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程放疗治疗范文

2024-06-16

后程放疗治疗范文(精选5篇)

后程放疗治疗 第1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73例患者,男94例,女79例,病理为鳞状细胞癌;年龄<75岁;卡氏评分为≥70分;病变的长度≤10cm;均为以前未行放化疗和手术切除的患者;无穿孔征象;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正常;可进半流质饮食或软食。腹部CT检查,未发现有腹腔淋巴结转移情况。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放疗组80例,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加同期化疗组93例。

1.2 治疗方法

放疗应用直线加速器照射,治疗靶区的范围为病灶上下外扩3~4cm,宽度6~7cm。前后对穿照射40Gy后缩野,单次剂量2Gy,5次/周,避开脊髓缩野为斜野照射,单次剂量1.2Gy,2次/天,两次之间相隔8h,食管癌照射剂量65Gy。化疗应用紫杉醇60mg,静脉滴注3h以上,放疗第1天给药,以后每7天给药一次,用药前给予抗过敏等预处理,加止吐、升血等治疗。

1.3 疗效观察

治疗中每隔2周患者做食道钡餐检查1次,观察进食改善情况和放疗次数及放疗剂量。治疗前及结束时作全面检查,治疗后每3个月全面体格检查及相关检查1次,所有患者随访。

1.4 毒副反应观察

治疗中每周查血常规,每月查心电图,肝肾功能治疗前后各查1次,必要时随时检查。毒副反应按1979年WHO标准评估。

2 结果

2.1 进食梗阻症状改善情况

进食好转时照射剂量:同步放化疗组为(27.7±6.5)Gy,单放组为(37.5±5.0)Gy,经t检验,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2.2 治疗结束影像学表现

放疗结束后2周患者总有效率(CR+PR):同步放化疗组89.4%,单放组61.3%,有显著性差异P<0.05。

2.3

同步放化疗组与单放组1、2年生存率分别为51.3%(41/80)、32.5%(26/80)和87.19%(81/93)、68.8%(64/93)。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2.4 毒副反应

两组均无明显肝、肾功能损害,无因毒副反应而终止治疗者。单放组、放化疗组放射性肺炎Ⅰ+Ⅱ级分别为15%、18.2%,Ⅲ级以上分别为3.75%、4.3%,差异无显著性。放射性食管炎Ⅰ+Ⅱ级分别为52.5%、60.2%,Ⅲ级以上分别为12.5%、19.3%,差异有显著性(P<0.05)。骨髓抑制Ⅰ+Ⅱ级分别为37.5%、43%,Ⅲ级以上分别为7.5%、12.9%。单放组出现1例食管气管瘘;放化疗组出现1例食管气管瘘,1例食管纵隔瘘。晚期食管狭窄各3例。

2.5 失败原因

单放组共死亡54例,其中局部复发28例(51.8%),区域淋巴结7例(12.9%),局部复发+区域淋巴结7例(12.9%),远处转移12例(22.2%);放化疗组共死亡29例,其中局部复发18例(62.1%),区域淋巴结3例(10.3%),局部复发+区域淋巴结5例(17.2%),远处转移3例(10.3%)。

4 讨论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单纯放疗的生存率不高,5年生存率一般在30%以下,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局部未控和远处转移[1,2]。放化综合治疗是中晚期食管癌治疗的主要手段,但放疗化疗如何有效配合问题至今仍有待解决。研究提示,人肿瘤干细胞的再群体化在开始治疗后的28d左右,肿瘤加速增殖,需每天增加一定的治疗剂量以补偿加速再群体化所损失的效益,后程加速这种方式符合肿瘤与正常组织的放射生物学特点[3,4]。尸检证实,临床上认为局限的食管癌,70%以上有广泛淋巴结转移,50%以上有远处转移,化疗在中晚期食管癌的治疗中十分必要[5]。同期放化疗时化疗药物的细胞毒性和放射增敏,提高了治疗强度和速度,减轻放疗早期的局部水肿。Al Sarraf等[6]进行的RTOG8501随机试验结果显示,接受放化疗的患者5年生存率为27%,明显高于单纯放疗;日本于20世纪90年代进行了食管癌同期放化疗的研究,发现在无法手术切除的进展期病例中完全缓解率达33%、3年生存率达23%[7]。化疗药物治疗食管癌有效率高,有明显的放射增敏作用,与放射治疗合用的毒性和不良反应不叠加,不显著增加射线引起的致突变作用[8]。紫杉醇是一种周期特异性的广谱抗癌药,主要通过与微管亚单位β可逆或不可逆的结合,产生异常多倍体细胞,致细胞凋亡,并有抗血管生成作用,临床前期相关研究表明其放射治疗增敏机制复杂,并非单一的G2+M期阻滞机制,还可通过诱导凋亡,促进乏氧细胞再氧合,抑制肿瘤细胞再增殖。一般认为紫杉醇放射增敏浓度为10~100nmol/L,紫杉醇与肿瘤细胞作用12~24h后,延迟放射治疗的增敏比较大,因此,延长低浓度紫杉醇的持续作用时间,同样能达到治疗目的而减少治疗相关的毒副反应。同期放化疗研究中,也可以考虑加入吉西他滨、长春瑞滨等化疗新药,西妥昔单抗、吉非替尼、厄洛替尼等靶向治疗药物也可以进入食管癌治疗的临床研究,同期放化疗联合靶向药物也许会进一步提高疗效、减轻不良反应。

食管癌的合理放化疗治疗方案需要长期的随访结果和更多的研究方能得出合理的结论。笔者认为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加以紫杉醇为主的化疗同期进行能提高完全缓解率,并有提高远期生存率的可能,其毒副反应虽有增加但绝大多数能耐受。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联合同步化疗可作为中、晚期食管癌治疗的首选方法之一[9]。

摘要:目的 观察放射治疗配合紫杉醇化疗对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73例食管癌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单纯放射治疗组(单放组)和放射治疗同步化疗组(放化疗组)。单放组80例,放疗DT 65~70Gy;放化疗组93例,放疗同时化疗,紫杉醇每周60mg。两组均随访2年。结果 放化疗组的近期效果好于单放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单放组1、2年生存率为51.3%(41/80)、32.5%(26/80),同步放化组为87.19%(81/93)、68.8%(64/93),两组差异有显着性(P<0.05)。结论 同步放化疗优于单纯放射治疗,可明显提高食管癌的疗效。

关键词:食管癌,化疗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紫杉醇

参考文献

[1]施学辉,吴根娣,刘新伟,等.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食管癌的长期疗效[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01,10(1):18-20.

[2]李瑞卿,丁继强,王书山,等.选择性食管癌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J].中国癌症杂志,2009,19(2):142-144.

[3]李德锐,陈志坚,周道安,等.食管癌内外放射治疗剂量与疗效关系的随机前瞻性研究[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1999,8(1):24-26.

[4]盛延兴,尹爱芹,张玉霞,等.食管癌全程连续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的临床研究[J].实用癌症杂志,2007,22(1):88-90.

[5]殷蔚伯,余子豪,徐国镇,等.肿瘤放射治疗学[M].4版.北京:中国协和大学出版社,2008:546-573.

[6]Al Sarraf U,Martz K,Herskovic A,et al.Progress report of combinedchemoradiotherapy versus radiotherapy alone in patients withesophageal cancer:an intergroup study[J].J Clin Oncol,1997,15(1):277-284.

[7]Seitz JF,Giovannini M,Padant Cesorna J,et al.Inoperable nonme-tastatic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esophageal managedby concomitant chemotherapy(5 Fu and DDP)and radiationtherapy[J].Cancer,1990,66(1):214.

[8]Kok TC.Chemotherapy in esophageal cancer[J].Cancer Tret Rev,1997,23(3):65-85.

后程放疗治疗 第2篇

1 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案

1.1 一般资料

2002年1月至2008年6月, 承德市肿瘤医院按照周剂量紫杉醇同步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治疗食管癌患者93例。男53例, 女40例, 年龄30~70岁, 平均51.6岁。

1.2 放疗

采用6MV-X线放疗, 具体设野方法为:上下界为肿瘤上缘外边放3cm, 下缘外放4cm, 宽度为6cm, 40Gy后变为斜野避脊髓照射, 总量至60Gy, 如有肿瘤残余, 放疗区包残余肿瘤加量至66Gy。

1.3 化疗

放疗疗开始后每周用一次紫杉醇, 用量60mg加入0.9%盐水250mL静脉滴注3h, 连续使用6周, 用紫杉醇前12h及6h前口服地塞米松片10mg。1h前肌内注射苯海拉明40mg, 静推甲氰咪胍400mg。给予格拉司琼, 维生素B6等止吐处理[4]。

1.4 辅助治疗

放化疗过程中如出现白细胞下降, 口服升白细胞药物;有肝功能损害, 加用保肝药物;有肾功能损害, 予改善肾脏微循环药物 (表1) 。

2 护理方法

2.1 准备工作

紫杉醇用药前前, 测量患者身高、体质量, 检查血尿便常规、心电图、肝肾功, 清楚紫杉醇的不良反应。

2.2 与患者沟通

当患者清楚病情后, 多数会萎靡不振, 悲观失望, 我们尽可能在生活上满足患者要求, 细心做好思想工作, 讲述食管癌的相关知识, 鼓励患者的思想向战胜疾病方向转化, 使患者调整心理, 增加战胜肿瘤的信心和决心。

2.3 饮食的护理

2.3.1 胃肠道反应是化疗的最大不良反应, 可导致治疗中断而影响疗效, 要提前做好充分准备措施。

指导患者合理饮食, 制定营养饮食, 不在饱餐后或空腹时行化疗, 在饭后2h应用化疗药物最佳, 少量多餐。化疗前30min静推5-羟色胺拮抗剂止吐药物。紫杉醇用药中主管护士多巡视病房, 与患者交谈, 分散其注意力, 要求患者家属与患者多交流。用药中出现恶心、呕吐及时向医师汇报, 给予止吐治疗, 严重者, 静脉营养支持治疗[5]。

2.3.2 从患者自身而言, 保持乐观情绪及适当加用小剂量抗焦虑药物 (如舒乐安定) 和小剂量胃肠动力药物 (如胃复安、吗丁啉) 等, 对改善用药后恶心呕吐症状有帮助。在饮食方面应避免食用辛辣, 油腻及有强烈气味的食物, 如臭豆腐、熏烤制品等, 饮食应用软食和易消化食物, 少食多餐, 进食后切忌立即卧床。

2.4 口腔黏膜护理

2.4.1 患者要注意个人口腔卫生, 同时护理组每日2次口腔护理, 保持口腔清洁。鼓励患者多饮水及新鲜水果。

2.4.2 某些患者应用紫杉醇过程中, 会出现口腔炎、口腔糜烂。我们给予对症支持治疗:治疗中嘱患者多饮水以减轻药物对黏膜的刺激;每日患者1%雷夫诺尔, 3~4次/d;口腔炎发生后应改用重组粒细胞刺激因子残余液雾化吸入;患者不宜使用牙刷, 用棉签轻轻擦洗口腔牙齿;溃疡者可用龙胆紫或口腔溃疡散涂抹患处;因疼痛而致进食困难者给予利多卡因含漱, 止痛后再继续饮食。

2.5 输液的护理

2.5.1 输液原则

紫杉醇用药前应为患者长期治疗考虑, 输液用血管采用由远端向近端, 由背测向内侧, 左右臂交替使用;避免反复穿刺同一部位, 推药过程反复抽回血, 确保穿刺针在血管内, 有条件者用PICC管;针头选择越细对血管损伤面越小, 一般采用6号半头皮针;拔针后用无菌棉球压迫穿刺部位5s, 提高穿刺肢体, 避免血液回流, 防止针眼局部瘀斑, 有利再次穿刺。

2.5.2 药液外漏及静脉炎的处理

注射部位如果出现刺痛或水肿, 提示紫杉醇可能外渗, 立即停止注射, 推注地塞米松5mg后拔针, 漏液部位24h持续冰敷如局部仍红肿, 涂以醋酸考的松软膏, 疼痛者可用利多卡因和氢化考的松琥珀酸钠行局部封闭, 地塞米松和庆大霉素交替湿敷。局部已明显坏死、溃疡者, 需外科清创处理。

2.6 骨髓抑制及护理

紫杉醇用药后骨髓抑制的特征是血细胞减少, 当骨髓抑制达到2级以上, 暂停放疗和化疗, 皮下注射重组粒细胞刺激因子, 并保护性隔离, 预防并发症。防止交叉感染, 创造空气清新整洁的病房环境, 紫外线空气消毒日1次, 2%来苏水湿式扫床面, 84消毒液擦地周2次, 禁止病患者与传染性疾病接触, 严格无菌操作[6]。

2.7 皮肤反应及处理

部分患者在放化疗中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反应, 轻者皮肤干燥, 色素沉着, 重者形成斑丘疹, 有渗出液或小水泡, 可以使用龙胆紫或氧化锌软膏防止破溃感染。

3 结果

93例患者无明显肝、肾功能损害, 无因毒副反应而终止治疗者。治疗结束后能普食或半流质以上者为89.2%。1、2年生存率为87.19% (81/93) 、68.8% (64/93) 。放射性肺炎Ⅰ+Ⅱ级18.2%, Ⅲ级以上4.3%。放射性食管炎Ⅰ+Ⅱ级60.2%, Ⅲ级以上19.3%。骨髓抑制Ⅰ+Ⅱ级37.5%、43%, Ⅲ级以上12.9%。出现1例食管气管瘘, 1例食管纵隔瘘, 晚期食管狭窄3例。

各种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均缓解, 无1例因毒性反应而停止化疗。

4 结论

对食管癌化疗患者静脉护理同时, 要注意心理护理、饮食护理、消化道不良反应护理、特殊药物护理及临症护理, 以帮助患者顺利完成化疗, 减少患者痛苦, 提高患者生存质量[7,8,9]。

摘要:目的 通过对食管癌患者的综合护理, 可以减少放化疗过程中的化疗静脉损伤, 减少患者痛苦。方法 化疗过程中全程静脉护理, 配合心理护理。结果 93例患者化疗过程顺利。结论 通过对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综合护理, 可以使患者顺利度过化疗期, 帮助患者完成化疗, 提高生存质量。

关键词:食管癌,紫杉醇,护理

参考文献

[1]孙燕, 周际昌.临床肿瘤内科手册[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7-11.

[2]刘新春.实用抗肿瘤药物治疗学[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1-20.

[3]郑伟达.中医治疗肿瘤经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3:6-35.

[4]李毓馨.恶性肿瘤病人化疗的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 2000, 16 (12) :192.

[5]李佩文.中医药对维护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J].中华肿瘤杂志, 2002, 24 (2) :203-204.

[6]陈世伟, 张利民.肿瘤中西医院综合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37-47.

[7]陈金凤.癌症化疗患者的消化系统症状及饮食护理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 2001, 17 (1) :193.

[8]韩芍亭.新编抗肿瘤药物手册[M].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 1995:472-473.

后程放疗治疗 第3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07年3月—2009年9月收治的74例患者, 均符合以下条件: (1) 病理确诊为未分化型非角化性癌且无远处转移的初治鼻咽癌患者; (2) 年龄70岁以下; (3) KPS≥70; (4) 肝肾功能及血常规均正常, 无放化疗禁忌证; (5) 预计生存期不少于6个月; (6) 按照92福州分期均为Ⅲ~ⅣA期患者, 由于鼻咽癌属于对放化疗较敏感的恶性肿瘤, 故在病例选择上多倾向于ⅣA期患者。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后程三维适形放疗同步时辰化疗组 (A组) 和常规放疗同步化疗组 (B组) 。两组分期、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 (见表1) 。

1.2 治疗方法

两组病例均采用同步放化疗, 于放疗第1、5周化疗2个疗程, A组放疗方法为常规放疗50Gy后改三维适形放疗20Gy, B组为全程常规放疗 (面颈联合野+颈前切线野) 70Gy。颈部剂量60~70Gy/6~7周, 颈部预防剂量50Gy/5周。另外A组给予同步时辰化疗, 应用全自动注药泵静脉输入药物, 方案是DDP20mg/m2 d1-5, 于每天上午10:00开始给药, 至22:00结束;5-FU 500mg/m2 d1-5, 于每天22:00给药, 至翌日10:00结束。B组用药量同A组, 不同之处是DDP按常规输液速度进行, 5-FU行120h持续静脉泵入。3DCRT方法:CT模拟定位增强扫描, 层厚3mm, 扫描鼻咽加颅底, 采用拓能三维治疗计划系统, 将放疗前GTV作为3DCRT的CTV, PTV在CTV基础上外扩0.5cm, 以PTV几何中心为射野中心, 采用5~7个适形野, 用DVH图进行优化, 90%等剂量曲线完全覆盖PTV, 重要器官如脊髓、脑干、晶体等照射剂量均控制在正常耐受范围内。两组74例患者均完成了全部治疗。

1.3 评价方法

放、化疗过程中每周观察并记录患者口腔黏膜炎、恶心呕吐及腹泻等不良反应, 每周复查血常规1次, 放疗结束后复查肝肾功能, 不良反应判定按照CTC3.0毒性评价标准。近期疗效的判定以放疗结束后3个月复查鼻咽MRI平扫加增强的结果为准, 按照WHO实体瘤评价标准分为完全缓解 (CR) 、部分缓解 (PR) 、稳定 (SD) 、进展 (PD) , 有效为CR+PR。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近期疗效结果比较见表2, 两组血液学不良反应比较见表3, 两组消化道毒性比较见表4。

3 讨论

同步放化疗的目的主要是使局部控制和全身控制同时发挥作用, 并提高肿瘤的放射敏感性。近年来一些临床研究资料显示鼻咽癌同步放化疗对局部控制更有效, 但同时也增加了治疗的毒性, 而且对于晚期病例, 传统的给药方法难以在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同时提高剂量强度, 为此有必要探寻更为高效低毒的治疗方案。

随着常规放疗技术的改进、CT和MRI扫描在鼻咽癌治疗中的常规应用以及治疗经验的丰富, 鼻咽癌的疗效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常规放射治疗技术在鼻咽癌的治疗中也存在着一些缺陷, 主要表现在常规照射野涵盖重要器官较多, 如脑干、颞叶、唾液腺等, 导致一定的并发症与后遗症的发生, 从而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另外, 鼻咽癌的临床研究已经明确高剂量放疗可以进一步改善其局部控制率, 但靶区剂量的提升受鼻咽周围重要器官和组织耐受剂量的限制, 因而常规放疗技术难以进一步提高鼻咽癌的局部控制率与生存率。

时辰化疗的理论依据是时辰生物学和时辰药理学。越来越多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证实, 肿瘤病人的化疗效果受给药时间的影响, 但肿瘤病人的日周期节律系统与正常人明显不同, 其特点是幅度衰减、时相改变和周期改变, 尤其是晚期病人这一变化更为明显[3]。研究发现, 某些细胞毒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可随给药时间的不同而发生波动, 这与具有调节细胞自身节律性的某些酶对药物的影响有关, 如氟尿嘧啶 (5-Fu) 等的分解代谢就与细胞中酶活性的周期性变化有关:二氢嘧啶脱氢酶 (dihydropyrimidine dehydrogenase, DPD) 参与此类药物的分解代谢;胸苷激酶参与此类药物的合成活性代谢物FdUMP的代谢;谷胱甘肽不但能逆转烷化剂、铂类和蒽环类的细胞毒性, 还与具有快速更新能力的组织, 如骨髓、消化道上皮的增殖节律性有关[4]。

本研究结果显示A组近期疗效优于B组, 两组CR率及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PR、SD、PD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可能与病例数较少有关, 另外考虑为对放化疗敏感程度较高的病例则肿瘤退缩较快, 而敏感程度相对较低的病例不管采用A组还是B组治疗方案差别均不明显。不良反应方面无论是血液学毒性还是消化道毒性, A组均比B组轻,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A组血液学毒性多集中于1、2级, 而B组虽然1、2级也较多, 但3、4级明显多于A组;口腔炎、恶心呕吐和腹泻等消化道毒性B组也明显多于A组, 而且A组仅有1例3级口腔炎, 而B组口腔炎、恶心呕吐和腹泻均出现3级或4级病例。总之, 以上结果表明后程3DCRT同步时辰化疗较之常规同步放化疗在局部晚期鼻咽癌的治疗中确实是一种更加高效低毒的治疗方案。值得提及的是, 随着我科放疗技术的发展以及VARIAN23EX直线加速器的引进, 目前鼻咽癌的放疗已多数采用调强放疗技术, 常规放疗加后程3DCRT放疗技术已不再运用, 但对于国内较多尚不具备做调强放疗的单位而言, 后程3DCRT技术仍值得提倡。

本研究仅就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做一初步分析, 远期疗效如3年、5年生存率正在长期随访中。

参考文献

[1]田桂英, 王翠兰, 熊伟.鼻咽癌常规放疗与后程适形放疗效果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7, 10 (5) :571-572.

[2]Halberg F, Comelissen G, Otsuka K, et al.Essays on chronomics spawned by transdisciplinary chronobiology[J].Neuroendocrinol Lett, 2001, 22:359-384.

[3]Mormont MC, Levi F.Circadian-system alterations during cancer processes:a review[J].Int J Cancer, 1997, 70 (2) :241-247.

后程放疗治疗 第4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入组条件

自2004年6月至2006年8月,东平县中医院共入组76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LCAF组38例,LCAF+C组38例。年龄≤65岁;KPS评分≥80分;食管癌病灶长度≤10cm;病理学均为鳞癌;无手术适应证或拒绝手术;无远处转移。患者一般情况见表1。

1.2 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先采用PF方案化疗1个周期(DDP 25mg/m2·d1~3,5-FU500mg/m2·d1~5,CF 200mg/m2·d1~5),化疗结束后即行放疗。依据CT和食管拍片所见肿瘤范围设野,模拟机下定位,长度为肿瘤上下各放3~4cm,宽度为6~7cm,采用8MV-X线普通外照射,先前后野对穿等中心照射,每次DT2Gy,每周5次,至DT 40Gy/20次,共4周。复查胸部CT和食管拍片,依据检查情况缩野,上下各缩1cm。LCAF组缩野后行加速超分割放疗,1.5Gy/次,2次/日,间隔6h,每周5次,剂量:24~27Gy/16~18次,总放疗剂量达64~67Gy/36~38次,5.6~5.8周。LCAF+C组放疗方法同LCAF组,并同时行化疗,方案同第1个周期,放疗结束后继续应用2个周期,28d为1个周期,共用4个周期。

1.3 疗效及副反应评价标准

放疗结束后1个月进行近期疗效评价,依照WHO(1981年)客观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无变化(NS)、进展(PD)、有效(CR+PR)。参照RTOG标准评价急性反应,EROTG标准评价晚期反应。

1.4 随访情况

所有病例随访满3年,失随2例,随访率97%。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用直接法计算生存率,用χ2检验差异,P<0.05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近期疗效

两组有效率(CR+PR)差异无显著性(P=0.06),具体见表2。

2.2 局控率和生存率

中为生存期LCAF组为13.2个月,LCAF+C组为13.9个月。1、2、3年局控率LCAF组分别为64.7%、52.9%、35.3%;LCAF+C组分别为67.6%、58.8%、44.1%(χ2分为0.68、3.67、5.45,P值分为0.16、0.07、0.04)。1、2、3年生存率LCAF组分为55.9%、29.4%、23.5%;LCAF+C组分为61.7%、35.3%、32.3%(χ2分为2.24、3.87、4.86,P值分为0.83、0.42、0.03)。

2.3 不良反应

LCAF组、LCAF+C组放射性肺炎Ⅰ+Ⅱ级分为13.2%、15.8%,Ⅲ级以上分别为2.6%、2.6%。差异无显著性(χ2=3.37,P=0.08)放射性食管炎Ⅰ+Ⅱ级分别为50%、58.8%,Ⅲ级以上分别为11.7%、19.6%,差异有显著性(χ2=6.05,P=0.034)。骨髓抑制Ⅰ+Ⅱ级分为15.8%、13.2%,Ⅲ级以上分别为5.3%、7.9%,差异无显著性(χ2=2.04,P=0.88)。LCAF组出现1例食管气管瘘;LCAF+C组出现1例食管气管瘘,1例食管纵膈瘘。晚期食管狭窄各1例。

2.4 失败原因

LCAF例共死亡30例,其中局部复发12例(40%),区域淋巴结8例(26.7%),局部复发+区域淋巴结3例(10%),远处转移7例(23.3%);LCAF+C组共死亡26例,其中局部复发11例(42.3%),区域淋巴结6例(20%),局部复发+区域淋巴结4例(13.3%),远处转移5例(16.7%)。

3 讨论

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LCAF)治疗食管癌的5年生存率为30%左右。单纯进一步增加放疗剂量不能提高局控率和生存率[3]。放疗前影像学情况与局控率及生存率有相关性,影像学善型者预后较好,凶型者差[4]。对于影像学凶型者常规分割放疗疗效差,笔者设想是否提示对常规分割模式治疗不敏感,能否改变分割模式或在常规分割的基础上加用其他治疗方式来进一步提高疗效。食管癌对化疗是中度敏感的。同时顺铂、氟尿嘧啶均有放疗增敏作用。放疗、化疗综合治疗能起到空间协同作用,化疗药物杀死放射野外微小转移灶,抑制放射后肿瘤细胞亚致死性和潜在致死性损伤修复,可以提高局控率进而提高生存率。放化疗综合治疗中晚期食管癌5年生存率约为25%,与单纯手术治疗结果相似[5]。国内路平等报道常规分割放疗联合PF方案化疗1、3年生存率达81%、39%[6]。RTOG94-05试验应用4周期PF方案并接受64.8Gy的放疗2年生存率仅为31%,但采用的是常规分割模式[7]。2007年在英国进行的Ⅲ期临床试验证实术前化疗组采用PF方案2周期较单纯手术总生存和无疾病进展生存期有显著性差异[8]。加拿大Wong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晚期食管癌同期放化疗的死亡率和局部复发率均较单纯放疗组低[9]。并且食管癌肿瘤干细胞存在加速再增值,一般开始于放疗开始后的3~4周,采用LCAF已证实提高了局控率及生存率[1]。因此在放疗4周时加用化疗可能对再增殖肿瘤细胞亦有效,同时起到放疗增敏作用。笔者有选择性的针对影像学凶型食管癌进行了LCAF及加用化疗的对比研究,结果显示LCAF=C组较LCAF组提高了3年局控率(35.3%VS 44.1%,P=0.043)和生存率(23.5%VS 32.3%,P=0.037),远处转移率有下降趋势(23.3%VS 16.7%,P=0.054),考虑为化疗降低了远处转移率,延长了生存率。未提高1、2年局控率及生存率可能与联合化疗剂量及用药方式未起到增敏作用有关,尚需进一步研究。毒副作用方面,LCAF=C组较LCAF组放射性食管炎无论Ⅰ+Ⅱ级还是Ⅲ级以上均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化疗毒性和放疗反应相互叠加,需谨慎对待。本组病例给予抗生素、激素、康复新及食管合剂等对症治疗后均坚持治疗,仅有1例给予胃管鼻饲饮食。骨髓抑制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因此,从本研究看,放疗前影像学凶型食管癌采用LCAF加化疗有利于提高3年局控率和生存率,有望进一步降低远处转移率,但毒性反应明显加大,应及早预防.及时有效处理。本组病例由于例数较少,尚需进一步加大样本随机研究。

摘要:目的 探讨对放疗前影像学凶型食管癌行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LCAF)加化疗的疗效。方法 对76例食管癌患者先采用PF方案化疗1个周期(DDP25mg/m2d1~3,5-FU500mg/m2d1~5,CF200mg/m2d1~5),化疗结束后即行放疗。用8MV-X线,先前后野对穿等中心照射,每次DT2Gy,每周5次,至DT40Gy/20次,共4周。随机数字法分为LCAF组和LCAF+C组。LCAF组缩野后行加速超分割放疗,1.5Gy/次,2次/日,间隔6h,每周5次,剂量:24~27Gy/16~18次,总放疗剂量达64~67Gy/36~38次,5.6~5.8周。LCAF+C组放疗方法同LCAF组,并同时行化疗,方案同第一周期。结果 LCAF组CR+PR为86.8%,LCAF+C组为94.7%。第1、2、3年局控率LCAF组分别为64.7%、52.9%、35.3%;LCAF+C组分别为67.6%、58.8%、44.1%。第1、2、3年生存率LCAF组分别为55.9%、29.4%、23.5%;LCAF+C组分别为61.7%、35.3%、32.3%。两组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Ⅰ+Ⅱ级分别是50%、58.8%,Ⅲ以上分别是11.7%、17.6%。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χ2=6.05,P=0.034)。结论 LCAF+C组较LCAF组提高了3年局控率(35.3%VS44.1%,P<0.05)和生存率(23.5%VS32.3%,P<0.05),远处转移率有下降趋势(P=0.054)。

关键词:食管肿瘤/放射疗法,食管肿瘤/化学疗法

参考文献

[1]施学辉,吴根娣,刘新伟,等.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食管癌的长期疗效[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01,10(1):18-20.

[2]李瑞卿,丁继强,王书山,等.选择性食管癌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J].中国癌症杂志,2009,19(2):142-144.

[3]李德锐,陈志坚,周道安,等.食管癌内外放射治疗剂量与疗效关系的随机前瞻性研究[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1999,8(1):24-26.

[4]殷蔚伯,于子豪,徐国镇,等.食管癌[M]//肿瘤放射治疗学.4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546-578.

[5]王鑫,祝淑钗.食管癌综合治疗研究进展[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06,15(1):65-68.

[6]路平,梁秋冬,牛红蕊,等.放疗同步每周紫杉醇方案与PF方案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疗效比较[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07,16(5):333-334.

[7]Minsky BD,Pajak TF,Ginsberg RJ,et al.INT0123(Radiation Therapy Oncology Group 94-05) phase Trial of combined-modalitytherapy for esophageal cancer:high-dose versus standard-dose radiation therapy[J]. J Clin Oncol, 2002,20(11): 1167-1174.

[8]宁晓红,陈书长.食管癌的化疗进展[J].癌症进展,2006,4(4):342-347.

后程放疗治疗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5年5月至2005年12月我院肿瘤中心收治的食管鳞癌患者72例, 男52例, 女20例, 43~70岁, 平均56.5岁。病灶部位:颈段9例, 胸上段20例, 胸中段32例, 胸下段11例。病灶长度:≤5cm 23例, >5cm 49例;Karnofsky评分≥70分。既往未行手术、放化疗, 无穿孔前征象, 无远处转移, 骨髓及肝肾功能正常, 无严重内科疾病。将患者随机分为后超+紫衫醇组 (L C A H R+C组) 和单纯后超组 (L C A H R组) , 每组3 6例, 其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见表11.2照射技术

采用直线加速器6MV-X射线等中心外照射。利用胸部CT和食管吞钡X线片所见肿瘤范围设定靶区和照射野, 一般上下界各放3~4cm, 左右界外放1.5cm, 并保障脊髓、肺等邻近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与体积在安全范围内。颈段一般用两前斜野交叉加楔形板照射, 胸段一般用一前两后斜野三野照射或前后加两斜野平行对穿照射 (对于靶区较大两后斜野无法有效避开脊髓的患者) 。

1.3 治疗方法

两组放射治疗均为前2/3疗程常规分割放射治疗, 即2Gy/次, 5次/周, 照射剂量达40Gy, 后1/3疗程改为加速超分割照射, 即1.5Gy/次, 2次/d, 间隔6h或以上, 5d/周, 全程总剂量达64~70Gy。LCAHR+C组自放疗第1天治疗组紫衫醇135~175mg/m2, 每3周为一周期, 放射治疗期间共连续两周期化疗, 应用紫衫醇之前12h、6h口服地塞米松20mg, 化疗前半小时肌注苯海拉明50mg, 并西咪替丁0.4mg静滴预处理。紫衫醇滴注时间大于3h。放化疗过程中每周查血常规1次, 每2周食管钡剂造影检查1次, 放疗20次后复查胸部CT, 定期检查肝肾功能。

1.4 观察指标

(1) 近期疗效评价标准参照施学辉等[1,2]食管癌放射治疗近期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放射治疗结束时的食管钡剂造影检查结果分为完全缓解 (CR) 、部分缓解 (PR) 、无缓解 (NR) ; (2) 1、2、3年局部控制率和1、2、3年生存率; (3) 毒副反应参照RTOG分级标准进行评价。

1.5 统计学处理

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所有结果均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采用K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 Log-rank法检验显著性差异;其余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随访情况

所有患者均被随访至2008年12月, 失访3例, 随访率95.8%。

2.2 近期疗效评价

放疗结束行疗效评价, L C A H R+C组完全缓解 (C R) 1 7例、部分缓解 (PR) 17例、无缓解 (NR) 2例;LCAHR组完全缓解 (CR) 14例、部分缓解 (PR) 17例、无缓解 (NR) 5例;LCAHR+C组的近期有效率 (C R+P R) 9 4.4%, L C A H R组近期有效率 (C R+P R) 86.14%。LCAHR+C组的近期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

LCAHR+C组的1、2、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3.3%、72.2%、63.9%, LCAHR组为72.2%、55.6%、50.0%, LCAHR+C组局部控制率高于LCAHR组,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LCAHR+C组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3.3%、63.9%、52.8%, LCAHR组为75.0%、52.8%、42.7%,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4 毒副反应

按照RTOG分级标准进行评价, 两组的放射性食管炎和放射性气管炎差异不大;白细胞减少和胃肠道反应L C A H R+C组高于L C A H R组, 详见表2

表2两组毒副反应比较

2.6 死亡原因

最常见的死亡原因肿瘤的复发/未控和远处转移, 少数为出血或其他原因, LCAHR+C组死亡17例, LCAHR组死亡21例。LCAHR组局部未控或复发明显高于LCAHR+C组, 远处转移两组无差别。详见表3。

3 讨论

自从Withers等[1,2]提出了头颈部肿瘤在常规放射治疗3~4周时残存的肿瘤细胞会出现加速再增殖现象后, 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已成为放射治疗食管癌的常规方式, 较常规放疗的5年肿瘤控制率由26.2%提高到55.8%, 5年生存率由14.3%提高到32.6%。自施学辉[2]等报道了食管癌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较常规放射治疗提高了食管癌患者的5年局部控制率和5年生存率, 但食管癌目前的疗效仍不十分理想, 其5年生存率不足30%。化疗是目前治疗食管癌重要的手段之一, 许多抗肿瘤除自身能杀灭肿瘤细胞外, 还具有放射增敏作用。目前同期放化疗在国内各个肿瘤中心已经广泛开展并取得了较好的生存率, 张好等[3]报道的的3年局控率和生存率为65%和52%, 赵快乐等[4]报道的5年生存率为40%, 但3~4级的毒副反应达42%, 个别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死亡。那么采用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联合单药化疗能不能同样提高食管癌患者的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而降低毒副反应呢?因此, 笔者将我院2005年5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72例食管癌患者进行食管癌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联合紫衫醇单药化疗和单纯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探讨食管癌后程加速超分割 (简称后超) 放射治疗联合紫衫醇化疗的近期疗效、生存期及毒副反应。

近年研究发现抗肿瘤药物如紫杉醇、替加氟、顺铂等除本身对食管癌有效外, 还具有放射增敏作用。国内张好、赵快乐等[3,4]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联合PF方案开展了一系列研究, 都表明了同期放化疗能提高提高食管癌患者的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 但毒副反应较重。紫杉醇是一种抗微管药物, 用于治疗食管癌的单药有效率可达16%~31%, 它能特异性的结合到小管的β位上, 能抑制微管网的正常重组, 使细胞增殖停止在对放射线相对敏感的G2和M期, 与放疗有协同作用从而提高疗效, 这为紫衫醇联合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食管癌提供了理论依据。本研究结果表明食管癌原发灶LCAHR+C组近期有效率明显高于LCAHR组, 3年局部控制率63.9%也明显高于LCAHR组50.0%, 这可能与紫杉醇的细胞毒作用和放射增敏作用有关;LCAHR+C组3年生存率为52.8%而LCAHR组为42.7%, 似有提高趋势, 与张好、赵快乐等的结果相似, 是否通过增加研究的病例数并洋产延长观察时间而获得统计学意义, 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患者死亡原因主要仍为肿瘤的复发或未控和远处转移, LCAHR+C组的复发或未控明显低于LCAHR组, 这说明LCAHR+C组有较好的远期局部控制率;但两组的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相似, 其原因可能是同步放化疗降低了患者的免疫力而增加残留休眠期肿瘤细胞发生增殖和远处转移的可能性, 或为单药化疗导致化疗强度不足尚需进一步研究。另外, 毒副反应中LCAHR+C组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高于LCAHR组, 但3、4级毒副反应都不超过10%, 经对症处理后所有患者都能完成治疗。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联合紫衫醇单药化疗提高了近期有效率和3年局部控制率, 似有提高3年生存率的趋势, 毒副反应特别严重的毒副反应发生率较少, 因此可作为食管癌的一种治疗手段并进一步深入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食管癌后程加速超分割 (简称后超) 放射治疗联合紫衫醇化疗的近期疗效、生存期及毒副反应。方法将72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后超+紫衫醇组 (LCAHR+C组) 和单纯后超组 (LCAHR组) 。放疗前2/3疗程常规分割, 即2Gy/次, 5次/周, 共40Gy, 后1/3疗程1.5Gy/次, 2次/d, 间隔6h或以上, 5d/周, 总剂量64~70Gy。LCAHR+C组自放疗第1天紫衫醇135~175mg/m2, 每3周为一周期, 放射治疗期间共连续两周期化疗。结果72例患者全部完成治疗计划, LCAHR+C组和LCAHR组的1、2、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3.3%、72.2%、63.9%和72.2%、55.6%、50.0%, 治疗组局部控制率高于对照组, 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3.3%、63.9%、52.8%和75.0%、52.8%、42.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放射性食管炎和放射性气管炎的发生率, 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食管癌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联合化疗可提高的近期疗效和3年局部控制率, 可作为食管癌的一种治疗手段, 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食管肿瘤,放射,药物治疗,后程加速超分割,毒副作用

参考文献

[1]Struikmans H, Kal H B, Hordijk G J, et al.Prolifera-tive capacity in head and neck cancer[J].Head Neck, 2001, 23 (6) :484-491.

[2]施学辉, 吴根娣, 刘新伟, 等.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食管癌的长期疗效[J].中华肿瘤放射学杂志, 1997, 6 (1) :12-15.

[3]张好, 俞明根, 钱荣誉, 等.食管癌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协同化疗的疗效评价[J].中华肿瘤放射学杂志, 2006, 15 (1) :89-91.

[4]赵快乐, 施学辉, 蒋国梁, 等.食管癌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同期化疗的Ⅲ期临床研究[J].中华肿瘤放射学杂志, 2006, 15 (7) :277-279.

上一篇:教学题材论文下一篇:怎样优化初中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