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2024-07-26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精选11篇)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第1篇

物联网是继互联网之后产生的一项信息技术, 云制造技术与物联网本身有着密切的联系, 将物联网与云制造技术应用在纺织服装产业中, 对于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1 物联网及云制造技术

物联网是一种基于互联网使用与信息传感设备, 将其他物体与互联网相连, 从而实现物物相联、人物互动的智能化技术。它的出现被称为是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云制造技术是信息技术、制造技术以及物联网技术交叉形成的新兴产品。这一技术的研发充分应用了当代先进的计算机理念, 实现“软件即服务”, 使我国制造业产业拥有更大的发展潜力。目前, 云制造技术已经成为制造业信息化领域的热点问题。目前有许多专家学者对云制造技术进行研究, 从简单入手, 逐渐得到了一套完整的云制造应用模式。所以云制造技术在纺织服装行业的应用深受关注。云制造技术可以对产品从开发到整个过程的资源进行整合, 提供规范的、高效的产品制造模式。物联网技术是实现云制造技术模式的基础。物联网能够将企业所有相关的信息进行整理、共享, 从而减少实施云制造技术的障碍。

2 纺织服装业务过程及制造资源信息

我国的纺织企业目前已经形成完整的纺织产品链, 从产品的制造到使用所有业务过程。企业下辖有多个分厂, 通过分厂之间的业务关系, 形成纺织服装产业全过程服务。在整个业务流程当中所有的产业部分, 都可以视为是一个独立的企业, 这样就形成了纺织服务企业联盟。通过引入云制造服务的服装生产管理体系能更好地提高单位及个人的工作效率。传统的服装生产企业的管理系统都是通过PC终端进行监督及跟踪等, PC端的可移动性比较差, 经研究计算, 基于云制造的系统能帮助企业提高近20%的产能, 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高效率化, 同时提升的经济效益也足以能够支撑云制品平台的运作, 真正地达到互利互赢的效果。

3 物联网技术在纺织服装产品制造过程中的应用

3.1 物联网的体系框架

在企业联盟的基础上, 采用物联网技术对纺织产品制造过程进行管理, 形成纺织服装产品制造领域的体系框架。体系框架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即传感网、车间网和企业网。传感网的作用是利用多种传感器, 获得纺织设备的运行数据, 并且通过无线技术将数据进行传输。车间网的作用是车间级传感网的中心, 能够将所有数据进行总结、整理。企业网的作用是将整个纺织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有车间的数据, 传输到中心数据库, 对整个纺织产品生产过程进行细致化管理, 用户甚至可以使用计算机或其他电子设备对纺织产品制造过程进行追踪。

3.2 物联网的数据采集

纺织产品制造工艺复杂, 每个阶段的运行数据有着很大的差别, 因此准确采集运行数据是实现过程跟踪的前提。目前, 在现有的纺织设备上, 大部分参数可以通过外部接口采集, 但是有些则不能, 需要研发新的数据传感器满足纺织品制造过程中的需要。此外需要对大数据采集传感器进行优化, 提高采集数据的准确性, 确保数据可以得到可靠的传输。由于传感器需要将数据传输给车间网, 这一过程可能受到现场环境或者其他信号的干扰, 因此需要研究人员采取相应的手段, 确保数据可以得到准确的传输。

3.3 物联网的数据处理

传感器收集的数据具有海量性和异构性的特点, 需要将这些数据进行处理, 之后才能传送给其他系统进行使用。处理的方式主要有数据融合与集成处理、建立数据仓库、实现数据仓库外部接口等。

4 云制造技术在纺织服装行业的应用

根据我国纺织企业的发展现状, 采用物联网技术建立纺织服装行业云制造技术用模式已经成为了一个大势所趋。这一模式能够在集团内部以及服务平台实现资源的调配, 尽可能地减小资源的再投入, 提高生产效率。此外, 它还能连接外部网络和外部服务平台, 对外部制造资源, 实现资源的统一利用, 减少损耗, 创造更高的收益。因此, 对于纺织服装行业云制造技术的研究, 应该主要围绕资源共享问题, 如何将各个网络和服务平台进行连接, 统一调配资源, 实现“制造即服务”的理念来开展。

5 结语

物联网技术已经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发展, 在纺织服装领域, 物联网也能控制纺织生产设备的运行和掌控产品的配送。物联网及云制造技术想要扎根在纺织服务领域, 需要克服许多问题, 从简单做起, 通过网络和服务平台, 实现资源信息共享, 通过物流信息和配送网络, 实现资源的统一调配, 为实现即插即用的云制造技术模式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通过对纺织服装行业的物联网以及云制造技术的研究, 分析物联网与云制造技术的概念与内在联系。根据纺织企业物联网技术在纺织服装产品制造中的应用, 提出基于物联网的纺织服装业云制造技术应用模式。

关键词:物联网,云制造技术,纺织服装业

参考文献

[1]邓小龙, 张建林, 陆锦军, 等.物联网纺织空调控制系统的探讨[J].棉纺织技术, 2012 (4) .

[2]尹胜, 尹超, 刘飞, 等.云制造环境下外协加工资源集成服务模式及语义描述[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11 (3) .

[3]黄涛, 杨笑天.基于云制造的缺陷汽车召回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J].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 (2) .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第2篇

我们认为,纺织服装行业是中国少数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行业之一,未来十年,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的世界霸主地位是不可动摇的。在此前提下,人民币升值、反倾销、出口退税率下调、劳动力成本提高等不利因素反而有利于促进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结构升级,完成由低附加值产品重复建设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结构的进化。通过与对中国纺织服装业最有威胁的印度纺织服装行业比较研究,我们认为,中国与印度处于不同的产业发展阶段:印度正处于规模发展的初期,资源、环境因素与中国还有相当大的距离;中国已经完成了产业的规模化建设,目前正处于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我国是世界上纺织原料最丰富的国家,但却是纺织原材料成本最高的国家,从这一悖论中可以得出结论,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目前遇到的恶劣的外部环境是产业内部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纺织服装行业结构调整将成为中国少数几个通过市场竞争完成的产品结构升级的行业之一。印度纺织服装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由于其纺织原料产出远小于中国,因此将会比中国更快地遇到资源瓶颈。在行业结构调整期间受益的企业无疑是那些具有世界竞争力、技术领先、规模优势、品牌知名度的大型纺织服装公司。我们重点推荐具有色织布垄断优势、技术优势的鲁泰和具有服装品牌优势、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的雅戈尔。纺织服装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目前受设限、反倾销、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率下调以及东南沿海劳动力价格提高等因素的影响,行业竞争力有所下滑,部分欧美订单转移到印度、越南等东南亚及南亚国家,侵蚀了我国原有的部分市场份额。作为世界纺织服装制造中心,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真正的威胁并非来源于人民币升值和反倾销所带来的利润率下滑,而是被竞争对手取代的可能性。印度以其充足的劳动力和原料资源,被国际舆论普遍认为是2005年后中国主要的竞争对手。因此我们将中印纺织服装行业发展状况进行对比,以找到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发展方向。与中国一样,印度纺织业的产值在其国民经济中占有7%的份额,纺织服装行业是其国内重点扶持的行业之一,预计未来几年将保持较快速度的增长。纺织服装出口金额占出口总

值比重由25%下降到15%。尽管两国比重都有所下降,但纺织服装的出口仍然占据较大份额。可以看出,无论是在国民经济,还是在对外贸易方面,中国和印度的纺织服装业都是非常重要的。此外,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两个人口大国,都存在较大的就业压力,而纺织服装行业劳动密集型的特点能够缓解这方面的压力。纺织服装行业也都属于两国的传统行业,两国都具有资源方面的优势,因此无论是主观还是客观上,印度都被认为是中国纺织服装行业最有力的竞争对手。纺织原料比较在纺织原料中,中国比印度具有明显的优势。印度黄麻和天然蚕丝产量居世界第一。而中国在棉花、化纤、蚕丝、苎麻产量都居世界第一,其中化纤、蚕丝、苎麻产量超过全球总产量的半数以上,亚麻居世界产量第二,也明显优于印度。棉花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产国,2006年的棉花产量高达672.91万吨。但由于中国纺织业规模较大,对棉花需求远远超出棉花产量,2002年供需基本相当,2003年开始进口棉花,2006年,中国棉花市场对外依存度达35%。因此国内市场棉花价格高于国际市场棉花价格。印度是继中国和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三大产棉国,目前印度棉花产量不到中国产量的一半,但由于印度棉纺行业规模相对较小,因此印度自产的棉花基本能够自给自足,国内市场棉花价格低于国际市场。从对2007年国际棉花市场预测来看,全球2007年棉花产量略低于消费量,基本能够满足需求,棉花价格可能会稳中有升。而印度产量将有所增加,不仅能够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而且还会出口一部分棉花,因此印度国内棉花价格仍然会低于国际市场价格。而我国的棉花消费量预计有所增加,预计今年棉花缺口达400万吨。而配额只有89万吨,其余进口棉花将缴纳进口增值税,以保护国内棉农的利益。因此预计国内棉花价格将略高于国际市场价格。由此看来,中国棉花产量虽然较印度具有明显优势,但由于国内需求旺盛导致进口依存度达35%,且棉花产量不稳定导致的价格波动对棉纺企业不利;相反印度虽然产量相对不大,但国内需求量小,棉花价格低于国际市场价格。因此对于具有棉花资源的棉纺企业来说具有较强的成本优势。化纤中国化纤产业的生产设备、工艺水平比印度先进,在POY、DTY、FDY领域与印度相比有着相当强的实力,先进技术的引进与消化吸收都较好,特别是聚合工艺已经相当成熟,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从2002年以来,中国的化纤工业始终保持着稳定、快速的发展势头。2002年1月,中国合纤产量已达68万吨,而到2006年5月,达到155万吨,增长了127.65%。印度虽然是第五大合成纤维生产国,但其化纤工业发展远不如中国,2002年1月仅有6万吨的产量,到2006年5月达到8.7万吨,增长44%。且从近几年的产量情况来看,产出并不稳定,波动性较大。其它纺织原料此外,中国还有一些特有和稀有的天然纺织资源。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蚕丝生产国,蚕丝产量占世界的70%以上。中国是亚麻主要生产国,生产能力居世界第二位。苎麻纤维虽然仅占我国纤维总量的1%,但却占到世界苎麻纤维产量的99%。除棉花和合纤外,印度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麻生产地、第二大生丝生产国,而其天然蚕丝产量居世界第一,原材料供应也较为充足。产成本比较从纺纱成本比较来看,中国的纺纱成本虽然低于平均水平,但仅低于意大利、美国、越南,却高于巴西、韩国、印度,印度是纺纱成本最低的国家,比我国成本低11%。从结构上看,我国纺纱成本高在原材料成本和水费上,尤其是原材料成本高出印度34.4%,比平均水平也高出21%,这是使我国纺纱成本居高不下的最重要的原因。如果我国纺纱的原材料成本降到第二大的意大利的1.42水平,则总消耗就能降到2.5美元,仅次于印度。由此看来,较高的原材料成本表明由于单纯规模扩张带来的资源紧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纺织行业最主要的瓶颈。最高的水费同样表明我国纺织行业存在的过度消耗,而我国“十一五”构建和谐社会的主题促使纺织行业清洁生产、降低水资源耗用及环境污染方面得到进一步的规范。我们认为,尽管我国是纺织原料最大生产国,但由于规模扩张过快仍然导致资源紧缺,而趋紧的外部环境有利于纺织行业由粗放式增长向集约式增长的转变。出口竞争力比较从纺织服装出口总值来看,中国远远超过印度。在2000年到2006年期间,中国纺织服装出口金额由480亿美元增长到1198亿美元,增长幅度达到149%。在此期间印度纺织服装出口金额由98亿美元增长到160亿美元,增长幅度为63%。出口能力从增长率来看中国也远高于印度,近四年来,中国纺织服装年出口增长率保持在20%以上,而印度只有10%左右。但从上图中可以看到一个趋势,在2006年以后由于反倾销和欧美设限,导致部分订单流向

印度,致使印度出口增长幅度在2006年达到18%,已经很接近中国。尤其是印度基数较低,因此预计在未来几年其增速将超过中国。我们可以做个情景分析,按2006年中国出口金额1198.6亿美元,印度出口金额160.4亿美元计算,如果中国出口额年增长率分别为5%、10%、15%,而印度出口金额增长率在20%、25%、30%,则按最悲观的情景计算,印度纺织服装出口额超过中国也要10年的时间。出口结构从出口结构来看,中国主要出口国家是日本、美国和欧盟,印度主要出口国家是欧盟和美国。中国对美国和欧盟的出口各占纺织服装总出口金额的14%,而印度对欧盟和美国的出口占比则达到25%和27%,二者之和已经超过总出口额的一半以上,可见,印度对欧盟和美国的依赖性更强。此外,对纺织服装需求较大的日本市场,中国则具有绝对的优势。从两国主要出口国家占比发展情况来看,中国对日本出口比重呈下降趋势,欧盟和美国则呈上升趋势,从2005年开始由于纺织品配额的取消,对欧美出口猛增形成了对日、欧、美三个主要国家的出口结构。而印度从上世纪末到2005年期间对欧盟的出口比重略有下降,在2006年才有所回升。尽管印度对欧美出口额所占比较较大,但从出口金额上相比,仍远低于中国对欧美的出口。中国对欧盟出口额为163亿美元,印度为44亿美元。中国对美国出口额为165亿美元,印度为47亿美元。因此在印度最重要的欧盟和美国市场,中国市场份额比印度高出近3倍。从2000年到2006年期间,印度纺织品出口额由46.6亿美元增长到68.4亿美元,增长幅度为61%,服装出口额由45亿美元增长到110亿美元,增长幅度为94%。在纺织品增长的26亿美元中,美国和欧盟纺织品增长仅为

4.66亿,占18%。而在服装增长的53亿美元中,有40亿美元是对欧盟和美国的增长,占75%。可见,印度在近6年的增长中,服装增长幅度更大,且主要是由于欧美对服装需求的拉动,而纺织品增长则主要对欧美之外的国家。在2000至2006年期间,中国纺织品出口由136亿增加到374亿美元,增长率为174%,服装出口由357亿增加到1007亿美元,增长幅度为182%。其中服装增加的649亿美元中有228亿是对欧盟和美国的增加,占35%,日本服装出口增加很少。而纺织品增加的237亿美元中,对欧盟增加189亿,美国44亿,日本40亿,这三个国家之和占到总增加额的80%。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无论是服装还是纺织品中国在出口金额和增长率两方面都远远超出印度。相对来说,印度的服装竞争力要强于纺织品。中国纺织品在欧盟还是具有相当大的竞争力的。行业地位及发展方向比较印度纺织部长JN Singh11月16日称,印度政府提出两项扶持纺织工业的重大计划,吸引纺织行业的私企经营者。政府对进入综合纺织园计划的织布、加工和服装企业提供40%的扶持。2005年印度政府对纺织业的投资大约1500亿卢比,今年的目标是将投资提高一倍。我国纺织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则提出了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重点在于加快技术结构调整,提高产品附加价值;加大原料结构调整,实现原料的多元化;加快重点行业调整,推进结构优化;提高纺织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大力推进自主品牌建设,创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知名品牌;推进企业组织结构调整,提高产业集中度;促进东中西部协调发展,优化行业区域布局。2004年11月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发布,提出了以下科技进步目标:到2010年我国将重点突破28项关键技术及10项新型成套关键装备,大大提高纺织行业的科技水平,到2020年实现产业升级,建成现代化纺织强国。中印两国政府对纺织服装行业的发展都非常重视,对产业未来发展也都进行扶持和规划,从两国纺织业政策的对比中可以看出,最大的区别在于:印度政府对纺织业的态度是扶持以促进其发展;中国政府对纺织业的态度是调整以优化结构。印度是世界上第二大纺织品服装生产国,其优势在于劳动力廉价,原料多样化,有传统设计技术,庞大的国内市场。但其投资不足而且分散,原料加工成本较高,设备更新跟不上,且一直以来企业规模偏小。可以认为,中国和印度纺织业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印度处于规模增长的初级阶段,如果其纺织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将比中国更快地面临资源瓶颈。行业内重点跟踪公司推介我们的观点是:中国纺织业已经完成初级的规模化发展,在近十年内不会遇到威胁的前提下,外部环境的恶化有助于纺织服装行业产业结构升级、通过市场竞争进行的行业内整合,使纺织服装行业更健康地发展。在这期间,没有竞争力和规模优势的企业将被淘汰,有竞争力的企业将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我们看好纺织领域内具有全球竞争优势、规模优势和技术领先的公司,看好服装领域内具有品牌优势和良好的营销渠道的公司。鲁泰A:色织布龙头企业,主业专一,多年的色织布经营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在2008年新建色织布项目达产后,其产能达到1.23亿米,居世界首位;其色织布全球市场份额居世界第一,目前已达到15%,具有稳定的客户渠道;色织布技术始终居国际先进水平,注重技术创新,不断进行新产品及新工艺研发。维持推荐评级。雅戈尔(9.84,-0.11,-1.11%):服装主业中以专卖店为主的营销网络的建设使公司始终把握市场环境,这保证其男装品牌在国内的领先地位房地产及股权投资的地域性保证其战略多样化的成功,这反过来又为主业的进一步拓展提供了资金保障,这有助于其在未来激烈的国内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地位。维

服装-纺织行业 第3篇

术评选根据参选企业年度合同额、人员规模、企业经营的稳定性、客户口碑等综合评价。2007年中国服装/纺织行业管理软件商TOP 10排名如下(排名不分先后):

AMT咨询研究院评论

通过本次对2007年度服装/纺织行业管理软件市场的调查发现:

1概况。2007年服装/纺织行业具有品牌意识提升,以及由量的变化向质的提升过渡的特点,这决定厂整个行业对于信息化需求的潜力。基于生产、市场、流通环节优化以及服务的需求,2007年ERP、CRM、SCM在服装行业投入中比例均有增长。

2市场。中国服装,纺织行业“永不衰落产业”的市场前景以及由此引发的信息化市场潜力,使得2007年的服裝,纺织管理软件市场呈现喜人增长,尤其是专业行业解决方案提供商的增长更为明显。本工厂商在整个市场份额中所占比例较大,人部分厂商地域特点较为明显,有占据一方的优势。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第4篇

一、反倾销的影响

根据欧盟《反倾销基础条例》的规定, 采取反倾销措施必须满足三个实体条件: (1) 倾销认定, 即某种产品的出口价格低于同类产品的正常价值。1998年之后, 欧盟第905/98号条例把中国从非市场经济的名单排除出去, 但仍有针对地规定了市场经济待遇5条标准。 (2) 损害认定, 即倾销对欧盟产业或对某一工业的建立造成重大损害或重大损害威胁。按规定, 欧盟委员会经过初步调查后, 首先认定存在损害, 之后, 欧盟还必须证明倾销和损害存在因果关系。 (3) 欧盟利益要求进行干预。反倾销具有形式合法性、能有效排斥外国产品的进口, 且不易招致报复的特点。不论成功, 都可使我国某类产品部分丧失甚至退出某国市场。

1992年~1996年, 欧盟对中国纺织品实施的反倾销措施和调查约占欧盟对世界纺织品发起反倾销总案32起的22%。2004年6月, 欧盟委员会对原产于中国的含弹力或非弹力聚酯长纤不低于85%的印染面料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 涉案金额达5.8亿美元, 这是中国纺织企业遭遇的最大一起国外反倾销案。从下表可以看出此案对中国聚酯长纤面料出口欧盟影响极大。2005年较2003年该类产品出口欧盟贸易额下降了57%。

2003年~2005年欧盟 (EC) No1487/2005号公告涉案产品出口欧盟统计表

资料来源:根据UN COMTRADE数据库计算而得

可以预见, 在后配额时代, 随着中国输欧纺织服装产品的大幅增加, 欧盟针对中国纺织服装产品的反倾销立案会有增无减。

二、技术壁垒

目前, 欧盟已经形成了非常完整的双层结构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 上层是约三百个具有法律效力的欧盟指令, 下层是上万个技术指标。尤其是绿色壁垒, 近年来, 欧盟及各成员国或相关组织构建绿色壁垒的速度仍在不断加快, 2003年以来就有10多项关于纺织品相关的新的法规、指令和标准。

技术壁垒, 尤其是绿色壁垒, 由于既有合理性的一面, 又有歧视性的一面, 它回避了分配不合理等分歧, 可凭借标准达到贸易保护的目的, 又不易招致贸易报复。目前, 我国纺织企业无论是在管理水平、技术水平以及产品开发能力都处在较低的水平, 而且纺织产业的国内总体发展环境也远没有达到欧盟国家的水平, 欧盟层出不穷的技术壁垒会对我国企业、行业和政府提出巨大挑战。

一方面, 由于欧盟新技术标准的制定, 我国企业必须在生产中不断加入技术改造投入, 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 满足技术壁垒各方面的要求, 使得出口成本加大, 进而影响出口。据统计2004年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由于受到技术壁垒的影响损失超过10亿美元, 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由欧盟造成。

另一方面, 欧盟的技术壁垒也会促使中欧贸易中技术含量较低的初级纺织品服装比重逐步下降, 促使我国企业加快产品结构改造。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将促使我国政府制定和实施符合有关要求的纺织品行业国家相关标准。

三、特保措施

2003年1月, 欧盟公告对其第3030/93项贸易条例中第10a条关于从第三国进口纺织品管理的一般规则做出修改, 增加了针对中国的特别保障条款, 内容如下:原产于中国并包含于《纺织品与服装协定》中的纺织品或服装在下列情形下适用于特保措施。 (1) 当上述产品扰乱欧盟市场时, 欧盟委员会可根据欧盟成员国提出请求或自行决定与中国进行磋商。 (2) 90天磋商期内, 未能达成双方满意的解决办法, 则欧盟委员会将对磋商涉及的一个或多个类别的纺织品或纺织制成品实行数量限制。 (3) 除非欧盟与中国双方另有约定, 在没有再次申诉的情况下该数量限制的期限不应超过1年。2005年4月6日, 欧盟颁布“对出口至欧盟的中国纺织品的保障措施行动指南”。2005年4月27日, 欧盟再公布“关于对欧共体适用纺织品特定保障条款指南”。这两项指南进一步澄清第3030/93号第10a条的具体法律适用。

欧盟对于特保措施的规定并不像反倾销规定那样有量化的判断标准和程序, 其判断标准“进口激增造成市场损害”的定语模糊, 但一旦实施, 就会采取征收临时性高关税和实行数量限制等惩罚性措施, 因此, 与反倾销相比, 特保措施调查的发起更为容易。2005年欧盟对我国十类纺织服装产品发动特保调查, 最终使得这十类产品重归配额限制, 远远低于这十类产品出口欧盟的潜力。而且欧盟在《备忘录》中只承诺克制使用特保措施, 这表明特保措施在2013年之前将始终是我国输欧纺织服装产品的一大障碍。

参考文献

[1]蒋小红:欧共体反倾销法与中欧贸易[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

[2]孔庆江:中国纺织品贸易的法律环境[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服装/纺织简历表格 第5篇

服装/纺织简历表格

个人基本简历  
简历编号:   更新日期:   无照片
姓 名: 大学生个人简历 国籍: 中国
目前所在地: 广州 民族: 汉族
户口所在地: 广州 身材: 152 cm? kg
婚姻状况: 已婚 年龄: 34 岁
培训认证:   诚信徽章: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人才类型: 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 服装/纺织/皮革跟单:外贸跟单、贸易类、外贸跟单:
工作年限: 10 职称: 无职称
求职类型: 全职 可到职日期: 一个星期
月薪要求: --3500 希望工作地区: 广州
个人工作经历:
公司名称: 溢康有限公司起止年月:2006-02 ~ -10
公司性质: 外商独资所属行业:纺织,服装
担任职务: 外贸跟单
工作描述: 从客户下订单到成品的出货,整个过程的跟踪,包括报价给客户,跟工厂签合同,生产进度和船公司订舱,制定出口文件给客户和船公司。此外,根据客户的要求,从一些大型的商务平台寻找工厂,报价。
离职原因:  
 
公司名称: 沙特阿拉伯AAB公司广州代表处起止年月:-04 ~ 2006-01
公司性质: 外商独资所属行业:电器,电子,通信设备
担任职务: 跟单助理
工作描述: 主要通过英文电子邮件从网上寻找中国的家用电器产品、生产厂和报价,并根据市场需求及时提供中国最新的电子产品信息给沙特总部,为总部在中国开拓采购业务提供了便利,同时负责跟踪样板进度,样板付款,大货生产进度等工作以及联系货运代理并制定相关的`发票和装箱单。
离职原因:  
 
公司名称: 溢康有限公司起止年月:2006-02 ~ -10
公司性质: 外商独资所属行业:纺织,服装
担任职务: 外贸跟单
工作描述: 从客户下订单到成品的出货,整个过程的跟踪,包括报价给客户,跟工厂签合同,生产进度和船公司订舱,制定出口文件给客户和船公司。此外,根据客户的要求,从一些大型的商务平台寻找工厂,报价。
离职原因:  
 
公司名称: 沙特阿拉伯AAB公司广州代表处起止年月:-04 ~ 2006-01
公司性质: 外商独资所属行业:电器,电子,通信设备
担任职务: 跟单助理
工作描述: 主要通过英文电子邮件从网上寻找中国的家用电器产品、生产厂和报价,并根据市场需求及时提供中国最新的电子产品信息给沙特总部,为总部在中国开拓采购业务提供了便利,同时负责跟踪样板进度,样板付款,大货生产进度等工作以及联系货运代理并制定相关的`发票和装箱单。
离职原因: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最高学历: 大专 毕业日期: -06-01
所学专业一: 英语 所学专业二: 物流管理
受教育培训经历:
起始年月 终止年月 学校(机构) 专 业 获得证书 证书编号
2002-04 2005-06 广东外语外贸学院 英语专业 大专  
-01 2006-04 广东工业大学 物流管理 大专  
 
起始年月 终止年月 学校(机构) 专 业 获得证书 证书编号
2002-04 2005-06 广东外语外贸学院 英语专业 大专  
-01 2006-04 广东工业大学 物流管理 大专  
语言能力
外语: 英语 良好    
国语水平: 优秀 粤语水平: 精通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本人在业余时间参加会计学习,并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会计电算化中级证,同时本人也获得全国计算机一级证书。

 

熟练使用OFFICE 软件,具有一定的沟通能力,能承受工作压力。

 
详细个人自传
  本人性格开朗,易与人沟通.工作态度认真热情,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团体合作精神.能承爱工作压力.我真诚地希望能成为贵公司的一分子,我将以我自己的知识才智和最大的努力为贵公司的发展增添一份光彩和实现自我价值.
 

南京纺织服装蓄势迸发 第6篇

宏观层面

多管齐下促发展

提到南京市的纺织服装行业,不得不说到高淳区。作为该区的传统产业、富民产业,近几年来,纺织服装产业对财政贡献、农民增收和社会和谐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截至2012年底,整个高淳区共有服装企业203家,从业人员近3万人,加工能力近1亿件;实现销售收入103亿元,实现税收7亿多元,使得全区人均增收2500元。今年1~6月已实现销售61亿元,税收4亿元。全区共有11家服装企业,注册商标20个,其中市名牌产品2个。从加工到贴牌再到自创品牌的服装产业发展模式正逐步形成,发展极其迅速。

以高淳区东坝镇为例,东坝镇现有服装企业50家,年生产能力2300万件(套),2012年服装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5.96亿元,实现税收3268万元,占财政收入的38.5%。在东坝镇,产业集聚作用已日益凸显,培养了一大批经营管理、技术人才和熟练工人,形成了较强的服装生产能力,已成为波司登、千仞岗、雪中飞、利郎等国内外知名品牌服装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随之而来的,是社会效益的提升,较高的服装企业税负,使得整个服装行业的实交税金占到东坝全镇工业税收的40.5%,成为全镇工业税收主要来源之一。这其中,龙头纺织服装企业的带动效应不容忽视,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强大的加工能力,东坝镇的龙头企业与国内外知名品牌服装或外贸公司合作,承担大额服装生产订单,并已逐步向经销或自主品牌转变,还全部进行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建立了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起到龙头企业应有的带动作用。

其中,成立时间只有短短6年的南京德维鑫服装有限公司现在已可以生产西服、羽绒服、棉夹克、风衣、裤子、衬衫、童装等系列产品,其与广州珈珏服装设计公司合作成立了南京本伊服饰有限公司,并注册了“BEEG”(本伊)女装品牌,在广州海珠区珠江纺织商场设立了1700多平方米的设计研发营运中心,今年8月底“BEEG”女装开始在全国9大城市面市。

但是,无论是东坝镇,还是整个高淳区,上至市政府、下至企业,在已有的成绩面前,都没有掉以轻心,而是进一步解放思想、努力拼搏,以期得到进一步发展。

“建立产业联盟,实现行业自律;发挥平台作用,加强协调服务;落实扶持政策,推进品牌集聚;加大政府监管力度,规范竞争秩序。”从这些具体发展措施来看,包括东坝镇在内的高淳区,已经在未来的挑战面前做了十足的准备。

微观层面

细微之处提实力

无论是整个南京市,还是高淳区,抑或是东坝镇,其纺织服装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企业和令人动容的细节。现如今,南京已经涌现出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和较高知名度的企业甚至品牌。

江苏苏美达集团是中国进出口行业的巨舰,旗下的自有品牌HONEY ME艾其雅诺以优雅、知性、甜美的时尚风格和广受欢迎的裙装明星品类,已经成长为淑女装市场中的一股新锐力量。

江苏苏豪集团是江苏省10大省级外贸企业集团之一,27年的发展奠定了苏豪在中国丝绸行业的顶级品牌地位。随着各种荣誉的接踵而来,苏豪品牌美誉度、影响力显著提高,逐步成为中国丝绸外贸出口的代表品牌之一。

南京海欣丽宁服饰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规模较大、同时也是享誉北美的仿动物毛皮服装专业生产厂商,“Nice Gain”服装品牌已经在北美市场风云叱咤近20年,该公司于2008年开始运作的女装品牌“Calvin Tracy”,为企业进一步向ODM业务发展和打造服装品牌公司形象迈出重要的一步。

纺织服装品牌企业的发展可见行业实力,配套商业区和织造博物馆的建设,则从更加立体的层面,刻画出了属于南京纺织服装行业的整体形象。

风格独特的南京禄口·伊斯特皮草小镇,含皮草商贸区、旅游商贸区、综合配套区、旅游休闲区四大功能,总计1290个商铺和39栋别墅。建成后,项目将集皮草产品设计、批发、展览、定制、培训于一体,率先打造国内皮草产业一体化发展的模式,实现产业高端与高端产业叠加,并将成为皮草小微商户的孵化器。

而南京江宁织造博物馆,则更像一个展示南京织造历史与文化的窗口。在这里,1.87万平方米的占地面积,陈列了包括江宁织造、云锦天衣、中国旗袍等专题馆,还设有时尚发布中心、织署戏台、江宁织造丝绸生活馆、江宁织造旗袍生活馆、梦咖啡厅等展演和服务设施。在向世人诉说南京织造故事的同时,也从另一个侧面,提升了南京纺织服装行业的竞争力。

中国纺织服装行业运行报告 第7篇

1. 生产分析

受宏观经济企稳向好的影响, 纺织服装行业生产快速下滑势头有所好转。5月份, 纺织业和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3%、11.5%, 比上月分别加快0.5、1.7个百分点。但受国际市场需求疲软的影响, 前5个月累计, 纺织业和服装业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达到7%、10%, 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5.6、3.2个百分点。

当前, 世界经济衰退依然严重, 我国外贸出口形势严峻, 纺织服装行业仍难言触底反弹。纺织业和服装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情况与企业生产的变化保持一致。1~5月, 纺织业和服装业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分别增长5.2%、10.8%, 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12.8个、8.4个百分点, 但比前2个月分别回升1.8、1.4个百分点。从子行业来看, 所有行业主营业务入仍保持增长, 且均比前2个月有所提高, 但与上年同期相比, 回落态势明显。

2. 效益分析

在产销增速放缓、价格回落的影响下, 纺织业和服装业利润大幅度下降。其中, 1~5月, 纺织业利润下降1.5%, 较去年同期回落16.6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增长15.6%, 较去年同期下降16.9个百分点。所有子行业利润增幅同比均明显回落, 只有麻纺织、纺织制成品制造业利润仍保持增长。

由于生产、出口、价格回落水平相对较小, 服装业效益情况好于纺织业。1~5月利润增长16%, 增速较去年同期加快2.7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增长3%, 较去年同期下降23.6个百分点。子行业中, 纺织服装制造、制帽业利润增速有所加快, 只有麻纺织、纺织制成品制造业利润仍保持增长。制帽、纺织面料鞋的制造业亏损企业亏损额出现减少, 纺织服装制造亏损企业亏损额增幅同比出现回落。

3. 成本费用分析

随着企业生产和销售的持续减缓, 纺织和服装行业各项成本费用增幅度明显回落, 其中纺织业的财务费用出现减少。子行业中, 多数行业成本费用增幅回落, 其中, 麻纺织业的营业费用, 毛纺织和染整精加工、制帽业的管理费用, 毛纺织和染整精加工、麻纺织、丝绢纺织及精加工、纺织制成品制造业的财务费用出现负增长。只有丝绢纺织及精加工业的营业费用, 纺织面料鞋的制造、制帽业的财务费用增幅有所提高。

4. 资产及资金分析

由于行业景气明显下降, 部分企业停产倒闭, 导致纺织和服装行业资产、负债增速持续下降。1~5月, 纺织业资产和负债同比分别增长7.9%、11.4%, 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6.1、4.6个百分点;服装资产和负债同比分别增长7.7%、12.5%, 增速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6.5、0.8个百分点。子行业中, 只有纺织面料鞋的制造业资产增幅有所提高;毛纺织和染整精加工、制帽负债绝对额有所减少。而制帽业资产绝对额大幅减少。

纺织、服装行业应收帐款增速明显高于同期产品销售入增长速度, 企业资金积压较大, 但随着市场环境逐渐回暖, 企业压力正在逐渐缓解。1~5月, 纺织业应收帐款净额同比增长7.7%, 增幅较上年同期下降6.5个百分点, 比前2个月下降2.5个百分点;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应收帐款净额同比增长12.5%, 增幅较上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 但比前2个月下降0.2个百分点。

二、市场供需分析

1. 产量分析

5月份, 纱产量增长11.4%, 比上月加快1.5个百分点;布产量由上月下降0.9%转为增长1.6%;服装产量增长4.8%。1~5月份, 纱产量同比增长9%, 增幅同比减缓2.6个百分点;布产量同比减少0.9%, 回落8.5个百分点;服装产量增长3.4%, 回落3.5个百分点。

2. 销量及库存分析

与主营业务收入变化情况一致, 纺织业和服装业的市场需求呈现触底回升态势。1~5月, 纺织业和服装业工业销售值同比分别增长5.5%、12.7%, 增速比上年同期分别减缓12.6、6.5个百分点, 但比上月分别回升0.5、0.3个百分点。多数子行业增长呈现触底回升趋势, 只有麻纺织和制帽业工业销售值增幅比上月有所减缓长。

从产成品方面看, 企业适应市场环境纷纷限产压库, 1~5月, 纺织业、服装业产成品资金占用同比分别增长2.2%、13.6%, 增幅较上年同期分别下降15.5、1个百分点, 纺织业增幅较前2个月回落2.9个百分点, 服装业增幅较前2个月略升0.6个百分点。从子行业来看, 毛纺织和染整精加工、麻纺织、制帽产品库存出现减少, 其他行业库存继续增长但增幅回落明显, 只有纺织服装制造业库存增幅略有提高。

3. 进出口分析

今年以来, 我国纺织服装出口持续大幅下降。据海关统计, 5月份纺织品服装出口123.1亿美元, 同比下降14.7%, 环比下降1.5%。其中, 纺织品单月出口48.95亿美元, 同比下降16.28%, 与去年同期增速相比下跌41.75%;服装及衣着附件单月出口74.11亿美元, 同比下降13.71%, 与去年同期增速相比下跌14.86%。1~5月我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558.52亿美元, 同比下降11.04%, 与前4个月-10%的增速相比下降1个百分点。其中, 纺织品累计出口220.29亿美元, 服装累计出口368.23亿美元, 增速分别为-15.5%和-8.1%, 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速下降幅度依然高出41.85和17.34个百分点。当前, 由于全球经济不景气, 加上4月中旬暴发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蔓延, 以及周边国家订单的分流, 使得欧美等主要市场客户与往年同期相比骤减。同时, “出口退税上调至16%”的国家政策暖风仍难阻挡市场寒流, 我国纺织服装业出口仍难有转机。

三、市场价格分析

1、国家投放储备棉, 国内市场运行平稳

5月份, 棉花收购加工结束, 销售接近尾声, 国家开始向市场投放储备棉保障供应, 国内棉花市场运行平稳。5月底, 内地标准级棉到月均价12852元/吨, 比月初回落70元/吨, 降幅0.5%。郑州棉花期货7月合约结算价为13076元/吨, 较上月上涨117元/吨, 涨幅0.9%。全国棉花交易市场电子撮合交易7月合同平均价为13131元/吨, 较上月上涨50元/吨, 涨幅0.4%。棉花价格上涨带动下游纱线价格继续小幅上扬, 原油价格走强带动涤纶短纤价格随之上涨。当月, 32支纯棉普梳纱月均价18208元/吨, 较上月上涨481元/吨, 涨幅2.7%;涤纶短纤月均价8802元/吨, 较上月上涨305元/吨, 涨幅3.6%。当月内地标准级棉花与32支纯棉普梳纱价差5314元/吨, 与涤纶短纤价差4092元/吨

2、国际棉花现货价格上涨, 期货价格涨幅较大

5月份, 受美元汇率大幅走低和大宗商品期货市场普遍走强影响, 国际市场棉价上涨, 其中纽约期货价格涨幅较大。当月, 纽约棉花期货7月合约均价57.56美分/磅, 较上月上涨7.45美分/磅, 涨幅14.9%。亚洲主要港口到岸价62.49美分/磅, 较上月上涨4.07美分/磅, 涨幅7%。按1%关税计算, 折人民币进口成本11131元/吨, 低于国内市场1762元/吨。

四、投资情况分析

在国民经济趋稳向好的影响下, 随着国家产业振兴政策的实施, 纺织、服装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逐月加快。前5个月, 纺织业、服装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分别增长6%、14.4%, 比上月分别加快5.2、1.9个百分点。从纺织行业子行业来看, 棉、化纤纺织及印染精加工行业完成投资283亿元, 同比增长3.7%;纺织制成品制造业完成投资113.5亿元, 同比增长6.3%;纺织服装制造业完成投资300亿元, 同比增长12%;纤维素纤维原料及化纤制造业完成投资25亿元, 同比增长9.1%;合成纤维制造业完成投资60亿元, 同比下降20.5%。

五、主要企业经营情况

1.不同规模企业经营情况

前5个月, 纺织业利润增幅同比均出现明显下滑。其中, 小型企业利润保持增长, 而大、中型企业利润出现减少。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利润均保持增长, 其中中型企业增幅同比明显加快。在子行业中, 部分企业利润出现减少, 多数企业利润增幅减缓, 只有大型丝绢纺织及精加工、纺织制成品制造, 中型纺织服装制造、纺织面料鞋的制造、制帽, 小型麻纺织、纺织服装制造企业利润增幅有所提高。

2.分所有制企业经营情况

中国纺织服装行业运行报告 第8篇

1. 工业增加值

在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和产业振兴规划的推动下, 尽管出口下滑明显, 但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生产持续平稳回升。去年7月份, 纺织业和服装业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6%、11.3%, 比上月分别回落0.7、1.8个百分点。去年前7个月累计, 纺织业和服装业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达到7.2%、10.8%, 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5、1.7个百分点, 但比1季度分别加快1.1、1.1个百分点。当前, 中小纺织企业受资金、产能和人才等因素的制约, 订单不稳定, 开拓新市场能力弱, 往往也不具备创立自主品牌和自我设计能力的资金基础, 加上目前仍存在的融资难问题, 面对纺织服装领域日趋激烈的竞争及成本的上升, 中小纺织企业受到的打击尤为猛烈。

2. 工业销售值

国际市需求低迷给我国纺织服装业产品销售带来沉重打击, 但随着国内市需求的持续旺盛, 内销增长带动行业工业销售值增速连续出现回升。去年前7个月, 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工业销售值同比分别增长6.39%、13.87%, 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11.17、4.78个百分点, 但比上月分别加快0.19、0.06个百分点。所有子行业销售值均保持增长, 但增幅比上年同期均明显放缓。与上月末相比, 除丝绢纺织及精加工、纺织面料鞋的制造业外, 其他行业增速均有所回升。

3. 产品产量分析

去年1~7月, 我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累计生产纱、布、服装、化纤同比分别增长10%、1.1%、4.8%和11.8%, 比上半年加快0.6、0.9、1.1和1.2个百分点。纱、布、服装的各月累计产量同比增速自2009年前两个月月的最低点不断回升;而化纤5、6、7月份累计增速持续上升, 且较上年同期的增幅不断扩大 (纱、布、服装产量累计同比增速较上年同期的变化, 尚仍为负增状态) 。

二、进出口分析

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较大, 出口退税率调等政策的积极效果并不明显。去年1~7月, 我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914.64亿美元, 同比下降11.12%, 降幅进一步扩大, 比上月下降0.24个百分点。其中, 纺织品导致整体出口下滑5.72个百分点, 服装导致整体出口下滑5.39个百分点。降幅扩大除了与外部需求仍未稳定有关外, 也与去年同期基数较大有关。其中, 棉纺原料价格不断走高, 致使企业生产成本快速上升, 出口竞争力受到重创, 导致棉制产品带动下滑幅度最大, 导致整体出口下滑5.36个百分点, 其次是化纤制产品, 导致整体出口下滑2.42个百分点, 毛制产品导致整体出口下滑0.84个百分点, 丝制产品导致整体出口下滑0.27个百分点, 麻制产品导致整体出口下滑0.05个百分点;制品类章中针织服装及附件带动下滑幅度最大, 其导致整体出口下滑3.16个百分点, 梭织服装及附件导致下滑1.93个百分点, 特种织物锁边导致下滑1.16个百分点, 化纤长丝及织品导致下滑1.03个百分点, 棉及棉织品导致下滑0.99个百分点, 化纤短纤织品导致下滑0.84个百分点, 毛及毛织品导致下滑0.42个百分点, 丝及丝绸导致下滑0.16个百分点, 麻及麻织品导致下滑0.03个百分点;起绒织物、合纤长丝纱线、刺绣品、精纺毛织物是出口过亿美元产品中下降最快的, 去年1~7月这些产品的降幅都超过了40%, 出口受阻, 势必会转移到内销渠道, 加大内销压力。出口价格继续走低, 去年7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价格指数为99.97% (按上年同期价格, 下同) , 环比下降1.14个百分点。其中, 纺织品出口价格指数为95.83%, 环比下降0.9个百分点, 服装出口价格指数为102.69%, 环比下降1.43个百分点。

三、市场价格分析

去年以来, 我国的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持续走低, 劳动力价格、运输价格等成本因素也相对稳定, 加上外需不足, 导致我国纺织品服装价格持续走低。国家统计局统计, 7月份我国居民衣着类价格指数 (CPI) 为97.6, 同比下降了2.4%, 降幅比6月扩大了0.1个百分点。从工业品出厂价格来看, 7月份纺织、服装行业产品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97.2和99.7, 与上月变化不大, 而上年同期为101.9、102.7;衣着类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 (PPI) 为99.4, 同比下降0.6%, 降幅较6月增大0.4个百分点。从市场价格来看, 棉纱与短纤市价不断上升, 成为其产量增加的内在驱动力。7月份32支纯棉普梳纱月均价18283元/吨, 环比增长0.5%;涤纶短纤均价8616元/吨, 环比增长14.5%。

四、投资情况分析

浅析广东纺织服装业发展 第9篇

一、广东纺织服装业发展的优势与机遇

纺织服装业是广东省的传统产业, 多年来通过自身区位、技术、竞争力、特色的专业化生产区域和产业集群、充足的劳动力等优势, 现已达到一定的规模, 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目前为止, 不管是在规模上还是技术上, 在我国已经具有领先的优势。

广东省纺织服装业的发展优势是:

第一, 区位优势。

改革开至今, 大量的香港、澳门商人陆续在广东珠三角地区投资设厂, 给广东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资本和先进的技术。CEPA的实施, 更是推进了香港与泛珠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 大幅提升了该地区整体的竞争实力。自然, 广东纺织服装产业也能从中分到一杯羹。

第二, 竞争力优势。

纺织服装产业竞争力, 是中国最具竞争力的产业, 无论是从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在全世界都具有强大的发展优势。

去年全年, 我国纺织品服装 (指以上两类) 出口额累计为2984.26亿美元, 同比增加144.36亿美元, 同比增长5.08%。其中, 纺织品出口额累计为1121.41亿美元, 同比增长4.86%;服装出口额累计为1862.85亿美元, 同比增加5.22%。从国内市场与出口占比情况看, 广东位居第一, 其次是是到上海、江苏和浙江。

第三, 特色的专业化生产区域和产业集群。

广东服装产业集群化发展优势明显, 从珠江三角洲向东西两翼延伸。由于该产业集群的存在, 给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周到的政府服务, 更加加强了与港澳地区经济的合作。目前, 广东全省共有26000多家服装生产企业。占全国纺织服装业的25%左右, 其中, 该产业的从业人员超过了500万人, 总就业人数占广东工业劳动总人数的1/5。

第四, 充足的劳动力。

纺织服装的生产需要大量的人工操作程序, 而中国农村劳动力剩余, 且大量外来务工人员不断涌进广东, 给广东纺织服装产业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 近几年, 广东纺织服装产业的劳动力都出现了富余。为其进入国际市场创造了有利的劳动力条件。同时, 从劳动力素质来看, 虽然与欧美相差较大, 尤其是在高端纺织产品上, 但与亚非拉的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相比, 却具有明显的优势。

二、广东纺织服装业的发展面临的问题

尽管广东纺织服装业在中国经历过辉煌, 长期具有优势, 但面对经济环境的变化, 国际形势的改变, 广东纺织服装业的发展出现瓶颈。

第一, 行业环境出现明显下滑。

2014年中国纺织业出现了一些新变化, 整个行业市场环境并不理想, 行业经济增长稳中趋缓, 规模以上企业主要经济增长指标已减到个位数增长, 企业经营压力较大。此外, 中国纺织品服装进出口在2015年首月出现负增长。

第二, 纺织服装业将继续“冬眠”模式。

2014年1-8月份, 中国纺织机械行业累计销售额为740亿元左右, 同比增长4%, 除二季度同比大幅上涨外, 一季度和三季度均有所下滑。1-8月份累计纺织机械出口金额达到20亿美元左右, 同比增长25.0%。从销售区域比例来看, 华东、中南和华北地区销售额占96%左右的份额, 与去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虽然纺织机械的产值并没有下滑, 但根据gongkong对行业的监测数据来看, 多数纺织机械企业的产量均有所下滑。

三、广东纺织服装业发展的建议

广东纺织服装业发展正处在一个发展的瓶颈, 想要得到更好地发展, 需要政府的支持与干预, 各纺织服装企业自身更要积极探索发展之路。

第一, 加大技术投入, 促进产业升级。

为促进广东纺织服装产业的升级, 各纺织服装产业应投入大量的技术研发经费, 重点研发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 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化。于此同时, 还应鼓励生产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及相关部门紧密合作。建立生产孵化中心, 不断地为企业提供有偿的技术支持。

第二, 积极培养和吸引人才。

广东纺织服装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中保持优势, 必须吸引高新技术人才的流入, 重视职业教育。投入更多的成本, 培养大量具有熟练技术操作能力的工人和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要想实现这一目标, 需要企业家们长远的发展愿景的支持, 同时需要广东省政府大力扶持, 有了这些, 广东纺织服装产业将在国际市场上走得更稳, 更远。

第三,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打造特色服装品牌。

创新是产业整体升级的关键, 是企业不断向前发展的主题。为此, 想要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就必需要提升自主创新的能力, 迎合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 尽快建立起技术开发中心和产品设计中心, 更好的满足市场的需求, 适应市场的变化。同时, 品牌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包括产品的本身, 也包括企业的发展理念, 更是包括消费者的消费理念。

第四, 发展绿色环保纺织服装业。

在此之前, 由于市场对纺织服装类产品的质量管控不严, 导致大批产业不合格, 甚至严重损害消费者的权益。同时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此后, 政府将加大力度对产品生产的过程、生产之后、生产出来的产品进行严格把控。如此一来, 纺织服装企业不得不自身革命, 淘汰落后的技术, 抛弃废旧的机器, 重组有限的资产, 保证本企业在技术上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 能够生产出让消费者让环境完全信赖的产品, 从而使自己在国际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摘要:长久以来, 广东借助与港澳地区毗邻、相对低廉的劳动成本、政策倾斜等优势, 大力发展加工制造业, 包括纺织服装业。本文通过对广东纺织服装业发展现状、发展优势、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 从而得出对本地区纺织服装业发展的相关措施。

青岛纺织服装出口存在问题分析 第10篇

一、青岛服装出口企业战略定位不当

在外向型经济发展过程中, 介于港口城市等诸多原因, 青岛一开始就把外贸服装企业定位为出口加工型企业, 没有把它摆在应有的战略位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青岛服装出口企业变成了外国服装经销商的加工车间, 从国外接到带有设计图纸的订单, 然后去找相应的工厂制作, 只能从中赚取一些微薄的加工费。这是导致长期以来青岛服装出口以量取胜、粗放增长、创汇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由此诱发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不当的战略地位使青岛外贸服装企业获利能力较差, 目前青岛最好的服装出口企业利润也不过2%, 服装单件创汇不到4美元, 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这使得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用于更新设备和改善工艺技术, 再加上管理不严、没有系统的制作标准等因素, 严重影响了出口服装的质量, 使其很难在国际市场上与其他国家的优质名牌服装抗衡。

二、纺织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不协调

青岛纺织业当前存在纺、织、染、整等环节不配套, 纺织产业链不完善, 织的能力相对不足的问题。青岛市本地基本没有棉花的种植产地, 当企业需要这些辅料时需要对外采购, 这就易造成资源的供应不是很充裕, 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 制约了纺织服装企业的发展。另外产品结构还不能适应市场需求, 衣着类产品以中档为主, 平均出口价格低。盲目追求出口总量的扩大, 不注重出口产品结构的优化, 造成产品的市场适应性较差。面料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 产品的技术水平和附加值较低, 发展空间较小, 来料加工占有的比重过高, 综合竞争能力受到了明显影响;服饰用纺织品的系列化、功能化等方面存在不少差距;产业用纺织品在数量、品种、档次及生产工艺等方面均难以满足经济不断发展的需求。

三、创新设计能力不足, 营销形式单一, 缺少国际品牌

青岛市的纺织品存在质量不高, 附加值低, 技术含量不高的问题。现在不光青岛在纺织业有优势, 其他的地区、国家也在崛起, 现在的纺织企业还想象从前那样依靠价格优势赢得出口已经越来越困难了。由于不少纺织企业采用定牌生产方式参与国际经济合作, 纺织出口中自有品牌的占有率不超过1 0%, 而营销意识淡薄, 商标维权乏力也导致青岛市纺织品知名品牌凤毛麟角。从数量上讲青岛市国家、省、市品牌较多, 但由于宣传不够、意识方面的差距, 真正拿得出的国际品牌很少, 多数是给国外品牌代工, 对外依赖性强。企业发展不起自己的品牌, 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同时也降低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的能力。

四、对纺织业资金投入不足, 技术装备总体水平不高

尽管近几年青岛纺织业发展很快, 出口额有了很大的提高, 市政府采取各种措施支持纺织业的发展, 在一定程度上纺织企业从中受益, 解决了实际中遇到的许多问题, 但中小型企业技术改造资金仍筹措无门, 大量新增的中小型企业仍面临着技术等诸多因素的制约, 技术水平不高, 出口的产品在科技含量上占的分量很低, 使得产品的附加值很低, 与国内先进企业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国际上广泛使用的智能化转杯纺、紧密纺、喷气纺等新型纺纱技术, 目前在青岛市纺织行业所占比重还明显偏小, 多数企业不能生产市场畅销的高档针织纺、喷气纱、高支、高密、阔幅织物等高附加值的高档纺织产品, 影响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五、企业内部管理上存在问题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 管理上的问题也接踵而来。青岛不少纺织企业是原国有企业改制后成立的, 也有许多是个体民营企业逐步发展壮大的, 具有专业素质的管理人员相对较缺乏, 造成企业内管理不到位, 分工不明确, 部门与部门之间配合不好, 相互之间协调性差, 使得各部门的管理人员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出现这些问题会造成生产不畅, 企业的成本上升, 于是管理者会采取在一定程度上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加大工人的劳动量来弥补, 或是在一些原料的进口上为降低成本而采取低价格采购, 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牺牲产品的质量, 降低出口竞争力。

六、纺织品低成本优势削弱

青岛棉花原料的总体价格高于国际市场, 纺织品行业也始终维持低效益运行。据统计, 青岛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行业的平均利润不足3.7%。

青岛港口出口货物的航运路线, 运费上涨幅度颇大。继反倾销、特保等政策性壁垒, 以价格低廉取胜的青岛商品正面临着新的成本考验—运费的上涨。2 0 0 7年, 国际航运业再掀涨价高潮, 全球排名第一的马士基和排名第九的韩进海运先后宣布提价, 青岛商品出口的航运路线运费上涨幅度均超过了1 5%。青岛商品的出口主要以两种价格方式交易:一种是离岸价即F O B价, 国内企业只负责把产品运送到国内码头, 其余的由对方公司负责运输;一种是到岸价即CIF价, 包括了产品价格加上运输费用。虽然, 对于那些以“离岸价”出口的公司来说, 影响不是那么直接, 但是, 从一条完整的贸易链的角度, 运费上涨提高了青岛纺织服装的整体成本, 欧美贸易商不会同意只由他们来承担这些新增的成本。

发展中国家竞争力的增强对青岛造成一定的影响。孟加拉、斯里兰卡、越南等国也在其低劳动力成本与我国竞争, 抢占市场。据WERNER INTERNATIONAL INC.发布的2002年全球纺纱与织造劳动力成本比较的统计结果, 中国大陆、中国沿海地区、孟加拉、印度、巴基斯坦、印尼、斯里兰卡的劳动力成本 (美元/小时) 分别为0.41、0.69、0.25、0.57、0.34、0.5、0.4。我国沿海地区的劳动力的成本最高, 低劳动力成本的优势已逐渐消失;且我国的土地、水、电成本还在上升, 青岛低成本的出口竞争优势将逐步丧失, 随着东南亚国家纺织服装工业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提高, 产口质量的不断改进, 交货期的缩短, 我国在生产方面的优势也会逐渐消失。

参考文献

[1]陈楠:青岛纺织的昨天今天明天[J].《山东纺织经济》, 2005, (01)

[2]邵桂兰董海柱:后过渡期青岛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的发展战略[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04)

纺织服装企业快速反应研究述评 第11篇

关键词:纺织服装企业,快速反应,供应链管理

近一段时间, 运动服装品牌库存积压, 库存难以清理的新闻屡见不鲜。国内知名运动品牌李宁、安踏、特步等都未能幸免。库存积压如此严重, 一方面是由于企业的扩张速度超过了市场的增长速度;另一方面;由于企业一直以来的粗放经营, 服装企业根据一年所开的4季订货会现场客户的订货量来确定产量, 然后再安排生产, 这种模式获得的需求信息来自于分销商, 而不是最终的消费者, 会造成预计需求和实际需求存在很大的差距, 从而导致库存积压。

我国服装企业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构建供应链管理模式, 当时构建的是一种典型的“推式”供应链模式, 从面料到成品, 大量产品形成库存, 后来通过分销商以各种促销方式, 最终把产品推向消费者。90年代后期, 企业通过开发内部资源, 逐渐从“推式”供应链向以客户为原动力的“拉式”供应链转变, 但由于企业忽略了对客户需求的快速响应, 企业的产品仅仅停留在流通的中间环节, 根本没有达到现实的销售, 产品库存和资金周转受阻, 严重制约了企业发展。服装行业具有非常强烈的季节变化的总体特点, 要求企业拥有较强的过程控制力。服装品种、款式变化快, 要求服装企业必须迅速适应市场需求。服装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就需要进一步缩短对市场变化的响应时间, 及时有效的了解客户的需求, 以最短的时间将产品生产出来并送到客户手中。于是, 快速反应系统日益受到纺织服装企业的重视,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纺织服装业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快速反应能力对于服装企业而言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从快速反应的概念、快速反应能力的影响因素及评价指标体系、快速反应系统的构建三个方面, 来对服装企业的快速反应的研究进行一个评述。

快速反应的概念

快速反应 (Q uick R esponse, Q R) 的概念是由美国服装生产商协会 (A m erican A pparel M anufacturers) 在1987年首次提出的。次年, 美国纺织服装联合会 (Textile A pparel Linkage Council) 给出了一个快速反应的较为明确的定义:快速反应是一种能够在合适的时间向客户提供过合适数量、合适价格和高质量产品的一种响应状态, 并且在快速反应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以减少库存, 其重点在于增强企业生产的灵活性。[1]快速反应的策略的适用程度很高, 不仅在纺织服装行业适用, 也适用于其他消费品制造业。目前, 快速反应的理论已经在商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并且随着商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快速反应的概念也逐渐趋向于完善。D.H.K incade等在比较了纺织服装和其他消费工业中现存的理论上和实际中关于快速反应战略的定义后认为, 快速反应可被定义为库存控制、信息共享、条形码技术、生产计划和颜色深浅分拣技术这5种技术组成的集成体, 并且他们指出所有快速反应定义中的共性有三点:交易各方的信息交流、减少时间、客户需求的响应时间。[2]Lowson等1995年指出, 快速反应是一种反馈与响应合作协调过程。快速反应以渠道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被各部分间综合快速的信息所驱动, 从零售店到上游, 利用坦诚和开发的交流, 因此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彼此的信任程度, 快速反应的目的是推进增值的伙伴关系。[3]快速反应的实现离不开供应链的运作, 因此, 我国国家标准将快速反应定义为:供应链成员企业之间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利用ED I等信息技术进行信息交换与信息共享, 用高频率小数量配送方式进行补充商品, 以实现缩短交货周期, 减少库存, 提高顾客服务水平和企业竞争力为目的的一种供应链管理策略。

以上关于快速反应的定义各有所不同, 但包含了一些共同的要素和理念, 即通过信息的沟通尽可能的减少流程的总时间, 以给客户提供更快更好的服务。综合Q R的不同定义也可以发现其中的一些不足:其一, Q R的概念还是有许多不同的说法, 有将其定义为一种战略, 也有将其定义为方法的集合, 没有统一的概念, 其理论的研究还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其二, 对于Q R的核心内容:信心的共享、客户需求的满足程度、快速反应的时间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研究相对薄弱。

快速反应的影响因素及评价指标体系

纺织服装企业现实的行业和产品特点、经济信息化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和对Q R战略日益加深的认识, 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快速反应的战略, 但在企业具体实施Q R战略时, 还存在一些影响快速反应的因素, 部分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如Cipriano和A ndrea在纺织服装行业的快速反应和信息技术的支持中提出制约快速反应的几个方面:技术因素, 服装概念生成及打板制版、生产等方面都需要技术的支撑;组织因素, 无论是新的方法的实施还是新的技术应用, 都需要组织结构的改变以适应新环境;环境因素, 快速响应的实施需要企业从战略上进行改革, 为快速反应系统的应用创造一个合适的环境。[4]马夫侠通过实证分析认为, 企业的销售和生产能力、组织结构、企业文化、产品的设计研发、先进技术的应用和供应链管理能力, 是影响纺织服装业快速反应的几大因素。[5]周旭东和夏蕾通过分析目前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发展现状, 提出在营销管理中应用快速反应的重要性, 指出加快服装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快速反应的技术保障;实施供应链管理是快速反应的必要条件;而网络化销售凡是使快速反应的发展趋势。[6]

这可以看出, 关于快速反应影响因素的研究, 主要都是理论分析和定性分析, 缺乏定量的分析。虽然不同学者研究的侧重点不同, 但是基本都提到了下面几个主要影响因素:

第一, 企业的环境。企业对自身的产品特点及Q R有正确的认识, 并计划实施快速反应战略是很重要的, 推行企业的战略改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需要有一个良好的企业环境。

第二, 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企业的快速反应中, 快速准确和有效的传播信息很重要。快速反应就是将从消费者、下游零售商那接收的最接近实际需求的信息反馈给上游的制造商, 并采取能够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措施。因此, 安全满足需求的信息系统必不可少, 对企业的信息化程度有一定的要求。

第三, 供应链管理水平。对于纺织服装企业, 从产品的设计, 再到制造, 最后到销售, 这是一条供应链的运作, 很少有一个企业可以涵盖着所有的流程, 而对消费者的需求进行快速反应, 离不开供应链各个环节的协调合作, 因此, 对于整条供应链的管理就至关重要, 为了能够更好的进行快速反应, 企业就需要增强自身供应链的管理水平。

明确了快速反应的影响因素, 那对于一个企业而言, 其快速反应能力又是怎样的?为了回答这方面的问题, 一些学者对企业及供应链快速反应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

关于快速反应能力评价体系的研究, 杨长辉提出了分别对供应商、制造商和分销商的快速反应能力的评价指标, 三者统一构成了制造企业的快速反应能力评价指标, 并分别提出了量化的分析, 最后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快速反应能力进行实证评价。[7]姚巍通过探索快速响应的本质影响因素, 构建了供应链快速响应能力综合评价体系, 给出了以灰色关联分析为主体的供应链快速响应能力评价方法。姚巍从结果层、运作层和支持层三个层面构建了供应链快速响应能力评价体系, 其结果层包含的主要指标由产品交付水平和产品创新水平;运作层包含的指标从四个角度出发, 分别是物流角度、生产角度、产品研发角度和信息角度;支持层的指标只有一项竞争战略匹配度的战略支持指标。[8]李隽波指出快速反应能力评价指标要能反应企业的各个方面, 总结评价制造企业快速反应能力的指标体系主要包括:时间、质量、响应速度、生产能力、技术能力、管理水平六个方面, 并对快速反应能力的评价指标相关研究活动提出了展望。[9]曾敏刚等结合我国服装企业供应链现状及服装业的特点, 从供应链时间、成本、顾客满意度三个方面, 建立了基于供应链的服装企业快速反应能力评价指标的结构模型, 并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 再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法来评价服装企业供应链快速反应能力。[10]

供应链快速反应能力评价指标相关的研究有很多, 但关于某个具体行业或者企业相关的快速反应能力评价指标的研究比较少。不过, 整体的供应链快速反应能力评价的方法, 对于具体的企业快速反应能力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综合以上关于快速反应能力评价指标的研究, 可以发现, 大多学者所采用的评价指标都是依据供应链的流程来选取的, 从最初的设计到最后的销售, 选取的评价指标与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的质量速度、物流和信息的速度、管理水平、顾客满意度这些方面相关。在具体的实际应用中, 可以根据所要评价的侧重点选取所需要的指标来进行快速反应能力的评价。

快速反应系统构建

快速反应系统 (Q R S) 是美国服装行业在20世纪80年代最先采用的, 它是供应链系统的原型。其目的是为了抵御进入美国的廉价服装。企业通过建立一套敏捷的反应系统, 对原材料、零部件和最终产品的供应、储存和销售系统进行总体规划、重组、协调、控制和优化, 加快物料的流动, 减少库存, 并借助三位CA D系统及网络技术实施。[11]快速反应系统支持纺织服装企业很快地适应市场的需求, 快速地根据最新的市场要求, 做出适当的产品计划和时序安排。

赵洪珊、韩福成在服装产业反应系统的构建中, 提出快速反应系统适应了服装市场快速变化的特点;快速反应系统是群体竞争的有力武器;信息技术是快速反应系统必不可少的技术支持。[12]赵婷婷、裘建新在服装快速反应机制与系统的构建一文中指出, 对于纺织服装行业来说, 快速反应系统的实施基础一般应该包括三个主要的部分:零售商、服装制造商、面料制造商和纤维供货商的广泛合作网络;先进的信心管理系统;集合了所有环节、具备快速反应能力的中试基地。他们给出了快速反应系统的形成过程 (见下图) 。并提出我国实施快速信息化过程中存在服装业信息化人才的缺乏和软件的专业化程度低、性价比低这两个主要问题。在最后给出了构建和实施快速反应机制与系统的对策:集群, 供应链网络中, 纺织服装行业的快速反应系统需要集合上中下游各个不同企业网络下的协同合, 应鼓励大中小企业联合, 形成巨大的生存销售网络;技术, 可以采用委外管理或者外包来有效利用资源并可以借用电子商务平台来推进信息化, 根据市场的不断变化做出快速的判断, 拓展销售市场;管理, 为了促使商品快速流通, 减少库存, 这不仅需要对生产制造进行控制, 还需要加快其他供应环节的快速反应, 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11]

我国许多企业都意识到了快速反应系统的重要性, 并在纺织服装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取得了一定成就, 也开发使用了一些快速反应系统的子系统, 如:服装CA D、ER P、CA PP、PD M等。但纺织服装快速反应系统的实施不是一蹴而就的, 除了受本企业软硬件环境的限制, 也受到整个供应链的协调的影响。对于快速反应信息系统中最重要的信息, 其共享和集成程度、利用率, 是否支持商务智能决策及不同企业信息系统间信息的转换等研究, 都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以提高快速反应系统的功能。

从1987年快速反应的概念被首次提出到现在, 20多年来关于服装快速反应的研究一直没有中断, 并且这个概念还被应用到了其他许多注重“时间”、“速度”、“客户满意度”的行业中, 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快速反应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但在具体实施快速反应战略时, 效果却不一定可观。这主要受两个方面的影响, 一是快速反应系统的构建和实施。企业的软件和硬件条件、企业的信息化程度都影响着快速反应系统的构建和实施, 而快速反应战略的具体实现是依托快速反应系统。二是企业所处的供应链的协调程度。快速反应的主要目标就是给最终客户提供快速满意的服务, 这离不开整个供应链的协调, 并且, 供应链的任何一个环节的延迟都会影响整体的快速有效性。因此, 企业在加强自身软硬件条件的同时, 也要加强供应链管理的能力, 协调好与上下游企业的关系。从设计环节到销售环节的快速反应, 能够更好的发挥快速反应的优势, 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 更好的把握市场。

参考文献

[1]Ko E,Kincade D H. Product line characteristics as determ inants of quick response implem entation for US apparel manufacturers. Clothing and Texile Research Journal,1 998,1 6(1):1 1 -1 8.

[2]Kincade D H,Cassill N,Williamson N. The quick response m anagement system : structure and com ponents for the apparel industry[J].Journal of the Textile Institute, 1 993, 84(2):1 47-1 55.

[3]Lowson B.A rent in the fabric:adoption of quick response strategies in our industry[C]//Textile Institute 7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The Textile Institute,1 995:1 -1 7.

[4]Cipriano Forza, Andrea Vinell,Quick response in the textile-apparel industry and the suppor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1 997(8):1 25-1 36.

[5]马夫侠.纺织服装企业快速反应能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 2009.

[6]周旭东, 夏蕾.快速反应在服装营销中的应用[J].纺织学报, 2004 (25) :1 1 5-1 1 6.

[7]杨长辉.制造企业快速反应理论及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 (博士学位论文) , 2004.

[8]姚巍.供应链快速响应能力评价体系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 2007.

[9]李隽波.制造企业快速反应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科技与管理, 2007 (1) :40-42.

[10]曾敏刚, 周彦婷.基于供应链的服装企业快速反应能力评价模型[J].中国管理科学, 2009 (1 7) :420-424.

[11]赵婷婷, 裘建新.服装快速反应机制与系统的构建[J].上海纺织科技, 2006 (34) :84-87.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相关文章:

服装-纺织行业08-27

纺织服装08-31

服装纺织业06-27

纺织品和服装09-01

浙江纺织服装业09-03

纺织服装产业范文05-30

全球纺织服装行业07-26

纺织服装行业运营环境06-08

纺织服装理论知识试卷08-27

纺织服装发展规划08-29

上一篇:龙母文化下一篇:高校散打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