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指导深入阅读

2024-08-29

有效指导深入阅读(精选12篇)

有效指导深入阅读 第1篇

一、积累丰富语词,练习场景描写

场景描写,即我们常说的“场面描写”,它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环境描写,通常包括人物、事件和环境几个要素。俄国作家蒲宁的小说《安东诺夫卡苹果》中的场景描写,富含田园牧歌的风味,可供我们练笔借鉴。

1. 阅读文本,分类积累“场景描写”的语词

(1)勾画景物的:一览无遗一望无垠青翠欲滴尽收眼底纤尘不染连绵不绝淅淅沥沥烟雾腾腾纹丝不动美轮美奂映入眼帘古色古香阒无一人晨光熹微风驰电掣沁人心脾川流不息热火朝天。

(2)描写人物的:小家碧玉土里土气自命不凡精明强干老态龙钟张口结舌怒气冲冲大汗淋漓颐指气使忐忑不安蹑手蹑脚七嘴八舌尖声尖气活龙活现

还可以积累一串“黑××”的叠词。比如:

黑乎乎(黑糊糊)形容颜色发黑。(手、面孔)

黑黢黢(qū qū)形容很黑。

黑沉沉:形容黑暗。多指天色、脸色。

黑洞洞:形容黑暗。

黑油油:形容黑得发亮。

黑幽幽:光线昏暗,看不清楚,多指环境。

黑魆魆(xū xū):形容十分黑。

黑黪黪(cǎn cǎn):昏暗发黑。

黑黝黝(yǒu yǒu):发黑的样子。

2. 品析精彩例段,获取写作要领

比如下面的例段:

满屋子都是阳光以及由烟斗和卷烟喷出来的烟雾。屋里坐满了人,全都晒得黑黝黝的,脸上的皮肤给风吹得粗糙了,一色穿着腰部打褶的猎装和长筒靴。大家刚刚开怀饱餐了一顿,脸部红通通的,正在兴奋地、七嘴八舌地谈着就要去打猎这件事,同时并未忘掉饭后再喝几杯伏特加酒。而在院子里,有人呜呜地吹着角笛,猪狗以各种声调狺狺地吠着。一条乌黑的灵,是阿尔谢尼伊·谢苗内奇的爱犬,趴在餐桌上,狼吞虎咽地嚼着剩下的浓汁兔肉……可是阿尔谢尼伊·谢苗内奇却站在那里哈哈大笑。

品析:本段写的是室内生活场景,以视觉描写为主,结合了听觉描写。抓住特征,实写人们的装束和“黑黝黝”“红通通”的肤色、面容,以阳光、烟雾为烘染,显得具体、形象。写人们的谈论、吹笛和猎狗的吠鸣,给场景平添了生动感。点缀爱犬嚼兔肉的情态,富有情趣。全段点面结合,散发出浓厚的田园生活气息。

二、结合“语用”考点,引进微型作文

检索近几年的全国及省、市高考语文试卷,我们欣慰地看到,语言运用题正以小、巧、新、活的面貌频频出现,为高考语文卷面添上一抹亮色。语言运用题富含生肖文化、节日文化、汉字文化、游戏文化、交际文化等文化气息,给微型作文留出了一片晴空。

有鉴于此,在学习《外国小说欣赏》这一文本时,不妨结合“语用”考点,引进微型作文。

训练之一:《清兵卫与葫芦》中有这样一处描写:“清兵卫的父亲忽然注意到柱子上的葫芦,就拿起槌子来一个一个地砸碎。”而清兵卫只是脸色发青,不敢做声。请以“爸爸,你为什么这样?”为题,写一封与“父亲”交流的书信。

训练之二:《半张纸》的结尾有这样一个细节:“他拿起这淡黄色的小纸,吻了吻,仔细地将它折好,放进胸前的衣袋里。”请给这个动作描写配上“画外音”———点缀几句精要的议论。

附:例文之一

清兵卫给爸爸的信

爸爸:

您好!

您还在气头上么?您可知道,您刚才砸葫芦的动作,其实是在一槌一槌地砸我的心啦!哪个小孩子没有他的爱好?我玩葫芦,打发时间,开启智慧,哪点做错了?请爸爸您平时多读读书,多看看报,好好与我们交流,允许我们有自由成长的空间。

儿子:清兵卫

×年×月×日

例文之二:面对沉重的打击,他并没有向命运低头,因为他已领略到生活赐予人的最大幸福,这种幸福就是回忆。两年里幸福、快乐的点点滴滴,带给他敢于面对苦难的勇气,促使他更加努力地生活下去。

三、根据“话题”要求,探究、评价人物

课本第四模块是“人物”专题,在“话题指导”中,它要求我们“贴着人物写”———贴着人物的心理写,贴着人物的言行写,让笔下的“圆形人物”和“扁平人物”各显光彩。

所谓“圆形人物”,即内涵丰富、性格复杂的人物,多为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如《娜塔莎》中的娜塔莎,《素芭》中的素芭。

所谓“扁平人物”,即用单纯的形式呈现,其性格简单。他(她)多在讽刺作品里产生喜剧效果,起讽刺作用。多为作品中的次要人物。

利用这一模块的文本,可以进行“圆形人物”和“扁平人物”的探究与评价。附:

娜塔莎属于何种人物?

娜塔莎属于“圆形人物”。

出生于贵族家庭的娜塔莎,是一个充满浪漫与幻想且又多愁善感的女性。节选的小说内容,反映了她的“圆形”性格。第一次参加一位要人举办的家庭舞会之前,她兴奋激动与焦急,为了精心“包装”自己,不惜花上两个小时;参加舞会时,她担心不被邀请,显得焦急、失望。幸遇安德来公爵,她心中埋下爱情与幸福的种子;后来她受阿那托尔诱惑而背叛安德来公爵,体现了她的轻率与过于幻想。

总之,娜塔莎是一个“圆形人物”,一个复杂多变的文学形象。

此外,评价小说人物形象,还可以通过整体阅读,给人物写小传,比如给《素芭》中的“素芭”写传。

四、“嫁接”课外材料,尝试文学鉴赏

课本第六模块里出现了“延迟”这一鉴赏术语。所谓“延迟”,即小说作者故意延迟故事发展的进展,拖延读者到达结尾的时间。高明的作者运用反复延迟法,给情节的推进设置一个个障碍,使小说产生重复递进的局部结构,让行文凸显出十足的有意思。

比如小说《牲畜林》。

这是一篇以二战时期德国法西斯扫荡村庄为背景的作品。德国鬼子进村,朱阿唯一的“花大姐”被抢走,构成了情节冲突的缘起。朱阿持猎枪追撵,想开枪又怕伤着了“花大姐”。在与德国兵紧追不放、左冲右突的过程中,每当朱阿准备开枪射击时,先后有小孩、老牧羊人、胖姑娘、小姑娘和老太太出来阻止,他们提出的理由都合情合理。而每一次的阻止,就造成了情节的一次“延迟”,使德国兵逃过一死。最后德国兵与野猫同归于尽,“延迟”结束,情节戛然终止。

为了加重“深阅读”的分量,教师引导学生“嫁接”课外材料,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选取一篇运用“延迟”法的小说,开展合作、探究,写成文学欣赏稿,然后推举代表在全班交流。

例:《堵嘴记》的“延迟”法

作家晓苏的《堵嘴记》是一个娴熟运用反复延迟的文本。小说讲述的是林教授家的小保姆偷拿妻子的项链而被辞退,他想方设法为小保姆保密的事。故事十分简单,但由于“延迟”的反复运用,增添了小说的可读性。为了堵嘴,为了小保姆的尊严和以后的人生,林教授让妻子给介绍小保姆的表弟打电话,不料对方手机关机。这是第一次延迟。林教授饿着肚子乘出租车去找表弟,没想到表弟的批发部“铁将军”把门。一打听,才知表弟因涉嫌赌博被抓进了派出所。这是第二次延迟。林教授替他交了罚款,得知表弟已将小保姆偷东西的事告诉了做生意的左小芹,而表弟偏偏没有她的手机号!这是第三次延迟。为了尽快堵嘴,林教授赶紧坐上开往襄阳的卧铺汽车,忍饥受寒地赶往左小芹处,以买下五百元假货为条件请她为小保姆保密。而高声大嗓、得理不饶人的左小芹却将此事告诉了侄女张玖。这是第四次延迟。坐上开往南漳的班车,林教授心急火燎地赶往下一站,想法在路上追着张玖。而先于林教授到家的张玖,正眉飞色舞地跟众人说着什么。这是第五次延迟。张玖的泄密,林教授堵嘴的挫败,使小保姆被父母一顿暴打。小说借助一次又一次延迟,看似设置了一个个障碍,其实是在延宕之间让情节拐上下一道快行线,在山重水复之中亮出柳暗花明的景观。

五、巩固写作知识,完成想象作文

中国戏曲理论家李渔所言“于山穷水尽之处,偏宜突起波澜”,讲的是叙事性作品的波澜起伏、跌宕生姿,而在外国小说文本里,它被称作“摇摆”。

何谓“摇摆”?即情节的摇摆,关乎其发生、发展与高潮。它有大摇摆、小摇摆之分。前者如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小说的“大摇摆”表现为桑地亚哥在风浪里用最简单、粗笨的工具,与凶猛的鲨鱼进行一波又一波地殊死较量,场面惊心动魄,情节险象环生;后者如契诃夫的小说《变色龙》,它的“小摇摆”体现在,围绕“狗的主人是谁”这一问题,警官奥楚蔑洛夫前后言行举止的迥然不同。“军大衣”这件道具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借助学过的外国小说文本,巩固了“摇摆”这一写作知识,学以致用,据此可以完成一篇想象作文。

六、联系高考真题,进行“一材多写”

作文素材何处寻?从课本中淘宝是一条捷径。利用课本材料进行作文训练,提高应试技巧,既构思快捷,又旧料新用。2009年湖北省高考满分作文《站在项脊轩的门口》,就是考生利用《项脊轩志》的部分素材,精心打磨的一篇顶尖作文。在深入阅读《山羊兹拉特》一文的基础上,如果我们打通读写,多向挖掘,淘取宝贝,与近几年高考或名校自主招生作文题“接轨”,是可以加工出若干“感动”之作的。比如:

1. 勒文一家为过灯节筹钱,要忍痛卖掉山羊兹拉特。

而在被困的恶劣环境里,山羊却救了阿隆。感动于那富有温情的一幕,阿隆会情不自禁地说:“这世界需要你!”用这一素材,可以写2011年山东省高考作文题“这世界需要你”。

2. 阿隆与山羊兹拉特被风雪围困了三天三夜,在狭小的干柴堆里,羊与人彼此温暖着。

两者之问的“交流”,羊对少年的抚爱,一切都会成为阿隆永久的回忆。撷取这一素材,可用2007年山东省高考题“记忆不会被时间风化”,写一篇怀旧的记叙文或散文。

3. 临行之前,兹拉特“舔着阿隆的手,摇晃着它下巴那小撮白胡子”,显得温顺可亲;

风雪之中,它“固执地把蹄子牢牢地扎在地里,咩咩地叫了起来”,满含不舍之意;在干草堆里,它让阿隆吸羊奶,让阿隆取暖。山羊兹拉特的“举手投足”充满了它对小主人的真情笃意。2008年湖北省高考作文题“举手投足之间”,不是可以用以上素材打制出一篇记叙文么?

4. 山羊兹拉特与阿隆“交流”时,除了用眼神、动作之外,更多的是用“咩咩”的叫声。

这咩咩的叫声里,既有不肯上路、请求主人带它回家的哀怜之意,又有在艰难处境里抚慰、关心阿隆的一片真爱。借用2009年华中师范大学自主招生作文题“有这样一种声音”,可以抒写出人与动物之间拳拳的真情。

5. 阿隆父亲要卖掉山羊兹拉特,令他寒心;

途中遭遇的大风雪,更是严酷难耐。而山羊兹拉特献上的爱意,着实让阿隆感到温暖:人与羊之间的“交流”,也是暖意融融。“剪辑”这些素材,可用2012年北京大学等名校高考自主招生作文题“暖”来进行作文训练。

下面是教师的下水之作:

阿隆牵着老山羊兹拉特,在通往城里的路上缓缓地走着。他脸色忧郁,就像冬日阴霾密布的天空。

“都怨这灯节!要开支,缺钱,爹就打起了兹拉特的主意。说它老了,挤的奶也少了,要把它卖掉……”阿隆悄悄看一眼身后的兹拉特,想起临出门时母亲和妹妹们为兹拉特而泪流满面的样子,心里就酸酸的。

突然,一阵冷风袭来,好冷啊!阿隆下意识地缩缩脖子,扯扯帽子。“咩咩一一”兹拉特随即焦急地叫喊起来。“啪啪!”阿隆顿时感觉头上被砸得生疼。仰头看天,只见空中下起了冰雹,不多时雪花就纷纷扬扬落下来了。

风,猛烈地刮着;雪,越下越大。尽管阿隆一身棉衣棉裤,裹得严严实实的,但他感觉不到一丝暖意。狂风裹挟着雪花,扑向老了的兹拉特。兹拉特固执地把蹄子牢牢地扎在雪地里,拼命地“咩咩”叫唤,似乎请求主人带它回家。雪下得更大了,积雪越来越深,阿隆的眼前一片迷蒙。“得赶紧找个地方避避。不然,咱俩都得冻死!”阿隆跺几下冻麻的双脚,环视四周,只见前方出现一个大雪堆。他赶忙牵着兹拉特奔过去,走近一看,竟是一个很大的草堆,正埋在雪底下呢。

这下有救了,能够取暖了!阿隆费尽力气,很快在雪中开出一条路。到了干草堆边,他为自己和山羊挖了一个洞。一进洞里,他立即觉得浑身有点暖和。感觉有点饿,他掏出临出门时带上的奶酪面包,三下两下塞进了肚里。兹拉特呢,马上啃起干草,吃饱后,高兴地“咩咩"了几声。

阿隆抚了抚兹拉特的白胡子,长吁了一口白气。

透过洞口干草的空隙,阿隆瞥见雪花还在无声地下着。突然他的肚子一阵“咕咕”地响,还是饿啊!在这前不着村、后不挨店的雪地里,能有什么东西充饥呢?这时,兹拉特向他身旁凑了凑。他定眼一瞧,兹拉特的乳房胀鼓鼓的。“兹拉特呀兹拉特,你吃饱了,我可饿了……”阿隆靠着兹拉特躺下,张开嘴,伸手捏住它的乳头挤奶,让挤的奶直接射进嘴里。“咩一一”兹拉特叫了一声,显然它有点不习惯。阿隆揉揉羊的乳头,感激地对它说:“难为你了!”兹拉特“咩咩”了两声,自然地配合阿隆的挤奶动作。挤了一会儿,阿隆抿了抿嘴,满足地立起身,轻柔地抚抚兹拉特瘦骨嶙峋的身子。他的身体比刚才暖和多了。

四周渐渐漆黑下来,大雪堆积在洞口处。洞内暖烘烘的,有软软的干草,更有阿隆和兹拉特的相互抚慰。

三天过后,雪后初霁,阿隆带着兹拉特返回村子,他心中充满浓浓的暖意。不会说话的兹拉特呢,肯定也一样。

总之,深入阅读文本,有效指导写作,是让教材这个“例子”充分发挥作用,也是“用教材教”的有效实践。

阅读教学的有效指导 第2篇

学生掌握了几种具体方法不等于学会了阅读。学会阅读的核心是学生将具体的方法整合内化,成为系统的 、较完整的、灵活的认知策略。这种整合内化的过程需要教师长期艰苦地工作,需要教师从课堂教学的每个环 节抓起,有计划、有意识、有序列地进行持之以恒地训练。学法本身具有一定的序列性,它随着年级的增长由 低到高,由浅入深,螺旋上升。因此我们注意明确大纲对不同年级的阅读要求,通过调查了解和认真研究各年 级学生的“已有基础”,总结出学生以往所掌握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站在已有的基础上“自己跳起 来”够一够,在教师的点拨下迈出新步;在教师的序列指导下不断积累和丰富自己的阅读方法。

有效指导深入阅读 第3篇

关键词:阅读;历史;课堂教学

G633.51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在进行历史知识传授的同时,还需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深入阅读是提高历史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通过多个途径获取历史知识,并将其与教材结合起来,在解读历史事件的同时,还能够就相关问题予以解答,从中归纳和概括重点内容,更为深入的理解,进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着很大的帮助。

一、深入阅读在历史课堂教学的应用价值

1.丰富教学内容

在历史课堂教学当中,教材内容有限,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其对于历史的真实感受并不强烈,理解不够透彻。这就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来丰富历史教学内容,以教材为核心进行拓展和延伸,提供真实、可靠、客观、多面的历史资料,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加强对教材及相关历史资料的深入阅读,更多的使用生动的历史故事,以提高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深入阅读的内容需要保证其可读性和鲜活性,吸引学生去学习和了解,进而丰富其对于历史知识的了解。另外历史教材当中的相关内容与文学、艺术以及科学相关,涉及到语文、数学、物理等多个学科,并可以作为深入阅读的内容。在《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一课的学习当中,教材当中介绍了唐诗、宋词、元曲以及明清小说等,其中包括《诗经》、《离骚》、《雨霖铃》以及四大名著等作品,但是教材介绍内容篇幅有限,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以上作品进行深入的阅读,能够帮助学生对我国的文学发展史有着更为详尽的了解。,其对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具有积极的影响[1]。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

通过阅读,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学习和思考,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进行学习,通过课外阅读、网络等途径进行历史资料的查询,并在该过程中进行独立思考,并提出疑问,在课堂学习中寻找答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进而提高其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充分调动其主管能动性,在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下,优化其知识结构,丰富其学习和探究的经验。通过深入阅读和思考,充分利用其掌握的知识,表达其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在课堂之上,促进师生之间、学生间的沟通和交流,对相关历史问题进行更加全面的分析。在《一代雄狮拿破仑》一课的学习当中,基于教材所介绍的内容,同时搜集相关资料,对拿破仑·波拿巴进行评价,有人认为拿破仑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其摧毁了封建社会,而也有人认为拿破仑是一个不可一世、专横跋扈的暴君,这就需要根据历史资料进行深入进行阅读分析,更加客观、全面的进行了解,做出更为准确的评价,该过程中,需要学生的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极大的提升了教学的有效性[2]。

二、通过深入阅读来建立更为高效的课堂

1.历史资料的合理应用

历史资料的深入阅读实现了对历史教材的拓展和延伸,但是不能“喧宾夺主”,教材仍然是历史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而深入阅读则是作为辅助教学,需要协调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历史资料和故事主要起到引导的作用,可有效吸引学生的兴趣,但是不能完全占据教学主体,忽视教材内容,并不利于课堂教学。这就需要合理予以应用。将阅读贯穿于课堂教学当中,通过历史资料及故事将教学内容串联起来。在《“顺乎世界之潮流”》一课的学习当中,其内容介绍了魏源的《海国图志》,曾国藩、左宗棠等人的洋务运动、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的维新变法,而鸦片战争、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等与教学内容相关,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失敗的原因,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以做到历史资料的合理应用,深入阅读的作用也能够充分的发挥出来[3]。

2.趣味教学

历史给很多学生留下了枯燥乏味的印象,使学生缺乏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在历史课堂教学当中,可以适当增加有趣味性的历史故事,通过阅读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习《神权下的自我》时,可以将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莎士比亚的故事作为教学的延伸和引导,介绍《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等戏剧作品,更加全面的去了解莎士比亚,了解其在文艺复兴时期所作出的贡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历史与语文、数学、物理等学科的联系,在学习《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时,可以将其贾谊《过秦论》和杜牧《阿房宫赋》等文学作品联系起来,对于秦王朝的发展、兴盛以及灭亡进行全面的了解,其中“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等名句解释说明了秦王朝灭亡的原因,有助于学生更好对这一部分的历史内容的理解,使历史学习更具有趣味性,同时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具有良好的帮助[4]。

3.多媒体设备的应用

目前,多媒体设备开始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得到应用,以更加直观、生动的呈现历史知识,这也是一种深入阅读的方式。可以通过纪录片、影视作品来展示某个历史时期和历史事件,可有效吸引学生的兴趣,同时帮助其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历史。在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内容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相关纪录片,播放《辛德勒名单》、《斯大林格勒战役》、《虎!虎!虎!》以及《诺曼底登陆日》等影视作品的片段,让学生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有着更为直观的了解和认识,对其内心予以震撼。另外,对于一些影视作品,教师需要对其中不符合史实的内容进行讲解,介绍历史真相,避免对于学生形成误导[5]。

三、结论

在高中历史教学当中,通过深入阅读,实现对历史教学课堂的拓展和延伸,丰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帮助学生更加高效的学习历史,有效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合理应用历史资料,提升教学的趣味性,利用多媒体设备,促进阅读的深入,营造全新的历史教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参考文献:

[1]陈绍唐.优化教学设计提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基础教育研究,2015,23:38-39.

[2]周修群.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4,12:174-176.

[3]刘树亮.用好历史故事 讲好历史课堂[J].才智,2015, 28:170.

[4]林甲军.有效史料 有效信息 有效思考——也谈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科技信息,2011,13:616-617.

深入实施风险预警有效指导生产经营 第4篇

一、主要做法

渤海装备公司是中国石油集团公司以钢管类产品、钻修类装备、采油类装备、炼化装备等为主营业务的综合性专业化装备制造企业。

由于市场竞争不断增大压力、产品销售价格持续走低, 产品盈利空间不断压缩, 生产运营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面对内外部不利因素, 公司为确保生产经营平稳运行, 借鉴风险管理先进理念, 建立了月度生产经营风险监测评价和重大事项风险评估制度, 及时发现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做到提前预警、提前防控, 有效规避和降低了企业经营风险。

(一) 研究制订经营风险监测管理办法

根据生产经营特点和内外部环境, 在开展经营分析的基础上, 增加了对各单位经营风险监测的工作内容, 规定了风险评估的标准、方法和程序, 出台了《经营风险监测管理办法》, 形成了定期开展生产经营风险监测评价的运行机制。

(二) 建立经营风险监测组织网络

成立了经营风险监测管理小组, 由主管内控工作的领导任组长, 组织开展每月的经营风险监测评价工作。机关各处室和基层各单位每月在规定时间上报本部门和本单位掌握的、涉及生产经营全过程的重大风险事项的分析报告, 由内控管理部门收集、整理后, 在月度生产经营工作例会上通报经营风险监测评价的结果。

(三) 开展经营风险监测评价规避工作

按照“五分评价, 四牌预警;月度通报, 季度考核”的办法, 组织实施经营风险监测评价工作。

一是科学设立风险监测评价指标。与企业生产经营相结合, 将反映公司经营状况的市场合同签约额、生产产值、营业收入、货款回收和利润总额、E V A等五项关键绩效指标 (K P I) 纳入经营风险监测范围, 进行定量定性的风险分析。

二是合理设置风险监测评价分值和评价系数。风险监测实行“五分制”评价办法, 评价分值越高代表经营风险越大:各项指标完成或超额完成计划进度的, 风险评价计为0分;差额百分比在0—10%之间的计为1分, 以此类推;偏差达到40%以上的, 计为5分。根据各项指标的风险比重和影响程度, 将KPI指标的风险评价系数分别按0.1、0.2和0.4权重进行分配, 进行加权计算得出综合评价分值。

三是定期确定风险监测评价等级。每月根据经营风险监测评价的结果, 实行风险程度依次提高的“绿、蓝、黄、红”四个风险评价等级, 并对各单位进行“四牌评定”。以此显示各单位经营运行风险情况, 强化警示效果。

四是定期通报风险监测评价情况。每月组织召开两级机关和单位的生产经营视频工作例会, 通报总体生产经营运行情况以及各单位经营风险监测的评价。分析存在的问题, 提示经营风险, 并对各单位进行“四牌预警”, 督促所属单位及时开展分析, 制订措施进行整改。

五是严格进行风险监测评价考核与兑现。为进一步强化各单位对生产经营风险存在的紧迫感和压力感, 在月度通报的基础上, 将经营风险监测评价结果与各单位绩效工资挂钩, 并在每个季度进行考核兑现。

(四) 强化重大事项风险评估规避工作

公司在实施月度经营风险监测评价工作的同时, 还建立了重大事项风险评估机制。

一是研究确定重大事项报评范围。实际情况, 对涉及生产经营、安全、质量、维稳等有可能对公司生产经营造成内外部较大影响的17个重大事项进行了明确, 采取定期报告和应急评估两种方式进行风险监测、评估与报告。

二是落实重大事项即时报告与查询制度。根据公司《重大事项信息报告管理办法》, 所属单位对本单位生产经营范围内的重大事项即时、准确地收集上报, 机关业务部门对主管业务及时、准确地查询, 并组织开展重大事项风险分析报告。使公司对重大事项发生的起因、存在的风险、影响的程度等得以及时、准确地掌握和分析。

三是及时组织重大事项专项业务风险评估。针对某项业务的重大风险, 我们从法律、经营等多角度, 及时分解风险类型, 评估风险产生可能性和影响动因, 结合业务类型认真进行风险评估, 以明确风险程度、危害和防范措施, 确保风险及时预警并在可控范围内得以规避。

四是定期或不定期进行重大事项风险规避。每月对公司运营中的重大事项进行风险识别、评估和防控, 明确责任部门和单位进行具体落实;每月对上月的重大风险规避事项, 形成跟踪报告, 反馈风险消除的结果, 并进行通报;对需要及时解决的重大事项风险, 及时预警及时进行规避。

二、实施的主要效果

一是通过开展风险管理, 进一步增强了企业风险管控意识。通过风险评估预警, 及时发现公司经营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针对风险事项进行重点剖析, 识别和发现风险源头, 评估风险的影响度和制定防范措施, 增强了各级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 促使各级人员更加积极主动地开展风险管理工作, 有效规避风险, 保障了公司稳健运行。

二是通过实施风险管理, 进一步提升了企业风险管控能力。通过实施风险管理, 加强了对各分、子公司、控股公司以及参股公司的风险监控, 增强了对公司各项业务流程的管控力度。尤其是“三重一大”, 在决策前, 首先由内控管理部门组织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估, 为公司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去年以来, 共实施了30余项重大事项的风险评估, 涉及钢管业务调整、维护稳定、合同签约等多项业务, 有效地提升了公司对风险事项的掌控能力, 取得了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三是通过运用风险管理, 进一步加强了企业经营保障能力。实施风险管理, 既保证了公司正常运营, 还减少了贷款成本负担、避免了呆坏账风险的发生。2012年11月份, 公司应收款项高达47亿元, 占营业比52%, 现金流出现了严重短缺, 贷款金额高居不下, 给企业正常运营造成极大影响。公司内控管理部门及时从现金流短缺及应收款项呆坏账的角度, 进行了经营和法律风险分析, 提示应加大应收款项的回收力度, 解决现金流不足的问题。相关业务部门及所属单位及时制定应收款项回收工作计划并狠抓落实。到12月份, 公司应收款项较上月减少了15亿元, 现金流大幅增加。

如何进行有效阅读指导1 第5篇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

福建省南安市洪梅仁宅小学 黄超英 *** 邮箱:hchy917@163.com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阅读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要把阅读活动变为学生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使学生在富于个性的阅读活动中发展阅读能力,强化阅读体验,感悟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水平”。所谓学生个性化阅读,是指学生个体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并与非认知因素互为影响的活动,存在着个体差异,它是学生借助文本与作者对话的心理过程,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它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文本的过程,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积淀、文化底蕴、审美情趣千差万别,因此,它是一种个性化行为。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呢?

一、创设浓郁的阅读氛围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学生只有在良好的阅读氛围中,才会有“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感觉,于是才能积极的思考,去把握、分析和赏析课文,使阅读成为个人化的行为,才能使学生更主动、自由地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因此,我着重从三方面入手,为学生创设较为浓郁的阅读氛围。1.创设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在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情况家长调查的基础上,召开家长会,改变部分家长的陈旧观念,取得家长的帮助,保证课外读物有来源,课外阅读有监督。有条件的家庭,提倡亲子阅读,这对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十分重要。2.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教室内张贴读书名言, 布置班级读书角, 图书来源一是学校图书馆,二是学生家中藏书。同学之间可交换阅读书籍,提高读物利用率,减轻家长经济负担。“读书小屋”每周推荐一本好书,营造浓浓的书香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3.教师以身垂范,与学生共读。特级教师支玉恒说:“教师不读书,对学生是灾难性的。”阅读可以让我们的文化底蕴渐渐地丰厚起来,思维逐渐地活跃起来。久而久之,我们的身上就会带有某种特殊的精神气韵和文化归属感,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与教师共同阅读,不但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也便于教师进行及时引导。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性阅读

(一)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在进行阅读指导时,应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学生自主取舍学习对象,教师在教同一篇课文时,可以给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的权利,在新课改后的课堂上,我们常能听到这样的课堂用语:“选择你喜欢的自然段来读一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这就是体现了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自主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阅读兴趣的不同,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自主选择阅读方式,在个性化阅读中讲求兴趣。正确运用兴趣规律,能促使学生不断增长求知欲望,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自我体验阅读的快乐,将教师的“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从而形成独到的见解,发展阅读个性,提高阅读水平。例如我在教学《三峡之秋》这课时,就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自然段来学,来读,这样把长课文化为短课文来学,学生就不会感到吃力,学习起来就有成就感。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轻松地学习了课文,达到了阅读的目的。

(二)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

学生因各人的知识水平不一,又具有不同的兴趣、爱好,表现为不同的个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用自己认为最佳的方法进行学习,教师加以适当的引导,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阅读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是边想边读,可以是边表演边读,可以集体读,个人读,可以大声读、小声读、默读、也可以是批注阅读,学生通过有感而发,有疑而注,有得而写,满足个体学习的需要,促进个性品质的发展,当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阅读时,他们会学得主动、自觉、轻松、愉快,把学习当作一种享受,而不是被迫的痛苦和无奈。例如在教学《再见了,亲人》这课时,我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可以美美的朗读,可以表演,可以独自思考,可以三两人合作,可以用批注,这样教师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学生学得主动积极,读书效率也高了。

(三)让学生自主选择交流方式。

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会有各种各样的体验,那么他们必然希望和别人交流,和别人分享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教师要使学生的个人体验能得到很好地表述和交流,所以可以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交流的方式,学生可以选择和老师交流,下座位找好伙伴交流,也可以回家和家长交流等等,学生在体验与交流中、观点的相互碰撞中,把握自己的理解程度,判断与目标的差距,反思自己并采取各种帮助自己思考和增进理解的策略,最终实现对课文全面、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真心喜欢阅读,热爱阅读,从阅读中获得乐趣。

三、重视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

《课程标准》指出: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因此,指导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1.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根据阅读情况填写读书卡,记录阅读的篇目、时间、字数、摘录好词佳句、展示心得体会,学会积累,学会与文本对话,学会做读书笔记;鼓励学生对作品进行再创作(会续写、扩写、缩写、改写等)。以保证阅读数量,提高阅读质量。2.集中指导, 提高阅读能力。学生共同阅读同一读物, 便于教师指导。但教师要挑选出人人喜爱的读物, 并不是一件易事。例如学生在学习《金色的鱼钩》时,有学生认为老班长的行为不能理解,自己钓到鱼自己不吃,吃别人吃剩的鱼骨头.是不是有点傻?那么教师就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去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明白老班长舍己为人的行为才是值得赞扬的。

四、注重课外阅读的延伸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特别强调对课本上文章的精讲精读,结果是学生的阅读视野狭窄而对阅读失去激情。因此,教师要千方百计把学生的阅读视野引向课外,引向一个更广阔的空间,加大课外阅读量。1.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古人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确实在社会上处处有语文, 人人时时学语文、用语文。在语文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去感受中国语言文字的美,并结合一些特殊的课文, 特殊的节日,特殊的事件,特殊纪念日等拓展阅读。如学了《草船借箭》,引导阅读《三国演义》有关章节;学了《十里长街送总理》后,推荐阅读《大地的儿子》;学了《少年闰土》,推出鲁迅小说《故乡》。3月5日, 读《雷锋的故事》;父亲节, 看朱自清的《背影》„„学生手中的《同步阅读》教材,文章不但精彩,而且与课文主题紧密相连, 应充分利用。2.保证阅读时间。课外阅读需要有比较充裕的时间,囫囵吞枣地应付课外阅读量,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因此,要控制过多的机械繁琐的语文书面作业,保证学生每天有半小时自由阅读的时间。每周的周记也可改为阅读、与家长交流、填写读书卡等。假期作文改为出一期读书专题小报等等,让语文作业变得有趣起来。

五、提高读书积极性

为了提高学生读书积极性,提高课外阅读效率,增强阅读实效,我思考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如:“我喜爱的名言”交流会,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 进行评说、欣赏。“名人故事会”,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自办班级“课外阅读报”,刊载论文格式美文佳作,选登优秀读书笔记„„孩子们一有空闲便忙于搜集资料, 采稿、写稿, 乐此不疲, 热情高涨, 读写能力得以增强;参加“读书知识竞赛”“红色经典诵读”“《弟子规》精读”等各种读书活动,有效促进了学生读书、交流、展示的积极性。根据学生表现, 每个月组织评选一次“书香少年”,评选一次“明星家长”,在班级墙报上给予表扬,并颁发奖状,鼓励先进,树立榜样, 激发学生的争优热情。由于在阅读的每一环节, 我都关注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因此大多数同学踊跃阅读, 积极参加各类征文活动, 作品也开始见诸报端, 学习语文的热情高涨,真正做到“我喜欢,我阅读”。

有效指导,提高课外阅读效率 第6篇

一、阅读形式要多样化

1.围绕专题进行阅读

语文课本中的每一个语文学习专题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能充分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拓宽学生的阅读面,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因此,每学习一个专题,我就引导孩子围绕专题进行阅读。比如在引导学生进行“感悟亲情”这一专题时,我推出了《月光启蒙》一文的阅读交流课,还推出了冰心《母亲》的读书交流会。围绕专题进行阅读,我精心设计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不断地唤起学生的兴趣,把孩子的课外阅读引向深入。

2.引导阅读整本书

孩子由于年龄小,阅读经验不多,阅读整本书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尝试在高年级学段中,引领学生开展推进整本书的阅读指导研究。在指导的过程中我采用了三种不同的阅读方式:自己阅读、师生共读、亲子共读。

(1)学生自己阅读

根据学校的读书计划,我在班里大力倡导早读、午读和晚读的“三读”读书活动,要求学生每天读书时间不少于40分钟。由于高年级学生有较强的语言感悟能力,我就推荐一些适合他们的读物让他们进行独立阅读,如他们喜欢的《草房子》《男生贾里》《女生贾梅》等,学生在自主阅读中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都得到了提升。

(2)师生共读

要让孩子喜欢读书,教师首先得是一个读书爱好者。由于我平时就喜欢书,天长日久对学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一段时间下来,将全体学生都带动起来了,我们班的孩子都喜欢读书。首先,从推荐阅读的内容入手去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其次,我利用示范朗读去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我通过朗读再现文章的节奏和韵律,让孩子们从中感受语言文字所传达出来的美和感染力。我每周抽两个晨读时间给孩子们读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较短的作品当天读完,较长的作品模仿“刘兰芳说书式”每天读一定的章节或只读优秀的部分,给孩子留下阅读期待。另外,为了让学生对古典文学有兴趣,我还偶尔对古典诗文进行点拨与讲解,激发他們的热情,引导他们自觉阅读古典作品,从而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

(3)亲子共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孩子在家的时间越来越多,很多阅读要在家庭完成,如果得到家长积极有效的配合,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收获就会大大提高。我们通过发《给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争取家长的配合,与孩子一起阅读,并且在阅读方法上通过多种形式给予切实地指导。我们开展了“快乐周末在书店”“小小家庭读书会”以及请家长参与班级读书讨论和汇报等活动,让书香飘向家庭,为孩子创设了优良的家庭读书环境。

二、阅读过程要多元化

1.“读书记录卡”引导学生阅读

在学生多样化阅读的基础上,我推出了“阅读记录卡”引导孩子阅读,让孩子把每天诵读的内容认真地写在记录卡上,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我还引导学生结合诵读的文章查找相关的资料,如文章的背景、作者简介、作者的作品,等等,引导孩子热爱读书、学会读书。

2.“阅读积累本”帮助学生阅读

“阅读积累本”是我在引导孩子写好“读书记录卡”的基础上,帮助孩子进一步阅读的好方法。孩子通过“阅读积累本”进行阅读反思、积累。我用“阅读积累本”引导学生有效阅读,丰富了读书过程。

3.“五彩生活集”伴随学生阅读

“五彩生活集”是学生充分阅读、大量阅读的结晶。在这个集子里,有孩子们读书的体会,有在学校生活中、家庭生活中、社会生活中值得记录的精彩片段。孩子们还给自己的“五彩生活集”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如“采撷集”“扬帆”等。“五彩生活集”的推出,极大地激发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孩子们把它视为自己的宝贝,伴随孩子们经历美好的学习过程。

如何指导学生有效阅读 第7篇

一.创设情景, 激发阅读兴趣

要想让学生真正去读书, 必须创造氛围。我们可以运用创设情境、开展竞赛、巧设问题、电教等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说明文的教学就比较枯燥无味, 在教学《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篇课文时, 我是这样开始的: (先出示图片) 让同学们去感知春天的迎春、夏天的荷花、秋天的菊花、冬天的梅花。之后, 提问:“谁能告诉大家大自然的花朵为什么会呈现出各种颜色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这样, 学生主动参与阅读活动的兴趣一下子浓了起来, 取得了先声夺人的效果。于是, 同学们主动阅读寻找答案, 很快就将课文的重点攻破了, 而且课堂效果特别好。但是, 学生的兴趣往往是不持久的, 还需要教师在不同时机随时注意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学生一旦有了新的兴趣, 也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我们还可以采取“一篇带多篇”“片段带整篇”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选择合适书籍, 培养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让学生本着“有益、有趣、有物”的原则, 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不同的书籍。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 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 终身受用。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注意对学生进行阅读习惯的培养。如教学《北京的胡同》一课时, 学生对北京胡同的历史十分陌生, 为了让学生能走近那个时代, 在教学之前, 我从报刊、电脑上搜集有关北京胡同的资料和图片, 并在课堂上充分利用这些图片和资料进行教学, 不仅使课上得成功, 而且也让学生走进了那胡同时代, 真正体会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伟大以及它的价值和意义。像这样, 教师重视学生的阅读习惯的培养, 对于学生学习其他课文大有帮助, 有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生便能自主地学习, 主动地汲取知识。然后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 由点到面, 既获得系统、完整的知识, 又锻炼和养成了自学能力。

三.教给阅读方法, 让学生会读

阅读是教学关键。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善于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需要, 独立自由地确立目标, 选择刊物, 制定进度, 自主地学习。例如议论文中论证思路的题综合性比较强, 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 教学时教师要先让学生反复阅读文章, 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分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再教给学生答题的方法: (1) 作者提出了什么论点。 (2) 运用什么论证方法。 (3) 总结全文, 重申了什么论点。将这种类型的题进行分解教学, 让学生了解答题的思路, 掌握这类题的阅读方法。能够做到无论何时阅读, 都不用再等教师教, 使阅读能力得到了提高。

四.开展丰富的活动, 让学生爱读

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 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以激励学生更好地阅读, 可以通过开展朗诵会、名著导读、故事会等活动, 在这一系列的讲述、竞赛、品评、交流等活动中, 实现了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 使学生发现不足, 寻找差距, 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切实感受到阅读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如何指导学生有效阅读 第8篇

一、营造良好读书氛围

教师首先要在教学中利用一切适当的机会营造良好氛围, 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我们还可以开展读书笔记评展、美文朗诵会, 以及利用影视作品开展影视主题活动。

二、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需求是行为的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我们可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简介要读的文章内容, 以激发其阅读兴趣, 也可利用故事中精彩、紧张、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 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 以此激趣。

三、提供学生阅读读物

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 提供其所喜好的读物。如:向低年级推荐图文并茂、篇幅短小、趣味性强、通俗易懂的童话、小故事等读物, 向中年级学生推荐和提供节奏感强, 富有变化和趣味的读物等。

四、指导学生阅读方法

1.字、词、句的把握与记忆。

引导学生在第一遍阅读时就要注意解决字、词的读音、意思等;第二遍阅读时结合整体、结合内容、结合主题对重点词句、含义深刻的句子加以品读、理解、感悟;第三遍阅读时根据理解、意思进行记忆、积累。

2.内容、主题、情感的明确与思考。

内容是文章的形, 主题是文章的绳, 情感是文章的魂, 这三者都关注, 才有利于学生阅读, 才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与学习。第一遍阅读时思考:这篇文章写了什么内容?过程是怎样的?重点写了什么……第二遍阅读时思考:这些内容的描写集中表现了一个什么主题?从哪些词句能充分体会到?为什么?从而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第三遍阅读时思考:这篇文章表现了人物什么感情?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自己读后有什么感想?有什么收获?这样一来, 文章才会有血有肉, 才会“活”起来, 也才能更感染、影响学生。

3.结构、表达、技巧的分析与学习。

任何一篇文章都会在谋篇布局、表达方法、写作技巧上下功夫, 对于小学生, 这样的技巧性知识以简单、常见、易于理解为指导重点, 不宜太过深奥, 但必须有所涉及。这些是小学生易于接受, 能加以运用的常识。

总之, 小学生有效阅读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 教师要大处着意, 小处着手, 以提高学生有效阅读为理念, 把握阅读方法, 提高阅读能力, 真正实现阅读教学“质”的飞跃。

摘要:如何指导学生实现有效的阅读, 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弱智儿童阅读教学的有效指导 第9篇

阅读兴趣是阅读的直接动力和源泉, 弱智儿童的阅读兴趣直接决定阅读的效果。当学生对某个事物或问题产生兴趣的时候, 他们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 并为取得成功而努力, 所以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 一定要努力激发阅读的激情,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特别是对弱智儿童, 阅读兴趣尤为重要, 可以采用以下一些方法:

1、选择有阅读兴趣的阅读内容。

对于弱智儿童来说, 语文阅读主要是图片书籍, 还有就是有插图的一些童话故事、神话、寓言等故事类书籍。但在选择简单的有插图的书籍的同时, 还要利用教学内容, 选读一些与教材有关的阅读内容。例如我在教学《九寨沟》一文时, 我让学生先看九寨沟的风景图片, 以后让学生说出九寨沟美在那里, 学生看过图片后, 都说好看, 我说那一幅图片更好看呢?这时候学生都能很认真地看老师提供的九寨沟的风景图片。这个说那一张漂亮, 那个说这一张漂亮。我接着布置阅读内容, 回家后在家长的帮助下阅读课文《九寨沟》。许多同学阅读了课文后, 都说要去看看九寨沟。

2、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

弱智儿童喜欢背诗歌, 尽管有时候不能全部理解诗歌的意思, 但他们喜欢大声的朗读诗歌, 他们背出了一首诗歌后非常高兴, 还喜欢不停地背给别人听。在阅读指导中, 要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 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去引导学生思考。例如, 你们看到了什么?你喜欢什么等, 由于提出的问题简单, 弱智儿童也都能积极回答问题, 用“挑战”鼓励学生。

在教学《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时,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现在你也有一本《鲁滨逊漂流记》, 你们读过吗?你知道离开了爸爸妈妈怎么生活吗?你想知道一个人离开了社会和亲人是怎么生活的吗?现在就来看看鲁滨逊在一个孤岛上生活的情景吧。学生听说离开了爸爸妈妈也能生活, 非常兴奋, 他们也想做生活的强者, 有了阅读的兴趣, 老师用鼓励的语言鼓励他们做生活的强者, 都表示要“学会奋斗!”“学会坚强!”“爱拼才会赢!”“做生活的强者!”其实这些都是学生学习这篇文章的收获。。我又鼓励学生:“去读读这本书吧, , 相信你会收获更多!”

二.从学生实际出发, 引导学生学会阅读

弱智儿童不会阅读, 是弱智儿童学会阅读的难点, 要让弱智儿童学会阅读是提高弱智儿童阅读效果的关键。阅读方法决定了弱智儿童的阅读效果。

1、明确读书的一些基本要求::弱智儿童的阅读, 主要是帮助他们学会看书, 一般是先看插图, 再去引导他们看文字, 以后老师再讲解, 还要一遍一遍的给他们范读, 最后才让他们自己主动阅读。对于那些不能自己阅读的学生, 老师还要帮助他们看懂插图。对于弱智儿童读书的基本要求, 就是要持之以恒地帮助他们从看插图, 到读文字, 再去了解作品的意思。不能要求过高, 更不能用考核学生那样去评价弱智儿童的语文阅读。

2、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 要根据实际情况, 作一些具体的读书方法指导并加强训练。

在教学《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时, 我引导学生走近谈迁, 去感受他的精神。我没有直接说出弱智儿童的弱点, 而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觉得书本中的主人公有怎样的精神呢?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什么呢?”学生在交流的基础上, 都积极发言说, 不怕困难, 敢于努力, 做一个坚强不屈的谈迁, 因为他……”在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后, 我又带着感情去指导学生阅读, 效果非常好。我适时小结了方法:“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我们就能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就能把人物读‘活’了, 写人物也是这个道理。”

三.多多鼓励, 让学生享受成功

智障学生有依赖心理, 有惰性。教师们也因为他们弱智儿童, 阅读能力有限放松而放松要求。弱智儿童能学习的知识很狭窄, 但他们渴望成功, 喜欢听老师的表扬。所以课堂上, 生活中, 我们都在教他们如何如何, 学生学习变动其实收到的效果不是很大, 不能批评, 不能打击他们的学习兴趣。

弱智儿童的语文阅读, 要及时略微鼓励, 老师对学生从说话的姿态, 老师们的语言、动作,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等等都在转变。老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学习的能力情况制订学习的目标, 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学生的成长都是单一个体, 他们的进步都是他们单独具有的, 没有互相之间的可比性。学生的不同的进步让教师的教育教学有了喜悦感、成就感, 让智障教育工作有了特有的乐趣。

科学有效地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第10篇

(1) 有些中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科学全面的阅读方法。没有能很好地将阅读与学习有机结合, 遇到阅读时凭感觉回答问题, 不能客观、全面、联系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 从而导致阅读质量不高。对阅读不感兴趣, 即使感兴趣, 也没有有意识地把它与我们的教学阅读联系起来, 不能解决在教学与考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2) 没有能够充分利用现有的工具书来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 没有养成学会学习、科学学习的习惯。遇到生字生词, 凭想象注音解释, 从而造成对文中含义不能做到正确理解。如部分学生将溺 (nì) 爱注为 (nuò) 爱, 将辍学 (chuò) 注为 (zhuì) 学, 将司空见惯解释为不是寻常所见, 这样不能够准确概括出言简意赅的正确答案来。种种错误迹象表明:大多数中学生没有认真查字典或相应的工具书, 不注意平时词汇的积累, 导致词语的注音和解释错误。因此, 不能对词汇做到正确的理解, 也就不能准确理解文章大义, 从而导致阅读质量的不高。

(3) 部分中学生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不高, 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欠缺, 导致阅读质量的低下。由于对文中含义的模糊理解, 致使遇到问题没法下手, 不知如何解决。有一篇典型的议论文, 文章题目就是作者的观点, 作者采用归纳论证的方法, 通篇采用举例子, 作比较、讲道理的方法, 将自己的论点, 逐层排出, 论证极为严密, 论点极为鲜明, 实为一篇很好的范文。但可惜的是, 面对如此好的一篇模范文章, 学生们却无从下手, 不知如何将文章内容与所答题目有机结合起来, 做到快速, 准确应答。因此, 要改变学习的方法, 就必须扩大阅读视野, 提高阅读质量, 抓住文章关键部分进行重点阅读。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不知如何去阅读, 从书本中获取有效信息, 那么他的阅读也无异于一次空读过程, 没有任何实际意义。阅读教学一定要教会学生必要的阅读技能。技能必须纯熟而达到习惯成自然的程度。这其间确实不免必要的知识性的艰苦而略显枯燥的训练, 苦学和乐学就是这样融为一体, 学生智力增进的快感也是艰苦学习的深层快乐。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能力, 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把握文章主旨的能力, 这些阅读的必要能力, 一定是阅读教学中需要让学生学习的。学习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 不一定就是枯燥、让学生乏味的试题。如何让学生动起来, 深入到学习中去, 乐学、好学、在阅读中让自己的思想逐步成长呢?我教导他们将阅读与学习很好地结合起来, 通过阅读来促进自己的学习, 推动基础知识的提高, 建议他们要扩大阅读视野, 提高阅读质量, 注意积累学习方法。

(1) 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的阅读, 有选择性阅读, 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培养良好的阅读兴趣和审美情趣。让学生阅读经典, 以我的理解, 校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不同的意义, 作为校内阅读应该引导学生阅读经典, 因为经典, 都是能经得住时间和空间变化, 经得住考验的, 是人类与民族文化的精华、人类精神文明的凝聚点。引导学生从经典阅读入手, 可以培育其高尚的审美情趣, 从人生一开始就占据精神的制高点。经典阅读会影响学生终身的学习和精神的发展。也许经典的阅读对学生有一定的困难, 需要扶助, 其实这也正是阅读教学的意义所在。向学生传授一些学习与阅读的好方法。阅读习惯的养成是以良好的阅读动机和正确的阅读方法为基础的。只有阅读目标明确, 方法得当, 才能减少阅读活动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提高阅读质量。

(2) 举办一些生动活泼的阅读活动, 培养学生积极的阅读探索能力。阅读也是一个探索的过程, 从中发现适合自己生存和生活的内容。我们可以根据中学生阅读的特征与现状, 举办各种类型的阅读课或指导性的阅读讲座。比如可以邀请著名文学家、文学评论家或资深的语文教师, 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地定期开展优秀文学作品讲座。引导学生理解作品所反映的不同时代背景下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所包含的深刻思想内容以及卓越的艺术成就, 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产生美的追求, 提高文化修养和文学欣赏的水平, 从而培养健康的阅读兴趣。

(3) 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 让学生学会合作阅读, 探究阅读, 愉快阅读。基础知识的教育教学中,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启发他们的思维, 开发他的智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可以选择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主题, 比如“建设与环保”“建筑与文化”“科学与生活”。让学生从阅读的自然世界过渡到社会生活的人文世界。让阅读与文本联系、与自我生活经验联系、与自我情操和价值观联系。阅读教学成为一个辐射源, 学生智力的触角, 在它的触发下, 敏感地伸向各方。

(4) 在学习型社会的大背景影响下, 抓住机遇, 重视学生的学习氛围建设。要提高全社会, 特别是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学生本人对阅读活动的重视, 注意观察生活现象。要在全社会至少在全校形成一个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风气。阅读教学其实并不是简单的“文本”解读的过程, 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 学习者可以发现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 文本提升和升华了经验世界的无意识, 使它自觉纳入学习者的有意识的规律性的认知领域。同时阅读者也可以发现自身信息的短缺、理解力的薄弱, 唤醒再学习、再积累的需要。

(5) 强化重点, 让阅读带着欣赏和提升能力的目的去做, 而不是为了应对目前的考试或种种急功近利的要求。知识与技能仍然是阅读教学的重要部分。拓展思维空间, 提高阅读质量。从阅读反思中孩子们可以学会生活反思, 以审慎的态度对待已有的结论, 用敏锐的目光、批判的精神分析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 不盲从, 不人云亦云。在反思中, 获得高质量的人生感悟。

有效指导深入阅读 第11篇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在基础教育改革向纵深推进的今天,我们怎样来看待课外阅读呢?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语文又是母语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应用语文的规律。”依据新课程的理念,教师要掌握应用语文的规律。语文不仅仅是一门单纯的教授文字章法的学科,语文世界的内涵是丰富多彩的,有语言文字的训练,有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有人文情怀的陶冶,有精神世界的奠基等。作为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课外阅读当然是一种综合性的活动,它所关注的不是一个单纯方面,而是要注重孩子整体语文素养的提高,尤其是激发孩子对阅读一生的向往。

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快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可以采用以下做法:

1.讲故事,诱发阅读兴趣

故事人人都爱听。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孩子个个精神抖擞,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述,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或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期待结局之际,教师戛然收声,并无不动容地告诉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更精彩,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

2.逛书城,写感受,激发兴趣

为进一步引导学生读有益的书,教师还可组织学生开展交流读书活动。如利用双休日让学生逛书城,写感受,周一及时反馈交流。通过这一活动,不仅让学生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而且能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二、指导学生选择读物

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就要有计划地做好指导工作。指导工作的关键是要经常向学生推荐有益的读物。推荐的方法很多,可根据教学需要而定。

1.配合阅读教学

教师可介绍与课文相关的读物,进一步充实阅读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如教了《吃虫的植物》一文,学生在了解会吃虫的奇异植物后,对植物方面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就及时推荐《叶绿花红》这本书。如此,既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又激发了学生阅读自然知识读物的兴趣。又如在学完《小交通员》之后,教师推荐《我的一家》,使学生读后对“我”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完整地树立起一个机智勇敢的革命战士的形象。再如教完与中国四大古典小说有关的课文,教师就可引导学生去阅读四大名著。

2.阶段教学的需要

一年级学生在学完汉语拼音后,教师可推荐一些纯拼音读物,如《格林童话》让学生阅读。这样,既复习了汉语拼音,又激发了学习兴趣,丰富了知识。

3.配合习作

如要求二年级学生用一段话写一种植物。有的学生写得简单,缺乏具体内容。教师在指导学生仔细观察的同时,可向学生推荐描写景物的读物、文章。经过重新观察并阅读推荐的读物后,学生再自改其文,结果会有明显进步。

小学生活泼好动,易受感染。因此,在课外阅读中教师要把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浓厚的兴趣引导到健康发展的轨道上。如有些学生爱读武侠小说和言情小说,教师得相机诱导,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和认识水平,并及时推荐有益读物。同时,引导学生在广泛阅读中扩展视野、获得知识,以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智力和能力。

三、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为了使学生的阅读更有效,教师就得教给他们一些常用的阅读方法。常见的阅读方法有:

1.选读法

这种方法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刊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为了让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人类与地球、自然的密切关系,可指导学生有目的地阅读《人与自然》一书。

2.精读法

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刊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速读法

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刊,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因此,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采用速读法,不失为明智的选择。

有效的家校阅读指导 第12篇

家长、教师有着真切的爱子、爱生之心,但在辅导儿童阅读时往往力不从心或是无从下手,有的花大力气但是打了水漂。表面上看儿童是读了不少书,但是落实到写作或是言语表达时,感觉还是“空落落”的。比较常见的阅读指导失效的表征为:学生看似读了一本书,聊起书来却一问三不知;刚翻过一页就询问,仍旧说不清这一页的内容;看过之后无感想,也没有问题;看了不少书,但是词汇积累很贫乏,作文仍旧出现比较明显的口语化倾向;阅读过程断断续续,不能好好坐着看完一段文字;阅读时精力不集中,三心二意……于是,感到困惑:书,都读到哪儿去了?书,究竟该怎么指导读?

阅读前要预热。

一些家长与教师为了让孩子阅读,会比较简单地塞给孩子一些书,并且要求立刻阅读,结果当然是适得其反。特别是那些不爱读、读不下去的孩子,强制性的阅读指令将直接导致他们“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和所有的运动一样,阅读是大脑运动,也需要预热。在给孩子推荐一本书前要做好充足的预热,这叫磨刀不误砍柴工。其一,要在一段时间内多次提及这本书,并且选择一些桥段做细读分析。这么做就是为了让书的信息进入儿童的信息吸纳范围,引发其好奇心和期待感。例如为了推荐《酷虫学校》系列科普书,在近一周时间内的日常生活中,要多次结合所见的昆虫提及这本书中的精彩介绍。这时候你会发现,苍蝇、蚊子、蟑螂这些日常生活中让人反感的小家伙都成了促进儿童阅读的好帮手。其二,要在正式推荐之前用一个单位时间专门聊一聊相关的话题,为的是激活其阅读的背景知识。例如在向儿童推荐《史前怪兽大百科》一书前,要和孩子专门聊聊恐龙,引发其对旧知的回忆,对新知的探索欲。当说得热火朝天的时候,这本书以礼物的形式出现,孩子欣然接受,会如饥似渴地阅读起来。其三,采用欲擒故纵的方式来预热。创设一些场景,设置一些障碍,让儿童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到困难或者需要,之后为其指引方向——某一本书中有答案,快去翻阅。这样的预热效果奇好,因需要而阅读就是最为真诚和直接的阅读。例如五年级孩子学习到《遨游汉字王国》单元时,很多孩子对汉字的来历、甲骨文的析意、汉字的演变等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常常带着问题和长辈交流,此时就可以故意留有悬念,但要为其提供信息:我曾阅读过《汉字密码》,这本书中好像就有你需要的答案。儿童会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驱使下,自觉自愿地去阅读。

篇章书目的选择要有计划。

家庭阅读的推荐往往比较盲目,见到一本书,看似比较好就希望儿童也能读一读。盲目的推荐就会导致有兴趣的变为没兴趣,没兴趣的变为畏惧,畏惧的最终成为排斥。因此,选择阅读的篇章书目推荐时要有计划,可以配合学校教学进度有计划地推荐。例如四年级儿童学习到“可爱的小动物”单元时,就可以推荐丰子恺的《护生画集》,沈石溪的《狼王梦》,法布尔的《昆虫记》等,这样的同类型迁移会让阅读引导变得轻松些。也可以根据孩子的特点有计划地推荐。例如孩子喜欢想象,《西游记》就是不错的选择;孩子比较内向、善良,可以推荐《爱的教育》《汤姆叔叔的小屋》;那些活泼,喜欢动手制作,坐不住的儿童,可以将《手工制作》《折纸技巧》等动手制作类的书推荐给他,看懂步骤和图例,这本身也是一种阅读……所以计划是有根据的,根据儿童的性格气质特性,现阶段的学习任务,儿童的喜好,儿童的阅读水平等,越是契合儿童需要的推荐就越有效。同时,计划应该是循序渐进的,可以从读图,到图文结合的桥梁书,再到通俗文学作品,最后当然是人类文化的瑰宝——经典。但是切不可一下子就塞给他们经典,这样会让其消化不良的。

要允许阅读方式的变化。

不少家长、教师在做阅读指导时,喜欢让儿童按照自己的习惯来阅读,有的是因循儿时的习惯要求儿童指读,有的喜欢儿童篇篇诵读,有的则限定为默读……其实,即便是学校教育中的语文课堂,读的方式也是在不断改变,默读、速读、浏览、跳读、选读、情境表演读、角色模拟读……读的方式多样化就使得阅读成了一种带有游戏色彩的智力活动,更容易被儿童接受。家庭阅读指导中,家长也要有意识地让儿童进行变式读。有的书就只要看看其中一些章节,有选择地跳读;有的书就只需要大致翻一翻,浏览后有个大致印象即可;有的需要静下心来默读,不能追求阅读速度,慢工方可出细活儿;有的书就是给儿童看看,看多看少因人而异,但是部分篇章段落则要求他“为我们朗读”,要读得有声有色。一本书的价值不同,不管多少,只要有收获就好,要允许或者推荐儿童用最适合的方式读某一本书。有时候读同一本书也要鼓励其用不同的方式去读,收获自然就不同。大家要认识清楚,这毕竟是儿童家庭阅读指导,不是高校的专业型学术探究阅读。变化,才会带来刺激,才会让儿童不容易疲劳。当阅读养成习惯后,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要让儿童听自己的!因为阅读原本就是一种比较私密的、个性化色彩浓厚的文字交流活动。

要想方设法让阅读更具动感。

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要特别提供一种动感阅读模式,这样能对常态阅读模式起到一定的冲击作用,激活思维,激发阅读兴趣,激起阅读的延续力。要特别提醒儿童,在阅读时,遇到自己感兴趣、感到疑惑、感到惊叹、感到豁然开朗的地方,要大胆表达出来。具体说,要鼓励儿童在阅读中说好三句话:第一句话——哇,太有趣啦。当读到自己感兴趣、好玩的地方时,大胆地拍案喝彩。这个时候,希望家长也能附和,这样很能渲染氛围,增加儿童阅读的情趣。第二句话——咦,这就奇怪啦。当读到让自己感觉困惑的地方时,可以一边思考一边告诉家长,我正处在疑惑中。此时希望家长能参与讨论、解惑,至少不要不闻不问,你的关心就是儿童阅读的最大动力源泉。第三句话——哦,原来如此。当阅读让自己解惑,得到答案的时候,可以舒缓一口气,表达自己在得到答案时的满足心态。儿童有这样感受时,希望家长能够给予鼓励和赞赏,孩子就获得了继续探索解惑的勇气。动感阅读,一方面鼓励儿童动起来,另一方面也让家长参与进来,很有些亲子共读的意味。只不过,阅读的主体还是儿童,虽然家长的参与只是蜻蜓点水一般,但也是不可或缺的。

学会理智地拒绝部分提问。

当儿童渐渐喜欢上阅读时,他们会表现出对文本的关注:这本书太有趣了;这本书我看了三遍还看不懂;哇,这句话写得太好啦……特别有价值的是他们会关注一些字词等细枝末节的地方,会拿着书,指着其中的一些词句询问:这是什么意思?一般情况下,此时家长都会很顺利地给出答案,为的就是让他们尽快地回到阅读状态中去。其实,此时大可以理智地拒绝回答,鼓励他用三个方法找寻答案,将儿童推向探究和积累式的有效文本细读佳境中。方法一:书中就有答案,你细致些,联系上下文,前后阅读找一找。例如孩子拿着鲁迅的小说问什么叫“祭祀”,我回答:“原本答案就在心中,我偏不说。你看看附近的段落,就有对祭祀的描写,读读就懂了。”孩子再一读,果然有朦胧的答案,此后如跟踪查证,就能明白。方法二,查查工具书。这一条不言而喻,不过我们强调要在阶段阅读后再实施查找。如果阅读忘记了查找也无妨,记起来再查也不迟。拒绝回答、延后查找都是为了确保阅读时空的完整性,不让阅读断断续续地进行。方法三,鼓励儿童自己猜测答案。你问我,我就反过来问你:你说说看,你猜猜看。很有意思的是,来自儿童的疑问,如果我们反问他,很有可能他自己会得出答案。这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儿童思维的依赖性,而理性地拒绝回答就是逐步戒除这样的依赖。

目标明确的谈话。

一本书的阅读结束后不要急于进入下一本书的阅读,要和儿童进行一次目标明确的谈话。不要笼统地询问:你读懂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怎么样?这些程式化的问题偶尔为之尚可,每次阅读后都这么问,儿童很容易反感。而阅读后的交谈如果陷入尴尬僵局的话,很有可能前功尽弃,也不利于儿童阅读习惯的继续养成和阅读积累的延伸推进。我的观点是:不同类型的书目阅读后,谈话的目标不同。例如阅读科普读物《脏兮兮的科学》系列后,可以让孩子当小老师,讲述一些大人不知道的“脏兮兮的科学”,这是为了检测儿童阅读时的内容把握情况。阅读此类书的意义就在于知道一些鲜为人知的奇妙内容,文字表达的积累不在这本书中强求。再比如阅读《夏洛的网》后,交谈的主题可以关乎一些友爱、奇迹、创造力、自信等,不要就书论书,要联系生活谈体会,谈感受,谈收获,让阅读的效益增值。再比如阅读《朱自清散文选》后,就可以精细化地和孩子切磋一些选字造句方面的积累——“我赤裸裸地来,转眼间又将赤裸裸地回去。可是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这句话中两个“赤裸裸”一样吗?重复使用在一句话中,你是怎么看的?

实践中,我还梳理出一条儿童阅读指导的“纵贯线”。具体说,小学阶段的阅读,低、中、高三个学段任务和形式各不相同,可以将其形象地分为五种读:悦读,跃读,阅读,月读,越读。

低年级的各种学习活动,兴趣是对效果起决定作用的关键因素。要让孩子喜欢上阅读,终身与阅读为伴,就要注意实施“悦”读——读好玩的书,玩一样地读书。好玩的书中,绘本首选,它是这个阶段最具代表性的儿童趣味读本。绘本的画面视觉冲击效果,阅读时的亲子互动形式,内容中蕴含的人一生成长所需的大真、大善、大美、大爱,这些都要尽早地在儿童幼小的心灵中占据重要位置。此阶段要注意儿童伴随阅读能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可以伴随着音乐,有舒服的姿势,有家长亲切的讲解,有读后的对话,最关键的是有阅读后的奖励措施,一颗糖、一个吻、一句表扬、一次展示……这些都成为儿童快乐的源泉,都会转化为儿童后续阅读的延续力。

这一阶段还要允许儿童“跃”读,“跃”就是动,儿童阅读要鼓励儿童动起来。例如一边读一边说,朱光潜先生也说自己喜欢“现学现用”,一边读一边模仿书中情节,模拟文中台词等。“跃”还有跳跃读的意思。所谓跳跃读,就是允许儿童有选择地阅读书本中的部分内容,不一定要求儿童像成年人那样按部就班、逐字逐句、从头到尾地读。跳跃式的阅读是儿童阅读的特点,他们受兴趣支配和指引,自觉找到自己喜欢的内容来阅读,这就是儿童特色。不要过早地让孩子读得深沉,读出文字中的滋味。

中年级可以正儿八经地“阅读”了。不要误会,并非之前的读都是不正经的,只不过面对儿童,在其低幼时期,我们的阅读指导要多一分童趣,多一分宽容。此时的阅读要注意两个方面:习惯培养和方向的把握,要读得优雅,读出品位。习惯如:读书时不出声,不指读,不读读停停,读后多交流多互动谈感受……这些习惯的养成都是成年人辅导儿童阅读时要特别留意的。这个阶段,儿童读什么书要关注。如果儿童还沉迷于搞笑的漫画,内容无意义或是隐藏着凶杀暴力等信息的不良书籍,教师和家长则应该发现并予以指导。这应该视为教师和家长的良知。如果发现了暂时无法扭转,我建议采用“平衡法”,在儿童不能一下子戒断不良阅读取向和习惯时,可采用好书搭配补充的方式,挤进并逐渐让优质书籍占据儿童的阅读世界。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家长和教师要比孩子更有毅力和耐心。

进入高年级,可以执行“月读”制。每月定下阅读的书目,专项阅读,定期检查反馈。读的时间要有保证,布置作业时,家庭阅读每天不少于40分钟,课内阅读每周不少于两课时。

上一篇:待摊费用下一篇:数学思考能力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