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兴趣快乐写作

2024-07-14

激发兴趣快乐写作(精选12篇)

激发兴趣快乐写作 第1篇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 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 表达真情实感。”因此, 教师在习作教学中, 要善于挖掘有利于习作指导的活性元素, 为学生构建开放的习作环境, 引导学生敢想、敢说、敢写, 在不断的学习与锻炼中,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使学生达到自由表达心中所想的目的。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 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 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 而是勤奋的探索和执着的追求。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 利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作文课上的游戏教学, 一般是把作文内容与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用“动的方法, 让学生通过脑、口、手、脚的活动, 刺激神经中枢, 引发学习欲望,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身心潜能。运用先做游戏再让学生写作文的教学方法, 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解决学生在写作文时无话可说的问题。游戏前, 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游戏的过程和其他学生的言行。游戏后, 教师要组织学生说出游戏心得, 并鼓励学生将游戏过程写成作文, 在作文中交代其他学生的语言、动作表情和自己在游戏中的感受等教师带领学生做游戏, 不仅使学生玩得兴高采烈, 而且使学生写得轻松愉快。

2. 评价要以鼓励为主。教师要知道, 不管学生的作文写得如何作文中一定会有闪光点, 哪怕只有一个词用得生动、一个句子写得好或一个地方有新意, 教师也要为学生叫好。教师要经常对学生的作文给予肯定的评价,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笔者经常在作文课上读学生的作文, 哪怕是学生写得不够精彩, 也会给予鼓励性的评价, 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3. 办好班级的佳作欣赏角。

笔者在班级里开辟了一块“佳作欣赏角”, 把学生的佳作张贴在教室的佳作欣赏角上, 让学生在课间阅读欣赏。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4. 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习作活动。

小学生好奇心强、爱表现, 形式多样的习作活动能调动学生的习作兴趣。如, 开展课前读书、读报活动, 让学生到讲台上朗读从书上看到的好文章、精彩片断等等。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和习作活动, 能够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表现的机会, 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手段。小学生喜欢表现自己, 好胜心强, 开展竞赛活动能够给学生更多的参与和表现的机会。这样不但可以活跃学习氛围, 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1. 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知识, 学习课文中的表达方法。

“重视文本”是新课标的要求, 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会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内容。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 摘抄中积累写作材料, 能够为学生写好作文做好铺垫, 能够使学生在写作文时有词可用、有话可说。如, 在教完《再见了, 亲人》这节课后, 笔者让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然后让学生大胆想象, 仿照课文中的表达方法, 以大娘、小金花或大嫂的口气描写送别时的场面。学生通过背诵积累了知识, 通过练笔体会了抒情与叙事两种写作手法, 这些都使学生作文中的语言更亲切感人, 构思更精巧别致。

2. 通过写日记来积累。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法, 也是练笔的最好途径。日记的内容很广, 可写听到的、看到的和想到的。比如, 学生可写自己与同学之间发生的小事, 可写一节有趣的美术课, 可写一场精彩的篮球比赛, 可写一次大扫除。写日记能够使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 能够使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 鼓励学生体验生活、感受生活, 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笔者经常在家长会上读一些具有真情实感、富有生活气息的学生习作, 同时建议家长多带孩子体验生活, 多带孩子参加一些社会活动, 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笔者通过这些努力, 使学生写出了许多富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

激发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 第2篇

梦幻

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成为作文教学的根本任务。

一、留心生活,学会观察

所谓观察,就是用眼睛去看。要远“观”近“察”,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并养成一种习惯。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法国作家莫泊桑曾拜当时著名作家福楼拜为师。一天,他把自己坐在屋里编的准备写成小说的故事讲给福楼拜听。福楼拜听后,说:“我劝你不要忙于写这些虚拟的东西,你每天骑马到外面转一圈,把路上看到的一切准确地、细致地记录下来。”于是莫泊桑意识到福楼拜是教他首先学会用眼睛去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练好观察这一基本功。从此他花了一年左右的时间,每天外出观察,终于写成了小说《点心》,并成为世界著名的小说家。后来莫泊桑在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时,说:“对你所要表现的东西,要长时间很注意地观察它,以便发现别人没有发现过和没有写过的特点。任何事物里,都有未被发现的东西……”鲁迅也曾说过:“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看到一点就写。”这是鲁迅长期创作的经验总结。由此可见,要想写好文章必须重视观察事物,提高观察能力。

不少学生作文脱离实际,生编硬套,字词不够废话凑,像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我们先来看峻青的《海滨仲夏夜》一段中的描写:“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这段文字确确实实是描写海上的晚霞,绝非别处,只有在海上。

作者抓住了海滨夏夜的特色,用“橘红色”来形容晚霞,用“染成了红色”写海水的色彩,用“燃烧”一词生动地描绘了晚霞的情态。为什么峻青能把海滨夏夜的景写得如此逼真形象呢?是因为作者以生活为写作素材,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感受和思考,才把这一景色写活了。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全景式的扫描生活,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这“源头”就是我们的五彩缤纷的生活,让生活成为学生自己真正的创作源泉吧。

二、练写随笔,积累素材

茅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来……”。写随笔,就是给学生以充分的自由:选材自由,命题自由,文体自由,字数自由。只管写自己最熟悉、最感兴趣、印象最深的人或事。可议论,可抒情,可记叙、随心所欲。洋洋洒洒几千字,不嫌多;点点滴滴几十字,不嫌少:有话则长,无话可短,尽兴而写,随意而止。这样不自觉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事物的兴趣和能力。他们写的内容起初比较简单,渐渐地,观察视野不断扩大,就从身边的小事写开去,写社会、写人生。内容越来越丰富:班级的生活与**,家庭的欢乐与忧愁,社会见闻等等,真是大到宇宙,小到自我,尽入笔底。有个学生对校园常作细致观察,从景到人,从人到事,连续写了校园生活之

一、之

二、之三……在随笔里,我看到了学生的写作欲望,也有到了学生因创作热情而引出的观察兴趣。不仅有话可写,而且更真实,更贴近生活,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三、课外阅读,学会迁移

现在有不少学生在“题海战术”中苦斗以提高分数,“重理轻文”的现象较为严重,以致于有些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理科书”,平时很少课外阅读,缺乏写作材料,对作文望而生畏。要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必须注意积累写作材料,提倡多阅读文章。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破万卷”是说书读得要多,书读得多,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才“如有神”助。但仅仅靠多读是不够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这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因此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还要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材料,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作文中去。作文时,吾意所欲言,无不随意所欲,内容应笔而生,如泉之涌,滔滔不竭。

四、模仿范文,培养文风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讲,我们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培养好文风。即使刚模仿时比较机械,也应加以肯定。吴增祺说:“文章之体,往往古有是作,而后人则仿而为之,虽通人不以为病。”这是指文章体式上要加以模仿学习。历史上许多文学家也曾模仿古人写作,成为一代风范,如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脱化来的。再如左丘明的《左传》善于用对话叙事写人,司马迁的《史记》善用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这些手法都为后世的散文家、小说家、戏剧家所模仿。模仿是创新的一步,但不能一味地模仿,开始求“与古人合”,其后必须“与古人离”,所以我们必须强调模仿时还要加以创新,培养好文风。

五、多加肯定,少点批评

我们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应尽量肯定他们的优点,用委婉的话指出不足之处。大家都知道,春秋时期,有一位了不起的人才,叫管仲,他的优点是很有才华,他的缺点是贪财。鲍叔正看中了管仲的才华而重用他,让管仲在齐国的争霸事业中一显身手,使齐国得以九合诸侯,雄极一时。如果当时鲍叔正只看到管仲的缺点而不加以利用,管仲能发挥自己的优点,齐国会有后来的成功吗?同样,在作文中,有些学生的习作并不见佳,但在用词、组句等方面有一点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我们也应多给予赞美,激发其创作的兴趣。否则,教师若是把学生作文评得一无是处,这不仅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而且打击了他们的写作兴趣,以为写作是件“高不可攀”的事,难以“登堂入室”。

六、鼓励创作,推荐发表

俗话说:“乐此不彼”,要学好一种东西,兴趣是至光重要的。它是获得知识进行创造性创作的一种自觉动机,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创作的内在动力,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必须鼓励学生创作,培养他们创作的兴趣,而推荐发表文章是激发学生创作的一个好办法。每次作文,我要求学生以真对待,选出一些较佳习作,编写作文专刊,名曰《成长》张贴出来,并在课堂上为之宣传,以点带面,让学生感受到作文的份量,大大提高他们创作的积极性。

付出总有回报,由于自己的辛勤耕耘,我的学生的写作水平在不断提高,一株株幼苗在茁壮成长……

激发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激发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

激发习作兴趣,快乐地写作 第3篇

关键词:兴趣;生活;作文;素材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用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作为作文教学的内容,把学生引入写作世界

中去。

现以自己多年来的教学体验,谈谈我在作文教学方面的尝试。

一、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学会从生活中选材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形象地说明了阅读与写作的微妙关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生活是学生习作的源头,习作的欲望和激发主要从生活实践中来,习作的材料也主要从生活实践中来。

教师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为了让他们写出更加贴近生活的作文我在上课前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摸瞎子、老鹰捉小鸡、丢手绢……学生高兴地玩起了这些熟悉的儿时游戏,下课了还意犹未尽。第二节课我让学生静下来整理思绪,结合自己刚刚经历的和自己的感受,写下自己的过程和感受,在内心确有其感的情况下,学生顺利地完成了写作任务,且有不少佳作。

二、指导学生大胆倾诉想象,放手写作

为了使学生明白到底应该怎么写作文,每次接新班,我总是从写第一篇文章开始,就告诉他们:“你们的习作必须是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要说的意思,篇幅可以长一些,也可以短一些,内容可以具体些,也可以不那么具体。总之,只要你写出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不编文章,就是一篇好文章。”

为了使学生真正明白这个道理,我常引导,常举例。班里有个孩子养了只小兔子,放学回家后大部分时间都是和它待在一起,作业质量严重滑坡。我找家长沟通询问原因。家长经过分析,断定是因为养小动物影响了学习,未经孩子同意,就把小兔子送人了。孩子有天在日记中写道:爸爸说:“你现在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怎么上好的学校呀!”我听了十分的惭愧,就把小兔子送到了小姨家。事情会是这样的吗?下课后我问他为什么这么写,他说:“老师,这是写作文,不这么写怎么像作文呢?”我鼓励他如实写作。她重写了一篇文章。文中这样描述:

回到家,我还是依旧去找我的小兔子玩,可是我在屋子里都找遍了都没有发现它的踪迹。我一下子惊呆了,嘴里连声喊:“妈妈!妈妈!”爸爸从厨房里走出来,边走边说:“喊什么喊,兔子被我送人了!”听到这句话,我的眼泪刷地一下子流了下来。我狠狠地瞪了爸爸一眼,转身跑进我的房间,大哭起来。写完这篇文章,得到我的肯定之后,孩子告诉我:“老师,这样写有话可说,不难,而且心里话写出来后,心情舒畅多了!”

三、激发兴趣,培养写作能力

根据各阶段的写作要求和学生的思维能力,我在课堂上常以“新闻报告”的方式来对他们进行说话训练,利用课前几分钟,让学生把自己耳闻目睹的新鲜事物表达出来。让学生说一段话或讲述一件小事,在口头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至归纳概括能力等方面,无疑都是一个锻炼、提高的过程。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我还采取了激励手段。我经常对学生说:“要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通过这种交流,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自己习作的价值,并从中享受到习作的快乐。这样做就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使学生更加“乐于写作”,并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发展健全人格。

四、书写人文评语,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教师要站在理解、尊重学生的角度,改变以往作文评语中作为说教者的形象,与学生进行平等的、耐心的心灵交流,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评价学生的文章,最重要的除了要求他们写得生动、形象外,更要使他们喜欢学习、喜欢表达、喜欢写作,觉得那是一种快乐。针对学生的心理,教师要用一种清新的语句,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每一位学生都喜欢写作,从而提高全体学生的写作水平。

小学阶段是对文字培养启蒙兴趣的阶段,要重视评价的激励作用。文章写好了,教师总要评价,改是习作教学中重要的一环,给学生下习作评语,则是这一环节的点睛之笔。学生习作水平的逐渐提高,同教师准确、全面、公正的评语密切相关。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观点”,多一些鼓励。

对于学生的作文,教师要站在理解、尊重学生的角度,少一些批评责备,多一些赞美鼓励。教师要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心灵交流,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引发强烈的作文兴趣。

(作者单位 湖北省十堰市东风分局铁路学校)

激发兴趣快乐写作 第4篇

1.我国高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及成因

高中作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教师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规矩多、要求多、条条框框多,学生始终处在一种压力较大的氛围中学习写作,导致学生一上写作课,就会烦恼不已。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原因是教师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日常真实生活和学生的情感世界。学生不想写,没内容可写,感觉无话可说,缺乏写作素材,是当前困扰作文课的一个突出问题。老师在课堂上大讲特讲各种写作理论、写作方法,可学生却是唉声叹气!作文教学一直是一个令众多高中语文教师头痛的、棘手的问题。

2.我校语文作文教学现状及成因

我校的生源质量不是很好,在校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乡镇中学,入学分数低,作文基础相当的薄弱,语言表达能力也大大不如城市里的学生。大部分学生的作文语言苍白无力,还有很多学生一见到写作文就感到头痛,觉得无话可说,也无从下笔,在写作方面信心严重的不足。这些情况严重地影响了教师的作文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农村地区教育资源匮乏,师资水平的相对落后,教育观念的陈旧,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一部分教师在教授作文课时,教学方法较为传统,学生对作文兴趣不高。以上两方面原因直接导致了作文课堂气氛沉闷,作文课质量不高。体现在试卷上,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一篇高质量的作文,作文分数普遍较低。

二、改善农村乡镇中学作文教学的方法及策略

为了改善农村中学的作文教学质量,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在思想重视的同时可以把激发学生兴趣作为突破口,克服他们不想写作、不会写作、害怕写作的心理,营造良好的作文学习环境。为此,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作文素材、文学知识、文学底蕴等有关写作的资料和知识的储备

这一阶段贯穿于整个高中三年的学习之中。其意义在于为写作打下一个坚实的文学基础。只有基础扎实稳固了,才能建起高楼大厦。现在的孩子能吸引他们注意力的新鲜事物太多,以至于他们平时很少课外阅读,因此缺乏写作材料,对作文望而生畏。要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必须注意积累写作材料。

(1)平时多读好书好文章。书读得多,知识才丰厚,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信手拈来,引经据典,左右逢源。就像大诗人杜甫所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但是仅仅多读还是不够的,读之后还要认真思考,仔细体味,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让读过的书成为自己写作的“活水”。

这一计划的实施,最好是从学生高一入学之初开始。学生要充分利用起图书馆,教师按计划列出本周必读书目,本日必读的文章小品,每读完一部作品写一篇体会,这个体会不必追求什么华美的语言,但一定要是真情实感,有感而发,由情而作。在此期间还可以穿插一些优美语段的背诵等活动,为日后写出好的文章做一个全面的铺垫。

(2)利用好校本教材。在本学校,我们语文组编写了《录与思》校本教程,共计5册,适用于从高一到高三上学期。这5本书的基本内容是每天都有一篇富有哲理(人生、生命、友情、爱情、生活)的小故事,在小故事的下面留出书写的空间,要求把自己阅读后的感受、体悟记载下来。用这种方式和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加深他们对人生、世界的认识。通过每天的练笔,久而久之,自然会养成勤思考、乐于抒发自己的感想或感受的习惯,这对提升写作能力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在我校的校本教材《录与思》第5册中,还专门收录了100首内容积极、健康,在某一时代非常流行并深受大家喜爱的歌曲,并按照一定主题分类,如亲情类的《感恩的心》《懂你》《父亲》,友情类的《朋友》《朋友别哭》,励志类的《我相信》《今天》《蜗牛》,生命激情类的《飞得更高》《红旗飘飘》等等,这些歌曲都是学生熟悉的,而且内容丰富,情感真挚,富有一定的哲理。录入这些经典歌曲,主要是想通过这种新颖独特的形式,让学生读过歌词后能够有所触动,激发写作欲望。

(3)关注身边事,关心时事。可利用校园的广播、时事宣传橱窗等介质来了解当今的时事。建议在班级订购报纸杂志,这一方式我认为是最有效果的。例如,给学生订购《环球时报》来让他们了解近来世界发生的大事件,以及专家们对各个事件的解读、建议。让学生心里装有这个世界,拥有大眼光,大胸怀,思考大问题的能力,从而扩大他们的写作视野,写出大气的文章!

2.课堂上对专题写作的知识讲解

这一环节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高中所接触的和要求掌握的文体体裁大致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教师在作文课堂上可以从专题讲座开始讲起,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讲得一定要细,从最基础的讲起。如讲细节描写这一知识点时,由于不少学生平时作文脱离实际,生编硬套,字词不够废话凑,像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我注意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心灵去体会、理解生活。

3.学生学习,练习写作

在学生掌握了某一方面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后,就要进行这一知识点的巩固,理论的掌握必须要和实践结合起来。如教授完细节描写这一课后,可以让学生从他们身边最熟悉的人或事物写起。“最熟悉”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写他最熟悉的,他才会有话可说,才不会感到陌生,才能写好。例如人物的肖像描写,就可以把同桌作为描写的对象,也可以是爸爸、妈妈等身边的人。写作之前要求认真观察所要描写的人物,抓住最突出的特点来描写。可以多用些修辞手法来突出特点。还可以进行片断描写的训练,可以写一个活动场景或一个情节。

无论是细节描写还是片断描写,都必须从自己的真实体验出发,不要瞎编乱造,生搬硬套。每次对写得较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可以把他的文章作为范文读给大家听,也可以让他谈谈自己的写作体会和经验,让作文课堂动起来,改变老师“一家言”的局面,调动同学们参与写作的热情。

4.挑选其优秀作品发表

在基础训练完成后,就可以进行大作文或者是完整的作文训练了。可以写诗歌,写小说,写散文等等。如在写小说这一阶段,可以要求学生写一篇小小说,在写的过程之中,要求运用以前所学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并进行必要的指导。挑选其中的几篇佳作,进行年级展览,并把其发表在校报上,或向报刊投稿。我班就有一部分学生的习作被发表在《嘉善文化》《南湖晚报》《嘉兴日报》等报刊上。还有学生在一系列的征文比赛中获得好成绩。对学生来说,这些都是莫大的鼓励,激发了他们很大的写作兴趣。

三、对教师和学生的建议

1.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的作文教学水平,正视农村乡镇学生的写作水平现状,要用积极的态度去教每一个学生。农村乡镇的学生由于客观条件所制约,阅读量不是很大,语言的表述能力大部分不及城市里的学生,这是现实存在。我们老师在教学中要敢于面对这样的一个事实,想一切办法来帮助我们的学生提高写作能力,而不是一味地抱怨,或者是对他们的写作不予重视。

2.教师应该担当“导演”,“舞台”给学生。让学生在写作中尽情地去发挥,老师最好只是顺势的引导。学生如果对某一体裁有特别的偏爱,老师应该鼓励其勇敢地进行创作,而不能是生硬地加以阻止。例如有的同学很擅长写抒情散文,那作为教师就应该在散文写作方面多多指导,而不是让学生再换文体。

3.学生写作起始阶段应该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敢模仿,不必过分追求完美,尽可能减少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

4.学生应该扩大知识面,了解语文写作的思维方式与表达方法,培养独立思考的意识。学生自己还应有意识地注意观察生活,多读书,多动笔,增强表达能力。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第5篇

二·、提倡学生关心时事,多听新闻.多阅报刊,以便有感而发。

学生要写好议论文,没有素材是不行的,故而我要求学生多听新闻.在家里,早、午、晚饭时间都要求学生注意收听新闻,关心时事。同时,我还提倡学生多阅报刊,增长见识,开阔视野.班里订的《羊城晚报》、《中国青年报》,学生个人订的《参考消息》、《文摘报》、《文萃》、《作文报》、《语文世界》等,同学们都争相阅读,作读书笔记,积累不少的典型素材,在此基础上,我又要求学生把报纸上他们感兴趣的、有感受的文章剪下来,写读后感,写评论文章等。结果学生的剪报作文比教师的命题作文还要写得好,因为他们是有兴趣而写,有感而发。

三、精选作文体裁和题目,作文训练力求系列化、系统化。

四、加强审题训练,多审题精写作。

五、借鉴名家名篇,提倡学以致用。

画家齐白石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搞艺术离不开一个借鉴模仿的过程,但不能生吞活剥、生搬硬套,作文也是如此。学习了课文中的名家名篇,让学生也去尝试一下,用刚学到的方法去仿写文章,也是我进行写作训练的一种方法。如学习了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后,要求同学们用“移步换景法”去写《登奇山》、《游西樵山》等;学了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让学生用“定景换点法”写《校园之春》,提倡学生学以致用。当然这种仿写不是呆板的照搬照套,而是让学生借鉴,学习名家的写作方法。

六、尝试写作辩论式作文,突破常规思维。

1991的高考作文题是“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要求考生任选其一写作,这其实便是一种辩论式作文题型。我借鉴这种作法,以“名师出高徒/名师未必出高徒”,“有志者事竟成/有志者未必事竟成”等为题,让学生进行作文辩论,让他们持其中一个观点去驳另一与之对立的观点,要求既要观点鲜明,又要注意论证的辩证法,不失之于片面偏激、写作时要求学生按观点分成两组,写出文章后各派四个代表出阵参与辩论。结果不少学生能突破常规思维,拓阔写作思路,写出了言之成理,不落俗套的好文章,辩论场面也十分热烈,学生兴趣盎然。

七、教师评改作文与学生互改、自改相结合,教师重在讲评、鼓励。

为了发挥同学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作文的兴趣,培养他们批改作文的能力,从而提高作文水平,我在作文评改方面,除了教师本人评改外,还采用学生互评或自评的形式。具体做法是:课前教师浏览了学生作文,找出作文中的优缺点,课堂上进行审题分析,指出此次作文的优缺点,示范评讲两三篇文章,列出批改的标准,然后让学生批改,可互评,可自评,先找优点,再指出缺点,重在鼓励,然后教师收上来再阅,贴出优秀习作。这样,学生亲自参与了文章批改,所以对本类作文的写法要求理解得更为深刻。

以上这些做法都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尝试,其中对写日记、周记、剪报作文、作文系列化训练和文章互改等方面有所侧重,收到较好的效果,98学年在学校征文比赛中,我所教班的几位同学的征文,均获校二等奖,2000学年,我任教班的几位同学,在学校征文比赛成绩不俗,其中邓佩琪是高

一、高二两个年级中唯一的一个一等奖。另外,每个学期都有同学的作文刊登在校刊《红棉报》上。而绝大部分同学也不再害怕作文,这些都是得益于教学中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责任编辑:飞雪

培养写作兴趣 激发写作热情 第6篇

[关键词] 语文教学;作文;特点

[中图分类号] G633.34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1-1270(2009)1-0129-01

一、注重片段训练,培养写作兴趣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注重片段训练,让学生有话就写。生活中的点滴感受,思想上的片刻闪光,都可以形成文字;对于某一现象、某一事件的看法,也可以通过三言两语做个记录。每次突出一个重点,进行一些训练、循序渐进、盘旋上升,学生的作文水平就会有可能像数理化通过练习作业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像音乐、美术课通过练唱、素描等掌握唱歌、绘画的技能技巧,获得扎实的提高。

采取化整为零的训练方法,通常以片段的形式出现,且不必拘泥于字数的多少,学生往往乐意接受,而且花费时间不多,容易坚持。经过反复练习,学生的说话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都会逐渐提高,写作能力自然也会随之提高,写作的热情也就会产生了。

二、重视随笔训练,积淀学生情感

每周我都给学生布置一篇随笔,让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让随笔成为学生个体情感和体验表达的场所,成为学生与教师勾通的渠道。宽松、民主、和谐的气氛,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一般来说写作心灵处于自由的状态,这一种状态如果受到一点干涉,就会敏感的关闭。通过随笔谈心,就不一样,因为谈心时大家的心灵都处于同一种放松状态,它能创设一个宽松民主的氛围,让学生自由的表达真实。

只要心灵之窗打开了,就可以用潜移默化的方式诱发学生对生活的感受,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并有意识地用丰富的感情去唤起、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情溢于胸而现于笔尖,学生的写作热情自然就会激发出来。

三、每天课前演讲,增加人文素养

在每天的语文课前,我让学生进行一分钟演讲。学生可以讲一个自己准备的小故事,故事可以“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也可以对某事发表意见,意见可以“各有所见”。生动的故事,精辟的见解,无不拨动学生的心弦,使他们得到多方面的锻炼。课前演讲,说者通过准备和演说,进行了自我的思想教育,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听者也从中积累了写作素材,提高了人文素养。

初中学生豆蔻年华,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时候,思想活跃,个性的张显、生命充满了活力。这个时候让他们多接触灿烂的文化,让他们深刻地看待现实问题,在他们的文章里就能散发出深沉而有内涵文学底蕴,就会有充满个性的真情流露。

四、精心创设条件,进行情感渲染

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情感渲染,就能丰富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其情感的积淀,从而达到厚积而薄发,直至流之于笔端的良好效果。

首先,利用教材进行情感渲染。语文教材中就包含有丰富的情感文章。如《背影》中父亲表现出的感人肺腑的一幕幕令人难以忘怀;如《岳阳楼记》中范仲淹“心忧天下”的爱国情怀让人叹惋;《曹刿论战》中曹刿非凡的战略思想和卓越的军事见解令人叹服。用教材中的“情文”对学生进行情感渲染,让他们学有所样,有路可循。

其次,利用现代化技术,直观地进行情感渲染。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放一些精美的图片或视频,配上适当的音乐,让学生进入一个迷人的视听世界,受到情感的渲染,使学生有感而发。比如,一位老师上一堂关于亲情的作文课时,在课堂上播放了一段电影《暖情》的片段,让学生也说说自己的故事。学生被影片所感染了,纷纷说出自己的关于亲情的故事。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在实践中进行情感渲染。春的温柔,夏的生机,秋的成熟,冬的深沉。万事万物都会引发人们无限的遐思,触动人们内心的那根柔弱的心弦。要引导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不断地去读生活这部大写的书,学生定能从中得到感悟,激发出写作的热情。

五、注重正面评价,激发写作热情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如果我们能让每个学生在爱的阳光中成长,学生的潜能就会被激发,奇迹就会出现。课前一分钟演讲,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展身手的机会,老师不作优劣的评判;在写作讨论中,有些作文水平不高的同学不爱发言,这时,就要及时地用目光激励他们,即使他们在回答中出现错误,也首先肯定他们的大胆,注重正面评价,多鼓励、少批评。多寻找学生身上的优点,他们就会充满信心,对老师也会亲近,“亲其师,信其道”,写作兴趣也就会浓厚了。

六、教师“下水”作文,促进思维发展

每次布置作文,老师要是能自己写“下水”作文,写出平凡而真实的生活感受,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莫大的鞭策,老师的下水作文就会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在下水作文中,老师也能感受到学生写作时可能遇到的困难,以便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这能促进学生感情的激发,促进思维的发展。就像开渠引水一样,学生的写作热情就会汩汩而出。由一个小人物、一桩小事情、一幅画而产生的真情实感,抓住像一根扎到心头的长针,像一阵卷向奔涌而来怒潮,让学生用最真切、最简练的文学,指出心尖上的那一瞬间的感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热情是工作的动力。只要教者有心,在作文教学中,不断地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热情,用自己的形象魅力去影响学生,学生怕写作文的现象一定能改变,学生一定会爱上作文。

激发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第7篇

一、消除障碍,挖掘兴趣

小学作文教学中最大的障碍其实是学生的心理障碍,有不少的学生在心理上就认为写作文很难,老师一提到要写作文,他的心里就开始直打鼓,就产生一种排斥和抗拒的心理,尤其是才开始学习写作文的学生更是如此。要引导学生写好作文,首先,要消除学生惧怕的心理。然而要消除学生的惧怕心理,我们首先要学会降低作文的起点和要求,并想方设法地为学生构建作文进步的平台。其次,教师还要学会蹲下身来用儿童的眼光看待学生作文, 感受他们的想法,他们的世界,而不是一味地用成人的眼光和态度来挑剔、批评。要学会欣赏学生特有的原始、幼稚、可爱的语言以及新奇大胆的想象。因此,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尝试与不断成功的信心,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并以此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二、减少束缚,激发兴趣

翻开学生的作业本,我们可以发现同一次作文,一个班几十位同学的作文几乎同出一辙。这是因为现行的作文教学,教师对作文的要求过死。写什么、怎么写;怎么开头、怎么结尾;怎样表达思想感情,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等等,教师都对学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给出了许多条条框框。这样的作文教学能培养学生作文兴趣、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吗?教师的意志完全替代了学生心中的真实想法。反之,学生心中想写的,往往不符合教师对本次作文的要求,学生为了迎合老师的要求,便煞费苦心地模仿范文、编作文。学生陷入写作的怪圈,认为写作是一件苦差事,并渐渐对写作失去了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应该去掉写作的条条框框,让学生无拘无束地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畅快淋漓地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使学生觉得写作文就像平时说话一样随意轻松,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

三、观察积累,培养兴趣

每次作文课,我总发现有那么几位学生在座位下偷偷地翻厚厚的作文集之类的书,有的则抓耳挠腮,迟迟下不了笔。究其原因,还是缺乏写作素材,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材料怎能写出作文?长此久往,学生就渐渐地对写作失去了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帮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写作素材。写作材料主要通过观察得来,因此,教师在平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事物主要用眼睛看,而有时为了感知事物,光用眼睛看还不够,还要用耳听、鼻闻、手摸、思考等,这样才能达到观察效果。平时,教师应充分利用班级、学校、社区等渠道开展体育、文娱、参观、访问、劳动等活动,指导学生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观察,培养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通过观察积累写作素材。有了写作素材,学生写起作文来就得心应手, 驾轻就熟了,久而久之写作水平也就得到了提高。

四、评价激励,增加兴趣

批改作文一直是语文教师工作中的一大负担,因为,绝大部分教师都认为只有精批细改才是对学生负责。我们只要翻翻作文写得较差一些的同学的作文本,就会发现:他们的作文往往被教师改得一片红。其实,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学生自尊心的一种伤害,使他们丧失写作的信心和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严格要求教师应培养学生:“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做到文从字顺。”“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教师在批改作文时,应注意多批少改,批语要满怀深情,写出对学生的鼓舞和激励,要肯定他们作文中的优点,委婉地指出其作文中的缺点和错误,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去修改自己的习作,等学生修改后在给予评价。这样既培养了学生修改自己习作的习惯,又使学生对写作充满信心,激发起他们写作的兴趣。

当然,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激发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的方法还有很多。例如,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的课外书,多参加学校、社区等活动,拓宽自己的视野和知识面。

激发写作兴趣,放飞写作个性 第8篇

一、激发兴趣,消除恐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学生怕作文,是因为对作文不够了解。首先要告诉学生作文是“我手写我口,我口表我心”,也就是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用自己的话说出来,用自己的笔写出来而已。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经验、认知水平等因素,抓住学生思维的活跃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引导其写作。适当降低要求,让学生觉得作文并不难,激起学生习作的兴趣。学生身边的素材是诱发习作兴趣的动力。我们要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让学生在“忆趣”中感受习作的乐趣。让学生写日记,日记的内容、形式、字数不限。正如人们常说的“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我们还可以采用在举例中“激趣”,帮学生打开习作思路;在欣赏优秀文章中“悟趣”,让学生体会习作的乐趣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源于生活,乐于观察、勤于积累

1. 作文源于生活。

离开生活实际,作文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让学生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热爱自然,才能从中找到作文素材。

2. 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丰富学生习作。

我们不但要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开展自然实验,体育游戏,综合实践活动,而且要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如:种植、养植、参观、访问等,还可以利用节、假日开展庆祝活动,来丰富学生的生活,丰富学生的习作素材,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我们要引导学生多读书,汲取各方面的“营养”,进而达到融会贯通。我们要为学生提供方便,开放图书阅览室,组织学生成立班级图书角……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学会摘抄,做好读书笔记。每隔两周进行一次美文欣赏、交流的读书主题班会活动,举行读书知识比赛,鼓励学生自由创作。学生通过一定量的阅读积累后,写作的欲望就会增强,就会水到渠成,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激活欲望、张扬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当学生有了一定量的习作材料积累时,教师就要善于抓住有利时机,激活学生的表达欲望。

1. 抓住契机,激活表达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习作的内驱力,让学生习作过程中有着快乐的情感体验,变以前的“要我写”为“我要写,我想写”。为此,教师要善于抓住习作的有利时机,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如我选择了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组织学生去春游踏青,于是,一幅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在小作者笔下流淌着:“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来到了人间,给大自然带来了好多好多的礼物。春姑娘走过田野,各种野花竞相开放,庄稼笑了,小草冒出头来欢迎她;春姑娘走过森林,给它们换上了翠绿的衣裳;春姑娘淌过小河,河水更清,更温和,鱼儿更欢了……我们看到了春的色彩,闻到了花的芳香,感受到浓浓的春意。啊!春姑娘,你真美!”

2. 减少命题,让学生自主拟题。

作文题目是否恰当,是激发学生写作欲望的重要因素,教师在命题时一定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新、活、趣”上多下功夫。多留给学生自由的空间,让其灵活思维,巧妙构思。如教学完《我爱故乡的杨梅》后,我对学生说:“你们最喜爱家乡的什么?它有什么特点?请你介绍一下,好吗?”这与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于是,《我爱故乡的柑桔》、《故乡的龙眼树》、《故乡的榕树》等优秀习作脱颖而出。不管是教师引导学生命题,还是教师给学生命题,都要注意留有余地,让学生能自由表达。

3. 展开想象,创新思维。

在习作教学过程中,诱导学生进行想象,不但能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写作内容,而且能使文章生动活泼,意境更加深远,蕴含更加丰富,更能使学生的认识得到升华,情感得到陶冶。如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八课《跳水》,课后有一道选做题,要求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续写《孩子得救以后》,这道作业往往被忽视了,而我看到了此题的价值,利用它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此外,我还常从课外读物中摘取一些有趣片段让学生想象。作文教学如“搭台唱戏”,学生是主角,教师是幕后人。提供怎样的“幕”,教师要多动脑筋,要以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和兴趣为前提。我先让学生自由看图,运用学过的观察方法,自己想象。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大胆地无拘无束地进行想象。

四、赏识鼓励,阳光灿烂

学生的习作是自己生活的写生、见闻的载体、真情的表露、思维的火花,教师在批改时应当尊重、理解、欣赏学生的习作。学会用儿童的眼光看世界,用儿童的语言表达世界,用儿童的情感体验世界。努力从学生的习作中找出闪光点,对学生的习作精批少改,多加鼓励、赞赏,激发学生张扬个性,进而达到思维的创新。

1. 善捕“亮点”。

教师在评价一篇习作时,要竭力捕捉“亮点”。对于学生的习作,我总是多角度、多层次地竭力去发掘学生的“亮点”。大到立意选材,小到词句,哪怕是一个标点,都热情地给予鼓励,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老师时刻关注他们的细微进步,真诚而不吝啬地激励学生。

2. 展示“亮点”。

每个学生都渴望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为了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对于学生的优秀习作,我利用习作课、晨读、小广播的“佳作欣赏”进行绘声绘色地朗诵。我还鼓励学生积极向各种书刊、杂志投稿,使他们走向成功的舞台,努力给自己创设展示自我的机会。

3. 巧妙点拨,指明方向。

学生的习作受知识和能力的限制,出现错误是难免的,教师的评价要注意避免直接性、刺激性,要用启发、疑问的方式委婉地提出建议,让学生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进而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自我修改。然后引导学生把修改后的习作同修改前的进行比较,让学生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的进步,进而明白好的习作是修改出来的。

教师对学生习作的赏识、批改,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而且能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培养学生欣赏他人、相信自我、积极向上的精神,让其从惧怕习作的阴影里走向洒满阳光、鲜花的自由天地中。

摘要:写作教学至今仍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采取多种形式, 千方百计地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尊重作文的本质特征教学策略是作文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必由之路, 文章作者就多年一线教学工作经验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兴趣

参考文献

[1]陈文魁.运用趣味写作教好小学作文.黑龙江教育 (小学版) , 2006, Z2.

[2]郑旺盆.当前小学写作教学的困境及对策.科教文汇, 2008, 11, (上旬) .

优化随笔写作,激发写作兴趣 第9篇

在教学中, 我以心情日志式、片段式随笔为主, 命题式、篇章式随笔为辅;自由写作与课堂讲评相结合;建立随笔发表机制激发写作愿望的随笔训练体系, 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优化随笔写作方式

采用心情日志式、片段式随笔为主, 命题式、篇章式随笔为辅的写作方式有利于降低写作门槛, 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1. 用热情洋溢的激励语开启随笔写作。

激励语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先要求学生准备一个精美的随笔本, 这有助于学生形成愉悦心理。接着教师郑重向学生宣告这个精美的随笔本将承载他们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这个随笔本将和他们一起成长。多年以后翻起这个随笔本时, 眼前会浮现出许许多多令人难以忘怀的点点滴滴……

2. 用轻松的写作方式让学生卸下包袱, 轻松写作。

随笔的日常写作方式为心情日志式、片段式, 也就是把当天印象最深的、感触最深的、最想表达的东西写下来, 并且不做字数上的限定。感受深就多写些, 较为平淡就少写点, 特想写就多写些, 没什么写的就少写些。有一个硬性要求是坚持天天写。另外, 还要对格式作规定, 如写出日期、天气、心情、题目等。这样做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认真的写作习惯和说真话、写真事的写作态度。

3.“大胆写老师的缺点”, 激励学生写真话, 轻松应对写作。

初中学生已“圆滑世故”, 但因有所顾忌而不愿意说真话, 不愿意吐真情。这种心理反映到写作中就是“假、大、空”。教师应帮助学生扫除这种心理障碍, 让他们敢于讲真话。在教学中, 我发现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就是鼓励学生写教师的缺点, 甚至还可以夸大写。写完之后, 教师以轻松的心态引导全班评价这些随笔, 鼓励他们真诚地表达。这样, 学生会觉得在教师面前吐真言是毫无顾虑的, 写作渐渐变得“真”起来。还可以组织学生将“老师”换成其他人。有过几次这种练胆写作之后, 学生一般就不会再有怕写真话的顾虑了。

4. 适当穿插命题式随笔, 刺激兴奋点, 激发写作兴趣。

单调的写作会带来写作上的疲劳, 解决的方法是穿插一些命题式随笔。比如刚参加完篮球赛并获了奖, 学生正处于兴奋点, 有话说, 愿意说, 高兴说, 这时布置一篇关于球赛方面的随笔正好顺应了他们的心理。又如在钓鱼岛事件发生后, 学生义愤填膺, 布置一篇这方面的随笔正好能满足他们表达的欲望。再如班上出现新现象, 学生看法多样, 可以布置一篇随笔促使他们思辨。这些命题式随笔建立在学生真实的感受基础上, 有材料和情感的双重储备, 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5. 利用篇章式随笔将随笔与常规写作联系起来。

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学生随笔充满灵性, 但考试作文却寡然无味。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学生长期对作文的畏惧、应付而产生抑制, 无法将随笔写作与常规作文结合起来。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可以是在随笔写作中穿插篇章式随笔的写作。比如, 让学生每周从当周所写随笔中选择一篇进行扩充, 成为一篇完整篇章式随笔。初始时, 学生的写作地点可以是在家里, 这样有利于营造轻松的写作环境。一段时间后, 可以偶尔将写作地点转移到课堂上。长期坚持, 学生就会认识到常规作文原来也可以像写随笔一样完成, 从而大大提高写作兴趣。

二、随笔的讲评

随笔的讲评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大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并提高其写作能力。

1. 随笔的讲评应以欣赏、表扬为主。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随笔中的亮点, 比如充满现代感的用词、生动形象的描写、细腻感人的刻画等。不吝惜表扬, 但要表扬有据。

2. 随笔不可能篇篇讲评, 但一定要长期坚持, 讲评前教师要对学生随笔中同种类型的、比较突出的优劣点进行归纳、整理, 讲评时要有针对性, 切忌泛泛而谈。

3. 讲评中教师要适当穿插一些写作技巧的讲解、提炼。

三、建立随笔发表机制, 增强学生的读者意识, 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写作的终极目的是发表, 是让潜在的读者阅读。发表有利于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产生读者意识, 进而影响到他们在写作时会考虑如何向潜在的读者表达, 怎样表达更容易打动对方, 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随笔发表的方式很多, 课堂讲评就是一种。此外, 还可以采用办随笔周报, 开辟随笔展示区, 向学校播音室投稿, 向报刊社投稿, 向学校网站发文等形式。这些方式虽然看起来都很普通, 但对于学生来说是不一样的。因此, 多种形式综合运用并长期坚持非常重要。

总之, 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前提是让学生对写作感兴趣, 积累大量的素材。优化随笔写作训练, 有助于消除学生对写作的恐惧和排斥心理, 降低写作的门槛;有助于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使其写作时有内容可写, 有真情可抒;有助于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写作的快乐。

摘要:优化随笔写作, 以心情日志式、片段式随笔为主, 命题式、篇章式随笔为辅;自由写作与课堂讲评相结合;建立随笔发表机制, 激发写作愿望的随笔训练体系, 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激发写作兴趣,磨砺写作之剑 第10篇

一、言传身教,激发写作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不仅在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儿童,而且是儿童精神世界的研究者。”我认为,教师更要成为塑造学生精神世界的实践者。中学生有很强的“向师性”,语言是语文教师的有力工具,但不是唯一工具。我们不可以做言论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而应该成为言的举人,行的高标。在传授学生写作知识的同时,教师不妨和学生一起实践。果然,教师的率先垂范胜过千言万语,于无声中显“威力”。在日常教学中,我与学生一同搜集美文,一起赏析名家名篇,一起交流体会,一起忘情品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锻炼了能力,积累了素材,而且体会到了语文的博大精深,这样,“走进语文,快乐写作”在班级中已成为一种风气。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我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被点燃,再也不怕写作了。

二、走进生活,捕捉写作灵感

怎样的作文算好作文?我认为:用孩子的语言,写孩子的生活,表达孩子的思想感情,充满孩子的生活情趣,这样的文章才是好文章。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生活的积累与体验对于学生作文而言显得十分重要,“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有了丰富的生活积累和体验,学生自然就能有物可言,有情可发。

丰富的生活实践和体验为学生写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而作文又恰恰是学生对生活实践的记述和生活情感的抒发,更是对生活的一种再创造。在描绘生活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生活的美,同时又领略到作文容易写的喜悦,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自然有写作的灵感,能不拘一格地自由挥洒,表达不同的情感体验。新课标提出的“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的目标便能得以落实。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对生活和作文的密切关系作出形象的描述:“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既然生活与作文的内在联系如此紧密,那么我们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就应该充分地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享受生活、描绘生活———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大。

三、开展活动,扩展写作思路

(一)积累。

一个人拥有的词汇量和智商成正比。丰富的词汇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靠积累而来的。在语文教学中,“积累”尤为重要。一个人的学识、品位、人格、审美情趣等,无一不与个人的文化修养、知识积淀有关。而这些都离不开平时的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第一条就旗帜鲜明地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包括八个因素,其中一个就是语言积累,即词汇量、优秀诗文等的储备量。其他七个方面与语言积累紧密相连。语文教师要重视让学生不断积累语言,不断熟悉语言,真正把古今语言的精华据为己有。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帮助学生在生活中、书本中积累,还要大量阅读,自主摘抄,背诵优秀诗文和美文,并定期展示、积极评价。

积累益处多,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作文水平的提高,但也非一日之功,只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综合性学习活动。

现代生活教育理论告诉我们:人在活动中生成。如此看来,活动是生命发展的过程,也是生命的本质意义所在。生命活动是作文的不竭源泉,因为孩子们对自己的生命活动是最熟悉的,也是最珍爱的,更是最乐于表达的。多年来,我充分挖掘和利用课内外资源,创造性地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引导他们捕捉生命的真美感受,倾诉于笔端,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和综合素质。

如在七年级上第三单元“感受大自然”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特别设计了以“走进自然,感悟人生”为主题的系列活动,鼓励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寻找平凡的生灵细心观察,感悟它的人生,进而反思自己的人生。在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学生们先后走进了蚂蚁、蜗牛、老鹰、野草等这些较为熟悉的动植物的世界中,亲身感悟它们的生活,使学生有感而发,然后让他们以自己喜爱的语文形式(如日记、童话、寓言等)表述出来,这不但提高了他们的写作兴趣,而且提升了他们对人生的思考。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成为了学生“快乐写作”的最好伙伴。

(三)课外阅读。

如果说多彩的活动只是为学生解决“写什么”的问题的话,那么,上好阅读课就是解决“怎么写”“写得好”的问题。在阅读课上,我们应根据学生的特点,除了指导他们在语言文字的品味中体会作者渗透其中的情怀,为学生构建丰富的情感世界,还注重情理趣的有机整合,还学生一个深沉的理性世界。

鲁迅先生曾告诫文学青年,好文章是靠读好书熏出来的。读好书,能开阔视野,积累材料;读好书,能滋育心灵,启迪智慧,提升灵魂。当我们的心灵触乎随着书延伸到文章深处时,思维火花、写作灵感就会不断地迸发出来。这正是“胸藏万汇凭吞吐,腹有诗书文自佳”。

四、科学批改,提升写作动力

(一)鼓励学生自我批改。

一般作文教学的环节为:教师布置—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阅—教师讲评。五个环节,教师就占了四个环节。这一比例很不科学,也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这样做,只能增强学生的惰性和依赖性,削弱他们的写作兴趣和参与意识,制约他们写作能力的提高和写作习惯的养成。作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开设的目的是训练并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而写作能力是训练出来的,不是教师讲出来的,不是教师阅出来的,也不是教师评出来的,更不是学生听出来的。它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一次次、一点点地练出来、改出来的,是学生在一次次的动手过程中,体验、领悟、内化、积淀而提升而来的。我认为学生互评互改,师生共同参与评改作文,达到成果共享、师生共舞,是更为科学的。

把本应属于学生的环节和时间归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属于他们的领地里交流、感悟、提升,教师做好指导、帮助、评价等自己应该做的工作,这才是正常的合理的科学的做法,才符合作文教学的规律和发展趋势。

(二)及时表扬,科学地批改。

作文的评改单靠学生的力量是不行的,教师还要起到主体作用。

1. 鼓励性评价是学生写作的动力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兴趣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它是学习的营养剂和催化剂。“一个孩子如果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了自爱;生活在表扬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合理适度地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表扬,是教师教学艺术的体现。学生的每一篇作文都是经过冥思苦想而获得的成果,来之不易,应该受到老师的尊重和理解,所以,老师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首要的任务就是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哪怕一个精当的词,一个优美的句子,一个小小的进步,都应及时地给予鼓励,在文后给予中肯的评价。这样就可以满足学生求知的心理,让学生了解到自己写作中存在的不足,看到自己的进步,尝到成功的甜美。

2. 批阅要讲究及时性和科学性

古人说得好:“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学生交上作文,有的是为了完成任务,有的则当做是自己一次精心创作的尝试,渴望很快得到结果,老师就应及时批阅及时发放,让学生尽快品尝到写作成功后的喜悦。作文批改要解决具体问题,使学生作文水平有所提高,就不仅要在字、词、句、修辞等问题上指出不足、进行修改,而且要在文章的布局谋篇、材料选择、详略安排等较抽象的问题进行具体、细致的修改,使学生能够从总体上进行把握,得到确实的提高;通过和以前批改的比较,让学生明确进步之处,从而使其作文兴趣有所提高。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力求让学生点燃写作的火花,体验到写作的愉悦,形成“好写作,会写作,乐写作”的良性心理轨迹,以此“润滑学生写作之笔”。因此,教师一定要科学、合理、过硬地安排教学内容和方法,“磨砺出一把写作之剑”。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田丽霞.班主任工作法.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

[4]岑国祯.中小学生的心理与辅导.广西人民出版社,2002.

激发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第11篇

【关键词】激发兴趣贴近生活储备知识强调真情发展个性

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更是一个难点。在传统教学中,作文教学的课型单调,一般都是“写”与“评”的周而复始,学生写作与教师批改、讲评的机械循环,这样会导致学生提不起写作兴趣,甚至厌恶写作,以致写作能力提高缓慢,把作文当作一件苦差事。因此,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变“苦”事为“乐”事,在语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将分三步谈谈个人的浅见: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愿”写。

一听到写作文,学生就喊头痛,有的说没东西可写,有的说不懂怎样写,有的说达不到要求的字数,总之提不起写作的兴趣。这时激发兴趣显得尤为重要:

1.体现学生的个性

作文是最富有个性的活动,个体差异的存在,决定了每一篇作文的各不相同。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差异。

2.创设大语文、大作文的教育环境

大语文教育是一种课内外结合、校内外沟通、学科间互相融合的教育。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种实践,如:开电影欣赏课,作文课时,可把学生带到电教室,播放一些主题电影,要求学生观看后口头概括电影的剧情及主题思想,课后写观后感,指导学生坚持写日记、周记,也可开展作文竞赛、说故事比赛、优秀习作展览等,让学生在课上课下,校内校外,用童心去感受生活,描绘生活,写出生活气息浓厚和充满童真童趣的作文。

3.降低作文的门槛

指导学生写发生在身边的事或自己的亲身经历的事,选择入题的角度要小。如写“环保”,一味说树木的重要,说保护环境的急迫性,搞不好就写成了说明文。指导学生选择自己周围生活环境:树木渐渐减少了,灰尘慢慢多了,鸟鸣渐渐不闻了……这样就联系了生活。有的学生在作文中运用了“以小见大”的写法表现主题。有个学生写村中的一片树林被砍了,鸟儿失去了鸟窝.再写自己黄昏见不到鸟归、听不到鸟鸣而产生的孤寂,点出“环保,在乡村也迫切需要”的主题。通过这样的点拨,学生明白了作文原来是怎么想就怎么写,怎么说就怎么写。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而且使作文内容充实,言之有物,表述起来更加顺畅自然。

4.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念

教师要善于引导、及时发现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并适时、恰当地予以肯定,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作文互评时让每组学生选出佳作,让作者在班上朗读自己的作品。还可以办手抄报,提供学生作品发表的园地,让学生有种油然而生的自豪感。

二、贴近生活,储备知识

作文教学中,如何选材是重要环节,好的选材是一篇好作文的基础。因此,解决作文的素材尤为重要。

作文是什么?叶圣陶说:“作文就是说话,用笔来说话。”关于作文和生活的关系,叶老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成什么文字。”生活是文学的唯一源泉,也是学生习作的唯一源泉。学生作文言之无物或内容空泛,是因为学生远离了生活,缺乏生活体念。远离了真实的人生和生活的作文,自然是无源之水,剩下的只能是编造的东西。

作文教学中紧紧抓住生活与作文的关系,要求学生把目光投向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喜怒哀乐的家庭生活,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姿的自然生活。总之,要求学生拥抱生活,体念生活,感悟生活,从生活中吸取营养,积累素材,培养自己对真善美的爱,对假丑恶的恨,真正使生活变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在学校里、街道上、乡村间、家里……一件偶然发生的事件,一个有趣的场面,一个鼓励的眼神……都可以成为学生作文的题材,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真实,有血有肉。有了这些启发和实践,学生们恍然大悟,原来作文就是写自己生活中的事,怎么做就怎么写,怎么想就怎么写,不用胡编,更不用抄范文。

三、强调真情,发展个性

首先,文章以写真人真事、真情实感为根本。文章是客观事物和社会生活的反映,也是作者思想感情的体现。一篇好文章无处不是闪现作者情感的火花,无处不是作者情感的流露。教师除了教给学生作文的方法与技巧,教给学生规律性的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在作文教学中注重发展学生个性,引导他们去体会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用少年人独特的视角去观察生活,书写生活,表达对生活的理解和反思。一次作文课上,给学生出了以“心愿”为话题的作文,让他们写完后互相交流,然后每人选择一篇认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中的一个片断,在讲评课上读出来。一位学生选择了这样的片断:当我看到别的同学在学生注册簿上工整的写上父亲XXX,母亲XXX时;当我看到小孩左手拉着爸爸,右手拉着妈妈在兴高采烈地逛街时:当看到……我心中只有一个愿望——一个完整的、温馨的家……读着读着,这位同学禁不住潸然泪下,泣不成声。顿时,教室里鸦雀无声。就是这朴实而简洁的语言,真真切切的表达了一个单亲家庭孩子的心声,就是这质朴的语言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的心。正如唐代诗人杜甫所说的:“动人心者,莫过于情。”教师抓住这感人的一幕,引导学生在写作中做到“我手写我心”,指出优美的文章总是以其真情实感触动人心的。

其次做好作文的有效指导。作文指导的方法是:

(一〉进行单项仿写训练,重视过程指导; (二)指导学生分组互评作文。学生互评作文有两个好处:①作文及时批改,学生兴趣浓厚。②利用学生的差异进行分级;(三)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联想能力。

激发兴趣,快乐作文 第12篇

一、课外延伸,内外一体。

让孩子们带着感情走进大自然,和他们一起参观、游览、开展有趣的活动。这些活动学生往往最感兴趣,在活动中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为了和作文教学有机结合,在活动前要进行有目的的部署,活动中相机启发引导,活动后适当点拨写作方法。

我曾带学生游览马陵山,游览前我告诉同学们:大自然神奇而美丽,只有用心去“读”,才能感受到大自然这本书中的奥秘,在游览中看哪个同学观察力最强。当同学们气喘吁吁地爬上山顶,都东倒西歪地坐在地上时,我精神振奋地对他们说:“你们快看,咱们站得有多高呀!”大伙围拢了我,我指着周围的山形,让他们仔细看山的特点。有的说:“山势起伏,连绵不断。”有的说:“这里的山就像海洋里的波浪,一浪更比一浪高。”我又引导远眺,俯视看景色又有哪些特点。同学们不由自主地说:“山下的田野像绿色的地毯,山上的树木把马陵山装扮得青春焕发。”“瞧,那远处行驶的汽车多像小甲虫!”“哇!我们站得多高呀,呼吸都感到困难,头也有点晕眩,仿佛在梦境之中。”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仔细地观察着,兴致勃勃地谈论着,爬山的疲劳一下子消失了。

回校后,我及时组织全班回顾游览的经历,并予以启发:“这次活动收获很大,让它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中,把它写下来好不好?”同学们一下子情绪高涨。但我并没有让他们随便去写,而是引导讨论:按什么顺序写?抓住哪些特点?哪里应作为重点?哪里不应多费笔墨?自己的感受怎样融于文章之中?最后让学生落笔行文,大部分人轻松自如,很快完成了习作。

二、开展活动,欢乐课堂。

小学生喜欢游戏,“乐于嬉游”,符合心理学原理。根据这一特点,激发兴趣,“使之趋向鼓舞”,在作文课上开展一些行之有效、简单有趣的小游戏、小实验等活动,活动后要求学生将过程、感受写下来,他们往往会表现出极大的写作兴趣。

例如:在一堂作文课上,我让学生做“鸡蛋浮起来了”这个简单有趣的小实验(此实验在四年级自然课“沉浮的秘密”前进行)。我先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一杯装有清水的玻璃瓶、一只鸡蛋、一袋盐,然后把鸡蛋放入清水,鸡蛋沉入水底。问:怎样才能让鸡蛋浮上水面呢?不少学生试探着将食盐放入瓶中,使鸡蛋渐渐浮起来。学生在实验中思维活跃,观察认真。实验完毕,临位互述实验过程,纷纷畅谈实验的感受。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当堂在教师的启发下进行观察,记忆清晰,历历在目,个个兴趣盎然,再让他们写作,纷纷下笔如有神。

如此操作,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作文水平,而且激发了他们探索自然知识的兴趣,同时“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化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也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三、强化阅读,以读促写。

平时要有意识地把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自然地挂起钩来,引导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美读课文时,评析文章中的写作技巧,分析怎样借鉴,真正读后有所感、有所得、有所用。

在精读过苏教版第11册第14课《游天然动物园》后,同学们对长颈鹿、基马猴、河马、大象、狮子这些写得较详的动物印象较深,不少同学能绘声绘色地复述,而对犀牛、黄牛及导游阿里所介绍的某些略写的动物的趣闻记忆较浅。原因何在?同学们再读课文互相讨论后一致认为:具体描写的动物,作者都能抓住其特点,让人读了仿佛身临其境。于是,我趁机拨动他们生活体验的琴弦:同学们平时都浏览过动物园吧,文中略写的动物有的也观赏过,谁能抓住它们的特点,像在文章中作者进行具体描写的动物那样,选一种略写的动物或者你熟悉的动物讲给你的好友听听,好不好?此法真灵,话音刚落,同学们纷纷行动,自主合作,讲起了他们的趣闻……最后写出了有血有肉,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为了扩大阅读面,使学生养成勤于阅读、乐于阅读的习惯,实现资源共享,我让全班同学专门准备一个阅读摘抄本,在一段时间内进行有关人物、动物、景物、环境、动态、静态等专题摘抄,定期进行阅读交流、评析,进行同一专题的征文比赛。同学们跃跃欲试,乐此不疲。

四、面向全体,让每一位学生均能尝到成功的喜悦。

由于种种原因,学生的写作水平参差不齐。对于写作水平较好的学生而言,不断进步、不断成功使他们感到自己是佼佼者,从而更加热爱写作。那么,对于一些学困生,怎样使他们不自卑、不落伍,尝到成功的喜悦,享受这种劳动和创造的欢乐,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呢?

1. 在作文指导中,对学困生个别照顾,针对具体弱点,巡回点拨,发现闪光处,哪怕一个好词、一个好句子或一个好片断,也在全班表扬,真正让他们树立“我能行”的坚定信念。

2. 针对学困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不足,让在此方面较为优异的习作者,朗读作品让全班评讲,多给学困生评讲的机会:刚才读的这篇文章怎样?好在哪里?以达到以点带面、取长补短的功效。

3. 运用弹性批改,在批改中不用一把尺子去衡量,对学困生的作文适当降低要求,尽量批改具体,酌情拔高,等第。

4. 多开绿灯,提供展示的舞台。为更好地激发同学们习作的热情,每学期校内汇编一本学生优秀作文选,班内汇编一本习作进步选,定期组织师生、家长观看;校内文学社定期组编、排版、发行、见报的作品;积极组织读书征文、向报纸杂志投稿。

上一篇: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下一篇:交通信息服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