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品种发展范文

2024-07-26

多品种发展范文(精选5篇)

多品种发展 第1篇

一、传统DOL定义、计算及评价

经营杠杆系数是指企业营业利润的变动率相当于营业额变动率的倍数。经营杠杆系数 (DOL) 指标是进行分析计量企业经营风险的方法。该方法计量企业风险的原理是:经营杠杆系数 (DOL) 愈大, 企业经营风险也愈大, 反之亦然。传统的财务管理理论普遍地把经营杠杆系数 (DOL) 作为计量企业经营风险的标志。该方法主要采用如下指标来定义经营风险:

经营杠杆系数 (DOL) =营业息税前利润变动率/销售量 (额) 变动率= (ΔEBIT/EBIT) / (ΔS/S)

对于单品种生产的企业, 则有下列推导的计算公式:

经营杠杆系数 (DOL) =基期贡献毛益/基期息税前利润

指标DOL表示经营风险的大小。此外, 还可以运用杠杆分析法, 计算出同行业其他企业的经营风险, 以便于比较、研究和分析。

可见, 经营杠杆分析法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理财人员计量企业经营风险的需要。但应用经营杠杆系数时, 应注意其应用条件:即企业营业利润大于0, 且价格、成本等因素基本确定时, 才具有实际意义。因为营业利润小于0时, 其不符合杠杆分析法的应用原理。所以杠杆分析法适用于营业利润大于0的中小企业。

此方法采用了相对变化率的确定方式, 但其推导公式仅适用于单一品种的情况, 不能适用于多品种的情况。

二、多品种条件下DOL计算

对于多品种的经营企业, 传统的衡量经营风险的方法是先将企业的固定成本按照一定的比例关系在各品种之间进行分解, 然后分别计算各品种的经营杠杆系数。这种分析企业经营风险的方法有着两个明显的不足:一个是固定成本的分配比例有一定的假定性或随意性, 而固定成本的分配结果对各品种的经营杠杆系数计算又是决定性的;另一个是单品种的经营风险是一种项目经营风险, 多品种的经营风险是一种组合或整体经营风险, 而组合或整体经营对单个的项目经营风险有分解或抵消作用。也就是说, 传统的多品种经营风险分析方法是不切实际的。

下面以两品种为例, 先规定:DOLP为多品种经营杠杆系数;DOLi为第i种品种经营杠杆系数;Pi为第i种品种的单价;bi为第i种品种的单位变动成本;Xi为第i种品种的销售量;ai为第i种品种分摊的固定成本;a=∑ai为总的固定成本;Si=PiXi为第i种品种的销售收入;S=∑Si为总销售收入;CMi=Pi-bi为第i种品种的单位贡献毛益;TCMi=CMiXi为第i种品种的贡献毛益总额;CMR= (∑TCMi) /S为综合贡献毛益率;EBITi=TCMi-ai为基期第i种品种经营息税前利润;EBIT=∑EBITi为基期总经营息税前利润;ΔXi为第i种品种的销售增加量。

值得预先说明的是, 在推导时, 只能从定义出发, 而不能从简单的单品种DOL推导计算公式出发。则可推导如下:

假设ΔX1=ΔX2, 则:

由于DOL1=CM1X1/EBIT1, DOL2=CM2X2/EBIT2, 则:

事实上, 即使不假设ΔX1=ΔX2, 只要令ΔX1→0, 且ΔX2→0, 也能得出完全相同的结论。

依此类推, 可得多品种条件下, 有:

其中W1=TCM1/ΣTCM, W2=TCM2/ΣTCM, …, Wn=TCMn/ΣTCM。显然, ∑W1=1, 且0≤W1≤1, i=1, 2, …, n。

通过上述推导, 可以知道, 多品种的经营杠杆系数与各品种的个别经营杠杆系数并不存在线性关系。其真实的关系是:多品种经营杠杆系数的倒数等于各品种个别经营杠杆系数的倒数的加权平均数, 其权数由各品种贡献毛益总额之间的比例确定。这样, 就得出了对多品种条件下的报酬、风险结论:

三、多品种条件下的DOL理论意义

其一, 单品种条件下的DOL表示的是企业的单个品种项目的经营风险, 而多品种条件下的DOL表示的是企业的多个品种项目的组合经营风险, 也可以是企业的整体经营风险。

其二, 多品种的经营杠杆系数与各品种的个别经营杠杆系数之间的关系是:

说明多品种组合经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 这和证券组合的研究结论一致。

上述结论的证明如下:

设i≠j, 且i, j=1, 2, …, n。则:

由于根据重要不等式及DOLi≥1, 有DOLi/DOLj+DOLj/DOLi≥2 (当且仅当DOLi=DOLj时取等号) , 又∑W1=1, 得:

(当且仅当DOL1=DOL2=…=DOLn时取等号)

得出结论:DOLP≤W1×DOL1+W2×DOL2+…+Wn×DOLn

(当且仅当DOL1=DOL2=…=DOLn时取等号)

此外, 上述的多品种条件的DOL研究方法同样可用于多品种条件下的DFL (财务杠杆系数) 和DTL (综合杠杆系数) 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陆正飞、王化成等:《当代财务管理主流》,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河蟹塘多品种混养效益好 第2篇

一、多品种混养的好处

周惠良经过几年的实践,认为多品种混养有以下优点:一是产量较为稳定,降低了养殖风险;二是池塘中套养小品种特种鱼后蟹病也大为减少;三是混养后充分利用了水体空间,水体产出率整体得到了提高;四是产量、价格与效益可观,近几年小品种特种鱼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市场售价始终保持稳中有升。

二、混养品种的确定

1. 以鱼为主的混养(见表1)

2.以虾蟹为主的混养(见表2)

对比以上两种混养模式,前者鱼类平均亩产量为650千克,而后者平均亩产量只有391.6千克。在放养规格相同的情况下,前者河蟹亩产量46.2千克,商品规格为140克/只,成活率为71.4%,总体表现为亩产量低、规格小;后者河蟹亩产量为60千克,商品规格为175克/只,成活率为42.9%,总体表现为亩产量高、规格大。

三、日常管理的重点

1.水质调控

在冬季晒塘约15天,整修堤坝,以鱼为主的混养塘可用漂白粉清塘,水深20厘米时亩用量为15~20千克。漂白粉消毒相对于用生石灰清塘稍省力,但消毒效果稍差。以虾蟹为主的混养塘宜用碳酸氢铵清塘,水深20厘米时亩用量为15千克。碳酸氢铵清塘具有肥水较快、进水后浮游生物生长快的优点,有利于虾蟹的生长。清塘后3天就可进水50厘米深,等药性消失后就可放养。生产中,清塘在农历春节过后再进行,清明节后第一次加水,在气温22℃以上时,排掉塘中5厘米深的老水,再加同样多的新鲜水,保持水位在50~60厘米,到6月上旬时再逐渐加水,每15天加水1次,每次加水10厘米深,7月上中旬水位保持在1米左右,7月下旬高温时达到最大水位1.2米,并且每天换水5厘米深,换水时间持续5~6个小时,保持微流水状态。对水体透明度的控制,春季一般为20~30厘米,5~6月为30~40厘米,7~8月保持为40厘米,9月以后再保持30厘米的肥水状态,以促进鲢、鳙鱼的生长。只有做好池塘水质调控工作,产出的鱼虾蟹质量才能有保障。

2.水草种植与螺蛳投放

一般在清塘后种植伊乐藻等水草,但周惠良认为最好在清明节后再种植水草,因为过早种植水草易造成水体清瘦,青苔随之大量繁殖,治理起来麻烦,另外在水体较瘦的情况下水温也相对较低。

春季时,螺蛳投放量控制在150千克/亩,过多易导致水体肥不起来。高温季节不投螺蛳,防止缺氧的发生,等高温过后,再次投放螺蛳,投放量为150千克/亩,此时河蟹规格已大,摄食螺蛳后有助于提高鲜美度。投放螺蛳时应避免同一点大量集中投放,应多点分散。

3.饵料投喂

在早春时,由于水体较肥,浮游生物丰富,基本不用投喂。清明节过后开始投喂,以小鱼为主,投喂量以当夜刚好吃完为宜,一般占河蟹体重的3%。在没有小鱼的情况下,从节省成本出发,可到菜市场鱼摊上购买废弃的鱼肠,用聚维酮碘溶液消毒后再投喂,每3天投1次。5月后再增投罗氏沼虾配合饲料,投喂量要灵活掌握,天气好、气温高时多投,反之少投,配合饲料以虾蟹体重的3%计算,每天8时、12时和17时各投喂1次,每次投喂量相等。6月青虾出售后就停止投喂罗氏沼虾配合饲料,专投废弃鱼肠,每3天投喂1次。鱼饲料按鱼体重进行投喂。

4.疾病防控

一般在清明节后用1次硫酸铜和强氯精,每亩每米水深用硫酸铜0.7毫克/升,与强氯精混合后全池泼洒(强氯精按照说明书说明使用)。当水温达到15℃以上时,开始用芽孢杆菌调水,水质较瘦时少用点,水质较肥时可适当多用些。在水质较瘦的情况下,池水中藻类少,也可交替使用EM菌和光合细菌。在白露前后,先用1次阿维菌素杀虫,第二天再用溴氯海因消毒杀菌。总的来说,一年中外用化学药物2次,其他时间全用微生物制剂调水。

平时防病主要用内服药,这样对水质影响较小,内服药主要有雷丸槟榔散、恩诺沙星和诺氟沙星,每20天轮流拌料内服1次,3~5天为一疗程,用量参照说明书。在药物中添加一定量的大蒜素、三黄粉和维生素C,防病效果较好。采取上述防病措施后,基本能确保池塘中鱼虾蟹不发病。

蟹池多品种生态养殖技术 第3篇

1 养殖技术

1.1 池塘条件

水源充足, 排灌方便, 进排水系分开, 水源四周没有对渔业水质构成威胁的污染源, 池塘水深1.5m, 水源水质符合GB11607的规定, 池塘水质符合NY5051的规定。塘口在年底前后干塘, 清除过多淤泥, 底泥不超过15cm, 经冷冻曝晒后, 再用1 500~3 000kg/hm2生石灰带水10cm彻底消毒。

1.2 种草投螺

水草以轮叶黑藻、伊乐藻、苦草为主。伊乐藻在清塘后的冬季或早春;轮叶黑藻、苦草在3月。轮叶黑藻、伊乐藻采取切茎分段扦插的方法, 用量375~450kg/hm2;苦草以播种为主, 用量1.5kg/hm2。水草面积应控制在水面的50%~60%, 如过密要每隔10~15m开1条宽为3~5m的通道, 以确保池塘有足够的光线。在清明前投放鲜活螺蛳4 500kg/hm2。

1.3 苗种来源及放养

(1) 蟹种。当地专池培育成规格为60~140只/kg的扣蟹, 从中挑选规格为100只/kg左右、附肢齐全、体质健壮的扣蟹放养。放养时间为2月, 平均放养7 500只/hm2。

(2) 青虾。放养1 000~2 000尾/kg的虾种150kg/hm2或抱卵虾22.5kg/hm2, 放养时间为5~6月。

(3) 鳜鱼。放养体长5~7cm、经强化培育的鳜鱼种, 放养时间为5月底至6月初。

1.4 饲料投喂

选择河蟹适口的饲料, 如螺蛳、河蚌和优质小杂鱼, 同时可选用优质全价配合饲料。3~7月是河蟹的快速生长期, 这几个月的投饵量占全年的40%;进入高温期池塘养殖的河蟹生长滞缓, 此期投饵量占6%~8%;8月中下旬至11月底是河蟹育肥期, 投饵量应为全年的50%。投饵应坚持“四定”、“四看”、“两头精、中间粗”的原则。

1.5 水质调节

创造良好的水质环境是生产优质大规格河蟹的必备条件, 生态养蟹的水质指标要求见表1。要做到以下几点:

(1) 调“新”, 即注换新水。4~6月, 每10~15d换1次水, 每次换水1/5~1/4;7~9月高温季节, 每周换水1~2次, 每次换水1/3;10月后每5~10d换1次, 每次换水1/4~1/3。换水要先排除部分老水, 再加注新水, 换水时水位要保持相对稳定。换水时间宜选在上午10~11时, 待河水水温与蟹池水温基本接近时再进行, 温差不宜过大。

(2) 调“优”, 即调节pH值。使pH值在7.5~8.5之间。生石灰每15d使用1次, 1m水深用量150kg/hm2。

(3) 调“活”, 即施用生物活菌调节水质。用光合细菌和EM调水王等生物活性剂调节水质, 每20~30d施用1次。为保证使用效果, 在生石灰等外用药物使用10~15d后再施用。

1.6 日常管理

坚持“三查一记”, “三查”即检查鱼虾蟹活动、吃食情况, 检查防逃、防盗设施是否完好, 检查有无剩饵;“一记”即记好生产日志。每天坚持早晚巡塘1次, 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2 效益分析

2007年蟹池多品种生态养殖137.87hm2, 共放养扣蟹 (156只/kg) 105.47万只、抱卵亲虾3 052kg、鳜鱼 (体长5~6cm) 5.19万尾, 平均放养扣蟹7 650只/hm2、抱卵亲虾22.2kg/hm2, 鳜鱼375尾/hm2;收获成蟹106.1t、青虾42.4t、鳜鱼23.0t、花白鲢41.2t, 平均收获成蟹769.5kg/hm2、青虾307.5kg/hm2、鳜鱼166.5kg/hm2、花白鲢298.5kg/hm2。实现总产值853.26万元, 总效益412.36万元, 平均效益29 910元/hm2, 增加效益8 715元/hm2。

2008年蟹池多品种生态养殖819.86hm2, 共放养扣蟹1 183.6万只、抱卵亲虾14.1t、虾苗2 772万尾、鳜鱼32.18万尾, 平均放养扣蟹14 437只/hm2、抱卵亲虾17.20kg/hm2、虾苗33 811尾/hm2、鳜鱼393尾/hm2;收获成蟹637.5t、青虾249.1t、鳜鱼132.2t、花白鲢156.1t, 平均收获成蟹777.57kg/hm2、青虾303.83kg/hm2、鳜鱼161.25kg/hm2、花白鲢190.40kg/hm2。实现总产值5 275.55万元, 总效益2 663.64万元, 平均效益32 488.96元/hm2, 增加效益11 293.96元/hm2。

3 讨论

(1) 提高成活率、产量、上市规格的关键是放养规格、饲料应用、水质状况, 同时与放养密度、时间有关。

(2) 以河蟹为主适当套养一定数量的青虾、鳜鱼, 可充分利用水体空间, 明显提高养殖产量和综合效益。

(3) 采用生态和生物手段调控水质, 为鱼虾蟹提供适宜的生活生长环境, 对抑制病害发生, 提高产量和规格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池塘多品种高效生态养殖技术 第4篇

1 饲养河蟹、龙虾、鳜鱼多品种的基本条件

饲养河蟹、龙虾、鳜鱼多品种的基本条件主要包括合适的池塘、防逃措施和消毒杀菌等,从选择池塘的角度分析,干净无污染是其首要条件,其次,池塘应该有活水来源、光照充足,且周边基础设施完善,如交通、电力状况。同时为了方便养殖户管理,池塘面积不宜过大或过小(0.7~2.0 hm2)。从防逃措施的角度分析,龙虾、河蟹等动物的爬行能力强,如果不做好相关防逃设施,可能会降低池塘产量。

2 河蟹、龙虾、鳜鱼苗种选择

选择合适的池塘苗种,是实现高效生态养殖的核心工作,在实际养殖中,养殖户可以多方比较苗种的种类、存活率、病害机率和产量,并结合当地实际环境,确定最恰当的品种,以提高池塘综合效益。

1)河蟹苗种选择。目前,河蟹苗种的选择以长江水系生产的为主,应该选择爬行能力强、个头整齐健壮、没有病害的类型。在放养过程中,特别是对于外地苗种,不应急于放入池塘,应先在清水中浸泡,时间3~4 min、次数3~4次为宜,确保河蟹苗能适应池塘水温,提高河蟹的存活率。河蟹放养的时间较灵活,可以在春季或者冬季,放养量必须根据池塘面积科学决定(一般为8 000~9 500只/hm2)。

2)龙虾苗种选择。选择龙虾苗种的要求跟河蟹一样,要求龙虾苗种善于攀爬、较活跃等,在放养前,必须确认好池塘水温(20~30℃),如果水温过低,则会降低龙虾摄食率,不能很好地提高龙虾产量和存活率。放养时间集中在春末夏初,即4-5月份,放养方式既可以选择幼虾放养也可以留塘养殖。幼虾放养是指从外地购入龙虾苗种,而留塘养殖比较复杂,但产量较高,主要是指将池塘的成虾留下并让其自行繁衍,大概2~3年后,需要交换池塘成虾,以提高龙虾的成活率。

3 河蟹、龙虾、鳜鱼多品种高效生态养殖注意事项

1)日常生态管理。日常生态管理工作主要有巡查工作、水质管理工作,养殖户应坚持每日巡视池塘,并仔细检查河蟹、龙虾、鳜鱼品种的情况,如摄食,如果出现河蟹、龙虾“聚集”现象、鱼群浮头现象,应适当开启增氧设备,降低生产过程安全风险。此外,也必须检查防逃措施的稳固程度、塘基的受损程度等,如果有问题应马上处理。水质管理工作可以依据季节改变,在温度较高的夏季和秋初,应经常给池塘注入活水源,增加池塘含氧量,促进河蟹、龙虾、鳜鱼成长;在温度适宜、降水较多的春季,应及时给池塘放水,控制好水深,遵循自然规律,保障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2)防治池塘病害。河蟹、龙虾、鳜鱼等种类的适应能力较强,但如果过多的品种一起饲养,不同的品种习性有所不同,很容易引发各种病害,给养殖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在放养前,如果不注意选择好苗种、放养时间、放养量,会给池塘病害埋下很大的隐患,在平常的病害防治过程中,养殖户可以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提高品种的兼容性。此外,还可以使用药物、药饵防病害,减少疾病发生的机率。

河蟹池塘多品种套养技术研究 第5篇

本试验对传统池塘养蟹技术进行了集成优化与创新,重点加强了对放养模式和配套技术的研究,强化了水草的合理种植和管理、螺蛳的合理投放和增殖等。通过多品种套养促进了池塘生态环境的改善,为河蟹健康生长创造了良好环境。同时在搭配品种选择上以花白鲢来改善水质,以沙塘鳢和克氏螯虾等来提高河蟹养殖综合经济效益。

1 材料与方法

1.1 池塘条件

试验池塘位于兴化市永丰镇刘葛开发区,水量充足,水质清新,排灌方便,交通便利,池塘面积50亩(1亩≈667 m2),呈东西走向的长方形,坡比为1︰2.5,土质为黏土,水深1.5~2.0 m。在池埂内侧四周开挖50~60 cm深环沟(深水区),占池塘总面积30%;将池塘中部建成“蟹岛”(浅水区),占池塘总面积70%。池埂四周用钙塑板围成60 cm高的防逃墙;池内按0.15 k W/亩的标准配备微孔增氧设备,同时备有2台5.5 k W和1台7.5 k W的潜水泵。

1.2 池塘准备

1.2.1 清整池塘

冬季抽干池水,清除过多淤泥,用150 kg/亩生石灰化水后全池泼洒,并曝晒15~20 d,杀灭有害生物及各种病原菌;清除池底和池边杂草,填好池壁漏洞和裂缝。

1.2.2 种植水草

清塘消毒结束10 d后,注水20~50 cm,在浅坡处种植伊乐藻,深水处种植苦草,并加设围栏设施,待水草的覆盖率达到50%~60%后拆除围栏。

1.2.3 培育饵料生物

水草移植结束后,做好早期肥水工作,培育单细胞有益藻类,保持水色呈茶褐色或淡绿色,透明度30~40 cm;待水温达到15℃后,定期使用EM菌等改善水体环境,20~30 d后追施氮肥、磷肥,施肥量视水质肥瘦情况而定。

1.2.4 投放种虾

清塘时使用药物控制克氏螯虾在池塘内的存量,若原池克氏螯虾数量很少或没有时,可就近购买种虾,挑选个头大、甲壳坚硬的小龙虾,放养量控制在5 kg/亩以内。

4月下旬,在池塘放养抱卵日本沼虾,放养量为3 kg/亩,让其自然繁殖,为河蟹和沙塘鳢鱼种提供活饵料。

1.2.5 投放螺蛳

螺蛳采用3次投放法,总量达到500 kg左右。第一次投放时间为清明前后,投放量为100~200 kg/亩;第二次投放时间为6—7月份,投放量为200 kg/亩左右;第三次投放时间为8月份,根据具体情况投放量200 kg/亩左右。

1.3 苗种放养

1.3.1 放养蟹种

在围栏外的河蟹暂养区投放大规格长江1号蟹种,放养密度为800只/亩,放养规格为40~50只/kg,放养时间为2月底或3月初,也可选择在冬季放养。

1.3.2 放养沙塘鳢苗种

5月份,购进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无病无伤、活力强的2~3 cm沙塘鳢苗种,在围栏内的水草保护区投放,放养密度为400尾/亩。

1.3.3 放养鲢鳙鱼种

为充分利用蟹池水体空间,净化水质和控制池水肥度,提高养殖综合效益,适当套养在生态和食性上与河蟹、沙塘鳢无冲突的鲢鳙鱼种,放养时间为5月份,放养规格为100 g/尾,放养密度为40尾/亩(鲢∶鳙=3∶1)。放养情况见表1。

1.4 养殖管理

1.4.1 水草养护

水草养护是蟹池多品种套养技术的关键。早期水位控制在40~50 cm,适量施用基肥促进水草生长,控制青苔爆发;5月底6月初气温较高时,迅速拉高水位到60 cm以上,将伊乐藻控制在水下10~20 cm;高温季节,伊乐藻疯长时,割除上部的老草头,让其保持在水面20~30 cm以下生长,为蟹、虾、鱼的活动开辟通道,并加注新水促进苦草生长;养殖后期应及时打捞浮草、烂草、死草,防止水质污染。

1.4.2 饵料投喂

饵料以河蟹为主,兼顾其他套养品种。河蟹除摄食池中移植的螺蛳、水草等饵料外,辅助投喂配合饲料、冰冻鲜鱼、小麦、玉米等。3—5月份投喂蛋白含量为36%~40%的颗粒配合饲料,辅喂部分冰冻鲜鱼、虾;6—8月份为高温天气,减少动物蛋白饵料投喂,以投喂蛋白含量为28%~30%的颗粒配合饲料为主,辅喂部分小麦、玉米等杂粮;9—10月份以投喂冰冻鲜鱼为主,辅喂蛋白含量为36%~40%的颗粒配合饲料。饵料的投喂量根据河蟹生长情况和摄食情况进行调整。

在保证河蟹充分摄食的前提下,适当增加投喂麸皮、豆粕、米糠、豆浆等作为日本沼虾和鲢鳙鱼的补充饵料。沙塘鳢主要摄食池塘自繁的小日本沼虾,鲢鳙鱼主要摄食蟹池中的浮游生物、有机碎屑等。

1.4.3 溶氧调控

根据蟹池情况和水体溶氧情况,确定微孔增氧设备开机时间和时段。4—5月份,阴雨天半夜开机;6—10月份下午开机2~3 h,日出之前1小时开机2~3 h,连续阴雨或低压天气,夜间21:00—22:00开机,持续到第二天中午;养殖后期勤开机。定期测定溶氧,保证水体溶氧在6~8 mg/L。

发现微孔增氧设备的微孔管破裂,及时更换;发现接口松动,及时固定;若藻类或有机物质附着过多而堵塞微孔,晒1 d后,轻拍抖落附着物,或用20%的洗衣粉或洗洁精浸泡1 h后清洗干净,晒干再用。

1.4.4 日常管理

坚持经常巡塘。全面掌握河蟹、沙塘鳢、克氏螯虾、日本沼虾等摄食、生长和活动情况,遇到特殊情况及时处理,同时检查防逃、增氧设施,发现问题及时检修。

坚持测定水质。测定指标包括p H值、透明度、氨氮、亚硝酸盐、溶氧、水温等,同时显微镜检查水体藻相,若水质变坏或突变,及时调控水质。

坚持科学防病。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早发现,早治疗;经常使用活菌制剂和免疫增强剂,提高养殖动物抗病力;定期使用底质改良剂和水质改良剂,改善养殖底质和水质。

1.4.5 适时销售

根据市场销售行情和养殖动物特性,适时捕捞销售,确保最高收益。一般从5月下旬开始用虾笼、地笼捕捞克氏螯虾,将大规格虾捕出销售;7月初开始地笼捕捞日本沼虾,将大规格日本沼虾捕出销售,把小规格虾留在池内供沙塘鳢捕食;10月份开始捕捞河蟹,可用地笼张捕结合晚间徒手捕捉的方法捕捞,将捕获后的河蟹放入网箱中,分雌雄、规格大小进行打包,上市销售;养殖结束后干塘捕捞沙塘鳢和池塘剩余的虾、蟹、鱼。

2 试验结果

投入产出统计结果见表2~4。

注:原池存塘抱卵虾,故不计投入

元·亩-1

由表2~4可知,试验池塘投入了养殖苗种、饲料、渔药、塘租和池塘设施等共计6 916元/亩,产出为河蟹6 900元/亩、沙塘鳢640元/亩、克氏螯虾3 510元/亩、日本沼虾1 680元/亩、鲢鳙鱼258元/亩,池塘合计产出12 988元/亩,净利润6 072元/亩,投入产出比为1︰1.88。结果表明:采用蟹池多品种套养技术,不但提高了池塘养殖水体的利用效率,也极大地提高了养殖经济效益。

3 分析与讨论

3.1 鱼种科学放养

蟹池选择有利于转化池塘营养物质的滤食性鱼类鲢鳙鱼和沙塘鳢作为主要品种,鲢鳙鱼亩均放养40尾,且鲢:鳙=3︰1;沙塘鳢可以捕食池中的青虾和野杂鱼,一方面大大降低了养殖生产成本,同时实现了生态的自我净化、自我平衡,在获得最佳渔获物的同时,实现环境最小污染甚至不污染,减轻渔业生产对环境的压力。

3.2 养殖模式优势

在蟹池内合理套养经济价值较高的克氏螯虾,且克氏螯虾苗种可原池保种,不需购置,在整个养殖周期辅以螺蛳等鲜活饵料,既降低了饲料成本,又提高了蟹池生产力和养殖综合经济效益,是当前可规避河蟹“单打独斗”风险的养殖新模式,是促进养殖生产者增收致富的新途径。

3.3 优选配套技术

采用微孔增氧技术,其效率明显优于传统增氧机,能有效促进池塘水体交换,加快池底有机物分解,改良底质和水质,还能促进河蟹、沙塘鳢、青虾生长,改善养殖产品品质,减少病害发生和渔药使用,降低经济损失。2015年全年池塘溶氧始终保持较高水平,河蟹、沙塘鳢、青虾、克氏螯虾长势良好,没有发生任何病害。

适时科学捕捞销售。从5月份开始,根据市场行情和池塘情况,依次捕捞克氏螯虾、日本沼虾、河蟹、鲢鳙鱼、沙塘鳢,最后一网打尽,确保最高收益。2015年全池养殖水产品基本都是在价格高位时捕捞出售,最终亩均净利润达到6 072元。

因此,河蟹池塘多品种套养技术生产的商品鱼虾蟹规格大、品质佳、效益好,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对促进河蟹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在今后养殖生产中,可以根据市场行情来调整养殖模式和采用配套技术,提升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郝俊,马旭洲,王友成,等.河蟹生态养殖池后生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及动态[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5,24(4):523-531.

[2]张翔.夏秋季养蟹池塘管理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5(18):275-276.

[3]叶建生.河蟹健康养殖技术要点(上)[J].农家致富,2010(22):40-41.

上一篇:儿童临床合理用药分析下一篇:储层参数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