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式教学本科教学

2024-09-19

参与式教学本科教学(精选12篇)

参与式教学本科教学 第1篇

一、两者的概念

对于本科东盟语种教学而言,传统教学法可以说是为培养阅读翻译能力而服务的教学法。其教学过程往往是先分析语法,然后把东盟语译成本国语,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或者灌输给学生。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讲,学生在听;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示范,学生观看(模仿)。它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讲授式、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

参与式教学法是一种合作式的教学或协作式教学法,是一种开放、互动、有效的学习模式。它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中心,平等主动参与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求发展的信心,实现自我价值,提高教学质量。它是一种既提高了教师教学效果又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

二、两者之间的区别

不管是从教师和学生主体来看,从教学形式和课堂内容上来说,还是在成效上,两者之间都存在不同之处。

1. 主体上

传统教学法:以教师为中心,主宰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则被动地接受知识,处于被动状态。

参与式教学法: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起辅助指导作用,是一个组织者、帮助者、引导者。

2. 形式上

传统教学法:形式过于死板,学生被动学习,形成一种要我学,而不是我要学的形式,加上形式比较单一,师生双方互动交流缺乏,难以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虽体现了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规范性,但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缺乏主动参与和主动发展机会的意识,愿意说的少或者出现不愿说的现象。学生参与学习仅体现在积极回答问题,站起来开口练习,甚至有些学生是被动地进行口语训练。学生难以充分展示,体现自我价值,不断需要教师为其提供语言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参与式教学法:形式无固定且不单一,根据需求和条件灵活安排,通过多种渠道学习,如:课上,以角色朗读和扮演、形象分组活动、合作互助学习等形式进行,按照句型自编会话,或根据情景会话编成短片甚至一首歌曲,全班分享。还可以根据相关内容,制作小卡片、以PPT的形式,或通过录制、视频来展示,便于师生、生生之间互动学习。课外,通过网络平台、视频影音等扩大自身知识面,通过校内外和国内外一些平台,参加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创造师生共同参与、互换角色、小组学习等相互交流学习、彼此互助合作的多样化学习形式,体现以“学”(学生自学、学生主动学习)为中心。

3. 作用上

传统教学法:教师的系统分析和讲授利于学生形成知识体系和结构,却忽视了学生主体作用,不能很好地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积极学习、合作学习的现象。强调了语言知识的传授,重视了阅读、翻译能力的培训,可一味地追求教学效果,该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接受教育、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参与式教学法:教与学两者相伴而行。学生在参与各种实践环节的过程中,充分得到创造更新和自我表现的机会,发挥了个人作用,体现了自我价值。师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各个教学活动环节中,共同讨论、共同交流、共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参与式教学法激发了学生自身的潜能和创新能力,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地位,以学生为主体地位“双主”并重的教学模式。

三、参与式教学法整体上优于传统教学法

1. 改变传统教学死板现象

参与式教学法改变机械模仿形式,加深对东盟语种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和表现性。更大地发挥东盟语种学生的积极主动作用,并引导其参与到每个实践环节中来。

2. 提高学的成效

参与式教学法充分给予了学生理解、思考、归纳知识的时间,让学生有一个积极主动思考、参与锻炼的机会,把知识学习与实践技能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养成学会自主学习习惯,充分利用好网络学习交流平台,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想学、爱学、善学、会学,充分展示自我,提高自身综合能力。

3. 提高教的效益

东盟语种本科专业的学生零基础,以及学习起点低、学时少、学习教材和资料缺乏等特点,在“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环境下,教师根据学生自身特点,教材内容与形式,合理安排教学模式,采取多样化的实践环节。进行有效的学习指导,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懂得与他人合作与交流,具有创新、合作、管理、协调等方面的能力,促使学习结果最优化。

以下是部分教学内容和环节分别以传统教学法和参与式教学法列出的对比表格:

总体上,教学目的明确,教学方法多样,教学内容与教学环节相吻,实践环节突出,学生全方面能力的培养得以提升。虽说,参与式教学法整体上优于传统教学法,但是,必要时,如文章比较深奥,学生难以看懂理解等情况下,适当运用一些传统的讲授法是可取的,使得传统教学法与参与式教学法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结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本科东盟语种人才培养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针对东盟语种学生越来越多的现象,要更好地培养学生,适应当今社会发展与需求,就不得不走出一条利于培养出有独立思考能力,有创新精神,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人才的教学之道。

通过对比比较,以及教学实践证明,面面俱到的教给学生知识,不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研究,这样的效果会好很多。参与式教学法打破了传统教学法,学生参与学习不仅仅是体现在积极回答问题,站起来开口练习上,还体现在勇于创新、积极主动学习,学会合作、交流、懂得与他人分享。它既可以给学生带来平等感和认同感,缩短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又可以满足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此外,学生在不断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中有序提高自身综合能力的同时,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东盟语言素养,不断钻研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课堂教学生动有效,课后有序地开展一系列相关的实践活动。走上这条具有最有效的本科东盟语种教学方法道路,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容易,学得快乐,身心健康,能力倍强。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本科东盟语种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为了适应并满足社会的发展,必须走出一条更利于人才培养的教学之道。笔者从主体上、形式上、作用上分别找出传统教学法与参与式教学法两者之间的不同之处。通过对比,阐明参与式教学法优于传统教学法,鼓励并提倡当今本科东盟语种教学中采用参与式教学法,教学效果倍增。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法,传统教学法,比较

参考文献

[1]刘旭健.传统教学模式与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分析比较[J].电子世界,2014(05).

[2]籍建东.研究型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J].职教论坛,2011(05).

[3]李明华.参与式教学法在创业教育培训中的运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0).

参与式教学本科教学 第2篇

摘 要:作为一名客服管家,在交付之后首先要管理的就是装修管理,在交付之后,很多业主就开始着手装修了,在装修之前,管家就要给业主提出一些装修上的建议,在装修中,管家要监督装修,防止违章装修的现象出现.而管家要在装修管理中做的好,必须了解房屋的户型结构,跟随工程的前期介入让我学到了很多,为今后的装修管理做好铺垫.

关键词:九龙仓物业 客服管家 工程前期介入 验房 房屋交付

一、实习公司简介

无锡九龙仓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是香港最大房地产开发商之一“九龙仓集团”旗下专属子公司,专门从事物业管理业务、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公司自成立以来,严格遵循“业主至上、服务第一”的工作宗旨,大力倡导“严格苛求、自觉奉献”的工作精神.在掌握香港先进物业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融汇世界各国先进物业管理经验,结合中国内地的实际国情,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物业管理模式.公司以此模式为手段开展科学管理和优质服务,全心全意为业主及物业使用人提供一个安全、清洁、优美、舒适、方便的生活及工作环境.无锡九龙仓物业管理公司在实施各受托小区物业管理的过程中,确立了高起点、高水准的物业管理标准,走社会化、专业化、企业化、经营型物业管理新路,不断适应市场经济和住户的需求.公司的质量方针是“为业主及物业使用人提供安全、清洁、优美、舒适、方便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公司将尽心尽力为每位业主排忧解难.

二、实习岗位职责

我所实习的国宾1号正是九龙仓在苏州的一个项目,在那里我参与了国宾项目一个完整的前期介入,一直到交房结束.国宾1号位于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大道,地处双湖高端住宅板块,坐拥李公堤商业水街、高尔夫球场等稀缺资源,进得城市繁华,退享人生静谧.九龙仓国宾1号呈南北带状分布,是九龙仓在双湖板块开发的一个高端别墅项目,集高端双拼、独栋别墅于一体.在这里,我所实习的岗位是物业客服管家,所谓管家就是要管一些东西,在小区房屋交付后,小区内会迎来大批的装修队伍在小区内进行装修,而我们管家在这时候所要做的就是对装修进行严格的管理,维持小区内的一个正常的装修环境.在业主办理装修手续的过程中,要对业主的装修图纸进行严格的审核,其中的违章装修要指出,避免业主在装修的过程中出现违章装修,破坏小区的居住环境.在审核图纸的过程中,我们管家也要为业主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避免业主在装修之后入住出现一些因为装修而造成的生活问题.在业主装修的过程中,为了防止业主私下违章装修,管家会每天对装修现场进行一次巡查,巡查装修工人的出入证、了解装修工人的一个装修进度和对装修现场的一个检查,确保在装修过程中没有出现违章装修.当业主入住之后,我们管家则需要负责的就是小区日常的管理,对小区进行每日巡查,处理业主的诉求,为业主提供满意高档的管家式服务.对于管家来说,装修管理是一个相对于后期小区正常运行比较有难度的,而要做好装修管理,必须要对小区有个深刻的认识和了解,要知道小区有多少户,多少户已经交付入住,多少户正在装修,多少户正在空置,这些都是管家在装修管理中需要了解的,而最重要的则是,对小区内所有户型的一个了解,要了解每一户的户型,了解它的房屋构造管线的走向、设备设施使用功能以及隐蔽工程情况都相当清楚.举个例子来说,在装修过程中,业主会向我们管家提出一些装修上的疑惑,会问我们,某个房间没有外机位空调外机怎么装,还有空调洞应该打在哪里.而我们必须在熟悉了户型的情况下,才能可以给业主一个满意的答复.综上所述,为了能让我们管家了解小区的户型结构,在物业前期介入的时候,跟随工程进行工程上的房屋监理介入,会让管家对房屋结构有深刻的了解,对管家客户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作用很大.

三、管家参与工程前期介入的重要性

作为物业公司来说,工程的前期介入也是很有必要性的,物业服务企业在交房之后将面临着以后接管验收及维修保养的任务,而工程质量的任何隐患和疏忽都会增加物业服务企业的工作难度,因此,物业服务企业更加重视房屋的质量,而且,由于物业服务企业在物业管理方面掌握第一手的资料,对所发现的缺陷问题或遗漏项目则可在现场与开发商和施工单位共同磋商,及时提出并落实整改方案,配合设备安装,进行现场监督,确保安装质量,对内外装修方式,布局、用料等从物业管理角度提供有关意见这样有利于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在物业验收接管前早期介入,有利于对土建结构,管线走向,设施建设,设备安装等情况的了解,能为验收接管以及日后的管理,养护等打下基础.早期介入可以优化设计,减少不必要的后期麻烦.物业管理公司可以在早期就与该物业有关的各部门打好招呼,疏通渠道,让后期的入住工作得以顺利进行.从我们已建成物业情况看,工程质量不理想已成为普遍现象,如房顶、墙体、窗台渗漏水,门窗变形,地坪起沙,排水管不通畅,设备没有接地装置等等已成为建筑上的通病,同时也成为业主集中投诉的焦点,出现这些问题主要是因为开发商只注重房屋的承重结构,而站在物业的角度来说,物业的使用功能将是将来的管理重点,由于看法不同,因而造成了物业在后期管理的过程当中出现这样的一种情况.而物业管理公司将成为今后该物业的管理者,他们必须以将来是否利于管理的角度分析工程质量问题:一是要改变工程监理公司监督意识;二是靠一批有专业技术、高度责任心的`工程监理公司;三是靠物业管理公司参与工程质量监控.物业管理公司前期介入并参与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和监督,并与开发商工程技术人员、监理公司取长补短,很多问题可能就会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

从物业管理公司工程前期介入的重要性可以看出,它对物业的后期服务关系密切,而物业管家是直接面对客户的物业服务人员,对物业工程质量的了解,可以增加与开发商的共同语言,搭建业主与开发商就房屋质量纠纷调解的桥梁,提高工作效率.

四、实习收获

在参与了整个国宾1号验房之后,对国宾1号的房屋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让我更加受益匪浅的是学会了毛坯房的检验,学会了一项重要的技能,对公司、业主和个人都有帮助.

首先经过几个月的验房,大概了解了毛坯房需要检验哪些方面,首先是房屋土建的检验,土建上的验收主要是检验地面墙面的是否有空鼓和裂缝,地面是否起砂起皮,阴阳角是否方正,地平是否水平;第二个是给排水验收,主要就是给水管、污水管这些管道的接口是否漏水,对于空调冷凝水管和自来水的PVC管检查的时候看是否有保温膜保护,保温膜是否完整;对于阳台的排水主要就是通过地漏排水,要查看阳台、卫生间、厨房的地面坡度是否足够防止水的回流,还有就是地漏不能堵塞;第三个就是强弱电的验收,在国宾主要就是检查开关面板是否安装齐全,对于卫生间和厨房的开关面板和插座面板2米以下都要安装防水罩.第四个就是对外立面的检查,国宾房屋的外立面都是外挂大理石,所以在那边检查外立面的时候,要检查大理石之间是否打胶完全,打胶不完全在下雨天就直接导致防水的漏水渗水;外观上主要就是检查是否有色差;最后检查最多的就是门窗了,检查门窗是否方正、开关是否灵活、关闭是否严密、玻璃是否完好、门窗外侧是否打胶、内侧是否打发泡剂、配件是否齐全.所要检验的内容其实在验房的记录表单里都可以知道,但是只有亲自去现场进行验房才会了解的更多,学到更多,虽然对于我们来说,验房时看不出一些设计上的问题,但是能够检验出来很多问题也是有一种成就感.验房的过程中也是有一定的标准的,比如空鼓的大小小于20X20C㎡或者少于2处时则可以不记录.验房的过程也是学习的机会,之前在无锡不知道蒲主管所说的打针,这次验房过程中就见识到了,也问了做防水的师傅,也大概了解了是怎么样个一回事,顾名思义也就是给渗水的地方插一根针管,冲满防水剂,一般一夜之后就可以去除针后在修补一下,由于房屋天面渗水修补不容易打针是比较好的方法.所以说验房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不但让我了解了国宾别墅的构造,也学会了验房的技巧.

在经历了一个物业公司完整的前期介入过程后,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物业前期介入的繁忙,在验房到交付期间整整一个月只休息了一天,而那一天还是因为在验房过程中,脚后跟被大理石砸到流血才换来的,从来没有这么长时间的工作过,也没有这么忙碌过.但是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坚持是最好的办法,只有坚持了才会有下一步,才能度过难关.但是经历了一个完整的交付过程之后,不仅学到了验房的技巧,也了解了交付前物业需要做的准备,在交付期间需要准备哪些文件资料,制定怎么样的一个交付流程才最合理.但是在经历了这些之后,让我体会最深的就是,社会才是人生最好的学校,只有走上社会,走上工作岗位,经过实践才会学的更多,学的更好,不仅仅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上,都让我在一步步的成长和进步.但是作为管家,这些远远是不够的,在今后还有许多需要我学习的地方.

五、总结

由于参与物业前期工程的介入,对于国宾房屋的户型结构有了一定的了解,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让我受益更多的是,即切实感受到了物业工程前期介入得重要性,对书本上的介绍有了实实在在的理解,又增加了物业房屋交付的实际工作经验,实习阶段的这一工作经历,不仅对我今后的独立开展工作有帮助,而且对我个人今后的生活经验也有所裨益,至少我懂得了如何验收我的房屋,验收的关键在哪里.

致 谢

在论文即将结束之时,借此机会,感谢院、系领导、老师在这两年多以来对我的关心和帮助.在此尤其感谢我的论文辅导老师刘莹老师,在我写论文期间对我的指导和帮助.最后,祝我们的所有老师工作顺利,心想事成.

参考文献:

1、张莉祥、物业管理法规.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年

2、王秀云、安静. 物业管理概论.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年3月

3、滕永健、黄志洁. 物业管理实务.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年

4、萧野、物业管理300问答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6年3月

参与式教学本科教学 第3篇

关键词:经济法;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互动参与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3-0270-03

在高校经管类本科专业课程中,经济法几乎都被设置为专业必修课,但是目前在许多高校的教学实践中,经济法课程的教学效果却不理想,普遍存在教学模式单一、学生“临时抱佛脚”应付考试、学习参与性低等问题,课程“鸡肋”性质凸显。随着教育技术信息化和互联网工具的普及,大学生是率先接受并积极应用的群体,针对于他们的教学活动更是亟待改变以教师单向讲授为传统的授课模式,在当前的互联网+时代,多元互动、自主学习、依托技术成为当前高教中理论与实践探索的热点,其中“混合式教学”便代表了目前教学发展的趋势之一,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一、混合式教学的理念

混合式教学(Blending Learning)最早于2002年由美国学者斯密斯·J和艾勒特·马西埃提出,将E-Learning的纯技术环境与传统的学习理念相结合,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在国内首次正式倡导混合式教学,给出了更通俗的定义:即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1]。

体现在教学实践中,既包括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形式、互动讨论形式,也有学生课前课后的网络自主学习和集体实践环节等,既有教材书本知识的学习,也有网络资源的搜集,这种教学方式要求老师在课程设计和知识传递中,将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融合,使教学过程“线下”与“线上”有机结合。最终能让学生达到深层次的泛在学习状态(U-Learning),即随时随地、无处不在的普适学习[2]。混合式教学强调在教学设计中要变传统的“以教师教为中心”为“以学生学为中心”,既体现教师的教学主导性,不忽视传统教学的功能,又要构建新的课堂平台,用多元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参与互动,激励学生主动学习。

二、混合式教学应用在经济法课程中的优越性

经济法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面向经管类专业学生的经济法课程在教学侧重点和培养目标上都不同于法学专业,但至今普遍的教学方式还是教师“灌输说课”,虽然加入多媒体、案例教学等,学生参与、师生互动仍然欠缺,经济法课程性质与授课对象等决定了混合式教学在经济法教学中有良好的适用性和优越性。

(一)有助于解决教学中学时紧张的普遍问题

在经管类专业的必修课中,经济法是唯一的法律课程,因此被赋予了过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学生的法律教育都被寄托于此课程,经济法内容本就繁杂,涉及多个领域的部门法,而为了向这些非法学专业的学生普及法律知识,目前几乎所有面向经管专业的经济法教材都又加入本不属于经济法范畴的内容,诸如合同法、诉讼仲裁法、甚至民法总论的内容,教学章节“臃肿不堪”,教学时间却只有50左右课时甚至更少,面对完全没有法律基础的经管专业学生来说,学完所有章节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引入混合式教学,则可以把一部分教学内容转移到“线上”进行,或者让学生提前预习,节省课堂讲授时间,或者直接让学生课下自学,只需在线提交接受教师的网络评价检测,这种多重课堂的同时学习,可以缓解捉襟见肘的教学时量,同样学时下可以达到更多的教学容量,节约教学时间,提高效率。

(二)有助于解决教学中教材内容滞后的问题

法律课程尤其是经济法都会面对制度更新的问题,我国目前快速的市场经济建设和城镇化进程决定了相当长的时间里经济法的相关制度内容(比如公司、证券、社会保障等方面)会更新较快,而教材往往有一定滞后性,在教学中经常会出现某些章节不能依赖教材、内容需要修正的现象,而开放在线学习则无须顾虑这个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从网络中获得最新的法条、资讯,充分利用网络数据库的及时更新为教学所用,能有效减少教材内容的滞后单一,海量的网络资源可以给予学生更大的信息量和最新的知识视野,对学生来说时效性与生动性兼具。

(三)有助于解决法律课堂中案例教学事倍功半的问题

案例教学已经成为法律课堂必不可少的环节,而案例的选择、问题的提出、环节的设计、时间的把控等都是需要教师考虑的因素。传统教学中,案例及问题一般选自教材或参考书籍,课堂上对于案例的陈述和熟悉就要花去一定时间,且案例往往老旧。而加入互联网工具,则教师可以事先从经济法的案例数据库或直接网络搜索最新的热点案例,按章节发布师生共享,上课时教师甚至无需事先准备,随机调取,或者要求学生课前了解数据库中某案例,课堂时间直接开展讨论,完成问题。教师可以及时更新补充案例数据,可以将社会热点、最新典型案件纳入其中,改变传统教学中开展案例教学耗时耗力事倍功半的局面。

三、构建经济法教学中的新混合式教学

混合式教学模式虽然是目前高教研究中的热点,但也不能一概而论,其适用仍应因课而异、因人而异。经管专业的经济法课程更强调的是应用性和启发性,避免过多抽象的法律原理的研究,针对目前经济法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教学模式单一、实践性教学欠缺、课程内容设置不当等问题,引入新型的混合式教学,即改变单一的固化的教学模式,构建实体课堂、网络课堂、实践课堂等多重课堂来组成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既不能忽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和监控作用,又注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参与热情,增加教与学各种形式的互动。

1.利用网络工具,传统课堂与网络课堂并重。混合式教学的亮点即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互联网+,教师在实施课堂传统授课的同时可以开拓另一阵地,利用手机APP应用、网络教学平台,实现学生课下的自主学习,随时学习。如今已有不少高校购买网络平台产品供教师登陆使用,教师把经济法中的热点案例、重要原理、可以由学生自学的内容,用文字或微课的形式放在平台上,或者把教学内容分章节和知识点录制成微课程,要求学生课下点击学习,教师布置作业和任务,学生要及时完成作业并提交到平台上,教师应对学生上传提交的作业进行评价与反馈,通过监控学生登陆时长、点击次数、提交作业等进行评测和排名,作为教学评价的依据之一。另外,教师可以通过设立个人微信公众号或APP应用的方式,打造互动平台,把所需讲授的知识点或者是与经济法有关的案例视频、法律动态、学术研究做成专题,推送到手机客户端,学生只要关注该公众号,即可随时随地学习查询,并且可以和老师实时语音或文字沟通,便于提问和答疑,师生互动相较于传统更为便利和频繁,对于教与学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增加学生平时的碎片化学习,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更深层次的作用,可以模糊传统课堂界限,打破时间和空间的桎梏,构建课上课下随时随地学习——即泛在学习理念。

2.实施翻转课堂,增加互动参与。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的理念最早由美国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的两位教师提出:即把传统的学习过程翻转过来,让学习者在课外时间完成自主学习,课堂则变成师生解答疑惑、汇报讨论的过程,即形成了一种“学习知识在课外、内化知识在课堂”的新型教学结构[3],也是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一种典型体现。经济法课程自学性较强,又可以进行案例教学、分组讨论,因此比较适合尝试翻转课堂。首先,教师把本次授课的知识点讲解通过各种形式制作发布,或者让学生自行搜索下载相关资料,让学生提前在线学习,这些学习资料可以是教师自己的课件、录制的微课,也可以是网络开放搜索的教学资源、案例视频,对于抽象枯燥的法律原理通过各种形式更加生动、通俗的传达,保证学生学习兴趣和接受能力。进入到课堂教学阶段,教师不必再重复理论,提出本课要解决的任务即实践案例,可以让学生对照理论尝试适用法律进行分析,教师可以设置不同的难度层次,案例先易后难,学生可以分组也可以单独陈述自己的判断和理由,教师在课堂上更多的是扮演旁听者和节奏的掌控者,必要时给予启发或者发起辩论,在知识的反复陈述和观点的反复碰撞中,尽量由学生自行得出接近正确的结论,最终教师回答疑问,强调教学的重点并布置下次翻转课堂的资料。当然这样的翻转课堂效果如何,关键还是教师应有充分的课前准备,对于课堂讨论中题目的设计、讨论模式的选择都应事先考虑,并预想整个过程以及可能出现的意外问题。

3.在实践课堂中引入模拟法庭。模拟法庭作为法律实践教学的常见模式,在许多法学专业里普遍设置,但在非法学专业中应用较少,在此加入模拟法庭的教学环节,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度都是很好的途径,也能够间接督促学生掌握相应实体与程序法,提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是能够达到教学效果的生动方式。在经管类专业学生中开设模拟法庭需要注意面对几个问题:首先,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法律实务经验和法律原理知识,从模拟审判的案例选择、诉讼流程、法律适用、分组讨论、评析总结,都需要教师事先作出周密安排和精心设计,教师是模拟法庭活动背后的主导,把控好节奏和时间,在庭审中如果学生出现错误、卡壳等问题时,可就地分析纠正。其次,给学生充分的庭前准备。因为是非法学专业,学生应提前熟悉诉讼流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法庭旁听或者播放庭审视频,也可以布置学生事先从网络平台自行查找学习,在案例选择上可以选择经管类学生较为熟悉的公司企业、合同类的典型案例,若有教师本人经历或者代理的案件则更合适,对于案例涉及到的理论和法条,学生应理解熟悉。第三,角色分配的问题。鉴于模拟法庭参与人员毕竟有限,在角色分配上尽量做到全员参与,避免一部分学生只能旁听的局面,可以设置调解程序、一审、二审程序,每段程序换不同的同学[4],增加第三人、证人、鉴定机构、律师助理等出庭人次。最后,教师应注意庭审结束后的总结评价环节。从程序操作、司法文书、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点评和纠错,并给学生打分评级,作为课程考核评价依据之一。

四、结语即反思

总之,在经济法教学中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大大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兴趣,教与学和谐互动,提高教学效率。其具体的教学方法还可继续探索尝试,但是显然不管如何这种教学活动的成功,都需要教师精心的课前准备和设计,也需要依靠互联网软件技术,这对于教师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意味着教师不光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还要与时俱进的学习教育技术,更新教学理念,实际要付出更多的劳动。另外值得思考的是,针对于经管专业的经济法课程,其混合式教学模式中的“混合”应该并不仅仅是线上和线下两种学习形式的结合,即便线下,实践中也可以拓展不同类型的课堂和手段;而对于互联网,不管何时网络资源和各种平台之于教学只是工具之一,依赖或是拒绝都不是明智之举。当前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备受推崇告诉我们,教学者应该在尊重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在教学环节、培养目标、实践应用等各方面,打破过去孤立、固化、单向的形态,构建更加开放、更加注重学生个性、更加有利实际应用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张其亮,汪爱春.基于“翻转课堂”的新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4):27-30.

〔2〕孙刚成,王莹,杨眉.泛在学习视域下的个性化学习取向[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4,(7):132-134.

〔3〕王小彦.基于翻转课堂的个性化教学模式探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3):12-15.

〔4〕秦宝燕.经管专业经济法教学中进行模拟法庭实践教学的探索[J].高教论坛,2012,(2):25.

参与式教学本科教学 第4篇

1 本科教学中大学生参与权利

根据《教育法》规定的受教育权, 学者们把其分为4类: (1) 知情权。知情权是受教育权利中的固有权利, 也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另外, 大学生是高等教育的消费者, 消费者知情权已经成为国际上公认的消费者的一项法定权利。 (2) 主张权。从受教育权的内容来看, 主张权包括“受教育的要求权”, 而“要求”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一种“主张”或是主张的体现。[2] (3) 选择权。选择权是指在规定的范围内, 学生可以按照个人意志去行使或放弃某项权利而不受任何组织和个人的干预或胁迫。 (4) 评价权。即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或某一教育阶段结束后有权利对所受教育进行综合的评定。但仅从受教育权的书面表述中, 学生的权利很充分, 也很确实。但是这些权利对于学生来说还是太宏观, 难以具体操作,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法律给予的权利并没有被一一解读, 也没有分解到本科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本文认为课程参与权体现在课程的设计、课程设计的实施和课程实施的评价3个阶段。具体的权利见表1。

2 本科教学中学生参与权利缺失的原因

虽然大学生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应该享有参与权利, 但是现状并不令人乐观。他们不仅不能参与课程设计、课程实施, 而且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都难以得到确认。大学生课程参与权利的缺失几乎是全国高校普遍存在的事实[3]。而出现这种尴尬的窘境又有多方面的原因。

(1) 教师话语霸权。大学作为学术组织, 基本特征是专业权力占主导地位。专业权力不是来自组织授权而是来自专业, 它被认为是以“技术能力”获得的权力, 而不是以组织授权获得的权力。因此, 在学术组织内部, 谁掌握了专业知识, 谁就拥有更大的权力[4]。教师拥有专业知识即拥有了话语权, 教师一旦拥有了话语权, 又很容易变成话语霸权, 成为侵犯学生思想自由权的根源。在本科教学中, 课程的设计、实施、评价主要由学校和教师实施, 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得到体现。而且由于大多数教师是根据社会的需要和自己对课程的理解来设计和组织教学的, 而不是“以学生为本”, 在教学方式上经常也是“独白式”或“一言堂”, 很少以合作者或指导者的身份与学生展开对话, 因此很难使学生成为“主动建构者”, 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或信息, 很难真正在教学过程中行使应有的参与权利。

(2) 高校管理权的扩张与滥用。依据《教育法》规定, 高校实行“自主办学”、“依照章程自我管理”的管理体制。学校及学校各部门在规章制度制订、教学计划安排、课程设计、学生管理中拥有绝对的权力。这导致了高校的管理规定往往以加强学籍管理、严肃课程纪律为目的, 大量存在着侵犯学生课程参与权利的现象。

(3) 学生的课程参与能力有待于提高。长期以来形成的灌输式的中小学教育模式也造成了学生长期处于一种被动状态, 一味地服从学校和老师的各项安排, 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 进入大学后绝大部分同学对于自己与学校的关系还停留在原来的思维定势中, 对学校的规章制度或决定不满时, 往往只是私下牢骚抱怨, 很少通过合理的渠道表达自己的意见, 造成学校与学生之间思维脱节, 学校无法真正了解学生的想法, 改善管理、维护学生课程参与权利也就无从谈起。

3 保障本科教学中学生参与权利的几点思考

本科教学中的参与权利是学生享有受教育权的基础, 也是保证学生是教学过程中主体地位的前提, 更是提高教学质量, 为社会培养真正需要的人才的重要手段。但鉴于大学生课程参与权利缺失及缺失原因的多样性, 要保障课程参与权利落到实处, 必须提高大学生的课程能力, 加强对高校管理权的监督以及构建有效的学生权利表达机制。

3.1 提高大学生课程参与能力

教学中大学生的参与权能否顺利实现, 或能否由法定权利转化为现实权利, 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其自身的课程参与能力, 特别是对于课程的认知、选择和评价的能力。大学生只有掌握了所学专业、课程体系, 同时了解课程参与程序、时间节点、评价标准, 才会根据自己的利益诉求合理地行使参与权, 否则在行使参与权时就可能敷衍了事, 人云亦云。

为提高学生的课程参与能力, 学校应畅通表1中参与权利获得和行使的渠道, 在学生入学时进行专业方面的教育, 通过讲座、上课或班会等适当形式进行专业和课程介绍, 对大学生所学专业、课程体系、教学设施及师资力量等进行信息公开, 同时对参与程序、时间节点、评价标准进行公示与告知, 为学生正确行使参与权利提供必要的信息。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课程参与能力, 引导学生以主体的身份参与到本科教学中, 让他们学会使用所拥有的权利, 主动地参与课程的实施与开发, 通过引导逐步培养他们的课程参与能力。

另外, 本科生自己应主动地通过老师、高年级的同学或互联网等各种渠道对所学专业、课程计划、教学设施及师资状况充分了解, 逐步提高自己的课程参与能力。

3.2 构建有效的学生权利参与和表达机制

在一些国家, 学校的决策机构或评议机构中设置有大学生代表席位, 学生代表是学校管理的组成部分。另外, 学生自治组织也是西方国家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重要载体。我国高校虽然都成立了学生会, 但其自治权和参与权与国外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学生更多的是完成学校交给的任务, 向同学们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在代表学生利益方面, 所起的作用有限。[5]尽管高校赋予学生会权利, 但无法满足学生自治的需求, 高校需要进一步放权, 不仅要给予学生会以建策建议建言的权利, 还应给予学生会代表学生参与学校管理, 特别是参与有关的学生事务的监督权、决策权。

一些高校实行“学生参议制”、设立“学生校长助理”、开设“校长信箱”, 可以说都是在提高学生参与权方面进行的有益尝试。但是, 这些尝试仅仅赋予了学生“建议”的权利, 还没有一定的决策权利。特别是对于涉及学生利益的重大问题, 如何保障学生知情、参与、决策和监督的权利, 高校以及教育主管部门还需要在学生参与权利及表达机制方面做更多的探索。

3.3 加强对高校管理权的监督, 提供学生权利受侵害时的救济渠道

孟德斯鸠指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 有权力的人使用权力一直会到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因此即使有完善的参与制度保证大学生的课程参与权利, 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也难以保证既有的制度可以被很好地执行, 高校管理部门必须加强其在管理过程中的监督以保证权力不被滥用, 不会侵犯学生的课程参与权利。美国的学者亨利·罗索夫斯基也认为, 一所学校的质量与主管人不受限制的权力成负相关 (成反比) 关系。虽然教育和学校管理具有特殊性, 但也不能把学校管理置于监督之外。

“无救济则无权利”, 要保证本科教学活动中的学生参与权利, 首先, 完善校内各项救济制度。高校在行使管理和办学自主权时, 应尊重和保护学生权益, 重视大学生权利救济环境和机制的建设, 不仅要完善校内申诉制度, 健全行政申诉制度, 还应该建立校园听证制度, 同时建立和完善教育仲裁制度。以制度保障学生的各项权利, 让制度审视学校的侵权行为, 通过各项救济制度也可以让学生与学校之间的矛盾通过内部的渠道解决。其次, 在省一级教育行政部门内设置学生投诉机构。机构的设置可以让学生在维权的时候没有后顾之忧, 让高校的工作人员在侵权的时候有所顾忌, 以保证学生的各项参与权利得到落实。

3.4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改变传统的“继承式教学”方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8年通过的《二十一世纪高等教育:展望行动世界宣言》指出:“高等教育需要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的视角和新的模式, 国家和高等院校的决策者应把学生及其需要作为关心的重点, 应将学生视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应包括学生参与有关高等教育问题的讨论, 参与评估、参与课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并在现行体制范围内, 参与制定政策和院校的管理工作。”[6]

为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 本科教学中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改变传统的“继承式教学”方式, 重视学生的个性培养, 重视学校专业、学科特色以及社会对人才多样性的要求, 转变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的定位, 培养教学相长意识, 增强教师与学生的交流, 提升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人意识, 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校的日常教学和管理活动中。在教师考核、职称评估过程中更多地考虑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将教师教学绩效评估与学生的打分评价挂钩, 职称评估过程中增加学生的参与权和发言权, 推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更多地考虑学生的利益和诉求。

4 结语

在本科教学的实践中, 学生参与权利缺失是高等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 由于学生的参与权利缺失, 学生受教育权利未能真正落到实处。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 很难预测未来哪些知识是重要的、必不可少的, 没有学生的参与, 武断或随意地决定必修和选修课程是不负责任的, 也是对学生课程和发展权利的侵犯。面对难以预测的就业前景, 课程未必一定能满足市场或就业的需要。好的做法必然是落实学生的课程参与权利, 增加选修课的比重,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需要、能力及今后的职业取向确定所学内容, 这样才能既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 又能满足社会的需要。

促进学生的课程参与权利的行使,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参与到课程的设计、课程的实施和课程的评价各个环节中, 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 是提高我国教育水平, 促进我国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根本。大学生课程参与权利的保障还有赖于学生课程能力的提高, 教学理念的转变, 以及学校及有关部门构建学生参与表达机制, 加强高校管理权的监督,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障本科教学中学生的参与权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齐义山.从学生权利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J].理工高教研究, 2003 (10) :27-28.

[2]劳凯声.变革社会中的教育权与受教育权:教育法学墓本问题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

[3]曾欣.从大学生与高校的关系看学生的权利[J].东南亚纵横, 2008 (8) .

[4][美]伯顿.克拉克.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M].王承绪, 等, 译.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 1994:P279.

[5]毕菁华.试论大学生的权利与保护[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7, 27 (S1) .

参与式教学 第5篇

我们小组于第十一周星期晚上小组个成员搜素资料。第二天星期四,小组在分享搜集的材料,讨论,并对这个课题作业进行分工。

首先是每人对自己手里的材料进行分析,提炼,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写成书面材料,田亚琴和张列红对材料进行整理,写出文献综述,做成此案子版本。王尧和徐魏对这些材料整合,写成正式论文形式,并做成电子版本。最后由王丽根据论文及文献综述做出PPT,交给发言人(田亚琴)熟悉,为上课作准备!

一,参与式教学的意义

我们认为,所谓参与式教学,是指在宽松,灵活的学习环境中,教师就一定的教学目标向学生提出相应的学习方案,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新性,在相互交流,共同实践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和独立思维能力的发展,并及时作出总结及相应评价的一种学习方式。二,参与式教学的特点

1,严谨的教学目标,开放式的教学内容

与传统“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方法不同,参与式教学迎合新课程改革有关教育体制改革方面的要求,正以崭新的姿态进入教学课堂中。一堂合格的参与式教学课必须达到让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发展的教学目标。然而,参与式教学的教学内容并不是特定的,他的教学内容除了包含该学科已有定论的内容,还要注意给学生介绍一些前人未能解决的或者与其他学科相交叉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启发学生进行思考。

2,注重师生互动,生动活波的课堂内容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是教育者,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受教育者,是被灌输只是知识的对象。教师高高在上,有时甚至严厉惩罚学生,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和积极性受到影响,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参与式教学吧师生放在一个平等的地位,注重师生对话。在参与式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营造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

3,教学方式灵活多变,注重教学总结,评价

与传统教学死板的授课方式相比,参与式教学因其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决定了其教学方式必须灵活多变。参与式教学有教师讲述内容,学生分组讨论并发言,课后实践等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还穿插了一些小游戏,鼓励和惩罚的的教育方式。例如,一个学生的手机在课堂上响了起来,怎么办?老师可能利用这一契机让学生回这个电话,然后让他为同学们表演节目或者做某件事。此外在参与式教学中,教师还注意总结教学内容,评价学生的表现情况,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4,论文形式的考试

传统的教学注重学生对特定知识的识记情况,考试多以有固定方案的试题为主,限制了学生的自主创新性等能力的发展。参与式教学通过论文形式的考试,注重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拓展能力。三,评论

参与式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方式,我认为,他应具有以下几个要求: 1,高素质和高业务水平的教师 参与式教学从表面上使老师卸掉了讲课的沉重负担,实际上却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他不仅要求教师具有民主,开放的思想,还要求教师占有大量的各学科信息资源,熟悉每位同学的情况,有掌握课堂的能力。首先,教师在备课时就如何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如何选择“参与载体”,如何设置“参与热点”,如何创新“参与手段”,等一系列问题要认真思考和精心策划。其次,教师必须有较高的教学技巧,要钻研业务不断拓宽知识面,及时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拥有高超的沟通技巧和艺术。第三,做一名创新型教师,因为无论是教学内容的改革还是教学方法的改革,最终的实施者是教师,教师的素质对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具有关键作用。

2,认清参与式教学的本质

从参与式教学的定义来看,他要求参与式教学有开放,宽松的教学环境,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地位平等。其次,开放式教学要注意要注意学习效果,教师要定时抽查,进行评价。再次,参与式教学要注意培养新型综合性人才。

3,坚持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统一

一个真正发挥了主导作用的教师,在参与活动中技能高屋建瓴地确定目标,设身处地考虑学生接受能力和知识经验储备的差异,细致入微地体察到学生的所想和所需,又能匠心独具的给学生以巧妙的暗示和及时的帮助,并及时将偏离主题的对话引回正确的方向,以实现预期的目的。同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又开始的疑惑,胆怯,不知所措到结束时的胸有成竹,充满自信。

文件综述

在为期很短的文献搜索过程中,我们第三组同学充分发挥了“笋芽儿”的精神,在短时间内,搜集了二十余篇有关参与式教学的文章及期刊,如:姚晓燕的《参与式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中的实施要领》,蔺永诚,刘箴的《参与式教学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丁莲梅的《浅谈参与式教学》等文章。这些文章分别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论述了有关参与式教学的一些内容。

通过一周时间的阅读和整理,笔者对参与式教学有了大体的了解。由于参与式教学是个“新事物”,直接对他论述的专著和文章很少,现将所获文献综述如下。

1,与新课程改革有关的文献

《参与式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中的实施要领》(姚晓燕)一文从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出发,指出参与式教学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主,融知识于参与是活动中,通过组织和学习内容的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去,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素质教育课堂优化艺术》(闫承利)以“优化教育教学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为出发点,介绍了素质教育课堂优化的艺术,就是教师遵循教育规律和艺术审美原则。为取得当时条件下最优化的教学效果,综合运用一整套娴熟的教学手段,方法和技巧而进行的创造教学实践活动,这一思想为在课堂中如何实施参与式教学提供了借鉴和帮助。

《参与式教学应如何实施》(姚建光)一文是宜兴外国语学院长达八年的有关参与式教学的论述。他适应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对课堂教学新的诉求,进行了参与式教学改革。文中认为参与式教学是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愿望,严肃,严格地重视学生主体性发挥,诚心诚意的把学生当做主人,使他们切实感受到成为学习主人的乐趣和教师,同学共同探求知识的幸福,使“知识被嵌入学生”转化为“知识被学生积极内化”,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趋向积极的一种教学行为。

2,论述参与式教学要素和特点的文献

《浅析参与式教学》(韩起昊)一位中指出了参与式教学的四个特点:,开放式的教学内容;,提问式的讲课;,无标准答案的习题;,论文形式的考试。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认为,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教师以平等身份参加到学生的活动中,信任尊重学生,因材施教。

《参与式教学应如何实施》(姚建光)一文将参与式教学“四个为主”:教材以自学为主,课堂以讨论为主,作业以学术为主,评价以平时为主。据此,文章也提出了参与式教学实施过程的总体要求:课前会预习,课中高效率,课后少作业。

《浅谈参与式教学》(丁莲梅)一文中指出:实践中的参与式教学要在参与形式,参与过程以及参与结构这三个要素上着力。

3,研究方法方面的有关文献

《教师如何做质的研究》(陈向明)《质的研究指导》(白芸)为笔者学习“质的研究方法”提供了很大帮助。《教育研究方法》(袁振国)既清晰明了的介绍了定量研究的方法,又充分介绍了新起的定性研究方法。通过它,笔者对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袁方)中较为详尽的介绍了有关“调查研究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还介绍了有“关文献查找”的内容,为笔者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4,相关的教育学文献 《教育学基础》是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的一本颇具学术价值的好书。本课题研究中有关“教学”等概念的界定直接饮用了其中的观点。《活动教育引伦》(田慧生等)《活动课程研究》(李臣)是研究新形势下我国活动教育柔和开展的奠基之作。“参与式教学”提倡以“活动为中心”,因此这两本专著中有关活动教学的思想与“参与式教学”必然有难以分割的关系。

参与式教学本科教学 第6篇

关键词:小学教育;参与式教学;发展

G623.2

在当今的社会中一切事情都随着社会的方法在不停地变化,教育也应当随着这些变化一起进行改革。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加需要改变语文以往的刻板的仅仅是上课传授的现象,通过改革给语文注入新的活力。在“参与式”教学中,利用参与式教学的优点与传统教学相结合,为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开辟了新的道路,语文教学也会在不断地改革中越来越好。

一、传统语文教学的现状

传统的语文教学有很大的不足,虽然语文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但是,由于其他学科更多的占用了学生的课余时间,很多学生也认为语文仅仅是一门简单的不需要理解的学科从而不加以重视。这种现象导致了语文在现实生活中的地位逐步降低。因此,在语文学科中的参与式教学尤为重要。不仅仅改革了语文学科的现状,还可以很大程度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语文是一门集合语言和文字的综合学科,旨在培养听,说,读,写,译,编等专业能力。是一门在学习过程中的基础课程,培养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语文不仅仅是课堂上的字,词,句。更是语文带来的精神道德的建设和人文素质的培养。现代社会要求公民拥有良好的道德素养以及创新精神,不仅仅是具备阅读能力,更是运用现代技术发挥语文的魅力将其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日常的语文学习中,学生与老师对语文的重视程度不够。在大部分学生甚至家长的理念中,语文只是在课堂中的字、词、句、篇的表层含义,而忽视了语文中所蕴含内容的博大精深。学生对语文的不重视导致了语文学科被冷落。在课堂中的教学也仅仅是赏析了一篇课文或记住了一些字句,而忽略了课文中的内涵和课文可以带给学生思想上更深层次的提高。教师对语文的不重视体现在只要求学生掌握字词句,片面的追求通过训练去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从而让学生死记硬背,大篇幅的布置语文作业,对学生进行题海战术。这样的为了提高升学率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逐渐对语文丧失兴趣,反而使得语文教学也更难开展。以上这些方面都是语文学科所面临的问题,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有所改善。

二、参与式教学的应用方法

在现在的语文课堂中,老师不应该一味的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应该将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去思考方面。比如在小学语文课文中,当学习到古诗春晓的时候,老师可以将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去思考古诗的作者是在一种怎样的情景下写出了这首诗。老师可以在上这篇古诗的开始,向学生提问,“大家眼里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每个人心目中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如果让你描述你认为的春天的美好景象你会怎么描述?”在这些问题中,老师提出问题,带领学生去思考去思考学生心中的春天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再学生思考过后,老师开始讲解这一首古诗的内容,在课堂的初期,学生已经在老师的引导下参与了与老师和同学一起思考春天的景色,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也会将古诗中的景色与在课堂初期自己所想象的春天的景色做对比,在学生参与课参与式教学的同时,学生也不知不觉的学习到了许多知识。

在语文课堂中,参与式教学有许多形式。不仅仅可以是在老师讲授课文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思考,也可以在课后让学生进行自主的调查,让学生在课后也参与语文学科当中。例如,小学语文课文中,有一篇课文是爬山虎的脚,在上这一节课时,仅仅依靠老师在课堂中的讲授是完全不足的。在课文中,文章的作者运用了很大的篇幅去描述爬山虎是如何一步一步的成长和慢慢爬上墙,作者对这样的现象描述的十分生动,但是,由于部分学生从小生活在城市中也没有仔细观察过身边的植物,所以,学生对爬山虎的印象仅仅是课文中的一幅图,并没有在脑海中形成一个连续的成长的画面。所以老师可以在课后给学生布置任务,比如在学生家的附近去寻找有没有爬山虎这种植物,如果没有就可以请求父母去帮忙买了爬山虎的种子,在自己家中或者是家附近不影响他人的地方种下,待其发芽成长再观察爬山虎的变化。学生在课后的参与活动中,通过观察了解了爬山虎的生长习性以及各种变化。在了解了这些之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会更加的深刻。

三、语文课堂中参与式教学的意义

通过在语文课堂中运用参与式教学在一方面改善了学生的不愿意学习语文,觉得语文不重要的心态,提升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主性,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普遍素质水平。小学时期正是学生位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通过这一阶段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有利于让农村学生在小学刚接触语文的阶段就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这对将来的继续学习有着深刻的影像。在改革后的课堂中,学生通过课堂中老师的培养掌握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性思维,通过学生在课堂中进行参与式教学,对今后学生的学习和工作也有很大的帮助。另一方面,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参与式教学让学生对语文更有兴趣。当今社会,整体对语文教育的需求十分迫切,语文教学应该紧跟时代的脚步。关注学生的情感以及价值观,才能与时代相结合。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终日忙于工作赚钱,人们对金钱不停地追求,而忽略了人文道德的培养,忽略了素质教育。价值观和人文素质的缺失将会使人在社会中艰难前行以致难以立足。人性的缺失让人们对金钱和成功一味的追求而忘了理性的看待一切。“志于道,据于德”阐述了道德的重要性。道德和人性是人一生中不可或缺的。在小学时期,正是培养以及扶正道德的良好时期,是决定日后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的重要时期。因此应重视小学时期语文教育,并且选择良好的方法进行教育。参与式教学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起着很大的作用。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旨在全体国民素质的提升。一个国家的人文道德素养的提升,不仅仅是成年人,更要从孩子抓起。而正處于青春期的小学生正是处于这一良好时期,在这一时期的良好培养可以为一生打下良好基础,对其个人的以后,包括国家的长久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吴国富.浅析一线教师课程行动研究[J].中小学电教:下,2010(08)

参与式教学本科教学 第7篇

一、本科生教学过程与现状

广义的教学过程包括培养方案制定、招生、常规教学管理、课堂教学管理、实践教学管理、学风建设、课外科技文化活动、体育锻炼、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和教学档案管理等一系列环节, 涉及了大学教学的各个环节和方面。本文仅从高校教师的角度, 从狭义的角度, 即课程的教学过程来探讨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的方法。课程的教学过程应该包括课前、课中 (即课堂教学) 、课后和考核等环节。

1. 课前。

大学教学的课前工作主要是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 即备课;二是学生的课前准备工作, 即预习。充分备课是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前提, 特别是对于理论性比较强的课程, 学生很容易觉得难度大, 枯燥乏味, 不吸引人。如何针对教学对象的变化, 设计适当的问题, 选择合适地切入角度, 设计适当的讲练结合, 调节课堂气氛等都需要教师在课前进行充分的准备。对于学生来说, 每一节课都是唯一的、不可逆的, 作为教师有义务有责任为每一堂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备课也是教师提高教学能力、总结教学经验的过程。课前预习一直是学生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 也是学生参与学习的起始阶段。带着思考和问题听课, 能够更好地理解课程, 以及更好地和教师互动。但是大学阶段的学习, 更多地依赖于学生的自我约束、自我负责, 课前预习对大学本科生来说缺乏动力, 因此需要大学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就设计好必要的环节, 如问题、实例等吸引学生有意愿主动在课后进行探索, 从而进行必要的预习, 在课前就参与到课程的学习之中。

2. 课中。

课中即是指课堂教学过程, 这是教师与学生直接接触的主要场合, 是将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师的教学设计加以实施的重要环节, 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的关键环节。如果教师在课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这个环节也可以说是水到渠成。

当然, 课堂教学也是最考验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积累教学经验的环节, 所谓“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 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中, 教师要与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 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 只要能够激发和引导学生有效地自主学习, 理论上, 教师采用任何一种教学法都是合理的。对于教师来说, 课堂传授的知识可能是重复的, 但是每一次教学都是全新的, 因为我们面对的学生是全新的, 不一样的面孔, 不一样的专业, 不一样的期望, 不一样的课堂反应, 这很需要大学教师的临场应变能力。

3. 课后。

课堂教学完成之后, 学生还需要对学习内容进行复习和巩固, 通过不同形式的课后训练使得新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其他已有知识融会贯通。对于大多数本科生来说, 很多课程的学习都无所谓课后巩固, 作业很少甚至没有作业[4], 考试很遥远 (一般期末一次考试) 而且是合格制的考核方式, 只要掌握了基本内容就可以, 甚至一些文史管理类的课程考前突击复习即可。但是这样的学习, 达不到真正的教学目的, 无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也不利于帮助学生将所学习的各类知识融会贯通, 形成属于自己的有意义的知识建构。学生课后的一些探索性的拓展和研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思维习惯和能力, 适当的课后训练也能够激发学生继续学习和探索的兴趣。因此, 课后的知识复习和巩固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对学习的理论知识加以消化理解直至掌握;二是拓展课堂学习的范围, 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4. 考核。

目前国内大学多数课程的考核方式为期中考试加期末考试, 或是只有一次期末考试。前者多为基础类课程, 后者多为专业课程, 在评定最终成绩时再综合考虑学生的出勤、作业、课程报告 (案例或专题讨论) 等的表现。其中, 期末考试的成绩占绝大部分比例, 基本决定了一名学生是否能够通过这门课程的考核。还有一些选修的课程则以课程报告或课程论文的方式进行考核。合格制的考核要求和一锤定音的考核方式使得学生, 尤其是社科管理类的学生习惯于考前突击, 一个学期都可以轻松度过。这种学习状态, 学生的主动参与度低, 虽然能够基本掌握课程所包含的基础知识, 但是课程中所蕴含的思维方式、应用技能无法理解并掌握。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过程管理

为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参与度, 需要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形成性考核方式, 加强教学过程管理。“以学生为中心”体现的是教学理念的变化, 是“教”与“学”关系的变化, 是提高大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必要理念。理想的大学课堂应该是教师认真教学、学生主动学习, 师生互动充分。形成性考核强调的则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全面测评, 主要体现在对学习目标、学习成果进行阶段性考核, 实现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考核。科学的形成性考核能够起到对教学过程的有效监控作用。为实现教师高效教学和学生主动学习的高效课堂状态,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每一个教学环节, 以教学为引导, 以兴趣为动力, 以考核为手段, 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过程管理, 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 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一门课程或是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 并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思维习惯。

1. 加大课前投入, 加强预习内容的可考核性。

为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教师在课前准备时, 需要针对不同教学内容设计各教学环节的具体内容, 充分考虑所授课学生的不同特点, 如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选取不同领域的实例或问题引入教学内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或是从学生们熟悉的问题或理论出发, 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采用设问、反问等方式引起学生的注意;设计适当的合作学习环节, 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一些项目甚至是课程内容的学习和报告等, 通过这些环节的设计能够促进学生对教学过程的主动参与,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增加学生与教师的沟通交流的机会。除了上述备课环节的内容以外, 大学教师还应该在课前设计好引导学生进行主动预习的环节, 特别是理论性强、有一定难度的课程, 比如布置阅读资料, 设置思考问题等, 这样可以将一定的教学难度化解到预习环节, 对于学生不能自主理解的问题, 能够有重点地进行课堂的学习,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布置学生阅读或调查的内容尽量以问题为引导, 这样可以提高预习内容的针对性和可考核性, 促使学生能够认真完成。

2. 采用研究型教学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思考。

在充分的预习之后, 学生已经对课堂将要解决的问题或理论有所了解, 大部分学生会带着问题进入课堂, 对于预习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教学中的难点, 教师不能直接给出解决方案, 而是应该以启发式教学、课堂发言等方式给学生机会对课程内容进行探讨, 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作为大学教师, 站在课堂上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知识, 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予帮助和引导, 而不是单纯地提供知识。笔者在教学中采用的一种方式是在完成一个阶段的教学任务后, 会要求学生从一个基本概念出发, 按照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将所学过的各种基本概念、定理、理论等串联形成一个知识网络, 借此强化学生对各个定义、定理、算法的掌握和理解, 特别是理解这些定义、定理、算法之间的逻辑关系, 从而建立自己的知识框架。

3. 加强课后作业的应用性, 提高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

研究型大学对本科生的培养目标是双重标准的。一方面, 有科学研究兴趣的学生需要建立扎实的理论基础, 为进一步的学习和科学研究做准备。另一方面, 毕竟会有一大部分的学生在大学阶段结束后就离开校园进入社会, 因此又需要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实践应用能力。因此, 拓宽学生的视野, 了解并探索一个理论分支在各个不同领域的应用并能够将该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也是研究型大学需要重视的方面。而课堂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 不少大学又是采用宽口径招生的方式, 学生的专业倾向不同, 对基础理论课的期望不同, 课堂上教师不可能为进行太多的不同领域的理论应用的介绍。未解决这一问题, 可以在课后的复习巩固阶段, 在巩固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的基础上, 选取不同领域的例子, 要求学生分别完成, 也可以选择有兴趣的方向进行研究, 刺激学生去思考、去实践, 从而提高其综合运用能力。不可能存在所有学生都感兴趣的作业, 但丰富作业的形式, 能够增加引起学生兴趣的机会, 使所有学生都有喜爱作业的机会。

4. 加强学习过程的考核。

现在国内大学通常采取一次性的考核方式, 即只有一次期末考试, 少数的课程会增加期中考试, 但成绩评定中期末考试占绝对比重, 平时成绩只占很少的一部分, 这使得很多学生上课应付、考前突击, 能够以临阵磨枪的方式通过考试。但是一蹴而就的学习方式下, 学生只是掌握了课程的一些基本知识, 对课程或学科所蕴含的、有益于学生终身的方法论、思维方式等无法领会和贯通, 无法形成有效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 为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承担更多的责任, 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对学生的一门课程的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全面考核。①丰富考核形式, 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 训练学生的批判性、创新性思维, 需要学生把自己已经拥有的知识带到课堂, 并与新课程的学习相结合构建出新的知识和意义。课程考核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 为此, 简单的以考试定成绩的考核方式显然无法全面而科学地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的提升。因此, 除考试以外, 还需要综合采用其他考核方式, 包括课堂参与、随堂测试、课程论文、大作业、小组报告等。在新学期授课开始之初, 教师应将课程的要求和期望明确提出, 并在每一次具体考核时都要向学生生明确考核的具体目的。目标明确和较高的期望能够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动力。②采用形成性考核加强教学过程的监控。在国外的大学一般课程都会有2到3次的考试, 对完成的某个学习阶段进行考核, 并采取大作业、实例分析、课程论文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考核的形式也多种多样[5]。国内的多数大学, 特别是“985”、“211”等研究型大学推行的教学改革也推行了研究型教学和学习, 但是在考核方面还可以借鉴国外大学的做法, 对学生的学习设定阶段性目标, 实行阶段性考核, 即增加考试次数并按比例计算成绩。实行阶段性的考核方式, 在教学过程的推进中以考试为动力, 促使学生要尽可能地参与到课程的学习中, 而不能在玩了一个学期之后突击几天来换取学分。③提高考试的灵活性, 促使学生重视对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大学教师, 特别是基础课教师都会有所体会, 每次到期末考试的时候, 总是有学生拿着前几届的考试题来答疑, 甚至复印出售历年的考题已经成了校园复印店的常规经营项目。无论你怎么叮嘱学生不要纠结于一题一卷, 就题论题, 重要的是在真正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方法。但总是有学生存在投机心理, 认为将前几年的考试题都掌握了, 就能够摸到出题教师的思路。为此, 就需要老师对考式的内容和形式都加以变化, 以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方法为根本, 增加题目的灵活性和应用性, 重点考核学生的基本理论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而不是知识的死记硬背。

加强课程教学过程的管理, 能够促进学生对整个学习过程的参与,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过程管理, 需要以研究型教学为载体, 通过强化预习的针对性和可考核性使学生能够尽早地参与到课程的学习, 课堂教学的启发性和探索性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课后的应用性题目的训练则促进学生对所学习理论知识的应用探索,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再辅以全过程多侧面的考核方式,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综合能力,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龚放, 吕林海.中美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学习参与差异的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 2012, 33 (1) :90-100.

[2]张俊超.推进从“教”到“学”的本科教育教学变革[J].高等教育研究, 2012, 33 (8) :104-109.

[3]龚放.聚焦本科教育质量:重视“学生满意度”调查[J].江苏高教, 2012, (1) :1-4.

[4]周湘林, 李爱民.如何面对低效的大学课堂:学生如是说[J].高等教育研究, 2012, 33 (10) :67-74.

参与式教学本科教学 第8篇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工作

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管理工作中去, 体现了新建本科院校的“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同时也体现了新建本科院校力求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重点来提高教学质量, 传统的以课本、课堂、老师的教学模式已经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一、学生参与新建本科教学管理工作的现状

就目前的新建本科院校而言, 由于其处在刚刚建成的时期, 各方面还比较薄弱, 所以在让学生参与教学管理方面还没有普及, 一般都只是推行二级管理, 就是让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情况和教学质量进行评价, 这样其实是起不了实际的作用的。同时, 对于学生的评价结果, 教务处不一定会采纳, 忽视了学生在管理工作中的影响力, 于是学生参与评教的方式便流于形式, 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因此, 新建本科院校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参与教学管理工作的机会, 丰富管理的形式, 推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二、学生参与新建本科教学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学生参与新建本科教学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具体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对于新建本科院校而言, 二是对于学生本身而言。在现在大多数的本科院校中, 学生的参与力度还不够, 基本都是停留在表面功夫上。学校的教学也都是以教师为主体, 教师认为好的, 学生就得接受, 学生完全处在被动的位置, 这样不利于学校培养出真正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 在某种程度上学生成为了读书的“机器”。如果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管理工作中去, 不仅有利于增加学校各项教学工作的透明度, 学生在起到监督作用的同时, 带动一些工作质量的提高。

三、学生参与新建本科教学管理工作的策略

1. 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组织及程序。

为了将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工作的成效最大化, 学校必须以一定的组织和程序来规范学生的管理工作, 提高学生的管理质量。学校可以制定这样的程序:派一些学生代表将学生的意见进行筛选和总结后上交给学生会, 然后再由教务处对学生的意见进行审核, 最后由领导给出最后的决策意见, 再具体落实可行的方案。另外, 在学生中选出参与教学管理工作的代表, 定期举办座谈会, 让学生提出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并让学生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然后让领导来分析学生提出的方案的可行性, 最后按照学生的意见进行整改。这样做的好处是由于学生站在一个被管理者的位置上, 作为一个旁观者, 往往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能够给予较为客观的评价。

2. 开展学生评教活动。

学生作为教师管理工作的对象, 全程参与了教师的教学和管理工作, 他们是最有发言权的, 学生的评价最能够直观地反映教师的教学工作情况, 而且针对学生的建议对教学方式进行整改, 起到的效果会十分显著。另外, 忽略虽然评教中会出现个别学生对教师评价不客观的现象, 但是由于学生的数量比较大, 学校对学生的意见也会评估, 最后采纳的也是大部分学生的意见, 所以这个不客观因素便可以排除。

3. 建立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工作的保障性措施。

由于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工作的积极作用, 新建本科院校为学生的管理工作建立保障性的措施就显得尤为地重要, 这是持续发挥这一有效管理模式作用的保证。首先, 就目前的新建本科院校的情况而言, 在这一方面的保障性措施几乎还没有涉及, 这也是导致大多数新建本科院校在让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工作这方面的意识淡薄的原因, 因此新建本科院校需要将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写进学校的教学制度中去。其次, 学生作为被管理者, 一向处于被动的位置, 他们缺乏教学管理的主体意识。因此, 新建本科院校需要出台相关的政策, 鼓励学生对学校的日常事务进行管理, 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激发学生管理的积极性。

四、学生参与新建本科教学管理工作的意义

1.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新能力。

让学生参与到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学管理中来, 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便大大增强了, 他们作为教学管理的主体, 就会本着负责任的态度, 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优化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 提出最具可行性的建议。现在的大学生在教学中已经不再处于完全的被动的位置了, 他们的独立性和主体意识空前地巨大, 让他们来参与管理学校的日常工作, 必能激发他们作为一个管理的参与者的潜能, 同时还能在管理的机制上作出创新, 提高教学的效率。另外, 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工作, 对他们来说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锻炼了自己的能力, 为将来的实际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 有利于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在教师占据教学管理中的主体的地位的情况下, 教师的教学质量多多少少会受到影响。而让学生参与进来, 无形中就形成了对教师的监督, 在学生的“施压”下, 有利于教师教学态度的端正, 教学质量也就提高了。教师都希望学生对自己的评教都是正面的, 因而会本着对学生负责任的态度进行教学, 教学质量自然而然就提高了。另外教师对学生的评教结果仔细分析之后, 会按照学生给出的合理建议扬长避短, 提高教学能力。因此, 加强学生的教学管理力度, 有利于促进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高。

3. 彰显教学管理特色, 促进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

让学生来参与学校的管理, 在教学管理中的确有它的特色之处。体现了新建本科院校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 教育更加民主化、人性化,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巨大力量, 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这样的管理方式, 无论是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质量, 还是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学生的综合素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样的教学模式成为了新建本科院校的一大特色, 极大地促进了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

结语

让学生参与到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中去, 对新建本科院校具有重大意义, 促进了其发展。因此新建本科院校要毫不动摇地实行学生参与管理工作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史国东.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的研究与思考[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04) .

[2]刘克宽.新建本科院校教学管理机制探求[J].中国高等教育, 2008 (10) .

参与式教学本科教学 第9篇

1 参与式教学:教学方法的视角

把学生参与教学作为改变灌输式教学的方法,已成为时下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较为一致的认识。这种从教学方法的角度寻求对灌输式教学的变革和超越,在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特定历史时期是有重要意义的。

第一,参与作为一种教学方法,祛除了以“教师为中心”的魅惑。在灌输式教学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化身”,更是绝对的权威和教学的“中心”。在灌输式的课堂上,教师决定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不断地维持秩序、分配任务、传递信息、控制教学过程;而学生总是接受教师的控制,无论是举手发言还是评价同学,都需要得到教师的允许。而参与式教学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调教学的个性化,鼓励学生发展多方面的能力;反对把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权威,认为师生在教学中的地位是平等的,都是教学的参与者。在参与式教学中,教师不再仅仅是授业者,通过与学生的对话、交流,教师本身也受到教益,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在教育教师,师生在合作中共同成长。

第二,参与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冲破了“传递性教学”的藩篱。灌输式教学非常注重教学的传递性,以达到灌输知识的目的。在灌输式的课堂上,教师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均须按统一标准统一程序进行。教学就像一架齿轮驱动的旧机器,在预先设定好的程序、轨道中机械地运行,犹如叶澜教授所言:“上课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而参与式教学强调学生已有经验的重要性,重视教学的过程,以及在过程中生成的新知识,因为参与的过程能够引起学生思考,而思考能够改变学生的知觉以及为采取行动所作的准备。由此可见,参与式使教学由机械的运作转向对教学中“人”的关注、由“产品”的“输入-输出”转向注重“人”的发展。

第三,参与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消解了“教学即讲解”的症结。在灌输式教学中,教学就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讲解的内容,无论是理性的价值观念还是鲜活的实践经验,表达形式都是死气沉沉、毫无活力的说教。而参与式教学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认为方法没有固定、单一的形式,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和当时当地的条件即兴创造,只要能够促进参与就行。

2 停滞于“方法”层面的参与式教学的危险

把参与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试图解决学生因“灌输”而失去自主、课堂因“讲解”而失却活力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产生了一定的成效,为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变化。然而,教学问题“既是一个技术层面的操作问题,更是一个价值层面的澄清和选择问题”,技术层面的操作性选择对教学是重要的,但价值层面的澄清和选择更为重要,它对技术层面的操作具有方向性的指引作用。因此,对参与式教学的认识与探讨仅停留于教学方法层面,将会导致以下危险:

其一,导致教学从“教师中心论”的极端走向“学生中心论”的极端。将参与式教学仅仅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要与“教师中心论”加以区别并脱颖而出,就不得不诉诸于过头的做法——“学生中心论”的极端化做法。因此,一切从学生兴趣出发、一切以学生的意志为转移的参与式教学,不仅轻视了教学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也忽视了教师的协助、促进作用。有调查表明,在一些参与式课堂教学中,游戏泛滥,浪费时间,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一些教师也认为“参与式教学法在实际教学中效果不太好”。

其二,教学的唯“参与”活动与行为,难逃“技术主义”和“行为主义”方法论的窠臼。将参与作为教学方法,尽管其自身体现了对“传递性教学”的批判,但正因为把它作为了解决“传递性教学”的灵丹妙药,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一些教师“只顾方法运用,不顾及具体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教学情境”的现象,出现了把“活动时间的多少”、“学生在课堂活动、发言的时间量化作为评价一堂课是否是参与式教学”的取向,出现了“满堂闹,满堂动”的教学病态行为。其实,唯“参与”活动与行为的教学,实际上是“技术主义”、“行为主义”方法论的新的表现形态,它把参与作为一种达到某种外在标准的手段,而忽视了这些标准及行为是否与学生成长相联系,从根本上并没有摆脱“技术主义”和“行为主义”思想的限制,沦为了新的灌输式教学。

其三,忽视参与式教学哲学,导致新的教学压迫行为。将参与式教学仅作为方法试图去解决灌输式教学的桎梏,在根本上是没有准确把握参与式教学哲学的思想。在本质上,参与式教学所应对的不是灌输式教学而是压迫式教学。因为,“在灌输式教育中,知识是那些自以为知识渊博的人赐予在他们看来一无所知的人的一种恩赐。把他人想象成绝对的无知者,这是压迫意识的一个特征,它否认了教育与知识是探究的过程。”基于这种假设指导下的教学就变成了一种存储行为,学生只能接受、输入并存储知识,把学生的创造力降到最低甚至被抹杀。为了改变以上现象,参与式教学采用了许多方法,力图解放学生的个性,使学生获得发展,但事实表明,仅仅把参与式作为一种教学方法,不仅没有让学生在教学中获得更好发展,而且造成了一些学生“不喜欢课堂上采用分组讨论、游戏等活动形式”,形成了一种为了参与而参与,为了活动而活动的变相控制。所以,忽视参与式教学所应有的教学哲学地位,不可避免地使其沦为新的“压迫式教学”。

3 参与式教学:教学哲学的阐释

仅把参与式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不可能对“教师中心论”、“传递性教学”和呆板的“讲解”进行深入的批判,甚至可能造成“唯参与论”,沦为新的“技术主义”和“行为主义”。因此,对参与式教学进行深入、全面的认识和探究成为必然,站在教学哲学的角度对其剖析不失为一种可行的解决途径。

3.1 为了学生和教师的人性解放——参与式教学的价值追求

参与式教学不仅批判压迫式教学,而且反对任何阻碍学生和教师主动持续发展的教学理论和行为,主张应追求“人”和“人性”的解放,强调对“人性”的关注,把学生和教师的现实境况和经验作为教学的前提,把解放人性作为实施教学活动的终极目的和内在价值。人性解放的标志是平等、自由、幸福。对于个体而言,都向往着平等、自由和幸福的理想生活。教学,就要承担起培育学生对自己理想生活追求的职责,并通过实践成为学生感受自由、平等和幸福生活的过程,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幸福指数和创造欲望。

参与式教学强调对学生和教师人性的解放,着眼于人的自由、平等和幸福。自由就是学生可以有选择地接受知识和思想并发表自己的言论、教师可以发挥自己独立的思想和见解;平等就是指学生和教师的地位、人格是平等的,师生是一种主体间性关系;幸福是指教师创造性地传播知识,学生创造性地进行学习,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享受教学、探求真理、使身心得到全面健康发展,从而获得愉快和享受。参与式教学认为,追求人性解放从来都不是孤立的个人行为,主张通过各种活动来建立与他人的关系。参与式教学就是让儿童在活动中寻求创造性的存在,并在创造性存在的寻求中体认个体的自由与幸福。

3.2 通过建构知识获得发展——参与式教学的目的

参与式教学认为教学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其根本目的就是通过建构知识使学生获得发展。它强调学习本身就是一种社会实践,就是一种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不只是为了增加学习者的知识资本,而且是学习者自身加入变革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重视学生已有的实践经验,并要求教师为学生分享这些经验提供和创造足够的机会和空间,使学生对自己过去的经验进行整合与重新评价,并从别人那里获得启示和灵感,在交流中建构新的知识。

但建构知识并不是教学的目的而是教学的手段。参与式教学关注学生在建构知识中的感受、经历和体验,鼓励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参与,在“做中学”。教学不仅仅是“授之以鱼”,更重要的是“授之以渔”。在参与的过程中,学生被要求不断对自己的思想、行为、情感反应和学习策略进行反思,在与师生交流中加深对自己的认识,提高学会学习的能力,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寻求人生的意义,最终实现自我发展。

3.3 民主、平等、合作——参与式教学的师生关系

参与式教学认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协助者”、“协作者”、“组织者”和“促进者”,帮助并与学生一起学习,共同提高。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民主、平等、合作的交往关系,是一种相互认同和相互尊重的主体间性关系。在主体间性关系中,师生双方都作为独特的个体参与教学,在参与中相互敞开内心世界接纳对方,通过参与,“教师的学生(students-of-the-teacher)及学生的教师(teacher-of-the-students)等字眼不复存在,新的术语随之出现:教师学生(teacher-student)及学生教师(students-teachers)。教师不再仅仅是授业者,在与学生的对话中,教师本身也得到教益,学生在被教的同时反过来也在教育教师,他们合作起来共同成长。”在这一过程中,建立在“权威”基础上的论点不再有效;为了起作用,权威必须支持发展与变革,而不是反对。因此,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师生关系,必然是民主、平等、合作的关系。

3.4 参与式教学哲学视域下的教学方法

从教学哲学的视角对参与式教学进行探讨,将其作为超越工具论教学取向的教学哲学,这并不是说参与式教学不要或者是反对教学方法。恰恰相反,参与式教学哲学主张教学必须要符合教育规律、教学方法。就参与式教学而言,教学方法必须是在参与式教学哲学的观照之下,即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立足学生的本质属性、立足学生的发展、(下转第124页)(上接第122页)立足学生发展的方式,方法不是固定的模式和流水线的机械运作,而要成为通往学生幸福生活的桥梁。具体来讲,参与式教学哲学视野下的教学方法,强调对教学过程的关注,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表现。比如:在观看录像带、阅读案例等活动中,倡导学生质疑、表达自己的看法,使学生能够根据实际问题提炼出自己的实践性知识。

从参与式教学方法到参与式教学哲学的探询,是对长期的压迫式教学哲学对教学中师生的工具化、物化的反思与超越,是避免教学实践中的“唯参与”取向和对压迫式教学中的“灌输式教学”和“传递性教学”进行彻底批判的选择。

摘要:从教学方法层面把参与式教学作为对灌输式教学的变革和超越,在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特定时期是有重要意义的,但也存在着一定的现实危险。要避免危险,就应确立一种新的教学哲学,从而彻底摆脱工具理性思维框架对教学的束缚,使参与式教学真正成为解放师生人性,促进学生发展的活动。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教学方法,教学哲学,探询

参考文献

[1]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J].教育研究,1997(9).

[2]陈向明.在参与中学习与行动——参与式方法培训指南[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3]吴刚平.价值层面的有效教学观念探析[J].全球教育展望,2007(4).

[4]姚晓燕.参与式教学实施环节中常见的偏差与解决对策[J].甘肃高师学报,2009(6).

[5]保罗·弗莱雷著.被压迫者教育学(30年纪念版)[M].顾建新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6]拉蒙特.人道主义哲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

参与式教学本科教学 第10篇

一、高职院校参与本科大赛的意义

(一)本科大赛强调创造与研发能力的培养

由本科院校参加的大赛一般不同于职业院校的技能大赛,如国内常设本科大赛主要有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等。此类大赛十分重视和强调比赛作品的创新性,突出大学生的研发、设计计算及协作开发等能力,每届作品要求原创且不允许重复。例如2015 年第八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指出:根据高等学校创新提升计划,激励大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技术、技能的兴趣和潜能,切实提升计算机教学质量以及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性、实用型、复合型人才,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2]。

(二)高职大赛突显创新能力

随着应用型本科的实践和高职本科的思想形成,职业教育也更强调创新性思维的培养,给受职业教育学生更大的岗位技能和知识结构发展空间。对比美国职业技术与职业教育的独立人才培养形式,其既培养专科层次的技能型人才,又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还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授予权。而国内职业教育应能保证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保证学生有一定应用性的研究能力。

(三)推动高职教学改革的需要

高职院校从师资力量和学生整体素质方面虽与本科院校有差距,但与本科院校同场竞技并取得好成绩也早有先例。应看到高职院校在改革探索中,不断进行各种尝试,寻求有利于教学质量提升的方法,而且本科大赛的目标要求也体现了职业院校应用型发展方向的要求,也必将促进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化,带动教师队伍和教学资源建设,推动专业群建设和发展。

二、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的差距

(一)学生培养难度大

1.学制的限制。高职学院一般为三年制,由于顶岗实习等原因,学生在校内实际学习时间仅为两年左右,这使得学生在校培训时间较短。例如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学生往往刚具备一定机械加工及研制开发能力就将离校。

2.行为习惯的影响。由于长期养成的学习及思维方式,多数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约束力相对本科学生存在明显差距,短期改变难度大。

3.分析研究与计算能力欠缺。高职院校入学分数较本科低,与重点大学差距更大,学生普遍存在偏科、计算能力差和关注力不强等实际问题。

(二)师资力量配备的不足

1.教师学历低。高职教师受教育经历普遍较本科教师少,在一些领域的科研开发能力和高端科技理解深度或存在不足,利用先进研究型软件的程度也不高,这些都会导致在带领学生大赛过程中指导高度不够,引导作用难以发挥;

2.用于开发创新的装备不足。高职院校的设备主要用于生产加工,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缺少研究类仪器和设备,精细和特种加工机床种类相对较少;

3.对大赛投入较低。除了一些优秀的高职院校外,由于参赛获奖难度大和更重视技能方面训练等原因,此研究类赛事在高职院校普遍不受重视,大多并不参与此类竞赛。另外,由于参加大赛的高职院校由于受国家投入资金和方向的限制,难以拔出大量的实验材料和研究开发经费,也使参赛困难重重。

(三)备赛时间及精力投入欠缺

一方面,由于优秀高职院校的教师日常授课量较本科教师大,再加上科研、教材编写及对外技术服务等多重任务,指导大赛时间尤显紧张,一般只能利用寒暑假和晚上时间完成指导工作;另一方面,由于高职学生学制短,使得日常学习任务和学校活动繁多,形成大赛准备进度慢、任务急和压力大等现象,使得大赛的指导工作举步维艰。

三、高职院校参与本科大赛的指导思想

(一)学生专业能力与参赛项目的关联

充分认识高职学生所学专业知识掌握范围和能力水平,合理选择参赛项目。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自2012 年开始,结合机械工程学院学生普遍学习UG三维造型等软件和机械方面知识的特点,重点选拔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和数控技术专业的学生参赛,近年在黑龙江省3D大赛及全国3D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另外,针对机械相关专业学生具备机械基础知识和数控加工技能,组织参加2013 年和2015 年两届黑龙江省工程训练大赛,在与本科院校学生竞争中荣获4 项一等奖。

(二)指导教师综合能力的形成

很多优秀高职院校从企业引进有实际工程经验的技术人员,参与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工作,形成设计和研发工作团队,在大赛中充分发挥其指导水平和实践经验,有效提高学生的培训效率和效果。在选用指导教师时应考虑其研究方向和水平。例如,针对“全国3D大赛”特点,要求指导教师为具有机械设计能力和UG等软件应用能力,并具有机构创新能力和严谨的工作态度;而针对“黑龙江省工程训练大赛”特点,由于大赛设置了机械结构设计、机械加工与装配,以及现场的小车拆装、场地赛、3D设计及打印制作及等项内容[3]。要求大赛选手具有机械结构设计、三维建模、机械加工装配等能力,所以需要指导教师除具有机械设计、数控加工指导能力外,还应熟练应用UG、CAD等设计加工软件。

(三)设备及实训条件的合理配备

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的实训设备以普通加工和数控加工设备为主,部分配备电火花、线切割和3D打印等特种加工设备,由于主要用于学生培训、教师培训和对外加工服务等,大部分的实训教师工作时间和设备被占用,很难提供大赛支持。此使得加工、装配类性质的大赛更具难度。所以必须形成完整和可行的培训计划,选定和外购培训设备,更多利用假期和业余休息时间进行大赛准备。

四、高职院校参与本科大赛的实践策略

(一)合理选拔优秀选手

1.以学院的协会组织为基础选拔人才。首先,应认识到入学分数低并不代表没有优秀的较高水平学生,要充分发掘学生潜能和创造力的前提是如何从众多学生中选出参赛队员;其次,要建立广泛基础的选拔机制,才能高效选出有能力、有特长和适合大赛要求的优秀学生,可建立机械创新协会等学生科研组织。

2.灌输参赛风险意识。在参赛选手中建立风险机制,使培养选手倍数于参赛选手,拟参赛队数多于实参赛队数,直至最后准备阶段才选定参赛队员及参赛队。学生出于对淘汰出局的担心,竞争意识增强,潜心研究,刻苦钻研,优胜劣汰。

3.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对于学生的大赛表现,学校应有相应的物质奖励和精神表彰,树立优秀学员,使他人效仿以为榜样。除此以外,学校还应增加获奖者在校的素质学分,并在毕业分配就业方面给予重点推荐。

(二)加强指导教师和参赛学生的梯次衔接

第一,对于每年一届的大赛采用“传授、帮助、引领”等方式,即由老生在完成自身大赛工作的同时,担负指导新生的任务,促进学生大赛水平的共同进步、相互磨合与整体提升。

第二,对于每两年一届或周期更长的大赛,由于高职学生在校时间短,不能形成有效的“以老带新”机制,所以主要在指导教师和资源承接上形成有效连接,即上一届的指导教师帮助新加入的指导教师,以老带新;大赛资源不断更新和积累,学生提前介入。

(三)注重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工作效率的提升

在与本科大赛中,高职学生知识占有总量相对不足。资源具有多方面、多形式和不断充实的特点。其中多方面主要表现为可以从网络、现实生活和研究经历中获取;多形式则表现为电子资料、实体资源等载体;不断充实性指应利用已有的资源积累和就资源的开发,不断形成更多可延续信息,使研究内容和大赛指导工作可继承和拓展。

本科院校大赛强调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研发能力培养。高职学生虽然参加此类大赛并没有优势,但事实证明,只要高职学院的合理组织和师生的密切配合,在与本科院校的比赛中一样可以取得较理想成绩。同时也应看到,能与众多本科优秀选手相互切磋技艺,使高职学生在收获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能增强自信心并形成更远大的理想抱负,这必将带动相关专业和整个学院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积极性,同时促进师资水平的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桂早芳.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差异性研究[J].教育论坛,2011,(5/6).

[2]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组委会秘书处.关于举办2015年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的通知[EB/OL].http://www.jsjds.org/Article_Show.asp?Article ID=321.

参与式教学本科教学 第11篇

初中英语有效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具备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更需要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因此,实现初中英语的优质教学必须考虑到教学观念的更新。新形势下,一切教学活动都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课堂的回归,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实现学生的发展,就是要实现学生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升和综合素质的升华。这就决定了在一线教学中,教师要摒弃以往不合理的教育观念,改变师生定位,自觉地分清要扮演的角色。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开展学生主体参与式教学,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还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实践运用能力,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对学生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目前的英语教学活动都必须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标。但是由于学生的差异性与个性化特点,决定了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一定要考虑到学情,做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育就是要培养独特的人,只有承认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教师才能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之路,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理解学生,才能真正很好地为学生的发展做正确的引导。

二、教学体制的改革与调整

对于学生主体参与式教学来说,理念是好的,但是在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的评定上有一些难度,目前还找不到十分有效的考核制度,这大大限制了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发展。为此,要想为学生主体参与式教学创造宽松的环境,就需要对现有的教育制度和考核制度进行优化与调整,并且还要构建有效的评价体系,做到评价的公平与公正。针对教育而言,它主要是为了让人类利用或者直接或者间接的经验与知识,来促进人类的进步,而不是为了所谓的成绩或考试分数。为此学校教育不应只是适应社会,为社会服务,而应按照社会发展的方向主动引领社会的发展。新课程改革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采取的措施。与此相适应,初中英语开展主体参与式教学就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举措,理应得到弘扬。为了促进主体参与式教学的发展,在一些教学体制上必须给与调整,并创建与之相符的制度。比如成立由专家组成的督导小组,督导小组成员不定期地走进课堂听课;各班选派学生组成教学情况信息小组,由小组成员填写教学日志记录册,年级定期召开信息小组座谈会,及时反馈教学情况,研究教学措施;每学期期末时,由学生通过校园网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网上评价;教研室及授课教师下到课堂听课,听课后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定。通过诸如此类的措施,提高教学水平,保障教学质量,使教学工作有序运行。

三、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与式教学本科教学 第12篇

关键词:体育课堂教学,“参与式”教学,主动学习,教学质量

“HAVEFUN”是美国对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目的和设计之一,意思是“参与的满足”,通过体育这种过程产生对运动的兴趣,自然会有继续下去的动力,相信许多学生都清楚运动对人体的作用,但他们期望的和体育课堂得到的会有差别,所以他们没有通过体育课这样一个教学过程来获得对运动参与的满足。从理论上讲,学生能否快乐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很大程度地取决于体育教育者对学生参与行为的先行设计。

教学是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双边活动,是师生双向反馈的教学相长过程,教师在教的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只有在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落实和体现;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取决于学生能动性作用的发挥。教师让让学生参与教学,使学生这一主体在体育教育中能得到充分的锻炼与提高。

一、让学生参与教学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有效增长点

(一)参与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体育教学活动是一个有目的的活动,只有让学生明确学生的目的,参与教学的组织与管理,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教材中有些内容非常抽象,学生往往不易理解。只有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参与”;在师生共同活动的基础上,从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才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二)参与教学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就是根据教学目标,学生在一定方法指导下,通过独立阅读教材内容进行感知和思考来获得知识,增强能力。其特点就是让学生动脑、动手、动情,在主动参与中获取知识和学会技术、技能。新教材部分内容层次较低,可读性强,这就为学生自学自练创造了条件。因此,教师应让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自己提出问题,教师则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结合教材内容边讲、边议、边分析、边示范,讲清重点、解决难点。自学有化被动为主动的作用,效果很好。

(三)参与教学能培养学生勤思考、爱钻研、动手动脑的刻苦精神。以往的传统教学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也就难以达到教学目的。“参与式”教学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促使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主动去寻找答案。由于这样做引发了学生的学习主人翁意识,因而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思考问题,认真钻研教材,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有利于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刻苦学习的进取精神。

二、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途径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如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必然会打破教与学之间的界限,优化师生关系,可发挥教与学两方面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学会与会学的统一,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统一。那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参与式”教学,学生参与体育课教学有哪些途径?

(一)激发兴趣,吸引参与。

在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是很多的。比如场地、器材的安排是创设情境的重要方法,平整场地、清晰美观的线条造型、新型的器材、醒目的标志,整合起来给学生清新的情境和直观感觉,引发其好奇心,置身其中,跃跃欲试。另外,新颖的教学内容,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也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

(二)创设情境,引导参与。

一节课的成败首先取决于学生上课情绪的高低,因此,教学过程就必须创设出一种良好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得到主动发展,比如运用大自然中的景象创设情境,能使学生在动中有趣,动中有情,动中有练,通过意境情绪的驱使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如学习短跑时,创设“穿过小树林”的情境。当然情境创设的方法很多而且灵活,如音乐创设法、比喻创设法等。多种方法应相互渗透、相互结合,方法的运用既要有教育性,又要有艺术性,创设的情境应收放自如,活而有序,严而不拘,新意迭起为最佳,融激趣、练身、益智于一体,不断使学生产生欣赏→向往→思维→操作的心理与行为的连锁反应,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精心设疑,启发参与。

根据教材特点,在某些难度较大的动作技术教学中,教师应通过精心设疑,启发学生积极参与。如在鱼跃前滚翻练习时,为解决空中翻转的技术环节,我向学生设计了如下问题:鱼跃前滚翻与立定跳远动作有什么区别?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练习、体会、领悟、排难释疑,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鱼跃前滚翻时双脚蹬地的作用力是向后偏离重心,使身体产生转动,而立定跳远时,双脚蹬地的作用通过身体重心,使身体产生平动。

(四)知识迁移,诱导参与。

教师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后,要想法把新知识变成学生似曾相识的东西,要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比较中找出异同点,顺利地完成知识的迁移。如在选择诱导性练习和辅导练习时,常常使动作的基本部分接近和新学习的动作相一致,从而达到迁移的目的。

(五)积极评价,鼓励参与。

让学生在课堂上多作自我表现,教师并给予积极的评价,让学生体验参与的满足和成功的喜悦。教学评价是每个教师应具备的能力之一,参与教学不仅教师对参与的学生作出评价,而且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对自己及其他同学学习某个技术动作作出及时恰当的言语评价,同时也要求学生在课堂小结中对自己及其他同学的表现作出恰当的评价,总结优点,找出不足,指出努力方向。它的作用在于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从中获得信息反馈,提高学习效果与评价能力,激发参与学习的兴趣。

(六)信息反馈,强化参与。

体育教学中面对的是性格各异的学生,他们的体育知识、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各不相同,所以在教学中,信息反馈显得尤为重要。若得到理解、掌握的信息,就可以强化原设计方案;若得到不理解、掌握的信息,就要寻找原因,立即调整原设计方案。只有这样才能因材施教,才能落实参与,才能解决教学中的“吃饱、吃好和吃不了”的问题。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途径,我们就可实现学生参与体育课堂教学,真正还课堂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生的主人翁,教师在课堂教学上真正起到“导”的作用。同时体育课堂教学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教学过程,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贯穿于这一过程的始终,必将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葛明刚.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河海大学出版社, 2003.

[2]李红梅.中师体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体育教学, 2006, (1) .

上一篇:问政平台下一篇:积极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