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所得税探究

2024-07-07

企业所得税探究(精选11篇)

企业所得税探究 第1篇

一、事业单位缴纳企业所得税遇到的问题

(一) 部分利息收入纳入征税范围的问题

按照税法针对事业单位收入的有关规定, 事业单位的征税收入包括部分事业收入、经营收入以及其他收入, 其中其他收入包括符合规定的培训收入, 附属单位的上交款项, 事业单位的食堂、浴室以及幼儿园等福利设施获取的收益, 以及房屋租赁收取的收益等内容。对于有存款的事业单位, 若实际中取得了部分利息收入, 并且这部分收入属于财政拨款等对口的利息收入, 根据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原则将这些收入归入其他收入, 纳入所得税的征税范围。但是, 在实际的工作中, 这部分利息收入的征税界定则比较复杂, 其实际应用中存在辨别难度, 值得学者们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二) 职工教育经费扣除标准过于单一

税法中对于职工教育经费的扣除过于单一, 比如税法规定事业单位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在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的2.5%的部分允许当年扣除, 超出标准的部分准予以后年度结转扣除, 并且税法规定可以无限制结转扣除。税法的规定其实表明了职工教育经费可以全额扣除, 只是扣除的时间可以无限制递延。目前, 大多数的事业单位都会比较重视员工的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 其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一般会超出扣除标准, 超出部分递延扣除的问题是不能及时兑现职工教育经费, 变相的增加了单位的流动资产紧缺负担。因此单一的职工教育经费扣除标准必然会阻碍事业单位的日常经营。

(三) 事业单位工会费用扣除困难

有些事业单位的工会费用金额很大, 但是却出现了扣除困难的问题, 这些工会经费不能在所得税缴纳时扣除就是变相的增加了事业单位所得税的纳税负担。事业单位的工会经费在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的2%部分可以扣除, 超过部分不可以扣除。事业单位工会费用的扣除必须以取得工会费用缴款书为前提, 但是目前, 很多较小的事业单位无法取得工会经费缴款书。事业单位的工会费用扣除很难实现, 如果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部门或领导部门不加重视工会费用的扣除, 则相当于增加了事业单位的纳税负担, 减少了日常使用的运转资金。总之, 根据调查发现, 很多基层的规模较小的事业单位难以获得工会经费专用缴款书, 也就难以做到工会经费的税前扣除, 进而加重了事业单位的所得税纳税负担。

(四) 难以确定事业单位的纳税范围

目前很多企业存在事业单位与下属单位重复纳税的问题, 重复纳税现象增加了事业单位的缴税负担, 同时对该事业单位也不公平, 不利于调动事业单位职工创造收益的积极性。有的事业单位下设立公司性质的独立法人企业, 根据双方制定的合同, 由下设独立法人上缴管理费用以便享受事业单位的资源。依据企业所得税法, 要征所得税的收入包括合理支出, 合理支出指的就是与取得收入相关的支出。下属企业缴纳的管理费用与取得收入无关, 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而管理费用的这项收入也应作为单位的缴税项目, 也就是说这笔收入也应当作为征税收入, 因此, 这笔资金则存在重复征收所得税的问题, 无形中增加了事业单位的纳税负担。法律的制定是实施事业单位纳税的基础, 只有制定明确规范的税收法律才能更加顺利的在实际的纳税工作中开展纳税活动。

二、规范事业单位企业所得税的实践建议

(一) 区别对待不同的利息收入

利息收入是事业单位征税收入的重要部分, 很多的事业单位都会涉及闲置资金的利息收入, 即当资金留存过多时就会产生大量的利息收入, 因此, 在事业单位内, 利息收入项目不容忽视。但是关于事业单位所得税方面, 利息收入是否为征税收入的界定却出现了困难。针对利息收入难以确定的情况, 相关税务部门应当制定明确的征税标准, 比如事业单位产生的利息收入是否应当作为不征税收入。只有明确征税范围, 当无法辨别是财政收入产生的利息收入还是其他收入产生的利息收入, 才能准确的判断是否为纳税项目, 从而保证国家集体资产完整, 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二) 制定适当的职工教育经费扣除比例

相比与旧的税法规定, 新的税法规定提高了职工教育经费扣除比例, 但是新的事业单位的职工教育经费比例仍旧不满足有些事业单位的职工教育经费的扣除要求。按照一般的事业单位的扣除标准, 一般的事业单位的人均基本工资较低, 按照职工教育经费2.5%的扣除标准, 一年的职工教育经费可以扣除的金额也相对较少, 但是实际中, 事业单位的一年的职工教育费金额一般超过这个标准。税法可以结合不同事业单位的情况, 适当制定不同的扣除标准, 比如根据不同的工资层次, 制定不同的扣除标准, 比如对于单位职工的工资2500到4500的档次按照5%的标准扣除职工教育经费, 而对于5500到8500的工资金额按照2.5%的扣除标准扣除职工教育经费。只有制定适合的职工教育经费, 才能减轻事业单位的纳税负担。

(三) 成立工会组织

工会组织最早是源于国外, 其目的是为了对抗资本阶级和维护工人阶级的利益。随着我国经济市场的逐渐发展, 大大小小的企业如雨后春笋涌现而出, 但是却忽视了对职工的权益保护。随后, 国家政策相继颁布了劳动保护法以及工会法等法律。依据工会法的相关内容, 事业单位有会员二十五人以上的应当建立基层工会委员会, 可以采取设立工会组织, 或者几个组织联合起来设置工会组织等方式。针对规模小的事业单位也应当注重工会组织的建设, 这样才能有利于获取工会经费专用缴款书, 进而实现工会经费的顺利扣除, 降低事业单位的所得税纳税负担。另外, 建立工会组织在帮事业单位保留收益的同时也有利于保证职工的合法权益和自身利益。

(四) 制定合理的事业单位征税范围

针对上述事业单位所得税重复征税的问题, 相关税务部门应当制定合理的征税范围, 避免重复缴税的现象, 降低事业单位的纳税负担。税法针对事业单位的相关征税收入做出了比较模糊的规定, 相关部门应当结合实际的征税因素, 明确征税收入的项目以及可以抵扣的标准, 防止重复征税现象的发生。比如针对博物馆性质的事业单位, 其日常的所得税征税收入包括文化产品销售收入、门票收入、捐赠收入以及其他收入等。新的企业所得税法中引入了不征税收入概念, 针对博物馆类事业单位的特殊情况, 对于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应当重新考虑影响因素。比如不征税收入范围需要向税务机关提供证明资料。总之, 税务政策制定部门应当结合实践经验, 逐步探索制定详细的纳税范围, 以便于税务征收工作能够有法可依, 有章可循。

三、结束语

探究企业行政管理 第2篇

【关键词】我国;企业;行政管理

国内外学者对“企业行政管理”的定义还存在诸多分歧,我们将“企业行政管理”定义为:企业为保障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由企业行政组织及人员按照既定的行政渠道,采取一定的行政手段,实施行政事务处理,统筹协调,服务管理等保证企业的经营活动正常开展的带有内部公共性的企业管理活动。加强和改进企业行政管理,对于增强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 企业行政管理工作总结

★ 企业员工个人总结开头

★ 企业人事行政管理工作总结

★ 企业行政管理上半年工作总结

★ 企业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总结

★ 行政管理实习总结

★ 总结开头

★ 如何写年底总结开头

★ 行政管理的实习总结

企业人才策略探究 第3篇

【关键词】 企业人才对策

1. 人力资源是新经济时代的核心动力

1.1人力资源是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

当代经济学把各种资源分为四大类:物力资源、财力资源、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其中,人力资源是决定经济增长的第一资源。在新经济时代,经济发展的源动力出现了转移。相对于人力资源而言。资本、土地、机器、设备、原料、资金等传统资源的有效性正在相对减弱,产品生产、商品价值提高、企业成长、国家竟争力增强,都更加依赖于知识和掌握知识的人力资源,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和核心资源。

1.2人力资本是现代企业资本中的第一资本

1981-1993年,在美国被兼并和收购的公司中,大多数市场作价比账面价值高出1-8倍,其原因是无形资产的价值大大高于有形资产的价值。无形资产也叫知识资产,是由人力资源创造的。知识经济本质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其主导要素是知识,核心是以智能为代表的人力资本。1992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经济与社会学教授贝克尔曾指出:发达国家的资本75%不是实物资本,而是人力资本。

针对这种情况,世界银行副行长瑞斯查得说: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比原料、资本、劳动力、汇率更重要的经济因素。美国知名学者托马斯·比得斯说:企业或事业惟一真正的资源是人。日本有的学者将“人才”改为“人财”。有了人才就有了资本,就有了财富。人力资源是最宝贵的资产。

1.3 21世纪的社会主角是人才

由于人力资源的作用超过了物力资源、财力资源和信息资源。因此,21世纪是人力资源主导时代,社会主角是人才。“社会主角”,是指在各种社会群体中,对社会经济发展贡献最大和起决定性作用的群体。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中,社会主角是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人才。这样,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再向知识经济转变,我国的社会主角必将由官本位向企业家本位再向人才本位转变,我国也将进人人力资源主导时代。

2. 企业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对策

新经济时代下,企业必须从根本上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转变和创新,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逐步消除影响人才发展的思想障碍和制度障碍,通过各种方式策略吸引和留住人才,使人才真正成为企业的财富和不可替代的首要资源。

2.1要树立诚实守信的企业形象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以履行的基本条件,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契约的履行必须立足于诚信的道德基点上。在当代中国,诚信具有其他道德无可比拟的特殊价值。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在经营管理中,企业必须通过契约的形式与员工规定各自的权利和义务,通过契约的履行实现诚信管理。这样,才能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员工的利益才能得到充分的保障,才能吸引和留住人才。

2.2要创建具有向心力的企业氛围

企业要吸引和留住人才,必须要建立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舒心的工作场所。一要热爱自己的员工。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只有做到了让职工们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让他们具备了充足的自信之后,才可能与职工们产生内心的共鸣,激发员工的主动精神和创造潜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促进事业有好又快发展;二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把员工个人的价值与企业的价值融为一体,为员工良好的智慧、才能和个性的全面发展和充分的施展,创造有利的学习条件与工作环境,大力倡导“团结、进取、高效、创新”的企业精神,塑造良好的诚信形象,形成积极进取、崇尚竞争的企业文化,进一步促进企业的团结、合作精神,“团结出人才、团结生财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2.3要重视人才的教育培训

人才是相对的、动态的,如果不继续学习,知识和技能很快就会老化、落伍,不再是人才。因此,人才只有在用人单位里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永不落伍,才能够长久地维持自己的人才特性。企业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主体,必须积极地履行人才培养的义务,要把人才的教育培训纳入企业发展规划,建立带薪学习制度和经费保障制度,建立健全教育培训的激励约束机制,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和职务聘任制度,增强人才的职业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激发终身学习需求,成为劳动者的终身大学。

2.4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吸引和留住人才,很重要的一项工作是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这是带有长期性、战略性、全局性和稳定性的一件大事。只有体制机制活,人才工作才能满盘皆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一要在企业发展的同时,不断提高员工的收入水平,并根据个人贡献大小,适当拉开分配档次;二要不断完善奖励制度。建立企业奖励基金,对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员工实行奖励;三要不断完善福利制度。保证各类人才的福利待遇随着企业效益的提高而不断提高。

2.5要善于用好人才

用人比选人更为关键,一些单位选人时求贤若渴,到手后却束之高阁。很多企业现在是到处招聘人才,广告满天飞,到头来却是招而不用,最后招聘人才成了收藏人才。所以,要采取一切手段,把好人才选进来,要感情留人、待遇留人、事业留人,但最重要的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潜能,是“舒心”留人,促进良好人才环境的形成,展示求贤若渴、唯才是举的良好社会形象,为引进人才的工作增添新的吸引力。

2.6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入,充分重视“小人物”在团队的作用,保持团队的稳定性

企业存在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只要是有利于利润增长的一切方式都应该采用,为增加利润,通常是一方面增加销售收入,另一方面缩减成本。加大人力资本投入,从表面上看是增加了企业的成本,但是增加的人力资源能够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因此,增加人力资本的投入不会导致利润减少,而是利润的增加,反之,减少人力资本的投入恰恰会导致利润减少。另一方面,加大人力资本的投入不仅仅局限于引进核心技术人员和高学历等高层次人才,还应该充分重视小人物的作用。小人物是企业具体工作的直接执行者,离开了小人物,再先进的技术也无法被运用于生产,离开了小人物,再先进的管理理念也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小人物是企业形象的塑造者和宣传者,他们处于企业的底层,和市场联系最紧密,顾客是通过这些低层次的简单劳动者来认识和了解企业的,因此,小人物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影响重大。通过对这些员工进行技能培训,让他们掌握更多的技术,增强小人物的技术竞争力,是重视小人物的具体表现,通过对小人物进行技能培训,能够实现企业技术的梯次转移,更有利于企业技术的普及。

2.7要避免盲目引进人才

人才流动过于频繁对企业肯定是不利的。为避免这种现象发生,除了改善用人环境外,企业引进人才工作要有年度计划,有的放矢,避免盲目引进人才。应把企业现状和发展规划,如实地告诉应聘者,不要夸大其词或许下不能兑现的承诺,要做到两厢情愿,双向选择,让引进人员无怨无悔。

综上所述,新时期企业竞争和发展的关键是人才战略,要切实认清人力资源管理的极端重要性,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吸引和留住更多的真正意义上符合企业发展要求的人才,为人才施展才华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做到知人善任,取长舍短,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人才在企业发展中的核心推动力作用。

企业所得税税务筹划问题探究 第4篇

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 我国境内的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都要对其生产经营所得以及其他所得按照相关税率向税务机关缴纳企业所得税。在新《企业所得税法》将原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改进的同时, 其《实施条例》也在完善所得税法的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尽管如此, 税务筹划仍然是企业合理减少税务成本的有效途径, 也是纳税人惯常采用的一种办法。由于实际操作中存在着政策法规没有明确做出规定的地方, 企业税务成本还是留有很大的筹划空间。值得一提的是, 纳税人的税务筹划过程应当严格按照所得税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政策条文做出规划。

二、针对所得税税务筹划问题的具体分析

基本的税务筹划安排主要是以合理灵活地利用税收优惠政策为主要手段, 除此之外, 这里还对一些归纳出的关键点做出了分析。

第一, 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在中国境内的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 除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外, 其他企业和组织都要向税务机关按年度缴纳企业所得税。企业可以通过对自身公司性质的判定, 判断是否成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 从而为企业自身降低税收成本。

第二, 按照税法原则确定的收入总额以及符合税法规定准予税前扣除的成本、费用、各项税金和损失。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是该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 企业每一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与该企业该年度的年末利润并不总是相一致。因为会计与税法的计量依据的不同, 在企业所得税的汇算过程中, 往往需要对企业利润表的结果进行纳税调增和调减。所以企业若以减少收入总额的途径来减少企业该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时, 就应对该收入的性质进行进一步分析。例如, 对于房地产企业的预计销售收入在所得税汇算调整时, 除了要在收入项进行调增还要在成本项进行调减, 若在此时为减少企业应纳税所得额而减少房地产企业的预计销售收入, 对于企业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是没有影响的, 从而也不会减少当期的应纳所得税额。再者, 企业发出和领用存货构成了企业的存货成本, 然而存货的发出和领用计价方法有很多种, 不同的企业对于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会得出不同的成本。企业可以选择适合自身的存货发出计价方法, 辅之以不同的制造费用分配方法和间接生产成本分配方法, 尽量适当合法地增加企业按照税法规定准予税前扣除的成本, 降低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 从而减轻企业的税务成本。

但是对于后进先出法, 税法做出了明确的限定, 不仅是在通货膨胀时容易导致企业虚增利润, 有时企业还利用此方法躲避税务。这里需要多加考虑的还有无形资产的研究开发费用和安置残疾职工工资的加计扣除, 企业应该按照国家鼓励的方向, 根据税收优惠政策尽可能多的在税前扣除允许扣除的成本。

第三, 所得税的纳税时间。对于企业所得税可以享受减免税的开始日, 税法也有明确规定。原外资企业所得税法确定为该企业的获利年度,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有不少企业通过推迟获利年度来进行避税, 税收征管难度也因此而逐年增大。于是新的《企业所得税法》针对这一困境对减免税开始日的规定做出了相关修改。将获利年度改为以第一笔经营业务收入所属的纳税年度作为计算减免税的起始日。这是《企业所得税法》的一项重大修改, 这样不仅可以防止企业避税还可以鼓励企业加快流程运作, 收回投资成本, 并促进流动资金加速运转。

第四, 有关股息红利收入的处理办法。原税法规定:“内资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收入, 低税率企业分配给高税率企业要补税率差。”然而事实上, 股息红利收入就是投资分回利润, 是由税后利润分配的。国家为鼓励高新技术产业, 扶持小型微利企业, 从而在这些领域采用低税率的税收优惠政策, 减少这类企业的税收成本。然而, 补税率差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弱这种优惠政策给政府扶持领域带来的利益, 从而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 新的《实施条例》提出了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收入即投资分回利润不要求再补税率差的规定。

第五, 关于税前扣除的管理。例如, 《证券交易所风险基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证券交易所按其交易收取经手费的20%、会员年费的10%提取的证券交易所风险基金, 在各基金净资产不超过10亿元的额度内, 准予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于此相类似的还有资产损失的税前扣除以及企业的业务招待费和广告宣传费等期间费用的税前扣除问题, 在按照一定比例扣除的基础上还有一个额度限制, 超过额度后的成本费用不予税前扣除。在成本与收入相配比的原则上, 企业应进行相应的计算与筹划, 在获取的利润总额最大化的情况下, 合理减少企业所得税的税收成本。

第六, 关于税法允许事项的选择。例如, 企业内部的个别专项固定资产若是因为产品更新换代或者是科学技术进步发展等原因发生严重资产减值损失的, 可以选择报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批准, 采取缩短折旧年限的方法或者加速计提折旧的方法计入当期成本费用。还有一些从事畜牧、养殖类型的企业, 虽然企业本身机构不直接参与牲畜、家禽的养殖生产过程, 但是在采取委托农户饲养的同时承担了采购、管理、运输、销售等生产经营流程中绝大部分的职责、风险与利润, 并定期向农户发放佣金, 所以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 企业仅仅只是将饲养的过程劳务外包给了农户。这样一种“企业+农户”的经营模式, 是受到国家政府的鼓励与扶持的, 可以按照税法有关规定, 选择企业所得税的减免税优惠政策。

三、对税务筹划的深层思考

若仅仅是将税收筹划的目的限定为节税, 就容易导致其与避税、偷税的结果混为一谈。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不仅是会计中的基本原则, 同样也是税务中的基本原则。税务机关在审核企业是否存在避税安排是也应采用该想原则。对于审核中存在避税安排的企业, 税务机关有权依法对其采取一般反避税调查。常见的避税安排包括以下几种行为:滥用公司组织形式;滥用税收协定;滥用税收优惠;利用避税港进行避税以及其他不具有合理商业目的的安排。

一项避税安排若具有以下两个特征就可构成避税事实:一是从一项或一系列安排中已经获得了税收利益, 即通过减少企业符合税法规定的应纳税收入额或者增加可依法税前扣除的成本费用而导致应纳税所得额的减少, 从而减少了企业的应纳所得税额;二是企业获取税收利益为该项安排的主要目的。满足以上两个特征, 就可推断该安排因不具有合理商业目的已经构成了避税事实。税务安排具有合理的商业目的不仅是税务风险管理的关键切入点也是税务风险管理的主要目标之一, 税务风险管理同时也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 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提供长足动力。

在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中, 除了一般反避税管理之外, 特别纳税调整条款在企业所得税的征纳过程中也是必不可少的, 两相结合, 最终确立了我国企业所得税缴纳过程中的反避税制度。其中, 转让定价原则是特别纳税条款中的核心原则。在独立交易原则中新增加的成本分摊协议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纳税人及其关联企业对转让定价行为的态度。通过加强企业以及其关联企业在转让定价调查中的参与程度, 强制性的增加了协助义务, 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将企业与审查出的避税安排更合理地结合起来, 从而遏制企业直接或者间接地通过转让定价的方式逃避税务。近年来, 跨国公司避税问题引起了各国的广泛关注, 此项规定有利于防止跨国集团利用转让定价向国外转移利润, 从而维护我国税收权益。

再者, 在反避税管理中, 独立交易原则也是评估关联企业之间交易往来和经营业务的关键评价指标。在评估过程中, 可采用类似于控制变量法的方法, 在可比水平下将有关联关系的企业与没有关联关系的企业的交易成交价格和最终利润水平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综合分析。若是比较结果出现了较大的数据差异, 则表明关联企业之间很可能没有遵循独立交易原则。因为忽略了公允价值和公平正常的市场交易原则, 从而导致企业之间的关联关系不正常。若是因此影响而减少了企业的应纳税收入总额抑或是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 进而减少了该企业的应纳所得税额, 损害了国家的税收权益, 税务部门可以依法采取符合独立交易原则的合理方法对这些关联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进行纳税增加调整。

新《企业所得税法》作为一部实体法, 主要是针对企业所得税征纳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具体的避税安排, 在做出更加全面而且完善的规定的基础上进行更加细致的识别与分类。其中增加的成本分摊协议和调查协助义务弥补了原有税法和征管法的不足, 同时也是对我国反避税管理和反避税规范制度的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在分析我国税收法律体制与征收管理实践的基础上, 一般反避税管理与特别反避税条款通过借鉴国际上成功的反避税管理立法实施经验, 针对企业存在的不合理的避税行为, 对其进行法制制约和制止, 为企业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提供了经济法律保障。

在法律完善的基础上, 执法税务机关应该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基本原则, 在审查后按照以经济实质为主的原则合理处理企业的避税安排, 对其进行重新定性或要求其加征补征。对于一些利用设置在避税港而又没有经济实质的企业作为关联方的避税安排, 税务机关应在税务征纳过程中直接否定该避税港企业的存在, 对其关联方企业启动反避税管理。对于企业从这一项或者一系列避税安排中获取的一切不合理的税收利益, 税务机关都应进行加征, 并且强制避税企业按照一定比例缴纳滞纳金。

企业所得税法借鉴了国外成功的立法经验, 将一般避税条款作为保底性的补充条款, 其主要目的在于打击和遏制以规避税收为主要目的, 其他反避税措施又无法涉及的避税行为。如果对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税收收益而具有不合理商业目的的安排不加以制约, 势必会破坏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造成对其他企业的不公平待遇, 打击其纳税积极性, 从而造成逃税避税的恶性循环, 破坏我国税收体制和税收权益。所以, 一般反避税条款与特别反避税条款相结合, 是共同完善我国的反避税管理体制的基本要求, 为公平的市场竞争提供必要的法制保障。

四、结语

信息爆炸的时代, 避税安排层出不穷, 面对各种各样的避税手段, 也就必须要有相应增强的税法应对措施。但这并不等于否定税务筹划的正面作用。纳税人开展税务筹划, 就是利用税法漏洞开展筹划, 使税法存在的问题暴露出来, 就会促使立法机关不断完善更新税法。所以, 树立市场竞争的税收法治观念, 将税务风险管理理念与企业文化建设和社会文化建设相结合, 提倡经济社会法治观念的运用, 对于促进税法的进步与完善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郭洪荣, 汪泽青.企业所得税法规应用指南[M].中国市场出版社, 2012.

[2]高金平.税收筹划策略百篇[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3.

[3]黄仙珠, 刘厚兵.企业所得税筹划应注意若干政策变化[J].注册税务师, 2012.07.

[4]戴德明, 周华.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的协作[J].经济研究, 2002, (03) .

企业财务管理创新探究 第5篇

企业财务管理创新探究

作者:张 霞 宋志国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02期

[摘 要]社会经济形态正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知识经济给财务管理观念、目标、内容等带来冲击,企业财务管理受到巨大的影响和挑战。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各方面都应围绕知识经济进行创新和完善,诸如财务管理观念、目标、内容、分配方式、报告内容、分析体系的创新等。

[关键词]知识经济;企业;财务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F235

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的关系探究 第6篇

1 企业文化的分类

企业文化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在不同的企业在以不一样的形式呈现,并影响着企业的方方面面。而企业文化的不同类型对企业的发展方向有着至关重要的决定作用。在文章中,主要分为四类,即家族型、创新型、行政管理型和市场导向型。

1. 1 家族型企业文化

主要以日式企业和中国家族制企业为例,通过一定的途径维系企业全体成员,存在着成员之间的包容体谅与家长一言九鼎的权威。强调企业成员要互帮互助、团结友爱、同舟共济,企业成员在企业利益的感召下,会暂时放弃个人既得利益,不怕苦、不怕累、拧成一股绳,共谋企业发展; 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命令通达,如臂指使,保证了企业的高效率运转,带动企业发展。但同时也有其弊端,如过分强调亲缘关系,组织排外性以及领导者的独断专行。

1. 2 创新型企业文化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强调冒险精神、自主意识、敢打敢拼、思维活跃的价值理念; 强调企业员工思维方式的不断自我突破与强调企业管理思想的前瞻性; 提倡企业管理者的不断学习与自我发展; 把创新作为企业全体成员的最高要求以及企业发展的关键要素,鼓励和支持创新。

1. 3 行政管理型企业文化

该类型强调命令执行,注重用一系列企业规范和准则来对企业成员进行约束和管理,执行力度强但企业文化缺乏活力,企业成员的自主能力较差,企业决策者习惯性跟随国家政策动向,擅长把握国家发展方向,但企业核心竞争力较弱,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 4 市场导向型企业文化

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当今时代,市场导向型企业文化无疑更受欢迎,从市场出发、以市场为主成为主流。通过分析市场现状,整合企业内部资源,使整个企业保持一种 “客户第一”的理解及行为态度。强调企业生命在于市场,以对市场的敏锐感觉来进行企业的发展壮大。企业员工的价值观也体现在市场竞争中。企业充满活力的同时也存在残酷的竞争。

2 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的关系

企业文化影响着全体员工的思维方式与企业管理者的经营风格,决定着企业的未来成长与发展,构成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在要素。另外,企业发展也影响着企业文化的建设的成功与否。

2. 1 塑造管理风格,凝聚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有其文化特色,本质上具有凝聚力和约束力。领导者由于个人魅力、生活环境与受教育水平的差异造就了不一样的经营管理风格。而企业文化独具一格的能力就是在于塑造不同的企业管理风格,引导企业领导者改变现有管理思维模式,使之更适应企业自身发展与市场环境; 使企业员工不由自主地为之奋斗与自豪; 激发企业发展潜力,凝聚企业核心竞争力。

2. 2 提升员工综合水平,增强员工心理归属

企业优秀的经营理念指引着员工相关方面的思维方式的形成,使员工自觉遵守相关的准则; 在企业文化塑造和建设过程中,以知识文化丰富员工精神世界,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和职业技术业务水平; 同时营造浓郁学习、文明、进取的氛围,协调各部门关系,贯彻企业团队精神,增强员工的认同感和心理归属。

2. 3 有助于企业战略决策,促进企业良好发展

企业的发展方向与企业发展的良好与否很大程度上由企业管理层的战略决策来决定。管理层的每一个决策都在牵动员工的心理状况,影响着公司的整体运行。而优秀的企业文化有助于企业管理层作出正确的战略决策,保证公司的良好运行。

3 企业文化建设的路径

企业发展的目的在于在恶劣的市场环境中很好的生存并实现企业自身的愿景。企业通过对企业自身文化体系的构建集中经济、人力资源、塑造管理风格,为公司的正常运行提供坚实的保障。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个路径来实现。

3. 1 企业领导者发展眼光的培养

巨舰的航向从来都是由掌舵者来决定。企业领导者的意向决定着企业文化建设的未来构成,因此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首要因素就是培养企业领导者的卓越领导能力、长远的眼光、人格魅力以及前瞻性的管理意识。

3. 2 契合企业全体成员的认知

一个企业要想良好运行必须要有一个公认的、符合企业全体成员认知的管理理念,这样才能凝聚企业整体资源,把企业的管理理念坚定不移地付诸行动,挖掘每位企业成员的潜力,从而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

3. 3 了解企业管理现状

企业文化建设不能仅依据相关的理论知识,更要理论联系实际,要以充分了解企业战略发展意图、企业员工人员构成、企业财务状况、内部控制等因素为前提,郑重对待企业文化建设的每一个要素。

总之,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受到了企业经营者的高度重视,如创新企业管理理念、塑造领导者个人魅力等手段层出不穷。可见实施企业文化建设战略已经成为企业在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中取胜、实现企业良好发展的重要法宝。

摘要:在当今竞争愈发激烈的市场经济中,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文化的战略定位愈发的凸显出来。企业文化体现着一个企业不拘一格的经营管理理念,并为企业所重视,是企业增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并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提供连绵不绝的精神食粮。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发展,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叶培帅.浅谈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影响[J].中国市场,2013(30).

[2]杨影辉.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结合探析[J].中国市场,2014(37).

企业文化属性探究 第7篇

现在所说的企业文化, 是一种新文化。我国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之后, 真正作为市场经济的企业组织才涌现出来。就连走在经济前沿的日本、欧美等发达国家, 也是到了上世纪80年代才开始有人提出有关企业文化的内容, 我国的很多企业管理者也渐渐开始有意识地摸索企业的经营之道。此后, 企业文化就成为企业越来越重要的管理方法, 甚至有人预言, 企业文化是21世纪企业竞争的关键性武器。

1.企业文化得到广大企业的认可和运用

当前, 企业文化已经得到众多的企业家、老板、职业经理人等的认可, 并通过企业为载体, 向外界传达企业的经营思想、管理模式等信息。这为研究企业文化的属性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

2.社会各界对企业文化的理解五花八门

深层次方面的认识有, 如何促使企业建立一套长盛不衰的经营之道;浅层次的认识有, 如何解决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更有甚者, 有的人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文化氛围, 即企业有没有图书馆阅览室, 员工有没有读书学习的习惯, 企业有没有经常开展各种文体活动等等, 可见, 各个企业对企业文化的理解深浅不一。因此, 探讨、研究企业文化的属性, 能够使企业更全面地理解企业文化, 认清企业文化的本质。

3.企业未能真正发挥企业文化的作用

由于对企业文化理解上的异同, 使得很多企业未能真正运用企业文化, 因而也就没能发挥企业文化强大的力量。因此, 通过对企业文化属性的梳理和探索, 使企业文化更加清晰, 更有层次性, 以便广大的企业在理解企业文化的基础上, 能够更好地掌握企业文化, 在企业中加以实践运用, 真正发挥企业文化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企业文化属性的认识和研究

企业文化来源于企业, 企业同时承载着重要的社会责任。由此, 我们探讨企业文化的属性, 必须以企业为基础, 结合企业的社会功能进行研究。

1.企业文化的经济属性

企业是社会的经济单位, 是整个社会经济建设的主要构成部分与重要力量, 很明显, 企业文化讲的就是企业的问题, 企业文化建设是紧紧围绕着企业的经营发展和经济建设进行的, 它是一种经济现象的描述, 天生就赋予了它具有的经济属性, 可见认识企业文化的经济属性, 是对企业文化最重要、最核心的理解。

(1) 企业文化成为一个经济管理的专用名词。企业文化这个词语第一次出现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 美国哈佛大学的泰伦斯·迪尔和艾伦·肯尼迪在他们的《企业文化———企业生存的习俗和礼仪》 (1981年7月出版) 一书中提出的。由此可见, 企业文化是一个比之“经济”还新的词汇, 是现代一个新兴的词语, 它伴随着社会经济大发展, 企业大量出现并且有着很好的发展机遇与充满竞争而产生的。企业文化这个词语的出现, 体现了当今社会的经济发展状况, 并且它自身丰富的内涵, 也充分表现了走在经济发展前沿的众多企业的经营思想, 包括企业的管理模式以及企业对社会的促进作用和责任等, 成为体现企业组织经济管理方面的词汇。时至今日, 企业文化已经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 很多大型公司甚至用企业文化代表了公司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模式, 使企业文化成为一个公认的、有关企业经济管理的专用名词, 在企业的经济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 企业文化是一种经济文化。企业是最基本的经济组织, 企业文化实质上就是一种经济文化。它包含了一个企业单位、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某种共同的文化观念、历史传统、价值准则、道德规范、经营理念、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等。认识企业文化这种新的经济文化, 我们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探索:第一, 企业文化是企业组织获得成功的经营模式。企业文化其实就是企业组织的经营之道, 即企业采用什么综合的方法而获得成功, 这种成功的经验是可以感知的, 也是可以传播和学习的, 更是可以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和发展前进的文化。第二, 企业文化代表当今时代经济发展的主流形式。当今的社会, 经济发展仍然是社会发展的主题, 作为社会最为活跃的经济单位, 企业的兴衰成败, 就成了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方向标, 而企业文化, 却决定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成为衡量企业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旗帜, 因此也就影响着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状态。

(3) 企业文化的核心思想是企业的营利文化。企业文化的经济属性, 还表现在企业文化的核心作用上。诚然, 企业文化就是企业成功经营、发展壮大的文化, 而一个企业获得成功, 得到发展壮大的最根本动力就是企业有营利, 才有能力发展, 企业发展了, 又促进企业赚更多的钱, 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所以, 企业文化说到底, 就是企业实现和保证营利的经营之道, 能够促使企业创造和赢得财富的经营文化, 对企业来说才是最有价值和意义的。从企业文化的核心思想, 也恰恰说明了企业文化具有非常鲜明的经济属性。

2.企业文化的文化属性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经营发展的文化, 说到底它也是一种文化, 因此它具有明显的文化属性。在认识企业文化的这一属性上, 我们不妨“抽丝剥茧”、逐层推进地认清这种新的文化。

(1) 企业文化有文化的共性。《中国现代词典》对文化的定义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特指精神财富, 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英国人类学家泰勒 (Edward Burnett Tylor) 对文化的定义是:“据人种志学的观点来看, 文化或文明是一个复杂的整体, 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伦理道德、法律、风俗和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通过学习而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百度百科记录: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 有关“文化”的各种不同的定义至少有200多种。可见, 要准确地定义“文化”确非易事, 虽然中西方对“文化”的定义不尽相同, 但总体意思是相近的, 都表达了对人类物质和精神财富各种现象的传承和开拓。企业文化也一样, 它是伴随着企业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 具有很多“文化”的要素, 其中包括精神理念, 即企业确立了崇高的使命和发展理念, 有统一的价值观和明确的经营目标;规范体系, 即企业建立了运作的规则, 设立一整套经营管理制度或标准化, 使得企业能够有条不紊地正常运作;语言符号, 即企业不仅有着共同的思想价值观, 而且还建立了统一的BI、MI、VI等识别系统, 有明确的企业标识;产品, 即企业通过一系列的努力之后, 其最后在市场上呈现出来的产品, 就是企业创造的结晶, 是物质文化或精神文化的具体表现。由此可见, 企业文化也是一种文化, 它有着一切文化的共性。

(2) 企业文化是一种新的文化。企业文化是一种新的文化, 主要是从企业文化的发展历程来判断的。二战后世界发展的重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很多国家开始发展经济, 由此产生激烈的市场竞争。1981年威廉·大内的《Z理论———美国企业如何迎接日本的挑战》拉开了序幕, 最早提出企业文化的概念, 一场没有硝烟没有炮弹的“商战”正在迅速弥漫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可见, 企业文化的概念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提出来的, 历史很短, 而传入我国的时间也是在改革开放之后, 至今只有30多年的时间。所以说, 企业文化是一种新的文化, 蕴藏着强大的力量, 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传承了历史商业文化的影子, 同时更多地展现了新时代、新经济文化的魅力, 企业文化正以它强大的生命力迅速形成人类历史一种新的文化体系。

(3) 企业文化是社会一种先进的文化。要认清企业文化的先进性, 我们必须要了解企业文化的形成和作用。企业文化起因于企业与企业之间商业竞争的需要, 残酷的市场争夺战迫使企业不断地、更深入地挖掘潜力, 整合企业内外所有可以运用的资源, 凝聚成能够立足市场和赢得市场份额的战斗力。这就是为什么企业文化会逐渐被企业高度重视, 成为企业经营发展的软实力的原因。由此可见, 企业文化是一种生产力, 对于企业来说, 企业文化理论体系的形成, 将成为企业营利的强大动力, 给企业经营发展带来革命性的改变, 这种生产力, 将最终成为国家经济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因此, 企业文化的先进性表现在它是一种先进的生产力, 这种先进的生产力作用于企业的经营上, 将会促进企业发展战略、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等的转变;如果作用于销售上, 将会促进企业营销策略、销售活动等的转变;如果作用于员工管理上, 将会促进员工工资福利、人文关怀等方面的转变。企业文化理论的建立和运用, 还会推进整个社会企业商业模式的改进, 从而推动新的生产关系的形成, 推动新的生产方式的建立。

3.企业文化的人性化属性

人力资源是企业经营发展中的第一资源, 企业文化管理推动了企业要重视人力资源, 将人才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充分表现了企业文化人性化的属性。

(1) 企业文化是人的文化。企业的发展历程, 承载着创业者及其经营者们的文化理念, 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 处处展现了人性化特性。第一, 企业文化是创业者的文化。企业创业者的战略眼光、经营理念、胆量魄力、人格魅力等等, 无不左右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经营思路, 创业者通过企业为载体, 企业的发展过程, 也就是创业者思想展现的过程。因此, 企业文化就是人的文化, 是创业者的文化体现。第二, 企业文化是企业职工的文化。成功的企业, 创业者们往往会虚心汲取职工集体的智慧, 许多职工也会伴随着企业一起成长, 并且在成长中发光发热, 成为企业的骨干员工或专业人才。因此, 企业文化也是企业职工集体的文化。另一方面, 企业所形成的企业文化, 也会通过企业职工的行为表现, 向外界展示出企业的形象。第三, 企业文化是企业劳资关系的文化。现今许多企业, 有的老板唯利是图, 对外不惜干坑蒙拐骗的勾当, 对内则不断压迫职工、最大限度的榨取员工的血汗钱, 这些企业虽一时得利, 但不是长久的经营之道。企业因为离心背德会造成人才流失, 一旦遭到曝光, 还可能引起社会的谴责和围攻, 甚至受到法律的制裁。相反, 如果企业的老板能够爱惜员工, 尽最大的努力为员工谋取福利, 员工反过来也会拥护企业, 以企业为家, 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 最终形成促进企业前进的强大力量。因此, 企业文化是劳资双方关系的一种文化, 如果是融为一体的文化, 则企业欣欣向荣, 如果成为互相排斥的文化, 则企业萎靡不振而终将走向灭亡。

(2) 企业文化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文化。企业文化其实是企业对人的一种管理文化。美国著名女企业家玛丽·凯·阿什在其《用人之道》一书中指出, 重视人、尊重人的人本思想在企业文化管理中占据首要地位。可见, 企业文化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文化。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 人本管理就成为西方国家风靡一时的企业管理文化, 也由此创造了西方经济的辉煌时代。就如企业的“企”字, 如果能够把“人”聚在一起“止”住, 那么企业就能办成, 如果“人”走了, 企业就得停“止”了。所以, 有人就有企业, 无人企业就散了, 只有重视人才, 以人为本, 企业才能生存发展, 才是企业文化管理的根本所在。

4.企业文化的个性化属性

从企业文化的独特与难以复制的特性上, 我们可以看到企业文化具有个性化的属性。

(1) 企业文化是企业独特的文化。每一个企业不同的人文、时间、区域、经营方式等, 决定了它们的企业文化的差异, 这种独特性使一个企业能够与其他企业区别开来, 在多个企业工作过的人就会有所感受不同企业之间的差异, 而这些不同点, 就是人们去识别和记住这个企业的最好方式。

(2) 企业文化是难以复制的文化。企业文化的难以复制性源于它的独特性。不同的企业其人、事、物均不同, 所形成的企业文化也就形形色色。《晏子春秋》中有“橘生淮南则为橘, 生于淮北则为枳”的论断, 即使同样的“橘”这种产品, 因为地理气候不同, 其种植结果就不一样。因此, 即使将一个企业的文化全部放到另一个企业去, 其结果也会形成一种新的“物种”, 这就是企业文化的难以复制性。

5.企业文化的社会属性

企业文化的社会属性体现在它是一种向社会传递正能量、构建和谐社会的管理文化。

(1) 企业文化是一种在社会上传递正能量的文化。企业要成为社会公认的知名品牌, 成为“百年老字号”的著名企业, 能够让人们记住和传诵, 肯定有它过人之处, 有他独特的文化理念。而这种企业文化, 是一种优越的, 让其他企业和新的创业者可以学习仿效的管理文化, 是一种传递正能量的文化。

(2) 企业文化是一种构建和谐社会的文化。企业文化管理不仅为企业建立一种爱惜员工、重视人才的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 同时也树立了一种顾客至上、回报社会的企业理念, 而这些都是建设企业、员工、顾客和谐共赢的平台, 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强有力的基石。

企业成本核算探究 第8篇

近年来我国经济建设速度加快, 各行各业的经济增长速度也非常惊人。而想要持续推进企业的经济增长就必须将过去那种粗放式经营扩张转为以内部管理工作为主的集约化管理模式。而对于现代企业来说最为重要的内部管理工作当属财务管理, 而在财务管理的众多具体工作内容当中, 成本核算又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因为所有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离不开资金, 而从经济发展的现实来说, 不论企业当前或今后能够拥有多少资金, 其资金的获取量与企业发展的需求量之间也必然还是存在着供小于求的矛盾局面, 而企业想要发展, 各个环节各个流程都需要运作, 不论是何种程度、那种形式的运作都离不开成本的支持, 所以成本核算对于企业的全面发展也非常重要。

二、当前企业成本核算现状分析

成本核算是企业进行成本管理的前提和关键, 当前我国国内企业在成本核算工作方面一直都在努力探索, 也较前几年取得了比较显著的进步, 例如在制度建设、管理方法及信息化手段应用。但是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注意, 而且随着市场变化发展的趋势不断加快, 成本核算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当前仍然存在着的一些偏差管理意识给成本核算工作的有序开展造成了不小阻碍, 管理要求的不断提升也在不断给人员素质提出更高更多的要求。此外在具体管理方面的成本核算对象确定过于笼统造成核算工作不够精准、未能找到更精确的核算标准以及在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方面存在的一些欠缺都让成本核算管理工作推进举步维艰。最后成本核算的配套制度建设也亟待加强, 如现有绩效考核机制与激励机制未能以成本核算为核心从而造成考核结果不够公平客观, 激励机制不能够实现多元化而让企业一方面面临成本核算工作难以顺利推进另一方面也遭受着比较麻烦的人员频繁流动。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解决不仅直接影响成本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 同时也极大的影响整个企业乃至行业的健康发展。

三、提升企业成本核算总体水平的思考

前文提及的众多成本核算工作当前存在的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解决, 不仅直接影响当下成本核算具体工作的质量提升, 同时也会影响到整个财务管理运作体系乃至整个企业的健康发展, 所以加强成本核算具体方法改进、理念更新刻不容缓。

(一) 强化管理意识

企业管理尤其财务管理工作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秩序的不断完善、市场对企业的要求不断提升以及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压力不断加剧, 其财务管理工作的地位和重要性也在不断显现。但是虽然当前众多企业都在加大财务管理就成本核算工作的整治力度却未能收到显著成效, 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就在于当前许多企业管理者和领导者在成本核算管理工作方面仍然存在着管理意识不够强不够正确的问题。加强成本核算不仅仅是对部门成本、企业成本的大致估算, 精细化的成本核算必须将每一项成本的具体数据都进行有效记录与确认, 而这些工作不仅是成本核算部门及工作人员应该严格执行的, 同时也应该是企业高层管理者、决策者和全面控制人员所应该熟悉和掌握的, 只有这样才能够将这些细节问题的有效把控渗透于日常指导性工作当中, 才能够真正从加强成本核算的需求出发调整管理思路、寻找管理方法, 在企业内部营造成本核算、人人有责的良好局面。

(二) 成本核算具体工作方法改进

现代企业的成本核算工作不能只求大概而必须重视精确和具体, 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实现成本核算的积极作用。所以在成本核算的具体工作方法改进上面, 我们首先必须重视成本核算对象的有效确定, 必须真正实现精确与具体。比如就一种产品的不同规格要进行专门的成本核算, 必须单独建立核算项目而不能够由一种规格的成本核算来推算其他, 这样必然会产生误差再随着基础的增大最终造成成本核算结果的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对于不同产品就更要尽心独立核算, 总之不可混淆、不可模糊, 只有这样才算是真正做到了成本核算对象的精确与确定。

其次, 在确定成本核算的对象之后就要确定成本核算的单位标准, 虽然企业所生产的产品种类可以非常繁多、其动用的资源和工序也会非常不同, 但是我们在成本核算的单位标准确定方面应该更有技巧, 应该采用排除一般抓住特殊的方法, 而且在标准确定上面也要坚持标准的合理性以及标准资料易于获取方面。比如同样使用同等原料的不同产品, 我们就要根据不同的耗时来确定标准, 对于实现相同用料不同的就要以用料来进行标准确定, 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节省成本核算的成本及时间且不会对成本核算结果造成偏差。

再次, 加强成本核算基础工作质量。基础工作是否扎实科学直接决定着工作能否全面积极的展开。对于成本核算来说, 基础工作具有更为重要的地位。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加强主要包括了必须有效实现对原始凭证及相关记录和财务会计数据及相关单据的有效收集、整理, 同时还要确保能够实现快速调阅与筛选, 确保成本核算工作的及时性与可靠性。同时还要加强对用工耗时、材料消耗、能源消耗等方面的定额制定, 从最基础方面做起来实现对成本的有效控制。然后还要重视对各种材料、资源的入库及管理, 加强定期盘点与大事件盘点制度推行, 最后还要严格执行内部结算制度。只有不断提升成本核算基础工作质量才可能真正实现成本核算工作质量的全面提升。

(三) 加强绩效考评机制建设

绩效考核及约束激励机制的推行能够有效提升工作人员、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自觉性。针对成本核算工作质量改善而重新调整绩效考评机制与约束激励机制也非常重要。在考评机制调整过程中要以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制度执行为中心, 考评机制的执行周期也要从过去的年度考评变为半年度、季度, 甚至在某些时候应该推行月度考核甚至不定期抽查考核, 以便能够更加及时且准确的掌握实际情况而不是让被考核对象在年终考核前后做做样子, 这样除了会让考核工作流于形式以外对成本核算工作及管理控制毫无益处。在激励机制建设当中, 要在物质奖励基础之上推行更为多元化的激励条件, 同时还要根据不同层级工作人员的不同价值取向与要求来量身定制。比如对于基层工作人员来说, 她们最看重的是物质奖励, 也就是工资、绩效奖金以及其他方面的现金奖励, 因此我们必须坚持物质奖励的公平与公正, 避免人心浮动和不安于现状, 这不仅会给企业带来更多动荡的人员流动, 同时也对成本核算工作有序推进十分不利的影响。对于管理层人员来说, 物质刺激虽然必要, 但是由于学历、眼界、人生观、价值观的不同会产生更高层级的需求, 所以对于中层干部、高层干部来说, 在确保基本的物质奖励以外, 还要加强精神鼓励并可以酌情考虑推行给予优秀管理人员更多参与企业发展及管理方面的奖励, 这样能够让她们更好的实现人生价值和发挥自身能力, 同时也能够获得管理人才的心理认同, 降低人才流失风险。总之, 考评机制与激励机制的确定必须从目标及人群两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这样才能够制定出最行之有效的制度, 推动企业成本核算工作有序开展。

四、结束语

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已经不能与传统的财务会计及出纳工作相提并论,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是一项能够积极参与企业管理、为企业发展及稳定出谋划策和提供可靠数据的重要部分。而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是对资金的有效控制, 资金管理大体上包括了预算管理与成本管理两个部分, 如果说预算管理是制定计划, 那么成本管理就是执行计划, 不论计划制定得如何漂亮如果在执行过程中出现问题最终都无法达到理想的目的, 所以成本管理尤为重要, 而成本管理工作想要实现稳步加强就必须重视成本核算。成本核算是一项系统性强和难度也较大的工作, 虽然当前我国国内企业在成本核算工作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但是相信只要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 必然能够不断取得管理质量方面的提升, 最终实现企业发展与国家发展的双赢。

摘要:现代企业想要获得进一步的经济增长就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的建设工作与内部管理工作水平再升级。而对于当前企业来说, 财务管理已经成为众多内部管理工作当中的重中之重, 而在财务管理体系及具体工作当中, 成本核算又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项目。本文从当前我国企业成本核算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入手, 结合具体管理实际谈谈如何有效提升我国企业成本核算管理工作的具体质量, 以供参考。

关键词:企业管理,财务管理,成本核算

参考文献

[1]王丽云.现代企业成本管理概要[J].会计之友, 2012 (04) .

[2]王云.成本核算体系建设要点分析[J].企业管理, 2012 (06) .

企业财务战略探究 第9篇

一、财务战略的涵义及特征

财务战略是企业整体战略的组成部分, 因为企业的整体战略的实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 所以企业的财务战略对整个企业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企业财务战略是指企业为了实现企业整体战略和实现资金的有效流动, 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在分析企业内外环境对企业资金流动的影响的基础上, 对于企业内部资金的流动情况进行长期性、全局性以及创造性的规划, 并且在实施的过程中进行有效的管理。

企业财务战略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导向性。企业的财务战略是企业进行一切财务决策的基础, 在企业进行一系列财务活动中都要以企业的财务战略为先导, 围绕财务战略开展和实施。2、长期性和全局性。企业的财务战略是为了保证企业的长远发展而进行的, 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服务, 对于相当长时间内企业的财务活动进行指导, 而且企业的财务战略是对整个企业的筹资、投资和分配工作进行的全局性的规划。3、从属性。企业的财务战略是企业整体战略的一部分, 它的制定应该与企业的整体战略相一致, 为企业长远稳定的发展提供资金的支持。4、相对独立性。企业的财务战略既属于企业整体战略的一部分, 又是相对独立的个体, 因为它有相对独立的内容, 并且会对企业的整体战略产生巨大的影响。

二、企业财务战略的内容构成

1、资金筹备战略

资金的筹集是企业财务工作的起点, 筹资战略是根据企业在未来时间内的在了解企业的生成产经营、调整资金结构以及投资过程中资金的需求量的基础上对企业的融资渠道, 筹资结构等进行的长远规划, 主要是为了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行, 为企业长远发展奠定物质基础。一方面企业要不断拓宽自己的融资渠道,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企业的融资方式主要有从银行获得贷款、发行股票、与其他企业进行合作等, 不同的融资渠道有着不同的优点和缺点, 企业在选择融资渠道的时候要对自身的财务状况有详细的了解, 并且分析各个融资渠道的优缺点, 在保证企业最低风险的基础上采用成本最低的融资渠道。另一方面企业要不断优化资本机构, 企业的资本机构指的是企业负债和总资产的比率, 企业在制定资本结构战略中, 要考虑各种因素的变化。

2、资金运营战略

企业的资金运营战略中最主要的就是企业的投资战略, 投资战略是企业为了扩大生产规模, 对企业的资金进行投资, 确定投资方向和投资规模。企业在投资中除了可以直接利用资金之外还可以用企业的一些无形资产进行投资, 企业在进行投资的过程中要考虑企业的发展方向, 结合企业的现实情况进行投资, 确保企业的投资活动能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促进企业在未来时间内的稳定发展。

3、收益分配战略

收益分配原则指的为了保证股东和企业利益的实现, 企业对收益分配原则和股利分配进行的规划, 正确的收益分配战略可以有效的协调企业内部各方面之间的关系, 对于促进企业北部人员的积极性有重要的作用。

三、如何加强企业财务战略管理

1、科学的制定企业财务战略目标

科学的制定企业的财务战略目标有助于企业在进行战略中可以对财务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 对财务活动进行合理的管理。财务战略目标反映出的是企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要达到的要求, 制定正确的财务战略目标可以指导企业的员工为实现这个目标积极贡献。

2、重视财务战略的实施

企业的财务战略目标建立只是一个方向的指引, 要想使得企业的财务战略真正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就要并采取有效的行动, 将企业财务战略从文字转化为行动。在财务战略实施的过程中对于产生的问题要及时进行解决, 在实施过程中要加强监督工作, 保障企业内部各种经济活动按照财务战略目标实施, 确保企业财务战略的顺利实施。

3、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良好的预算管理可以有效控制企业生产中资金的使用情况, 在进行预算的时候需要企业提供财务战略中详细的数据, 确保企业的预算活动与财务战略可以相互协调, 进行全面的预算, 为以后企业的财务战略实施提供良好的基础。

4、协调财务战略与其他战略之间的关系

由于企业中存在很多部门, 而各个部门与资金都有密切的联系, 所以企业要有效的实施财务战略就需要其他部门的配合, 在企业的发展中要做好财务部门跟其他部门之间的沟通, 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 为企业实施财务战略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结论

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 企业的财务战略对企业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企业要按照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财务战略,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保证企业长远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谢菊芳.企业财务战略管理探讨[J].经济师, 2010, (12)

[2]常树春.现代企业财务战略的制定与业绩评价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 2009

基于企业促销策略探究 第10篇

【关健词】促销策略;效果;客户

一、促销的必要性

目前,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在以顾客主导市场的作用下,每个行业都存在着广阔的市场空间,而生产厂商众多、竞争十分激烈,厂商要想保持其长久的竞争力,稳固并拓展自己的市场份额就要根据市场的状况和自身的资源,有针对性地了解消费者行为,以制定有效的促销策略。然而,营销的终极目标是消灭促销,而促销又是在商品流通当中真实存在的。促销是"4PS"中主要的一环,少了促销就如一张凳子少了一个脚,就不能使市场健康稳步发展;正因为企业有了促销策略的实施丰富了市场活力与内涵。促销的目的在于刺激与创造需求促成销售,排除销售阻碍,达到企业销售效果,改善企业销售利润曲线。那么企业在研究是否需要开展促销活动时,一方面要取决于企业现行的经营目标与市场占有率,如果企业要实现短期的营业利润或考虑到要快速打开市场缺口从而提高知名度,这就需要有效的促销行为与方法。另一方面如企业现在是以生产为中心,采取更多的是如何努力提高生产效率及改善生产流程,此时,企业考虑消费者正面的因素较少,弱化了促销导向功能。因此,不需要进行广告、营业推广、人员推销、公共关系等活动。此外,还要考虑产品特点与产品的生命周期及消费者对价格未来的期望等原因。综上所述,企业在制订促销策略时应考量的因素有:本企业产品有什么特色?消费者为何要接受这种产品、需求的多元化消费者口味是否转移、它对顾客的吸引点在哪里?目前,消费者的使用习惯如何、是否还有增加消费量的潜力?价格竟争优势在哪里、目标受众接受怎样的价格空间?

二、促销方式与促销技巧

促销方式:有“人员推销”、“广告”、“宣传报道”、“营销推广”、“公共关系”、“促销组合”等。不同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点:(1)目前促销方式分为广告、媒体与网络。着力推广公司在全国或某地区的知名度和企业形象,目前用得最多的有墙壁广告、挂条幅,甚至发传达、送小礼品、体验式的试吃、试穿等形式。(2)公益事业。公司开展向社会有益以协调本企业与政府社区,公众关系取得比较好的社会形象的社会公关活动,如公司赞助某电视后进行歌咏比赛奖励冠亚季军为最佳获得者;还有的企业首先提出质量促销优惠大回顾。实行免费为老客户检修,更换零件,赠送辅件等活动。(3)人员促销。企业公司首先与经销商沟通,让经销商知道怎样经营自己品牌,努力去提高产品在当地市场的市场份额。发放售后保证卡。当消费者与经销商发生纠纷,公司派业务员和售后人员直接解决问题。公司也会与当地技术部门做好该产品生产的技术工作问题。从而使得该产品在该地方很顺利地展开并牢固占有市场。促销技巧:本研究主要描述的是如何根据消费者的心里适当运用价格元素达到最优的促销效果。价格上促销。在节日来临之际实行精品优惠价。俗话说,薄利意味着降价,因此采用适当的降价形式,以节日或其它原因打折销售,多买有送的形式出现,会取得事半功倍效果,对于降价形式促销,中低档的品牌可以做得较多,但对于高价位的高品牌的产品不宜过多采用这种形式。

三、建立沟通体制

顾客是上帝营销应体现以“人”为本。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马骆斯对人的需求划分为:生理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可见,提高经销商的积极性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加深业务员和经销商的感情,同经销商交朋友,自然他们对企业有一定的归属感。和经销商交朋友,一定要设身处地为经销商着想,用真心真情换取经销商的积极性,确保经销商的积极性就要确保经销商的利益。经销商讲感情,更讲利益。确保经销商的利益就要维护好市场,保证产品质量,及时推出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此外,还可采取多种措施来刺激经销商的积极性,比如年终奖政策,回购政策等。企业同经销商的沟通渠道一般有这样几种形式:(1)内部刊物,用于发布客户意见、公司政策、由专人负责,接受客户的书面材料。(2)业务座谈会,季度、半季度召开业务座谈会,直接面对面沟通,收集客户意见探讨公司发展思路,安排下一步工作。(3)主管领导拜访计划,由主管领导定期或不定期对客户进行拜访,收集意见,了解情况,消除企业同经销商的隔膜。其中座谈会是一种非常有效地沟通方式,如果有可能每月搞一次,会有很大收获。建立沟通体制应当制度化、日常化,作为客户管理的一项日常工作来抓,确保沟通工作的有效展开。(4)增强服务意识。由于市场变化很快或对市场把握不准,客户经常有需要退货要求,在没有特殊情况下,都应无条件满足。根据客户的不同情况,规定不同的退换货的时间,以防止不良客户恶意退换货行为。客户往往不具备产品的维修服务能力,企业应提供这方面的支援。在产品的销售过程中,会出现包装破损现象,应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调换。(5)高度注重客户的投诉。一种信息重要与否,对企业有着切身利益关系。忽视客户投诉,会导致客户的抱怨,在管理中应将客户投诉管理纳入日常工作,由专业负责。对于投诉事件要作详细记录,并进行相关调查,再由有关领导批示处理意见,最后通知客户处理结果。不管处理得怎样,都应及时给客户反馈信息,最忌讳投诉没有下文,这样会造成投诉升级。所有投诉启示都应保存完好,存档备查。(6)客户群体是一个企业的利润中心,管好了客户就是管好了钱袋子。客户管理的核心是制度化、规范化,只有这样才能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才能真正管好客户。

四、长期与顾客建立伙伴关系

1.关系营销的重要性。在企业与客户关系发生了本质性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抢占市场的关键已转变为与顾客建立长期而稳定的关系,从交易变成责任,从而与顾客互动。与此相适应产生5个转向:(1)现代市场营销的一个重要思想和发展趋势是从交易营销转向關系营销:不仅强调赢得用户,而且强调长期地拥有用户;(2)从着眼于短期利益转向重视长期利益;(3)从单一销售转向建立有好合作关系;(4)从以产品性能为核心转向以产品或服务给客户带来的利益为核心;(5)从不重视客户服务转向高度承诺。所有这一切其核心是处理好与顾客的关系,把服务、质量和营销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与顾客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实现长期拥有客户的目标。那种认为对顾客需求让步、为顾客解答问题、平息顾客的不满,就尽了责任的意识已经落后了。

2.联系重在为顾客提供某种需求。在竞争性市场中,顾客具有动态性。顾客忠诚度是变化的,他们会转移到其它企业。要提高顾客的忠诚度,赢得长期而稳定的市场,重要的营销策略是通过某些有效的方式在业务、需求等方面与顾客建立关系,这就是形成一种互助、共求的关系,把顾客与企业捆绑在一起,这样就大大减少了顾客流失的可能性。特别是企业本身的营销与消费市场营销完全不同,更需要关系来维持,且要持续维持。

3.企业要与顾客利益共享。对企业来说,市场营销的真正价值在于其为企业带来短期或长期的收益和利润的能力。一方面追求回报是营销发展的动力;另一方面回报是维持市场关系的必要条件。企业要满足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价值,但不能做“仆人”。因此,营销目标必须注重产出,注意企业在营销活动中的回报。一切营销活动都必须以为顾客及股东创造价值为目的。

促销对消费者总是一种吸引力,企业要善于担负信息传播与演绎促销者的角色,必要时可对多种促销手段进行组合,以达到最佳的销售效果。企业在何种情况下采用促销组合,这就要根据企业的短期经营目标而定。一般做法是当企业重在销售时,会采用营销推广策略与人员推销策略;没有短期销售压力常用的策略是广告。所以,对于人员推销、广告、营销推广、公共关系策略没有绝对好与坏。企业根据不同营业周期正确运用促销方式与方法,使用不同促销要素科学地进行搭配,这样促销组合效果才能发挥最佳效率与绩效。总之,只有将促销要素有机统一才能使企业达到"产与销"平衡。

参 考 文献

[1][美]约翰·A·昆奇,罗伯特·丁多兰托马斯·丁科斯尼克.市场营销管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1)

[2]卢泰宏,王海忠.销售与市场[J].(营销百年合订本).2000

企业人才策略探究 第11篇

1. 发展以人为本。

物、财对于企业很重要, 但是都需要人来掌控和运用;信息可贵, 但是也要人运用。可以说诸多企业资源中人才是根本, 人决定企业的发展。掌握知识并能熟练运用知识人才新经济中是经济发展的源动力。企业有了优质的人力资源, 资本, 生产资料等方面的物质资源也才能发挥效力。万事以人为本, 人的工作创造出了商品价值, 无论是企业还是国家竞争力, 失去了拥有知识的人才来掌控, 一切将失去意义。

2. 企业最有价值的资源是人才。

有形资产比如说货币金融资产业绩各种硬通货物力资源等等, 只有通过经过专业培训过的人去在创造, 才能使其产出附加价值, 从而为企业带来利润。而无形资产, 也就是知识产权方面, 更是有企业的相关人才创造出的。新经济本质上就是知识密集型经济, 以知识创造为基础的经济, 而知识是由人来创造出的。当然这与过去的劳动密集型经济有着本质区别, 过去是体力、肢体劳动的集合, 现在则是智能的集合。但是这归根结底都是人的作用, 人力资本是企业最有价值的资源。

所以说在新经济中, 知识是比所有物质、货币财富都重要的多。

3. 合理利用人力资源是应对新时代竞争的保证。

新经济时代人才社会发展的原动力, 合理利用人力资源是应对新时代竞争的保证。优秀的人才能够高效的运用物力资源, 财力资源, 信息等等其他资源为社会创造最大附加价值, 从而为各种社会群体、公众服务, 真正意义上决定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才在新时期社会中主导地位是不可替代的, 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中起到了推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

二、人力资源企划方案

经济永远是随着每个时代的技术进步而发展, 发展的原动力是技术进步。企业要发展, 必须摆脱旧模式, 创新的使用人力资源企划方案。眼光放远一些, 思想放开一些, 用新的思路解决新问题, 打破思想障碍和体制障碍, 逐步消除影响人才发展战略的瓶颈, 促进人才队伍建设。

1. 赢得人才首先要注重企业声誉培养。

赢得人才首先要注重企业声誉培养。立足于诚信的道德基点, 是人才对企业有信心。中华民族文明源远流长, 注重传统美德教育是我们优秀的历史传统, 对于承诺履行必须严格按照约定, 这样才能营造出良好的企业声誉。道德操守对于企业尤其是当下的中国具有特殊的价值。可以说企业赢得了信誉, 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也就有吸引和留住人才的保障和前提条件。

2. 为人才提供一个良好的创业氛围。

为人才提供一个良好的创业氛围, 是企业发挥出人才能力重要前提。公司好不容易吸引了人才, 之后还必须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 叫他们能够安心工作, 有奋发的动力。一个好的企业爱护自己的员工, 员工才能以企为家, 自己的价值得以体现, 使他们有足够的自信, 发挥出创造性的潜力。劳动热情被人最大限度地调动, 企业和员工的发展从而结合起来。管理思想要从物质转向到“以人为本”, 员工的个人价值从分发挥, 企业才有发展。拥有智慧、才华人才的全面发展, 必然使企业全面发展。整合企业精神, 创造一个良好的执业氛围, 使企业文化在竞争, 进一步提升战斗力是应对新形势、新挑战的根本。

3. 加大职业培训力度。

人才是通过不断学习知识和技能培养出来的。人才的知识过时后, 必然降低他的能力。学习永不过时, 人只有连续学习持续较长时间叫自己被称为人才, 从而保持自己优势。企业人员培训必须积极开展针对人员的特长, 有针对性的将人员培训应纳入企业发展规划, 教育体制和经费保障制度要完善, 激励和约束机制要同时应用于教育和培训中。选拔公开, 任用公开竞争上岗, 民主评议, 为优秀人才的培养铺平道路。

4. 奖惩得当。

有效的激励机制的建立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一个很重要保障。要当大事来抓, 从而形成稳定的机制。机制建立了, 人力资源工作就不在具有随意性。有效的激励机制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助力。并根据个人贡献的大小决定员工的收入水平提高程度, 分配要拉开档次。而且还要建立企业的激励基金, 激励员工做贡献, 完善激励制度。

5. 知人善用。

“知人善用”在企业中尤为重要, 人不在其擅长的岗位上是很难发挥其应用能力的。招聘广告被很多企业写的天花乱坠, 但在人员招聘到后又弃之不用, 或者用之不当。通过各种手段, 良好的人才、人事开叉制度是留住人才, 人才潜力最大化的另一个重要刚面。

6. 发挥全员能动性, 促进团结建设。

经营利润最大化是由企业效能发挥最大化的综合体现, 利润增长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人员的使用, 是利润增长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可以说发挥全员能动性, 促进团结建设是在降低成本, 增加销售收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短期来看人力资本投资增加了企业的成本, 导致利润短期内下降。但从长期来看有用人才能够创造更多的价值, 随着自身价值的发挥, 企业的利润也会成倍的增加。所以切不可为小利, 减少人力资本的投资, 断送了企业的前程。同时人才并不仅仅指的是拥有高学历, 高层次的人才, 还要看到普通员工的闪光点。再先进的技术, 生产中不能应用也是一无是处, 使其有效地发挥作用, 必须要有全体员工的共同协作。普通员工的技能培训, 梯队建设得以完善, 才能使企业获得利益最大化。

7. 以企业需呀为准绳, 合理选取招聘人才。

有针对性的引进人才人才, 不重表面而是是否能够对企业有所帮助, 才是企业招聘人才的标准。同时也是对于人才的负责, 否则企业和相关人才本身的双向损失。

三、结语

总之, 高效、精干的人才队伍是企业在新时代, 应对挑战赢得市场竞争的关键, 所以要对人才队伍健身、管理重要性有高度的认识。并结合以上诉述加大发现培养人才, 从中选取配合企业发展的人才, 营造有利条件和氛围为人才施展才华, 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体现。在施展出全部能力, 自身取得发展的同时为企业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动力。

摘要:人力资源配置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个优秀的人才队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保障。本文将就优秀人才在企业管理经营中的作用, 以及结合实际工作中的企业人才企划策略加以探讨。

上一篇:效率财务下一篇:确保档案工作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