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体育经济范文

2024-08-19

假日体育经济范文(精选11篇)

假日体育经济 第1篇

1我国假日体育经济的形成因素分析

1.1经济因素

随着我国30多年的对外改革开放, 使得我国的经济取得了很大的发展。随着人们经济收入的增加, 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 特别是近几年我国的经济更加得到了迅猛发展。2004年到2006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了2337.9元, 2004~2006年我国农村家庭人均收入增加了650.6元。根据资料显示2006年我国城乡家庭人平均收入增加了670.7元。

在社会当中人们生活在哪个阶层一般用恩格尔系数来判定。恩格尔系数在0.8以上视为这部分人群生活在绝对贫困阶层;恩格尔系数在0.29及其以下确定为最富裕阶层;位于0.70~0.79之间的为贫困阶层;能够解决温饱的阶层恩格尔系数在0.60~0.69之间;0.50~0.59之间的为转化型消费阶层;小康阶层的恩格尔系数为0.40~0.49之间;0.30~0.39之间的为富裕阶层。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 恩格尔系数在每年得到下降, 可以看出人们生活富裕了, 人们有更多的“钱”可供自己支配, 这位假日经济的形成提供了经济保障。

1.2时间因素

新技术革命以后,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进步, 人们从事的工作时间减少了, 劳动率提高了, 休闲时间增多了。根据对我国城镇居民的调查, 人们平均每天工作时间为5小时21分, 家务劳动时间为3小时51分, 休闲时间为4小时45分。另外国家政策的出台, 每周工作5天, 休息两天, 再加上国家所规定的“五一”、“十一”、“寒假暑假”、“端午节”等等节假日放假时间增多, 以此人们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增加了, 随着自由支配时间的增加为人们的创新生活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体育活动才有可能用于填充余暇。节假日的时间的增加是假日经济产生的必要条件。

1.3观念因素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发展, 人参与脑力劳动增多了, 再加上现代人们的生活节奏的加快等因素的增加, 人们休闲锻炼的娱乐时间减少了, 给人类的身体健康带来许多危害。由于工作的紧张, 人们没有时间去锻炼, 所以现在社会中流行着肥胖、心血管疾病、心理焦虑、紧张等影响着人们健康生活。因此要使人们重视身体健康, 关注生活健康, 就必须树立正确的健康观, 让人们重视身体, 自觉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 俗话说得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要让人们更加坚信身体不能透支的, 且应该投资。有了好的身体做基础, 才能够工作更加投入, 工作才会更加有效率。

根据查阅资料, 我国体育人口有三亿多人, 他们经常参加各种健身娱乐活动。通过抽样调查, 我国城镇体育人口从2001年开始增长相对比较平稳, 每周参加3次及3次以上体育运动, 运动强度中等的人有43.5%, 全民健身热正“一浪高过一浪”, 每次运动时间在20~30min以上, 即一般概念上的体育人口达到了43.5%。从以上数据显示, 我国居民的健康观念在不断的得到加强, 体育锻炼意识也在逐步提高, 运动热情异常的火热高涨。

在西方发达国家, 由于新技术革命的发展, 科学技术大量应用到生产部门当中, 生产力得到了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 人们的价值观开始改变, 人们自身开始注重休闲、享受, 而且把这些看作一种时尚。我国随着30年的改革开放, 西方发达国家的那些娱乐休闲观相继流入我国, 对我国居民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 同时对我国居民的消费意识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改变了所谓的衣食经济观念。人们开始重视自己的生活质量, 开始休闲生活、享受生活、自我发展, 使自己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随着大规模的国际文化交流的进行, 以及人们接受教育的程度不断的提高, 人们对自己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 逐渐向着养生、娱乐、健康投资等方向发展, “花钱买健康”观念被人们所接受和认可。以此人们在消费理念、消费形式方面有了非常大的转变, 人们已经把休闲假日体育活动和消费看做现代生活当中的一种消费时尚。人们越来越对体育消费有了一定的认可度。改变以往的习惯体育消费“公”买单。在中国老百姓的心目中逐渐接受和认可了体育休闲观。

1.4政策因素

1995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九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劳动法》第45条规定:“国家实行带薪休假制度, 劳动者连续工作一年以上者, 享受带薪休假”等等从政策上对我国的假日体育给与扶持与保证, 促进了我国体育消费的增长, 保障了居民带薪休息的权利。为了保证劳动者的休假时间不被夺取、利用, 国家从制度上保证了劳动者每周五个工作日的工作制, 而且国家明确规定了法定的节假日时间以及天数, 比如:暑假、寒假、国庆节、五一等等节日的天数都有所增加, 这些制度更加保证劳动者可以更加自由的支配自己的时间, 安排自己的体育娱乐休闲活动。这些政策因素都为假日体育经济的形成与发展创造了条件, 提供政策保证。

1.5体育市场因素

我国由原来的计划经济为主, 转化为以市场经济为主, 市场经济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当中起着主要作用。我国刚刚实行市场机制, 体育市场也不例外, 我国市场经济在不断的成熟和完善, 体育向市场化和社会化转变。这为假日体育经济的发展提供市场, 市场经济在体育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当中起到杠杆作用, 为假日体育经济繁荣和发展起到了资源配置的的作用。假日经济作为经济的一种, 假日经济可分为假日供给与假日需求, 这是一对矛盾运动, 受到经济杠杆的作用, 引发的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 也必须遵循经济规律。

参考文献

[1]周清明, 周咏松.对四川省乐山市假日体育活动的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 2008.

[2]薛涛.休闲体育产业与假日体育消费探析[J].体育与科学, 2006.

[3]龙国强.对假日体育消费的若干思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4.

[4]杨萍, 索奇山.我国假日体育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对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3.

假日经济迹象 第2篇

假日经济引其在刺激消费、拉动内需方面起到的显著作用已引其各方面的关注,成为休闲业和经济界研究的新课题。

关键词:休闲经济 休闲消费 假日经济 现状 问题

一、我国假日经济兴起的原因

自1995年我国开始实行每周5天工作制,法定假日延长为17天。

现虽经国家多次调整又自起国家增设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为法定节假日,各放假一天。

至今每年的“法定节假日”是11天(元旦1天,春节3天,清明节1天,劳动节1天,端午节1天,中秋节1天,国庆节3天)。

“公休日”是104天(一年按52个星期,每星期休息2天计算)。

从而使每年的闲暇时间增为114天左右。

即出现了所谓的“假日经济”现象。

“假日经济”是指在我国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人们在节假日集中消费所引起的销售、服务猛增、市场火爆的经济现象,是对于节假日集中消费有关现象的概括和反映。

“假日经济”说到底是因人们休假而使某些行业受益,从而为经济的发展带来机会。

从范围看,“假日经济”包括了三部分:一是大节日经济,指春节、劳动节、国庆节的消费,放假时间长,消费量大;二是小节日经济,指元旦、清明节、端午节、儿童节、中秋节等节日的消费;三是双休日(公休日)经济。

在这三者中,大、小节日经济是“假日经济”的主体。

1、从短期看,政策因素起到了直接的引发作用。

我国经济自实现“软着落”后,紧接着就进入了通货紧缩阶段,政府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并出台一系列鼓励消费、启动内需的措施,增加国家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提高下岗失业人员的最低生活保障线以及增加居民闲暇时间等,这些政策在启动市场、拉动内需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应。

尤其是休假时间的延长和调整,为家庭实现消费的“规模经济”和规模效应创造了条件。

2、从长期看,消费观念和消费结构的变化是“假日经济”得以发展的深层原因。

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程度的提高,居民收入的增加,消费观念和需求结构的变化,形成经济的休闲化和休闲的经济化的趋势,符合世界休闲经济的普遍发展规律。

另一方面,以往传统的消费观念是在家消费,人们的闲暇时间大部分是在家中度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外消费模式的影响,走出家门,从事社会化的消费活动,既调节生活,又增加知识已逐步成为一种趋势。

因而出现旅游热、娱乐热、休闲热和购物热。

从消费结构上来看,在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以后,人们从物质和实物消费逐步转向精神和服务消费,而后者一般来说,除了要求消费者拥有可自由支配收入以外,同时要具备可自由支配时间,也就是马克思等人所说的“自由时间”。

随着消费结构的这种演变,人类对休闲活动的需求不断增加,从而使休闲消费成为一种消费趋势。

3、由于我国有些单位没有带薪假期,消费者对休闲时间缺乏自主选择能力,人们的休闲活动在时间上相对集中于节假日,增加了休闲消费在时间上的集中性,很大程度上假日消费是日常消费在时间上的转移。

4、由于长期以来对休闲的不重视,加上经济的落后,使休闲的供给相对单一,需求也缺乏多样性,休闲内容的集中性则进一步加剧了休闲经济的冲击性,表现为旅游活动几乎成了假日经济的全部主题和代名词。

分析假日经济现象产生的原因,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常有把休闲经济等同与假日经济、旅游经济。

实际上,三者不仅内涵迥异。

且在三者外延上也存在较大差异别。

二、“假日经济”是休闲经济的特殊表现形式

“假日经济”的兴起有着深刻的国情背景。

实际上,“假日经济”是休闲经济受到一定条件约束下的特殊表现形式。

1、假日经济是休闲时间相对集中的休闲经济。

休闲活动不仅包括节假日消费,同时还包括其他可自由支配时间内的活动。

如带薪假期和平日的闲暇时间。

而主体是带薪假期。

世界上许多国家实行带薪假期,如美2-3周;日本15天;法国每周35小时工作制。

我国也正在逐步实行,根据实际给予一定的带薪假期,个人自己制定休闲计划,来解决休闲时间过于集中的问题。

增加居民闲暇时间作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措施。

假日经济实际是在休闲需求不断增加,而休闲时间相对集中情况下,消费休闲化在我国的特殊表现形式。

2、假日经济是活动内容相对单一的休闲经济。

休闲活动的内容和时间上应相对广泛,包含了满足人们(主要是城市居民)的娱乐、游戏、消遣、旅游、健身康体、业余爱好以及其他文化消费活动。

而目前受传统休闲方式的影响,同时由于休闲供给的相对不足,我国居民休闲活动在内容上相对单一,主要集中于旅游活动。

因此假日旅游是假日经济的集中表现形式,受时间相对集中和内容相对单一的双重约束,已成为我国居民满足其休闲需求的一种主要形式。

可支配收入提高、休闲需求增加的前提下,加上政策的引导和舆论的宣传,假日旅游出现所为的“井喷”现象也就是情理之中的。

假日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休闲经济所应该容纳的消费潜能。

3、假日经济存在的问题。

假日经济已在我国大体勾勒出以旅游、购物、休闲、娱乐等消费为主要特征的走势。

据人民网旅游频道提供的信息,从已公布的11个省市区旅游收入、接待人数的统计显示,五一小长假旅游收入共计560.66亿元。

其中山东省旅游收入第一147.2亿,而河南省接待人数最多达2071.3万人次。

假期变化重构消费格局,直接拉动假日消费。

不仅有效刺激了旅游消费,直接带动了旅游业、交通运输业,给相关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假日期间全国消费品市场高朝迭起,各地商业均显火爆场面,成为商家掘金的好时机。

据北京商业信息咨询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五一”节日三天,百家重点商业服务企业 实现销售额19.6亿,日均消费6.5亿。

假日经济已成为经济升温的强劲推力和助燃剂。

假日经济的流金淌银的财富效应展现了假日经济的市场魅力。

但火爆的消费背后,作为一种正处在成长完善阶段的新事物,在展示其巨大潜力的同时,也暴露出一系列潜在的问题,如:一是假日旅游产业化水平不高,供给与新的需求之间存在距离,消费活动的时段、区域集中、有限;服务质量不高,利益驱动,只顾眼前利益,忽略旅游品牌意识和当地本身容量;交通承载力不够,交通缺乏便利感,成了游客的心病。

二是消费者消费不成熟,消费意识不成熟,存在盲从心理。

三是相关部门对假日经济持续发展的推助作用不够,未能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信息部门忽视了假日休闲市场,应尽快建立健全假日休闲年信息网络,为消费者提供全面的消费信息。

四是休闲市场相关产业未启动,假日经济是一种综合性强、牵涉面广、可持发展的系统经济形式。

当假日成为经济 第3篇

卖场里的假日经济。卖场数量的雪崩、品种门类的繁多、批发与零售的混搭,使得消费者在假日里,既可以在专卖里精选,也可在尾货中徜徉。从百货大楼、西单商场包干的家电有限卖场,到如今遍布城乡的家电综合卖场的布局;从数量不多的几家布店到如今服装卖场的多极化分布。多样的释放空间,让百姓的假日安排有了更多的购买冲动,周末开车去离北京百公里外的天津杨村折扣店买一件衣服,也不再是奢侈的事了。

车轮上的假日经济。过去的14年,是汽车进入中国家庭快速成长的阶段,也是中国高铁快速成长的阶段,还是城市轨道交通快速成长的阶段。交通的便利,地理距离的重新定义,三五天的出游半径使得我们可以轻易到达数千公里外。这不仅实现了百姓的快速远程投送,还带来了旅游消费的旺盛不衰,让人们自驾万里云游、高铁一日南北、地铁城市穿梭的梦想成为可能。

鼠标上的假日经济。近几年电商的兴起,让老少皆上阵的网购大军,成为改变传统消费模式的一股不可阻挡的力量。它不仅在法定假日掀起一波又一波的网购热潮,还花样迭出地营造虚拟节日、概念节日的气氛,使假日经济产生的消费井喷甚是可观。这说明假日经济不仅要重视实体假日的数量增加,也要看到虚拟假日在人们心理层面上激发的购买冲动。

当假日成为经济,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混杂其中的打折陷阱、虚假宣传、天价食宿、“零团费”、 “关笼”购物、网店超低价钓鱼等行为。这些行为的存在一定程度上也与消费者只求最低不求更好、从众消费、缺乏博弈能力有关。当假日成为经济,更要求良性的可持续经济,而不是良莠不齐的单一数量的经济、一锤子买卖的经济;同理,消费理性的建立,消费者的成熟,也是假日经济可持续性增长的关键所在。

假日经济与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 第4篇

1 假日经济与当前休闲体育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1 客观的历史原因造成了认识和管理上的滞后

“从理论上讲, 我国的休闲体育应该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 只是客观的历史原因, 一直没有能够作为休闲体育和休闲体育产业来认识它, 也一直没有能够作为休闲体育和休闲体育产业来发展它而已。”由于我们过去未能预测到中国快速发展的经济必将导致人民大众对文化精神生活以及全面发展自我的渴望, 所以, 在我国迅速步入闲暇社会时, 休闲体育市场的开发, 休闲体育服务的引导等问题却略显滞后, 关于休闲体育产业发展中的正确的舆论导向、政策扶植, 战略思考和长远规划等方面的工作力度还非常有限。国外的休闲体育和休闲体育产业已有近四十年的研究历史, 而在我国却刚刚起步。

1.2 管理体制制约, 有限资源被分散分割体育活动与假期紧密相连

假期是休闲的最佳时期, 也是休闲的象征。法国学者罗歇·苏说:“真正的体育是一种尚未普及的娱乐。”如果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常有这种乐趣, 那人们的体育、娱乐和假日旅游等活动方式将发生变化, 内容将丰富多彩。然而, 由于我国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约束, 涉及的产业主管部门较多, 包括国家体育总局、文化部、国家工商局、旅游局等部门, 致使在管理体制上形成多头管理的格局, 相互之间缺乏高效协调和沟通。这种体制性制约很难做到统一管理、统一步伐;资源得不到合理配置, 市场得不到有效调节, 严重阻碍了我国假日休闲体育市场的形成, 制约了假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3 休闲体育产业支持系统建设中的“瓶颈”问题亟待解决

(1) 收入大众休闲体育活动需求的增加, 其背景就是收入水准的迅速提高。根据IMI消费行为与生活形态调查进行的2005年消费者调查显示, 2005年我国文化消费市场亮点不多, 不温不热。读报、看电视仍然是绝大多数城市居民打发日常闲暇时间的主要方式。从居民参与休闲活动的情况来看, 最受青睐的活动大多是简单实用, 花费低廉的项目, 仅有少数年轻人会到体育健身场馆去健身, 到现场观看各类体育项目比赛的比例也较低, 说明城市居民的休闲体育娱乐活动还是主要集中在这些简便易行、花费低廉的活动上。

(2) 休闲体育活动离不开一定的场所和设施、一定的组织和内容等, 因此, 空间也是休闲体育的基本资源。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分析, 以往考虑专业性强的竞技运动的场地设施多, 而用于休闲运动的场地设施缺乏;在城市空间中, 缺少像以体育为主题的公园或普通公园那样的休闲空间以及社区的休闲空间;休闲体育产业的科技开发力量薄弱, 休闲体育项目缺乏个性和创新, 专业人员极度匮乏。

(3) 收入的增长是大众休闲体育活动需求增加的背景, 但并不完全是一回事, 对于休闲体育产业发展问题来说, 时间往往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七天的长假中, 人们并不是把全部的时间都用在玩上, 更多的人们选择的是一至三日的休闲娱乐, 所以发展休闲体育仅“靠黄金周”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 而做好所有假日, 特别是做好每周一个双休日的假日休闲体育活动的大文章, 继而做大假日经济才是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2 结语

(1) 人类对“幸福”本身的看法往往意味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幸福将越来越意味着不断地提高生命质量, 讲求生活品味, 而且希望以一种更为健康的方式生存下去。因此, 对研究休闲体育产业与发展假日经济的关系, 是高度重视的问题。建议政府未雨绸缪, 加大研究和宣传力度, 循序渐进地推进这方面的工作。

(2) 作为战略性的新兴产业, 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需要国家出台相应的产业政策进行调控和规划。通过政策的实施, 重点解决休闲体育产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 引导国内外资金、人才的资源投向休闲体育产业, 迅速形成自己的产业队伍, 做出规划和部署, 使精神文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有所依托, 使假日经济突破发展瓶颈, 获得一个新的发展期。

(3) 从立法上给休闲体育教育以保障, 并对休闲体育教育从整体上加以规划;各体育院校应该成为休闲体育教育的主导力量;召集有关单位和部门共同加强理论研究, 从深层次上提出见识, 在某些观念上达成共识, 提出实施休闲体育教育的对策, 从而形成正确的政策导向和必要的社会条件支持系统。

(4) 居民某一时期的收入水平、需求结构和消费特点共同决定了该时期休闲体育市场的潜在消费可能, 但潜在的消费需求变为现实仍然需要足够的诱发条件。

参考文献

[1]薛涛.休闲体育产业与假日体育消费探析[J].体育与科学, 2006.

[2] (法) , 罗歇.苏.休闲[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6.

假日里体育也应充“电” 第5篇

1.知——奥运知识,2008年北京奥运会即将召开,教师应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的指导,让学生在假期中系统地了解和学习奥运会的历史、典故、奥运明星、我国奥运史、体育明星、奥运相关知识等加强奥林匹克精神的传播和爱国主义教育。

2.练——一项体能,学生可以充分利用暑假近50天的时间好好地进行锻炼,或练耐力或练力量。教师应加强学生的训练方法的指导,让学生能有计划地加强体能训练,不断增强体质。如夏季可以利用江河湖海进行水上安全运动,开展游泳等活动;可以练习骑自行车,可以登高望远;可以利用荒原进行步行拉练、野营;可以利用草原进行骑马、武术等;可以利用森林山地进行安全的定向运动、攀爬活动;可以利用山地丘陵,进行登山运动和开展有氧耐力运动;可以利用沟渠田野,进行越野跑、跳跃练习等。可以利用沙丘,进行沙疗、爬沙丘、滑沙、沙滩排球、沙滩足球等活动。

3.会——一项技能,如游泳、骑马、骑自行车、滑轮、旱冰、划船、急救等,这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是非常有好处的。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积极学会一两种常见的运动方法或急救方法,当然,有些危险的项目必须在家长或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才能进行学习或尝试,老师一定要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严格注意安全第一,健康第一。

4.学——一项知识,老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自己喜爱但在学校中很少涉及的内容如羽毛球、拳击、网球、台球、独轮车等,充分利用假期有目的地加强学习,重点对技术、战术、规则等进行深入地学习和掌握,力争成为这方面的小专家。

5.做——一项体育课件,假期中学生很多时间去玩电脑,教师要有意识地提供体育教学或体育常识性的相关课题或内容,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所学电脑知识,学习和制作自己感兴趣、实用的体育课件或体育知识网页,返校后进行比赛、交流,帮助和指导同学进行体育学习或锻炼。

6.交——一些新朋友,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回归社会是必然的,教师应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假日,尽可能多地参与社会活动、社区体育活动或竞赛,多认识一些新的朋友,扩大社会交往面和层次,不断提高自己的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假日体育经济 第6篇

关键词:假日经济,民族体育,发展,对策

假日的灵魂是娱乐,而体育的本质就是健身、休闲和娱乐,二者在本质上是相通的。作为体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民族传统体育,其社会化走向和民族传承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如何在假日经济环境下科学地开发和利用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将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现实的经济优势,不仅对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假日经济的快速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本文以假日经济为视角,把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优势与假日经济融为一体,实现资源共享、产业联动,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旨在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开拓新路径、搭建新舞台。

1 假日经济释义

假日经济是由于假日的出现和延长而产生的一种消费热点现象,是带动供给、带动市场、带动经济发展的一种系统经济模式,属于消费经济范畴[6]。从1999年国家出台休假制度以来,假日经济呈现出以下特点:首先,消费主体广泛的群体参与性。假日的延长,使得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人群都有现实的和潜在的消费需求。其次,消费时间的集中性和消费的阶段性,均是在国家规定的节假日和双休日,休闲时间的增多和相对集中决定了消费的阶段性。再次,消费目的的多样性和消费指向的相对集中性,即消费者以不同物质或精神取向为目的,但消费指向大多倾向享受型消费,这已通过节假日的消费热潮凸现出来,并将成为我国假日经济发展的一个趋势。

2 假日经济环境下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有利条件

假日经济广泛的群众参与性和普及性为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提供了现实的和潜在的消费主体。2003年元旦期间,假日旅游的兴旺出乎人们的意料,仅国庆期间国内居民旅游人数就多达4000万人次[6]。随后发展的这几年,假日经济环境不断优化,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令人惊叹,其参与群体的数量和消费量的增加为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发展开拓了潜在的消费市场。

假日经济中消费者观念的转变对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开发创造了市场环境。随着假日经济的发展,公民的休息权利意识迅速觉醒,运动娱乐消费成为假日经济消费的新热点,体育消费支出的比例在人均可支配收入中的比例也逐步增加,“假日经济”日益向理性化发展。这为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搭建了平台。

假日经济的发展加速了民族传统体育的转型。在竞技体育和西方文化的影响下,民族传统体育发展面临重大冲击。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民族传统体育要想生存,必须由原来的生存状态不断改进、创新,并在保留原有形态的基础上以崭新的姿态完成现代化转型,以迎合人民的消费需求,这是发展的必然。

3 假日经济环境下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机遇

3.1 转型后的民族传统体育满足假日经济主体的消费需求

在社会状况的改变和外来文化的影响、冲击和碰撞下,民族传统体育通过对外来文化因素的吸纳、交汇,努力实现现代化转型,并伴随着多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和渗透而不断传承与演进,使之成为繁荣新时代健身娱乐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的有效手段。如龙舟竞渡曾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一种祭龙、祭水神的宗教祭祀活动,并由此衍生出纪念贤人、英雄的价值观念,具有一种全新的世俗文化色彩。在当今,龙舟文化活动已突破了传统的禁锢,由龙舟竞渡引发出来的涉及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现象”也越来越明显,多方位显示了转型后的龙舟竞渡与现代社会相契合所带来的深远影响[4]。可见,民族传统体育在现代化转型中正以其现有的休闲娱乐性、轻松趣味性、实用世俗性以及浓郁的民俗风情刺激着公众的消费欲望,完全能够开发现代假日经济主体的消费需求。

3.2 民族传统体育的市场开发为假日经济提供市场产业链

增加假日时间和频率为假日相关行业的生产经营者创造巨大商机的同时也提出了新要求,即围绕“假日消费”提供市场产业链,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就是重要的一环。经过现代转型的民族传统体育对社会产生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从1991年第四届“民运会”到2003年第七届“民运会”,运动会期间各种贸易、投资、旅游、产品等开发屡获新高,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此外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射、摔跤,南方的龙舟赛、斗牛等,这些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具备较强的民族特色,在各个区域已形成社区文化,开发潜力及发展前景有目共睹,其开发即可以拓展假日活动空间、丰富市场产业链,又可以振兴假日经济。

4 利用假日经济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对策

1.充分利用假日经济大环境,更新观念,加速民族传统体育向现代化转型。在保持原有文化特征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特色,满足民众的假日消费需求,同时借鉴现代竞技体育的组织制度,实现功能的根本转变。

2.根据假日经济需求,融合其他产业,促进民族传统体育自身发展。根据假日经济主体的消费需求,把民族传统体育与其他各个行业进行合理有效的融合

3.加强人才培养,完善民族传统体育创新体系。把知识与人才作为第一生产力,努力打造一支既懂民族体育知识,又有经济头脑的专业人才队伍,为假日经济环境下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提供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基础。

4.加强文化宣传,引导公众对民族传统体育再认识。民族传统体育需要媒体的介入和自身的正面宣传,使民众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有一个全面的、深入的了解,并以其特有的吸引力引导民众参与其中,从而扩大宣传。

参考文献

[1]丛湖平.体育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吴超林,杨晓生.体育产业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孙季成.假日经济中体育消费的潜在市场及发展对策[J].体育文化导刊,2002,(3).

[4]李荣芝,虞重干.体育全球化与中国民族传统体育传承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7,(4).

[5]刘晓.我国假日经济与促进体育消费关系之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6).

[6]王凤科.假日经济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旅游经济,2006,(7).

假日体育经济 第7篇

关键词:冰雪旅游产业,假日经济,体育产业

假日体育经济主要是指由人民群众在节假日中的体育消费行为而实现的商品价值总量。假日体育经济是体育产业的一个组成部分, 是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好转和改善, 使人们的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用于健身娱乐、休闲旅游消费的比重日益上升, 使越来越多的人们参与到冰雪体育活动中来, 带动了区域体育产业的发展, 它的迅速发展势必成为部分地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冰雪体育是风行世界的广大群众都喜欢的活动, 是一项集休闲、健身、娱乐和度假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运动项目。体育冰雪旅游的开展, 有助于增进国民的身体素质和身心健康水平, 提高生活质量, 增进国际间的交流, 弘扬民族的传统文化。

一、体育冰雪旅游产业在假日经济中的地位

在假日经济发展潮流中, 一个最大的特征就是经济活动中文化含量日益扩大, 文化的作用渗透到商品经济的各个领域, 也渗透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 成为现代市场经济的动力。冰雪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及其产业化, 是一种极具开发价值的可持续发展的朝阳产业。因此, 冰雪旅游产业的发展, 必将推动假日经济的加速发展, 而假日经济的发展又必然促进体育冰雪旅游产业的复兴。如今, 从东北三省省会城市到西北的新疆, 全国已有27个城市打出了“冰雪牌”, 体育冰雪旅游在国内正形成强劲的发展势头。发展体育冰雪旅游, 既能丰富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增强国民体质, 培养冰雪体育运动人才, 又能带动和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 促使体育产业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拉动体育需求, 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二、假日经济中的体育冰雪旅游产业发展前景

1.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节假日的增多为冰雪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带来新契机

首先,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民收入增加, 为假日体育消费奠定了经济基础。为拉动经济发展, 政府提出鼓励消费、扩大内需的经济政策。自1999年国务院根据居民的需求, 增加法定假日之后, 2007年11月再次调整法定节假日, 为居民消费、休闲度假提供了充裕的时间, 从而奠定了假日经济坚实的基础。同时, 人们利用假日闲暇时间开展诸如体育旅游、娱乐等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来调节身心。人们渴望在轻松欢乐的文化氛围中, 使平时为了谋生而忙碌的人们疲劳倦困的身体得到逐步恢复, 紧张压抑精神得到解脱, 身心得到自我调适, 人类对健康的需求也为冰雪体育旅游的开发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2. 假日经济的发展为体育冰雪旅游产业开发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随着假日经济的发展, 物质消费所占的比重将会越来越小, 而精神文化消费将会越来越大, 消费者追求生活质量, 渴望满足享受型、发展型消费观念日趋成熟化, 并日益趋向理性化,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和体育价值的新取向.由于人们对体育健身、体育娱乐等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体育消费支出的比例在人均可支配收入中的比例也逐步增加。健康加快乐等于幸福的理念正在被国人所认同, 花钱买健康己成为人们追求的一种时尚, 也为体育冰雪旅游产业的开发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三、体育冰雪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 缺乏相关的政策扶持和宏观调控

对体育冰雪旅游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远远不够, 缺少扶持冰雪体育产业发展的明确政策, 尤其在用地、税收和投资方面的支持力度不够。在宏观调控方面, 由于体育冰雪旅游产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 对体育冰雪旅游产业的管理还处于探索阶段, 有关调控机制还未形成, 由此造成的产业项目重复投资现象严重, 尤其在滑雪场建设上, 众多企业蜂拥而上, 造成整个行业利润下降, 也引出了诸如无序竞争等间题。

2. 产业内部发展不协调

体育冰雪旅游产业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本体产业滞后、中介产业缺位。由于我国经济体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尚不到位, 俱乐部制并没有在冰雪体育项目中推开, 致使冰雪体育竞赛表演业的市场主体不明确, 竞赛电视转播权收入和广告收入都十分低, 使得冰雪体育的巨大投人得不到应有的回报, 从而影响社会资本向冰雪体育本体产业的流动。相对于体育冰雪旅游产业和冰雪健身娱乐业的发展, 竞赛表演业的发展速度十分迟缓, 并与体育冰雪旅游产业发展脱节。此外, 由于中介产业的缺位, 一方面使冰雪体育本体产业的发展活力不够, 效益不高;另一方面也影响到了外围产业规模的拓展和效能的升级。

四、假日经济环境下体育冰雪旅游产业化发展对策

1. 转变观念, 加强组织领导

体育冰雪旅游产业资源的开发是假日经济发展的需要, 也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整时期社会资金寻求新投资领域的必然选择, 将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同时也为体育冰雪旅游走产业化道路提供了一条可持续发展途径。在经济文化发展的大背景下, 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 最大限度地实现体育冰雪旅游与假日经济的互融、互动和互促。充分利用各地区资源, 有重点的突出挖掘、培育具有地域、民族、传统特色的体育冰雪旅游产业。

2. 形成完整的冰雪产业体系

首先要有一个高水平的规划。在规划中应对最优的冰雪资源结合配套设施, 结合可借助条件, 组合成若干个在时间、空间上布局比较合理的冰雪旅游区。政府扶植, 多元化投人, 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对冰雪产业实行联合开发, 尽快形成以冰雪旅游为龙头的冰雪产业完整体系, 支持和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开发, 开发系列冰雪旅游及配套产品, 推动冰雪产业市场化、规模化, 使冰雪旅游真正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

3. 培养一支合格的体育冰雪旅游文化产业队伍

体育冰雪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关键在人才, 冰雪旅游地区要致力于本地区冰雪体育资源的存量盘活, 就要真正认识到体育冰雪旅游经济超常规增长必须依靠科学技术, 把知识与人才作为第一生产力, 必须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开拓精神的高层次的体育冰雪旅游产业经营人才。应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文化修养高, 即懂体育冰雪旅游知识, 又有经济头脑的专业管理队伍, 加强对冰雪体育旅游市场的预测分析及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建设和完善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创新体系, 为假日经济环境下民族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基础。

4. 发挥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优势

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双重性, 构成了体育冰雪旅游的厚重性与区域性, 要开发北方地区冰雪旅游资源优势, 要考虑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和自身的积累与投资能力, 不能盲目攀比和模仿照搬。凸现体育冰雪旅游产业在假日经济发展中的潜在力量。形成规模效应, 通过极化和扩散效应, 加速要素的集中和重新配置, 形成真正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冰雪体育旅游产业和产业群。要以市场为导向, 经济效益为核心, 产品为中心, 资本为纽带, 进行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联合, 组成联合舰队, 不断提高市场竟争力, 形成具有民特色和地域特色优势突出的冰雪体育旅游产业新格局。

5. 实施体育冰雪旅游升级战略, 做大做强冰雪旅游

通过开发体育冰雪旅游、冰雕雪塑、地域文化、北方民俗、特色餐饮组合性产品增强综合竞争力, 打造大型冰雪乐园。要指导具备建设条件的滑雪场、滑冰场, 做好大型儿童滑雪、滑冰场项目建设。要积极与宣传、广电部门协调, 力争在卫星电视开通滑雪旅游频道, 加大人们对冰雪旅游的了解。要延伸冰雪旅游产业链条, 通过引资合作, 发展雪具、滑雪服装、索道、缆车、造雪机、压雪机、雪地摩托等滑雪用品和装备, 逐步发展壮大体育冰雪旅游配套产业。

因此, 有关部门要提高体育冰雪旅游对假日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要充分认识到体育冰雪旅游潜藏的巨大商机和社会效益, 对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政策性的优惠和支持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加大体育雪旅旅游的宣传力度。把体育冰雪旅游作为无形产品可以拓宽居民的消费领域, 引导人们改变传统的消费结构, 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教育、健康、审美等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杨萍等:我国假日体育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对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3 (2)

[2]连桂红:假日经济与体育产业发展的互动[J].体育文化导刊, 2002 (4)

[3]刘 晓:我国假日经济与促进体育消费关系之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3 (11)

[4]陶玉晶:冰雪体育的产业化发展[J].冰雪运动, 2004 (7)

从假日经济到休闲经济 第8篇

1999年, 国家对春节、五一、十一等节日的休息时间做出调整, 7天长假正式诞生。此后随着假日消费的规模越来越大, 逐渐有了黄金周的概念, 我国的假日经济发展正式拉开序幕。

假日经济直接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庞大的消费规模带动的财富效应也开始体现。异军突起的假日经济给长期低迷的消费市场带来了极大的活力。

十多年过去了, 假日经济也从新生态势逐渐走向成熟。随着环保观念、绿色消费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假日经济的B面也逐渐被人注意到:游客暴增导致景区无景可看, 游客们的坏习惯使得景区的维护工作日益艰难, 集中出行、集中消费让交通等基础服务设施不堪重负……各种怪现状层出不穷, 过一个理性的节假日, 假日经济遵循绿色模式成为许多游客的呼唤。

假日经济不是拉动内需的唯一手段, 之所以把假日经济炒得如此火热, 根本还在于我们经济体制不够成熟。在成熟的经济体制里, 消费往往是理性的, 无论是解决温饱还是追求享受, 都应该是消费者自身做出的选择而非外力使然。同时, 消费水平的提高必须要以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为基础, 否则无异于空中楼阁, 中看不中用。

漫谈“假日经济” 第9篇

“假日经济”是消费经济的一个范畴,从我国目前假日消费现状分析,它有如下几个特点:从消费范围上看,具有独特的城市地域性。这种地域性决定了“假日经济”是城市独有的消费经济现象,这是与城市居民的消费观念、经济实力、消费环境与消费水平相适应的,而农村暂不具备产生这种消费现象的条件。从消费主体上看,使得人们有更充足的休闲时间来放松自己,人们纷纷走出自己的家门,或外出旅游,或购物、休闲。无论是年轻人、老人,还是小孩,都有积极参与的热情。这种参与热情导致了群体消费热潮.从消费水平上看,具有普遍的大众消费性。这是由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当前的消费现状所决定的。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生产力得到较快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甚至出现了少数人的高消费。目前,决定人们消费的直接因素仍是价格,大众中低档型消费仍是假日消费的主流。从消费周期上看,具有明显的集中性。假日消费热潮随着节假日的出现而日增,随着节假日的结束而日减。这就是说,人们已经习惯于节假日集中消费。从消费结构上看,具有一定的享受性消费。人们的消费结构已开始由最原始的基本生存转化为享受消费,享受消费将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趋势。

中国人口众多,决定了休闲市场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假日经济”对启动消费市场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假日期间市场消费的火暴,给商场、旅行社、客运部门和旅游景点带来可观的客源和收入的同时,也对这些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旅游方面,景点交通拥挤、住宿紧张,使许多游客不甚满意,导致旅游投诉不断.这些问题有待及时解决。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挖掘“假日经济”的潜力,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是摆在商家、政府及消费者面前的紧迫问题。

作为商家,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促销能力、服务水平和自身素质,切实为消费者服务。其一,要认真研究市场,了解顾客消费心理和消费需求,推出特色商品,开拓新的消费项目、消费领域,将商家所说的“引导消费”转变到“消费者引导商家”上来,避免一味采取打折让利、延时销售等消极促销手段。其二,要合理调整市场价格,灵活机动销售。价格变化直接影响消费的变化,按照经济学的一般原理,价格下降则消费增长,价格上升则消费下降,因而刺激消费需求应该适当降价。但是由于节假日经营成本加大,更多经营者在竞争中实行了暂时涨价所导致的宏观效果与消费者心理适应能力之间必然存在一定距离.因此,在销售上不仅仅以价格来吸引顾客,更要注重以优质的商品和服务来吸引顾客。其三,要搞好概念营销.概念营销是“假日经济”的重要手段,其本质是即兴消费、冲动消费。这种消费不为生活所必需,而是一种时尚。其四,还要努力营造假日文化。以文兴商,以文振企,正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商家所认同。实践证明,文化也能创造价值,创造效益,让文化进入商业,融进服务,提高商品和服务的附加值,可使假日里消费者的多方面需求得以满足,从而提高消费者生活质量和品位,使消费更具吸引力。这也是“假日经济”得以兴旺的奥秘所在。

对于政府部门而言,更要重视假日消费的作用,并加以正确组织和有效引导。首先,在决策上要进行科学规划,组织专家者进行科学、深入的调查研究,制定出宏观调控方案,直至微观的实施步骤。其次,要统筹协调商业、交通、旅游、购物、娱乐、治安、通讯等方面的工作,提供综合性的配套服务,使居民的假日消费综合需求得到充分满足。财政部门要加大基础设施、公用事业投资力度,这是让旅游业兴旺起来的重要基础条件。再次,大力扶植休闲产业,积极开拓休闲领域,为市民创造休闲产品,增加消费。在西方,闲暇社会学是一门热学科,因为休闲作为一个产业有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因此,要积极开拓休闲领域,创造多种渠道,增加消费。最后,要加强法律、法规等配套设施的建设。如商业部门要根据《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制定相应法规和规章制度,确保市场公平、竞争有序。其他行业如旅游业、交通运输业等要根据各行业的特点,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经济之声为百姓假日经济生活服务 第10篇

重点栏目《天下财经》(每天6:00-9:00播出)推出系列报道《十月经济观察》,对在10月将发生的诸如电商促销新规实施、多国免签或简化签证程序、十八届五中全会研究制定“十三五”规划、美联储可能加息、首届世界互联网工业大会举行、2015中国计算机大会开幕、股票注册制即将落地等大事进行梳理、评论,分析这些事件对消费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此外,栏目还将播出《节日新消费》、《旅途新发现》两组特别报道,介绍国庆期间消费、旅途中的亮点。

证券投资类专栏《交易实况》(每天9:00-12:00、13:00-16:00播出)邀请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上海证券首席分析师付少琪、申万宏源证券资深分析师石磊、第一创业证券首席分析师张翠霞等业内知名人士,盘点回顾9月市场行情,前瞻10月股市开局,提供市场投资策略,并从宏观上解读市场底部的构筑以及四季度趋势。节目还将播出交易心理学、老马价值观、职场红楼系列、华商启示录以及《大国大时代——中国经济报告会》8月谈、9月谈等专栏专题。

市场报道类节目《天下公司》(每天16:00-20:00播出)推出特别节目《玩转假日经济》,围绕交通、酒店、美食、出游、创业、时尚、影视7个主题,介绍最新动态,为人们欢乐度假提供服务。

十一期间周一到周五9:00-18:00的整点时段,《央广财经评论》将针对节日出行、节日消费等热门话题,以及文明出游、生态文明等选题,邀请权威专家做出分析、解读和评论。《天天315》(每天12:00-13:00播出)进行消费热点提示,介绍消费维权知识。

谈“假日经济”向休闲经济的转变 第11篇

1.“假日经济”消费的特征

假日消费的形式有旅游、购物、餐饮、宾馆酒店、交通、文化活动、体育健身、教育培训等。它的特征主要有: (1) 假日消费的短期集中性。从时间上看, 假消费在假日开始时出现, 随节日的结束而结束, 具有明显的短期集中性。假日期间, 商家会采取延时经营、打折让利销售等促销方式, 而许多精明的消费者也会将近期内的消费集中在这几天进行。使消费者的消费时间区域进行了移动变化。 (2) 假日消费的群体性。假日消费多是以一定的群体形式进行。假日期间人们纷纷走出自己的家门, 或外出旅游, 或购物休闲, 或探亲访友, 这些活动多是以家庭、同事、朋友等不同的群体来进行。无论是老人、年轻人、还是小孩, 都有积极参与的热情。 (3) 假日消费的享受性。假日消费大多涉及较高层次的需求, 主要以促进人们素质的全面提高, 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为共同目的。因此, 享受消费正业已通过假日消费热潮显现出来, 并将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趋势。

2.“假日经济”的消极因素

(1) 假日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消费平衡.假日经济对社会零售总额来讲, 既有增量, 也有转移量, 还有减量。使得市场忽冷忽热, 节假日的旺销伴随着非假日的清淡;名店、大商场的销售增长使一些中小型商场的销售下降;新兴业态的发展与传统业态的衰落并存;中心商业区的热闹与边缘地段的冷清同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市场平衡。 (2) 集中消费造成商品供不应求、服务质量下降, 不规范现象滋生。由于假日经济中的需求比较集中, 在短期内, 市场的供求状况发生变化, 使得有的商品或服务出现暂时的供不应求, 从而导致服务质量下降, 商品以次充好和价格欺诈等“假日欺诈”现象不断出现。 (3) 人口过于密集及部分国民素质不高, 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由于旅游者的大量涌入, 带来排污量激增, 从而使遗产地水和空气的质量下降, 噪声增加;人口密度增大, 交通堵塞, 造成当地居民生活空间变得狭小;过量接待, 造成遗产地历史风貌的破坏, 造成野生动物生存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破坏;过于泛滥的接待设施, 也使原有的自然景观受到威胁。

二、休闲经济

休闲经济是一种基于休闲产业的经济活动范畴。它一般指与人的休闲生活、休闲行为、休闲需求密切相关的产业领域, 特别是以旅游业、娱乐业、服务业为龙头形成的经济形态和产业系统。休闲经济作为经济学中的组成部分, 它主要研究人的休闲行为中的投入与产出, 休闲创造的产值, 休闲经济的运行规律, 休闲行为和经济的变量关系等。因而, 经济与休闲的关系是双向的。一方面, 经济参与“买来”休闲, 它是回报中的一部分;另一方面, 休闲可以被用来娱乐、消费, 来支持有效的经济参与, 正是这种消费的“再创造”性使得休闲合理化。休闲的最大特点, 是它的人文性、文化性、社会性、创造性, 它对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 对人的全面发展有其十分重要的意义。休闲文化, 是指人在完成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后, 为不断满足人的多方面需要而处于的一种文化创造、文化欣赏、文化建构的生命状态和行为方式。休闲的价值不在于实用, 而在于文化。

三、“假日经济”向休闲经济转变的关键因素

1. 居民实际收入水平的实质性增长

居民收入的增长是休闲经济的持久动力。如果缺乏购买力的支持, 休闲经济像无源之水, 将无从谈起。因此稳步增加居民收入是休闲经济持续发展的最基本条件。目前我国区域间经济发展极不平衡, 贫富差距大。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迅速, 居民收入水平较高, 相关的基础设施也较为完善。因此, 需要采取确实有效的措施, 增加普通人群的收入水平, 缩小贫富差距, 以扩大休闲经济的覆盖面和参与面。

2. 改变消费观念、倡导理性消费

“黄金周”的效应只是改变了消费在不同时期的分配, 而不能创造出新的需求。目前, 居民的消费仍是以实物型消费为主, 而精神消费支出较少。通过吃、喝消费是不可能实现经济繁荣的。休闲经济不仅包括物质产品的生产, 也包括为满足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而进行的生产。因此, 要引导人们改变传统的消费观念、消费习惯和消费方式, 实现消费结构的升级。

3. 加强监管、规范市场

管理部门要特别加强对节日市场的监管力度, 各类消协和投诉机构也要在假日中保证消费者的投诉权利得到实现。对那些利用假日消费热潮损害消费者利益的经营者要严格执法, 坚决处罚;各经营、服务单位要树立消费者至上的观点, 维护良好的经济秩序。走出假日经济是“旅游经济”、“涨价经济”、“一锤子买卖”的误区;要保证节假日期间, 商品货真价实、服务文明规范, 在文明经商、诚实待客上下功夫, 为广大顾客提供方便、满意、舒适、安全、信任的服务, 从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4. 做好假日消费分流, 保护生态环境

因假日消费“即期消费”的特点, 在“五一”、“十一”黄金周期间, 人们把节前、节后的消费集中在长假消费, 表现为节中各种消费量猛增, 人口过于密集。着眼于经济健康的发展、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可适当运用价格杠杆或分时度假制度, 做好假日消费分流。以避免交通、商场、景区的过度接待现象;减少对资源的过度使用和生态环境的威胁。

5. 加强其他社会条件支持系统的配套工作

在出台“假期延长”政策后, 目前政府的宏观调控力度不够, 配套政策滞后。要实现休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还需做好其他一些社会条件支持系统工作, 如政策、立法、制度建设、社会保障、货币流通结算形式、人才培养、观念更新、开办学校、理论研究等方面加大力度, 使之为休闲经济市场的良性循环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摘要:“假日经济”现象曾作为一个新的消费热点, 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和研究。在国家推行长假制以来, “假日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内需、刺激了消费, 并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然而也暴露出其自身的局限性。本文通过文献收集和逻辑分析等方法, 对假日经济的的消费特点和发展局限进行研究, 为实现可持续发展, 假日经济势必要增加文化内涵, 向休闲经济模式转变。

上一篇:公路养护现状下一篇:标准综合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