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要求范文

2024-07-01

内部要求范文(精选10篇)

内部要求 第1篇

1 丰富的面部表情彰显魅力

美国心理学家通过实验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信息的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实践证明, 丰富的面部表情能显出教师的气质、修养和个性特征, 优化教师形象, 给学生以美感, 从而增加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可信度。教师的脸部表情是显示信息给学生的直接表征, 教学中教师表情的每一个细微变化都能被学生捕捉到, 教师面部表情的变化能直接影响到教书育人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 我们提倡微笑教学。优秀教师的课堂气氛必定活跃, 究其原因, 除了他们具有渊博的知识和生动的讲课艺术之外, 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绝不吝惜微笑。微笑是催化剂, 微笑是温暖的色彩, 可以感染学生, 可以主导课堂气氛, 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能够与学生默契配合, 能够提高课堂气氛, 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相反, 如果教师上课时神情严肃、表情呆板, 就会给学生恐惧感、冷漠感, 学生上课紧张, 课堂气氛凝固, 教学效果也就会降低。作为老师, 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适时调控好自己的面部表情。

2 适度的手势语言浓厚氛围

列宁在1918年的一次演讲中, 他气势磅薄地当众演讲, 在讲话同时, 身体稍向前倾, 头脸微仰, 双目眺望前方, 右手掌果断有力地推出去, 一瞬间完成了这个手势。那绝妙有力的演讲手势, 正如斯大林所称赞的那样:“把听众俘虏得一个也不剩”。研究表明, 教师恰如其分的手势, 常常使学生获得大脑兴奋中心的持续而增长的记忆长度、记忆强度, 使学生加深印象。教师虽然不是一个演说家, 但由于职业的特殊性, 要求必须具有演说家的素质, 既善于运用口才因素, 又善于运用非口才因素, 以表达自己的思想。这就要求政治教师对自己的手势要训练有素, 运用自如, 以增强有声语言的感染力和说明力, 吸引学生的注意。同时, 教师做出某种手势的目的要明确, 不要带有随意性, 手势的变化不能过碎、过多, 要适度、适当、自然大方会给人以美感;反之生硬造作的手势如:挠头皮、拍书本, 敲桌子等不仅不给人以美感, 还会影响课堂气氛。

3 直接的眼神接触促进交流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目光的直接接触可以引起感情的微妙变化, 一方面教师可以从学生眼神的变化来判断学生的听课情况, 另一方面学生可以从教师的眼神中得到暗示或警告。当学生回答对了问题时, 老师一个肯定的眼神就像一缕劲风, 推动学生开启的理想之帆;当学生犯了错误, 老师一个不满的眼神就像一阵弱电, 警醒学生的心灵;当学生失意时, 一个同情的眼神就像一缕春风, 拂暖学生冰冷的心田。作为教师不但要有扎实丰富的专业知识、良好的表现力, 还要善于运用自己的眼神, 让眼神与学生交流, 让教与学同频共振、催发实效。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情境和教学内容的需要, 将眼神和声调有机结合起来, 去组织教学、传递信息、表达思想, 并且要善于审视学生眼神, 及时捕捉反馈信息, 检查自己教学效果。比如, 对个别“开小差”学生的注视, 可以使他很快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使注意力重新集中到学习上;对于那些缺乏信心, 不敢大声回答问题的同学, 如果能投去信任的一瞥, 给以鼓励的眼神暗示, 就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4 合理的身体移动拉近距离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往往“享受”着居高临下姿态下的“孤独”与“无奈”, 站在“高高”的讲台上发问, 下面则是让人害怕的“寂静”。学生较喜欢与他们亲近的老师, 所以教师置身于学生中进行教学活动, 使人更有接近的欲望。相反, 当师生间距离被拉长, 教师面临的沟通情境会呈现“单向”的情况, 以至于“剃头挑子一头热”。随着学生实际的变化和教育改革的推进, 传统的固定式的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新时代下教育的要求。课堂上, 教师要根据需要不断调整自身与学生的空间距离, 讲课时可以在讲台周围适当走动, 以便所有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的各个部分, 但也要注意, 走动不要过于频繁, 幅度不宜过大;在学生看书、讨论、回答问题时, 教师可以在学生中间走动, 此时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 到学生中间来, 这既可以缩短师生间的空间距离, 还可以缩短彼此的心理距离, 势必能够为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摘要:通过对卫生器具施工过程中如何控制安装质量的阐述, 说明如何保证卫生器具安装质量。

内部审计报告编写要求 第2篇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7号——审计报告》第四条规定:“内部审计人员应在审计实施结束后,以经过核实的审计证据为依据,形成审计结论与建议,出具审计报告”。即审计报告应实事求是、不偏不倚地反映审计事项。审计依据、标准不明确的事项,以及由各种原因导致模棱两可,事实不清的问题都不应该在审计报告中评价。

重要性原则

审计报告应突出重点,以点采面,充分考虑审计风险水平,不遗漏审计中发现的重大事项。审计评价要围绕预定的审计目标开展,不可扩大审计范围。

简洁易懂原则

ERP环境下对内部控制的要求 第3篇

【关键词】 企业资源计划(ERP)内部控制风险

目前,在信息化浪潮的经济背景之下,企业的经营生产活动正发生着巨大变化。ERP是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我们在关注ERP为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与管理变革的同时,也应该充分意识到由ERP系统自身特点而带来的风险。面对这些风险,制定与研究ERP环境下企业内控工作的对策与措施,就成为ERP在企业应用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ERP相关理论概述

ERP通常被称为企业资源计划,是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的缩写,简称ERP,于20世纪90年代被提出,使用范围也迅速扩展到了各大中型企业,甚至也涉及到了部分小型企业。ERP对传统业务设计的流程进行了创新与改变,对企业的财力物力人力、管理经营理念、各业务流程、企业信息数据实现了整合。ERP具有高集成性,能够对企业的数据信息进行有效地控制与整理,它使电子计算机硬件软件实现一体化,成为企业资源的管理系统,大大节约了企业成本,提升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ERP系统在企业中所面临的新的风险

在ERP管理系统的应用过程当中,风险通常来源于四个方面:业务流程风险、技术架构风险、数据质量风险以及系统访问风险。而业务流程的变化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影响最大,它对企业财务与内部管理方面的监督提出了更高要求,比较过去而言,这方面的风险特征已经产生了根本性改变。针对ERP系统所面临的风险,企业应该制定出相应的内控措施。

1、业务流程风险

ERP系统的实施给企业的各个方面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业务流程进行了改变。在ERP实施以前,对待与计算机相关的业务系统,很多企业都是围绕着某一职能部门或者业务功能而进行设计与运行的,如采购系统、财务系统、销售系统都是互相独立的业务流程。ERP集成了企业生产运营的各环节,包含了企业供应链管理、制造加工、销售网络、财务核算、人力资源等各项业务流程,是一个跨职能部门的复杂管理系统。该系统能够促使企业在诸多方面受益:可以实现供应链管理的高效性、减少了库存、加大了产品装配的灵活性、对市场机会与竞争压力能够做出快速反应等。此外,对于企业过去的文件审批内控机制,已经不能适应ERP业务流程基础上的管理需要。最为重要的是,因为企业业务运作更依赖于ERP,而信息系统的自身特点与这种依赖性就导致了企业可能产生新的业务风险。倘若不能快速建立起有效的、新型的内控体系,必然会给企业整体的生产运营带来不利影响。

2、技术风险

ERP系统的使用关联着企业全部的业务流程,ERP系统高集成性的系统功能,使用户在企业的任何位置,都能进行系统访问,同时拥有改变或控制重要业务参数数据的可能。显而易见,ERP的系统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企业员工处理问题的灵活性,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如果不能对这种灵活性进行有效控制,那么,ERP系统分布式的技术结构与高度的集成性同样会给企业的内控系统带来漏洞与风险。

3、数据质量风险

有效的数据库是ERP系统高效运行的基础和保障,企业如果不能保障录入系统数据的完整性与准确性,那么,ERP就没有任何使用意义了。在ERP当中,数据录入通常采用两种方式:人工录入与通过录入数据的装置进行录入。对后者来说,数据录入出现差错的风险较小,而人工录入方式的差错率可能偏高。虽然,在ERP当中可以通过一些参数的设置实现对错误数据的预警,但还是不能从根本上对这类问题进行解决。

4、系统访问风险

由于ERP系统将大量的业务功能都集成在一个环境系统之下,ERP用户可能有更多机会访问与之不相关的其他信息。虽然在ERP系统当中都设有权限控制功能,但这样仍然不能完全保障信息的完整性与保密性。

三、在ERP环境下完善内控体系的对策与措施

1、程序控制

程序控制指的是依靠电子计算机程序实现对财会核算的内部控制,完善系统自我保护功能。自我保护型的内部控制通常比通过各项管理制度进行控制更加高效,如权限与身份控制。对文件、用户分别授予不一样级别的特权,从而避免未经授权人员无意误进系统或有意进入系统,不允许存在合法用户权限使用之外的程序、文件、设备等,不允许进行越权操作。同时,对ERP软件进行升级、修改、更换时,要有必要的审批程序,并由相关人员进行控制与监督,从而对ERP系统当中数据的安全性与连续性进行保障。此外,还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电子计算机的软件或程序进行维护,对防止电子计算机黑客等入侵的对策与措施进行完善。

2、健全与完善ERP管理系统的岗位设置

完善ERP系统的岗位责任制,对各项工作的权责范围进行明确,方便企业更加快捷、准确地进行内控工作。ERP系统的岗位设置应该按照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思路,对不同岗位进行划分。例如,把工作岗位划分为基本职能的岗位与ERP系统的岗位。基本职能的岗位可设置为生产、销售、采购、库存、出纳、财务、审核、战略、投资、物流等岗位;而ERP系统的岗位可设置为直接操作、管理、维护系统以及计算机硬件、软件人员等。各企业可按照本单位工作的需要与内控制度的需求,在资料数据能够得到安全保障的基础上实现交叉设岗,各岗位间应该保持相对的独立性,但又相互制约,相互联系。

3、操作控制

通过ERP系统建立管理制度,对ERP软件上机操作人员的工作权限与内容进行明确规定。通常包含输入与输出两部分的控制,输入控制应该保障输入进计算机的财会数据资料都经过了严格审核,同时要求所有的财会信息都真实、准确、有效,例如ERP系统运行当中,应该预防各种未经审核的原始凭证输进系统,拒绝输入不正确的原始凭证,同时保障及时更正与再输入;所有上机操作人员都应该经过授权;防止原系统的开发人员操作、接触计算机,无关人员不得随意进入机房。而输出控制上面,最重要的就是保障各项输出结果的完整性、真实性、准确性,保证只有授权的人员才可以接触到输出数据;完善输出报告与文件的签章制度;做好授权输出制度;减少资产文件输出,例如开发票、支票、提货单都要通过相关人员授权,还要有相关人员的签章审核。此外,数据加密储存与数据文件保护都可以保障数据安全;重要的ERP档案应进行双备份,同时存放于不同地点,并且做好ERP数据防磁、防潮、防火、防尘等工作。

4、切实发挥审计部门的监督职能

审计由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两方面构成,建立在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之上。外部审计的责任是核对、审查被审企业的财会信息,对其真实性做出判断,外审人员为完成责任必须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系统进行评价和研究。内部审计人员也一样,他们的主要责任是通过对企业各个部门的内控制度进行评价,找出企业的采购、生产、销售及财务管理等各个环节的不足之处,进行风险评估与防范,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同时,内部审计本身也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是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因此,在ERP环境下,企业要完善内部控制,必须认真采纳审计部门反馈的意见及建议。

5、加强风险管理,做好风险的评估工作

COSO内部控制框架正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依据COSO内部控制框架的规定,风险评估是内部控制五要素之一,在企业内部控制过程中,风险评估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ERP环境下,企业要做好风险评估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准确定位风险评估的目标。风险评估目标的确立要有针对性,要对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主要环节进行评估。在企业内部控制过程中,应该以公司财务报告的实现为整体目标来开展风险评估工作,可以从分析财务报告中存在的错误、财务报告执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资产安全问题等方面入手。第二,确定风险评估中的重要业务环节。在风险评估过程中,要分清主次,加强对重要业务环节的评估。所谓重要业务环节是指对财务报告有着重大影响的会计科目及事项。由于ERP系统中各个功能模块是集成在一起的,因此应从文字说明及业务流程图两方面对企业的业务环节进行描述。风险管理要通过风险识别、风险重要性判断、风险发生概率评估等过程,确定各业务环节风险评估的先后顺序。第三,在财务报告中认定潜在风险。财务报告认定为企业进行风险评估奠定了理论基础,认定内容包括:存在或发生、权利和义务、估价和分摊、表达和披露等方面。

6、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任何企业都是以人為主体建立起来的,企业内部控制的对象就是企业中的各个成员,同时,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者依旧是构成企业的各个成员,因此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应该是企业中的“人”,脱离了“人”,再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也是一纸空文,毫无意义。因此,企业在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时,要时刻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企业应对员工进行内部控制方面的教育工作,让员工对内部控制有正确的认识,了解到自身在内部控制环节中肩负的责任以及内部控制对自身发展的积极影响。其实,内部控制并不仅仅是企业管理者的事情,企业所有员工都承担着内部控制的责任,只有提高员工内控的责任感,才能调动员工遵循内控制度的主动性,才能促进企业的团结。企业管理者要时刻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培养员工的共有价值理念及行为准则,塑造和谐的企业文化。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企业信息化的发展,ERP系统在企业资源整合及企业管理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企业内部控制过程中,ERP系统是一把双刃剑,企业要应对ERP带来的风险,发挥其对内部控制的积极作用,就要针对ERP环境对内部控制体系做出积极调整。ERP系统与企业内部控制的完美结合,对提高企业的资源利用率、确保业务数据的正确性、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靓、阳迅:对ERP环境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创新的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会计版),2007(5).

[2] 卢亚军:ERP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若干问题的研究[J].Chinas Foreign Trade,2011(7).

浅谈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要求 第4篇

一、要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讲究职业操守

内部审计人员要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 既政治思想理论水平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和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审计实践活动的能力等;能够用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解决问题认真执行国家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同时必须遵守《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 主要是:遵纪守法、不得从事损害国家利益、行业利益和内部审计职业荣誉的活动;履行职责时, 应当做到独立、客观、正直和勤勉, 应当保持廉洁, 不得从被审计单位获得任何可能有损职业判断的利益, 当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 并合理使用职业判断;诚实地为组织服务, 不做任何违反诚信原则的事情应当遵循保密性原则;在审计报告中应客观地披露所了解的全部重要事项;应不断接受后续教育和自学。

二、要有较强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一是要增强使命感, 工作要严谨细致、要认真、要敢干逗硬不软弱、不退让, 意志坚强且不计较个人得失;二是围绕行业中心、服务大局, 依法、科学审计、突出重点、求真务实、不辱使命, 排除各种干扰、阻力, 实事求是地完成审计工作任务;三是坚持原则、自律, 客观公正, 严格审计执法, 规范审计行为, 深化审计内容, 努力提高审计质量与效率。

三、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能力

作为内部审计人员, 系统掌握审计知识是关键, 精通内部审计标准、程序和方法, 并能熟练的运用;及时了解和掌握审计方面的政策法规、相关专业等知识以及运用先进审计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能力等。同时具备一定的财务知识, 内部审计人员要系统掌握财会业务知识, 精通财会制度和与之有关的法律、法规, 如《会计法》、《合同法》、《银行法》、《公司法》等, 具有掌握和运用专门技术的基本技能;了解和熟悉管理原则, 能使审计人员通过财务、计算机系统了解到很多的业务轨迹, 为审计工作提供线索。内部审计人员还必须了解该单位的信息系统和各种审计软件, 通过审计软件可以提高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熟悉该单位的经营业务对内部审计人员来说至关重要, 若不懂该单位经营业务, 就不能深入网点内部, 去发现单位须改善的问题。以一个审计人员的身份进入到一个网点中发现和解决问题, 促进网点的改革, 即是内部审计的魅力也是内部审计的挑战之所在, 有很多内审人员抱怨说:“内部审计太难做, 还有人说:在中国的审计环境下不可能做好内部审计工作。”在承认内部审计环境差、工作难做的同时, 其实与内部审计员是否称职有很大关系, 因为合格的内部审计人员不仅应具备丰富的知识, 还要具备较强的业务能力。

较强的业务能力包括分析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表达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的始末, 从制定审计方案、分析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等都需要内部审计人员具备很强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在一个网点中如何发现问题, 是内部审计人员每天都要面对的问题, 发现问题是审计人员的天职, 也是内部审计人员的立身之本, 如何发现问题需要内部审计人员的敏感性和判断力;审计人员只发现问题显然不够, 还要与被审计单位一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能把问题解决掉才有可能是被审计单位接受审计意见, 合格的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具备很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不管有多么重大的审计发现, 也不论有多么可行的问题解决方案, 如果不能把问题和方案表达清楚, 会使你的审计成果大打折扣, 合格的内部审计人员需要具有书面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善于沟通与协调

内部审计人员也应该具备良好的交流技巧, 选择合适的交流方式, 与被审计人员心平气和地交换意见, 融洽彼此之间的关系。《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1号-结果沟通和第20号-人际关系中, 要求内部审计机构、人员采用适当方式与组织内外相关机构和人员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 以保证信息的快捷传递和充分交流。显然, 离开了沟通这一重要基础, 我们将无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更谈不上构建和谐审计环境, 可能要完成审计任务都倍感困难, 又如何能够取得审计项目的成功?因此必须进行如下沟通与协调:

(一) 要以尊重、信任和理解的心态进行沟通。

良好的沟通需要平和的心态和高尚的人格素质, 要避免指责性或领导性口吻;要学会耐心倾听, 在倾听中有针对性地采用提问、回应、重述、讨论等方式, 确保对问题的全面正确理解, 同时在听的过程中, 要勤于思考, 以获得更多的有效信息。

(二) 避免过多使用专业术语。

沟通中尽量使用通俗的概念性语言, 被访者对某些专业可能不熟悉, 过多使用专业术语可能会造成沟通的障碍, 使沟通的效果大打折扣。对于必要的概念性问题, 在交流意见时应首先解释清楚, 以免双方对概念性的定义理解不一致而有歧义。

(三) 要有豁达的胸怀。

内审人员要与各种人打交道, 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 在纷繁、复杂的审计工作过程中, 内审人员从大局出发, 以诚相待、尊重事实、以理服人、要谦虚热情地工作, 正确处理审计工作中出现的各种情况。

(四) 要有稳重、冷静, 踏实、细心的良好素质。

办事要有条理, 思维要敏捷。特别是针对审计查出的问题与被审计单位交换意见、对问题看法有分歧时, 内审人员必须具有沉着冷静, 讲话有分寸, 不感情用事的大将风范。

五、要处理好内部管理审计与服务的关系

内部审计工作不仅是监督与评价, 而且更是一种服务, 而且是全方位、多角度服务。因此, 审计人员必须要摆正位置, 清楚自己是单位的一员, 不能凌驾于单位利益之上, 在思想上要认识到服务是内部管理审计的活力所在, 对审计的事项要进行全面了解, 从不同的视角对各个部分有重点地、客观地、独立地进行分析研究, 从中发现生产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进而促进行业综合管理水平提高和整个经济活动真实、合法和效益。

目前, 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 各种文化思潮相互激荡, 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着各种各样的严峻考验。内部审计人员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侵蚀, 不以善小而不为, 不以恶小而为之, 见微知著, 防微杜渐。做到不为名利所缚, 不为物欲所惑, 不为金钱所动, 不为人情所扰, 自觉执行国家颁布实施的内部审计法规和有关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和制度。要站得直、行得正、不逾规、不越界, 踏踏实实做人, 认认真真做事, 努力做一名有理想、有能力, 清正廉洁、无愧于党和人民的内部审计工作人员。

实践证明:在内审事业发展的诸多因素中, 内审人员的素质是最为重要的因素。作为一名称职的内审人员必须同时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政治素质是灵魂, 业务素质是基础, 心里素质是保证。这三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作用、互为促进, 互相影响, 共同构成内审人员的综合知识、能力和素质, 是做好内审工作的必要前提条件, 忽视了哪一方面都不符合一个合格内审工作者的要求, 也就很难做好内审工作。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 内部审计所担负的任务更重, 范围更广, 责任更大, 对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更高。但目前审计人员现有素质与审计工作发展必需素质尚有一定差距, 特别是行业内部审计人员现有素质与内部审计工作发展和行业监督与评价必需素质差距比较明显。因此, 不断提高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素质, 建设一支素质高、业务精的内部审计工作队伍,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现对内部审计人员素质要求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内部审计,人员素质,要求

参考文献

[1].曹军.提高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素质的探讨.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 (5) 1.曹军.提高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素质的探讨.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 (5)

[2].华伟.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对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中国信息管理化.2011 (6) 2.华伟.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对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中国信息管理化.2011 (6)

[3].杭云霞.浅谈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提升.中国外资.2011 (2) 3.杭云霞.浅谈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提升.中国外资.2011 (2)

内部要求 第5篇

⑴锅筒内部化学监督检查及污垢定性检查,

⑵检查汽水分离器及附件的完整性、严密性和牢固状况。

⑶检查、清理并疏通内部给水管、事故防水管、加药管、排污管、取样管和水位计、压力表的连通管。

⑷溢水门坎和托水盘检查,腐蚀严重时,应予以更换。

⑸溢水门坎和清洗孔板的水平度。

⑹清理锅筒内壁及内部装置的污垢,清理时不得损伤金属及金属表面的防腐保护膜,

⑺禁止用未处理过的生水进行冲洗。

2)质量要求

⑴汽水分离装置应严密完整。

⑵分离器无松动和倾斜,接口应保持平整和严密。

⑶分离器上的销子和紧固螺母无松动、无脱落。

⑷各管座孔及水位计、压力表的连通管保持畅通,内壁无污垢堆积或堵塞。

⑸溢水门坎水平误差不得超过0.5mm/m,全长水平误差最大不得超过4mm.

⑹锅筒内壁、内部装置和附件的表面光洁。

论物流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要求 第6篇

1 物流企业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应当是合法的,并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

每一个物流企业都必须依法建立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物流企业应当根据《公司法》规定的公司或物流企业的组织架构及其职权分工制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建立在职责分工的基础之上的。分工、授权、审批、制衡等内部控制的基本方法,都与物流企业的组织架构及其职责分工密切相关。任何物流企业建立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设计控制方法、措施、途径和手段等内容,都必须在《公司法》规定的公司或物流企业的组织架构及其职权分工的框架内进行,不得违反这些法律的规定。物流企业应当根据《会计法》所确定的内部会计监督原则,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设置与职责配置要求,特别是对出纳员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费用、债券、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的规定,设计物流企业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是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主要形式和内容。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配备,既是建立内部控制的基础,也是贯彻执行内部控制原则与措施的重要保证。《会计法》对出纳员职责的特别规定更是货币资金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应当特别遵循的要求。物流企业应当根据财政部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资金活动》,建立和运行物流企业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任何物流企业建立自己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都应当遵循这一规定,并应在此规定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将该规范的要求予以具体化和完善化。

每一个物流企业的具体情况都是不相同的,国家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不可能为每一个物流企业制定一套切实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因此,要使物流企业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可行并有效地发挥作用,每一个物流企业还必须根据本物流企业经营规模、组织形式、机构设置、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建立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并根据这些情况的发展变化对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不断地加以完善和发展。比如,规模较小的物流企业,就不可能有较细致的分工,就不能设置较大规模的内部控制;业务复杂、包括较多不确定性因素的物流企业,内部控制的规模就应尽可能大些。

2 物流企业建立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应当符合成本效益要求

物流企业应当按照效益大于成本的要求,建立其内部控制制度。这里的效益包括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收益。直接控制收益是指该项控制措施本身能够防止、发现和纠正的错误与舞弊金额;间接控制收益是指该项控制措施设置并运行后,使整个物流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控制力得到加强,从而使物流企业整个内部控制系统的其它控制措施所能增加防止、发现和纠正的错误与舞弊金额。这里的成本也包括直接控制成本和间接控制成本。直接控制成本是指为实施该项控制措施所发生的有关人员工资、福利费、办公费,以及办公场所、用具和物品等的购置费、折旧费和修理费等。间接控制成本是指实施该项控制措施后,可能会使整个物流企业的办事效率下降,甚至贻误商机,给物流企业增加的成本和带来的损失。

物流企业设立的每一项控制措施,都应当是控制效益大于控制成本的,否则,即使该项控制措施有一定的作用也不值得设置。因此,物流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并非越完整越好;规模过大的内部控制,会使物流企业得不偿失。内部控制成本和控制效益往往是很难衡量的,物流企业设置内部控制措施时,应当非常谨慎地进行判断。不但要从某项控制措施本身权衡成本与效益,而且要从该控制措施对物流企业整个控制系统的影响的全局权衡成本与效益;不但要从过去的经验出发来权衡成本与效益,而且要从未来发展的需要出发权衡成本与效益。

3 物流企业建立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应当符合不兼容职务相分离的要求

所谓不兼容职务,是指如果集中于一个人或岗位办理,会增加错误与舞弊发生的机会,或增加掩盖错误与舞弊的可能性的两项或两项以上的职务。物流企业进行各项经济业务的职务可以大体上分为:授权批准、业务经办、会计记录和稽核检查等四种。在这四类职务中,除了授权批准和稽核检查是兼容的,一般可以兼任外,其余各种职务之间都是不兼容的,因此应当予以分工执行。具体到更容易出现错误与舞弊的货币资金业务而言,支出的授权审批、资金的出纳和保管、会计记录和稽核检查一般都应当由不同人员分工负责。

为了有效地防止、发现和纠正错误与舞弊,物流企业的所有不兼容职务原则上都应当分别由不同的人员或工作岗位来执行。这是能够形成相互制衡的控制机制的重要基础,可以说,离开了不兼容职务相分离这一基础,现代内部控制就难以建立和有效运行。

4 物流企业建立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应当符合制衡要求

相互制衡要求物流企业的任何一个工作岗位或任何人,都应当既是控制者,又是被控制者,其拥有的控制权力与承受的控制责任应当是对等的、平衡的;各项工作岗位之间应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不能出现只是控制者、只有控制权力而不受别人控制、没有相当控制责任的工作岗位或人员,哪怕是物流企业的最高领导。

能否实现全面的相互制衡,是衡量内部控制是否健全和有效的重要标准。为此,物流企业在建立内部控制,划分工作岗位、配备各工作岗位职权与责任时,要严格遵循制衡原则;在检查内部控制运行有效时,要将各控制岗位是否出现权力失衡甚至失控作为重要内容。一旦发现有失控的岗位和职权,必须及时报告物流企业的权力机构,由其通过重新分配职权、追加责任或轮换岗位等措施加以解决。

5 物流企业负责人应当对本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承担领导责任

领导责任是一种间接责任,是指虽然领导干部按所在单位内部分工没有直接管理有关部门或事项的责任,但是由于单位的所有行为都属于其职责范围,因此应负有的相关经济责任。领导责任一般是基于领导干部的职务而言的,作为一个单位(地区、部门)的主要领导,不论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对本单位在其职责范围内的各种经济问题都应负有领导责任。

实践证明,一个物流企业的内部控制是否健全、有效,关键取决于物流企业的负责人。物流企业负责人如果重视并带头执行内部控制制度,那么内部控制制度就健全和有效,反之,内部控制制度就可能存在重大缺陷甚至失效。所以,物流企业负责人要履行好领导责任,就必须重视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建设,自觉组织建立、始终带头执行、经常督促检查和不断采取措施完善物流企业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物流企业负责人应当自觉地把自己的职权置于符合制衡原则的物流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之中,始终自觉遵循内部控制规定,带头执行内部控制制度。

6 物流企业应当配备德才兼备的人员进行货币资金内部控制

配备德才兼备的人员进行货币资金内部控制,是内部控制制度正常发挥作用的基本保证。因此,物流企业应当建立任人唯贤的人才选聘制度,建立切实可行的人员培训制度,客观公正的绩效考评制度,赏罚分明的奖惩制度,催人奋进的职务晋升制度,定期的岗位轮换制度,保证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有关人员都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爱岗敬业,廉洁奉公,遵纪守法、客观公正;都具有备能够胜任工作的专业知识和政策水平;都能通过自我修养,自觉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在配备货币资金内部控制人员时,物流企业负责人要特别留意参与物流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相关人员及其亲属是否有吸毒、赌博、嫖娼、过度挥霍等不良行为。一旦发现有这些行为或情况之一的,应当将有关人员尽早调离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岗位。因为有上属问题的人从事与货币资金管理相关的工作,容易引发贪污挪用等违法犯罪行为。

7 物流企业要不断检查和定期完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

为了及早发现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物流企业应当建立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制度,确保物流企业货币资金的安全完整。一般来说企业日常监督检查应由物流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进行;物流企业的权力机构可进行不定期的监督检查;物流企业也可以聘请注册会计师进行此项监督检查。

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应当包括:(1)相关岗位及人员的设置情况,重点是检查是否存在不兼容职务混岗和领导干部职权失衡等问题;(2)收款入账的及时、足额性,重点是检查每笔收款是否都有能证明其及时入账、足额入账的原始凭证;(3)支出审核制度的执行情况,重点是检查授权审批和复核检查手续是否健全、有效,有无越权审批、办理支付的行为;(4)支付款项的印章保管情况,重点是有无一人保管全部印章的问题;(5)票据管理情况,重点是检查票据的购买、领用、保管手续是否严密,使用是否规范,记录是否真实、全面;(6)内部审计控制情况,重点是检查库存现金的突击盘点和银行账的核对是否经常和有效。

参考文献

[1]吴秋生,杨瑞平。内部控制评价整合研[J]究.会计研究,2011,9.

[2]杨瑞平.企业内部控制探索[M].中国物价出版社,2009.

[3]Dana R Hermanson,Nov/Dec 2003.The Implications ofCOSO’s Proposed ERM Framework,Internal Auditing;ABI/INFORM Global.

[4]杨瑞平.论财务授权控制应当正确处理的三个关系.未来与发展,2010.8.

新医改要求内部审计有新突破 第7篇

一、加强医院内部审计部门和审计机构的队伍建设

目前仍有部分医疗机构没有单独设立审计部门,没有专门的审计人员,或者审计人员归属于财务部门之下,这样就造成了内部审计部门形同虚设,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按照卫生部于2006 年发布的《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中规定“年收入3000万元以上或拥有300张病床以上的医疗机构应该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配备专职审计人员。”还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及内部审计人员在主要负责人的领导下开展审计工作。”说明国家已经充分认识到审计部门的重要性。一方面医疗机构本身应响应国家号召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并完善相应的内部审计制度及配备相应的审计人员。另一方面国家相关部门应制定考核办法对各医疗机构审计部门进行考核,将是否设立单独的审计机构,是否按照规定进行人员配备,是否制定内部审计制度,审计工作是否按照计划完成,对于审计意见是否进行追踪审计等等作为考核医疗机构的指标,督促医疗机构内部审计部门的建立健全。

二、提高审计人员的廉洁自律的能力

明代政治家钱琦在《钱公良测语.规世》中所讲“治人者必先自治,责人者必先自责,成人者必先自成。”内部审计部门是一个单位的重要监督部门,如果审计人员缺乏廉洁自律的素质必将犯大错误。所以要求从事审计人员必须要有良好的政治觉悟,政治水平和职业道德,具有事业心和责任感,有坚定的信念,所谓“无私才能无畏”。要敢于讲真话,敢于讲实话,勇于揭露问题,要做到不卑不亢,公正客观,实事求是,要克服不敢为的顾虑,不敢为必然无所为,用“有为”争取自己的“有位”。

三、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

拥有较高政治素质、较好专业素质,能熟练掌握现代管理、计算机等知识并将其与审计技术相结合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是加速内部审计现代化进程的路径选择。目前,公立医院内审人员构成还不能适应内部审计和医疗改革深化发展的要求。一是人员配备数量不足,一般只有1-2 人,导致很多工作无法开展或者只停留于表面无法深入。二是人员构成专业单一,大多数医疗机构的内部审计人员都是财务会计专业,对合同、基建、管理等不够熟悉。一方面医疗机构应吸引技术、工程、投资等各方面的人才,或者注重对人才的培养,争取实现“一人多才”。另一方面有关上级主管部门应该多组织财务、经济法律、工程技术、经济管理等审计相关培训,促使审计人员更新知识、拓展知识面,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敏感性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拓展审计范围,全力服务医改

随着公立医院改革的深化,医院经营方式的改变,医疗服务市场逐渐放开,内部审计工作任重而道远,必须结合医院自身情况,积极转变观念,扩大自身的审计范围和审计职能。前审计长李金华把内部审计定位为“管理+效益”,管理是基础,效益是目标,加强管理和提高效益是一个组织永恒的主题。所以内部审计应发挥自身的综合监督能力并向效益管理审计延伸,从而实现内部审计经济监督职能向经济评价、管理、服务职能转变,更好的为医院经济管理服务。不但要做经济发展的健康卫士,还要做经济发展的谋士,提出建设性、前瞻性的建议。

具体工作中内部审计部门根据医院经营特点和会计核算过程的关键控制点及应遵循的有关规定,根据实际情况勇于开拓创新,利用计算机、网络等新方法新技术来检查本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内容是否齐全,方法是否可行,检查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完善性、有效性,变事后审计为事前审计,随时发现问题,随时提出问题,随时纠正问题,通过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审计来倒逼医院完善内控制度,堵塞管理上的漏洞。严格按照医改的政策要求对单位内部贯彻执行医改政策情况进行检查,例如药品是否按照规定时间和规定内容实行零差价管理,医疗服务的收费是否正确,是否存在违规多收、漏收、重复收费情况,政府采购是否按照国家规定进行招标定点采购,采购程序是否合规、合法、公开、透明,督促医院遵守国家医改的大政方针,堵塞漏洞,切实履行好公共服务职能,维护医院的公益性质,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参考文献

[1]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J].中国卫生法制.1997,(2):12-17

[2]郑瑞娟.医院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北京:现代商业,2009(9)

[3]林志琼.加强医院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建设中的作用[J].中国城市经济,2012(02)

内部要求 第8篇

1. 控制对象发生改变。

电算化条件下, 内部控制的控制对象由对人的控制为主转变为对人、机的控制。在一项交易发生时, 有关该项交易的有关信息由业务人员直接输入计算机, 并由计算机自动记录, 原先使用的每项交易必备的各种凭证、单据被部分取消, 原来在核算过程中所需要履行的程序, 有相当一部分变为由计算机自动完成。

2. 控制方式发生改变。

会计电算化条件下, 内部控制的控制方式发生改变, 由单一制度控制转为程序控制和制度控制。手工会计系统中, 内部控制的方式主要是人员的内部牵制制度。电算化会计系统下会计和财务的业务处理方法和处理程序发生了很大变化, 会计凭证和报表的生成方式、会计信息储存方式和储存媒介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 电算化会计系统下的内部控制重点由对人的控制为主转变为对人机控制并重。

3.安全控制的难度加大。电算化条件下, 安全控制的难度加大。首先, 原始凭证数字化使数据容易涂改。数据库技术的提高使得各种数据高度集中, 存储方式是信息转化为数字形式存储在介质上。因此, 在技术上对电子数据的非法修改可做到不留痕迹, 这样就很难辨别哪一个是业务记录的原件。其次, 难免受非法侵扰。网络是一个开放的环境, 在这个环境中一切信息在理论上都是可以被访问到的, 除非它们在物理上断开链接。因此, 网络下的会计信息系统难免遭受非法访问甚至黑客或病毒的侵扰。

因此, 为了保证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系统对企业经济活动反映的正确和可靠、达到企业管理的目标,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就显得更为重要, 内部控制制度的范围和控制程序较之手工会计系统更加广泛, 更加复杂。

以上我们初步了解了内部控制制度在会计电算化中的重要意义, 具体在实际工作中, 电算化会计系统内控制度的要求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

1.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必须确保原始数据操作的准确度。电算化环境下会计工作质量有赖于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自身的可靠性及会计人员本身的操作水平。手工会计信息系统易于保持经济业务的连续性, 而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 一旦系统由于自身或操作员的失误而崩溃, 就可能使会计工作陷入瘫痪;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下, 会计核算的质量取决于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职业道德及对会计有关法规的理解和执行效果, 传统会计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 积累了丰富经验并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管理制度, 而电算化系统中, 操作环境的改变使传统的管理控制方式失去了发挥功能的土壤。提供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是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在电算化会计中, 电子计算机输出的数据是否准确, 往往是整个会计核算成败的关键。企业的内部控制必须适应电算化要求, 确保原始数据操作的准确度。

2.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必须加强授权、批准控制。

在手工会计系统中, 对于一项经济业务的每个环节都要经过某些具有相应权限人员的审核和签章。但会计电算化后, 职能划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为业务处理全部由计算机进行, 人员分工更趋复杂化, 会计信息的输入可能不是专业会计人员, 而是由其他人员进行。这样做会节省相当的人力, 但同时也增大了控制风险。因此, 为了减少误操作, 提高输出会计信息质量,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必须具备严密的内部控制功能和手段。

3.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必须能够避免会计档案无纸化带来的风险。

在手工方式下, 信息以账、证、表等形式存储在不同的纸质上, 增、删、修改了的会计凭证或会计账册都可以从各自的笔迹和印章上分清责任。但实行了电算化会计后, 电脑操作无形化较传统手工记录更难于控制, 对内部控制提出的要求更高。

内部要求 第9篇

一、倾销与反倾销

(一) 倾销

倾销是指一个厂商在国外市场以低于其在本国市场的价格销售其产品, 也可以理解为各国市场之间的价格歧视。所谓价格歧视, 是指同一商品在不同国家市场作差别价格销售。WTO《反倾销协议》认为, 倾销是指进口产品价格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 并对进口国已经建立的同类产业造成实质性的伤害, 或者对进口国建立相关产业造成实质阻碍的行为。

(二) 反倾销

当某一产品的倾销造成对进口国国内产业的损害时, 世贸组织允许其成员按照世贸组织协议的有关规定, 通过立案调查和征收反倾销税等形式限制该产品的进口, 以救济国内受到损害的产业, 这种立案调查和加征赋税的行政手段称之为反倾销。

二、反倾销应诉要求下的内部会计控制功能分析

反倾销应诉要求下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与一般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区别, 主要在于它既融入企业内部控制之中的, 符合《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 同时又超越常规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内控系统, 该内控系统满足反倾销需要, 它是对常规企业内部控制的进一步发展, 并且, 为了适应当今国际市场的要求, 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应诉反倾销的整个过程中, 内部控制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反倾销应诉要求下的良好的内部会计控制可以定期或不定期的发布预警信息, 实现反倾销会计保护前置化。反倾销举证中, 良好的内部会计控制可以保证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实现反倾销抗辩有理、有据。因此, 内部控制贯穿于企业反倾销应诉的各个环节, 企业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在反倾销应诉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在反倾销立案前的预警功能

反倾销预警系统, 需要对重点敏感产品出口增长率、重点敏感产品出口额占进口总额的比重以及国内、国际市场的重要经济指标的变化进行监测, 及时获得第一手信息, 并向企业发布这些预警信息, 以最大限度地减低反倾销风险。面对日益严峻的国际贸易形式, 出口企业没有办法改变国地市场的游戏规则, 企业要想求生存谋发展, 只能从自身做起, 健全内部会计控制体系, 积极建立反倾销预警系统。

(二)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在反倾销立案中的举证功能

在对企业进行实地核查, 以及企业在填写调查问卷时, 企业能否获取市场经济地位, 是反倾销胜诉的关键。按照市场经济地位的认定标准, 欧盟认定中国企业必须符合五个条件才能给予市场经济地位。这五个条件中, 重要的一条便是“企业必须有一套清晰的基本会计账簿, 会计账簿应当根据国际会计准则记账, 基本会计账簿必须进行过独立审计工作并有通用性”。反倾销内部会计控制要求各项业务制定全面系统的政策和制度有助于企业向国外反倾销调查当局证明我方企业的生产、经营以及管理都独立于政府, 并且良好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可以健全财务工作, 使有关会计账簿符合国际标准, 提高基本会计账簿的通用性, 从而有利于企业获得市场经济地位或市场导向产业和单独税率。

(三)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在反倾销审核结果形成后的降幅功能

降幅功能, 是指企业通过内部控制诸多功能的综合作用, 把倾销幅度降低, 把反倾销税赋降低, 使之少征或不征反倾销税的功能。在反倾销审核结果得出后, 企业应该及时对财务工作进行总结, 在受到不公正裁决时及时提供真实的财务举证资料是获得胜诉的重要保证。健全而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能促使企业及时发现和纠正虚假的会计信息, 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而这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正是企业受到不公平裁决时进行提高抗辩的最佳证据, 从而促使少征或不征反倾销税。具有健全内部体系的企业应凭借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 符合国际标准的会计账簿, 据理力争, 迫使核查人员改变错误判断, 以此降低征收反倾销税的幅度。

三、反倾销应诉要求下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的构建

通用电器总裁韦乐奇曾经说过:“中国企业必须面对反倾销这个现实, 并且, 这会成为未来10到20年里中国必须面对的一个非常敏感的政治经济问题。”正如韦乐奇所说我国反倾销形势日益严峻, 而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在反倾销应诉中的重要性举足轻重, 故企业构建一个满足反倾销的需要, 降低反倾销的风险的内部控制区体系已刻不容缓。在我国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保监会联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第5条指, 企业建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 应当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督等五个要素, 以下分别从各个要素的视角, 对后危机时代反倾销视角下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进行构建。

(一) 建立健全风险导向的内部会计控制环境

内部会计控制环境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 是内部会计控制的核心和基础。其好坏直接决定了内部会计控制整体框架实施的效果。为应对经融危机, 保证反倾销视角下各项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 企业应当从两个方面建立健全风险导向的内部会计控制环境。

1、加快现代化企业制度建立建设,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法人治理结构, 不但要强化董事会在公司治理机构中的主导地位, 在董事会下面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 而且还要实行独立董事制度, 引入外部的独立董事制度, 使权利有所制衡, 实现产权清晰、政企分开、管理科学、权责清楚, 从产权制度上保证内部控制制度化。健全的公司治理机构有利于反倾销调查问卷中公司基本情况的, 故企业应该重视公司治理机构的建设。例如2003年美国对华钢铁反倾销案中, 初裁时判定马钢的倾销幅度为159%, 在实地调查环节, 马钢通过大量资料, 使调查人员最终确信马钢建立了完善的公司治理机构, 最终以0%倾销幅度获得胜诉。

2、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

企业文化是一种现存的无形的力量, 影响着员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企业文化水平越高, 就越有控制意识, 控制意识越强的企业通常会具有更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建设后危机时代反倾销视角下的企业文化应从两个方面考虑, 第一, 重视道德规范建设, 建立诚信理念。在企业内部营造诚信的企业文化, 提升会计人员的诚信理念, 保证会计工作的规范, 从而可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第二, 普及风险管理意识。企业管理人员应该具有风险管理意识, 意识到风险是一种挑战, 是一种机遇。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对风险的重视程度至关重要。厦华总经理的郭则理曾这样说:“要把应诉反倾销当饭吃!”在艰难的反倾销应诉过程中, 厦华人始终坚持这样一个信念, 宁可失败不做鸵鸟。

(二) 进行风险评估, 构建一个应对反倾销的会计信息平台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 各种不确定因素加剧, 企业的经营风险不可避免, 因此, 企业应当结合不同发展阶段和业务拓展情况, 进行风险管理, 科学的评估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 制定并实施会计战略, 最大限度地避免反倾销调查事件的发生。

应对国外反倾销, 必须知已知彼, 不但要了解进口国的情况, 而且还要掌握竞争对手的相关证据, 建立和完善有效的会计预警机制, 构建一个应对反倾销的会计信息平台, 该信息平台是以会计信息为主, 其他信息为辅的一个综合、全面的信息库, 旨在提供反倾销诉双方全面的资料完整, 以确保反倾销举证和抗辩的成功。具体来说, 反倾销信息库主要包括公司的一般情况、出口产品成本信息、商品销售信息、第三国同类产品信息、公司财务方面的见证信息以及法律、法规及制度的信息。企业应当在充分收集相关信息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分析, 准确识别企业面临的反倾销形势以及遭遇反倾销指控的可能性。若企业面临的反倾销风险较高, 企业应采取措施, 包括启动会计定价战略、开拓新市场、提高价格以及价格承诺等措施来规避反倾销。若企业遭遇反倾销指控的可能性较低, 企业应选择分担风险的策略, 具体包括完善企业内部控制, 与其他出口企业进行协作, 以及与进口商进行沟通。例如在2002年2月, 美国对华球轴承反倾销案中, 中国企业被判倾销不成立, 最终获得全面胜利。获得这胜利的最主要原因, 在于产业预警体系的建立健全, 通过产业预警机制, 机电商会发了预警信息, 企业积极准备, 制定专门的人员进行反倾销工作, 最终为反倾销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三) 进行有效的控制活动

控制措施一般包括:不相容职务分离、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和绩效考评控制。

上海财经大学的朱荣恩曾经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 对内部会计控制的方法在我国企业实务中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 被调查企业中财产保全控制的效果最好, 会计系统控制在应对反倾销调查时最为重要的, 已构成其充分市场竞争的重要组成内容, 以上调查问卷的结果也从某种意义反映了我国成为反倾销最大受害国的原因。

内部会计控制的相关问题, 不但是反倾销调查问卷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还是提供完整、准确会计信息资料的基础。企业在日常的会计基础工作中, 要实现精细化, 以与国院接轨为目标, 从最基本的会计账簿认真做起。并且, 企业要依据《会计法》和会计准则, 制订适合本单位的会计制度, 明确会计账簿、财务报告的处理程序, 强化会计档案的管理工作, 专人负责整理立卷、装订成册、归档、保管和移交, 实行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 充分发挥会计监督作用, 便于在反倾销预警、举证和抗辩中发挥作用。

(四) 建立信息与沟通制度

1、重视内部信息的沟通。

为了有效应对反倾销调查, 企业应重点关注出口产品成本的信息, 因为这是各国反倾销调查问卷重点关注的部分, 也是判定倾销幅度的最重要的资料。因此, 企业应重视与成本相关的部门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协调, 这些部门具体包括管理部门、成本分析中心、和各个生产车间。将所收集的产品成本信息、国内外销售价格以及进口国同类产品的信息及时准备的传递给生产部门和销售部门, 使他们根据这些信息, 准确的制定产品的出口价格, 规避反倾销诉讼的发生。

2、加强外部信息的沟通。

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 除了关注内部信息的沟通外, 还应加强外部信息的沟通。这些外部信息主要包括:相关的法律法规、国家经济形势、客户和供应商的信息以及竞争对手的信息。

在应对反倾销的过程中, 企业应加强与政府和行业协会的沟通, 政府可以进行经济外交, 通过双边谈判来降低反倾销诉讼生的概率。行业协会在价格协调、建立预警机制以及代表企业对外应诉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 涉案企业应在政府的领导下, 与相关的行业协会相互沟通、相互协调, 制定最有利的方案, 使反倾销诉讼的风险降到最低。

(五) 完善审计制度, 定期对内部会计控制的效果进行监督和检查

企业应当完善内部审计监督制度, 通过对企业财务收支的合理性, 会计处理方法的合法性, 对相关人员的合法性进行审计, 以达到查错、防弊、控制风险的目的。它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有效运行基本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责包括审计会计账目, 稽查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 这样可以减少财务报表中的舞弊现象, 增强应诉企业会计信息的可信度, 为企业应诉反倾销提供真实可靠的证据。此外, 企业应当聘请注册会计师对会计信息进行审计。欧盟认定中国满足市场经济的重要一条是, 企业必须建立一套国际准则审计的报表体系, 而这一条件就需要注册会计师对企业的会计信息进行审计。因为, 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报告不但具有权威性, 还可以对财务会计信息的公允性和合规性进行审查, 这样可以为应诉企业争取市场经济地们提供有利的证据。

构建适应反倾销诉讼要求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系统, 除了要做好以上五项工作, 严格执行会计制度、规范进行会计核算、建立报表定期审计制度、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不断提高财人员理论水平和职业判断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不可缺。总之, 反倾销应诉是一个系统工程, 只有把各方面的工都做好, 才能确保反倾销应诉成功, 从而为我国出口企业营一个良好的贸易氛围。

摘要:在国际反倾销应诉案件中, 由于我国会计基础工作不扎实, 内部控制不完善等原因, 我国企业在应诉案件中总是处于被动地位, 应诉的胜诉率远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从而导致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反倾销受害国。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反倾销诉讼案件的败诉对我国企业的经济造成了重大的创伤, 要改变这种困境, 当务之急是强化在反倾销应诉中的功能, 做好基础工作,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认真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 变被动为主动, 维护我国正当的贸易权益。

关键词:反倾销,内部控制,构建

参考文献

[1]赵素娥.反倾销应诉中的会计问题及对策研究[J].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 2009 (2) .

[2]冯晓华.新规则下银行内部审计如何在内控中发挥作用[J].商场现代化, 2010 (12) .

[3]陈秀霞.基于反倾销的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J].国际商务财会, 2009 (1) .

[4]张建英.企业内部控制环境若干问题研究[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2010 (2) .

[5]于春艳.加强会计管理应对反倾销[J].商业经济, 2009 (19) .

[6]支慧.我国出口企业应对反倾销出现的问题及对策[J].国际商务财会, 2009 (1) .

内部要求 第10篇

《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第三条指出"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 是指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对其所在部门、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 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当负有的责任, 包括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

《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第三条指出"本规定所指任期经济责任, 是指企业领导人员任职期间对其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 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当负有的责任, 包括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

根据以上所述, 经济责任审计指对企事业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企业领导人在任期内应负的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所进行的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目的是分清经济责任人任职期间在本部门、本单位经济活动中应当负有的责任, 为组织人事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考核使用干部或者兑现承包合同等提供参考依据。

二、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性

经济责任审计的结论同样是建立在审计人员的职业审查和专业判断的基础之上的, 同样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所以内部审计机构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同样面临审计风险。

(一) 经济责任审计的客观风险

1、内部审计机构所处地位带来的风险

由于内部审计部门属于单位的内设机构, 受同一领导的管理, 对发现问题的处理和纠正, 相对于外部审计难度要大。这就有可能使内部审计人员在提出审计意见时发表与审计事实不符的结论, 从而引发审计风险。

2、干部任命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干部任命中先离任后审计, 或者集中调整干部, 期后要求审计, 这样由于时间紧, 任务重, 就会忽视审计质量, 带来审计风险。

3、对经济责任审计期望过大的风险

经济责任审计并不是万能的, 并不能审计出所有的经济责任问题, 某些经济违法行为单凭审计是无法查实的, 因此, 认识上的偏差将导致审计风险。

(二) 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观风险

1、内部审计人员业务素质不足的风险

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足使内部审计人员对重要的审计事实认定不清, 特别是违法违纪事实不能进行全面揭露, 就会使审计意见存在不真实, 不客观、不公正的可能, 带来审计风险

2、审计工作取证不当, 查证不实的风险

由于经济责任审计的时间较短, 审计方法交落后, 使审计人员收集充分适当审计证据的难度很大, 审计人员往往借助间接证据进行分析判断, 这必然会影响到审计工作的质量, 增大审计风险。

3、定性不准、评价失真的风险

经济责任审计同样需要以法规作为审计依据, 但是以新法规定性以前的问题, 或以地方、部门法规而非国家法规解释不合规情况都会使审计报告定性不准。审计报告中对审计情况不能做到真实评价失真这样也会引发审计风险。

三、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要求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由于实践的不足和认识的局限性, 还简单套用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模式, 极大地束缚了工作实践, 影响了经济责任审计的实际效能, 削弱了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的预期效应, 为了有效的达到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 有必要明确经济责任审计的要求。

(一) 统一认识

经济责任审计不是内部审计机构的独角戏, 经济责任审计的顺利进行, 不仅需要提高单位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领导, 而且需要加强内部审计机构与相关部门的协商沟通以及职工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范围等的认识。

(二) 规范程序

规范的审计程序是确保经济责任审计行为合法、审计质量可靠的前提。在经济责任审计前, 要坚持"先审后离"的原则, 在审计中, 要明确操作规程, 在执行审计的各个环节实行分级负责制;审计后, 要进行检查工作, 以确保经济责任审计的质量。

(三) 突出重点

经济责任审计固然会涉及到被审计对象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 但重点应是审计调查中发现的倾向性问题和经济活动中容易出现违纪行为的环节。其他的方面应作为审计的一般问题对待。

(四) 准确评价

经济责任主要涉及集体决策和个人决策的责任和前任领导与现任领导的责任, 所以经济责任审计对查实的问题要进行正确性的判断, 正确定性是写好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前提。

四、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内部审计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为了实现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 降低经济责任审计风险, 内部审计人员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时, 遵循经济责任审计的要求, 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一) 职业道德素质和能力

《审计机关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和《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都对审计工作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做了明确具体的规定。

1、职业感

内部审计人员需要认识到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重要性, 要把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当作自己的一项职业追求,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保证和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质量。

2、独立性原则

独立是审计工作的灵魂, 也是实现经济责任审计客观、公正的基础。内部审计人员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要坚持独立的思考和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 以真实、充分的审计证据, 谨慎提出审计评价和意见, 确保审计质量。

3、专业胜任能力

经济责任审计需要会计、审计、法律、经济等方面的知识的支撑, 内部审计人员需要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充实和积累相关知识和政策, 借鉴合吸收先进的经验和方法使审计工作质量得到有力保证。

(二) 专业素质和能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规定了审计人员应当具备与其从事的审计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

1、会计与审计知识和技能

经济责任审计是对会计资料和信息进行审查的一项工作, 内部审计人员熟悉会计的知识和技能有助于获取经济责任审计的证据, 提高审计的质量。掌握新的较为扎实的审计程序和方法, 并将之应用到时间转化为丰富的实际审计经验, 内部审计人员才能做出恰当的职业判断, 选择有效地审计方法, 完成审计任务。

2、各类经济法律法规知识

内部审计人员要了解被审单位开展经济活动的依据, 评判经济活动本身以及会计工作的合法性, 就必须要熟悉掌握较为全面的经济法律法规知识。

3、其他知识和技能

具备一定的经济理论和计算机知识, 有助于内部审计人员顺利的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提高审计效率。

(三) 综合素质和能力

审计工作综合性很强, 所以要求内部审计人员除了具备职业素质和能力以外, 还需要具备综合的素质和能力。

1、心理素质

当发现重大审计问题时, 内部审计人员就会面对各方面的压力和干扰。这时, 内部审计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坚持原则, 坚持独立客观公正的观点, 才能保证审计的公正性。

2、沟通协调能力

开展经济责任审计, 内部审计人员需要与单位有关责任人、财务人员、业务人员及审计团队内部成员的沟通协调。只有进行充分的沟通协调, 才能全面掌握审计情况, 确定审计重点, 合理保证审计质量。

3、管理能力

这要求内部审计人员要熟悉单位内部管理环境和管理流程, 通过审计积极主动地针对管理的薄弱环节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 有效降低单位的管理风险, 改善审计工作的外部环境, 实现审计的附加价值

摘要:自1999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颁发的《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和《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及《实施细则》以来, 经济责任审计一直是我国审计的重点之一。由于经济责任审计内在的风险性和经济责任审计的特定要求, 需要加强经济责任审计的主体之一-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本文旨对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性和要求进行分析, 从而指出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内部审计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内部审计人员,素质,能力

参考文献

[1]葛家澍.余绪缨等.审计学[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9.155-168.

[2]李三喜.高雅青.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案例分析[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02.57-79.

上一篇:学生起点下一篇:椪柑低产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