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在教育中的作用

2024-07-18

情感在教育中的作用(精选12篇)

情感在教育中的作用 第1篇

一、让学生感知物理学的实际地位及价值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科学对于人类事务的影响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科学直接地,并在更大程度上间接地生产出完全改变了人类生活的工具;第二种方式是教育的性质———它作用于心灵”。物理学既是科学、也是文化;首先,它是科学,同时也是高层次、高品位的文化。中学物理教学就应该在让学生学习物理科学知识的同时,也感受这种文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将这种文化的真正魅力体现出来,也许会让我们现在教师难教,学生更是苦不堪言的物理课堂,显得更有生机,学生学习会更有激情,学习过程中也会苦中有乐。

在物理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感知这种文化?如何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呢?我想,在高一的第一堂物理课,教师没有必要去讲怎样学习物理?也不必去讲具体的物理知识,可以介绍一些物理学发展与现代科技的关系,从时间、空间的尺度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的研究范围。介绍过去100年来,与物理学有关的重大科技发现或发明,这样可以极大地打开了学生的眼界,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感受物理学的广博,全面感知物理学,体会“知识就是力量”的真实含义。教学实践证明,学生渴望了解这些知识。

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生产中与物理学有关的家用电器及物理知识相关的用具;列举物理学与农业、工业、交通、国防、医疗卫生等的相关知识。使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物理学离我们很近,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消除了学生对物理学的神秘感。试想,如果我们的世界里没有物理学的发展,那么我们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这将是不堪设想的。让学生了解物理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作出的巨大贡献,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学习好物理的动机。

二、让学生感受物理学家的伟大人格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物理学史与教材内容进行有机整合,让学生初步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历史,了解物理学的发展是许许多多物理学家奋斗的历史,为了探索自然奥秘,追求真理,克服重重困难,历经无数的挫折与失败最终取得成功的历史,有的物理学家为了宣传真理,探索物理知识,寻求物理规律,克服病魔,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我们在教学中,应适时介绍教材中涉及到的物理学家,让学生了解他们的学生时代,他们的生活背景,他们的贡献;了解他们在困难面前、在失败面前、在挫折面前、在成功面前、在荣誉面前所体现的一种态度、一种精神;了解他们探索物理科学知识的过程,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他们人格的伟大。例如:居里夫妇,从7吨沥青铀矿提炼出一克纯净的镭。他们为了提取纯镭和纯钋,他们在棚屋做的实验室里待了将近45个月;开普勒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发现了天体运动的三定律;普朗克在种种家庭磨难之下提出了量子理论;霍金在与病魔作斗争的情况下,在科学研究方面还取得了巨大成就。再如:爱因斯坦拒绝了以色列总统的职位,而继续物理研究。从物理学家的身上去感悟生命的伟大、人生的美好、人生创造之美、奋斗之美,唤起内心深处的崇高感、自豪感与责任感,实现人生的超越。从物理学家们的身上去领悟巴尔扎克所说的:“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体会物理学是一项“智力探险活动”,树立正确面对困难、失败与挫折的信心和勇气,锻炼学生的意志。

情感是影响学生形成健康人格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情感可以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在物理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适时介绍现代科学技术新成就以及科学家热爱祖国献身科学的事迹,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唤起为祖国的繁荣和强大而奋发学习的情感。例如:在“恒定电流”一章教学时,可介绍我国在超导现象及应用领域研究的最新成果和领先地位。在讲回旋加速器时,可以介绍我国的第一座高能粒子加速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首次对撞成功等一系列我国高科技领域的重大突破及其伟大意义。在“万有引力定律”教学时,可结合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历史及现状,使学生受到生动而深刻的教育。根据教材的内容,还可以介绍如周培源、严济磁、钱学森等老一代科学家情系中华,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对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三、让学生感知物理学的真、善、美

几百年来,人们对物理学中的简单、和谐美,赏心悦目、赞叹不已。首先,物理规律在各自适用的范围内有其普遍的适用性、统一性、简单性,这本身就是一种深刻的美。表达物理规律的语言是数学,而且往往是非常简单的数学,这又是一种微妙的美。其中,物理学家不仅发现了对称的美,还发现了不对称的美,更妙的是发现了对称中不对称的美和不对称中对称的美。人们曾经以为,只有将相同的东西放在一起才是和谐的,而物理学特别是量子物理学的发展揭示的真理,证明了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话是对的:“自然……是从对立的东西产生和谐,而不是从相同的东西产生和谐。在物理学所揭示的自然规律中,蕴藏着丰富的和谐、有序、统一的科学美,它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物理学家在研究物理时,都倾向于选择和谐与自洽的体系,追求最简洁、最理想的形式。在“电磁学”中法拉第虚构的电力线、磁力线是如此成功和优美,至今仍被广泛采用;麦克斯韦经过艰苦的探索,只用一个方程组就描述了电磁运动的所有规律;奥斯特发现了磁生电的现象,法拉第为了追求电与磁转化上的对称与和谐,经过十年的研究,终于发现了磁生电现象;牛顿被后人称为科学美的典范,他运用演绎法极其明晰地得出了完美的力学体系。在物理教学中,恰当地设置教育情境,可以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审美能力,领悟自然界的内在秩序与和谐,从而唤起人的真、善、美的自然天性,达到认识和情感的完美统一。

纵观物理学的整个体系,处处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光辉。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自然而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接受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使学生逐步学会用辩证的方法去观察、理解、处理学习、生活、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用辩证的观点客观准确地评价自我,认识自我,对自己的现实和将来提出正确而务实的期望;摆正自己与他人之间的位置关系,实现自身和环境、主观和客观的统一,从而提高把握事业成功的能力。

四、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和锲而不舍的精神

物理概念的抽象,物理知识的实践性以及解题方法的灵活性,一方面,在客观上造成了物理学习难度较大;另一方面,也为更多地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提供了条件。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意志主要表现在克服具体困难的过程中,这实际上是学生情绪的自我控制过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情感特征和意志水平,鼓励他们勇敢地面对失败和挫折,引导和培养他们从失败中取得真知走向成功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适当地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使学生品尝失败的痛苦,了解探索的艰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养成坚韧的性格和意志,以积极面对充满竞争的社会和今后漫长的人生历程。

五、通过学生实验,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未来社会的人才必须具备与他人合作共事的素质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是时代的要求。学生在分组实验中要进行一系列的调节、观察、记录,这些工作一个人往往难以完成,需要多人共同参与,其中某一个人的不协调配合都可能导致整个实验的失败。学生实验中的合作精神,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诚恳地向他人表现合作的愿望,给别人协助自己的机会,并主动配合别人完成物理实验;另一方面,在记录实验现象,处理实验数据时,既要善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又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共同研究得出正确结论。因此,在物理实验中更应积极倡导善于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培养良好合作的习惯。

通过物理实验还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品质。比如在实验中,要求学生及时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避免学生故意凑数或毫无根据地修改数据;对实验中出现的意外现象要及时分析原因,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结论。

情感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第2篇

朱春芝

众人皆知,“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所教学科的空间进行“育人”,这是为师者不可回避,并且值得深思的问题。

不同学科在课堂教学中的“育人”要求和“育人”时机各有千秋,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育人,具体地说,如何让情感教育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发挥催化作用。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思考。

一、教师要有情感

也就是说教师的言辞举止必须赋有情感性。一个教师好的言辞和举止,会激起学生对教师的亲近和对所教学科的兴趣和爱好;一个教师不好的言辞和举止会引起学生对教师及所教学科的厌恶。因此要求教师言辞举止大方,时学生态度和蔼,与学生真正建立起朋友的师生关系。

二、教师备课要有全局性,数学新教材的实施对一个教师的素质要求更加全面。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备大纲,而且还要备学生,应把教材中数学情境教学“双基”有机地结合起来。准确把握情境教育的因素,使学生从教学中轻松地感悟到“双基”的内涵与外延。从而激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渴望追求的情感。

三、在数学教学中,积极构造情感教育的适宜环境,给情感教育留有丰富的空间。

情感教育在生物课堂中的作用 第3篇

今天第一节课是在八年级三班上的,这是我校的尖子班。同往常一样,我高兴地走进教室。由于前一节课已对上一个单元知识做过复习,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就直奔主题,进入新课导入环节。当我刚刚进行单元知识介绍时,就有几位学生在下面大声说:精子、卵子、子宫、阴道、遗精、月经等话语。顿时,教室里失去了往日的情景,变得浮躁、喧哗、混乱。说话声、讥笑声,还有女生对男生的咒骂声,整个教室乱成了一锅粥。当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整顿纪律。我微笑着说:看来大家对今天的知识很感兴趣呀!接着用目光注视了教室四周,微笑着用双手示意他们安静下来,不一会儿教室便静下来了。我又故意岔开导入话题,侧重植物生殖相关知识的提问:植物是怎样繁殖后代的呢?植物都有哪些繁殖后代的方式?并让学生举例简单解答。

慢慢地课堂气氛有所好转,我趁此机会,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大家想不想知道我们人类是怎样繁衍后代、延续生命长河的?教室“想”声一片。那好!在上课前,老师有几句话要说:生命是宝贵的,关于生命的知识更是尊贵的。我们的母亲为人类生命得以延续背负了多大的痛苦,在怀孕及分娩时她们的精神和肉体的痛苦谁不敬佩,甚至是用自己生命换取新生命的诞生。我们的父亲在这一时期要细心地照顾母亲,为养育我们也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同学们,我们的父母应不应该尊重?响声又是一片:“应该”。那好!从今天开始我们一起来学习人体生殖的相关知识。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中,老师希望女同学不要害羞,不要娇气。既然是书本知识,老师不能搪塞过去,我有责任给大家把这节课上好,你们要认真听讲,不要让我失望。同时也希望男同学学会尊重女同学,可别让女同学说你素质差、不文明,那样老师也会跟着同样难受的。当我说这些话时,学生们都听得很专注。通过这番心理辅导,便顺利地进行课文知识学习,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积极,活而不乱,秩序井然。不觉中铃声响了,我布置了作业,深深弯腰向学生回礼后,将心中的爱和成功的喜悦,借以满脸的微笑绽放给学生。在理解与尊重的目光对视中我欢快地走下了讲台。

这堂课让我感受颇深,从中国人的文化传统来看,国人是羞于谈性、生殖和与之有关的词汇的。这节课的知识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更是敏感。学生课前的一切不良反应,对于农村孩子来说也不偏羁。作为教师不能一味批评学生,这样会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我们老师备课不光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这节课通过课前心理辅导,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让学生知道科学知识是客观现实存在的东西,正确认识它们是对科学的尊重,不是可耻的。这样才能打消两种念头:一种是羞于认识和谈论,一种是粗鄙地、毫无顾忌地、不分场合地谈论。不光让学生学习了人体生殖知识,更很好地贯彻了德育教育,增强了学生的情感态度,让学生懂得了生命孕育的不易,懂得了珍爱生命,感恩父母。

谈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作用 第4篇

教学是一门艺术,而情感教育是这门艺术的必备条件之一,且作用非同寻常,具体表现在:

第一,积极的情感教育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纽带。

人际关系无论好坏,,对校内成员都是具有影响的。这是因为人不能离开人际交往而独立生活。并且人们在心理上对人际关系的最敏感。在人际关系上应相互尊重,上下理解气氛融洽,关系协调,通力合作,没有内耗。在教育教学中,师生关系的融洽与否是实施教育效果的前提条件。一个学生如果对教师有不良情绪,那么就会波及到不愿听他的课。长此以往,学习成绩下降。如果教育能及时捕捉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时帮他解开心理迷惑建立起良好的情感因素,教学效果将事半功倍。这就要求教者用积极、热情、平等、民主、爱生、敬业、奉献的师德去感染熏陶学生,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

第二,积极地情感教育是提高教师威信的灵丹妙药。

教师的威信是教师的整体表现在学生的心目中所形成的心理效应。俗话说:”无威不信,无信不威。”这话很有道理,但要提高教师威信则需要教师具有崇高的思想境界。良好的心理品质扎实的业务能力及良好的行为习惯等。具备上述素养就能提高教师在学生心田中的威望与信誉,有助于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对其今后发展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在教学实践中,教者的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眼神、一个表情对学生来说,都是一个无声的信号,比如,某同学在讲课时说话,教师的片刻的沉默会使其意识到自己的所为不对,这既不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也无伤大雅。在教育过程中,学会以表情审度和了解学生,及时进行情感沟通,解开心中之疑团,帮他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学会自我调控,自我管理。可见,师生间的情感是在点滴中建立起来的,同时也塑造了教师的威信。学生对有威信的教师的课,认真学习,充分发挥个人的优势与潜能,对他的教导言听计从,正所谓:亲其师则信其道。

第三,积极情感教育是培养学生主体地位的催化剂。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现在教育理念将学生和谐发展放在首位,以学科知识为载体,促进学生心理和智能和谐发展,学生是问题的解决者和实践者,教师只处于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的位置。为此我们教者在教学实践中要更加注重情感教育手段。例如:课堂提问时绝不能轻而易举地让回答不上或答不完整的同学立即坐下,或大加斥责,而是力求引导,启发他尽量把问题回答完整,并给予肯定评价,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自己温暖与期望多鼓励他们从学习中获得成功,努力为他们营造成功的机会,增加愉悦、成功的情绪体验,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变被动地接受教育为主动的、有目的、有探索的学习,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让他们放飞想象的翅膀主动去思考,教师只给学生引路架桥,拨动学生心灵之弦,点燃学生的智慧之火,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学习效率。

第四,积极地情感教育是培养幽默感,塑造健康的人格的助推器。

幽默是人生的调味料,能让人发笑而又一意味深长。课堂上的幽默可以使紧张的情绪变得轻松,在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也可以使窘迫的场面在笑声中消失,还可以增添生活的乐趣,从光明的一面看待事物。我们教育者应具备超前于学生意识和能力,对新知识具有敏锐的感受力和领悟力、并能在实施教育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以积极、热情、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以与高尚的职业情操去感染学生,以健康的心理素质示教于学生,做好学生的一边旗帜。使学生能积极面对人生,激励充沛,充满正能量,主动勤奋地学习,乐观愉悦地学习,积极勇敢地接受挑战,坚强冷静地面对困难和挫,成为身心健康,品学兼优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第五,积极的情感教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人云:“启其蒙而引其趣。”的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者应该悉心揣摩的要努力使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我乐学”的转变。在教育实践中,我们教者首先要培养广泛的志趣,才能以身作则,积极影响着学生学习兴趣的养成,此外还要积极创设情景,密切联系生活中的实际,组织开展课外活动等多方面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第六,积极的情感教育是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快速路。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阐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我们目前的教育目的之一就是把学生培养成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都有益处有贡献的合格公民,教者应以积极的情感引导学生,使学生明确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就是中国人民的梦,我们要树立这一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知识,锻炼过硬本领。还要让学生悉知从生物人向社会人过渡,需要我们了解社会,关注社会,进而服务社会,奉献社会,为将来创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尽自己所能。另外教师还应该借助情感教育并通过组织课外活动例如:红歌演唱会、参加红色景点、敬老院慰问演出、法庭旁听等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敬业精神,培养学生诚信友善的人生观。

情感在教育中的作用 第5篇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它在学生的求知增智和人格发展进程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语文教学具有鲜明的情感色彩,情感教育又在语文教学中具有特殊的作用。下面就谈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

首先,语文教学中的“情”有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学习的人只有触及到情感的深处,才能和文章一起产生共鸣,才谈得上理解作品创作意图,体会作品中蕴含的喜怒哀乐等情感,达到学习的目的。其次,语文教学中的“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情感是作者写作的本源,也是我们在学习文章时所必须进入的境界,只有进入了情感的境界,才能增强学习语文的热情。再次,语文教学中的“情”有利于学生陶冶情操,促进人格的完善。

孔子很重视文学的社会作用,他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在兴、观、群、怨中,读者既增强了世界、生活、人生,自我的认识,又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全新的情感,这样就在学习的过程中,收到了陶冶情操,促进人格完善的功效。

在教学中,情感丰富的教师往往能声情并茂,挥洒自如地以声激情,以声传情,巧妙地创设一个又一个情境,激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把教材中的情恰如其分地传达出来,在课堂上运用好自己的情感,首先要在教学每个部分的内容时,努力去开掘,去发现,去撷取和积累情感,并用有声语言或无声语言把它传达给学生。

有声语言的基础是标准流利和富于情感变化的普通话,这是语文教师的基本素质之一,这样的语言才能很好地传情:有些情,需要激昂慷慨的语言;有些情,需要深沉舒缓的语言;有些情,需要懊恼愤怒的语言;有些情,需要轻松流畅的语言;有些情,需要描述性的语言。出色的朗读能读出字句的音乐节奏,读出文段的情感色彩,著名的语言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十分重视语文中的朗读教学,并把它称为“美读”。他说:“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

还有一种无声语言。这种语言主要用表情动作等来表达情感,它对有声语言起辅助作用。教师在使用有声语言时,适当地加上一些无声语言,如面带微笑、板起面孔、怒目相视、点头示意、摇头晃脑、举手挥臂……都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要让学生愉快地进入最佳的学习和思维状态,老师就要恰如其分地加以诱导,只有把学生的情感引发出来,把学生引入情境之中,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一些文章,学生在反复玩味后很快与作者达到情感上的共鸣。有一些较深奥的文章,如古代诗歌、外国文学和“五四”时期的作品等,就要求老师用自己的情感体验来带动、引领学生的情感,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教师对学生加以适当的情感引导,可以使学生对有关事物和事理有更深的理解。

但教师毕竟不是演员,对教材中蕴含的情感的抒发和表达要恰如其分,不能太忘乎所以,失去理智,弄巧成拙。对那些落后腐朽的情感,绝不能大肆渲染,并作形象的抒情。另外,教师也不应把私人生活中的消极情绪带入课堂,影响正常的课堂情感表达,影响教学效果。还有,在学生不守纪律时,也应克制自己的不快情感,不轻易发火,以免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要争取让学生处在一个和谐的课堂气氛中,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才能发挥到极致。

论音乐在幼儿情感教育中的作用 第6篇

音乐是通过乐音为物质手段来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这种艺术形象可以潜移默化地感染人、教育孩子。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节奏和乐调有强烈的力量浸入人心灵最深处。”中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这些重要的音乐美学思想都说明,音乐对培养良好的社会道德风范,对培养和谐发展的人才多么重要。

音乐所具有的形象性和情感性,对于本身就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幼儿来说更为重要。我在教学中作了以下一些积极的探索:

首先,在音乐教育活动中让幼儿积极进行情感的体验。

幼儿期的孩子在情感方面是不断发展的,高级的社会情感发展也开始建立,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帮助孩子们建立积极、健康、和谐的社会情感态度。喜欢音乐活动可以说是孩子的天性,生动鲜明的音乐形象易被孩子理解和感受,孩子们在内容多样的音乐活动中积极愉快地参与,能体验音乐带来的各种情绪情感。如:孩子听到歌曲《小乌鸦爱妈妈》的亲切柔和的旋律,就能充分体验到对妈妈关爱的感情,会懂得要关心长辈的道理。通过演唱,这一社会性动机行为会受到积极的情感体验而得以巩固。又如:幼儿歌曲《蚂蚁搬家》(李如会词,武庆森曲)

歌曲特别形象地表现了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思想感情。孩子在演唱中,会慢慢体验到这种情感,从而克服自私自利的不良习惯。

其次,在音乐教育活动中让幼儿积极进行情感表达。

当幼儿用绘画、语言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时,由于受语言发展、技能等方面能力的影响,其表达、宣泄会受局限。结合孩子天生活泼、好动、爱模仿的特点,在音乐活动中我让幼儿增加动作来表达情感和思想。中国古代文艺理论《毛诗序》曾指出:“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些话的意思是就是说,人们用说话、朗诵,歌唱表达情感,如果还感觉不足的话,可加上手舞足蹈,对孩子来说更是如此。

音乐作品由于节奏,力度、速度等音乐要素存在差异而有不同的特点,有的优美,有的雄壮、有的活泼等等,它们都表现不同的情绪。我在教学中有意识地选择不同性质的乐曲,然后孩子们边唱边做动作(即“唱游活动”),从而激发了幼儿的积极情感态度。例如:幼儿歌曲《学做解放军》(杨墨词曲)

这是一首旋律雄壮、节奏鲜明的进行曲,特别能唤起孩子模仿解放军的欲望。当孩子随着音乐旋律合拍边唱边模仿动作,就能体验到军人勇敢坚毅、有力的精神气质。孩子们在音乐声中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及极大的审美满足。

情感教育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第7篇

一、教师与学生之情

“亲其师, 信其道”, 师生之间应建立良好的情感。21世纪是一个以知识、智力和创新能力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变成能力才有用, 能力作用于知识才有力量”。能力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支配和操纵社会与人的发展的主导力量。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突出了能力对知识的重要意义而在努力营造一个能力社会。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从情感入手, 使学生“亲其师”并由此将这种情感延伸为所教学科的好感, 即“信其道”。

教师的情感投资还可以放在课外。据说,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担任某小学校长时, 看到一位学生用泥块砸另外一个学生时, 就制止了他, 并要他放学后到办公室去。这位同学放学后到了办公室, 陶先生没有批评他, 反而掏出糖奖给他, 然后通过巧妙的谈话使这学生认识到自己错了。陶行知先生的这番教育, 肯定让这学生终身难忘。总之, 作为教师要用心去爱学生, 所谓“日久见人心”, 天长日久学生对教师便产生了信任和喜爱, 进而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动力。

师生间有了这种良好的情感后, 课堂上便形成了一种互相理解、尊重、民主、和谐、愉悦的氛围。心理学研究表明, 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能使学生以愉快的心境学习、思考。在这样的氛围下可以轻松地组织各种学习的形式, 从而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极大的提高, 体现了创新教育的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

二、学生与学生之情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直接影响到一个班级的班风和学风。一个班级学生之间有良好的友情, 则这个班级就会充满着积极向上的气氛, 学习的热情也就高涨。课内、课外, 学生之间相互启发, 相互帮助, 各取所长, 这是教师无法代替的。这也是培养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学习环境四大要素中的“协作”精神的一个重要内容。要协调好学生之间的关系, 首先要排除差生的观念。“差生”这顶帽子, 宛如一盆冷水, 浇得多少期望上进的孩子心灰意冷;“差生”是机械的教育评价的牺牲品, 评价指标单一, 基本以书本为核心, 学生成绩一个方面差了, 就以偏概全地界定为“差生”。例如, 在一堂实验课上, 有些成绩差的学生动手能力却很强。那堂实验课是要求安装电动机模型, 一位成绩差的学生首先完成了安装和试转, 前面一位成绩好的却怎么也转不起来。这时笔者让先完成者帮助他。在下课前, 笔者利用这件事及时表扬了先完成者, 同时告诉学生们, 每一个学生都有各自的优点, 所以在平时应当互相尊重, 相互帮助, 一起进步。通过这件事情学生们都受到了一定的教育。

三、学生对学科之情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一旦对某门学科产生“乐之”之情, 便会信心十足, 热情高涨, 不畏艰难, 敢于探索。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培养学生对学科之情不可轻视。比如, 在课堂上可以讲讲物理学家的故事, 讲讲物理发展史中的趣闻, 也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来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和喜爱。例如, 在研究大气压强时, 笔者用一个塑料瓶做了一个喷泉实验, 事先在瓶的底部和侧壁刺一些小孔, 然后装满水盖上瓶盖, 这时的水是不会从小孔中喷出的, 当打开瓶盖时水才会喷出形成“喷泉”。这个小小的实验引起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教师还可以利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这样长此以往就能使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乐之”之情, 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促使学生能主动参与, 乐于探究, 勤于动手, 进一步喜爱物理, 从而学好物理。

总之, 在物理教育中只有认识到情感效应的作用, 才能充分体现新课程新教育的要求, 使知识、能力、情感有机结合, 体现教育的人本主义, 注重学生的个性与情感的发展, 从而更好地“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重视情感教育在高职院校中的作用 第8篇

1 情感教育的内涵

情感教育包括尊重、关爱、欣赏学生, 以及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消除不健康的情感、保持良好的心境、合理地表达情感、适当地调控情感、适度宣泄情感以及增强情感的免疫力或适应能力等等。情感教育, 通过各种情感培育手段, 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与个性, 形成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这种“技能”是学生步入社会后独立生活与交往的必要条件。对高职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是高职院校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环节, 体现了和谐社会的发展理念, 因而具有丰富而现实的价值。情感教育可以广泛渗透于一切学科的教育教学及管理理念和管理过程中。

2 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及策略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教育教学任务主要解决的是如何将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毫无疑问, 这需要教师的精心策划和学生的主动参与。“情感”存在于每堂课的始终, 影响着教学认知活动的进行, 是教学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要素。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情感教育, 可以采用“渗透法”、“激

4.加强对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促进他们的人格健康发展

我们除了关心贫困大学生的经济困难外, 还要关注他们的心理贫困, 采取有效措施帮助贫困生心理脱贫, 促进大学生人格健康发展。首先, 要进行必要的心理普查, 建立贫困生心理档案, 以全面掌握贫困生的心理状况。其次, 要通过传统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典型个案教育等普及心理知识, 提高学生对自身心理健康水平的认知程度, 学会进行有效的自我心理调适。第三, 指导贫困大学生通过各类社团组织, 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在活动中开展自我教育, 培养良好的情绪体验。第四, 加强心理辅导与咨询工作, 有针对性地对贫困生群体进行团体心理辅导、训练, 成立大学生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 通过门诊、电话、网络等途径开展日常性的心理咨询工作, 对普查中有心理问题倾向的贫困生要及时采取心理干预措施。

5.引导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全面完善自我

引导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在实践中感受自我的存在和价值, 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 不要把自己的弱点和缺点与对自己的整体评价等同起来.培养健全的自我意识, 这是个体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走向成功的重要因素.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学会正视自己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挫折, 形成自尊自信、进取向上的态度, 奋发成才.最后, 还应看到社会和家庭的力量.要完善对他们的社会资助体系, 如学费减免政策、助学贷款、各种奖学金、提供勤工俭学岗位等, 这是解决他们心理问题的基础.总之, 贫困学生群体应得到学校社会和家庭的高度重视, 这样既有利于他们个人的健康成长也有利于学校、社会、家庭的和谐发展。

四、结语

总之, 高职院校贫困生工作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 做好这项工作需要政府、社会、高校的共同努力, 不断探索做好贫困生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高职院校在贫困生工作中更应该从实际出发, 处处贴近贫困生, 事事以贫困生为本, 以高度认真负责的态度服务于贫困生, 促进贫困生的早日成长。

参考文献:

[1]张春燕, 董惠平, 王丽娜.当代高校贫困生心理分析及解决方法[J].中国科技信息, 2008,

[2]张跃飞.高校贫困生的心理脱贫[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 (2) .

[3]李明敏.贫困生心理障碍原因分析及对策[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3, (4) .

[4]朱湘虹.贫困生的心理特点分析及教育管理对策[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2, (2) .

[5]陈斯祁.高校贫困生心理障碍与调适[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4) .

[6]邓志军.当前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的现状、成因及教育对策[J].教育探索, 2004, (12) .

[7]陈志伟.浅谈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注]:基金项目:本文系2009年衡阳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编号:2009D01) 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与环境工程系, 党总支书记)

江苏张斌武彩红周红蕾卓国荣

励评价法”、“暗示法”及“感染法”等策略。

2.1 渗透法

由于情感具有非理性、非逻辑的特点, 其教育方式也就缺乏模式, 一般以渗透为主。可以说, 将情感教育渗透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之中, 是教学过程中实现情感教育目标的最重要的环节和过程。传统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积极参与, 导致学生的积极情感得不到体验, 意志品质得不到体现。教学本身必须与学生关注的情感问题有机结合, 将情感教育渗透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之中, 帮助学生及时克服情感态度方面的困难, 发挥教学在学生情感态度方面的重要作用。教学过程中应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以“爱学生”为最高境界的出发点, 有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内容, 创设情景, 让学生在丰富的学习生活中体验、促进情感发展。

2.2 激励评价法

作为一种教育手段, 教学评价贯穿于教学的始终。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情感的激励作用, 是金钱和物质不能比拟和取代的, 这种激励作用对高职院校学生尤为重要, 效果也尤其明显。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都能抬起头来走路。”“抬起头来”就是充满自信的表现。无论对什么样的学生, 都可找到其值得鼓励的地方, 尽可能多地给予表扬, 帮助其维持良好的情绪体验, 树立再创佳绩的信念。当学生从自己的学习中得到肯定、体验到成功时, 就会产生满足感, 增强自信心从而升华情感, 将此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地学习, 最终形成行为习惯。因此, 教师应在教学评价中渗透情感激励机制, 善于及时发现和肯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成功点, 使每个学生树立“我能行”的自信。

2.3 暗示法

暗示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积极的暗示, 可以将各种无意识因素组织起来, 使有意识活动和无意识活动更加紧密联系, 开发智力, 创造学习情景, 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爱丁堡大学教育心理学马丁教授研究表明, 积极的暗示会对人心理和心智方面产生积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借助于眼神、动作、言语、表情等进行暗示, 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榜样暗示、肯定暗示、自我暗示等情感教育, 提高学生的信心, 增进情感交流, 使课堂气氛更加融洽, 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 道德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等方面都得到发展。

2.4 感染法

感染法是教师用自己健康美好的情感与言行感染学生, 充分挖掘教材, 积极促进师生间和学生间的交往, 使良好的情感相互感染, 并不断增强。从心理学角度看, 学生与教师的情感程度, 直接关系到学生课堂效率和记忆力。教学中, 不能仅局限于书本和课堂教学, 教师应充分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熏陶作用, 使教学内容在学生中产生共鸣。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具体情境, 辅之以形象的语言描绘, 引发学生兴趣, 为学生学习提供最佳情绪状态。通过情绪的感染, 把课堂气氛烘托出来, 让情绪上升为情感, 进而升华为意志和行为。

3 情感教育在学生管理中的重要性及策略

我国著名教育家夏丐尊曾说过:“教育不能没有情感, 没有爱, 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 没有水, 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 没有爱, 也就没有教育。”可见, 情感教育在学生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学生管理工作涉及到学校、管理工作者及学生本人, 应以校园文化为载体, 以管理者真诚的爱心和渊博的知识为基础, 在学校中营造民主的作风, 通过艺术的语言教育和管理学生, 同时使学生积极参与管理, 必能使“师之道”“随风潜入夜”。

3.1 学校

情感具有两极性, 既可表现为肯定的和否定的对立性质, 也可表现为积极的增力作用和消极的减力作用。学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 应正确把握情感教育, 确立以学生保持快乐的情绪、美好的情感为首要任务, 把情感教育置于教育活动的重要位置。良好的校园环境, 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专业水平的提高。学院不仅要加强自然环境建设, 还应注重内涵建设, 在无形中积淀文化氛围, 以发挥校园文化重要的育人功能。因此, 情感教育对学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 学校应在管理中推行情感教育。在教育教学和管理实践中, 开拓全校育人模式。无论是学校领导, 还是辅导员、任课教师, 都要经常地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专业思想教育和思想品德的教育, 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一个人人是教师、处处是课堂的教育网络;其次, 应增强教师实行情感教育的能力。学校应对管理工作者的情感教育方法进行有目的性地培训, 以达到以“情”教育管理学生的目的;此外, 学校也可建立情感教育效果的评价体系, 让教师规范情感教育行为, 完善情感教育方式, 从而进一步提高情感教育效果。

3.2 教师

在教师工作中, 师生之间情感如何直接关系到教育目的的实现和教育效果的好坏。教师所提出的要求和所灌输的思想, 要转化成为学生自己的要求和思想, 则需要情感的过滤和催化。“亲其师, 而信其道”。教师工作中的敬业精神、治学态度、业务能力、对教学的投入和对专业的热衷, 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 对学生的专业学习、职业素质的养成和职业能力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 研究学生的心理活动, 挖掘学生的情感因素, 在管理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情感的调控功能, 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推动学生的意志活动,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3.3 学生自我管理

对教育工作者来说, 应充分重视和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成长, 引导他们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 从而有效地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培养和提高其自理和自立能力。管理工作人员要大胆放手, 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 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总之,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 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会使他们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强调教育教学和管理过程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并不是要用情感去取代其他必要的有效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手段。只有在教育教学和管理过程中, 渗透情感教育, 才能使情感与教育工作相互促进, 取得更好的育人效果。

摘要:长期的传统应试教育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教育的培养。高职院校的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的群体, 存在许多特点。作为高职教育工作者, 应把“情感教育”放在重要位置, 把握情感教育的规律, 实施情感教育, 提高教育效果。

关键词:情感教育,高职,教学,管理

参考文献

[1]吕玲花.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2009.

[2]宋一栋.论高职生情感教育的价值及途径[J].继续教育研究, 2008, 8:96-97.

[3]郝教谊, 乔万敏.情感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8, 3:69-72.

[4]罗晓珍.论加强高职大学生的情感教育[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4:64-68.

[5]阚丽.高职院校职业情感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高职学报, 2008, 10 (11) :23-25.

情感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第9篇

从这个意义讲, 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主导———教师, 能否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情感脉搏, 常常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 是能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关键。为此我们做了一些粗浅的尝试:

一、转变教学观念, 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

过去知识储备式教育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 教师说什么学生接受什么, 久而久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没有了, 而单凭教师的努力是不能把课堂教学搞活的。因此我们必须树立新的教学观和学生观, 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人, 把更多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 供他们自由支配, 以增强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 从而增强参与意识, 培养主动精神。以热情的态度对待学生的提问, 小心呵护学生思维火花的迸发, 使之熊熊燃烧。我们的做法是从不以长者、智者的身份去批评他们, 而是与他们共同探讨, 有时学生的想法可以激发教师的灵感, 有时教师的看法可以激活学生的思路, 在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里, 教师与学生心心相印, 畅所欲言, 师生共同走向一个新的高度。

在课堂上我们还时常点拨、鼓励学生敢于超过教师, 敢于否定权威定论, 提出新见解, 使学生的思维活跃, 不盲目接受, 对一切事物敢于探究。有了这种创造性思维, 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二、加强自身魅力, 迁移学生的行为指向

有一个成语出自《尚书大传·大战篇》:“爱人者, 兼其屋上之乌。”即爱屋及乌, 讲的是个体对他人的情感会迁移到与他有关的对象上去, 也就是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怎样赢得学生的尊重、信任和喜爱呢?魅力来自你的风采, 这魅力就是你独特的教学风格, 娴熟的教学技艺, 高尚的人格品质。“台上十分钟, 台下十年功”。我们深知备课对教学的重要性, 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 我们加强了集体备课, 增强了授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如植物光合作用我们讨论了好几次, 一遍又一遍亲自做实验, 以达到最好的效果。初讲时照本宣科, 生涩无味, 虽然费了很大力气, 但学生仍然理解不了光合作用的实质。于是我们进行了第二次备课, 重新编辑教材, 改进试验顺序, 把验证试验变为探究试验, 虽然增加了组织教学的难度, 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课堂充满了勃勃生机。后来我们又多次改进备课, 现在再上这节课, 我们已做到脱稿上课, 灵活调控。因为整个教学过程已成竹在胸, 当学生在探讨中碰到阻碍时, 我们鼓励点拨, 当学生因为思路不同争得面红耳赤时, 我们知道这节课真正起到了开发智慧的作用。整堂课学生很活跃, 我们也很快乐。与此同时, 我们还特别注重师生之间融洽的情感交流。一个教师要真正赢得学生, 固然要靠他渊博的知识, 精湛的教学艺术, 但更重要的是要靠他随时随地流露出来的对学生发自内心的尊重和喜爱。当学生感受到你的真诚爱心时, 还有什么批评指正不能接受呢?

三、掌握学生心理,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现代心理研究表明:同一个人在同一种动机支配下, 在情绪高涨的情况下, 会全力以赴克服困难, 从而直达预定目标;而在情绪低落时, 则会百无聊赖, 稍有阻碍, 便会畏缩不前, 对于学生这一状况, 教师必须不遗余力、想方设法, 灵活有效地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来调节学生的情绪, 调整到动力状态下。有经验的教师肯定会有这样的体会:一节课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 学生的注意力分散, 积极性必然降低。即使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阅读—讨论—小结三个步骤, 也会因过于程式化而使学生失去兴趣。所以要使学生始终处在比较高涨的情绪下, 必须根据教学目的, 教材内容, 结合学生实际,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法, 如在课堂上我们把启发式教学与学生探究性试验有效地结合起来, 由教师讲变学生学, 由教师归纳变学生讨论总结, 在学习过程中引入小组竞赛, 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课堂效率。

此外, 我们特别注重用教学环境来调动学生的情绪, 如讲《叶片的结构》一节, 我们把学生领到风景秀丽的百脉泉公园, 让学生在大自然中与各种植物的叶交流, 有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在讲营养繁殖时, 我们把学生领到果园去进行实地参观, 请果农讲解果树的嫁接技术, 把课堂学习与活动实践课结合起来, 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

四、在赏识中塑造学生的良好素质

哲人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而赏识、赞扬、鼓励是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所必须的。新学期开始, 班上有个叫康强的学生, 十分调皮, 许多教师对他的评价是:“课堂内经常惹是生非, 不写作业, 不守纪律……”所以批评总是隔三差五落在他的头上, 批评多了, 我们发现没有一点效用。但是出风头的事情他抢着干, 于是我们改弦易辙, 抓住机会大张旗鼓地表扬他, 让他知道教师并没有放弃他, 而且欣赏他的优点, 希望他进步。经过一段时间的谈心、诱导、培养, 他的态度明显改变了, 课下经常看到他活泼地与同学们说话, 课上开始与同学们讨论问题, 不再是以前漠不关心、垂头丧气的样子了。之后我们不失时机地开导他, 作业应该端正态度, 上课应该更认真地听讲, 他很认真地点头。经过一段时间有意识的鼓励, 他上课认真听讲了, 作业按时完成了。

通过这件事我们真切感受到:在对学生的教育中, 赏识学生是塑造一个学生的基础, 因为学生常常会在教师的赏识中产生学习进步的动力, 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更好地完善人格。

论情感教育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 第10篇

1. 情感教育的含义及重要意义

情感教育是与认知教育相对应的教育概念,是将各种知识构建为内部的自我系统的能力,是培养人对价值的感受和体验,在教学与管理中使学生认同并产生情感的共鸣,从而可以将其纳入到学生个人的思想观念中,融入个人的信念中,转化为学生自觉的行动,最终使其成为长期的思维定式和心理积淀。目前,大学生呈现出新的时代特点,他们思维活跃,接受新鲜事物比较快,但是也存在着自我意识较强、人际交往能力不强的不足,激情有余,理智不足。大学生兼具学生和青年两个身份,他们既比较“先进”,又比较“激进”,往往出发点是好的,却收不到较好的效果。因此,必须培养大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的心理机制,以及自我约束、自我提高的能力。情感教育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与更大发展的空间,应该得到高校学生管理者的重视。

2. 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当前国内外兴起的情感教育理论把情感教育与认知教育放在并列的地位。由于情感与人的生存发展关系是多方面的,人的情感机制参与人的对象化活动的一切领域与全部过程,因此,情感教育不是单独与德、智、体、美、劳诸多教育中的某一种相对应,也不是游离于“五育”之外的一个单独的教育领域,而是一个辐射教育活动全域、全程的教育意识和教育操作,作为“五育”的一个重要手段呈现的。高校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是一个由知、情、意、行、法五要素组成的动态系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付之以行、绳之以法这5个方面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补充的有机整体。情感教育在这个系统中处于重要地位。“情感链”联结知、行、意、法,渗透到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一切领域,就像一种高能催化剂一样,产生“情感效应”,会使教育管理工作收到最佳的效果。

3. 情感教育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

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往往可以比单纯的说教、管理更能打动学生的心灵,更能得到学生的认可与共鸣。从情感入手,将心比心,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来考虑问题,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对于教师了解当代大学生性格特点,做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3.1 情感教育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的效果与学习的动机密切相关,而情感则是构成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因素之一。如果学生对什么都失去了兴趣,没有情感,没有目标,没有对未来的期许与渴望,那么情感的缺乏就会导致学生失去生活目标,变得空虚。同时,不正确、不健康的情感也会影响学生的成长、成才。因此,情感教育就应该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真理、热爱祖国的健康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2 情感教育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情感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也可以降低学习的效率。积极、愉快的情绪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消极的、不愉快的情绪则可能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情感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努力使学生保持积极、愉悦的情绪。通过以情感为纽带的沟通,学生普遍可以接受,与说教式的教育相比,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

3.3 情感教育能维护学生的身心健康

人的情绪影响健康。当前,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大学生也面临着诸多压力,比如学习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等。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当压力大于他的心理承受能力,就容易引起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表现为沉迷于网络、逃避现实、恋爱观出现偏差等。学生在现实中压力较大,往往会转向网络,从虚拟世界中获得心理满足。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应该时刻注意学生的思想动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情感打动学生的内心世界,排解学生的诸多压力,以情感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把学生引导到正确的道路上来,维护学生的身心健康。

3.4 情感教育能完善学生人格品质

情感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第11篇

一、实行教学民主,促进师生情感交融

成功的教学建立在师生相互理解和彼此信任的基础上,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可以使学生产生心理上的安全感和愉快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精神上得到鼓舞,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良好的教学过程也应该是师生相互沟通、相互交流从而增强师生思维共振、情感交融,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过程。教师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应树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愉快学习氛围,使学生感到老师具有亲和力。教师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的自尊心就像早晨玫瑰枝头的露珠一样脆弱。教师对学生可贵的自尊心、上进心要精心呵护。我对自己任教的班级的学生总是鼓励他们在适时地适当地使用英语,以至当学生用半中文、半英语夹杂着的“山寨”版英语与我对话时,我也非常愉快地与他们交流,消除他们对学习英语的畏惧感,决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让学生们感觉到我是他们可以依赖的伙伴,所以学生就对英语产生了很深的感情。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亲其师则信其道”。良好的开端奠定了成功的基础。

二、以情唤情,激发学生美好情感

教好英语,过硬的业务能力是前提,感情则是桥梁。老师热情、开朗的言谈举止是进行情感教育的基石。教师教育学生不仅要靠口耳相传,更重要的是“心传”。师生间要产生思维共振感情共鸣,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都应蕴涵着教育元素,对学生来说都具有明显的感染力。一位教师整天无精打采、板着面孔,学生不可能亲近他,更不会和他一起构建精彩纷呈的英语课堂,一起积极思考和探索问题;一位没有激情的老师,把英语教学当作苦役来应付,学生更不可能感受到英语课堂的盎然生意,不可能让学生以充满激情的状态去投入学习中。

记得有一次我们去县二中听课,一进课堂便被葛老师那富有激情的神态,高昂的语调和优美的发音所吸引,原来的疲惫感荡然无存,整节课学生精神振奋我们也情绪盎然。可见老师的激情多么重要多么富有感染力呀!

每当教师走上三尺讲台,心中应当油然而升起一种庄严的责任感和神圣感,尽善尽美地教读每一个句子,讲解每一个知识点,生动细致地解答每一个疑难问题;从而不知不觉地感染着每一个学生,鼓舞着每一个学生。教师的情感有时是漫天云霞,热情洋溢;有时是三月春风,润物无声。在细微的言行中全身心地投入倾心教育教学工作,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教学成绩会渐次上升。

三、调动情感,让英语课堂充满爱

情感教育必须以“爱心”为媒介,以“爱心”换信心。老师的爱应该像阳光一样慷慨无私地映进每个学生的心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爱心不仅体现在优秀学生身上,更要倾注在学习困难的“学困生”身上。

我班有位同学是在初三年级从外校转入我班的插班生,他的英语基础比较差,第一次月考时只考了50分,因为要面临中考,他自己也非常着急。我耐心的帮他分析情况,使他坚定信心,并利用课余时间帮他补习了初中阶段的语法知识,上课时注意多让他练习运用语言,到下一次月考时他就进入了及格分以内,这使他很受鼓舞,更坚定了学习英语的信心。这位同学的成功使我很感动也很受启发,山谷里的野百合更需要春风。

前几年,我任教的班级里几位同学在初二上学期英语成绩下滑,我经过调查研究为他们几位同学专门设计了适合他们英语程度的学习方法,并相应调整我的教学策略,加强个别辅导,力争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中都有提高,从而避免了进入初三后的学生成绩分化现象。

四、调整教学内容,扩展情感教育

法国一位著名教育家说过:教育就是激励和唤醒。情感教育贯穿在教学中的全过程,帮助学生打开心灵的窗户,激发学生沉睡的潜能,启迪学生的智慧,强化学生探索世界的勇气,让学生领略世界无尽的美感,这是一位教师的神圣职责。教师在探索的过程中承担着引路人和合作者的角色,我在学生刚上初中时,先教学生一些日常用语,如问候、道别、致谢、道歉、称谓等。对八九年级的学生在教学中尽量丰富教学内容,穿插一些新鲜有趣的知识,比如在教学中穿插一些旅游、购物、科普、新闻热点等语言知识就常常产生出乎意料的效果。教师可轻松愉快地通过英语教学上的声韵美、结构美揭示英语本身的独特魅力,达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目的。在教学手段的使用上,尽量做到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富于变化,比如教旅游方面的文章适宜配上精美的图画,学习如何用英语购物时尽量模拟真实的商业环境,让学生沉浸在浓郁的英语氛围中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由此可见,调整教学内容扩展情感教育,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浅析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第12篇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 蕴含着多姿多彩的情感教育内容, 对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和积极的同情心、利人精神, 想象、幻想的能力, 创新意识和创造力都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它包含促进学生发展的诸多因素, 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因此, 通过语文教学, 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不仅是必要的, 而且是可能的。情感教育作为一个古老而又现实的实践课题, 在语文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利于激发学生情感

语文教材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情感, 作者的情感、意愿, 乃至整个心灵的诉求都寄托在他们所描绘的形象中。文学巨匠巴尔扎克说:“作家必须看见他所描写的对象。”因此, 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经常做的就是, 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让学生感受、认识课文中描写的形象, 让其如见其人、闻其声。这一过程就要通过形象思维来帮助完成。当作者刻画的形象跃然纸上, 活脱脱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情感就随之而生。学生心灵的琴弦被拨动, 情感就会伴随着教学活动, 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就会用心去感受文中的形象, 体悟作者的悲与喜、爱与恨。感受到作者笔下自然的伟大与美丽……教师可以免去许多繁琐的分析与讲解, 而是通过形象感知、感悟来启发学生思维。

二、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情感, 可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曾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 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 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学生的情感就像一潭水, 只要投去一颗小小的石子, 就会泛起粼粼的波纹。如果教师的教学能激起学生的情感, 使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融洽, 这样的教学活动就可以成为学生的主观需要, 成为学生内心情感驱动下的主观能动的发展过程。这就恰恰符合了“教学过程是促进学生自我发展的过程”的本质属性, 因此, 也就最终决定了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 是教学活动能否取得成功, 能否顺利进行的决定性因素。学生的阅历浅, 经验少, 想学好语文课困难重重, 凭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收效甚微, 而让学生主动地投入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神奇的岛屿》时, 用投影展示出一幅幅岛屿的景色图, 再配上“群鸟的叫声”, 让学生边听录音、边看图, 学生仿佛置身岛屿, 不仅能观其形, 而且能闻其声, 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由上述可知, 激发学生的情感, 让学生从小乐学、多思、善思、求美, 对发展学生的良好素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三、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情感, 益于渗透思为想教育

教学活动具有思想性。语文学科的思想性特征比其他学科更为突出。古人云:“文以载道。”教材中有很多寄予抒发情感的课文, 含有丰富、生动的德育因素, 如战友之情、热爱美好事物之情……这些都是人类的高尚情感, 是作者对生活中能激发起人炙热情感的事物的表达。教师应引导学生透过其感性的形象, 体验到其内涵的高尚道德情操, 在潜移默化中丰富, 净化其情感, 陶冶、塑造美好的人格和心灵。

古人云:“景乃诗之媒, 情乃诗之胚。”列宁也曾说:“没有人的情感, 就从来没有, 也不可能有对于真理的追求。”因此, 教师要想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令他们自发地接受这种教育, 首先就要激发他们的情感, 使之与作者的情感相沟通、相融洽。由此可见, 课堂教学进行思想教育, 重在一个“情”字。在教学中教师要设法激发学生的情感, 使他们成为受感染者。其中, 把注意力集中在人特形象上, 让人物在书本上活起来, 在学生心目中生动起来, 丰满起来, 就像曾经和他们在一起奋斗过、生活过, 从而受到思想教育。

四、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情感, 可以提高预感能力

人们留心便会发现, 大凡有所成就的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等都有极高的悟性, 因此不难认为, 要提高人才的素质, 必须提高人的悟性。对于学生来说, 悟性是一种潜在的智慧。小学阶段是其发展的最佳时期, 在语言教学中这种悟性主要表现在对语言文字的直觉感悟能力。

阅读教学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可见语感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叶圣陶也曾指出:“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学生在一看一听一读之中, 就能凭借直觉和联想去体会, 使之转化为真切的、形象的、具体的画面, 领悟语言文字的精妙, 它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直接的、整体的感受和判断。人的语感能力与其情感和思想素养密切相关, 在教学活动中激发情感, 提高素养, 也是进一步促进语感能力的提高。

在学习《半截蜡烛》一课时, 我通过岛屿的设计, 多媒体的情境的创设, 加上课文中的语言旁白, 让学生从中体会德国纳粹分子的阴险狡诈, 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的机智、沉着、勇敢、坚定, 激发学生憎恨敌人、敬佩英雄的情怀。通过分角色朗读, 读出文章的味道;通过课本剧的表演, 体悟文章的内涵, 使其思维活动更加深刻, 进一步提高对语言美感的认识, 培养语感能力。用“情感”伴随理想这样的最佳心理驱动教学, 正是发掘学生潜力的主要渠道。

五、激发情感, 促进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协调发展

从科学性上来看, 教学过程应遵循人脑的活动规律, 促进大脑左右两半球和两种思维方式的协调发展, 为实现“双脑并用”的新型人才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脑科学家认为, 人的左脑分管逻辑思维, 右脑分管形象思维。任何学科都是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二者的有机结合, 语文教学于其他学科来说, 相对地形象思维比较突出。在教学过程中两种思维共同发展, 互相促进。

例如:在讲《荷花》一课时, 我先让学生欣赏一幅荷花图, 使学生的情感被牵引进醉美迷人的荷塘美景中, 教室中似乎也飘散着荷花的清香。伴随着动听的古典乐曲, 学生深情地诵读着优美的词句, 头脑中出现各种荷花的形象, 产生无限联想, 激起对荷花的喜爱情感。有的把自己想象成一位翩翩起舞的荷花仙子, 有的把自己想象成自由自在在莲叶间嬉戏的小鱼, 有的把自己想象成沉埋于污泥下去白嫩爽口的莲藕, 等等。并赋予它们美好的品质和情操。这种情感所激起的表象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先让学生通过语言把这些联想到的表象联系起来, 然后按顺序表达出来, 这一步是通过逻辑思维完成的, 于是也就推进了逻辑思维的发展, 促进了两种思维能力的协调发展。

综上所述, 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激发学生的情感, 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原苏联教育家斯卡金特说:“教学效果基本取决于学生的态度。”实践证明, 语文课的情感教育由于改变了学生原来的学习心态, 变被动为主动, 变勉强应付为积极参与,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也证明了, 只要有工作量很大的情感教育的投入, 就会有丰硕的成果和真心的回报, 即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明显增强, 综合素质有较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谢嘉平, 赵玉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小学教学新路.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上一篇:病理学教学法下一篇:电视法制新闻采访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