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集血标本范文

2024-07-13

采集血标本范文(精选12篇)

采集血标本 第1篇

1 一般资料

2005年—2010年我院共采集血标本739 554份 (小儿、儿童259 840人次) , 其中男性471 288份, 女性268 266份。

2 结果

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739 554份血标本中, 不合格血标本159份, 仅占0.021%, 其中溶血78份, 凝固81份。不合格标本的原因: (1) 保洁员运送标本方法不规范, 将刚采集的血标本横向放置于标本运送盒内, 送检途中反复摇晃, 导致溶血; (2) 婴幼儿、小儿患者血管管腔较小, 年老患者血管硬化, 脆性较大, 加之天气较冷, 血管收缩, 穿刺后血液流速减慢, 造成凝固; (3) 血液采集后, 护士未及时将试管内血液充分摇匀, 造成血液凝固。经过总结经验, 查找原因, 对采血护士及送检标本的保洁员进行规范化培训, 力争血标本的采集达到“零缺陷”。

3 健康指导方式

(1) 一对一口头指导; (2) 形象式图片、宣传画指导; (3) 电视、录像指导; (4) 教育处方指导; (5) 采血咨询; (6) 特殊疾病个别指导。

4 健康指导的内容

(1) 采血前准备:嘱患者采血当日清晨空腹, 并携带就诊卡; (2) 采血流程指导:就诊卡交护士刷取条形码 (贴好相应的试管) →交采血护士核对姓名、性别、标本项目、试管类别、检验科室无误→采血; (3) 传染性疾病患者采血流程指导:告知患者到隔离采血窗进行规范化血标本采集; (4) 取报告时间、方法指导:嘱患者妥善保管好取单凭证, 按时拿取报告单; (5) 报告结果分析与指导:包括戒烟指导, 根据不同检验项目异常结果, 正确指导患者到相应科室就诊。

5 采血过程指导

5.1 采血前指导:

(1) 生化类、甲亢类项目:嘱患者采血前3 d禁食高脂、富含碘类食物; (2) 空腹血糖项目:嘱患者采血前日晚餐后不再进食, 次晨空腹采血; (3) 餐后血糖项目:嘱患者依据平日习惯进餐, 进食第1口食物时立即看时间, 准时2 h后采血, 以保证血糖值测定的准确性; (4) 产前筛查项目:先询问孕妇是否在孕15周~20周内, 嘱孕妇保持放松、愉悦的心情, 不可过分紧张, 无需空腹。采血前日晚进食清淡饮食, 禁食高脂、高蛋白、高胆固醇食物, 伴有肝功能异常者不做产前筛查, 并报告医生处理。

5.2 采血中指导:

指导儿童、成人患者取坐位, 卷袖至肘, 露出上臂, 握拳。小儿患者嘱家长协助护士取平卧位, 抽取头皮静脉血标本。特殊患者血管破坏较严重者, 取平卧位, 抽取腹股沟静脉血标本。

5.3 采血后指导:

血标本采集错误的预防 第2篇

不同的检验标本需要不同的检验容器。采样所用的容器是否恰当是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之一。常见的使用容器不当有以下情况:血清标本使用有抗凝剂的试管;全血标本使用干燥试管;血培养标本使用未经消毒的,密封不严的培养瓶或不按无菌技术操作造成容器污染而导致杂菌生长,培养失败。这些都是由于标本容器使用不当人为造成的错误。因此,根据不同的检验目的选择标本容器,必须按要求进行采集和使用。同时抽取几项检验血标本时,一般注入容器的顺序为:血培养瓶,抗凝管,干燥试管。动作应迅速准确。

采血的时机不当

血液中的很多成分易受饮食影响。血标本做生化检验,应在病人空腹时采取。但某些病例的空腹血也可使检验结果受到影响。常见原因是:取血前一天晚上病人大量饮酒或半夜加餐,均会使空腹血待测指标发生变化。取血前使用药物也会影响检验结果,在临床上常常遇到病人血糖浓度很低,可病人一般情况良好,调查发现病人输入大量维生素c,使血糖测定结果偏低;做细菌培养,在使用抗生素之后留取标本,会使培养阳性率降低。因此护士要根据检验内容,事先通知病人,向病人交代清楚有关的注意事项,严格掌握标本采集的适宜时机。

采血部位不当

临床上有个别护士贪图方便,直接从输液的针头上接上注射器抽血,或静脉点滴时从同一血管近心端采血标本,使检验标本含有大量新输入的液体;血气分析标本取静脉血送检;这些都会使检验结果与病人病情不符,因此对输液输血病人,采集血标本时应在对侧肢体采取。血气分析标本应采取动脉血。

采血量不当

取血时要根据不同的检验目的,选择不同的抗凝剂试管。不同的抗凝剂试管,要求的采血量不同,要注意抗凝剂与血液要有一定比例,不能过多过少,并将血液与抗凝剂轻轻摇匀。血抗凝剂过多,易造成血液稀释,结果偏低,样品渗透压改变,细胞形态发生改变。抗凝剂过少或与血液未混匀,均可出现血液凝固或出现肉眼看不见的小凝块,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往往给临床医生带来假象,延误了诊断和治疗。采血的方法不当

采集血标本所用方法可直接造成血液成分的变化,如抽血前止血带在病人臂上缚的时间过长或过紧,都会造成血液成分的变化。对于一些采血困难,缚止血带过长的病人,可以在针头刺入静脉后的短时间内放松止血带,等待数分钟再抽血。气体,易挥发物质,ph值等测定时,可采用一些特殊的方法。如:注射器中事先装有灭菌的抗凝剂,取血后立即将注射器针头斜面刺入橡皮塞中,尽量避免血液空气接触而影响血液成分含量或其ph值。血气标本采动脉血时最好是血液自动流入注射器内。另外,采血方法不当常可导致标本溶血而影响和干扰检测项目。红细胞内液的某些化学成分与血清浓度不同,红细胞内液浓度高时,溶血导致血浆中浓度增高,反之可产生不同的稀释作用。通常标本发生溶血的原因:注射器、针头及容器含水分;采血部位用酒精消毒后,酒精未完全挥发;反复皮下穿刺,甚至刺破血管;抽血速度过快,产生血泡并将泡沫注入容器;振荡血液时过于剧烈;两次抽血注入同一试管内等。因此,取血时最好使用一次性注射器,采血部位皮肤消毒后应等皮肤干燥后再抽血,抽血后取下针头,将血液顺管壁缓慢注入试管内,避免将泡沫或用力将血液急速推入容器造成溶血。

危重患者血标本采集质量的影响因素 第3篇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4-0181-02

血液标本的临床检验对疾病的诊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结果的偏差直接影响着临床医师对疾病的正确判断与治疗。临床将无法进行检测或检测后严重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标本统称为不合格标本。据统计,临床血液标本不合格率达9.4%[1]。现就影响危重患者血标本采集质量的主要因素综述如下。

1 采血部位选择不当

ICU危重患者常常会留置动脉穿刺导管或中心静脉置管,部分护理人员会选择动静脉置管处采血,有研究指出[2],从动静脉置管处采集的血液样本的APTT时间,比肘静脉处的明显延长。周亚敏等[3]研究证明,从指尖部位采集血液检测的血糖值不能准确反映重症患者的真实血糖水平,且患者的水肿程度、乳酸对指尖血糖均有影响。

2 血标本采集时机和保存方式不当

2.1 采集时机 生化标本采集血液时间一般在清晨的早餐前或者进食12小时以后进行抽血[4]。ICU患者中疑为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的患者,常需采集血标本做细菌学检测,沈恺妮等[5]指出,不同疾病人群的采集血培养的最佳时机可能不尽相同,对于老年人或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患者,若存在感染证据,即使体温正常也应抽取血培养。

2.2 保存方式 血乳酸是检测危重病患者的一个重要指标,覃纲等[6]研究表明,随着温度升高和存放时间延长,细胞代谢活动明显增强,乳酸检测值明显增高;血培养标本采集后若放于冰箱中冷藏保存,会导致不耐低温的细菌死亡,导致假阴性结果。因此,血标本采集后的保存方式也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3 采血量和采血顺序的影响

3.1 采血量 精确的标本采集量是保证检验质控的前提,,采集血液的量一般都有严格要求,石忠娟[7]研究表明,采血量过多或过少, PT、APTT的结果都会受到影响;刘玉兰等[8]也指出,凝血试验中对采血量的控制直接影响着结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

3.2 采血顺序 对于临床常见的双向针一针多管采血时的顺序影响,包海燕指出[9],不同的采血顺序对血流变学检测结果会有不同。而采血的顺序对电解质检验结果的影响大家颇有争议。张伟[10]指出,采血顺序安排不当,可使采血针头黏附化学添加剂混入电解质真空管使血钾检测结果升高。

4 标本溶血、凝血及抗凝剂的选择

4.1 标本溶血与凝血 标本溶血是临床检验中最常见的干扰因素,使用留置针采集血标本导致溶血率达到12%[11]。目前,引起标本溶血、凝血的因素很多,常见的有[12-13]:(1)止血带结扎时间过长。 江新泉等[14]研究表明,采血时将止血带压迫时间超过1min,会引起局部组织缺血缺氧,导致红细胞破坏而溶血;(2)采血前消毒液未干就进行穿刺;(3)严重脱水、休克患者,血管弹性差,为求血管充盈拍打血管;(4)采血技术欠佳,采血后血标本连同泡沫一起注入试管;(5)采血时血液直接冲撞真空采血管壁引起血液机械性损伤;(6)采血后剧烈摇晃。(7)护理人员抽血完成后,未将血标本与抗凝剂充分混匀等。

4.2 抗凝剂的选择 危重病人抢救和监护过程中,血气分析和电解质测定是必不可少的项目,许多医院仍是使用注射器抽取稀释肝素钠溶液后作为抗凝剂来采集动脉血标本,郑晓丽等[15]研究指出此种方法所测出的PCO2、Ca+、乳酸等均偏低。另郑东旭[16]研究指出,含不同抗凝剂的采血管选择会对肝功能的测定结果产生影响。

参考文献:

[1]Pretlow L,Johnson S,Russell B,et al.A novel approach to managing hemolyzed speciments[J].Clin Lab Sci,2013,26(3):153-157.

[2]隆海芬,王林,陈丽.经深静脉输液导管采血对部分血液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N].大家健康,2014,8(24):65-66.

[3]周亚敏,朱国超,余燕子,等. ICU患者不同采血方法血糖值差异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4):490-493.

[4]马丽,胡艳萍.生化检验中血液标本的采集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J].吉林医学,2015,36(10):2019-2020.

[5]沈恺妮,蔡倩倩,焦洋等.抽取血培养的最佳时机[J].协和医学杂志,2015,6(1):61-65.

[6]覃刚,李佳燕,韦柳青,等.血标本放置时间及温度对危重病患者血乳酸值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2):111-114.

[7]石忠娟.浅析标本采血量对出凝血检测结果的影响[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2):186-187.

[8]刘玉兰,关晔玮.检测凝血四项对临产孕妇的临床意义[J].中国社区医师,2011,13(280):237.

[9]包海燕.不同采血顺序、送检时间及袖带压力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2(6):801-802.

[10]张伟. 采血顺序安排不当引起血钾升高1 例报告[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34):4741.

[11]黄玲,翟佳,孙新爱.4种急诊静脉采血方法与标本溶血的对比研究[J].医药前沿,2013,2:135-136.

[12]钱佳,郭利琴,姚春华,等.止血带的不同放松时机对血标本溶血及采血量的影响[J].中国乡村医药,2015,22(11):57-58.

[13]王晓阳,谢爱敏.引起血标本溶血的常见原因及改进措施[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4):8407.

[14]江新泉,姚黎晖,齐东翠,等.止血带压迫时间对受者静脉血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1,51(30):109-110.

[15]郑晓丽,赵会芳,宋萌,等.肝素锂、肝素钠抗凝采血器采集动脉血的血气分析及电解质检测结果比较[J].山东医药,2011,51(38):103-104.

血标本采集一针成功率的体会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我院2009—01~12月门诊采血室患者200例, 随机分为两组:其中100例应用真空采血管组, 成人 (18~86岁) 61例, 儿童 (0~6岁) 20例, 青少年 (6~17岁) 19例。对照组采用注射器100例, 成人 (18~86岁) 59例, 儿童 (0~6岁) 19例, 青少年 (6~17岁) 22例, 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

1.2 采血方法

1.2.1 真空采集法

选择合适的血管, 在穿刺点上方扎止血带, 使静脉充盈, 视血管情况选择不同型号的采血针, 常规消毒皮肤, 将采血针从静脉上方或侧方刺入静脉, 见回血后将采血针的另一端 (带止血护套端) 插入真空采血管内。待负压采集血量达标时, 松止血带, 棉签按压针孔迅速拔针, 然后拔出试管端穿刺针。将采血针投入锐器盒。核对标本送检。

1.2.2 注射器采集法

选择合适血管, 扎止血带, 根据患者血管情况及采血量的多少选择适宜的注射器, 常规消毒皮肤, 将连接好的注射器刺入静脉, 小儿与皮肤呈平行进针, 成人呈15°角进针, 见回血后左手固定针头乳头, 右手回抽血液, 待采集血量达标时松止血带, 棉签按压针孔迅速拔针, 将注射器针头去掉沿试管壁将注射器内的血液注入盛血标本的试管, 将注射器及针头投入锐器盒。核对标本送检。

2 结果

真空采血管采集法与注射器采集法, 经临床验证200例中用真空采血管采集只要针头刺入静脉内, 另一端连接好试管, 负压自动抽血, 省时、省力、成功率高。节省护理人员操作时间[1], 减少回采率, 一次穿刺成功率高达100%, 标本合格率达100%。注射器采集法因滚动性较大, 一次成功率达93.2%, 因各种操作因素标本合格率达98%。

3 讨论

采血前:①做好患者的解释工作, 减轻其恐惧心理。对病人热情告知采血的目的, 用良好的语言沟通取得其积极主动的配合。常规操作、以达标识清楚、易于分辨。②选择适宜的穿刺部位, 一般在肘正中、腕部及手足部等周围静脉, 对小儿也可选择颈外静脉及头皮静脉。采血前检查真空采血管有无漏气和破损, 采血针包装是否破损、针头保护套是否脱落、针尖是否异常。对带有抗凝剂的真空采血管要保证抗凝剂无缺失。按不同的检验项目选择不同的真空采血管, 对各项标本的采血量做到心中有数, 准确无误的采集血标本。采血后:①拔针后常规按压穿刺处5~10min, 并嘱咐病人不要立即离开, 待针孔完全止血后再穿衣走动。对特殊及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应给予立止血或付肾素棉签压迫针孔。②不得将两次或多次穿刺的血液存留在同一个真空管中。血标本流入真空管时需将试管略倾斜, 使血液沿试管壁流入真空管。止血带不宜扎得过紧、时间不宜过长, 否则会造成淤血使红细胞破坏而产生溶血, 防止血液标本发生凝血而导致检验失败。按规定时间送检, 按规定条件存放。保存好病人资料, 以备随时查找。正确使用一次性采血针及真空采血管, 一针穿刺成功率高, 避免了重新采血给病人带来的困扰, 减少了护患纠纷的发生。同时精湛的技术和热情的服务也是保证提高临床检验标本合格率的关键。

参考文献

采集血标本 第5篇

为落实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三章“受血者血样采集与送检”有关规定,确保血液样本的有效性,防止发生差错事故,以及便于追踪调查,特制定本制度。适用于临床输血工作中血标本的采集、标识、运输、交接、检测、保存和销毁等工作环节的管理。

一、血标本采集要求

1、人员要求:采集交叉配血、血型血样的护士必须具有有资质并接受过相关的血标本采集的培训,实习或进修护士不得进行。

2、采集血标本时要求采血护士必须认真核对受血者身份,如果患者是清醒的,应要求患者回答自己的姓名;若患者意识不清,通过询问患者的亲属确认患者身份。只有当《临床输血申请单》与患者腕带的资料完全一致时方可采集血标本,并在采血后将标有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检测项目的条形码标签贴在采血试管上并与《临床输血申请单》资料仔细核对。绝对禁止通过床头卡来核实患者身份。

二、血标本的要求:

1、ABO及RhD血型鉴定试验血标本推荐用EDTA·K2抗凝,血量不少于2m1;交叉配血、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选试验血标本推荐用白盖不含抗凝剂管,血量至少5ml。

2、疑难交叉配血的血标本要求送检2管,1管抗凝(推荐EDTA·K2抗凝,另1管不抗凝,血量依照2.1要求。)

3、交叉配血标本采集要求,凡患者上次输注过血制品,再次输血仍须重新抽取交叉配血血标本以防止输血反应的发生。

4、受血者血标本采集

(1)血标本采集前应征得受血者知情同意,采血时采血人员持《临床输血申请单》和血型鉴定报告认真核对受血者身份,若患者是清醒的,应要求患者回答自己的姓名;若患者意识不清.通过询问患者的亲属核对患者身份。《临床输血申请单》的相关信息与受血者的资料完全一致时方可采集血标本,二者不一致时不得采集血标本。

(2)采集血标本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正确穿刺。

(3)一位采血人员不得同时采集两位以上患者用于交叉配血的血标本。(4)血标本的标识:血标本采集后,采血人员必须于患者床边在血标本上贴上条码,内容至少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检测项目及血标本采集时间等信息采血人员在《临床输血申请单》上签名并注明采血时间。

5、受血者血标本的运输:

(1)标识好的血标本连同《临床输血申请单》由医护人员送往输血科。

(2)紧急送检血标本应符合输血科紧急检测项目的相关要求,并在申请单上注明“紧急”字样。

(3)送外单位检测的血标本应有试管盖封口,同《疑难配血登记表》一起放入标本袋并密封,观察无血液渗漏后方能送检;若采取4℃条件送检,应避免该血标本与冰盒等接触发生溶血。

6、受血者血标本的交接:

(1)血标本送交人员与输血科人员交接血标本时按照3.2的要求对血标本进行检查,并仔细核对血标本信息与《临床输血申请单》是否一致等。

(2)确认无误后,由血标本送交人员和接收人员共同在《输血科血标本交接记录表》上签名并注明送检时间。

(3)如果应用实验室管理系统接收血标本,接收人员核对标本信息后,对血标本条形码扫描,系统将自动生成血标本接收电子文本。

(4)用于交叉配血的血标本执行“八不”接收原则:①血标本无条形码或填写不清不收;②血标本与《临床输血申请单》所填项目不符不收;③血标本量少于2m1不收;④血标本被稀释不收;⑤血标本溶血不收(溶血性疾病除外);⑥用肝素治疗者的血标本未标记说明不收;⑦非医护或授权人员送血标本不收;⑧用右旋糖酐、聚乙酸吡咯酮、羟乙基淀粉类等大分子物质治疗后采集的血标本未作标记说明不收。有干扰交叉配血实验结果的治疗时(如:脂肪乳注射等),应在该治疗前采集血标本备用。

(5)对认定不符合要求的血标本,输血科应进行记录,判断不合格性质,根据影响检测结果的程度采取让步接收或拒收血标本,并通知送检科室及时纠正或重新采集,不合格情况记录在《不合格血标本登记表》中。

7、供血者血标本的留取交叉配血时,供血者血标本应从与血袋相连的留样辫子中获得,留样时要注意保持血标本试管与血袋标识的一致性。

8、血标本的离心及检测具体执行各试验项目的标准操作规程。

9、血标本的保存和销毁:(1)接收到的血标本不能及时检测时,应将血标本连同《临床输血申请单》一同放置于2-8℃标本储存冰箱内保存。

(2)血标本检测完毕后,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标本必须保存于2-8℃冰箱至少7天,以便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时追查原因。

生化血液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第6篇

生化检验用的血液标本可来自于静脉、动脉或毛细血管。静脉血是最常用的标本,静脉穿刺是最常用的采血方法。毛细血管采血主要用于儿童,血气分析多使用动脉血。

1静脉采血法

1.1采血步骤采血前要核对病人姓名、年龄、性别、编号及检验项目等,按试验项目要求,准备好相应的容器,如空白试管、抗凝管或促凝管等。病人应取坐位或卧位,采血部位通常是前臂肘窝的正中静脉。若用普通采血法,采血后应取下针头,将血液沿管壁缓慢注入试管内。

1.2注意事项①很多生化成分受膳食影响,因此,采血前要确认病人是否空腹。②避免充血和血液浓缩:采血时应动作迅速,尽可能缩短止血带使用时间。用止血带压迫时间最好不超过半分钟,否则将使生化结果升高或下降。③若病人正在进行静脉输液,不宜在输液同侧手臂采血;若女性病人做了乳腺切除术,应在手术对侧手臂采血。④采血的体位:体位改变可引起一系列的生理变化,使血液中的许多指标发生改变。一般采取直立位采血,其二标本的测定值比卧位高5%~15%。因此,采血时要注意保持正确的体位,以及体位的一致性。⑤采血时只能向外抽,决不能向静脉内推,以免注入空气,形成气栓而造成严重后果。⑥防止溶血:造成溶血的因素有注射器和容器不干燥、不清洁;穿刺不顺利,组织损伤过多;淤血时间过长;抽血速度太快;血液注入容器时未取下针头或注入速度过快产生大量泡沫;震荡过于剧烈等。若用普通注射器采血后,未取针头直接将血注入真空管内,也易造成溶血。体内溶血属合格标本,但应在报告单上注明。

2动脉采血法

肱动脉、股动脉、桡动脉以及其它任何部位的动脉都可以作为采血点,但多选择肱动脉和桡动脉。在摸到明显搏动处,按常规消毒,左手固定搏动处,右手持注射器,针头成60°角刺入,血液将自动进入注射器内。

3真空采血法

采集血标本 第7篇

1 四肢浅静脉

部分新生儿肘正中静脉及大隐静脉明显, 可扎上压脉带, 用5号半头皮针或留置针接上5 m L空针直接抽取, 完毕压迫至不流血。缺点:血标本量约1 m L.优点:方便, 痛苦小。

2 头皮静脉

部分新生儿颞浅静脉或正中静脉较粗, 也可用上述方法采集血标本。采血量不够可由助手刺激患儿哭闹, 加大压力, 或用食指从远端到近端轻压血管[2]。

3 股静脉

新生儿能摸到股动脉搏动的少, 故以摸股动脉为标志抽股静脉血的方法不易掌握, 现多采用斜刺和直刺。斜刺:患儿平卧, 穿刺侧大腿外展呈蛙状, 垫高臀部, 充分暴露穿刺部位, 以肚脐与腹股沟垂直连线外1 cm为穿刺点, 常规消毒, 右手持针以30°角做向心性慢慢刺入, 肥胖儿稍微深一点, 抽取足够量血, 按压至不流血。缺点:可能因刺入太深伤及盆腔及男性精索。直刺:患儿平卧, 穿刺侧大腿外展呈蛙状, 垫高臀部, 以肚脐与腹股沟垂直连线交点为穿刺点 (也可以腹股沟线中点为穿刺点) , 常规消毒, 右手持5 m L空针垂直进针2/3满, 再边退边抽 (也可刺入皮下少一点, 见回血后稳住针) 抽取足够量血, 按压。缺点:针不易稳住, 多加练习可以克服。

4 头皮动脉

选用颞浅动脉或其他较粗大的头皮动脉, 用肝素化的5号半头皮针连接一次性5 m L空针, 常规消毒, 抽够血量, 取出针头斜面刺入橡皮塞或用小止血钳夹住头皮针塑料软管送检。

5 桡动脉

能够摸到桡动脉搏动, 可直接用肝素化的5号半头皮针连接一次性5 m L空针, 在沿该动脉搏动最明显处向上移1 cm~1.5 cm (手掌端) 为进针点, 常规消毒, 抽够血量, 取出针头斜面刺入橡皮塞或用小止血钳夹住头皮针塑料软管送检。不能摸到桡动脉搏动, 可采用定位, 方法一:以桡骨茎突为基点, 向尺侧移动0.5 cm, 再向手掌方向移动0.5 cm为进针点;方法二:以桡侧1/4掌横纹为进针点, 进针后慢慢刺入, 稍微深一点[3]。

6 足背动脉

摸到足背动脉搏动最明显处, 向脚趾端移0.5 cm~1 cm为进针点, 其余方法同桡动脉。肱动脉穿刺方法同桡动脉。

临床中还有许多采血方法, 以上介绍的方法是适合新生儿简单易掌握的方法。新生儿科护士只要在有穿刺经验护士的指导下经过多看、多练、多想和细细揣摩, 就能掌握穿刺要领。在实际操作中, 要视具体情况正确选择穿刺方法。

参考文献

[1]张萍.婴幼儿静脉采血部位及方法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1, 18 (3) :15-16.

[2]沈翠华.新生儿头皮静脉采血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7, 20 (3) :354-355.

采集血标本 第8篇

1 加强护士检验知识培训

为了快速取得检验结果, 为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便于争分夺秒抢救病人, 我们将静脉采血技术作为护士岗前培训的一项内容, 护士长对护士进行相关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培训, 明确考试范围, 考核成绩满分方可上岗。通过加强护士思想教育, 使其认清正确采集血标本的重要性和临床意义, 从而增强护士质量控制的意识、规范标本采集程序、努力提高穿刺技术。

2 加强与检验人员沟通

通过科室之间相互沟通, 掌握标本采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及时查找问题隐患, 减少不合格标本数量。需要重新采集血标本时, 向病人作好解释, 以取得理解与配合, 减少相关纠纷发生。

3 加强各操作细节管理

3.1 穿刺细节管理

3.1.1穿刺前评估血管条件。血管条件较差者, 采血前热敷穿刺部位, 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 改善血液循环, 待血管充盈后再抽血, 提高穿刺成功率。

3.1.2不同采血姿势影响静脉充盈度。嘱病人先扎止血带再握拳, 以免握拳后再扎止血带, 手部血容量减少, 造成手背静脉充盈不良。受重力作用, 在上肢下垂时扎止血带, 手背浅静脉充盈度更佳。

3.1.3在采血过程中, 止血带结扎的时间不要超过1min。采血时如血流缓慢, 可放松止血带, 在采血部位上方有节律地推压, 使静脉充盈, 加快血流速度, 时间过长可造成溶血。

3.1.4不可为增加血容量而用力拍打血管。反复拍打血管, 使钾离子进入血液, 血钾离子增高致使溶血。

3.1.5如果取血进针或抽血过程不顺利, 应变换静脉重抽。以免血小板聚集或出现微小的凝块而影响实验。

3.2 股静脉穿刺采血适合紧急留取血标本

急诊急救病人数量多, 血管条件复杂, 如休克病人血管不充盈、弹性差、血容量不足, 采血时易发生塌陷, 造成采血穿刺困难。选择管径较粗大的股静脉, 穿刺较易获得成功, 而且由于采血过程顺利, 采集到的血标本质量合格率更高。

3.3 标本足量配比混匀

抗凝剂严格按比例要求配比, 立即摇匀, 反复5-8次, 以免出现凝固而无法做实验。如凝血因子检查时凝固、抗凝比例不合适都会影响结果。

3.4 注入试管用力得当

注射力量太大或太快可造成溶血而影响结果, 如钾离子测定偏高等。

3.5 标本采集后及时送检

从标本采集到完成测定的时间通常不宜超过2小时。为避免延迟送检, 我们将“标本”作为一项交接班内容, 减少疏漏, 避免标本放置过久。

3.6 避免试管选择错误

试管有红冒试管、蓝冒试管、紫冒试管、黄冒试管、绿冒试管, 根据检验项目, 选择合适的试管。如C-反应蛋白、糖化血红蛋白用紫冒试管。对于不常用的检验项目, 查询清楚后再抽血, 避免因试管选择错误造成再次抽血, 增加病人不必要的痛苦。

3.7 避免病人之间混淆

根据检测项目核对患者姓名及化验单联号。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同时抢救多名病人, 不方便粘贴化验单联号时, 先在试管上写清病人姓名, 防止因“张冠李戴”延误检查结果。

3.8 避免血标本稀释

输血、输液、有血肿的静脉均不宜采血。禁止从正在输液的肢体抽取血液, 应在对侧采集血标本。避免因血液稀释造成各种成分发生改变, 致使各种结果都不可靠。

3.9 留置针穿刺连接注射器抽血易溶血

对于血管条件较差者, 禁止留置针穿刺时连接注射器抽血, 避免抽血不畅引起标本溶血。

加强护士血标本采集知识培训, 不断提高静脉采血技能, 规范标本采集及送检流程, 注重标本采集过程中的细节管理, 提高血标本质量, 保证血标本检测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为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摘要:通过加强护士检验知识培训, 使护士明确正确采集血标本的意义;通过加强与检验人员沟通, 及时掌握采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加强操作过程中的细节管理, 有效减少不合格标本数量。从而达到提高血标本质量, 为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的目的。

关键词:急救,静脉血标本,细节管理

参考文献

[1]康启清.2种采血方法对标本溶血影响的对比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9, 25 (9) :42-43.

[2]吕晶.真空采血法对血液标本发生溶血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 2009, 8 (3) :61-62.

采集血标本 第9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6月-2012年12月, 我院门诊共采集血标本35 267份, 男20 258例, 女15 009例;年龄13~86 (49.1±20.5) 岁。

1.2 方法

对患者进行一人一针的静脉采血, 静脉穿刺成功后应立即松开止血带, 几分钟后再次进行抽血, 采血结束后运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器进行检测。观察血液标本采集部位、时间、标本量及送检时间等对血液检测结果的影响。

2 结果

35 267份标本中发生检测误差67份 (0.19%) , 其中采集部位、体位引起检测误差13份 (19.40%) , 血液标本量导致检测误差23份 (34.33%) , 标本放置时间导致检测误差22份 (32.84%) , 患者心理因素导致检测误差9份 (13.43%) 。

3 讨论

3.1 影响血液分析结果的因素

3.1.1 采血体位和部位:

采血体位和部位的不同对检测结果会有很大的影响。门诊为便于操作, 常采取坐位, 病房常采取卧位。对于采血部位, 小儿常选颞浅静脉、耳后静脉、额静脉、枕静脉;成人多选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头静脉。需要指出的是, 若在患者静脉输液的同侧进行血液标本采集, 不仅会导致患者的血样稀释, 且血管内的药液也将导致血液成分改变, 进而影响血液检验分析的准确性[1]。

3.1.2 血液标本量:

血液标本量的掌握对保障血液检验分析结果的可靠性意义重大, 患者血液采集量过多或过少均会导致抗凝管中血液凝固和促凝管中血液不凝等现象出现[2]。因此, 严格控制血液标本采集量, 对提高血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有重要意义。

3.1.3 标本放置时间:

血液标本采集后若未及时送检, 放置时间过长或经日光照射等均可致标本中红细胞通透性的改变, 进而使红细胞内钾离子外移、血清氮离子和钠离子的降低及血糖下降等, 从而影响血液学检验结果的准确性[3]。此外, 血液样本在送检过程中的强烈震荡及食管颠倒放置等均将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

3.1.4 患者心理:

在为患者进行血液标本采集时, 患者常出现紧张、焦虑和恐惧等心理, 进而导致其呼吸和心率等发生改变。呼吸急促将导致患者体内p H值升高、瞬间屏气将导致患者体内p H值下降, 上述2种情况均会影响患者血液样本中血清钙的检测结果[4]。

3.2 护理干预措施

3.2.1 标本的规范化采集是结果准确性的保证:

采血时患者的体位对血液检查结果有很大的影响。一般采血是选用坐位或卧位, 这样能正确反映血液的变化。对于一些年龄偏大或晕针的患者而言, 可采用平卧位进行抽血。正确选择采血部位也非常重要, 选取弹性较好、易固定、血流充盈的静脉进行血标本的采集, 临床中, 多选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头静脉。对于采血穿刺困难者, 护理人员可于采血前对患者的采血部位进行热敷或轻轻拍打, 使其静脉更为充盈, 便于穿刺[5]。

3.2.2 严格控制采血量:

严格控制好患者的血液标本采集量, 特别是对加有抗凝剂的血液标本采集量进行控制对保障血液检验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血液黏稠度较高、血液易聚集的患者, 护理人员在采集血液标本时要做到动作迅速、准确。运用一次性采血针头结束采血时, 应先将穿刺的针头拔出, 再将插入试管中的针头拔出, 以保证血液标本完全进入试管中[6]。

3.2.3 减少标本放置时间、及时送检:

为患者进行血液标本采集后, 应立即将含有抗凝剂的试管轻轻反转数次, 使患者的血液与抗凝剂充分混合, 严禁用力过猛, 以免对血细胞造成破坏。血标本采集后应及时送检, 若出现特殊情况未能及时送检, 则应将其保存在4℃左右的冰箱环境中。血标本在送检过程中应防止震动、撞击和阳光照射, 以免破坏血标本中的红细胞, 影响检验结果。此外, 对于一些需要运用特殊方法送检的标本, 护理人员应详细注明采血时间, 并运用科学的方式将其送检, 例如血氨标本等, 切勿在血液抽取后将其置于冰水中送检, 以免造成溶血, 进而影响血液标本的检测结果[7]。

3.2.4 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护理:

在为患者进行血标本采集前, 护理人员可据检验项目向患者说明检验目的和采血注意事项, 使患者放松心情, 以有效缓解其紧张情绪[8]。

正确持送标本: (1) 准确标记:护士执行医嘱时需看清检查项目, 标记准确完整, 有患者姓名、病历号、病室床号、标本采集时间。 (2) 及时送检:标本存放时间对检验结果有直接影响, 如血糖每小时可降低6%~10%, 而在炎热的夏季结果偏差更大;血钾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可明显增高。标本采集后应迅速送到检验室, 防止标本中某些成分的降解或标本受污染。 (3) 掌握标本的采集时间:理想的采集血标本的时间是早晨7∶00~8∶00, 血培养标本应在发热初期或发热高峰期采血, 复检标本采集时间应尽量选择上次检查的同一时间进行[9,10]。

总之, 高质量的标本是高质量检验的第一步。强化对护理人员检验分析前质量保证的培训, 可提高检验标本采集的合格率, 使检验结果真正成为指导临床治疗和护理的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 轩东霞, 吴春香.影响血液标本采集质量的因素分析及控制措施[J].护理研究.2011, 18 (3) :106-107.

[2] 王朝甘.影响临床检验标本采集的因素及应对措施[J].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2, 30 (1) :55-56.

[3] 严鹏.静脉血标本采集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 2009, 15 (7) :74-75.

[4] 杨玮.浅谈血标本采集的质量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J].遵义医学院学报, 2009, 32 (5) :296-297.

[5] 张世炳.护理人员采集血液标本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2, 7 (3) :128-129.

[6] 熊异和.血液标本采集对血液检验质量的影响分析[J].医学新知 (综合版) , 2011, 3 (10) :136-137.

[7] 覃瑜, 戴庆忠.血标本采集质量对检验结果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9, 6 (6) :425-426.

[8] 杜平京.体检血标本采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护理对策[J].现代护理, 2006, 12 (13) :1209-1210.

[9] 张晟春, 许小明, 陈琼.影响临床检验标本采集的因素及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 2009, 24 (23) :2186-2188.

采集血标本 第10篇

1 静脉血标本采集失败原因分析

1.1 与护生操作技术有关

1.1.1 静脉穿刺失败

(1) 针头未刺入静脉。采集血标本应选择粗直静脉, 但个别“病人”因为肥胖而静脉充盈不明显, “护士”只能通过用手指触摸来感觉静脉走向, 由于他们对这种静脉缺乏穿刺经验, 致使穿刺失败;另外, 个别“护士”进针角度过小, 针头刺入皮肤后几乎与静脉平行前行, 导致针头无法刺入静脉;也有个别“护士”选择静脉时间过长, 因“病人”止血带被扎时间过久, 局部发绀, 静脉走向变得不清楚, 最终导致穿刺失败。

(2) 针头穿透血管壁。有些“护士”静脉穿刺时进针角度把握不好, 进针过深直接穿透血管壁, 导致穿刺失败。

1.1.2 采血针头脱出

采集血标本时见回血要将针头尾端插入采血管, 但个别“护士”过分关注插入的过程, 不慎拔出针头, 或进针过浅, 稍有牵拉致使针头脱出体外。

1.1.3 有回血但采血困难

(1) 选择的静脉过细。有些静脉过细, 虽然穿刺成功, 但采集血标本却很困难。

(2) 止血带扎得过紧且距离穿刺点过近。静脉采血规范操作要求止血带扎的位置应为穿刺点上方大约6厘米处, 但个别“护士”由于止血带扎得过紧, 且离穿刺点过近 (约2~3厘米) , 远端末梢发绀, 血流不畅, 致使采血困难[2]。

(3) 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个别“护士”静脉穿刺后有回血, 但采集血标本不顺畅, 需要调整针柄的方向才能顺利采血。

1.1.4 采血量不够准确致使血标本凝固

临床有些血标本需要加入抗凝剂, 且血液与抗凝剂有一定的比例要求, 但个别“护士”操作不熟练, 穿刺见到回血后手忙脚乱而未及时反折采血针头尾端, 致使标本超量, 导致血标本凝固, 最终需要重新采集。

1.2 与采血器质量有关

1.2.1 采血管无真空负压

穿刺虽然有回血, 但采血管真空负压状态消失, 不能顺利采集血标本。

1.2.2 针头堵塞

“护士”穿刺时针头已刺入静脉, 但无回血。拔出针头检查时发现针头堵塞。

1.3 与采血对象有关

“护士”在穿刺时, “病人”由于紧张, 大声喊叫, 被采血的手臂不经意间快速缩回, 导致采血失败。

2 对策

针对护生静脉血标本采集失败的原因, 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 使护生了解加强静脉穿刺基本功训练的重要性, 让其慎重选择有把握的静脉进行穿刺, 以提高成功率。护生要善于总结并感悟穿刺技巧, 穿刺前要心中有数;锻炼心理素质, 努力提高静脉穿刺水平, 减少病人痛苦。

(2) 强调工作中要灵活应变, 不能只关注一个点, 学会多方面观察, 既保证操作按质量、要求完成, 还要学会观察异常情况并及时告知相关人员进行处理。

(3) 应选择粗大静脉采血, 并做到心中有数;规范操作, 特别是扎止血带的位置要准确、松紧适宜, 以免影响血流。如果遇到静脉穿刺后有回血但采集血标本不顺畅时, 应及时调整针柄方向, 切勿随意拔针, 增加病人痛苦。

(4) 为保证采集血标本量的准确, 防止抗凝标本凝固, 要求护生在采血过程中发现将要达到所需血量时快速反折采血针头尾端, 阻断血流, 然后迅速拔针, 从而准确控制血量, 保证标本质量。

(5) 准备物品时应认真检查采血器、针头的质量及有效期, 或者多准备一套采血器, 必要时给予更换, 以减少病人痛苦。

(6) 尊重爱护病人, 养成与病人沟通的良好习惯, 尤其是在各项操作前, 更应该注意沟通, 消除病人紧张、恐惧的不良情绪, 取得其配合, 以提高穿刺成功率, 减少病人痛苦。

参考文献

[1]李晓松.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时间花在了大量采集标本上” 第11篇

中国新闻周刊:3月29日,有医生向院方和市卫生局汇报3位幼儿迅速死亡的情况。但3月31日,市卫生局才向安徽省卫生厅上报。为什么上报是在两天后?

严伟:我们29日接到报告当天,市卫生局就组织了分析会,与会者是本市呼吸病科、小儿科、传染科的专家——他们曾在2003年参与了SARS的防治工作。第二天,我们组织这些专家又召开了一次会议。

当时我们排除了流感等常见病毒,认为可能是发热引起的重症肺炎,但不能确定。所以3月31日,我们向省卫生厅提交了书面报道,请求技术支持。这是市卫生局第一次向省卫生厅上报此次病情。

中国新闻周刊:31日异常情况上报省卫生厅后,为什么在两周后的4月15日,省厅才向卫生部求援?

严伟:31日向省卫生厅上报后,当晚,相关领域的5位专家就赶到了。他们都是省里流行病学临床领域的顶级专家,对当时的临床病例做了分析,还有流行病学分析。确定是否为传染病,关键在于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病例间的关联性也很重要——这不像公众想象的那么简单。我们在这十多天的时间里,走遍了患者的家庭所在地,试图在患者之间找出关联性,但始终无法找到。

中国新闻周刊:有报道说4月4日,一例死亡患儿家长就同意了捐献遗体,第一例标本是这个时候拿到的吗?

严伟:不是。4月5日17:30,就标本采集的一系列问题,省疾控中心任军主任召开会议。首先,这必须获得患者家属同意;其次,必须保证操作安全性,操作的一系列过程都需谨慎。5日晚,省疾控中心检验科科长和市里的病毒专家,才完成了首例死亡患儿标本取样。

标本分为两份,一份留在市里,市里专家们做细菌学检测,另一份送到省里做病毒检测。

后来,省里派来第三批专家,这时候卫生部的专家也参与进来,大家一致要求大量采集合格标本。于是,我们开始搜寻所有病人的血液、粪便标本,尽可能多。这个问题非常重要,没有大量合格的标本采集,就无法做实验室检测,从而无法弄清病因、病源。也正因为这个大量的采集送样、检测过程,我们花费了一段时间。

病因迟迟查不出,说实话心里很急,对公众没有交代。作为行政人员,我们从来没想过要去隐瞒。这一个月来,我们的工作经得起调查和时间的检验。

中国新闻周刊:阜阳其他官员曾对媒体表示,该地区没有出现过手足口病疫情,没有经验,所以导致检测遇到了困难。阜阳到底有没有发生过手足口病?

严伟:它是一种常见病,只是以往大都是轻症,没有引起一般医生的重视。以往的那些手足口病,也无法判定是否由EV71病毒引起。

中国新闻周刊:安徽省的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当时《阜阳日报》对他们的说法有误解之处——没有发布他们怀疑手足口病的消息。事实是这样吗?

严伟&万俊峰:对这次手足口病的研究,专家组的意见也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当时15日送给市里媒体刊发的结果里,的确没有提到手足口病,当时也缺乏证据。外界说我们隐瞒,没有的事。我假如当时就把一些不明原因的死亡病例向社会公布,那才会引起更大的混乱。

中国新闻周刊:针对此病的预防与治疗,市里还采取了哪些主要措施?

严伟:除了在全市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还有对全市5岁以下儿童建立健康档案。乡村两级卫生干部实行“一包一户”责任制,平均下来每位乡村干部负责十几个孩子,每天都进行巡查,一旦发现不明原因发热,立即送治。

EV71病毒肆虐史

1969年,EV71首次从加利福尼亚患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婴儿粪便标本中分离出来。1974年,这类病毒被首次公开报道,此后EV71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十多次爆发与流行,全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如澳大利亚、瑞典、日本、保加利亚、匈牙利、马来西亚、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中国大陆等,先后报道了EV71的感染和流行情况。

其中有3次大的流行:1975年保加利亚太流行,共有705名患儿受到感染,其中149例发生急性弛缓性瘫痪,44例死亡;1997年马来西亚大流行,共有2628例发病,39例急性脊髓灰质炎样麻痹或无菌性脑膜炎,30多例患儿死亡,其平均年龄1.5岁;1998年中国台湾地区EV71大爆发,共发生129106例手足口病和红斑疹,其中405例为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78例死亡,死亡原因主要为由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而导致的肺水肿和出血(83%),91%的死亡患儿小于5岁。台湾在2000年又有一次EV71大爆发,这次有80677人染病,41人死亡。

自1997年来,EV71病毒的流行在亚太地区呈上升趋势。而从1999年开始,中国广东、福建、上海、重庆等地区报告局部流行EV71感染,发现EV71是中国南方地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之一,中国内地的EV71毒株在种系进化上有较高的同源性,与台湾地区大部分分离株亦有90%~91%的核苷酸同源性,但大陆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和神经系统症状较轻,有别于1998年台湾地区的EV71大爆发。

EV71的症状、传播与治疗

人类肠道病毒EV71是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成员。不同的亚型感染后临床症状不完全相同,通常主要引起患者手足口病(HFMD)和无菌性脑膜炎、脑干脑炎和脊髓灰质炎样的麻痹等多种与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致残及病死率较高。

目前,人类是EV71病毒唯一已知的自然宿主,病毒主要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传播,病毒经过被感染者的口鼻分泌物、粪便和飞沫等传播。中国大陆EV71的分子流行病学资料还不完整,采样标本主要来源于手足口病患者。

统计资料表明,感染EV71病毒发病后,重症患者病死率可达10%—25%。由于迄今没有特效的抗病毒药,辅助治疗手段尤其重要,其治疗效果就与发病地方的整体医疗卫生条件紧密相关。

EV71病毒的实验室诊断

肠道病毒的常规诊断为病毒分离培养和血清学方法,繁杂费时,无法满足病毒流行期间同时处理大量样本的需要。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克服了以上缺点,已成为肠道病毒感染一快速诊断的重要手段。

采集血标本 第12篇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 人们对健康的概念有了更全面的理解和认识。将传统卫生保健服务的患病时才到医院看病和诊治的观念转变为每年定期体检。真正做到提早发现隐患。健康体检正成为人们一种新的消费需求[1]。在激烈竞争的健康体检市场中, 我院在2011年1-12月对健康体检静脉血标本采集过程中提供人文关怀, 满足居民健康服务需求, 赢得了社会的信任。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12月份在我院需采集静脉血标本的健康体检者200例, 其中, 男100例, 女100例。第1次健康体检者60例, 第2次健康体检者80例, 第3次健康体检者60例。按体检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观察组男50例, 女50例, 第1次体检者30例, 第2次体检者40例, 第3次体检者30例。对照组男50例, 女50例, 第1次体检者30例, 第2次体检者40例, 第3次体检验者30例, 两组年龄、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按常规采集静脉血标本, 观察组在常规采集静脉血标本的同时提供人文关怀。对200例体检者发放满意度调查表。

1.3 结果

人文关怀对健康体检静脉血标本采集过程的影响, 见表1。由表1可见, 观察组实施人文关怀后不良反应明显减少, 体检者的满意度得到了提升。

2 人文关怀

2.1 体检前的准备

(1) 体检者的准备:向需要采集静脉血标本的体检者讲解体检前需要注意的事项, 其内容是体检前3d应禁酒、按时作息、清淡饮食, 停服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需要空腹者, 体检前禁食、禁水12h以上, 以保证体检结果的真实性, 减少误诊。体检当天, 穿便于穿脱的上衣, 袖口不宜过紧等。对于糖尿病患者, 由于较长时间禁食、禁水及体检时的活动劳累, 可造成低血糖, 所以糖尿病患者在体检时最好有人陪伴, 并尽量减少活动, 尽早抽取标本。进行空腹检查的项目, 应携带易消化的食品, 如巧克力、牛奶、饼干等, 一旦出现心悸、气短、出冷汗等症状, 立即进食上述食品, 以保证安全[2]。 (2) 护理人员及用物的准备:选派高年资、技术精湛、有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的护理人员。备饮水机、一次性饮水杯、糖果、沙发床等, 以备出现低血糖时急用。另备健康体检及常见慢性病的宣传材料、凳子, 以便于体检者在等待时或采集后休息时翻阅。休息区根据不同季节换放赏心悦目的花卉。

2.2 采集静脉血标本时的护理

护理人员每天提前15~30min上班, 根据季节变化, 调节采血室的温度。保持采血台面的清洁, 用物摆放整齐。保持地面清洁、干燥。护理人员仪表端庄大方, 语言亲切, 态度热情, 营造一个充满人情味和舒适的人性化环境, 这样有利于冲淡体检者对静脉采血的恐惧感。

2.3 加强护士自身素质训练, 提高服务质量

护士作为操作过程的行为主体, 应具备高尚道德品质, 良好的语言修养等高层次的素质。日常工作中注重各方面的培训, 定期组织护士学习职业道德规范, 护理优质服务理念等, 学会运用沟通的技巧, 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 组织体检者自觉排队, 依次等待采集静脉血标本, 协助年老体弱者取合适的采血姿势, 抽血侧的衣袖不可过紧, 防止采血后出血。仔细核对采血单, 根据不同的检验目的计算所需的采血量选择试管, 采血时应再次核对姓名, 严格消毒静脉穿刺部位, 如静脉充盈明显进针角度应<15°。如静脉充盈不明显, 应用手指探明静脉方向及深浅, 进针角度在15°~50°。由于在静脉穿刺过程中形成两个穿刺点, 即皮下、静脉, 它们之间有一定距离, 因此采集完所需的血标本的量后, 应用干棉签采取两点连式 (顺式) 压迫止血拔针法, 以防局部出血造成体检者的疼痛及恐惧。协助行动不便者穿好衣服。如果一次采血不成功, 立即更换另一名护士穿刺, 避免同一护士反复穿刺引起体检者不满。

2.4 弹性排班

体检需采集静脉血标本者, 大多数要求空腹, 因而高峰时间集中于07:00~09:00, 而每一位体检者都希望自己尽快地采集血标本, 易导致单位时间的人群聚集, 甚至拥挤, 根据这个特点, 增加高峰时段采血人员, 最大限度满足体检者的要求, 这样既缓解了工作压力, 保证了护理服务质量, 避免忙中出错, 同时更合理利用了人力资源。

3 讨论

随着现代护理模式的变化, 护士从原来的被动服务提升到主动服务。同时随着全民文化素养的提高, 人们对医疗需求也不断提升, 更加关注自己服务需求的满足情况, 希望自己在获得治疗性服务的同时, 享受舒适的人性化服务。护理人员应坚持以人的需求为准, 树立服务与竞争的理念[2]。为有效开展体检工作, 要求每一位护理人员都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丰富的人文知识, 工作中仪表美一点, 微笑甜一点, 言语暖一点, 行为轻一点, 业务精一点, 帮助广一点。

所谓人文关怀, 就是在生活工作中, 始终体现在维护人的生存权利、价值观念、道德尊严、思维方式和情感方式等[3]。对待体检者护理人员应做到来有迎声, 见面有称呼声, 询问有回声, 操作前有解释声, 操作中有关爱声, 操作失误有真诚的道歉声。将人文关怀融入护理的每一个细节之中。以“严谨、优雅、微笑、细致、关爱”的核心服务理念热情接待每一位体检者。

参考文献

[1]王雅文, 郭巍.健康体检前的注意事项[J].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 2008, 5 (15) :122.

[2]惠菊芬.人性化护理在健康体检中的实践[J].当代护士:学术版, 2006, 14 (5) :封3.

上一篇:电子政务政府管理创新下一篇:有效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