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科优势范文

2024-08-24

物理学科优势范文(精选12篇)

物理学科优势 第1篇

在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 遵从“以学生为中心”、“目标导向”和“持续改进”的基本理念, 重新审视材料学科专业课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 持续改进, 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是优化与完善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基础。本文以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科的教学为例, 对依托优势学科的“材料物理”教学进行探索。

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材料物理是研究物质微观结构、组织形式、运动状态、物理性能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通过研究材料的性质在各种外界条件 (力、热、光、气、电、磁、辐照、极端条件等) 下发生的变化, 发现新的物理现象和效应、规律, 形成新的概念 (如铁电、热释电、压电、电致伸缩等) , 并用于指导实践。因此, 在讲授过程中, 需特别注重先修课程和前期知识的累积, 并结合材料学科发展的新成果, 尤其是我校材料学科优势, 对现有理论和实践进行拓展。本课程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 改革教学形式及方法

在课堂组织形式上以讲授式为主, 结合研究型学习形式教学。在授课方法上采取多媒体课件授课, 结合板书给出难点、重点和解题思路等内容, 在多媒体教案中尽量配以精美的图片、动画模拟或视频等,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本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及时在教学中增补更新, 具有上课速度快、信息量大的特点。学生必须精力集中, 否则就会因漏失关键信息而难以跟上授课思路, 甚至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 在有限的课堂授课学时中, 如何让学生有效把握课程重点, 理解课程难点, 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二) 设置课程内容专题, 加强自主学习训练

教育心理学家杜威认为, 教材中知识本身不是目的, 而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手段, 是素材。他主张课堂教学中, 教师不是供给学生现成的知识, 而是提供材料, 让其自己去探索并用以解决问题。因此, 每阶段设置关于本课程重点或难点的专题思考题, 要求学生自由组成学习小组, 进行讨论, 写专题报告或制作课件, 并以答辩方式考核。目的就是强化“平时成绩”, 摒弃布置客观性作业, 设置并强化主观性专题, 促使学生在课下主动强化课上所学, 把课程教学从课上延伸至课下。此环节重点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专题设置的另一个方式是自主选题, 教师出主题,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行设置个人报告题目和内容。近年来, 学生自主选题主要集中在国内外新材料、新能源和节能减排等方面的现状研究与发展趋势分析, 体现出学生对新材料与技术的浓厚兴趣。

(三) 改革考核方式, 强化平时成绩

目前, 我国高校专业课程的考核方式多是“平时成绩 (点名) +期末考试成绩”, 而国外名校的考核模式强调学生平时的学习过程, 对课程的平时考核严格, 作业要求高。在本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探索中, 强化了“平时成绩”, 课程最终成绩由平时作业+课堂表现+课程专题报告+期末考试构成。其中, 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 其他三项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 具体拓宽到课下作业、个人汇报和小组汇报3个方面, 以此促使学生在课下主动复习, 把课程教学从课上延伸至课下。

二、问卷调查与持续改进

课程结束后, 设置了关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等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材料物理”对于三年级大学生来说, 近2/3的同学认为该课程较难, 1/3的同学认为难度适中。对于这样一门比较难的课程来说, 超过70%的学生愿意进行自主训练, 65%的学生会进行课下复习。对于以小组方式进行的PPT汇报, 超过95%的学生认为有收获, 其中61%的学生认为有助于学生凝聚力增强, 有助于学习、合作、交流等竞争意识的提高。对现在的课堂教学, 仅有30%的学生比较关注考试成绩, 而半数以上的学生都认为应当注重自信、探究与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小组间分工协作能力等的加强。小组PPT专题汇报对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总结与展望

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 依托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科的办学特色与科研优势, 进行材料物理课程的探索与发展。逐步转变教学思想, 更新教学理念, 把先进的科学思想和思维方式不断引入课程教学中, 加强基础, 紧跟前沿, 通过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改革, 发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内容。本课程通过设置课程专题, 教学从课上延伸至课下, 让学生有效把握课程重点、难点;积极探索互动式教学, 强化平时成绩, 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促使学生有意识的了解和掌握文献检索、内容综述、小组角色分工与合作, 对其学习能力、创新与思维能力、工程能力、管理能力和沟通与交流能力等, 进行初步的综合训练。该课程的教学探索, 依据专业课程的特点加以修正, 同样适用于材料学科的其他专业课程, 甚至其他理工科的专业课程。

此外, 随着本课程在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改革的探索实施, 教师的备课和批阅作业工作量翻倍, 在专题报告的评分上, 依赖于授课教师自身的学术水平, 不可避免地受到其研究领域的影响, 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此, 在以后的持续改进中, 将重点从设置课程作业评价细则方面入手, 逐步建立合理的评价方法。

参考文献

[1]李志义, 朱泓, 刘志军, 夏远景.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引导高等工程教育教学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4, (2) :29-34.

[2]员美娟, 刘宏玉, 范薇, 李云宝, 李钰.国内材料物理专业的发展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 2012, (19) :58-59.

[3]黄勇.重视猜想教学, 培养创新能力硕士学位论文.上海:上海师范大学, 2013.

[4]欧梅桂, 杨春林.材料物理专业材料物理化学课程的定位与教学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 2014, (43) :115-117.

大学优势学科 第2篇

211、985”大学里面去淘金985、211工程大学好就业,但不绝对!这只是个社会现象,985、211毕业生会更受用人单位重视,就业比率和就业质量会比较高。其实,非211、985大学里也有很多实力不错的大学。要么有一些重点学科,要么就业比较好。笔者之前也写过相关的博文,今天把非211、985里面比较优质的院校做一个梳理,为家长和考生开拓一下思路。

东北财经大学

院校简介:东北财经大学是财政部、教育部和辽宁省人民政府共同重点建设的高校,由财政部划归辽宁省人民政府管理,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辽宁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2012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辽宁省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共同重点建设东北财经大学,积极支持东北财经大学进入以国家急需、世界一流为目标的“2011计划",同年入选国家“小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优势学科:财政学、产业经济学、数量经济学、会计学

就业情况:十年来,东北财经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在95%以上。在行政管理部门与事业单位,先后走上省、部级领导岗位的有数十人,走上市、厅级领导岗位的有数百人。在中央与各省(市)的财政、金融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均有东北财经大学毕业生担任重要领导职务。

沈阳建筑大学

院校简介:沈阳建筑大学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兵工专门学校,经过建设,学校已发展成为以建筑、土木、机械等学科为特色,以工为主,工、管、理、文、农、法、艺术等学科协调发展的省部共建高等学校。学校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与辽宁省共建高校,也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

优势学科:建筑学

就业情况:建校近60年来,该校毕业生遍布海内外,成为各个地区和各个行业系统的骨干力量。近年来,到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就业的毕业生一直占总数的80%以上,到国务院各部委直属单位就业的毕业生占总数的30%以上,还有部分品学兼优的毕业生被选干、考取政府公务员等。同时每年有相当数量的学生考取研究生或出国,进一步学习深造。

中国民航大学

院校简介:中国民航大学是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直属的一所以培养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为主的普通高等学校。

优势学科:飞行器动力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交通运输、飞行技术就业情况:建校以来,学校为民航和社会培养了四万余名各类毕业生,毕业生遍及民航各生产岗位及技术领域。全国民航七分之一的员工、三分之一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来自该校,一大批毕业生成为民航工程技术和管理的中坚骨干,许多人成为业界精英。

天津财经大学

院校简介:天津财经大学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财经大学之一,原名天津财经学院。是一所以应用经济和工商管理学科为主干,兼有文学、法学、理学、工学、教育七大学科门类交叉渗透、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

优势学科:会计学、金融学

就业情况:多年来,学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社会需求量大、就业形势好,落实的就业单位质量优,涉及行业广泛,主要就业方向为:国家政府机关、公检法、海关、教育及事业单位;国际国内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银行、保险证券公司;国有企业、国有控股公司;大型股份公司、民营企业;中外合营、中外合作、外商独资公司等。就业质量好,成为了天财响亮的品牌。

天津外国语大学

院校简介:天津外国语大学是一所多语种、多学科、多层次、开放型高等院校,也是全国八所独立设置的高等外语院校之一。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天外日益成为天津乃至全国重要的外向型人才培养基地、语言服务交流基地、跨文化研究和天津国际发展战略研究基地。

优势学科:日语

就业情况:天津外国语大学建校40多年来为全国各地输送了大量外语专业中高级人才,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欢迎。近年来,该校毕业生的足迹遍及我国各大沿海开放城市。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对外开放的领域进一步扩大,各类企、事业单位对外语、经贸、管理类人才的需求也将日益增加,将使该校毕业生的就业前景更加广阔。

天津科技大学

院校简介:天津科技大学是我国第一批建立的4所轻工类的本科院校之一,隶属于原中国轻工业部。是中央和地方共建、天津市重点建设的以工为主,工、理、文、经、管、法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学校食品、发酵、造纸、海洋4个特色优势学科在全国最早建立,相关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位于全国领先地位,在国内拥有重要影响。

优势学科:发酵工程

就业情况:随着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该校毕业生深受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大部分毕业生在北京、天津、上海、深圳、广东、江浙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就业,部分优秀毕业生推荐到国外就业,他们的去向大致分为以下几类:在中央各部委、厅、局、研究所、企业(公司)等从事研究、设计、技术开发、管理工作;在各地政府机关(公安、卫生、工商、税务等)担任公务员;在中、高等院校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工作;在金融系统、外资、合资、独资企业从事技术、管理工作。

浙江工业大学

院校简介:浙江工业大学是浙江省省属重点大学,现为浙江省与教育部共建院校。目前已发展成为理、工、文、法、农、哲学、经济、医药、管理、教育等10大学科门类兼容的,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优势学科:工业催化

就业情况: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推荐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近年来,学生生源质量不断提高,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青睐。

上述院校虽然不是985、211,但是,就业情况仍然比较乐观,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因为这些院校都在某一方面有专长,相关专业有国家重点学科或博士点。这些专业在行业内部的认可度必然会比较高,因此,就业情况比较乐观也就不足为奇了。

发挥学科优势 倾注人文关怀 第3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人文关怀;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1-0119-01

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新课改核心理念,在教学中倾注丰富、生动、多角度、多层次的人文培育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途径。语文作为重要的社会人文学科对此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在教学中必须以挚爱为基点,在以下方面积极探索。

一 关注学生人性与个性

建立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强不息的健康人格的关键。教师应真正做到以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多几分微笑,多几分平等与尊重,多一些理解和宽容,严字当头,爱在其中。这将为了解教育建起宽阔平直的桥梁。语文教师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要育人,就要研究人性需要。人的需要有多种层次,低层次的有衣食住行等生存的需要,安全的需要;高层次的有亲情、友情和爱情等情感的需要,有劳动、学习、创造等发展的需要;最高层次是追求文明、进步,承担社会责任,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语文教学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特别是对那些高层次的需要,我们应尽力创造条件,使其有满足的可能,这样我们的思想道德教育就不再是外在的口号,而成为源自学生内心的需要。学生心中那些真诚、善良、美好、尊重人、关怀人、为别人尽义务、为社会尽义务,以至为人类的文明与进步而奋斗的需要强烈起来时,他才会充满了做人的自豪感和幸福感。

教师要着重发展学生心灵中需要劳动、需要学习、需要创造的欲望,要坚信学生的心灵是一个广阔的世界,坚信这个世界中一定存在着劳动、学习、创造的需要,千方百计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找寻出这种需要,使其成为学生进步的动力;教师还要带领学生体验课文中传递出的人性。如《变形记》用荒诞的手法记叙了格里高尔变为大甲虫的故事,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其变形的根源,使学生了解认识现代西方社会人的异化、人性的异化、人际关系的异化,由此引发学生对人性的理性思考;要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生命存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丰富多彩的世界培育了人们多种多样的个性,丰富多彩的世界又需要人们具有多种多样的个性。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是自己关注的对象,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尊重与发展学生的人性与个性,还表现在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习中教师要“让位”给学生,“还权”给学生,成为学生学习的服务者、促进者,帮助、指导学生学习。这样会使师生生活在一种相互理解、尊重、关怀、帮助、谅解、信任的和谐气氛中,从而真正体验到做人的幸福感与自豪感,减少内耗,明显地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

二 关注学生的心理情绪和生活情感

作为语文信息载体的课文,本身就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它们或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或闪耀着真理的光芒,或渗透着美好的人性,或弥漫着温馨的至亲至爱。语文课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教给学生某种语文知识,更主要的是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个人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着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对生活的体验。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能做“转运站”,而必须“披文入情”。

要引导学生透过形形色色的文字符号体味其中蕴含的情和意,进而将自己融入其中,成为情不自禁的作者;然后设置一种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教学情境,将那充溢在字里行间的情感加以充分的张扬,呈现给学生,让他们随着作者的一颦一笑去忧去喜。“教育就是唤醒”,当学生的心灵一旦被唤醒,就能和作者的心灵互相沟通,和课文内容发生共鸣,从而以寻求精神家园的执着走进美好的语文世界。作为关注学生情感的语文教学,不仅要把诗情、文情传送到学生心中,而且要精心地给学生提供表达自我情感、评价情感的条件,放手让他们评价作品中的人情美、形象美、图画美、幽默美,从美的事物中找到情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借诗移情,借文移情,化景设情,表达自己的情意和体验。与此同时,教师要积极参与到课堂的情感互动活动中去,建立师生之间的良好情感关系,创设友好、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以心施教、以情激情,真正实现师生之间的多向互动,使学生的情绪处于活跃振奋的积极发展状态。只有师生产生情感共鸣,才能有默契的配合,教者乐教、学者乐学,也更容易点燃中下水平学生的情感火花,才能有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三 關注学生的道德形成与人格塑造

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活动的一条基本规律。语文教学在人格塑造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古人云:“文以载道 。”作为人类文化载体的语文,其语言文字、文学作品中饱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因素,蕴藏着浓厚的文化积淀,闪耀着理性思索的光芒,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最佳材料。此外,通过课文中理论文章的学习,也能使学生受到道德教育。《说谦虚》引导学生弘扬中华民族崇尚谦虚的传统美德;《人生的境界》激发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把握青春,追求人生的最高境界。

语文教学只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材中的各种道德因素,倾心倾力,感同身受地教,学生就会受到震撼、感染和熏陶,久而久之,潜移默化,就可以变为自身道德进步的强大动力。教师热爱学生,可使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知识的掌握、智能的发展与情感体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教师应该把爱寓于教学之中,通过语言、动作、表情、姿态传递给学生。例如,教师和蔼的态度、亲切的目光,对学生真诚的信任和鼓励,会使学生亲身体验到亲切、温馨、幸福的情感,并因此产生积极的情绪、良好的心境和学习的动力。

物理学科优势 第4篇

一、把生活作为物理教学的基点

“生活——物理——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充分说明了社会课程资源的重要性。对于广大农村学校, 要把自身劣势转化为利用农村课程资源提高物理学科教学质量的优势和动力。由于课程资源开发者的自身因素, 当前物理教材的编写、物理课程的设计多多少少有一种城市化倾向。对于广大贫困地区和经济薄弱学校, 条件落后, 课程资源特别是作为课程实施条件的资源相对不足, 在需要较大经济、技术支持的课程资源方面没有优势。只要我们的施教者紧紧抓住农村课堂资源有着广泛的内涵和外延, 将其身边丰富的农村资源开发和利用到物理教学中来, 真正实现农村资源在物理教学中独到的价值和作用, 我们就不会觉得农村学校课程资源缺乏, 反而看到, 农村学校处于社会课程资源的海洋中, 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尤其是乡村文化、生产劳动、人际交往、生产工具、独特的自然环境、奇特的自然现象等社会资源, 更贴近农村学生的生活。它们为学生开展自主性学习、培养人文精神, 提供了最佳的场景, 也是物理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优质的社会课程资源。

二、将生活作为物理教学的第二课堂

生活处处皆物理, “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 作为农村学校, 有其便利的社会条件和丰富的社会资源。农村课程资源是农村学生每天生活于其中的现实世界, 看得见, 摸得着, 十分形象具体。学生可通过参观、勘察、调查、访问、讲座、讨论、实习等途径, 使学生多接触社会, 触摸、感受、体味周围现实世界, 了解物理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关系, 并在物理知识的学习中培养实践能力。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乡镇企业、村办工厂、林场、农业科技示范田等去参观、访问、调查, 如农业工具中犁、耙、锄头、手扶收割机等的使用及其构造原理, 操作起来也经济、简便、易行。农村社会中阅历丰富的长者, 技术精湛的农业技术人员等, 他们都能够在不同层面、多角度地为学生提供素材或见解, 这些都是很好的具有多向性的教育资源。诸如水土、气候、植被以及综合环境等, 都可成为学生学习、探究的内容和对象。如水土流失及保持、物理污染 (噪声污染、热污染、污染、电磁污染等) 的产生与防治的调查、研究, 山区中对声的传播的体验等, 这些方面与城市相比, 农村学校具有明显的优势。再比如要求学生在学习了“能量”以后, 调查社会和家庭能量的利用, 并设计提高利用率、防止损耗的方案等, 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与探究能力。在学习“杠杆的原理”以后, 教师可结合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实例, 像门窗、压水井、称、天平、扁担等等, 让学生直观、全面地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 可要求学生用一些常见的材料, 像木棍等, 设计一些简单的工具, 从而体会运用杠杆的便利。因此, 运用农村课程资源来优化教学内容和过程, 不但创造了教师丰富的教学情境, 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而且绝大多数学生都有丰富的内容可谈, 有利于引导学生将其所学知识转化为自身的能力, 更能提高学生特别是中等生、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三、从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就必须把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兴趣结合起来。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与学生互动起来, 用现实、易懂、经济的材料, 把一些生活、社会实例, 引入教学之中, 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 增强教学活力, 强化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的掌握。比如, 在学习了机械运动的有关知识后, 让学生去调查、了解社会生活中有关机械运动的事物和案例, 如农村的交通工具, 像自行车、拖拉机、木板车, 了解它们的构造原理以及运动方式, 并讨论怎样改进才能更经济方便。再比如, 在学习“安全用电”的知识后, 要求学生调查家里和附近村民违反安全用电的事例, 以及由此所造成的严重后果, 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这些实例不但简单易得, 而且形式多样, 定能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物理学科优势 第5篇

1 特色优势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是高校发展的基础

本世纪前二十年是中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段时期里,高校间的竞争将会从规模竞争转变为更加激烈的学科之争。高校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发展自己的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每一所高等院校都有一些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其代表着学校的水平和办学特色。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办出特色,就得不断地对学科进行调整、更新、改造,不断保持学科优势和特色,进而积极的促进和带动交叉新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2 交叉新兴学科建设与发展是高校发展的选择

2.1 学科交叉融合是当今发展必然趋势

人类很早就用交叉研究解决和探索问题,交叉研究是现代学科交叉研究快速发展并取得成就的基础。近现代科学发展的历史表明,科学上的重大突破、新的生长点乃至新学科的产生,通常是在不同学科彼此之间交叉和渗透中形成。随着大量新技术和新产业的兴起与发展,现代科学技术出现了高度分化与高度综合的趋势。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愈演愈烈,形成了大量由多种学科交叉形成的新学科。

2.2 学科交叉是高校新学科生长点产生的源泉

从学科发展的角度看,新兴学科的大量涌现与学科的交叉活动密切相关。新兴交叉学科的出现是学科分化的产物。正是基于学科的不断分化,使得解决问题往往要涉及到多个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使得科学研究需要对多个学科领域或同一学科内的概念、理论和方法相互借鉴。从新兴学科的生长所需机制看,学科交叉能融合不同学科的范式,发现被单个学科所忽视的领域,从而增加各学科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形成独立的、跨越单一学科性的科学理论体系,最终发展为新兴的交叉学科。从学科发展史来看,交叉学科一般是在不同传统基础学科之间的衔接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综上所述,从基础研究领域逐步向新兴交叉学科过渡是当前高校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应顺应潮流,走出一条积极有效的建设新兴交叉学科的道路。

2.3 学科交叉是获得原创性科学成果的重要途径

学科交叉对高校学科发展的贡献不仅在于它推动了新兴学科的产生,也是获得原创性科学成果的重要途径。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是科学自身发展的要求,这也使得重大的科学发现和进展往往难以在一个独立的学科中实现,总是与多学科之间的互动启发与促进有着必然联系。因此,学科之间的`交叉,便成为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途径。交叉新兴的建设与发展可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可以提升高校解决重大科研问题的科研实力;可以增强为社会服务的能力,因此交叉新兴学科建设与发展是高校发展的必然。

3 以优势特色学科建设促交叉新兴学科建设与发展

交叉新兴学科建设与发展是高校学科发展的新增长点,是高校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新兴学科的发展通常都要经历自我发展、交叉培植、整体集成、发展巩固、带动提升等几个阶段。

自我发展阶段是学科发展的初级阶段,还没有形成促进学科交叉发展的意识;交叉培植阶段是无意识变为有意识、不自觉变为自觉的阶段,该阶段有意将多个学科进行适当交融或人员进行适当组合;当交叉培植到一定程度后就进入了整合阶段;发展巩固阶段是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更加精准的指出学科的发展方向,从而确定主攻方向,将优势特色学科进一步地融入到新兴交叉学科中,以期提升学科水平。

交叉新兴学科发展的有效途径总体上有以下几个:在特色优势学科内孕育新兴交叉学科并对其进行有效培育;移植特色优势学科的学术骨干进行交叉新兴学科建设;建立跨学科的交叉研究中心,尽早形成新学科优势和特色;研究所在院系中交叉,其中研究人员可以来自不同院系。高校应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整合资源突出特色、发展优势,形成独有的办学治校风格和科学人文优势,发展学科培养人才,以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4 学校新兴交叉学科建设与发展的现实思考

目前,科技的发展在学科分化的同时,呈现出综合化发展的趋势,许多新兴学科在边缘学科和学科交叉中产生。此外,当今世界综合问题不断涌现,社会问题层出不穷,无论从科技发展还是从社会发展的需要来看,要想解决这些问题,都应培养具有交叉性学科知识的人才。

中南民族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明显的学科特色,学校现有20门国家、省级精品课程,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湖北省高校优势学科,2个湖北省高校特色学科,14门省部级重点学科,7个省级品牌专业,其中民族学、少数民族经济、历史学等都是充分体现中南民族大学办学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学科,也是中南民族大学具有传统优势和建设经验的学科,同时也拥有企业管理、旅游管理等一批新兴的学科。从学科和社会发展来看,可以把民族学、历史学与旅游管理结合起来,建设成为有特色的交叉学科。因为这些领域与我校的优势学科密切相关,这些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可以紧紧依托现有的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同时这些学科的发展既可以丰富已有学科的内涵与外延,又可以对已有优势特色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动力。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和对外交往的不断扩大,我国旅游业迅速发展,不但成为我国第三产业的重要方面,而且已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因而迫切需要兼有人文、地理、经济知识的经营管理人才。旅游学的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科的综合性,需要主动与其他学科整合,一方面向其他学科渗透,另一方面借助其他学科的优势发展自己。旅游学科作为新兴学科,建设时间短,学术队伍、学术积累和学术规范比较薄弱,但其发展前景好,与其有着较为成熟的历史、民族学等优势学科进行整合通过整合,把相互独立的学科联系起来,使之相互贯穿,相互依托,有效推动学科建设取得突破性成果。

总之,交叉学科建设有利于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要求目标的实现,可以打破学科间的壁垒,加强各学科的内在联系,真正做到宽口径、后基础,紧紧依托传统学科优势,促进交叉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将以前单学科对人才的培养扩大为多学科对人才的培养,有助于在知识结构上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有利于培养21世纪所需要的创新人才。通过加强交叉学科建设,充分体现高校的优势和特色,促进高校办学水平的提高,确保其在未来高等教育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刘宏林,张祥德.以特色优势学科促交叉新兴学科建设与发展[j].辽宁教育研究,(11).

[2]顾浩,董建寅.以推动学科交叉促进学科建设跨越式发展[j].产业与科技论坛,.6( 12).

[3]闫宏秀,杜奎松,赵克.诺贝尔经济学奖与学科交叉问题探讨[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1.6.

[4]王续琨.交叉学科:两大知识板块的交融[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发挥学科优势 拨动心灵琴弦 第6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4A-0064-01

教学中,一些学生由于心理脆弱,缺乏面对挫折和困难的勇气,在学习中一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便不知所措,继而失去信心,听不进别人的建议,这成为了教育的难题。其实,语文教师如果注意发挥学科优势,充分把握教育契机,因势利导地让学生重拾学习的自信心,同样能够激活学生学习的潜能。

一、抓住契机,重拾信心

我任课的班上有这样一个学生,他刚入学时学习成绩不错,但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课,做作业也很马虎,平时还表现出一副目中无人的样子,常常不把老师的教诲放在心上,结果在期中考试时他的成绩很不理想。他自尊心强、爱面子,渐渐地变得萎靡不振,产生了厌学情绪。我想找他谈一谈,但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恰逢学校组织作文竞赛,我便鼓励他报名参加。他说:“我的成绩这么差,不想去丢人现眼。”我诚恳地说:“我是你的语文老师,最了解你的写作功底,你平时爱好写作,不去试试怎么知道不行?”他最终迟疑地报了名。在这期间,我在课堂上特意留意他,哪怕他有小小的进步也给予鼓励。结果,他在作文竞赛中取得了全校第二名的好成绩。当我把获奖证书和铅印的《获奖作文集锦》交给他时,他的双眼重新闪现自信的光芒。我趁机说:“前段时间你成绩下降,是由于你对学校生活还不适应,今后你一定会好起来的。”习作课堂上,我声情并茂地朗读他的获奖作文,并对他的作文给予了高度评价。慢慢地,他又找回了自信,对学习也有了兴趣,各科成绩不断上升。我又多次通过写作文评语的方式与他交流如何与同学进行人际交往,他不断改变自己的处世方式,与同学的关系也渐渐融洽起来。

这件事让我明白,每一个学生都有可取之处,教师要多看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抓住教学时机让学生重拾学习的自信心。

二、因势利导,激发潜能

我曾教过一名男生,他各科成绩平平,平时最大的兴趣爱好是打篮球,还经常旷课去打球。由于他平常表现得比较活跃,一些老师将他的成绩差归咎于“不安分”,并常常指责他,这让他觉得很伤自尊,对学习产生了抵触情绪,拒绝与所有老师谈话。他的爸爸是本校教师,平时对儿子软硬兼施,但都没有取得成果。一次,在和爸爸的激烈冲突之后,这位男生把苦闷的心情倾泻在习作中,表达了强烈的被理解和被认可的愿望。于是,我在他的作文本中夹带了这样一张纸条:“我非常理解你,希望能帮助到你。”但是,写纸条没有得到他的回应。我并没有气馁,而是慢慢寻找机会。这期间,我了解到他在男同学中威信很高,于是我准备了一堂主题为“我最喜欢的 ”语文活动课,要求学生说出最喜欢的一个人物或一项活动,并说出喜欢的理由。为了避免他在课堂上不发言,我事先与几个男同学沟通,请他们帮忙。活动课开始不久,班长就提出让他说一说为什么篮球打得那么好。刚开始他不愿发言,当所有同学都为他鼓掌时,他赌气似的说:“我就是喜欢打篮球,打篮球能让我放松,在和队友的追逐竞争中才能感觉到一种真实的存在,特别是进球的刹那有一种说不出的成功感。”又有同学故意问:“你身强体壮,球技这么好,是天生的吧?”他马上说:“不,这得靠锻炼,得不怕吃苦。为了练投篮,我的腿受过伤,手指都折过。”我佩服地说:“你真坚强,你有这种精神,什么困难都能克服!让我们大家一起学习×××这种坚强的精神!”教室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他有点羞涩地低下了头。我进一步说:“无论怎样,我们作为学生都不该对学习轻言放弃,要拿出练球技的精神,摔倒了只要能站起来就要坚持。老师愿意帮他,至少在我教的语文学科上完全能学好,在学习上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他问我能否不放弃打球,我说打球和学习并不矛盾,并和他约好在课堂上好好学习,在课外活动中尽情练球。他坚定地点点头。后来,在课外活动时间他照常与同学们活跃在球场上,但他的学习态度明显有了转变,学习成绩也不断上升。在一次习作中,他在作文本中夹了一张字条:“每一个学生都是善良的,你对他笑,他也会对你笑。”字条上还画了一张简笔的笑脸。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学中出了问题,一味的“堵”不是办法,而因势利导的“疏”才是教学事半功倍的关键。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个孩子的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教师要善于找到学生的这根“琴弦”,并巧妙地拨动它,特别是对于所谓的“问题生”,教师要注意结合学科的优势,因势利导地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让它发出最美妙的声响。

突出学科优势提升教学实效 第7篇

一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1. 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符合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诉求

网络时代的中职生, 其信息接收渠道多、范围广, 思维活跃, 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因此, 课堂教学内容必须与时俱进, 适时调整, 精选与当前主流社会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相吻合的、新鲜的、时代感强的、能引起学生共鸣的教学内容, 即便是相对传统的篇目, 也要努力发掘出其现实内涵与时代新意。比如“情人节的玫瑰绽开在教室里”的教学就可以结合身边有些同学的早恋倾向和在校时“找个钱包、找个保镖、找个玩伴来‘练爱”, 毕业时各奔前程”等现象的危害, 让学生从中认识爱情的美好与崇高, 体会“玫瑰的枝条上有刺, 拿的时候要小心”的言外之意, 并讨论时下中国青年热衷于过洋节的现象等。又如, 在《论语》教学中, 展示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孔子“三千弟子”集体吟诵“论语”的壮观场面, 让学生熟知北京奥运会“国人不可不知”的五句“论语”迎宾语, 明确中国古老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及古为今用的现实意义, 挖掘出古文的时尚元素, 紧跟时代节拍,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与专业课程相结合, 注重语文知识的实用性

鉴于中职教育的定位和学生就业的实际需要, 语文教学还应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 注重语文知识的实用性与工具性。如财经类专业的学生, 应加强应用文书的学习与写作技能的培养, 如借条、收条、经济合同、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等文种。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掌握这些应用文书的作用、文体特点及写作要求, 弄懂相应的“章法”, 其次结合专业课程上的实际案例, 进一步了解这些应用文书在实际应用中的功能及实效, 然后再通过模拟或实战进行反复训练, 达到会写会用的目的。如针对某单位收到借条“今借财务科1000元”“尚欠100百元, 3天后归还”引起的争议, 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学好语文的实用价值与现实意义, 同时也符合文化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的职业教育理念。

二提升教学实效的手段

1. 巧用语文资料, 增添课堂趣味

就语文学科而言, 在课堂上适当巧妙地穿插一些具有趣味性的资料来辅助教学, 可以丰富教学内容, 扩大学生知识面, 提高识记能力。应用得好, 往往能使课堂灵动鲜活, 妙趣横生, 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如古今中外读物中的寓言神话、名人名言、诗词杂谈、成语典故, 甚至格言警句、讽刺幽默等等, 凡与语文相关且具趣味者, 均可列入其中。引用这些资料的方式很多, 可以直接引用, 也可借用、化用, 将趣味资料进行变形、改造, 巧妙地为教学内容服务, 还可撷取资料所蕴含的深刻寓意、哲理来深化课堂内容。如让学生正确标示音调, 就用“见了a母不放过, 没有a母找o、e, i、u并列标在后, 单个母音不用说”的口诀;要记住唐宋八大家的名字, 就用“韩柳王, 曾欧苏, 苏了又苏”的顺口溜;介绍柳宗元, 就引用成语“河东狮吼”的典故;介绍韩愈, 就讲《祭鳄鱼文》驱逐鳄鱼的传闻, 等等。类似这些趣味资料, 往往能吊起学生胃口, 让学生觉得“好听”“有趣”, 既能寓教于乐又能增添课堂趣味, 能真正“把快意的东西跟有益的东西结合起来” (古罗马, 贺拉斯) , 从而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升教学实效。

2. 互动教学, 活跃课堂情绪

互动式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 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师生角色转换,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因而在课堂上能听、能看、能想、能说、能动, 气氛活跃, 思维积极, 兴趣倍增, 可以有效地提升课堂的教学实效。

(1) 师生互动。师生互设教学目标、互定教学重点、互置教学环节、互选配套练习、互评教学效果, 让学生真正参与教学设计, 学生也因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大大增加而表现得积极踊跃。例如, 《荷花淀》主题思想较难把握, 教师不要急于把自己的意见告诉学生, 而是先鼓励引导学生发表见解, 然后再结合小说的环境描写、情节安排、形象塑造以及写作背景、作者的创作意图等加以引导分析, 最后得出一个较为合理的、大家都能接受的结论。这样, 通过师生互动, 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学到了知识, 达到了教学目的。因此, 教师在课堂上多问学生几个“你们认为呢”或“大家的意见呢”或许比单纯地说“我认为”效果要好得多。

(2) 学生互动。这里的学生互动, 是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 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与学生互相影响、互相刺激, 通过学生之间的活动来完成某些教学任务,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生自主学习。如进行对话练习, 可先把任务、要求提出来后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形式和话题来完成。有个学生假定自己是“小记者”, 针对当前有争议的“学生上网”问题在班上进行随机采访, 让同学们发表看法, 最后“小记者”再综合大家的意见加上自己的评点作结。这个环节, 从内容到形式到效果完全符合教学要求, 学生畅所欲言, 兴致很高。

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表现还可纳入课堂评价, 不断激励, 让学生的精神一直处于集中和活跃的状态, 可以更好地提升教学实效。

3. 应用多媒体手段, 使课堂丰富形象

多媒体应用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 特别是语文学科, 可以把平面的文字通过多媒体形象直观地展示出来, 其影像、声色能强烈地刺激学生的感官, 这也是多媒体课堂比常规课堂更具吸引力的主要原因。因此语文教学中, 适时、适量、适当地穿插多媒体形式, 可以把众多的语文信息展现出来, 既可丰富课堂, 又可集中学生注意力, 使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高校优势学科建设文献述评 第8篇

有关优势学科概念的分析

对于优势学科, 专家学者们主要形成了三种不同的解说方式, 可称之为比较优势说、内涵说和功能说。当然, 这些不同角度的认识之间存在相当的一致性, 内涵丰富、功能较强的学科, 往往也具有比较优势, 反之亦然。因此在实践中, 人们对于优势学科的认识也会以三种方式不同程度混合的方式来解说。

持比较优势说者认为, 优势一定是比较背景下的优势, 这就涉及到比较的范围, 包括学校不同学科之间的比较, 全国范围内的比较, 全世界范围内的比较。对于不同高校的不同学科来说, 总是基于自身条件, 在上述参照系统中确定优势学科及其发展目标。作为一所高校, 其对优势学科的定位, 至少以全国同类学科为参照目标, 少数学科甚至以世界范围的同类学科为参照目标。优势学科是指在国内总体上处于领先地位, 某些方面可能具有国际前沿水平的学科, 可分为国际、国内及校内等不同级别, 是在相应范围内排名前列的学科。也可以说:优势学科是指在教学、科研和科技开发等方面在一定地区、国家乃至国际上处于领先或先进水平, 在一定范围内产生广泛的影响, 从而得到同行和社会的认可的学科。

持功能说者认为, 优势学科是重大科研项目的承接者, 是创新型成果的生产者, 是创新型优秀人才的培养基地, 是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所在, 是学校地位、水平的集中体现, 是学校发展的生机和活力所在, 是学校快速发展的基础。这些学科拥有世界一流的师资和科研成果, 在国际上占有绝对的优势, 而且各具特色。

持内涵说者认为, 重点学科优势是高等学校在其发展历史中逐步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学术财富, 它能在多种载体中获得被社会认可的对象性存在, 这些载体是学校在其自身发展及与外界交流中产生和确立起来的, 包括专业、人才、项目、成果和各种设施等等。其具体的学科优势主要是指有扎实的研究基础, 有较先进的研究机构, 有一批水平较高的科研人才, 较多地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研究课题, 并有水平较高的研究成果, 研究时间长, 前期成果多, 有一定知名度的学科, 也可以说, 存在人才优势、设施优势和科研优势。设施优势也可称为平台优势, 包括高水平实验室、重点科学研究基地等。就科研优势而言, 学科尽管在整体上不处于优势, 但在学科的某些新增长点上有相对的优势, 也可能成为学科发展的重要突破点, 成为新兴学科、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发展的新平台。

有关优势学科特点的分析

关于优势学科的特点, 人们大致有如下四种认识。

地位的对比性。优势学科的特点, 无非是以学科的人员与队伍、研究方向的理论与应用价值、研究成果的水平、研究平台的高低等为指标, 在对比的基础上显现出来。这与比较优势说的优势学科概念是一致的。

功能的资源吸附性与效用辐射性。优势学科在吸附各类学科资源方面具有天然的力量, 具有皮格马力翁效应。优势学科的形成与存在一方面表现为一个卓越的研究平台, 另一方面也表现为一套促进学科发展的良性机制。这一表一里两方面要素的存在对于具有学科发展潜质的人才来说, 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跟随优秀学科人才而来的必然有大量的科研项目与经费。优势学科能够提供学科发展的一般要素与途径模板, 能够为其他相关学科提供示范并带动其发展。正因为优势学科的资源吸附与效用辐射的功能, 各高校才会着力打造和培育优势学科。这一特点是包含在功能说优势学科概念之中的。

发展的动态性。优势是在不断积累的过程中形成的, 因此, 优势不是固定的。形成优势固然重要, 保持优势同样重要。尽管优势学科存在良性发展机制, 但是, 关键输入要素的变更减弱, 比如学科带头人的流失或者经费的骤减, 都会对一个成熟的优势学科产生毁灭性的打击。正因为其发展的动态性, 就必然需要长期的投入。

生成的长期性。有学者针对我国当前到处可见的挖人现象指出, 在大师问题上不存在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的规律, 中国创建一流大学, 必须要作长远打算, 必须从培养大师着手。既然大师非常有限, 也需要培养, 学科自然更应该培养了, 而不能急功近利地从哪里挖来。因此, 要重视学科培育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要有长期培育的思想准备, 而不是仅仅关注优势学科的遴选和发挥。在这个意义上, 大学的发展更多是一种瓜熟蒂落的过程。

发展的动态性和生成的长期性是内在的、过程性的, 而地位的对比性和功能的资源吸附性与效用辐射性是外在的、结果性的, 前者易被忽视而后者则给人深切的感受。这正是人们常常研究“发挥”、“借助”优势学科的途径与方法, 而很少关注优势学科的“成长”、“培育”与“维持”等的原因。但是, 除非人们对这后两个特点有清醒的认识, 否则, 一所学校的优势学科的可持续发展性仍然难以得到保障。

有关优势学科建设原则的分析

有学者概括出以下优势学科建设的原则: (1) 需要性与引导性相结合的原则。优势学科的建设首先要适应和满足国家、区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但是优势学科的建设又不能只局限于满足需要, 还要走在国家和社会的前列, 带动国家和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向前发展。 (2) 可行性原则。就是大学优势学科的建设要从学校的具体情况出发, 充分考虑学校的性质、类型、传统、发展基础、服务对象等因素。 (3) 优先原则。就是要在优势学科上有侧重, 有所为有所不为, 进而强化其优势。学科资源的有限性和学科发展的无限性的矛盾就决定了任何一所学校不可能占领所有的学科领域或在一个学科的所有方向都达到很高水平, 大学必须确定优先发展的学科领域。 (4) 前沿性原则。优势学科建设必须着眼于长远, 了解、跟踪、掌握世界发达国家科学发展的动态和趋势, 瞄准科学发展的尖端和前沿。 (5) 相关性原则。相关学科的建设为优势学科提供坚实的基础, 或为优势学科提供研究方法, 并使它们相互促进、相互融合, 以免使优势学科成为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

分析上述几种原则, 可以发现它们反映了对优势学科建设不同维度的认识。第一, 从目的维度出发, 优势学科建设可以起到满足需求和引导发展两方面的目的。有的优势学科是为了满足国家急迫的现实需要, 有的是为了引导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向, 以起到提升生产力、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平衡经济社会发展的区域布局等的目的。这些是外在社会价值的追求, 优势学科建设实际上还存在着内在价值的追求, 即对于学校这一组织自身发展目标的追求。一个或一组优势学科由于其特定的示范功能和资源吸附功能, 对于一所学校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优势学科的选择、培育与发展必须首先符合学校发展的总目标, 只有学校这一组织的发展目标实现了, 才能为追求社会价值奠定更坚实的基础。第二, 从战略维度出发, 在建设优势学科方面, 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 必须有所选择。而瞄准学科前沿的原则就是重要的选择标准, 但是这只是标准之一, 也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选择传统、冷门或者其他学科作为优势学科。当然, 确定了一个优势学科或者一组优势学科并不意味着别的学科就可以不予支持了, 而是必须明确相应的支撑学科, 使优势学科的发展获得相关学科的支撑。第三, 从操作维度出发, 必须注意优势学科建设的条件评估与创设。优势学科的建设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 这一点毋容置疑, 但是, 当前人们对于硬件条件的认识远比对于软件条件的认识更清楚。这也是目前学科建设的大量资金用于打造物质性基础设施和利用各种优惠措施吸引高端人才的原因。但是, 优势学科即便通过上述方式在短期内形成影响, 也会因为相应制度与文化环境等软件条件的缺失而逐渐丧失其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 从而不容易稳定现有的各种优势学科资源, 影响到优势学科发展的可持续性。因此, 从长远和深层次看, 还必须加强良好的学科组织文化和学科组织学习机制这些难以复制的异质无形资源的软件条件的建设。

有关优势学科建设的模式与途径分析

从不同角度出发, 高校对优势学科建设的模式与途径有不同的选择:

1.学科角度

从学科角度看, 当前有关优势学科建设的模式与途径主要是依托传统学科优势、通过学科融合、选择当采学科、瞄准冷门、建设学科群等。首先, 传统优势是重点学科发展优先领域的根本。任何一所大学的特色学科和优势学科都是基于自身的历史文化、学术传统和学校实际进行建设的。已有的学科基础如学校的师资、设备既是一所大学长期以来积累的结果, 更是将来进一步发展的前提, 这是优势学科建设必须正视的重要基础。其次, 在学科高度综合的当代社会, 以学科融合促进学科的发展、构筑完善的学术交流体系, 已经成为优势学科建设的必然选择。例如兰州大学的“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原子核物理、核技术及信息功能材料”等优势学科的形成均得益于此。再次, 在优势学科的选择与确定方面, 有的采取了与当采学科一致的方式, 有的选择冷门学科, 还有的提出组建优势学科群的思路。所有这些路径都有很多成功的案例, 但是每种路径都必须与学校自身条件与发展目标相一致。当然, 通过学科方向、学科研究方法的创新来推进优势学科的发展也是最基本的模式与途径之一。创新既可能受到社会经济发展与科学技术发展的现实需求的引导, 也需要借助跨学科交流互动所激发的新观点、新方法的推动。

2.管理角度

从管理的角度看, 学科成长有其自身规律, 但有效的学科建设政策措施和集中投入能加速优势学科的形成, 高校可以通过一系列管理措施来促进优势学科的形成与发展。

(1) 高校优势学科建设的管理首先要制订学科发展规划

规划最重要的目的是进行战略目标的选择与定位, 正如有专家言“舍弃是战略的精髓”。战略目标选择与定位的前提是学科发展资源的有限性。无论从学科人才来说, 还是从可能投入的经费来说, 学科发展的资源都是非常有限的, 从院系、高校、地方到国家, 都不可能对所有的学科投放其发展所需要的无限资源, 而必然是有所选择的。因此, 高校优势学科的建设必须首先通过发展规划, 确定优先发展领域与发展目标。同时, 优势学科建设战略目标的选择与定位必须经历一个广泛论证的过程, 获得学校全体教师的认同, 而不是个别人及其小组杜撰而成的、没有广大教师参与和认同的规划文本。尽管很多高校都提出或实际上在进行着优势学科建设规划, 但真正意义上的规划并不多, 很多规划具有明显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缺乏科学性、前瞻性和可行性。

(2) 高校优势学科建设的管理还必须通过战略实施来实现战略目标

从高校内部来讲, 这种战略实施需要搭建校内学科资源平台, 以实现学科资源的有机整合, 促进资源利用率。构建校级大型科学仪器平台, 提高资金与设备使用效率就是必然的选择之一。校级平台仪器设备的购置必须符合学科建设的整体要求, 并尽量做到覆盖面广、通用性强和辐射面宽, 增强仪器设备使用的通用性、共享性、开放性。这就需要创新大型仪器平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从高校外部讲, 有两方面需要考虑。一方面是创建学科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机制。优势学科建设服务区域发展需求是高等教育基本规律使然。社会需要是学科发展取之不竭的源泉, 社会需求不仅为学科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而且还向学科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新课题, 为优势学科提供了发展的方向和动力。面向区域产业与经济发展需求可以培育出具有特殊竞争力的优势学科, 例如针对西部高寒和干旱环境类型和西部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等, 解决我国西部生态环境恶化问题, 兰州大学遴选出“草地农业系统”、“寒区旱区植物学”、“区域生态———经济重建与区域发展”、“西北少数民族稳定和文化遗产保护”等学科进行重点建设, 优势学科发展成效显著。面向区域特色文化发展的需求, 也可以形成独具特色的优势学科, 兰州大学的敦煌学研究所、曲阜师范大学的孔子文化研究院、安阳师范学院的殷商文化研究所等都是典型的例子。另一方面, 需要创建学科发展的国际合作交流机制。在全球化影响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今天, 学科发展的国际合作交流机制不仅条件具备, 也是必然的要求。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创造了国际交流合作的必要条件, 国际国内竞争的加剧以及知识经济社会的特性提出了国际交流合作的必然要求。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 是打造优势和特色, 缩短跨越发展进程、提升学校竞争力的捷径之一。微观到学科的跨越式发展, 如很多世界一流大学的优势学科, 宏观到组织的跨越式发展, 如印度理工学院、香港科技大学等, 都得益于国际合作与交流。

小结

现有的文献研究对于高校优势学科的概念、特点、建设原则、建设模式与途径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为我们更好地认识高校优势学科发展与建设的规律, 更有效地进行优势学科建设, 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但是, 从现有文献研究及其所折射出的现实问题看, 优势学科建设依然面临一些重要课题。

第一, 是如何认识优势学科发展的深层保障条件。文献研究表明, 当前优势学科建设更多关注的是外显性特征、硬件条件和结果指标, 严重忽视优势学科建设的内隐性特征、软件条件和过程指标。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绝大部分文献以“发挥”、“借助”、“结合”、“围绕”和“利用”“优势学科”为题而非以“培育”、“生成”“优势学科”为题的原因。这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急功近利思维的典型反映。深刻认识学科建设发展的动态性、生成的长期性特点, 在打造高水平硬件条件的同时, 重视并坚持不懈地营造学科组织的学习机制与学科文化这些软件条件, 才能为优势学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深层保障。

第二, 是如何进行优势学科建设的战略管理。从现有文献研究看, 当前大部分高校对优势学科建设的管理依然停留在操作管理的水平上, 战略管理的意识依然淡漠, 能力有限, 战略目标缺失或者战略目标不科学。如何对优势学科建设进行战略管理依然是一个有待深化的问题。

第三, 是如何认识和坚持高校学科建设的核心任务。在我国, 学科建设俨然已经制度化并获得几乎所有高校的高度认同, 但这种表象后面潜藏着严重的认识误区, 甚至是制度的错置。优势学科不是一个新名词, 但优势学科建设的制度化却是一个新现象。于2008年正式启动的“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特色优势学科建设工程”和即将启动的“江苏省优势学科和创新平台建设工程”就具有典型性。20多年来, 从重点学科建设的制度化, 到如今优势学科建设的制度化开启, 我们不难看出, 优势学科建设其实就是升级了的重点建设。这一升级至少表明, 重点学科建设制度已经不足以满足我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需求, 而优势学科建设就是一个新的方向和新的制度设计。但是, 这一新的制度设计的有效性依然值得质疑, 原因是所有这些制度多少已经迷失了其所欲达的方向。世所公认, 科学研究是高校重要职能与任务之一。与教学是传播知识和社会服务是应用知识相对应, 科学研究是创新知识的活动。学科建设制度的初衷与核心任务就是大力提高高校科研创新力。然而, 经过20多年的学科建设, 作为改革开放的发展中大国, 我们目前的最大困难仍是科学创新能力尤其是基础研究原创能力的相对不足。为了更好地认识和坚持学科建设、提高高校科研创新力的核心任务, 除了制度创新之外, 是否应该从构建具有求异性、自治性、协同性以及超越性等特征的创新型文化环境, 从进行科学理念、科学精神、科学传统这些学术传统的培育, 从积累和构建充满创造活力的科学传统等方面进行新的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娄玉珍, 赵鹏大, 徐士元.大学优势学科、特色学科建设的原则及途径探讨[J].中国地质教育, 2006, 2.

[2]王建华.高校大合并的历史观照[J].教育与现代化, 2006, 1

[3]杨荣威.浅议学科优势的丧失与维持[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 7.

[4]刘向兵.操作管理转向战略管理——高校管理发展的重要趋势[J].中国高教研究, 2005, 11.

物理学科优势 第9篇

一、审美能力的培养

“美在音乐教育中占着中心位置, 音乐教育应当从美开始” (美国著名音乐教育家、心理学家穆塞尔语) 。美的教育是贯穿人的一生的终生教育。美育不仅仅在于使人欣赏和享受美, 更在于开阔一代人的眼界, 充实一代人的心灵, 提高一代人的觉悟, 使整个民族的精神品质显示出文明的力量。通过音乐教学教研的实践, 我深感教改的关键首先是教师教育思想的转变。

1. 创设情境情境。

教师依据音乐审美教育的目标和学生的心理特征, 自觉地运用审美因素, 按照音乐教学的审美规律精心地创设音乐审美情境, 是音乐教学得以成功和优化的保证。师生在特定的音乐审美情境中触景生情, 在情感共振中获得审美情感体验。创设音乐教学情境, 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心境, 唤起学生的音乐审美注意, 当学生进入一种特殊环境, 面对特定的审美对象, 耳闻目睹美的形象及充满新异性的事物时, 新鲜感便会油然而生, 注意力全部集中于眼前的景象。比如, 组织教学时, 教师优雅的仪表、亲切而真诚的问候、清晰简洁的谈话, 以及优美轻盈的背景音乐, 等等, 都会使学生感到轻松、和谐和愉快, 产生良好的音乐审美心境, 这便是与音乐审美注意相伴随的特定情绪, 即一种对音乐学习期待的、企盼的、渴望的情绪。

2. 发展情趣。

在音乐教学中, 师生常被抽象的音乐知识和单调的技能训练所困扰, 教学在一种刻板机械的训练中反复, 久而久之, 学生常常因此丧失了对音乐的兴趣, 甚至产生了厌烦音乐的逆反心理。音乐教学的情趣性是审美教育发生情感体验和优化效应的心理机制, 教师要变单调为丰富多彩, 变刻板为生动活泼, 变机械为愉快灵活, 在教学中体现形象性、趣味性、愉快性等一系列原则。音乐教学方法的情趣化, 不仅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快乐, 而且会使他们对音乐发生浓厚的兴趣, 变“要我唱”为“我要唱”, 变“唱得多”为“唱得好”, 变“苦学”为“乐学”, 真正体现“乐 (音乐) 即是乐” (快乐) 的至理。任何有趣的事物, 对儿童来说都存着极大的吸引力, 这是由年龄心理特征所决定的。在音乐教学中, 教师应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情感倾向场, 以各种趣味性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吸引儿童, 使他们自觉主动地参与音乐审美活动和音乐学习。音乐教学情趣性, 体现了教学美的属性, 愉快而有益的音乐教学活动, 不仅使学生的精神世界得到愉悦, 而且唤起了学生对音乐的更大兴趣和强烈的喜爱, 这正是我们所应追求的理想教学效果。

二、听觉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音调、音色、力度、时值等让学生感知和认识声音, 进而听旋律、听辨各种人声和各种乐器的声音, 提高学生的听觉能力。

在欣赏中培养倾听能力, 器乐曲的选择应有一定的针对性和艺术性。比如《龟兔赛跑》是一首管弦乐曲。作品中用各种乐器来表现动物的性格:用单簧管表现兔子的骄傲, 用大管表现乌龟的年迈, 用长笛表现小鸟的鸣叫, 用双簧管、圆号、长笛、小号来表现树林的热闹……学生原本对抽象的音色不易听辨, 通过这首乐曲的欣赏, 就能很自然地将抽象化的乐器音色与动物形象地联系起来, 从而提高听辨能力。

三、视唱能力与唱歌技巧的培养

在发声练习、视唱时教师就应初步要求学生视谱歌唱。如第三册中, 学习“do、re、mi”三音, 学生通过数手指, 找到自己手上的五线谱“do、re、mi”的位置, 很快就能掌握这三个唱名。在四年级的教学中进行《小音符做游戏》, 先选七名学生分别扮音符1、2、3、4、5、6、7。音乐开始后, “音符”根据音阶的位置, 排成一横排, 然后散开, 再排成一纵队。接着音乐中“音符”全蹲下, 当教师弹哪个音符的时候, 哪个音符的扮演者就地站起来, 直到七个音符逐一全站起来, 而其他的学生拍手一起唱音名。通过这个游戏, 学生能够认识七个基本音名, 并知道七个音名的排列顺序。

在教学中教师还应特别注重讲练结合、学用一致, 帮助学生把知识转化为技能, 逐步具有识谱、唱歌的能力。如在进行讲授切分节奏时, 就要反复练习有切分音符的节奏和乐句, 把识谱能力的培养贯穿到整个唱歌教学中, 尤其在教唱新歌时特别要注意指导学生先唱准, 唱好曲谱。教师还可以从曲谱中选出难唱的乐句或乐段, 重点指导, 突破难点后, 其余部分让学生独立练习视唱, 使学生在视唱中有所收获, 并从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进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

四、在发声练习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发声练习即练声, 常用于音乐课的开始阶段。音乐课上, 我有意识地选择一些有利于进行创造思维的练声曲, 让学生大胆发挥想象力, 利用所掌握的知识去创编不同情绪的曲子, 常常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向学生出示一条简单短小的曲子, 学生识谱后很快学会了, 我问:“如何将这条发声曲唱得连贯、圆润呢?大家可以试着添加我们以前学的音乐符号。”有的学生想到用“连音线” (⌒) , 把它添加在音符上方, 这样一来, 声音果然连贯圆润了, 我又问:“我们如何才能让曲子变得活泼、跳跃呢?”有的学生想到用“顿音记号” (茛) , 这样一来学生很快就唱出了跳跃的感觉。

五、积极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

1. 以幻想为前提, 以绘画为手段, 让学生再现音乐美。

小学音乐欣赏教材中有许多启迪思想、开发智力的优秀幻想教材, 教师可启发学生用绘画、色彩、线条等手段再现音乐。

2. 运用丰富的联想, 续编音乐故事, 创造情节, 发展思维。

物理学科优势 第10篇

一、转变教学观念, 呼唤创新意识

艺术教育贵在创新。很多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往往习惯于沿袭以往的教学方法, 这就形成了他们教学方法的僵化、保守, 缺乏新意, 学生也在这样的氛围中逐渐失去了创新的意识。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 教师只有转变观念, 从以往的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富有创新的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让学生结合对艺术作品的赏析, 不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触发学生心灵深处的创新灵感。特别是初中学生, 他们正处于思维和认识活动最活跃的时期, 对周围的一切充满好奇, 教师要抓住这一最佳时机, 不断诱导、挖掘他们的创新意识, 催生他们的创新热情, 为他们的潜能的挖掘创设一片蔚蓝的天空。

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 学生主要以临摹为主, 这固然可以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很快地掌握一定的绘画技能, 但毋容置疑, 这一方式也束缚了学生的思维, 限制了学生想象空间。为此, 我在教学中, 注重以原作为基础, 适当取舍, 对教材中提供的素材进行整合, 给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如初中学生比较热衷画卡通画, 但他们习惯于照葫芦画瓢, 缺乏创新, 所以其作品也只能停留在与原作是否相像的层面。而我在教学时, 要求学生对原作进行适当修改, 在此基础上, 让学生展开想象, 要求他们对原作进行构图和表现形式的创新, 特别是人物的表情、动作的变化, 表达人物内心的改变。这样无形中给了学生一个思维驰骋的舞台,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个性。

二、体验成功快乐, 激发创新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热爱美术课程, 才会自觉主动地参与到艺术创作中, 孜孜不倦地探索和追求。那么, 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呢?心理学研究表明, 学生只有不断经历成功的过程, 体验成功的快乐, 他们才能对学习乐此不疲。因此, 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要注重捕捉学生的“闪光点”, 并给予及时适度的放大, 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从而激起学生自尊与自信。我曾经教过一个学生, 他的文化成绩不是非常优秀, 课堂上也没什么热情, 作业完全是应付式。在教学初二下册《以刀代笔》时, 我发现他的构思奇特, 只是刀功欠缺, 于是我充分肯定了他的构图, 同时也很中肯的指出了他的不足, 并给他认真做了示范。通过教师真诚的指导, 平和的建议, 使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期待和关心, 他心悦诚服的接纳了我的意见并愉快地进行了修改。在此过后, 我将其作品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展示, 并指出版画制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通过这次作业, 使他体验了成功的快乐, 树立了学习的信心。在以后的课堂上, 我发现他总是全神贯注, 兴趣盎然地投入到课堂创作中。在以后的历次学校学生艺术作品展中, 他总能取得好的成绩。通过这一事例, 我深切地感受到:爱是教育的桥梁, 激励是成功的源泉, 让学生不断体验成功的快乐, 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三、营造自主氛围, 搭建创新舞台

初中学生经历了小学的六年时间, 他们大多具有了一定的艺术基础, 教师如果此时仍然过度地限制学生的创作过程, 不仅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 遭到学生内心的抵制, 更易束缚学生的思维, 扼杀学生的创新个性。因此, 作为教师, 首先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过程, 让学生在自由开放的氛围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潜能。当然, 这就需要我们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轻松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的情绪处于活跃状态。只有学生的思维处于这样的状态, 他们思维的天空才会经常泛起创新的火花, 从而创作出生动鲜活的作品。

四、培养观察能力, 奠定创新基础

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 而生活需要观察, 一个缺乏观察力的人, 它是不可能体会艺术作品的的魅力的, 也不可能真正走进艺术的世界。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 注重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欣赏, 让学生在观察中不断内化创新基础, 是培养学生创新本领的关键所在。当然, 观察的主体可以是生活中的事物, 也可是艺术作品。特别是优秀的美术作品, 往往更能激起人们创作的冲动。因此, 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让学生从艺术欣赏的角度激发观察的兴趣。如在欣赏油画作品《父亲》的时候, 我给学生呈现了这样一些问题:画家为什么能创作出如此震憾心灵的作品?他是如何构思的?在如此拨动人心灵的作品中融入了画家怎样的情感?借助这样的问题,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思考——正是从作品中“父亲”满脸的皱纹中读出了人世间的沧桑, 从“父亲”慈祥的目光中感悟了人间的亲情, 由此, 也深深体会到了画家的深沉的爱, 从而使得欣赏者产生了强烈的心灵震憾。学生也在这样的过程中, 提升了观察能力。

高职院校建设优势学科的研究 第11篇

关键词:实践教学 商务英语 优势学科 产学合作 高职

本科院校的不断扩招给高职院校的招生以及就业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很多学生找到的工作也没能利用到自己的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如此严峻,所以建立一些以就业为导向的实用性的优势学科变得极为重要。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曾经公布的一项调查也显示:我国高级技术人才严重短缺,企业对高级技术人才的实际需求,要比现有的高级技术人才数量高出大约12个百分点,普遍存在“管理人才好找、技工人员难觅”的问题。而高职院校原本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这样的人才,这正是和本科院校的区别所在。所以找准方向,以就业为导向,建设优势学科是非常可行的。与此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涌现出了一批新兴的行业,而这些新兴行业又非常缺乏人才,甚至出现了人才断链。高职院校可以利用灵活性大的这个特点,根据市场所需,聘请师资,引进一些新的设备,开设一批适应市场所需的新兴的优势学科。商务英语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由于其学科自身的特点,以及一些主、客观因素,导致其在理论研究和学科环境建设方面,仍处于不断探索、搭建的阶段,面临着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困难。

一、优势学科建设,树立领先品牌

1.优势学科是学院优势的集中体现

高职院校应正确分析自己在整个高等教育系统中的位置、区域特点、办学环境和办学条件,找准自己的重点发展方向与奋斗目标,选准突破口,集中优势力量进行扶持,使优势学科不仅成为学院优势的集中体现,而且成为带动学院全面发展的龙头。

优势学科建设是学院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将为学院赢得社会地位,是吸引人才和吸引优质生源的基础,会给学校赢得更高的学术地位和更多的发展机遇,成为学校办学实力、社会声誉的综合标志,并且带动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升,促进学校的发展。高职院校应找准自己的立足点,培育自身优势学科,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2.建设优势学科,树立领先品牌

高职院校应发掘自身优势,建设优势学科:一方面,学院在学科建设时要避免照搬照抄其他高校已有的优势学科和热门专业;另一方面,学院学科专业的构建应充分利用兄弟院校的品牌优势和优势教育资源,集中力量创办特色专业、优势专业。要根据市场的需求,以就业率为必要的参考尺度,灵活设置和调整专业结构。

二、以就业为导向,加强高职商务英语优势学科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

近几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对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产学合作教育模式逐渐在绝大多数高校中实行。“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的基本要求。如何通过推进产学研结合、工学结合来优化商务英语的实践教学体系,从而实现优势学科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是为了科学地、合理地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应该结合专业特点、人才培养定位,以及地域特点来不断完善。

(一)“商务英语”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1.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目标的需要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快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剖析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我们不难发现,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应用型人才,必须明晰这一专业课程的专业能力,进行企业调研。同时,要深入了解商务实务中包括项目策划、运作和管理在内的实践模式,尝试建立一种以项目设计为实训的主要形式,以市场和职场为实验室的商务英语实训模式。

2.提高实践能力的需要

教学可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实践教学要改变过去依附理论教学的状况,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教学体系,并应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而商务英语实践教学旨在真正提高学生用英语参与商务交流的能力。

3.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

实践教学环节的效果如何,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能力培养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需要

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动手能力训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是通过实践教学环节来实现。教学内容要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

(二)“商务英语”实践教学思路

1.引进多媒体自主学习系统

多媒体技术所具备的特殊优势,非常适合构建理想的自主学习环境。在这样的条件下设计并开设融视、听、说于一体进行商务英语教学的自主实践课,能够满足学生必修课程知识掌握和自我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2.设计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平台

科学的商务英语教学平台,可以让学生衔接理论和实践、巩固和拓展专业知识以及培养商务英语的核心技能。学生可以在模拟环境中扮演商务过程中的不同角色,熟悉外贸交易的全过程和掌握各环节所需的技能,从而获得系统的、真实的外贸商务训练,达到与实际外贸实习相同的效果。进出口实务与单证、外贸函电、国际结算相关的模拟操作可以通过单项训练的方法,让学生熟练地掌握进出口实务所需的各项技能和业务技巧,认知整个业务过程,熟悉和体会客户、供应商、银行和政府機构的互动关系,真正了解进出口贸易的物流、资金流和业务流的运作方式,达到“在实践中学习提高”的目标。学生的外贸综合业务技能则主要通过仿真实训来完成,并通过轮岗实训、循环练习,达到综合训练的目的。

(三)实施有效的商务英语实践教学

商务英语的学科特色体现在“英语”和“商务”的有机结合。学生对语言学习和商务知识的掌握、商务技能的培养,必须融合和衔接相关知识,促进各项技能协调发展。

对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和南昌理工学院2008届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外贸企业文员占20.5%,企业营销人员占46.1%,商务翻译人员占6.3%,商务助理占17%,从事其他工作的占10.1%。数据表明,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范围虽广,但主要分布在外贸型企业,从事国际商务、贸易和翻译等工作,且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欠缺。譬如,学生在进出口实务单据处理、英语基础能力、商务谈判能力等方面欠缺。这些能力的获得与提高都与实践教学环节相关联,实践课程体系就应该包括三大模块,即英语基础能力训练模块、商务专项能力训练模块和综合能力训练模块。

第一层技能训练的模块为英语基础能力训练,包括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随着国际贸易的蓬勃发展和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速,英语已经成为一门国际语言,也是我们商务英语专业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最重要支点之一。然而由于大学英语考证压力等原因,学生在考试中可以取得优异的成绩,但在实践环节中运用英语的能力却很一般,特别是听、说能力不扎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在商务情境下同外商的交流与沟通。因此在课程设置中,我们应当遵循语言学习的循序渐进性和商务学科先基础、后实践的特点,在商务英语专业一年级加强英语基础能力的训练,强化英语听、说、读、写、译技能,并开设相应的基础课程,积极利用各种资源和途径训练学生,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功底。

第二层技能训练的模块为商务专项能力训练,包括进出口实务与单证、外贸函电、商务谈判等项目。商务专项能力是从事国际贸易的基础,也是现阶段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比较欠缺的一个方面。因此,我们要本着学生的需求,从大学一年级到大学二年级、三年级,在学生学习了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课程的基础上进行商务专项技能训练,包括进出口商品的询价、发盘、还盘;进出口贸易合同的签订与履行;报关流程;贸易纠纷的解决;国际支付与结算;票据的签发、审核、修改和结算;外贸往来函电写作、收发;商务谈判的流程和技巧等。通过这些,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实务环节中商务流程、运作和具体操作方法,为学生将来从事商务方面的工作打下基础。

第三层技能训练的模块为综合能力训练,包括学生的暑期社会实践和毕业实习。综合实训目的是在各个单项训练的基础上,即学生掌握了英语和各项基本商务技能,通过综合实训将各单项的技能联系起来,综合运用,融会贯通。我校在借鉴了兄弟院校经验和先进做法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自身的社会资源,建立了一系列商务英语实习基地,通过校企合作,安排學生参观、实习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实训的条件和场所。这样,不仅与企业建立了良性合作关系,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也推动了商务英语学科实践教学的发展。

三、结束语

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要想成为优势学科,就应充分认识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性,通过产、学、研合作办学实践,加大对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投入,找到正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扩大学校影响,为毕业生拓宽就业渠道。因而,构建商务英语学科具有自己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一个现实而紧迫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吴尚义,李华等.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优化建设的研究[J].教育教学研究,2006,(10).

[2]宋梅梅.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J].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4).

[3]徐鲁亚."商务英语"的学科定位与实践教学[J].民族教育研究,2005,(06).

[4]张佐成,王彦.商务英语的界定 [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2,(01).

[5]赵向阁,赵惠娟.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 .金融教学与研究,2008,(02).

[6]纪晓军.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03).

※本文是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建设优势学科的研究》的研究内容。课题编号:09YB493。

物理学科优势 第12篇

一、利用实验环节,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生物是一门自然科学, 因此实验是课堂教学非常重要的手段, 这也给学生提供了许多动手机会, 有利于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感知生物的美。教师要善于利用实验环节, 让学生在对自然界理性认识的过程中, 引导学生发现生物科学本身的美, 让学生在认知与情感方面都得到发展。

例如, 在“使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与线粒体”的实验中, 学生可以发现表面上看起来一动不动的植物, 透过显微镜却可以观察到叶绿体沿着一定的方向在运动。这种与学生已有认知上的矛盾冲突, 会刺激学生思维的发展, 让学生了解原来看似静止的东西也蕴藏着动的因素, 进而深刻体会到植物界动静皆宜的美。又如, 在“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的实验中,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废弃品来进行制作, 这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在模型的制作与展示的过程中让学生亲身体验美的创造, 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细胞结构的认识。

除此之外, 教师还可以适时的开展一些课外活动以此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例如:让学生收集漂亮的树叶来制作成叶脉书签, 还可以让学生选择水仙花相应的花头来学习水仙花的雕刻工艺, 这种轻松的学习氛围, 是教师进行美学渗透的最佳的教学情境。教师应尽可能的利用这些审美因素来进行生物美学的教育, 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 懂得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热爱生命, 这体现了生物科学的美学教育在学生的个性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图文并茂, 体现生物教学特色

当前人教版的高中的生物教材中有着大量的插图, 这种图文并茂是生物教材的一大特色, 它的直观性强且知识容量大, 这是教师进行美育的重要教学资源。插图可以带给学生直观的视觉体验, 它可以弥补文字内容抽象乏味的不足, 有助于学生理解记忆与拓展想象。

作为一线的高中生物教师应善于利用插图———这一特殊的语言艺术, 以此为依托, 来进行思维发散式教学。通过不同类型的插图带给学生不同的情感体验, 真正做到因图施教, 充分发挥每幅插图的教学功能, 让插图这一不可替代的教学资源, 为当代高中生物教学课堂带来一缕多彩的阳光。

值得注意的是, 教师在利用插图进行美育渗透的过程中, 要给予正确的引导, 通过赏图、读图、绘图等过程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 通过合理的审美情感来激发学生的审美联想, 进而促进学生审美心理的发展。作为生物教师有义务也有责任在提升学生生物素养的同时, 也为学生的心理发展做出正确的引导。

三、合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 展示生物美

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结合是进行课堂美学教育的重要手段, 是激发学生生物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 同时也是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 与传统的教学媒介相比, 电子白板、PPT、Flash等现代化工具可以通过慢动作、回放、定格等方式配以声音与色彩等多重效果, 可以形象生动的展示教学内容, 同时可以带给学生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审美感受, 使生物学科中较为抽象、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通过形象化的方式得以呈现与感知。

例如, 我在教学“细胞增殖”这一内容时, 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的再现了生命活动过程, 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了生命的美。在教学“DNA的结构”与“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这一内容时, 我利用课件的三维动画效果为学生展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以及蛋白质空间结构模型, 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了微观世界的结构美。

又如, 我在讲解“神经调节”这一内容时, 通过一个非常有趣的Flash动画, 来引出了该堂课的教学内容。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上课开始就被调到起来, 并很快被带入了知识探究的氛围中, 这种生动的引入方式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我首先给学生提出了思想问题:“神经是怎样进行调节的?兴奋又是如何进行传导的?”然后让学生带着这样疑问去阅读课本中的相关知识, 然后我在利用Flash, 将书本上的表述形象化的演示出来。通过这样的讲解方式, 学生容易接受且印象深刻, 有利于学生对生物概念的理解, 也有助于教师针对重难点进行点拨, 化难为易, 化繁为简。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这一辅助教学工具, 充分展现生物科学的独有魅力, 给予学生美的启迪, 同时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四、总结

综上所述, 生物是自然界中美的主体, 生物科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大自然中极具美学价值的生命体或者生命现象, 因此其本身并不缺乏美的素材, 这是生物学科得天独厚的优势。作为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进行合理的美育渗透, 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 从而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 进而拉近生物教育教学改革与素质教育的距离。

摘要:美育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给高中生物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生物的学科特色, 发挥其在美育中的优势, 从教学的不同环节进行美育渗透, 使学生体会到大自然的美, 从而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谈了几点美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关键词:高中生物,美学教育,审美能力,学科特色

参考文献

[1]任祥飞.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美育的思考[J].时代教育, 2011, 12.

上一篇:落实教学策略下一篇:新数据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