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平台范文

2024-07-02

成长平台范文(精选12篇)

成长平台 第1篇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的探究欲望一旦被激发出来,就会对学习感兴趣,并表现得积极主动。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欲望。如,在教学《日月潭》一课时,学生对台湾的日月潭十分陌生,我在课下引导学生搜集这方面的材料,在课上让大家自由展示日月潭的资料,吸引学生观察日月潭,喜爱日月潭,从而产生学习日月潭的兴趣,引领学生通过自读、互读、议读来学习课文。学习课文后,学生对课文已有了初步的了解,这时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把已学会的说出来,让学生感到“我也能在大家面前展示自己”,自信“我也行”。紧接着,让学生把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小组共同讨论,共同研究,共同解决问题。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再由全班同学和老师共同解决。这样就激发了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发扬民主,唤起成功欲望

学习面前人人平等,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教育素质,有灵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心中的感受,表达真情实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在练习中,学生有的说:“秋天是凉爽的。”有的说:“这是一个丰收的季节。”还有的说:“秋天太美!”而有一个孩子又说:“秋天是多彩的。”我顺势追问原因,他说:“因为秋天里有很多节日,人们总是在这时候把到处都装扮得格外美,我看到了一个多彩的秋天。”他的回答很有个性,我给予了充分的表扬并激励学生向他学习,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词语来描述。这时有学生这样说:“秋天是幸福的。因为我的生日就在秋天。每到这时,妈妈都要带我去郊游,还会送我一份珍贵的礼物,我简直太幸福了!”多么稚嫩的话语,多么真切的感受,学生在学习中用一颗细腻的心感受着生活的甜蜜,让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在情感交流中发展自我,塑造了一个又一个鲜活而又生动的拥有独特个性的生命体。

三、开展活动,增加课堂生趣

当代课堂教学要求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角”,教师是“导演”;要求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独立思考、大胆实践,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精神。进行独立学习活动的形式应该多样化、生动有趣,如,独立思考、对话、讨论、练习、表演、游戏等。在教学实践中,我设计了一些游戏和竞赛,如,找朋友、夺红旗、对口令、小猫钓鱼、小小邮递员、摘苹果等,学生的兴趣浓,情绪高,思维活,反应快,这样学起来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荷叶圆圆》一课时,我在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朗读的基础上,我带全班学生结合挂图进行全文的深入朗读,深化感悟。“荷叶圆圆的,绿绿的。”我手举着圆绿的“荷叶”(课前画好的道具)让学生接读下文,再一次回顾全文内容后,我请他们自由选择一段,分成4个组,进行小组赛。每一小组先推选出组长,由组长负责组织同学在组内进行表演朗读,评出“优秀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再参与小组间的比赛即一人演,其他同学读。演完后,学生还饶有兴趣,我趁机让学生当“小诗人”,试着在课本上画一画再学着课文编一编。通过演、读、说,既能让学生再一次梳理文章的内容,又能再次感受充满童趣的夏天,触摸生机勃勃的荷叶,体味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的快乐心情,还激起了孩子们当小诗人编诗的欲望。“每一个人的心灵都像他们的脸一样各不相同,正是他们无时无刻地表现自己的个性,才使得今天这个世界如此精彩。”语文教学培养学生个性的核心在于引导学生去自主探究学习。

搭建教师成长平台 第2篇

——市中区君山路小学素质教育论坛材料

【内容提要】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温家宝前总理此番话启示我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是关键,而专业化发展是教师的必由之路。我们君山路小学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上,充分利用学校自身资源和优势,积极开展校本研修活动,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及自我反省、自我培养、自我塑造,努力营造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良好氛围,使我校的教师专业化发展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学校先后被评为“市级校本研训示范化学校”、“省级校本研训示范化学校”。

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决定了学校今后的发展,决定了学校的办学质量。下面,就我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的一些做法向各位领导作简要汇报。

一、明确目标、科学规划,对教师专业发展进行超前谋划。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通过接受专业训练和自身主动学习,不断提升自己专业水平的持续发展过程。我校深刻地认识到,教师一定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自主发展理念,充分认识教师专业发展是自我价值提升的需要,是学生发展的前提,也是学校发展的关键。全校教师达成共识,使之成为全校教师的共同愿景,引领学校走向持续发展之路。

学校一直致力于追求高品位的学校发展方向,结合本校实际制订了科学合理的发展目标,制定了《君山路小学教师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之中。我们的发展目标是通过建设教师专业化发展示范学校,使每一位教师都能用现代教育理念,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建成一支具有强烈的终身学习、自主发展愿望,具有强烈的敬业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精湛的业务水平、较强教育科研能力、健康的心理素质、广泛的求知能力、积极的创新意识、和谐的人际关系、持久的合作理念,能面向未来的“专业型”、“学者型”、“专家型”的教师队伍,切实提高教师整体水平,促进教师队伍整体优化。

二、活动促进,主动参与,全面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学校为全面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为教师的个体成长、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搭建平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抓好“优秀案例评比”活动,大大提高了教师钻

研教材,研究教法的能力。

枣庄市教育局为进一步提高广大教师把握课标、钻研教材、研究教法的能

力,全面提高广大教师课堂教学效率,在全市开展了优秀案例评选工作。为做好优秀案例评选工作,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把工作落实到位。一是实行责任制。实行一把手负总责下的分管校长和教导主任责任制,实行学科组长承包制。学校签订层层目标责任状,分解任务目标,层层抓好落实。二是健全校本教研制度。围绕优秀教案的评选,完善校本教研和集体备课制度。三是建立考核表彰机制。学校建立校内优秀教案评选制度,把优秀教案纳入对老师的考核,并作为评优树先的重要依据。我校万勇主任在全市优秀案例评比推进会上做了典型发言。

(二)抓好“教研组教研展示”活动,让每位教师的教

研水平都有所提高。

学校全面开展了以教研组为单位的集体大教研活动,效果很明显。具体做

法是:以教研组为单位,每个教研组选一名教师授课,其他成员参与集体备这一堂课,教研组授课人员在大教研活动之前可在本教研组内试讲这堂课,其他成员参与评课修改教案。然后按学校的统一安排,在在 多媒体教室上一堂教研课,同学科的教师全部参加听课。到下周三的教研活动时间,参与授课的教研组全体成员坐在主席台的位置上,由教研组长说课,授课人说教学反思,教研组其他成员进行评课。其他级部同学科的教研组长和学校教学工作管理人员共同组成评委小组,就该教研组的授课、说课、评课进行评分,结果作为评选优秀教研组的重要依据。

(三)单元把关课捆绑式进行,教师上课、听课、评课

全面落实。

学校要求每学期初,各个教研组把本学期教师单元把关课授课时间、地点、内容等统一上报教导处,由教导处汇总后打印下发。同时,把听课人员分成一二年级组、三四年级组、五六年级组及常识科组和音体美组等五个研讨组进行把关课上课、听课、评课,安排更加合理,落实更加到位。提倡跨年级、跨学科听课。听课实施考勤,领导跟踪听课,随堂打分上报,确保听课质量。听过一段时间后,利用教研活动时间进行集中评课活动,收到良好效果,提高了广大教师的业务水平。

(四)教师教学基本功比武活动,让广大教师练就过硬

教学本领。

我们学校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比武活动每学期都要举行,除三笔字、普通话、课件制作等基本功比赛外,又增加了学课标知识大赛、命题大赛、说课比赛、微课设计比赛等,让教师在比赛中进步,在比赛中提高。同时,对比赛结果纳入教师量化,写入个人档案,并对优胜教师进行奖励。同时,比赛也为学校管理充实了资料,如我们通过举行教师命题大赛活动,形成了学校各科试题资料库;通过连续几次的课件制作比赛,形成了学校的课件资料库等,这些资料通过网络向全体教师开放,成为宝贵的教学资源。

三、自觉学习,认真反思,让教师成为“三省吾身”的智者。

没有学习就没有进步,没有反思就无法提高。学校在教师学习与教学行为

反思方面颇费了一番心思,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广大教师受益匪浅。

(一)让学习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行为。

教学相长,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不断汲取知识。当前,由于生活节奏

快,工作强度大,使我们很多教师心情浮躁,不能静心读书学习,教师整日埋在事务堆里。忙忙碌碌却碌碌无为,知识得不到更新,理念得不到转变,眼界变得狭窄,业务变得落伍,很多教师都有“教了多年学,蓦然一回首,还在原地走”的挫败和失落感。为改变这一状况,学校为每位教师分学科订了《山东教育》《小学语文教师》《小学数学教师》《班主任》及全国各地的教育报刊杂志,在教师

办公室为每位教师订做了简易书架,要求每位教师书架内不少于10本专业书籍,不少于10本专业外的优秀图书,并规定每周的周二、周四下午两节课后为教师读书学习时间,学校领导巡视检查。同时,学校图书室,教师阅览室全天候向教师开放。“我学习,我充实,我提高,我快乐”是我校每位教师内心的真实感受。

(二)让反思促进广大教师向专家型教师发展。

叶澜教授说:“一个 教师写一辈子 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 教师

写三年反思 就有可能成为名师 ”。反思是总结,反思是监控,反思是诊断,反思是纠正,反思是提升。我们学校在此项工作中真抓实干,不搞形式,以反思促教学,以反思促成长。教师每人一本教学心得手册,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写10次以上的教学反思材料,作为常规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学期常规量化。同时,学校举行各种竞赛活动促进教师反思,如每学期定期举行的“教学经验交流”、“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等,学校对教师的反思材料进行筛选整理,编辑成书,成为校本教材,先后出版了《心灵之约——教师教育故事汇编》《我与新课程——教师教学反思与论文汇编》《怎样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汇编》等,反思让教师提升了自我,增强了能力,找准了方向,找到了自信,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全面提高。

四、实施“四大工程”,促进教师行动,全面促进教师

专业发展。

只有给教师专业发展搭建有效的平台,才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因此学校实

施“四大工程”,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一)青蓝工程。

学校实施青蓝工程,做好师徒结对子活动,新老教师结对子制度化,使之成为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发动机。实施青蓝工程就是要发挥优秀教师、骨干教师的作用,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师做到课堂教学公开,新教师可以随时随地随堂听课。新教师自己选择师傅,然后签定帮带合同,开始为期三年的帮带工作。几年来一批新教师迅速成长,有的已经成长为学校的新生骨干力量。

(二)名师工程。

结合市区教育局开展的教学新秀、教学骨干、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星

级”教师及市中名师评选活动,学校把外出学习的机会提供给业务能力强,积极要求进步的中青年教师,拓宽他们的视野,增强他们的能力。学校通过组织新教师汇报课,青年教师展示课、骨干教师示范课、教学能手特色课,全方位出击,推出一批校级优秀教师。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培养出区级、市级乃至省级名师,营造人才培养的氛围,逐步形成一支相对稳定的高水平的骨干教师队伍。

(三)开放工程。

近年来,我校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一方面与文化路小

学、峄城实验小学等学校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交流与合作。另一方面,我们利用区教育局开展的片区教研及城乡交流活动,与红旗小学、联兴小学、齐村中心校、渴口中心校、郭里集中心校开展课堂教学展示、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极大促进了我校教师的业务能力的提高。利用一切可能机会组织教师到兄弟学校学习、教研,吸收其他学校成功的经验,从外部获取源源不断的信息,刺激教师专业发展自我意识的不断觉醒,也为学校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四)团队工程。

三国时孙权曾说:“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

矣。”集合众人的智慧和经验,发挥团队合作的作用,从多角度多方面集思广益、资源共享,提高效益。学校结合教育局开展的语、数、英教师的远程研修工作,积极开展集体研修活动。同时,学校语文教师成立了教师发展和谐团队,利用校园网及学校网站进行业务学习、展示自我、网上研讨活动。集体讨论,就是教师间的一次思想碰撞;课堂教学交流,就是经验的共享。有碰撞就会有提升,学经验就会有收获。

我们深深体会到,教师要成为研究者,由“教书匠”向“教育家”转变,必

须让广大教师想发展,必须为教师发展搭建平台。今后我们将继续把教师专业发展这一长期的系统工程夯实筑牢,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素质优良、成绩突出,有一定影响力和辐射力的教师群体,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搭建教师成长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市中区君山路小学素质教育论坛材料

枣庄市市中区君山路小学

搭建平台,助学成长 第3篇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的探究欲望一旦被激发出来,就会对学习感兴趣,并表现得积极主动。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欲望。如,在教学《日月潭》一课时,学生对台湾的日月潭十分陌生,我在课下引导学生搜集这方面的材料,在课上让大家自由展示日月潭的资料,吸引学生观察日月潭,喜爱日月潭,从而产生学习日月潭的兴趣,引领学生通过自读、互读、议读来学习课文。学习课文后,学生对课文已有了初步的了解,这时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把已学会的说出来,让学生感到“我也能在大家面前展示自己”,自信“我也行”。紧接着,让学生把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小组共同讨论,共同研究,共同解决问題。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再由全班同学和老师共同解决。这样就激发了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发扬民主,唤起成功欲望

学习面前人人平等,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教育素质,有灵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心中的感受,表达真情实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在练习中,学生有的说:“秋天是凉爽的。”有的说:“这是一个丰收的季节。”还有的说:“秋天太美!”而有一个孩子又说:“秋天是多彩的。”我顺势追问原因,他说:“因为秋天里有很多节日,人们总是在这时候把到处都装扮得格外美,我看到了一个多彩的秋天。”他的回答很有个性,我给予了充分的表扬并激励学生向他学习,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词语来描述。这时有学生这样说:“秋天是幸福的。因为我的生日就在秋天。每到这时,妈妈都要带我去郊游,还会送我一份珍贵的礼物,我简直太幸福了!”多么稚嫩的话语,多么真切的感受,学生在学习中用一颗细腻的心感受着生活的甜蜜,让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在情感交流中发展自我,塑造了一个又一个鲜活而又生动的拥有独特个性的生命体。

三、开展活动,增加课堂生趣

当代课堂教学要求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角”,教师是“导演”;要求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独立思考、大胆实践,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精神。进行独立学习活动的形式应该多样化、生动有趣,如,独立思考、对话、讨论、练习、表演、游戏等。在教学实践中,我设计了一些游戏和竞赛,如,找朋友、夺红旗、对口令、小猫钓鱼、小小邮递员、摘苹果等,学生的兴趣浓,情绪高,思维活,反应快,这样学起来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荷叶圆圆》一课时,我在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朗读的基础上,我带全班学生结合挂图进行全文的深入朗读,深化感悟。“荷叶圆圆的,绿绿的。”我手举着圆绿的“荷叶”(课前画好的道具)让学生接读下文,再一次回顾全文内容后,我请他们自由选择一段,分成4个组,进行小组赛。每一小组先推选出组长,由组长负责组织同学在组内进行表演朗读,评出“优秀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再参与小组间的比赛即一人演,其他同学读。演完后,学生还饶有兴趣,我趁机让学生当“小诗人”,试着在课本上画一画再学着课文编一编。通过演、读、说,既能让学生再一次梳理文章的内容,又能再次感受充满童趣的夏天,触摸生机勃勃的荷叶,体味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的快乐心情,还激起了孩子们当小诗人编诗的欲望。“每一个人的心灵都像他们的脸一样各不相同,正是他们无时无刻地表现自己的个性,才使得今天这个世界如此精彩。”语文教学培养学生个性的核心在于引导学生去自主探究学习。

教师成长需要的平台 第4篇

做教师, 最多的就是课堂教学实践。一般而言, 年轻教师参加工作都要承担学科教学和班主任工作。数年如一日地持续工作, 使得他有机会广泛、深入地接触学生, 并进行生动的交流、反馈, 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这对普通教师相比于其他教育研究者而言, 是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教育艺术本质上是一门实践艺术, 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也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 再指导教学实践, 同时也接受实践的检验。一名教师积累丰富的教育实践, 必将会为其将来的教育研究与思想提升提供重要的实践基础和思想储备。

教师专业成长的第一步是把书教好, 成为一名让学生喜欢的教师。要做到这一点, 就要研究课堂教学实践。作为学校, 应该为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提供更多更好的实践机会, 使他们在课堂中更好地摸爬滚打, 锻炼自己的能力, 提高教育艺术水平。有的学校举行丰富的公开课研究活动, 比如年轻教师的入门课、过关课、汇报课、竞赛课、擂台课等, 还组织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上示范课、研究课, 供普通老师学习观摩, 有的学校还不远千里送老师到一些特级教师的上课现场去学习等等。这些基于实践基础上的授课与听课, 是教师积累教育教学经验的重要平台, 利用好可以使教师短时间内成长为一名教育教学技能熟练教师。

当然, 教师只上课还不行, 还需要上有质量的课, 这就需要磨课。所谓磨课, 就是一名教师几轮备课、上课, 同科组的老师参与意见, 最后打造出一堂较精彩的课的过程。整个研究过程, 以课例为载体, 从理论学习, 到课例设计, 再到行为反思。其间有理论指导, 也有实践反思, 避免了教学的盲目性, 又有鲜活的案例解剖、微格反思, 虽然辛苦, 但对执教者大有裨益。磨课的过程是教师学习、实践、总结课堂教学艺术的过程, 几轮打磨, 既能达到改善教师本身教学行为的目的, 激发教师对课堂教学境界的不断追求, 又能对同科组老师有所促进和启发。因此, 这种形式逐渐成为许多学校培养年轻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路径。

一个教师站在研究者的高度去看待课堂教学, 教学就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 更不是一份谋生的手段, 而是抱着探求教育艺术、追求真知的过程, 是教学研究的平台。这样的教学实践就有了深远的价值和意义。

研究平台

新课程提出“教师是研究者”这一概念, 是针对过去的一种错误认识, 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运用他人研究出来的成果, 教师并不需要研究。但是, 今天人们意识到教师的任务不仅是把他人创造的知识较好地传授给学生, 更应该研究如何才让学生更快更轻松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如何才能使学生富有创造激情和创造才能。同时, 教师还是知识的创生者和教学方法的研究者, 在对教育这一事业大厦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既然教师具备研究者的身份, 学校就应该提供研究的平台, 供其调查和研究。一般来说, 学校会有这样的几类研究活动:

1.基于课例基础上的备课组研究活动。固定时间, 固定地点, 备课组内的老师集中对所用教材的某一单元或者一课例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商定教学的三维目标、重点和难点、教学的方法、程序等。这类活动看似简单、普遍, 其实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根基, 是落实有效教学乃至高效教学的基础工程。如果说, 教学是一所学校的中心工作, 那么, 抓实了课前备课这一环节, 中心工作也就成功了一半。许多学校在备课研究方面总结出不少经验, 比如集体备课, 由组长主持, 大家发言讨论, 最后形成教学预案的备课活动模式。另如“一人主备, 众人参与”形式, 即某位教师承担一篇课文教学, 先由其独立备课、说课、示范上课, 然后组内教师研讨、修改、形成教学预案的形式。这都属于新课改提倡的合作、共享理念指导下的备课研究活动。

2.基于专题研究基础上的学科组研究活动。学科组是学校展开各学科教育教学和研究的纲绳, 学校对学科教学的目标要求通过学科组进行传达和具体落实。一般来说, 学科组会采取专题研究的形式, 根据学校安排针对本学科教学的某一方面重点展开研讨, 议题集中于如何落实上, 以语文为例, 比如“如何上好作文课”“如何提高阅读课的课堂教学效率”“如何开展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如何教学语文园地”等等。学科组开展研讨时, 及时发现问题、讨论解决问题。因此, 这类活动既有理念的提升, 又有实践经验的总结, 还可以就教学中的具体问题进行研讨, 寻求解决办法。因此, 它往往具有较高的时效性, 对于学校教学工作有重要的指导和实践意义。

3.基于课题研究基础上的教科研活动。由于社会需求的变化、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的变化以及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等, 学校面临形形色色的新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 就需要中小学教师积极从事教育科研活动, 借助于科学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课题研究是将教研与科研有机融合的教研活动形式, 是以平时教学过程遇到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 制定研究计划, 在预定时间内围绕同一专题反复研究, 探寻教学对策, 解决问题。一般的做法是: (1) 选择课题。课题坚持从学校或教师实际需要出发, 把教学实践中的疑问、困惑进行归纳、筛选, 确定一个研究专题, 组织交流论证, 使课题研究真正做到“开展自己的教学研究、解决自己的教学问题”。 (2) 各个教研组围绕课题搜集材料, 选择、整理材料。 (3) 自主申报, 确定课题组成员。根据所筛选出来的课题, 结合所收集到的资料, 让有研究兴趣和研究能力的教师组成课题组, 拟订阶段研究目标和计划。 (4) 建立研究制度。确定研究的时间、地点、活动形式等, 强调在学习和研究中注意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科研、教师研究与专家指导等相结合。 (5) 每学期开展一场课题阶段研究成果展示, 达到以点带面, 促进优秀经验的推广和辐射的目的。 (6) 时机成熟, 立即申请课题结题验收。课题组教师要完成课题的研究报告或结题报告, 总结教育教学经验。中小学教师借助课题研究开展教育科研, 具有解决学校实际问题, 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 更能切实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素养, 许多名师、特级教师也就是借助课题研究而走上成功道路的。

4.基于个人基础上的自主研究活动。教学研究更多时候是在教育实践过程中进行的, 这就需要教师有自主研究的意识。教育实践中, 一节课的教学、一个教育细节的处理、一个孩子的转化等等都可以进行研究分析, 从而找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其实, 这就是基于个人基础上的教育研究。自主教育研究包括教育叙事、案例分析研究、教学反思等多种形式, 方式自由, 形式活泼。其关键是教师本身一要用心, 及时捕捉教育生活中的思维火花, 勤于反思探究;二是有恒心, 坚持不懈才能发现规律性的东西, 加以总结, 最终形成成果。自主教育研究活动看似自由随意, 缺少规范, 但恰恰是最丰富最有生命力的研究活动, 许多名师比如魏书生、邱学华、钱梦龙等老师都是依靠自主研究而逐步成长起来的。

交流平台

真诚的交流所导致的思想碰撞和交锋, 会使我们对问题的认识更加全面和深入, 会使一些主题和思想在我们的心中深深扎根。既然交流是人们生活的客观需要, 学校有必要搭建交流的平台来适应教师需要的潮流。那么, 有哪些形式比较适合呢?

1.教师论坛。由教科室牵头, 也可以分学科组进行, 提前定出每月 (或者双周等) 论坛主题, 根据需要可以邀请全体教师或者学科组教师参加, 还可以适当邀请知名的专家学者参加。话题可以是课改中的热门话题、焦点问题, 也可以是教师实际教学中遇到的某个具体问题。如: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怎样设计让学生喜欢的作业、如何培养学生积极发言的学习习惯、如何组织集体备课等等。活动前要求参会人员提前自学, 查找资料, 做好发言准备。活动时, 可以安排“圆桌论坛”, 民主交流;也可以以“嘉宾访谈”的形式, 与会教师既做观众, 也可以踊跃发言;还可以围绕同一话题, 教师轮番上台讲演。以论坛搭建教师理论学习研究、交流互动的大平台, 以全新的理念、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主题内容, 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阐述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营造浓厚的理论学习氛围, 充分发挥群体理论研究优势, 互通有无, 资源共享, 合作学习, 共同进步。同时, 这种形式也让教师在交流辩论中展示自我, 增长才干, 开拓视野, 达成共识, 有效地促进了教师自我发展。

2.网络媒体。网络越来越深入到人们的生活角落, 借助网络交流和学习已经是一种趋势。网络媒体的形式很多, 最适用的要算Blog。作为网络时代信息化下的产物, 在Blog上老师们可以十分方便地记载每天行动研究中发生的教学故事, 及时积累研究需要的各种信息, 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调用:反思、写作、引文……都可以得到便捷的服务。尤其重要的是, Blog使老师们从早先上网时的人机对话转化为人与人的对话。在Blog上, 教师们可以得到熟悉的和陌生的教育博主们的鼓励与欣赏, 在学习与交流中获得知识、智慧和情感上的满足。因此, Blog既是教师实现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也是教师个性化交流的空间, 是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技术力量和人文环境。对此, 学校可以积极鼓励和适当引导, 使网络科技为教师队伍建设服务, 比如倡导教师建立自己的教育博客, 记录自己每天的教育足迹, 收获教育思想成果。同时, 学校建立教育博客联盟, 互相灌水、潜水交流学习。学校也可以推荐一些名家博客和知名教育网站论坛, 供教师们浏览。

3.学术报刊。许多教师有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学习之后, 往往不满足于校内或者网上发帖这样浅层次的交流, 逐渐会有向报刊投稿争取发表的需要。教师在投稿和改稿中会得到与编辑老师交流的机会, 受到许多启发, 开阔自己的眼界。不少老师从发表第一篇论文中收获到成功的喜悦, 并积极向更多优秀的老师学习, 开始了发表第二篇、第三篇的旅程, 有些老师甚至出版了个人专著。借助于学术报刊进行交流学习, 是一种较高层次的交流活动, 是教师专业化发展走向快车道的标志, 有很多名师就是从写文章这样的平台上走出来, 走进公众的视野, 从此有了更为广阔的舞台。对此学校应该给以积极的支持和帮助, 积极搭建平台, 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服务, 比如邀请一些专家学者指导写作、为老师订阅杂志、提供教育类的报刊邮箱地址、邀请杂志编辑来校辅导投稿常识、设立论文发表等科研奖等, 鼓励教师往更高层次发展。

学习平台

教师要想进步, 除了深入实践和研究之外, 还要认真读书。读书是提高文化内涵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在一定意义上说, 我们通过博览群书, 拜读古今中外教育名著, 可以与大师对话, 与大师心灵相通。“行万里路, 读万卷书”, 教师只有在持之以恒的专心阅读中, 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也只有爱读书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爱读书的学生。

教师读书应该读些什么书呢?我觉得至少要读三种书:一是与教学有着直接关系的教育类报刊和名师课堂实录与分析。因为这些书提供了与教师最切近的教育、教学中的体验感受, 从中可以了解其他老师在教育细节上的态度与处理, 也能得到最直接的借鉴和学习。如果深入学习, 还可以了解到名师成长的心路历程, 这也能促使自己一步步成长。二是教育类专著。一个教师要想在专业上有所发展, 必须有较丰富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而这些东西从哪里来?就要从博览古今中外的教育名著中获得。比如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杜威的著作、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力理论, 也包括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这一类的著作。从中汲取古今教育大家对教育规律的理解和思考, 自觉学习和思辨, 逐步建构起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框架。三是多读一些人文类的著作, 比如文学类、哲学类等社科著作。虽然这些著作与当下的教学没有直接的联系, 但是从中可以受到人文的熏陶, 体会人性的光辉。这些都将会对教师的教育思想有着重要的影响, 有些也许能彻底改变其原有的教育观。

读书的途径很多, 可以自由读书, 也可以听讲座报告, 还可以参加学历进修。自由读书好处是没有功利色彩, 时间自由, 心灵舒放, 自由呼吸, 享受阅读。阅读的面也很广, 种类驳杂, 博览群书, 可以拓宽视野。缺点是没有约束, 容易受其他事干扰和排挤, 没有顽强的意志和强烈的欲望难以坚持。听讲座报告的优点是可以得到专家学者的点拨, 对一些问题的思考能有茅塞顿开豁然开朗式的启迪, 缺点是条件有限制, 机会不太多。学历进修有一定的强制性, 能在短时间内迫使自己阅读许多比较枯燥的理论, 并通过识记, 较有效地增加厚实的理论素养。缺点是受约束, 趣味性不强, 需要自己有恒心毅力。当然, 读书无处不在, 无时不在, 形式不拘。关键是行动和坚持。学校在此问题上可以作些推动, 通过搭建适当的平台, 培养教师的读书习惯。比如通过书香校园建设、为教师订阅教育杂志、教师读书交流会、读书讲座、师生同读名著等活动推进, 也可以通过制度来推动, 比如对阅读量的规定、写读后感比赛、学历提升等, 促进教师阅读提高。

三步六段,搭建听课成长平台 第5篇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老师们在知识、教法、人文等方面必须取长补短。如何引导老师们拓展自己的进步空间?如何才能让大多数的老师将自己的教学、教研亮点充分展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既需要主动地参加学校及上级教研部门组织的听课活动,虚心向别人学习,又要积极地投入听课之后的反思性研讨活动中,这样才会使自己更快地成长起来。只有认真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针对教学观念、教学行为、教学内容、教学效果进行分析,总结教学经验,我们才会真正成为研究型教师,甚至专家型教师。

当前,不难发现一些老师对说课、研讨等活动确实存在敷衍了事的状况,还有一些老师尽管肚里有,但是却存在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的状况。对此,我们将近年来实施的“主备试教”式听课活动晒出来,和大家分享,或许能给大家一些启发。2010年,我校的“主备试教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实践成果被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小学外语教学》第9期上用了4页的篇幅进行了报道,2012年《沂蒙教育》第2期以“以‘主备试教’促进校本教研的发展――沂南县第一实验小学校本教研侧记”为题又进行了概述,现在我校的“主备试教”活动已经自然化、常态化、成果化。老师们对自己或同伴的经验和成果都能进行梳理提炼了,这受益于校长室提出的“以研兴教、以研强校”的奋斗目标,受益于教科室“向研要质量、向研要效益”的原则,受益于教研组“全员参与、坐在教室前沿、冲到研讨前线”的内涵需求。我们的亮点就是大力加强了听前和听后的集体研讨的实效,一方面,我们实行听(课)、研(讨)、(培)训一体,通过网络、报刊、书籍等途径寻找资料,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另一方面,我们又依靠教师整体学习能力的提高,促进课堂教学向纵深发展,我们不仅鼓励教师跨学科听课,也鼓励不同学科的教师在听后及时跟进研讨,做好学科渗透,并能各抒己见,取长补短,尤其记录好相关人员的发言内容,积极做好自己教学札记的整理和提炼工作。鼓励教师踊跃向报刊投稿,根据发表情况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使教师在听课活动和交流研讨中有所收获。

这样,研究过程和教师听课能力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具体说来,我们做好了听前、听中、听后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听前:内引外联搭平台,引领教师上台阶

首先得让老师们明白听课是干什么用的,讲课教师和听课教师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为此,我们在学期初,先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让听课和评课之风深入人心。

1.听前施行主题教研制度。听课前,我们先组织同学科教师就这一课进行集中研讨,对教法和学法,对重点和难点进行预设、铺垫。听前的这种研讨对于课堂的实践是很重要的,毕竟包括了对教材的理解、对教参的利用、对课堂教学思路的预设等,这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方向与质量。

2.听前要布置好观察任务。在听课前,我们还将设置好的观察点布置给听课老师,让老师带着任务去听课。改变教师在听课过程中各自为战的涣散状态,使听课更好地为主题观察服务,更好地为改进课堂教学服务。

二、听中:统筹兼顾严过程,层层跟进不放松

听课必须以教师的发展为本,因此,在听课中,我们要求各听课教师必须带着分配给自己的观察任务、带着目的去认真听。这也是听课活动的关键,更是为听后的研讨活动奠定基础。

1.教师看领导,领导要率先。领导光喊,若自己不行动起来,如何服人?因此,领导班子包学科,带头听课学习。根据学校班子成员的特长,确立了领导跟进课堂、追踪教学听课的制度。例如,在我们学校,李维茂跟进语文学科,魏杰跟进数学学科,于丽娟跟进常识学科,刘洪丽跟进艺体学科,朱祥慧跟进英语学科。

2.严格听课记录考查。在听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被动应付的现象,为把这种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我们不仅跟进了签到签退,而且采取了在听后及时上交观察记录进行赋分的管理形式。让那些感到无所谓的老师感受到“与其糊弄,消磨时间,不如真正学点”,让学习者学有所得(哪怕是一丁点儿),让被动者在其他人的带动下多学一些。

三、听后:点面结合促发展,成果转化显亮点

组织听后研讨活动是件不容易的事,种种原因加剧了教研开展的难度。通过领导跟进,开展集体教研活动虽然带有强制性,但教师们理论学习的积极性也逐渐由被动转变为主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更加关注“教”与“学”的过程,并能积极发现问题并通过教研平台解决问题,甚至能将细小的个案研究上升到理论层面,并形成科研成果。

我们确立了教师在教研工作中的主体地位,让教师成为教研的主人,通过教研来培养教师、提高教师素质。为此,我们在听后还专门设置了一个研讨平台,增进了相互之间的学习、渗透、交流。

1.听后及时研讨。刚开始的时候,很多老师是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通过倾听、相互分享,老师们对自己或同伴的经验和成果逐步清晰了,有话说了,“以听促教、以研强己”深入人心。主讲人先进行说课,相关人员会就主题进行旁听、发问、记录,主讲人进行解答;为了让主题得以深化,我们提出“不动笔墨,无以记忆深刻”“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倡议,让老师的研讨及心得落到纸上,写到本上;主讲人的教案和教后反思(纸质的)当天上交存档,电子文本稿则发给学科教研员进行保存备份。

2.研后集体攻关。通过教后研讨活动,群策群力,把自己的教学困惑、教学观点与大家一起讨论,寻找解决的方案,分享自己的经验,凝聚更多人的智慧,进入一种更高的学术层次,促进了普通教师与优秀教师的交流。实践证明,把教后的研讨及听后的心得体会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文献资料,不仅有助于课堂教学经验的积累和交流,更有助于教科研自身的持续健康发展。近年来,我们在听评课上点面结合、多管齐下,促进了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面铺开了,亮点难道不自然显现吗?

一是对听课中发现的有价值的问题进行了集体攻关研究。修改后申报为各级课题。2013年我们有5项市规划课题成功结题,2014年有三项省十二五规划课题结题,其中一项由于有成果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有成果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收入而免于鉴定直接结题。

二是加快了校本教科研资源库的建设。以《沂南一小校报》《教师读书手册》、沂南县第一实验小学网站、案例汇编等为载体,记载下了听课和课后研讨学习和研究的成果,受到家长的夸赞,社会的好评。

三是加大了听后研讨的量化分值。学校每年逐步提高听评课在千分量化中的分值,引导教师注重从听评课中提炼主题,关注生成、内化吸收,充分利用碰撞产生的灵感,积极撰写心得体会、随笔等,学校的大部分老师从中尝到了甜头,教学、教研呈现良性循环状态。

四是加大了听评课成果的推广力度。学校积极推荐教师的课堂实录、研讨成果,定期将教师的优秀课堂展示成果进行汇总及汇编成册,对有普遍意义的科研成果在全校积极推广,如放到教师读书手册中、放到学校网站、放进校报中等,我们将研究实践经验推广到全校,注重老师整合能力的培养,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教学听评活动,促进了学校的教研工作,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科研能力,在此基础上我们大力推出了一批优秀教师,先后有多名教师在市县层面参加了优质课评比或作典型发言、报告。近三年来,学校先后有三十余项省级成果,5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获奖论文、课件、教学设计评比奖项60多人次,英语教研组获得临沂市优秀教研组称号,朱祥慧、夏苹被评为山东省研修优秀指导教师,任德利、刘淑慧等被评为山东省优秀研修组长,大批教师通过举办理论讲座,得到锻炼,得以提升。

通过校本听课教研活动的实践,我们看到:面对日新月异的新课程理念,老师们拥有了更多的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听评课活动为全体教师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正在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更多老师的课堂进一步践行了“让学生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的理念,学生在认识知识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中,关注到了人类面临的社会问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明显增强,学校教、学、研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在“以教研兴课堂,以课堂促课改”的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学校新课程改革的原动力来自每一位教师,只有老师们领会了课改的理念,才会有课改的实践;而教师的课改实践水平又来自于学校的教育科研的引领,只有让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有感而发”,才会催生校本教研的动力,发现问题,积极反思,展开理论研究,最终又在研究和实践中解决问题,这应该是我们在校本教研中培养研究型教师的有效途径。

相互交流、相互补充,深化了我们的教后研讨活动,让我们切实感受到听后研讨对课堂教学的改变,我们也感受到俯下身子“行动引领”的成效,感受到老师们奋发向上的态势,教后研讨促进了老师的专业发展,更让我们倍感亲切和欣慰!

自主作业——主动成长的平台 第6篇

一、引领发现,探究主题

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作业出工不出力,简单重复让作业变得枯燥无味,学生学习兴致不高;被动地完成作业,书写质量更是令人担忧。温故却无法知新,更谈不上能力的培养。《吉林省义务教育教学常规》也曾不止一次地强调避免留简单重复性作业,为了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甚至对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也做以具体规定。那么如何设置有效作业,确保在有效的时间内,引导学生以灵活多变的形式,做自己想做的,自己喜欢做的作业成为任课教师研究的焦点。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培养学生一种或几种能力,成为校领导与任课教师研究的重点。通过常规作业检查,进行学生完成作业质量和完成作业态度等方面的调研,再经过与学科组长的座谈,学校决定设置自主作业。

二、探索前行,自主作业

1. 调动学生自主参与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完成作业能力

在研究初期,我们只是在一部分学生中做实验。先设置分层作业,围绕当天学习的内容设置自主作业,做自主作业的学生放学后,认真阅读当天学习内容,为了拓展学习内容,很多学生去课外查找资料,到网上搜集信息,再执笔书写时,很多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或写,或画,或粘贴,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第二天教师在检查作业时,给予图文并茂,设计独特的作业以大力表扬,渐渐地,越来越多的学生自愿走进写自主作业的队伍中来。

2. 探究自主作业主题,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当学生自主作业的兴趣被调动起来后,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做学生学习的领路人。围绕课内教学内容,与学生共同研究讨论,拟定自主作业主题,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去搜集,整理资料,去选择确定作业内容。

设计语文学科的作业,教师结合板块教学,和学生共同商议拟定作业主题。六年级下册第一板块为《革命岁月》,师生确定主题后,学生借助对文本的理解,搜集整理课外知识。课外资料的补充,网络资源的享用,使作业设计别具一格。好词佳句的积累,因革命故事油然而生的感慨,既有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内容,又有对所学内容的延伸、拓展,甚至体现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设计思想品德与社会这一学科的作业,学生在搜集整理材料中,提炼了一种思想,形成了一种习惯,对于引导学生品格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本学期伊始,为更好地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结合教材内容,我校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内容,确定作业主题,学生自主选择的作业内容,图文并茂的设计,呈现了学生对学习、生活的积极态度,彰显了诚信、奉献的美好品质。

“心理健康”这一学科作业,在学生剪拼贴画中,掌握了心理健康知识,同时也创设了一种宣传的氛围,学生的保健意识增强了,以积极健康的心态迎接生活中的挑战。

每一份作业都倾注着积极主动,每一次设计都体现了学生潜能的最大发挥,学生的能力亦如雨后春笋般蓬勃而生。

三、总结提升,深化教改

学生拥有了自主选择作业的权利,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作业的领域从课内走向课外,从课堂走向网络,从书本走向生活,从统一走向多元。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学会体验知识、检验知识,获得了自主完善和自主发展,为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对此,校领导审时度势,引导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研究总结,广大教师积极动笔,抒写自己指导时的“柳暗花明”,书写与学生共议主题时的“山重水复”,感慨于课程改革时的“山花烂漫”,感动于课改探索征程中的苦辣酸甜……如今,我校已有多位教师在校报中发表自己的文章,有七位教师在省级刊物上发表了文章。

设置自主开放型作业,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切实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也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深得学生家长的好评,也得到了省、市、县相关部门领导的认可,这使得我们的研究如虎添翼。2012年9月,在吉林省主题教研推广会上,我校的作业改革得到了吉林省教育科学院李元昌教授的高度赞扬,受到与会领导和专家的好评;2012年11月20日,在长春市科研基地校德惠现场会上,我校的改革成果再次得到与会领导和同行的好评。

自主作业,为教师提供了实践研究的阵地,为学生搭建了主动成长的平台。

(作者单位:吉林省德惠市第六小学)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成长的烦恼 第7篇

当今, 发展最快的产业是信息产业。

当今, 信息化已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然而, 物流业快速奔跑的步伐却受到了信息化的羁绊, 物流公共信息化平台已成为物流业发展的瓶颈, 尽管政府、企业对于建设信息平台都充满了热情, 但各自为政、资金紧张等不良因素影响着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健康发展———成长的烦恼困扰着政府与企业, 物流业亟待打破这个瓶颈。为此, 本期“特别策划”邀请业内专家和企业人士共同探讨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这个话题, 敬请读者关注。

怎样为青年教师搭建成长平台 第8篇

一、营造青年教师成长的环境

刚进入该校的青年教师, 在工作上的心态大致分为两类:

一类是踌躇满志、顶着“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等光环, 在外人种种羡慕的眼光里和不断的赞誉声中, 不知不觉地走上了神坛。理直气壮, 高高在上的享受着社会的顶礼膜拜。但是理想是美好的, 现实是残酷的, 一旦遇到什么挫折, 就会认为自己已看破红尘, 开始懈怠敷衍, 开始不思进取。另一类就是对自己力量估计不够, 没有自信心, 工作中畏畏缩缩, 没有魄力。这两种情况, 其实都是属于教师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 没有正确看待教师这个职业的实质。在这种情况下, 作为教务主任的我, 义不容辞地就应当承担起沟通的作用:组织召开青年教师座谈会, 让他们在交流中获得提升;学会倾听, 让他们倒倒苦水, 说说心中的委曲, 再适时加以点拨指导;允许他们犯错, 人都是在磕磕绊绊中成长的, 成熟的。因此, 对上级领导, 尽量为他们说好话, 对学生尽量维护他们的尊严。古人云, 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现在有专家认为, 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鱼场。这是启示我们需要创设一个有利于教师专业化成长所需要的环境, 要用健康的一流的良好氛围去影响教师。他们才会富有年轻的活力, 充满激情地工作。

二、明确青年教师成长的方向

青年教师应该有清晰、长远的人生目标。美国哈佛大学曾做过一个非常有名的实验:他们对从哈佛大学毕业的一群学生进行了为期25年的关于人生目标的调查, 这群学生的智力、学历、环境条件都相差无几, 调查结果是这样的:13%的人, 有清晰的目标, 25年间他们朝着一个方向不懈努力, 几乎都成为社会各界的成功之士, 其中不乏行业领袖、社会精英;60%目标模糊的人, 他们安稳地生活与工作, 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 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剩下的27%, 他们的生活没有目标, 过得很不如意, 并且常常在埋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这个“不肯给他们机会”的世界。因此学校指导青年教师建立个人专业化成长发展规划, 让每—位青年教师设计自己的发展蓝图, 明确个人的发展目标, 有阶段性地实施个人发展计划。能结合工作实际, 结合学生发展实际, 提出适合自己特点的个人发展要求, 选择符合自己的发展方向。这个发展目标的具体内容包括个人专业成长现状分析和学年个人成长目标。个人专业成长现状分析, 从优势与不足正反两个角度, 可涉及课堂教学、学生管理、教学研究、教学设计、作业设计、理论学习等方面进行分析。学年个人成长目标。结合现状分析, 可制定一个总目标。然后结合学校确定的青年教师成长具体方案中的要求, 从自身素质、教育教学专著研读、课堂教学、案例分析、教学设计、作业设计、编制试卷、听课学习 (确定自己主要听课学习的导师) 、撰写教学反思、评课稿、等方面确定具体目标, 要求既要有数量, 又要有质量。

只有明确了目标, 青年教师们才会富有年轻的活力, 充满激情地工作, 才会忙碌而不盲目, 放松而不放纵。邱吉尔说过:“永远地为了现在和过去在那儿纠缠不清的话, 那你很可能失去未来。”相信他们都是憧憬未来的, 所以让他们坚持自己的人生目标, 以非凡的定力, 在平常的工作中不断努力地主动进取。

三、搭建青年教师成长的平台

良好的氛围固然会激励青年教师, 但要青年教师能持续快速成长, 释放青年教师特有的激情和才华, 必须搭建青年教师的成长平台, 多渠道, 多途径地为青年教师提供用武之地。

每年的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 演讲与才艺展示, 说课与上课, 三笔一画, 计算机操作, 每个环节, 都是精彩纷呈, 都成为一大看点, 让他们在舞台上充分展示, 让他们在竞争中提升。因此, 年年水平提高, 年年新人辈出。

借我们的课改之风, 让他们在全县、全市乃至全国同行面前展示风采。让他们上示范课, 让他们承担课改先锋, 让他们外出交流。让他们担任各种重要岗位:班主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等重要岗位的多途径工作中不断成长, 悄然成长。

四、加快青年教师成长的速度

有了氛围, 有了目标, 有了平台, 有了外部条件, 还需要激发他们的内驱力, 让他们奔跑起来, 加快成长速度。因此, 不能干打雷, 还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逼他们成长。

1、在“学”字上下功夫。

指导青年教师学习教育心理学理论、现代教育技术、先进的教育思想及教学方法, 使他们更新教育观念, 了解未来教育发展趋势。通过举办职业道德辅导讲座, 围绕思想建设、理论素质建设、师德建设、自身修养建设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和措施, 狠抓师德建设, 鼓励青年教师积极投身教育事业。倡导永远让爱洒满校园, 使青年教师的事业心、责任心、师德水平不断提高, 通过师德教育, 青年教师工作热情高涨, 展现出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

2、在“练”字上下功夫。

教师的基本功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 因此, 帮助青年教师进行基本功训练, 指导他们的备课、备学生, 写教案、板书练习等。

3、在“研”字上求实效。

江西:搭建大学生村官成长平台 第9篇

近日, 南昌市从优秀大学生村官中公开选拔副科级领导干部笔试举行, 8个副科级岗位共吸引121名大学生村官报名竞争。近年来, 江西省努力为聘用期满的优秀大学生村官搭建平台, 跟踪培养、长远规划, 更好地服务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

江西省定期从聘用期满、考核合格的大学生村官中公开选拔县 (市、区) 、乡镇 (街道) 副科级领导干部。2011年, 该省结合乡镇领导班子换届, 公开选拔了60名优秀大学生村官进入乡镇领导班子, 在大学生村官队伍中引起了良好反响。今年将定向选拔100名县 (市、区) 、乡镇 (街道) 副科级领导干部。

从大学生村官中定向选拔选调生, 是江西省的另一项重要举措。今年全省将从聘用期满、考核合格的大学生村官中选拔100名选调生, 明确2013年选拔200名左右。从2014年开始, 选调生工作与大学生村官工作并轨, 每年选拔400名左右。同时对选调生加以重点培养管理, 将其中优秀的纳入后备干部队伍, 工作满2年后经组织考核优秀, 可享受副科级待遇。到2016年, 全省预计将总共选拔选调生1500名左右, 覆盖全省乡镇 (街道) 。 (欧阳小华) ■

搭建教师成长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第10篇

一、搭建发展制度平台

教师的工作单调乏味, 几乎是“今天重复昨天的故事”。不少年轻教师, 缺乏激情, 疲于应付工作。如何将教师引上幸福的道路上?学校如果能让教师在自身成长中找到坐标, 燃起自主发展的激情, 在成长中得到激励, 一定会感到幸福。

我校根据教师的不同学历、资历和教育能力, 对教师实行分层次培养。我们把最基础的培养要求, 称为“格”, 因此, 我们对教师实行分格培养:

一是新教师“入格培养”。我们多数教师不缺乏学科知识, 而是缺乏工作经验;不缺乏成功欲望, 而是缺乏专业化体验。为缩短新教师做好角色转变, 我们采取了三项措施:一是搭建教师与学生平等交流的桥梁, 树立“学生为本”思想;二是强化月常规检查的指导与督导作用, 通过填写“回执单”对新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三是实施“青蓝工程”, 在骨干教师带领下, 让每一位新教师都能交一份合格教学设计、上一堂研讨展示课、写一份教学反思、写一份全面工作总结, 激励新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入格”。

二是青年教师“升格”培养。我们多数教师都年轻有活力, 综合素质较高, 有一定的教学经验, 已经完成“入格”培养, 但需要“升格”成为本校的骨干或学科带头人。我们通过教研组活动、优质课竞赛、邀请名师示范、外出培训学习、承担片内示范课的任务等方式促进这些教师成长。其中武锦华、朱岑岑、周泉、周建平、夏朝凤、王汉明等老师在东台市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和优质课比赛中获奖。

三是骨干教师“风格”培养。培养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和个性化教学风格的教师, 是提升我校教育品位的核心内容。为此, 我们选好年轻有为的苗子, 夯实他们的教学基本功, 为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展示平台, 并承担课题研究。我校现有盐城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乡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个案研究”, 在总课题下又设有子课题, 每位骨干教师都承担了子课题的研究任务。目前该课题已经顺利结题, 骨干教师的研究成果纷纷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王家全《因地制宜建设德育基地》《务实创新绽放德育之花》《我的课堂教学任重而道远》《让操行评语返璞归真》等论文发表于《少年号角》《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青年教师》《学校管理》等报刊;王巧云《评之有道, 彰显有效》发表于《青年教师》;徐平《多元优化:奏响估算导入的五种声音》《数学实验思维:基于“认识平均分”的应用能力培养》发表于《小学教学设计》和《学周刊》;武锦华《小学高效作文教学的实践》《读写结合, 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发表于《新课程学习》和《新课程导学》;崔晶晶《语文教学当破除陈旧理念桎梏》发表于《考试周刊》;张仲《实施分层教学的几点尝试》《如何通过整体教学实践小学英语高效课堂》发表于《阅读》和《新课程学习》;杨兰凤《有趣的省略号》发表于《小学校园文化》……此外, 杨兰凤“小学高年级语文学科课堂作业设计研究”和武锦华“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个性化作业设计研究”成功立项为东台市“十二五”规划课题并如期开题研究。

二、铺设形式多样的学习、交流平台

一是充分用好教研室推荐的教学书籍, 通过考试、笔记展评等方式督导教师学习;二是建好远程教育资源接收网络, 让学校的每一台电脑都能帮助教师及时、方便地学习到全国优秀教师的教学实录、教材辅导、本校教师的优秀教学资源;三是继续发挥观看教学实录、撰写观后感、宣读观后观的做法, 将学习新理念、撰写教学反思、教学演讲三项基本功有机结合起来;四是扎扎实实搞好每一个优质课活动月, 规范操作流程;五是用好每一个适合我校教师专业提高的培训机会, 采取“派出学、回来教”的方式督促教师珍惜学习机会;六是通过“一课多研”和“同课异构”等方式, 形成一种热火朝天的课堂研究氛围。

三、构建丰富多彩的展示平台

一是教师展示教研成果的硬件平台。学校重点完善了多媒体教室, 将微机室建成网络计算机教室, 为教师提供使用中小学资源的平台。

二是教师展示专业成长的软件平台。1.学校每学期坚持评选优质课教师、优秀观后感、优秀论文、优秀辅导教师等;2.创新会议模式, 尽可能地将“领导要求”模式变成“教师示范交流”模式, 努力将会议变成锻炼教师能力、展示教师风格的平台;3.用好橱窗、校园网站等窗口, 展示教师成果;4.积极开展校际交流, 努力扩大教师知名度。

三是擦靓校园文化, 让教师在活动中展示。我校是江苏省“小学优秀诗文诵读课程基地”, 学校着眼“熏陶”, 注重“感悟”, 开发课外诗文阅读校本教材, 分年级段设定诵读量, 鼓励多读多诵。我们还组织优秀教师遴选了169篇文质兼美的诗文, 并且精心指导学生诵读, 使之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

提供成长平台 担当社会责任 第11篇

2009年6月1日晚,以“高端培训与社会责任”为主题的“2009北京大学高端培训黄金周”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拉开帷幕。自2006年首次举办以来,一年一度的北大高端培训黄金周已成为北大继续教育开展校内外宣传和交流的重要平台。本届黄金周活动由北大继续教育部主办,哲学系、经济学院、光华管理学院、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和北大培训中心联合承办。

“2009北京大学高端培训黄金周”开幕式上,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杨河教授在致辞中谈到,近年来北大通过大力发展高端培训,向高层次人才提供成长的平台等方式,正以北大特有的优势和风格承担着社会的责任。结合本届黄金周的主题,继续教育部郑学益部长在开幕式上谈到社会责任,“北大高端培训的社会责任,就是紧密结合国家发展战略的需求,为高层次人才的成长提供‘名师资、名教学和名服务,这是北大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他强调,正是有了服务国家战略、坚持科学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北京大学继续教育这几年以开展高端培训为重中之重,发挥其在建设学习型社会中的推动和示范作用,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一、承担社会责任创新理论研究

“北大高端培训的社会责任,就是紧密结合国家发展战略的需求,为高层次人才的成长提供‘名师资、名教学和名服务,这是北大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北大继续教育部部长郑学益教授阐述了北大高端培训的社会责任。郑学益向记者强调,北大高端培训的理论创新,不仅指引了北大高端培训发展的实践,而且也为国家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提供理论支撑、为国家发展继续教育提供决策依据、为普通高等学校开展继续教育实践提供理论借鉴。在高端培训领域的理论研究和理论创新等方面,既有战略层面,也有实际操作层面;有高端培训发展的课程、模式等内部规律,也有高端培训发展与社会之间的外部规律。

北大人做事特别讲究理论先行。早在2003年北京大学继续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之前,常务副校长林建华教授专门委托北大教育学院开展课题研究,就知识经济背景下国内外著名大学举办继续教育的状况做专题调研。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陈学飞教授等组织了一支研究团队,对美国的哈佛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英国牛津大学以及国内的兄弟院校进行调研,并写出了发展建议,向学校提交了《北京大学继续教育发展战略调研报告》。随后,林建华又指示时任经济学院副院长、现任继续教育部部长的郑学益教授成立体制改革专家研究小组,通过组织各院系负责人、授课专家研究学校继续教育的发展,最后提交了《北京大学继续教育改革发展纲要》,作为学校继续教育转型创新的指导性文件。

近年来,北大高端培训项目已经深入党政机构、企事业组织等单位,体现出“宽”、“高”和“博”的特点。2005年以来,围绕高端培训发展的战略问题、干部教育培训的实际问题北大开展了一系列的课题研究,并成功举办了“2006年海峡两岸继续教育论坛”,发表了一系列优秀研究成果。

二,发挥窗口作用拓展高校与社会合作模式

作为大学服务社会的重要窗口,北大所开展的高端培训,提高了大学服务社会的水平,拓展了大学与社会之间合作模式。在所举办的高端培训项目中,很多单位和地方都是幕名而来。

2008年10月,“北京大学贵州省干部教育培训十周年庆典暨第十期贵州省经济管理高级研修班结业典礼”在北大举行,由北大与中共贵州省委组织部合作举办的“北京大学贵州省经济管理高级研修班”,自1999年开始,迄今连续举办10期,每期举办2个月脱产学习,为贵州培养处级以上经济管理的领导,成为北大支持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项目。北大还与云南、新疆、宁夏、重庆、广西、甘肃、青海等西部地区合作开展培训,以实际行动支持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为西部提供高素质人才支持。

围绕“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为主题,北大与地方政府合作开展了一系列的研修班。2007年,北大与天津市合作举办“北京大学天津市创新人才高级研修班”,该班57位学员中具有硕士、博士学历者40位,占学员总数的近70%,几乎所有学员都有正高级职称。学员中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天津市授衔专家、“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中优秀人选,全是各学科技术领域的带头人,是天津市的中青年科技精英。他们担负着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和天津市重点学科、重点工程、重大产业化项目科研攻关的重任。由于这个班办得非常成功,2008年天津市又与北大合作举办“北京大学一天津市创新人才讲坛”。2008年,北京与日照市合作举办“高层次创新型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班”。

目前,北大已经成为包括中国移动、中石油、中石化、国家电网、中国银行、中国人寿等国内诸多大型企业的中高层人员培训的基地,被企业誉为高层次人才成长的“黄浦军校”。

三、提供智力支持建立精品课程体系

北大继续教育部作为统管该校继续教育工作的职能部门,近年来在工作模式上突破常规,勇于创新,积极整合国际国内优质资源,为社会提供智力支持。北京大学培训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北大有专门的研发团队,加大课程研发力度,构建了一整套体现时代性的精品课程体系。

三年内,北大继续教育部、北大培训中心连续举办六场高水准的金融论坛,实属国内外罕见。根据世情、国情变化,北大特别研发了前沿形势课程: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外交等诸多方面发展的最新情况纳入干部教育培训课堂,确保学员能够及时把握社会发展脉搏、了解最新发展动态。《中共十七大新理论、新政策、新举措解读》、《从十七大看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与政府管理创新》、《中国宏观经济发展走势与热点分析》、《奥运后的经济形势展望与分析》、《当前国际经贸形势对中国的影响与对策》、《宏观经济政策对当前股市的影响》、《国际安全新形势》、《台海关系走向》等一系列前沿形势的课程成为北京大学干部教育培训最受欢迎的课程。学员普遍认为,前沿形势的课程可以使他们保持眼睛明亮、头脑清醒。

根据北大学科特点,研发具有北大特色的人文课程。这类课程影响着学员的修养素质、精神境界,以及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等。根据委托单位特殊需要,研发个性课程。个性课程具有比较强的专业性和实效性。通过对课程进行不断的研发、评估和完善,北大按照分专题模块、每个专题模块下又有若干门课程组成的方式,构建了时代性、实效性和针对性强的精品课程体系。如针对党政干部的《党政干部教育培训精品课程》,包括“公共管理”、“经济管理”等在内的13大专题模块,有近150门精品课程可供选择。针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整合了《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教育培训系列精品课程》,涵盖了“战略管理”、“营销管理”等在内的11大专题,精品课程达近100门。这

些课程为委托机构与学员提供了充分的选课余地。及时将老师的科研成果纳入课程体系。授课教师是课程研发队伍中天然的一员,及时将教师最新科研成果纳入培训课程是课程研发的一个重要选择。

四、服务学员需求创新培训模式

不同学员在年龄、岗位职责、专业背景以及兴趣爱好等方面都会表现显著差异;各委托单位本身的性质和需求也是千差万别。记者了解到,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北大不断创新培训模式,以适应高层次学员的多样化需求。

根据不同培训内容和不同学员的特点,北大采取研究式、案例式、体验式、沙盘模拟等教学方式,进一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除传统教学手段之外,北大还积极利用网络优势,组建北京大学网络学堂,提供网络培训课件,实现课堂面授与网络学习有机结合。在现有的研修班、研讨班、培训班之外,北大还通过举办高端培训黄金周、创办公益大讲堂、名家系列论坛等模式,为学员提供额外超值服务。

在现有的研修班、研讨班、培训班之外,北大还通过举办高端培训黄金周、创办公益大讲堂、名家系列论坛等模式,为学员提供额外超值服务。北京大学首开先河,从2006年至今,分别以“高端培训与自主创新”、“高端培训与和谐中国”、“高端培训与科学发展”、“高端培训与社会责任”为主题,连续4年举办高端培训黄金周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发展。

另外,“选择菜单”与“定制菜单”相结合,是北大满足学员多样性需求的一个重要体现。以师资优势和课程的多样化为后盾,由学员在指定的课程库中进行选择,成为适应和满足培训需求的普遍方式,这就是“选择菜单”。“定制菜单”则以创新优势和课程的灵活化为前提,由学校与委托方反复沟通磋商、按委托方意见确定菜单的新形式,体现了“服务导向”和“顾客取向”。由“菜单选课”到“选择菜单”,再到“定制菜单”,越来越多地尊重干部的学习需求,是更具针对性地设计培训内容的新基础。

还有就是“请进来”和“送出去”的培训相结合。很多学员往往青睐北京大学的浓厚学术氛围和深厚文化底蕴,“请进来”是北大高端培训的主要方式。但是脱产培训有困难或者希望降低培训成本,将老师“送出去”,即送到学员所在地开展培训,也是比较好的方式,受到学员单位和学员好评。

发扬问题学生的优点,提供成长平台 第12篇

校警调查, 会怀疑你的, 我相信你是不会做的, 但你经常出入宿舍, 你的嫌疑最大了。你要注意别给自己找麻烦啊!”后来, 他在周记中写道:“赵老师能以我的角度出发, 为我考虑, 我很高兴, 我一定要改!”回想, 我若以学校规定, 干扰住校生休息, 宿舍管理等出发进行教育, 对于这样的问题学生, 他会听吗?

反思策略:心理学告诉我们, 人际交往的融洽、和谐是以真诚为前提的, “以心换心”, 以理解为桥梁, 使人与人之间能得到思想感情的沟通。纪××这种家庭情况, 父母对他要求严, 让他给弟弟做表率, 对弟弟关心多一点, 他被关注的机会少。针对此, 教学中我在不经意中给予他较多的关注, 让他有种被人重视的感受。

对那些学习不好或行为习惯差, 人际关系不好、心理欠健康而长期受冷落、歧视的学生, 我们应给予极大的关注。因为, 他们一般对外界极敏感, 又极易反抗, 外表好似一层硬壳, 但在内心深处仍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谅解和信任。因此, 一旦他们犯错, 我们一定要做到心平气和、冷静沉稳, 不当众批评、挖苦或变相体罚, 这只会刺伤他们的自尊心, 增加转化工作的难度, 我们可以用奖励代替惩罚, 以赞美代替批评, 艺术地化解矛盾, 巧妙地使他们认识错误。

上一篇:人力资本体系下一篇: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