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流程范文

2024-05-10

系统流程范文(精选12篇)

系统流程 第1篇

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各行各业有越来越多的业务运行在小型机上。小型机通常是指采用8-32颗处理器,性能和价格介于PC服务器和大型主机之间的一种高性能64位计算机, 小型机基本上采用UNIX操作系统,UNIX服务器具有区别X86服务器和大型主机的特有体系结构,基本上,各个小型机厂商都有自己的UNIX版本和处理器。AIX(Advanced Interactive e Xecutive)是IBM基于AT&T Unix System V开发的一套类UNIX操作系统,运行在IBM专有的Power系列芯片设计的小型机硬件系统之上。但是由于每台小型机出厂后安装的AIX操作系统配置都完全一样,没有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进行优化,这就要求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根据自身的各种需要,不断的对AIX操作系统进行优化。

2优化原因

2.1内部稳定原因

由于各个企业运行在AIX系统上的业务通常为自身的关键业务,这些业务必须不间断的正常运行。故系统要能够长期稳定运行,这就要求我们随时对系统进行各种优化,并且在优化时,需要将保证稳定运行放在第一位。

2.2外部发展原因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很多企业的系统已经在慢慢的跟不上自己业务发展的需求。或许系统不能承受越来越多的用户访问,或许设备太过陈旧导致系统资源占有率过高。又限于经费原因,企业不能进行大规模的设备更换工作,故为了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也要求我们对系统进行各种优化。并且在优化系统时,需要更加合理的利用各项系统资源,找到真正需要增加或者更换的那部分系统资源。

3优化步骤

就AIX系统而言,系统优化分为系统硬件资源优化和业务软件优化两方面。系统硬件上主要有4个方面和AIX性能相关:分别是CPU、内存、磁盘I/O和网络。优化分析流程图如图1所示。由图可见,要对系统进行优化,首先优化人员需要熟悉系统和业务的运行情况,将运行情况和正常情况进行比较,才能发现系统是否存在瓶颈,需要进行优化。在可以进行优化的四个资源方面,CPU、内存和硬盘是系统自身资源,可以通过对系统自身相关资源的优化和更换进行效率提高,而网络是系统和外部的交换资源,这方面的优化还需要牵涉到系统之外的资源,暂时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内。以下我们对可以直接进行分析解决的资源部分进行优化流程分析。

3.1 CPU

对于CPU的分析流程如图2所示。首先我们通过sar、vm-satat、topas等命令,查看系统中的CPU使用比例(usr% + sys%) 是否大于90%,如图3所示,其中系统使用比例即为Kern项,如果系统CPU中有IO wait存在,说明系统内存或者IO方面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其中导致IO wait的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是内存偏小而导致的频繁数据交换,导致数据存取存在交换空间的I/O瓶颈;第二是硬盘数据分布不合理。

对于CPU使用比例(usr% + sys%)大于90%的情况,我们再通过topas、ps-aux等命令找出占用CPU资源较多的进程。然后判断是否有非业务进程或者异常进程,如果有在检查导致CPU使用率高的原因。若占用CPU资源较高的进程为业务进程,则通过工具Tprof–k –s –e –x“sleep connect time”,会在当前目录下生成一个sleep.prof文件,现将该文件部分摘录如下

注意其中SYS%(Kernel)项的比例,如果该项的值比正常情况高,则可能是应用业务方面的问题,可以联系厂商分析具体原因;如果该项的值比正常情况低,则说明系统业务忙,CPU存在瓶颈问题,可以考虑对CPU进行升级。

3.2内存

对于系统内存的分析流程如图4所示,我们首先使用vmstat、topas、nmon等命令查看系统的页面调入和换页空间状态。如图3所示,其中Pgsp In项为系统的页面调入数量,PAG-ING SPACE下的% used项为换页空间的使用百分比,如果页面调入数量有且数值较大,换页空间的使用百分比在持续增加, 则说明内存存在瓶颈,我们需要进行下一步检查。

我们再通过上述命令查看文件型内存和计算型内存的占用比例。如图3所示,其中MEMORY下的%Comp项为计算型内存的百分比,%Noncomp项为文件型内存的百分比。然后根据系统类型判断这两类内存的占用比例设置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则配置相关参数到合理区间,再进行第一步的页面调入数量和换页空间的观察。一个常规的配置比例是:对于数据库系统,文件型内存比例不要太大,可以在5%左右;对于文件操作型系统,文件型内存的比例要相对较大;对于其他类型的系统, 文件性内存比例不宜超过20%。如果配置合理,则说明内存出现瓶颈的原因不在配置方面,可能问题出在进程上。

使用nmon、ps–aux|head - $等命令找到占用内存最多的进程,并使用svmon–Pns命令查看进程的内存详细使用情况, 是否存在判断这些进程是否为非业务进程或异常进程,如果有则寻求厂商支持,查询导致异常和内存泄露的原因。如果是业务进程,则查看目前业务的内存使用情况是否正常,在均正常的前提下才考虑内存不够的因素,需要添加内存。如果不正常,也需要联系厂商支持,查看业务运行情况。

查看进程的内存详细使用情况的方法是:输入命令svmon– P进程ID,查看work process private项的值,如图5所示。过段时间重复上述命令,如果该值增长较多,则说明可能存在内存泄漏问题。

3.3 IO

对IO的分析流程如图6所示。首先使用topas等命令,如图2所示,在CPU的wait%项中持续有数值且超过一定比例,则说明系统可能存在IO瓶颈。并且检查Disk下的Busy%、KBPS、 TPS、KB-Read、KB-Writ等项目,对内置磁盘,查看磁盘的繁忙率是否超过80%,读写流量和磁盘每秒的IO请求数;对于盘阵,主要查看读写流量和每秒的IO请求数。以上数值均比较高的话再通过nmon、filemon等命令查看各个进程的IO使用情况,找到IO使用最高的几个进程,判断IO使用是否合理并排除掉正在备份等高IO使用情况。

如果上述IO使用情况不合理,我们下一步需要通过命令filemon –p /tmp/filemon.out - O all查找活跃的文件、文件系统、 逻辑卷和物理卷,判断数据的使用和分布是否合理,示例如下所示,对于分布不合理的磁盘,进行磁盘分布的优化。

然后对于缓存型文件系统,检查系统是否有足够的缓存来处理文件页面,然后通过topas等命令检查系统文件型内存的使用率和交换情况。如果使用率较高,可以考虑调整参数来增加系统文件型内存的使用比例。然后对内置磁盘,检查使用率较高的文件是否有较多碎片,如果碎片较多,则利用工具重组物理分区分配。

4总结和展望

通过以上流程,我们就可以对一台使用AIX操作系统的服务器进行一次系统调优工作,但是在本文中讨论的调优工作主要以流程为主,具体的调优细节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摘要:在信息化的今天,很多行业的业务运行在AIX操作系统下,为了让系统管理员随时了解系统的运行情况,并且在保证业务正常运行的同时兼顾资源的合理分配,故需要对AIX进行系统优化。该文主要介绍对AIX系统进行优化分析的流程,通过这样的流程,可以让系统管理员发现自己系统的不足和了解对系统进行优化的方向。

退税系统申报流程 第2篇

工作流程:

一、准备出口退税申报资料:

1、出口报关单(出口退税联)

2、出口发票

3、进货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联)或分批单

4、出口核销单(出口退税联)(新办理出口退税登记的企业必须提供)

5、税务局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如代理出口证明等)

二、出口退税申报资料电子信息齐全(不是必须)

三、使用外贸企业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以下指7.1版)录入出口退税信息

四、正式申报

五、收到出口退税款:将退税凭证复印一份在装订备查。

六、装订出口退税申报资料:退税凭证复印件、正式申报后税务局出具的接单记录、退税汇

总表、进货明细表、出口明细表、出口收汇核销单(出口退税联)。以上资料按申报年月和申报次序装订以备查。

七、出口退税年终清算

以下为外贸企业出口退税申报录入的具体操作过程:

前提:申报软件:外贸企业出口退税申报系统7.1版

申报系统安装路径:D:/出口退税/出口退税申报系统7.1网上下载认证发票信息的保存路径:D:/出口退税/认证发票信息

网上下载预审反馈信息的保存路径:D:/出口退税/审核反馈信息

注:以上内容可以根据个人习惯自行设置

出口退税税种仅指增值税

以下仅指出口退税申报而不包括单证申报

由于出口退税远程申报系统和出口退税申报系统的不断更新,以下内容可能会存在不准确的地方,望见谅。

第一步:下载认证发票信息并读入系统

登录中国出口退税综合服务平台:

企业代码:企业的10位海关编码

密码:首次输入为退税帐号的后8位,企业应自行修改。

验证码:不要间隔长时间。

输入正确后,点击登录进入申报系统界面。

选择“外贸企业预审-退税申报预审-认证发票下载”,输入起止年月(格式为200508)。如果固定每月下载的话,起止年月可输当月。

点击“确定”后,显示结果。

点击“下载”,选择“保存”(所下载的文件),另存为路径为D:/出口退税/认证发票信息,在文件名**********-rzfp(10位星号代表申报企业的10位海关编号)的后面加上年月如200507,点击“保存”,下载完毕后点击“关闭”。

进入D:/出口退税/认证发票信息文件夹,选择**********-rzfp200507.zip文件,单击右键选择“解压缩到当前文件夹”,解压缩后生成一个**********-200507-200507.xml文件。

进入出口退税申报系统7.1版,所属期改为200508,选择“基础数据采集/外部数据采集/认证发票信息读入”,在弹出的“认证发票信息读入”窗口,更改文件类型为*.xml后,选择目标文件为**********-200507-2005-07.xml文件,点击“确定”,系统弹出提示“一共(多少)条数据,确定读入吗?(Y/N)”(这里的数据数量与企业当月认证的进项发票数量一致),选择“是”,系统提示“认证发票信息读入完毕”,点击“确定”。

第二步:开具进项分批单(进货需要开具分批单)

选择“基础数据采集/进货分批单申报录入”

点击“新增”:

税种:V

发票号码:购进增值税专用发票右上角上8位数字

发票代码:购进增值税专用发票左上角上10位数字

进货凭证号:发票代码+发票号码(系统自动生成)

发票开票日期:购进增值税发票上的开具日期(系统自动生成)

项号:购进增值税专用发票上需要开具分批单的货物所在的列籹,一般默认为

01

分批次数:第一次分为1,第二次分为2,以此类推

商品代码:购进货物对应出口报关单上的的商品编号

商品名称:系统根据商品代码自动生成单位:系统根据商品代码自动生成发票原始数量:购进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数量,此外根据上面提供的单位填写。发票原始金额:购进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所填的不含增值税的金额

上次结余数量:为非首次分批时,前次分批结余的数量 上次结余金额:为非首次分批时,前次分批结余的金额(系统自动生成)本次申报数量:本次分批需要申报的数量 本次申报金额:本次分批需要申报的金额(系统自动生成)

本次结余数量:开具分批单后,结余数量(系统自动生成)

本次结余金额:开具分批单生,结余金额(系统自动生成)

系统提示,点击“保存”

打印分批单:选择需要打印的分批单,点击“打印分批”按钮

点击“打印设置”来设置打印选项

点击“打印预览”,来预览打印效果

点击“打印”,根据打印设置直接打印。

点击“退出”,退出打印分批单功能。

注:此处分批单打印2份,一份税务局留存,一份企业留存申报。

第三步:录入出口退税购进明细数据

选择“基础数据采集/进货明细申报数据录入”,点击“增加”

关联号:2005080001(10位)

税种:V(此处仅指增值税)

部门代码、部门名称:企业没有分部核算,则此为空

申报年月:系统根据所属期自动填,如2005年8月,则填200508(6位)

申报批次:当月申报的批次数。第1次申报为01(2位),也可输入1后回车生成序号:同一关联号下多项进货的顺序号,0001(4位),也可输入1后回车生成发票号码:购进货物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右上角的数字(8位),回车后自动生成以

下项目

发票代码:系统根据读入的认证发票信息自动生成 进货凭证号:同上分批批次:同上 供货方纳税号:同上.发票开票日期:同上

商品代码:此票货物对应出口报关单上的编号,回车后自动生成以下项目商品名称:系统自动生成单位:同上

数量:根据购进增值税专用发票或分批单位上本次申报数量来填写,注意保证单位

同以上单位一致

计税金额:系统根据读入的认证发票信息自动生成,如果是分批单时,此处要填分

批单上本次申报金额。

法定征税税率:同上

税额:同上

退税率:系统自动生成可退税额:同上

专用税票号:无则空

备注:在填写出口货物辅料时,数量为零,此处填WT。

回车后,系统提示,点击“保存”则保存此笔记录,点击“保存并增加”则保存此

笔记录后新增一条空白记录。

进货明细数据录入完毕后,点击“审核认可”按钮,选择数据范围为“当前筛选条件上

所有记录”,选择操作为“审核”,点击“确认”,则所有进货明细数据的标识一栏设置为“R”

点击“退出”,回到主界面

第四步:录入出口退税出口明细数据:

选择“基础数据采集/出口明细申报数据录入”,点击“新增”

关联号:同进货

部门代码、部门名称:企业没有分部核算,则此为空

申报年月:当月申报的批次数。第1次申报为01(2位),也可输入1后回车生成申报批次:当月申报的批次数。第1次申报为01(2位),也可输入1后回车生成序号:同一关联号下多项进货的顺序号,0001(4位),也可输入1后回车生成进料登记册号:非进料加工业务,此处为空

出口发票号:企业开具的出口发票上的号码

报关单号:报关单上海关编号的后9位+0+报关单上列示的出口商品项号(01)共12

出口日期:报关单上的出口日期

美元离岸价:出口商品的出口美元离岸价,币种及成交方式不一致的,需要换算。核销单号:见报关单上的批准文号

商品代码:出口商品的商品编号

商品名称:系统根据以上商品编号自动生成单位:系统根据以上商品编号自动生成出口数量:报关单上出口商品的数量

实退税数量:系统自动生成平均单价:同上

出口进货金额:同上 退税率:同上 退增值税税额:同上 退消费税税额:同上

代理证明号:“代理出口证明”的编号+01

远期收汇证明:远期收汇证明的编号

备注:

标识:

申报标志:

调整标志:

回车后,系统提示,点击“保存”则保存此笔记录,点击“保存并增加”则保存此

笔记录后新增一条空白记录。

出口明细数据录入完毕后,点击“审核认可”按钮,选择数据范围为“当前筛选条件上

所有记录”,选择操作为“审核”,点击“确认”,则所有进货明细数据的标识一栏设置为“R”

点击“退出”,回出主界面。

第五步:初审

选择“数据加工处理/进货出口数量关联检查”,弹出“文本查看器”

若存在进货与出口数量不匹配的情况,会给出具体的关联号,并在进货及出口数

据的标识栏出现E的错误标志。出现该种情况,则需要修改进货或出口数

据,保证进货与出口数量一致,修改之后还要注意进行“审核认可”,来修

正数据标识上的“E”状态。注意无论是进货及出口是一方面出错,还是两

方面出错,修改后双方都需要重新做“审核认可”。

无错误,点“关闭”即可。

选择“数据加工处理/换汇成本检查”,弹出“文本查看器”

正常情况下,出现换汇成本检查通过的结果,点“关闭”即可

可能出现换汇成本高或低的情况,一般不影响申报

若出现未找到换汇成本检查数据,则是因为做进货及出口明细数据录入后未做审

核认可标志或前一步数量关联检查出错或修改后未做审核认可检查来订

正数据标识上的“E”

选择“数据加工处理/预申报数据一致性检查”,弹出“文本查看器”

正常情况下,出现预申报数据一致性检查通过的结果,点“关闭”即可若出现不一致的结果,则需要修改申报明细数据。

第六步:生成预申报数据

选择“数据加工处理/生成预申报数据”,弹出“生成预申报软盘”对话框,若是退税申报,则选择“退税申报”,关联号<=后,输9个9

若是单证申报,则选择“单证申报”

点“确定”

出现文本查看器,没有错误则无内容显示,点击“关闭”

出现“生成申报软盘”对话框,①若是税务局支持网上远程预审,则选择“远程申

报”,下面的路径系统自动给出,其结果是打开一个出口退税网页,根据企业

上传的预审数据,税务局远程进行预审,并反馈预审信息,下载后企业可以根

据反馈信息进行相关处理;②若是需要到税务局进行预审,则选择“本地预审”,路径是A:,其需要进行预审数据被保存到软盘上。企业携带软盘到所属税务

局进行预审。点击“确定”

弹出“生成预申报数据”窗口,显出预申报数据存放路径,以供远程申报上传使用 第七步:远程预审:登录出口退税远程申报系统

选择“外贸企业预审/退税申报预审/申报数据上传”,点击“浏览”,通过预申报数

据存放路径找到预申报数据文件**********_mx_999999999.zip,点击“上传”,提示“上传成功”。

选择“外贸企业预审/退税申报预审/申报信息查询”,查询预审数据的审核情况,待完成审核后,进行下一步。

选择“外贸企业预审/退税申报预审/反馈信息下载”,找到已经预审完成的反馈信

息后,点击“下载”,选择“保存”下载文件,保存路径为“D:/出口退税/审

核反馈信息”,文件名默认为**********fk.zip,点击“保存”。由于每次退税

预审反馈的文件名都是相同的,但其内容不同,所在当其提示“是否替换它”

时,选择“是”。

第八步:预审反馈信息处理,进入出口退税申报系统7.1版

选择“预审反馈处理/退税申报预审信息接收”,在弹出的“税务机关反馈信息读入”

对话框中,根据前一步税务机关预审反馈信息下载保存的路径,选择选择目标

文件为**********FK.ZIP文件,系统提示“成功解压,是否读入”时,选择

“是”,弹出“税务机关反馈信息读入”存放路径的对话框(无须更改),点击

“确定”,弹出“确定读入上列数据吗?”,选择“是”,系统提示“成功读入”,选择“确定”

选择“预审反馈处理/退税预审信息处理”,显示具体的反馈信息,企业根据反馈信

息来具体处理申报数据,比如说数据不正确的修改数据,电子信息未到的等待

信息齐全等等。

如果没有影响正式申报的问题,就可以进行下一步,确认正式申报数据了。第九步:确认正式申报数据

选择“预审反馈处理/确认正式申报数据”,第十步:生成正式申报数据

打印进货明细表:选择“退税正式申报/查询本次申报数据/进货明细申报数据查

询”,点击“扩展功能”,选择“打印到EXCEL”,点击“打印”,份数为“2”

打印出口明细表:选择“退税正式申报/查询本次申报数据/出口明细申报数据查

询”,点击“扩展功能”,选择“打印到EXCEL”,点击“打印”,份数为“2”

注:如果选择“打印到EXCEL”,则生成的报表为A4纸大小

如果选择“打印报表”,则生成的报表为B4或A3纸型大小

打印汇总表:选择“退税正式申报/查询本次申报数据/退税汇总申报表录入”,点

击“增加”,申报年月为“200508”,批次为“01”,以下内容自动生成,点击

“保存”。点击“打印报表”按钮,选择“打印到EXCEL”,点击“打印”,份

数为“4”,纸型为A4大小

生成正式申报软盘:选择“退税正式申报/生成退税申报软盘”,弹出“退税申报软

盘”对话框,选择申报路径为“本地申报”,路径为“A”

第十步:正式申报

申报资料:装订报表封皮(1份)

出口退税汇总申报表(3份,其中1份装订)

进货明细申报表(1份)

出口明细申报表(1份)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联)或分批单 出口报关单 出口发票

核销单(2004年6月1日以后成立的新企业要求)其它资料如:代理出口证明等

正式申报软盘

MIS系统的开发流程综述 第3篇

MIS系统的开发一般包括六大部分:规划阶段、分析阶段、设计阶段、实施(编码)阶段、测试阶段和支持阶段。它的开发方法分为两种:结构化方法和面向对象方法,结构化方法是指使用结构化分析、结构化设计与结构化编程的系统开发方法。面向对象方法是指使用面向对象分析、面向对象设计与面向对象编程的系统开发方法。在这里,MIS系统的开发综述主要是针对第一种方法:结构化方法。

【关键词】

MIS系统;结构化方法;面向对象方法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1 系统规划阶段

系统规划阶段目的是规划项目范围并做出项目计划。在这阶段主要包括:项目目标、可行性分析、人员分工三部分。

在开发MIS系统时,首先定义项目的目标,它是项目的重要活动之一。其次,确认项目的可行性,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包括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法律可行性,其中最重要的是经济可行性,经济可行性方面应该从社会效益、资金投入以及社会回报等方面考虑。再次,确定MIS系统的人员分工,一般应该包括界面开发人员、软件开发人员、数据库维护人员以及项目负责人。

2 系统分析阶段

系统分析阶段目的是了解并详述用户的需求,这个阶段重点考虑的是系统做什么。一般而言,系统需求包括功能性需求与非功能性需求。

功能需求最简单的方法是定义事件,并跟踪针对某一个参与者而发生的一序列事件。事件是可以描述的、值得记录的、在某个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发生的事情。例如:雇员管理系统,该系统的参与者是管理员与雇员。从管理员的角度看,可以增删改查雇员信息。

从雇员的角度看,可以填写和查看自己的信息。系统的所有事件按照工作流的顺序组织在一起可以构成系统事件表。事件表中行代表事件,列代表某个事件的详细信息(触发器、来源、动作、响应、目的地)。

非功能性需求定义了系统的运行环境,运行环境包括软件环境和硬件环境两部分,另外非功能性需求还包括性能指标等。下面是对非功能性需求各个方面的简述。

(1)性能方面的需求:性能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点:软件响应速度方面、软件响应结果方面、软件响应精度方面、软件在运行时的消耗量,用户在这几方面的需求就是性能方面需求。

(2)可靠性方面需求:可靠性方面主要指的是在软件使用过程中软件失效的频率、软件在使用过程中如果遇到错误,错误的严重程度、以及软件的易恢复性,故障可预测性。用户在这几方面(软件失效频率、严重程度、易恢复性、故障可预测性)的需求就是可靠性需求。

(3)易用性方面需求:易用性方面主要指的是用户是否容易使用该系统,这方面主要体现在界面是否人性化,是否美观,是否能够满足用户文档和培训资料方面的要求。

(4)安全性方面需求:安全性方面的需求主要是体现在用户在身份的认证方面、授权控制方面、私密性方面的要求。

(5)运行环境方面的约束:运行环境主要包括软件环境与硬件环境,该方面的约束主要是指得用户对MIS系统软硬件方面的要求。

(6)外部接口:不同软件与硬件的接口不同,因此在系统开发出来后,应该满足用户的要求。

(7)可保障性方面需求:用户在软件是否容易配置、是否容易扩展、是否容易维护、是否容易移植等方面的要求。

3 系统设计阶段

系统设计阶段的着眼点是系统如何构建。该阶段主要分为总体设计(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两个阶段。

概要设计指的是总体设计,主要是整体的设计,不关注细节。总体设计主要设计软件的整体架构,包括哪些模块,这些模块应该实现什么功能,模块之间的调用关系以及模块之间的层次结构等。

另外,总体设计的内容还包括该MIS系统的总体数据结构以及底层的数据库结构。总体的数据结构及数据库结构包括MIS系统存储的数据,及数据之间的关系及联系。

在该总体设计阶段,通常利用软件结构图来表示。这个阶段的文档叫做软件概要设计说明书,在该文档中包括模块的划分、模块的调用层次、需要选择的技术路线等。

详细设计阶段指的是细节方面的设计,是具体到某个模块的细节(模块具体功能的实现),在这个阶段不能笼统地描述,要把功能描述转变为非常精确的,结构化的过程描述。

在详细设计阶段,主要有流程图、盒图(N-S),伪代码等方法进行描述,该阶段产生的文档叫做详细设计说明书,该文档中是具体模块的实现细节,是对上一个阶段(总体设计阶段)的进一步细化。从理论方面来讲,编码可以根据详细设计文档来进行,也就是为下一个阶段做准备。

4 系统实施阶段

设计阶段完成后,在将系统移交给用户前的一系列活动叫做系统实施。该阶段主要包括按照总体设计方案购置和安装计算机网络系统;建立数据库系统;进行程序设计;输入基础数据,进行系统测试;进行人员培训,系统转换和试运行。下面以雇员管理系统为例进行讲解。

雇员管理系统的实施包括数据库的实施、管理雇员、增加雇员、查询雇员功能的实施,数据库实施时,需要建立两个表,管理员表与雇员表;管理雇员功能实施时,主要是分页的实现;增加雇员功能实施时,没有涉及到难点;查询雇员功能实施时,主要分为模糊查询与精确查询。

5 系统测试阶段

软件测试是软件工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阶段,它进行地越早越好,一个MIS系统需要发布必须经过软件测试阶段。这是对MIS系统的检查,这种检查从某种方面保证了软件开发产品的正确性、一致性等。

软件测试的方法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黑盒测试,就是把软件看成一个黑盒子,不关注里面的内部结构和内部特性,测试人员根据功能上的输入输出关系,设计测试用例来检查软件是否会按照预想来显示结果。以便查询出对应的错误,测试是为了检验错误,但是绝对不能证明软件正确,这是值得强调的。另一种测试是白盒测试,这种测试和黑盒测试正好相反,它关注的是软件的内部结构及内部特性,测试者需要根据内部结构来设计测试用例进行检测。在这里还需要注明,测试者最好不是软件自身的开发人员,如果是自己对自己设计的软件进行测试,容易忽略错误。

软件的测试步骤主要分为以下四步:第一步,指定对应的测试计划。第二步,进行测试的设计,这个阶段主要指定测试方案。第三步,利用设计的测试用例来运行程序,将预期的结果和运行的实际结果进行对比。第四步,就是管理层面的问题,包括测试配置管理、资源管理、测试管理三方面的管理。

6 系统支持阶段

系统投入使用后所涉及的活动为系统支持。它的主要任务是完善系统文档,编写用户文档,并组织用户培训。

【参考文献】

[1]沈备军.软件工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5(1):39-42.

[2]孔祥盛主编.PHP编程基础与实例教程.2013.7.

【作者简介】

宗传霞(1985-)女,烟台南山学院教师,研究生,助教,软件设计师,研究方向:数据库、图着色。

乙烯精馏系统流程优化改造 第4篇

在本装置工艺流程中, 自脱乙烷塔顶来的裂解气进入乙烯精馏塔中段, 再从乙烯精馏塔中段抽出液相作为脱乙烷塔的回流, 两塔由此形成了热耦合系统。其中, 乙烯精馏塔设置两组中沸器、一组再沸器和一组冷凝器。再沸器和其中一台中沸器采用三元冷剂作为热源, 另一台中沸器则采用裂解气作为热源。不同于一般装置常用丙烯冷剂作为乙烯精馏塔塔顶冷凝器的冷源, 本乙烯装置采用来自三元制冷系统不同位置的两股三元冷剂混合作为冷源[3]。图1为改造前该装置乙烯精馏塔系统流程的示意图。

本乙烯装置自投产至今一直处于满负荷甚至超负荷运转状态, 装置的乙烯精馏塔系统和裂解气压缩机系统都存在一定程度的运行问题或瓶颈。

1 装置操作存在问题及分析

通过对乙烯精馏塔系统中关键部分包括塔系统、冷凝器系统、再沸器中沸器系统、循环乙烷系统、回流泵系统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乙烯精馏系统目前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1) 目前工况下塔压高

乙烯精馏塔塔顶操作压力原设计值为1.61 MPa G, 在装置负荷达到100%时塔压为1.70 MPa G, 在负荷提升至110%时塔压超过1.8 MPa G, 偏离原设计较严重, 甚至实际操作压力接近容器的设计压力, 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2) 塔顶冷凝器操作偏离

图2为乙烯精馏塔冷凝器的原设计参数, 表1列出了现有操作参数。

由于现场无法实测冷剂侧进出口温度, 而从DCS画面得到的数据是冷剂侧出口温度, 是旁路混合后的温度, 不能反映冷剂侧出口温度, 因此无法判断冷剂的真实温度变化。现场数据显示:冷剂流量为550 t/h (100%负荷) , 而原设计流量为435 t/h, 可见冷剂的量不但没有降低反而大大超过了原设计流量。而在实际操作中为了解决冷剂流量过大的问题, 业主对乙烯塔冷凝器的冷剂侧增加了旁路, 部分冷剂不经冷凝器换热直接旁路到冷凝器出口, 上述措施未能解决冷凝器操作偏离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分析认为, 目前乙烯塔主要的问题在于冷凝系统未能充分发挥作用, 导致塔压过高。虽然目前的原料与设计工况有所偏离, 但不应影响塔压偏离到如此大程度。而冷凝系统的偏离有以下原因需要考虑:

1) 冷剂组成的偏差

由于目前三元冷剂组成与设计值有偏差, 整个冷剂系统的操作参数均与设计值偏离。表2给出了轻、重两股冷剂组成的原设计值和现场操作值。可以看到, 轻冷剂中各组分组成与原设计较为接近, 而重冷剂组分中甲烷和乙烯的含量与原设计比均偏低, 而丙烯组分偏高。

2) 冷剂侧流程设置与换热器本身结构问题

乙烯精馏塔冷凝器的冷剂来源较为特殊, 是由轻、重两股冷剂混合后进入换热器, 两股冷剂均为气液两相。由图3可以看到, 轻、重两股冷剂气化温度差别较大。如果两股冷剂可以充分混合, 按照现场实际操作的冷剂组成计算, 混合后的冷剂气化温度可以保持在-34.5℃左右。这种工艺流程设置既可以保证冷剂流量的调节, 又能保证换热器的内部换热温差。

实际上, 由于轻、重两股冷剂的组成、气液相比例相差很大, 在混合时及混合后对两股冷剂的充分混合以及气液两相在换热器内的均匀分布要求很高, 而在实际塔顶冷凝器的设计中, 原有的板翅式换热器并没有足够的措施保证上述目的实现, 内部很可能出现气液相分布不均, 从而导致以下两种后果:

a.各流道气液负荷不均, 一部分流道换热温差不足, 另一部分流道换热面积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b.气液相的不均匀分布, 导致各流道中三元冷剂组分分压不同, 一旦出现这种现象, 即使是换热面积足够, 由于分压的控制, 冷剂仍然无法充分气化并换热。

3) 现场操作现状的影响

由于冷剂组成的偏差, 导致三元冷剂系统实际的操作参数偏离了设计值, 换热器出口的冷剂实际上没有充分气化, 而未气化的组分较重的冷剂在泵的驱动下回流到上游, 在局部区域形成循环, 进一步加剧了重冷剂组分偏重的情况, 使得重冷剂物流流量明显偏大, 且气化难度增加, 加剧了操作工况的恶化。

2 改造方案分析

2.1 更换乙烯精馏塔冷凝器

根据对现场操作问题的分析, 重新计算并提出换热器工艺数据, 基于新的数据计算得出, 在最恶劣工况下, 冷凝器换热负荷超出现有冷凝器负荷10%, 冷剂用量超出设计值24%, 具体数值见表3。考虑到在换热器三元冷剂侧存在的偏流的问题, 本次改造对四台换热器全部进行重新设计和更换。新换热器中气相冷剂从底部的气相封头进入换热器, 通过设置的导流片均布到芯体宽度上;液相冷剂通过侧向的液相封头进入注液封条, 均布到芯体宽度上, 气相冷剂通过注液封条时可夹带液相冷剂向上流动, 以保证进入换热器流道的两相流冷剂均匀流动。新换热器同时提高了换热面积, 可满足现场操作的恶劣工况。另外, 本次改造在每台新增冷凝器的冷剂侧和裂解气侧管线上都新安装温度仪表以监控冷凝器进出口的温度变化。

2.2 冷凝器冷剂侧上游增加冷剂混合罐

由于轻重冷剂中气液相比例相差很大, 为保证换热效果, 需要保证两股冷剂在进入冷凝器前进行充分混合, 以实现气液相的平衡。因此本次改造方案中提出, 在轻重冷剂混合后应设置气液分离罐, 将轻、重两股冷剂在分离罐内充分混合。混合后的罐顶气相、罐底液相冷剂再分别送入冷凝器的气相冷剂和液相冷剂入口。同时在配管方面予以特殊设计, 确保沿程阻力降的均衡, 避免出现偏流。

2.3 三元制冷系统上游冷剂罐引液相至冷凝器

减少气相冷剂量会提高液相冷剂的汽化温度, 不利于换热。因此本次改造中从三元制冷压缩系统引一股液相的轻冷剂进入新增的冷剂混合罐, 可使冷剂组成变轻, 使冷凝器内部换热温差增大, 有利于换热。在实际操作时, 此项措施可作为一种调节冷剂的补充手段。改造后乙烯精馏塔冷凝系统的流程示意见图4。

2.4 乙烯精馏塔塔板更换

根据乙烯塔进料组成分析, 对乙烯精馏塔板塔气液相负荷进行了计算。在当前工况下, 塔板负荷增加了9%~18%, 塔板现有能力可基本适应, 但考虑到装置未来有原料轻质化的趋势, 本次设计需考虑轻质化工况下塔板负荷的增加, 因此需更换塔板, 增加开孔率以满足负荷要求。同时经过核算, 降液管、支撑圈等可利旧。

3 实施效果和结论

本次改造于2015年上半年装置停车检修期间实施。改造实施并重新开车后, 乙烯精馏塔操作压力恢复到1.60 MPa G的设计值。通过新增的出口温度仪表可监测到换热器冷剂侧出口温度与工艺侧进口温度温差合理, 且四台换热器温度分布均匀, 三元制冷压缩机系统一段吸入罐待液情况基本消除。装置稳定运行一个月后, 装置负荷达到110%, 乙烯收率相比改造前提高0.92%, 能耗下降6.66个单位, 八个月内即可收回全部投资。

通过此次改造可以总结出, 对于非热泵系统的乙烯精馏系统, 乙烯精馏塔操作的常见问题集中在冷凝回流系统能力不足、塔板处理能力不足等方面。对于使用三元冷剂作为乙烯精馏塔冷凝器冷源的工艺流程, 冷凝器内部结构、三元制冷系统操作状况更会影响整个乙烯精馏系统的操作。通过更换带有气液均布结构的换热器, 在冷剂进入换热器前设置冷剂混合罐, 改变冷剂进料方式以及更换塔板等措施可以取得较好的改造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松汉.乙烯装置技术与运行[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 2009.

[2]王振维, 盛在行.乙烯装置分离顺序选择及前脱丙烷技术[J].乙烯工业, 2008, 20 (4) :52-58.

[3]王振维.茂名乙烯装置工艺特点分析[J].乙烯工业, 1997, 9 (2) :6-11.

[4]王吉平.三元制冷技术在乙烯装置上的首次应用[J].化工进展, 2006, 25 (9) :1105-1109.

防伪税控系统操作流程 第5篇

2.防伪与计税 发票上的主要信息(发票代码、发票号码、开票日期、购方税号、销方税号、金额、税额)加密生成 84位密文;并在打印发票的同时将主要信息逐票存入金税卡黑匣子中

3.识伪 认证发票的过程为用扫描仪将整张票面(明文与密文)扫入计算机,认证系统将密文解密后与发票上的明文比较,有一项不符即为假票。(大厅认证、网上认证)专用发票须先认证相符后才能抵扣,普票不能抵扣,可自愿验证

4.抄报税

第三部分一机多票系统组成和操作流程

一、系统组成 通用设备、专用设备、开票软件 1.通用设备: 1)计算机: WIN98第二版及以上版本,最低配置要符合:CL2.1以上,硬盘40G以上,内存128M以上,光驱,两个以上PCI插槽,建议您最好使用防伪税控专用机 2)打印机:针式打印机(建议您最好使用平推式票据打印机)2.专用设备(包括金税卡、IC卡读卡器和税控IC卡)3)金税卡:是防伪税控系统的核心部件 4)读卡器:用于读写IC卡上的信息,连接在金税卡上。5)IC卡:是进入本系统的“钥匙”,进入系统前必须插入IC卡读卡器内,分为32K、64K或者更大容量。由于受到IC卡的容量限制32K最多存放630张发票,64K为1350张发票。注:专用设备必须经所属税务机关发行后才可安装。发行后金税卡和IC卡就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2.开票软件

二、系统操作流程 初次使用流程:登录--初始化(开始、结束、设置)--发票管理--报税处理 日常使用流程为:登录--发票管理--报税处理 第四部分系统登录和初次使用

一、系统启动、登录、退出:

1、打开计算机,插入IC卡

2、双击“防伪开票”图标

3、单击“进入系统”--选择(管理员)--确认 说明:初次使用入时,需做“初始化”、“操作员管理”等操作必须选“管理员”,平时无要求,但要注意以谁的名字进入,打印在发票上开票人的名字就是谁。

4、退出系统 单击“退出”按钮---“退出系统”

二、系统初始化: A、初始化起

1、功能:用于建立本系统使用的全套数据库,清除所有硬盘中的开票数据(不包括客户及商品信息),使系统处于“初始设置”状态。

2、方法:“系统设置”/“初始化起”--修改管理员姓名—“确认” B、初始化终 1.功能:使用系统转为“正常处理”状态 2.方法:“系统设置”/“初始化终”-“确定” 注意: 1)系统初次安装或重新完全安装时,必须使用本功能,而使用本软件进行了一定时间的业务处理之后,勿轻易使用本功能。2)执行了“初始化起”未做“初始化终”前,“发票管理”、“报税处理”业务模块无法激活

三、本单位信息设置(参数设置)1)企业开票时“销方信息”取自此处,只有银行账号或选择(多个账号),必须事先正确填写 2)方法:单击“系统设置”—“参数设置” 3)注意: 只需修改地址、电话、银行账号,“企业名称”、“开票机信息”各项数据皆取自金税卡,无须输入,也无法修改。按回车可输入多个银行账号 本单位名称或税号如要修改,需持金税卡和IC卡去所属税局;其它信息修改只拿IC卡即可。

4、开票最大限额(1)此处显示的为专用发票的最大限额,当该企业为单废旧物资企业,即只能开具废旧物资销售发票,当查看“参数设置/开票机信息”时,开票机限额处

显示为空(2)系统中所有的最大限额指不含税金额的最大限额。(如:最大限额是百万元,指开票的不含税金额不能大于等于百万元)(3)最大开票限额只携带IC卡即可。

四、操作员管理

1、功能:增加、修改、删除操作员(只有系统管理员才能做)

2、方法:“系统维护”/“操作员管理”/“操作员管理”—“编辑”--“操作身份管理”窗口中的管理员<开票员>--“操作员管理”窗口中的管理员<开票员>的名字--输入本单位管理员<开票员>的姓名--单击“操作身份管理”窗口

—“退出” 以上为修改的过程,若增加按“+”,删除按“-”

3、系统管理员有且只有一个,不能进行增加或删除,只能修改名称。第五部分日常开票工作

一、发票领用 1.发票购买 一次性可购买多卷多种类发票,最多可达五卷 专用发票和废旧物资发票使用同一种纸制发票(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意区分号段,做好分类存放 2.发票读入(只需在每次新购发票后做)

1)功能:发票读入功能是开具发票的前提,主要用于将企业购买的存放于IC卡中的电子发票读入到金税卡中。一次可读入不同种类的5卷发票。(如只购买了发票,未执行“发票读入”操作就直接开票,则系统提示“金税卡内没有可用发票”,应该执行“发票读入”)2)方法:“发票管理/发票读入”—“确认”---“确定” 3)金税卡已到锁死期不能进行“发票读入”操作 3.发票库存查询 1)功能:查看剩余发票数量及各种发票的开票限额 2)方法:“发票管理/发票领用管理/发票库存查询”。注意:如果在税务端系统中对纳税人某种发票最大开票限额进行了新的授权,那么对于不同发票新限额的作用对象有所不同。对于专用发票,限额作用于开票系统并在开票时即刻生效,但对于废旧物资发票和普通发票,限额作用于限额改变后所购买的发票,而不是直接作用于开票系统。4.发票退回(须征得国税同意,不得随意操作)功能:发票退回是将企业金税卡中未开的发票卷电子信息退回到税控IC卡中,不能通过“发票读入”重新读入到金税卡中,只能到国税处理。一般情况下,企业在遇到下列情况时应将金税卡内剩余的发票退回:1.所购电子发票的代码或号码与实际拿到的纸质发票不符;2.需要进行更改纳税号或更换金税卡等操作;3.当地税务部门要求将剩余发票退回。

二、编码设置 1.客户编码设置 1)功能:主要用来录入与该企业发生业务关系,需要为其开具发票的客户信息,也可以对已录入的客户信息进行修改和删除。填开发票时,“购方信息”可以从该客户编码库中选取。为了提高开票员的工作效率,建议企业在开票前事先将客户信息正确录入到客户编码库中。2)方法:“系统设置” /“客户编码” 常用工具栏:“+”增加一行(在所选中行的上方增加一空行)“-”删除一行(首先选中要删除的客户行)有下一级的编码不能直接删除 “√”使数据生效 各项数据的输入 a编码:如不分组建议编为0001、0002„„。b名称: c简码:可以不输 d税号:企业的纳税登记号前四位为所对应的行政区编码。(注:若其前四位编码在行政区编码表中不存在,则系统便给出增设行政区编码的“对话框”,写出行政区域名称以记入行政区编码)e地址电话、银行账号:将光标在此栏目中点击两下,点击该栏目中的“„” 按钮,在弹出的“备注字段编辑器”中输入相关信息。输入完毕点击“确认”。3)注意:“退出”与“X”的区别: “编辑”的状态:未处于编辑状态时只能查询不能修改 4)导入导出:导出用于将编码库中的全部编码信息,以文本文件格式导出到指定路径下。此功能一般用于备份编码库信息,以避免编码信息丢失或重新安装系统时手工录入编码的繁琐性。导入用于将文本文件数据导到编码库中。2.商品编码设置 1)功能:商品编码设置主要用来

录入本企业所销售的商品信息,也可以对已录入的商品信息进行修改和删除。填开发票时,“商品信息”只能从该商品编码库中选取。因此,在开票前,企业必须事先将商品信息正确录入到商品编码库中。2)方法:“系统设置/商品编码” 各工具按钮及各项填写与客户编码基本相同 3)注意: A必须选择“商品税目” B商品编码库只能在“商品编码”中建立,必须事先建立,不能在票面直接输 C单价可以是含税或不含税,F代表“否”(不含税)T代表“是”(含税)3.税目编码 1)功能:主要用来对商品的类别名称、税率和征收率等信息进行录入、修改、删除以及查询等一系列编辑操作。系统已存有常用税目,一般情况下无需进行设置。2)方法:“系统设置”-“编码设置”-“税目编码”-“增值税”

三、发票填开 三种发票的填开方法基本相同,以下主要对专用发票的各种填开方法,包括对清单、折扣、复制等的操作进行详述。1.简单发票(最多8行)

1)调空票:“发票管理/发票填开”—“确认”(按顺序自动弹出)2)填写:

A、购方信息的填写: a 直接输,点击“客户”按钮可将购方信息保存到客户编码库中b点名称或税号后的“”选择 B、商品信息的填写:只能从商品编码库中选取,点击商品名称再点出现的“„”按钮选择。填写信息后,税额系统自动算出,无法修改(如客户信息或商品信息较多时,可通过点击要查找内容所属项目的标题栏,执行ctrl+鼠标左键操作可以实现快速定位或匹配查找客户及商品信息)一张发票只能开一种税率,第一行商品决定本张发票税率 C、收款人、复核人:可直接输入(不保存)或点“”选择。3)保存:点“打印”按钮 4)打印发票:在打印确认框中选择“打印”则立刻打印出来;选择“不打印”则暂时取消打印,但发票已保存,只是未打印,可以在“发票查询”中打印。2.带清单发票(超过8种商品)1)调空票、客户填写:同前 2)清单填写:单击“清单”按钮,在清单窗口中填写商品明细数据,点“退出”返回票面。销货清单在填开时不能直接打印,只能在“发票查询”功能中查询后再打印。3)注意:A带清单的发票只能有清单行和清单的折扣行,无其它商品行。即一张发票票面即能填商品信息也能填清单信息,但两者不能同时出现。B销项正数发票可以开具清单。C 每张发票只能带一份销货清单 3.折扣销售 A、无清单发票的折扣 1)调空票、客户和商品的填写:同前 2)选中要折扣的商品,选择“折扣”按钮,在窗口中输“折扣率”或‘折扣金额’二者确定其一另一项自动算出。3)注意: 折扣行算在商品的总行数中,商品行和其折扣行之间不可再插入其它商品行 折扣后的商品不能修改,需修改时,先删除折扣行。可以对每一单行商品折扣,也可以对连续多行或所有商品统一折扣。必须所有商品行均生效后才能折扣 B、清单发票的折扣 点击票面“清单”进入“销货清单填开窗口”,填写清单内容后,选中要折扣的商品,选择“折扣”按钮,在窗口中输“折扣率”或‘折扣金额’二者确定其一另一项自动算出,点“退出”返回票面。4.开一张负数发票 1)功能:当企业所开发票有误或者由于商品质量等问题购方退货时,但因已抄税不能作废,可开具负数发票来冲抵。填开负数发票时,必须先指定其对应的正数发票的代码和号码,在打印负数发票时,系统自动将对应的正数发票的代码和号码打印在负数发票“备注栏”内。2)方法: 调空票:同前 点“负数”按钮,输入对应的正数发票的代码、号码,并确认一遍,--“下一步”—“确定“,会出现两种情况:

A、当前发票库中有对应的正数发票:系统会自动填入发票信息,并且数量和金额填充为负数。B、当前发票库中没有对应的正数发票:点击“确定”后自行手工填写发票信息(数量或金额填负数)。保存、打印发票:同前。3)注意: A、销项负数发票不允许附带清单,也不能加折扣。B、已作废的票不能开负数 5.复制发票: 1)功能:当将要开的发票与以前开过的内容完全或部分相同时,可用此功能提高开票速度 2)调出空票,按“复制”按钮,双击要复制的发票(如只复制商品信息可在“选项”中取消“客户信息”)只有正数发票可以复制,复制的发票在打印前可以修改 6.普通发票和废旧物资发票填开 三种发票的填开方法基本相同普通发票、废旧物资发票同样可以带清单、折扣和开具负数,各种发票打印在票面上的为不含税单价 下面主要对普通发票与废旧物资发票填开过程中的特点进行说明。1)普通发票 “发票管理”-“发票开具管理”-“发票填开”-“普通发票填开”:系统自动按顺序调出待开具的普通发票号码确认窗口。A、名称必须填写,其它项可以为空。购方有税号的必须填写,税号可以为15位、18位或20位。B、系统支持填开税率不大于31%的增值税普通发票,但企业应自觉根据当前的增值税政策填开发票,所选税率应符合国税局要求,以免造成开具的发票无效。C、发票票面左上角会生成一个20位效验码,便于购方查验真伪 D、普通发票不可以抵扣,企业可以按照自愿原则去税局进行发票验证。2)废旧物资 “发票管理”-“发票开具管理”-“发票填开”-“废旧物资发票填开”:系统自动按顺序调出待开具的废旧物资发票填开窗口。A、废旧物资发票只能选取税率为“0”的商品进行开具,其它税率商品无法选取。B、废旧物资发票打印在纸质专用发票上,系统自动在纸质发票左上角打印“废旧物资”字样,以区别与一般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四、发票查询

1、功能:已开发票查询主要功能查询已开具的各种发票、清单内容及实现发票重复打印、连续打印、销货清单打印。

2、方法:“发票管理/发票查询”--(选择月份)--“确认” A重复打印发票:选中要打印的发票,点击工具栏中的“打印”---“发票”。B打印清单:选中要打印清单的发票,点击“打印”---“销货清单”(全打格式)--“打印” C连续打印:用“Ctrl+鼠标左键”选择发票—“打印”—“发票“。D通过“查找”按钮,然后在购方信息处输入该企业的名称或税号,可以查询给某企业开具的所有发票。注:打印发票既可以在发票填写窗口,点击打印按钮打印,也可以在“发票查询”功能中重复打印。(发票可以单张打印,也可以多张连续打印。)

五、发票作废 1.已开发票作废 1)功能:当企业所开各种发票有误或者由于商品质量等问题购方退货时,若该张所开发票未抄税,则可利用已开发票作废功能来作废该张发票的电子信息。2)方法:“发票管理/发票作废“—选中要作废的发票—“作废”—“确认”-“确定” 3)说明: A、已抄报税的或跨月的发票不能作废,只能开具负数发票冲销。B、发票作废后无法改变作废状态,作废时要仔细核对。C、对已开发票进行作废时,系统限定除“系统管理员”身份可以作废任何操作员开具的发票外,其他操作员身份必须遵守“谁开具,谁作废”的原则。(作废时提示“当前发票库没有符合条件的发票”可能是本期本开票员没开具发票)2.未开发票作废(一般不用)1)功能:当企业尚未使用的纸质发票遗失或损毁时,可利用未开发票作废功能将金税卡中相应的电子发票进行作废处理。必须等到该发票成为金税卡中的“当前号码”才能操作 2)方法:“发票管理/发票开具管理/未开发票作废”—“确认”—放弃(只作废一张)第六部分抄税报税

一、抄报税处理 1.抄报税流程及抄税时间 1)基本流程:抄税写IC卡-打印销项报表-持IC卡及报表到国税报税 2)抄税时间: 征期抄税:每月1日开票时系统提示“已到抄税期请及时抄税”,此时必须做抄税处理,否则无法开票;报税期内必须报税,否则,系统自动锁死;1-10 系统

提示“金税卡已到锁死期,请及时抄报税”,则需抄税后到税局报税。非征期随时抄税:抄税时间不受限制,但在下次抄税前必须报税。注意:系统支持随时抄税,是为了解决开票量不断增大的问题及税务机关的管理,系统提示“发票写入区已满”企业可以执行非征期抄税,然后才能继续开具发票,因此如无需要不允许操作,每月只进行征期抄报税即可,并且无论该月是否领用及开具发票都必须进行征期抄报税。2.抄报税方法步骤: 1)写IC卡:“报税处理”-“抄税处理” 2)打印报表:“报税处理”-“发票资料” 3)说明: “抄税处理”一次性将所有种类的开票数据都写在一张IC卡上。可选择的抄税期中包括“本期资料”和“上期资料”两项 本期资料是指已开具但从未抄过税的资料,在对其进行抄取时选择“本期资料”。抄本期资料时,系统自动效验IC卡上有无购票或退票信息。如IC卡上有购票和退票信息,则无法抄税。上期资料是指在抄税过程中重抄的旧税,例如抄税后,不小心将IC卡损坏,可到税务机关更换IC卡,在“抄税处理”中重新执行抄上期资料即可。抄上期资料时,IC卡中购票和退票信息不影响抄税 建议报税后及时进入一次开票系统

二、金税卡管理 1.状态查询 功能:用于显示金税卡和IC卡当前状态信息 2.金税卡时钟设置 1)功能:用于修改金税卡时钟。此操作需先持IC卡到国税局授权,授权后第一次进入系统必须修改,否则授权会消失(即授权一次只能修改一次),一般不用 2)方法:“报税处理”-“金税卡管理”-“金税卡时钟设置”

三、发票资料统计 1.金税卡资料统计 2.金税卡月度资料统计 3.发票领用存月报表

第七部分 系统维护

一、数据整理 1.“系统维护”-“数据整理”-“数据文件整理”:出现意外操作或异常现象时重建数据库索引。2.“系统维护”-“数据整理”-“数据文件清理”:删除硬盘中前几个月的数据,提高运行速度,一般不用

二、查询备份 1.“系统维护”-“查询备份”-选择要数据备份目录:用于查询备份数据库信息 2.“系统维护”-“退出查询”:恢复业务操作 第八部分 主分机结构 在一机多票开票子系统支持主分机结构,对于主分结构的开票系统,其使用方法和工作流程与单机基本相同,主要区别:(1)分机不能直接到税局购退票,买票时主机到税局购买后分配给分机;分机退票先退回主机再退到税局(2)抄税时不用进行报税数据汇总,分机可以单独进行报税,所有分机报税成功后再报主机(3)无论主分机在操作过程中,如出现“累加和错”、“日历时钟错”、“年基超出范围”均表示金税卡损坏,需更换金税卡。

一、网上办税简易操作流程

(一)基本要求和步骤

1、实行网上办税的纳税人应先到主管国税机关办理网上办税注册(电脑用户注册,打印协议书,税局盖章生效,并开通帐号),取得用户名和密码。

2、连

(二)增值税网上申报简易流程

1、点击[申报征收]菜单,点选“增值税”税种,在弹出对话框中填写申报所属时期起止,点击“进入申报”按钮。

2、在纳税表中填写申报数据。

3、填写完成后,点击“计算”按钮,系统将自动计算税款,允许纳税人修改一元以内的误差。

4、核对数据无误后,点击“提交”按钮,提交申报数据,系统提示申报成功,表示完成申报。

5、点击“缴税”按钮即时进入网上缴税。

6、点选本次清缴税款,点击“计税”按钮系统自动计算滞纳金和教育附加。

7、确认缴税银行帐户无误后,点击“清缴税款”按钮,系统提示扣款成功,表示完成扣税。

8、完成申报和缴税后,点击“注销登录”按钮,退出网上办税大厅。

二、网上申报纳税注意事项

(一)纳税人以前月份没有申报,或当期逾期申报的,不允许进

行网上申报,纳税人应到主管税务分局办税服务厅处理。

(二)纳税人办理网上申报纳税前,应确保缴税帐户有足够余额。因帐户不足而导致扣款不成功,纳税人应及时补足银行存款,从[申报征收]首页直接进入[网上缴税]页面进行税款缴纳。如果因其它原因而导致扣款不成功,纳税人应记录出错原因,及时通知主管国税机关。

(三)纳税人应在纳税申报当期结束前进行网上缴税。逾期缴纳税款的,系统自动按征管法规定按日加收滞纳税款万分之五的滞纳金。

(四)网上申报纳税不适用于采用“定期定额”征税的小规模纳税人。

三、纸质纳税申报资料报送要求进行网上申报的纳税人,应通过网上申报系统的申报表查询功能用A4纸打印纳税申报表,连同财务报表、发票领用存月报表等申报资料一式一份按规定依次按月装订,于每季度结束后的次月(1月、4月、7月、10月)内将该季度三个月的纳税申报资料报送到主管国税分局办税服务大厅指定收集点。

(简要说法)

浅谈“五统一”业务流程系统实现 第6篇

【关键词】“五统一”、流程、系统改造

【中图分类号】TP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3-0407-01

1.背景

国家局和市局(公司)都要求把市场营销上水平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来努力抓实抓好。营销体系的改革是近年来烟草行业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北京烟草2010年营销网建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姜局长提出“探索直辖市营销模式”的要求和市局建立集中统一营销体系的目标,北京烟草营销体系在不断地进行新的探索和提升。随着营销业务流程的调整,改革的重点是:“统一货源管理、统一经营策略、统一客户分类管理和统一资源调配”,实现网上订货、网上配货及工商协同营销。因此,北京烟草营销体系现有运行方式将发生根本变化,打破原有经营格局和职能定位。涉及各营销部门的业务流程、营销策略和考核指标等方面大的调整与改造。实现全市统一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率,提升把握市场、培育品牌、服务客户的现代营销与管理能力,实现北京烟草营销体系改革及营销管理上水平的战略目标。

2.现状分析

从2007年国家局推行“按客户订单组织货源”工作以来,北京烟草结合自身实际对业务流程进行了不断调整,从“批零互动、订单供货”模式到预订单模式,逐步在向规范的市场导向的订单供货流程靠拢。实施了取消预订单、电话访销混打和零售户自主提报需求等调整措施,取得了一定效果,积累了一些经验。去年营销中心主动加压,积极实践,采取货源横向调剂、部分品牌自主投放、月末回收库存、降低1-2档客户访销频率、加强内部特别是采购部和订单部的衔接、加强电访管理、加强市场和品牌研究、加强与区县公司的协商沟通等多项措施,对促进销售、提升服务、防止经营出现大的起伏发挥了较好作用。

我们的业务流程调整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以高标准来衡量的话,目前流程调整还不到位,离国烟办20号文件的规范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流程运行过程中也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在1-2类卷烟供大于求的市场环境下还有所放大,对北京烟草的营销管理、营销队伍等方面都是较大的考验。要通过进一步推进流程调整来加以解决。半年工作会议上周局长强调指出:“要把完善营销体制机制、调整订单供货流程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成果,作为推进市场营销上水平的重要措施认真加以研究并加快实施步伐。”根据这一指示精神,首先是要统一营销管理流程,全面实现“五个统一”。在市局党组要求的“五个统一”之中,我们已经基本实现了产品购进、品牌培育、网络流程和访销配送等四个方面的统一,但是在营销管理方面的统一程度依然停留在较低水平,突出表现为:客户分类定档标准执行不统一,部分区县随意变动客户档位;品牌投放策略和客户供应标准不统一,区县公司分别经营的现状产生了18个不同的区域投放策略和供应标准;货源投放进度不统一,每日访销户数和销量不均衡造成满箱率低、配送成本高;营销队伍管理不统一,阻碍了整体效能的充分发挥。

3.营销业务流程整体改造的目标

市局(公司)周瑞增局长在半年工作报告中指出:当前行业的形势和特点,决定了市场营销的主要任务是保证销量稳定增长,保证结构适度提升,促进北京烟草科学发展、理性发展、整体发展、长远发展。在这一总体目标任务指导下,必须深化营销体制改革,进一步整合资源,发挥好全市统一经营的优势。

4.需求分析

由于本次营销模式改造是营销业务流程的重组与提升,相关的业务人员面广、业务流程变动大、涉及的信息系统多(营销、物流、电话订货、辅助决策、后台结算、零售终端、网上订货、网上配货、工商协同营销等信息系统)、系统功能改造内容多,因此,营销系统的升级改造工作量较大。为了更好地落实营销流程的改造,确保业务的平稳过渡,本次营销体系提升将采取“总体规划、统一设计、分步实施”的建设步骤。统一规划和设计需求预测、货源投放与组织、客户评价、均衡销售、品牌管理、网上订货与配货及考核体系的建立等功能,根据业务流程改造的实际情况分布实施。最终实现对北京烟草营销体系的整体提升的目标。

5.实施效果

我们积极与营销中心、物流中心等业务单位协调,制订了详细的系统上线工作方案。在完成系统改造开发的基础上,又组织进行了7个阶段的系统和业务测试。2010年8月2日,新业务流程的电话订货正式开始,周局长带领市局(公司)办公会成员到订货中心现场视察,集中式营销系统、电话订货系统等信息系统稳定运行,标志着全市统一流程调整工作已开始顺利实施。

“五统一”营销业务系统较好的促进了北京烟草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的提升:

1)、按照“统分结合,相对集中”和“大集中、小分散”对卷烟营销流程各个环节进行系统梳理和改造,探索直辖市营销新模式;

2)、通过市场信息采集功能,更加迅速准确的了解卷烟市场真实情况,正确指导卷烟销售工作展开;

3)、批零网配丰富了现用订货模式,能够有效的管理分析零售户库存情况,指导零售户经营,提高零售户满意度;

4)、通过系统功能加强业务部门对残损商品的监督管理;

5)、重点品牌培育能力大幅提高,品牌发展趋势更加良好;

6)、各项经济运行指标平稳增长,企业实现持续、协调、健康发展。2011年是营销系统流程改造后的第一个完整年度,计算同比2009年相关数据如下:全年销量81.09万箱,同比75.68万箱增加5.41万箱,增长7.15%;利税40.3亿元,同比29.82亿元增加10.48亿元,增长35.14%;单箱21718元,同比17545元增加4173元,增长23.78%。由于全市统一投放策略,使得各品牌市场覆盖率大幅提高,如:中南海(软精品)从31.35%提高到68.93%,提高37个百分点;黄鹤楼(软蓝)从24.52%提高到47.67%,提高23个百分点;云烟(紫)从37.81%提高到61.74%,提高24个百分点;苏烟(软金砂)从14.01%提高到25.11%,提高了11个百分点。

现代流程制造集成系统的构建 第7篇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 I M S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是根据CIM哲理, 采用集成方法和相关技术具体实现的系统, 是信息时代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的一种方式。

一个现代流程制造工业企业的集成制造系统由6个部分组成, 如图1。

经营管理信息子系统:以ERP为核心, 包括预测、经营决策、生产计划、生产技术准备、销售、供应、财务、成本、人力资源等管理信息功能, 通过信息集成, 缩短产品生命周期, 降低流动资金占用, 提高企业应变能力。

工程设计自动化子系统:利用计算机来辅助产品设计与分析, 目的是使产品开发活动更高效、更优质地进行。常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 (CAD) 、计算机辅助分析系统 (C A E) 、计算机辅助工艺系统 (CAPP) 、产品数据管理系统 (PDM) 。

制造自动化子系统:制造自动化子系统是CIMS中信息流和物流的结合点, 是CIMS产生直接经济效益的聚集地。

质量保证子系统:包括质量决策、质量检测与数据采集、质量评估、控制与跟踪等功能。本系统对产品设计、制造、检测到后期服务的整个过程的质量进行监控, 使之达到客户的最大满意度。

数据库子系统:覆盖企业全部信息的数据库系统, 它在逻辑上是统一的, 在物理结构上可以是分布的全局数据管理系统, 保障企业的数据共享和信息集成。

计算机网络子系统:CIMS各个子系统的开放型网络通信系统, 是CIMS系统工程中的基础工程部分, 确保整个CIMS系统工程中各种信息流和物流合理、有序、高效、安全, 可靠地传输与交换, 是CIMS系统在企业成功实施与应用的先决条件与技术保障。采用国际标准和工业规定的网络协议, 可实现各种计算机系统的互联, 支持资源共享、分布处理、分布数据库和实时控制。

实施CIMS的核心是集成。企业实施CIMS的目的在于取得总体效益, 而企业能否获得最大的效益又取决于企业各种功能的协调和集成度。企业集成通过连接所有必须的系统和异构功能实体来跨越组织界限的信息流、控制流和物料流的传递, 改进企业内的通信、合作与协调, 从而提高生产效率、柔性和管理能力。这些实体包括信息系统、设备、技术和人员等。

集成是企业实施先进制造战略和信息化的核心。企业集成度越高就越协调, 竞争取胜的机会也就越大, 只有把各种功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 才能提高产品质量, 降低成本, 缩短交货周期。单纯地提高计算机的自动化程度而不考虑各种功能的集成, 不可能使企业整体优化, 企业就不能对快速变化的市场做出响应。只有集成才能做到“将正确的信息在正确的时刻以正确的方式传到正确的地方”。

根据企业应用需求的不同, 集成有不同的覆盖范围和实际内涵。从企业计算机应用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出, 从集成的广度上, 企业的计算机应用从最初的孤立应用, 经历了企业内部的集成、企业级的集成, 发展到了今天跨企业的集成;从集成的深度上看, 集成已经从最初的信息集成扩展到了今天的过程集成和未来的知识集成。

2 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应用

前面已经对企业信息化系统进行了分解, 下面就一些重要的部分分别加以阐述。

2.1 工程设计自动化子系统

2.1.1 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 (CAD)

利用计算机系统辅助完成工程设计的产生、修改、分析、优化和检验过程。CAD技术已经从初期的只能完成二维的绘图发展到现在的三维建模。二维CAD的应用使图纸的修改和重复利用十分方便, 提高了设计工作效率, 缩短了设计周期, 并有利于产品实际的标准化和通用化。

二维的C A D虽然可以帮助设计人员把图纸画得很规范、漂亮, 提高了绘图效率, 但其与传统的手工方式一样, 对于减少产品设计错误和返工的现象并无多大改进。三维的CAD可以方便地设计出所见即所得的三维实体产品模型, 有了三维的实体模型就可以进行装配和干涉检查;可以对重要零部件进行优化设计, 可以快速成型, 在做模具之前就拿到实体进行装配和测试。

2.1.2 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系统 (CAPP)

工艺设计是产品制造过程中技术准备的一项重要内容, 是产品设计和实际生产的纽带, 是一个经验性很强且随制造环境变化而变化的决策过程。工艺设计的任务在于:规定产品的工艺过程、工艺操作内容、工艺装备和工艺参数等。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就是借助计算机来制定产品的工艺规程、计算工艺参数、生成工序图的, 最终得到一个完整的工艺卡, 并以此为依据进行产品的生产加工。CAPP的应用对于制造行业具有重要意义, 其可以代替工艺工程师繁重的手工劳动, 提高工艺设计的质量;缩短生产准备周期, 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工艺设计费用和制造费用;实现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计算机辅助制造的连接。

2.1.3 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 (CAE)

长期以来, 机械设备的分析与计算一直沿用材料力学、理论力学和弹性力学所提供的公式来进行。由于有了很多简化条件, 因而计算精度很低。采用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 复杂的工程分析也无须简化, 而且计算速度快、精度高。常见的工程分析包括:对质量、体积、强度的计算, 对产品应力、变形的结构分析。

2.2 制造自动化子系统

制造自动化系统主要由制造设备子系统、物料运输与存储子系统、制造信息子系统和能量流子系统等组成。主要包括专用自动化机床 (CNC) 、数控机床 (NC) 、分布式数字控制 (DNC) 等。

2.3 管理信息化子系统

管理信息化是指将信息技术用于企业管理, 对企业生产经营诸要素进行优化组合和合理配置, 使生产和经营活动过程中的任务流、物料流、资金流、能量流和信息流均处于最佳状态。管理信息化包含了很多内容:生产计划、库存管理、成本管理、财务会计、销售和分销、物料管理等:与企业经营管理相关的内容包括办公自动化、情报管理、知识管理、决策支持等。通过生产管理, 可满足顾客要求和企业资源情况, 以最少的资源实现顾客满意度的最大化。

2.3.1 企业资源计划

企业资源计划 (ERP) 是将企业所有资源进行整合集成管理, 将企业的三大流全面统一在一起。它的功能已经不同于以往的MRP, 不仅可用于生产企业的管理, 在许多其他类型的企业, 如公益事业型企业也可导入ERP系统。

ERP主要由3部分的功能实现:

一是财务管理。在现代化的企业中, 财务清晰是很重要的, 所以在ERP整个方案中它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ERP中的财务模块和一般的财务软件不同, 作为系统的一部分, 它和系统的其他模式有相应的接口, 能够相互集成。比如, 将由生产活动、采购活动中输入的信息自动计入财务模块生成总账、会计报表。

二是生产管理。这是ERP系统的核心所在, 它将企业的整个生产过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生产管理是一个以计划为导向的过程。先确定一个总生产计划, 再经过系统层层细分后, 下达到各部门去执行。主要内容包括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车间控制等。

三是物流管理。主要包括分销管理、库存管理和采购管理。

2.3.2 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是对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到顾客所构成的网络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进行管理。供应链中的实体包括供应商、工厂、仓库、分销中心和零售商。为了使供应链系统支持以动态联盟为形式的虚拟企业及敏捷制造, 要求供应链系统具有很好的开放性、互操作性和可重构性, 能够适应需求的变化。

由此产生了敏捷型供应链, 它是采用系统工程理论、技术和方法, 借助于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等建立的用于支持敏捷型供应链管理的信息系统。

2.3.3 客户关系管理

客户关系管理 (CRM) 是一套全新的管理理念, 强调把客户作为自身经营的核心, 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 围绕着客户来开展业务。基于这种理念, 企业建立自己相应的经营策略、营销模型, 并通过信息技术来贯彻这种策略。我们把CRM定义为一种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策略, 它以信息技术为手段, 对相关业务功能进行重新设计, 并对相关工作流程进行重组, 从而留住老客户, 吸引新客户。

3 系统规划与实施

信息系统规划方法强调采用企业建模方法和工具的支持, 为未来实施基于模型的企业集成信息系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技术上强调标准和规范技术的应用, 重视集成框架的设计, 通过集成框架来完成企业的业务过程体系、信息系统体系、应用软件体系、技术支持体系的定义。一个高效率且功能完备的信息系统规划由7个步骤组成:

1) 、信息建模:确认业务过程对信息的详细需求;

2) 、功能建模:过程对功能的需求功能与过程集成的需求;

3) 、规范与标准制定:制定实施信息系统采用的标准与规范;

4) 、信息系统集成与框架设计:确定企业信息系统集成框架;

5) 、信息系统功能配置:确定信息系统的功能配置;

6) 、管理系统体系设计:确定企业信息系统的管理系统体系结构;

7) 、制定信息系统实施计划:制定信息系统实施计划。

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两个问题, 一是除了重视企业业务信息系统的实施之外, 还要建立有效的管理系统来维护信息系统。二是信息系统实施过程中要对实施情况进行监控与评价, 以保证信息系统的实施, 满足整体规划中制定的进度计划、成本、质量的要求。信息系统的良好运行和管理是信息系统设计的最终目标, 因此, 作为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的最后一站其应该得到重视, 应用步骤如图2。

做好基础性的工作对信息系统的良好运行很重要, 如从源头上保证系统的运行规范和数据源的正确性。建立有效的系统日志和数据仓库将是管理人员的重要工作。在此基础上, 采用相应的工具对系统运行性能进行评价, 发现影响运行性能的瓶颈问题, 并及时进行升级。

参考文献

[1]白庆华, 何玉林.CIMS中的系统集成和信息集成.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 8

[2]蒋志强, 冯锡兰.基于PDM的制造企业CAD/ERP信息集成框架研究[J].机床与液压.2002 (4) :25-31

[3]张后启, 王玉荣.业务流程重组与ERP系统应用的结合[J].电子与信息化.1999 (2)

[4]高展, 张惠桥.系统集成与现代化企业.机械设计与研究.2002 (5)

[5]李林.迈向信息时代的现代制造业.制造自动化.2002 (3)

[6]周室屏.企业资源计划实施与应用.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2002

冶金全流程工艺模拟系统实践 第8篇

冶金全流程工艺模拟系统, 是为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的研发而建设的, 是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环节。冶金流程工艺模拟过程采用物理模拟的思想和方法再现冶金流程工艺过程, 将复杂、巨大的生产车间浓缩到实验装备上, 全面、准确地反映现场生产过程中材料组织和性能演变的规律。不同的装备和功能可灵活、柔性地集成和组合成新生产过程, 实现工艺、技术和产品的创新。

本模拟系统基本形成了炼钢、轧钢、热处理和机加工等几个试验区, 可以生产各类热轧材、冷轧材以及圆、方钢等中间试验产品, 为试验钢进行各类物理、化学检测提供原料, 部分剩余试样料可以作为炼钢原料进行再次生产利用, 实现钢材的循环再利用体系。该冶金全流程工艺模拟循环过程如图1所示。

该模拟系统上的主要设备如下:

炼钢设备主要包括:50kg真空感应炉、500kg中频炉、1.5吨三相交流电弧炉、2吨直流LF精炼炉、500Kg真空感应炉、电渣重熔炉等炼钢设备, 能为钢铁新产品 (硅钢、汽车板、中厚板、热冷轧钢板及特钢等) 开发过程中的钢种成分筛选、工艺参数摸索, 工艺稳定性、及成分性能关系对比试验、产品应用试验提供物理模拟的试验原料, 并配有炉前快速取样分析装置能及时对冶炼试样化学成分进行分析。

轧钢设备主要包括:800mm二辊可逆式热轧轧机、350mm二辊可逆热轧轧机、250mm四辊冷轧机等。热轧设备可以开展中厚板轧制试验;热轧薄板控轧控冷试验;可图1冶金全流程工艺模拟循环图以进行型、线棒材的轧制开坯试验;冷轧设备可以满足硅钢、普碳钢及常用冷轧钢种等新产品进行冷轧试验的需要。

热处理设备主要包括:高温退火炉、连续脱碳退火炉、梯度炉、渗氮炉、涂层试验机以及各类常规电阻炉等。可以开展单片热轧硅钢板常化退火、中间退火、脱碳退火等硅钢热处理试验, 以及各种规格新试产品的淬火、回火、调质、正火、退火等常规热处理工艺模拟试验。

机加工设备主要包括:数控冲击试样加工中心、数控车削中心、超高压水射流切割机、数控轧辊磨床、数控等离子切割机、数控双开肩铣床、双面铣床、线切割机床以及其它常规机床。可以加工各类物理检验试样、化学检验试样及焊接试样。

2 典型钢种模拟试制

本节将重点介绍两种典型钢在该冶金全流程工艺模拟系统上的试制过程。

2.1 1#钢的试制过程

该钢种主要用于各类汽车车架纵梁、横梁等结构件。要求有较好的综合性能, 不仅要求具有高强度, 而且还需要良好的塑性、韧性以及优良的冷弯性能[1,2]。1#钢在该模拟系统上的试制流程如图2所示。

2.1.1 冶炼工艺

采用500kg中频炉 (额定容量0.5t, 额定功率350KW, 冶炼周期90-120min, 工作温度1600℃) 冶炼, 冶炼工艺流程如下:

纯铁→熔化→脱氧→合金化→浇铸→退火→轧制。

浇铸后的钢锭尺寸约为:200mm×1000mm, 采用炉前快分装置 (岛津PDA-7000光电发射直读光谱仪) 对试验试样成分进行取样分析, 分析结果见表1。

2.1.2 轧制工艺

将冶炼的试验钢锭放入室式加热炉中 (采用蓄热式燃烧技术, 由计算机控制系统根据制定的升温曲线, 自动控制阀门及烧嘴) 加热到1240℃, 驻炉200min;利用800mm二辊可逆式轧机 (辊身长度:800mm, 最大轧制力12000KN, 开口度:420mm, 最小成品厚度:6mm) 按照表2工艺, 轧制8道次至板厚10mm, 再经层流冷却设备 (含10组冷却集管, 冷却速度:5℃/s~60℃/s) 进行控制冷却;冷却后将试样堆垛缓冷模拟卷取温度。精轧开轧温度930℃~950℃, 终轧温度800℃~820℃, 层流冷却5℃/s~8℃/s, 冷后温度580℃。检测采用便携式红外测温仪。

2.2 2#钢的试制

该钢种主要用于容量较大的中、大型电机和发电机[3], 要求有较好的磁性和较低的铁损, 2#钢在该模拟系统上的试制流程如图3所示。

2.2.1 冶炼工艺

试制料采用50kg真空感应炉 (额定容量:50kg, 额定功率:100KW, 冶炼周期:60min~150min, 极限真空度:0.067Pa) 冶炼。冶炼生产工艺流程如下:

原料 (合金料) →感应熔化→精炼 (温度、脱硫、成分调整, 脱气去夹杂等) →真空浇铸 (冷却可调) →钢锭。

浇铸后的钢锭尺寸约为:170mm×300mm。采用炉前快分装置对试验试样成分进行取样分析, 分析结果见表3。

2.2.2 热轧工艺

钢锭冷却后脱模放入室式加热炉中按照大生产现场工艺进行加热保温, 出炉后即刻在800热轧机上进行开坯轧制, 模拟现场粗轧工艺过程将坯料由170mm轧至25mm, 冷却后将坯料锯为:25mm×120mm×100mm的小坯料为后续精轧过程准备原料。再将准备好的精轧试验料放入箱式加热炉中进行加热、保温, 然后在350热轧机 (轧辊尺寸:φ450×350mm, 最大轧制力:1800KN, 开口度:60mm, 最小成品厚度:1.5mm) 上模拟现场精轧过程对试验料进行多道次往复轧制 (严格控制各道次的轧制温度和压下量) 将坯料由25mm轧至2.5mm, 沿轧向用剪板机剪取后续工序试验料, 尺寸为:2.5mm×100mm×250mm。

2.2.3 常化工艺

将尺寸为:2.5mm×100mm×250mm的试验料放入梯度炉中进行常化处理。本试验采用1000℃×5min的常化制度, 在N2气氛中进行常化。常化处理既提高磁性能, 又可改善表面质量[4]。

2.2.4 冷轧工艺

将常化后的试验料进行酸洗, 将热轧板常化处理后在温度56℃浓度10%的HC1水溶液中酸洗15min, 然后在清水池中浸泡, 清除表面酸液和污垢, 然后用约6%的Na2CO3碱性水溶液中和, 再吹干并涂上机油以防生锈, 备为冷轧试验用。冷轧在250mm四辊冷轧机 (辊身长度:250mm, 最大轧制力:2000KN, 最大来料厚度:3mm, 最小成品厚度:0.1mm, 纵向和横向厚度差≤5um, 轧机辊缝为全液压控制, 轧机前后位液压恒张力控制。配备在线带钢加热及温度控制装置, 仪表及在线传感器测量系统和冷轧工艺实验过程监控和数据采集计算机系统) 上进行, 经多道次轧制, 由2.5mm冷轧到0.5mm, 总压下率80%。冷轧带厚度公差为-0.03mm~+0.01mm。

2.2.5 成品退火工艺

冷轧完成后, 将冷轧带分别沿轧向和横向切片、标号, 并去除毛刺。切片大小为:0.5mm×30mm×100mm, 对切片进行退火处理, 本试验采用如下退火工艺:1000℃×3.5min, 炉内退火气氛为:30%H2+70%N2。退火的目的是通过再结晶消除冷轧产生的应变和促使晶粒长大, 高温短时处理既能使晶粒长大, 又可减轻表面氧化和氮化[5]。

3 试样检测结果分析评估

3.1 1#钢力学性能检测

在钢板横向和纵向截取标准尺寸的拉伸试样和冷弯试样各3个, 分别在微机控制电液伺服万能试验机上进行试验, 冷弯 (d=a) 全部合格, 均无裂纹, 拉伸性能见表4。

由表4可以看出, 试验钢的屈服强度为512MPa~530MPa;抗拉强度620MPa~650MPa;横向试样延伸率在20%~23%, 而纵向试样的延伸率为22%~26%。

取纵向冲击试样6个, 在PSW750仪器化摆锤冲击试验机上进行冲击试验, 试验结果见表5。

冲击试验结果表明, 0℃下冲击功平均值为116J, -20℃下平均值为146J。该试验钢的各项力学性能指标均满足该钢种的国标要求。

3.2 2#钢磁性检测

退火之后的试样用交流磁性测量仪测量铁损P15/50 (W/Kg) 及饱和磁感应强度B50 (T) 。测试结果见表6。

根据本试验工艺生产出的2#钢的磁性满足该钢种的国标要求。

除可模拟以上两种典型钢的生产过程外, 还可以完全模拟中厚板现场生产, 可以进行各类圆、方钢中间坯轧制试验, 锻压试验, 并可进行单片硅钢及其它常用冷轧板的热、冷轧及热处理试验, 可以满足各类新产品研发和各种新工艺技术研究的需要。

4 结语

该冶金全流程工艺模拟生产系统打通完善了几条合适的高效冶炼、精炼工艺路线, 可以实现超纯净硅钢、汽车用钢、高性能工程结构钢和精品长材的冶炼目标。利用该模拟系统上的试验设备可以研究开发轧制超快冷技术、控冷控轧技术、轧制过程温度精确测量技术和冷轧高强度钢技术等。该模拟系统为高端设备的研究提供了应用平台, 并为装备的功能开发提供了技术平台。

通过建立冶金流程工艺模拟生产系统可以缩短研究开发周期、降低研究开发成本, 同时有利于对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进行反复、深入、细致的研究, 使其尽快转化为生产力, 对实际大生产有着重要指导的意义。

摘要:本文介绍了一个先进的冶金全流程工艺模拟生产系统, 重点介绍了该系统上的主要试验设备以及典型钢种在该系统上的试制过程。该模拟生产系统以先进的试验设备为基础, 通过工艺技术开发研究, 形成了冶炼、轧制、硅钢和冷轧汽车板等多个试验研究平台, 可以完全模拟中厚板现场生产, 基本实现了硅钢及型材的模拟生产试验, 并可进行相关工艺技术研究, 从而满足新产品研发和新工艺技术研究的需要。

关键词:冶金全流程,试验设备,试制过程,研究平台

参考文献

[1]毛新平, 王中丙, 林振源等.电炉CSP流程低碳高强汽车大梁钢的开发[J].钢铁, 2004, 39 (9) :418-421.

[2]徐仰善.汽车大梁板生产工艺的探讨[J].鞍钢技术, 1986 (6) :27-32.

[3]张文康, 光学兵, 姜世勇等.无取向硅钢组织结构和化学成分对磁性能影响及生产工艺控制[J].太钢科技, 2005, (1) :1-14.

[4]曹太平等.太钢冷轧无取向硅钢的生产和研究[J].电工钢, 1999, (3) :15-16.

新系统上线前测试验收流程 第9篇

关键词:软件测试,硬件验收,软件验收,文档验收

一、引言

为了加强应用系统开发的质量、可交付性和项目的实施周期等方面的控制, 必须按计划按步骤执行验收测试, 形成规范的测试文档, 客观地分析和评估测试结果, 并跟踪不合格现象, 最终成功通过验收, 以保证验收测试的全面性、效率性、科学性、规范性、彻底性。

系统测试应以全面深入为宗旨, 大致分为前期准备、硬件测试验收、软件测试验收、文档测试验收四部分, 下面分别论述。

二、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是进行软件测试的重要环节, 准备工作做得充分与否直接关系到系统测试的顺畅与否、全面与否、准确与否。准备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 硬件方面准备

1. 网络环境准备:是否需要外网连接, 是否需要交换机、路由器、网线等, 如果需要, 写明具体的数量。

2. 测试机准备:所需测试机的配置、数量及分配的IP。

3. 其他硬件设备:如电源等设备、物品的具体数量。

(二) 软件方面准备

1. 操作系统准备:如新系统对操作系统有特定要求, 提前装好所需系统软件。

2. 支撑软件的准备:信息通所需的数据库、支撑软件、环境变量、不同版本不同厂家的浏览器等。

(三) 测试内容准备

1. 整理系统功能列表:

根据建设方案、招投标文件、需求文档等文件资料整理出系统功能表, 为初次测试确定依据。

2. 制定方案及准备测试用例:

拟订软件测试计划、方案, 设计和生成测试用例、准备测试数据, 明确软件产品的最重要部分。

(四) 知识方面准备

测试人员提前学习熟悉系统的功能、需求、模块、架构等一系列的知识, 为即将进行的系统测试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硬件验收

硬件验收是系统验收的根基, 关系到系统运行的稳定、速度、安全性等多个方面。

硬件验收包括以下几方面:

(1) 服务器所属项目; (2) 服务器的型号、序列号; (3) CPU的型号、序列号、个数; (4) 内存的型号、序列号、大小、条数; (5) 硬盘的型号、序列号、大小、个数; (6) RAID卡、电源的序列号; (7) 随机附送的软硬件情况记录; (8) 其他硬件设备的情况; (9) 操作系统安装情况、联网情况、数据库安装情况、机器的名称、IP等。

四、软件测试验收

软件验收为系统验收的核心。对软件质量、软件的可维护性、软件的易用性和软件项目的实施周期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

(一) 测试环境下的测试验收

1. 初次测试

依据系统功能列表中的功能进行逐个测试, 测试中记录以下情况:功能是否实现, 功能是否符合要求, 测试时间。

系统测试类型有以下几方面:

(1) 功能测试:功能测试就是对产品的各功能进行验证, 根据功能测试用例, 逐项测试, 检查产品是否达到要求的功能。

1) 从软件的功能是否全面;2) 软件功能是否正确;3) 程序和数据是否与产品需求说明及用户文档的全总说明相对应。

(2) 可靠性测试:指软件在规定的时间和条件下不出现故障, 持续运行的能力。

1) 软件不应存在导致软件无法运行、崩溃或导致数据破坏、缺损的重大缺陷;2) 测试一般包括成熟性、容错性、易恢复性、数据是否具有校验机制等方面。

(3) 容错性测试:评价软件是否拥有异常处理手段;对关键操作、不可恢复的操作或可能引起灾难性后果的操作应有明确的提示, 并请求用户确认。

(4) 易用性测试:指软件的易用程度。

1) 用户学习、操作软件的难易程度;2) 数据编辑、检索、输出的方便程度和灵活程度;3) 易理解程度、易浏览性、可操作性。

(5) 可维护性测试:

1) 指用户根据自己的要求、使用环境对软件进行个性化定制的可能性、难易程度和灵活程度;2) 运行出错后, 用户自己发现、诊断、修改错误的可行性与工作量。

(6) 性能测试:性能测试主要测试软件的运行速度和对资源的消耗。通过调整系统所依赖的软硬件配置、网络拓补结构、工作站点数、数据量和服务请求数来测试软件的移植性、运行速率、稳定性和可靠性。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1) 时间特性;2) 资源特性;3) 网络特性。

(7) 可移植性测试:通过硬件兼容性测试、软件兼容性测试和数据兼容性测试来考察软件的跨平台、可移植的特性。重点掌握以下几点:

1) 兼容性:操作系统兼容性、异构数据库兼容性、新旧数据转换、异种数据兼容性、硬件兼容性等;2) 适应性:在适应目前需求的基础上, 为将来可预见和不可预见的性能扩充留有余地;3) 可扩充性:新功能、新业务的增加能够在不影响系统运行的情况下实现。

(8) 安全性测试:通过非法登陆、漏洞扫描、模拟攻击等方式检测系统的认证机制、加密机制、防病毒功能等安全防护策略的健全性。重点掌握以下几点:

1) 软件使用的安全性;2) 数据的存储、传输和访问安全;3) 安全测试期间, 测试人员假扮非法入侵者, 采用各种办法试图突破防线。

(9) 用户管理测试:对系统进行用户添加, 授权等一系列操作发现任何问题都记录下来形成文档, 然后对用户进行权限变更、删除等一系列操作, 文档记录问题发现时间、问题描述、问题原因、解决方法、解决时间等 (详细情况填写问题记录) 。将发现问题由建设方提出解决方案, 由用户确定后进行修改。

(10) 界面实现情况测试:界面要符合现行标准和用户习惯。软件企业可以形成自己的特色, 但要确保整个软件风格一致。界面测试要从友好性、易操作性、美观性、布局合理、分类科学、标题描述准确等方面入手。重点掌握以下几点:

1) 背景和前景的颜色是否协调, 颜色反差是否用得恰当;2) 软件得图标、按钮、对话框等外观风格是否一致, 美观效果所要求的屏幕分辨率;3) 窗口元素的布局是否合理, 并保持一致;4) 各种字段标题的信息描述是否准确;5) 快捷键、按钮、鼠标等操作在软件中是否一致;6) 窗口及报表的显示比例和格式是否能适应用户的预期需求;7) 误操作引起的错误提示是否友好;8) 活动窗口和被选中的记录是否高亮显示;9) 是否有帮助信息, 菜单导航能否正常执行;10) 检查一些特殊域和特殊控件能否运行。

具体操作方法为:选定模块->选定功能->选定到本功能页面上, 点击本功能页面上的所有能点击的按钮、链接, 及可能弹出的的页面上的所有按钮、链接, 查看界面变换是否有非正常的情况出现。

根据以上几方面的测试将测试问题形成文档, 内容包括问题描述、发现时间、解决方法, 问题解决后填上解决时间。

2. 回归测试

当发现并修改缺陷后, 或者在软件中添加新功能后, 重新测试, 用来检查被发现的缺陷是否被改正, 并且所作的修改没有引发新的问题, 如果只对缺陷进行测试后就发布, 那软件的质量无法保证, 后期软件维护成本将大幅度提高, 回归测试可以通过人工重新执行测试用例, 可以使用自动化的捕获回放工具来进行。

(1) 根据发现问题进行针对性测试:根据上次测试形成的问题文档, 逐条进行测试, 确认问题解决情况, 并测试与发现问题相关的模块、功能, 防止解决一个问题出现另一个问题的情况出现, 若出现问题未解决或生成新问题的情况, 需再次形成问题文档, 交建设方。问题全部解决后出具问题解决情况报告。

(2) 根据系统功能列表按系统测试流程图进行全面的测试, 功能测试、可靠性测试、容错性测试、易用性测试、性能测试、可维护性测试、可移植性测试、安全性测试、用户管理测试、界面实现情况测试等几方面进行逐一测试, 形成问题文档以备下次回归测试使用。

回归测试是一个反复的过程, 新系统需要进行多次的回归测试, 才能达到尽量减少漏洞、错误的目的。

(二) 实际环境下的测试验收

由于软硬件环境的不同, 系统从模拟环境移至到实际环境时仍会出现很多模拟环境中类似或未出现过的问题。因此, 在实际环境下的测试应与模拟环境下的测试走相同的流程, 同样需要按照系统功能表进行初次测试和反复的回归测试, 以保证测试的完整性、全面性, 同时尽可能地减少系统的漏洞、错误。鉴于实际环境下存在其他系统, 因此实际环境下的测试应以尽量不影响其他系统为原则。

五、文档测试验收

文档是软件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软件质量保证和软件配置管理的重要内容。文档测试主要通过评审的方式检查文档的完整性、准确性、一致性、可追溯性和可理解性。

在文档验收时, 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 要明确文档验收的标准, 软件企业和用户企业要达成一致; (2) 确定文档的重要性和项目文档需求。比如, 在验收阶段, 用户文档 (用户手册、操作手册、维护手册、联机帮助文件) 显得特别重要, 需要认真评审; (3) 检验文档完整性, 主要是文档的种类和内容的完整性; (4) 检验文档的一致性和可追溯性, 主要是:软件的设计描述是否按照需求定义进行展开的;应用程序是否与设计文档的描述一致;用户文档是否客观描述应用程序的实际操作;关于同一问题的描述是否存在不同的说法; (5) 检验文档的准确性, 主要是文档的描述是否准确, 有无歧义, 文字表达是否存在错误; (6) 检验文档的可理解性, 主要审核文档是否针对特定的读者群体, 表达是否详细。如, 操作手册, 除了描述每个模块的操作, 应该还提供关联性岗位业务、部门业务和跨部门业务的操作说明。

总之, 文档验收首先要确认文档是否齐全 (文档条目见附件) 。其次测试文档内容是否准确, 描述是否到位, 即按照文档中的内容描述, 对照系统进行逐步操作, 在无需软件建设方任何说明的前提下, 可以完成系统的功能即为合格。

系统测试是一项繁杂的工作, 需要耐心细致地从软硬件、文档、功能、界面等多方面全方位考虑, 测试过程中与软件公司的交流沟通必不可少, 这样才能开发出相对完善的软件。

参考文献

[1]百度文库.软件测试模型[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d0b1318dd0d233d4b14e692e.html.

IMS系统会话建立流程分析 第10篇

关键词:IMS,多媒体业务,会话流程

0 引言

随着移动通信由2G迈入3G时代并对4G网络逐步进行试商用, 用户对移动网络提供的带宽有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互联网应用业务的快速发展和不断普及, 3GPP组织于2000年提出了IMS概念, 用来提供端到端的多样化多媒体业务, 同时又能对通信网络进行有效的管理。

1 IMS业务架构

IMS (IP Multimedia Subsystem) 全称为IP多媒体核心网子系统, IMS体系可大致分为3个功能层:业务应用层、会话控制层和终端与网关层。

业务应用层由应用服务器组成的各种应用平台, 用来提供各种多媒体应用服务, 包括多媒体电话、即时消息、高清会议等。

会话控制层主要由呼叫会话控制功能 (CSCF) 和归属用户服务器 (HSS) 组成, CSCF用于建立、修改、终止多媒体会话的控制, 负责多媒体呼叫会话过程中的信令控制, HSS用于存储用户的认证信息、用户的业务信息、用户的漫游信息等各种用户相关的数据, 负责用户的身份验证和授权, 并可提供有关用户物理位置的信息。

CSCF按照功能的不同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代理CSCF (P-CSCF, Proxy CSCF) 、查询CSCF (I-CSCF, Interrogating CSCF) 和服务CSCF (S-CSCF, Serving CSCF) 。其中P-CSCF主要功能为接收用户设备注册请求并转发至SIP服务器, SIP消息压缩、解压缩, QoS控制, 把SIP请求或响应转发到用户设备, 产生CDR (Call Detail Record, 呼叫细节记录) 等;I-CSCF主要功能为分配用户注册请求, 从HSS获得S-CSCF的地址, SIP请求转发给相应的S-CSCF, 产生用户计费数据等;S-CSCF主要功能为接收用户注册请求, 对用户鉴权及合法性检查, 处理相应的请求并回应, 计费功能等。

终端与网关层中终端用于启动和终止SIP信令, 接入网和核心网用于接入和传送媒体流和信令流, 媒体网关用于把IP媒体流转换成PSTN网络中时分复用信息实现IP与PSTN网的互通。终端接入可以通过PON、xDSL、LAN、WLAN、移动终端PS域等接入方式, 实现终端

2 与IMS网络互程分析

2.1 SIP/SDP协议

IMS系统主要采用会话初始化协议 (SIP,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 SIP协议是由IETF在1999年提出的, 基于文本的、独立传输的协议, 是一种应用层控制协议, 能够用来建立、修改和终止多媒体会话。SIP协议具有确定用户终端所在位置, 确定用户的可用性, 会话建立及会话管理等功能。

会话描述协议 (SDP, Session Description Protocol) 是用来描述会话的协议, 定义了会话描述的统一格式, 可安装在多种协议中控制传送。

2.2 IMS会话建立流程

当一台IMS终端建立会话之前, 首先需要在IMS网络上进行注册, 这样IMS终端便可以得到一个IP地址, IMS网络便可以对用户进行定位、鉴权, 以便授权进行安全的会话。

IMS系统中一个会话的基本建立过程, 假定主叫终端与被叫终端均处于漫游状态, 不在其归属网络中, 以保证呼叫流程的完整性。服务于主叫终端的P-CSCF和S-CSCF为起始P-CSCF和起始S-CSCF, 服务于被叫终端的P-CSCF和S-CSCF为目的P-CSCF和目的S-CSCF。[1]

步骤1-4:主叫终端准备与被叫终端建立呼叫, 主叫终端产生SIP INVITE请求消息, 该INVITE消息包含被叫用户的公用用户身份信息, 发端SDP和QoS前置条件的扩展等内容。首先发送给起始P-CSCF, P-CSCF要确认INVITE请求消息包含的路由信息、媒体参数、用户的公用用户身份等信息是否正确, 如果不正确则进行修改或不转发INVITE请求消息。如果正确则转发给主叫用户归属网络的S-CSCF, 即起始S-CSCF。如果INVITE请求消息不符合策略, S-CSCF可不处理该请求, 而用一个488 (不接受) 响应, 并标明策略允许使用的媒体类型、编解码器等SDP参数;

步骤5-6:起始S-CSCF通过DNS程序以获得被叫终端归属网络的I-CSCF, 并且将SIP INVITE请求消息发送到此I-CSCF;

步骤7-8:I-CSCF发送Diameter LIR消息至被叫终端归属网络的HSS, HSS搜索该用户相关数据, 得到目的S-CSCF的地址, 并通过Diameter LIA消息发送给I-CSCF;

步骤9-10:I-CSCF将SIP INVITE请求消息发送给被叫终端归属网络的S-CSCF, 即目的S-CSCF。目的S-CSCF通过INVITE请求消息识别被叫终端, 然后对被叫终端进行初始过滤准则检测并转发INVITE请求消息;

步骤11-14:目的P-CSCF接受到SIP INVITE请求消息后, 识别被叫终端的公用用户身份, 并且P-CSCF要进行付费、安全、边缘路由器控制及SIP信令压缩等工作。并将INVITE请求消息发送给被叫终端;

上述过程中, 当每条SIP INVITE请求消息到达IMS实体后, 都会返回一条100trying临时响应应答。

步骤15-20:被叫终端向主叫终端返回一条183 Session Progress临时响应应答, 并在被叫终端进行资源预留。返回的183 Session Progress临时响应应答包含被叫终端可以采用的媒体流和编解码器参数的SDP。如果被叫终端只能支持低带宽的编解码器, 就会拒绝会话的建立;

步骤21-25:主叫终端接收到183 Session Progress响应后, 通过响应中的SDP了解到被叫终端的IP地址、支持编码器类型等信息。主叫终端发送PRACK消息确认主叫及被叫终端资源预留是否已经完成, 同时主叫终端进行资源预留;

步骤26-30:被叫终端接收到PRACK消息后, 产生一个包含一个SDP回答的200 OK响应。被叫终端进行资源预留;

步骤31-40:主叫终端接收到200 OK响应后, 通过发送UPDATE消息至被叫终端, 说明资源预留完毕。被叫终端返回200 OK消息至主叫终端确认被叫终端资源预留完毕;

步骤41-67:被叫终端完成资源预留后, 被叫终端振铃, 并发送180 Ringing消息给主叫终端, 主叫终端产生回铃音。当被叫终端同意建立会话时, 发送200 OK消息给主叫终端, 告知主叫终端同意建立会话。主叫终端通过发送ACK消息进行确认, 至此完成本次会话的全部流程, 会话建立完毕, 主被叫双方进行相应的音频和视频媒体流传输。

4 IMS技术发展的机遇

近年来, 随着互联网应用的快速发展, 用户对于通信行业的要求不仅仅满足于单一的语音通话, 而是要求越来越多的多媒体个性化应用业务, 而且用户希望可以随时随地地利用各种不同的终端通过不同接入网络以简单方便的操作形式进行安全可靠地视频、语音、图片、文字等多种多样的实时或非实时的通信沟通, 并且对于实时通信业务要进行端到端的QoS保证。因此IMS系统的产生也是迎合了市场的需要。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 IMS为未来通信行业发展趋势, 可以给用户提供大量的多媒体业务, 为运营商创造更多的收入增长点。随着标准化的逐步提出和技术的日趋成熟, IMS会将固定网络与移动网络相融合, 各大运营商也将网络和业务的逐步融合作为中长期目标进行发展。现阶段IMS与软交换网络将在一段时间内共存, 通过网络互通实现部分业务的互通, 保证前期网络设备投资的有效利用, 但从长期看来, IMS将会使通信网络最终融合, 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

参考文献

[1]毕厚杰, 李秀川.IMS与下一代网络[J].2006 (1) :102-119.

[2]毕厚杰.IMS业务与其用户体验[J].中国多媒体视讯, 2005 (7) .

[3]Rosenberg J.Schulzrinne H.Camarillo G.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RFC 3261, IETF, 2002, 6.

系统流程 第11篇

【关键词】流程定制;银行;核心系统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3-0069-02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在全新的国内外金融背景下,积极致力于创新成为我国商业银行改革与发展的现实选择。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我国商业银行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按市场法则和现代商业银行运作规则,积极进行业务创新,提升社会化服务功能。但是,作为未来银行业务支撑的IT系统,如何能适应这种银行业务创新的需要,快速准确的将金融新业务推向市场取得效益,成为广大银行科技和业务部门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传统的作法是每一项金融新业务的推出,都要组织技术人员对原有的核心业务系统进行改造,每次开发新业务都要经过开发、测试、修改、再测试,再修改的循环过程,即使是熟练的开发人员,一项稳定的新业务从开发到真正使用也要耗费几周甚至几月的时间,不仅影响银行的收益,还会导致银行竞争力的减弱。虽然每一项新业务都是基于和新业务系统的统一接口,但是没有统一的开发规则和开发标准,虽然殊途同归,开发的程序都可以使用,却给后期的维护和再开发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同时也给核心业务系统的管理带来了很多不便,给未来新业务的拓展带来了一定的复杂性。

针对目前银行的这项需求,结合国内核心业务系统的现状及借鉴国外银行核心业务系统的思想,提出了银行“基于流程定制”的思想和开发平台,通过产品定制的方法,可以灵活的、无需编码的推出银行的新业务。所谓“产品定制”,就是将银行业务的各项基本元素,通过通用的银行模型抽象出来,组成产品工厂、费率工厂、利率工厂等构件库。客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通过开发平台提供的图形化开发工具,采用工作流引擎定制、流程图绘制等方式,在短时间内制作出适合于本身应用的标准化软件。这样可以大大简化开发工作的复杂度和开发时间。用户不需要进行源程序等的编程,仅仅通过简单的可视化开发环境就可以实现应用程序的制作,大大优于通过源程序编写来实现应用制作的其它产品的工作方式,来保证银行新业务的快速推出。

二、基于流程定制的银行核心系统简介

核心业务系统是银行业务运行的心脏,稳定和高效是系统设计的两项根本原则,因此系统总体设计目标是构建一个稳定高效、结构合理、功能强大、易于扩充的核心业务系统。

对核心系统复杂的业务逻辑进行合理的分布和组织,是核心系统业务平稳运行的基础,也是核心系统应用设计的关键,设计时既要考虑业务信息设置的合理,又要体现作为综合业务系统面向服务的信息共享;而为满足业务功能的不断扩充,设计时应遵循保证银行基本业务相对稳定而又便于新业务功能扩充的原则。

“基于流程定制的银行核心业务系统(BCS)”是根据国内外银行业务发展和技术进步而设计开发的新一代核心银行业务处理系统,该系统面向经营管理将一个银行业务处理过程中所必须遵循的基本业务规则从具体的某项业务中提炼出来,上升为一种支撑业务处理的平台,使得银行基本业务规则和具体的某项业务在应用实现的层次上分离开,给业务的扩展和改变留下了更多的空间,根据该系统的架构,不论客户选择哪一个渠道与银行往来,银行都能够提供一贯的高品质服务。

该系统自动化程度高、运行成本低、维护更新简便、具有良好的性价比,能够协助客户加快新业务上机速度、减少系统开发维护工作量、整合现有服务渠道、降低银行电子化建设资金投入及风险,更能适应现代商业银行的需求,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目前,该系统的前期产品已经在全国30多家地市级金融机构推广使用,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基于流程定制的银行核心系统的设计需求

3.1应用状况

某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下辖22个基层信用社,个别基层信用社下设2-5个营业网点,联社下辖储蓄网点(包括分社和营业点)共计44个,另外还有一定数量的代办点。采用三级管理模式。每天平均办理业务

3.2业务发展趋势

综合业务系统的设计必须考虑到闻喜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将来的发展,估计今后年网点数将达到60个,业务及业务量将以每年25%的速度递增,因此五年后的业务和业务量扩展到:

开户数:储蓄约30万户,对公4万户。

业务量:日均业务量10,000笔,峰值业务量30,000笔。

并且在现有业务的基础上提供银行卡、网上银行、跨行结算、代理业务等其他中间业务。

3.3总体要求

3.3.1精度

为提高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金额输入输出都精确到小数点后面两位。

3.3.2时间特性

1)系统的事务性能不低于5TPS(5笔每秒);

2)业务层交易处理并发进程不少于10个;

3)当交易并发进程为10个时,每笔交易在本系统内的延迟时间不超过3秒;

4)系统日处理交易10万笔,每秒不低于15笔;

5)一般时间精确到日,主要或关键事务或交易精确到秒或十分之一秒;

6)系统的日终处理时间不超过2小时。

3.3.3应用系统安全

作为金融产品,安全性是首要考虑的因素,这将直接影响到客户对银行的信任度和忠诚度,为此,在加强安全防范、预防风险方面,系统必须要进行周密的设计。

3.3.4目标

1)以客户信息为中心;

2)以大会计为核心;

3)零售对公一体化;

4)大综合柜员制;

5)数据大集中;

系统流程 第12篇

一、工单管理

(一) 生成生产单在生产管理开始之前, 需要确定所有的生产BOM和工艺路径状态都为已签发。

生产订单用于将采购物料转换为制造物料, 在车间内通过各种设备 (机器或工作中心) 生产, 生产订单是系统制造功能的主要部分, 包含以下信息:制造的产品计划、已计划的生产订单所需材料、刚制造的产品、已经选择的材料、过去制造的产品、以前制造用的材料。生产单是下列活动的开始点:未来制造计划、控制当前的制造、跟踪完成的制造。

(1) 计划生产单 (PPO) 。PPO和已发放生产单一样, 通过显示工作中心或机器中心的总载荷提供输入给能力需求计划。PPO表现了将来工作中心或机器中心可用负荷的最好估计。要了解计划生产单对系统的影响, 可以从已计划的生产订单工艺路径察看每个工作或机器中心的负荷。

(2) 确定计划的生产单 (FPPO) 。计划不能修改FPPO, 但可以手工对生产单修改。一个FPPO在为车间排未来计划时可以作为一个控制位。“计划发放生产单”的计划结果将包括:数量、发放日期和到期日期。计划系统逻辑上是基于申请方式、再订货原则和计划处理时有净需求的订单修正, 要了解确定计划的生产单, 可以看在确定计划的生产单路径中每个工作中心或机器中心的载荷。

(3) 发放的生产单 (RPO) 。当生产单被发放时, 并不意味着物料已经准备或生产任务已经确实在开始了。在MTO环境中, 在输入销售订单后立即创建一个发放生产单是很常见的, 实际的材料消耗和产成品的产出可以在RPO里手工记录。另外, 消耗材料自动结转和产成品输出只针对RPO。

(4) 完成的生产单 (FPO) 。FPO是因为某些原因终止的生产单, 通常是订单已经制造完了。FPO可用于统计报告并能够追溯到其他订单 (比如销售, 生产和采购订单) 。完成的生产单跟踪功能可以详细了解历史数据, FPO既不能修改 (甚至不能录入材料消耗和产成品产出分录) , 也不能删除。在MTO条件下, 完成的生产单可以作为创建新生产单的模板, 表1例子显示了工艺路径代码如何用于山地自行车, 利用生产单工艺路径, 可以对生产单组件进行必要的修改 (如表1所示) 。

(二) 生产单统计统计窗口包括的字段如表2所示:

包括的字段如表2所示:

(三) 生产单修改

有时生产单发放到车间之前有很多类型的预期改变, 也可以在工作开始后对生产单作修改。如果在生产单标题改变了到期日期, 开始和结束日期会自动改变。如果总账分录已经过账, 可以改变生产单标题栏和生产单行的数量, 并在计划栏重新设置结束日期和时间。如果在制造时常需要改变物料组件。这对一个MTO公司是很经常的, 产品按客户的要求来生产, 生产单可以从标准生产BOM模板创建, 再进行必要地修改。如果工艺路径变化了, 和物料组件一样, 有可能需要改变生产单工艺路径。

(四) 重新计划生产单

重新计划功能用于重新计划生产单, 如当需要对生产单工艺路径修改。重新计划功能也用于因为生产单需求, 对低级别配件创建生产单。重新计划并不能替代进一步的计划计算, 但重新计划可以创建所需的低级别配件订单, 不包括时间阶段, 对计划计算是集成的。重新计划的一个好的应用多级别的生产订单, 其中父项和子项在同一生产单, 而订单的结束时间根据父项的时间进行调整。在这种情况, 重新计划可以调整低级别配件的相关日期。有三种不同级别类型: (1) 没有级别用于计算多级别或多级别行生产单。这种情况, 所有的物料和配件必须按MTO方式, 新的需求可以作为附加行添加到已经有的生产单。 (2) 一个级别用于向下创建和计划下一级生产单。如果当前生产单是一个MTO的物料, 但第一级配件是MTS, 那么系统会为第一级配件创建新的独立的生产单。 (3) 全级别用于给当前生产单的所有级别需求创建独立的生产单。使用订单跟踪功能, 很容易看出展开的生产单是根据哪一个父项生产单的要求创建的, 而且当低级别生产单创建时, 计划批号从父项生产单标题栏复制到低级别生产单的标题栏, 这是生产单之间的另一联接。

(五) 生产订单报表系统可以生成下列几种生产单报表 (表3) :

二、生产单处理

(一) 材料消耗量

系统为制造公司记录材料消耗量提供了多种选择。如材料消耗量可以手工记录, 这对经常有替代件的情况或需要记录大于预期报废的情况很好用。物理上的拣货可以根据几个报告来准备材料, 如生产单材料申请报表或生产单作业卡片。如果使用了工艺路径链接代码, 作业卡片可以按照操作链接的产品组件拣货。材料消耗可以通过消耗日记账处理, 也可以由系统自动记录, 这称为“自动报告”。手工:此方法利用消耗日记账记录物料拣货。向前:此方法假定整个订单的所有物料在订单状态改为“已发放”时是自动消耗的。如果使用了工艺路径链接代码, 那么物料是本操作在输出日记账中开始记录时消耗的。后退:此方法是在没有使用工艺路径链接代码的情况下, 当生产单状态改为已完成时, 所有的材料实际数量自动扣除。使用工艺路径链接代码时, 材料消耗是在输出日记账中记录父项的操作步骤之后扣除的, 后退结转整个生产单要求的步骤和向前结转生产单一样, 所有生产BOM的父项必须设置为向后结转。另外, 生产BOM里所有的工艺路径链接代码必须删除。

消耗日记账窗口显示如图2所示。

(二) 从仓库提出产品组件

利用完全集成的仓库管理功能, 生产单一发放到车间, 就可以直接从仓库人员手中拣货。系统会告知提货行动已经创建, 其余的处理包括仓库人员找到物料并登记提货, 通过发放生产单, 可以根据实际提货来处理消耗过账 (见图3) 。

(三) 产量输出

系统给用户提供了跟踪生产单耗用工时的功能, 另外也可以记录生产数量。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公司准确地确定生产成本。并且, 使用标准成本法的制造商也需要记录实际的信息以便形成更好的标准。在车间进行的生产单, 生产时间和数量可以在不同的生产报告中记录, 如生产单作业卡片或生产单工艺路径清单, 这些信息可以在输出日记账中输入。第三方的车间数据采集系统也可以和系统集成以减少数据输入量。和物料情况类似, 有三种报告方式:手工—此方法使用输出日记账来具体指明耗用工时和产品数量。向前—此方法是预期产量 (和工时) , 在发放生产单时自动记录。后退—此方法是预期产量 (和工时) , 在完成生产单时自动记录。报废可以从输出日记账输入并过账。只有完成的输出数量增加库存可用数量。报废数量不会增加库存可用数量。另外, 可以给机器中心操作记录一个报废代码, 里面记录报废数量。报废代码可以让用户定义原因代码用以分类进行分析报废。这个代码会过账到机器中心分类账。

三、完成的生产单和自动报告

(一) 完成的生产单

已发放的生产单通过直接修改或定期活动修改生产订单状态就成为完成的生产单。从完成的生产单可以查到生产单详细的的历史数据, 包括工艺路径和材料组件。这对在按订单制造的条件下, 当客户以后查询, 可以很方便察看以前的订单。在MTO条件下, 完成的生产单可以作为模板创建新的生产单。

(二) 自动消耗过账 (结转库存) 具体如表4所示:

表5反映了物料消耗的自动报告时间安排:

自动报告的优点是减少了手工输入的工作量, 向后结转可以计算实际生产的父项组件的数量, 一些类型的生产单直到发放的生产单完成了才知道。自动报告的缺点是如果报废产品组件, 可能没有适当的处理流程来报告, 向后结转会造成临时库存记录不匹配;即库存偏大, 在制品偏小。

参考文献

[1]郝智颖:《浅析SAP系统的财务应用》, 《科技咨询》2008年第6期。

[2]杨聚平、姚宣霞:《基于SAP R/3的订单生产型供应链研究》, 《物流技术》2008年第2期。

[3]李长青、李建军:《面向订单型企业ERP中的工作流管理》, 《机械与电子》2004年第4期。

上一篇:投融资机制创新下一篇:高校机房信息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