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企业海外上市

2024-06-08

中小型企业海外上市(精选12篇)

中小型企业海外上市 第1篇

一、形势分析

目前, 企业融资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银行贷款。由于一些中小企业可用于贷款抵押的资产并不多, 历来被商业银行所忽视, 使之贷款无门;加之国家上调了贷款利率, 致使企业即使贷到了款, 也大大地增加了企业的财务成本。二是民间借贷。目前黑龙江省民间借贷已达到年息60%的水平, 个别已达到100%, 利息之高已难以承受, 极大地增加了金融风险发生的概率, 更有可能引发一些刑事案件的发生。三是国内上市。据了解, 目前在国家证监会待批等待主板上市的企业已达1 000余家, 按照当前的上市速度计算, 这些企业全部上市需要50年左右。由此看来, 对于黑龙江省的中小企业来说, 在国内主板上市的可能性不大。目前, 国家在中关村板块的基础上, 进行了三板融资平台的试点, 对于广大的高科技中小企业是一个福音。可是, 由于是个新生事物, 进展缓慢, 结果不明, 加之股价不高等因素, 融资效果也不很理想。四是海外上市。目前我国企业在海外上市主要集中在美国、香港、新加坡、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海外上市具有程序规范、人为因素少、形式多样、股价高, 融资效果好等特点。我国在海外成功上市的企业不少。仅以美国市场为例, 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海油、百度、新浪等企业, 黑龙江省飞鹤乳业、中国天一、仁皇药业、众合利达、平川药业等等企业均在美国上市, 多的融回了10多亿元人民币, 最少的也融回了五六百万美元。

二、实践经验

笔者从2003年起参与了“飞鹤乳业”在美国上市的全过程, 主持领导了“中国天一”在美国上市的全部工作, 并起草了中英文的商业计划书、财务模型等文件, 审核修订了所有的有关上市的中英文文件。

“飞鹤乳业”原为一家农垦农场的厂办乳品厂, 濒临倒闭关门的境遇, 后与美国东方证券公司合作, 成功地实现了在美国挂牌上市。经过几次的融资活动, 共融回了近10亿元, 市值达到几十亿元。企业一跃成为我国知名乳品企业, 市场占有率已超过10%。

“中国天一”原为一家生产中药外用产品的小型企业, 办公场所200平米, 生产车间设在宾西农村的平房, 发展举步维艰。后成功地实现了在美国OTCBB系统挂牌上市, 后又成功转板至主板全美证券交易所。第一次即融回了4.9亿元人民币。企业先后收购了省内几家相关企业以及山东等外地企业, 成功地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三、工作设想

如何发挥财政作用, 帮助中小企业拓宽融资渠道, 特别是实现在海外上市, 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 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1.构建平台。最近有不少的国内外投资公司制订发展计划, 笔者曾参与了上海、广东等地公司的发展说明会。结合这些公司的规划和设想, 笔者认为依托全省各级、各类开发区, 工信、工商、外汇管理等部门配合, 由政府部门提供 (或由投资公司租借) 设在开发区的办公场所, 即可构建完成。工信、工商、外汇管理等部门提供相应的企业名录, 由投资公司投入国际注册会计师、通晓国内外业务的律师等对企业进行评估、筛查、分类, 并对准备上市的国家、挂牌的板块、融资额度、上市步骤、考察企业、投资说明、路演等等制订出详细的计划。对于有经验、有实力的投资公司来说, 一般6个月之内即可完成在美国OTCBB、PINKSHEET等系统的上市。花费大约在30万美元左右, 至少第一次即可融回500万美元左右。如果在Nasdaq、纽约证券交易所、全美证券交易所等主板实现IPO挂牌上市, 一般需要1—2年时间完成, 前期则需要费用100万美元左右, 可融回1亿—10亿美元不等。IPO方式花费大, 对企业要求较高。据了解, 哈尔滨市经开区于今年上半年已经成立了“龙粤金融超市”。目前, 投资商的覆盖面相对地区局限, 政府参与度还不够高。

2.成立松散型总公司。联合各高校、各科研院所, 结合发改委、财政、农业、科研等部门的每年项目申报、科技成果评奖等工作, 搜集各种科技成果, 挖掘有发展前景的项目。 (1) 聘用评估中介机构对各项成果进行评估, 给出具体量化的科研成果价值, 在哈洽会等平台上发布, 寻找投资者, 盘活数以万计的在发表完论文后就束之高阁的科研成果。 (2) 对于有公司依托的科研成果推荐到前述的上市融资平台;对于没有公司依托的科研成果, 联合成果研发人、所有人, 由政府出资纳入联合公司内, 形成各个实体小公司, 孵化、繁育、壮大, 待价而沽。对于有发展潜力、前景看好的企业可推荐到上述的融资平台。

3.政府集中协调, 降低上市费用。由于投资公司实力差异较大、良莠不齐, 甚至有骗子公司出现, 为使企业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可由政府出面借助上述平台, 与国内外投资公司谈判, 目标是由投资公司垫付上市费用, 待上市融资成功后, 再由上市公司支付投资公司垫付的费用, 或转变为上市后公司的股份。

4.引导国内、省内投资公司、担保公司以及个人投资者作为一种投资方式支付或担保上市费用, 占有上市公司的股份, 介入企业海外上市过程, 分享上市成果。

5.加大工作力度, 报请中国证监会批准, 可尝试在省内开办黑龙江省三板市场, 吸引国内外中小企业在黑龙江省挂牌上市交易, 融资发展。

四、海外上市必须重视的几个问题

1.上市过程中如经验不足、细心不够, 可能被黑中介欺骗而上市不成, 也可能有企业被贱卖等情况发生。

2.上市过程中要求对原有企业进行改造, 使之能够符合国际标准, 对企业原有的经营方法、模式、传统做法冲击很大。

3.上市后对企业的后续要求很高, 如果企业发展后劲不足, 则股价就不会高, 交投就不活跃, 后续的融资功能就可能丧失。

4.国际资本市场监管较为严格, 对上市公司有一系列的考核制度, 有的可能是苛刻、刻意, 甚至是恶意的做空行为。如最近美国证券市场刮起的“中国概念股风波”, 对中国在美国上市公司冲击不小, 使得股价下降很大, 也淘汰了一些涉嫌作假、业绩不佳的企业。

5.上市后对企业规范化、公开化、透明化要求很高, 而且后续运营成本较高。对企业的中报、年报均要聘请国外会计师事务所来完成。对企业的财务以及整个运营过程都有规范、公开、透明等非常严格的要求, 会使一些中国企业经营者不太适应。

摘要: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已成为经营困难、破产倒闭的重要原因。积极发挥财政作用, 帮助中小企业拓宽融资渠道, 帮助其平稳、健康、有序发展已刻不容缓。

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将降低成本 第2篇

此消息一发布即受到在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欢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王国抛蛉赵诮邮芗钦卟煞檬彼担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积极态度将为中国石油和中国其他企业降低运用国际准则和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成本,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尽管中国于1月1日正式实施了与国际准则趋同的新会计准则体系,但关联方披露准则一直是中国准则与国际准则之间存在的实质性差异之一。

关联方对企业的业绩和财务状况有很大影响,现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要求所有国有企业都必须作为关联方进行披露。而中国会计准则提出,仅仅同受国家控制而不存在其他关联方关系的企业,不构成关联方。

王国潘担按照现行《国际会计准则第24号》,两个企业因仅仅同受国家控制而成为关联方,两者间发生的交易要按照与其他关联方发生的交易相同的披露要求予以披露。这一规定在实际执行中存在很多困难,尤其是在像中国这样存在较多国有企业的国家中,有相当大比例的交易发生于同受国家控制企业之间,如中国石油的电话服务来自中国网通、运输服务来自民航、铁路等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这些交易数量较大,而且都是正常市场条件下发生的交易。要将它们一一披露出来,需要非常高的成本,而形成的信息对投资者来说却没有什么用处,反而可能淹没真正重要的关联方信息。

王国胖赋觯国际准则的这一规定大大加大了上市企业披露信息的实际操作难度和工作量,以中国石油的一份国际准则半年报为例,35页的报告中,关联交易信息就有9页,占1/4以上。

为此,中国石油近年积极配合我国财政部,从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的角度,向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多次提出对关联方披露准则的意见。王国疟救嗽专程前往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向其主席和理事会面陈现行关联方国际准则的缺陷,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主席戴维・泰迪本周在伦敦表示,此次修订关联方披露准则的目的就是降低上述类型国家控制企业的关联方披露成本,通过减少一些毫无价值的信息披露,使财务报告编制者和使用者更关注那些真正重要的关联方交易信息。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修订关联方披露准则的行动,凸显了中国在国际会计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不断增长。”王国疟硎荆期待着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尽快正式发布并实施修订后的关联方披露准则。

新会计准则有利于境外上市公司减少财务报告转换成本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王国抛蛉赵诮邮芗钦卟煞檬彼担中国20开始实施的新会计准则有利于境外上市公司降低不同准则财务报告之间的转换成本,便于财务报告的编制和信息披露工作。

对于同一企业,特别是在多地证券市场上市的情况下,如中国石油作为内地企业在中国香港和纽约两地上市,按照不同的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告给企业的实际会计工作造成很大困难。

王国沤樯芩担中国石油现在执行中国、国际和美国等3套会计准

则,不同准则财务报告的调整复杂,工作量巨大,不同准则下的财务报告调整构成其日常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据悉,中国石油自重组上市以来,在财务报告编制工作上,首先按中国会计准则进行会计核算,编制中国准则财务报告,以满足中国内地相关部门监管的要求;然后将中国准则财务报告调整转换为国际准则财务报告,以满足香港资本市场监管和信息披露的要求;最后按美国 证监会的要求,对国际准则财务报告调整转换为美国公认会计原则财务报告,以满足美国资本市场监管和信息披露的要求。

“新会计准则体系实现了与国际惯例的趋同,这意味着自年起,中国企业将使用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与国际资本市场对话,大大减少转换调整工作量,财务部门和财务人员也将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王国潘怠

IT企业缘何扎堆海外上市 第3篇

今年5月以来,人人网、网秦、世纪佳缘、凤凰新媒体等互联网企业相继在美国上市。巨大的想象空间拉高了投资者的热情,国内互联网企业纷纷谋求海外上市。一时间,互联网企业的海外上市成了人们热议的话题。

那么,互联网企业海外扎堆上市,能否实现互联网企业海外淘金的梦想;华尔街,真的是中国互联网企业的福地吗?华尔街,真的能圆互联网企业的暴富梦吗?

海外上市玄机

继百度、搜狐、新浪和网易等互联网企业海外上市后,中国互联网企业再次掀起赴美上市热潮,人人网、网秦、世纪佳缘、凤凰网分别于5月4日、5日、11日、12日在美国上市,而土豆网、淘米网、迅雷,则分别计划于今年年中或今年下半年赴美上市。

远隔重洋的纳斯达克市场,因中国互联网企业的纷纷加盟,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有人戏称,5月成了中国互联网公司与海外市场的“集体婚礼月”。

业内人士介绍,国内互联网企业经历了几轮上市热潮,今年应为中国网络股海外上市的第五浪潮。第一波上市潮发生在1999-2000年间,为新浪、搜狐、网易等的门户时代;第二波为2003-2004年间,携程、腾讯、盛大、金融界、前程无忧等纷纷上市;第三轮是2007年,以阿里巴巴、巨人等为上市代表;第四轮由麦考林、当当网、优酷引领;第五轮则始于奇虎360、人人网、网秦等。

中国互联网企业的海外上市,大多瞄准了美国的纳斯达克市场等资本市场。那么,国内互联网企业为何涌向海外上市?

业内专家认为,海外上市相对比较容易,在国内上市,必须符合连续3年赢利的要求,而在美国纳斯达克就没有这个强制要求。有财经评论员则说,这一是因为许多去海外上市的企业,原本有海外资本的背景,企业自身的管理结构已经为海外上市作好了准备,容易拿到风险投资;二是因为海外上市在国内还能享受税收优惠。

日前,互联网实验室共同创始人兼董事长方兴东向媒体表达了他的观点,“互联网企业海外上市风行,这是历史原因造成的”。上世纪90年代,国内互联网企业基本没有盈利,很难上市。目前,互联网产业处于发展高峰阶段,很多国内互联网企业的投资又都来自海外,加之美国资本市场对国内互联网企业的门槛较低,为国内互联网企业打开了上市的便捷之门。

黄山,美国财富指数资本集团总裁、美国磊拓金融集团行政副主席,拥有超过20年的上市公司管理与金融投资经验,曾参与多家公司到欧洲、新加坡、香港和美国上市的相关工作。黄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国内互联网企业热衷美国上市,也和不同地区投资者的投资偏好有关。香港、新加坡等是华人社会,这些地方的投资者更喜欢我国的蓝筹股。这些企业风险小,“倒”不了。其结果是,香港和新加坡的创业板做得都不好,交易不活跃,股价低。

而美国投资者更喜欢高风险、高成长性的企业。IT企业特别是互联网企业显然有这方面的特点。所以,这些企业与美国投资者的偏好相符合,而且很多中国概念股确实给了美国投资者很高的回报。

也有许多业内人士认为,在哪里上市,是每个互联网企业根据自身业务情况所作的选择。很多国内企业选择在美国上市,这是市场经济的驱动力。但不可否认的是,创新型企业在美国上市有着更好的环境。有些企业在美国上市,是出于融资的需要;而有些企业选择在美国上市,则是出于品牌宣传的考虑。

众多互联网企业蜂拥在美国上市,这是市场的双向选择。持这种观点的业内人士认为,现在美国是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对中国企业的吸引力很大。同时,华尔街也希望更多来自新兴经济体的企业加盟纳斯达克市场。毕竟,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经济也需要注入更多的新鲜血液。

互动百科总裁潘海东表示,我国互联网产业从第一天开始,就完全处在国际化的竞争环境、资本环境当中。这样的环境大大促进了我国互联网产业的创新发展。较为成熟的国际资本市场,为飞速发展的中国互联网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可供选择的上市模式和融资工具。但同时,他也表示:“在国内研究推出国际板的背景下,相信不久的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选择在国内上市。”

机遇还是陷阱

对于互联网企业上市是否会引发泡沫,业内人士表示,互联网产业会有周期性的波动,产业的发展会经历高潮和低谷,目前处在一个高峰阶段。在投资活跃时期,是互联网企业融资的最好机会。目前,会有一定程度的泡沫存在,最后谁输谁赢,还得看行业的大浪淘沙。

中创国发咨询(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赵亚洲这样总结互联网企业上市潮的规律:首先,每轮上市潮之间都间隔了3年左右,说明确实存在上市潮;其次,从每波上市公司的特点看,行业细分和专业化日趋明显;再次,3轮上市潮经历了从门户网站到游戏、招聘等行业网站,再到社交网站的历程。

对于新一轮上市潮,有人认为是新一轮机会,有人认为是新一轮泡沫。赵亚洲认为:“是否存在泡沫,取决于上市公司有没有实质业绩、有没有稳定的市场、有没有合理的商业模式、有没有优质的客户。如果上市公司拥有以上优势,那就不能算是泡沫,而是真正意义上的为了募集资金扩大规模、为了更加规范地管理、为了提升品牌知名度等而上市。如果以上很多内容不具备,只是包装上市圈钱,那肯定存在泡沫。”

业内资深人士认为,中国互联网企业的集中上市与市值的迅速攀升,并非意味着又一次互联网泡沫,其中一些企业未来的成长空间不可估量,资本市场也在争抢优质项目。中国互联网产业目前还处于高速成长阶段,整个产业的平衡需要更多市场化的历练。中国互联网产业中不乏优秀的企业,真正能够获得长期发展的企业,能够基于其核心业务不断创新,抵制资本市场的逐利本性,充分聚焦在满足用户需求上。

有业内专家观点鲜明地指出:“中国互联网仍将呈现持续增长势态,产业分布将逐渐均衡,走向更完善的产业结构,目前市场表现过热的题材终究会慢慢变得成熟稳健,回归真实的市场价值”。

研祥高科技控股集团董事、副总裁,梦天堂网络公司总经理樊小宁则直言,“互联网不存在泡沫”。互联网行业自诞生起,就一直和“泡沫”联系在一起,但在他看来,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会经历一些起伏,尤其是新兴行业,有更多的机遇,当然,机遇和风险是伴随而来的。

无疑,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都会经历一些起伏,尤其是新兴产业,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风险。目前中国经济结构正在不断地进行调整,对于互联网企业而言,机会更大。那些所谓泡沫“破灭”,其实是不具备竞争力的企业的自然淘汰。

“是不是泡沫,时间会来破解这个谜题。”方兴东指出,未来发展不好的企业一定会被历史淹没,相应地,也有可能会诞生一批伟大的互联网企业,关键取决于企业自身规划和发展。

练好内功为先

无疑,互联网企业海外上市,会给企业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帮助,那么,互联网企业如何在海外上市的路上走得更好呢?业内专家给出了可行的方法。

准确定位是关键。据了解,1998年春节后中国首次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的深圳中贸网曾经默默无闻,然而其掌舵人梁舜钧却很好地为美国人描绘了一个美好的前景,那便是要对公司发展准确地定位,不能什么都想做,结果什么都做不好。

专业人士分析,中贸网之所以海外上市后收益不匪,是因为梁舜钧给企业的准确定位:首先是独特性。中贸网所在的网络贸易/电子商务专业领域富有变化与高成长的魅力;其次是专业化,公司的主营业务非常专一,而不是包罗万象,否则,投资者往往会认为你什么都做不好;再次,经营团队的文化氛围和美国人认同的气质与习惯契合,因为美国股民相信,梁舜钧这位在美国多年接受高等教育的青年在中国高速的经济发展与庞大市场规模的背景下一定会取得不俗的成绩。

因此,有业内士分析,互联网企业要想成功海外上市,除了良好的商业模式、规范的管理手段以及富有前景的战略与利润回报之外,海外上市融资还要有独特的题材,也就是要有符合海外投资人心理与接受习惯的卖点,如独特的技术、独特的产品、独特的市场,包括独特发展前景的新领域。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海外上市的经验分析,属高科技领域的互联网企业相对比较有潜力,对投资者具有较大的吸引力。

控制成本是要害。境外中介机构的服务成本普遍比内地服务机构的收费要高许多,甚至要高出好几倍,所以控制境外上市的成本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海外上市的审计与资产评估必须得到国际著名事务所的认可,根据企业规模,仅审计费用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上市远非终点

业内人士认为,对于创业企业来说,如果具备了上市的条件,应该想办法或者努力创造机会尽快上市。因为上市的好处在于能够获得资金,为下一轮快速发展储备资金;可以传播企业品牌,且以此为契机,规范企业的行为;创业企业上市,能够激励团队,让创业团队在创业过程中得到可观的回报。

但是,到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不是个个都很风光,往远了看,当初的三大门户网站曾一度破发;往近了看,从去年底到目前,中国互联网企业在美国上市是“冰火两重天”。人人网虽“一飞冲天”,但也有上市当天就面临破发危机的,如网秦。总的来说,“火”的是大市值的互联网企业,惨的是一些小市值公司。

前段时间一些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曾面临“灾难”性事件,如麦考林,曾遭遇了6轮集体诉讼。

据黄山介绍,不仅是诉讼,从去年底到目前,已经有20多家中国概念股被停牌、退市,主要是小市值企业和通过OTCBB(美国场外柜台交易系统)“买壳”转主板的企业。

黄山介绍,上市企业被摘牌,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财务造假,这是在美国上市的大忌。在美国,有一批卖空公司专门找这样的证据,以卖空某只股票。

据介绍,在美国,除了存在自上而下的监管外,还存在自下而上的监管,只要投资者遭受损失,同时发现上市公司存在信息披露错误,就有权利发起集体诉讼。而美国有成千上万的律师以代理类似的集体诉讼为生,专门研究上市公司申报材料、财务报表存在的问题。

这就是美国股市实行的“宽进严出”,因此有人说,到美国上市的风险还是很大的。

另外,更多的业内专家表示,海外上市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国内互联网企业海外上市之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每家企业上市都应该顺应自身发展阶段和业务需求。目前的中国互联网企业与国内外资本市场较之第一轮热潮已经相对成熟很多。作为一家成熟的企业,应该看到上市之后的风险,正确评估市场和自身,才是做大做强的有力保证。

企业涌动海外上市热潮 第4篇

企业热衷海外上市

数据显示,上一轮企业海外集中上市发生在2009 ~ 2011 年间,67 家内地公司登陆纳斯达克和纽约证券交易所,共募资82.6亿美元。而在最近一轮海外上市浪潮中,仅2013 年第三季度,就有20家内地企业在海外完成上市,合计融资150.2亿元。

盘点形形色色的“出海”公司,互联网、高科技企业是本轮海外上市热潮的两大主力,而且海外上市的企业股价也屡创新高。中文旅行平台去哪儿网11 月1 日登陆纳斯达克,两次上调发行价至15美元,开盘仍暴涨报于28.43 美元。前一交易日,信息分类网站58同城赴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开盘报21.22美元,午盘一度上涨53%。

不少海外上市的企业股票获得了华尔街投资者追捧。按首日开盘价计算,去哪儿网市值达37 亿美元,获得40 倍超额认购。此前,总部位于上海的芯片制造商澜起科技也在纳斯达克上市交易,融资额为7100 万美元。国内汽车网站汽车之家11月5日也提交上市申请。

我国最大的电子商务企业阿里巴巴目前仍在纽约、香港间选择上市目的地。如该公司首次公开募股成功,交易规模有望超过100 亿美元,将成为Facebook上市后,全球最大规模的互联网企业上市个案。

除了网络、科技公司扎堆,本轮企业海外上市的目的地也更多元。中国培新国际公司10 月登陆波兰华沙证券交易所,成为首家在波兰上市的中国公司。

“中国公司赴美首次发行上市(IPO)窗口已经打开,华尔街又引来一波中概潮。”i美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投资总监钟日昕表示。

冒险“出海”诱因何在

然而,在企业海外上市获得高收益、高回报的同时,亦存在相当大的风险。由于法律、财务规范差异,针对中概股的做空依然频发。企业赴美上市重掀热潮的同时,一些已经在美上市的中国概念股公司遭遇退市处罚、投资者诉讼、媒体曝光和“做空”,股价一泻千里。

据业内介绍,做空力量主要来自审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及相关市场机构,焦点一般集中在公司财务真实性和反向收购行为上。“相当部分质疑源自企业不了解海外披露准则。”去哪儿网财务总监孙含晖说。

事实上,海外资本市场“宽进严管”的氛围,对内部治理、信息披露提出了更高要求。去年7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再度重申,要求在华会计师事务所提交在美上市中国公司审计底稿。

频频遭遇做空机构打压、因财务争议陷入“底稿”风波……近年来频频上演的“做空中概股”,为何依然难挡企业“出海”热情?对此,上海证券交易所首席经济学家胡汝银认为,颇具数量的高科技公司赴海外上市在各国资本市场中并不多见,这与内地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善、上市发审制较强调盈利预期有一定关联。而缺乏高成长价值投资企业,加剧了A股“炒新、炒小、炒差”现象。

据了解,我国资本市场实行发审制,“持续盈利能力”是决定发行人能否登陆A股市场的重要标准,也是创业型公司的最大障碍。如对于拟在创业板IPO的公司来说,其在报告期内财务指标必须符合成长性要求,如“最近两年连续盈利”、“最近两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1000 万元且持续增长”等。

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师张琦表示,海外上市更重视财务内控,一般公司初期估值较低,而我国股市则更重视盈利规模,尽管估值较高但上市流程复杂,并不利于真正具有成长性但目前规模有限的小公司融资。

另外,海外资本市场更便捷、低成本的上市安排,也极为吸引企业。投中集团执行总裁金建华认为,在内地等待上市的时间较长是迫使企业出走的重要原因。在海外市场上,只要企业合法合规、信息披露完整,且能够被投资者认可即能上市,且等待上市的时间不会太久。比如,美股从递交上市文件到成功上市,最快可在6个月内完成。

优质企业还能回来吗

优质企业赴海外上市令境外资本市场振奋,却使许多A股投资者扼腕叹息。百度、阿里巴巴、新浪等优质公司未在内地资本市场融资,意味着绝大多数境内投资者无法通过购买这些高潜力公司的股票分享其成长红利。在高成长企业流失海外的同时,A股上市公司的整体盈利能力却有待提升。

某世界500 强企业在华财务总监说,企业热衷海外上市不仅是上述资本市场差异造成的,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高科技企业从创业融资到上市的全程中,海外PE等投融资中介的介入机制更加成熟,“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资本市场难以适应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需求”。

专家建议,监管层应积极采取措施,促使在海外上市的优质公司回流,让我国投资者有更多机会去投资高成长性企业,除应淡化持续盈利能力标准、尽可能缩短上市等待的时间外,还应大力推进我国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

金建华认为,为了更好地满足创新型、成长型企业的融资需求,应继续大力建设三板、四板市场,为A股提供上市企业储备池;同时还需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定价、准入、转板机制。

香港证监会原主席、中国证监会前首席顾问梁定邦在金融与银行业论坛上指出,中国证监会应尽快进一步完善QFII机制,提高A股市场的国际化程度,从而提升海外资本支持优质公司在A股上市的积极性。

中小型企业海外上市 第5篇

论文摘要:中小企业是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随着加入WTO步伐加快,给我国中小企业海外经营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但是,我国中小企业在海外经营发展中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本文论违了中小企业海外经营的现状,耀讨了中小企业海外拓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优势,并提出了一些对策。

目前,全国工商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超过1000万户,约占企业总数的99%,工业产值、实现利润和出口总额为60%、40%和60%,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1978年至1996年间.从农村转移出的2.3亿劳动力绝大多数在中小企业就业.1998年中小企业吸纳国企下岗职工约460万人。非国有中小企业已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力,尤其是在接纳安置国有企业下岗分流人员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满足社会多样化的需求等方面的作用也日益明显。值得注意的是一批中小企业在国内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又进军国际市场进行海外经营,有的中小企业开始在境外设厂布点,更直接参与国际竞争.使自己在国外有了很好的发展。

一、中小企业海外经营现状

我国中小企业海外经营主要体现于民营企业的商品出口、海外经营上。自1978年以来,中小企业中民营企业开始有少量直接出口,90年代随着三资企业自营出口的增长,到1998年民营企业的直接出口比重已上升到47.3%.成为我国出口增长中的一支重要力量。目前全国大约有150家上规模的民营企业被赋予自营进出口权,而且涉及的行业也相当广泛,且有一批民营企业开始走出国门,在境外设厂办点.如江苏三星绣品集团,先后派出个体和私营业主120多人次.在lO多个国家创办了3O多家境外私营企业;北京时代集团公司在欧洲收购了一家老牌的外国仪器公司,使自己的产品占领了很大一部分欧美市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或通过外贸代理出口或通过出口商品生产等形式,参与国际竟争。综观我国中小企业海外经营状况有如下特点:

(一)规模偏小。海外市场狭窄,市场过分集中.占领的市场大多是亚洲市场我国中小企业海外市场多半集中在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地区、欧美的则很少,其产品覆盖面也十分狭窄。尽管有外向型经济活动,但普遍没有形成规模。我国浙江一带中小企业走出国门的多些,但内地边远地区走出去的企业则较少;走出去的企业中。注册资本在500万元以上的中小企业则更少.(二)中小企业产品档次不离,外向型发展仍处于相对幼稚水平中小企业产品档次不高,质量普遍低下。形式单

一、老化,出口产品也没有自己的品牌、附加值、科技含量低。从商品结构看.出口的产品中多是服装、纺织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高新技术产品或机电、成套设备出口极少。

(三)中小企业人才缺乏.特别是懂得海外经营的人才更少,使其管理水平低下目前中小企业海外经营中人才缺乏,且人员素质低下,国内从业人员多半是城镇新增劳动力、下岗职工、民工、文化水平低的人。加上中小企业主对海外经营培训不重视,使得海外经营人才更加缺乏。根据对四川省200个私营企业的调查表明,受过大专以上教育的私营企业主占总数比例仅为14%中小企业用人制度上采用“任人唯亲”的家族管理方式,与国际上通行的现代化管理制度大相径庭.这势必影响中小企业的海外拓展。

(四)中小企业海外经营中.利用国外的生产要素少如:先进技术、设备的企业少.即在国外建立的合资企业较少,弱化了中小企业海外竞争的能力和进行研究开发的势头,国际营销网络面狭.不成体系。

(五)中小企业海外进行直接投资的行业多半为劳动密集行业尽管有其优势,但随着高科技的发展,这些行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处于劣势地位。

二、我国中小企业海外经营发展面临的问题

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体制不顺.多头管理.致使中小企业海外经营机会减少、成本增加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依然按照所有制部门及区域,分由经贸委、科委、乡镇局、工商局和工商联等部门管理。由于政出多门、职能交叉、多头管理。致使口径不一,管理分散,地方企业无所适从在项目审批、产品鉴定等方面职权不清,多方插手、重复收费,“三乱”现象极为突出。加之社会中介服务体系尚不健全,造成中小企业特别是个私企业在产品开发、市场定位、资金投向等方面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办理商务出国的费用高、环节多、效率低,往往使中小企业坐失商机。

(二)融资困难,告贷无门.致使中小企业海外经营后劲不足资本经营是中小企业海外经营乃至生存的最关键一环,然而由于我国大银行对中小企业惜贷,政府对民间金融机掏采取抑制发展政策,致使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出现:1.资金供应不足。目前我国尚无专门为中小企业贷款的金融机构,加之商业银行体制改革后权利上收,而以中小企业为放贷对象的基层银行则是有责无权,有心无力;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后,逐级下达“存贷比例”,使本米就少的贷款数量就更为可怜,贷款供应严重不足。2.中小企业寻保难。因为中小企业多为租赁经营,无不动产作抵押.因而为中小企业担保的机构就少.担保的品种也就单一。此外,中小企业借贷成本高,放贷的责任大,直接融资无渠道等,也影响了其融资能力如:福建省中小企业约52%无力从银行获得贷款,致使21.6%的中小企业开工率低于50%;73%的小型企业开工率低于80%。3.扶持不足。8O年代国家对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乡镇企业发展给予了许多优惠政策随着改革的推进,这些政策逐步取消了。在新形势下,中小企业不但很少得到优惠,反而由于各级政府热衷于大企业、大集团的建设而遭冷落和不公。

(三)政策不公。市场无序。增加了中小企业经营成本长期以来在人们的头脑中形成了,这样一种观念,只有大企业才代表工业发展的未来,才能为国家工业化作出贡献。虽然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的发展极大繁荣了我国经济.但一种很有影响的观点却认为.它们与大企业争资源、争市场,大量生产伪劣产品,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许多人有意无意地将加强大企业同发展中小企业对立起米。这种观念也影响政府部门所制定的政策,使我国出台的对中小企业的政策呈现出一是短期性,二是不公平性,致使中小企业海外经营成本高,利润低。近年来出台的政策多是按照企业规模和所有制设计操作的,对大企业优待多,对中小企业考虑少;对公有制企业优待多,对私有制企业考虑少政策适用上也存在着不公平性。具体表现在:

1在税收政策上,国有企业可先缴后提,非国有企业无此待遇;中小企业特别是个私企业往往是小额纳税人,增值税发票难以抵扣,实际税负增加;个私企业存在双重纳税的现象等。2在土地政策上,我国中小企业不能享受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增税减免等政策。3.在银行呆坏账准备金核销上,大企业可列入国家计划及时优化资产负愤结构,中小企业无此厚遇

4.在行业准入上,中小企业尤其是个私企业还受到诸多限制。此外+市场交易规则缺乏,市场秩序混乱。加之一些部门执法不力,使中小企业正常经营困难重重。

(四)加入WTO后。中小企业海外市场拓展竞争将更加剧烈加入WTO后。一方面给中小企业海外经营提供了难得机遇+使其进行海外经营面临着许多有利条件,但不乏挑战因素的存在。我国中小企业海外扩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有:1.加入WTO后我国中小企业将面临国外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企业的严重打击;国外高精尖产品一方面冲击我国内市场,另一方面也占据了许多海外市场,使我国中小企业海外经营有较大难处;2.加入WTO以后+我国中小企业将受到已加入WTO的发展中国家同类企业的竞争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密集产品如印度等国的产品也在国际市场上与我国中小企业分争海外市场。这两方面将会影响到我国中小企业海外市场所占的份额大小。

(五)自身因素制约其发展,致使其海外经营步履放慢除上述企业的外部问题外,就中小企业自身而言,主要有企业体制和组织制度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企业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有差别、企业技术含量不高、开发能力不强、盲目投资及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等问题使企业产品档次低、中小企业的海外拓展的步伐要比其所预想的缓慢。

三、中小企业海外经营发展的优势

尽管中小企业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不能就此否定中小企业有走出家门跨人海外市场的能力,中小企业海外经营发展仍然存在着优势.既存在着外部环境提供的机遇,也有自身积累的勃发力。

(一)WTO与经济全球化给中小企业海外发展的影响提供了难得机遇我国中小企业实现二次创业,走出国门,融人世界,这是中小企业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随着我国加入WTO步伐的加快,将使中国市场与国际市场紧密相连,小企业也将获得一个多边、稳定可预见的公平竞争环境,使我国中小企业进行跨国经营有着良好的机遇:1.WTO要求实现多边、无条件、稳定的国民待遇原则,将使中小企业在产业准入等方面,与国有大型企业和外资企业享转自http://有同等权利.有利于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2.WTO要求放开资本市场,允许外资银行进入,将使中小企业更多的渠道和方式获得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机会;

3.WTO将加快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使地域不再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因素,它将具备与大企业竞争的能力;4.WTO将推动全球产业结构调整,使更多的中小企业将成为跨国公司必不可少的合作伙伴,更加便利海外扩展。

(二)中小企业经过20年的发展.已具备海外扩张的能力中小企业已积累了一定的资本,拥有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加之有一部分中小企业已走向国际市场,积累了一些海外经营的经验。这为海外扩张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我国的中小企业大多为乡镇企业,其产品乡韵气味浓厚,可以弥补海外行空穴,扩张我国中小企业生存空间,加之中小企业灵活性,应变市场能力强+能够适应海外市场的风险,较容易利用跟进原理占据海外经营市场。

四、中小企业海外经营发展的对策

自9O年代来+中小企业规模化、集团化的发展趋势席卷全球,中小企业走向世界进行海外经营不仅是中小企业一种明智选择,而且已经成为一种潮流。中小企业走出去,实现第二次

创新+对我国经济发展特别是对当前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深化国企改革,具有重大意义。目前,我国已有13万多家乡镇企业的产品走到国际市场,有6300多家的乡镇企业办了跨国公司。为了进一步发展中小企业,迅速提高中小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赶上和超过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使之成为拉动整个企业发展、地方经济、国民经济的火车头。政府应为中小企业海外经营创造良好的环境,减少中小企业海外经营的成本,解除其经营的后顾之忧。具体对策如下:

(一)政府应在理念上扶持.为中小企业海外经营提供良好的环境中小企业虽然是民营企业,但在理念上、观念上必须从计划经济的体系中解脱出来,建立起与国有经济一视同仁,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经济理念.不应该考虑企业的姓公与姓私而采取不同的政策标准来对待。要按照“三个有利于”、“发展是硬道理”的客观标准做好中小企业的扶持工作,“加长”政府“有形的手”为各类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这样才能使中小企业轻装上阵,为其海外经营减压减负。

(二)开辟更多的融资渠道.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保证中小企业有能力参与国际竞争中小企业要进行跨国经营,必须有足够的资金企业的运动过程实际上也是资金的运动过程,如果中小企业的发展资金需求得不到保证,企业就很难顺利地开展自己的业务。为此要做到:1.变间接融资为直接融资。应尽快开通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有选择地开展“创业板”试点,改变中小企业过分依赖间接融资单一渠道状况;2.扶持建立和重点发展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中央、地方性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担保,并对中小企业进行分类排队,按照“优先支援企业”、“有条件支援企业”、“其它企业”的顺序,在数量上保证供应,同时,采用多种形式.如我国经济学家董辅{n所提倡的大力发展民间担保公司,利用民间资金建立中小企业信用和监管制度,搞好中小企业资信档案,银企联手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保证我国中小企业在参与国际经济大竞争中有足够的资金支持

(三)进一步理顺中小企业管理体制,改革外贸体制.建立公平的市场环境。为中小企业海外经营扫清障碍.铺路架桥中小企业管理应按照国家经贸委《关于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的要求,结合当地机构改革的实际,进一步理顺中小企业管理体制,尽快明确中小企业管理机构以形成全国纵横贯通、上下联动的中小企业工作网络我国中小企业参与国际经营,工商登记手续十分繁杂,曾存在着多头审批的现象使中小企业进行跨国经营面临着许多不便今后,要进一步改革外贸体制,由原来的审批制改为登记制,简化审批手续,节省审批时间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一个公平合理的市场环境,为中小企业跨国经营提供发展空间。公务员之家

{四)强化政府在中小企业走出去的服务功能政府在中小企业提供全程服务工作,主要有:1主动与相关国家签定双边协定,为中小企业提供双边的法律保障。2提供信息咨询服务,有针对性地搜集中小企业所需要的市场信息、技术信息、政策信息和人才信息等经过必要的分析和加工后,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以保证中小企业作出准确的判断、决策;3提供中介服务,为企业与科研机构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开展经济协作以及企业的产品出口等牵线搭桥;4.加强培训服务,政府应举办各种跨国经营跨国管理培训班,使中小企业经营者经过培训获得相应学历,并鼓励他们出国考察,掌握新知识.帮助中小企业经营者提高素质、改善经营管理,为他们开拓国际市场创造条件;5.为中小企业提供企业诊断和经营指导服务并借鉴国际上帮助中小企业发展的经验,按照产业政策的要求,重点扶持一批优秀中小企业。6为中小企业提供海外投资保险,中小企业到海外办厂遇到的风险比国内大,除中

小企业自身采取一些防范措施外,我国应借鉴其他发达国家的经验成立全国性的海外投资保险机构,专门负责为中国海外投资企业提供政治、经济类保险。

(五)搞好技术创新.促进特色经营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世界上产品的竞争,实质是科技的竞争。中小企业在市场中拼搏如果不及时更新设备,开发新产品,使之潮流化、个性化.则很难保持原有市场,开拓新市场,我国中小企业普遍生产水平低、设备陈旧落后,企业和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较弱。因此必须加快我国中小企业的技术改造步伐,围绕现有企业母体加大投人,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实现产品的升级和技术创新,从而把中小企业从依靠简单量的扩张、生产一些档次不高、重复建设的产品,转变为依靠科技,搞深加工,生产适应市场需求、竞争能力强的产品。并积极走专业化生产和特色经营的发展路子,重新调整产品的市场定位,找准切A点,在产品、工艺等方面积极为大企业提供配套服务,努力建立长期稳定的协作关系,实现市场的联结。同时,还要加强中小企业之间的协作关系,共同加强新产品、新技术、新市场的开发。处于产业上、下游的企业要加强配套,形成合作群体。

(六)中小企业要重视培育高素质人才提高管理水平.增强海外经营的能力企业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归根到底取决于人才素质,特别是高级管理人员的决策力、组织力、观察力、协调力等综合素质,我国中小企业高级经管管理人员,一部分是受计划经济教育过来的,另一部分是新起的私营企业家,他们对科学、严格、系统、规范、动态的现代经济管理认识不足,有的甚至没有入门。人才竞争是一切竞争的基础,中小企业要走向国际市场和开展海外投资活动,就必须有一批熟悉国际贸易规划与惯例和企业经营管理的外经贸、金融、营销、企管、财务、技术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为此中小企业应采取各种措施,调动高校力量,开办各种培训班.建立有效机制,培养海外经营人才使其具有跨国经营、管理知识,提高其驰骋市场的理性能力。

(七)依托大厂求生存.达到借船出海的目的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无论是打进国外市场,或是保存国内市场,都要靠竞争力强的强势企业作为先锋和骨干队伍。中小企业要抓住国内大型企业资产重组和经营战略调整的有利时机,以不图所有,但图所在的眼光,主动与太企业建立稳定的协作关系,通过对太企业上下游产品的加工制造,带动中小企业发展。同时创造机会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和投资者采用联合、兼并、合资、合作等形式,达到中小企业供梯上楼、借船出海的目的。

(八)搞好市场创新,强化网络营销,扩大海外营销市场份额面对国际市场,中小企业必须改变“重生产,轻销售”的观念,搞好市场创新,强化网络营销,有条件的企业应积极加入因特网,组织精兵强将研究信息和开发市场,扩大市场范围,积极推出商业化绿色食品,力争在电子贸易时代取得一定的市场地位。中小企业在拥有的一定营销网络基础上,扩大延伸原有的网络,积极推进发达国家如欧美等国的营销机构,形成一个地区完善的、布局合理的全球营销网络。

(九)积极发展境外研发机构提升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在世界技术创新密集区建立研究机构是取得新技术,提高本国企业技术水平的重要方式。中小企业建立境外研发机构,运用当地的智力资源,追踪新技术,研制产品,有助于中小企业较陕提高其产品的技术含量和产品档次,创立名牌,提高其产品的竞争力此外.中小企业进行海外经营,必须克服自的家族引力和缺陷,理顺产权关系,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争取在境外上市融资。

中小型企业海外上市 第6篇

诚信危机成上市受阻元凶

“中国企业赴美上市仅有20多年的历史,作为资本市场上的新生儿,成长过程中出现问题无法避免。”郭智慧告诉记者,自2010年底至今,中国在美上市企业遭遇了诚信危机。这轮诚信危机产生的因素是多元化的,包括以下因素。

第一,做空机构的频繁袭击。中概股自去年以来陷入集体暴跌,而导致暴跌的主要原因则是“浑水”(Muddy Waters)、“香橼”(Citron)等美国民间做空机构的袭击,这些机构不断发布针对在美上市中国公司的财务信息造假或其他问题的质疑报告。今年7月,“浑水”公司袭击了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公司,导致当时新东方的股票大幅下跌。

第二,部分上市公司存在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不够规范、信息造假等问题。自2010年6月起,浑水公司曾先后将目标对准东方纸业、绿诺国际、中国高速频道(CCME)等在北美上市的中国概念股,质疑这些公司存在财务造假、合同不实等欺诈投资者的行为。其中,包括绿诺国际、中国高速频道和多元环球水务在内的多家公司,因其本身存在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不规范,被发现造假,最终均被交易所退市。

除以上两大主要原因外,中国企业由于对美国经济、法律和文化等制度差异的了解和准备不足,与美国投资界缺乏沟通,缺乏危机处理能力。同时,美国投资者因地理位置相距遥远、制度差异较大等原因,对中国公司了解不足导致信心缺失。这些都成为中国企业赴美IPO的桎梏。

应对诚信危机中国企业有道可循

纵观中国企业赴美上市的历程,一些“坏苹果”频繁搅局导致美国投资者信心缺失,大批资质好、诚信佳、潜力大的中国企业在赴美上市的过程中屡屡受挫,导致中国企业海外上市进入“灰心时代”。针对中国企业如何应对华尔街诚信危机,重启在华尔街融资窗口,郭智慧提出了几点建议:

应对之道一:诚信为先,应对做空机构袭击

做空是一种股票、期货等市场的投资术语。做空机构毫不避讳其预先布局:做空股票、发布负面消息,再抛出研究报告,随着股价的不断腰斩,卖出股票,获利出局。在低价位重新买入的股票数量会远远大于高价位所卖出时的数量,这样的股票数量差额即是做空者的利润来源。

“浑水”和“香橼”是两家很活跃的针对中国公司的做空机构,从大连绿诺开始,“浑水”调查了其在中国的纳税记录,比对其在美国公告的财报并找出问题,最终导致绿诺在纳斯达克摘牌。随即,这两家做空机构又同时指向了中国高速频道,该公司后来也因为被证明造假而被摘牌。

做空机构对上市公司的攻击就如同生物链中的狼和羊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优胜劣汰和制衡监督机制。作为上市公司,学会如何应对“狼”的攻击,在资本市场上傲然挺立,十分重要。一些中国公司在遭遇做空机构的袭击后成功反击,展讯通信和分众传媒就是其中两个例子。

以成功反击做空的展讯通信和分众传媒为例,反击措施主要包括:迅速对做空机构的质疑作出回应;发放股票利息;公布股票回购计划;获得私募基金或其他机构投资者的支持;加强与投资者的沟通;积极与证券交易所和美国证监会沟通等。诚信的中国公司如果遭遇做空机构袭击,应积极采取措施,保护自身权益。

应对之道二:提升公司治理和规范公司披露

首先,中国公司需要进一步规范公司信息披露。《1934年美国证券交易法》规定了上市公司的年报、季报及临时报告等报告义务。《萨班尼斯-奥克斯莱法案》要求维护内部控制。公司必须实施披露控制、维护程序制度,并在每季度评估这些披露控制及程序的有效性。公司应采取任何必要措施以确保公司的所有管理人员、董事、雇员及顾问知道必须申报的信息类别以及在公司中适用的申报制度。公司应确保公司信息按照美国《1934年证券交易法》的规定,及时、准确、真实、全面申报,从而增强投资者对公司的了解和信心,并防止因披露不当和管理缺陷引发股东诉讼。尤其是在频频遭遇做空机构攻击的财务信息披露和VIE(Variable Interest Entity,可变利益实体)架构方面,公司应提升其信息披露质量。

其次,公司还应提升上市公司治理。董事会中应包括独立董事,并占据董事会中多数席位,建立审计委员会、薪酬委员会,以及在适当情况下建立完全由独立董事组成的提名委员会和公司治理委员会。

应对之道三:加强与美国投资者和其他资本市场参与者的沟通

沟通产生信任,隐瞒滋生误解。中国公司在华尔街遭遇的信任危机,部分起源于中国公司与美国投资者、监管机构和其他资本市场参与者的沟通不够。因此,中国公司需加强与美国投资者,以及其他资本市场监管者和参与者(包括证券交易所、美国证监会、投资银行、律师事务所和审计师)的沟通。而加强沟通的方式可以包括:按照法律要求及时、准确、全面和真实地披露公司信息;利用新闻媒体等机构进行交流;安排专门负责人员根据对外交流程序和体制进行对外沟通,并授权一至两位经过适当培训的人士代表机构发言;另外,上市公司可聘任投资者关系所和公共关系所等专业机构,协助其加强与股东和资本市场参与人士的交流。

应对之道四:转板主板或BX创业板

对经反向并购进入美国OTC(场外交易市场,又称柜台交易市场或店头市场)的中国企业而言,鉴于OTC市场在本次诚信危机中声誉受到重创,且其本身存在流动性不足和融资能力较弱等问题,在OTC市场的公司应考虑转板主板或者纳斯达克可能新设的BX创业板(BX Venture Market,新证券创业板交易市场)市场。BX创业板的设立将有可能为中小型企业提供公开发行上市IPO融资的机会,同时通过为风险和私募基金提供退出方式,鼓励风险和私募资金投资中小型企业。

应对之道五:私有化下市

资本市场的优势包括融集资金、增加流动性、利用股票进行并购,以及提升公司价值。但相当一部分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尤其一些在OTC市场上的公司,背负成本和披露等负担,却无法利用资本市场的优势,该类公司可考虑借助私募资金或者自有资金进行私有化下市,由此可以免除担负作为上市公司的成本等负担。同时,公司可以在私有化后借助私募资金进行进一步发展,时机适当或需要时考虑重新上市。另外,一部分公司出于发展战略变化、资本运营等考虑,也进行了私有化下市。据美国投行罗仕证券统计,2011年,共有22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宣布或已经完成私有化退市。

此外,上市公司还应建立危机处理机制,妥善处理意外出现的危机情形,并积极调整思路和公司经营以适应中外制度差异,遵循透明度原则,接受上市公司的“鱼缸生活”。同时,希望海外投资者也应采取措施,积极了解中外各项制度差异,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公司的投资价值,并且正确区别对待“好苹果”和“坏苹果”,而不是“谈中国公司色变”,或消极躲避,或不加甄别,盲目欢迎或排斥。

赴美上市的下一个春天不会太遥远

资本市场的寒冬什么时候结束,资本市场的下一个春天又将会在何时到来一直是全球关注的话题。今年上半年,美国资本市场本土IPO市场形势喜人无疑是个好消息。这表明美国本土IPO市场复苏,投资者兴趣正不断增加。

同时,2012年4月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了一项名为Jumpstart Our Business Startups Act的创业企业融资法案(简称JOBS法案),该法案针对新兴成长公司,即最近会计年度销售收入低于10亿美元的公司,简化了上市流程并放宽了信息披露要求。对打算赴美上市的中国企业而言,该法案是个好消息。

我国企业海外上市与公司治理的改善 第7篇

由于我国国内资本市场发展较晚, 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不完善, 资本市场对投资者的吸引力较弱, 资本市场规模和对大量融资的承受能力不强, 因此大量企业选择到海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根据清科研究中心数据, 2007年全年共有118家中国企业在NASDAQ、纽约证券交易所、香港主板、香港创业板、新加坡主板、新加坡创业板、伦敦AIM、东京证券交易所和韩国创业板九个海外市场上市, 筹集资金合计397.45亿美元, 平均每家上市企业融资3.37亿美元。可见海外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已远远超过国内资本市场。中国企业到这些国家或地区上市, 面临的是比国内更强的治理约束环境, 这将对于改善中国企业的治理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海外上市对于改善公司治理的作用

我国企业主要选择在美国、英国、香港、新加坡进行海外上市, 这些国家或地区在资本市场较为发达, 资本市场的融资能力较强、公司治理的外部环境也较为完善, 治理标准较为严格。同国内还不成熟的治理相比, 证券市场为上市公司完善公司治理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曾表示:“海外市场比较规范, 有利于中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 公司治理标准更严格, 这将改善国有集团的业绩。当然国有企业海外上市也为将来回来留下空间, 可以采取先海外再国内的道路。”海外上市对公司治理的改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股权结构

从股权结构来看,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极为不合理, 国有股比重过高, 国家所有权居于支配地位, 非流通股比重较大, 股权结构相对集中, 非流通股和流通股同时存在, 形成了股权分置的格局, 存在控股股东侵占小股东利益的情况, 中小投资者利益得不到保护, 中小股东由于其持股份额太小且投机性很强, 很少“用手投票”去监督经营者, 也很难“用脚投票”来制约经营者。

我国企业在海外上市融资一般都要先进行股份制改造, 要在会计准则、组织机构形式、股权划分等方面按照监管机构的有关法规和标准进行规范、重构, 转换为符合海外市场上市要求的上市公司。

海外融资后, 从所有权结构来看, 流通股中境外上市外资股占很大比重, 证明通过海外融资, 可以使公司流通股比例上升, 国有股比重下降, 股权较为分散, 公司的股权结构更趋于合理, 而且, 企业在选择海外融资的过程中, 通常都要会寻求海外战略投资者的参与, 海外战略投资者会要求公司的改革内部治理结构, 并向公司派驻代表或者在公司管理层任职, 海外投资者的参与优化了中国企业, 尤其是国有企业产权结构的多元化, 有利于企业完善治理结构, 寻求建立不同投资者之间进行利益制衡的机制, 中小投资者利益可以得到保护, 有效的治理机制得以建立。

2. 资本结构

不同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决定企业不同的融资结构, 融资结构决定企业资本结构, 包括债权与股权比例、股权结构分散化还是集中化、股权结构中流通股与非流通股所占比重、股东分布情况等, 资本结构的特点决定了公司控制权的配置状况, 从而决定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影响公司治理效率。现代契约理论把融资与治理结构结合起来分析, 融资方式的选择决定了企业资本结构, 不同的融资方式代表不同的治理机制。由于企业的所有权是一种状态依存所有权。在不同的状态下, 不同的投资者对企业拥有控制权, 从而企业的治理也发生变化, 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不仅是不同的融资模式, 而且还代表不同的治理模式, 前者代表股东至上治理模式, 后者对应着债权人治理模式。

在我国, 债务融资主要是银行借款, 债务融资通常存在软约束, 不能发挥债权人的治理作用;而股权融资约束更软弱, 没有发放股利的强制要求, 在股权分置、资本市场不健全的情况下, 企业恶意圈钱行为比比皆是, 融资额不用于对投资者有利的项目中, 中小股东的利益更难以通过有效方式得到保护, 弱化了融资结构与公司治理的关系。

但是, 在海外证券市场上市融资, 企业所面临的是硬的股权和债权约束, 公司不能如期偿还债务, 将会破产倒闭。可见, 融资的硬约束会促使公司管理者谨慎做出投资和融资决策, 加强控制, 从而提高公司治理水平。而且海外市场的融资机制比较健全, 如果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缺陷, 投资者利益难以得到保障, 企业就难以融到资金, 而那些企业治理结构完善的公司则由于其在投资者中良好声誉和健全的治理结构则较容易得到外部投资者的资金支持。

3. 内部治理结构

由于“国有股一股独大”的特殊股权结构, 我国企业在内部治理结构方面主要表现在: (1) 大股东控制和操控股东大会和董事会, 第一大股东对公司决策拥有绝对控制权, 大股东侵占行为严重; (2) 高层管理人员是控股股东的代表; (3) 监事会形同虚设, 监事会成员缺乏独立性; (4) 外部董事和独立董事制度不健全, 内部治理机制不健全。

海外成熟的市场有利于海外上市公司建立、健全内部治理机制。海外证券市场制定了严格的治理结构标准, 提高了海外融资的“门槛”。我国企业海外上市过程中以及上市后, 必须遵守融资地制定治理结构的标准, 否则海外证券市场监管部门将对其进行处罚, 可见, 海外上市融资将有助于改善我国公司的治理结构。

例如, 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 (NYSE) 和纳斯达克 (NASDAQ) 股票市场相继制定了公司治理结构标准, 并将其纳入上市标准。其中, 涉及到公司独立审计委员会的有关政策、董事会及管理层的持股情况、股东选举权的安排以及其他一些影响股东利益的事项, 同时重新审视了有关重要事项, 如董事会及管理层成员的任职资格以及上市公司的行为规范等。

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 上市规则中明确要求上市公司在上市后, 必须组建由至少3人组成的独立审计委员会, 以对公司进行监督, 监督内容包括违法违规行为、内部控制不力、财务失败等, 在发现问题之后向董事会报告。审计委员会由公司董事组成, 其中独立董事应该占多数。如果审计委员会报告情况没有得到妥善处理, 没有向着有利于股东利益的方向解决, 则可以向新加坡证券交易所报告。

4. 信息披露程度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不完善, 信息不对称程度严重, 外部投资者不了解企业内部经营发展状况, 公司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完备, 甚至出现违规披露等。

发达的资本市场主要是机构投资者, 这些投资者对上市公司要求较多, 对待信息披露也有较多要求, 公司治理效率自然得以提升。中国企业在美国、新加坡、香港等海外融资将处于信息披露充分、信息透明度较高的环境中, 按照国际惯例进行信息披露, 这样可以改善公司治理并增加公司价值。例如, 美国对信息披露的规定最严格、详细。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必须遵守年报、季报和其他美国证券法的有关规定, 对美国境外的经营活动进行真实、详尽的披露。根据美国《证券法》, 中国公司将对不汇报或不披露信息的行为负有法律责任。美国相关法律规定, 外国公司在任何情况下都负有披露信息的义务, 如果公司未能做到真实披露, 或披露不够充分, 即便公司所披露的信息没有任何误导性, 公司及其管理机构都将负有相应的法律责任。香港证券市场以信息披露为本, 要求上市公司频繁并及时地披露尽可能多的资料。因此, 中国企业要想在美国或香港市场成功上市, 就必须按照当地证券市场的信息披露要求严格执行。

5. 市场监管

由于我国尚未建立起分层监管的体系, 证监会几乎完全承担了证券交易市场的监管职责。境外融资还可以通过严格的证券市场监管来改善公司治理。中国企业在境外融资, 接受融资地对公司治理的国际监管, 从而使这些公司的治理结构更符合融资地规范和国际规范的要求。例如, 美国证券市场实行分级监管, 形成了一座由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自律组织 (纽约证券交易所、全美证券交易商协会、各清算公司等) —上市公司监督部门、证券中介机构、社会舆论等构成的金字塔形的监管体制, 这种分层监管体制节约监管成本, 提高监管效率。上市公司在这种分层监管体系下只有规范运作, 切实保障投资者利益才能实现公司治理效率提高。

6. 外部治理机制

企业海外融资后成为国际企业, 公司治理的外部机制必然发生变化。海外上市改变了公司控制权市场。这对公司管理层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果管理层不能使公司价值最大化, 公司控制权市场就会使管理层的调整成为可能, 同时, 海外融资使得管理层的选择不再局限于国内, 从而面临着更多的竞争对手。经理人市场竞争程度的加强会对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产生激励约束作用, 促使经理层努力改善公司的经营业绩, 防止公司股价下跌而发生控制权转移的情况发生。这种激励机制也是公司治理得以改善的表现。

三、对策与建议

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进行海外上市, 海外上市成功不仅可以拓展融资渠道, 迅速筹集建设资金扩大经营规模, 而且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国际声誉和市场知名度, 但是如果失败则会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海外上市成功与否关键的因素之一就是能否建立良好的、符合国际惯例、能够保护投资者 (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利益) 的公司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企业海外上市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正确选择上市区域, 加强海外上市风险的防范和管理

不同的上市地, 企业所面临的国际经济和政治环境不同, 投资者的目标有很大差异, 因此, 融资风险和成本也不同, 总的来说海外融资风险远大于国内融资风险。因此, 在海外上市时, 企业应该妥善把握融资时机, 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融资区域, 善于利用新的融资风险管理工具对海外融资风险进行积极的防范和管理。

2. 加强引导和监管, 促进海外上市公司健康发展

一方面证券管理部门加强对海外市场的宣传介绍, 使准备到海外上市的公司认识到海外上市存在风险, 通过对海外融资的综合收益和风险的衡量, 做出更为理性的决策, 促进公司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 证券管理部门对海外上市公司有监督的职责, 《证券法》规定境内企业直接或间接到境外发行证券或者将其证券在境外上市交易须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批准。因此, 证券管理部门的引导和监督可以保证海外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

3. 规范证券市场, 完善制度建设

证券市场制度的完善不仅有利于公司治理水平的提高, 为各类投资者公平获得投资利益, 而且还通过证券市场效率的提高, 促使投资者形成理性的价值投资, 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长期来看, 我国还应该进一步规范证券市场, 加强证券市场制度建设, 包括股权分置改革和完善投资者利益保护制度。

参考文献

[1]黄燕:我国企业海外融资战略思考, 《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5

[2]叶湘榕: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商业研究》, 2004.13

[3]巴曙松:公司治理与海外上市成败, 《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 2003.1

[4]汪冰:国企海外上市要处理好五个关系, 《中国外资》, 2004.5

[5]赵明勋: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公司治理效应研究, 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6年

[6]蔡亚蓉李: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回顾与思考, 《中国外汇管理》, 2001.9

[7]陈石清黄蔚:上市公司海外股权融资动机及效果分析,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5.1

我国中小企业海外上市的动因研究 第8篇

本文将结合我国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及其面临的融资环低要求, 实际上能够成功上市的大多数企业的各方面指标都远远超过了最低要求。由于我国股票市场容量小, 而有融资需求的企业很多且资金需求量较大, 因此其不可能满足所有企业的上市需求。从主板市场的情况看, 我国的证券监管部门在核准企业上市时对规模大的企业有着明显的偏好。笔者认为中小企业在中小企业板上市的情况也是如此, 规模较小的中小企业在国内上市的难度较大, 从而只能到海外上市。为此, 本文提出第一个研究假设:

H1:中小企业的规模与其在海外上市的可能性呈负相关关系。

(2) 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更倾向于到海外上市。海外证券市场尤其是创业板市场更看重企业的成长性, 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体的海外投资者具有较成熟的投资理念和较强的专业分析能力, 他们更注重企业未来的发展潜力而不是企业原有的规模。因此, 成长性好的企业更容易获得海外投资者的认同而成功上市, 从而使我国具有较好成长性的中小企业更倾向于到海外上市。为此, 本文提出第二个研究假设:

H2:中小企业的成长性与其在海外上市的可能性呈正相关关系。

(3) 我国中小企业板要求上市企业在上市前连续三年盈利, 因而部分未能达到要求的中小企业转向海外上市。在《证券法》修改以前, 我国对申请上市的企业提出了“上市前三年连续盈利”的要求, 而在海外上市往往不要求企业提供上市前三年的财务报告, 其他方面的要求也比我国的低, 这可能使部分未能达到要求的中小企业转向海外上市。为此, 本文提出第三个研究假设:

H3:中小企业的盈利能力与其在海外上市的可能性呈负相关关系。

(4) 为提高国际知名度, 企业主动到海外上市。海外成熟的证券市场的所在地通常也是国际贸易中心。到海外上市能提高企业的国际知名度, 使企业获得品牌效应, 因此国际化程度越高、海外市场销售额越大的企业越希望通过海外上市提高其国际知名度, 提高企业在海外市场的销售额。为此, 本文提出第四个研究假设:

H4:中小企业在海外市场的销售额与其在海外上市的可能性呈正相关关系。

(5) 风险投资比例高的企业更倾向于到海外上市。我国的风险投资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 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尚不健全, 而海外市场的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比较健全, 企业上市成功后, 风险投资很容易退出市场。因此, 风险投资比例越高的企业, 其越希望通过海外上市实现风险投资的退出。为此, 本文提出第五个研究假设:

H5:中小企业的风险投资比例与其在海外上市的可能性呈正相关关系。

(6) 高科技中小企业更倾向于到海外上市。高科技行业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身处科技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对投资于高科技企业往往持有审慎的态度;而身处科技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对前沿科技的认识较深, 会对高科技企业的产品具有较高的认同程度, 从而更愿意投资于高科技企业以获得较大的投资回报。另外, 企业到科技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或地区的证券市场上市, 也有利于其通过技术交流和合作得到进步。因此, 我国高科技中小企业倾向于到科技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或地区的证券市场上市。为此, 本文提出第六个研究假设:

H6:高科技中小企业具有更大的海外上市的可能性。

2.变量定义。

(1) 企业规模 (SIZE) 。本文选用企业上市前一年的年末资产总额来衡量企业规模。部分海外上市企业在其招股说明书中只提供以外币表示的财务数据, 为了便于分析, 应将其统一换算成以人民币表示, 换算的汇率是企业上市前一年每个月月末的平均汇率。

(2) 企业成长性 (GROWTH) 。本文选用年均营业收入增长倍数来衡量企业成长性。本文选取企业上市前三年的平均营业收入增长倍数, 若企业只有上市前两年的财务数据, 则取上市前两年的平均营业收入增长倍数。

(3) 企业盈利能力 (ROE) 。由于深圳中小企业板对企业上市前的净资产收益率有一定的要求, 本文选用企业上市前一年的净资产收益率来衡量企业的盈利能力。这里的净资产收益率等于净利润除以年末股东权益。

(4) 企业在海外市场的销售额 (EXPORT) 。由于上市企业的规模不同, 考虑到可比性, 本文选用企业上市前一年海外市场销售额占全部销售额的比重来进行研究。同时为了便于研究, 将其定义为产品出口比例。

(5) 风险投资比例 (VC) 。是指企业上市前一年的风险投资占公司股份的比例。

(6) 是否为高科技企业 (HIGH) 。本文将设计和生产软件产品、电子产品、通讯产品、集成电路的企业界定为高科技企业, 其他的为非高科技企业。HIGH为虚拟变量, 如果是高科技企业, 将其定义为1, 否则定义为0。

二、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1.样本选取。考虑到我国中小企业板设立以前, 我国中小企业到海外上市可能仅仅是因为无法在国内主板市场上市融资, 为了使分析更有说服力, 应该研究我国中小企业板设立后, 我国中小企业的海内外上市选择问题。为了保证样本企业之间的可比性, 本文选取了在我国中小企业板设立以后, 即2004年6月以后在深圳中小企业板、香港创业板、新加坡创业板和美国纳斯达克市场首次公开上市的我国中小企业作为样本。在香港创业板和新加坡创业板上市的我国中小企业是根据香港联合证券交易所网站 (www.hkex.com.hk) 和新加坡证券交易所网站 (www.sgx.com) 的分类统计确定的, 在美国纳斯达克市场上市的我国中小企业是根据中国概念股社区网站 (www.chinastocks.org.cn) 和雅虎财经网站 (www.finance.yahoo.com) 的统计进行跟踪对比确定的。

根据上述标准, 剔除资料不全的中钢天源、国人通讯、如家酒店和富基融通4家企业, 共选取150家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其中, 在海外上市的样本企业共49家, 在深圳中小企业板上市

摘要:本文结合我国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及其面临的融资环境, 以在海内外上市的中小企业为研究样本, 对我国中小企业海外上市的动因进行实证研究。

关键词:中小企业,海外上市,ROE

参考文献

[1].成思危.2005中国风险投资年鉴.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05

[2].崔远淼.中国企业境外上市动机及影响因素分析.上海金融, 2004;5

[3].胡国晖, 吴丛生.企业境外上市动机研究综述.经济学动态, 2005;7

中小型企业海外上市 第9篇

关键词:海外上市,比较优势,反向收购

资本的国际化是企业成功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的是市场,不再是政府。企业资金的筹集主要应该通过资本市场来完成。随着国外发达的资本市场逐渐向我国开放,我国的民营企业开始尝试到国外的资本市场上筹集资金。海外上市融资既可以避开中国证监会及有关部门对国内上市企业的严格规定,又可以简化繁琐复杂的审批程序。是一条不错的融资渠道。然而海外上市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民营企业可能遇到很多的问题,其中选择何种模式上市就是一个首要考虑的问题。选对了模式,企业不但可以节省上市时间,还可以筹集到相对较多的资金。

1 民营企业海外上市模式介绍

1.1 民营企业海外上市的主要模式

我国民营企业海外上市模式主要有4种: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首次公开发行,反向收购(Reverse Merger)包括借壳上市和买壳上市,APO(Alternative Public Offering)融资型反向收购,和SPAC(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rporation)特别并购上市也叫造壳上市。IPO是指股份公司委托投资银行等中介机构第一次公开在股票市场上向潜在的广大投资者发售股票,为项目投资筹集权益资本[1]。海外IPO,亦称海外直接上市是指拟上市公司以国内公司的名义向国外证券主管部门申请上市资格,并发行股票或其他金融衍生工具,在海外证券市场上市筹资。也就是常说的H股、N股、S股等。

反向收购是一种资本并购的方式,把这种方式运用在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之间就成为了一种上市模式,它包括借壳上市和买壳上市。所谓借壳上市是指非上市公司以现金或股权交换等手段收购另一家已在海外证券市场挂牌上市的公司的部分或全部股权,然后通过注入母公司资产的方式,实现母公司海外间接上市的目的。被收购的上市公司叫做壳公司[2],壳公司可以是非上市公司分离出来的优质资产组成的已上市子公司,也可以是非上市公司可以直接购买的证券市场上已存在的业绩较差的上市公司。若以购买壳公司形式进行反向收购则叫做买壳上市。无论是买壳上市还是借壳上市,公司上市之后都不能直接融资,都需要用增资、扩资等方式进行再融资。而APO正好弥补了它的缺陷,在借壳上市的同时就可以筹集大量资金。它是近年来诞生于美国并逐步成熟起来的一种新型、复合型金融交易模式,创造性地将私募股权融资(私募是一种定向融资的方式)与反向收购两种资本市场的业务进行无缝衔接。APO是指在境外设立特殊目的公司,以特殊目的公司向国际投资者定向募集资金,同时完成与美国OTCBB市场壳公司的反向收购交易。目前,美国沃特财务集团已将APO注册为服务性商标。

SPAC造壳上市,实际上它是在借壳上市的基础上加以创新的融资方式。即在准上市地设立一个特殊目的公司,通常注册在维尔京等免税岛,这个公司只有现金没有固定资产。设立这个公司的基本条件是有可供收购的资产或公司,然后以信托管理形式发行普通股、优先股或期权。当这个特殊目的公司满足上市最低要求时,就可以取得上市资格了。此外,造壳上市的公司必须在18个月内按约定并购已选定的公司或资产,并购之后其股票才可以在证券市场上交易;如果18个月内不能完成并购,证券市场将取消信托基金。

1.2 其他上市模式简介

民营企业海外上市的其他上市模式主要有3种[3]:可转换债券上市、存托凭证上市和“NON-IPO”即以原有股份直接挂牌上市。可转换债券(Convertible Bond)是公司发行的一种信用债券,发行公司用信誉担保支付其债务。这种债券的持有人在未来的某一时间内可以将这些债券转换成该债券发行公司一定数量的普通股股票。存托凭证(Depository Receipt),是指在一国证券市场流通的代表外国公司有价证券的可转让凭证。所谓“NON-IPO”老股直接上市,就是企业不须达到证券市场规定的最低资金筹集标准,也可以在美国证券市场挂牌上市。

2 基于比较优势学说研究海外上市模式的选择

比较优势学说是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于1817年在他所著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的关于国际分工的学说。他认为如果某一个国家生产两种商品,而这两种商品与其他国家相比都不具备绝对优势,要进行国际分工就要利用商品的比较优势。比较优势和绝对优势是相对而言的。所谓绝对优势是指一个国家在生产某种产品上效率高于他国,而在另一种产品上却不如他国。这种效率最高、优势最强的产品就是该国的绝对优势。如果一个国家的两种产品的效率都低于其他国家则要考虑比较优势。各个国家都致力于生产那些与其他产品比较起来更不具备劣势或更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使得各自的优势更强,劣势更弱,同样可以提高效率,增加总产出。

2.1 基于比较优势学说建立上市模式选择模型的假设

比较优势学说是以两个假设为前提的。一是两个国家都只生产两种商品(以两个国家为例),二是资源在两个国家之间不能流通。本文将这个理论应用到民营企业海外上市模式选择上。首先,不同的上市模式对民营企业的规模、财务实力、公司国际化程度、公司能否找到好的国际投资者以及能否在免税岛成功注册一个新的公司的能力等方面的要求都各有不同。而这5方面的要求与拟上市公司应具有的5个方面因素一一对应。这5种因素是拟上市公司的有形或无形资产,是不可能在其他公司之间相互流通的。这正好符合第二个假设。其次,对应第一个假设提出假设,有两个公司只具有两种符合上市模式要求的因素。然而在比较优势学说中做这样的假设是为了方便解释理论,实际上比较优势学说是适合多个国家生产多种产品的。所以根据上市模式对拟上市公司的5种要求,将这个假设扩展为,有4个拟上市公司具有且只具有5种符合上市模式要求的因素。总之基于比较优势学说建立的民营企业海外上市模式选择模型的两个假设如下:一是,假设有4个拟上市公司A、B、C、D都具有且只具有5种符合上市模式要求的因素,分别是:企业国际化程度、企业规模、财务实力、寻找国际投资者的能力和注册免税公司的能力。二是,假设拟上市公司之间信息保密,互不流通。相互间不存在并购及合作的现象。

民营企业海外上市模式选择模型中其他条件如下:公司A是行业内规模较大的合资企业,有能力在维尔京等免税岛注册新公司,有很好的项目和优良资产能找到好的国际投资者。公司B是行业里中等规模的民营企业有国外的合作伙伴,有能力在免税岛注册新公司。资产和项目相对公司A较弱,但仍然可以找到国际投资者。公司C是中资民营企业,在行业中规模较大有子公司已经在纳斯达克上市。公司D是中资企业在行业里属中等规模,有很好的经营项目,且该经营项目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都很好。能够找到很好的国际投资者融资。鉴于对公司的条件描述都是定性描述不方便研究,将这个模型中的各个条件量化,给每个公司所具有的不同因素打分,零分起满分为5分,分数越高代表该种能力越强或者财务实力越好、企业规模越大。如表1所示。

2.2 基于比较优势学说对民营企业选择海外上市模式的建议

根据民营企业海外上市模式选择模型中的条件,可以知道公司A是4个公司中实力最强的一个,国际化程度高可以在免税岛注册新公司,也就是说可以采用SPAC造壳上市的模式。同时公司规模大,有强大的财务实力也可以直接采用IPO上市,筹建大量的资金。另外,公司A有能力找到一个很好的国际投资者进行私募融资,如果有合适的壳公司可以供公司A收购,就可以采用APO模式上市,实现低成本上市融资又避开了国内繁琐的审批手续。可见A公司是具有绝对优势的,可以把它作为参照公司与其他公司比较。由假设可以清楚的看到公司B、C、D具有的各方面因素都不如A公司,换句话说就是公司B、C、D与公司A相比都不具备绝对优势,那么就要利用它们的比较优势来选择采用何种上市模式进行上市融资。

公司B,中资企业国际化程度不如公司A,但有国外的合作伙伴可以注册免税公司,也有可能找到国际投资者。那么公司B究竟采用哪种模式上市更经济,就要根据比较优势学说的原理,选用与其他因素相比更不具备劣势或更具备比较优势的因素,使得优势更强,劣势更弱,同样可以提高效率,选择出最经济、最适合公司B的上市模式。公司B的寻找国际投资者的能力是A的0.75倍,注册免税公司的能力是0.8倍。可见注册免税公司的能力比较强,具有相对优势。所以公司B应将其资产投入到注册免税公司上,提高注册公司的成功率。也就是说,公司B应该选择SPAC造壳上市的模式。

公司C,中资民营企业国际化程度低,但是在行业中规模较大并且有子公司已经上市,企业规模是A公司的两倍。所以,公司C可以选择母借子壳的上市模式。又由于C公司的寻找国际投资者的能力是A的0.75倍,注册免税公司的能力则只有0.6倍,说明公司C有找到国际投资者进行私募的比较优势。这样公司C就可以选择借壳,同时进行私募的APO融资型反向收购的上市模式。

公司D,中资企业规模不大,无论是国际化程度还是财务实力都相对较弱,但有好的投资项目可以吸引国际投资者。D公司寻找国际投资者的能力是A的一倍,在所有因素中有比较优势。所以,公司D应该选择APO上市模式。利用好的经营项目吸引国际投资者私募,再通过中介机构挑选一个适合的壳公司,就可以整合上市了。

通过基于比较优势学说建立的民营企业海外上市模式选择模型可以很清楚地分析出一个公司所具有的比较优势。公司就可以将主要资产投入到比较优势中,并且对应其比较优势选择一个经济有效的上市模式,提高公司的上市成功率。

参考文献

[1]招天荣,王晋.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定价模型的评析[J].孝感学院学报,2004(2):33.

[2]云雯研.民营企业国内买壳上市模式研究[D].内蒙古:内蒙古大学,2005.

中小型企业海外上市 第10篇

1、证券市场国际化是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

从国际经济与政治关系的格局看, 单纯靠借用外国贷款和境外投资是有限的。当一国经济发展呈新兴增长态势时, 如何利用自身经济稳步增长优势和众多的商业投资机会吸收境外股权投资便成为最佳融资方式。通过发行股票利和外资, 不仅是引进外资的新途径, 而且较之对外借款、对外发债和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等方式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对外国投资者而言, 股份投资是一种符国国际惯例的投资方式, 通常为投资者所采用, 而且股份投资不必对投资项目进行长期的论证考察, 投资方式灵活便捷。随着我国继续实行对外开放的方针, 利用证券市场吸收外资将会得到应有的发展。通过国际证券市场, 能迅速筹集低成本的资金, 特别是利用股票市场吸引外资可不必承担还本付息的义务。利用我国国际化的股票市场吸引外资, 应该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2、证券市场国际化是我国证券市场规范化发展的要求

首先, 证券市场国际化有助于规范国内证券市场, 提高证券人员业务素质和业务效率促进证券业务的国际交流和竞争, 使之能有效地从事大规模的国际资金营运活动。其次, 随着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发展, 中外证券市场关系的研究与合作得到了加强, 对于促进国内证券市场规范发展是十分有利的:一是通过对外国证券市场形成过程的研究, 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为我国股票市场的开拓与完善借鉴经验;二是以外国为实体研究对象, 探索我国的股票市场监管框架;三是中外之间的证券业务合作和业务交往, 有利于把国际上通行的业务运作方法引进来, 推动国内证券机构的经营和管理逐步接近国际通行做法;四是有利于完善国内的证券市场监管制度, 建立和健全我国现有的公司制度、财务公开制度、证券交易管理制度等。

国内企业将面临发达国家企业的直接竞争, 市场将打破国界, 发达国家实力强大的企业都是股份公司, 具有扩股增资功能, 它们面对打开的中国市场, 可以迅速资本, 扩大规模, 降低成本, 提高产量, 占领市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要求加快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步伐。我国企业在国际发行股票、债券, 能提高企业的国际声誉和知名度, 使企业建立起规范的、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完全按国际标准动作的经营机制, 服务和推动我国企业跨国经营, 提高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3、证券市场国际化是增加利润, 降低成本和风险的需要

证券市场国际化能扩大市场、增加利润。追求利润是证券业国际化的根本动因之一, 成本的降低可以来自经营规模的扩大, 也可以来自交易费用的降低和逃避国内政府限制带来的好处, 证券市场国际化还意味着经营的分散化、业务的多样化, 以达到分散和降低风险的目的。

4、证券市场国际化是获得信息和人力资源的需要

证券公司海外分支机构通过建立各种长期和有效的联系网, 能及时掌握各种国外信息, 在客户活动日益遍及全球的情况下, 证券公司在世界许多地区保持信息中心或信息来往是十分重要。通过在国外建立分支机构或建立中外合资证券机构, 可以使我们获得了解外国管理特点及客户情况的外国管理人员。

二、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基本途径

证券市场国际化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海外直接上市。一般讲海外上市就是国内企业向海外投资者发行股权或附有股权性质的证券, 该证券在海外公开的证券交易所流通和转让。海外直接上市一般采用IPO (首次公开募集) 方式进行。海外上市的动因有:

型:国有企业在加速市场化和国际化的过程中, 需要大量的资金进行企业改造, 提升企业竞争能力, 以应对WTO的挑战;民营企业在自身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也需要迅速筹集资金, 使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而以我国目前的国内资本市场而言, 动辄上亿元的资本筹集是不可想象的。同时我国证券市场主要为国企服务的目标也使得民营企业在排队上市的等待中苦不堪言, 更不用提国内市场本身的制度缺陷与公司质量等系列问题所营造的恶劣的融资环境了。

2、改善资本结构

企业的资本结构安排会影响到公司治理和企业价值。而在海外上市的国内企业中, 高成长性与高负债往往是并存的, 有相当部分企业正是一方面寻求资金, 另一方面寻求改善不合理的资本结构, 降低债务比例, 控制财务风险, 对于一些超大型国有企业更是如此。

3、转换治理机制

我国企业海外上市, 一个很大的初衷就是把国有企业推向国际市场, 加大与国际市场融合的机会, 学习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提高企业效益, 提高国际化市场化水平。从近几年的超大型国有企业上市, 更可以感受到政府加大国有企业改革力度的决心。

4、扩大国际影响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的高速增长以及进出口贸易额的逐年提高, 中国已经成为广受世界瞩目的发展中国家, 成为世界经济的亮点, 孕育着巨大的商机。但我们也必须承认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加工厂, 其市场竞争主要停留在原材料输出和产品初加工阶段, 产品附加值低, 品牌效益低下。要提高中国企业的自主品牌, 就必须有一个展示的平台。

三、结语

中小型企业海外上市 第11篇

一些怀揣淘金梦想,纷纷赶赴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本以为可以在广阔的全球资本市场乘风破浪,没想到却搁浅在了沙滩上。

日前,国内首家多品牌经济型酒店汉庭连锁酒店在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上市。上市首日收于13.92美元,较发行价12.25美元上涨13.63%,融资金额达1.1亿美元。成为2010年在纳市登陆的首家中国公司。

然而,并非所有中国企业的赴美之路都一帆风顺。原定于今年1月在纽交所上市的江西上饶晶科能源无限期推迟了IPO(首次公开募股)计划。而此前,重庆大全新能源以及深圳创益科技也先后宣布延后登陆纽约股市计划。

或许那些未上市的企业反倒应该庆幸,因为在海外投资人眼里,中国概念股的金字招牌不那么吸金了。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纽约股市上的“中国概念股”分化趋势明显,只有少数受投资者极度追捧,大多数则是无人问津、几无交易。同样的情形也发生在新加坡等其他国家的证券交易所。

海外上市到底是福是祸。其中一些勇闯海外的企业是不是本应固守本土呢?

海外淘金

“5年之内一定要上市!”江苏宝缦卧室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陆维祖让人把这几个字绣在西服内侧,以随时提醒自己“上市是头等大事”。

资本市场的“魔力”让人无法抗拒。上市给企业开辟了一条持续、稳定和高效的融资渠道,一旦搭上资本市场的“引擎”,要飞起来也就指日可待了。于是“上市”成了许多企业家的梦想。而到资本更加充裕的海外上市,则是那些实力型企业的梦想。

“当时我们花费了整个上市融资额近7%的成本,才成功上市。”辽宁万得汽车董事、财务总监袁辉对《IT时代周刊》表示,“而现在,我们对美国资本市场越来越熟悉,最近一次我们仅花了5%的成本就在市场上成功融资7500万美元。”

境外上市一本万利的资金诱惑,国内上市审批过程的不稳定,加上近年来海外交易所频频向中国企业抛出“橄榄枝”,中国企业又一次涌起了海外上市的高潮。

清科数据研究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前11个月,共有62家中国企业在海外9个市场上市,合计融资203.17亿美元。与2008年同期相比,上市数量增加25家,融资额则增加了1.94倍。今年一季度,中国企业赴美上市热潮继续,包括大连星源船舶燃料有限公司、21世纪不动产等公司先后在纽约股市进行IPO。此外,纳斯达克、香港主板和香港创业板今年的IPO“成绩单”分别是8家、40家和7家,而去年分别只有3家、23家和1家。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境外资本市场上市的中国公司有1000多家,市值超过6000亿美元(约合4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在美国主要市场(纽约交易所、纳斯达克交易所以及两个场外交易市场)中,具有中国背景的上市公司已达约500家。中石油、中石化、中医电信、中国移动等在香港上市的大型中国国企,在美只是以存托凭证(ADR)方式上市,其他中国概念股主要以中小型公司为主。

现实跟理想总有一定的距离。企业漂洋过海赴美上市是瞄准了美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资本市场,但市场残酷,很多公司上市后的股价长期低迷,无法得到美国市场的足够重视。这让花费了巨额佣金上市的中国企业颇为感慨。

得意者寡失宠者众

本刊记者查看近一年来的美股交易情况及各大分析机构的股票评级,发现500家赴美上市公司中只有百度、新浪、网易、搜狐、盛大、无锡尚德、新东方、携程、分众传媒等为美国投资者所熟悉,交投活跃,其余绝大多数不在美国投资者的视线范围之内.它们的股票乏人问津。

更为惨淡的是,今年初美国投资公司Pali oapital发表分析报告称,广而告之、掌上灵通、橡果国际、九城、侨兴环球、九城关贸6只在美国上市的中国概念股目前市值已经低于净现金头寸(指股票净现金值)。这意味着部分在美国上市的中国概念股完全不被美国投资者看好。

业内人士分析,按照美国市场的投资习惯,5美元通常是一道槛,一只股票股价一旦跌破5美元,就很少有机构关注,交易量也会很小——这些公司的股票很可能长期徘徊在一个较低的价位上。

另外,由于美国《萨班斯法案》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有严格要求,这也致使九城、华奥物种、昆明圣火药业、晶澳太阳能以及台湾医疗设备公司Aceumy等正遭集体诉讼,官司缠身,股价下滑。而以万得汽车、哈尔滨电机、中国阀门等企业为代表的中小市值型公司,本来就被业内称为“半死不活”的上市公司,它们在行业内具有的竞争实力有限,在国内就很少有人关注,更何况海外投资人。

财经评论家周俊生认为中国概念股在海外成交量稀少属于正常现象。首先,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全球股市一直萎靡不振,就目前美国等国家的股市来看,部分股票没有什么成交量也是常态;其次,对于投资者来说,总是挑自己熟悉的股票来买卖。由于信息披露不够完善,海外投资者对中国企业有隔膜,对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股市的投资者来说,中国的公司是陌生的,交易清淡,或者说不及他们的本土股票交易活跃,这都是正常现象。

但是,数据显示,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真正有交易量的只有150家,几无交易的比例反倒高达60%。业内正在努力,试图挽救这些半死不活的上市公司。因此,在北京和纽约两个隔太平洋相望的城市,最近不约而同成立了两个关于中国海外上市公司的行业协会(北京的中国海外上市公司协会和纽约的中美上市公司总裁协会)。两家协会成立的目的出奇地一致——帮助在美国上市的诸多中国公司或者是正在谋求在美上市融资的中国企业,解决遇到的问题、瓶颈与困惑。

由此可见,上市是一剂良药,但并非适合每一家企业。

海外上市需谨慎

一般而言,在一个高度开放的市场,企业在哪一个地方上市,不必作太多考虑。但是,中国股市还不是一个完全开放的市场,因此,中国企业是选择在海外上市,还是在国内上市,就应该有谨慎的考量。

周俊生认为,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企业应该在国内上市,其他企业必须考虑在哪里筹资更方便。就目前来说,由于中国作为一个新兴市场在流动性方面更有活力,特别是对海外热钱更有吸引力,因此在国内上市可能反而能够筹集到更多的资金。企业上市,最重要的应该看这个企业的经营方向在哪里。“我国一些海外上市股票之所以交易冷清,与这些企业在海外并无业务开展也有很大关系。”周俊生说。

另外,企业上市之后也不能从此高枕无忧,只等着收钱,还要进行积极的自我营销。

“成功上市只是一个起点,而不是终点。”投资者关系公司Dragon Gate行政副总裁朱丽洁说,“美国的投资者离得远,无法想象中国公司的实际情况,对公司的包装和营销就变得特别重要。”她还建议,在上市前后,对公司股份的营销应该是非常系统的。从公司的简介资料到财务数据指标、业务模式和增长方式,都需要精心修订,再系统并有针对性地向相应子行业的投资基金进行推介。

而那些自我营销不够积极,或者没有很好地用资本市场可以理解的语言来进行沟通的中国企业,其真正价值就常常不会被投资者所了解,从而造成其股价的长期低迷。

此外,当中国的CEO面对美国基金经理的时候,财务习惯、金融体系、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带来了更多的困难和疑惑。而且,很多中国的CEO并非财务出身,他们所报出来的一些数据,很有可能是严谨的分析师所无法接受的。

本刊记者获悉,曾有一位上市公司的CEO,之前向美国分析师透露的公司增长数据过于乐观,达到了每年100%。但到了年度报告的时候,公司的销售收入成长仅有40%。这造成该公司股价在当天大幅回落。

中小型企业海外上市 第12篇

资产弃置义务指企业因直接取得、构建开发以及正常使用长期有形资产, 根据企业所在国会计法律法规而承担长期有形资产在未来弃置阶段的拆除、报废和环境修复等义务 (FASB, 2001) 。由于资产弃置义务的履行有时间和方式上的不确定性, 完善资产弃置义务的履行有其复杂性。我国现行企业会计准则中有关固定资产、或有事项、石油天然气开采的准则和应用指南针对属于特定行业特殊资产的弃置处理进行了理论界定, 将资产弃置义务这一环境会计理论纳入我国企业的会计处理, 并提出了具体要求。不论是根据准则要求还是分析负债的确认条件, 采掘企业需要承担由于破坏自然环境而导致的偿付责任。

上市企业除提供年度经营活动情况外, 也需要提供满足外部利益相关者以及社会大众需求的企业履行各项环境责任的信息。采掘业由于环境问题的存在, 涉及开采的资产价值因为某些事实上已经存在的环境损害而未确认的或有负债, 存在现有披露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夸大的情况。企业对于资产弃置义务信息的披露属于环境信息披露。我国对于环境信息披露的研究普遍认为, 环境信息披露应当采用定量与定性结合、货币与数量计量结合、环境破坏与整治的财务影响与环境业绩结合的综合披露方式。由于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对于环境信息披露缺乏强制性的定量要求, 目前上市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基本采用定性描述的方式, 缺乏在年报中披露环境信息的主动性。

有关环境信息披露的实证分析主要集中于对环境信息披露情况采取打分的方式进行, 缺少针对上市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中具体项目的定量分析。具体到企业的资产弃置义务, 过去的文献缺少对于企业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与资产弃置义务关系的分析。

二、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企业在不断地发展过程中会逐步完善其社会责任的履行, 环境责任就是重要的一个部分。但基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与成本效益的原则, 企业会考虑环境责任履行的成本与收益的关系, 一旦出现履行成本过大的情况, 企业会采取各种方式避免过高的环境成本支付。具体到采掘业企业的资产弃置义务, 本文认为企业会进行技术创新来减少单位产品的弃置义务支出或者进行产业转型, 进入深层次的采掘活动, 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基于上述的理论分析, 文章从实际控制人性质以及海外上市情况提出相应假设。

(一) 政府监管与资产弃置义务确认

从环境信息披露角度分析, 企业受到政府监管时更愿意披露环境信息。研究发现国有控股上市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水平较高。部分学者基于企业治理的视角认为国家持股比例越高, 其环境信息披露水平也越高, 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会受到政府更多的干预而体现更多的政府意图。

因不同企业受不同层级政府监管, 所以受到政府监管的程度也有所区别:中央企业主要受中央政府的监管, 地方国企主要受地方政府的监管, 而其他企业相比较之下属于缺少政府监管的类型, 对于政府制定的非强制性环境义务缺乏履行的主动性。监管政府的行政级别越高, 要求企业对资产弃置义务的确认规模越大, 确认水平越高。因此提出假设如下:

假设1a:企业受更高层级政府监管, 其资产弃置义务确认规模越大

假设1b:企业受更高层级政府监管, 其资产弃置义务确认水平越高

(二) 企业海外上市情况与资产弃置义务确认

当前我国一批实力较强的采掘业上市企业已走出国门, 进入到海外股票市场, 并且主要集中在美国股票交易市场。美国对于采掘业企业的资产弃置义务确认有着更加完善与强制的要求。因此, 我国海外上市的采掘业企业, 其管理层对于资产弃置义务这类国内要求不完善的环境成本, 会考虑海外投资者对于资产弃置义务相关法律法规的认同度, 选择增加资产弃置义务确认的规模。

我国海外上市的企业都属于盈利能力较好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大企业。基于假设1的情况, 根据成本效益原则, 企业只需付出较小的成本就能获得更大的效益时, 企业会选择履行责任。在不断增大的环境成本压力下, 企业为降低成本, 获得持续增长的竞争力, 会在发展中不断地进行产业升级与调整, 使其降低资产弃置义务的确认水平, 基于以上分析, 提出假设如下:

假设2a:选择海外上市的企业, 其资产弃置义务确认规模越大

假设2b:选择海外上市的企业, 其资产弃置义务确认水平越低

三、研究设计

(一)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资产弃置义务主要针对长期有形资产的拆除报废情况。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要求, 当采掘业企业的矿区或油田出现报废, 需承担资产清除、环境治理和恢复等义务。因此, 采掘业企业需要履行资产弃置义务。考虑到新会计准则的正式实施时间, 研究以国内深沪两市采掘业上市企业样本为基础, 统计2007—2013年数据, 包括了部分在2007年以后才上市的企业。

采掘业企业资产弃置义务的数据来源于上市企业年报中预计负债的财务附注明细介绍, 由手工整理而成。上市企业年报来自上交所网站、深交所网站, 其余财务数据均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

我国会计准则对于采掘业企业资产弃置义务要求予以强制确认。作者手工翻阅整理2007-2013年样本中的年报附注, 发现预计负债明细中披露了诸如土地复垦费用、生态修复补偿金或直接采用资产弃置费用方式披露的样本共计158个, 即认为披露资产弃置义务的样本数为158个。

(二) 研究变量设计

1. 被解释变量

(1) 资产弃置义务确认规模 (Aro1) , 采用采矿业企业确认资产弃置义务金额的对数值进行衡量。

(2) 资产弃置义务确认水平 (Aro2) , 为反映采矿业企业资产弃置义务确认水平的变量, 文中使用企业在预计负债下确认资产弃置义务的金额与当年其固定资产 (或油气资产) 账面原值的比例作为衡量标准, 取值范围为[0, 1]。

2. 解释变量

(1) 政府监管水平 (SOE) , 当企业由中央实际控制, 取值为2, 企业由地方政府控制, 取值为1, 其他情况取值为0。

(2) 海外上市 (Overseas) , 当企业存在海外上市, 取值为1, 否则取值为0。

3. 控制变量

(1) 企业流动比率 (CR) , 企业流动负债与流动资产的比值。

(2) 年度变量 (Time) , 采用年度虚拟变量。

(3) 企业规模 (SIZE) , 采用企业总资产的自然对数衡量企业规模。

(三) 研究模型

针对采掘业企业资产弃置义务确认的因素分析, 为了解被解释变量 (Aro1与Aro2) 变化情况, 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回归检验, 模型如下:

模型中∂0为常数量, β是回归系数, ε为残差项。

四、实证检验与分析

(一) 描述性统计分析

为了控制极端数据对于检验结果带来的误差和影响, 所有变量在1%和99%分位数上进行缩尾处理。从描述性统计的结果上看, 采掘业企业确认的资产弃置义务水平仍处于较低水平, 平均值仅为3%。

(二) 相关性分析

注:***、**、*分别表示在1%、5%和10%的显著性水平下 (双尾检验) 。

从相关性分析结果看到, 模型中变量之间的相关性都很弱, 相关系数绝对值最大的, 即实际控制人性质与企业规模之间的相关系数, 其数值也小于0.5。并且衡量总体的VIF也小于2, 可以初步判断, 模型中变量不存在严重的共线性。

(三) 回归分析及结果

仅从模型一回归系数来看, 回归系数为0.51, 在5%水平上显著, 能够说明企业实际控制人为越高层级的政府, 企业受到的监管程度越高, 其确认资产弃置义务的规模越大, 假设1a成立;从模型三看, 回归系数为0.009, 在5%水平显著, 说明企业受到越高层级的政府监管, 其确认资产弃置义务的水平越高, 假设2a成立。

注:***、**、*分别表示在1%、5%和10%的显著性水平下 (双尾检验) 。

从模型二看, 回归系数为3.670, 可以认为海外上市对于企业确认资产弃置义务确认规模在1%的水平上有正向推动作用, 支持假设2a。从模型四看, 海外上市对于企业确认资产弃置义务确认规模在1%的水平上有负向推动作用, 符合假设2b。

(四) 进一步分析

我国会计准则在油气和核能行业已经对于资产弃置义务有着具体的要求, 对于这些行业, 我们将其视为需要强制确认资产弃置义务的样本, 将其剔除, 分析在我国法律条件和会计准则尚不完善的条件下, 采掘业上市企业资产弃置义务履行质量的水平。结果如表4。

注:***、**、*分别表示在1%、5%和10%的显著性水平下 (双尾检验) 。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到, 从企业自愿披露资产弃置义务的角度分析, 呈现结果与确认资产弃置义务的总体样本基本一致, 原因是剔除的样本较少, 主要集中于中国石油与中国石化两家公司。

五、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 研究结论

文章通过实证分析政府监管和海外上市对资产弃置义务确认情况的影响, 得出以下结论: (1) 企业受到更高层级的政府监管时, 随着社会舆论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提高, 政府采取的一系列环保措施会选择在受其监管的企业中进行推行, 在此情况下, 企业会逐步提高资产弃置义务的确认规模与确认水平。 (2) 当企业采取海外上市时, 面对国外较为严格的环境成本确认标准, 为获得更多投资者的认可, 需要根据法律法规及准则的要求主动履行资产弃置义务, 提高资产弃置义务的确认规模。但随着企业不断成长, 环境成本履行的负担过大, 逐步转型成为必然。这些企业会开始进行产业调整和技术创新, 将运营活动转移到利润增长较快而环境成本履行代价较小的深度开发行业。当企业向高价值的采掘业发展时, 资产弃置义务的确认水平会逐步下降。这样企业能够实现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获得相对的动态平衡。

(二) 政策建议

1. 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

目前我国各部门已针对特定行业提出企业计提矿山修复保证金、土地复垦费用等, 但缺乏相应有效的监督机制, 笔者认为在监督机制中应考虑由注册会计师和相应的行业协会发挥其审计监督作用。在审计采掘业企业资产弃置义务的确认过程中, 能判断企业选取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恰当性, 有效区分固定资产清理费用与资产弃置费用, 避免企业操纵会计盈余, 提高采掘业资产弃置义务实务会计操作的正确性与有效性。然而, 注册会计师缺乏行业知识, 难以针对企业整体弃置费用或负债情况进行把握, 容易出现企业计量资产弃置费用与负债金额的随意性, 使会计信息不能得到如实反映。采掘业行业协会了解其行业在国际上的生产与消耗情况, 有能力对相应产品使用的资产弃置义务进行评价, 还能针对特定环境下企业确认未来执行矿区恢复、关闭或迁移补救措施时, 确认资产弃置义务负债的最佳估值数, 因此, 行业协会参与资产弃置费用计量也更为科学。

在注册会计师审计采掘业企业资产弃置义务的全过程中, 可与行业协会共同协作, 提高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具体分工为:先由行业组织对企业资产弃置费用总额的会计计量情况进行评估, 注册会计师再根据企业资产弃置义务会计信息, 结合行业组织的意见, 完成对采掘业企业资产弃置义务会计处理的审计评价。

2. 建立环境产业市场机制

市场机制作为经济增长中重要的驱动因素, 能有效推动企业自觉完成环境成本确认, 自觉向高利润、低污染的发展模式转变。国家已经意识到环境承载能力是有限的, 必须推动社会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随着环保产业的发展, 通过市场定价, 将有效地解决资产弃置义务这类难以会计计量的环境成本问题, 而采掘业企业应将这些环境成本计入相应的产品成本, 将其内部化。这将要求采掘业企业尽量压缩环境成本, 使企业向高利润、轻污染的方向发展, 带动整个行业的产业升级。

参考文献

[1].李孟哲, 贺正楚.资产弃置会计服务管理—以煤炭行业为例[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14 (4) :96-100.

[2] .周洁, 王建明.中美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比较[J].环境保护, 2005, 7:68-71.

[3] .黄珺, 周春娜.股权结构、管理层行为对环境信息披露影响的实证研究——来自沪市重污染行业的经验证据[J].中国软科学, 2012, (1) :133-143.

[4] .宋蕾.美国矿山修复治理保证金的构建和启示[J].资源与产业, 2011, 13 (1) :166-172.

[5] .王芳.弃置债务披露的影响因素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 2012.

[6] .许松涛, 陈霞.采掘业企业资产弃置义务负债确认计提的国际比较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 2013, 27 (12) :68-76.

[7] .许松涛.资产弃置义务会计处理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 2012.

上一篇:小学语文教科研下一篇:小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