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与业务范文

2024-07-14

功能与业务范文(精选9篇)

功能与业务 第1篇

一、集团财务公司的功能定位探讨

财务公司的定位是财务公司的核心问题,财务公司在企业集团中如何定位长期困扰着实务操作者,自从财务公司出现后其功能定位主要是经历了内部融通资金为主、提供集团内部综合性金融服务、中长期资金的筹措和运用、为成员单位提供财务管理服务等几个阶段。2004年的《管理办法》将财务公司定位为为集团成员单位提供财务管理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但是随着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步加大和竞争的加剧,目前财务公司已经不仅仅是为成员单位提供财务服务的单位,它应当成为为集团提供产融结合渠道的重要桥梁。

首先,在政策上,国家也逐步支持集团做好自己的财务公司,推动产融的结合。2007年,银监会正式发文允许财务公司发行公司金融债券等以支持集团主业的发展,并配置好集团内部的中长期资产,另外2008年国家外汇管理局也发文通知,规范了财务公司开展自身对成员公司的即期结售汇业务,财务公司开展结售汇业务也逐渐成熟,这降低了集团的结售汇成本等,也是财务公司未来重要的利润点。其次,这期间财务公司的业务范围加大,企业集团的风险意识进一步加强,产业资本和金融的结合也成为企业集团业务发展、并购重组等的重要手段,财务公司需要拓展融资渠道、突破服务于集团内部,向着产融资本深度融合的方向发展。在这种定位下,集团财务公司的主要功能集中于内部结算、筹资、投资、委托代理咨询等功能。

二、集团财务公司的业务创新原因

近年来,我国的金融市场不断扩大,金融业务的创新和产品的创新不断涌现,财务公司本身也是金融机构的组成部分。在新形势下,财务公司要发挥好自身的功能,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带动集团的腾飞,需要进行业务创新。

(一)集团财务公司进行业务创新是适应集团要求的必然途径

目前,财务公司进行业务创新是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必然选择,这主要是在新世纪中我国的企业资金管理等的变化导致的。在新的战略发展时期中,我国的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水平得到了新的发展,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融合,企业集团越来越需要财务公司能够成为其重要的金融支持平台,这就需要财务公司不断进行业务创新,促进集团的融资发展。另外,企业集团本身就有多个结算中心和财务管理中心,财务公司一方面需要和这些结算中心和财务管理进行竞争,另外一方面也要结合自己的人才、技术、规模等的特点寻找和银行的差异化竞争,减少自己面临的竞争压力。

(二)集团财务公司进行业务创新是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必然选择

从外部来分析,金融行业的竞争也逐步加剧。银监会等机构多次要求财务主体公司进行金融创新,财务公司需要根据这些机遇进行创新,减少跟随和模仿,提升自身的市场适应能力,在主管部门的监管中,银监会也特别重视风险监管,在这种监管下规模实力较大、风险承受能力较大的财务公司才会获得较多的发展机会和空间,而只有创新和综合经营才能够提升财务公司的实力。同时,《公司法》和《证券法》等也对业务创新等进行修订,力求创造更多的宽松环境以推动创新,这种环境下如果不进行业务创新必然将降低竞争力。

(三)集团财务公司进行业务创新是提升综合效益的必然要求

由于财务公司目前的经营范围较为狭窄,获利的空间较少,这样自然导致集团的经济环境和客户等对财务公司的影响较大,在经营中由于监管部门的要求,财务公司的范围容易受到信贷规模的限制,寻找业务创新自然也是财务公司在发展中寻求生存和发展的必然。同时,业务创新也将有利于提升财务公司在集团中的地位和形象,通过发挥更大的作用,公司有利于成为集团的重要信贷中心、融资中心、结算中心等,通过全方位的服务提升业务的发展。在业务创新的同时,财务公司也可以不断提高风险的应对能力,通过创新的金融产品和手段,财务公司可以进行有效的保值。

三、集团财务公司进行业务创新的途径思考

正如上文所提及的,金融竞争将会逐步激烈,创新是财务公司做大做强、提升综合服务能力的根本途径,当然每个企业集团因为自身特点的不同,需要选择有针对性的措施才能够更好地进行创新。基于此,本文就创新的一些重点领域和内容进行探讨。

(一)加强自动化操作,提升内部结算的功能发挥

财务公司的内部结算是财务公司的基础功能,需要财务公司做好结算、清算方案的设计,做好内部成员单位实现交易金额的收付、统筹好单位的存款。在进行业务创新的时候,财务公司需要保证并提升其结算速度快、无在途时间、服务周到、安全经济等的优势。集团财务公司要充分利用银行系统提供的网上银行等服务,使用财务公司的资金结算系统,实现二者的对接,使财务公司的角色从原来的银行和企业之间的屏障变成对交易信息进行加工的通道,提升工作的效率。在实施的过程中,财务公司需要做好相应的配套措施。首先,需要重新构建财务公司的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财务公司要找出其中对产品和服务没有增加价值的活动,从服务的角度进行设计和改造,以利于更好地服务集团,减少管理层级和环节,及时反馈客户,提升业务和管理的效率。其次,根据集中、标准和开放的要求重新设计财务公司的管理信息系统,消除部门间的信息孤岛现象,融合部门间的信息,实现部门之间、集团企业之间、业务流程之间的信息有序交流。最后,要加强对财务公司人员的培训,提升其对稽核手段等的掌握能力。财务公司要研究新的分析模式和方法,在测试合格后加入系统中,加强对员工的教育,为管理者提供决策的数据支持。

(二)开拓融资渠道,合理使用新渠道,提升财务公司的筹资功能

财务公司是集团的筹资机构,要加强业务创新,降低集团的融资风险和融资成本。财务公司要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根据集团和成员单位的具体需求,设计合适的融资方案,实现集团的融资需求。在融资的时候,财务公司要充分合理使用内部的资源,在内部资源不能够满足的时候,财务公司需要利用外源性融资,加强和融资对象的业务谈判,与银行开展业务合作,为集团争取较为良好的融资条件。具体操作上,财务公司可以牵头组织银团贷款,减少单位内部各个成员企业分散融资的不利影响。同时,财务公司也需要结合证券市场、债券市场的新政策和新发展进行创新融资或者利用多种融资。例如,目前证券市场更加强化了后期的持续融资,财务公司可以利用内部上市公司主体的身份,和财务顾问公司一起筹划,利用定向增发、配股等方案进行融资。再如,财务公司可以利用债券市场中的短期银行间债券市场的蓬勃发展加强和银行的合作,由某一银行牵头,设计好相应的短期银行债券产品,进行资金筹集和项目的投资等。当然如果目前集团内的成员单位融资闲置或者需求较大,财务公司可以发挥自身在行业信息优势地位的作用,加强和银行组建贷款战略联盟,加强合作和沟通,接收或者向市场推荐银团贷款,实现资金的有效配置。

(三)控制风险,推行综合性资金管理,推动有效的投资管理

财务公司是集团内的重要资金管理平台,需要为集团的资金后续增值提供相应的服务。由于风险和监督的需要,在投资创新的时候,财务公司需要考虑到自身的风险防范能力和措施,加强对风险的管理,在此前提下提升管理的收益性。在风险的管理上,要完善资金的流转、余额和交易等情况的综合报告服务,为资金的管理者提供相应的管理信息,对于一些涉外经济事务较多的集团,其对境外资金的集中管理在资金的风险防范职能要求会更高,集团财务公司需要利用外汇套期保值、掉期交易等规避汇率变动的风险和损失,对于一些对原材料等价格波动较为敏感的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也要设计出合理的套期保值方案,利用期货市场进行风险的锁定和价格的锁定。在收益性的管理上,集团财务公司要能够为集团提供一些短期风险较小的套利和理财,提升资金的收益性。

(四)积极发展中间业务,寻找业务创新的突破口

由于财务公司需要加强自身在集团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受限于外部的监管,中间业务成为了财务公司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方式。中间业务一般是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重要竞争法宝,例如为集团提供各种中介金融服务、参与集团的债券发行、为集团的企业年金提供账户管理和投资管理等,特别是争取企业年金的账户管理和投资管理,这是发展财务公司中间业务的重要措施。在执行的时候,集团财务公司参与到该项业务能够有效地促进集团的稳定和发展。在实施过程中,要保证企业年金的各当事主体得以实现制衡,完善年金的管理办法,遵循公允的原则,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强化不同监管机制的协调和合作,加强对信息披露的监督,同时财务公司要进一步加强并提升研发的水平,和各方金融机构合作,借助金融机构的力量,培养自己的研发人员,提升对市场的判断,加大对研发的投入力度。

融资租赁的功能和业务定位 第2篇

在众多的融资租赁理论研究和实践中,融资租赁的功能大致包括优化资源配置的手段、资产经营管理的平台、产品促销的帮手、税收安排的杠杆、财务处理的工具、新型的融资方式等。在上述功能中,有些功能并不被公众所了解,还有一些功能的发挥受制于特殊条件。那么,究竟何种功能对于租赁公司适用范围最广、最为实用,如何发挥租赁公司的主要功能,直接关系到租赁公司的服务能否被市场所接受。

一、充分发挥融资租赁的功能

1.资产经营管理的功能是租赁公司的核心功能,但对租赁公司的要求最高,属于租赁公司的高级阶段。资产经营管理是指租赁公司通过对租赁资产进行经营取得收益,经营租赁资产包括参与租赁资产的采购、租赁、收回、再租赁及处置。租赁公司经营资产的主要方式是经营性租赁,即租赁公司自行采购租赁物并用于短期租赁,通过不断的多次租赁对多个承租人提供服务。对于租赁公司来说,经营性租赁的收益远高于融资租赁。批量的采购可以获得较低的购买价格;由于短期租赁给承租人使用和退租带来方便,因而租赁公司的收益率可以更高;租赁物的收回处置可以为租赁公司带来新的收益。与高收益相对应的是,经营性租赁对租赁公司要求很高,租赁公词必须要有雄厚的实力,必须承担租赁物余值风险,必须承担租赁物闲置不能及时出租的风险。因此,开展经营性租赁业务要求租赁公司对行业发展有深

入地调研,对租赁物的购买、使用非常了解,掌握二手设备的处置手段:目前国内的租赁公司均是以融资租赁为主要业务,以经营性租赁为发展方向,已经有部分先进的租赁公司在经营性租赁业务上作出了成绩,比如民生金融租赁采购了十几架公务机,开展经营性租赁业务。再比如远东租赁公司大量开展医疗设备、印刷设备经营性租赁业务。

2.财务和税收的功能包括加速折旧、延迟纳税、优化财务指标等。租赁的财税功能往往来自高端客户的偶然性需求,因而市场狭小,不是承租人选择租赁公司的主要原因。

3.促销功能主要针对以设备制造厂商为背景的租赁公司,通过促销租赁的方式帮助设备制造厂商扩大销售、减少应收账款。租赁公司也大多与设备厂商开展合作、互利共赢。

4.对于大多数租赁公司来说,我国现阶段融资租赁最主要的功能是融资,是以物权为特征的融资新方式,即通过融物来实现融资。只有找准融资租赁与其他融资方式的差异性,才能有效发挥租赁融资的特点,才能使租赁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1)在我国,当前融资租赁的主流业务在于大型租赁项目。金融祖赁公司目前3500亿元的租赁资产中一半都是飞机船舶租赁等大型项目。全国排名前十位的租赁公司无一例外都是以飞机船舶和基础设施租赁为主流业务。对大型企业来说,租赁项目融资的条件和难度略小于固定资产项目贷款,比如银行的中长期贷款一般针对一个项目(包括土建安装等),较少针对单台大型设备贷款。而且,无论是项目贷款还是固定资产贷款,企业通过租赁公司融资的自筹资金的比例

(一般为10%)均小于银行贷款要求的自筹比例(30%)。对于能够产生稳定现金流的资产,比如高速公路、桥梁,租赁公司可以根据未来现金流重新评估资产的价值,再以出售回租的方式实现融资,大大增加企业的融资额度。2010年11月26日,现值7.7亿元的郑州机场高速通过出售回租评估增值并在招银租赁成功融资9亿元。

通过融资租赁,企业还可以规避银行对资金用途的严格监管。

(2)对于中型企业来说,融资租赁是企业中长期资金来源的最佳方式。流动资金贷款期限太短,不能用于购置设备;固定资产贷款难度更大。因此,企业购置设备选择融资租赁最为便捷。通过租赁融资,企业可以变硬负债为软负债(变银行借款为应付款);可以把1年期的短期借款转化为3年左右的中长期负债;可以把宝贵的银行授信额度保留下来用于流动资金周转;还可以把已有的设备等固定资产通过出售回租实现黜资或至少扩大融资额度。

(3)对于小微企业来说,融资租赁则是解决其融资难的有效途径。租赁公司支持小微企业融资所起的作用与担保公司相近又略有差异,租赁公司专注于企业设备更新的融资,担保公司侧重于企业流动资金的融资担保。而且,租赁公司由于拥有租赁物的物权,因此可以在融资担保措施上比担保公司的要求略低,融资额度上比担保公司略大,融资期限上比担保公司略长,从而为广大小企业提供门槛更低、更有吸引力的融资服务。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融资租赁对于实现大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都有其独到之处,应该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值得注意的是,租

赁公司在发挥自身融资功能的时候,必须把与银行的合作放在首位,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租赁融资与银行融资不是竞争的关系,而是银行融资方式的有效补充,租赁公司拥有的租赁物的物权能够为银行的信贷资金提供更有力的保障。租赁公司的作用是在银行与企业之间多搭建一座桥梁。谁能满足企业的个性化的融资需求,谁能保障银行资金的安全,谁就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

二、准确定位公司的业务发展策略

1.确定租赁公司市场定位首先必须认清公司的特点。金融租赁公司背靠大银行,拥有超强实力和广泛的渠道,应该以飞机船舶等大型租赁项目为主。以厂商为背景的租赁公司依托厂商的产品,可以深耕行业向专业化的租赁公司转化。民营租赁公司应该以中小企业为主要市场,开展中小金业设备租赁业务。而以地方国资控股的租赁公司,则应发挥国有优势以本地业务为基础,以国有企业和政府基础设施等大型项目为重点。

2.作为一家西部地区的国资控股租赁公司,金控租赁必须坚持以交通及政府基础设施为主,加大对地方国有企业的市场营销,敏锐的抓住政府基础设施建设急需新型融资工具的有利时机,充分发挥融资租赁服务于大企业大项目的优势,选择有现金流有保障措施的优质项目,为银行和国有企业构建一个新型的融资桥梁。

3.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为西部地区的医疗和教育事业提供租赁服务。积极参与医疗体制改革进程,介入城市公立医院的基础设施项目,为民营专科医院提供设备租赁服务。努力为以高校为主的教学设备提供融资。密切关注节能环保和新能源产业发展,积极探索合同能源管理的租赁合作模式,支持本地新能源企业和节能环保企业的发展。

北向接口业务开通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第3篇

在网络管理领域,SNMP体系结构由于其设计简单,易于实现而得到众多厂商的支持和广泛应用[1]。但如何对这些厂商的网管进行统一管理就成为了运营商亟待解决的问题,TL1北向接口协议正是在此情况下应运而生。北向接口用于网元管理系统EMS与电信运营支撑系统OSS(Operation Support System)或电信网络关系系统NMS(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的对接。通过北向接口,实现OSS 或NMS 对EPON/GPON FTTX宽带、IPTV 和VoIP 业务的开通和维护功能。业务自动开通功能模块是接入网网管模块中的一个,用于为北向接口提供服务支持,负责业务自动开通功能的实现。

1 北向TL1接口业务开通介绍

北向TL1接口是运营商OSS系统和PON EMS网管之间的通信接口,解析上层系统生成的XML工单文件,向下连接传输厂商网[2],管具体位置如图1所示。

PON EMS业务开通接口(I1)是PON EMS与自动激活系统间的接口[3],主要实现PON EMS与自动激活系统间业务配置信息的交互,业务自动开通功能通过此接口完成。业务的自动开通是指在电信用户进行了业务办理申请之后,电信运营商的第3方工单系统将用户的业务办理请求以EMS网管系统北向接口命令的形式下发到EMS网管系统,然后由EMS网管系统负责自动完成最终的用户业务开通、业务变更或业务撤销功能。业务自动开通功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电信网络资源,提高网络运行的质量和效率,降低电信运营的管理成本[4]。

2 业务开通的框架设计

2.1 网管北向接口的总体设计方案

在实际应用中,第3方网管经常调用EMS网管来实现业务的下发等操作,为了减少重复开发设计的工作量,本文开发了一套北向I1接口的实现方案,即在原有架构上增加自动开通模块,不需要其他模块做出功能实现上的大量改动,网管的总体设计方案如下图2所示。

在图2中,业务开通模块是北向接口业务自动开通的核心模块,属于网管后台服务的一部分。它以RCF Server(远程调用框架)动态库的形式与ANServer(接入网网管的核心数据处理部分)运行于同一个进程当中。它对上(北向)通过RCF远程调用接口为外部的北向接口提供服务,支持并发操作;对下(南向)调用ANServer的设备命令发送接口向设备发送命令。

2.2 业务开通的架构方案

为了使模块之间的结构更加清晰更加合理,本文将业务自动开通软件功能划分为表示层、逻辑层和数据层3个部分,如下表1所示。

表示层的功能由系统外部的北向接口服务完成,负责翻译第3方工单系统下发的TL1命令。业务自动开通功能的业务逻辑层及数据层的功能均由业务自动开通模块实现:业务逻辑层的功能包括用户设备(ONU)管理、业务配置管理、业务配置实现等;数据层的功能包括设备协议数据包的构造、设备协议数据包的解析等。

2.3 业务开通的模块划分和功能

与软件功能的层次划分相对应,业务自动开通模块由业务配置管理、业务配置实现、设备操作接口、多线程配置下发管理4共个子模块组成,其中,业务配置实现模块为原网管已有的模块。这种模块划分方法具有良好的拓展性兼容性,如果增加新的业务配置功能,只需要对业务配置实现和设备操作接口进行改动即可,不牵涉其他子模块。

各模块的功能:

1) 业务配置管理模块。为外部调用者提供了业务配置管理的统一接口,完成TL1语义的解析、ONU的鉴权、ONU离线和在线时的配置管理。

2) 业务配置实现模块。负责处理业务逻辑并调用设备操作接口的函数完成设备上各项业务的配置工作。

3) 设备的操作接口模块。它提供与设备协议相对应的设备操作接口以完成对设备的操作。

4) 多线程配置下发管理模块。采用并行的方式下发业务配置,保证在网元数目较多的情况下预配置下发能够及时完成。

3 业务开通各子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3.1 业务配置管理模块

业务配置管理主要是对OLT(光线路终端)、ONU(光网络单元)设备参数进行配置[5]。该模块的设计分为两个部分,对ONU的管理和对配置的管理。对ONU的管理是指检查北向接口下发的业务配置命令中ONU标识是否合法,并将配置命令中的ONU逻辑标识或物理标识转换为网元设备所使用的ONU号,对于需由网管实现ONU离线配置的网元设备,ONU管理子模块负责维护离线ONU列表,并在离线ONU转变为在线状态的时候通知配置管理子模块下发存储在数据库中的ONU预配置。

配置的管理都是OLT对ONU进行管理,ONU在网管上不作为网元出现,网管对ONU的管理命令均发送给ONU所属的OLT,然后由OLT转发给ONU。OLT对ONU管理能力直接影响到业务配置管理的流程,业务配置管理实现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

若ONU在线,配置直接由网管下发到OLT即可。若ONU不在线,则配置管理的逻辑要分为由网管实现ONU离线配置管理和由设备实现ONU离线配置管理两种方式。

3.2 业务配置实现模块

业务配置实现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

局数据配置检查的目的是检查设备上业务自动开通的前提条件是否已满足,用户局数据是指配置于局端,但又是与远端设备上的用户配置存在关联的配置数据,远端设备上的用户配置通过配置用户业务数据完成,在成功完成设备上的业务配置工作之后,需要进行各项业务配置数据的格式转换及存库工作,即业务配置保存。

3.3 设备操作模块

设备操作模块接收业务配置实现模块发送来的数据,将这些配置数据的字段逐个解析,并按照网管和设备之间私有的SNMP协议进行重新组包,完成之后发给ANServer,由ANServer开始直接对设备进行操作。

设备操作模块支持多设备的处理,为不同类型的设备提供了统一的对上操作接口,以设备协议中的配置命令为单位,与设备的配置命令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

设备操作模块的实现流程图如图5所示。

3.4 多线程配置下发管理模块

多线程配置下发模块负责业务配置管理模块和业务配置实现模块之间的交互。本文采用线程池的方式实现多网元间预配置数据的并行处理,保证在一个网元内配置下发是串行的,以避免配置下发顺序的改变带来问题。线程池管理对象拥有一个任务分派线程,这个线程负责从命令队列中取出命令,然后将该命令交由线程池中的空闲任务执行。

4 仿真结果与分析

在对北向接口的业务开通的框架和模块进行设计后,进行了相关的测试。测试的对象是烽火AN5516-01的G/EPON混插系统,测试的工具是支持终端仿真程序SecureCRT6.0。测试用例是对OLT下挂的ONU进行LAN端口业务的创建和删除。相应程序段如:

第一条

LOGIN:::CTAG::UN=1,PWD=1; FH_17.17.17.19 2011-07-15 10:54:11

返回值:M CTAG COMPLD EN=0 ENDESC=No error

第二条

CFG-LANPORTVLAN::OLTID=17.17.17.20,PONID=NA-NA-12-3,ONUIDTYPE=LOID,ONUID=111,ONUPORT=NA-NA-NA-4:CTAG::CVLAN=200,UV=101,CCOS=0; FH_17.17.17.19 2011-07-15 10:56:38

返回值:M CTAG COMPLD EN=0 ENDESC=No error

第三条

DEL-LANPORTVLAN::OLTID=17.17.17.20,PONID=NA-NA-12-3,ONUIDTYPE=LOID,ONUID=111,ONUPORT=NA-NA-NA-4:CTAG::UV=101; FH_17.17.17.19 2011-07-15 10:57:56

返回值:M CTAG COMPLD EN=0 ENDESC=No error

网管提供TCP连接与上层系统进行通信,业务开通使用的通信端口号是3334。测试使用终端仿真工具telnet到网管(IP=17.17.17.19)进行命令的下发。第1条命令是使用用户名和密码均为1的账户登录到网管,登陆成功返回No error。第2条命令对ONU的LAN端口进行业务的创建,ONU的所在的OLT地址是17.17.17.20,下挂的业务盘在该OLT的12号槽位,ONU挂在3号PON口且授权ID=7,具体的操作如上所示即对ONU的4号端口配置一条VLAN翻译的业务,将用户侧的VLAN 101翻译为200发给OLT,输入该命令后设备返回No error,操作成功。第3条命令是对第2条命令创建业务删除,终端仿真工具成功返回No error。

通过对以上测试用例的仿真模拟,成功验证本文的设计方法达到了企业内部预期的目标,满足运营商的商用要求。

5 结束语

传输网络的网络规模、网络结构、网元类型、业务种类也在不断地变化,更趋复杂[6],对于PON接入网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在深入学习电信规范并结合现有网管的基础上,提出了TL1业务自动开通功能的设计方案及具体的实现方法,屏蔽了网元的异构性,并通过仿真工具对

该设计方法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可行性,能够适用于现网无源光网络接入系统中,并节省网管的开发工作的重复性。为进一步建立综合的网络管理系统提供了基础[7]。

摘要:近几年,运营商越来越多的使用第3方网管对不同厂商设备进行统一业务开通,而第3方网管和设备EMS之间一般使用北向接口并采用TL1协议。为了满足需求,在研究北向接口中业务开通接口(I1)的基础上,结合现有设备提出了业务自动开通功能的整体设计框架、具体模块划分,并逐个论述各个模块的设计与实现的方式。本文采用多线程的管理方式进行命令的分派,实现多网元间预配置数据的并行处理;采用ONU授权和业务配置分开的管理方式便于ONU在线和离线时配置的下发。最后使用Se-cureCRT6.0进行仿真测试,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按照运营商的TL1标准进行业务开通,适合现网的无源光网络接入系统。

关键词:TL1,北向接口,业务开通,网管

参考文献

[1]陈波,刘娜,高秀娥.基于SNMP的多元网络统一管理模型研究[J].电视技术,2011,35(10):74-77.

[2]朱佳栋.电信传输网综合业务开通系统研究与开发[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9.

[3]中国电信.PON EMS北向接口功能及技术规范[S].2010.

[4]田玉敏.网管系统中TL1北向接口的设计与实现[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

[5]杨涛,石坚,刘伟.基于RMI的EPON EMS北向接口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科学与发展,2007,17(5):45-48.

[6]吴克军,周卫东,于全.基于DSG的传输网综合管理系统研究与实现[J].电视技术,2005,29(3):56-58.

功能与业务 第4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宗旨

为规范淮安出口加工区拓展保税物流功能及开展研发、检测、维修业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出口加工区监管的暂行办法》(国务院389号令)、《海关总署关于出口加工区拓展保税物流等功能海关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署加函[2009]49号)、《海关总署关于出口加工区拓展保税物流功能及开展研发、检测、维修业务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署加发[2007]168号),借鉴已试点出口加工区的有效做法,结合本辖区实际,制定本操作细则。

第二条 物流

区内仓储物流企业可以接受来自境内区外、区内、境外以及其他特殊监管区域和保税监管场所(以下简称“区间”)的货物,也可以向境内区外、区内、区间、境外进行配送。

区内生产型企业根据生产经营或售后服务需要,可将未经实质性加工的货物运至境外、境内区外、区内以及其他特殊监管区域和保税监管场所。但除提供售后服务的配件和零件外,不得从事无相关原材料的买卖。

国家禁止进、出口的货物、物品,不得进、出加工区。第三条 维修 区内依法成立的专业维修企业以及生产型企业可从事国产(包括港、澳、台地区)出口产品的售后维修业务。

海关应加强对区内企业开展维修业务的管理和核查,严禁企业开展以拆解和翻新为目的的维修业务。

在出口加工区维修的国产出口货物以及维修过程中产生的边角料、残次品、修理替换原材料,原则上应复运出境,并按报验状态办理相关手续,不得在境内区外销售。

第四条 研发

区内生产型企业可开展研发业务,区内也可设立专门研发企业从事研发业务。

区内企业研发业务应实行“专料专用、专帐专管”。海关对研发企业按照“提前报备、实地核查、工单核销、个性化通关”的原则进行管理。

第五条 检测

区内生产型企业可从事检测业务,区内也可设立专业检测企业。

被检测货物的来源可以来自境内区外、区内、区间、境外。区内企业开展检测业务不得耗用保税料件,不得以开展国内产品检测的名义变相进行企业内销产品的维修。

第二章 拓展物流功能

第六条 企业准入

区内仓储物流企业或生产型企业拓展保税物流业务必须经管委会审批同意,并向海关提出申请,经海关备案同意后,方可开展此项业务。区内仓储物流企业或生产型企业应具有符合海关监管要求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并与海关联网,仓库必须符合海关相关的监管规定要求。

第七条 海关资格审批

区内企业开展拓展保税物流业务,应向海关主管备案审批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供以下单证:

1、企业申请书

2、管委会批件

3、企业工商营业执照(仅需区内仓储企业提供)

4、仓库租赁合同或自建仓库证明(仅需区内仓储企业提供)

5、海关认为需要审核的其他材料

海关审核以上材料,并验库合格后,可允许企业开展拓展保税物流业务。

第八条 电子帐册的设立

区内仓储物流企业应当设立保税物流电子帐册,将保税货物纳入帐册管理。

区内生产型企业开展保税物流业务,可根据需要单独设立保税物流帐册。

区内企业可根据需要在保税加工和保税物流帐册之间进行调拨,调拨报关手续须在当月完成。但以生产加工为目的从国内采购入区的、已享受免征出口关税和按法定增值税率退税优惠的料件不允许转入保税物流帐册。

第九条 电子帐册料件、成品项备案

1、仓储企业 货物从境内区外、区内、境外运至仓储物流企业时,应在保税物流电子帐册料项中备案。

仓储物流企业向境内区外、区内、境外配送货物时,应在保税物流电子帐册成品项中备案。

2、生产型企业

保税物流货物从境内区外、区内、境外运至区内生产型企业时,应在电子帐册料件项中备案。

区内生产型企业将未经实质加工的货物运往境内区外、区内、境外时,企业应在保税物流电子帐册成品项中备案。

第十条 进出境通关

从境外进口的申报规范。申报监管方式为5033(区内仓储货物)。

出口到境外的申报规范。不论是否经过简单加工,均按监管方式5033向海关申报。

退到境外的,申报监管方式为0664(进料料件复出)。第十一条 进出区通关

从区外进口的申报规范。从特殊监管区域、海关保税监管场所、境内区外入区的货物,申报监管方式为5000(料件进出区)。

从区内运至区内仓储企业或生产型企业时,申报监管方式为5000。

区内仓储物流企业向境内区外、区内配送或区内生产型企业将未经实质性加工的货物运至境内区外或区内时,申报监管方式为5100(成品进出区)。

第十二条 电子帐册核销 区内自开展出口加工业务或仓储业务之日起,每半年持本企业帐册和有关单据,向主管海关办理一次核销手续。

进入加工区的货物,在储存期间,因不可抗力造成短少、损毁的,区内生产型企业或仓储物流企业应自发现之日起10日内报告主管海关,并说明理由。经海关核实确认后,准其在帐册中减除。

第三章 维修业务

第十三条 企业准入

区内生产型企业或专业维修企业(以下统称“维修企业”)开展维修业务,必须经管委会审批同意,并向海关提出申请,经主管海关备案同意后,方可开展此项业务。区内维修企业应具有符合海关监管要求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并与海关联网。

第十四条 海关资格审批

区内企业开展维修业务,应向出口加工区海关主管备案审批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供以下单证:

1、企业申请书

2、管委会批件

3、企业工商营业执照(仅需专业维修企业提供)

4、海关认为需要审核的其他材料

出口加工区主管海关审核以上材料后,可允许企业开展维修业务。

第十五条 电子帐册的设立

专业维修企业应当设立维修电子帐册,将维修货物纳入帐册管理。

区内生产型企业开展维修业务,可根据需要单独设立维修电子帐册。

维修企业可根据需要在维修电子帐册和保税加工、保税物流帐册之间进行料件调拨,调拨报关手续须在当月完成。

第十六条 电子帐册备案

维修货物及所需原材料应在维修帐册料件项中备案。修理后的货物仍使用原维修货物所备料件项号。

第十七条 维修货物通关

境外进入出口加工区维修的货物的申报规范。货物入区时的申报监管方式为1300(修理物品)。

修理后的货物出境时,申报监管方式为1300。第十八条 维修原材料通关

对来自境外的原材料或零配件,申报监管方式为5015(区内加工货物)。

对来自境内区外、区内的原材料或零配件,区内维修企业申报监管方式为5000(料件进出区)。区外企业按照实际贸易方式办理报关手续。

维修替换料件退运出境的,申报监管方式为0664(进料料件复出)。

维修产生边角料退运出境的,申报监管方式为0864(进料边角料复出)。

第十九条 维修费用申报

维修后的货物出境时,维修企业应在备案清单备注栏内注明“维修费***元”。

企业可根据需要对维修费用进行集中申报,但不得跨年申报。

第二十条 电子帐册核销

区内维修企业自开展维修业务之日起,每半年持本企业帐册和有关单据,向主管海关办理一次核销手续。维修企业凭海关海关认定核销周期内的进出境备案清单等相关单证向海关办理核销手续,海关可对维修企业提供的数据进行核查、核算,依据核算的结果调整电子帐册的底帐,据实核销。

第四章 研发

第二十一条 企业准入

区内生产型企业或专门研发企业(以下统称“研发企业”)开展研发业务,必须经管委会审批同意,并向海关提出申请,经主管海关备案同意后,方可开展此项业务。区内研发企业应具有符合海关监管要求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并与海关联网。

第二十二条 海关资格审批

研发企业开展研发业务,应向出口加工区海关主管备案审批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供以下单证:

1、企业申请书

2、管委会批件

3、企业工商营业执照(仅需专门研发企业提供)

4、海关认为需要审核的其他材料

出口加工区主管海关审核以上材料后,可允许企业开展研发业务。第二十三条 电子帐册的设立

出口加工区开展研发业务涉及的货物应纳入现行的电子帐册管理,单独设立研发电子帐册。

研发企业可根据需要在研发电子帐册和保税加工、保税物流帐册之间进行料理件调拨,调拨报关手续须在当月完成。

第二十四条 电子帐册备案

研发企业应将用于研发的货物在电子帐册料件项中备案。研发后的货物在电子帐册成品项中备案。

第二十五条 进出境通关

从境外进口的用于研发的货物,申报监管方式为5010(出口加工区研发货物)。

货物出境时,申报监管方式为5010。第二十六条 进出区通关

从境内区外入区以及区内之间进出的用于研发的货物,申报监管方式为5000(料件进出区)。

研发后的货物运往境内区外、区内时,申报监管方式为5100(成品进出区)。

区外企业按实际贸易方式办理报关手续。第二十七条 电子帐册核销

区内研发企业自开展研发业务之日起,每半年持本企业帐册和有关单据,向主管办理一次核销手续。研发产品所耗用的保税物料,海关凭企业工单数据据实核销。

第五章检测

第二十八条 企业准入

区内生产型企业或专业检测企业(以下统称“检测企业”)开展检测业务,必须经管委会审批同意,并向海关提出申请,经主管海关备案同意后,方可开展此项业务。区内检测企业应具有符合海关监管要求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并与海关联网。

第二十九条 海关资格审批

检测企业开展检测业务,应向出口加工区海关主管备案审批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供以下单证:

1、企业申请书

2、管委会批件

3、企业工商营业执照(仅需专业检测企业提供)

4、海关认为需要审核的其他材料

出口加工区主管海关审核以上材料后,可允许企业开展检测业务。

第三十条 电子帐册的设立

出口加工区开展检测业务涉及的货物应纳入现行的电子帐册管理,单独设立检测电子帐册。

第三十一条 电子帐册备案

被检测货物应在检测电子帐册料件项中备案,检测后的货物仍使用原被检测货物料件项号。

第三十二条 进出境通关

从境外进口的用于检测的货物,申报监管方式为1300(修理物品)。货物出境时,申报监管方式为1300。第三十三条 进出区通关

出加区与境内区外之间进出的用于检测的货物,进出区时的申报监管方式均为1300。

第三十四条 电子帐册核销

区内企业自开展检测业务之日起,每半年持本企业帐册和有关单据,向主管办理一次核销手续。企业凭海关认定核销周期内的进出境备案清单等相关单证向海关办理核销手续,海关可对企业提供的数据进行核查、核算,依据核算的结果调整电子帐册的底帐。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五条 效力

本操作细则同国家法律法规、规章有关规定不相符时,以法律法规、规章为准。

功能与业务 第5篇

承钢技改业务管理系统08年正式上线, 该系统是针对承钢公司新增300万吨配套项目及其他技改工程项目完整生命周期管理的计算机管理平台, 运行几年以后, 随着管理部门的业务变化、机构职能调整和管理人员对系统的不断深入了解, 提出了一些功能增加的需求, 同时, 规划部本着精细化管理的目标, 要求在项目资金实际支付时要与工程合同相对应, 也就是说, 要细化到按工程合同付款, 而不是按照传统方式粗放式地按供应商或者项目付款, 这个问题在承钢技改工程管理中一直是一个难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 公司确立了此信息化项目。

2 项目目标

(1) 按照技改业务系统设计功能, 抓好项目核算与结算、后期工程项目管理和验收管理等业务, 推动各指挥部系统应用。

(2) 完善系统资金支付细化管理功能, 推动技改合同资金支付细化管理, 组织清理已付资金合同余额。

(3) 扩展开发设计管理等模块功能程序。

3 详细需求调研和应用现状分析

项目组对各项需求和系统应用情况进行了详细调研分析, 整理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3.1 推动系统深化应用方面

(1) 本着精细化管理的要求, 需要将工程资金支付细化到合同, 而以前的资金支付一直都是只对应到供应商或者项目, 不对应到合同, 这样就使得工程管理人员不能掌握每个建安合同的实际付款情况。从管理上来说, 承钢的工程资金支付一直是这样做的, 无论是手工时期还是上了ERP之后。从系统上来说, 在ERP里没有建安类的合同, ERP付款模块里也没有提供付到具体合同的功能, 技改系统上线后, 虽具备很专业的合同支付功能, 也做过多次培训, 但是需要有关人员改变旧有的操作习惯, 不能只在一个ERP系统中操作。

(2) 工程项目资金支付的历史数据都是只对应到供应商或者项目的, 如果要细化管理, 那么历史数据的清理也是一项很重很繁琐的工作。

(3) 设计管理方面 (图纸等技术资料管理) , 对数量巨大的技术图纸资料进行手工管理是一项繁重的任务, 而且还存在着有些部门将图纸领走后忘记或不承认的情况, 规划科要想从大量纸质图纸资料中去查找也很麻烦, 容易造成管理上的混乱, 另外, 想从卷帙浩繁的资料中快速查询出想要的信息也是相当困难。

(4) 随着技改工程的推进, 某些项目竣工进入竣工阶段, 对于工程的完整生命周期管理来说, 验收报告信息也是必备的一环。

3.2 系统功能扩充开发方面

(1) 系统上线后期随着用户对系统的进一步熟悉, 对如何更好地利用系统提高管理水平、堵塞漏洞有了一些新的想法, 因此在综合查询导出到Excel、预结算信息整合查询等方面提出了新的需求, 需要对系统原有功能进行完善补充。

(2) 有的甲供材审批流程走到发料部门时由于各种原因可能会发生审批滞后, 造成实时的发料统计数据不及时不完整。

(3) 合同变更、合同连续录入时, 偶尔会发生找不到前面记录的问题。原因:第一次进入页面时“主办单位”会对应到用户本身的权限, 进行后续合同信息录入时, “主办单位”为空, 这里要正确选择对应自己权限的单位。

4 项目实施

项目组针对项目目标和实际需求, 制定出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 制订了切实可行的计划, 按照计划分步实施。

4.1 推动系统深化应用方面

4.1.1 组织规划部、企管部、财务部有关人员开会确定了将ERP付款在技改系统中的体现方式并通过技术手段实施完成, 具体步骤如下:

(1) 辅助财务部查找核对ERP付款。

(2) 核实技改系统中目前ERP合同付款情况。

(3) 技改系统中, 核对出个别合同编号与实际合同编号不符的数据, 重新对照调整。

(4) 开发接口, 使ERP系统能够读取技改系统的建安合同, 设置ERP系统付款界面弹性域, 是财务人员付款时直接选择出建安合同。

(5) 开发接口, 通过创建底层存储过程、表、触发器、job等, 将ERP付款数据及时导入到技改系统中, 即, 在ERP付款之后, 直接导入到技改系统的付款执行界面。

(6) 按照规划部、财务部整理核实之后提供的工程项目细化到合同的付款表, 分类整理, 导入期初实际支付数据。

(7) 清除技改系统中规定日期之前的工程类合同付款数据。

(8) 推动在ERP系统中按合同付款工作。

通过上述工作, 实现了只在一个系统中操作, 两个系统数据及时传输共享, 简化操作的目标。

4.1.2 设计管理深化应用

(1) 在技改系统中开发了发图登记与打印等功能, 发图生成一条新的发图记录, 内容包括:图纸编号, 图纸名称, 工程编号, 领图份数, 领图人, 发图页数, 领图日期, 和领图单位, 使用水晶报表将对应信息打印出来双方签字, 解决了领图后不承认问题和纸质资料繁多不易查找的问题;

(2) 在业务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密切协作下, 全面启用了设计委托、图纸目录树、到图登记、图纸审查、发图登记、用图反馈等完整的设计模块流程管理功能, 给设计规划管理工作带来很大方便。

4.1.3 项目竣工验收报告信息进系统

在项目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共同推动下, 一些具备竣工条件的项目陆续进入到技改系统中管理, 使项目建设信息更加完整。

4.2 系统功能新增与完善方面

(1) 关于综合查询导出到Excel增加内容的要求, 项目组通过查看和修改后台c#代码, 修改导出规则, 对工程合同综合查询、工程合同付款查询、合同分类统计等综合统计查询程序进行修改, 增加新的导出内容, 实现用户要求。

(2) 开发甲供材发料查询程序, 包括项目合同、发料数量、预算价、计划价、金额等信息, 并可导出, 解决了审批滞后带来的出库统计数据不及时问题。

(3) 按照订单类型统一规范调整了所属部门, 解决了合同变更、合同多条录入中出现的问题, 实现按人员权限进行合同维护的要求。

(4) 针对预结算综合信息整合的需求, 项目组找到对应的程序代码, 将所涉及到的信息进行整合, 修改页面.net程序和后台C#源程序, 按照要求将所需要的信息综合展示, 完成之后使管理人员只从一个页面就可以查看到预算和结算、审计的所有信息, 简洁明朗, 简化多界面操作。

5 效果分析

在计算机技术人员和业务部门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下, 技改业务管理系统的功能得到进一步扩展, 应用得到进一步深化, 在精细化管理、堵塞漏洞、提高效率、简化操作、数据共享等方面提升了管理水平。通过及时修改和开发程序、接口, 及时提供技术支持等工作, 实现了各项管理要求, 特别是解决了承钢技改工程的资金支付不能细化到建安合同的历史遗留问题, 使工程资金管理更加规范合理。

在实现年初立项时的目标方面, 按照项目实际实施过程中的用户需求, 随时对初始目标进行补充和修正, 以最大限度发挥系统效益和效果为终极目标, 而不是限制于初始目标。

摘要:承钢技改业务管理系统是针对承钢公司新增300万吨配套项目及其他技改工程项目完整生命周期管理的计算机管理平台, 运行一段时间之后, 随着业务变化、机构与职能调整和用户在实际操作中对系统加深了解, 提出了一些功能增加和扩展的需求, 另外本着精细化管理的目标, 提出了项目资金支付细化、设计管理完整化等需求, 公司成立项目组, 经过扩展开发与组织推动, 完成了各项需求。本文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了介绍。

功能与业务 第6篇

关键词:商务英语,外贸业务谈判,策略功能,价值

1 商务英语的发展背景

20世纪中期二战之后, 世界进入一个大规模的科技与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 促使各国之间迫切需要一门语言来反映、传递和沟通科学技术等各个领域的信息。由于早期英国的不断殖民以及后来美国实力的强大, 英语成为新的世界通用语, 同时也是当今世界国际经济活动中的重要语言工具。商务英语的发展源自上世纪80年代, 最初作为应用语言学中专门用途英语ESP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 的一个分支, 在理论和实践不断发展的基础上, 开始形成特定的独立学科体系, “该学科理论基础来源于应用语言学、专门用途英语、跨文化交际学和话语分析 (朱万忠刘付川, 2010:101) 。商务英语作为专门用途英语的一种, 主要运用于商务贸易领域中, 它是商务知识和语言知识的双重结合, 既包含通用英语 (General English) 的基本结构和语法, 又享有独特的语言特征, 包括专业术语、固定表达和缩略语等。从其应用功能和应用价值来看, 商务英语旨在帮助不同语种的贸易主体之间进行商务联系的语言工具, 其特点就在于它具备明确的服务对象, 且语言专业性非常强。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商务英语服务于国际贸易的方方面面, 应用在贸易洽谈、招商合作、国际互助等各个环节中, 它联系着贸易活动中的各个参与主体, 已经成为对外贸易各项业务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商务英语在外贸业务谈判中的价值体现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 国际商贸活动已经成为当前各国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首选途径, 伴随着国际贸易的兴起, 外贸业务谈判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 在国际贸易谈判中, 商务英语的参与已经成为一件具有普遍意义的事情, 因为贸易谈判活动涉及合同、谈判、沟通、交流等常规性的商业行为和商业步骤, 所以其中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商务英语的作用。商务英语在外贸业务谈判中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商务英语是外贸业务谈判开展的前提保障。全球贸易合作体系的构建必须在谈判协商的基础上形成, 只有通过谈判才能帮助企业实现生产资料、产品在全球范围内畅通无阻的流转与合作, 同时也能帮助企业选择到最佳的合作伙伴。在全球多元语言文化背景下, 来自于不同国家的谈判双方对于彼此的相关经济环境、经济背景以及国际经济贸易的一些国际习惯不一定都很了解, 为了保证双方当事人能够顺利完成交易, 就必须由商务英语搭建其沟通桥梁, 以保证双方遵行国际贸易中一致认同的交易规则, 确保双方合作顺利进行。如果没有商务英语中特定术语的界定或是专门文件的规范格式, 不同国家的当事人要进行国际合作几乎是不可能的, 而且也不能避免在谈判中出现因误会而造成的遗憾。因此, 离开商务英语, 跨国外贸业务谈判难以开展。

第二, 商务英语是外贸谈判过程的信息传输媒介。在国际外贸业务合作中, 商务谈判与磋商均属较常见的贸易交往模式和过程, 充分的沟通和交流以后才真正进入签约的实质性阶段, 签约完毕后合同即进入了执行实施阶段, 同时双方开始对合同内容进行审核, 对双方权利的沟通协调或维护工作等。上述工作是完整的国际谈判贸易商定中的一系列流程, 在整个流程的工作内容里, 商务英语在信息传输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中的术语和缩略语都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高效精确地反映出谈判双方的需求和意图;一方面它们保障着整个流程工作的顺利开展进行, 促进买卖双方顺畅沟通和相互信任;而另一方面, 一旦单方或者双方实际权益受损, 商务英语也是寻求解决方案和达成和解的重要工具, 为今后业务发展提供保障。

3 商务英语在外贸业务谈判中的策略功能

在实际业务谈判过程中, 人们对商务英语语言的处理可以使用相应的技巧, 而在不同的谈判语境下, 合理使用语言技巧可以使商务英语在谈判过程中发挥不同的策略功能。

3.1 使用虚拟语气等委婉表达建立良好谈判氛围

商务谈判既是一种双方的沟通交流, 同时也是双方彼此让步和彼此了解的过程。恰当使用一些特定的短语和术语可以让谈判从始至终都处于一个协商的氛围, 特别是在探讨敏感内容或是争议价格问题时, 谈判者可以借用常见的虚拟语气句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态度, 这是因为“虚拟语气以其表达的委婉性和语用功能的丰富性在语言交流中发挥很重要的作用” (吴永强, 2010:102) 。例如, 如果说话者说:“But for our good relationships, we would not have quoted that price.”, 在对方听来会感觉很高兴, 虽然其中难免有商人的狡猾之处, 但句首的but for虚拟语气短语透露了说话人想要表现给对方这种“特殊交情”——“要不是我们之间的这种关系, 我们是不会报价这么低的”, 这种巧妙的表达实际是对“特殊交情”的肯定。在商务谈判中, 多一些使用委婉话语和固定套话, 既能体现彼此双方希望进行合作的诚意, 又能在利益必争的谈判桌上增添一种更加人性化且充分尊重对方的情感因素。同样, 在阐述不同意见和观点的时候, 使用“If you were in our position, …”和“We’d like to…”一类的表达会大大减少矛盾冲突, 也让对方愿意客观考虑接受建议, 增加谈判中胜算的把握。

3.2 使用情态动词或固定短语明确双方责任与义务

与通用英语相比, 商务英语鉴于它在外贸谈判中重要性, 对信息细节和准确性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 因为这会涉及到双方在权利义务上的具体分配。为了避免纠纷的出现, 在沟通和联系中就必须重视对细节内容的把握。英语情态动词属助动词范畴, 本身“蕴含特定的情态意义, 用于表明讲话人对某一行为或状态的态度和立场” (付强, 2010:79) 。例如:The green beans can be supplied in bulk or in gunny bags.和Cases must be nailed and secured by overall metal strapping.这两句的语气是有明显区别的, 在商务谈判中, 情态动词的选择不同极大可能影响到今后业务的开展, 而一旦表述偏差, 产生的后果也可能非常严重。另外, 也有一些固定短语在商务英语谈判中也有同样的责权界定的效果:Please see to it that each carton is properly sealed, with a fireproof lining inside.类似功能的短语还有:undertake the obligations to, under the condition that等。

3.3 使用缩略词体现语言效能及专业素质

根据语言经济的原理, 语言都有逐步简化的发展趋势。当人们希望更简单明了地表述一些长的单词和短语时, 会相应地使用缩略手段, 其中一个客观原因就是信息频繁交流的需要。20世纪中期开始, 科技发展带来了许多新鲜事物和理念, 因其在表达上的快捷、简单且便于记忆的特点, 缩略词被广泛运用在商业、工业、教育、医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在现代商务文本和口头交际活动中, 缩略语作为一种便捷、简约的词汇, 运用非常普遍, 其构词常见形式主要有两种, 即首字母缩略词 (CIF和L/C) 和截短词 (Agt.=Agent和Attn.=Attention) 。其中, 首字母缩略词早就是语言的一种普遍现象, 特别是在学科专业领域更是常见。首字母缩略词的借用现象也很普遍, 也同样是在相关专业领域中, 英语首字母缩略词往往直接借用到目的语, 而不被翻译, 因为这些缩略语在本行业中已经是国际通用词汇, 意思已不需要额外解释。对外业务谈判时, 使用这些业内术语可以更加准确地传达双方需要表述的概念, 避免使用冗长的短语反而达不到言简意赅的效果。另外, 作为对外贸易专业谈判人员, 掌握相应的商务英语常用缩略词是其基本业务素质之一。

3.4 使用英语模糊语把握谈判主动权

在商务谈判中, 语言准确是一方面, 但另一方面, 谈判者要善于在说话中灵活自如, 话不说死留有余地。这就需要说话者掌握英语语言的灵活性, 恰当使用英语中的模糊限制语。模糊语言是一种弹性语言, 其外延不确定、内涵无定指:与精确语言相比, 模糊语言具有更大的概括性和灵活程度, 反映在其外延上;而与含糊语言相比, 模糊语言又具有客观上的明确性与肯定性, 反映在其内涵中。在商务英语谈判过程中, 双方在利益上是存在冲突并且是对抗性的, 但在语言上却要尽量表现友好, 以便获得最大利益。谈判者如果善于使用模糊语言, 可以让自己处于主动地位, 给交际双方留下再进一步商讨的余地, 也可以使自身的话语更加含蓄而在交流中显得更有礼貌 (樊玉霞, 2007:101) 。例如在We’ve contacted the other company and they offered a more reasonable price...这样的话语中, the other和more reasonable price就是模糊语, 谈判者在此使用这样的语句, 避免直接反驳对方的报价, 并且希望借这一说法让对方可以考虑改变之前所提出的价格, 这样也为双方的进一步价格商讨做好了铺垫。

4 结语

商务英语是为国际商务活动服务的专门用途英语,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商务英语的作用在国际贸易中得到了凸显。在外贸业务谈判中, 商务英语也体现了自身的特殊价值, 同时, 谈判者对商务英语语言技巧性地使用, 可以使商务英语在谈判过程中发挥其策略性功能作用, 推动谈判的顺利进行, 最终实现互惠互利的合作结果。

参考文献

[1]樊玉霞.浅谈模糊语言在商务英语谈判中的应用[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7 (6) .

[2]付强.英语情态动词情态意义辨析[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报, 2010 (4) .

[3]吴永强.英语虚拟语气的语用功能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 , 2010 (3) .

功能与业务 第7篇

一、统一业务应用系统在羁押必要性审查中的作用

(一)规范羁押必要性审查程序

案件羁押必要性审查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确保逮捕措施的适用,所以必须保证审查程序规范化。统一业务应用系统作为检察工作的一种辅助手段,利用计算机程序进行执法规范的制约,承办人只能在系统中根据配置的流程和文书进行规定好的工作,能有效防止人为、任意性执法活动的产生,也避免了工作的疏忽和遗漏。

(二)加强部门联系,优化审查流程

案件羁押必要性审查工作离不开监所部门和侦监、公诉部门的沟通配合,需要对案件的卷宗、嫌疑人的在押情况、社会情况、涉案情况等进行详细审查。依托统一业务应用系统,可以更便捷地汇总所需审查的信息,避免了部门间沟通不畅耽误审查进行情况的发生。

(三)对审查活动进行有效监督

统一业务应用系统的运行,改变了以往对案件办理的监督模式,由事后监督转变为实时监督,在羁押必要性审查工作进行中可以随时监控审查工作的进行程度,保证审查工作的及时开展,维护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通过统一业务应用系统进行流程监控,能够有效督促检察干警转变执法观念、规范司法行为,保障羁押必要性审查的规范化。

(四)便于统计分析

检察统计是运用各种统计方法,对检察工作和检察业务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实行检查监督和科学管理的有效手段。《规定》实施后的羁押必要性审查工作进展如何,需要进行科学系统的统计分析来推动工作的更好开展。利用统一业务应用系统,能够快捷地对羁押必要性审查的工作进行科学系统的统计分析,为检察机关业务部门开展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二、统一业务应用系统目前存在的不足

(一)没有羁押必要性审查的申请程序

根据《规定》中关于立案的规定来看,羁押必要性审查的申请由刑事执行检察部门统一受理立案,但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保护人提出的申请,是由控告检察部门和案件管理部门接收并移送本院刑事执行检察部门的。《规定》中虽然明确了应当在一个工作日以内移送刑事执行检察部门,但是实务中却缺乏制约,难以保证申请的及时移送。

(二)案件信息共享不完善

案情的具体细节影响羁押必要性审查工作的开展,监所部门的监督虽然贯穿整个羁押过程,但因为不是具体的办案部门,对案件在侦监阶段和公诉阶段的情况了解并不清楚,所以由监所部门进行羁押必要性审查离不开侦监部门和公诉部门的配合。依托统一业务应用系统,可以实现相关信息的共享,加强部门间的沟通配合。但是现有系统因为权限配置、共享设置等方面原因,对案件信息的共享并不完善。在电子卷宗系统运行,卷宗材料能够扫描上传的今天,羁押必要性审查案件案卡中无法看到原案件的电子卷宗。这些不足都影响了羁押必要性审查的效率和质量。

(三)流程无法监控

《规定》中明确规定了羁押必要性审查案件的审查流程、办案期限,但是在统一业务应用系统中却没有配置相应的流程监控功能。现有羁押必要性审查案件的流程监控是在侦监部门的流程内进行的,统一业务应用系统缺乏监所部门专门的业务功能配置。流程监控功能是统一业务应用系统的一项重要功能,通过严密监控办案时间、办案程序和审批流程,有效防止超期办案情况的发生。羁押必要性审查案件无法进行流程监控,就没办法保证审查程序的规范性和审查结果的质量,不利于维护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

(四)统计信息不足

在统一业务应用系统中,并没有监所部门羁押必要性审查案件的统计模块和信息指标,没有相应的统计数据信息,科学系统的分析更是无从谈起这不利于实时、全面地反映羁押必要性审查业务工作的实施成效与不足。在《规定》实施后,可以预见羁押必要性审查的案件数量会出现大量增长,这更需要通过统计分析提供相应的数据和信息来帮助决策,更好地开展工作。

三、完善的建议

(一)在系统内增加羁押必要性审查案件申请程序

可以在案件管理部门和控告申诉部门身份下增加羁押必要性审查案件的申请程序对递交的申请进行受理登记,在审核完申请材料后,在系统内进行登记,之后再将受理的申请转移到监所部门的内勤进行立案建立案卡。流程可以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线索移交式,一种是类似辩护与代理受理登记式,重要的是能严格控制期限,并得到及时回馈。

(二)加强案件信息的共享

现行系统中监所部门能够建立羁押必要性审查案件的案卡,但是在案件信息共享方面有所不足。建议由监所、案管、技术、公诉、侦监共同配合,配置好相应的共享权限,让监所部门在进行审查时能够看到之前阶段的案件信息、强制措施情况、相应法律文书,便于进行审查。电子卷宗系统也应进行相应调配,保障羁押必要性审查过程中对案件卷宗的审查,改变传统节约实体卷宗的方式,增加审查的效率。

(三)完善流程监控配置

刑事执行检察部门是检察机关的重要业务部门,应当在系统内设有专门的监所部门案件功能模块,而非现在这样在侦监案件和公诉案件功能模块内进行。统一业务应用系统内现有的羁押必要性审查案件的流程监控配置应加以完善,严格遵守《规定》内明确的审查程序、办案期限,同时系统内羁押必要性审查的文书也应及时更换为最新要求的规范格式。

(四)强化统计分析

在统一业务应用系统的业务指标和统计功能内增加羁押必要性审查案件的数据信息,可以统计羁押必要性审查案件的申请数、立案数、维持数、变更数、结案数等数据信息。同时,优化统计分析功能,将现有的统一业务应用系统的统计功能完善,以期未来将现在并行使用的AJ2013统计系统的功能融入进去,真正发挥统一业务应用系统的统计分析功能,为检察业务的开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五)羁押必要性审查案件信息公开

检察信息公开也是目前检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打造阳光检务,提高公信力的有效手段。建议完善统一业务应用系统内信息公开的相关配置,将羁押必要性审查案件的程序信息也纳入到信息公开中。同时,与检察机关案件信息公开系统相配合,让开通用户账号的辩护人、诉讼代理人能通过案件信息公开系统及时准确地得到羁押必要性审查申请的结果反馈,切实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李嘉骏,杨杰.论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的构建——以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为价值核心[J].法制与社会,2015(28).

[2]卢鹏.统一业务应用系统与司法规范化建设的深度融合[J].中国检察,2015(07).

[3]陆春晖.浅议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的完善[J].法制与社会,2015(32).

[4]李月晨.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存在问题及完善[J].中国司法,2015(11).

[5]张晓.从统一业务应用系统看检察技术与检察业务的深度融合[J].法制与经济,2015(20).

功能与业务 第8篇

国际通行的自由贸易港区的基本特征、主要内容和基本运行方式

自由贸易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自由贸易区一般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 (包括独立关税地区) 根据WTO相关规则, 为实现相互之间的贸易自由化所进行的地区性贸易安排 (Free Trade Agreement:FTA) 的缔约方所形成的区域。如北美自由贸易区 (简称NAFTA, 包括美国、加拿大、墨西哥) 、美洲自由贸易区 (简称FTAA, 包括美洲34国) 、中欧自由贸易区 (简称CEF TA, 包括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 、东盟自由贸易区 (简称AFTA, 包括东盟10国) 、欧盟与墨西哥自由贸易区、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等。

狭义上的自由贸易区或自由贸易港区的概念, 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为了发展转口贸易和进出口贸易、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增加劳动就业、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出口、增加外汇收入、促进本国或本地区经济的发展, 而在一国国境之内、关境以外划定的允许外国货物自由进出的, 并与其他地区实行严格隔离的特定经济区域。狭义的自由贸易区即自由贸易港区, 包括巴拿马科隆自由贸易区、德国汉堡自由贸易区、美国纽约1号对外贸易区等。本研究报告所研究的东疆保税港区转型, 是指向狭义上的自由贸易港区转型。

(一) 现代自由贸易港区的基本特征

1. 贸易自由

海关不实施通常的监管制度, 对货物进入自由贸易区不征收关税, 货物免办海关手续。

2. 运输自由

船舶入港免办海关手续, 非强制引航, 船员可自由登岸, 边防海关人员不上船检查, 出入境、卫生检疫手续从简。

3. 投资自由

投资没有因国别差异带来行业限制。

4. 金融自由

外汇自由兑换, 资金进出与转移自由, 资金经营自由, 外汇市场开放。

总之, 自由贸易区没有关税和复杂的海关手续, 贸易、投资和金融自由。

(二) 国际通行的自由贸易港区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运行方式

欧洲是世界自由贸易港区的发源地, 欧洲的自由港具有优越的航运和地理条件, 如德国的汉堡、荷兰的鹿特丹等, 其中德国的汉堡港是欧洲典型的自由贸易港区。汉堡成为世界最大的船舶制造中心之一, 同时也促进了金融、船代、货代以及软件开发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汉堡自由贸易港区是德国的保险业中心和仅次于法兰克福的第二大金融中心, 香港是我国典型的自由港。

国际自由贸易港区的基本运行方式如下:

1. 进出口手续极为简便

船只从海上自由进出自由贸易港区, 货物只有从自由港输入关税区时才向海关报关, 缴纳关税及其他进口税。

2. 货物运输便捷

来自世界各地的远洋货船可以在自由港卸货、转船和储存, 不受海关的任何限制, 带来仓储、运输、装卸等业务, 以此带动船舶制造业、机械加工业和石油业的发展。

3. 投资环境优越

绝大多数投资领域可自由进入自由贸易港, 而且进入门槛低, 注册手续简便, 只征收公司利得税, 外汇自由进出, 各种货币自由买卖、汇兑。

总之, 在自由贸易港优越的贸易、投资和金融政策环境条件下, 能够吸引大量的非居民企业落户自由贸易港区, 离岸金融业务得到相应的发展。

推进东疆保税港区朝自由贸易港区方向发展, 有利于东疆保税港区离岸金融业务的建立和发展

国际自由港的发展经验表明, 在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的逐步形成过程中, 东疆保税港区作为核心功能区必须要向自由贸易港区转型, 从而提升东疆保税港区的功能作用, 加快转口和过境贸易的发展, 为离岸金融业务发展奠定市场基础,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 向自由贸易港转型, 能促进东疆保税港区国际贸易以及相关的服务行业的发展, 带动离岸金融业务发展

东疆保税港区向自由贸易港转型, 使区内形成大量的非居民企业, 这些企业从事贸易、运输和服务贸易进口和出口, 具有两头在外的离岸公司特点, 存在离岸资金流的进出和沉淀, 需要相应的结算、融资、保值避险等离岸金融配套服务, 因而可产生大量的离岸金融业务。

(二) 向自由贸易港转型, 能助推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带动离岸金融业务发展

东疆保税港区向自由贸易港区转型, 可以最大限度地简化货物流通过程中的手续, 加速中转货物的流通和降低成本, 有利于推进转口贸易的发展, 不但可以获得十分可观的转口利润, 同时也可有效推动运输物流, 从而带动航运资源高度集聚, 提升航运服务功能, 活跃航运市场交易, 提高国际物流服务效率, 加快北方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进程。由此聚集大批境外知名班轮公司, 以及国际海上运输及辅助企业。这些公司一般是境外非居民离岸企业, 通常要求提供相应的全球离岸金融服务, 主要业务如下:

1.航运结算业务

国际大型航运企业的业务遍布世界各主要港口, 频繁发生运费的收缴以及各项日常性支出, 而且其资金流量相当大, 需要办理航运业务的资金结算、资金管理。

2.船舶融资业务

离岸航运企业购置或租赁船只, 特别是购置或租赁远洋运输的船只, 要投入巨大资金, 因此需要金融机构提供离岸融资 (租赁) 支持。

3.航运金融衍生业务

船舶公司在向代理公司、造船修船公司、保险公司、石油公司等支付经营性开支等方面, 经常需要使用其他货币, 这需要银行提供外汇风险管理工具性质的离岸金融业务服务。

4. 离岸保险业务

国际航运业的发展推动保险、再保险市场的开拓, 为境外运输企业提供船险、货运险和责任险在内的海上航运保险, 促进离岸保险、再保险市场发展。

总之, 东疆保税港区向自由贸易港转型, 有利于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和发展, 并为离岸金融业务的建立和发展, 以及做大做强奠定经济基础。

发展离岸金融业务, 有利于促进东疆保税港区向自由贸易港区转型和发展

上述表明, 国际通行的自由贸易港区具有贸易、投资和金融自由化的基本特征, 金融自由化已成为国际通行的自由贸易港区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没有金融自由化, 国际通行的自由贸易港区是不完整的, 也是很难建成的。而金融自由化最好的形式就是离岸金融。

因此我们认为, 在东疆保税港区通过加快发展离岸金融业务, 可以提高东疆保税港区贸易、投资和金融的自由化程度, 进而可促进东疆保税港区加快向自由贸易港区转型。

(一) 发展离岸金融业务, 可以提高东疆保税港区向自由贸易港区转型中的贸易和运输的自由

根据国际经验, 国际通行的自由贸易港区需要贸易和运输的自由。离岸金融通常可以为贸易、物流企业境外业务提供资金结算便利, 为内资企业“走出去”提供资金平台和国际结算渠道。东疆保税港区开展离岸金融业务, 大量“走出去”的中资企业和大量外资机构的总部将会入驻东疆保税港区。为优化区内国际贸易发展环境, 首先应该为入驻东疆保税港区的贸易和物流企业建立自由的贸易和运输政策条件, 消除区内货物自由流动的制度障碍。

(二) 发展离岸金融业务, 有助于实现东疆保税港区向自由贸易港区转型中的投资自由

根据国际经验, 国际通行的自由贸易港区需要投资自由。在东疆保税港区建立离岸金融市场, 发展离岸金融业务, 将减少对资本流动的限制, 为区内投资企业提供更为便利的资金开户、调拨、贸易融资、担保和抵押等, 有助于拓展企业融资渠道, 为企业发展提供高效、便捷的投融资环境, 进一步提高投资便利化和加速区内资本的自由流动。例如, 从事远洋运输的船公司可以在保税港区内设立特殊目的公司, 进行离岸船舶融资业务, 在境外注册的中资船公司的船舶在区内进行第二船籍的注册等业务。发展离岸金融业务, 吸引中资船公司把国际结算中心、资金管理运作中心设在区内, 并逐步吸引国际船公司在华航运业务的资金结算中心、资金管理中心进驻东疆保税港区, 推动东疆保税港区国际航运中心投资的快速发展。因此, 东疆保税港区发展离岸金融业务, 建立离岸金融市场, 使其服务功能更加齐全, 服务企业投资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从而加速东疆保税港区向自由贸易港区迈进。

(三) 发展离岸金融业务, 可以实现东疆保税港区向自由贸易港区转型中的金融自由

根据国际经验, 开办离岸金融业务, 建立离岸金融市场, 实施宽松的外汇管理政策, 允许离岸账户内交易货币实行自由兑换, 除对资本充足率进行要求外, 免存款准备金, 降低对流动性比例和清偿力的要求, 放宽利率波动的幅度, 对金融机构不进行现场监管, 只进行非现场监管, 有利于自由贸易港区的建立和发展。因此, 在东疆保税港区建立离岸金融市场, 相关银行和金融机构在保税港区开展离岸金融业务, 就可创造东疆保税港区向自由贸易港区转型中的金融自由环境, 形成自由贸易港区金融自由化的政策环境。

总之, 东疆保税港区发展离岸金融业务, 有利于突破保税港区现有的贸易、投资和金融政策限制, 推动保税港区国际航运和转口贸易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促进东疆保税港区逐步向自由贸易港区转型。

现行的东疆保税港区与国际通行的自由贸易港区的比较分析

现行的东疆保税港区与国际通行的自由贸易港区虽然有一些一致的方面, 诸如目前享有优惠的税收政策, 以及允许开展国际船舶登记制度、国际航运税收、航运金融和租赁业务等方面的创新政策试点, 从而可以发挥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国际贸易、航运融资、航运交易、航运租赁、离岸金融等类似于国际通行的自由贸易港区的功能, 为货物、船舶的进出和资金融通提供了便利, 但是现行的东疆保税港区与国际通行的自由贸易港区尚有如下一些差距:

(一) 海关监管手续不够简便

东疆保税港区虽是海关监管的特定区域, 但与“境内关外”的自由贸易港区特点比较还有一定距离。即海关对保税港区实行封闭管理, 境外货物进入保税港区实行保税管理, 保税区类似于大的保税仓库, 影响保税港区货物仓储、出口加工和转口贸易功能的充分发挥。

(二) 货物进出港口运输不够通畅

东疆保税港区与港口没有有效结合, 境外船只、货物和人员尚不能自由进出入港区, 船舶和货物进入港口与国际通行的自由港相比, 还存在许多监管障碍, 影响保税港区转口贸易和运输的发展, 阻碍与港口间接相关的贸易、金融等产业的发展。

(三) 投资环境存在差距

东疆保税港区缺乏自由贸易港区的贸易、投资和金融等方面的政策支持, 例如公司注册审批还有一定的限制, 外汇还不能完全自由进出和汇兑, 以及投资自由度尚不够高等, 导致目前国际海运和国际贸易发展相对滞后。

总之, 东疆保税区缺乏自由贸易港区的贸易、投资和金融自由, 制约着国际航运和转口贸易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影响区内和港口对国际贸易货主和大型船公司的较强吸引力, 导致与国际上自由贸易港区相比, 两大新兴功能即金融服务和物流服务发展相对较落后, 特别是与国际通行的自由贸易港区比较在离岸金融业务方面发展不够快。

现行的东疆保税港区在离岸金融业务先行先试中所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一) 东疆保税港区在离岸金融业务先行先试中所取得的进展

1. 在实践上的具体业务推进情况

国务院《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 (国发[2006]20号) , 明确天津可在离岸金融业务等方面进行改革试验。由于东疆保税港区具有两头在外的离岸经营性质, 天津积极推动金融机构在东疆保税港区开展离岸金融业务, 招商、浦发等具有办理离岸业务资格的银行已经入驻东疆, 开始开展离岸银行业务。目前天津市中资银行只有招商、浦发等总行具有办理离岸业务的资格, 离岸业务由总行集中处理, 分行只是窗口单位和营销前端, 仅仅进行简单的审查资料、客户资质调查等工作。天津在东疆保税港区还积极探索开展离岸金融业务创新, 经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 为部分“走出去”企业开立离岸账户, 促进离岸金融业务创新。开展离岸租赁试点, 金融租赁公司在东疆保税港区设立单机公司、单船公司等项目公司, 开展飞机、船舶等方面的离岸金融租赁业务。

2. 在政策上的突破情况

目前国家政策已“允许在东疆保税港区注册、有离岸业务需求的企业开设离岸账户, 简化离岸账户审批流程, 进一步推进外汇管理便利化措施试点。”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除此之外, 在国家的支持下, 东疆保税港区正积极推进国际航运税收等试点, 深化综合配套改革, 创新国际船舶登记制度, 开展航运金融业务和租赁业务, 探索东疆保税港区建立自由贸易港区的改革, 加快天津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步伐。

(二) 东疆保税港区在离岸金融业务先行先试中存在的问题

1.东疆保税港区在离岸金融业务先行先试中的经济基础环境问题

东疆港保税区目前只是海关封闭监管的特殊经济区, 虽享受一些特殊优惠政策, 但缺乏贸易和投资的自由政策, 特别是目前东疆保税港区仍实行较严格的海关监管, 手续简化有限。影响转口贸易中跨境要素流通, 不利于降低贸易成本, 导致境外离岸企业在区内发展相对滞后, 不但影响滨海新区国际航运和国际物流中心的建设步伐, 而且限制东疆港保税区离岸金融业务的发展。

2.东疆保税港区在向自由贸易港区转型过程中的离岸金融业务资格问题有待进一步改革

随着东疆保税港区在未来向自由贸易港区转型, 吸引全球离岸公司在区内从事贸易、投资活动, 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迅速增长, 将带来以我国为中心的非居民国际离岸公司的发展, 东疆保税区为这些企业配套的离岸金融服务也相应逐步增加。然而, 目前东疆保税区尚缺乏拥有开办离岸金融业务资格的金融机构。例如除了上海的交通银行、浦发银行和深圳的招商、深发展之外, 任何内资银行特别是内资银行的分行级机构, 均未有中国银监会颁发的离岸金融业务经营牌照。在缺乏离岸金融机构的情况下, 东疆保税港区离岸金融业务先行先试就会受到影响, 其业务很难有效地快速发展起来。

加快东疆保税港区向自由贸易港区转型和离岸金融业务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 加快建立与东疆保税港区向自由贸易港区转型相适应的法律和法规

要采取两条腿走路的办法:

一方面要向中央争取立法。即天津东疆保税港区是全国保税港区建立比较早、且搞得比较好的保税港区, 应率先向自由贸易区转型。当务之急是在总结自己多年, 也包括国内原有的保税区发展经验及对国际上成功的自由贸易区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会同国家有关部门进行立法, 以便使在向自由贸易区转型的过程中, 能符合国际惯例而不走弯路。

各国适用于自由贸易港区的涉外经济法规内容较多, 归纳起来的主要方面:一是投资法, 主要包括自由贸易港区的外国投资法和对外投资法;二是税法, 主要包括自由贸易港区的公司企业税法和个人税法;三是金融法, 主要包括自由贸易港区的外汇管理法、外资银行法和外资保险法等;四是贸易法, 主要包括自由贸易港区的进口和出口许可法;五是海关法, 主要包括自由贸易港区的海关管理法和海关税法;六是自由贸易港区管理法, 主要包括自由贸易港区设置法规和自由贸易区专项法规;七是仲裁法, 主要是自由贸易港区的对外贸易海事仲裁法。以这些国际通行的自由贸易港区的基本法为依据, 结合我国国情, 特别是结合包括东疆保税港区在内的国内保税港区的基本情况, 拟定我国自由贸易港区相关法律和法规, 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策, 将能大大加快东疆保税港区向自由贸易港区转型。

另一方面, 可争取建立具有天津滨海新区先行先试特点的地方法规。即为了加快这个进程, 天津市可根据天津滨海新区被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后, 经济金融改革先行先试的情况, 向中央争取拟定具有法律法规效力的暂行条例, 以促进东疆保税区加快向自由贸易港区转型, 促进北方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的建设和发展, 进而吸引各类境外非居民离岸投资企业在区内经营和交易, 以逐步推动区内离岸金融市场的建立和发展。

(二) 探索与东疆保税港区加快向自由贸易港区转型相适应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管理制度

为了更好地充分发挥东疆保税港区的功能作用, 把东疆保税港区建设成为我国开放度最高、贸易便利化程度最高的平台, 实现进出口手续和货物运输规则与国际自由港接轨。我们建议, 利用东疆保税港区的独特地位, 参照香港等国际自由贸易港区和离岸金融中心的政策, 争取海关对东疆保税港区实施自由贸易港区的“境内关外”运作方式, 简化货物从境外入区和从区内出境的海关手续, 以及外国船舶和外籍人员入港手续等, 使东疆保税港区成为在国内贸易便利化程度最高的特殊经济区域, 为国际航运和国际物流创造适宜的发展环境, 从而提升东疆保税港区物流服务功能, 为东疆保税港区逐步向自由贸易港区转型奠定基础。

(三) 建立离岸金融服务特区

正如上述, 东疆保税港区向国际通行的自由贸易港区方向发展, 有利于离岸金融业务的建立和发展, 而离岸金融业务的建立和发展, 又有利于促进保税港区向国际通行的自由贸易港区方向转型和发展。因此配合东疆保税港区向自由贸易港区转型, 结合天津滨海新区国际物流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在东疆保税港区设立离岸金融服务区。以飞机、船舶和大型设备国际租赁、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中资跨国公司境外金融服务为重点, 在离岸金融服务特区内开展离岸金融业务试验, 实现区内金融市场向境外非居民完全开放。服务区与区外国内金融市场分离, 服务区内取消包括存款准备金、利率、外汇等金融管制, 区内享受离岸金融业务税收优惠, 并在外汇管理上视同境外, 不受我国外汇政策的限制, 资金可自由进出, 从而创造出符合国际自由贸易港区的金融自由环境。不仅如此, 还应积极寻求国家政策的支持, 允许中资金融机构在东疆保税港区注册的分行申请离岸业务的资格, 并加大力度吸引海外大型银行入驻东疆保税港区。为此我们建议, 制定有关离岸金融业务的地方性暂行条例, 包括区内离岸金融业务发展基本原则、离岸金融交易和离岸金融监管以及特殊税收政策等内容。

(四) 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改

革我国现行的离岸金融机构准入管理办法

我国现行的离岸金融机构准入管理办法, 只允许金融总部机构, 且只允许上海的交通银行、浦东发展银行和深圳的招商银行、深圳发展银行之总部获准经营离岸金融业务。此管理办法源于2002年, 当时国家有关部门拟恢复从前开办的离岸金融业务, 为了加强管理, 防范风险, 首先选择此四家总部金融机构试点开办离岸金融业务。我们认为, 这在当时是必要的, 是为了吸取以前的教训, 总结新的发展经验, 但目前已经过十年的时间, 不仅情况早已有了新的变化, 而且原有的管理办法已不适于今天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形势需要。应该进行改革, 并借鉴新加坡等离岸金融中心的经验, 允许并选择一些条件较好的金融机构及其之分支机构进入东疆保税港区开办离岸金融业务, 以促进东疆保税港区离岸金融业务的发展和离岸金融市场的形成。因此, 天津市应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改革我国现行的离岸金融机构准入管理办法。

(五) 促进一些金融机构入驻东疆保税港区开办离岸人民币业务

当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改革我国现行的离岸金融机构准入管理办法顺利成功, 将能大大推进东疆保税港区离岸金融业务的发展, 倘若此改革不顺利, 则可采取促进一些金融机构入驻东疆保税港区开办离岸人民币业务的办法, 因为现行的金融机构开办离岸人民币业务, 可规避离岸金融资格的政策限制, 例如开办离岸人民币结算业务就是如此。因此, 在上述对策措施推进不顺的情况下, 可以非居民离岸人民币结算业务为切入点, 逐步推进入驻东疆保税港区的国内金融机构向离岸企业发放人民币贷款, 开展境外人民币项目融资业务, 开办针对离岸客户的结售汇和投资理财等业务, 以此逐步突破政策限制, 进而使东疆保税港区离岸金融业务获得较大的发展。

(六) 确立东疆保税港区离岸金融业务发展的战略实施步骤

1. 第一步开展以为实体经济服务为主的基础性离岸金融业务

即在东疆保税港区向自由贸易港区转型的初期阶段开展离岸金融业务, 应侧重为实体经济服务, 服务对象重点为国际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的企业, 重点发展融资、保险、国际结算等基础性的离岸金融业务。

2. 第二步在适当的时候建立离岸金融市场

即在未来东疆保税港区离岸金融业务发展到一定规模和一定阶段时, 建立离岸金融市场, 不仅要重视发展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基础性离岸金融业务, 而且要注重发展以银行间批发交易为主的离岸金融业务。

参考文献

[1].巴曙松等著.离岸金融市场发展研究——国际趋势与中国路径.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2].成思危主编.从保税区到自由贸易区:中国保税区的改革与发展.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3.

[3].夏斌, 陈道富.中国金融战略2020.人民出版社, 2011.

[4].连平.离岸金融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2.

[5].香港金融管理局.金融数据月报-2011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2011年第二季度, 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6].李文增.关于入世后在我国建立离岸金融市场的对策建议.理论与现代化, 2002, (4) .

[7].李文增.关于未来十年在天津滨海新区建立和发展自由贸易区的战略构想.对策研究, 2005, (20) .

[8].李文增.关于在滨海新区开办离岸金融业务中几个重要问题研究的建议.环渤海经济瞭望, 2007, (9) .

[9].李文增.关于加快东疆保税港区离岸金融市场建设问题的研究.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8年重点调研课题暨优秀调研成果汇编, 2008, (12) .

功能与业务 第9篇

关键词:信托公司,金融功能,业务定位

目前, 我国信托公司的赢利大多来源于所开展的项目融资所带来的信托报酬收入。信托公司的核心业务及核心赢利模式目前仍然没有确立。项目融资型业务是“先有项目, 后有资金”, 这种融资属于过渡型业务, 它们基本上都是以项目为基础的信托业务, 由此产生的盈利模式也只能是过渡型的盈利模式, 其缺点是显著的:第一, 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 因为项目太分散, 每一个项目完全不同;第二, 无法产生规模效益, 融资业务需要规模, 如果不能使融资业务达到规模效益, 就不能支撑足够的的盈利, 而目前的资金信托业务受到200份的限制规模无法做大;第三, 这种业务模式单一、技术含量过低、资金来源狭窄, 其开发成本、运营管理费用及风险等都偏高, 且完全依赖手续费或佣金的方式收取信托报酬, 无法成为信托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第四, 项目融资型的业务缺乏流动性, 也就不可能有效地抵制风险。所以, 此类型的信托业务只能作为信托公司一个辅助业务, 无法形成其终极核心盈利模式业务。

一、金融功能理论研究

20世纪90年代以后, 全球金融危机的频繁爆发, 引起了人们对传统金融发展理论的反思, 默顿和波迪 (1995) 提出了金融功能观, 认为尽管金融机构的形式在各地区和各时期变化多样, 但金融功能观却比较稳定, 金融的基本功能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1.清算和支付结算的功能, 支付清算功能是金融中介最基本的功能。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需要一个体系为全社会的交易活动提供支付清算服务, 进而提高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行效率。

2.提供聚集资源的机制和分割企业股份的服务。

由于金融中介体系从社会中吸纳零星资金并向企业贷放长期资金, 因此具有聚集和向企业提供间接融资服务的功能, 同时金融市场为企业发行股权和其他证券进行直接融资服务。

3.信息提供功能。

许多学者从信息不对称角度分析了金融中介与金融市场的功能。金融中介可以买卖基于信息而制造的金融资产。换言之, 金融中介在代替贷款者生产信息的同时, 通过间接证券购买借款者所发行的本源证券。

4.金融部门提供管理风险的服务, 具有风险管理功能。

金融中介专门从事资金融通活动, 将独立、分散的存贷款活动集中起来, 利用其专业化知识进行管理, 能够降低存贷款风险;其次政府不仅对其监管较严, 同时也提供一些安全保证, 从而减少了其风险。

5.提供解决激励问题的方式和方法。

激励问题产生于委托代理关系中, 当交易的一方拥有信息而另一方不具备时, 或一方作为另一方的代理人时, 就存在激励的需要。

二、基于金融功能下的信托业定位

金融功能观认为, 金融机构的形式变化以及金融工具创新都是围绕金融功能变动的。由于金融体系的基本功能很少随时间和范围变化而改变, 因此应该把研究视角定位在金融体系的基本功能上, 然后根据不同的经济功能建立能最好实现这些功能的机构和业务模式。对应于默顿和波迪提出的金融基本功能, 信托的每种业务都执行着某项或某些功能。

(一) 财产管理功能

财产管理功能指信托业受委托人之托, 为之经营管理或处理财产的功能, 即所谓“受人之托、为人管业、代人理财”, 这是信托业的基本功能。在该功能下, 信托业作为受托人, 必须按委托人的要求或其指定的具体项目, 发放贷款或进行投资, 为委托人或受益人谋利, 而不能背弃契约约定追求自我行为目标的实现。这一功能使得商品经济发达的一些国家, 随着社会财产的不断积累, 信托业不断发展壮大, 与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并列成为四大现代金融支柱之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这一功能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 融通资金功能

信托提供的融通资金服务, 与银行的间接融资和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服务有区别的, 信托机构在投融资中提供的是一揽子金融服务, 该功能主要反映在长期资金营运上, 同时也表现在对外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设备上, 可以是融资、融物和直接融资、间接融资的混合运用。信托投融资是商业信用关系, 而不是银行信用关系。这一功能又可以分解为几个方面: (1) 长期金融信用功能, (2) 直接投资功能, (3) 信托具有链接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和产业市场三大市场的功能。

(三) 财产隔离功能

为达到资产证券化的目的, 其中最关键的一个制度设计就是原始权益人将其拥有的资产合法有效的转移到特设机构, 形成“资产池”, 使得已转移的资产与原始权益人的其他资产进行合法有效的隔离, 使资产池的质量与原始权益人自身的信用水平分割开来, 从而达到“破产隔离”。资产证券化构造出的资产证券之所以能吸引投资者, 其主要长处在于由“破产隔离”而产生的信用级别的增级, “破产隔离”是SPV (Special Purpose Vehicle, 特殊目的机构) 的本质要求, 它是资产证券化运行机制的核心所在, 其给予了交易安全以最大限度的保障。

(四) 协调经济关系功能

经济领域间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 有垂直的也有横向的关系;有双边的也有多边的关系。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固有的信息不完备和交易主体内存的机会主义行为倾向, 使得交易费用越发昂贵。信托机构通过其业务活动而充当“担保人”、 “咨询人”、“中介人”, 为交易主体提供经济信息, 经济保障等多功能、综合性的金融服务。同时, 信托协调经济关系的功能与其他信托功能相辅相成, 也进一步拓宽了信贷业务范围, 促进了信托服务的开展, 从而使得信托公司协调功能日益重要。

三、对我国信托业信托公司核心业务模式定位思考

通过对所提出的金融基本功能的分析, 和其可对应的信托业务定位, 我国信托公司核心业务应可有如下模式:

1.资产事务管理业务

信托公司投资实业领域的优势奠定了信托公司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的基础。银行、基金、证券公司等在金融领域能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但不具有在实业领域进行投资的资质或能力。信托公司可将信托资金以股权投资或项目投资的方式投入到项目中, 这是信托公司理财的独特优势, 是银行没有的业务范围, 也是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无法跨越的领域。

这类业务与传统的项目融资型业务相比较, 最明显的特点是“先有资金池 (资产) , 并通过受托人对资产的管理、运用, 以项目为载体, 最终实现受托资产的增值”。近期和今后一段时间可努力开展的资产管理业务有:房地产投资基金、证券投资基金、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业务。这些资产管理业务一般信托期限较长, 资产规模较大, 同时今后将朝着可上市流通、标准化的信托产品方向发展, 解决信托产品的流动性问题。所以, 这类型的业务可以使信托公司形成稳定的、长期的、持续的、能够产生规模效益的业务模式, 使信托公司可以做大、做强。

2.信托制度所特有的比较优势业务

比较优势业务是信托制度特征所赋予信托公司特有的、具有比较优势型的业务。此类业务主要包括:资产证券化、企业年金、员工持股信托计划 (ESOP) 、管理层收购 (MBO) 、委托投资等其他中介业务。此类业务不仅可以使信托公司信托财产规模做大, 而且, 信托期限一般较长, 信托公司所需要承担风险也较小。这类业务不仅可以使信托公司经营规模做大, “200份”瓶颈问题得以突破和解决, 而且, 也解决了信托产品的流动性问题。信托公司从事此类业务, 将使信托公司找到了自己的长线业务, 就有可能把它发展成为自己的主营业务之一, 从而也必将成为信托公司的又一核心盈利模式, 这将是信托公司做大、做强的契机所在。资产证券化项目和基础资产选择启动之时可侧重于基础设施及重大交易。因为这些项目相对较安全, 有稳定现金流, 且相对独立, 权属清晰。

3.结合信托投融资一体化功能的投资银行业务

在各类金融机构中, 信托公司是唯一既能直接投资资本市场, 又能介入货币市场和产业市场的金融机构, 同时也是唯一能同时以贷款、投资、出租、同业拆放等多种方式管理资产的金融机构。与银行, 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相比, 信托公司在货币、证券领域可能不具有优势, 但信托公司在实业领域有优势, 而将这三个领域组合起来就更具有了市场优势。

以信托资金投资于实业领域, 为信托公司开展产业投资基金业务提供了可能, 这将是信托公司潜在的最重要的优势业务之一。结合信托投融资一体化功能, 运作信托公司工具型投资银行业务, 运用于不同目的的产业投资, 将资产运用到效益较好的项目中去。信托公司这种投资范围的广泛性, 在规避单个市场系统性风险的同时, 又能分享多个市场的获利机会。公路、港口、铁路、桥梁、污水处理, 对烂尾楼不良贷款清收信托等公用项目属于较可行的, 这也是地方政府重视的工程, 开展起来也容易受支持, 还可以向地方政府要求税收减免等一系列优惠政策, 以降低运作风险, 提高各方收益。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知, 信托公司的金融功能有:资产管理功能、投融资一体化、联结货币、资本和实业三大市场等功能。因此, 信托公司的业务定位应围绕这些功能进行确立, 进而得出了信托公司的业务定位有:一是资产管理为核心的、有别于其他金融机构所特有的实业投资、中长期金融信用服务的产业投资基金业务;二是以信托特有的比较优势所提供的资产证券化业务;三是提供集融资、投资功能为一体的投资银行, 结合信托公司专业理财服务的工具型投行业务。

参考文献

[1]翟立宏.对中国信托业市场定位的理论反思[J].经济问题, 2007, (2) .

上一篇:行为法学方法论论文下一篇:输电铁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