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社会功能

2024-06-01

艺术的社会功能(精选12篇)

艺术的社会功能 第1篇

戏曲脸谱塑造的形象图式, 既是对现实社会和思想意识的表达, 又形象、直观地表现了中国传统的艺术形态, 并能够使观众从中获得某种启发。从传播学角度分析, 巫术的脸谱是人类最原始的信息表达方式之一。巫术的脸谱图式传播先于文字的传播,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的脸谱, 都起源于象形的图式。在以文字为主要传播语言的新闻还没有出现之前, 从某个角度看, 起源于巫术的面具的戏曲脸谱具有现代新闻传播的社会功能。作为中国传统艺术所特有的戏曲脸谱艺术, 不但为广大观众所喜爱, 也被中外画家、设计家所喜爱并加以借鉴吸收, 运用到艺术创作及各种艺术设计中去, 创作出了独具特色的艺术作品。

戏剧家张庚先生说:“脸谱是一种中国戏曲内独有的、在舞台演出中使用的化妆造型艺术。从戏剧的角度来讲, 它是性格化的;从美术的角度来看, 它是图案式的。在漫长的岁月里, 戏曲脸谱是随着戏曲的孕育成熟, 逐渐形成, 并以谱式的方法相对固定下来。”中国戏曲中人物角色的行当分类, 按传统习惯, 通常把“生、旦、净、丑”作为行当的四种基本类型。其中, “旦”是女角色的统称;“生”、“净”两行是男角色;“丑”行中除有时兼扮丑旦和老旦外, 大都是男角色。

一般来说, “生”、“旦”的化妆, 是略施脂粉以达到美化的效果, 这种化妆称为“俊扮”。“生”、“旦”行角色的面部化妆, 无论多少人物, 面部化妆都差不多。“生”、“旦”人物个性, 主要靠表演及服装等方面表现。

脸谱化妆, 主要是用于“净”、“丑”行当的各种人物, 以夸张强烈的色彩和变幻无穷的线条来改变演员的本来面目, 与“素面”的“生”、“旦”化妆形成对比。“净”、“丑”角色的勾脸是因人设谱, 一人一谱, 尽管它是由程式化的各种谱式组成, 但却是一种性格妆, 直接表现人物个性, 有多少“净”、“丑”角色, 就有多少谱样, 不相雷同。

戏曲脸谱的变形大胆而夸张, 但是, 这种大胆和夸张, 又不是随便涂抹而成的, 是有一定的规律和方法的。脸谱艺术非常讲究章法, 将点、线、色、形有规律地组织成装饰性的图案造型, 由此也就产生了戏曲脸谱各种各样的格式与规则, 也就是形成了一定的程式。戏曲脸谱的分类, 通常采用谱式与谱色两种分类方法。

谱式分类

从脸谱的章法构图看, 有各种类型人物的谱式, 一般可以分为以下一些基本类型——

整脸:脸部的化妆颜色基本上是一个色调, 只是在眉、眼部位有变化, 构图简单。如《铡美案》中的包拯为黑整脸、《战长沙》中的关羽是红整脸, 《赤壁之战》中的曹操为白整脸。

三块瓦脸:也称三块窝脸。其最基本的谱式是以一种颜色作底色, 用黑色勾画眉、眼、鼻三窝, 分割成脑门和左右两颊三大块, 形状像三块瓦一样。如晁盖、马谡、关胜等。

花三块瓦脸:也称花三块窝脸。在三块瓦脸的基础上, 增添了许多纹样, 将眉窝、眼窝、鼻窝的纹路勾画得较复杂。如窦尔墩、典韦、曹洪等。

十字门脸:从额顶到鼻尖画一通天立柱纹, 两眼窝之间以横线相连, 立柱纹与横线交差形成十字形, 故命名为“十字门脸”。如《草桥关》中的姚期、《汉津口》中的张飞等。

六分脸:脑门上的立柱纹与眼部以下部位均画成一种颜色, 脑门上立柱纹以外的颜色占全脸十分之四, 眼部以下的颜色占全脸十分之六, 上下形成四六分的形式, 故称“六分脸”。如《群英会》中的黄盖等、《将相和》中的廉颇等。

碎脸:由“花三块瓦脸”演变而来, 比“花三块瓦脸”更花哨。构图形式多样, 色彩种类丰富, 线条复杂而细碎。如《取洛阳》中的马武、《金沙滩》中的杨七郎等。

歪脸:构图、色彩不对称, 给人以歪斜之感。如《打龙棚》中的郑子明 (郑恩) 、《落马湖》中的于亮等。

元宝脸:脑门和脸膛的色彩不一, 其形如元宝, 故叫“元宝脸”。如徐盛、麻叔谋等。

僧道脸:包括“僧脸”和“道士脸”。“僧脸”又名“和尚脸”, 一般勾大圆形眼、花鼻窝、花嘴岔, 脑门上勾一个红色舍利珠圆光, 或九个点, 表示入了佛门。色彩分白、红、黄、蓝等色, 以白色为多见。如鲁智深、杨延德 (杨五郎) 等。

太监脸:专用来表现那些擅权害人的宦官。尖眉子示其奸诈;菜刀眼窝暗寓其渔肉百姓;光嘴岔下撇, 以突出其谲诈残忍的性格;脑门勾个圆光, 以示阉割净身, 自诩为佛门弟子;脑门和两颊的胖纹, 表现养尊处优、脑满肠肥的神态。色彩多用白、红两种。如刘瑾、伊立等。

神怪脸:用于表现神、佛以及鬼怪的面貌。主要用金、银色, 表示虚幻之感。如二郎神杨戬、牛魔王等。

象形脸:将鸟兽整体或局部特征图案化后勾画于脸上。如孙悟空、白虎等。

丑角脸:又称“小花脸”、“三花脸”。其特点是人物脸面中心一块白, 形状如豆腐块、桃形、枣花形、腰子形、菊花形等。如《群英会》中的将干、《女起解》中的崇光道、《连环套》中的朱光祖等。

谱色分类

一般情况下, 脸谱的脑门和两颊部位的颜色构成脸谱的主色, 谱色分类就是按照脸谱的主色来分类。

谱色有相对固定的象征意义和特殊寓意, 表现人物的基本性格特征。这是在长期的戏曲演出中, 观演之间互动对话、约定俗成的结果。

红脸:表示忠勇耿直, 有血性的勇烈人物。如关羽、赵匡胤、姜维等。但也有例外, 如《法门寺》中反面人物刘瑾就勾红脸, 这里有讽刺之意, 使人一看便知是个擅权的太监。

粉红脸:表示年迈气衰, 德高望重的忠勇老将。如廉颇、袁绍等。

紫脸:表示刚毅威武、稳重沉着的人物。如常遇春、樊哙等。

黄脸:表示武将骁勇善战、残暴。如典韦、宇文成都等。

蓝脸:表示刚直勇猛、桀骜不驯的人物。如窦尔墩、夏侯惇等。

绿脸:表示侠骨义肠、性格暴躁的人物。如程咬金、青面虎等。

黑脸:表示忠耿正直、铁面无私, 或粗率莽撞的人物。如包拯、张飞、夏侯渊等。

白脸:又分水白脸和油白脸。水白脸表示阴险奸诈、善用心计。如曹操、赵高、严嵩等。

瓦灰色脸:表示老年枭雄。如金派《连环套》之窦尔墩。

金银脸:一般用于神、佛、鬼怪, 象征虚幻之感。如二郎神、金翅鸟等。

戏曲脸谱是一种变形极大的化妆艺术。脸谱的变形首先要“离形”, “离形”就是不拘于现实生活的自然形态, 大胆地进行夸张、装饰。戏曲舞台上各种颜色的脸谱在生活中是没有的, 但它又是来自生活的。如生活中形容人脸常用“漆黑的脸”、“红红的脸”、“脸色焦黄”、“面色苍白”等, 如果勾画脸谱的话, 就分别用黑、红、黄、白等颜色夸张地进行表现。鲜艳的纯色就与现实中人脸的颜色拉开了距离, 这是色彩的“离形”。另一方面, 脸谱勾的都是图案化的形, 与现实人脸形状拉开了距离, 这是形状的“离形”。

脸谱的变形还要“取形”, “取形”就是把现实生活中的某物象的自然形态取来, 加以变化, 使其图案化、装饰化, 具有一定的象征、寓意在里面。“取形”也就是讲究章法, 把脸部一些重要部位的色彩、线条, 巧妙地组织、归纳到一定的“形”的图案中来。通过“取形”来达到“离形得似”。取形的方法和样式很多, 例如眉窝的勾法就有:云纹眉、火焰眉、凤尾眉、螳螂眉、虎尾眉、飞蛾眉、剑眉、宝刀眉、寿字眉等多种。这就改变了眉的自然形态, 使其成为图案化的“形”, 具有浓厚的装饰趣味。

脸谱设计通过对自然的“离形”、“取形”达到图案化、装饰化的美的效果, 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表现人物的性格及精神特征。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不是为形式而形式, 都有一定内容的指向性。“离形得似”、“遗貌取神”, 这是中国古代美学思想, 意思是“神似”要高于“形似”。写形要为塑造人物、表现人物服务, 为了达到神似, 可以突破形似, 其目的是为了表现出一种符合这个人物性格的性格特征。

艺术的社会功能 第2篇

来自[沈阳今报」2005年11月28日的报道说,在不久前举办的舒曼杯〔亚太」国际青少年钢琴大赛中,13岁的沈阳女孩胡丁琦一人囊括了四项冠军、两项亚军。可是谈到女儿的成才经历,胡丁琦的父亲却说:如果能重新选择,他不会再逼女儿学钢琴。为了逼孩子学琴,他三年打了女儿400个耳光。

想起了著名的翻译家傅雷先生。傅雷先生的儿子傅聪是一位国际级的钢琴大师,傅聪幼年也是被父亲逼迫着学习钢琴的。傅雷对儿子的管教非常严厉,他在楼上翻译作品,孩子在楼下练琴,中间稍有停顿,他就下来抓住儿子的头往墙上撞。这种做法不仅使孩子受到摧残,也使傅聪的母亲在精神上受到刺激。

其实,傅雷对于自己的教育方式有过深刻反省,晚年他在给儿子的信中说:我也知道从小受些挫折对你的将来多少有些帮助。然而,爸爸毕竟犯了很多很大的错误。自问人生对朋友无愧,惟独对你和你母亲感到有愧良心,这是我近年来的心病。这些天他一直像噩梦一样在我脑海里徘徊。可怜我过了45年,父性才真正觉醒。

现在一些喜欢读《傅雷家书》的家长们,除了盲目模仿其中“不打不成才”的教育方式外,又有多少人体味过傅雷先生的忏悔呢?

艺术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它通过对人审美能力的发掘和培养,通过建构人的审美心理,达到人的心灵陶冶和人格塑造的目的。教育家苏霍林姆林斯基说过: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这种教育思想无疑是科学的真知灼见。

回归到学校艺术教育这个范畴来,不难发现我们整体性落后、观念落后的当代教育,及一些积淀甚深的心理心性,已严重地左右了艺术教育改革的突破。它的某些模式、某些功利主义、某些带着对优秀中华文化蔑视的观念和行为,如重视艺术尖子人才,忽视面向全体学生;重视艺术比赛的结果和成绩,而忽视活动本身的育人要求;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忽视审美能力和艺术素质的培养,这些都偏离了普通学校艺术教育的方向,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艺术教育。

教育思想的转变是音乐教改的关键,我们努力使音乐教学通过音乐达到育人的目的,又通过教人的过程更好地学习音乐。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音乐教育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特殊功能,探索在音乐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为培养和提高青少年的审美素质,为培养和造就21世纪人才做出不懈的努力。

一、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对人的个性的发展完善、心灵的健康成长、智橄的启迪开发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是确定无疑的,是实践检验得出的结论。实践表明,学校音乐教育至少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功能:第一,通过音乐课堂教学和课外艺术活动,在学生亲身参与的艺术审美活动中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净化心灵,塑造完善人格;第二,让学生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了解人类艺术发展的历史和优秀的艺术作品,使他们具有艺术审美的基本能力;第三,通过欣赏和表演优秀的音乐作品,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使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珍惜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第四,音乐教育以其特有的方式,开发学生潜能,展示个性,培养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现在国外各类学校都十分重视音乐教育,并且已发展到运用音乐治疗心理疾病,促进心理康复已为人们重视。美国、英国、荷兰、联邦德国等许多国家都建立了全国性的音乐治疗协会(NAMT)。遗憾的是我们的音乐教育,长期忽视了音乐对人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和美的心灵的塑造功能,甚至看成可有可无。

二、音乐是感情的艺术,是培养爱心的温床。

审美教育学认为,美育的实质是感情教育。匈牙利钢琴王子李斯特曾说过:“音乐表达感情比用其他方法优越,通过音乐人可以传达自己心灵所体验的印象,表达出任何内心运动来。”的确,音乐教育的特点是以情动人,以美感人,所以,对音乐教育的改进,应从“情”和“美”的视角契人,把着眼点放在对音乐教学的“情感化”和“审美化”的构建上。

音乐想象的情感性则表现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想象是与本人的情感,体验密切相关的。古代《乐记》中就提出了“凡音之起,由人生心也”的观点。唐代诗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对操琴者的精彩表演作了详尽的描述,诗中写到“大弦嘈嘈如急雨川、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一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诗人用极其形象的比喻,写出了他在欣赏乐曲时的感受,在听完演奏后又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正是由于音乐的情感性,引发了作者内心的强烈共鸣,“……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这些佳句都印证了“音乐是最具情感的艺术”。〔黑格尔语〕

三、音乐是培养和发展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

马克思把想象称为“促进人类发展的伟大天赋”历史上无数事实雄辩地证明,音乐教育带给人们的想象是无穷无尽的。它与科学创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伟大的作曲家贝多芬说:“音乐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有更高的启示……”因此深人破析音乐教育对想象的作用,将有助于人类想象力的培养,将更有力地促进科技经济进步。

音乐之所以能发展人的想象,是由于音乐的特殊功能和它的美学特征所决定。法国伟大作家雨果说:“人的智慧掌握三把钥匙:一把开启学、一把开启字母、一把开启音符、知识,思想、幻想就在其中。”音乐家在创作中往往冲破普通人常规的思维式、从人们想不到的新角度发挥想象,创造出惊人杰作。当这些作品的潜在意境通过演奏(唱)大师的二度创作的音响传达给欣赏者时,便触动了欣赏者运动着的感情波澜。随着乐曲的展现,把人的内心世界引人无拘无束的想象活动的高峰,并产生形形色色经历过的再现和对美好未来的幻想与渴求,欣赏者长期得到音乐环境的熏陶,养成想象和创新的习惯,求知、求新的探索欲望。在此方面,爱因斯坦的切身感受是“想象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教学结构的改革,教材多元化的组合,教学方法的独创,成绩的评定等都提倡破格。为了发展学生的想象,创造思维,教师应率先发展想象创造思维。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创造思维是值得研究的。

现代心理学和人才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人在儿童阶段就已萌动,成长着创造思维。尽管这种潜在的心理过程还处于萌发时期,但是,起强大的生命力和蕴藏

[1]

随着教改的不断发展,不少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传人我国,如美国的综合音乐感教学法,德国的奥尔夫教学法,匈牙利的柯达伊教学法,瑞士的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学,日本的铃木教学法等,无疑开拓了我们的视野。

音乐教育的实践,使我们看到了音乐的特殊功能,音乐能使孩子们天真烂漫、活泼愉快地成长,音乐能使孩子们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更强的求知欲,更丰富的想象力,更敏锐的观察力,牢固的记忆力,活跃的创造力和更强的意志力等。音乐能使孩子们的个性得到健康发展,并获得一颗美好的爱心。所以音乐教育实质上是爱的教育,是美的教育,是崇高的理想教育。让我们的下一代在音乐世界中遨游起飞吧!

艺术的医学功能 第3篇

艺术是否具有医学的功能,以及艺术的医学功能到底有多大?这是一个既古老而又十分新鲜有趣的问题。探讨艺术的医学功能,将对人们的身心健康有所裨益。

艺术能够治病

法国著名音乐家比才的歌剧《卡门》,是一种撼人肺腑的佳作。有一夜,著名学者尼采抱病观看了《卡门》的演出。第二天他的病竟不治而愈。对此,尼采十分高兴,立即致信友人。强调指出《卡门》是一部“美与热情的精灵,感人极深”的杰作,并且由衷地欢呼:“我近来患病,听了这音乐之后病就愈了。我十分感谢它。”这真是艺术欣赏治病中的一个奇迹。据报导,一位癌病患者,当得知身患绝症后,不灰心、不丧气,置生死于度外。他整日沉浸在艺术欣赏和艺术活动中。过了一段时间,经复查,病魔竟不辞而别。

艺术家主要通过艺术形象的塑造来震撼欣赏者的心灵,使艺术起到了医学功能的作用;而医学家们则主要利用艺术的医学功能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战国时期,齐国国君齐闵王患病,久治不愈。后来请宋国医学家文贽治疗。文贽通过细心诊察,弄清了齐闵王的是“忧郁”引起的。于是,果断地采用了诱导的语言艺术,即用辱骂的方法,激怒了齐闵王,终于治愈了他的顽疾。祖国医学认为,许多疾病的产生,是由于“气不达”和“血脉壅塞”所致,因此主张用舞蹈艺术的方法来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在国外,有些医学家也主张用艺术的谈话方法来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例如,奥地利生理学家约瑟夫·布洛伊尔就曾用“谈疗法”治愈一位患歇斯底里的少女。

艺术有益延年

健康与长寿的调查结果,证实了一条振奋人心的事实,那就是从事艺术创作和科学研究的人们大都康而寿。例如,世界名作家歌德活了83岁,雨果83岁,托尔斯泰82岁;我国古代画家黄公望活了85岁,文征明89岁;古代书法大家欧阳洵84岁,柳公权87岁;爱国诗人陆游85岁;现代画家黄宾虹90岁,齐白石94岁,何香凝94岁等等。总之,他们大多享寿八、九十岁,有的甚至上百岁。至今仍健在的书法家苏局仙年超百岁而体态安康;画家刘海粟虽已年过九旬,依旧笔姿雄健!

从事艺术的人们大多健康长寿,有力地说明了艺术具有特殊的医学功能一抗病延年的作用,原因就在于它的娱乐宣泄作用。

宣泄,又叫净化,古称“宣导”《吕氏春秋·古乐篇》云:民病“筋骨瑟缩而不达”,必须采用舞蹈的方法以“宣导之”。宣泄的要义是人们进行艺术欣赏或艺术活动时,在艺术欣赏中产生的共鸣以及艺术活动中得到愉悦的一刹那,使某种过份强烈的情绪因宣泄而达到平衡,从而促使恢复和保持住心理健康。祖国医学认为,这种情绪的宣泄,具有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能起到“邪气尽去”、“精气日新”的效果,从而使人们“年寿得长”。再者,从事艺术创作和科学研究的艺术家、科学家大多都是旷达之士,他们在进行艺术创作或科学研究时,专心致志,常常使自己进入忘我境地,这些就是一付千金难买的“灵丹妙药”。正如《大藏经》所云:“思无邪僻是一药,行宽心和是一药,心平气和是一药,心静意定是一药。”另外,从事绘画、雕刻、书法的艺术家们之所以能章上寿,原因还在于他们的工作性质具有气功中的“动功”作用。由于“筋骨摇”而令“谷气消”、“血脉行”。“谷气消”能令“饮食进”; “血脉行”能令“身体健”。所以著名书法家舒同指出;天天习字,犹如日日练功,显然有益健康。此真一语中的,揭示了艺术家们康而寿的奥秘。

需要指出的是,艺术医学并不等于医学。它只具有医学的一部分功能。它仅是人类健康的添加剂,并不能包治百病。因为有些病可以“勿药而治”;而有些病则是“非药不治”的。如果我们忽视了医学灵魂的工程师一医生的作用,那将贻害无穷。

艺术的社会功能 第4篇

一、影视艺术鉴赏与大学生素质教育

在当代, 影视艺术如同布帛蔬粟一样, 已成为当今社会人们精神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产生越来越大的社会作用。影视艺术以其较强的艺术包容性和表达力, 向人们展示了从宏观世界到微观世界、从历史生活到现实生活、从自然景色到人文景观各种各样的画面、人物、场景和事件。这种展示, 向观众提供的是生动逼真、直观可感的视觉形象以及与视觉形象相配合的听觉形象, 可以让观众获得清晰而强烈的观赏效果。因此, 影视艺术具有能够帮助观众认识客观世界, 具有树立典型, 用真善美去教育观众的作用, 具有以艺术形象使观众过的精神上愉悦与满足, 借以陶冶情操的审美作用, 还具有给观众感情上的激动与快乐, 休养身心、调剂生活节奏的娱乐功能。

影视艺术鉴赏在培养大学生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 推动着进步, 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影视艺术教育为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提供了心理动力和广阔的空间。“鉴赏”是一种审美活动, 也是一种创造性活动, 它需要鉴赏主体透过有限的形式去捕捉无限的内容, 要求观众在欣赏活动中积极调动情感, 尤其需要想象、联想甚至幻觉等心理能力的发挥, 进入一种再创造的境界, 从视听信息中进一步读解作品更丰富的内涵, 通过视听信息之间的联系、联系方式, 乃至象征和隐喻的理解, 去破译更深刻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这种主动参与和理性探索的过程有助于大学生人格和精神的塑造, 有助于大学生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同时, 影视艺术还是当今世界最富魅力的综合艺术, 它融文学、戏剧、绘画、音乐、舞蹈、雕塑、摄影等艺术精华于一体, 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又由于电化手段的日益简约化和便捷性, 以及其教育成本的合理, 使得影视教育借重电化媒体的长处也日益明显。这无疑决定了影视鉴赏与新型教育模式的必然联姻。在这种背景与趋势之下, 我们必须要关注这样一个新的教育课题, 即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影视文学的鉴赏能力。

二、影视艺术鉴赏与影视艺术教学

就如鲁迅先生预言的那样:“用活动电影来教学生, 一定比教员的讲义好, 将来恐怕要成为这样的。”影视艺术因其多元综合的特点, 所以可以对学生进行多视角、多方位的能力培养, 突破单纯课堂教学模式和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 把影视作品多层次、有步骤地引入课堂, 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 使学生学得轻松, 学得快乐, 显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 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对影视文学的鉴赏能力, 加深其人文素养, 从而达到观看影视作品——形成感性积累——增进鉴赏能力——提高人文修养的教育目的。

1.要从教材与影视作品的结合入手, 感受影视的超文本魅力 (观看——感受——积累)

所谓“欣赏”是指具备了一定的艺术修养, 对影视艺术的美学规律有一定的了解, 加之欣赏者本人又有一定的生活积累与体验, 因而能从电影、电视艺术的各个层面, 对一部影视片进行更深入的读解, 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欣赏”, 受到美的感染, 在心理上得到愉悦。这就说明了如果学生对影视作品没有一定的感受和积累, 则“欣赏”与能力提高等等目标就无异于一纸空谈。如何提高学生这方面的素质, 就成了实际教学中比较重要的问题。

我们研究问题都是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 教材和影视作品的结合, 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学生们对与教材相关的影视作品的理解与我们对教材的讲解可以互为参照, 其间形成的异同则很可能形成学生对影视文学作品的初步感受力与经验素材积累, 从而引发其对影视文学塑造与深化功能的再认识。

通过将影视作品引入课堂, 并与教材有机的结合, 使得学生们更加勤于和善于思考了, 同时他们经常可以在阅读或写作中化用一些他们接触过的一些影视文学的手法, 这充分体现了学生们材料积累与感受能力有了明显的增益。

2.要从进一步提高影视鉴赏力角度出发, 分析经典影视作品 (鉴赏——深入——影评)

由于有了前面一系列循序渐进的积累与铺垫, 所以在第二个教学阶段, 引入的影视作品都超出教材的范围。在这一层次的影视活动实践中, 要引导学生在观赏影视作品时超越形象思维, 不仅停留于画面的表层意义, 充分发挥其想像力与联想力, 去挖掘画面深层次的思想内涵, 去领悟编导演的艺术匠心。在这一点上要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鼓励他们勇于独立思考, 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这对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和鉴赏能力大有裨益。

任何好的影视艺术作品都是有其不易被发觉的隐性结构或称未知结构的, 而能否发现理解这个隐性结构是标志着一个欣赏者欣赏水平的高低。比如, 一位同学看了电影《老井》后说:“这片子是说一个村子里的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还搭进了好几条人命才打出了一口井。”这至多只能算是“看过”, 还说不上是“看懂”;而另一位同学说:“这部电影虽然讲述的是老井村几代人, 尤其是旺泉的故事, 但它是通过一个村子、一个人的命运, 表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和中华民族为了争取生存而顽强斗争的精神。”那么这位同学就是会“鉴赏”电影的人。

影视艺术是以声画塑造的艺术形象来表达制作者的思想、情感和社会内容的。影视作品的思想意义和艺术成就都融汇在影视作品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整体中。因此, 批评家必须通过影视艺术鉴赏, 充分地感知艺术形象, 完整地把握声画表现的艺术形象, 这是影视批评的起点和基础。影视批评只有建立在影视艺术鉴赏的基础上, 才能挖掘出影视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意义, 才能充分揭示出艺术形象的真实性、典型性和丰富性, 才有可能对影视作品做出准确、恰如其分, 而不是随意的评价。所以, 在影视艺术教学中, 要指导学生以自己的鉴赏实践作为立论的依据, 从感情到理论, 提出自己的见解。

三、结语

自我评价的社会功能 第5篇

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还做过许多研究,来看自我评价在多大程度上以及如何影响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研究发现,当一个人为另外一个人帮了什么忙的时候,他/她在以后就会更加喜欢给这个人帮更多的忙。因为他/她会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证明自己对自己能力的评价:我有价值,我能够帮助别人。这样的现象在心理学里被称为富兰克林效应(ben franklin effect)。同样地,如果一个人第一次开始恨(讨厌)另外一个人,他/她就会越来越恨/讨厌他/她[25]。杰克尔(jecker)和兰蒂(landy)曾经做过一个实验来证明这一点。他们让一些学生参加一个智力竞赛,学生可以从中获得一笔不菲的钱。然后,获奖的学生分成三部分:1/3的获奖学生(a组)由研究人员去把奖金要回来,理由是奖金来自研究人员自己的科研经费,由于经费不够,所以要拿回奖金;另外1/3的获奖学生(b组)则由秘书去把奖金要回来,理由是奖金来自系里的办公经费,由于经费不够,所以要拿回奖金;其余的1/3的获奖学生(c组)则没有人去要奖金,由学生自己归还。最后,研究人员对全部获奖学生进行调查,问他们是否喜欢研究人员。结果发现a组学生比b、c两组学生更讨厌该研究人员;b组学生也比c组学生更讨厌该研究人员[25]。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获奖的学生由自我评价主导他们的行为:他们认为自己有能力而且应该获奖,而拿回奖金导致了学生的自我评价受到威胁,进而就会对有关人员产生恨意。在实际的社会交往中,这样的情况就会导致巨大的人际障碍。相反,如果获奖学生没有这样的自我评价,例如他们认为自己本来就是凭运气或者偷看获奖的,因此拿回奖金回被认为是取走了本来不应该拿到的东西,会感到自我评价并没有受到威胁,就不会怎么讨厌有关人员了。更重要的是这里有富兰克林效应在起作用,拿回奖金本身就威胁到了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对此会产生对研究人员出尔反尔的恨意;而谁拿奖金,学生就必然对谁多一份恨意。由于研究人员亲自去要奖金,学生就把多的那一份恨意直接加在了研究人员身上,所以由研究人员去拿奖金的那组学生最讨厌研究人员。本来因自我评价受到的威胁而产生的恨意在三个组中间是一样的,关键是第二次恨意导致该组学生加倍地讨厌研究人员。

自我评价还影响对他人的评价。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人一般也不大会正确评价别人。而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研究发现,人们如何评价别人,就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对待别人。也就是,人们的评价决定态度。而不同的态度就必然有不同的行为,从而导致不同的人际关系[26][27]。正如有的研究者所指出的,自我评价与三个因素有关,一个是评价别人,另一个是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还有就是他人的自我评价。它们与自我评价一起构成了“自我感觉”的“压力表”。从整个社会的心理健康角度来说,正确的自我评价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他人评价对一个人的心理有重大影响。当一个人对别人的评价正确、适度,从别人那儿获得的对自己的评价跟自我评价相吻合时,其自我感觉就会良好,内心处于平稳正常的心理状态之中;反之,如果一个人所期望得到的别人的评价和对别人的评价与自我评价不相一致、或高或低时,就会产生心理失衡,导致自我评价障碍的发生[28]。其次,评价别人对心理也会有影响。如果一个人能够正确评价别人,他会感到自己有良好的评价和认识他人的能力。就是经常说的“看人很准确”。这样,他会增加人际交往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最后,他人对他们自己的自我评价也对我有心理作用。如果一个人的交往圈里都能或者大都能做出正确的自我评价,对此人的自我评价必然会有帮助,在观察和潜移默化中此人也会不断学会自我评价。反过来,如果一个人的交往圈里都不能或者大都不能做出正确的自我评价,此人若能够做出正确的自我评价,他会感到很自豪,心理非常得意,从而更加愿意继续同这些人交往;此人若不能做出正确的自我评价,他也不容易悲观。不过,在一个大多数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交往圈里,会表现出两种倾向,继续交往(因为我感到不悲观)和减少交往(因为我感到跟这样的人在一起没有长进)。

自我评价对人生价值选择也有重要的影响。人生的自我评价和人生价值选择有着密切的关系[29]。而人生价值包括人生的自我价值和人生的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生在世对于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满足;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社会的基本需要,人生的社会价值从本质上就说就是人生在世对于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的满足。社会是由人和人的实践活动组成的。个人离不开社会,社会也离不开一个个具体的个人。从社会方面来说,社会需要实质上不过是一个特定环境内人的需要之外化;如果没有人的需要,社会的需要就失去了根据。”[29](p80)一个人的自我评价往往折射出他/她对人生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认识和态度。从正确树立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角度来说,没有正确的自我评价是不可能的。因为不正确的自我评价会导致主体不正确的自我追求,导致对自己和他人、和社会的关系不能加以正确认识,从而导致不能做出正确的人生价值选择。正确的自我评价的社会意义就在于它帮助人成为社会人,有健康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人,使社会充满了人生的正气。

功能时尚的智能艺术服装 第6篇

Minerale抑菌除痒服装

ICA指数:★★★★★

获得奖项:“老人安乐奖”

美国TrapTekt公司研发的火山灰纤维新品Minerale,原料取自火山喷发产生的固体喷发物,经过纳米高温的处理后,聚合在纤维中的多功能性纱线。火山灰因具有微多孔构造,故具有强大的吸附力,能在短时间内消除异味,抑菌防臭,解除搔痒,穿上这件神奇的抗菌止痒衣后,可大大缓解皮肤瘙痒。

据TrapTekt公司介绍,研发Minerale的初衷就是因为老人频受皮肤瘙痒的困惑。通过数千个案例调查,并对老年人皮肤瘙痒产生原因进行系统分析后,Minerale科研团队发现,消除异味,抑菌防臭并防止微生物刺激是治疗中老年皮肤瘙痒的重要一环。而且,火山灰粉末聚合于聚酯纤维的高分子中,达到永久性的效能,不会因为穿着或洗涤而逐渐消失功效。

Fabrican新概念喷制服装

ICA指数:★★★★★★★★★

获得奖项:“时尚乐趣奖”

英国Fabrican公司通过把丝绸纤维高度精细液化后,使纺织品材料可以从压力瓶或者喷枪中喷洒出来,且直接喷涂于人体或模型上。而随着溶剂的蒸发,纤维又黏合在一起,形成一件完全合体的衣服。这就是令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新概念喷雾服装,你在买它的时候只能选择颜色,有铜色、赤陶色和自然色等颜色,但是根本看不到衣服的款式,因为它就像一管发胶。

如果你需要一件T恤、短裤或是一双长袜,按一下上面的按钮,彩色的涂料就会如雾般喷洒而出,迅速在身上凝结成薄薄的一层,没有什么服装比这种服装更合身了,因为它几乎能与你的身材完全契合,而且不会与皮肤或是别的衣服粘在一起。

activities新爱情婚礼服

ICA指数:★★★★★★★

获得奖项:“未来爱情奖”

这是意大利activities公司推出的名为“Kiss me”的新婚礼服,该礼服采用1厘米纤维丝电阻为数万欧姆的聚酯导电纤维制成,另有银纤维和铜纤维是礼服上刺绣装饰的主要材料。当新郎与新娘接吻时,就会启动礼服肩部与胸部的电子装置,礼服的背后就会显示出传递“我爱你”的字样。

据activities公司披露,这种服装的纺织品是通过聚酯、铜、银丝拉伸,熔融纺丝,切割制成4~16μm的纤维,混入常规的纺织材料中制成导电织物。其导电性能好、耐热、耐化学腐蚀,但可纺性能差、制成高细度纤维时价格昂贵,成品色泽受限制。因此每套“Kiss me”新婚礼服售价高达5000美元。

Kukkia清香绕人服装

ICA指数:★★★★★★★

获得奖项:“女士最爱奖”

西班牙Kukkia公司开发的新型纤维服装的面料采用西班牙金雀花茎秆中提取的天然木浆纤维制成。由于金雀花纤维大分子结构的特殊性,从而在其纺织品中含有多种氨化因子,使其成品服装具有清香绕人、沁人心脾的奇异效果,还具有良好的吸湿性和抗静电性。

Kukkia公司用这种纤维制成的女士服装,最诱人的是装饰在外套领子处的一朵绢花,其奥妙在于当用手触摸时,花瓣便会自动合拢,手拿开时花瓣又会自然张开:秘密就在于缝制这种花的线是镍钛合金线,这种材质对热效应有一种记忆功能。

Weili Pu变色龙服装

ICA指数:★★★★★★

获得奖项:“青年惬意奖”

美国Weili Pu公司研制出一种能随环境和气候变化而呈现不同颜色的衣服。它由光敏变色的离子交换纤维织成,在草原上能变为黄色,而在森林中却又能变为绿色。

Weili Pu公司的另一新产品是热敏变色的针织衫,它是将含热敏变色微胶囊的氯乙烯聚合物溶液涂于纤维表面,并经热处理使溶液成凝胶状来获得可逆的热敏变色功效。这种针织衫平时呈蓝灰色,当穿在身上,它会随着温度改变而变成粉红色或绿色。这样便可知道自己的体温和环境气温。

Advansa休闲健美服装

ICA指数:★★★★★

获得奖项:“苗条健美奖”

荷兰Advansa公司新近研制出一种紧身减肥服,它由牛奶蛋白纤维和多孔碳燃脂丝纤维构成的暖性纤维织成。当肥胖人穿上这种衣服,暖性纤维能使人体发热出汗,而多孔纤维能吸收热量将汗蒸发,在这一蒸发过程中就消耗了人体大量脂肪,从而达到了减肥目的。

Advansa公司新开发的另一种新型的调温吸湿排汗减肥服装采用杜邦公司PTT纤维与Lenying公司的Lyocell纤维混纺而成。PTT纤维可低温染色、色牢度好、悬垂性好,而Lyocell纤维柔软、美观,其快速吸收水分并传递至外部的特性是调温吸湿排汗纤维具有吸湿排汗功能。目前该纤维制成的产品有减肥服、袜子、休闲服等。该服装的面料吸湿速度比其他面料高49%,排湿速度高55%。

Alfa Telecom智能网络服装

ICA指数:★★★★★★★★

获得奖项:“网络智慧奖”

法国Alfa Telecom公司成功开发出一种纺织新技术,可将传感器、二极管等电子元件与导电纤维一并纺织到普通布料当中。这种智能布料不仅具有其中电子元件的特性,还可直接水洗。用这种智能布料制成的服装,可以直接将文字、图案、扫描图像等动画及静态图像,在衣服上下载和显示。

此外,由于其技术的核心是将电子元件小型化、纤维化,因此无需对现有纺织设备更新换代,就可以大规模商业化生产。用这种智能织物制成的服装,使用者可以从互联网下载任何视像到桌面或流动终端机上,让使用者可以透过服务器将个人化的插图、绘图和文字进行设计和上传。

艺术的社会功能 第7篇

根据灌云县博物馆记载,灌云花船至少在清末就已经流行了,从现在流传下来的唱词来看,反映了清末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百年历史过程中,不同阶段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社会世相、风土人情。其内容在传承的过程中不断被创新、改造。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时期,民间艺人创作新词,用民间小调控诉日寇暴行,反映旧社会的黑暗、 人民的疾苦。建国期间,灌云花船的表演唱词歌颂新生活, 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

花船,又称“旱船”“荡湖船”。用铁丝和竹竿扎成船形, 周围上绿色的绸缎布,里外用彩布糊起来,船中竖起四方小亭像楼阁,在楼顶扎大红花,还有的会在周边镶满鲜花,所以称之为“花船”。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县成立了花船组, 开展传艺活动,配合宣传时事和党的方针、政策,在全县巡演。当时集中了邵培生、杨倚兰、陆玉泉、萧正萍等一批优秀表演人才。文革期间,花船组解散,艺人们又纷纷加入所在公社的文艺宣传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各乡镇都以花船形式宣传改革开放、勤劳致富的典型人物和事迹。直到现在,花船仍然是全县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形式,无论是各种公益性演出,还是家庭喜庆包场,仍经常有花船表演。在我国的黄河、长江流域,花船这一艺术表演形式在民间戏曲中颇有影响,堪称民间艺术瑰宝。近几年,好多地方已经将其列为非遗名录,加以保护和传承。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受到了很多老百姓的关注和专家学者的重视。灌云花船综合了音乐、说唱、舞蹈等多种民间艺术。其舞蹈是模仿船民、渔民水上行船的各种动作,并加以夸张、美化的。连云港地区海岸线较长,近海河道纵横交错,水上交通及渔业兴旺,是产生花船艺术的土壤。

结语

近几年,好多地方已经将其列为非遗名录,加以保护和传承。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受到了很多老百姓的关注和专家学者的重视。灌云花船综合了音乐、说唱、 舞蹈等多种民间艺术。其舞蹈是模仿船民、渔民水上行船的各种动作,并加以夸张、美化的。

摘要:花船,又称“旱船”“荡湖船”。用铁丝和竹竿扎成船形,周围上绿色的绸缎布,里外用彩布糊起来,船中竖起四方小亭像楼阁,在楼顶扎大红花,还有的会在周边镶满鲜花,所以称之为“花船”。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县成立了花船组,开展传艺活动,配合宣传时事和党的方针、政策,在全县巡演。当时集中了邵培生、杨倚兰、陆玉泉、萧正萍等一批优秀表演人才。文革期间,花船组解散,艺人们又纷纷加入所在公社的文艺宣传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各乡镇都以花船形式宣传改革开放、勤劳致富的典型人物和事迹。

艺术的社会功能 第8篇

一、台湾艺术基金会的历史发展

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台湾艺术基金会即开始萌发,如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会(1971)、山叶音乐振兴基金会(1975)、台南市奇美文化基金会(1977)、1979年成立的台北市乐友艺术基金会、中华民俗艺术基金会、东和音乐学术研究奖助基金会以及孟小冬女士国剧奖学金基金会(1980)。早期台湾艺术基金会就开始表现出对台湾在地文化艺术传统和对全民艺术素养提升的重视。“中华民俗艺术基金会”开台湾艺术基金会“挖掘、保护、整理、推广台湾传统艺术资产”之先河,其关注范围从早期的民族音乐、戏剧逐步推广到工艺、建筑、宗教、饮食及休闲文化等多个领域。早期台湾艺术基金会对音乐文化的推广亦引人瞩目。除山叶音乐振兴基金会、台北市乐友艺术基金会专注于音乐文化推广外,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会也特别设立“视听图书馆”,培养音乐欣赏人口。“孟小冬国剧奖学金基金会”是迄今为止为数不多的专注于培养京剧青少年后起之秀的台湾基金会。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台湾艺术基金会进入勃兴期。不仅数量急速增长,整个八九十年代出现了四十多家艺术基金会,而且类型更多样、业务领域更广泛。除企业基金会之外,还涌现出更多名人艺术基金会,如台湾电视公司陈香梅电视剧本着作奖基金会(1984)、台北市吴鲁芹纪念基金会(1984)、蓝荫鼎艺术基金会(1987)、周凯剧场基金会(1988)、杨英风艺术教育基金会(1993)、邓丽君文教基金会(1995)、陈佩伶文教基金会(1990)、邱再兴文教基金会(1991)、何创时书法艺术基金会(1995)等。八九十年代台湾还出现了颇具影响的社区艺术基金会。新港文教基金会起源于1987年新港人林怀民先生率领其云门舞集现代舞蹈团回乡的一次义演,是台湾地区最早设立的社区艺术基金会,影响深远。船仔头文教艺术基金会(1994)和太保祥和文化艺术基金会(1997)同属嘉义县,充分展示了艺术增强社区凝聚力和发展社区文化产业的力量。上个世纪八九十年的台湾艺术基金会覆盖了舞蹈、音乐、美术、电视、戏剧、电影等各个艺术门类,服务领域更为专一、更具专业特色。例如私立西田社布袋戏基金会(1985)专门致力于布袋戏的资源保护和交流推广,嘉禄陶艺文教基金会(1990)则灵活机动地整合陶艺艺术教育资源,周凯剧场基金会专注于培育奖助台湾地区技术剧场人才及推展各项剧场活动、办理技术剧场研习班,业务领域独树一帜。帝门艺术教育基金会(1989)在台湾公共艺术教育领域的成绩令人瞩目。当代艺术基金会则全力推动对视觉艺术经营管理人才的培育。

2000年以后,台湾艺术基金会的发展步伐更加迅速。截至2014年,2000年以来台湾艺术基金会已增加近五十家。随着台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的转型,加快发展台湾文化创意产业成为急迫的社会需求。各企业单位也进一步认识到科技、经济与艺术的密切关系,纷纷投身于艺术公益事业。这一时期,也有基金会将业务范围转到艺术领域来。例如“鸿梅教育基金会”,原本是为了帮助更多需要教育资源的人在2008年设立的,2013年基金会将服务范围扩大到对怀有激情与梦想的年轻艺术创作者的资助,并特别推出了“璞玉圆梦创作基金”。这一阶段,台湾艺术基金会的创办宗旨和目标更具时代性,企业艺术基金会尤其注重开掘企业文化与艺术的关系。中强光电文化艺术基金会(2010)以“光与文化艺术平台”为理念,不仅达到了推广光影文化、传播生活美学的公益目的,更提升了企业的文化内涵,使企业在专业技术精进之余,更达到了艺术和哲学的境界。

总之,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迄今,台湾艺术基金会发展迅速,其业务覆盖范围之广、对艺术的认知之深令人惊叹。张启华文教基金会(1997)本来旨在发扬艺术文化教育,2006年,基金会更名为“高雄市张启华文化艺术基金会”,以“艺术与生活、安宁与关怀、艺术疗愈、生命教育”为理念,力图通过研讨会、课程、座谈、展览等形式推广艺术与安宁教育。阳明海运文化基金会(2005)专注于推动海洋人文艺术教育工作。音契文化艺术基金会(2001)、信望爱信息文化艺术基金会(2005)都是以基督教为内涵、致力于提升艺术创作和演出水平的公益组织。觉风佛教艺术文化基金会(1988)则以弘扬佛法与推动佛教艺术为使命。

二、台湾艺术基金会的项目运作内容

台湾艺术基金会的项目运作方式与其他领域的基金会一样⑥,以运作型为主,资助型为辅。资助型项目除了各种奖助金的发放,还有对其他基金会或其他公益机构举办的项目进行资助等。运作型项目则突出长期规划性,形成了有影响的品牌。项目运作的形式和内容都丰富多彩,突出教育性、突出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并且非常注重对艺术资料的整理、出版。总体来看,台湾的艺术类基金会以举办艺术展演活动、讲座、学术会议和开设艺术体验营、组织各种艺术竞赛为主要运作内容。

(一)展演活动

通过定期举办展览或者演出活动来实现其艺术推广或者艺术教育的目的是台湾艺术基金会最主要和最普遍采用的项目运作方式。

时至今日,已经有不少艺术基金会策划的艺术展演活动业已成为台湾民众文艺生活的盛事。例如,台北爱乐文教基金会的“台北国际合唱音乐节”,从1996年起每两年举办一次,就是台湾地区合唱界最具国际水平和知名度的音乐节,对于提升台湾民众的艺术素养、提升台北城市的文化底蕴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台北市文化基金会从1998年起开始举办每年一届的“台北艺术节”、“台北电影节”,迄今为止已举办16届。每年盛夏时节在台北举办的这两大艺术节活动,都将整个台北带入到了一种极具活力和想象力的艺术氛围。来自各个国家和台湾地区的艺术家携带他们的作品,通过展览、播映以及各种周边活动与台湾民众交流,这对于民众而言,不仅仅是接受多元文化的碰撞,更是一次次深刻的美感体验和接受灵魂的洗礼。从2008年起,台北市文化艺术基金会又开始举办“台北艺穗节”,旨在为另类、前卫、小众、新兴、趣味的艺术搭建舞台,鼓励各种开放自由的艺术创意,扩展艺术深入生活的层面。

台湾艺术基金会想方设法将各种艺术展演活动推广到乡间。为了让边远地区的民众、特别是中小学生也能欣赏到各种艺术展演活动,从2004年6月开始,乐赏音乐教育基金会策划了位于嘉义的“爱乐梦工场&行动音乐厅”项目。几年来,“行动音乐厅”足迹遍布南横、台东并延伸至延伸至池上、关山、鹿野等临近乡镇。从2010年9月起,乐赏音乐教育基金会又启动了“乐赏行动音乐厅台东校园巡回”项目,该项目以古典音乐欣赏为内容,以台东偏僻小学为首要推广地区,迄今已开展系列活动31场,使得乡间小学生亦能体会各国音乐文化,欣赏世界顶级的演出,有效地实现了基金会让音乐美学“向下扎根”的理念。无独有偶,为了让无法前往剧院的病友也能观赏演出,云门舞集文教基金会于舞蹈团成立35周年之际策划了“医院里的春天”全台巡演项目,将医院大厅变成了舞台,在各城市18家医院举行19场演出。⑦

台湾艺术基金会对艺术展演活动项目的实施颇富经验,整个项目实施过程策划精密,注重长期效应。例如忠泰建筑基金会从2007年成立起就致力于“明日博物馆”系列展览,一直持续到2012年。除常规展览活动以外,基金会还推出了同步的展览中文书和展览的纪录片,并将展览推广到国外。如2011年“明日博物馆第四档展览—The Vertical Village垂直村落”就赴韩国首尔进行了巡回展览。

(二)艺术讲座

台湾艺术基金会无一例外对大众艺术教育情有独钟,几乎所有的艺术基金会都将提升民众艺术素养视为自己的责任。邀请台湾本地亦或全球范围内艺术家、研究者开展内容丰富的艺术讲座成为台湾艺术基金会实施其公共艺术教育理念的重要方式。

由于台湾艺术基金会专注领域各不相同,其开展的艺术讲座亦各具特色。例如,乐赏音乐教育基金会从2010年起每年推出季度讲座,内容以西洋音乐大师、西洋音乐史为主。“忠泰建筑文化艺术基金会”从2009年起持续推出“建筑学院大师系列讲座”,邀请来自日本、荷兰、英国、韩国等的建筑大师讲解各种建筑风格。2012年10月-12月,何创时书法艺术基金会在中正纪念堂举办“大风起兮-大师讲座(系列讲座八场)”,深入探讨民国知识分子思想及其与书法的关系。台湾文创平台发展基金会的讲座则“发展艺术产业”为核心。

台湾艺术基金会开展的艺术讲座讲求系统性,从而使得每年定期举行的系列讲座产生了长期的社会影响。例如,中华民俗艺术基金会从1979年成立起至1981年连续举办了六次“民族音乐讲座”。九十年代,中华民俗艺术基金会又举办了颇有影响的社区民俗文化系列讲座,2012年、2013年又连续举办“大家艺起来-2012民俗艺术讲座”,力求达到将民俗艺术真正融入民众生活的目标。智邦艺术基金会从2000年成立就开设了“智邦艺文讲堂”,邀请知名学者,每年春秋两季集中举办系列讲座。十几年来讲座内容囊括了:东西方音乐、东西方美学、电影、美术、建筑、艺术与生活等广阔范围。台湾艺术基金会举办的各类讲座从台湾社会的现实情况出发、契合了台湾民众的文化需求,因此普遍受到民众的欢迎。中强光电文化艺术基金会主办、美学大师蒋勋主讲的“光·美学讲座”2013年10月6日在高雄举办时吸引了1700人报名参加,2013年11月17日在新竹文化局再次开讲时又有上千观众冒雨前往。

(三)工作营、体验营

台湾艺术基金会实施其公众艺术教育理念的另一重要方式是开办阶段性工作营、体验营。与展演、讲座相比,工作营、训练营虽然覆盖面小,但是在工作营、体验营中,通过艺术家亲自指导与传授,学员们得以亲身实践、共同完成预定规划、目标。因此,对于艺术技艺的传承而言,工作营、体验营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从1982年至今,中华民俗艺术基金会坚持举办各种民俗艺术技艺的研习班、体验营。“传统技艺研习班-台湾歌仔戏曲牌、台湾民间乐器、苏州弹词、梨花大鼓”(1982)、“文化资产种子教师培训营”(1999)、“社区民俗文化种子教室-认识台湾民俗”、“社区民俗文化种子教室-掌上明珠”(2001)、“庆祝台北建城一百二十周年古迹小天使研习营”(2004)、“第九届台北艺术节—北管惊奇研习班”、“九十六年度台北县传习计划—歌仔戏研习班”(2007)、“向大师学习一传统艺术体验营(活动剪影1、活动剪影2、活动剪影3、活动剪影4)”(2013)。中华民族艺术基金会的研习班、体验营将逐渐远离民众生活的中华民族传统民俗艺术又重新带回到大家身边。原舞者文化艺术基金会作为一个致力于复兴台湾原住民歌舞的公益组织,从2002年至2008年,基金会连续举办十届“台北原住民乐舞人才培育计划”,2003年至2008年举办四届“北区原住民乐舞文化教学工作坊一种子教师研习营”,持之以恒地以体验营的方式推广原住民乐舞、培育原住民乐舞传人。帝门艺术教育基金会从2000年开始承办历届“公共艺术实务讲习暨国际研习营”,全力培养台湾公共艺术创作、护理及研究人才。

(四)艺术赛事

台湾艺术基金会还致力于通过组织赛事,发掘艺术新人,推动艺术交流和推广。如今,台湾艺术基金会组织的赛事早已覆盖各个艺术门类,不少赛事在业内都极具影响力。新光三越文教基金会从1991年开始举办的“工艺之梦——台湾工艺竞赛”是台湾工艺界一如奥斯卡级的竞赛。台新银行文化艺术基金会2002年创办的“台新艺术奖”覆盖面广、奖励额度高。前十年每届颁发“视觉艺术奖”、“表演艺术奖”和“评审特别奖”,从2013年开始,基金会打破了对艺术进行分类的观念,回应当代艺术跨越疆界的趋势,不再区分表演与视觉类项,藉此容纳艺术创造更大的可能性与未来性。“台新艺术奖”邀请国际评审参与评奖,除选拔推出艺术创新人才之外,还旨在建构台湾当代艺术与国际对话的平台。蜚声全球的台湾现代舞蹈团体“云门舞集”曾两度获得台新“表演艺术奖”,在发展过程中亦曾得到台新银行文化艺术基金会的助力。

(五)学术会议、调查研究与书籍出版

台湾艺术基金会普遍重视对艺术资源的搜集、整理与保护,重视艺术的学术研究。因此,举办大型国际学术研讨会、出版系列丛书、制作光盘、建设相关艺术数据库等,都是各基金会工作的重要部分。帝门艺术教育基金会从1994年起关注台湾当代艺术评论,并持续累积艺术评论资料,每两年编纂一部《台湾视觉艺术批评》,为台湾当代艺术建立了基础档案。从2004年开始,公共艺术的规划、推广又成为帝门艺术教育基金会的工作重点。它多次举办“公共艺术国际论坛”,邀请世界各地杰出的公共艺术策划人和艺术家参加,为台北的公共艺术实施出谋划策,同时编纂或出版与公共艺术有关的书籍,如《公共艺术年鉴》、《公共艺术管理手册》、《公共艺术操作手册——公共艺术怎么办?》等,如今,帝门已经成为台湾人了解公共艺术的窗口,也成为台湾公共艺术建设和展示的窗口。中华民俗艺术基金会从成立时起,就将挖掘保护传统艺术资源做为自己的工作重点。基金会成立之后执行的第一个项目即是“民族音乐调查”。1980年基金会录制了中国民俗音乐专辑唱片,1982年出版《中华民俗艺术丛书》第一辑共五册。从1992年至1995年,连续实施了编辑昆曲词典及录像保存项目。从1999年开始,中华民俗艺术基金会对各民俗传统技艺进行抢救式挖掘,持续为皮影戏、布袋戏、高甲戏等老艺人录像或做口述史专书。

三、台湾艺术基金会的社会功能

台湾艺术基金会对于台湾地区艺术创作的繁荣、艺术教育的普及与深入、艺术资源的挖掘、保护、整理等方面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台湾地区文化形象的塑造、艺术产业的发展、台湾民众艺术素养的提升都离不开台湾艺术基金会的助力。

推动台湾民众艺术素养提升:台湾地区的艺术类基金会不约而同地致力于艺术与生活的结合,倡导生活美学。为了让普通民众能够感受艺术、能够通过与艺术的亲密接触达到心灵的丰富与提升,各艺术基金会采取各种灵活的举措,打破艺术创作和展示的藩篱,使艺术走入民众社区、走入城市街道与广场、走入办公室,渗透到台湾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富邦艺术基金会为了使人们可以在生活中和艺术相遇,从2006年开始策划“粉乐町无墙美术馆”项目,将全球各国艺术家的当代艺术作品搬到了台湾市民的生活空间——城市街区或商店。展出作品包括装置艺术、雕塑创作、平面绘画、科技艺术等多元形态。观众不再需要排队买票就可以随时驻足欣赏艺术作品,感受生活中充满艺术的喜悦。而且,每一年的“粉乐町”都设有一个主题,引导观众对社会和时代的思考。台北市文化基金会每年举办的台北艺穗节亦将表演艺术或装置艺术空间设在了画廊、公园、咖啡厅等市民日常生活场所,使观众得以在生活场域中感受艺术。台湾艺术基金会还通过推广“用艺术”,使台湾民众更深切地感受艺术的熏陶。富邦艺术基金会的三大主要业务之一——“有设计”项目,其理念就是“透过艺术家原创手稿与人性化贴心的设计转换,开发出实用美观的生活用品”,使艺术创意为日常生活所用。“嘉禄陶艺文教基金会”亦以“用”来达到“让艺术结合生活”之理念。基金会会址位于寻常的美食巷陌之间,在专业的美术家、陶医师指导下,每一位来访者都可以亲手制作陶艺自用或赠送他人。

推动青少年艺术教育发展:台湾各大艺术基金会都将青少年艺术教育视为其最重要的服务内容之一。为了让小朋友们能真正参与各类艺术活动、真正切实有效地受到艺术家的指导,各艺术基金会均热衷于在寒暑假或周末举办面向少年儿童的“小小训练营”,而且持之以恒。为了培养原住民乐舞后备人才和小观众,原舞者文教基金会自2005年起每年暑假举办“小小原舞者——儿童原住民乐舞文化营”,从2010年起每年年初举办“高中职原住民传统乐舞营队”,帮助年轻一代追溯民族文化的根源、并借以认识自我。智邦艺术基金会将举办展览与儿童训练营相结合,由举办展览的艺术家来指导儿童暑期训练营,使小朋友们可以与艺术家亲密接触,从而得到艺术家的倾心传授。在举办儿童训练营过程中,智邦不断积累经验,注重课程设置的游戏化,使小朋友们可以在玩耍中学习艺术创作,越来越突出体验性及激发儿童的艺术兴趣和创作潜力。帝门艺术教育基金会和云门舞集文教基金会则直接将艺术教育的触角延伸进了学校。帝门侧重中小学艺术教育,云门舞集侧重大学艺术教育。“帝门从1998年开始规划实施艺术家驻校计划,15年来与不同之中小学合作,邀请艺术家与学校共同设计艺术课程,由基础教学开始,引介当代艺术内容。”云门舞集从2000年开始其“艺术驻校活动”,与诸多高校合作,“舞团于每年进驻校园两周共计36小时的艺术美学课程,举办讲座、舞蹈研习、自由创作、心得交流、示范演出等”,深受大学生欢迎。

推动台湾地区艺术在地化与国际化:台湾艺术基金会通过赞助艺术团体在全球各国演出、组织大型国际研讨会、编辑出版介绍原住民艺术的英文版图书等项目,为台湾艺术的在地化及国际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台湾艺术基金会尤其注重推动本土艺术传统与国际潮流相融合,为台湾当代艺术探求广阔的发展空间。例如,2014年刚刚成立的天美艺术基金会前期规划就是每年甄选一部分台湾艺术家,资助他们进行海外参访活动,“出访正在发生的各地的当代艺术事件,可以看艺术,看团队,看背后的各种组织架构的形成”,以达到“从台湾出发,看见海洋外的天地的动脉,也从全球的视野回看台湾的当代艺术的各种可能。”

推动台湾艺术创意产业:2000年前后艺术创意产业成为台湾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台湾艺术基金会是推动艺术与企业的联合、探寻台湾艺术产业化发展道路的重要社会力量。台湾文创平台发展基金会成立于2011年,旨在搭建一个以创意经济与文化艺术为主的平台。除教育平台、资料平台之外,台湾文创平台发展基金会还提出了“交易平台”这一理念,计划通过举办国际性展览会、设立海内外文创会馆等具体的交流平台,以产业化思维发展文艺,将艺术与科技、旅游等产业整合,借以促进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2008年智邦艺术基金会也特别提出了一个“科园种艺”育成计划,期望学习科技产业和产业营销经验,协助艺文业者开发新商品、拓展新营运模式,从而达到推动文艺创意产业发展的目的,并成立“艺文产业创新育成中心”。台北市文化基金会在推动艺术创意产业发展方面成就斐然。为了培养创意产业人才,特别成立“创意发展部”,组织台湾创意产业领域从业者到内地及国外参展,开拓市场。它将西门红楼由一栋陈旧老建筑打造成台北西区地标性文化创意发展中心。为了振兴影视产业,它成立了“台北市电影委员会专业组”,“以提供国内外剧组团队影视协拍服务,促进国际合作投资,尤其让国际影人了解台湾、认识台北,进而以台北市为拍片景点,营销台北市文化观光”。2011年它又增设松山文化创意园区,计划将之打造成为成为台北市文化创意产业基地。

推动台湾各种艺术新思潮:随着数字技术在艺术创作、艺术传播、艺术保存等领域的广泛运用,台湾艺术基金会在建立艺术数字博物馆、艺术数据库、艺术网络等方面投注了极大精力,有力地推动了台湾艺术资源的数字化趋势。2005年,原舞者艺术基金会创办“台湾原住民乐舞数位博物馆——原舞者系列”,并实施“国立台湾史前文化博物馆——原舞者原住民传统祭仪乐舞影音数位资料计划”。2008年智邦艺术基金会Arttime艺术网改版上线,旨在“协助艺术创作者或艺文团队,运用网络平台踊跃展现创意,并发挥营销推广之效益”。2013年阳明海运文化基金会“海洋文化数位博物馆”亦正式上线。此外,台湾艺术基金会注重引介世界艺术创作新思潮,拓展了台湾艺术的视野。例如,从上世纪末至今,台湾艺术基金会就持续不断关注艺术创作的跨界行为,尤其关注“艺术与科技”相融合,举办一系列展览与国际研讨会,从科技艺术运用与艺企合作实例中思考艺术发展的新方向。

推动两岸艺术交流:台湾艺术基金会以举办“两岸艺术学术研讨会”、参加“两岸艺术展演”、与内地艺术家、艺术团体合作等形式活跃在两岸艺术交流舞台,成为沟通两岸的文化使者。中华民俗艺术基金会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就与内地展开频繁的艺术活动往来,既率领台湾艺术团体赴内地演出,又邀请内地民间艺术家赴台传授技艺,以及举办海峡两岸艺术节、研讨会等。而且,台湾艺术基金会对两岸艺术交流的参与是非常广泛而深入的,涉及到各个艺术门类从创作观念到人员组成、场地设施等各个方面。由广艺基金会承建的“两岸表演艺术信息交流平台——Bravo!喝彩网”亦于2011年正式上线。台湾艺术基金会在两岸艺术交流以及促进华人艺术的融合与国际传播方面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摘要:台湾艺术基金会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创办,迄今已有一百多家。它们主要以项目自主运作的形式,通过举办艺术讲座、学术会议、展演活动以及组织艺术体验营、艺术赛事、出版艺术书籍等活动来资助台湾地区的艺术创作、艺术教育、艺术产业、艺术交流以及艺术资源保护等工作。台湾艺术基金会对于提升台湾艺术创作水平、提升民众艺术素养、推动台湾艺术创意产业发展等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台湾,艺术基金会,民众艺术素养,艺术创作,艺术产业,艺术教育

注释

1文中涉及台湾艺术基金会的宗旨、理念、举办活动等资料,若无特别说明,均来自于各台湾艺术基金会网站及其年度报告。

2基金会中心网http://www.foundationcenter.org.cn/

3高素娜《艺术基金会游走在理想与困惑之间》[N],中国文化报2015年2月8日第002版.

4冉茂金,张亚萌《基金会是艺术创生的第三种力量》[N],中国艺术报2010年11月5日第S01版;姚达《第三种文化创生力——中国的艺术基金会》[J],艺术评论2013年1期.

5肖扬,严安林:《台湾的基金会》[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9年版,第10-11页.

6王建民:《台湾的“黑金政治”》[M],厦门:鹭江出版社,2000年版,第34页.

7朱传一,商玉生《进入21世纪的中国台湾基金会》[J],《学会》2010年第10期。“台湾基金会绝大多数属于运作型基金会,即在筹募资金的同时,经营各类项目。”

艺术的社会功能 第9篇

《东方红》她将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形式结合在一起,整部作品张弛有度,起伏有致,全部史诗由30首革命歌曲和20多个舞蹈组成,其中包括5个大合唱,7个表演唱,还穿插了18段诗朗诵。同时,《东方红》也承载着重大的政治含义,她表现了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波澜壮阔的近百年民主革命斗争,让这段充满血泪却又生生不息的历史生动鲜活地重现在我们眼前。所以我们不得不说,《东方红》作为一部综合性艺术作品,具有一定的社会艺术功能。

一、《东方红》对社会历史具有审美认知功能

音乐舞蹈史诗这种艺术表现形式,能够让观众直观的感受到舞台上的艺术形象,将早已逝去的革命历史年代鲜活地展现在人们眼前,无论是北伐革命军,工人纠察队,还是农民自卫队,这些记忆中的光辉形象都跃然台上,大大拓展了人的视野,让观者对革命生活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同样,也为我们认识那段红色岁月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影像资料,从秋收起义到井冈山会师,从遵义会议到飞夺泸定桥,这种审美认识能力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

与其他史诗较为不同的是,为了让观众真切体会到我党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东方红》特别注重历史真实的再现,为了使《东方红》的创作达到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双重统一,总导演周恩来总理专门请来熟悉党史的负责人来给编创人员作党史报告,同时又在创作中给予具体的指导和纠正。继而才能将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比如在表现“遵义会议”的时候,创作人员认为此处不好表现,就用朗诵几笔带过,周总理看到后,就一针见血地提出:“表现不表现遵义会议,是个原则问题,一定要用专场来表现,如果实在想不出好的艺术表现方法,就把遵义会议的现场搬到舞台上,用解说员向参观者解说的方式来尝试一下看看再定。”最终在全体创作人员的不懈努力下,用遵义会议的布景加上歌曲《红军战士想念毛泽东》把当时的情况用艺术的方式不失真实地表现出来了。

又如周恩来一九六五年三月五日《对修改排练后的(东方红)的意见》中指出:“华人与狗”的牌子应该从右到左写,或者上下写,现在是从左到右,这是现在的写法,还应该照原来的样子写。

无论在场景道具,服装还是化妆等方面,《东方红》都遵循了历史真实的原则,将我党艰苦奋斗的历程加以艺术化又不失真实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让后辈的我们一次又一次地了解着,感受着那一件件丰碑般的历史事件,在审美的同时,又促进了我们的认知能力。

整部作品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开始,经历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北伐战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十年内战,土地革命),抗日战争以及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解放战争),建国初期,抗美援朝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等等,在很高程度上遵循了历史的发展轨迹。

二、《东方红》对社会历史具有审美教育功能

艺术作品与其他教育之间最鲜明的区别就是它能够用以情感人的方式熏陶人,教育人,用或优美或激烈的形式代替着枯燥干巴的说教和训诫,通过艺术的感染力来使人接受教育,起到的教育效果也是十分显著的。观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里那些英雄的场景,复现着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英雄革命壮举,继而会在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下受到革命的熏陶和感染,思想上会受到启迪和提高,引起人们的革命情感、革命理想和追求发生深刻的变化,引导人们正确的理解和认识社会历史,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比如被誉为“红色经典第一歌”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它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优良传统和行为准则,体现了人民军队的本质和宗旨,在大歌舞《东方红》中,将此准则编排到了歌曲当中,形成了朗朗上口的曲调:“革命军人个个要牢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第一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第二不拿群众一针线,群众对我拥护又喜欢,第三一切缴获要充公,努力减轻人民的负担……”人民在交口传唱的过程中,也会不自觉地受到规范教育,以身作则。

毛泽东同志与梅白同志谈诗时,曾多次指出,诗词要发展,“因为这种东西最能反映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特性和风尚,可以兴观群怨嘛。”《东方红》中还有由毛主席诗词改编而成的歌曲,例如《井冈山》《长征》《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让观众在欣赏动听歌曲的同时,也能感受着文学韵律的优美。

可以说,《东方红》带给人民的教育作用,是使欣赏者自由自愿、不知不觉地受到感染,在这种长期作用下渐渐使人心灵得到净化的。应当说,在这种长期潜移默化作用下而形成的思想情操,常常具有更加强烈的稳固性和延续性。即便是时隔几十年之久,很多老一辈观众在提到《东方红》时,仍会激动得热泪盈眶,准确地哼唱出其中脍炙人口的歌曲。

10月6日,当时就读于清华大学的胡锦涛在《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上了生动的一课》的文章,其中写道:“看了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以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这不仅是一场很好的歌舞,而且是一部中国革命的巨大史诗”,“它赋予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这段情真意切的话语,再一次充分证明了《东方红》这部舞蹈史诗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这种影响力是震撼人心的,并且经久不息。

三、《东方红》的审美娱乐功能

《东方红》是一场革命历史教育,也是一部优美的艺术作品,用粗线条把中国人民革命历史这幅壮丽的历史长篇浓缩在了这方小小的舞台上,周恩来总理不止一次对大家说过:“中国革命本身就是一首壮丽的史诗,是一个伟大的创作,我们文艺工作者一定要从中学习些名堂来,这次要努力做到用艺术形式将这首史诗再现在舞台上,一定要注意把握所表现对象的特点,注意艺术风格、艺术手法的多样化。平板、单调、贫乏的东西不仅不能使人受到政治教育,也不能使人得到艺术享受。”

观众在欣赏《东方红》时,都被舞台所吸引,她的舞美设计在当时采用了国内最先进的投影技术。经总理批示从上海借来全国著名的制灯专家蒋祖泉,他使用上海大歌舞《在毛泽东的旗帜下高歌猛进》的舞美设计经验,用幻灯片投影打到天幕上。剧中背景表现的壮丽的“长江、黄河”,就是靠事先绘好的许多幻灯片子和十几台幻灯机,每台只照一个全区域,从而拼接形成的一个大背景,这对于当时的观众来说,无疑是一个新颖的观看体验,让人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

《东方红》里歌舞大多都是民间歌曲和民族舞蹈,如陕北民歌《东方红》、湖南民歌《秋收起义歌》、江西民歌《双双草鞋送红军》、陇东民歌《边区十唱》、河北民歌《解放区的天》、内蒙民歌《赞歌》、西藏民歌《百万农奴站起来》和《毛主席,祝您万寿无疆》等。序曲歌舞《葵花向太阳》中:“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呼儿嗨哟,他是人民大救星……共产党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哪里有了共产党,呼儿嗨哟,哪里人民的解放。”简单的歌词饱含着人民对共产党和毛主席的无限爱戴,朗朗上口的曲调让人记忆深刻,历久弥新,台上的舞蹈演员拿着金灿灿的葵花道具,伴随着优美轻盈的舞蹈,时而摆成葵花造型,时而摆成太阳的造型,作为开场序曲,一下子就抓住了人的眼球,观众们听着悦耳的歌曲,看着优美的舞蹈,全身心都得到愉快和休息。

随着《东方红》的热烈传播,在很多学校和工厂中都响起了其中脍炙人口的歌曲,人们拿着歌本竞相传阅,在闲暇之余开歌咏会、合唱比赛等等,大大娱乐了人们的空闲时间,在紧张的工作学习之余,身心得到了艺术的陶冶和放松。

除此而外,《东方红》的出世让世界艺术圣坛为之一振,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我国日益强大的综合国力,在国内外也激昂蓬勃地宣扬了毛泽东与马克思列宁主义。

正如一位当年观看过《东方红》的外国记者所说:这部作品使人们看到了一个伟大的党、伟大的国家和伟大的人民。《东方红》用她精良的制作和恢弘的气势,发扬了我国人民热爱的音乐舞蹈艺术形式,她是大歌舞革命化、民族化和群众化的重大壮举。

特别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率先担起了重担,担任舞蹈史诗《东方红》的总导演,无论是舞台场景、道具、化妆还是表演内容上,他都亲力亲为,鞠躬尽瘁,1964年10月15日,周恩来总理陪同日本芭蕾舞代表团的清水正夫和松山树子观看了《东方红》,并领着他们到后台参观。清水正夫和松山树子参观后提出了许多专业问题,周恩来总理十分内行地做了详细的解释。清水惊奇地睁大了双眼问道:“总理,你怎么会这样清楚地知道这些事情?”在一旁的中国演员自豪地回答:“总理是我们的总导演啊!”二人感动地说:“你们是幸福的,只有你们中国有这样的总理。”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之所以能够具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和感召力,还在于她贯彻了毛泽东提出的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手法,使革命历史政治内容和艺术表现手法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创造性地拓展了音乐舞蹈的艺术表现形式,为社会主义的歌舞舞台艺术开拓了新的天地。她是宏伟的革命历史史诗,也是精湛的舞台表演艺术。

当时恰逢我国第一枚原子弹在西部成功爆炸,带给国人无比的喜悦和自豪,周总理就在《东方红》开演前把这个好消息宣布给在场的所有观众,现场欢呼沸腾,掌声久久不息,伴随着《东方红》壮美的旋律,跨越漫长的岁月,一直珍藏在我们的心里。

摘要:1964年现世的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是我国当代艺术殿堂里的一颗明珠,整部作品在完成时间之短,动用人数之多上都创下了历史的新纪录,被有关权威机构授予“二十世纪华人音乐舞蹈经典”的美誉。其以独特的艺术魅力深深地影响着几代人。

关键词: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社会艺术功能,审美认知,审美教育,审美娱乐

参考文献

[1]孙焕英.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缺失[J].音乐天地,2003(08).

[2]陈亚丁.在音乐舞蹈艺术革命化的道路上[J].人民日报,1964(10).

[3]总政宣传队.敬爱的周总理和我们在一起[J].解放军报,1997.1.1.

[4]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歌曲集[M].中国电影出版社,1965,11(1).

[5]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场记[J].舞蹈,1977.1.

艺术的审美认知功能 第10篇

艺术作品品鉴离不开艺术审美, 可以说审美功能是艺术功能的基石。艺术审美功能集中体现艺术家的审美意识方向及其情感的表达, 艺术的审美功能使鉴赏者在欣赏过程中体验审美享受, 激发审美联想, 陶冶情操。艺术同样具有审美认知作用。在品鉴艺术作品的同时我们既可以了解当时一定的的自然、历史、人文状况, 同时又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认知的能力。

首先, 艺术对于社会、历史、人生具有审美认识功能。由于艺术活动具有反应与创造统一、再现与表现同一、主体和客体统一等特点, 艺术往往能够更加深刻地揭示社会、历史、人生的真谛和内涵, 更能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例如中国的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 体现了古人对于自然、社会、政治、人文精神等多方面的认识, 将中国的儒家文化、道教和佛教等的思想渗透其中, 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这一具有写意特色的艺术形式传承至今, 同时也被很多外国人所喜爱。

其次, 艺术对于自然现象同样也具有审美认知作用。在认识自然现象方面, 艺术不及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在认识社会、历史方面, 艺术也不可能像社会学、历史学那样完备详实地占有资料。艺术的审美认知功能在帮助人们认识社会人生时, 能够发挥其他学科所不能代替的作用。由于艺术的认知功能是以艺术的审美价值为基础, 在反应对象的本质特征时, 有表现出艺术家对社会人生的理解和评价, 在真实描绘生活细节时, 还揭示出生活的本质规律, 在反映客观世界的同时, 也反映人的思想、情感、情绪、冤枉等主观世界, 使得艺术具有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不同的特殊审美认知功能。艺术将生活真实升华为艺术真实, 通过现象揭示本质, 通过偶然结识必然, 通过个别显示一半, 通过客观显示主观, 使艺术审美认知功能具有深刻的内涵。例如《清明上河图》这幅画描绘的是北宋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 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 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通过这幅画, 我们了解了北宋的城市面貌和当时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清明上河图》将汴河上繁忙、紧张的运输场面, 描绘得栩栩如生, 更增添了画作的生活气息。张择端具有的高度的艺术的概括能力, 使《清明上河图》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清明上河图》丰富的内容, 众多的人物, 规模的宏大, 都是空前的。总之这幅艺术作品具有极高的审美认知作用。

我们知道, 不同的人的审美眼光和艺术认知能力是不同的, 正如罗丹所说的“世界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对于同样的艺术的品鉴, 不同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审美认知。一个人能否发现美及其对于美的发现到如何程度都与自己的艺术造诣与修养密不可分。只有具备了高素质的审美认知修养才能更多发现艺术的美, 才能更深的有对于艺术的认知。反之, 如果没有相应的艺术修养与艺术品鉴能力那么对于再好再有深度的艺术也只能“视而不见”, 不能体会其中的审美认知境界。艺术审美认知能力是人的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构建完善和谐的人格结构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要抱着一种非功利的审美态度去积极主动地去审视和把握审美对象, 不断地去审视更多更广更全面的艺术领域。艺术审美认知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要平时注意多多积累相关的经验, 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审美认知可能与细节, 同时还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以及多媒体去充实我们的审美认知活动, 不断积累经验, 提高审美认知能力。

在培养提高艺术审美认知能力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艺术审美鉴赏力的培养与提高。审美鉴赏能力是审美感受能力的深化, 它使审美主体上升到一个能区分美与丑、崇高与卑下、高雅与庸俗的审美判断、鉴赏境界。比如我们在欣赏国画的时候, 要注意从它的审美情趣与表现手法以及画家的生活背景等方面去分析、鉴别。如在欣赏八大山人朱耷的《鸟石图轴》时 , 我们需要体悟到画面虽墨小多 , 却灵动尽致 , 画面呈现无限的意境。画中的构图是运用国画中的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 , 去繁就筒 , 计白当黑。在造型上高度概括提炼 , 追求的是似与不似之间的艺术境界。

世界上的事物不计其数, 千变万化, 所以我们需要学会去辨别而且要找到适合我们自己需要的那部分, 即美的事物。通过对周围事物的审美认知体会、分辨, 就能逐步的形成更为完善的对艺术审美认知的看法和能力。通过自己的审美认知我们会发现自然存在的很多事物都是美的。比如我们常见的自然山川, 湖光景色、落日霞光等都是大家公认的自然之美;同样还有人类创造的艺术之美, 例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齐白石的虾;再有就是文学的语言美, 人的品德美等。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 正确的认识存在的事物, 深刻的理解人的生存活动才能培育美好的心灵和崇高的情操, 只有具备良好的艺术审美认知态度才能以平常的心态去理解艺术中的美与生活中的美, 这样才能更好正确的去进行艺术的审美认知活动, 做一个热爱生活, 热爱美的人, 不断提高自己对艺术的审美和认知能力。

参考文献

[1]海力波.艺术人类学视野下的审美认知研究[J].思想战线, 2011.

[2]赵艳.浅谈国画教学中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力培养[J].科教文汇, 2008 (01) .

论动画艺术的功能性 第11篇

关键词 动画艺术 现实意义 人文意义 审美意义 审美特征 美育价值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7-0002-02

根据历史与现实,从古今中外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设计实践经验中来看,设计的概念都毋庸置疑地包含了两个内容:即功能性和审美性。功能性是设计的内容,审美性则是设计的形式。用哲学的观点来看,内容决定形式。因此,在设计的理论中,功能性应该是第一位的,而审美性则是第二位的。优秀的设计必须是内在的使用功能与外在的审美功能的完美结合,优秀的设计作品其本身也就被人们公认为艺术作品。

一、现实意义

动漫产业指以创意为核心,以动画、漫画为表现形式。动漫产业由于具有科技含量高、能源消耗少、附加值大等特点,一直以来被业内人士称为最具潜质的朝阳文化产业。大部分人理解动漫只是指单纯的动画片或者漫画是不全面的。事实上,动漫产业应该是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包括动漫图书、报刊、影视、舞台剧和基于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手段的动漫新品种等动漫直接产品的开发、生产、出版、播出、演出和销售,以及与动漫形象有关的服装、玩具、电子游戏等衍生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的产业。

就以强大的日本动漫产业为例子,日本动漫已经成为该国文化出口的主要产品,日本动画产业,是动漫产业中较大的一部分,概括的说,它是指围绕着动画这个价值中心,由各个产业部门本身以及产业部门的各个经济活动形成的经济领域。

据有关资料显示,日前全球最大的娱乐产品输出国美国,每年的动画产品和衍生产品的产值达50多亿美元。日本则通过动画片、卡通书和电子游戏三者的商业组合,年营业额超过90亿美元。而后起之秀的韩国,其动画业产值也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生产量占全球的30%,是中国的30倍。

所以,大力发展动漫产业,对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我国经济区和文化强省建设,实现祖国崛起、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二、人文意义

动画片拥有独特的艺术形式,艺术形象和魅力深受广大群众尤其是少年儿童喜爱,动画片是迅捷有效的信息载体,它所蕴藏并传递的信息,对幼儿、青少年乃至成年人产生深远的影响。动画片在传递科学文化信息、影响人们精神生活方面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

纵观世界动画片创作发展的历史,动画艺术以一种特殊的形式使观众易于接受,是美育的最佳材料。制作的初衷看,动画艺术强调“文以载道”“寓教于乐”的思想以及“道德伦理”文化内涵,动画艺术选择的焦点集中在神话、科幻、童话题材上。许多作品的主题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思国家、社会、历史、民族渐进历程。籍历史事件的经验,探讨现实人生轨迹、思索命运变化和人性缺失之成因,寻找与社会制度、政治信仰之间的逻辑关联。

动画艺术作品能以宏观的视点积极关注、探索、拷问和思辨——在现代社会中,人类、生命、权利、道德、伦理、秩序、自然、科技、自我、发展与未来世界之间,不容忽视的重大主题。

在以日本动画为例,宫崎骏,世界的“动漫诗人”,代表了日本动画的质量与内涵的一个高峰。他在动画这种被认为是小孩子的娱乐当中加入了深切的人文关怀和环保意识,提升了动画片的高度。《萤火虫之墓》充满着对现代和未来的关注,具有高度“人本主义”的思考意识,作品再现了战争环境下,因成年人沦于群体性的人性缺失,而人为地致使无辜孩子丧失了宝贵的生命。表现战争、生存、人的本性、爱与恨,通过对战争瞬间的再现和人与人关系的,深刻描写,使人们重新认识和反思战争。同时作品反映出导演客观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东京教父》作品表达了对底层人物命运的深刻同情,对渺小人物超越自我的善良举动发出了由衷赞美,对人生灰暗经历善意鞭挞与超然的宽容。《攻壳机动队》作品为观众提出,人类在高科技未来的生存环境下,如何主宰自我命运与维持世界秩序的深刻思考。

三、审美意义

动画电影既有漫画绘画语言审美特征,也有动画电影综合艺术性及动画画面连续运动性审美特征。动画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具有独立审美意义的艺术样式,自20世纪初产生并发展以来,已经成为影视艺术领域中的别具特色的新秀,为广大受众所喜爱。与传统观念认为的动画主要面对未成年人所不同,时至今日,动画已为越来越多的成年人接受。人们喜爱美国和日本的动画片与喜爱动画片中成功地塑造的具有文化内涵的鲜活的动画形象息息相关。

中国动画曾经辉煌过,“中国学派”在不断探索中确立的具有中国民族文化特色的动画风格使中国动画在世界动画中占有一席之地,这也证明中国动画是有实力的,有适合它发展的艺术规律。人与人的感情都是相通的,能够感动一个人心灵的淳朴真挚感情,也能感染具有相类似审美体验和审美趣味的人。欣赏动画电影“在心理上唤起曾一度体验过的感情”就是指人的审美体验和审美趣味。因此,可以说审美趣味、审美体验、审美意识并不仅仅存在于人内在的感知中,而且存在于主客体的相互影响关系和互动的作用中。任何艺术的审美获得的快感和审美愉悦,都需要通过人的思维和实践活动来完成;中外美学家都将审美趣味、审美体验同人生和艺术本质联系在一起;“美学的中心问题不是美,而是审美体验。”

宫崎骏创作审美意识中较多地表现了其自身的审美价值取向,在作品中蕴含了现代意义上“善与恶”对立的思考。文章主要对宫崎骏动漫作品中所传达的审美观及审美主题进行探讨,试图揭示“善与恶”在宫氏动漫作品中的审美内涵,以期对审美现代性及艺术美学探索有所启示。人物的设定、精彩的场景规划、隐喻深意的内涵精神凸显出鲜明的风格、独特的构思、巧妙的故事情节和浓郁的人文特色。

环境艺术的功能研究 第12篇

环境艺术是由多种艺术组成的有机整体, 是一种贯穿于整个环境艺术设计始终的广义的艺术观念, 不是人为物质环境诸如建筑、室内空间、室外空地等的补充设计。环境艺术在对象、空间、时间上的广泛性, 决定了它具有许多其他艺术门类不具备的特点, 它不同于某种单一艺术, 也不是单纯的建筑艺术、园林艺术、雕塑、绘画等的机械合成, 具有与环境相互依存的循环特征, 受到环境的限定和制约。

环境艺术最大的特点是环境的艺术化和艺术的环境化, 是环境与艺术的互动, 它需要设计师利用自然的或人工的具有象征意味的元素进行创作, 但又不能脱离自然环境本体, 而必须植根于特定的环境, 成为融会其中与之有机共生的艺术。环境中的“艺术”是指人为创造的艺术环境, 是各种艺术的表现形式在环境中的融合体现, 用以美化环境和愉悦工作生活在其中人们。

二、环境艺术的功能分析

1. 环境艺术的功能

功能是一个复杂的概念, 到目前为止对功能已经开展了很多的相关研究, 得到了多种不同的定义。本文提到的功能是指对象 (产品、工程或劳务) 能满足某种需求的属性, 即它的作用或用途相对于使用者的符合程度。环境艺术的功能是指环境艺术项目能满足工作或生活在其中的人们需求的属性。环境艺术是个复杂的系统, 不同的项目及其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对环境艺术的功能需求和侧重点的不同, 所以不能机械的理解功能的含义, 需要因地制宜的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理解、取舍或侧重。

2. 环境艺术的功能类型

为了便于理解环境艺术的功能, 有必要从不同的角度对环境艺术进行功能分类。从实用与美学的角度分为实用功能与艺术功能, 从作用发挥的角度分为基本功能和辅助功能, 从质与量的角度分为功能类型与功能水平, 从面向顾客或面向设计施工单位的角度分为整体功能与设计功能, 如图1。本文重点探讨实用功能与艺术功能。

三、环境艺术的实用功能分析

1. 环境艺术的实用功能

环境艺术实用功能是指它的实际用途、特定用途或使用价值, 也是用户最关心的问题。实用功能是环境艺术项目设计里最基本的层次, 环境艺术的实用功能与社会制度、传统历史、民族习惯、科学文化、经济发展水平及地理环境等有密切关系。环境艺术包括软质景观和硬质景观两大类。软质景观以植物配置与植物布局为主要内容, 硬质景观包括地坪、地面铺装和环境小品设施。因此, 环境艺术的实用功能主要体现在硬质景观设计上, 即环境景观设施给人提供的实际用途或使用价值。

例如, 休闲座椅多位于步行街、凉亭、林荫道, 实用功能是满足行人休息。它必须通过与环境精心的配合, 安全地服务于人的行为, 在特定的环境中满足人的需要。交通管理设施包括交通标志和导向性的中央分隔绿化带, 以实用功能为主, 在城市交通管理中占据重要位置。安全设施包括护栏、护柱、路墩等, 实用功能是对车辆进行拦阻。夜间照明设施的实用功能是保证车辆和行人的安全通行。路灯是城市中心环境中一个重要的景观设置, 它不仅为夜间照明提供了方便, 也能反映城市中心的面貌。卫生设施以卫生箱、垃圾箱为主, 实用功能是收集垃圾。

2. 环境艺术实用功能类型

环境艺术包含内容极其丰富, 实用功能类型只能针对具体项目进行讨论。此处以我国城市中的环境艺术为例, 其实用功能一般包括日常游憩、文化教育和生态保护三大类。

(1) 日常游憩功能

城市园林绿地中的游憩活动一般分为动、静两类, 动的活动又可分为主动和被动两种。通常, 青少年多喜欢动的游乐, 老年人多喜欢静的游憩活动。但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及身体素质的增强, 中老年人选择动的游憩活动也不少, 例如:散步、太极等。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时, 就要充分考虑多方用户的使用功能的需求, 设计出令人满意的方案。这也是为什么在进行详细设计之前, 要进行功能分区的原因所在。

(2) 文化教育功能

环境艺术注重文化宣传、科普教育等实用功能的设计。人们在游览园林绿地过程, 通过各种不同类型的景点, 可以普及各种科学文化知识和使人们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寓教于乐。例如, 园林中的纪念性雕塑等以纪念某个时代为中华民族做出贡献的人或有纪念意义的事。如杭州西湖的岳庙、南京中山陵、上海虹口公园的鲁迅墓等。同时还可以使人们了解植物学动物学方面的知识, 并展览书法、绘画、摄影等提高人们的艺术素养, 陶冶情操。园林绿地同时是开展旅游及休闲、疗养地的重要基础及组成。

(3) 生态保护功能

在环境生态问题日益严重的情况下, 环境艺术为了改善自然环境的人为破坏而产生, 环境艺术设计是为人类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环境艺术生态功能的核心载体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绿化植被, 另一方面是通过景物设计规范人类的行为。

环境艺术中绿化占有很大的比重、它可以浓缩自然、引入自然, 满足人们对大自然的倾心热爱。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绿化不仅仅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 还可以满足生态平衡的需要。人类为了追求舒适生活其许多行为是不断破坏生态平衡。因此, 一方面要改变生产生活方式, 减少对自然生态的破坏, 另一方面还要尽力作出对生态的补偿, 人工绿化可以算是补偿措施之一。从生态学的观点看, 漂亮的大草坪的供氧量远不如草地、灌木、乔木相结合的立体绿化;自然或人工的湿地又远比山水园林强。

四、环境艺术的艺术功能分析

1. 环境艺术的艺术功能

环境艺术的艺术功能也称品位功能、美学功能, 它关注人们的精神需求。上世纪初, 著名的德国制造的代表人物穆台休斯提出“设计的精神方面的重要性超过物质方面, 即使功能、材料与技术掌握好了, 而形式不佳, 我们仍然生活在粗鄙的世界之中”, 他强调标准化, 但设计者务必把标准的定型做得十分完美, 这正是讲究艺术功能。

从广义上讲, 环境艺术的艺术功能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精神产品根植于生活又反过来影响、作用于生活, 提供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品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通过艺术——艺术创作——艺术感知整个艺术产生的全过程来影响、作用于人的精神面貌和思想感情, 从另一个侧面来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从狭义上讲, 环境艺术的艺术功能是指通过对景观设施的设计, 起到对环境的衬托和美化作用, 即装饰, 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单纯的艺术处理;二是与环境特点相呼应的对环境氛围的渲染。一般说来装饰是环境设施的第二功能, 然而对某些以观赏为主要目的环境设施则又是第一位的。

2. 环境艺术的艺术功能类型

环境艺术包含内容极其丰富, 艺术功能类型也只能针对具体项目进行讨论。此处同样以我国城市中的环境艺术为例, 分析环境艺术的艺术功能类型, 一般包括认知、社会、审美几个类型。

(1) 认知功能

环境艺术能激发人类的精神潜力和加强认知共同感, 环境艺术可以沟通思想、传递信息, 使人们有可能认知在时间和空间上距离他们很远的历史和民族经验。环境艺术沟通信息的可能性比通常的语言更加广泛, 例如通过建筑、雕塑传达信息比用语言传递信息更能被人们接受, 更容易为其他各国人民所吸收。此外, 环境艺术的沟通质量也比较高, 因为环境艺术语言较文学语言与口头语言相比, 比喻性、灵活性、寓意性更强, 在情感上和审美上也更加丰富。

(2) 社会功能

环境艺术涉及范围很广, 在理论上可以进一步细分, 如社会组织类环境艺术, 心理与生理类的环境艺术等。

社会组织类环境艺术是指环境艺术作品能够使感受者获得在情感、观念上“群体性”的认同功能, 从而产生出一种共同信念的凝聚效果和集体化的、积极的、付诸以实施的实践活动。孔子曾经阐述艺术所具有的“光、观、群、怨”四大功能, 其中的“群”就是指艺术的社会组织功能。所谓心理类环境艺术是指环境艺术具有协调、净化审美主体心理的功能。环境艺术不但对人的心理产生协调作用, 还能影响人的生理, 它可以对人的生理产生刺激作用。如果对这种刺激进行有效的控制与调整, 则可以促进人的生理健康, 甚至使某些生理疾病得辅助性的治疗。

(3) 审美功能

环境艺术的审美功能必须包涵环境艺术作品中美的存在及能够唤起美感的功效, 本质上也是艺术社会功能的一种体现, 环境艺术作品中所包含的美感内容是艺术家运用艺术形式来再现生活、抒发主观情感并发挥作用于社会的实践活动, 而接受者的审美体验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情感和对社会、人生的感情等则是艺术的审美功能在起作用的具体体现。因此, 环境艺术最基本或最主要的本质特征是审美, 其他任何本质只有在审美本质的基础上才能存在并得以发挥。

五、KJ00厂泄洪沟案例实证

KJ00厂位于北京昌平区, 专做国防军品维修, 属军工企业, 工厂背靠大山, 厂中有个自然形成的天池湖。工厂分为三个区:生产区、行政区、生活区, 生产区与行政区、生活区由天然形成的泄洪沟分割开来。生产区是厂区的主体, 由工业厂房、库房、动力供应等建筑组成;行政区位于厂区的核心位置, 由生产管理办公楼、科研办公楼、集中绿地或广场等组成;生活区是厂内职工的生活、休息场所, 包括家属公寓、职工宿舍、食堂、职工活动场地等。

1. KJ00厂泄洪沟景观设计

泄洪沟是天然形成的厂区排水渠道, 泄洪沟两侧分别是生产区与行政区、生活区, 自然而然地起到了分割的功能。另外, 泄洪沟承担着疏导山洪, 保护KJ00厂生命财产的重任。每逢雨季, 山上来水经由泄洪沟注入天池湖。泄洪沟由于长久不加治理与日益改善的厂容厂貌形成极大反差, 也给工厂职工生活工作往来造成极大不便。因此, 泄洪沟改造治理成为KJ00厂景观提升工程的重点。

景观设计公司提出的方案由明渠工程与绿化工程两部分组成。明渠工程指加宽原有泄洪沟, 建设如图2所示。绿化工程是指在明渠两侧地面铺装、栽种植物和布置点石, 建成后效果如图3所示。泄洪渠平时拦坝蓄水形成水景, 雨季时开坝放水用以泄洪。

2. 泄洪沟景观功能分析

上述泄洪沟景观方案的设计体现了实用功能与艺术功能的完美结合。明渠工程包括混凝土铺底, 两侧夯实, 石块砌面;明渠两旁, 加装护栏, 铺装走廊, 两侧上部预留绿化区。混凝土铺底和两侧夯实、石块砌面旨在保护沟渠, 防止经水浸泡、冲刷后两侧泥土滑坡;明渠两旁加装护栏起防护作用;走廊道路铺装属于明渠工程部分, 是起实际用途的工程。绿化工程是在道路两旁进行绿化种植, 不仅能起到防止水土流失和净化空气的作用, 同时在方案的景观表现中起着非常重要的美化环境作用。因此景观公司提出的方案兼具实用功能和艺术功能。

摘要:在环境艺术日益受到重视并迅速发展的今天, 环境艺术的功能研究却刚刚起步, 尤其缺少具体的功能分析。本文在阐述众多功能类型的基础上, 重点分析了环境艺术的实用功能与艺术功能, 最后引用KJ00厂泄洪沟景观设计方案进行实证分析。

关键词:环境艺术,功能类型,实用功能,艺术功能

参考文献

[1]郑曙:环境艺术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年版, 第97页

[2]王牧:景观设计的功能解读[J].成都: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06年12月第6期

[3]刘明亮:艺术概论[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2001年9月第1版, 第56~68页

上一篇:信访活动下一篇: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