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专业课范文

2024-08-26

物流专业课范文(精选11篇)

物流专业课 第1篇

物流规划是对物流的发展进行规划和设计,是对物流进行比较全面的长远发展计划,是对未来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思考、考量和设计未来整套行动方案。物流规划有着重要的意义。物流专家王之泰认为物流规划有着以下重要意义:①物流的涉及面非常广泛,需要有共同遵循的规划;②物流过程本身存在“背反”现象,需要有规划的协调;③物流领域容易出现更严重的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需要有规划的制约;④物流领域的建设投资,尤其是基础建设的投资规模巨大,需要有规划的引导;⑤要跨越低水平的发展阶段,实现我国物流跨越式的发展,需要有规划的指导[1]。

随着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物流事业发展迅猛,对物流规划的需求越来越大。高校物流专业学生应该掌握基本的物流规划能力,以适应市场的需要。

2物流规划能力细化及培养

物流规划能力是一种抽象的能力,是由多种具体的能力构成,因此需要将这些在物流规划中需要的能力列出,并在学生的课程教学或实践环节中进行针对性的培养。

2.1 文字表达能力

有人对大学毕业生走上社会以后文字表达能力的现状作过调查,调查结果对大学生文字能力满意的只占12.3%,有70.4%的人对大学生的文字能力很不满意。文字表达能力应该是物流人才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他们不仅需要过硬的专业知识,而且需要良好的综合素质,文字表达能力更是其综合素质的重要内涵。为了提高文字表达能力,建议大学都开设《大学语文》课程,培养其文字表达基本能力,另外,可给学生提供一些规划原件,让其学习模仿。

2.2 画图、图像处理能力

在规划中,有许多规划图要画,例如总体布局图、功能布局图、交通规划图等。尽管不要求物流专业学生学会画比较复杂的图纸(例如控规的图则可能需要其他专业人员完成),但是必须能制作及处理一些简单的图。因此,在大学阶段要尽可能让学生掌握AutoCAD和Photoshop等这些制图和图像处理软件。建议在物流专业中开设AutoCAD课程,由学生自学Photoshop、Coreldraw等图像处理软件。

2.3 需求调查、分析与预测能力

物流市场需求是物流规划的依据,对物流供给规模、位置确定有较大的影响。因此,物流专业学生应具有物流需求调查、分析与预测能力。此项能力可以在专业课程,例如《物流规划原理》中进行培养。

2.4 信息搜寻能力

在规划中,需要了解规划对象及其所处环境的现状,这需要有一定的信息搜寻能力。对高校物流专业学生而言,这是一项基础能力,可以通过多门课程进行综合培养。

2.5 社会协调能力

在规划实际工作中,常常与各个部门进行沟通交流,项目组内部也经常需要团队合作,因此需要有一定的社会协调能力。在学校中,可以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或专业实习等多方式来培养物流专业学生的社会协调能力。

2.6 经济评价能力

在规划中,往往要对规划项目进行技术经济评价,通过计算项目的净现值、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等指标来评估项目的经济效果。要培养物流专业学生的这项能力,可以通过《技术经济学》或《物流技术经济》等课程来实现。在课程教学中,最好能通过1个实际案例让学生能独立的从头到尾进行计算分析。

2.7 系统仿真能力

在规划中可以通过系统仿真来优化或验证规划效果。尽管有些规划项目不需要仿真,但是在一些重大项目中却大有用武之地。在高校中培养这项能力,可以在大三、大四开设《物流系统仿真》课程,实验室也应购买一些例如Automode、Flexsim等系统仿真软件。

物流规划中不仅仅需要上述所示能力,还需要掌握一些其他能力,例如环境评价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文字排版能力等等。这些能力也可在大学教育的多个环节中进行培养。

当然,在实际规划工作中,除了上述的相关能力外,还需要高校学生掌握比较扎实的物流基础知识。这些专业知识为物流规划的专业性、系统性、先进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结束语

进入到21世纪以后,物流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也掀起了物流设施建设的高潮。物流建设需要科学的物流规划,而由于物流学科的发展相对滞后,市场上比较缺乏物流规划和设计的高级人才,高校应承担起培养物流规划人才的任务,成为输送物流规划人才的重要基地。

摘要:物流业的快速发展需要科学的物流规划,高校是培养物流规划能力的重要基地。文中在分析对高校物流专业学生进行物流规划能力培养的意义的基础上,将物流规划能力细化为若干个具体能力,并在学生的课程教学或实践环节中进行针对性的培养。

关键词:物流规划,能力培养,物流规划能力

参考文献

大学时物流专业实习之北方物流 第2篇

二.实习目的:了解第三方物流服务的特点、主要设备和作业流程,对其进行分析,并结合所学的理论提出改进意见。

三实习时间:2010.12.5-2011.2.5

四.公司概况

1基本情况:北方物流位于唐山市丰南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迎宾路,河北省首家现代化大型专业第三方物流中心。目前拥有现代化立体仓库5万平米,露天堆场20万平米,综合商务楼8200平米,运营车辆500余部,园区年货物周转量达400万吨。

2.公司简介: 唐山北方物流有限公司注册资金3800万元人民币。项目总投资2.6亿元,占地588亩。唐山北方物流钢材交易中心通过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建设,使钢材存储、装卸、运输、采购、交易、配送等各个环节都实现电子信息化,把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四流合一,形成集约、集成的现代化钢材交易中心。

五.实习安排与过程

在5月8对北方物流的半天实习中我们主要参观了北方物流的仓储中心。1仓库简介:

高平台彩钢板结构仓库

拥有其中高平台立体仓库8栋89320平方米,可利用空间高度为7-8米,家电仓库已安装了高位货架,该类型仓库的优点是建筑结构合理,面积利用率高,防汛、防潮、隔热性能良好,全部有雨棚和外平台,库外周转场地大,便于商品装卸及进出仓。

家电仓库,可利用空间高度为6-10米,该仓库主要为海尔等大型企业进行仓储作业,优点是库外周转场地大,特别适合于进出仓频繁的大宗商品的储存。

饮料仓库。该类型仓库主要为海威啤酒进行仓储,此外这里还有一部分苏宁家电自行管理的仓库。该仓库仓储区划分比较复杂,有四个以上的客户,没有立体货架。面积利用率比较低

服装仓库,该仓库主要为李宁提供仓储服务,里面防火消防设施比较好,但是面积利用率太低了,大部分货架都是空的。

仓储系统服务:

市内/国内配送,单品/综合配送,常温/冷藏配送。备有各式车型,承运商品包括:百货用品、冷藏保温、特殊商品。

贵重物品配送。提供门到门的服务,确保商品的安全抵达用户手中。

隔日零担配送。对于零担配送,公司承诺货物隔日上车、发车。

上架陈列。对于市内各大商场、各类超市、连锁网点的配送服务,公司还提供协助客户商品上架陈列的服务。

仓储系统服务:

常温/恒温仓库储存,高层/堆垛货架储存。

存货即时控制。有效的货卡登记制度,可随时了解库存商品的数量。确保商品质量,随时检查,出现质量问题及时上报、调整。定时观察库房条件,确保库房内温湿度不超标。加工整理。提供完善的分拣、换包装等加工服务,物流中心内还设有专门的包装加工单位,可随时满足客户的各种要求。

订单处理。对订单处理要求做到及时、准确、高效,并承诺:单据收到15分钟内,操作人员到达现场,可开始收发货。

退货处理。全力协助货主公司进行退货收货作业,并且填写收货单和进仓单,并及时反馈货主公司,以便货主公司尽快对退货做出处理决定。退货收货时,对于原封箱之产品如无货主公司特别指令,即可作为商品入库处理。非原封箱退货 按货主公司指令要求,做到清点、分类、整理后方能入库。

五.实习结论及建议:

1.swot分析

优势:企业长期从事物流服务业务,拥有一支物流管理及实际操作经验丰富的专业队伍,能为客户提供多式联运、仓储、配送、加工增值、钢材交易、商品展示、贸易集散、商住、一关叁检、物流科研、培训服等各种务物流服务;仓库类型齐全;作业场地宽敞。

劣势:人员配置不尽合理,员工人数过于庞大,影响企业效益;信息系统未能得到充分的利用;货仓的出租形式过于单

一、死板,租金较高。员工的工资比较低,使他们工作积极性不高。要想使企业获得长期的发展提高员工福利待遇,发展良好的企业文化是必要的。机遇

唐山经济的蓬勃发展,唐山特有的区位优势,以及唐山曹妃甸港口的建设必将给唐山物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许多大型国企和跨国厂商商品的周转必定要依托本地的物流企业。

挑战:物流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如何优化自身的作业流程,充分利用企业已有的设备设施降低成本。

5.健全物流加工服务,流通加工也是物流的一项重要功能,作为第三方物流企业应该重视流通加工,将其同其他服务一起视作一个重要的利润来源,提高服务的档次与水平,重点抓住有高附加值的商品进行加工整理,吸引住长期客户。

六.建议:

1.企业要发展,企业形象至关重要,因此每个企业都十分注重自己的企业形象,宁可花多点的钱去租用昂贵的美观的现代化仓库,也不愿去租用那些老式破旧的仓库,因此可以花费点资金整修老式的仓库,使企业自己本身的形象提高,这样客户会更加愿意来租用仓库了。

2.进货堆放货物时不能只顾着一时的方便,应该考虑到出货时的方便,不能耽误客户的时间,因此要按照标准把货物堆起,堆放要整齐合理,以免倒塌。健全物流加工服务,流通加工也是物流的一项重要功能,作为第三方物流企业应该重视流通加工,将其同其他服务一起视作一个重要的利润来源,提高服务的档次与水平,重点抓住有高附加值的商品进行加工整理,吸引住长期客户。

4应多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员工的综合能力及素质。应多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使企业更好地向前发展。目前物流中心正面临许多问题,批次越来越多而批量却越来越小,造成物流管理上的一个难点。产前物流、企业内部

浅谈中职物流专业物流概念的教学 第3篇

一、物流概念教学效果较差原因分析

( 一) 学生方面

一般来说, 各学校中职物流专业在制定实施性教学计划的时候, 往往将物流基础课程安排在新生入学的第一个学期, 与公共基础课程语文、数学、英语同期开出。新生刚结束九年义务制教育, 对语数英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非常熟悉, 教学过程中适应起来非常快。相反对专业基础课来说, 他们既没有理论学习的基础, 也没有社会实践的基础, 对于概念的理解和学习处于一个非常不利的状态。

( 二) 教师方面

物流, 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和产业, 近年来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 每年以远高于GDP的增速的发展速度快速扩张, 催生出旺盛的从业需求, 进而引发了中高职、本科院校物流类专业的开办热潮。大部分从事物流教学的一线教师, 基本上未从事过物流行业相关实践, 甚至从未参加过物流类专业的系统理论学习。授课教师对物流业务理解不深, 自然难以对物流的概念有整体上的认识, 在教材处理中存在着囫囵吞枣、一笔带过的现象。

二、物流整体概念分析

物流作为新鲜事物,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第一, 具有明显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物流是个整合的概念, 它将以往长期存在的相互分离的运输、仓储、装卸等职能整合起来, 作为一个利益共同体看待, 将所有的外部条件输入看成是系统输入, 输出的是符合客户需求的同时, 总体成本最低的服务。第二, 具有信息化特点。物流概念的提出及系统优化的过程均离不开高速发展和扩张应用的信息技术。第三, 具有时空范围广, 跨越大的特征。物流从时间角度来讲, 运输、仓储、配送等都需要一定的时间, 都有一定的空间要求, 都在创造时间、空间价值。物流的概念内涵丰富广博。

应用知识迁移的手段, 我们发现, 物流这一概念可以运用《市场营销》中关于产品整体概念的方式来进行立体诠释。

物流整体概念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 一) 核心层

核心层是物流整体概念最基本的层次, 它描述的是物流这一服务的核心内容, 即为物流活动需求方提供最基本的功用。满足他们最核心的需求, 它可以是仓储, 或者是运输, 抑或是流通加工等, 或者是这些业务的衔接和集合。实际上, 核心内涵可以简单地描述为“服务”。

( 二) 有形层

有形层是指物流服务提供者所承诺提供的物流服务产品各个标准体系。它定义了物流服务提供商所提供服务的各种细部特征。不同的物流产品在满足需求者的过程中可以在此层次被比对和选择。

( 三) 附加层

附加层是指物流服务提供者在物流服务过程中, 除去服务承诺的部分以外, 通过各种途径、各种办法为需求者提供超出顾客期望的部分。

根据以上三个层次, 我们可以依次分析中国、美国两个不同经济体对物流概念的区别。

三、物流概念的教学方法思考

( 一) 概念的导入

1. 案例导入法

例如, 2013年10月某日, 上海市南京路上某金店在打开当天收到的三个包裹时, 发现其中的一个装有价值20余万的包裹竟然空无一物, 让我们来分析下最有可能的窃贼是出现在哪个环节的哪个人?

通过学生们比较熟悉的电商快递业着手, 引入涉及整个物流运输、仓储、装卸、配送诸环节的案例, 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 通过粗线条的流程描述, 使学生能对一般的物流职能和环节有初步的了解, 为理解定义扫清概念上的障碍。

2. 概念分拆法

例如, 物可以扩展为物体、物块、物料、物资等; 流可以扩展为流动、流向、流转。在黑板上列举以上新词, 然后让学生在课中对照物流定义, 选择最为合适的扩展词语。

紧扣“物流”这一主谓结构词组, 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将字扩展为词, 让学生充分讨论、任意搭配, 然后再进行概念讲解, 除去错误搭配, 形成最佳组合。

( 二) 概念的辨析

在物流概念的教学过程中, 还应注意几个容易出错的问题。第一就是概念中“实体流动”即是运动状态, 也可以是静止状态, 进一步可对应出“运动状态—运输或配送”、“静止状态—存储”, 两种状态均为物流的重要职能;第二是概念中的“信息处理”, 很容易被误认为不属于物流范畴。此问题可通过物流概念层级中有形层中关于“有机结合”的特征进行解说。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 如何有效提升各环节联系, 如能结合案例来剖析, 效果更好。

( 三) 概念的记忆

引入思维导图学习法, 实现物流概念整体学习和全面记忆。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 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 把物流整体概念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 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 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 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 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思维导图可以作为物流概念认知的主要学习方法, 通过“认识物流概念”———“物流的作用”———“物流的分类”……逐一扩充的形式, 将物流的基础知识扩充绘制成若干张思维导图, 从而从整体上认知并掌握物流概念以及其他定义。

具体的做法是:

1. 确定手工绘制思维导图的图样示例。通过浏览展示的形式, 将常用的几种思维导图案例介绍给学生, 并简要介绍手工绘图过程中的要点。

2. 明确项目的主题。根据我们学习的内容, 可以将活动的主题定为“物流的整体概念”。

3. 确定下级结点内容。根据不同的分层标准, 可选择“核心—有形—无形”、“区域—国内—国际”等不同的结点划分方式。

4. 逐级展开, 进一步丰富下级结点内容, 扩充导图的内容。

5. 美化导图效果。对导图进行细节处理, 增加美感, 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

参考文献

[1]物流术语 (GB/T18354—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文件.2001.

[2]东尼·博赞.思维导图使用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3.

[3]丁立言, 张铎.国际物流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0.

[4]傅锡原.现代物流学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

关于热门专业之美国物流专业简介 第4篇

中国社科院财贸所所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如果按照我国物流服务业的就业达到总就业人口5%这个保守估计,将可以提供大约1500万个新的就业岗位。因此物流专业的培养方向就是市场急需的具有商科背景又懂得物流管理的大量中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并具有扎实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专业课程:经济学、管理学、管理信息系统、市场营销学、财务管理、配送中心论、运输经济学、包装学、仓储管理学、国际货物与运输、物流环保、采购决策与库存控制、现代物流管理学、电子商务与物流系统等。

就业流向:物流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前景非常好。包括物流系统化管理人才和物流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进出口贸易业务的专业操作人才、熟悉国内进出口市场业务的中介人才、电子商务物流人才和物流软件开发设计人才、商务谈判代表、外语人才等。

开设院校:上海财经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上海海运学院、西南交通大学、北京工商大学等。报考注意事项:该专业是复合型专业,因此考生应该对管理学基础、经济学和信息技术等知识比较感兴趣,同时应有较高的英语水平和计算机基础功底。

高职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浅析 第5篇

关键词 高职;物流专业;行业协会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5-0028-02

1 高职物流专业就业现状

就业生毕业单位分布状况 物流行业是一个复合性的行业,一个优秀的物流人才既要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还要具备丰富的管理知识与经验。因此,物流专业毕业生刚走上社会暂时不具备一个优秀物流人才所具备的能力,大部分就业单位集中在中小私营企业和民营企业,这两类企业占就业单位的八成,其余为国有企业或者非物流行业。由此可见,中小民营企业和私有企业是高职物流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目标。

就业生岗位分布状况 物流专业毕业生在刚工作的一两年内工作岗位相对集中在订单员、理货员、库管员、拣货员、调度员等岗位,几乎没有涉及管理的岗位。在就业的两到五年内,逐渐向仓库主管、配送主管、运输主管、信息主管等迁移,涉及管理崗位的占到了一半之多。由此可见,高职的毕业生在刚开始就业时都要从基础的操作层开始做起。

就业薪酬情况 根据第三方教育数据咨询与评估机构麦可思研究院在北京公布的《2014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将物流专业划入月收入较低且就业满意度较低的高职高专黄牌专业。根据毕业生的薪酬跟踪调查,1000~1499元的比例占到15%左右,1500~2499元的比例占到35%左右,2500~3499元的比例占到30%,3500元以上占到20%。从就业薪酬分布比例来看,整体薪酬较低。

2 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课程与岗位的衔接不足 高职教育的核心是课程的衔接。高职类教育属于专业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是建立在职业岗位群的要求,目标是为企业培养初、中、高级应用性人才。在实际课程设置中,每个学校的师资力量不同,科研能力参差不齐,所设计的课程体系和所要达到的课程目标有所差异。高职学校一般都是根据自己的教育目标、实训条件、生源情况等客观条件来设置课程,导致在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安排上的重复、层次不清、课程顺序颠倒的现象,因此也就无法实现课程与岗位有效衔接。同时,在设置好课程计划之后,缺少对于课程规划效果的有效评估。

忽视素质能力的培养 在学生的管理中,综合评定体系不健全,偏重考试成绩,学生都是围绕课程考试来学习。这一体系导致在高职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忽略了对学生创新能力、责任心、抗压能力等素质的培养。致使就业生在就业初期,无法适应生活与工作中的压力,自由散漫等习惯也带到了工作中。

缺乏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是根据自身的兴趣、特点,将自己定位在一个最能发挥自己长处的位置,选择最适合自己能力的事业。在对即将就业的毕业生进行调查时,发现学生大多数都存在着三个问题:

一是在对自己能力进行评估时,普遍存在高估或者低估的倾向;

二是学生对职业定位模糊,只关注职业是否符合自身需要,忽略自己能否匹配所选的职业;

三是盲目追求大企业,缺乏对企业以及从事职位的深入了解,随大流地就业。

在对出现以上问题学生调查时,发现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没有系统地上过职业生涯规划类的课程,对于如何定位自己职业模糊不清。

3 制约人才培养的因素分析

人才定位不清晰 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是教学过程中的核心环节,学生培养的好坏首先取决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水平,人才定位是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关键。按照高职院校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的要求,但何为高技能却不清楚。按照国家职业大典的定义,高技能人才可以描述为:在生产、运输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熟练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精湛的操作技能,并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的操作性难题的人员;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的最大区别就是在于是否具备解决难题的能力。以高职物流专业为例,学生应该除了具备基本的操作技能外还要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从而在工作中去优化流程、提高效率。如果单纯地只进行操作技能的培养,和一个没有任何学历在物流行业打拼一两年的操作工区别不大。

人才培养与实践结合不够 在部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过程中,受科研水平、经费、领导重视程度等因素影响,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混同于一般日常教学活动。在实施过程中,部分院校经费支持不够,或者缺少企业支持,只能按照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编写的教学标准或者其他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去摘抄课程,这样形成的课程方案有的只有目录架构,缺少具体内容支持,系统性不强。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如何实施、如何编排不具体。这样制订出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混乱、内容空洞,与将来学生要就业的岗位衔接不足。

企业培养学生观念陈旧 在传统的观念中,培养学生被认为完全是学校的工作,企业认为培养学生是一种营运成本,忽略了学生作为一种储备资源未来可能创造更大的价值。在这种观念下,企业不愿意在培养学生这方面投入过多的精力。一方面,他们认为投入过多的精力会对本企业造成影响;另一方面,害怕投入过多的精力培养出来的学生不到自己的企业就业,或者跑到其他竞争企业中。基于这两个原因,企业只想和学校进行一些简单的合作,比如以企业的名字设置个奖学金或者向学校提供一些设备,来提高自己企业的影响力,从而吸引优秀的毕业生,但自己并不想投入到学生培养中。这样造成了许多学校校企合作的项目形式化,成为招生的工具。

4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途径

以行业协会主导的人才培养方案 行业协会作为一种自治性民间社会组织,具有沟通协调、整合行业资源的功能,完全可以成为学校与企业的纽带,协助学校帮助企业培养优秀的高技能的人才。行业协会能够以所拥有的各种资源、专业技能和专门知识,参与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设。行业协会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会员企业,获取第一线的人才需求信息,再将这些信息反馈到学院,将这些需求信息转化为人才的供给。这样既利于学校课程的建设,又能为企业提供优秀的人才,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行业协会、企业、学校共同实施培养工作 以行业的认证证书作为参考,学校提供理论教学,协会支持学校与企业结合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适当加入认证所需要的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可以在企业中进行。

三方共同参与教学与考核 打破传统教学与考核的单一模式,企业和学校都参与到教学与考核中,行业协会来监督与协调双方的教学实施,以保证学生能达到行业发展的要求。以物流专业中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为例,这门课程一般学校都在开设,也是助理物流师的考试科目。在这门课程开课之前,首先由企业的教师来向学生介绍本门课程为什么开设、学好这门课程可以达到什么水平、在未来工作中什么环节,什么岗位会用到专门课的理论知识等问题。后面的理论课程由学院教师来完成。快期末时候,将学生再放到企业,去自己实践操作一次,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可为走上工作岗位后提供可行的优化方案。最后,由企业和学校通过不同的角度来共同考核。现实条件下,学校的生源比较大,单个企业不太可能一次吸纳大量的学生,这时就需要行业协会也参与进来,利用会员企业的资源,协助学校和企业来完成这门课程。

坚持以培养优秀人才为主旨思想 物流企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利润率较低,经营者的管理理念不尽相同,改变企业内涵,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将人才视作资源。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坚持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匹配,兼顾到短期与长期的效益。

参考文献

[1]赵林度.中国物流人才国际化培养模式研究[J].物流技术,2009(14).

[2]冯涛.高校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与思考[J].物流科技,2012(12).

[3]余绍军,吴向东,刘灵犀.我国物流人才需求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0).

[4]张彤,赵静.高职院校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分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10).

物流专业化呼唤专业人才 第6篇

目前, 物流专业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 就业预测显示, 到2010年我国本科以上物流人才的需求量约为30万~40万人, 而目前各类大专院校物流专业年培养规模在5000人左右, 但这并不是问题的关键, 尴尬的事实在于一面是人才缺口大, 而另一面则是物流专业毕业生找工作难。

业内专家分析, 国内物流人才的短缺是事实, 但并不是总量上的短缺, 而是操作型人才的短缺、高端精英的短缺和专业型人才的短缺。针对以上话题, 我们与李贵春教授进行了探讨:

《中国储运》:请问李教授, 您如何看待以上预测?

李贵春:随着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物流人才短缺的问题十分突出, 物流人才作为国家12类短缺人才在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一直受到追捧, 对物流人才的实际需求可能会高于这一预测水平。根据《中国物流人才课题研究报告》, 截止2005年底, 我国物流产业从业人员为1676万人, 大专以上学历的占从业人员比例为21.56%, 低于全国行业平均24.33%的水平, 高级职称和中级职称人员分别占0.85%和4.38%, 更是远远低于全国平均1.86%和7.19%的水平。根据需求预测, 2005年到2010年, 我国每年需要新增物流从业人员104万人, 2010年到2020年每年需要新增物流从业人员100万人。另据IDC的最新研究报告预测, 全球物流业务流程外包服务市场将从2002年的1558亿美元扩大至2007年的2765亿美元, 五年间的年复合增长率达12%。并且近年表现出来的数据超过了原有的预测。以现有人才培养模式, 在全球范围内, 物流产业专业人才的巨大缺口还会进一步加剧。

《中国储运》:作为物流人才的培育者, 您们认为目前物流行业最缺少哪类人才?原因是什么?

李贵春:中高级物流人才比较匮乏, 现已成为我国制约物流业发展的一个主要“瓶颈”。物流规划咨询、物流外向型国际型、物流科研这三种人才就属于中高级物流人才。我国物流人才的培养时间较短, 物流产业的发展历史也较短, 物流领域的中高级人才的培养和实践都缺乏经验, 这就导致了在这一领域的中高级人才数量较少。物流规划咨询人才需要有较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特别是应具备物流各环节的实践经验, 因为物流业务涉及的环节多, 如运输、仓储、配送、流通加工等, 也涉及多个组织, 如运输公司、货代公司、银行、海关、商检等。我国物流产业发展速度快, 特别需要这方面的人才。去年年底, 在上海举行的首届物流人才招聘专场上, 100多家企业竞相觅才, 尽管像中海航集团上海国际运货有限公司等许多公司开出了10万至50万元年薪甚至更高的薪酬, 可仅有1%的岗位找到合适人才。我国经济对国际经济的依存度较大, 相应地对国际物流人才需求也较大, 但我国物流企业的国际经验较少, 物流网络也基本局限于国内, 国际物流被跨国公司所垄断, 因此, 我国的物流企业与跨国物流公司的竞争需要这方面的人才。同时, 我国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成立时间较短, 教师绝大多数来源于相关专业, 物流管理专业出身的教师都比较年轻, 这就导致了物流研究人员的力量较弱, 与传统专业差距较大。

《中国储运》:在平时的物流专业教育中, 您更注重培养学生哪些素质?

李贵春:物流人才应具备集成的思维模式、合作的团队精神和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首先, 一体化物流过程中存在多个环节, 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少则可能增加企业不必要的费用支出, 造成企业的经济损失, 重则可能导致物流服务中断, 造成客户更大的损失, 引起法律纠纷和大数额的索赔。所以从业人员在设计物流方案的时候, 要有一个严谨集成的思维模式。

其次, 物流作业的物理特性表现为一种网状的结构, 在这个网中存在着多条线, 每条线上又存在着多个作业点, 任何一个作业点出现问题, 又没有得到及时妥善的解决就有可能造成网络的瘫痪。所以物流从业人员应具备一种合作奉献的团队精神, 否则就不可能有效准确地完成繁杂程度较高的物流服务。

最后, 物流服务的特点之一是消费者参与到服务产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的过程中, 从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 需要时时与客户沟通协商、与上下游环节协调合作, 需要运用不同的工具进行各种信息的传递和反馈。因此, 物流从业人员不但要有相当丰富的知识面, 同时应具有相当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和技巧。

物流专业与其他的专业相比有很多特点, 其一就是物流专业并不是一个单一的学科, 而是一个多学科知识交叉的专业。如果要成为一个真正的物流人才, 三、四年的大学学习只是一个入门的过程, 更多的经验与知识是要在工作中学习积累的。

对于这一话题, 任职宝供物流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多年的吴玉陶先生很有心得:

《中国储运》:虽然近年来我国的大学纷纷开办了物流专业, 每年物流专业的毕业生上万人, 但令人奇怪的是, 现实却是一边是毕业生找工作难, 一边是人才缺口大, 您认为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局面的出现呢?

吴玉陶:物流企业“人才难得”与物流专业毕业生“一职难求”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语言不通”二是“货不对板”。首先, 所谓“语言不通”, 就是此人才非彼人才, 即, 大学培养的人才和企业当前需要的所谓物流人才实际上不是一回事。中国的物流企业虽然数量达几十万家, 但大部分只是传统的仓储、运输、货代、配送企业挂上了“物流”这块新牌子。这种“新瓶装旧酒”式的物流公司在观念、运作等方面还没有走出多年形成的旧习惯旧模式, 他们所需要的人才只是从事仓库、搬运、运输等进行日常简单操作的员工, 还不是大学培养出来的高级人才。所谓的物流企业人才需求缺口大的论断, 实际上是高估了当前的中国物流行业现状, 错误地估计了当前中国物流企业吸纳、接收、使用高级物流人才特别是本科生、研究生的能力。试想, 目前录用了物流专业的大学生的企业有多少家把大学生当“大学生”在使用培养呢?

其次, 从“货不对板”方面来看, 大学培养的物流人才没有或者不能满足物流企业的现实需求, 是导致物流大学生求职难的主要原因。宝供在人才评估标准方面有一个“九字箴言”, 即“靠得住、能干事、干成事”。但现行高等教育体制下培养的大学生, “能干物流事”的能力和“干成物流事”的意志都难以符合物流企业对高级人才的需要。第一, 思想上, 物流专业的学生不“专一”, 朝三暮四、朝秦暮楚, 大有人在, 所谓“意不坚者志不达”。在宝供, 我们经常讲“专一才能专业、专家才是赢家”。的确, 物流企业缺才不缺人。什么是物流的“才”?我觉得, 首要标准是“立志成为物流企业的人才”。大学生如果没有这个心理准备, 是不可能在物流行业有大的发展的。但遗憾的是, 很多物流专业的学生抱着的仍然是“先就业, 再择业”的思想, 似乎没有对物流业有发自内心的热爱。第二, 能力上物流专业的学生不“专业”, 即“不能干成物流事”。以物流本科毕业生为例, 两年专业课学习下来, 学生连仓库的收发货订单都不会处理, 还能干什么呢?更何况物流是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行业, 物流企业往往更看重毕业生的在物流战略、物流规划设计、物流项目管理、办事处分公司经营、运作管理及团队建设等方面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试问, 哪个大学的毕业生能规划、会经营?从宝供近4年的物流专业培训生的校园招聘结果来看, 物流专业的学生并没有太多的实战能力优势。我们基本上要经过2~5年的培训才能使他们适合公司的业务管理工作。

《中国储运》:作为物流人才的需求方和使用者, 您认为目前物流专业毕业生有哪些优点?又有哪些不足?

吴玉陶:相对其他专业而言, 物流专业毕业生物流基础知识比较扎实, 学习能力、分析能力也比较强。不足的一是物流专业毕业生个人在物流行业的职业发展规划不清, 成为物流专才的内驱力和使命感不够。二是实操能力缺乏且没有踏踏实实从基层做起的心理准备。

《中国储运》:您认为目前我国的物流人才培养体系存在哪些问题?

吴玉陶:物流人才的培养体系问题是一个复杂而又庞大的问题, 物流人才培养涉及方方面面, 但我认为要分析物流人才培养体系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

大学。大学在物流人才的培养方面承担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的大学物流专业教学问题我个人认为主要有三点问题有待改进:一是物流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社会定位不准, 特别体现在大学的学历教育目标和企业对实战型、应用型、针对性强的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上。二是物流专业的学生缺乏对物流行业本质的深刻理解, 对物流的使命、社会价值没有深入的认识, 没有在立志在物流行业成才的冲动。三是大学教学内容没有突出实用性、适应性、可操作性。在学生能力培养上, 没有结合主流物流企业人才需要的实际, 充分运用企业案例教学, 使学生做到既懂理论知识, 又善于实践操作, 还能思考研究, 从而提高物流人才的综合素质。

物流行业协会等物流职业认证机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物流行业协会等物流职业认证机构开办的所谓职业资格考试与认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资格认证与考试的知识体系、考评体系与物流企业的实际差距相差甚远, 学员参加完这些机构的培训和考核后, 拿了一堆的合格证却解决不了实际工作中的任何问题;其二, 认证市场极为混乱, 认证效果参差不齐。大部分认证机构片面追求经济效益, 以理论授课为主, 缺乏对学员进行物流实务的指导, 不能有效提升受训人员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就造成了物流证书过多过滥, 含金量大打折扣, 人才质量差也就在所难免了。

企业。企业在物流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企业领导对物流人才“重使用轻培训”的观念还是相当普遍。没有培养意识是大多数中小型物流企业的通病。二是企业没有能力完善自身的人才培训体系, 社会上的所谓的咨询公司也没有能力针对物流企业的具体实际情况开发出适合物流企业实际的个性化的物流人才培养体系, 导致物流企业内部的以实战为特征的人才培训工作始终难以系统地形成, 更谈不上发挥作用了。

《中国储运》:人才战略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企业甚至整个行业都关注的重点之一, 因为如果没有一个系统的人才培养计划, 就会造成人才缺乏、人才流失, 企业就很难有发展后劲。那么您认为在这一战略里, 企业承担着哪些责任?

吴玉陶:企业的责任是明确自身乃至行业需要的物流人才综合要求, 包括职责、任职资格、知识结构及素质等等诸多方面的要求, 建立适合企业实际的人才评价标准体系并据此发现、培养、使用合格的物流专业人才。

物流企业如何才能把有用之才吸引进来、培养起来、留得下来?

有人说“用好人才要有大气魄, 吸引人才要有新思路”。物流企业在吸引、留住人才方面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

吸引人才方面。首先, 事业留人, 目标留人。企业必须志存高远、追求卓越, 一个只追求短期利益而没有远大志向的企业是很难吸引优秀人才的。其次, 企业必须提倡并做到“人才与企业共同成长”, 必须让人才能分享企业成功的果实和喜悦。第三, 企业必须始终保持薪酬方面的竞争力, 用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吸引人才。记住, 薪金永远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第一要素。第四, 奖惩分明、制度严明的同时, 以开放务实的心态使用人、评价人, 努力形成公平透明的人才使用选拔评估机制。第五, “诚”字为先, 注重人性化管理方法, 以情吸引人。

留住人才方面, 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首先, 控制招聘环节, 把住源头关。留才从招聘开始, 选对人比用对人更重要。其次, 奖优罚劣, 找出千里马, 清除南郭先生。一个企业若是内部存在很多南郭先生式的人才, 那么这家企业就别想留住人才。因为南郭先生的存在严重毁坏了企业的公平、公正的氛围。第三, 多赞赏和鼓励员工。“薪酬是权利, 认可是礼物”, 经常赞赏和鼓励员工, 不仅会让员工树立自信心、充满成就感, 还会唤起员工的工作激情, 激发他们的创意, 和谐员工工作关系, 有助于形成留人的企业文化。第四, 打造体系化、个性化的培训体系, 为企业各层次人才提供全方位的培训指导。员工能力增值是对员工最大的奖赏。人才的成长离不开培训, 企业的留人也离不开培训。对于人才来说, 关注培训就是关注自己的进步和成长。看不到自己能力进步, 员工一般很难留下来安心工作的。当然, 企业留人最主要的是企业领导真正了解员工到底需要什么, 尊重员工并以正确的方法对待员工, 使员工健康有保证、生活有保障、能力有发展, 让员工体会到自己与公司是一体的, 让员工对公司充满信心。只有这样, 企业才能留住真正的人才。

毋庸置疑, 专业化已经成为了现代物流发展的方向之一。但物流专业化进程却不是一帆风顺的, 很多瓶颈制约着它的发展, 物流专业化人才的缺乏就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而吉利大学对于专业化人才的定向培养有很多经验, 一直工作在一线的吴迪女士作为人才的教育者, 她是如何看待的呢?

《中国储运》:物流专业化要求人才专业化, 比如做汽车物流的就要既具备物流知识又具备汽车知识, 做化工物流的就要既具备物流知识又具备化工知识, 作为高校, 你们平时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 是否注意到了这点?

吴迪:专业化已经成为了现代物流发展的方向之一。伴随着对物流服务质量要求的提高, 物流发展越来越趋近专业化, 物流专业化要求人才专业化, 对于物流人才的培养高校承担着重要责任。

我们吉利大学的物流管理专业开设于2001年, 按照“走进校园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走向社会”的办学宗旨, 以培养基本理论扎实、适应能力强、发展后劲足的应用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为目标。一方面, 我们重视学生的基础理论学习, 强调学生不仅要掌握物流管理的专业知识, 而且要掌握其他相关专业的理论。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既有坚实的专业能力, 又有广泛的知识面。另一方面, 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强调学生不光理论知识丰富, 还要能够把所学到的理论应用于今后的工作实践, 培养学生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 从我们学校毕业生的去向来看, 主要是大型企业物流部门、大型物流企业、连锁企业及政府采购与供应部门。因此, 可以说我们对学生的培养基本上是成功的。

《中国储运》:现在的高校毕业生普遍有一个现象就是理论知识丰富, 但是实际工作能力却很低, 您们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是如何克服这一问题的?如何才能完成培养有用之才的任务?

吴迪:我们学校在物流人才的培养上有几个特色, 我想是值得借鉴的:

第一, 在物流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方面, 我们注重引进既有较高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 又有丰富的物流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教师水平的高低是学生培养质量的决定因素。同时, 物流管理又是一个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因此, 我们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教学和科研能力, 又有曾经在大型物流企业或大型企业物流部门工作的经验和背景。目前, 我们基本上建成了这样一支业务精深、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第二, 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 我们除了开设物流专业的所有基础课程外, 还有按照培养高职实用性人才的标准, 自主地开发相关的实用性教材。2008年, 我们开设了物流企业实际运用模拟课程, 完全模拟企业实际运营情况, 采用先进的物流管理软件教学, 按照物流企业工作流程对学生进行模拟实践训练, 体会物流企业的实际工作过程, 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所学的专业理论。

第三, 2004年, 我们学校开始实施校企合作计划, 实行人才的订单式培养模式, 按照企业的订单实施“生产”, 更贴近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一方面, 学生定期到企业实习, 了解企业实际情况, 提早了解企业情况;另一面, 我们经常邀请企业经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管理人才到学校开设实践讲座, 学校与企业公享资源。

第四, 在学生培养方面, 我们不仅重视学生的专业理论学习, 还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大二的下学期就给学生提供一个为期四个月的实习期, 让学生初步地了解社会, 了解行业动态和企业的需求, 结合自身的条件兴趣, 回到课堂进行针对性地学习。此外, 从2004年起, 根据物流从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的规定, 吉利大学还实施了物流专业的“双证书”制度, 即毕业证书和专业上岗证书, 在大三阶段考取物流助理资格证和物流资格证, 这样不仅能提高所学知识的综合理解能力, 更能让学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

物流专业课 第7篇

物流专业课是一门实际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一个主要途径就是要加强实践教学。然而,在目前的中等职业学校物流教学中,实践教学的现状和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很多学校只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训,导致学生对抽象、枯燥的专业知识更产生了抵触情绪。如何提高学生对物流专业的热爱,培养学习物流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实现“能力本位”,开展“模拟实习法”教学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1物流专业课教学现状分析

1.1传统的“先理论——后实习”教学模式,隔断了理论学习与能力培养间的有机联系

《实践论》告诉我们:人类对社会的认识过程,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发展过程。现今职业学校物流专业课教学内容主要有两块:在校学习和校外实习。如果我们将两者孤立地对待,极不利于学生对物流学科内容的整体认识和把握,如果没有在两种教学间设置一个有效的教学载体和纽带,知识和能力的“迁移”就难以成功地实现。实践证明,创设“模拟情景”,重视学生主体活动过程,将理论教学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在课堂中开展“模拟实习法”教学,能很好弥补以上的遗憾。

1.2实践课教材不足、不配套,实验、实训设备投入不足,没有充分体现出职业学校的“特色”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但对于职业教育来说,经验知识与技能仍然是职业教育课程的重要内容,科学教育代替不了技术教育。绝大多数经验知识与技能是无法直接通过传授来让学生获得的。而物流专业具有环节多,系统性强,科技含量高,理论与实践联系紧密的特点,更需要加强技能的操作训练。但目前市场上,物流教材虽多,却缺乏统一的标准,实践性(实训)教材更是严重不足。许多学校虽然已意识到光凭理论学习很难培养全面的和较扎实的业务能力,也开始注重在平时课堂教学过程开展实践能力的训练,但由于经费投入不足,尚未建立面向市场的、可操作性强的物流实训室,而且学校与企业没有建立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因此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懂部分物流理论,没有实践经验,遇到问题无从下手。

1.3物流教师应试教育的传统意识在教学实际中未彻底改变

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转变。不少教师仍受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的影响,过高看重理论成绩,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忽略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物流专业的理论知识抽象,增加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理解把握的难度,如果教师仍采用传授式教学方式,极易造成学生对该专业课学习的厌倦和乏味,从而失去了主动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教学效果将大打折扣。

我们必须让物流专业教师从应试教育的错误观念中解放出来,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促成有效学习,实现学生认知过程、素养和能力形成过程的有效及高效,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变“一次教育”为“终身教育”。教学应从学生的个性发展的需要、市场经济的要求出发,来教育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创新,形成良好的素养和行为习惯,以适应21世纪的物流人才需求。

2模拟实习教学法的涵义与策略

2.1模拟实习教学法的涵义

模拟实习教学法是以“情景教学法”为理论依托,将现代课程理论中的“活动课程”的教学原则作为组织形式,在课堂中积极创设模拟情景,通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边教学活动,增强学生主动活动过程,诱发和保持学生积极的学习心向,从而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是一个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在仿真的学习环境中,让学生通过比较自由的积极活动,实践参与,主动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形成职业道德与能力的一种有效学习过程。

2.2模拟实习教学法课堂教学策略

模拟实习教学并非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简单穿插,也不是教师示范与学生活动的枯燥组合,它应该是符合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依据心理学、现代教育思想,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它的教学策略可用五个“特性”来体现。

1、教学环境——真实性

二十世纪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认为:教学过程应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要有一个真实、经验的情境——要有一个对活动本身感到兴趣的连续的活动。模拟教学法满足了这一要求,创设物流实训室,为学生提供仿真的工作环境,创造学习氛围,模拟实际操作过程,充分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作用,尽力使模拟环境与实际物流工作环境的一致性,从而促使学生的主动学习。模拟实习过程是一个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主动发展的教学过程。“在学习方面,你的最有价值的财富是一种积极的态度。”(鲍比 ?迪波特《定量学习》)

2、教学活动——主体性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最有效的教学法是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活动主体,以学为主,以教为辅,建立新型的课堂师生关系,角色互换,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罗杰斯人本主义教学策略指出 :教师不应把大量时间花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只是“引路人”,要达到目的,重要的是靠学生的“双脚行走”。模拟实习恰当地为此创设了能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环境,学生自主活动,变简单被动地接受知识为在体验、领悟、创造中学习,在原有认知结构上构建新的认知结构,学生在课堂中不仅仅只是学到了知识和技能,最重要的是学会了一种方法和能力。

3、教学方法——实践性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形成的判断与巩固,必须通过实践得以实现。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智慧从动作开始,如果智慧与动作的联系被切断,智慧的发展就不可能,实践是认知发展最直接的源泉。模拟实习教学要求在教学中强调学生的手脑并用,让学生通过活动逐步形成和发展自己和认知结构。

4、教学对象——全体性

素质教育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如何使每位学生在课堂中思维得以激发和活跃,是我们教师在实践中的难题。模拟实习是将枯燥、单板的理论知识具体、形象化,并十分重视资料、环境、过程中的真实性和规范性,营造求知的氛围,以提高学生的认知兴趣,达到诱发和保持积极的学习心向的目的,让每位学生主动地“动”起来,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它的着眼点在于面向学生,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5、教学内容——全面性

模拟实习教学的目标一方面使受教育者系统地学习物流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另一方面又是积极地培养学生主动、独立地从事探索,发明创造的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职业道德。模拟实习教学培养的是一种学生的系统的综合能力,它能使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与素质教育的目标相吻合。

3模拟实习教学法在中职物流专业课的实施

3.1确定教育目标

3.1.1教师活动——备课——准备过程

课前应制定授课计划,确定课堂教学目标,这时泰勒教学原则第一步,有了目标,才能使教学工作“有的放矢”。教案编写中既备教材,又备学生,还应准备实训操作资料,创设仿真环境,积极提供“学习资源”设计好一个系统性较强的“先进组织者”,并熟练本堂课技能,充分估计模拟操作中可能产生的问题,保证示范的成功。

3.1.2学生活动——预习——成疑过程

学生应主动求知,做好预习工作,复习理论知识,设置问题,并对学习任务有初步了解,做好模拟实训准备,打有准备之仗。

3.2选择学习经验

3.2.1教师活动——示范——传授过程

教师应选择最佳教学经验,在充分掌握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做好“引导”工作,找出有效切入口,借助模拟用品,资料,明确操作过程,技术要求,练习要领,指明教学的重点及难点。讲解要做到目的明确,具体,重点突出,语言简练,条理清晰。然后教师进行正确示范,目的使学生在亲手操作前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示范要把握要领,动作准确,操作规范,技术娴熟。示范方式有:正常示范,分解示范,重点示范,重复示范,纠错示范,协同示范等。讲解示范的实质就是选择有效的学习经验,教师利用自己的丰富知识和操作经验,采用灵活易懂的教学方法,“点化”学生,给予方法上的指导,为学生的自主操作提供经验。

3.2.2学生活动——观察——感悟过程

对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学生应眼、耳、脑等器官并用,聆听、观察、思考、感悟,必要时积极提出疑问,为自主操作做好充分准备。

3.3组织学习经验

3.3.1学生活动——操作——实践过程

这一阶段是学生在预习,成疑的基础上,明确了目的要求,观察了教师示范,经过思考、感悟后所进行的实践操作阶段,它是模拟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技能技巧,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关键阶段,各种知识、能力、习惯等在这里磨合形成。在《学习的革命》一文中讲到:“我们会掌握阅读内容的10%,听到内容的15%,但亲身经历内容的80%。”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可分为三个由低到高的教学过程。

3.3.2教师活动——巡回——指导过程

此时的教师应以巡回的方式,对学生活动进行全面地检查和指导,及时取得反馈。要着重检查学生的操作姿势,操作要领,操作程序等。在检查指导中,教师要做到腿勤、眼勤、嘴勤、手勤、脑勤,还要注意发现典型,采取个别纠正,集体指导,典型表演等多种灵活的指导方式。

3.4实施教育评价

3.4.1学生活动——体会——归因过程

学生应学会对学习效果的个人自我评价。如果操作成功,应及时总结经验,体会理论与实际操作间的异同点,使两者有机结合。如果操作失败,应找出原因,或小组讨论或向教师求助,力争在课堂中解决问题。

3.4.2教师活动——总结——评价过程

模拟活动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对操作情况,进行总结讲评,引导学生找出存在问题,积累实践经验。

4实施模拟实习教学法的成效

4.1学生学习物流的积极性提高,学生业务水平高,操作能力强

通过模拟实习法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课堂中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课堂效率提高,同学们能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在物流实训操作中,理论知识得以更深的理解和巩固,理论与技能的不断磨合又促进了有效学习。我校学生在到合作企业进行阶段实习或顶岗实习时,均能够直接上岗操作,专业的技能操作水平和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学生学以致用,又可以得到工作的回报,这对于树立学生的专业自信心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同时,学生娴熟的操作技能也在各类比赛中大放光彩。我校物流专业毕业学生参加企业的技能比武获得“技能之星”称号;我校物流学生以熟练的操作技能与娴熟的技巧参加柳州市大、中专、技工学校物流技能竞赛包揽了该比赛中五年的仓储技能项目(团体赛)和叉车项目(个人赛)的第一名。参加区级物流技能比赛连续三年获全区二等奖的好成绩。

4.2专业教师的自身素质得以发展

物流专业教师通过模拟实习教学法的实践与研究,极大促进了教学、教科研上的水平,以往凭一本书、一本教参上课堂的状况得以改变,备学生、备教法成了教学设计的首要任务,同时自身的综合素质也相应得到了发展。专业教师为了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也主动到公司或企业进行合作式的锻炼,增强对企业实际工作流程的了解;同时吸取新的技法技能,积极主动地掌握和储备必备的专业操作能力,以此提高实训操作教学能力。我校专业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创新教学设计,教学水平得到大大提高,参加柳州市青年赛教课获得一、二等奖;物流仓储科目课程《堆码技术》获得全国中、小学(中职)教师教育技能大赛二等奖,成为柳州市物流专业的示范课程。

4.3物流实训室的利用率大大提高,示范辐射作用显著

物流专业课 第8篇

一、考核的原则

(1) 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 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 遵循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律, 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 充分发挥考试在教学和人才培养中的教育作用、引导作用和导向作用, 体现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创造性, 从而保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 树立素质教育的考试观。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 促使我们必须构建适应高职教育的考试评价体系, 通过考试的引导作用, 提高学生的运用知识能力、自学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自我评价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考试不仅仅是核定学生的学习成绩, 更重要的是通过信息反馈以调整教学进度与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进而提高教学的质量, 并通过考试还要检测到不同个性学生的素质发展水平。

(3) 要考核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加大非智力因素考核的命题力度, 通过答案的灵活多样性, 为学生的发展创设一种弹性环境;要检验出学生在学习和思维过程的问题所在, 以利于教师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思维的指导与训练。

这样, 考试内容的视界将变得更加开阔灵活, 可有效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素质的协同发展。

二、考核模式的具体实施方案

1. 建立物流专业英语个人学习活动档案 (附表)

将专业工作岗位的23个工作任务具体的知识点、能力掌握划分出来, 这既让学生对本学期个人应完成的任务有所了解, 同时也可给学生的预习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而且这本身就是一个任务引领, 引导学生们按时完成任务并及时记录。在学期末的时候, 让每个学生上交自己的个人学习活动档案, 对每个学生的参与任务活动的多少给予评分, 也是对学生完成每一个任务的过程给予一个评价。

2.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 进行组内互评、组间互评

每一个工作任务环境都需要各种角色的相应配合才能完成任务。因此, 采用小组分工合作的方式, 让学生们处于不同的工作岗位, 担任不同的工作角色, 在完成自己工作任务的同时也审视了别人的角色完成情况。因此, 组内互评是必要的, 也是切合工作岗位必要的。同时小组之间的整体评价更激发了学生们做好工作的决心。小组的每一次任务活动记录都是对参与者的表现过程的评价, 也就是形成性评价, 对每一个人的能力、表现、创新及时给予了肯定, 并指出了不足, 便于改正。

附:小组评分标准

3. 视频录像和上机考核

物流专业英语的两大特色是学生们将来必备的两大工作技能, 并且是基于工作岗位环境下的英语对话交流和各种物流单据的填制。这两种能力的考核方式还可以采用视频录像考核和上机考核两种模式。如学生在期末可以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案例或工作情境编成表演对话, 将文稿制成PPT, 然后将工作岗位对话演练录成录像, 作为自己在工作中的整体表现。考核评判应是学生整体能力的体现, 同时物流国际货运单据、报检单据、进出口报关单的填制可采取模拟真实单据机考, 增加了工作的真实性。

摘要:教师要通过对物流企业的调研, 对基于工作过程的物流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的建立进行分析, 确定基于工作过程的物流专业英语考核模式改革的依据, 并根据考核的原则分析考核方式可实施的方案, 培养本专业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物流专业英语,工作岗位,技能型人才,考核模式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物流专业课 第9篇

目前,物流英语教材的种类繁多,教育决策者或者物流英语教师必须有针对性地挑选教材。教材评估就是检验教材用于某一特定目的的适用性(fitness)的方法(Tom Hutchinson&Alan Waters,2002)。“教材评估有益于教师更深入地认识语言及语言教学的本质,加深对教材的作用和要求的认识,以便更有针对性地使用、改编、替换或补充教材中某些内容,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习的发生和进步”(张雪梅,2001)。因此,从学生培养模式和教学效果等方面考虑,教材评估必不可少,而“教材的评估离不开标准”(张雪梅,2001)。

物流英语教材的选择和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流英语的教学效果,因此对教材的评估和建议在教学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Hutchinson& Waters(2002)提出的教材评估模式,对高等教育出版社毛利群和王宪编著的《物流专业英语》 (Logistics English)教材进行评估,从教材面向的对象、教材目标、教材内容和教材方法四个方面的主客观分析匹配度评估教材的适用性,尽可能地对教材中的不足之处提出一些建议。

1理论基础

国内英语教材评估起步较晚,而且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评估理论和评估体系,基本上采纳的还是国外几个比较流行的评估理论框架(许朝阳,王志芳,2007)。 Alan Cunningsworth(2002)、Mc Donough与H. H. Stern(1999)等国外学者都对英语教材评估提出过方法(王艳,2011)。这些均只涉及普通英语教材评估。ESP教材评估因教材受众的特殊性而有别于普通英语教材评估。

Tom Hutchinson与Alan Waters(2002)在他们的著作《特殊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一书中列出了ESP教材评估(material evaluation)的章节,提出将评估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确定评价标准(defining criteria)、主观分析(subjective analysis)、客观分析(objective analysis)和匹配(matching),并在此基础上创建了ESP教材评估的理论框架。该理论框架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确定评价标准阶段就是确定判断一本教材的标准,并考虑这些标准的重要性程度。第二阶段是主观分析和客观分析同时进行,前者是考虑分析课程的参与者(老师和学生)对教材的需求和期待是什么;后者注重被评估的教材实际上为课程提供的是什么。最后阶段为匹配阶段,是评价者对比主观分析和客观分析的内容,看实际教材与课程参与者的需求的匹配程度。该评价过程如图1所示。

2《物流专业英语》教材评估

2.1教材简介

本文选取的教材是《物流专业英语》(Logistics English)一书, 该书是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出版的物流英语教材,其编者是毛利群和王宪。该书适用于作为高等学校物流专业英语教材,还可供物流从业者以及对物流英语感兴趣者进修之用。

选择该书作为评价对象的原因有几点:首先,该书是“上海市第四期本科教育高地建设项目”成果,在同类教材中属于知名度较高、较为完善的教材。其次,编者毛利群是上海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具有一线教师的实战经验和理论知识储备,且科研成果颇丰。至今已公开发表论文16篇,出版专著、 译著、教材、辞书等12部。最后,该教材内容丰富,条理清晰。共9章,18篇课文,第1章为物流概述,第2~7章阐述物流基本理论和概念,如物流管理、仓储、存货等;第8~9章阐述国际贸易一般规则的国际物流,包括单证的制作、通用国际贸易规则等。

2.2教材评估

在第一阶段(确定评价标准阶段),分析各个标准的重要性程度。根据学习过程中学习的主体及主体需求,最后确定从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四个层面进行教材评估。按照Hutchinson和Waters的教材评估一览表对教材《物流专业英语》进行定性分析,作为衡量匹配度的依据;对一览表中每个模块进行独立打分( 不匹配为0分,部分匹配为1分,非常匹配为2分) 。

2.2.1教学对象

《物流专业英语》的教学对象设定为高等学校物流专业学完大学英语的学生和物流从业者以及对物流英语有兴趣者。 完成大学英语学习的物流专业学生具备一定的语言基础和物流知识;而物流从业者熟悉物流操作,但语言能力可能有一定限制。教材《物流专业英语》内容是以英语为知识载体的物流知识,针对语篇中出现的物流专业用语进行黑体标记和解释, 适当地降低阅读难度。总而言之,该教材难度适中、篇幅适当, 符合教学对象的理解能力,避免过于晦涩难懂,有助于提高物流英语能力水平。因此,在教学对象这一方面主客观匹配度很高,匹配分为2分。

2.2.2教学目标

选择学习该教材的学生基本有从事物流领域相关工作的设想。虽然经过物流专业初步学习和大学英语学习,但对物流英语没有接触。因此,物流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学习、巩固物流领域中的基本概念知识的同时掌握物流英语的听、说、读、写、译能力。通过物流英语的学习,用专业知识和英语能力为将来从事物流方面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材《物流专业英语》全书九章,从物流概述开始逐一展开物流领域的方方面面,包括物流概念和作用、订单管理和客服、 供应链、仓储、消息系统、包装处理、国际贸易规则和物流业发展等部分。其知识内容覆盖了物流领域中的常见问题。从每个单元的结构来看,每课开头的听力导入在引入主题的同时给予学习者听力语境,满足学习者听力方面的要求。课后练习中术语填空、词汇互译、句子互译几部分能够帮助学生全面熟悉该领域的知识以及物流英语中的术语内涵提高阅读理解和专业翻译的能力。课后讨论练习中的小组讨论是对口语的提升方法。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课后练习中的词形变化练习不适用于有大学英语学习基础的学习者。综合全书内容和每单元编排,在教学目标这一方面,主客观的匹配度相对较高,匹配分2分。

2.2.3教学内容

根据Hutchinson和Waters的一览表,在教学内容这一宏观模块下面分10个微观模块。用这10条标准放到我们研究的情境中来评估《物流专业英语》,分析如下表。

2.2.4教学方法

按同样的方法,Hutchinson和Waters在教学方法这一宏观模块下面分7个微观模块。用这7条标准放到我们研究的情境中来评估《物流专业英语》,分析如下表。

2.2.5其他标准

Hutchinson和Waters的教材评估一览表中指出,教材评估还涉及对教材价格和教材印刷质量的考量。该教材价格为30元人民币,对一本全书共316页的物流英语教材来说,价格少许偏高。因此价格主客观匹配度分数为1分。对于教材质量问题,教材排版清晰合理,教材内容没有拼写错误等问题。因此,教材质量的主客观匹配度分数为2分。

2.3修订建议

以上分析评估可以看出,该教材在各个评估标准下的得分都相对较高。总的来说,该教材的编写遵循英语学习听、说、写的规律:听力导入,阅读深入,案例拓展,练习巩固,口语强化; 选材新颖,语言朴实,紧贴实际,难以适度,便于阶梯式学习。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该教材较之专业知识更注重语言能力的提升,“真正的ESP教材,没有专业知识背景的语言教师也能够使用,因为教材注重的是专业领域内英语表达能力的训练。(蔡基刚,2015)。

但是该教材也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其一,物流工作中包含交际活动,因此需要注重交际型语篇,发展学生的实战性能力。其二,针对教学方法中辅助工具中听力材料音频文件的缺少,应及时补充。同时可以应用多媒体教具,刺激学习者学习兴趣,实现多模态教学。这些问题是物流英语教材编写者值得注意和需要避免的问题,为今后的教材编写提供一定的借鉴。

3结束语

通过评估教材《物流专业英语》,Hutchinson和Waters的教材评估模式具有实用价值,可以用于其它ESP教材评估。我们也认识到,教材评估是根据学习者需求展开的对教材语言、内容、编排等方面的评价。因此,应注意教材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适合与不适合的区别,教材的适切性是教材评估过程中的焦点。把握适切性原则是保持教材评估科学性的保证。而在评估过程中应注意模块独立分析,因为Hutchinson &Waters指出 “不能纯粹以分值的高低来评价教材的好坏,因为分值有可能集中于某一块”(Hutchinson &Waters, 2002)。宏观把握与微观把握的结合共同为教材评估提供保障。

摘要:教材评估是专门用途英语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效果。该文运用Hutchinson&Waters(2002)提出的教材评估模式,对《物流专业英语》(Logistics English)教材进行评估,从教材面向的对象、教材目标、教材内容和教材方法四个方面的主客观分析匹配度评估教材的适用性。

关键词:教材评估,专门用途英语,物流英语

参考文献

[1]毛利群,王宪.物流专业英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Tom Hutchinson,Alan Waters.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2.

[3]蔡基刚.专业英语及其教材对我国高校ESP教学的影响[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3(2):1-4.

[4]张雪梅.关于两个英语教材评估标准[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2):61-65.

[5]许朝阳,王志芳.大学英语教材的评估模式[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140-141.

[6]王艳.对我国ESP教材编写原则的探讨[J].中国ESP研究,2011(1):106-115.

物流专业课 第10篇

一、中等职业学校物流教学的现状

1.培养目标与方向有偏差

在对物流人才的培养方向上定位不准确,自身培养针对性不强,片面追求大而全,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技能不过硬,与企业需要的预期目标脱节。

2.教学内容与实际相脱节

从教材使用上来看,课程设置与本地区物流行业联系不够紧密,难以与现代企业相关岗位零距离对接。从在配套设施建设上看,学校物流实训中心和实习基地建设不到位的问题突出,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

3.教学方法与手段较单一

我国物流专业当前的教学模式还主要停留在以学科和课堂为中心,制约了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使职业教育失去了其应有的特征和职能。

二、成因分析

1.思路局限导致课程设置不完善

我国的物流教学起步较晚,教学的体系和理论还不是很完善,在课程设置上,理论教学与实际检验比重失衡,在如何做好已有知识与物流职业技能的培养上配平不够。

2.客观实际导致师资力量匮乏

在我国,一方面,地方经济发展对物流专业人才需求量较大;另一方面,受到办学规模以及影响力等条件的制约,从事物流的教育者对于物流知识的掌握不够系统和全面,而且缺乏物流实践经验。

3.传统观念导致教学方法单一

教学方法上,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我们往往更重视课堂理论的灌输,单纯地强调学生记忆公式与概念,甚至考试也都是以笔试背记成绩评价为主,忽视了学生在动手操作能力方面的培养。

三、改进中职物流教学的措施

1.进一步改进课程设置

要根据物流专业的特点和学校自身情况来确定物流专业的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方面,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由浅到深、从基础到专业,循序渐进地安排课程顺序,并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实操技能。

2.进一步提升教师素质

物流专业是一个全方位的交叉学科,涉及的知识内容非常广泛,这就要求教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真正到企业中学习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的技能,从而具备把科学的、大量的专业信息传递给学生的能力。

3.进一步灵活教学方法

在这里,结合工作经历,笔者主要总结了以下几种方法。

(1)换位教学法。在每堂课后留出少部分时间让学生有机会到讲台上来当一次“小教员”,就今天所讲的,最让他感兴趣的观点给大家讲一讲。(2)案例教学法。结合物流本身的知识特点,大量收集正反面的案例,让学生自主思考,再由教师进行进一步总结。(3)现场教学法。可以组织学生到工厂、公司等地方去上课和参观,可由教师或技术员、工人等有实践经验者讲授,学生可以边学边做,获得一些實际本领。(4)情境教学法。可以通过设定某一具体场景,使学生直观地了解企业运作中的实际状况,掌握各个角色岗位的岗位职责、运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等方面的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系统视角。

物流专业课 第11篇

关键词:高职物流学生,物流基层作业,能力评价,模糊层次分析法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不断进步、新技术的不断更新,高职教育将面临着新的诉求。因此,是否能培养出符合企事业单位需求和认可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则直接反映出高等职业教育的成败。

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分析和实践调查,尝试建立既符合高职教育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也符合物流企业人才需求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物流基层作业能力评价体系,并通过模糊层次分析法对学生基层作业能力进行评价。

1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物流基层作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评价指标是评价最后结果的指向标,它的选择影响到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因此一个好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能力绩效测评度体系应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能客观反映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真实状况,指标体系不带有任何主观感情色彩,以事实为依据;二是建立的指标体系简便易行,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三是在这些众多评价指标中,采用定性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的原则,尽量做到对学生的评价准确、全面、客观和公正。

本文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物流基层作业能力评价指标的选择来自于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5月出版的《全国高职高专物流人才培养状况调研报告》(以下简称调研报告)中相关数据。该调研报告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开发与资源库建设项目协作组历时近一年,通过对大量企业和高职院校走访、问卷调研等方式,获得了全国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情况和物流企业对高职物流人才需求状况的相关数据。目前,物流企业从业人员就业层次主要分为基层物流作业人员、基层物流管理人员、中层物流管理人员、物流规划设计人员和其他共5个层次,本文在评价过程中选择学生物流基层作业所需能力进行评价。本文将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基层作业能力评价分为职业核心能力、专业能力和个人素质3个一级指标,并在一级指标下设立了17个二级指标(具体指标见图1)。

(1)职业核心能力指标(A1)

职业核心能力是在人们工作和生活中除专业岗位能力之外取得成功所必需的基本能力,它可以让人自信和成功地展示自己、并根据具体情况如何选择和应用。当前,职业核心能力已经成为人们就业、再就业和职场升迁所必备的能力,也是在校、已就业和即将就业人群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本文根据调研报告选取以下6个指标来衡量:与人合作能力(B11)、与人交流能力(B12)、自我学习能力(B13)、信息处理能力(B14)、解决问题能力(B15)和其他能力(B16)对其进行考核。

(2)专业能力指标(A2)

专业能力主要是指从事某一职业的专业能力。根据调研报告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专业能力的描述,选取以下6个指标来衡量:仓储作业能力(B21)、运输作业能力(B22)、配送作业能力(B23)、物流信息管理能力(B24)、物流市场拓展能力(B25)和其他能力(B26)。

(3)个人素质指标(A3)

个人素质主要指人的品质和素养。本文根据调研报告选取以下5个指标来衡量:沟通能力(B31)、抗压能力(B32)、团队精神(B33)、执行力(B34)和责任心(B35)进行考核。

上述指标既自成一体又相互联系,构成一个复杂的多目标体系,其结构如图1所示:

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评估指标权重确定

权重是一个相对概念,是针对某一指标而确定的,每个完整的指标体系中不同指标的主要程度是不同的,因此,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能力评价必须针对不同指标对目标贡献的重要程度而做出估计。本文以层次法为基础,对物流管理专业学生作为物流基层作业人员进行能力评价时的指标权重进行确定。

2.1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权重确定流程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能力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以层次分析法为基础,建立评估指标的递阶层次结构,构造两两判断矩阵,采用调研报告数据和专家咨询法,按1~9标度对重要性程度赋值并由专家填写判断矩阵,根据判断矩阵计算对于上一层某因素而言,本层次与之有联系的因素的重要性次序的权值,它可以归结为计算判断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问题,据此就可以确定单层权重的子集,通过一致性检验后,运用相同的方法确定总层权重子集,并进行总层一致性检验,通过检验后,最终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

(1)建立指标集

假设考核质量评价,U,由m个因素组成,而每一个因素又由若干个二级因素组成,一级指标设为,u1,u2,…,um,,二级指标设为,ui1,ui2,…,,i=1,2,…,m。

(2)确定各因素权重

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集W=,w1,w2,…,wn,,根据标度理论,建立判断矩阵A=,aij,n×n,并将矩阵按列归一化,,按行求和,iji,j=1,2,…,n,,并归一化得,,式中wi为特征向量的近似值,i=1j=1i=1即评价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得分。

(3)进行一致性检验

如果一致性检验通过,则wi即为所求得特征向量,即本层次各评价因素对上一层评价因素的相对权重。偏差一致性指标,式中。随机一致性比较值,式中RI为平均一致性指标,当CR<0.1时,判断矩阵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

2.2 物流基层作业人员能力评价各指标权重确定

(1)构造判断矩阵

本文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可以确定指标权重的判断矩阵。相对于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物流基层作业能力评价总目标,选择职业核心能力、专业能力和个人素质作为准则层的因素两两比较,得出对于总目标的相对重要性比较的数值判断,同样,相对于职业核心能力、专业能力和个人素质3个准则层,选择各相应下级指标层中的因素两两相对比较,分别构造判断矩阵。

(1)一级指标判断矩阵(见表1)

(2)二级指标判断矩阵

第一,职业核心能力判断矩阵

根据调研报告结果,物流基层作业人员各项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视程度为:与人合作能力66.41%、与人交流能力57.65%、自我学习能力55.86%、信息处理能力53.52%、解决问题能力49.41%、其他能力23.91%。结合以上数据,采用专家咨询方法,得出各项职业核心能力的比例关系(见表2)。

第二,专业能力判断矩阵

根据调研报告结果,物流基层作业人员各项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性评价为:仓储作业能力71.09%、运输作业能力65.63%、配送作业能力68.09%、物流信息管理能力43.97%、物流市场拓展能力51.17%、其他能力41.98%。结合以上数据,采用专家咨询方法,得出各项专业能力的比例关系(见表3)。

第三,个人素质判断矩阵

根据调研报告结果,物流企业对物流基层作业人员的个人素质要求为:沟通能力56.59%、抗压能力45.35%、团队精神49.61%、执行力43.02%、责任心70.93%。结合以上数据,采用专家咨询方法,得出各项个人素质要求的比例关系(见表4)。

(2)确定权重及层次单排序结果

根据以上物流基层作业人员能力评价指标构成的判断矩阵,利用层次分析软件Matlab软件,输入相关数值,运算得出层次单排序结果(见表5)。

层次总排序的特征向量为:

Wi=!0.188,0.172,0.079,0.047,0.028,0.014,0.114,0.069,0.091,0.016,0.032,0.011,0.033,0.009,0.018,0.006,0.073",得出评价模型的权重表(见表6)。

3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能力模糊评估模型

模糊综合评价法(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FCE)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综合评标方法,模糊集合理论的概念于1965年由美国自动控制专家查德(L.A.Zadeh)教授提出,用以表达事物的不确定性。模糊综合评价是在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运用模糊数学工具对某些事物做出综合评价。设U=u1,u2,…,um表示被评价对象的m种评价指标因素,V=v1,v2,…,vn表示每一个指标因素所处评语的有限集合。对评价指标Ui分别给出评价等级vjj=,1,2,…,m,的隶属度组成隶属度向量Ri=r,i1,rir,…,rim,,即评价因素Ui以隶属度rir属于评价等级vj;再把各因素评价的隶属度向量组合得模糊隶属度矩阵R。把模糊评价矩阵R与各因素的权重矩W进行模糊运算并进行归一化,得到模糊综合评价质量。由于模糊算法中的取大取小运算会造成信息的丢失,故文中“o”运算为加权运算。

3.1 单因素评价确定模糊评价矩阵

本文设定判定指标的评语集合为V=很满意v1,,,满意v2,,,一般满意v3,,,不满意v4,,,很不满意v5,,,以习惯上与评价等级对应的百分制区间的中点为等级的量化分数,把评价结果量化为E=,95,85,75,65,45,。通过5名专任教师和5名企业专家对学生物流基层作业能力进行评价。得到对于指标的单因素评价并对其评价值进行计算,结果如下。

(1)各个指标的单因素评价结果(见表7)。

(2)一级指标模糊偏好关系值及评价值(见表8)。

3.2 结果分析

从表8中可以看出学生物流基层作业能力考评总评价值为83.1分,表示任课教师和企业专家对学生物流基层作业能力介于满意和一般满意之间,同时也说明现阶段所培养的学生物流基层作业能力与企业实际要求基本相符。根据评价结果,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团队在以后的工作中,一方面应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在课程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学生与人合作、与人交流、自我学习、信息处理、解决问题等能力的训练;另一方面注重学生物流技能水平的提高,强化学生仓储作业、运输作业、配送作业、物流处理、物流市场拓展等作业能力的训练;同时注重学生个人素质的提升,通过课内外活动进一步对学生沟通能力、团队合作和执行力进行训练,在活动中慢慢增强学生的抗压能力和责任心。

4 结束语

影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物流基层作业能力评价的因素较多,对其进行全面、准确、定量评价较为困难,本文引用了调研报告中客观真实的数据,将模糊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优点相结合,对学生物流基层作业能力进行考评,在一定程度上比较科学、客观、真实地对学生物流基层作业能力进行了评价。但是由于评价过程中的随机性、评价人员主观上的不确定性以及认识上的模糊性使评价过程带有一定程度的主观臆断性,故评价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

参考文献

[1]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工作协作委员会,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开发与教学资源建设协作组.全国高职高专物流人才培养状况调研报告[R].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王浩澂,董绿英.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考核质量评价[J].价值工程,2011(10):190-191.

[3]谭旭,高维春,等.就业导向下的高职学生能力评价探析[J].职教论坛,2011(18):70-72.

上一篇:射击心理下一篇:移动互联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