 下处理, 使淀粉吸水膨胀, 破坏分子之间氢键甚至破坏淀粉颗粒, 然后升温, 待糊化完全后, 经干燥压制成薄膜, 粉碎而得。其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可压性、崩解性和自我润滑性[3]。

1.1.3 填充剂:常用的填充剂有MCC、乳糖、预胶化淀粉、淀粉等。其中, MCC具有海绵状的多孔管状结构及良好的流动性和崩解作用, 遇水可迅速崩解形成均匀的黏性混悬液, 具有崩解剂和混悬剂的双重作用:且崩解后颗粒很细, 能达到分散片的分散粒度要求, 是目前效果较好的填充剂。研究发现, 黏性较强的原料药不宜使用乳糖[4], 因其有可能影响崩解度。分散片中如原料药的黏性较强, 可考虑使用硫酸钙作填充剂[5]。

1.1.4 其他辅料:分散片广泛采用微粉硅胶作助流剂, 它可在制粒压片或粉末直接压片时有效地改善颗粒或粉末的流动性, 同时硅胶表面的硅醇基吸附药物后能显著提高难溶性药物的崩解与溶出速率。表面活性剂为进一步改善药物的溶出速率需辅以表面活性剂, 在分散片的处方中添加表面活性剂可大大提高分散片的溶出速度。

2制备工艺

分散片的制备工艺与普通片剂相似, 生产设备也可通用, 所以是一种较为切实可行的剂型, 一般采用直接压片工艺和湿颗粒工艺, 但由于分散片的特殊质量要求, 使其制备工艺在有些方面比较有特点。

原辅料的微粉化处理, 为加速药物的溶出并使分散片遇水崩解后形成均匀的分散体, 药物在制备成分散片前一般要经微粉化处理。对热、水敏感和不稳定的药物, 且原药与辅料混匀后, 流动性和可压性较好, 或在加入适量助流剂如微粉硅胶、滑石粉后即具有良好的流动性, 则尽量采用粉末直接压片。

采用湿颗粒工艺流化床一步制粒或真空造粒机制粒, 采用上述机器制成的颗粒近似球形, 粒度小而均匀, 且颗粒有气孔, 因而流动性与可压性均较好, 可使颗粒的质量大大提高, 压得的片子能更好地崩解、溶出。

3展望

目前, 关于分散片的研究工作仍比较少, 相关药物品种仍不够丰富, 也未能形成完整的理论基础, 但其独特的性能、制备简单, 所用辅料价格合理且供应稳定, 适合工业化生产, 分散片质量标准易达到。作为片剂, 分散片服用简单, 更易为广大患者接受, 适合作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推广, 是一种前景广阔的新型片剂类型。

参考文献

[1]British Pharmacopoeia Commission.Soluble tablets[M].London:HM-SO, 1993:755.

[2]杜青, 郑宁, 孙鹏, 等.吲哚美辛肠溶分散片的制备及性质探讨[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02, 33 (12) :595-597.

[3]罗明生, 高天惠.药剂辅料大全[M].成都:四川科技出版社, 1995:627.

[4]包旭, 张淑华, 欧真蓉.黄心分散片抗菌作用的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 2001, 17 (5) :39-41.

毛冬青分散片制备工艺研究 第4篇

关键词:毛冬青分散片,毛冬青总黄酮,正交实验,制备工艺

毛冬青radix ilicis pubescentis.为冬青科植物, 别名毛栋子等, 药用部位为其干燥根, 为我国南方省区民间常用药。《广西中草药》记载:“毛冬青根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利小便。治刀枪打伤、肺热喘咳、外感风热、防流脑”。功能凉血、活血、通脉、消炎解毒, 国内外学者重视研究。广西医科大学制药厂毛冬青糖衣片 (每片含总黄酮0.1g, 国药字Z45021018) , 心血管疾病药, 有扩张血管及抗菌消炎作用, 主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中心性视网膜炎。长期临床应用中发现, 每次4~5片, 药量较大, 老幼龄、吞咽困难者难接受, 且有效成分溶出慢, 生物利用度低。毛冬青分散片由毛冬青单味组成, 由毛冬青糖衣片改剂型而得, 综合片剂和液体制剂优点, 克服二者不足, 适合老幼龄、吞咽困难者, 崩解、溶出加快, 生物利用度提高, 对提高疗效、扩大临床应用很有意义。本文用正交实验优选毛冬青药材醇提取工艺和制剂工艺处方, 并考察干膏毛冬青总黄酮含量、分散均匀度和溶出度。

1 仪器和试药

1.1 仪器

U V-2 1 0 0双光束紫外分光光度计:北京瑞利分析仪器公司;FW100高速粉碎机:青州市精诚机械公司;JC30324A电热箱:上海嘉程仪器厂;BP211D电子天平:Sartorius, 0.01mg, 德国;ZDY-8压片机:上海远东制药机械厂;ZB21C智能崩解仪:天津大学精密仪器厂;ZRS-8G智能溶出仪:天大天发科技公司。

1.2 试药

芦丁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98.7%;毛冬青药材:南宁药材站, 广西医科大学制药厂鉴定为正品;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 (PPVP) :上海其福青材料科技公司;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 (L-HPC) :湖州展望药业公司;微晶纤维素 (MCC) :湖州展望药业公司;羧甲基淀粉钠 (CMS-Na) :武汉祥和精细化工公司;其他试剂分析纯。

2 方法和结果

2.1 毛冬青分散片制法

毛冬青药材适宜条件下提取, 提取液合并, 过滤, 滤液回收乙醇后浓缩至稠膏, 干燥成干膏 (总黄酮30%) , 粉碎, 过80目筛, 备用;处方量PPVP、MCC过80目筛, 混匀, 与干膏粉混匀, 5%淀粉浆为粘合剂, 35目筛制粒, 干燥, 35目筛整粒, 干颗粒加入处方量L-HPC、甜菊素、硬脂酸镁混匀, 压片 (调节压力控制片硬度6~7kg) 。

2.2 提取工艺优选

单因素法考察提取方法、提取溶媒、提取次数、药材溶媒比例、提取控制温度、提取所用时间等因素对含量的影响, 正交实验优化提取工艺。

2.2.1 提取方法

提取黄酮类化合物一般使用超声震荡法、回流法两种, 前者能耗低、省时、特别适合小规模小批量实验室研究等优点, 但大多数植物提取率低于回流法, 未普及规模生产。回流、超声及索氏提取三法提取, 毛冬青总黄酮含量分别为1.3%、0.99%、0.43%, 故用回流法。

2.2.2 提取溶媒

黄酮类化合物易溶解在甲醇、乙醇、丙酮等极性较大的有机溶剂。以甲醇、醋酸乙酯、无水乙醇、65%乙醇、40%乙醇、纯化水回流提取, 毛冬青总黄酮含量分别为0.16%、0.27%、0.23%、0.96%、1.03%、0.82%, 故用40%乙醇溶液作提取溶媒。

2.2.3 提取控制温度

考察不同提取温度对毛冬青总黄酮含量的影响, 结果显示出温度适度升高则毛冬青总黄酮在乙醇的溶解度随之增大, 同时温度适度升高, 提取溶液稠度下降, 溶质成分扩散系数加大, 浸提速度加快, 提取效率提高, 但提取控制温度过高容易促进黄酮成分发生氧化反应, 超过70℃时毛冬青总黄酮含量反而下降, 因此提取控制温度宜选定60℃。

2.2.4 药材溶媒比例

考察不同提取药媒比对毛冬青总黄酮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出药媒比1:20时最好, 故选此比例。

2.2.5 提取所用时间

考察不同提取所用时间和毛冬青总黄酮含量的关系, 结果显示最初毛冬青总黄酮含量随提取所用时间延长而提高, 60min后提高减缓, 考虑联系实际条件下生产应用中生产过程周期缩短和生产投入成本降低的要求, 故选择60min。

2.2.6 提取次数

考察不同提取次数对毛冬青总黄酮含量的影响, 结果显示出提取3次后已提取出毛冬青总黄酮含量的85%~90%, 故用3次。

2.2.7 正交实验

根据单因素考察结果, 选取提取控制温度、提取所用时间、药媒比、提取次数为4个主要因素, L9 (34) 正交实验确定最佳提取条件。因素水平见表1, 正交实验结果见表2, 方差分析结果见表3。

注:F0.05 (2, 2) =19.0, F0.01 (2, 2) =99.0

从表3可知, 提取次数 (D) 对毛冬青总黄酮含量影响最大, 提取温度 (A) 的影响次之;再次提取时间 (B) ;而料液比 (C) 对毛冬青总黄酮提取的影响不大, 最佳提取方案:A2B2C2D3。

2.3 毛冬青总黄酮含测

2.3.1 芦丁对照品溶液

精密称定无水芦丁对照品10mg, 用40%乙醇溶解和稀释定容于50mL容量瓶, 摇匀, 便得浓度为0.2mg/mL的无水芦丁对照品溶液。

2.3.2 供试品溶液

精密称取毛冬青50g, 在不同条件下提取后, 滤过, 滤液浓缩至一定量, 用其提取溶剂定容于50mL量瓶, 摇匀, 即得。

2.3.3 标准曲线

精密吸取芦丁对照品溶液0.1、0.5、1、2、3、4、5mL, 分别置10mL量瓶中, 加5%NaNO2溶液0.3mL, 摇匀, 6min后加10%A (NO3) 3溶液0.3mL, 充分摇匀, 6min后加4%NaOH溶液4mL, 充分摇匀, 静置10min, 用40%乙醇稀释定容, 同法制备其空白对照, 510nm处测其吸光度, 以浓度C (mg/mL) 为纵坐标 (X) , 以吸光度A为横坐标 (Y) , 绘制标准曲线, 得回归方程:A=0.5C+0.0057, r=0.9999。结果显示:在2~100mg/mL范围内, 浓度与吸光度间呈现良好线性关系。

2.3.4 加样回收率

精密称取毛冬青0.25、3.5、7.5g, 分别精密加入“2.3.1”项芦丁对照品溶液0.5、5、10mL, 按“2.3.2”项制备低、中、高3组浓度提取液 (n=3) , 测得回收率分别为100.2%、99.7%、101.2%, RSD分别为1.6%、0.8%、1.4%。

2.3.5 样品中毛冬青总黄酮含测

精密量取样品供试品溶液1mL, 按“2.3.3”项测定, 计算毛冬青总黄酮含量。

2.4 提取工艺验证

按A2B2C2D3, 即在提取控制温度60℃、40%乙醇溶液作提取溶媒、提取60min、药媒比1:20、提取3次的最佳条件下重复性实验3批。检测3批提取物, 毛冬青总黄酮含量分别是1.73%、1.82%和1.75%, RSD分别为1.1%、0.9%和1.2%, 即所选提取工艺稳定可行。

2.5 处方优化

预试验显示分散片制剂中, 崩解剂品种和使用量、粘合剂浓度、填充剂使用量对崩解时间影响较大[1], 故分别单因素实验, 用正交实验处方优化。

2.5.1 崩解剂

常用PVPP、L-HPC、CMS-Na等[2,3]。按崩解剂∶干膏为1∶2, 填充剂MCC实验, 记下崩解时间, 见表4。

结果:PVPP崩解时间最短, L-HPC次之, CMS-Na崩解时间不符合《中国药典》2010版<3min要求。但PVPP价格较高, 崩解剂联合应用效果更佳[4]。内加法从片芯内部崩解, 崩解后微粒细, 生物利用度比外加法高;外加法从片微粒间开始崩解, 崩解较内加法快, 但崩解后微粒较内加法粗, 分散均匀度稍差。再考察崩解剂联合应用。

2.5.2 联合应用

按崩解剂∶干膏为1∶2, 填充剂MCC实验, 考察PVPP与L-HPC按不同比例混合的崩解时间, 见表5。

PVPP∶L-HPC的比例为1∶1时, 崩解时间符合《中国药典》2010版要求, 且成本低廉。故明确联合崩解剂PVPP∶L-HPC (1∶1) 。

2.5.3 正交实验

影响分散片崩解因素还有崩解剂不同加入方法, 分外加法和内加法。考察崩解剂不同加入方法。在预试验基础上, L9 (34) 正交实验, 考察因素:崩解剂不同加入方法、填充剂使用量、粘合剂浓度, 见表6~8。

注:F0.01 (2, 2) =99.0, F0.5 (2, 2) =19, F0.1 (2, 2) =9.0

结果:崩解时间短为宜, 由表6~表8, 因素A影响最显著, 取A3;因素B影响较显著, 取B3;因素C影响不显著, 取C1, 故最佳方案A3B3C2, 即PVPP∶L-HPC比例为2∶1, 填充剂50%, 10%淀粉浆。

2.6 分散均匀度

按优选出最佳提取方案A2B2C2D3和最佳制剂方案A3B3C2, 即药材用40%乙醇溶液在60℃提60min, 药媒比 (1:20) , 提3次, 提取液合并, 过滤, 滤液回收乙醇后浓缩至稠膏, 干燥成干膏 (总黄酮30%) , 粉碎, 过80目筛, 备用;处方量PPVP、50%MCC过80目筛, 充分混匀, 与干膏粉混匀, 10%淀粉浆为粘合剂, 35目筛制粒, 干燥, 35目筛整粒, 干颗粒加入L-HPC (相当于1/2PPVP处方量) 、1.5%甜菊素、0.5%硬脂酸镁混匀, 压片 (压力控制硬度6~7kg) , 制分散片3批。质量评价主要考察所制分散片的分散均匀度。分别取两片, 置于100mL (20±1) ℃纯化水中, 震摇, 3min内全部崩解, 混悬液完全通过2号筛, 符合《中国药典》2010版分散片标准。

2.7 溶出度比较

按“2.6项”得分散片3批, 经溶出度实验, 3批样品在20min时累及溶出量均达90%以上, 3批溶出数据平均值与3批普通片比较, 见表9。

从表9毛冬青分散片体外溶出释药优于普通糖衣片。

3 讨论

分散片制备关键在崩解剂, 本文对毛冬青分散片制备处方优化, 考察所得分散片的主要质量评价指标即分散均匀度, 崩解时限<3min, 全部通过2号筛。曾用95%乙醇溶液制粒, 但颗粒含粉末较多, 颗粒得率95.8%;后用10%淀粉浆做粘合剂, 软材成型良好, 颗粒得率98.2%, 粗细均匀, 粉末较少, 可压性较强。

参考文献

[1]方晓玲, 杨敏, 穆尼拉等.几种新型辅料在速释片剂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00, 31 (6) :257.

[2]陈燕军, 臧琛, 赵小妹等.几种常用填充剂与崩解剂在中药分散片应用中的性能比较[J].中国中药杂志, 2002, 27 (8) :580-583.

[3]吴培源, 段韵, 朱祖驰.中药分散片的处方设计与优选试验[J].中国医药导报, 2008, 5 (2) :44-45.

妇炎康分散片质量标准的研究 第5篇

目前已有文献只报道了妇炎康中芍药苷和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测定方法,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配合梯度洗脱同时测定了妇炎康分散片中芍药苷、原儿茶醛和阿魏酸3种成分的含量, 并且测定处方中难溶性成分盐酸小檗碱的溶出, 并与市售普通片比较。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岛津S H I M A D Z U L C-2 0 A B液相色谱仪。

1.2 试药

芍药苷、原儿茶醛、阿魏酸对照品均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妇炎康分散片为自制 (批号:20070602、20070603、20070606) , 甲醇、乙腈为色谱纯;水为去离子水。

2 方法与结果

2.1 妇炎康分散片的处方研究及制备

取处方量妇炎康干浸膏, 加入微粉硅胶、MCC、PVPP, 充分混合后过60目筛, 采用30%乙醇作为润湿剂湿法制粒, 过24目筛, 60℃烘箱中干燥, 整粒后外加部分PVPP和硬脂酸镁, 混匀, 压制成片即得。

2.2 含量测定方法

2.2.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图1)

色谱柱为SHIMA DAZU VP-ODS (250mm×4.6mm, 5μm) , 柱温为35℃, 流动相为乙腈-0.01%磷酸水溶液二元线性梯度洗脱:0~7min (94:6) , 7~12min (94:6~88:12) , 12~25min (88:12) , 25~30min (88:12~82:18) , 30~60min (82:18) , 流速为1.0mL/min, 检测波长230nm, 理论塔板数按芍药苷、原儿茶醛和阿魏酸计均应不低于2000。

2.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芍药苷、原儿茶醛和阿魏酸对照品适量, 加甲醇制成每毫升含芍药苷200μg, 原儿茶醛6.5μg, 阿魏酸650ng的溶液, 即得。

A-对照溶液B-样品溶液1-原儿茶醛 (19.8min) ;2-芍药苷 (35.7min) ;3-阿魏酸 (41.1min)

2.2.3 样品溶液的制备

取妇炎康分散片20片, 研细, 精密称取约2g, 置50mL棕色容量瓶中, 加30%甲醇适量, 超声30min提取, 用30%甲醇定容至刻度, 0.22μm滤膜过滤, 收集续滤液即得。

2.2.4 线性范围考察

精密称定芍药苷、原儿茶醛和阿魏酸对照品适量, 配制成浓度范围分别50~800μg·mL-1, 1.6~26μg·mL-1, 0.16~2.6μg·mL-1对照溶液, 分别进样20μL测定。以浓度 (μg·mL-1) 为横坐标, 峰面积为纵坐标作图, 计算回归方程, 结果表明:芍药苷、原儿茶醛和阿魏酸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20135x-1453.2, y=98797x-306.35, y=104598x+759.68, 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6, 0.9998, 0.9994, 线性关系较好。

2.2.5 加样回收率试验

精密称取已知含量的样品适量, 共9份, 置于棕色容量瓶中, 分别精密加入低、中、高3种不同浓度的芍药苷、原儿茶醛和阿魏酸对照品溶液适量, 按“2.2.3样品溶液的制备”方法操作, 进行回收率试验, 3个化合物低、中、高浓度的加样回收率为芍药苷:99.8%、100.2%、100.9%;原儿茶醛:99.0%、101.8%、100.7%;阿魏酸:98.4%、98.8%、97.3%。

2.2.6 精密度试验

精密称取芍药苷、原儿茶醛和阿魏酸对照品适量, 用甲醇溶解稀释成低、中、高3个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3个浓度溶液分别于日内每隔2h进样, 记录色谱峰面积, 共测5次;每日同一时间测定1次, 共测5d。计算日内及日间的RSD%。结果表明, 芍药苷、原儿茶醛、阿魏酸的日内精密度均小于3%, 日间精密度均小于5%, 精密度良好。

2.2.7 稳定性试验

取供试品溶液, 分别于0, 2, 4, 6, 12, 24h时间点进样测定, 记录峰面积。结果表明:供试品溶液在24h内保持稳定, 芍药苷、原儿茶醛和阿魏酸峰面积的RSD分别为0.87%、1.02%、1.63%。

2.2.8 样品含量测定

取3批妇炎康分散片样品, 按“2.2.3样品溶液的制备”方法操作, 分别进样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各20μL, 三批妇炎康分散片中芍药苷、原儿茶醛和阿魏酸的含量测定结果如下, 20070602:5482.81、163.08、15.96;20070603:5437.12、149.22、18.30;20070606:5502.97、174.37、19.06 (μg/g) 。

2.3 处方的质量考察

2.3.1 崩解时限考察

取分散片2片, 置于100mL19~21℃的水中, 记录崩解时间。结果妇炎康分散片的崩解时间为66~85s (n=6) 。

2.3.2 分散均匀度考察

取分散片2片, 置于100mL水中, 振摇3min, 结果妇炎康分散片全部崩解并通过2号筛[2]。

2.3.3 分散片溶出度考察

按中国药典2005版附录X中有关要求, 采用浆法120转, 37℃恒温的蒸馏水200mL作为溶出介质。分别于3min、6min、9min、15min、25min、35min、50mi吸取2mL溶出液, 立即补充同温的溶出介质2mL。吸取的溶出液以0.22μm的微孔滤膜过滤, 收集续滤液, 采用高效液相测定盐酸小檗碱含量, 计算各时间点盐酸小檗碱的累计溶出量, 绘制溶出曲线, 见图2。

由上图可知45min时妇炎康分散片中盐酸小檗碱的溶出达到76.5%, 较普通片相同时间下溶出17.9%, 处方中难溶性药物的溶出得到了明显改善。

3 讨论

本文考察了不同的甲醇与水混合溶剂对芍药苷、原儿茶醛和阿魏酸的提取效率, 分别考察了10%、30%、50%、70%、90%甲醇的提取效果, 结果采用30%甲醇作为提取溶剂时3种待测成分的提取最为完全。同时考察了以30%甲醇为提取溶剂, 不同提取时间的影响, 结果表明采用30%甲醇超声提取30min3种待测成分提取即达到完全。

由于中药提取物是很多种活性成分的混合物, 将其制成分散片可以明显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出度, 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本实验对妇炎康分散片和普通片中盐酸小檗碱的溶出做了比较, 结果表明分散片中盐酸小檗碱的溶出明显高于普通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S].第18册.1998:106.

[2]中国药典[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5.

消咳喘分散片含量测定关键技术研究 第6篇

消咳喘分散片是由满山红单味中药组成制剂,由消咳喘片剂型改革而来,具有止咳、祛痰、平喘功效,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及感冒咳嗽等。药用部位为满山红叶,含杜鹃素、金丝桃苷等黄酮类成分;其挥发油中含有大牛儿酮、桉油素等[1,2,3,4,5,6]。据报道,杜鹃素能促进家兔气管黏膜的纤毛运动,促进异物的排出;多次应用可使正常及熏二氧化硫的小鼠和大鼠呼吸道排出的总蛋白量减少,“唾液酸/岩藻糖”的比值下降,糖蛋白组分向中性转化,痰液黏度降低。且杜鹃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菌活性,其最小抑菌浓度为25μg/ml,为满山红治疗气管炎的主要有效成分[7,8,9,10,11]。我们建立了检测有效成分杜鹃素含量的质量控制方法,解决了样品处理方面一些关键技术,提高了新产品质量的可控性。

1 器材与试药

1.1 仪器

高效液相色谱仪(大连依利特分析仪器有限公司):P200Ⅱ高压恒流泵,UV200Ⅱ检测器;HW色谱工作站;微量分析天平(瑞士Mettler公司)。

1.2 试药

消咳喘分散片(自制,批号:20051101;20051102;20051103)。

1.3 对照品

杜鹃素(供含量测定,中检所,批号:0850-9802)。

1.4 试剂

色谱纯甲醇,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12]

采用Hypersil BDS柱(5μm,4.6mm×200mn);以甲醇—水(60∶40)为流动相;选择295nm为测定波长;在柱温为40℃;流速为1.0ml/min的条件下进样。

2.2 系统适用性试验

分别取对照品溶液、供试品溶液、阴性对照溶液各10μl,在上述色谱条件下,进样检测。结果阴性无干扰,杜鹃素与其他组分分离较好。理论板数以杜鹃素计算不低于2000。见图一。

2.3 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试验

取本品,研碎,混匀,取一定量的细粉,用80%甲醇水溶液作为溶剂,选用超声提取,回流提取,索氏提取三种方法进行样品处理试验。结果见表一。

结果表明,本样品以80%甲醇为溶剂采取索氏提取方法进行样品处理效果最好。

2.4 样品提取时间考察

取本品,研细,混匀,取约2.5g,精密称定,共取5份,分别置索氏提取器中,加入80%甲醇60ml,分别回流3、4、5、6小时,提取液浓缩,并转移至50m量瓶中,用80%甲醇溶解释释至刻度,摇匀,滤过(0.45μm滤膜),取续滤液,依法测定,结果样品经索氏提取5小时即可。结果见表二。

经上述样品处理试验,得消咳喘分散片的供试品制备方法为:取本品20片,研细,称取2.5g,置索氏提取器中,用80%甲醇回流5小时,提取液浓缩,并转移至50ml量瓶中,用80%甲醇溶解至刻度,摇匀,滤过(0.45μm滤膜),取续滤液,即得。

2.5 线性试验

取杜鹃素对照品,用60%甲醇配成0.036mg/ml的浓度,从中分别精密吸取2、4、8、12、16μl注入色谱仪,测定峰面积,以杜鹃素进样量为横坐标,以峰面积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结果表明,在0.075~0.60μg范围内,进样量与峰面积有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1549607X+15351,r=0.9999(n=5)。

2.6 精密度试验

吸取对照品溶液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重复6次,结果RSD=0.47%。表明精密度良好。

2.7 样品稳定性试验

取供试品溶液,在不同的时间测定。经试验,本样品溶液在12h内稳定。

2.8 重复性试验

取本品,研细,称取2.5g,共6份,依法测定,计算得杜鹃素平均含量为0.88mg/g,RSD为1.56%(n=6)。结果表明重复性较好。

2.9 加样回收实验

取本品已知含量的同一批样品约1.25g,共5份,分别加入一定量的杜鹃素对照品溶液,依法测定杜鹃素含量。结果平均回收率为102.5%,RSD=1.0%,表明本方法可行。

2.1 0 样品含量测定

按上述测定方法对3批样品进行测定,结果见表三。

3 讨论

(1)对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试验时,我们开始用回流提取不同时间的方法制备供试品,回收率只有70%左右,因此对供试品的提取方法进行了各种探索,采用超声和回流两种方法比较了超声提取、回流提取、索氏提取三种提取方法,得出本品中的杜鹃素提取率较低,而使用索氏提取法时回收率能达到102.5%。认为是片剂中的某些辅料将杜鹃素吸附并包裹,影响杜鹃素的提取。而索氏提取能使本品不断为纯的溶剂反复萃取,杜鹃素与溶剂充分接触,将萃取出的物质富集,达到提取完全。经样品处理这一关键技术,解决了供试品制备的难题。经验证,本样品处理方法可行。

(2)本制剂用到了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微晶纤维素、PVPK30等各种辅料,究竟是哪种辅料影响了杜鹃素的提取和溶出,对化合物杜鹃素的吸附作用也未见有文献报道,有待进一步研究。

(3)消咳喘分散片是由消咳喘片经剂型改革而来,消咳喘片的标准是以芦丁为对照品,使用比色法测定总黄酮含量。本法也可以作为消咳喘片的含量测定方法,并且更准确、科学。

摘要:目的:以杜鹃素为对照品,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控制消咳喘分散片的质量。解决样品处理方法中关键技术问题。方法:采用HypersilBDSC18色谱柱(5μm,4.6mm×200mm),用甲醇—水(6∶4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95nm;柱温40℃;流速1.0ml/min。结果:杜鹃素含量在0.075~0.60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得回归方程Y=1549607X+15351,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及RSD分别为102.50%和1.00%。结论:以杜鹃素为对照品,采用HPLC法控制消咳喘分散片质量的方法简便快速、精密度高、重复性好、专属性强。

关键词:消咳喘分散片,含量测定,关键技术

参考文献

[1]李丽,方芳,陈立峰,等.满山红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9,32(03):64-65.

[2]牛峰.满山红药材中总黄酮类成分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1):59-59.

[3]马洪波,王启迪,冯文军.HPLC法测定消咳喘糖浆中槲皮素和杜鹃素的含量[J].中草药,2004,25(11):1244-1245.

[4]梁泰刚,孟旭鹏,赵承孝,等.HPLC法同时测定不同产地满山红中4种黄酮成分的含量[J].药物分析杂志,2010,30(02):279-281.

[5]李辉,罗中枢,牛锋,等.RP-HPLC法测定满山红叶及其制剂中杜鹃素含量[J].中草药,2002,33(02):128-129.

[6]付晓丽,张立伟,林文翰,等.满山红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草药,2010,(05):704-707.

[7]王晓燕,侯云龙.满山红水提物对大鼠离体胸主动脉的舒张作用与机制[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9,37(08):64-66.

[8]周媛媛,王栋,关枫.满山红止咳平喘有效成分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0):2461-2462.

[9]李建华,冯丕敏,李婷,等.消咳喘片治疗慢性支气管炎132例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09,15(34):143-143.

[10]秦小江,侯晓敏,李青山.杜鹃素对大鼠离体主动脉的舒张作用及机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04):457-458.

[11]辛海莉,王茹,高志瑞.消咳喘片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6,6(18):2877-2879,2896.

加替沙星分散片 第7篇

采用独家特殊技术研制的50% 恩诺沙星固体分散体显著增强了恩诺沙星的溶解度,可以配制较高浓度的水溶液,适合急症重症给药,而目前市售产品多为5% 恩诺沙星可溶性粉。本试验以雏鸡为动物模型[2],研究了50% 恩诺沙星固体分散体对鸡大肠杆菌病和沙门杆菌病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材料

1.1药物

50% 恩诺沙星固体分散体 ( 批号为140204 ) 、 50% 恩诺沙星可溶性粉,均由青岛某公司提供。

1.2试验动物

1日龄白羽肉鸡雏鸡250只,购自即墨市南泉镇乔戈庄正大孵化场,均在试验条件下饲养3 d后供试。

1.3菌种

猪肺炎支原体分离株( 6株)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分离株( 8株) 、副嗜血杆菌分离株( 19株) 、多杀性巴氏杆菌分离 株 ( 20株) 、溶血性巴 氏杆菌分 离株 ( 14株) 、链球菌分离 株 ( 6株) 、大肠杆菌 分离株 ( 24株) 、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 31株) 、沙门杆菌分离株( 11株) 、丹毒丝菌分离株( 2株) 、化脓棒状杆菌分离 株 ( 8株 ) 、大肠杆菌 ( 菌株编号 为ATCC35218) 、鸡白痢沙门杆菌( 菌株编号为C7921) , 均由青岛蔚蓝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国家动物用保健品技术工程中心提供。

2方法

2.1体外抑菌试验

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测定。精确称取50% 恩诺沙星固体分散体和50% 恩诺沙星可溶性粉,分别用灭菌纯化水配制成一定浓度的药液,加到96孔细胞培养板进行2倍稀释。在无菌条件下,分别将猪肺炎支原体分离株( 6株)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分离株 ( 8株) 、副嗜血杆菌分离株( 19株) 、多杀性巴氏杆菌分离株( 20株) 、溶血性巴氏杆菌分离株( 14株) 、链球菌分离株( 6株) 、大肠杆菌分离株( 24株) 、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 31株) 、沙门杆菌分离株( 11株) 、 丹毒丝菌分 离株 ( 2株) 、化脓棒状 杆菌分离 株 ( 8株) 、大肠杆菌( 菌株编号为ATCC35218) 、鸡白痢沙门杆菌( 菌株编号为C7921) 调节至浊度为1. 5麦氏,再以无菌肉汤稀释100倍后分别加到含不同浓度药物的96孔细胞培养板中,100 μL/孔。最后,将96孔细胞培养板置37 ℃ 培养箱中培养18 ~ 22 h,肉眼观察,以没有细菌生长的最低浓度孔作为最低抑菌浓度( MIC) 。

2.2体内药效试验

从400只3日龄白羽 肉鸡雏鸡 中随机抽 取20只,采集血液并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同时用抗大肠杆菌( 菌株编号为ATCC35218) 和鸡白痢沙门杆菌 ( 菌株编号为C7921) 的标准血清对培养物进行玻片凝集反应,从而确认鸡群没有自然感染所接种的菌株,并通过预试验结果确定正式试验中感染菌株的接种量。

取健康雏鸡210只,随机分成7组,每组30只, 其中有3组雏鸡经胸肌注射大肠杆菌( 菌株编号为ATCC35218) 菌液0. 45 m L( 约为3 × 109cfu / m L) ,另外3组雏鸡注 射鸡白痢 沙门杆菌 ( 菌株编号 为C7921) 菌液0. 65 m L( 约为10 × 109cfu / m L) ,最后1组为阴性对照。接种后从中各选2组作为药物治疗组,分别给予50% 恩诺沙星固体分散体或50% 恩诺沙星可溶性粉600 mg /L的饮水,连续用药5 d,剩余1组则为阳性对照组。观察和记录各组雏鸡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和死亡数量等,连续观察7 d,解剖死亡鸡只,观察其病理变化,并从心脏、肝脏采血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及鉴定以便确定死因,最后以每组雏鸡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死亡率及相对增重率为指标评判50% 恩诺沙星固体分散体对雏鸡大肠杆菌病及沙门杆菌病的疗效。

3结果与分析

3.1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50% 恩诺沙星固体分散体和50% 恩诺沙星可溶性粉对临床分离的猪肺炎支原体、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副嗜血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溶血性巴氏杆菌、链球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杆菌、丹毒丝菌、化脓棒状杆菌、大肠杆菌( 菌株编号为ATCC35218) 和鸡白痢 沙门杆菌 ( 菌株编号 为C7921) 均产生明显抑菌作用。

3.2体内药效试验

3. 2. 1对大肠杆菌病的疗效阳性对照组鸡只胸肌注射接种大肠杆菌( 菌株编号为ATCC35218) 约6 h后,陆续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病症状,主要表现为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甚至废绝,反应迟钝,卧地沉睡或缩头呆立,排白色、黄绿色稀粪,发病率为100% 。而各给药组鸡只仅在感染当天有轻微发病症状,主要为精神稍差,食欲略微下降,但在给药2 d后症状明显得以改善并很快消失。50% 恩诺沙星固体分散体对大肠杆菌病的疗效见表2。

注: 同列数据肩标* 表示差异显著( P < 0. 05) ,肩标相同表示差( P > 0. 05) 。

由表2可知,各给药组鸡只的死亡率显著低于阳性对照组。剖检死亡鸡只可见,急性死亡鸡只没有明显病变,而病程较长的鸡只则呈现渗出性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并且气囊增厚、有渗出物等病变。分离培养死亡鸡只的心脏、肝脏血液,玻片凝集反应均呈阳性,说明鸡只死亡是由 大肠杆菌 ( 菌株编号 为ATCC35218) 感染引起的败血症所致。接种细菌7 d后,50% 恩诺沙星固体分散体组鸡只的相对增重率显著高于50% 恩诺沙星可溶性粉组( P < 0. 05) ,且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 P > 0. 05) 。

3. 2. 2对沙门杆菌病的疗效阳性对照组鸡只接种鸡白痢沙门杆菌( 菌株编号为C7921) 约6 h后,鸡只陆续出现不同程度的临床病症,主要症状为精神萎靡不振,缩颈闭眼,反应迟钝,食欲降低甚至废绝,扎堆, 呆伏不动,呼吸困难,排白色稀 粪等,发病率为100% 。接种8 h后鸡只开始死亡,死亡高峰集中在感染后的24 h内。各给药组鸡只仅在感染当天有轻微的发病症状,主要表现为精神稍差,食欲稍下降,给药2 d后症状明显改善并很快消失。50% 恩诺沙星固体分散体对沙门杆菌病的疗效见表3。

注: 同列数据肩标* 表示差异显著( P < 0. 05) ,肩标相同表示差( P > 0. 05) 。

由表3可知,各给药组鸡只的死亡率显著低于阳性对照组。剖检死亡鸡只,其中急性死亡鸡只没有明显病变,而病程较长的鸡只可见出血性肺炎,内脏器官大多数充血,嗉囊空虚,肝脏肿大而质脆,心脏有坏死性结节等病理变化。分离培养死亡鸡只的心脏、肝脏血液,玻片凝集反应均呈阳性,说明鸡只死亡是由沙门杆菌( 菌株编号为C7921) 感染引起的败血症所致。接种细菌后7 d内50% 恩诺沙星固体分散体组鸡只的相对增重率显著高于50% 恩诺沙星可溶性粉组( P < 0. 05) ,且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 ( P > 0. 05) 。

4小结及讨论

目前,危害养鸡业最常见的细菌性疾病是大肠杆菌病和沙门杆菌病[3]。然而近年来,鸡大肠杆菌和沙门杆菌对抗菌药的耐药性逐渐增强[4,5,6]。恩诺沙星被国家指定为动物专用药,广泛应用于兽医临床[7],其具有抗菌谱广、杀菌力强的特点,对多种革兰阴性杆菌和球菌都有良好的抗菌效果[8]。其次, 恩诺沙星还具作用迅速、体内分布广泛及与其他抗生素无交叉耐药性等特点,许多由细菌引发的畜禽疾病都可用其进行预防和治疗,效果显著[9]。此外,恩诺沙星对胃肠道的刺激性小[10]。

本试验所用的50% 恩诺沙星固体分散体为白色或淡黄色粉末,溶于水,极大地改变了恩诺沙星在水中溶解度极微的缺点[8]。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 临床分离的副嗜血杆菌、巴氏杆菌、链球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杆菌等对其均敏感。体内药效试验结果显示: 在较大剂量强毒攻击情况下,其对受大肠杆菌或鸡白痢沙门杆菌感染的雏鸡保护效果良好,保护率均高达100% ; 鸡只相对增重率仅略低于阴性对照组,但高于50% 恩诺沙星可溶性粉组。

综上所述,50% 恩诺沙星固体分散体能够有效控制雏鸡大肠杆菌病及沙门杆菌病,并能迅速缓解发病症状,降低发病鸡群的死亡率,从而保持良好的增重速度,在临床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摘要:<正>恩诺沙星是第一个动物专用的氟喹诺酮类药物[1],1756年由德国拜尔公司成功研制,主要用于治疗畜禽细菌性疾病及支原体感染。恩诺沙星为畜禽养殖业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它不仅保留了喹诺酮类药物广谱、高效、低毒、吸收良好、给药方便等特点,且对多种细菌引起的各种感染均有显著疗效,特别是对各种霉形体的杀伤力显著高于喹诺酮类其他药物和使用多年的泰乐菌素、泰牧霉素等药物。采用独家特殊技术研制的50%恩诺沙星固体分散体显著增强了恩诺沙星的溶解度,可以配制较高浓度的水溶液,适合急症重症给药,而目前市售产品多为5%恩诺沙星可溶性粉。本试验以雏鸡为动物模型[2],研究了50%恩诺沙星固体分散体对鸡大肠杆

参考文献

[1]应翔宇,杨永胜.兽用新型抗菌药物——恩诺沙星[J].中国兽药杂志,1995,29(3):53-56.

[2]唐一鸣,姜中其,方兰勇,等.乳酸恩诺沙星对实验性鸡大肠杆菌病及沙门氏菌病的药效[J].浙江农业科学,2010(5):1110-1113.

[3]NAMATA H,WELBY S,AERTS M,et al.Identification of risk factors for the prevalence and persistence of Salmonella in Belgian broiler chicken flocks[J].Prev Vet Med,2009,90(3/4):211-222.

[4]郝智慧,肖希龙,邱梅,等.不同区域鸡大肠杆菌对抗菌药的耐药性比较[J].中国兽医科学,2009,39(01):84-88.

[5]张志峰,喻华英,贾桂珍.鸡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J].河南科学,2008,26(12):1499-1502.

[6]ASK B,van der WAAJJ E H,van ECK J H,et a1.Defining susceptibility of brofler chicks to colibacilfosis[J].Avian Pathol,2006,35(2):147-153.

[7]赵晶,康世良.兽用喹诺酮类抗菌剂恩诺沙星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进展[J].黑龙江畜牧兽医,1999(4):38-39.

[8]中国兽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9]秦圣涛,梁彦明,刘泉雨.恩诺沙星的特性及其在猪病防治上的应用[J].广东饲料,2009,18(4):26-28.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加替沙星分散片】相关文章:

分散片研究05-14

莫沙必利分散片05-18

夏天无分散片制备工艺研究09-13

阿奇霉素分散片(琪灵)说明书06-28

分散聚合08-03

分散处理09-03

注意分散09-16

分散招标采购07-26

分散使用论文08-15

集中-分散系统09-05

上一篇:资源制约下一篇:自动问答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