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控释尿素范文

2024-07-29

缓控释尿素范文(精选9篇)

缓控释尿素 第1篇

1 长效及缓控释尿素的合成机理

现阶段, 国内外有关长效及缓控释尿素生产技术的研究主要围绕尿素物理化学性状的调控以及其转化酶抑制剂添加等两个方向进行:物理法。通过改变尿素物理性质从而提高其利用率和肥效, 还可采用微裹法增设缓溶性包膜来达到同等效果, 无机物作为包膜材料, 待其养分释放完以后, 残留在土壤中的“空壳”能够自行破碎, 而有机高分子聚合物作为包膜材料则其控释效果好, 通过调整包膜液的组分及配比, 能够紧密结合作物生长关键期来调控养分释放时间;化学法。将尿素与其他物质聚合制成溶解度较小的衍生物;生物化学法。通过脲酶抑制剂添加来抑制脲酶和微生物活性进而降低尿素的分解速度;生物化学与物理结合法。采用抑制剂与微裹法相结合的模式对尿素进行加工。

2 长效及缓控释尿素在农业生产的应用效果

2.1培肥土壤

与普通尿素相对比, 连续使用长效缓控释尿素能够使土壤有机质、养分及生物性状得到明显改善, 植物在获取较为长效的养分供应后, 根系下扎能力变强, 土壤物理性状也得以提升, 这些因素的改变对于土壤耕性的全面提高及丰产环境的重建具有重要涵义。考虑到肥料的使用成本和经济效应, 与包膜尿素相比较, 应首选缓释尿素。

2.2提高作物产量及品质

杨利军等通过连续2a的田间试验, 研究了普通尿素和缓释尿素施入土壤后作物产量、氮肥利用率及土壤无机氮残留的差异, 结果表明, 缓释尿素能够明显提高氮肥利用率和农学效率。邹洪涛等[1]研究表明, 与常规施肥相比较, 包膜缓释尿素处理下辣椒的椒长、椒肩宽、总产量分别增加15.8%、26.2% 和12.4%。焦素芝等[2]在其报道中指出, 水稻在插秧前施用缓释尿素, 生育期无须追肥, 增产效果明显, 产量可提高43.3kg/667m2。

2.3辅以其他农业生产技术效果更佳

据悉, 该类尿素不仅在传统农业生产中性状表现优良, 与其他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相配合更有不俗的表现, 比如长效尿素可以解决免耕措施中期追肥的问题, 为该技术的大面积示范、推广提供物质保障;稻田养鱼的优势在于鱼粮共生, 免追肥缓控释尿素的施用为“一地双收”农业模式的创建提供了可能, 其有效解决了鱼苗与水稻追肥间的矛盾, 省略追肥环节, 节约肥料的同时还不影响鱼苗生长;覆膜措施可以为干旱、寒冷地区营造生态小环境, 但覆膜之后追肥的难度较大, 而缓控释尿素的施用能够很好协调植物的氮素供应, 充分弥补了覆膜技术的缺陷, 为增收增产环境的营造提供了技术保障。

3 现存问题

我国肥料生产技术相对落后, 其原材料的取材及设备更新滞后于发达国家, 生产成本较高, 价格不能平民化是其推广使用所面临的首要问题;理论支撑条件尚有待完备。目前, 该类肥料的生产尚处于验证阶段, 其科技含量较高, 能否确保其与植物对养分需求的同步性是肥料研发成功与否的关键, 现阶段, 多数相关的科研成果均停留于试验阶段, 需要大量的科技人才对其技术进行斧正, 最终为我国农业事业发展提供物质支撑;推广应用。当前, 我国农科院所多注重新产品的研发, 忽略科技成果的推广, 一定程度上使技术和生产脱节, 不能很好解决涉农企业科研的高端性以及高精尖成果的立地性, 严重阻碍了我国相关事业的发展。因此, 应积极组织较有实力的涉农企业参与缓控释尿素的生产, 转换科研立项的模式, 充分调动科研人员参与事业发展的积极性, 重点罗列需要攻关的项目, 在公共平台上积极招标, 大胆调整经费的使用办法, 衔接好科研与实践的友好环境, 为以尿素为主、新型肥料的研发及推广提供前提条件, 真正构建良好的培育环境, 缩短成果的研发时间, 充分为农业事业发展服务。

摘要:近年来, 随着气候及土壤性质的变化, 底肥一次性施用已无法满足作物整个生长季对养分的需求, 因此亟待高科技、缓控释尿素的研发。本文从合成机理入手, 逐步分析其应用推广的优势, 最终提出现存的主要难题, 为新型缓控释尿素的示范及推广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缓控释尿素,应用前景,科学原理

参考文献

[1]邹洪涛, 王剑, 曹敏建等.新型包膜缓释尿素在辣椒上施用效果的研究[J].土壤通报, 2011, 42 (5) :1200-1203.

如何正确使用缓控释制剂 第2篇

给药频次

缓控释制剂比相应的普通制剂给药频次少,一般每日1~2次,使血药浓度较平稳地保持在有效治疗浓度范围内。若增加给药频次,药物体内蓄积可引起毒性反应,而减少给药频次,血药浓度不能持续维持在有效浓度范围内,影响疾病的治疗。

给药剂量

由于缓释释制剂给药次数少,单片、胶囊所含药物量比普通制剂多2~4倍,多数品种每次只需服用1粒,部分需依照个体情况调整剂量,如降压药、中枢性镇痛药因个体耐受性存在差异,需个体化给药。

用药时间

有些缓释制剂的药物释放受饮食影响,这是因为进食引起胃肠道发生pH值、脂肪和水含量等改变,使制剂的包衣或骨架材料溶解度改变,从而影响其释药行为。

曾有报道,高脂饮食引起茶碱(该药物治疗浓度与中毒浓度接近)缓释胶囊突释,服药后饮酒造成盐酸、硫酸吗啡缓释片突释,造成了严重危害。非洛地平缓释片(波依定)说明书指出:给予高脂餐或碳水化合物饮食时,本品最高血药浓度增加60%,饮用葡萄柚果汁可使本品生物利用度增加约2倍,波依定应早晨空腹口服或食用少量清淡饮食后服用。

服用其它药物之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按照说明书注明的时间,餐前或餐中或餐后服用,注意进食种类的影响。

能否掰开咀嚼、碾碎服用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缓控释制剂应整片、粒吞服或按照说明从片剂刻痕处掰开服用,不可咀嚼、碾碎后服用。这与其制备工艺和释药机制有关。缓控释制剂被掰开、咀嚼、碾碎后,缓慢释药结构,如缓释释包衣膜或骨架、渗透泵结构遭到破坏,大剂量药物快速释放,易导致药物中毒。

少数缓控释制剂为了方便患者调整用量,可掰开使用,是由于采用了特殊工艺,例如骨架型盐酸曲马多缓释片(奇曼丁)和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依姆多),由独立微囊化颗粒组成的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倍他乐克)等,这类片剂中间有刻痕,沿刻痕掰开服用半粒,但仍需保持完整性,不可咀嚼、碾碎。

缓控释胶囊不可拆开服用,不能服半粒或1/3粒,因为为了达到预期血药浓度,胶囊壳中含有几种不同释放速率的小丸,不能均匀等分。

其他注意事项

缓控释药物起效慢,不适合用作抢救。有些缓控释制剂药物包裹于不吸收的外壳内,目的是使其缓慢释放,如硝苯地平控释片(拜新同)、格列吡嗪控释片(瑞易宁)等,药物完全释放后,空药壳被排出体外,因此患者不必担心粪便中出现了类似药片样的东西。

药物的普通剂型和缓、控释剂型转换时要注意服药剂量和频次的问题。此外,对于不同药物或不同厂家生产的同一药物的缓、控释制剂,使用方法可能不完全相同,有特殊注意事项,因此要遵照说明或医嘱服药,有任何疑问可以咨询药师。

缓、控释制剂的分析 第3篇

1什么是缓控释制剂, 基本概念

1.1缓释制剂系指使用药物后, 能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释放药物, 使药效延长的制剂。通常应在规定的释放介质中, 按要求缓慢地非恒速释放药物, 提供平稳持久的血药浓度, 制成缓释制剂药物的在体内的释放符合一级释药规律。

1.2控释制剂系指药物能在设定的时间内自动以设定速度释放药物的制剂。通常在规定的介质中, 按要求恒速或接近恒速释放药物, 使血药浓度长时间恒定地维持在有效浓度范围内的制剂, 属于零级释药。

广义地控释制剂实际上包括控制释药的速度、方向和时间, (肠溶片、胃内滞片都属于缓、控释制剂的一种) 。

在预定时间内以零级或近零级恒速释药的制剂是指狭义的控释制剂。

1.3优点缓、控释制剂不减少药物总量, 不增加生物利用度, 仅减少服药次数, 增加患者依从性。

1.4缺点 (1) 调整剂量困难, 不能做到及时调整剂量。 (2) 成本高。

2缓释、控释制剂的释药原理与方法

2.1溶出原理溶解度<0.01mg/ml本身就有缓释作用=药物释放受溶出限制, 通过减少药物的溶解度, 降低药物的溶出速率可以使药物缓慢释药, 达到长效目的, 据此有以下几种方法: (1) 制成溶解度小的盐或酯; (降低溶解度) ; (2) 与高分子化合物生成难溶性盐; (降低溶解度) ; (3) 控制粒子大小, 药物微粒粒径大, 溶出慢, 反之则快; (降低溶出速度) ; (4) 药物包藏于溶蚀性骨架中, 如以脂肪, 虫蜡类等为基质的缓释片; (降低溶出速度)

2.2扩散原理药物释放以扩散作用为主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1) 水不溶性膜材包衣的制剂, 如EC包制的微囊或小丸、释药速率与微囊或小丸的包衣厚度、药物在囊芯与衣材中的分配等因素有关, 可为零级 (控释) 与非零级 (缓释) 释药。 (芬必得) ; (2) 包衣膜中含有水溶性成分 (致孔剂) , 如:EC与MC混合膜材, 这类可使药物零级释药; (3) 水不溶性骨架片, 药物通过孔道扩散释药, 利用扩散原理达到缓控释作用的方法包括增加粘度, 减少扩散、包衣制成微囊, 不溶性骨架片, 植入剂、乳剂等。

2.3溶蚀与扩散、溶出相结合生物溶蚀型给药系统的释药特点是, 药物不仅从骨架中释放 (溶出) 出来, 而且由于骨架的溶解, 药物需经过扩散才能进入体液。

2.4渗透泵原理 (非洛地平缓释片、硝苯地平缓释片) 利用渗透泵原理制成的控释制剂能均匀恒速释放药物, 释药速度不受胃肠道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口服的渗透泵型片剂的原理与构造: (1) 用水溶性药物和水溶性聚合物或含有其他辅料作为片芯;能产生一定的渗透压。 (2) 外包可用不溶性聚合物, 如醋酸纤维素、EC或EVA等, 衣层为半渗透膜壳, 水可渗透进入但是药物不能渗出。 (3) 可以在片剂的一侧壳顶用适当方法开一小孔 (如激光) , 当水通过半透膜进入片芯后, 药物便溶解成饱和溶液其渗透压约为4053~5066k Pa, 而体液为760k Pa, 由于渗透压的差别, 药物由小孔释放药物, 直至膜内外渗透压平衡。 (4) 制备渗透泵型片剂的关键是半透膜的厚度, 孔径和孔率, 片芯处方及释药小孔的直径, 释药小孔直径小, 释药慢, 反之则快。

2.5离子交换作用原理首先通过有机胺类药物的盐与阳离子交换树脂的氢离子交换后形成药树脂 (复合物) , 此类药树脂中的药物被胃肠道中的氢离子置换出来, 因此具有缓释作用。

3缓释、控释制剂的处方及制备工艺

(1) 骨架型缓、控释制剂 (药物镶嵌在骨架中) ; (2) 膜控型缓、控释制剂 (储库型制剂) ; (3) 渗透泵型控释制剂。

4骨架型缓释、控释制剂是将药物镶嵌在骨架中

4.1骨架片的分类、骨架材料和制备方法 (1) 不溶性骨架片, 如:聚乙烯、聚氯乙烯、EC等。制备方法:同普通片; (2) 生物溶蚀性骨架片, 如:硬脂酸、硬脂醇等为骨架 (减少溶出) 。制备方法: (1) 溶剂蒸发技术; (2) 熔融技术; (3) 药物与十六醇在60℃混合, 所得团块用玉米醇溶液制粒; (3) 亲水凝胶骨架片, 如:HPMC K4M等制备方法:同普通片。

4.2缓释、控释颗粒 (微囊) 压制片几种释药速度不同的颗粒混合压片;微囊压片;药物制成小丸, 再压片。

4.3胃内滞留片指能胃液内长时间滞留并延长药物在消化道的时间从而改善药物的吸收。 (例如B族维生素在十二指肠的特殊吸收部位)

4.4膜控型缓释、控释制剂也称为储库型制剂

4.4.1微孔膜包衣片的衣膜材料和致孔剂:衣膜材料会使用一些不溶性材料如:EC、EVA、丙烯酸树脂等。致孔剂会使用可溶性材料如:PEG、PVP、PVA、SDS、糖、盐等。

4.4.2特点:膜控释小片、小丸、肠溶控释小片的特点是他们能够在体内外均获得恒定的释药速率, 使血药浓度平稳, 生物利用度较高。

玉米应用缓控释肥料技术研究 第4篇

1组织领导,抓好项目落实,是完成该项目的可靠保证

1)建立项目领导组织。组建由主管农业的副区长为组长,农委主任、中心主任为副组长的项目领导小组和中心副主任、土肥站站长为组长的技术专家组、监督整个项目的制定、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和技术指导,各乡镇办事处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

2)认真组织实施。为了使该技术项目在推广应用中不跑粗不走样,提高技术到位率。我们一是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方案,对任务与目标、试点设置等作了详细的安排;二是精心指导。在各主要农事季节,项目组全体技术人员深入到村屯地块,对农户进行了面对面的技术指导,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证;三是认真落实。我们通过落实人员、落实措施、落实责任、落实面积等办法, 强化了项目的组织实施力度,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增加项目的投入。对承担项目的乡镇及农户实行免费采集土样化验分析,免费提供肥料应用配方,免费技术指导、免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培训等办法,充分调动农户应用技术的积极性,现已完成了对8 000个农户的免费服务。

2抓好资金和物资落实是完成项目的前提

为了准确获得全区最佳玉米施肥配方给肥料生产企业提供科学数据,中心连续三年秋收后封冻前组织人员下乡采集土样3 600份,所取土壤在当年年底前全部化验完成并分析总结,以保证能提前三个月提供给肥料生产企业,保证企业能按时生产出所需缓释肥料。全区共为该项目筹措提供资金14 259.0万元,上下站参与的科技人员200余人次,从而保证了该项目的顺利进行。

3狠抓技术落实是保证该项目顺利完成的关键

在技术落实上,北林区推广中心成立了技术指导组,组长由推广中心主任张树春担任;技术顾问由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刘淑娟同志担任,技术指导组由土肥站站牵头,各相关站所及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的科技人员及相关村的技术员参加。

1)针对问题,搞培训。在每年的科普之冬、之春下乡培训过程中,都根据生产实际情况指出当年的玉米施肥方面存在问题,吸引听课农户的注意力,从而针对问题讲解解决措施实施的必要性, 使农户做到心服、口服,促进了技术的掌握和实施。在培训同时下发技术资料。

2)搞好试验示范,促进推广。为了更快的解决玉米施肥方面存在的问题,在一些玉米生产主要乡镇都布置了试验示范点,每个点的试验都专人负责,整个过程,全部亲自实施,保证了试验数据的科学准确。在试验基础上不断扩大示范点,全区共设施肥点10处,有效展示了缓释肥技术应用的效果,通过示范起到了样板带动作用,特别在北部因栽培玉米费工费时放弃玉米生产的乡镇,玉米缓释肥技术为农民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增加了农民种玉米的信心, 扩大了玉米的栽培面积。

3)组织召开现场会。通过组织施肥技术应用现场会、田间博览会等参观学习活动,使玉米应用缓释肥料技术的作用进一步深入人心。特别在一些园区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如国家重点商品粮基地玉米园区——绥胜胜利四村的示范展示区,充分利用省市在此召开现场会的契机,有力地宣传了玉米应用缓释肥料技术的效果。在新华乡种子管理站的示范点,充分利用农户关注品种的想法,使前来参观考察品种的农民不但了解了品种,也了解了缓释肥应用技术,使该项技术被广大干部和农民所接受认可。

4)积极咨询服务,经常指导技术。为了保证该项目落实、落靠,在项目实施前,中心召集有关乡镇推广人员进行开会,强调实施该项目的意义,并给农户发放田间档案,同时要求搞好咨询服务工作。中心技术指导组与各乡镇技术人员经常深入基层,走村串户,进入田间实行面对面指导,进行技术咨询服务,遇到问题及时解决,今年共咨询服务农户生产问题2 700多人次。

4结语

总之,玉米应用缓释肥料技术因其具有:减少肥料养分特别是氮素在土壤中的损失;减少施肥作业次数,节省劳力和费用;避免发生由于过量施肥而引起的对种子或幼苗的伤害;保护环境等科技进步点,在示范应用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技术可以说是农业增产的第三次革命,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

摘要:玉米一直是我们北林区的主栽作物,近年播种面积都在5.33万hm2以上。提高玉米产量,不仅关系到农民的经济收入,也有利于发展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进一步巩固北林区粮食主产区的地位。

关键词:玉米,应用,缓控释肥料技术

参考文献

[1]宋占奎,赵丽华,高文静,等.玉米缓控释肥种肥同播机械化技术研究[J].新农村:黑龙江,2014,(2):48-50.

[2]孙秀振,黄绪甲,张令山.玉米缓控释肥“种肥同播”技术[J].农业知识,2014,(10):50.

缓控释制剂的研究与设计浅析 第5篇

药物传递系统 (Drug Delivery System, DDS) 在改善药物的疗效、提高患者顺应性, 降低毒副作用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广阔的医药市场需求和良好的发展前景也使得越来越多的研发公司对其加以重视并付诸实践。从研发初期就致力于有“增值潜力”的药物是迈向成功的关键步骤。愿意与研发公司合作的企业不仅看重某项特殊技术或是其与企业自身需要之间的关联, 他们对关键技术的可靠性、专有性以及知识产权方面的分析研究等更为关注。释药系统具有开发成本较低、周期较短的特点。但是, 当代的DDS不单一的受限于简单改变已上市药品的剂型, 简单改变药品配方来获取。而是更多的寻求突破性的技术。缓控释药物便是其中重要的一支, 其所占比例不容小视。其实, 缓控释制剂在国内近年来的研究有了很大进步, 研究范围大致涵盖了缓控释片、渗透泵制剂, 缓控释透皮制剂, 缓控释微丸, 缓释微球等领域。主要有骨架型和贮库型两种[1]。据其相关的学术研究, “既有释药机理研究, 也有制剂评价研究”。但是, 这些研究真正能够商品化实现成果转化的却很少。不是研究与产业化的无法衔接, 主要问题是具体研究不到位, 无法进行正常的放大步骤。

1.1 工艺处方缺乏稳定性

进行相关的技术资料查询和积累, 通过前期大量的小试工艺研究和处方摸索, 也曾经做出过符合相关质量标准的产品, 但是工艺无法重现, 或者说是缺乏相应的放大条件下的工艺稳定性, 只好选取不是很理想的数据做相应的实验记录。

1.2 体内外相关性评价较差

体外缓控释效果满足要求, 跟国外原研产品有一致性, 但体内评价却较不理想。究其原因就是技术含量底, 往往没有从工作的一开始就重视相关学科的研究, 没有把实验工作做实, 而费尽心力地把体外试验做的非常到位, 耗费了大量人力和时间, 最后才开始补充体内评价。总结起来就是研究意识和工艺、设备等方面的差距。研发思路不对, 研发投入不足, 没有采用生物药学等学科的方法进行必要的工艺和处方等方面的优化。其工艺和处方的最终确定, 离不前述的一系列工作, 应该尽早介入缓控释药物的研究和开发, 以保证实际效果。

1.3 缓控释制剂开发的必然性

新药的研发, 也就是新化合物的研发速度缓慢。可能是数年的时间, 数亿美金资金左右的投入, 还有一个就是即使进入市场以后, 还可能会因为无法预料的问题而被退出市场, 例如安全性等。所以说能够选取其他领域来开发新药途径增加效益增长点是很多技术公司所看重的。缓控释药物在此条件下也就应运而生了, 它就是改变药物的释放模式和通路来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的, 它是普通剂型药物必然的替代产品。除了这些优势以外, 它的研制成本又没有显著地增加, 不给研发团体和消费者施加过大的经济和治疗负担。我国市场上有数万种的药物, 很多在医药市场上经历了几十年的时间, 在这些药物当中, 通过改变他们释放模式, 改变他们的通路来提高治疗效果, 降低毒副作用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我国的医药企业在新化合物的研制方面, 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还尚有一段距离, 但是在缓控释这样一个领域, 我国的企业也有较大的一个优势, 因为缓控释制剂本身就是建立在一个新材料、新技术这样一个学科上的, 实际上跟国际上基本上是同步的。在技术上的同步, 就决定了我们在这一方面有可能能够跟他们去做一些品质上的竞争或者是优先开发。其次, 缓控释本身有一个巨大的发展潜力, 这种药品类型甚至可能引发药物制剂领域的一场激烈的变革和竞争, 所以企业是会果断的去接受这一利好剂型。

综上, 缓控释制剂要想有更好的发展, 更多地实现大生产进程, 应该注意以下问题:第一, 要大力扶持一些科研院所, 以促进其项目成果转化;第二, 可以通过新药注册政策补充, 严格控制药物制剂增加普通剂型和规格的申报审批, 以促进缓控释制剂的开发。有关研发机构在缓控释制剂开发方面, 应使体内外等方面结合起来, 综合考量来进行处方筛选和工艺优化, 以保证缓控释制剂良好的质量和疗效, 使之顺利进行研究, 加快实现生产上市进程, 造福医患。

2 缓控释制剂设计及应用

随着传递系统认识和研究的不断深入, 制药用高分子材料的普及和使用, 缓控释制剂 (sustained or controlled release dosage forms) 的设计及应用这一领域日渐活跃。该类制剂与普通剂型制剂相比, 具有安全性好, 给药次数较少, 治疗效果佳和胃肠道刺激轻等特点。且由于其研究开发周期相对较短, 资金投入较小, 利润回报率大而为制药行业所青睐, 是目前设计及应用最受关注的领域之一。

2.1 就其释药原理而言, 缓控释制剂发展成各具特征又相互结合的3种方向类型, 即定位释放制剂、定速释放制剂、定时释放制剂。

2.1.1 定位释放制剂:

包括胃内滞留给药系统, 结肠定位给药系统;

2.1.2 定速释放制剂:

包括骨架型缓控释制剂, 薄膜包衣缓控释制剂, 渗透泵型缓控释制剂, 干乳缓释制剂, 离子交换树脂缓控释制剂, 固体分散体缓控释制剂, 微囊和微球缓控释制剂, 包合物缓控释制剂;

2.1.3 定时释放制剂:

包括膜控释的定时给药系统, 渗透压控释定时释药系统, 膨胀控释定时释药系统。

2.2 设计和制造缓控释制剂主要应用药用高分子材料和新型制剂设备, 其中高分子材料如聚丙烯酸树酯系列、乙基纤维素 (EC) 、羟丙甲基纤维素 (HPMC) [2]等。

脱乙酰壳聚糖和糖蛋白等也有应用, 包合物控释的应用日益增多。其释药机理有化学反应, 扩散和其它理化性质的激发等。控释系统包括生物降解和生物溶蚀系统及药物从聚合物分子链上的化学清除;溶剂激活包括膨胀控释和渗透控释系统及磁控作用。缓控释制剂新型设备应根据剂型设计及应用进行合理筛选和改进。口服缓控释制剂由于使用方便, 疗效好, 安全性高而被人们广为接受, 近年来发展加快。但其开发上市的品种并不是很多, 已上市的优势品种也同样很少。且由于国产药用辅料类型相对较为单一, 质量标准也需要进一步完善等情况, 因此应引进外围先进处方技术, 着手缓控释制剂的深层次开发, 同时还应加强有关新型辅料及配套设备平台的研究和制造。

摘要:介绍了缓控释药物的特点研究和设计制造的基本方法, 以及应用情况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缓控释制剂,传递系统,释药机理,制造,研究开发

参考文献

[1]崔福德.药剂学.第六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水稻缓控释肥料效应试验初报 第6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供试土壤:试验选择在八步区信都镇北津垌孟榜江农户责任田进行, 试验田面积730 m2, 试验田土壤理化性状好, 土质为沙质壤土, 肥力中上, 其耕作层为15~20 cm, 前造作物为水稻。

供试作物品种:供试作物为水稻品种博Ⅲ优273。

供试肥料品种:金正大缓控释复合肥:N含量20%、P2O5含量8%、K2O含量16%, 山东金正大集团产;尿素:N含量46%, 四川省德阳市产;氯化钾:K2O含量60%, 加拿大产;过磷酸钙:P2O5含量12%, 广西鹿寨县产;复合肥:N、P2O5、K2O含量为15-15-15, 挪威产。

1.2 试验设计

按要求整地, 小区间筑田埂, 并用地膜包裹, 避免串灌串排, 小区四周设置1 m宽的保护行。试验设3个处理, 每个处理设3次重复, 随机排列, 小区面积66.88 m2 (长17.6 m×宽3.8 m) 。处理 (1) :金正大缓控释肥施肥区, 667 m2施50 kg全作基肥。处理 (2) :测土配方施肥区 (当地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推荐的配方施肥) , 667 m2基肥施尿素6.52kg+普通过磷酸钙33.33 kg+氯化钾6.67 kg;分蘖肥施尿素8.7 kg+氯化钾6.67 kg;幼穗分化肥施尿素4.35 kg;齐穗肥施尿素2.17 kg。处理 (3) :当地农民常规施肥 (CK) , 667 m2基肥施碳铵40 kg+过磷酸钙30 kg;回青肥施复合肥30 kg+氯化钾10 kg。

1.3 田间管理和调查方法

2009年7月15日播种, 采用塑料秧盆半水育秧。8月2日, 整地与施基肥。8月3日插秧, 株行距16.5 cm×20 cm, 基本苗2.02万蔸/667 m2, 各小区其他管理措施相同。

每个处理选对角定2个点, 每个点随机、连续定苗5蔸共10蔸进行调查。移栽后5 d开始调查生长速度, 每7 d调查1次, 共5次。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施肥处理对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处理 (2) 表现早回青, 早分蘖;处理 (1) 和处理 (2) 的幼穗分化期、始穗期、齐穗期相同;处理 (3) 表现回青和分蘖稍慢, 抽穗期较长。田间综合观察结果:各个不同处理在主茎幼穗开始分化时和主茎剑叶全出时, 叶色均明显由前期及中期的青变为青绿, 并能维持到中期末及齐穗后。从表2可以看出:处理 (1) 的苗数较多;处理 (2) 和处理 (3) 株高较高。

2.2 不同处理对水稻经济结构及产量的影响

11月19日人工收割, 按小区单收单晒, 称产量;收获前, 每个小区取样10蔸进行室内考种, 结果详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处理 (1) 水稻的实粒数比处理 (3) 高, 结实率也相应提高, 3个处理水稻的株高和有效穗相差不明显, 处理 (1) 产量为515.2 kg/667m2, 比对照 (处理 (3) ) 增产50.3 kg/667 m2, 增产幅度为10.82%;处理 (2) 平均产量为506.8 kg/667m2, 比处理 (3) 增产41.9 kg/667 m2, 增产幅度为9.01%。对不同处理产量进行F测验, 显示处理间F=36.12>F0.01=18, 说明处理间对水稻产量影响差异极显著;区组间差异不显著。

2.3 经济效益分析

从表4可以看出:施用水稻缓控释肥667 m2产值比常规施肥增加110.6元, 节省施肥成本50.2元, 说明水稻施用缓控释肥具省工、节本及增收的效果。

注:根据产量折算产值, 只对化肥成本和施肥人工进行分析, 农药、机械及其他人工投入忽略不计, 每公斤实物的市场价格:稻谷2.20元, 尿素1.96元, 氯化钾3.7元, 过磷酸钙0.52元, 缓控释肥的3.7元, 碳铵0.58元, 复合肥5元。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施用金正大缓控释肥与当地测土配方施肥效果相当, 对提高水稻产量作用显著。在水稻生产中采用缓控释肥一次性施用技术, 既能大大减轻劳动强度, 省工又省时, 又能达到增产增收的效果。

为提高肥效并使肥力均匀, 金正大缓控释肥应在翻地前撒施, 把肥料翻入地下10~15 cm处, 以达到全层施用的目的, 防止田块由于施肥“空缺”而出现水稻植株群体生长不平衡的现象。在保肥水能力较差的沙性地块, 要根据水稻长势情况, 在返青期追施一次速效氮肥料, 促进秧苗的分蘖。

金正大缓控释肥是一种新型复合肥, 在八步区是否大面积推广应用, 尚需进行更多的试验才能证实。

摘要:为探索缓控释肥料的性能, 2009年在八步区进行了水稻施用缓控释肥料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和常规施肥区相比, 施用缓控释肥区的水稻实粒数增加, 结实率提高, 平均产量增加50.3kg/667 m2, 增产率达10.8%, 节支50.2元/667 m2, 具有明显的省工、省时及增产增收的效果。

聚氨酯缓控释肥制备研究 第7篇

关键词:聚氨酯,缓控释,肥,制备,研究

当前人口快速增长, 人口与粮食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 因此解决粮食增产问题已经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化肥对提高粮食产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化肥的利用率低造成了大量资源的浪费, 一直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 提高化肥利用率, 减少因大量施用化肥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能源浪费, 发展可持续高效农业获得了许多学者的关注, 掀起了缓控释肥的研究热潮。

一、缓控释肥

缓释肥和控释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控释肥料主要以颗粒肥料 (单质或复合肥) 为核心, 表面涂覆一层低水溶性的无机物质或有机聚合物, 或者利用化学方法将肥料均匀融入分解在聚合物中, 形成多孔网络体系, 并根据聚合物的降解情况而促进或延缓养分的释放, 使养分的供应能力与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肥要求相一致的一种新型肥料。包膜控释肥料是其中的一大类。而缓释肥料是指肥料施入土壤之后转变为植物有效态养分的释放速率远远小于速溶肥料, 在土壤中能缓慢释放出其养分, 它对作物具有缓效性或者长效性, 只能延缓肥料的释放速度, 不能达到控释的目的。因此从广义上来讲, 缓释肥料是控释肥料的初级形式。包膜型缓控释肥料是当前研究的重点与热点, 最长用的膜材料就是聚氨酯。聚氨酯材料及其改性物质具有贮存稳定、耐水性、耐溶剂性以及耐老化性能等多种性能, 因此在缓控释肥料的制备中有非常重要的应用。包膜型缓控释肥料的制作工艺并不复杂, 包括加热、喷涂、干燥等环节, 主要目标就是在肥料颗粒表面喷涂一层或者几层有机聚合物或者无机物, 从而在肥料表面形成致密的低渗透性的膜, 从而能够达到控制肥料中的养分通过膜向外部逐步扩散的目的。

二、聚氨酯缓控释肥制备的研究进展

近些年, 关于聚氨酯缓控释肥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有许多, 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燕山大学李青山等人利用多亚甲基多苯基异氰酸酯和多羟基化合物按照高分子设计配方在尿素表面进行反应成膜, 制备了聚氨酯缓控释肥, 其缓释时间能够达到40-50天。之后, 该研究还对不同包膜量的聚氨酯膜层的分子结构、缓释期、形貌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该研究中利用红外光谱技术对聚氨酯膜层内部的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 利用扫描电竞对膜层断面外观形貌进行了表征, 并且控制一定的温度, 测试了缓控释肥的肥效, 结果表明, 该聚氨酯膜层对缓释期的长短有直接的影响, 并且能够有效的提高膜层的阻水性能, 延长缓释期。

周桂南等人利用异氰酸酯与聚氧化丙烯二醇合成了聚氨酯, 在用其包裹尿素, 从而制备了聚氨酯包膜尿素肥料。该研究中还利用比色法对所制备的聚氨酯包膜尿素的缓释曲线进行了研究, 并且对异氰酸酯与羟基摩尔比、反应方式、包膜率、异氰酸酯、聚氧化丙烯二醇分子量等因素对包膜尿素缓释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实验结果表明将异氰酸酯、丙酮和尿素在50℃下搅拌反应1h后, 在加入聚氧化丙烯二醇, 60℃下反应2h得聚氨酯包膜尿素的反应方式最为理想, 异氰酸酯与羟基摩尔比在1:1时能够获得性能理性的包膜, 包膜尿素的溶出率随着包膜率的增大而降低, 效果最佳的包膜率为百分之三十。该工艺制备的聚氨酯缓释肥料鞥够达到欧洲标准委员会对缓释肥料的标准。

中国科学院的王亮等人对水性聚氨酯包膜肥料进行了研制, 并且对其释放性质进行了评价。该研究中利用水性聚氨酯作为包膜剂, 石蜡作为封闭剂, 利用转鼓包衣工艺制备了包膜肥料, 并且利用土柱淋溶法和水培法对其进行了缓控释性能评价。实验结果表明, 利用水性聚氨酯包膜的六种缓控释肥料中, CRF-B1的初期溶出率最高, 能够达到百分之五十五以上, 而其他五种均低于百分之四十, 能够很好的达到缓控释肥的标准。其中效果名显的有CRF-A3、CRF-B3两种肥料, 分别能够达到百分之十三和百分之十九。另外, 通过对水性聚氨酯用量的考察发现, 6%用量的效果最为理想, 并且水性聚氨酯的成膜性能良好, 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能够形成致密连续的肥料包膜, 从而很好的控制养分的释放。

山西化工设计院的宫涛等人利用无溶剂喷涂成型法制备了聚氨酯包膜缓释肥料, 并且详细讨论了喷涂比例对包膜量以及耐磨性对包膜肥料缓释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随着包膜量的增加, 包膜肥的初溶率和微溶率呈现下降的趋势, 其缓释期得到延长, 并且包膜量越大, 包覆层越厚, 缓释效果越好。最终结果显示聚氨酯预聚体与扩链剂的喷涂比例在7.5:1, 实际包覆量为7.23%, 包膜缓释肥的缓释效果比较好, 并且该研究中利用扫描电镜对包膜肥料的颗粒表面、剖面以及释放后的包膜材料表面情况进行了表征, 并且与日本产的包膜肥料颗粒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实验中得到的包膜肥料成品表明光滑, 均匀度和耐磨性能好, 优于日本产的包膜肥料, 并且产品能够达到欧洲标准化委员会提出的初溶率和微溶率的要求。

结束语

肥料是农业生产中最大的物质投入, 对提高农作物产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聚氨酯缓控释肥料是一种养分能够进行缓慢释放的新型肥料产品, 近十年来, 缓控释肥料的研究在中国有非常明显的发展, 取得了许多的可喜结果。聚氨酯缓控释肥料是21世纪肥料发展的方向, 其良好的性能已经显示出广泛的应用前景。在今后的研究中, 对聚氨酯进行改性, 获得性能更加符合实际需要的膜材料仍然是研究的重点方向, 希望在相关学者的努力之下, 能够研究并开发出更多的性能优良的缓控释肥, 为提高我国农业生产水平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尹亚平, 徐爱芳, 钟莉, 等.包膜尿素的制备及电导率法测定其养分释放速率[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05, 21 (2) :21~22.

[2]徐和昌, 黄沛成, 武冠英.包膜肥料释放养分速度的测定[J].北京化工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1994, 21 (3) :33~37.

[3]荣伟, 陈玉璞, 刘芙燕, 等.聚苯乙烯包膜尿素缓释肥的缓释特性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5, 23 (2) :193~195.

缓控释肥在玉米上的应用效果试验 第8篇

关健词:缓控释肥;玉米;产量;农学表观利用率

中图分类号:S1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6)07-0008-03

随着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的不断创新,农作物产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化肥施用量的不断增加导致环境破坏日益严重。为此,农业部于2015年提出,到2020年全国化肥零增長的行动目标,核心是减少氮肥用量。

缓控释肥料具有用量少、肥料利用率高的特点,被广泛应用。津大缓控释肥是辽宁津大肥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肥料,为验证该产品在海城市玉米上的应用效果,2015年在海城市西柳镇坯厂村进行田间小区试验,探讨缓控释肥对玉米植株生育性状、产量、作物肥料农学表观利用率的影响,为玉米科学施肥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肥料

津大缓控释肥27-10-13由辽宁津大肥业有限公司提供。玉米品种为裕丰303。

普通尿素(46%)、过磷酸钙(12%)、磷酸二铵(N18%、P2O546%)、氯化钾(60%)。

1.2 试验地概况

2015年5—10月,在海城市西柳镇坯厂村进行缓控释肥应用效果试验。试验地基本情况见表1,土壤农化性状见表2。

1.3 试验方法

试验设计4个处理:处理1为空白对照(不施氮肥);处理2为当地常规施肥;处理3为与常规施肥等养分量的缓释肥料;处理4为减20%氮与常规施肥等养分量的缓释肥料。每个处理重复3次,随机排列,小区面积40 m2。

所有肥料均以基肥形式一次性施入,全程不追肥。处理1:过磷酸钙41.7 kg/667 m2+氯化钾10.8 kg/667 m2。处理2:尿素25.1 kg/667 m2+磷酸二铵10.9 kg/667 m2+氯化钾10.8 kg/667 m2。处理3:津大缓控释肥50 kg/667 m2。处理4:津大缓控释肥40 kg/667 m2+过磷酸钙8.3 kg/667 m2+氯化钾

2.2 kg/667 m2。

5月13日播种,行距60 cm,株距27 cm,播种后喷施药剂进行化学除草。6月20日、7月10日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虫。9月25日进行田间测产,每个小区单独收获,计算产量。每个小区连续取10穗玉米进行室内考种,10月5日收获。

2 结果与分析

2.1 津大缓控释肥对玉米生育性状的影响

各施肥处理对玉米生育性状的影响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各处理的株高略有差别,但不明显;叶色处理1为浅绿,其它处理一致;从秃尖长度表现看,以处理3为最佳,比处理2、处理4减少0.2 cm,比处理减少1.0 cm;从穗数看,处理3的每667 m2穗数比处理2增加50穗、比处理1增加134穗;从穗粒数看,处理3比处理2增加11粒、比处理4增加7粒、比处理1增加57粒;从千粒质量看,处理3比处理2增加3 g、比处理4增加1 g、比处理1增加11 g。以上分析说明,津大缓控释肥能够改善玉米生育性状。

2.2 津大缓控释肥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从小区试验玉米产量调查结果(表4)可以看出,其产量的高低顺序为处理3>处理4>处理2>处理1,其中处理3比处理2增产36.2kg/667 m2,增产率为4.9%;处理4比处理2增产22.3 kg/667 m2,增产率为3%;处理3比处理4增产13.9 kg/667 m2,增产率为1.8%。

从方差分析结果(表5)和多重比较结果(表6)看:各同处理之间的产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重复之间差异不显著;其中,处理3与处理2相比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施用津大缓控释肥好于当地常规施肥;处理4与处理2之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说明减20%氮的津大缓控释肥略好于当地常规施肥;处理3与处理4差异不显著,说明减20%氮的津大缓控释肥虽略有减产,但不明显。

2.3 津大缓控释肥对作物肥料农学表观利用率的影响

从表7结果看,作物肥料农学表观利用率以处理4(减20%氮的津大缓控释肥)为最高,处理3(津大缓控释肥)次之,处理2(当地常规施肥)最低。

3 结论与讨论

与当地常规施肥相比,在玉米上施用津大缓控释肥能改善作物生育性状、改善品质,主要表现为每667 m2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均有所增加,秃尖率有所减少。

与当地常规施肥相比,在玉米上施用津大缓控释肥,增加产量36.2 kg/667 m2,增产率为4.9%,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说明在玉米上施用津大缓控释肥好于当地常规施肥;减20%氮的津大缓控释肥增加产量22.3 kg/667 m2,增产率为3%,差异达显著水平,说明在玉米上施用减20%氮的津大缓控释肥好于当地常规施肥。

与减20%氮的津大缓控释肥相比,施用津大缓控释肥增加产量13.9 kg/667 m2,增产率为1.8%,差异不明显,说明施用玉米减20%的氮津大缓控释肥是可行的。

从作物肥料农学表观利用率来看,减20%氮的津大缓控释肥最高,津大缓控释肥次之,当地常规施肥最低。

参考文献

[1] 吕玉虎.豫南稻区水稻缓/控释肥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 2012(9):97-101.

[2] 周华萍,施波,傅潇霞,等.缓控释肥对芹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上海蔬菜,2016(2):63-65.

[3] 蒋福,蒋啟勇.关于玉米“缓控释肥”施用量的探索[J].农业科技通讯,2016(3):61-64.

棉花专用配方缓控释肥应用效果研究 第9篇

关键词:棉花专用配方缓控释肥,效果,产量,效益

为了简化棉花施肥和提高肥料利用率,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安徽省司尔特肥业股份有限公司、合肥工业大学联合研制了新产品棉花专用配方缓控释肥。为检验该肥料产品的肥效, 依据农业部《登记肥料肥效试验技术规程》, 2009—2010年在望江县华阳镇进行了该产品对棉花的使用肥效小区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地设在望江县华阳镇, 供试土壤为黄棕壤, 土壤含有机质2.25%、碱解氮53.8 mg/kg、速效磷30.4 mg/kg、有效磷0.20 mg/kg、速效钾82.9 mg/kg, pH值为7.5。试验田面积为1 100 m2。供试肥料:45%棉花专用配方缓控释肥 (18-9-18) (安徽省司尔特肥业股份有限公司产) ;46%尿素 (安庆石化化工有限公司产) ;12%过磷酸钙 (铜陵市铜官山化工有限公司产) ;60%氯化钾 (加拿大产, 中化化肥经销) 。供试作物为棉花, 品种为中棉所63号。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5个处理, 分别为:常规全量施肥, 施肥种类为46%尿素、12%过磷酸钙、60%氯化钾, 折合养分纯量为纯氮375 kg/hm2、五氧化二磷187.5 kg/hm2、氧化钾375 kg/hm2 (A) ;棉花专用配方缓控释肥全量, 施肥种类为45%棉花专用配方缓控释肥 (18-9-18) , 折合养分纯量为纯氮375 kg/hm2、五氧化二磷187.5 kg/hm2、氧化钾375 kg/hm2 (B) ;常规施肥减量20%, 施肥种类为46%尿素、12%过磷酸钙、60%氯化钾, 折合养分纯量为纯氮300 kg/hm2、五氧化二磷150 kg/hm2、氧化钾300 kg/hm2 (C) ;棉花专用配方缓控释肥减量20%, 施肥种类为45%棉花专用配方缓控释肥 (18-9-18) , 折合养分纯量为纯氮300 kg/hm2、五氧化二磷150 kg/hm2、氧化钾300 kg/hm2 (D) ;以空白不施肥作对照 (CK) 。3次重复, 随机区组排列。4个行区, 小区面积66.7 m2。

1.3 试验实施

试验采用营养钵育苗。4月16日播种, 6月1日免耕移栽。化控3次, 整枝4次, 病虫害防治9次。8月10日打顶。蚜虫、斜纹夜蛾中等发生。肥料运筹上, 常规施肥处理区尿素按基肥30%、花铃肥40%和盖顶肥30%施用, 磷钾肥一次性基施;棉花专用配方缓控释肥处理区采用一次性基施。除施肥外, 各处理其他管理措施均一致。成熟后分小区计产[1,2,3]。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及其性状

由表1可知, 棉花专用配方缓控释肥处理区 (处理B和处理D) 与常规施肥处理区 (处理A和处理C) 均有显著的增产效果。与CK相比, 处理A、处理B、处理C、处理D单铃重和总铃数均增加, 差异达显著水平;皮棉产量分别增加516.30、654.75、508.05、629.40 kg/hm2, 增幅分别为46.32%、58.74%、45.58%和56.47%, 差异均达显著水平, 说明增产效果十分明显。棉花专用配方缓控释肥处理区平均增产57.61%。处理B与处理A相比, 单铃重显著增加, 皮棉产量增加138.45 kg/hm2, 增幅为8.49%, 差异不显著;两者之间的衣分、总铃数差异均不显著。处理D与处理C相比, 单铃重显著增加, 皮棉产量增加121.35 kg/hm2, 增幅为7.48%, 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两者之间衣分、总铃数差异均不显著。棉花专用配方缓控释肥处理区较常规施肥处理区皮棉产量平均增加7.98%。处理D和处理B相比, 单铃重、衣分和皮棉产量均略低, 总铃数略高, 但差异均不显著。

注:同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0.05水平差异显著。

2.2 经济效益分析

由表2可知, 棉花专用配方缓控释肥处理区与常规施肥处理区均有显著的经济效益。与CK相比, 处理A、处理B、处理C、处理D产值分别增加14 426.25、192.11.25、14 655.00、19 083.63元/hm2, 扣除肥料及用工等成本后净增收4 796.25、11 081.25、6 375.00、12 215.63元/hm2。处理B与处理A相比, 肥料成本增加600元/hm2, 但籽棉增收4 785元/hm2, 减少施肥用工42个/hm2, 成本减少了1 500元/hm2, 净增收6 285.00元/hm2。处理D与处理C相比, 肥料成本增加了465元/hm2, 但籽棉增收4 430.63元/hm2, 减少了施肥用工37.5个/hm2, 成本减少了1 410元/hm2, 净增收5 840.63元/hm2。棉花专用配方缓控释肥处理区较常规施肥处理区平均净增收节支6 060.00元/hm2, 增幅111.32%, 投入产出比增加58.71%。说明施用棉花专用配方缓控释肥较施用常规肥料省工节本, 经济效益好, 投入产出比高。处理D与处理B相比, 肥料成本减少了1 260元/hm2, 但籽棉减产减收135元/hm2, 施肥用工量相同, 净增收1 134.38元/hm2, 增幅3.56%。

注:棉花专用配方缓控释肥肥按3 000元/t, 尿素按2 000元/t, 过磷酸钙按600元/t, 氯化钾按4 200元/t, 棉种按157元/kg, 籽棉按12.5元/kg计。

3 结论与讨论

综上分析, 在棉花上施用棉花专用配方缓控释肥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肥效非常明显, 比空白对照平均增产57.61%, 达到极显著水平;与同养分量的常规施肥处理相比, 平均增产7.98%, 差异不显著, 但节本省工, 经济效益更好, 净增收节支6 060.00元/hm2, 增幅111.32%, 投入产出比增加58.71%。在沿江棉区, 推荐施用45%棉花专用配方缓控释肥 (18-9-18) 1 500 kg/hm2左右为宜[4,5,6]。

参考文献

[1]蔡云彤, 沙安勤, 孙建华, 等.包裹型棉花专用肥应用效果[J].磷肥与复肥, 2006, 21 (2) :66-67.

[2]贺云新, 陈金湘, 张志刚, 等.棉花水浮育苗专用肥的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 2008, 20 (4) :57-59.

[3]束维正.不同棉花专用肥的应用效果[J].磷肥与复肥, 2009, 24 (2) :82-83.

[4]吉文年, 孔祥华.棉花滴灌专用肥效果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5) :36.

[5]王军, 关新元, 陈云, 等.不同固体滴灌专用肥在膜下滴灌棉花上的应用效果[J].安徽农业科学, 2011, 39 (29) :17881-17884.

上一篇:启示与警示下一篇:生物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