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地区范文

2024-07-14

宿迁地区范文(精选11篇)

宿迁地区 第1篇

一、企业家及企业家精神

美国经济学家德鲁克认为, 企业家是勇于承担风险、把变化作为可供开发利用机会的人。但是, 其他学者则认为只有那些有创新思维并取得卓越业绩企业的企业管理者才能称得上是企业家。

同样, 国内外许多学者都曾就企业家精神的概念有过精辟的论述和界定:弗兰克·奈特指出是企业家的才能, 也指是企业家具有的内涵或性质。西方经济学家马歇尔认为:企业家精神即是企业家具有的精神。这不仅是企业家创业创新的精神资源, 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企业家精神的本质在于企业家个人素质与行为的综合反映以及对企业生存与发展所构成的几个方面的要素 (具体要素包括创新性、进取性、冒险性) , 还有学者将企业家精神主要概括为创新性精神、进取精神、风险与责任意识的精神和机会敏感性的精神。

二、宿迁地区企业家精神的现状调查

为了研究宿迁地区企业家精神所表现的精神内涵如何影响经营效果, 分析企业家精神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探索影响企业家精神的主要因素, 我们进行了此次问卷调查。本次调查以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士为对象, 样本来自宿迁地区多家企业, 企业规模有大有小, 人数也不相等, 有从15到2000不等的企业人数, 这样的选择有利于大小企业共同说明问题。调查采用邮寄问卷的方式进行, 于9月1日发放问卷200份, 截至10月1日共回收问卷178份, 其中有效问卷146份, 有效回收率为73%。为使调查分析更为全面和深入, 我们也采用面谈的方法进行更深入地调查了解, 更重要的是我们对调查问卷结果进行有效的反馈, 有利于发现相关问题。

此次调查主要是从高级管理人士对创新精神、进取精神、风险与责任意识的精神和机会敏感性的不同角度展开。具体情况如下:

根据表1, 我们看到创新精神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内容, 具体为: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具有创新动力、塑造企业创新性文化, 其中“企业产品研究与开发能力”对高级管理人士来说“最重要”所占比例为82.5%, “塑造企业创新性文化”占有76.3%。从对创新精神展开的调查可已看出:创新精神在企业发展中为企业管理人士所重视, 管理人士越是重视创新, 企业发展越成熟, 市场所占份额也越高。因此, 创新精神是企业家最主要的精神表现。

表2显示进取精神的三个方面的“重要性”都占有较高的比例, “鼓励企业内部不同部门开展良性竞争”的“重要性”占到了71.4%“企业具有主动竞争意识”“企业员工的学习精神”所占“重要性”比重分别为62.1%、68.9%。由此可知, 高级管理人士鼓励企业内外部展开良性的竞争, 同时在员工之间展开有效的积极向上的竞争, 对于提升企业主动竞争意识是有所帮助的。

表3统计结果表明风险与责任意识三个内容包括愿意承担社会责任、对决策行为负责和冒险精神。它们所占的“重要性”比例较低, “愿意承担社会责任”“对决策行为负责”“冒险精神”分别为28.2%、38.3%、12.7%。由以上数据显示:管理人士对风险与责任意识精神的评价不高, 他们不重视冒险和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这与部分企业还处于成长期, 经营过于保守, 不善于抓住市场机会有关。

表4说明对机会敏感性的评价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把握市场机会、把握内部变革时机和决策具有前瞻性, 对此高级管理人士的评价较高, 数据分别为74.3%、68.1%、72.4%, 市场对于刚起步的企业而言极其重要, 对于已经成熟的企业亦是如此, 因此不管是出于什么发展阶段的企业都对此非常关注。

从此次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 在创新精神、进取精神、风险与责任意识的精神和机会敏感性的精神的投入中, 大多数企业的主要负责人重视创新精神的投入, 他们善于把握市场机会, 努力塑造企业创新性文化。而对自己在风险与责任意识方面的投入评价相对较低, 他们不倾向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实施行冒险行为, 也不愿意承担相应的风险。

三、企业家精神存在的问题

根据宿迁地区企业家精神调查表数据统计表明, 培育企业家精神还需要解决以下问题:

1. 宿迁地区企业家所表现的创新精神多为产品的创新, 而经营理念的创新和经营的灵活性的创新所占“重要性”的比例较低。他们对于经营灵活性认识不足, 不能灵活运用相关政策开展经营活动, 形成一系列体制的创新, 这也就使得创新精神片面化, 从而也阻碍了企业机会敏感性精神的发展, 不能把握市场的发展机会, 某种决策也失去了前瞻性, 这将成为限制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2. 从表3看出, 他们对本企业经营状况十分关注, 但承担社会公益、回归社会的精神有所欠缺, 也就是调查表中的风险与责任意识不强的体现。现在的企业家更多的注重自己企业的经营状况, 道德和信誉水平不断下降, 如企业发展威胁到环境问题, 制造伪劣产品, 恶意欺骗消费者, 等等。其结果必然导致消费者逐渐远离他们, 并最终影响其长远发展。

3. 调查数据说明政府对企业的发展的支持和创新的鼓励还不够。目前企业的发展就会面临复杂的问题, 比如说是资金的贷款周转、市场准入的限制等问题。这些问题不利于参与市场的自由竞争。

四、培育企业家精神的对策建议

面对宿迁地区企业家精神存在的问题, 为进一步加强宿迁地区企业家精神水平建设, 提升企业经营状况, 我觉得企业家精神的应注意相关的建议:

1. 要形成相应的创新激励机制, 使得企业家精神成为企业的精神。

创新精神是企业家最主要的精神表现, 也是企业的灵魂。因此企业必须建立一系列鼓励创新的制度从而使企业创新行为得以实现。这就要求企业员工也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 而不仅仅就是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士。企业应该建立相关的机制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把企业家精神传递到每个员工的心中, 变为全体员工的精神, 从而使得企业家精神作为整个企业精神的支柱, 为企业家精神弘扬与发展提供制度的保障, 促使企业高效有序的发展。

2. 树立社会责任理念, 建立科学的社会价值体系。

企业家责任并不仅仅是促进自己企业的发展, 更重要的是造福于社会, 建立社会价值体系。但如果他们仅仅是增加企业财富, 不顾环境污染给人类带来威胁, 那么企业财富增加就失去了社会价值。企业家要实现其社会价值, 就要尽可能地去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取更多的利益。企业要实现其社会价值, 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首先, 企业应该宣传中国传统的文化, 使之复兴。其次, 企业利用大众传媒和互联网的力量, 推进社会文明的进程。最后, 在企业推行中西文化结合的教育模式, 培养出有思想、有内涵, 道德情操高尚的员工。

3. 加强政府的支持, 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企业家精神无论是在逆境还是在顺境中进行培养, 都需要有一个支持他们成长的良好环境。政府的关键作用就是创建这样的氛围, 鼓励企业家的创新性精神、进取精神、风险与责任意识的精神和机会敏感性的精神的发展, 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政府应该制定法律法规, 设立政府专门管理机构, 实行税收优惠政策, 同时构建良好的交流平台, 促进企业之间的交流与的合作;建立健全担保体系, 担保系统进一步完善;拓宽融资渠道, 加快融资速度。这样能使得管理人士的风险与责任意识提高, 他们的创新意识也会稳步发展。

摘要:通过对宿迁地区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士的问卷调查和实地访问, 文章对企业家精神如何影响企业发展状况, 探索影响企业家精神的主要因素研究, 并对宿迁地区企业如何加强企业家精神水平建设提升企业经营状况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宿迁地区,企业家精神,维度,调查

参考文献

[1]彼得·德鲁克.创新和企业家精神[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 1989

[2]丁栋虹·企业家精神[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3]弗兰克·奈特.经济组织[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6

[4]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经济学原理[M].国外社会科学, 1983

[5]企业经营者对企业家精神的认识与评价—2009年中国企业经营者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J].管理世界, 2009

[6]靳卫东等.企业家精神:含义﹑//度量和经济绩效的评述[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08

宿迁医改攻坚 第2篇

因此,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医疗卫生公共服务水平,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成为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为加强宿迁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特别是基层医疗卫生的发展,以促进全市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近期宿迁市财政局对全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调研。

医改之路

2000年宿迁市率先实行医疗改革,到2003年全市所有公立医院全部实现民营化。长期以来,宿迁市医疗机构在改革中不断引进社会资本,医疗服务条件得到改善。目前全市2014年底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64所,相比改制前1999年的143所,增幅达154.55%,年均增长10.3%。据了解,宿迁市2014年底医疗卫生资产为105.29亿元,占苏北五市总额的比重为17.58%,与改制前1999年的占比8.55%相比,上升了9.03个百分点。截止2014年底全市卫生人员总数30039人,比1999年的10599人增加了19440人,增幅183.41%,年均增幅12.2%。

经过多年的医疗体制改革,宿迁市的医疗卫生状况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回顾过往,可以总结为,第一,创新财政医疗卫生投入机制。医院民营化改革以来,宿迁市各级财政从以前的“大包大揽”转向“重点投入、以奖代补”,重点支持公共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具体包括建立卫生事业发展资金,将医院改制置换资金、政府的卫生事业投入以及社会各界的捐赠资金,实行专户存储,专款专用,主要用于卫生事业的再投入。在2009年宿迁市成立市、县卫生事业投资管理中心,属于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并出台《宿迁市非公办医疗卫生机构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对政府投入的资金,以借款、参股、租赁的方式进行管理,主要用于非公办医疗卫生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购置。另外,宿迁市财政局还设立有医疗卫生“以奖代投”财政专项资金,2014年奖励资金规模达550万元,经卫生部门考核后奖励兑现,积极鼓励各民营医疗机构加快自身建设。

第二,宿迁市从2013年上半年起在全市实施乡镇医院发展提升工程,在政策扶持方面,宿迁市财政局采取了提高乡镇医院执业医师养老保障水平;加大卫技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支持医院晋升等级;加大乡镇医院奖补力度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力度。

第三,建立健全制度体系,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一是国家、省医改政策实施后,我市努力克服医院民营化所带来的影响,2012年起着力实施医改“1+2”工程,出台了乡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以及新农合结报延伸到村等文件,对村卫生室进行机构、人员、业务、药械、财务、绩效“六统一”管理,建立一体化管理的新体制;在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要求全部配备基本药物目录内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新农合结报体系延伸到所有行政村,实现新农合结报网络全覆盖,提高群众受益度。二是基本药物制度在全市村卫生室真正实现了全覆盖,并规范了基本药物采购、使用环节,确保村卫生室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同时,完善村医绩效考核,遏制药品滥用,启动配送企业积分考核制度。截至2014年底,全市采购基本药物3.94亿元,配送到位3.64亿元,配送率为92.39%。三是在全市村卫生室基本药物制度逐步规范运行的基础上,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大力推行基本药物制度,到2015年上半年实现基本药物制度社区全覆盖。同时,启动乡镇医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四是基本药物制度实施以来,财政补偿机制建立,各级财政均按常住人口人均15元标准安排配套资金,并按需安排基本药物周转金。

此外,宿迁市还实行了包括强化督查,扎实开展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以及科学管理,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

问题犹存

虽然,宿迁市医疗机构改制后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近年来,特别是国家新医改实施以来,破除“以药养医”、取消药品加成、提高服务收费、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等政策要求,对我市民营医院的发展,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发展影响较大,主要问题有:

第一,民营医疗机构破除“以药养医”难度更大。新医改要求逐步取消以药补医,将县级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补助3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政府补助2个渠道。而我市均为民营医院,经常性收支差额难以核定。同时,服务收费上涨敏感性强、政策性强,且与医院服务水平相关。因此,民营医院破除以药养医的难度更大。

第二,民营医疗机构后续发展投入不足。目前,我市医疗卫生机构,特别是基层普遍存在设备老化、医疗仪器短缺,床位少、住院环境差、服务水平较低、检查效果准确率偏低等现象。其原因主要是医疗机构自身投入不足。主观方面,投资人希望利用现有的设施取得更大的效益,不愿增加投入。客观方面,民间资本有限,融资难。

第三,医疗卫生机构人才紧缺现象明显。由于一些医院机构没有建立起合理的用人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一方面医护人员的积极性未被充分调动起来,另一方面我市医疗机构人才匮乏现象越来越严重。

医改再跨越

笔者认为,宿迁市医疗卫生改革虽然成绩显著,但是仍不乏需要提升的空间。例如,第一,引导医疗卫生机构建立稳定的长效发展机制。加强医政管理和卫生监督力度,规范考核与奖罚,建立健全以服务数量、患者满意度、任务完成情况等为主要内容的考核机制,将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开,并与财政补助、医保支付等相挂钩。通过考核,积极引导民营医疗机构加大投入,改善服务条件,每年增加安排一定比例的发展基金用于医院的基础建设、设备配备以及人才引进,促进其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逐步实现科学管理、长效发展。同时,大力实施等级医院“升级晋等”工程,进一步完善鼓励民营医院发展的优惠政策。

第二,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功能。对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结合我市乡镇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规范各项工作,不断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一是继续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按标准安排公共卫生服务资金补助,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范畴的11大类43项目标任务落实到位。二是依托卫生信息化建设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建立健全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方便群众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三是进一步提高基层卫技人员待遇,并适应物价上涨水平。

第三,推进新医改形势下乡镇医院发展新途径。一是乡镇医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降低药品收入所占比重。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调整医保政策、提高基本药物补助等方式,真正破除以药养医现象,切实减轻居民医药费用负担。二是探索乡镇医院做大做强转型升级。要找准乡镇医院发展的战略定位,坚持在公益性导向下寻求发展,对规模较大的乡镇医院可采取挂靠、合并等方式转化为县(区)医院分院或专科医院。深入调查研究,按照切合实际、因地制宜的原则,先行试点,成熟一个,批准一个。要在区域卫生规划的框架内,结合现有卫生资源和群众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优化和调整县、乡级医疗机构的布局,合理划分县(区)医院分院或专科医院的功能定位,在确保落实承担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基础上,逐步实施转型。

此外,还需加大培养基层卫生适用人才队伍,利用医学院校、大型医院等平台,分期分批对乡村医生进行轮训,提高其整体综合业务水平,为基层培养一批适宜性人才、合格的医护人员。以及加强政策扶持,推进我市医疗卫生事业向纵深发展等等。

(本文作者供职于宿迁市财政局)

宿迁地区 第3篇

一、动态能力与联合创新的内涵

(一)动态能力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能力理论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并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以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发表的《公司核心能力》一文为标志,经过众多学者的发展,核心能力理论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成熟的理论体系。但核心能力本身所具有的“刚性”问题,意味着企业无法适应环境动态变化,也并非必然地可以为企业带来持续的竞争优势。Teece等人提出一个更加宽泛的概念———动态能力来解释企业如何获取持续的竞争优势,并将动态能力定义为“企业对内部和外部的竞争能力进行整合、建立以及重构以便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的能力”,认为动态能力包括“组织的和管理的过程、位势和发展路径”三方面内容。此后,对动态能力理论的研究进入一个新阶段。埃森哈特等人研究动态能力的内在机理的流程和惯例问题,认为动态能力是获取、整合、重置和释放资源的流程,应对或者创造市场变革。后来,提斯更深入地了解了研究动态能力形成的微观基础,指出面对环境变化创新能力是不可缺少的企业的微观能力。

(二)联合创新的内涵

联合创新泛指企业与大学、公共科研机构和其他企业之间为了开发和应用新技术,通过建立合营企业、签订合作合同和进行其他合作而做出的安排。企业联合创新的形式很多,大体上包括:一是企业与企业、大学、公共研究机构的松散型合作,即通过订立合作研发合同进行合作;二是由企业与企业、大学、公共研究机构设立合营企业的紧密型合作。合营企业的建立使联合创新各方具有一个共同的利益追求,并且合作相对持久、稳固,除非合营企业终止,这种联合创新将得以存续;三是企业与顾客、消费者、供应商等利益相关者之间形成各种合作研发关系。例如,由消费者或者供应商提出研发动机和方案,然后参与企业的联合研发。在本课题研究中,将企业联合创新的关注重点集中在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与创新,利用各自的要素占优势,分工协作共同实现一项创新过程的行为。

(三)宿迁地区企业联合创新特征

2009年6-8月,课题组设计了2份问卷,主题涉及R&D投入、动态能力测项和联合技术创新等27问题,深入宿迁三县两区的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共发放问卷170份,回收问卷156份,对不符合要求的样本以及重复的企业问卷进行剔除,共获得有效样本148个,回收率为91.7%,有效率为87.1%,均处于理想的水平。在调查问卷发放中,同时考虑了企业性质、规模、寿命、负责人的文化程度等方面对课题的影响,确保选择的样本更具有代表性。通过调查发现,因资金和技术等问题,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意愿(强烈和较强烈)仅占32%,希望与高校和利益相关者进行联合技术创新的企业却高达72.7%。虽然企业对联合创新有较高兴趣,但实际操作中却遇到相当多的问题。

二、宿迁地区企业动态能力提升的联合创新影响因素

任何企业间的联合创新都是在一定的现实的环境中进行的,因此影响企业联合创新的因素相当多。课题组对调查资料进行整理后,归纳了影响企业进行联合技术创新的主要因素。

(一)政府联合创新政策体系

政府联合创新政策体系对于本地区企业创新和持续竞争力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并通过制定有关企业联合创新方面的政策来引导、调控市场和企业行为,加快联合创新成果从潜在生产力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相反,如果没有相关的扶持政策,知识产权得不到保护,则这种联合技术创新活动面临的风险无疑会大大增加。

(二)联合创新的经济成本

在影响联合创新的众多因素中,经济成本是影响高管们是否联合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这些经济成本主要包括:一是由于合作研发协议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会产生大量的成本和风险;二是知识产权保护的不足导致投资回报不充分的问题;三是协调技术开发和转让存在困难;四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而产生的订约成本和协议执行成本等;五是研发投资和技术创新存在外溢效应,投资者无法获得全部投资收益,一部分甚至大部分投资收益可能由投资者以外的人获得;六是联合创新中的“囚徒困境”问题会引发企业额外的担心,从而会加大企业的预防与监督成本。

(三)企业的战略索求

在联合创新过程中,双方可能会涉及到彼此的技术秘密和诀窍等高度机密,这些秘密的泄漏将会威胁到自身的竞争优势。因此一些企业高管们表示,在进行技术创新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机会主义倾向,会隐瞒一些重要的技术信息,影响联合创新目标的达成,甚至由于无法有效沟通与协作而导致联合技术创新活动的失败。

(四)联合企业的核心专长

双方必须具备自己的核心能力,形成资源互补或加强,这是企业联合创新成功的前提。这些资源包括:品牌、技术、管理、信息、人力、设备、财力等。联合创新的出发点就在于从伙伴那里得到帮助,如果双方无法实现资源互补或加强,那么联合也将失去吸引力。

(五)联合创新同盟中的利益共享与风险分担机制

在调查中,有的企业总结出,联合技术创新收益的分配应充分把握“风险共摊、利益均沾”的原则,如果联合创新伙伴承担的风险与获得的收益不匹配,将导致伙伴的积极性降低,联合技术创新活动的失败的可能性则会大大增加。

(六)联合创新模式中的沟通能力

顺畅的信息沟通是联合创新的基本保障。通过信息的传递,可以加深彼此对对方创新观点和态度的认同,提高联合创新发生的机率,降低因信息不对称而引起的潜在或现实的冲突。同时使联合创新行为建立在对创新的一致理解基上,以保障企业联合创新绩效的实现。

三、应对联合创新的影响因素的对策研究

从前文分析中可以看出,企业进行联合创新提高企业动态能力过程中存在不确定因素,因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解决联合创新中的风险问题。

(一)更新观念,大力整合企业联合创新资源

整合管理是企业联合创新成败的关键,是联合双方共同采取的一系列旨在推进合作进程、提高合作绩效的管理措施、手段和方法,涉及员工安排、队伍建设、文化重组和业务重建等每个联盟活动必须面对和完成的各项工作。联合创新模式的成功实施不仅需要有强有力的企业家核心,更需要处理好涉及当事人的动机、思想状况、个体和群体行为以及合作所带来的一系列动态发展变化等问题,这些问题不易衡量且隐蔽性较强,需要双方权衡把握,及时沟通处理,提高最终联合创新绩效。

(二)慎重选择联合创新的伙伴,增强合作的持久性

联合创新,意味着企业从观念上和结构上要进行改变。因此,必须细致地挑选联合伙伴以确保真正“双赢”的实现。首先要从企业战略的角度来检验是否真的需要建立联合伙伴关系。其次要确定挑选联合伙伴的准则,评估潜在的候选企业。再次是正式建立联合关系。一旦某个伙伴被选中后就要开始真正地建立正式的关系,包括所有的联合伙伴对企业的需要要有完整的认识。最后要维持和精炼合作关系,包括增强彼此间的合作关系或者解除与某些企业的合作关系。

(三)降低联合创新经济成本,保护核心专长

联合创新尽管对强化企业的动态能力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在调查中不少企业高管表现出对经济成本的担心。为此企业应该在规范联合创新中技术转让,规定成本分摊机制,以防收益外溢或企业无法回收成本。企业正式联合后,处于技术劣势的企业在熟悉了生产工艺的全过程、完全掌握生产经营中的诀窍后,便可能脱离联合体而单独经营,以图获取更大利益。因此,企业需要明确联合创新边界,建立完善的技术交换渠道和机制,以及建立核心能力的战略隔绝和保护机制。

(四)强化组织学习,增强联合创新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

在竞争环境中,竞争优势往往不仅来自于产品的成本和质量,更重要的是企业的创新能力,这种创新能力往往需要通过在企业联合创新中强化组织学习来获取。通过合作联盟,合作伙伴可以学习到对方融化在组织之中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组织知识和技能。因此,组建联合创新联盟终有这样一种可能性:利用今天的联盟安排,联盟伙伴在明天可能成为更难对付的竞争对手。管理阶层必须利用联盟关系来增加内部资源,不断地增强公司的竞争优势。

(五)建立合理的联盟治理结构,明确风险和利益分担机制,保护联盟各方的利益

企业联盟中的治理结构对合作各方的利益保护是至关重要的。在对企业进行调查发现,联盟的一方在保护自己的知识不泄漏给对方的同时努力学习对方的知识,或在学习到对方的知识和能力之后一般会马上终止联盟。显然这极易导致联盟关系不稳定,更谈不上通过联盟合作创造更大的收益。针对该类联盟中的机会主义行为,应选择合理的治理结构加以防范。如通过建立股权对等的合资企业,在同一企业通过“面对面”的交流为企业自身提供更多技术学习机会,或在合作协议中对外方企业的技术转让明确加以界定。

(六)强化政府在企业技术联盟中的作用

政府部门要在企业联合创新中扮演中介人和塔台人角色,促进企业通过联合创新提高动态能力。政府至少需要发挥好以下几个方面作用:一是加强政府对联合的宏观引导与调控功能力。政府在调控企业技术联盟时,一定要注意政府的调控主要是一种政策上的调控,要充分维护企业的自主权,为企业技术联盟行为提供方便,帮助其解决困难,也要防止政府工作人员利用手中的权力给企业间的联合创新设置人为的障碍;二是制定本地区企业技术联盟发展计划,以各种方式引导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或企业与利益相关者合作,做好牵线搭桥工作;三是建立企业技术联盟风险投资基金,加速建立具有行业特点的、具有孵化器作用的工程化实验中心或试验基地,促进联盟成果的商品化。

摘要: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 企业的联合创新已经成为应对环境变化、获取竞争优势和提升动态能力的重要手段。文章选取宿迁地区企业进行研究, 寻找企业联合创新过程中主要的影响因素和过程管理的不足, 提出了应对策略, 对企业正确处理联合创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升动态能力有一定的价值。

关键词:动态能力,联合创新,经营绩效,对策

参考文献

[1]、Prahalad, C.K.and Hamel, G.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J].in Harvard-Business Review, 1990.

[2]、贺小刚等.动态能力的测量与功效:基于中国经验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 2006 (3) .

[3]、Teece, D.J, Pisano, G.&Shuen, A.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7.

[4]、Eisenhardt, K.M.&Martin, J.A.Dy-namiccapabilities:WhatAreThey?[J].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 2000.

[5]、董俊武, 黄江圳.动态能力演化的知识模型与一个中国企业的案例分析[J].管理世界, 2004 (4) .

宿迁户口迁出办理 第4篇

办理条件

1、户主迁出

2、迁出省外

3、集体户口迁出

办理材料

1、户主迁出的,应同时提供变更户主所需证明,重新确立新户主,并相应调整同户人员之间的家庭关系,

2、迁出省外的,需要注明户口性质的,根据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前的历史记录认定。

3、集体户口迁出材料

集体户口成员在具备下列条件之一时应申请迁出:

(一)在市内拥有合法固定住所的;

(二)在本地有直系亲属(指配偶、子女、父母等)可以投靠的;

(三)离退休人员或辞职、被开除人员等已离开工作单位回原籍或配偶、子女处居住的.;

(四)人事变动、工作调动等已离开本单位的;

(五)企业倒闭、职工下岗自谋职业、外出务工、经商的,

集体户口申请迁出的,应当向迁入地公安机关提交以下材料:

(一)迁移申请;

(二)居民身份证;

(三)与父母、夫妻、成年子女关系证明或者合法固定住所证明。

办理流程

申请→提交材料→窗口受理→审批→办理

办理地点

宿迁市府苑派出所

地址:豪城西巷

电话:(0527)84354620

宿迁市富康路派出所

地址:富康大道358号

电话:(0527)84354860

井头派出所

地址:彩塑路15号

电话:(0527)84354380

幸福路派出所

地址:八一中路29号

宿迁市洋北派出所

地址:仙女北路附近

电话:(0527)84354990

古楚派出所

地址:苏州路111号

苏南侨商齐聚宿迁共谋合作 第5篇

王益副市长首先向来宿迁考察的各位领导和苏南侨商表示热烈的欢迎和感谢。王益在投资环境推介中向侨商们介绍了宿迁悠久的历史文化和15年来宿迁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王益说,当前宿迁市正处于“十二五”黄金发展期,正是投资创业良机。来宿投资建设成本低、要素资源配置好、区域腹地市场大、亲商帮办服务全、投资政策优惠、生态环境宜居,希望更多苏南侨商能够抓住机遇,积极来宿投资。

钱兴荣主任说,宿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侨务工作,亲侨、爱侨、助侨、帮侨,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措施,吸引了一批侨商在宿迁投资兴业。以“转型升级新舞台,跨越发展新空间”为主题的“苏南侨商看宿迁”活动是宿迁市加强与苏南、苏中各地侨商联系、交流的有益尝试,目的在于利用全省侨办系统的资源优势,邀请有产业转移需求及投资意向的侨商到宿迁考察洽谈、谋求合作,助推宿迁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他表示,省侨办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宿迁发展大局,牵线搭桥,凝聚侨心,汇聚侨智,发挥侨力,为宿迁实现更大的突破作出新的贡献。

随后,苏南侨商代表们交流了心声。无锡市银亿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黄联珠表示,此次宿迁之行让大家感官上得到很大的满足,宿迁给人的印象是既儒雅又大气。她代表无锡侨商会表示,将会积极推介宿迁,并承诺在加拿大华文杂志上为宿迁做免费的宣传。无锡投资兴业的桥联集团董事、执行副总裁曹一平表示,通过此次考察,希望能在宿迁找到发展的切入点,让桥联集团的项目在宿迁这块投资热土上生根开花。

会议结束后,宿迁市住建局和宿迁市轻纺食品、机械电子、新兴产业、外资专业招商局分别与侨商们进行了行业对接推介活动。多方面、多角度、多领域地向侨商们推荐宿迁,促进双方合作、营造携手共进的多赢局面。

据悉,25日下午,宿迁市委书记缪瑞林和副市长赵丽丽陪同侨商们先后参观考察了可成科技(宿迁)有限公司、江苏精科智能电气集团、宿迁娃哈哈饮料有限公司、恒力(宿迁)工业园、宿迁金鹰天地广场、雪枫公园、园博园等处。宿迁市良好的生态环境、科学的城市规划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诸多亮点给侨商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宿迁地区 第6篇

宿迁市地处江苏北部, 是1996年7月新设立的地级市。全市总面积8555平方公里, 到2007年底总人口531万人, 面积和人口在江苏13个省辖市分别列第4位和第7位。宿迁自从建市以来, 发展非常迅速, 但是, 与苏南或是苏北其它地区的快速发展相比, 宿迁的工业化进程还是滞后, 经济发展相对滞缓。

一、宿迁市人才资源现状

1、人才资源总量少。截至2008年, 我市专业技术人才资源总数为127165人, 每万人口专业技术人才数我市为238人。而每万人口专业技术人才数全省平均水平为531人, 苏南5市平均为977人, 苏中3市平均为428人;苏北5市平均为269人。我市每万人口专业技术人才数远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2、宿迁地区人才资源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都偏低。

宿迁人才资源中本科以上学历的比重仅为18.11%, 远低于全省的平均比重22.16%, 如果和苏南相比, 差距更大;专业技术人才中中级以上职称所占的比例为27.42%, 也低于全省的平均比重35.50%。所以说宿迁地区人才资源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都偏低, 初级人才多, 高级人才少。

3、行业分布、所有制分布不均衡。在宿迁现有的人才队伍中, 教育、卫生行业专业技术人员占本地区专业技术人员总量的大部分, 其它经济生产一线人才拥有量则比较低;党政事业单位人才多, 经济市场企业人才少;另外一般性文秘人才多, 企业管理、科技人才少;低层次管理人才多, 研发人才和高层次管理人才少;从所有制分布情况看, 非公有制企业人才比例过低。

4、人才流出现象比较严重。全市人才资源队伍补充的势头明显减缓, 有些年度甚至出现了负增长。已经拥有并培养出的人才留不住, 新生人才不愿进来, 这个所有欠发达地区都面临的严重问题。

二、欠发达地区人才资源配置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欠发达地区人才资源开发和管理中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政策机制不完善, 人才管理无序。人才的引进、使用、培养、流动、激励等机制没有健全, 有关人才的政策, 如工资、福利待遇不能享受, 医疗、失业、养老、工伤等保险制度不能落实。人才管理中法治因素少、人为因素较多, 人才地区所有、部门所有没有被打破, 人才自由进出的渠道不畅通。

2、人才观念淡薄, 市场竞争观念尚未形成。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人才还没有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不能被社会接受, 市场竞争就是人的竞争的意识不强, 甚至有些单位领导认为经济效益不佳, 引进和培养人才将增加负担, 而拒绝接收任何人才。

3、人才培养缺乏规划和计划。人才的培养缺乏长期规划和近期计划, 没有统筹性和针对性, 导致人才使用经常出现断层现象。培养的形式比较单一, 规模小, 接受正规培训机会少, 人才培养经费投入不足。

4、环境差、条件简陋, 对人才没有吸引力。经济欠发达地区基础薄弱, 项目少, 不能使各类人才“人尽其才”, 好多单位不少人都是在学非所用、用非所学, 从事与所学专业无联系的工作;社会大环境的不完善, 使人才不能“才尽其用”, 不少单位只是在储备人才而不给人才提供发挥才能的工作条件机会。加之工作生活艰苦、待遇低, 造成人才引不进, 留不住。

三、从五支人才队伍层次看欠发达地区的人才资源优化配置

在本文中, 我们把人才资源分为五支人才队伍, 即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 下面我们就将从这五个层次来谈如何在欠发达地区进行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

(一) 党政人才的配置

在欠发达地区, 都是党政社团行政事业单位比重过大, 单位人浮于事情况比较严重, 同时有很多专业人才都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 这与传统的人事管理有很大的关系, 必须变传统的人事管理为现代的公共人力资源管理。打破职务常任制, 使部分人退出公务人员行列, 加快人员更新流动速率, 保证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活力迫在眉睫。对党政人才的人才资源优化配置必须进行行政事业单位人才引流, 把一些在行政事业单位发挥不出作用的专业人才引流到需要他们的地方去, 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但行政事业单位人才引流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打破官本位, 建立彻底的人力资源市场配置机制, 这对欠发达地区的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另外, 把握政策机遇, 积极争取人才智力支持, 是欠发达地区最明智的做法。如宿迁市抓住省委、省政府号召“重点加大对宿迁扶持力度”的政策机遇, 积极策应各方扶持, 争取省派干部、省派驻扶贫工作队和科技副县 (区) 长及苏州市派驻宿迁挂职干部来宿迁工作。由于来宿挂职的干部具有承上启下的特殊优势, 他们在加强宿迁与省级机关乃至与国家有关部委的联系, 特别是在争取对口支持、产业转移、项目布点、扶贫开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有力地促进了宿迁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

(二) 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配置

欠发达地区的工业都比较落后, 急需一批高级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来带动工业的发展, 从而带动整个经济的提高。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 一是加强现有的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开发工作和通过用人制度的深化改革激活其它岗位上被闲置的管理人才, 建立职业经理人资格制度;另一方面靠优惠政策来吸引全国及海外的高级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来共同致力于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目前宿迁市出台了很多政策来吸引高层次人才, 如引进的高层次人才随迁家属可在本市任一地区办理落户手续;随调配偶的工作由组织人事部门会同用人单位妥善安排;未成年子女入学入托, 由当地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本人意愿优先安排, 免收择校费等。

许多事例都表明, 吸引人才容易但留住人才却难, 所以必须进行激励, 要留住高级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最核心的有两条:一是产权激励, 二是依法保护收益。

(三) 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的配置

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是人才资源队伍的中坚力量, 要以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科技创新能力为核心, 培养中青年科技人才为重点, 依托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和优势产业, 培养造就一支数量充足、门类齐全、梯次配备合理, 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以提高能力为核心, 以完善和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为手段, 全面提高技能人才素质, 努力建设一支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要求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人才需求情况看, 单靠自我挖掘和自我培养是远远不够的, 还必须大力引进外地人才或智力。在吸引人才的条件不优越的欠发达地区, 就需要使用柔性引才机制。即在直接引进专业人才十分困难的情况下, 改变用人策略, 用灵活多样的聘用方式积极引进知名专家学者作为“外脑”, 这些人才户口不迁, 关系不转, 智力流动, 来去自由, 以灵活多样的工作方式, 为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如宿迁市就采用了以下的柔性引才政策:1、引进“候鸟型”人才。“候鸟型”人才就是定期来我市短期工作的各类专业人才。2、发挥“蜻蜓型”人才作用。在关键时期、关键技术上遇到难题时, 我们积极引进“蜻蜓点水型”的专业技术人才来短期工作, 帮助解决难题。3、采用“鸿雁式”引智。“鸿雁式”引智就是通过远程沟通的方式在异地聘请专业技术人员为我市服务。

(四) 农村实用人才的配置

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人口占的比例最大, 如果能激活农村实用人才的潜能, 从而达到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目的, 这才有利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笔者认为, 对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实用人才配置,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职业教育低级化与高级化相结合。

为解决教育、科技发展脱节问题, 改革现行教育体制和传统教育方式, 扩展教育内容, 把升学为主的教育方式转变为提高受教育者素质、掌握实用技术、为扶贫攻坚服务的轨道上来, 在农村抓义务教育的同时大搞职业技术教育, 在设施投资方面国家必须给以支持, 对无力完成全部教育的贫困家庭子女可以到初级职业学校学到实用农技知识, 学到一技之长。

2、努力建设一支专业化、社会化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 全面提高农村专业技术人员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

要不拘一格选人才, 积极探索职称改革, 坚持重能力、重实绩、不唯学历、不唯资历, 突破身份限制, 为活跃在生产第一线的“田秀才”、“土专家”评定职称, 真正做好“开发一批乡土人才、培育一批主导产业, 致富一方百姓”的文章。宿迁市加强以农业科技人员、生产能手、经营能人、能工巧匠为主体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积极开展了农村实用人才的评审工作, 使他们成为基层行业技术和致富带头人, 带动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3、允许城市下岗人员或先进地区的农民来跨区域承包土地。

有些欠发达地区由于农民工外流, 造成大量土地荒芜, 可以允许城市下岗人员或先进地区的农民来跨地区承包或通过出资金、技术与当地农民合股经营种、养、加工业, 并能享受一定的国家优惠, 这也可带动当地贫困农民致富。

摘要:本文以江苏省宿迁市为例, 从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这五支人才队伍的角度阐述了欠发达地区的人才资源有效配置问题, 为欠发达地区的人才资源的有效配置提供了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人才资源,有效配置

参考文献

[1]《人事统计简要资料 (2007) 》.江苏省人事厅综合计划处, 2008, (04) .

[2]祁光华.新经济条件下的中国公共人力资源管理[J].中国行政管理, 2000, (06) .

[3]魏杰.产权制度的设置必须注重人力资本[J].经济纵横, 2000, (02) .

[4]冯学宏.西部大开发中人力资源优化配置问题研究.

宿迁地区 第7篇

宿迁市位于江苏北部, 地势平坦, 灌溉条件好, 水稻———小麦轮作是当地主要的种植方式。近年来, 随着秸秆禁烧压力不断增大, 秸秆还田作为消化利用秸秆的主要方式受到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在省级财政投入支持秸秆还田作业的基础上, 市级和县区政府也不断加大力度扶持秸秆还田作业, 2013年秋季该市市辖区内的水稻秸秆还田财政补助由2012年的10元/667 m2增加到20元/667 m2, 还田面积增加到水稻种植面积80%以上。配合政府部门的行政推动, 当地农机部门也在积极探寻适合当地情况的秸秆还田路径。通过反复的演示操作和多点作业试验, 农机部门的技术人员摸索出一套效果好、投入少、易推广的水稻和小麦秸秆粉碎还田技术,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 技术路线

联合收割机带秸秆切碎装置将秸秆切碎并匀抛—大中型拖拉机带秸秆粉碎还田机将秸秆粉碎大中型拖拉机带旋耕机灭茬。

2 机具选择

联合收割机要选择全喂入式的收割机, 如久保田588、久保田688等, 将秸秆全部收割并进行初步切碎;半喂入式收割机收获后秸秆残留在田间, 粉碎效果较差。通过实地使用, 秸秆粉碎还田机宜选用豪丰4J-220 (B) 型或4J-250 (B) 型, 配套58.8 k W以上拖拉机。

3 注意事项

为了提高秸秆粉碎效果, 要注意把握机具操作时机和多种机具作业时效上的配合。

3.1 小麦秸秆粉碎还田

要抢晴好天气, 在小麦秸秆干燥时进行。因为小麦秸秆较脆, 易于粉碎;阴雨潮湿时, 小麦秸秆绵软, 粉碎效果较差。

3.2 水稻秸秆粉碎还田

联合收割机、秸秆粉碎还田机和旋耕灭茬机等机具要连续作业, 尽量缩短作业间隔时间。秸秆粉碎作业要在收获后迅速进行, 因为刚收获的稻草茎秆含水量高, 韧性不强, 容易打碎;晾晒后的稻草粉碎难度加大。尤其是粳稻的秸秆韧性比籼稻强, 更要抢抓收获后的时机, 尽快粉碎。直播稻的种植密度高, 田间草量明显多于手插稻和机插稻, 粉碎还田作业亦应尽快进行, 以提高粉碎成效。秸秆粉碎后, 紧接着就要进行旋耕, 因为晒干后的碎稻秸秆相互之间粘连较多, 且比重较小, 在旋耕时不易被分散开来, 容易出现成团现象, 直播稻的田间草量很大, 更易出现这个问题。针对上述问题, 宿迁市近年来积极发展专业的农机合作组织, 开展收获—粉碎—灭茬还田“一条龙”作业, 取得了明显成效。

4 效益分析

宿迁市近年来连续推广稻麦秸秆粉碎还田技术, 不仅取得明显的社会效益, 为本市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找到一条成功路径, 而且经济效益显著, 深受农民好评。

4.1 增加的作业成本

在推行此项技术之前, 本市常年作业的模式是小麦收割后旋耕作业, 然后栽插水稻;水稻收割后, 旋耕灭茬播种小麦。推行这项技术后, 收割机增加了切碎匀抛装置, 增加作业费5元/667 m2;增加了秸秆粉碎作业, 增加作业费35元/667 m2, 即每季增加作业成本40元/667 m2, 折合每年增加作业成本80元/667 m2。

4.2 减少的人工成本

通过秸秆全量还田, 减少了秸秆清运的人工成本。麦收时节天气燥热, 秸秆清运劳动强度大, 且麦秸光滑, 装运困难, 麦秆清运需80~100元/667 m2;水稻秸秆清运需50~60元/667 m2。两季秸秆清运至少需人工及运输机具成本130元/667 m2。

4.3 提高土壤肥力水平

据测定, 麦秸中含N、P2O5和K2O分别为干物质量的0.50%~0.67%、0.2%~0.34%和0.53%~0.6%, 稻草中含量分别为0.63%、0.11%和0.85%。按每年每667 m2还田300 kg麦秸、400 kg稻草, 以最低含量计算, 相当于施入纯N 4.02kg (折合尿素8.74 kg) 、P2O51.04 kg (折合普钙8.67 kg) 和K2O 4.99 kg (折合氯化钾8.32 kg) , 按2013年秋季市场价折算, 节约肥料成本约45元。江苏、湖南等南方5省10地多年试验表明, 秸秆还田延续2年后, 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增加2.4 g/kg, 增幅达8%。中国农科院、西南农业大学等院校进行的秸秆还田试验结果表明, 实行秸秆还田一般能增产10%以上, 在宿迁地区也取得了增产增收的效果。

4.4 农民增收, 节本效益

通过实施秸秆全量还田, 农民每667 m2增加农机作业费80元, 减去当地财政补助40元, 农民实际支付农机作业费40元, 节省秸秆清运费至少130元, 直接节支增收90元。减少肥料投入45元, 增产10% (相当于稻麦100 kg, 折合230元) , 间接增收275元。

4.5 农机手增收效益

机手每台机具可粉碎秸秆8~10 hm2/h, 以8 hm2计算, 可获作业费4 200元, 扣除油料费、人工费和机具磨损费等约2 400元, 每天净利1 800元。以每年作业25 d计算, 可获利45 000元, 2年内可完全收回1套秸秆还田机具 (包括1台大拖拉机和配套的1台秸秆粉碎还田机) 的成本。

摘要:秸秆还田是防止秸秆焚烧、消化利用秸秆的主要途径。介绍了在宿迁地区成功推广的秸秆粉碎还田技术, 阐明了技术路线、配套机具和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并从农民和机手两个角度进行了经济效益分析。

关键词:秸秆还田,粉碎,节本增效

参考文献

[1]杨帆, 李荣, 崔勇, 等.我国南方秸秆还田的培肥增产效应[J].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1 (1) :10-12.

宿迁地区 第8篇

江苏省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强省, 然而江苏省南北地区长期较大的发展差异已严重制约了江苏经济整体的发展和飞跃。数据显示, 江苏苏北地区人均GDP仅为全省的1/2, 人均财力低于苏南一半, 占全省人均的65%, 人均储蓄只有全省和全国28%、43%[2]。以2004—2008年为例, 苏南GDP年均增长率为21.3%, 苏北GDP年均增长率为17%, 两地之间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也很明显[3]。江苏省现举全省之力扶持苏北地区的发展, 2011年4月江苏省政府出台《省政府关于促进苏北地区又好又快跨越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 指出在原有扶持苏北发展的政策基础上, 重点在财力保障、推进产业转移、加强共建园区建设、支持科技创新等十个方面, 加大对苏北的支持力度。宿迁市作为欠发达地区———苏北区域的代表, 经济发展水平不仅位居全省后列, 而且也落后于整个苏北地区, 成为制约江苏省经济发展的关键以及政府重点扶持对象。

一、宿迁市产业发展现状

1. 制造业是优势主导产业, 但这些产业亟待产业转型和升级。

宿迁市现已形成较好的制造业基础, 传统制造业如饮料食品、木材加工、纺织服装, 机械电子等产业成为宿迁市的优势主导产业, 为宿迁市的工业经济作出巨大贡献。数据显示, 2010年, 宿迁市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有1 848户, 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60.7亿元, 实现利税135.4亿元, 占全市的81.9%。其中饮料制造业、木材加工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纺织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等五个行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69.18亿元, 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60%, 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63.2%。特别是7家大型企业已成为行业的领军力量, 其中“洋河股份”和“秀强股份”已成功登录中小板和创业板[4]。

然而, 较之于苏北其他地区, 宿迁市的总体产业规模仍然较小, 产业集中度低, 产业集群优势尚未充分发挥。宿迁市的主导产业没有一个的总量在苏北五市中居第一, 除饮料制造业拥有苏酒集团这样的航母型龙头企业外, 其他行业的龙头企业均不强, 对全行业的带动作用不显著。尤其是在产业创新方面, 较之发达地区以及苏北其他区域, 在创新能力、拥有研发机构的企业数量、科技研发经费投入、专利申请数量、技术人才比例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距。尽管宿迁市的制造业已有一定基础和相当的发展, 尤其是形成了初具规模的优势产业, 但这些产业大都处于产业链的末端, 产品附加值低, 企业的盈利能力有限, 产业结构升级缓慢。这些产业的转型和升级成为必然。

2. 苏南等地区转移产业有溢出效应, 但与当地经济和环境仍需协调发展。

按照产业梯度理论, 产业梯度转移是欠发达地区实现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苏南与苏北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存在着明显的梯度, 差异度远高于中国东部与西部地区[5]。这种梯度差异使得两地产业转移上存在着巨大的推动力, 产业转移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要求。不仅如此, 实际上南北产业转移是江苏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挂钩帮扶、促进地区均衡发展的一项措施, 表现为市场经济中一种强势政府行为[6]。江苏把支持和引导产业转移作为加快苏北振兴的工作重点以及重要的产业战略。据统计2001年以来苏北五市累计吸纳苏南产业转移12 925个项目 (500万元以上) , 实际引资额2 324.15亿元, 对苏北大开发起到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7]。在国家和江苏省积极产业转移政策的推动的背景下, 宿迁市已建立6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享受省级经济开发区待遇的湖滨新城开发区、1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异地共建工业园区[8]。这些转移产业和招商引资项目为宿迁带来资本、技术、知识等优质要素, 提高了宿迁企业技术装备水平, 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 促进宿迁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宿迁这些年城市面貌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大型商场超市、商贸城、工业园区等如雨后春笋般屹立于宿迁。

事物总有两面性。研究表明, 发达地区转移出去的主要是环保不达标、能源消耗量大、投入产出比较低的企业, 这些企业对承接地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9]。宿迁正遭遇这样的变迁, 空气质量、水源质量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闻名遐迩的“清清的骆马湖”已失去往日的风采。不仅如此, 产业转移能否扎根发芽, 带动当地产业创新与升级, 真正发挥其对本土产业的技术溢出效应还取决于当地对产业转移的承接能力, 包括当地的市场需求、人才供给、产业创新的基础建设、环境制度、人才培养等等。

3. 新兴产业初具规模, 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更显重要。

在宿迁市内培外引方式下, 新兴产业开始萌芽。宿迁市现有新兴产业重点企业271家, 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新材料以及软件服务和外包企业, 产业集聚初步形成, 一些重点企业的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稳步增加、技术研发能力有所增强。2009年新兴产业实现销售收入85.89亿元, 利税9.25亿元。高新技术企业从无到有, 数量不断增加。目前宿迁市拥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1家, 市级高新技术企业120家。2010年宿迁市高新技术工业企业实现产值71.55亿元, 比上年增长76.5%。但宿迁市新兴产业刚刚起步, 产业规模偏小, 技术装备水平整体落后, 对产业升级带动作用偏小。2009年新兴产业销售收入仅占全省新兴产业销售收入的0.56%, 仅为新兴产业规模最大的苏州市的1.7%, 徐州市的22.4%, 连云港市的28.3%[10]。不仅如此, 当前这些新兴产业企业还面临资金缺乏, 自身的创新融资体系不健全, 导致企业发展后劲不足。再加上, 由于严重缺乏高层次复合型技术带头人和技能型人才, 这些新兴产业企业缺乏产业技术创新支撑, 自主创新能力差, 真正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很少。技术和创新是高技术产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源泉, 要不断推进宿迁高新产业的发展必须加快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宿迁市产业创新模式的探讨

1. 政府主导型。

研究江苏南北产业转移的学者指出, 地方政府在产业转移中承担着重要角色[11]。政府既是产业转移政策的制定者, 也是产业转移的推动者。然而政府力主产业转移政策及其实施, 并不意味着政府能解决所有这些产业的创新和升级改造问题。纵观世界产业技术革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产业创新, 可以看出创新是市场需求推动、企业积极主动参与和基础科学研究发展的结果, 企业才是产业创新的主体, 政府只是起到辅助作用, 甚至“无为而为”。创新不可能是政府行政命令可以支配的, 依靠政府主导的产业创新之路并不具备实践上的可行性。就中国实情来看, 强势政府的中国发展模式极易使得政府来主导产业创新成为一种惯性模式, 这种惯性思维在当前仍然甚嚣尘上。无可否认, 政府的一系列产业政策确实对中国产业创新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但是一味坚持这种模式将会制约企业的创新主动性, 影响中国产业创新的可持续发展。实际上, 政府主导产业创新只有一时之力, 无法实现产业创新的持续效应, 政府主导型的产业创新既不是长久之计, 也起不到长久之力。同时政府主导的产业创新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会增加政府的财政负担。二是政府主导的产业创新项目很难符合市场的需求, 试错成本高。三是政府主导的产业创新项目很难进行成本—收益的核算, 导致成本收益不匹配。

2. 外部牵引型。

研究FDI对中国技术和创新溢出效应的学者指出, FDI和跨国公司R&D活动的溢出效应表现在:首先, 跨国公司由于对投入品前后向产业联系的需求而帮助本土企业提高技术水平。其次, 本土企业用跨国公司技术或管理人员流动提高创新能力。最后, 本地企业迫于市场竞争压力, 不得不通过“干中学”、模仿跨国公司创新性项目等方式提高技术水平[12]。国内外许多学者也指出关于FDI对东道国技术溢出效应具有正反两方面效应, 总体上, 存在着“抑制论”、“促进论”和“双刃剑论”三种观点[13]。同理, 欠发达地区通过政府主导的招商引资项目对本土经济的技术创新效应也存在双重效应, 可能是积极的溢出效应和促进作用, 也可能是抑制作用。例如, 各类产业园区之间产业同构, 甚至恶性竞争可能阻碍技术溢出。而且更重要的是, 产业转移的顺利实现取决于发达地区的对欠发达地区的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的共同作用, 若极化效应强于扩散效应, 则会加大地区发展不均衡, 反之, 地区发展则趋向均衡。关键在于发达地区的“推力”和欠发达地区的“拉力”的合力, 尤其是后者[14]。

产业转移对宿迁产业发展和创新的抑制效应表现在:第一, 转移产业多是能源消耗高、污染重的制造业, 加重了宿迁的环境成本, 如新增加的“翔盛粘胶”和“金鑫轧钢”两家企业, 全年能源消费量达8.22万吨标准煤, 占全市规模上工业能源消费量的4.3%。第二, 新转移产业的水土不服或者本市的基础设施、市场需求、人才素质等无法支撑转移产业的发展。以宿迁市为例, 近五年宿迁市不断通过招商引资发展宿迁的商业贸易, 几年间先后组建两大超市、两大商场、两大商贸广场和其他大型重点商贸设施工程, 包括时代超市和大润发超市, 国泰百货和宿迁一百, 义乌商贸城和红星美凯龙等。2009年宝龙实业进驻宿迁, 正在建设另一家大型超市沃尔玛和大型商场金鹰天地。新超市和商城的建设确实会带动当地的就业和商贸经济的发展, 但是考虑到宿迁整体市场容量不大以及收入水平偏低的情况, 恐怕很难支撑如此大规模的商品贸易和高消费。

3. 自主内生型。

自主创新是第一竞争力, 是企业快速应对市场变化、促进长期发展的核心能力。对宿迁而言, 政府主导型产业创新不是长久之计, 而外部牵引型又会水土不服, 实现一条符合市场需求、立足本地实情又能长期推动产业创新的持续发展, 只有依靠宿迁企业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 依靠内部产业实力的增强。

加强自主创新, 企业不断开创并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独特核心技术, 是加快产品升级步伐, 实现新产品价值, 提升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尽管宿迁市由于经济总量较小、科研基础薄弱、科技人才缺少的现状, 短期内原始创新实现重大突破的条件尚不具备, 但仍必须把自主内生性产业创新模式作为宿迁产业发展的长期任务和目标。宿迁市要充分利用现有优势主导产业基础, 充分发挥产业集聚优势, 大力促进现有优势支柱产业的创新, 提高这些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特别是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效应。同时积极利用转移产业带来的优势资源, 融合为自有的创新能力, 发展新兴产业, 提高产业创新水平。下文探讨自主内生型产业创新模式的具体方式。

三、实现自主内生型产业创新模式的对策

1. 融资方式创新:

宿迁市九成以上的企业属于中小规模的民营经济性质企业, 对于这类企业而言, 资金不足成为限制他们创新和发展的瓶颈。尤其是在现行银行信贷体制的限制下, 小企业贷款面临的约束较多, 特别是近期央行相继提高了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和银行存贷款利率, 企业融资成本上升。这样的背景下, 企业必须进行融资创新不断扩充资本, 为企业创新活动提供资金保证和支撑。具体手段如下:第一, 加强银企联合, 和银行合作建立企业贷款资质培育制度, 创新信用担保机制, 建立政策性信用担保、互助性担保机构和商业性担保机构多种形式信用担保机制[15]。第二, 利用资本市场, 扩大直接融资。主导优势产业和产业园可以通过地方债券项目、集合资金信托融资产品、创业投资基金以及创业板上市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 扩大直接融资。

2. 人才战略创新:

人才是创新的主体, 人才是创新的根本。研究表明缺乏创新型人才和技术创新能力是制约中国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障碍。对宿迁市的产业创新来说, 专业技术人才缺乏是一个巨大的障碍。如宿迁市纺织行业的技术人才数量仅分别为江阴、绍兴的35%和10%, 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分别低5.2个百分点和15.2个百分点。企业人才创新战略应坚持内部培养为主, 外部引进为辅。外部引进虽是一条捷径, 培养成本低, 但外部引进人才要使其留在企业以现居企业为家为生存根本比较困难, 沉没成本很高。因此企业必须特别重视内部专业人才、创新人才的培养。首先, 宿迁市中小企业要建立完善的人才管理机制, 积极调动人的创新主动性。其次, 重视基层技术员工, 提高技术员工待遇, 增加员工创新的物质奖励力度。最后, 定期开展企业创新研讨会以及企业创新竞赛等, 激励全体员工为企业的创新作出贡献。

3. 市场需求创新:

按照西方新产业组织理论的观点, 技术创新能力是市场需求和技术供给双因素共同推动的结果, 市场需求是决定创新活动速率和方向的重要条件, 需求差异影响创新活动的激励强度, 研究发现有效需求规模不足和需求结构低端化是抑制中国产业创新能力提升的关键因素, 而其原因就是本土企业长期被锁定在价值链低端而无法起到激励自主研发的应有效果[16]。宿迁市在这方面问题更突出, 长期居于制造业的低端生产, 市场需求受到很大限制, 例如宿迁的纺织业和机械电子。因此应从扩大有效需求规模和调整需求结构相配合的角度, 突破市场需求因素的制约, 促进产业创新能力提升。企业开发新产品要调研市场和进行市场定位, 同时要有国际眼光, 尤其是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领域, 更应积极关注世界前沿产品和市场需求, 而不是局限于宿迁市、江苏省。

4. 政府服务创新:

宿迁地区 第9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土壤及试验点情况

各试验点耕层养分情况 (表1) 。

1.2 供试肥料与作物品种

氮肥为郯城产尿素 (46%) , 磷肥为地产过磷酸钙 (12%) , 钾肥为俄罗斯产氯化钾 (60%) ;供试作物为本地主体品种:淮麦20。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氮磷钾3个因素、4个水平、14个处理, 4个水平分别为:2水平为当地最佳施肥量, 0水平为不施肥, 1水平=2水平×0.5, 3水平=2水平×1.5。

本试验2水平氮 (N) 为16kg/667m2, 2水平磷 (P2O5) 4kg/667m2, 2水平钾 (K2O) 6kg/667m2, 氮肥运筹:基蘖肥与穗肥比例为6:4, 其中基肥与分蘖肥比例为8:2, 穗肥在倒3叶、倒2叶期施用, 磷钾一次作基肥施用。实行3次异地重复。

1.4 试验经过

各试验点前茬作物收获后, 及时耕翻耙平, 按试验要求筑埂做小区, 单排单灌, 防止串水串肥。小区面积33.3m2, 每点完全设计, 14个小区3次异地重复。10月23~27日播种, 播种量每小区0.75kg, 折每15kg/667m2, 按设计均匀施用氮磷钾基肥 (各试验点均未施用有机肥料) 并翻耙入土, 整平小区。穗肥按试验设计要求, 分别于倒三叶期及倒二叶期施用。

1.5 栽培管理、考察记载内容

各试验点病虫草害防治方法相同。考察各试验点各处理亩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千粒重, 每小区割方5m2测实产, 小区单收单打, 晒干, 称重, 计实产。

1.6 数据处理与分析

对测得的原始数据, 采用“3414”试验分析器SG-2.3进行处理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从表2分析, 不同处理小麦亩穗数变幅为23.4~41.9万穗/667m2, 不施氮肥与施用氮肥差异明显, 施用氮肥处理间差别不大;每穗粒数变幅为29.5~33.5粒/667m2, 各处理间穗数与每穗粒数差别不大, 但均高于不施肥;千粒重各处理间差异不明显。因此是否施肥对千粒重影响较小, 对667m2穗数与每穗粒数有较大影响, 特别是氮肥对亩穗数影响非常大, 但施肥量对穗数与每穗粒数影响不明显。

注:以上数据均为9个点三年的平均。

2.2 不同处理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1) 不同处理水稻产量方差分析。根据“3414”试验分析器SG-2.3分析 (表3) , 相关系数为0.992376, 复测系数为0.984811, 均大于R0.05 (0.918559) , 说明氮、磷、钾的施用量与产量有显著的相关性;F>F0.05, 说明氮、磷、钾的施用量与水稻产量效应方程有可靠的拟合度。

2) 不同处理水稻产量与肥料效应分析。对各试验点各处理的产量通过计算机进行回归分析 (表4) , 得出沙土地区小麦氮、磷、钾施用量与产量回归方程:

(Y为产量, X1为纯N施用量, X2为纯P2O5施用量, X3为K2O施用量)

对该方程偏导求解得到试验的最大施肥量N:17.4kg/667m2, P2O5:4.6kg/667m2, K2O:5.1kg/667m2, 产量520.9kg/667m2, 根据小麦市场价2.4元/kg, 纯N、P、K价格分别为5.0元/kg、4.8元/kg、5.2元/kg, 推荐最佳施肥方案:纯N:15.2kg/667m2, P2O5:4.6kg/667m2, K2O:4.6kg/667m2, 最佳产量499.4kg/667m2。

2.3 养分丰缺对产量影响

沙土地区中等以上肥力水平下小麦不同施肥处理间产量差异显著, 缺氮相对产量为64.07%, 丰缺指标较低, 施用氮肥增产效果显著, 但施用量过大反而减产;缺磷相对产量92.55%, 缺钾相对产量为90.42%, 磷、钾丰缺度高, 施用磷、钾肥均有增产作用, 但不能盲目补施。

3 小结与讨论

3.1 小结

1) 宿迁市沙土地区中等以上肥力水平小麦施肥量推荐:根据小麦市场价2.4元/kg, 纯N、P、K价格分别为5.0元/kg、4.8元/kg、5.2元/kg, 推荐最佳施肥方案:纯N:15.2kg/667m2, P2O5:4.6kg/667m2, K2O:4.6kg/667m2, 最佳产量499.4kg/667m2。

2) 沙土地区中等以上肥力水平小麦是否施肥与施肥量对结实率与千粒重影响较小;是否施肥对亩穗数与每穗粒数有较大影响, 特别是氮肥对亩穗数影响非常大, 对施肥量对穗数与每穗粒数影响不明显。

3) 沙土地区中等以上肥力水平下小麦不同施肥处理间产量差异显著, 养分丰缺分别是缺氮相对产量64.07%、缺磷相对产量92.55%、缺钾相对产量90.42%, 施用氮肥有显著增产作用, 施用磷、钾肥有增产作用, 但施用量过大适得其反。

3.2讨论

本试验中, 沙土地区小麦推荐最佳施肥方案:纯N:15.2kg/667m2, P2O5:4.6kg/667m2, K2O:4.6kg/667m2, 与前人的部分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不同土壤类型养分含量等理化性状不同, 影响施肥效果。而小麦品种的不同, 其营养特性及其对肥料生物利用能力也有差异。另外, 不同的气候条件对试验结果也会产生一定的的影响。因此, 相关研究工作尚需继续进行。

摘要:研究配方施肥对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的影响, 以及施用氮磷钾肥的肥料效应, 为当地的农业生产施肥提供科学依据.通过“3414”回归最优设计原理的方法设置了小麦肥效试验, 并采用统计学的方法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各配方施肥处理小麦的各农艺性状和产量均有所提高;用二次回归分析, 得出每亩最佳施肥量为纯N:15.2kg/亩, P2O5:4.6kg/亩, K2O:4.6kg/亩, 最佳产量499.4 kg/亩。

关键词:小麦,“3414”试验,肥料效应

参考文献

[1]高祥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5.

[2]张建勋, 赵开兵, 沈维良.淮北地区小麦肥料效应试验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 (上半月刊) , 2010, 16 (11) :157-158, 211.

宿迁地区 第10篇

一、建立地票交易制度的背景

一是工业化和城镇化面临的土地供需矛盾亟待解决。宿迁作为新建地级市,受到土地利用空间严重不足的制约,实现跨越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在土地开发强度上为全省最低,只有15.58%,而全省2010年已达到20.11%。宿迁市年新增建设用地需求量在3万亩以上,而每年国家及省实际安排的供给量仅1万亩左右,采取开源节流、自身挖潜和盘活存量等措施,是缓解目前土地供需矛盾有效途径。

二是不合理的城乡土地利用结构亟待调整。由于历史原因,宿迁现有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不合理,农村占比过大,城市总量小。全市199.2万亩建设用地中,农村居住用地达120.2万亩,占60.3%,户均占地约1.09亩,远高于国家规定标准。不仅造成农村建设用地资源的闲置和浪费,而且村庄布局散乱、基础设施不完善,大部分房屋为“小瓦房”,居住条件差。随着宿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居民收入的稳步增长,农民改善房屋质量和居住条件的要求十分迫切。

三是土地节约集约用地水平亟待提高。宿迁同全省水平相比,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相对不高,存在建设用地宽打宽用、工业项目容积率、建筑系数普遍较低等现象,建设用地亩均投资强度与苏南地区相比还有不小差距,有必要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四是城乡土地利用效率的差别化亟待改进。中心城市和县城、小城镇土地利用效率高,基础设施配套较齐全,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就业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较高。而在农村,大部分农民占据着大量的建设用地资源,从事着低效率、分散经营的传统农业生产活动,农业生产综合配套和社会保障水平较低。

二、宿迁市地票交易的主要做法

(一)地票交易的内容及方式。根据形成地票的指标类型,把地票分为红票和绿票两种,用于办理农用地转用的建设用地指标为绿票,用于非农建设补充耕地的占补平衡指标为红票。绿票交易范围为市区,红票的交易范围为市域。所有地票纳入交易中心采取挂牌方式公开交易,并遵循诚实信用和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二)地票交易的主体和价格形成机制。为发挥“政府引导、市场调节、范围可控”的地票交易机制,规定市、县(区)两级政府(管委会)为地票交易的主体,即:市政府和各县区(开发区、园区、新城)政府(管委会)可以通过地票市场进行地票交易。地票交易的底价,以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形成建设用地指标和非农补充耕地指标的直接和间接成本为基础,随着地票交易制度的进一步完善,逐步实现地票价格由市场确定的价格形成机制。

(三)地票交易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为规范地票交易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地票交易的保证金和成交价款的收取、收益的结算以及指标收购资金的筹集等,均按照财务管理有关规定实行专户存储、封闭运行。地票交易收益实行专款专用,专项用于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实施以及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和非农建设补充耕地指标的收购。

(四)地票交易程序与监督管理。地票交易先后履行拟定方案报批、发布公告及挂牌、竞买人缴纳保证金及现场书面报价、揭牌确定竞得人、签订《成交确认书》和《地票交易合同》、缴纳地票交易价款及颁发地票票证等程序。市地票交易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地票交易进行全程监管。

三、主要成效

一是有效促进了土地资源配置方式“由市长向市场”的转变。通过地票交易,促进了土地资源配置方式由行政计划分配单一模式逐步转变为计划分配与市场竞争复合模式,由市辖各区根据市场来决定自身用地计划指标需求数量和使用方向,达到了市场化配置土地资源的预期目标。各区通过前6期交易的地票,基本解决了重大项目急需用地问题。

二是有效促进了节约集约用地。地票交易形式和地票的价格体系,促使各地对用地成本和土地使用效益进行重新评估,增强了用地成本核算和提高使用强度意识。各地调整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力度明显加大,今年上半年,宿迁市市区已关闭了17个土地产出率低的工业项目,累计盘活利用存量建设用地达663亩,相当于省下达市区国家用地计划指标的四分之一。工业项目的投资强度有较大幅度提高。宿豫区2011年上半年使用建设用地指标688亩,累计实现投资13.8亿元,投资强度200.6万元/亩;而今年上半年从地票交易市场购买建设用地指标960亩,累计实现投资30亿元,投资强度达312.5万元/亩,是去年同期的1.56倍。苏州宿迁工业园区从地票交易市场购买建设用地指标480亩,为使有限的指标发挥最大的效益,该园区明确在工业项目供地中投资强度必须达到300万元/亩以上,如落户该园区的长电科技项目总投资15亿元,仅供地126亩,投资强度达1190万元/亩。

宿迁地区 第11篇

本试验依据《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01中“各地也可以制定和采用专用测强曲线和地区测强曲线”之规定, 对宿迁地区混凝土专用测强曲线的制定进行初步研究。

1 试验准备及相关要求

检查相关仪器设备的到位情况, 设备是否处于正常使用状态。回弹仪应处于有效检定周期内, 率定值应在80±2范围内, 试压试模规格为150×150×150mm钢质试模, 并处于有效检定周期内, 符合《混凝土试模》 (JG3019) 相关要求。振动台应处于有效检定周期内, 压力试验机应具有效的检定证书, 压力应能稳定保持在30~80KN内标养室设备, 确保处于正常状态, 验证试样采用规格为500mm×500mm×500mm.木模 (涂脱模剂) 。

2 原材料, 配全比选择

宿迁地区各混凝土企业所使用的砂石、水泥, 外加剂、掺合料等原材料大致相同, 同时考虑工地混凝土施工情况, 按最佳配合比设计C10、C20、C30、C40、C50 5个强度等级。

具体原材料情况:水泥:淮安产海螺P.O42.5水泥凝结时间:初凝127min, 终凝217min, 标准稠度用水量28.3%, 3天强度5.4/26.4Mpa, 28天8.3/49.9Mpa。粉煤灰:华能 (淮安) 电厂产Ⅱ级灰, 细度15.6%, 烧失量5.2%, 需水量比98%, 28天活性指数80%, 砂:骆马湖砂, 细度模数2.4%, 含泥量2.2%, 泥块含量0.8%, 石子:睢宁产碎石, 规格5`~31.5mm, 压碎值7.6%, 针片状含量14%。外加剂:江苏博特公司生产的缓凝高效泵送剂, 减水率18%以上。

3 试件制作与养护

试件制作:试块的制作, 振捣方式采用与现场结构相同的方式 (振动台、插入式振捣棒) 进行, 试件成型后, 每强度等级取两组采用同条件养护, 常温下静置一日后拆模, 移至验证试件旁, 随后与验证试件一起, 覆盖草帘浇水养护两天。其中一组供龄期的前限试压, 另一组供龄期的后限试压, 第三组标养28天试压供强度对比, 共制作14组。验证试件成型环境与本地区工程结构混凝土一致, 成型采用插入式振捣棒进行振捣, 试件置于试验室走廊下面 (避免暴晒, 雨淋) 。

4 相关试验数据

强度值如下:

标养试件强度值

验证试件回弹值

钻芯强度值

5 数据分析

1) 、经过对表2中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后, 得到下式的曲线:

用上式计算回归方程式的强度平均相对误差δ和强度相对标准差er;平均相对误差:

强度相对标准差:

式中:fcu, i——由第i个试件抗压强度试验得出的混凝土强度值 (Mpa) ;fccu, i——由同一试件的平均回弹值Rm按回归方程式算出的混凝土的强度换算值 (Mpa) ;n——制定回归方程式的试件数。对照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的规定:地区测强曲线:平均相对误差 (δ) 不应大于±14.0%;相对标准差不应大于17.0%。专用测强曲线:平均相对误差 (δ) 不应大于±12.0%;相对标准差不应大于14.0%。上述回归方程式符合要求。

2) 用验证试件对回归方程进行验证:fccu, i=30.8 Mpa, 再考虑碳化的因素, 与钻芯强度平均值29.9Mpa相比, 数值还是比较接近的。

3) 用各同条件试件平均回弹值按回归方程得出的抗压强度值经与标养试件强度对比, 结合碳化深度 (同条件试件强度与标养试强度之间一般为1.1的系数关系) 可得出混凝土碳化深度修正系数。

上一篇:护理专业临床组下一篇:社区管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