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与运动护理

2024-07-23

饮食与运动护理(精选12篇)

饮食与运动护理 第1篇

1 老年糖尿病病人的饮食治疗

通过饮食合理调配, 既科学控制能量、糖类、蛋白质、脂肪的摄入, 又注意各营养素的平衡, 以减轻胰岛B细胞的负担, 减少药物用量或不用药物, 尽量使病人的尿糖、血糖及血脂达到或接近正常值, 改善或稳定病情, 防止和延缓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维持正常体重, 从事日常生活和工作, 带病延寿[3]。饮食治疗是老年糖尿病的基础治疗, 不论糖尿病的类型、病情轻重或有无并发症, 是否应用药物治疗, 都可有效控制并长期坚持。饮食治疗应根据老年病人病情、有无并发症、血糖情况、身高、体重来计算总能量, 制定饮食计划。

1.1 掌握食物的治疗原则

合理控制能量摄入是糖尿病的治疗基础。三餐饮食均匀搭配, 每餐均有糖类、蛋白质和脂肪, 做到菜谱多样化。限制总能量、动物脂肪的摄入, 严格限制各类甜食的摄入。增加粗粮、杂粮、蔬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摄入, 注意维生素、微量元素的合理摄入。

1.2 明确饮食计算与餐次

根据老年病人的身高、体重、年龄、运动量来计算能量供给量。标准体重:身高 (cm) -105=标准体重 (kg) , 总热量=理想体重×按需热卡数。按需热量数:轻体力劳动105J/ (d·kg) ~126J/ (d·kg) , 中度体力劳动126J/ (d·kg) ~147J/ (d·kg) , 重体力劳动168J/ (d·kg) , 休息时84J/ (d·kg) ~105J/ (d·kg) 。脂肪为总热量的20%~25%、糖类为总热量的55%~65%、蛋白质为总热量的10%~15%。上述值仅为参考, 实际操作中以维持或略低于理想体重为宜, 消瘦者摄入量适当提高, 肥胖者摄入量相应减少。老年病人1d主食量300g~400g, 按一日三餐或四餐分配。对于病情稳定的老年糖尿病病人每天三餐定时定量, 三餐比例分配为:早餐1/5, 午餐2/5, 晚餐2/5, 或者根据老年人饮食习惯及身体情况, 少食多餐。对于用胰岛素治疗和易发生低血糖的老年病人, 可根据情况三餐之间或晚上临睡前加餐1次, 但需要减少三餐的量, 用几块低糖饼干、蒸薯类、南瓜、山药等来交换, 防止低血糖发生。将1d的饮食分为主食类、蔬菜类、豆制品、水果类、奶及奶制品、肉类、禽蛋类、坚果类、油脂类等九类, 根据个人饮食习惯, 必须保证每天主食不少于所有食物的一半, 保证充足的蛋白供应, 并把食物分配到各餐中, 根据每天的需要分配食物份数, 进餐做到定时、定量, 食物新鲜、洁净。

1.3 适合老年糖尿病病人的烹饪方式

老年人由于消化功能减弱, 咀嚼能力减弱, 习惯吃较软烂的食物, 烹饪方式以蒸、煮、烩、炖、煨等合理方式, 减少油炸、煎、炒等烹饪方式。食物的加工应细、软、松, 但经测试, 食物的烹煮时间长、颗粒越小、越容易被吸收, 老年糖尿病病人血糖升高就越快。为避免此类问题, 尽量减少烹煮时间, 食物不要切的过于细小;精米、精面搭配粗粮, 杂粮一起烹煮;干稀搭配, 粥品和粗粮、主食、蔬菜搭配食用。

1.4 老年糖尿病病人饮食护理教育

通过多种方式指导老年病人, 坚持清淡、低盐、低脂、低糖、适量蛋白质、纤维素饮食原则, 教会老年病人计算总热量, 严格区分糖尿病病人的安全与不安全主食、蔬菜与饮品, 充分尊重饮食规律, 切忌暴食暴饮, 戒烟限酒, 忌酒烟过量, 不断纠正老年糖尿病病人不良饮食方式, 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2 老年糖尿病病人运动指导

2.1 运动对糖尿病病人的作用与意义

运动能改善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 增强体力, 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运动锻炼可提高最大耗氧量, 使糖尿病人的心脏和骨骼肌的生理功能得到改善。有规律的运动有利于病人心理平衡, 消除对疾病的焦虑及精神负担, 增加康复的信心。运动能改善糖尿病病人的糖耐量, 并使血中胰岛素水平下降, 有利于控制血糖和改善代谢。病情轻者在饮食控制基础上进行体育锻炼可以使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老年糖尿病病人以超重、肥胖者居多, 老年糖尿病人血液系统长期处于高凝状态, 长期的运动能改善高凝状态, 减轻引起动脉硬化的其他危险因素的影响。适量的运动有降压作用[2]。长期坚持运动能减少体内脂肪, 减轻体重, 增加肌肉量, 预防减轻老年糖尿病的并发症。

2.2 老年糖尿病病人身体情况评估

根据老年病人的年龄、性别、体型、饮食、平时的活动量、血糖水平、有无慢性并发症, 是否接受药物治疗及剂量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再确定运动项目、运动次数、运动强度和运动量。

2.3 老年糖尿病病人运动方式的健康教育

老年糖尿病病人运动方式因人而异, 对于控制在正常范围、无并发症的老年病人, 可进行快步走、跳广场舞、骑自行车、打乒乓球、门球等中等强度的运动。对于血糖控制良好, 原则上以有氧运动为主, 其中步行不受场地支配, 容易坚持, 可作为首选。对于合并高血压、心脏病及糖尿病并发症的老年病人, 建议低强度运动方式, 如散步、打太极拳、力所能及的家务。单纯饮食治疗的老年糖尿病病人每周至少运动4次, 用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物者每天定时运动, 控制血糖和调整药物用量。体重超标的老年糖尿病病人, 运动的同时要减少热量摄入, 增加运动次数至每天1次或2次, 才可有效降低体重。

2.4 老年糖尿病病人运动护理

老年糖尿病病人运动的原则是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持之以恒、定时定量。整个运动以不疲劳为准。整个运动过程讲究对耐力的训练, 不建议做非常剧烈的运动。由于糖尿病病人的身体相对来说比较虚弱, 运动对其来说既是锻炼, 也可能造成意想不到的损伤, 所以建议病人在运动时有家人的积极陪伴, 并随身携带一些方糖或甜果汁等。此外, 运动时间尽量选择在饭后1h~2h, 避免在夜间和黄昏进行激烈的活动, 以免发生低血糖的状况。运动时的天气选择也是非常必要的, 尽量避免在恶劣的天气环境中进行运动, 若发生呼吸短促、眩晕、恶心、视物模糊等不适时也应立即停止运动[4,5]。运动不宜空腹进行, 餐后30min进行运动, 防止低血糖发生。

参考文献

[1]何先平, 吴昌.内科护理学[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 2010:1.

[2]殷磊.老年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1.

[3]张爱珍.临床营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1.

[4]崔雅岚, 张朝霞, 崔文萍.浅谈饮食与运动干预对糖尿病护理的影响[J].求医问药, 2012, 10 (10) :471-472.

运动和日常饮食与健康的关系 第2篇

生命在于运动是老幼皆知的常识,运动不仅锻炼肌肉、骨骼、内脏,还可以提高智力,陶治心境。各种烦恼和困惑可以在运动中抛弃,各种愉快和激情可以在运动中获得。但运动要讲科学,只有科学地运动才有利健康。包括有量有度,有规有律,有节有禁,适合自己,量力而行,循序渐进适应气候,适应环境,安全有序。

运动可以保持青春,运动可以延年益寿,运动可以祛疾壮体,运动可以益智提神。如果疲劳每天困扰你的话,只要你进行少量运动,不用汗水淋漓,就能够排除疲劳。美国乔治亚大学的研究人员研究发现,对那些声称一直很累的健康年轻成人来说,从低强度的训练计划中就可获得能量的增加。以下是所采取的方法:每星期三次以慢速踩固定式脚踏车,不需要每天训练,且不会过度强迫自己的情况下就足以减少疲劳。研究人员对36位年轻成人(平均年龄23岁)进行了研究,他们表示一直感到疲倦,但他们并没有慢性疲劳症候群或与有关疲劳的任何其他医学上的原因。在进行了不同强度的节奏运动后,两组都运动的人表示,他们的能量增加了20%;而低强度组表示,改善最多的是战胜疲劳的部分,那也许是因为他们运动的缓和步调不会让他们负担过度。

运动是否适量,标准主要看心率,应该是最大心率的60%~85%。由于每一个人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所以选择最佳运动量应根据自己的年龄、性别、职业特点、体力状况、健康水平、体育基础、生活环境、目的任务等不同情况来决定。检验运动量是否合适还可以看运动后人体的相对反应。比如可以参照运动状态下人的汗流量和轻松度。还可以留意自己的食欲、睡眠以及次日是否还有参加运动的欲望。相对而言,老年人在有氧运动的前提下可多进行手部的单项锻炼,增强人体的协调能力。小孩则要多做一些机械运动,如摆放积木等等,看似简单,其实能大大促进孩子的大脑发育及手眼协调能力。关键要把握好运动强度,除了心率保持在适当范围,还要有强烈的时间概念,一般而言有氧状态下每次的运动时间在30~60分钟为宜,一旦过量,不仅无益,反倒可能损害身体机能。

运动对人身体健康很重要,同样饮食对健康也有很大影响。

饮食得当助美丽。食物满足身体的各种营养需求,有适当量的蛋白质供生长发育、身体组织的修复更新、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要从食物中吃出美丽来,就要注意生活的饮食习惯。饮食的要点就是:合理偏食为健康充电,缺啥补啥;少食肉类食品和动物性脂肪,多吃植物性食物和新鲜蔬菜及水果,注意蛋白质摄取均衡,减少不良的饮食习惯。还应根据不同的年龄段选择不同的食物。

饮食满足身体的各种营养需求,有足够的热能维持体内外的活动;有适当量的蛋白质供生长发育、身体组织的修复更新、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有充分的无机盐参与构成身体组织和调节生理机能;有丰富的维生素以保证身体的健康,维持身体的正常发育,并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有适量的食物纤维,用以维持正常的排泄及预防某些肠道疾病;有充足的水分以维持体内各种生理程序的正常进行。

饮食要遵循食物中热能和各种营养素含量充足,种类齐全,比例适当;饮食中供给的营养素与机体的需要两者之间保持平衡。饮食的结构要合理,既要满足机体的生理需要,又要避免饮食构成的比例失调和某些营养素过量而引起机体不必要的负担与代谢上的紊乱。人体需要42种以上的营养物质,包括各类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各种维生素、各种矿物质、必须微量元素和水。能构成42种以上营养物质的饮食必须由多种多样的食物来源来实现。每天进食要保证三大营养素的合理比例,即碳水化合物占总摄入量的60%-70%,蛋白质占10%-15%,脂肪占20%-25%。

保证身体健美除坚持锻炼外,还要有均衡的营养。营养学家和临床医师认为,有目的的偏食对人体会起到保健作用。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合理地多提取一些可以补充有缺陷的一面的营养食物。身体瘦弱者,适当多吃瘦肉,鱼,蛋类,乳类,豆制品等含蛋白质多的食物,同时也应注意脂类,多糖类及维生素,矿物质食品的摄入量,以保持营养的平衡。脑力劳动者。每天应有足够的碳水化合物补充大脑对养分的需求,并适当增加含磷、铁、锌、硒等微量元素丰富的食物,如蛋黄、动物脑、禽肉、核桃、芝麻等。贫血患者。多吃动物肝脏和含氨基酸,蛋白质的水果和绿色蔬菜。皮肤干燥和粗糙者。多吃胡萝卜,番茄及茄子等蔬菜水果,避免摄入鱼、虾、蟹、酒等易导致过敏的食物。

糖尿病饮食营养与运动 第3篇

目的:①纠正代谢紊乱,使血糖、血脂达到或接近正常值并消除症状;

②防止或延缓血管或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

③保证成年人的正常体重,使肥胖者减重,瘦者增重;

④保证生理正常并能维持较强的体力活动。

饮食营养治疗原则

合理控制能量是糖尿病的首要治疗原则。糖尿病人通过合理饮食与运动的方式来供给能量或消耗能量, 以能够维持或略低于理想体重为宜。

不宜选择的食物:

1、糖制甜食;

2、富含饱和脂肪酸的动物油脂,如:肥肉、牛、羊肉、猪油、奶油等;

3、富含胆固醇的肝、肾、脑、内脏、蛋类;

4、避免食用大量的调料味;

5、血糖、尿糖控制不好者禁食GI(食物血糖生成指数)高的水果,〔GI低的食物有:苹果、樱桃、桃子、梅子、李子、豆及豆制品和蔬菜类等〕。

可交换的部分食品:

1. 粗杂粮,可代替部分精细粮;

2、大豆及豆制品可代替部分动物性食品;

3、植物油替代动物油类。

特别注意:1. 忌甜食(单糖、蔗糖类);

2.减少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

3.每天进食3餐之间加餐为好;

运动治疗原则

糖尿病人的运动方法, 需健身运动和康复运动相配合才能获得更好的祛病保健疗效。

1) 一天中什么时间健身运动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来说,应遵循以下原则:

尽可能在饭后1~2h参加运动,尤其是早餐后是健身运动的最佳时间,因为这时可能是一天中血糖最高的时候,选择这一时间运动往往不必加餐。

应提醒患者不要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作用最强的时候运动,否则有可能导致低血糖。有些病人喜欢晨起服药后出去运动,而后再回家吃早餐,这是应该尽量避免的。

健身运动时,注射过胰岛素的身体部位尽量不参与剧烈活动。如注射过胰岛素的大腿肌肉就不易进行踏步器的锻炼等.

有些人习惯于早饭前健身运动,可分为几种情况,分别对待。

如血糖>6.6mmol/l,可进行健身运动;

如血糖在6.0mmol/l左右,应先进10~15g碳水化合物,再健身运动;

如低于6.0mmol/l则要进食30g碳水化合物后方可健身运动.

长时间大运动量运动后的降糖作用持久,如爬山,郊游等,应及时增加进食量。

提倡糖尿病患者持之以衡的进行合理的健身运动。因为运动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如胰岛素受体数目和亲和力的增加,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下降,高密度脂蛋白(hdl)的增高,以及由此所带来的大血管并发症危险性的降低等,在运动后1~2周内即可表现出来,但若不坚持运动,再经1~2天就会很快消失。

2)康复运动仍要循序渐进,更不可急于求成。

康复运动是从中医的角度介入, 以通经活络, 驱邪扶正, 平秘阴阳, 强化卫气, 培育人体生物场, 提高气血质量为目的,并与健身运动相配合来加强体内营养物质的转化,吸收和排泄。

1. 运动量

运动量的前提是:所做的运动动作必须符合人体生理自然规律,疆劲和挫力都将影响运动锻炼效果。康复运动系有氧运动, 其运动时间长短(运动量)决定着肺活量与吸取空气中负离子的多少。同时合理的运动强度决定着体内浊气(病气、邪气、毒气)通过汗毛孔、穴位、腠理的开启而排出体外的程度。所以根据经验及有氧代谢分析,认为每次康复运动的时间应在30~45分钟较为适宜。

2. 运动强度

在运动中经常采用自我监测(督)方法,可初步达到科学锻炼,适度刺激、合理运动的目的。自我监督分主观感觉和客观感觉,是医学监督的一部分。由运动者参照运动处方专家给自己规定的“运动强度”是否太过或不及来完成适合自我的量化标准。(如:站桩时膝盖弯曲角度大小,手臂抬的高或低等等,均采用百分比制定,即强度 %)

第三阶段:7-8周后,体重略有变化,瘦者体重上升,胖者体重下降。

3.运动次数

运动次数是根据自己对健康追求的目标为参数。祛病与康复则必须把自己经常泡在运动态中,让生物场(气场)及空气中的负离子频繁地清除病毒,并不断地强化气血在经络中的运行,以实现“人在气中,气在我中”的自然治愈能力。通常的祛病、康复运动次数每天应达到2—4次,特殊情况更多,直到病愈才可减少次数,最终达到隔日锻炼等。

3)运动方法

1、步行。患者可根据自身的情况任选1—2项,其中步行是国内、外最常用的,应作为首选。每次散步30分钟,每日1次。(糖尿病患者经6小时的徒步旅行后,血糖可降低60毫克升。)

2、平时在家里,糖尿病患者可作康复运动, 每日两次以上最好。

4) 注意事项:

1.每次健身运动前要有5分钟准备活动;

2.注意康复运动应和饮食控制及药物治疗相结合,等血糖和尿糖基本稳定后,再开始健身运动疗法;

3.避免空腹和注射药物60—90分钟时健身运动,以免发生低血糖;

饮食与运动护理 第4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5年5月—2010年10月收治的妊娠糖尿病患者共96例为实验组,其中90例为初产妇,6例为经产妇,年龄22~37岁,平均(27.5±5.2)岁,平均孕周为(36.15±3.45)周。对照组为既往在我院治疗的妊娠糖尿病患者75例,其中70例为初产妇,5例为经产妇,年龄23~37岁,平均(27.8±5.3)岁,平均孕周为(36.25±3.35)周。均无内分泌系统的其他疾病,无高血压和不良产史。所有患者均行血常规、四点血糖及肝肾功能、血生化、心电图等常规检查,所有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均符合有关诊断标准[2]。两组孕产妇的年龄、孕周、血糖水平及一般病情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实验组采用个体化饮食结合运动护理指导。个体化饮食:由营养师根据孕产妇的日常饮食资料,结合中国营养分析软件包进行分析,计算出孕产妇一日的总热量需求及蛋白、脂肪、糖三大营养的合理比例。然后指定食谱,根据上述计算的结果,以体重为标准,当为标准体重的80%~120%时,热量需要量为30 kcal/(kg·d),24 kcal/(kg·d)为体重为标准体重的120%~150%时的需要量,12~15 kcal/(kg·d)为体重大于标准体重150%的需要量。在热量需要方面,按照40%碳水化合物,20%蛋白质,40%脂肪进行搭配;早餐、午餐、晚餐及点心各占热卡的比例为10%、30%、30%和30%。而在有关食谱的搭配方面,每日由55%~60%的碳水化合物、20%~25%的脂肪、15%~20%的蛋白质组成。用蔬菜代替水果,每日不少于500 g的蔬菜摄入,并且要最少有60%的绿色蔬菜。运动护理指导:详细了解孕产妇的社会家庭背景、生活习惯、工作性质及文化水平,选择适合孕产妇的活动,包括步行、爬楼梯、游泳、骑车及健身操等有氧运动,并和几种运动复合进行。运动的目的是改善患者的代谢。采用个体自我感觉法对运动量进行评估,并安排适宜的运动频率。

对照组给予普通饮食,由主管护士向患者简单交代饮食注意事项,指导饮食原则,对饮食控制采用自我感觉的方式,如要求患者进食要留有余地,饮食尽量清淡,低脂、低糖。并根据孕产妇自身的喜好及习惯进行随意的自我活动。在观察过程中,对所有孕产妇及时做出有效的对症处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孕产妇出院时的血糖值变化,孕产妇发生并发症及其所生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6.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数据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从统计数据可以得出,实验组空腹血糖为(5.06±0.68)mmol/L,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餐后2 h血糖值为(7.31±1.09)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实验组妊高征、酮症酸中毒、羊水过多、感染、早产、羊水过少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实验组新生儿的巨大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血糖和呼吸窘迫综合症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 讨论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孕产妇肥胖的问题也变得日益严重,这就大大增加了妊娠糖尿病的发病率。有研究发现,妊娠期糖尿病大约能达到3%~5%[3]。妊娠期糖尿病会对孕产妇自身及新生儿造成极大的危害,其中在孕产妇方面,会发生妊高征、感染等各种并发症,对新生儿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会出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等[4]。由于在孕24~28周时,由孕中晚期胎盘所分泌的各种各样的抗胰岛素浓度会快速升高,并且于孕32~34周时达到最高峰,这个时间,胰岛素的抵抗作用也最为明显,所以一般的妊娠糖尿病的筛查会选择在孕24~28周时进行[2]。

有研究发现,孕期管理的规范化,能使糖代谢异常及孕产妇及新生儿的并发症得到明显的控制及降低[5]。有研究就个体化饮食护理对妊娠糖尿病患者治疗中发现,其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血糖[6]。在有关运动对血糖代谢方面的研究中发现,运动提高了胰岛素对血糖的转运活性,也能加强肌细胞内葡萄糖转运磷酸化的过程,并促使血糖向肌糖原转化的速度加倍,从而使骨骼肌对血糖的直接摄取和利用的过程得到促进[7]。增加了葡萄糖转运蛋白及信息核糖核酸的含量,进一步增加了骨骼肌细胞转运和利用葡萄糖的能力,从而使机体对胰岛素的抵抗减轻[8]。同时还要求运动一般在下午进行[9],以餐后90分钟开始为最佳[10]。同时,因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对本疾病知识了解甚少,又害怕会对自身及新生儿产生不良的影响,而造成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而不能很好地配合治疗[11]。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个体营养及运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对其心理的护理。

%

在本研究中,个体化的饮食与运动护理指导对妊娠糖尿病的治疗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实验组的餐后2h血糖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该护理措施能有效降低餐后血糖;两组孕产妇自身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合已有的研究结果,我们有理由认为,个体化的饮食与运动护理指导对妊娠糖尿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使孕产妇的血糖值调整至理想,并且使孕产妇的并发症及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任香梅,黄水平,邵继红,等.妊娠糖尿病发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1),665-666.

[2]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60.

[3]周晓彬,梁惠,姜雪芹.孕期蛋白质、脂肪及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与妊娠糖尿病发病的关系[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0,18(6):441-442.

[4]应豪,王德芬.膳食脂肪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发病的影响[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6(41):729-731.

[5]杨慧霞.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孕妇并发子痫期的相关因素探讨[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5,40(9):577.

[6]刘天纾.个体化饮食护理在妊娠期糖尿病孕晚期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1):101-102.

[7]龚静亚,侯顺玉.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妊娠糖尿病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0):46-47.

[8]罗红,朱红艳,龚建.等.糖尿病患者运动行为的干预策略与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6):12-13.

[9]余佳菲.浅析糖尿病运动疗法的护理[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5,15(3):512-513.

[10]刘桂芬,闫黎雷,陈丽,等.运动干预对妊娠糖尿病高危因素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11(5):13-14.

护理学基础 饮食与营养(最终版) 第5篇

饮食与营养

二门诊儿科

教学目标

识记:

1.能准确说出医院饮食的类别、各类饮食的主要种类和适用范围。

2.能准确说出基本饮食、治疗饮食的饮食原则及用法。

3.能正确描述影响饮食与营养的因素和营养评估方法。

4.能正确说出患者饮食过程中的主要护理措施。

5.能正确描述鼻饲术的适应证、禁忌证、操作过程及要点。理解:

1.能用自己的语言正确解释下列概念:

营养素

治疗饮食

试验饮食

管饲饮食

鼻饲术

要素饮食

肠外营养

标准体重

体质指数

2.能举例说明各种主要营养素的生理功能及正常供给量。

3.能举例说明饮食、营养和健康、疾病痊愈的关系。

4.能准确说出常用试验饮食的临床意义及应用方法。

5.比较几种特殊饮食,分别说明各自的适应证、禁忌证、使用方法和护理要点。运用:

1.能为患下列疾病的患者确定正确的饮食种类和原则:

高热

胆结石

大面积烧伤

肝硬化腹水

急性肾炎

糖尿病

胃大部切除术后

结肠瘘

便秘

2.能正确计算患者的标准体重和体质指数

3.能在模拟人身上正确实施胃插管术,做到动作规范、步骤有序、过程完整,确保患者安全、舒适。

饮食是人的基本需求,营养是人体摄取、消化、吸收、代谢和利用食物中营养物质的生物学过程。饮食与营养是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因此,护士必须具备一定的饮食与营养知识,以便能正确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和需要指导患者选用合理饮食并能采取有效护理技术满足患者的饮食和营养需要。

这一章我们分为四节来学习,首先是饮食与健康,这是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其次我们学习医院饮食,第三节学习一般饮食护理,第四节是特殊饮食护理。

第一节

饮食与健康

一、人体对营养的需要

人体为了维持生命和健康保证正常的生长发育和活动,每日必须通过饮食摄取足够的营养物质。食物中能被人体消化、吸收和利用的成分称为营养素(nutrients)。

人体需要的营养素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水、维生素和矿物质,主要功能是供给能量、构成及修补组织、调节生理功能等。

(一)能量

能量(energy):是一切生物维持生命和生长发育及从事各种活动所必需的。

人体所需要的能量是由食物在体内经酶作用进行生物氧化所释放出来的,通常以焦耳(J)表示,营养学上常用兆焦(MJ)表示。

产能营养素(calorigenic nutrients):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是提供能量的主要营养素。

根据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我国成年男子的能量供给量为11.29MJ/d,成年女子为9.26MJ/d。

理想状态下,人体的能量需要等于能量消耗。成人的能量消耗主要包括基础代谢、体力活动和食物热效应,人体每日摄入的能量应能满足这三个方面的需要,以此保证健康的体质和良好的工作状态。基础代谢(basal metabolism,BM):是维持生命的最低能量消耗,即人体在安静和恒温(18~25℃)条件下,禁食12小时后,静卧、放松且清醒时的能量消耗。食物热效应(thermic effect of food,TEF)又称食物特殊动力作用,即在食物中的营养素的消化、吸收和代谢转化等时额外消耗的能量。

(二)营养素

(三)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在人类的饮食营养中具有如下功能:

1、延迟胃的排空,产生饱腹感,从而避免进食过量。

2、增进肠蠕动,通过促进排便,减少有害代谢产物和外源食入的有害物质与接触的机会,预防大肠癌。

3、以结肠细菌酵解后可产生短链脂肪酸,提供结肠黏膜所需能量,并可调节胃肠神经系统功能、平衡激素水平、刺激消化酶分泌,控制血糖尝试,调节脂质代谢,降低血胆固醇,预防胆结石。

4、影响肠内细菌代谢,维持肠道菌群的动态平衡,改善肠道环境。

膳食纤维主要存在于谷、薯、豆类及蔬菜、水果等植物性食物中。植物成熟度越高则膳食纤维含量就越多,谷类加工越精细则膳食纤维含量就越少。个体每日膳食纤维摄入量为25~30g。

二、饮食、营养与健康的关系

合理的饮食与营养是人体维持健康的重要物质基础。

(一)饮食和营养对维持健康的作用

1.促进生长发育 科学的饮食、合理的营养对人的身体和精神发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

2.构成机体组织 各种营养素是构成机体组织的物质基础。

3.供给能量 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都需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来源于产能营养素。

4.调节人体功能 人体功能活动是在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及各种酶的共同调节下完成的,各种营养素是构成上述调节系统的物质基础。

(二)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

平衡膳食、合理的营养是健康饮食的核心。平衡膳食(balanced diet):是指膳食中所含的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恰当,所供给的营养素与机体的需要保持平衡。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2007)

三、饮食、营养与疾病痊愈的关系 人体患病时常有不同程度的代谢变化和营养不良,而患者的营养状况可对其治疗效果和转归产生影响。因此,合理的饮食与营养是治疗疾病、促进康复的重要措施。

(一)补充额外损失和消耗的营养素

(二)辅助诊断和治疗疾病

第二节

医院饮食

医院饮食(hospital patient diet)可以分为基本饮食、治疗饮食及试验饮食。

一、基本饮食

基本饮食(routine diet)是其他饮食的基础,它包括普通饮食、软质饮食、半流质饮食及流质饮食四种。基本饮食是医院中一切膳食的基本烹调形式,其他各种膳食均由此四种基本膳食变化而来。

二、治疗饮食

治疗饮食(therapeutic diet)是指根据疾病治疗的需要,在基本饮食基础上适当调整总能量和某种营养素,从而达到辅助治疗目的的一类饮食。1.高能量饮食 2.高蛋白饮食 3.低蛋白饮食 4.低盐饮食 5.无盐低钠饮食 6.低脂肪饮食 7.低胆固醇饮食 8.少渣或无渣饮食 9.高膳食纤维饮食

三、试验饮食

试验饮食(test diet)亦称诊断饮食,指在特定时间内,通过对饮食内容的调整,以协助疾病的诊断和提高实验检查结果正确性的一种饮食。

(一)胆囊造影饮食(cholecystography test diet)

用于需要X线或B超检查胆囊及胆管的形态和功能的患者。

(二)隐血试验饮食(occult blood test diet)

用于大便隐血试验准备,以协助诊断有无消化道出血。

(三)肌酐试验饮食(creatinine test diet)用于协助检查、测定肾小球滤过功能。

(四)甲状腺131I试验饮食(thyroid uptake test diet)

用于协助放射性核素检查甲状腺的功能,排除外源性摄入碘对检查结果的干扰,明确诊断。

第三节 一般饮食护理

护士在对患者进行饮食护理时必须把护理学、营养学及其他学科知识与自己的护理经验、从患者及其家庭中收集的资料及最近的饮食记录等进行整合。应能与患者及其家庭保持良好的互动,在正确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饮食状况和营养状况的基础上采取正确、有效的干预措施。

一、营养状况的评估

(一)影响饮食和营养的因素 1.生理因素

(1)年龄 年龄可影响个人对食物的喜好,还可影响每日所需的食物量和特殊营养素的需要。

(2)身高和体重

一般情况下,体格健壮、高大的人对营养需要量较高。

(3)活动量

日常活动量大的人所需的能量及营养素一般高于活动量小的人。

(4)特殊生理状况

妊娠及哺乳期妇女营养需要量明显增加,并可有饮食习惯的改变。2.心理及其相关因素

(1)食欲(appetite):是指个体想要并期待进食的一种心理反应。当食欲获得满足时,人体会产生愉快、满足的体验。影响食欲的因素很多,其中饿感是一个最基本的因素。食欲和饿感不同,食欲是一盘踞心理反应,饿感是身体对食物的需要所激发的一种生理反应,饿感可激起食欲,但有时在摄取足够的食物后仍可有食欲。

(2)感官因素

各种感观因素(包括视、听、味、嗅等)均可影响机体的饮食和营养需要。如食物的感观性质,包括食物的形状、软硬度、新鲜与否、冷热度、生熟、色、香、味等,均可影响机体对食物的选择。

(3)认知因素

个体对食物的理解、认识和分析以及具备的饮食、营养知识是影响饮食、营养需要的高级活动过程。

(4)情绪因素

不良的情绪状态(如焦虑、抑郁、痛苦与悲哀等)会使机体的食欲减退,进食量减少甚至厌食愉悦的情绪状态(如快乐、激情等)会促进食欲。

(5)个人喜好

个人对食物的喜好各有不同,它受味觉、对味道的偏爱、家庭文化背景、宗教传统等因素的影响。3.病理因素

(1)疾病影响 疾病可改变机体对饮食和营养的需要,主要表现为:对能量和营养素的需要发生改变,摄取、消化、吸收、排泄障碍,进食形态异常等。

(2)食物过敏或不耐受

食物过敏常与免疫因素有关,一般是指在体外异种抗原的作用下所出现的异常组织反应。4.环境因素

(1)自然环境

不同的地域和气候环境等都会影响人们对食物的选择,并可由此形成特定的饮食文化。

(2)社会环境

食物常常成为许多社交活动的辅佐物。

(3)进餐环境

进餐环境整洁、空气新鲜、无不良刺激、餐具洁净等均可促进食欲。5.社会文化因素

(1)饮食习惯

指个体或群体在一定生活环境中逐渐形成的、自己特定的选择食物和餐具、进餐时间和方式等的习惯。

(2)经济状况

经济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人们对食物的购买力和饮食习惯。

(3)生活方式

影响着人们的饮食、营养需要和习惯。

(4)宗教信仰

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对食物的种类、制作及进食的时间、方式等有特殊的要求。

6.应用药物和饮酒

长期应用药物或饮酒,对食欲和摄食有很大影响。长期大量饮酒可使食欲减退,导致营养不良。

(二)营养评估方法

营养评估的目的是确定患者是否有现在或潜在的营养问题。

1、饮食营养调查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1)年龄、性别及活动水平(2)用餐情况(3)食物的种类及摄入量、补品的种类及摄入量(4)对食物的特殊喜好、饮酒嗜好、偏食及食物过敏情况(5)食欲及体重变化(6)影响进食的因素(7)影响食物选择的文化与宗教信仰(8)经济状况(9)综合健康状况和疾病史等。

2、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除可发现明显的体重变化之外,还可发现营养不足或过剩。

3、人体测量

测量的内容主要包括身高、体重、皮褶厚度、围度(包括上臂围、胸围、腰围和臀围等)和握力等。(1)体重测算:

1)标准体重(ideal body weight,IBW)的计算公式:

男性标准体重=【身高(cm)-100】*0.9

女性标准体重=【身高(cm)-100】*0.85

2)计算体重增加与减少的百分比

3)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又称体重指数,是用体重千克数除以身高平方得出的数值,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

(2)皮褶厚度

标准为男12.5MM,女16.5MM

4、实验室检查 二、患者的饮食护理

(一)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 1.做好健康教育

2.帮助患者改变不适宜的饮食习惯

3.为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指导模式,使之逐步接受。

(二)患者进食前的护理 1.环境的准备

(1)去除不良气味及不良视觉影响(2)暂停非紧急的治疗、检查和护理

(3)如有病危或呻吟的患者,可用隔帘或屏风遮蔽。

(4)如有条件可安排患者在病室餐厅共同进餐,以增加轻松、愉快的气氛。2.患者的准备

(1)解除那些易造成患者食欲减退的症状,减轻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2)确定患者是否需要大小便,需要时,协助其去卫生间或提供便器。

(3)协助患者洗手、漱口,必要时进行口腔护理。

(4)协助患者采取舒适的进餐姿势,不便下床者,可安排坐位或半坐卧位,放置床上桌。

(5)取得患者同意,将治疗由或餐巾围于患者胸前,以保护衣服和被服的清洁。3.护士的准备

(1)洗净双手,衣帽整洁

(2)核对患者及饮食单,根据饮食单上不同的饮食种类,协助配餐员分发饮食。

(3)掌握好当天当餐的特殊饮食要求,并仔细核对,防止差错。

(三)患者进食时的护理

1.核对患者及饮食单,并检查患者的饮食类型,避免发错饮食。2.督促和协助配餐员及时将热饮、热菜分发给每位患者。

3.鼓励患者自行进食,并协助将餐具、食物放到易取处。对于特殊患者,根据情况提供协助:(1)进流质者,可用吸管吸吮。(2)不能自行进食者给予喂食。

(3)对失明患者或双眼被遮盖的患者,除遵循上述喂食要求外,还应告知喂食内容以增加进食的兴趣,促进消化液的分泌。4.巡视病房,观察患者进食情况,鼓励患者进食。5.及时处理患者进食过程中发生的特殊问题(1)恶心呕吐(2)呛咳和噎食

(四)患者进食后的护理

1.进餐结束后,督促和协助患者洗手、漱口或做口腔护理。2.及时收回餐具,整理床单位。

3.评价患者进食内容和进食量是否达到营养要求。

4.对于未进食患者,应了解原因,并通知其责任护士以便于改变饮食或采取其他的护理措施。

第四节 特殊饮食护理

对于不能正常摄食的患者,可以采取特殊方式进行营养支持,包括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等,以提高危重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 EN):是指经胃肠道提供人体所需营养素的方法。

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 PN):是指经静脉途径提供人体所需营养素的方法。可将肠外营养分为完全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和部分肠外营养(partial parenteral nutrition)。根据置管方式,可分为中心静脉营养和周围静脉营养。

一、管饲饮食

管饲饮食(tube feeding)是指通过导管(包括鼻胃管、鼻肠管或造口导管)将营养制剂灌入胃肠道内,是一种既安全又经济的营养支持方法。

鼻饲术(nasogastric gavage)是将导管经鼻腔插入胃肠道内,从管内输液流质食物、水和药物,以维持患者营养和治疗需要的技术。

二、要素饮食

要素饮食(elemental diet)又称元素膳或单体膳,是一种人工精制、营养素齐全、以各种营养素的单体为基础、由无渣小分子物质组成的水溶性营养合成剂。

特点是:1)营养全面,体积小,质量高;2)不需消化即可直接被小肠吸收;3)成分明确,可根据需要增减某些成分,以达到治疗目的;4)不含或少含残渣;5)适用于患者;6)不含纤维素,对肝、胆、胰及消化道黏膜刺激性小;7)多为干粉制剂,携带方便,易于保存。

(一)适应证与禁忌证 1.适应证

(1)超高代谢患者。

(2)某些手术前准备或术后营养不良患者。

(3)肠炎及其他腹泻患者、消化道瘘患者、慢性胰腺功能不全及短肠综合证等消化和吸收不良的患者。2.禁忌证

(1)3个月内婴儿(2)消化道出血患者(3)糖尿病患者慎用

(4)胃切除术后患者大量使用要素饮食可引起倾倒综合证,应慎用

(二)应用方法 1.口服 2.分次注入 3.间歇滴注 4.连续滴注

(三)护理要点

1.严格执行无功操作,所用器具均需灭菌后使用

2.由临床医师、责任护士和营养师共同商议,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决定每一种要素饮食的具体营养成分、浓度、用量、滴入速度。3.己配制好的溶液应存放于4℃以下冰箱内,24小时内用完,防止旋转时间过长而变质

4.口服温度为38℃左右,鼻饲及经造瘘口注入时的温度宜为41~42℃

5.输注前后都应用温开水冲净管腔,以防食物积滞而腐败变质 6.输注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

7.定期检查血糖、尿糖、血尿素氮、电解质、肝功能等指标,观察尿量、大便次数及性状,并记录体重,做好营养评估 8.长期使用者应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9.停用时需逐渐减量,以防止低血糖反应

三、肠外营养

(一)适应证和禁忌证 1.适应证(1)超高代谢患者

(2)不能或不宜经消化道进食的患者

(3)消化道需要休息或消化、吸收不良的患者(4)补充治疗

(5)恶性肿瘤患者接受化疗、放疗期间和接受骨髓移植的患者(6)其他 2.禁忌证

(1)严重呼吸、循环衰竭患者(2)严重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患者

(二)应用方法 1.营养液配制 2.营养液输入途径

(三)护理要点

肠外营养护理应达到三个目标:

(1)患者无感染,无代谢和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发生(2)能良好耐受肠外营养

(3)肠外营养输注系统安全、通畅 1.严格无功操作 2.置管护理 3.导管护理

(1)保持导管进皮处干燥,并观察有无红肿,每日或隔日更换辅料一次,每周做一次细菌培养。(2)静脉导管与滴注导管接头应牢固连接,并用无菌辅料包裹,防止导管脱落与污染。

(3)禁忌经静脉营养管道抽血、输血、监测中心静脉压等。(4)每次滴注结束时,应在静脉导管内推注肝素封管,防止导管内残余血液凝固而堵塞管腔。4.滴注过程的观察与护理

(1)保持滴注速度恒定,不可突然大幅度改变滴入速度或突然换用无糖溶液,以免发生低血糖,一般用输液泵来管理营养液。(2)肠外营养液含糖量高,开始滴注速度宜慢,为40~60ml/h,逐渐加快速度,一般在几小时或一天内达到目标速率,防止发生高血糖症。

(3)经常巡视液体滴入情况,防止导管扭曲、堵塞。营养大袋内液体不可滴空,防止空气栓塞。

(4)如发现患者出现寒战、高热或恶心、心慌、出汗、胸闷等症状时,应及时查明原因,报告医生,给予相应处理。5.监测

(1)观察患者有无脱水、水肿、发热、黄疸等情况。

(2)定期检查血糖、尿糖、电解质、血气分析、肝肾功能等项目,以便根据体内代谢变化及时调整营养液配方,防止并发症。(3)定期做好营养状况的评估,如体重、血清蛋白、转铁蛋白、氮平衡等。

(4)评估患者胃肠道功能的恢复情况,如病情允许,可少量多次给予进食,刺激胃肠道尽早恢复功能,逐步由肠外营养转向肠内营养。

(四)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1.技术并发症 2.代谢并发症

婴幼儿腹泻与饮食的护理体会 第6篇

6个月~2岁的婴幼儿腹泻病发病率较高,夏秋季节多发,因此也称为婴幼儿腹泻,是仅次于呼吸系统疾病的一种小儿常见病。我国卫生部以及世界卫生组织均将腹泻病列为几种重点防治的疾病之一,它严重威胁健康和生命。病因分为感染性腹泻与非感染性腹泻,前者由细菌和病毒感染引起;細菌以大肠感菌为主,病毒以轮状病毒为主。临床主要表现为排稀便和水电解质紊乱,常伴有呕吐、发热、精神不振等。治疗腹泻主要是控制感染,调整饮食,消除病因,纠正脱水及电解质代谢失调。因此除合并细菌感染外,一般不用抗生素。

1饮食护理

1.1合理饮食的重要性 要想取得满意的疗效,合理的饮食护理也是重要环节之一。临床研究证实,在急性腹泻时,仍有50%以上摄入的营养物质被小肠吸收,禁食时间过长,势必导致体内蛋白质、热量和微量元素缺乏,使患儿免疫功能低下,致使病程迁延。

1.2饮食原则 对呕吐、腹泻严重者可暂时禁食6~8h,以利肠道休息,减少呕吐及腹泻次数,除非呕吐非常严重,一般不禁水。对母乳喂养儿,只要呕吐不频繁,就可以继续用母乳喂哺,但乳母的饮食含脂量要低些,喂奶时只喂半部分含脂肪较少的母乳,并延长喂哺的间隔时间。人工喂养儿恢复饮食后可先给米汤或面汤。暂时停止一切辅食,饮食的质与量,应从少量到多量,从稀薄到浓稠,逐渐增加,充足补充水分。由于腹泻和补液时,水溶性维生素损失较多,可通过维生素制剂来补充。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1.3口服补液 轻度、中度脱水患儿可饮用口服补液盐。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口服补液配方:氯化钠3.5g,氯化钾1.5g,碳酸氢钠2.5g,葡萄糖20g,加水至1000ml.小婴儿可每1~2min喂1小勺(约5ml),如有呕吐,可停10min左右,再每2~3min喂1小勺,无脱水婴幼儿每次腹泻后可服口服补液盐10~100ml,一天可服500ml左右。轻度脱水最初4h服用量为:<4个月(新生儿除外)可喂200~400ml,4个月~1岁可喂400~600ml.也可用公式计算:体重(kg)×75ml/kg=用量(ml)。如患儿口渴明显,也可酌情多喂给,4h后重新估计脱水情况决定治疗方案及用量(对6个月以内非母乳喂养儿,在此期间尚需要额外补给白开水100~200ml.如患儿出现眼睑水肿,需停服口服补液盐,改用白开水及母乳,水肿清除后必要时仍可继续服用口服补液盐。

1.4饮食禁忌 禁高脂膳食。因为脂肪不易消化,而且有润肠的作用,会使腹泻加重。禁辛辣刺激性食物,此类食物可刺激消化道黏膜,导致腹泻加重。禁食高纤维食物,因可刺激消化道蠕动加快,使大便次数增多。

饮食与运动护理 第7篇

1 饮食指导

饮食疗法是治疗糖尿病的一种非药物干预方法, 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基础疗法, 应长期坚持执行。合理的饮食, 有利于减轻体质量、降低血糖, 改善脂代谢紊乱和高血压、减少降糖药的剂量, 增进患者的身心健康。

1.1 饮食疗法的原则

合理控制热量, 维持体质量。常用标准体质量指标为体质量指数 (BMI) , 计算公式 (BMI) =体质量 (kg) /身高的平方 (m2) 。糖尿病患者每日总热量的限制以维持或略低于标准体质量为原则, 肥胖 (BMI>23) 者, 应严格限制总热量, 以达到降低体质量的目的;而消瘦 (BMI<18) 者, 应适当放宽总热量, 以达到增加体质量的目的。

1.2 制定总热量的供给量

首先按照患者的性别、年龄和身高用简易公式算出理想体质量, 成人理想体质量 (kg) =身高 (cm) -105。在计算每日总热量供给量时, 还应考虑体质量、工作性质和劳动强度。休息者每日每千克体质量给予0.1~0.13MJ (25~30Kcal) 热量, 轻体力劳动者每日每千克体质量给予0.15~0.17MJ (30~35Kcal) 热量, 中度体力劳动者每日每千克体质量给予017~0.19MJ (35~40Kcal) 热量, 重度体力劳动者每日每千克体质量给予0.19-0.21MJ (40Kcal) 以上热量。儿童 (0~4岁) 每日每千克体质量给予0.2MJ (40Kcal) 热量, 孕妇、乳母、营养不良者及消耗性疾病者应酌情增加。肥胖者酌减 (可减至每日5MJ以内) , 使患者体质量降到正常标准5%以下。

1.3 合理分配饮食

碳水化合物约占饮食总热量的50%~60%, 提倡用粗制米、面和一定杂粮;蛋白质占饮食总热量的15%~20%, 成人每日 (0.8~1.2g) /kg理想体质量, 脂肪占每日总热量的30%以下, 每日 (0.6~1.0g) /kg理想体质量, 根据生活习惯可按每日三餐分配为1/5、2/5、2/5或1/3、1/3、1/3, 四餐可分配为1/7、2/7、2/7、2/7, 可按患者及病情控制情况调整, 如用药后有饥饿感或濒于发生低血糖者, 可按病情稍进食或减少药量。提倡食用绿叶蔬菜、豆类、块根类、粗谷物等食物, 可减慢糖的吸收, 减低血糖、血脂, 且可通便, 减少便秘。各种富含可溶性食物、粗纤维食物可延缓食物吸收降低餐后血糖。每日饮食中纤维素含量以不少于40g为宜。

1.4 合理饮食的注意事项

为减轻胰岛的负担, 使之合理分配胰岛素, 糖尿病患者每日至少三餐, 而且要定时定量, 注射胰岛素或易出现低血糖者还应于三次正餐之间增添2~3次加餐, 即从三次正餐中匀出一部分食品留作加餐用;每日食盐摄入量应限制在5~6g以下, 限制饮酒, 空腹饮酒易引起低血糖, 烹调口味应以清淡为好, 尽量不食用腌制食品, 煎炸食品脂肪含量较高, 应尽量少食。

在饮食治疗中, 感到饥饿难受可以用粗粮代替细粮, 饥饿是糖尿病的一个症状, 经过治疗病情改善后, 饥饿症状随之减轻, 水果一般放在两餐之间比较合适, 在血糖未控制的情况下尽量少吃, 当外出旅游或者参加体育活动时, 摄食量可根据情况适当增加, 或者相应减少胰岛素或者口服降糖药的剂量。

2 运动和足部保健指导

2.1 运动指导

在餐后1~2h以内散步或爬楼梯, 是有助于降血糖的, 但是散步不能慢慢走, 要比正常走路的速度快些 (每分钟80~100步) 。运动量也不能过度, 以身上稍稍出汗为宜。

平时可以选择一些感兴趣的运动, 如慢跑、游泳、打保龄球、太极拳等, 但是要注意不要独自外出, 要结伴同行随身备有糖块和急救卡, 上面写清楚你有糖尿病可能发生了低血糖, 糖块在什么地方, 请别人帮你含上糖块争取抢救时间, 卡片上要写清家庭住址及家人联系电话。运动时要选择合脚的鞋子, 如运动鞋, 并且要选择质地柔软的白色棉线袜, 运动后检查有无血泡磨出。

2.2 足部的保健指导

足部保健的内容包括: (1) 每晚用温水 (不超过40℃) 洗脚, 并用软毛巾擦干, 然后用植物油涂抹, 并按摩足部。 (2) 每日检查足部有无水泡、擦伤及其他异常改变, 如有应立即到医院治疗。 (3) 剪趾甲别把趾甲两角剪去, 以防感染的发生。 (4) 不能光脚走路, 以防足部损伤。 (5) 不穿高跟鞋及尖头皮鞋, 鞋应宽松柔软, 鞋带不能过紧, 袜子宜松软、保暖。 (6) 严禁使用热水袋、电热毯, 以免足部烫伤。 (7) 每日做小腿及足部运动, 改善血液循环。

3 心理护理指导

因糖尿病不能根治, 患者得知患糖尿病后会出现全身各种并发症, 就会丧失治疗的信心, 常造成患者出现恐惧、焦虑、悲观、不愿意接受治疗等心理变化。通过给患者讲解糖尿病的基本知识, 应讲解糖尿病虽然不能根治, 但只要正规治疗并发症就会出现少且晚, 避免情绪激动, 解除患者对糖尿病的恐惧感, 向患者介绍糖尿病的分型、症状、并发症和诱发因素, 让患者对疾病有一定的认识, 保持平和的心态, 解除心理顾虑, 使之接受治疗和主动协助治疗。

糖尿病是一种内科常见的疾病[1], 会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糖尿病的发病因素与生活方式的好坏起到很大的影响, 通过有效的健康教育[2], 选择合理的健康教育方案, 满足不同文化层次的糖尿病患者的需求, 可使患者及其家属了解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和危害, 有助于患者做好与疾病长期斗争的思想准备, 有利于疾病得到更好的治疗, 延缓并发症的出现。必须使患者明确糖尿病是终身疾病, 需要长期服药治疗, 保持血糖稳定, 应严格遵循医嘱规律服药, 切不可擅自减药及停药。通过对糖尿病患者施行健康教育, 使患者获得了健康知识, 保持乐观情绪, 有助于患者树立正确对待疾病的态度, 有了良好的健康行为, 转变了不良生活方式, 提高了自我管理能力, 学会了日常饮食结构调整, 使血糖维持在适当的范围内,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生活质量。由此可, 糖尿病患者坚持接受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糖尿病,饮食运动,足部保健,心理护理

参考文献

[1]乔卫卫, 张奎星, 刘同宝, 等.糖尿病的相关因素研究[J].中华内分泌杂志, 2010, 36 (7) :592-594.

我的饮食控制与运动 第8篇

饮食

很多糖尿病人都存在着不同的饮食问题:吃什么?能不能吃?怎么吃?吃了以后怎么办?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我们每顿饭都还是得以清淡、营养搭配适宜为主, 每顿饭尽量要做到有主食 (米饭、馒头及各种米面制品) 、新鲜的蔬菜、新鲜的肉蛋, 一天可摄入适量的坚果、新鲜水果。

按照我每天的习惯, 早餐吃60克面包、一杯200克的牛奶、一个鸡蛋、150克苹果, 偶尔加少许坚果和一碗红枣汤, 这是根据我的身高、体重和生活方式制定的。饮食的复杂多样化可以使血糖升的较为缓慢, 我的多样化指的是食物种类, 每餐营养均衡, 也就是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水、无机盐、脂肪、维生素。要合理搭配, 保证充分的营养, 同时保证血糖的平稳。

上午1 0点后, 很多学生都会饿, 要想控制好血糖, 就得保证每天的加餐时间、内容和量相差不多, 加餐的量不用大, 对我来说, 除了热饭菜, 其他东西都不能让我饱。每次加餐两块饼干或一杯牛奶, 或者是少量水果, 让胃正常工作, 然后等到午饭。正餐除了要尽量保证营养充分外, 主食的种类转换时要注意碳水化合物, 也就是糖的含量差异, 或者是调整变化餐前胰岛素量。

每种食物的含糖量都不一样, 每种食物的升糖速度也不一样, 大多含水量多的食物升糖速度都较快, 比如水果, 粥, 饮料, 冰激凌。同样是米, 煮成粥, 升糖速度就比米饭快多了, 吃前一定要测血糖, 如果血糖在正常范围内, 我会打完药后, 多等15分钟再吃, 吃完1小时、2小时、3小时测血糖, 以1小时不太高, 3小时不低血糖为安全。

每次加餐前也必须测血糖, 这样才能注入合适的药量, 不能食欲上来就闭着眼睛乱吃。如果是不常吃的食物, 需要在关注吃前到之后3小时的血糖走势并在心中记住, 下次再吃这种食物时就会有自己的经验, 而不是问低级的问题:我能吃某某东西吗?打多少药?怎么打药?吃完后需不需要运动?怎么运动?因为个体差异, 能吃多少, 怎么打药都不好借鉴别人的。

因为每种食物营养成分的比重不同, 肉蛋类富含蛋白质和脂肪, 蛋白质和脂肪在人体内分解的速度慢, 血糖会在一段时间内持续不停的慢慢升高。如果一顿饭吃了大量的蛋白类, 碳水类很少, 就不能常规的打药, 那样就会餐后1、2小时低, 然后反弹很高, 导致剧烈的血糖波动, 需要根据情况把适量的胰岛素分几个小时平均输入体内, 对于用泵的人来说很方便, 打针的同学需要分几次打, 比较麻烦。

运动

运动可以很好的辅助控制血糖, 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 让胰岛素更好的发挥效应, 也是锻炼身体增强身体免疫力的好途径。现在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 然而抽出时间来锻炼身体的很少, 因为糖尿病, 在妈妈的监督下, 我不得不把合理运动提到每天的日程。

上了高中, 属于自己的时间很少, 一般情况下我走路上学, 教室离食堂很远, 跑去也是运动, 还有做操、体育课。节假日, 我每顿饭后半小时出门运动, 慢跑半小时或快走四十分钟, 防止饭后不动使血糖没有阻碍的升高, 也防止饭后坐下小腹堆积脂肪, 变成一个胖子。下午饭后三小时做瑜伽, 有利于调节身心。

运动和加餐同样需要多测血糖, 了解在这项运动能影响血糖多少, 了解血糖走势。除了规律的运动, 每周还应安排时间稍长、强度稍大的运动, 如游泳、登山、长足。

合理的运动和饮食, 就是规律地生活, 健康的生活。做到了, 血糖就会很好控制, 也就不怕糖尿病, 因为我们可以做健康的人。饮食控制并不是让我们做苦行僧, 而是很好地平衡饮食结构, 没有我不能吃的美食, 只是要控制好量。若是饮食和运动哪一方有了变化, 另一方也要变化。类似于我想吃冰激凌, 如果是生病前, 我会一次吃个三四个, 过瘾。现在我会测个血糖, 正常范围内, 我计算一下碳水量, 想想自己一个单位能吃多少碳水, 打了药, 等十五分钟, 就可以吃一个。周围经常有好友看到我的行为, 说:“真麻烦, 好可怜, 要是我宁愿不吃, 或不测血糖。”我不这样认为, 因为生活很美好, 只是测个血糖, 打个药, 有什么麻烦呢?我要好好地控制好血糖, 做个健康人, 正常地学习、工作, 活着的每一天都是快乐的。

婷子妈妈:随着孩子一天天的长大, 我觉得她学到的知识渐渐超过我, 所以让女儿自己写了一篇关于饮食与运动的文章。

饮食与运动护理 第9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0年初职工体检B超普查肝脏, 发现189例40-60岁人中有75例患有程度轻重不一的脂肪肝, 其发病率约占39%。笔者从中选择30例弥漫性脂肪肝, 其中男20例, 女10例;40-50岁15例, 51-55岁9例, 56-60岁6例, 平均年龄50岁。治疗前, 7例高血压, 经药物治疗, 血压均控制在正常范围;2例心电图检查个别导联T波低平, ST无改变, 临床无明显不适, 偶有胸闷、心慌;无心功能不全。

1.2 治疗方法

1.2.1 饮食控制

调整饮食基本原则为&quot;一适两低&quot;, 即适量蛋白、低糖、低脂肪。

1.2.1. 1 摄入高蛋白饮食每日蛋白质100g左右, 肉类、蛋、奶、豆制品均可。

1.2.1. 2 低糖饮食一般工作量和正常体重的人按30-35kcal/kg计算, 超重者应减量, 禁食蔗糖、果糖、葡萄糖和含糖较多的糕点、饮料。

1.2.1. 3 摄入脂肪适量每天控制在50g左右, 应限制吃高胆固醇食物, 如荤油、动物内脏等。

1.2.1. 4 每天山楂30g、草决明子15g加水1000ml代茶饮。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1.2.2 适量运动

运动项目为步行、慢跑、打羽毛球 (任选一项) 。"强度×时间"表示运动量。强度高的运动持续时间要比较短, 强度低的运动持续时间要比较长, 运动量渐增, 并做到有恒有度和持续。运动强度为运动时心率= (60%-70%) ×最高心率, 最高心率=170-年龄。运动时间为每次30-40min, 运动频率为每周3-4次, 疗程为一年。

1.3 诊断标准[2]

B超声像图表现: (1) 肝脏体积轻、中度增大, 各径线测值均超过正常。轮廓较整齐平滑, 边缘稍圆钝。 (2) 肝内回声增强, 前半部回声密集增强, 后半部回声有衰减。 (3) 肝内管道分布走向不太明显, 各级分支不易显示。

1.4 疗效标准

痊愈:肝脏大小在正常范围, 肝实质呈均匀分布点状回声, 肝内管道结构显示清晰。

显效:肝脏各径线测值显著缩小, 肝实质回声较前明显减低, 远场回声衰减不明显, 肝内管道结构显示尚清。

无效:肝脏回声较前无明显改变。

2 结果

经过一年持之以恒的饮食控制和适量运动, 再行肝脏B超检查。其治疗前后肝脏各径线测量对比, 再结合肝实质回声, 结果显示痊愈21例 (占70.8%) , 显效8例 (占27.1%) , 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9%。见表1。

3 讨论

脂肪肝系中性脂肪在肝细胞内蓄积过多引起的。正常肝脏脂肪含量约为5%,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脂肪在肝脏浸润, 形成脂肪滴散布在肝组织, 肝内脂肪含量增加至40%-50%时即可称为脂肪肝[3]。当今社会多坐少动的生活方式和高脂肪、高热量的膳食结构以及嗜酒与脂肪肝的高发密切相关。脂肪肝为可逆性病变, 早期合理治疗后肝细胞内脂质可很快消失[4]。

运动防治脂肪肝的机理主要是通过运动增加热量消耗, 肌肉运动需要消耗大量能量。长时间低强度运动时, 供应肌肉能量主要为游离脂肪酸, 其来源于脂肪组织贮存的甘油三酯以及血浆蛋白和肌肉中的甘油三酯, 运动中游离脂肪酸被氧化。饮食控制是抑制游离脂肪酸输送至肝脏, 二者共同作用而达到清除目的。尤其是运动时, 儿茶酚胺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 胰岛素分泌减少, 从而使脂肪分解, 脂肪酸的摄取及运用加快, 同时运动时肌肉消耗血中葡萄糖增多脂肪合成减少, 从而使体内脂肪下降, 肝脏中脂肪组织含量减少直至消失。

运动和饮食控制防治脂肪肝的同时, 也要治疗原发病如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等, 嗜酒者应戒酒, 本组治疗无效者因经常饮酒, 偶有运动中断。运动能够增强体质, 延长寿命。

参考文献

[1]陆再英, 钟南山, 主编.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435.

[2]周永昌, 郭万学, 主编.超声医学[J].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88:895.

[3]范建国, 王国良.脂肪肝与纤维化[J].肝脏, 1999, 4:99.

大学生饮食与运动行为健康教育效果 第10篇

1 对象与方法

1. 1对象

以湖北工程学院从未接受过运动营养、饮食健康方面知识专门教育的12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 其中选修健康教育课的60名学生作为教学实验组, 另随机抽取未选修本门课的60名学生为对照组。

注: ( ) 内数字为构成比/%。

表1表明,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级、生源及是否独生子女上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 P值均> 0. 05) 。表明两组均衡可比。

1. 2 方法

1. 2. 1干预内容从2012年9月至2013年1月对教学实验班进行为期4个月, 每周2学时, 合计32学时的教学实验。具体教学内容与进度如下: 健康概论 ( 第1周) , 维持生命过程的营养素 ( 第2周) , 合理营养与平衡膳食 ( 第3 ~4周) , 饮食、运动与肥胖 ( 第5 ~7周) , 饮食、运动与癌症 ( 第9 ~ 11周) , 饮食、运动与美容 ( 第12周) , 大学生健康的运动与饮食护理 ( 第13~ 16周) 。采用的教学方式为多媒体教学, 以教师讲解为主, 讨论、社会实践和视频教学相结合。除正常的课堂教学之外, 还带领学生参观学校食堂及学校周边路边摊、餐馆、茶吧及超市等, 让他们亲自观看、感受、体会, 了解食品安全与卫生常识, 警惕食物中毒;此外, 还就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饮食及运动行为开展讨论, 指导并帮助纠错。

1. 2. 2问卷调查法笔者在参照美国疾病控制中心 ( CDC) 关于青年危险行为调查问卷 ( Youth Risk Behavior Survey Questionnaire, YRBSQ) [5]及中国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监测 ( 2010) [6]部分内容基础上, 结合湖北工程学院大学生饮食、运动行为特点自行设计“大学生饮食与运动行为状况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包括: 健康饮食行为、非健康饮食行为、减肥相关行为、上体育课与课外体育锻炼行为、运动损伤与急救处理行为。超重或肥胖的衡量依据体质量指数: BMI =体重 ( kg) /身高 ( m2) , 判断标准: BMI <18. 5 kg/m2为体重过低;18.5 kg/m2≤BMI <24 kg/m2为正常;24 kg/m2≤BMI < 28 kg /m2为超重; BMI≥28 kg/m2为肥胖[7]。在编制问卷的过程中, 为确保问卷内容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先后咨询、走访本专业的有关专家6位, 经反复修改与完善, 得到专家的认可后修订成稿。问卷的信度采用重测信度法, 计算相关系数r值为0. 81, 可信度较高。教学干预前后对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两次问卷调查: ( 1) 干预前共发放问卷120份 ( 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0份) , 回收有效问卷120份。 ( 2) 干预后, 用同一问卷对所有调查对象进行第二次调查, 以了解课程结束之后的6个月即2013年1—6月大学生的饮食与运动行为状况。共发放问卷120份, 回收有效问卷120份, 有效率达100% 。

1. 3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 11. 9统计软件为数据进行分析, 所用统计方法主要为描述统计和χ2检验。

2 结果

2. 1干预前后大学生饮食行为改变情况

干预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健康饮食行为与非健康饮食行为报告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 P值均 >0. 05) 。与干预前相比, 干预后实验组大学生健康饮食行为报告率均有所提高, 特别是饮食有规律、经常吃早餐、吃蔬菜≥250 g /d、吃新鲜水果≥1个 /d、吃豆类≥1 ~ 2次 /周和喝牛奶1 ~2杯/d均提高比较明显,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P值均 <0.05) 。干预后, 两组间上述行为报告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P值均 <0.05) 。见表2。

注: ( ) 内数字为报告率/%; 与干预前比较, * P <0.05, **P <0.01。

干预后, 实验组大学生经常和天天食用油炸食品、方便面、可乐等汽水、甜点的大学生比例 ( 5. 0%, 8. 3% , 21. 7% , 21. 7% ) 均低于对照组 ( 20. 0% , 21. 7% , 38. 3% , 35. 0% ) ,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P值均 <0.05) 。与干预前相比, 干预后实验组大学生非健康饮食行为率均有所下降, 特别是吃油炸食品由干预前的18.3%降到5. 0%, 喝可乐等汽水由干预前的38. 3% 降到21. 7% ,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P值均 <0. 05) 。见表3。

2. 2干预前后大学生减肥相关行为比较

如表4所示, 干预后, 实验组大学生超重或肥胖的人数由干预前的36人 ( 60.0%) 降到24人 ( 40.0%)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χ2= 4. 800, P < 0. 05) ; 与对照组 ( 68. 3% ) 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χ2= 9. 701, P < 0. 01) 。从减肥行为来看, 通过运动减肥的实验组大学生, 从干预前的35.0%提高到干预后的61.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0.01) ; 干预后的实验组报告率 ( 61. 7%) 高于对照组 ( 40.0%)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0.05) 。

注: ( ) 内数字为报告率/%; 与干预前比较, * P <0.05。

注: ( ) 内数字为报告率/%; 与干预前比较, **P <0.01。

2. 3干预前后大学生上体育课与课外体育锻炼行为比较

表5表明, 干预后, 实验组大学生经常上体育课与课外体育锻炼的人数较干预前明显增加 ( P < 0.05) ; 实验组经常上体育课、有规律地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参加课外体育锻炼≥3次/周、课外锻炼时间≥30min /次的报告率均高于对照组大学生,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P值均 <0.05) 。

2. 4 干预前后大学生运动损伤与急救处理行为比较

见表6。

注: ( ) 内数字为报告率/%; 与干预前比较, * P <0.05, **P <0.01。

注: ( ) 内数字为报告率/%; 与干预前比较, **P <0.01。

干预后, 实验组大学生运动损伤人数较干预前均稍有下降, 其中, 肌肉挫伤由干预前的21.7%降到干预后的10.0%, 干预后的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0. 05) 。在运动损伤的急救处理方面, 实验组大学生自己应急处理的人数由干预前的23. 3% 提高到干预后的63. 6% ; 找队医或校医的人数由干预前的60.0%降至干预后的23.3%,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P值均 <0.01) 。干预后,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上述方面的报告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P值均 <0. 05) 。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 干预后实验组大学生健康饮食行为较干预前有了很大的改善, 特别是饮食有规律报告率从干预前的76.7%提高到93.3%, 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张雪莹等[8]的研究以及潘子儒等[9]的干预试验结果较为接近。说明健康教育课教学对大学生养成健康饮食行为习惯切实有效。

早餐作为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 应占全天食物总摄入量的30%[10]。经常不吃早餐容易发生低血糖, 影响学习效率, 还会增加患消化道疾病和胆结石等疾病的风险。本次干预试验结果表明, 通过健康教育使大学生懂得吃早餐的重要性, 经常吃早餐的报告率明显增多, 高于广西、青海、北京、湖北、湖南等地大学生调查结果[11,12,13,14]。

本次调查结果还显示, 干预后大学生吃油炸食品、喝可乐等汽水之类的非健康饮食行为报告率明显下降, 不良饮食行为得到改善。说明经过相关课程的学习, 实验组大学生已意识到油炸类、汽水可乐类等垃圾食品对健康的危害[15]。

合理饮食营养和体育锻炼是维持和促进健康的重要条件。以科学合理的饮食营养为物质基础, 以体育锻炼为手段, 用锻炼的消耗过程换取锻炼后的超量恢复过程, 不仅可以提高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 增强体质, 还可保持体内能量的摄排平衡, 控制体重[7]。调查结果显示, 实验组大学生通过健康教育课的学习, 通过运动辅以控制高能饮食减肥的人数明显增多, 高于国内同类文献报道结果[16,17]。此外, 依靠节食、催吐和吃减肥药 ( 茶) 等非健康减肥方法减肥的人数干预后有所减少。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 干预后, 实验组大学生经常上体育课和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人数明显增多, 整体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特别是锻炼次数与锻炼持续时间都高于国内同类文献报道[18]。表明健康教育课教学对大学生运动行为的干预效果非常明显。

适度强度的运动有益于大学生身心健康。运动过度容易造成损伤, 因此, 运动的防护及损伤的处理极为重要。本研究结果显示, 大学生运动损伤主要是一些轻度的肌肉拉伤、关节韧带扭伤和运动劳损。通过健康教育课中运动损伤的预防、损伤急救处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 干预后实验组大学生自己应急处理运动损伤的能力明显提升。所以, 尽管大学生运动次数较干预前增多, 但发生运动损伤的概率没有增大。

已有干预研究证实, 健康教育对促进学生饮食与运动行为的改变切实有效[19,20,21,22]。本研究认为, 均衡营养、平衡膳食, 养成健康饮食和适度运动的行为习惯不但是高校健康教育的目的, 而且是每一个大学生必须躬行践行的事。本研究的课程教学内容及视频教学、技能示范与社会实践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参与兴趣, 对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与运动行为习惯效果显著, 因而值得高校加以推广。

摘要:目的 了解健康教育课对大学生饮食与运动行为的干预效应, 为学校及相关教育管理部门开展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活动提供借鉴。方法 以选修健康教育课的大学生作为教学实验组 (60人) , 随机选取未参加本课程学习的教学班 (60人) 作为对照组, 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实验组大学生的饮食与运动行为干预效果进行研究。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大学生饮食有规律、经常吃早餐、吃蔬菜≥250 g/d、吃豆类≥12次/周等报告率均高于对照组;吃油炸类、方便面等不健康食品的人数比例比对照组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有61.7%和48.3%的实验组大学生通过运动和控制高能饮食减肥, 比对照组分别高21.7%和13.3%。88.3%和61.7%的实验组大学生能够坚持上体育课和有规律地参加课外体育锻炼, 63.6%的实验组大学生自己能够应急处理运动损伤, 比对照组高33.6百分点。结论 健康教育课能有效改善大学生不良饮食与运动行为, 促进其形成健康饮食与运动行为习惯。

合理饮食 健康运动 第11篇

热爱网球的朋友们

在辛苦的工作一天之后,或是在好不容易盼来的周末,你也许会迫不及待的冲进网球场准备释放热情。但是且慢,当你开始打网球之前,还是来了解一下相关的营养知识吧。看看搭配怎样的合理饮食,你的网球运动才能够做到最有效、最健康。

打球与时间

1.清晨

饮食原则:根据个人喜好,可以空腹运动或正常进食,但需在运动前、中、后补充足够的水分。

推荐食品:如果有点饿,可以喝些饮品,如牛奶、果汁、豆浆等补充水分,又有饱足感;加片含纤维丰富的饼干或面包也可以。

2.下午

饮食原则:在运动前3小时完成午餐,并补充水分。

推荐食品:米饭或其他谷物类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能使你运动时精力充沛。如果做的是肌力训练,则应多吃含蛋白质的食物,如海鲜或低脂酸奶,能帮助肌肉组织生长。

3.晚间

饮食原则:饭后1小时内运动,容易感到疲劳,因为肌肉活动需要富含氧的血液,而此时血液都流往消化道了。晚餐后3小时再做运动比较好。可以在运动后适度补水,但是不要再大量补充食品,以免影响消化及睡眠。

推荐食品:晚餐时可以选择谷物类、淀粉类、水果、蔬菜等能维持体力又不致发胖的食物。但饭量应控制,因为晚上新陈代谢率较低,很容易囤积多余的卡路里。如果晚餐吃得很少或没吃,可以补充一点葡萄干、麦片等,或者是酸奶、一小片低脂面包。

打球与运动量

1.少于1小时

饮食原则:不需要额外补充食物,但要补充水分。

推荐食品:每15分钟喝150~300毫升水。

2. 1~3小时

饮食原则:中等时间的运动,最好及时给身体补充糖分以免出现低血糖。

推荐食品:可以补充含糖饮料,如体饮等运动饮料。或者喝白水,但要备有能够让糖分快速被吸收的食品,如果酱夹心饼干,水果干,谷物营养棒,果冻。

2.超过3小时

饮食原则:较长时间的运动,需要准备大量的水以及能提供慢糖的食物(即糖分消耗较慢,逐步释放热量的食物)。

推荐食品:每小时补充0.5升水,以及小黄油饼干,杏仁糕,甜乳制品,新鲜水果等含慢糖的食物。

打球前后

1.打球前

饮食原则:以低脂的碳水化合物为主。这些食物很容易消化,又能提供糖类,适合作为运动时的能量来源。

推荐食品:含淀粉的主菜(如米饭、通心粉、土豆),或其他谷类食物。

2.打球后

饮食原则:补充碱性食品。因为运动后体内的糖、脂肪、蛋白质会大量分解而产生较多的酸,使人感到肌肉酸痛,疲劳倦怠。如果再吃肉类或喝可口可乐等含糖高的酸性食品,反而会增加血液中酸度,从而更为加重人体肌肉的酸痛程度,使疲劳更无法及时消除。

饮食与运动护理 第12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石家庄市1中、2中、4中、20中、23中、40中、42中、43中自愿参加本课题研究的中学生为调查对象,共计523人。因个别问卷项目未填全,所以每项问题汇总时总人数会有差别,详见结果列表。

1.2 方法

本次调查采取问卷形式,共计20条问题,内容包括:(1)学生基本情况: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是否住校生等;(2)饮食习惯、运动状况调查:过去7天内营养和非营养食品摄入情况,偏食,早餐;不健康减肥行为、过去7天内运动活动发生情况等。采用“石家庄市中学生饮食习惯、运动状况调查问卷”。本次调查活动,全部由学生组织完成,采用匿名方式,每位被调查学生根据要求,按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完成问卷后统一收回。全部数据用Excel处理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饮食习惯

对饮食习惯的12项问题,每项调查情况进行了分析汇总,按照BMI分类标准对身高和体重资料都完整的513名学生进行分析,超重、肥胖的共计52名,占10.1%,其中女生8名,占女生总人数的2.8%。(表1~12)

2.2 运动状况

对运动状况的4项问题,每项调查情况进行了分析汇总,住校生与非住校生在运动状况上有明显差别。(表13~16)

3 讨论

石家庄市中学生中存在一些不良的饮食习惯,每天吃蔬菜、水果、早餐的人数均不到80%,有10%以上的人每天都吃油炸食品、喝汽水饮料。不吃早餐会使血糖维持在较低水平,在课堂上感觉到饥饿、疲劳、注意力下降,严重影响学习效率校生中尤为突出,仅有29.4%的住校学生每天喝牛奶,而有25.7%的住校生在过去7天里,没喝过1杯牛奶。奶类营养成分齐全,是改善我国儿童青少年营养状况、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一种理想的食品[2]。不喝牛奶的现象,应当引起学生和家长的注意,建议学校在宣传栏内加大牛奶营养知识的宣传,以提醒广大学生、家长。

虽然仅有2.8%的女生体重超重或肥胖,但59.8%的女生对身材不满意。有学者通过长期跟踪发现,早年对身体的不满意是将来可能发展成暴食或其他异常进食问题的危险因子[3]。中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所以在对中学生开展的健康教育活动中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身体建立合理的认知是很必要的[4]。

中学生中偏食现象较为严重,66.0%的学生讨厌吃某类食物,这与其他省的研究结果相同[5]。长期偏食,必将会导致营养的不均衡,进而影响青少年的生长发育[6]。因此,建议学校、家长、全社会采取相应干预措施,纠正学生挑食、偏食的不良习惯,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住校生与非住校生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他们在运动量上存在着明显差别,各学校应采取增加晨练等各种方式,提高住校学生的运动量。

世界卫生组织《2007年世界卫生报告》:男性平均寿命,圣马力诺最长,80岁,女性以日本最长,平均寿命为86岁,中国男性平均寿命仅为71岁,中国女性则为74岁。为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健康生活习惯应从孩子抓起,建议在中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改变中学生中存在的不良生活习惯。

参考文献

[1]张爱珍,临床营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7.

[2]陈炳卿.营养与食品卫生学.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91.

[3]MARK D,DAVID HB,著.张宁,译.异常心理学基础[M].3版.西安:陕西师大出版社,2005.

[4]陆晓花,张宁.南京市703名大中学生进食行为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8,29(7):637-638.

[5]苏玲,居文,陈丽萍,等.福建省中学生成年期疾病相关危险行为的现状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07,23(7):505-507.

上一篇:交际式学习法下一篇:独立院校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