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设计问题范文

2024-05-10

综合设计问题范文(精选12篇)

综合设计问题 第1篇

在课堂教学中, 尤其语言类课堂教学中, 往往由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 抑或是教师布置的口头操练任务和学生语言实践构成。据统计, 课堂问答的时间甚至占据了高达80%的课堂教学时间。由此可见, 问题设计的质量在课堂教学中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课堂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如何, 往往决定了一堂课的质量高低。富有技巧的课堂设计, 不但可以明确教学目的, 激发学生的兴趣, 发挥学生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 还可以检测学生上课的效果, 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课堂教学内容。所以, 作为一名执教者, 了解课堂问题设计的意义, 掌握课堂问题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课堂提问功能

在常规的课堂教学中, 课堂主导活动基本上由各种形式的提问和回答来实现。因此, 为了达到特定的教学目的, 根据课堂问题其自身的功能和意义, 有针对性地进行问题设计尤显重要。一般而言, 课堂提问具备以下几大功能:

1、激发学生的兴趣, 发挥学生主体的主观能动性。

在即将开始一篇课文的学习的时候, 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角色。如果教师能够以巧妙的切入点入手, 进行导入式提问, 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 使学生带着兴趣去探寻答案, 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将“要我学”顺利转化成“我要学”, 势必会达到事半功倍的理想效果。

2、细化教学内容, 分解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都有大目标和小目标之分。而每个大目标是由数个小目标组成的。通过把大目标分解、细化, 给学生指明实现大目标的“阶梯”, 以达到循序渐进、分级实现的目的。同时, 还可在实现小目标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提高学习效率。

3、检测学生对所学内容和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并进行巩固。

在教学内容中, 有相当一部分的内容是属于概念式、定义式、特定模式、以及事实式的知识点。针对这些知识点, 通过对学生进行集中式问题的提问, 可以及时检测到学生的认知程度。同时,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回顾、思考过程中, 相关知识点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印象深化和巩固。

4、给学生搭建运用知识的平台, 发掘学生的创造潜力。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运用。尤其是语言类教学。在学生学习掌握了一定的知识技巧之后, 通过开放式的问题设计和任务设计, 可以帮助学生联系实际, 实现从理论知识到实际应用的过渡, 给予学生展现创造潜力的舞台, 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

5、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 找出其关注点和兴趣点。

在完成了基本的教学任务后, 在教学的延伸过程中, 通过个性化的开放式问题设计, 可以从学生的问题反馈中了解个体化的真实想法, 找到其关注点和兴趣点, 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调整, 以达到提高教学的效率的目的。

三、问题设计分类

问题的分类方式有很多种。其中, 如果根据回答的开放程度来判断, 问题可以分为集中式和开放式这两大类。

1、集中式问题

该类问题的答案一般限定在一个较具体的特定范围之内, 甚至具有单一性。学生在做出此类问题的回答时, 往往需要回顾所学习的课文内容, 一般在课文中可以找到具体的答案。

集中式问题常见的问题类型细分有:知识点考察型, 如5W (when, where, who, what) ;综合理解型, 如why, what’s the main idea, what does…mean等等;以及判断推理型, 如true or false, can or not, yes or no等等。

2、开放式问题

该类问题的答案有多种可能性, 不会局限在一个特定范围之内。只要能够提供足够的依据, 自圆其说, 都被视为可以接受的答案。学生在回答此类问题时, 往往需要在理解和掌握所学习的课堂知识的基础上, 结合自身的理解和经历, 融入自己的价值观, 进行整合创新。所以, 此类问题的答案往往具有多样性和个体性。

开放式问题常见的问题类型细分有:分析型, 该类问题注重培养学生基于给出的事实和线索, 深入分析存在问题, 找出存在问题的原因所在的能力;演绎型, 该类问题要求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 探讨出存在问题的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或者做出事件的预测;评价型, 该类问题要求学生根据已知事实, 结合学习的评价法则, 或是自己的理解和价值观, 根据需求, 形成客观或主观的评价性观点。

在了解以上问题设计的根据后, 教师就可以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任务, 针对不同的学情, 进行有效的课堂问题设置。

四、问题设计详例

结合以上分析, 以学林出版社出版, 姜荷梅、沈国富主编, 第二次修订版的《走出牛津大学使用英语综合教程3》的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为例 (P.23) , 进行问题设计详析:

该课文, 面向不同英语水平层次的学生, 针对不同教学阶段, 可将问题分为不同的层次, 进行分阶设计, 以服务各个层级的教学目的:

1、基础阶层:知识点考察型集中式问题。

Where did this story take place?How many tickets were involved in the story?Who bought them respectively?

该类问题可以针对原文中出现的具体细节进行提问, 以本篇故事性文章为例, 可提问事件的四要素等细节。该类问题的答案均可在原文中找到精准的答案, 可以考察学生对阅读课文的宏观理解和细节把握情况。

2、理解阶层:综合理解型集中式问题。

How did the three marketers escape the ticket checking with one ticket for the 1st time?Why could the three marketers succeed in escaping the ticket checking?

本篇文章为故事类, 可以对故事事件的发展经过进行层层推进的提问, 进一步深入对文章的理解。该类问题在原文中有间接体现, 可能需要学生结合自身的理解对原文中的相关信息进一步的整合归纳, 要求较上一级问题略高。

3、理解判断阶层:判断推理型集中式问题。

Do you think the three marketers are very clever?Would the three accountants escape the ticket checking later?Why?

该类问题一般为较为单一的定性问题, 或者作较为简单的假设, 需要学生根据基于原文中提及的事实, 结合自身的理解, 做出判断。

4、运用实践:分析型开放式问题

Why did the marketers dare just buy one ticket to conference?If you were one of the accountants, what would you do then?

以本篇文章为例, 该类问题可以结合本章节的主题“Market Research” (市场调研) , 结合实际, 从故事中人物的职业性质入手, 通过对人物的职业性格提问, 以及换位思考, 进而引导学生对从事职业和应该具备的专业敏感性进一步思考。同时也可以有助于达到职业教育的教学目的。

5、扩展学习:演绎型开放式问题

What might happen to the three accountants later?What might the three accountants say to the three marketers then?

本篇文章的结尾本身也是开放式的结尾。因此, 可以从故事后续的可能性入手进行假设性提问, 以此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6、赏析阶层:评价型开放式问题

How do you think of the three marketers?Do you like them?Why?How do you think of the conductor?

该类问题一般为评价型问题, 以本篇文章为例, 可以从阅读课文中的人物性格、行为的合理性、作者的用词体现的感情色彩、作者的观点立场等方面入手。回答该类问题时需要学生结合自身的认知观、价值观、审美观等评判标准进行评价。同时, 通过人性的讨论, 还可以起到道德教育的作用。此类问题属于赏析范畴, 要求较高。

五、结语

综上所述, 在课堂教学中, 尤其是综合英语的课堂教学中, 根据教学实际需要, 面向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群体, 在不同的教学环节, 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堂问题, 对于明确教学目的, 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有着重大的意义。作为英语教师, 我们更应该好好的掌握和运用问题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以便更加合理有效地实现我们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David Nunan.Practical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3月第1版。

[2]姜荷梅、沈国富:《走出牛津大学使用英语综合教程3》, 学林出版社, 2010年7月第2版。

[3]刘润清:《语言学入门》,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0年7月第1版。

[4]王立非:《第二语言习得入门》,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年9月第1版。

综合设计问题 第2篇

将数学内容“生活化”。“数学源自生活而应用于生活”本节课设计上充分体现新课标理念,从引入、新课、巩固等环节的取材大都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例题从生活中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探究,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又能运用掌握的知识去研究解决生活的其它数学问题,突出数学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中,我还注意要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避免死记硬背,在学生明确增加百分之几的意思后,还鼓励他们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百分数的意义解决问题,而不是依靠记忆类型和套用公式来解题,借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实际,有效地理解了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实用价值。

课后有很多遗憾,比如上课节奏把握不好,后面练习过紧,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消化、理解新知识,学生的学习效率仍需要提高,练习题里没有时间让学生画线段帮助自己充分理解、巩固,学生的语言表达并不很准确等,缺乏评价性、激励性的语言。

学校德育问题的综合求解 第3篇

直面真问题

该著在正视新中国学校德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取得成就的基础上,本着强烈的问题意识,切准“真”问题,即当代中国学校德育实践中面临的弊端、真实存在的困惑,诸如学校德育的实效性问题等;聚焦“大”问题,即学校德育理论与实践发展中的关键问题,诸如学校德育的科学规律揭示与解释问题等;关注“新”问题,即关注学校德育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诸如多元文化背景下、网络信息虚拟世界影响下学校德育面临的挑战等。基于对“真、大、新”问题的关注,作者以他们长期从事德育问题研究的专业眼光,针对新中国学校德育价值取向问题以及目标、内容、课程、方法、模式、队伍、体制、评价问题展开研究,这九大问题实际就是学校德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重大基本问题,思考研究这些问题,也就从整体上把握了学校德育工作。

立足大视野

在科学研究中,不仅发现问题、准确提出问题不容易,而且基于什么视野来审视和分析这些问题同样不容易。该著作者一方面基于国际视野,从比较视角分析中国学校德育问题,强调在广泛的国际比较中,大胆借鉴其他国家在学校德育方面的积极成果和有益经验;另一方面基于本土视野,立足中国学校德育实际,注重中国学校德育自身经验的总结与教训的吸取;更为重要的是,该著作者特别强调对中国学校德育问题的整体把握和系统观照,反复强调这九大问题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强调这些问题是具有内在共生性的有机整体,强调对这些学校德育问题的研究和思考不可犯孤立和片面的错误。这种研究视野是宏阔的、战略性的,充分体现了学校德育问题研究必须具有的宏观视野,体现了把子问题放在大背景下、放在系统中思考分析的基本特征。作者对学校德育问题的分析给予了读者真正的清晰感。

方法运用多元综合

学校德育问题是与人、家庭、学校、社会有着千丝万缕复杂联系的问题。对于学校德育问题的研究,不仅要选用正确的方法,还要注重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这样才能获得对学校德育问题的科学认识,才可能提出解决问题的科学对策。《学校德育问题研究》一书中,作者鲜明地指出,对学校德育问题的研究必须坚持历史的方法,要将学校德育问题放在学校德育的整个历史发展进程中进行研究。作者强调要用历史的方法来研究学校德育问题,无疑是正确的,它有着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只有将学校德育问题放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进行研究,才能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学校德育问题产生的社会根源、时代背景及具体缘由,才能更加准确地回应这些问题,探寻学校德育的发展之路。作者们在运用历史方法的时候,还注意到了历史与逻辑的有机统一,通过比较研究、未来预测、案例分析,努力透过历史现象来把握学校德育问题的本质,在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立足本国与放眼世界的统一中思考和分析中国学校德育问题。这为学校德育问题的求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问题求解富有启示

作者们本着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在对学校德育的九大问题进行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他们的解决思路,他们的问题求解富有创新性和启迪性。如针对学校德育价值取向存在的问题,提出在多元价值取向中要对合理价值开展“价值整合”;针对目标存在的问题,提出德育目标应定位于“精神激励为体、品德构建为用”;针对内容存在的问题,提出德育内容的构建应朝着“四化”即中国化、综合化、生活化、体系化方向发展;针对课程存在的问题,提出要树立大德育课程观、构建现代大德育课程;针对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在“三结合”上下工夫,即价值引导与自主建构相结合,预测、预防与咨询指导相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针对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整体化、全方位渗透的多元德育模式;针对队伍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德育研究队伍、德育教师队伍、德育管理队伍相互促进、良性互动“三位一体”的队伍格局;针对体制存在的问题,提出德育体制的构建应指向开放、多元、与校本;针对评价存在的问题,提出要重视质性评价方法的运用,做到与量化评价方法的互补。上述种种对学校德育问题的求解是全面、综合、系统的,从解决学校德育问题的对策方面来讲,这些建议具有很强的建设性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明庆华,湖北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苗 培

综合设计问题 第4篇

智能大厦 (Intelligent Building) 是现代信息化社会发展的产物, 它已成为当代建筑业和电子信息业共同谋求的发展方向。目前世界各国政府和各大跨国企业集团均对智能大厦表示出了极大关注, 并制定了种种法规和政策以促进其迅速发展。

综合布线系统 (Integrated Wiring System) 是伴随着智能大厦的发展而崛起来, 它是智能大厦得以实现的“高速公路”, 在智能大厦尚不成熟和完善的今天, 它甚至成为智能大厦的代名词, 因此它的发展将会更快更迅速。

1 智能大厦和综合布线的概念和组成

1.1 一般概念美国智能化建筑学会 (Am e rican Inte llige nt

Building Ins titute) 对智能大厦下的定义是:智能大厦是将结构、系统、服务、运营及相互关系全面综合, 达到最佳组合, 获得高效率, 高性能与高舒适性的大楼。

而综合布线系统就是满足实现智能大厦各综合服务需要, 用于传输数据、语音、图像、图文等多种信号, 并支持多厂商各类设备的集成化信息传输系统, 是智能大厦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组成智能大厦主要由主控中心、综合布线系统、楼宇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通信自动化系统五大部分组成。

1.2.1 主控中心主控中心是以计算机为主体的智能大厦的最

高层控制中心, 它通过综合布线系统将各子系统连为一体, 对整个大厦实施统一管理和监控, 同时为各子系统之间建立起一个标准的信息交换平台。

1.2.2 综合布线系统综合布线系统是大厦所有信息的传输系

统, 通过敷设能支持语音、数据、图像等信息业务的传输电缆、光缆完成各类信息的传输, 并以语音、数据信号传输为主的一种综合性布线方式, 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可扩展性、实用性、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区别于传统的楼宇信息传输系统的是:它采用模块化设计, 统一标准实施, 以满足智能化建筑高效、可靠、灵活性等要求。

1.2.3 楼宇自动化系统利用现代电子技术对建筑大厦内的环

境及设备运转状况进行监控和管理, 从而使大厦达到安全、舒适、高效、便利和灵活之目标, 具体由照明控制、空调控制、门禁、冷排水控制、冷热源控制、电力控制、消防、保安、电梯管理、车库管理等若干部分构成。

1.2.4 办公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是由计算机技术、通信

技术、系统科学等高新技术所支撑的辅助办公的自动化手段, 其主要包括:电子信箱、视听、电子显示屏、物业管理、文字处理、共用信息库、日常事务管理等若干部分。它将主要完成各类电子数据处理, 对各类信息实施有效管理和辅助决策者做出正确迅速的决定之功能。

1.2.5 通信自动化系统具体负责建立大厦内外各种图像、文字、

语音及数据的信息交换和传输关系。主要包括:卫星通信、无线寻呼、会议电视、可视图文、传真、电话、有线电视、数据通信等若干部分。

综上所述, 智能大厦实质上它是利用电子系统集成技术将BA、CA、OA和建筑艺术有机地结合为一体的一种适合现代信息化社会综合要求的建筑物, 综合布线系统正是实现这种结合的有机载体。智能大厦的电子系统集成技术和建筑艺术既相结合又相对独立。

2 综合布线的设计

利用高品质的无屏蔽双绞线取代传统的同轴电缆和专用线缆, 解决了数据高速传输、降低线间串扰和电磁辐射干扰等难题。利用型号齐全的适配器, 将弱电系统纳入到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中来。它的构成主要有: (1) 工作区布线:把终端设备连接到信息插座, 一般是永久性的。 (2) 水平布线子系统:从楼层配线架至各信息插座, 包括信息插座、水平电缆 (光缆) 及其它在楼层配线架上的机械终端、插接软线和跳线。 (3) 主干线系统:指设备间 (主配线架) 至配线间 (楼层配线架) 之间的主干电缆及配线设备。 (4) 通信引出端 (信息插座) :每个工作区宜设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信息插座, 其中最少有一个作为数据通信用。 (5) 接口:每个布线子系统的端部都有相应的接口, 用以连接有关的设备, 如电话主机、主计算机、信息插座等。 (6) 设备间:是安装网络进出线设备、互联设备、主机设备和保护设备的用房, 应有足够的安装空间。应靠近弱电竖井设置。 (7) 配线间 (交换间) :每层配线间数量按与最远点信息插座的距离不大于75m配置。配线间内的设备为有源设备, 就设电源插座 (AC220V) 。

3 智能大厦和综合布线发展存在的问题

智能大厦电子系统集成部分从专业角度讲, 其发展愈来愈演变为一个新兴行业, 因此就需要业界根据这一行业的发展, 认真分析和研究它的特点, 从而进一步规范其发展, 使之得以更迅速、更良好的发展, 笔者在近年的实践工作中感到有以下几个问题亟待解决。

3.1 设计、施工、验收需进一步规范关于智能大厦和综合布线,

目前国际上已有不少相关行业标准如:ETA/TIA568;ETA/TIA570;E-TA/TIA569;ISO/IEC11801;IEEE802.3;IEEE802.5等等。

国内也于97年颁布了《CEC89:97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施工和验收规范》;《CEC72:97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设计规范》等两项行业规范。

目前, 这些标准主要是综合布线系统的相关标准, 并且还不够完善, 针对智能大厦的系统集成设备、接口通信协议及设计施工尚未见比较完整统一的规范, 所以国内的设计施工单位大多是根据设备器材供应商的推荐意见进行设计和施工的, 因此就出现了参差不一的各类智能大厦, 系统的质量和性能指标也无法得到保证。虽然目前没有暴露出太多问题, 但很难保证能适应未来的需要。

智能大厦是要承担未来“信息高速公路”的网站主结点之重任, 它不同于单台的机电设备, 如果缺乏统一的规范, 现在大量在建的一座座智能大厦很可能变成未来信息海洋中的座座孤岛, 因此笔者认为应尽快建立起智能大厦和综合布线的设计、施工、验收等行业规范和标准。从而规范设计队伍和设计标准;规范施工队伍和标准;规范验收机构和验收标准以确保在建智能大厦适应未来需要。

3.2 进入智能大厦的设备器材要严格把关由于智能大厦属新

兴行业, 对于系统集成商而言选用设备和器材还没有一个明确的依据, 目前, 世界各国的众多商家纷纷涌入了国内, 产品五花八门, 这给系统集成商的设备器材选择提供了较大自由度, 但是却无法保证这些产品是真正符合标准的, 对于一个新兴行业发展之初, 出现这种情况属正常现象, 但当行业渐入成熟发展之期, 就非常需要有一定的控制把关措施, 以免一些非标和不达标的产品充诉于市场, 给智能大厦行业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3.3 智能大厦的发展不宜盲目求全自80年代世界上第一座智

能大厦问世以来, 其发展异常迅速, 90年代以来我国也有许多智能大厦问世, 有不少评论认为“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大厦目前还没有”, 但是我们应认识到, 智能大厦是一个发展的概念, 它本身是一种系统集成, 其集成的成份是可以依实际需要、财力状况、技术进步情况的发展而发展的, 综合布线这一实现电子系统集成和建筑艺术结合的载体, 是需要紧随建筑的建立而实施的, 因此在大厦建设的同时建立好一个完整的综合布线系统, 为智能大厦的各类系统集成设备建设好“高速公路”平台, 一座智能大厦的雏形就已建立起来了, 随着发展的

需要系统集成的成分可以不断增加和完善。

3.4 需加大推动综合布线发展的力度综合布线系统的完整与

综合秘书面试问题 第5篇

1)感谢你来我公司面试,我想知道您的家庭背景,可以吗?

2)你想应聘秘书工作,请你就秘书工作方面你具备的专业技术做一简要说明,好吗?

3)能否告诉我你为什么要到我们公司应聘秘书?

4)这次我公司是招聘综合秘书,这方面你有什么专业知识?

5)你认为一个合格的秘书应有哪些特质?

6)你认为秘书如何与上司处理好关系?

7)你以前有过工作吗?你如何看待你以前的工作?

8)你认为你在哪些方面有缺点(工作中的)?

9)我们公司也不苛求完美无缺的职员,你对薪金有何看法?

10)请问你对加班有何看法?

11)总经理要求秘书安排次日上午九点开一个会议,要通知到所有参会人员,秘书自己也参加会议。如果你是秘书,你会怎么做。

12)销售在每年初举行销售大会,请您安排,你如何做。

13)在工作中你或许会遇到许多难题,如果你真的遇到很多棘手的问题,你该怎样去解决。

14)你喜欢独立工作还是集体合作呢?假如现在有一个活动。

15)与其他应聘者相比,你的优势和劣势在哪?

16)在老板休假期间,公司的一项重要产品忽然出现重大技术故障,目前只能召回产品并给用户购买该产品升级版的优惠券。你如何撰写一封给所有用户说明情况的邮件?

17)一位声称是公司大客户的人打电话过来,他态度很差,指控公司产品质量有问题,要求跟你的上司联络。但他不愿告诉自己是哪家客户,也不肯告诉你产品质量究竟有什么问题,这种状况,你如何处理?

18)在会议召开前的5分钟,你忽然想起还未通知某个部门负责人,该负责人与你关系很差,你非常不愿意直接跟他联络,但他的助手电话和手机无人接听,这时候,你该怎么办?

19)在洗手间,你偶然听到几个同事在背后议论你的缺点,通过声音,你也判断出了她们是谁,其中有一个还是平时跟你关系看起来很好的一位,今后,你会如何跟这几个同事相处?

20)你的前公司的大客户都有哪些?他们为什么会选择你们公司的产品和服务?请把他们的名称和高层负责人的联系方式写在这张纸上。

综合素质评价若干问题与对策 第6篇

目前各校的”综合素质评价”都是常规管理之外的叠加,直接导致工作量激增。实际上,这两者应该是新旧评价体系之间的关系,伴随课改实践的不断推进和深化,新的评价机制必然要取代旧的机制,而不应该是目前这种叠加式的并存。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全面,既包括学生一般性发展目标也包括学科性学习目标,相对现行的以学生的基本信息和终结性评价为主要依据的学籍管理来说,由于它强调了过程性、突

出了激励性,这种评价显然更科学、更全面、更准确。

此项工作的关键在于学校领导观念变革是否跟得上,是否充分意识到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对整个新课程改革实践具有强有力的保障作用,然后下决心从制度改革入手去抓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

二、弄清“综合素质评价”的“指导意见”与“实施办法”两者之间不同的执行方式

从行政管理的角度看,上级机关和部门所制订的“指导意见”与“实施办法”,无论文种和内容要求都不一样,因此在实施与执行的过程中区别是很大的。后者的操作性很强,下级必须按照字面的意思不折不扣地执行,连解释权都没有;前者的操作性一般较差;下级必须在吃透”意见”的”精神”或”原则”的基础上,根据各单位的实际情况,认真制订具体详细的“实施方案”后才能进行操作。然而,目前各地基本上是将省教育厅下发的“指导意见”直接当成“实施办法”不折不扣地执行,将带有普遍性特征的、相对宏观抽象的原则,当成每一所学校实施的具体标准来执行。这是造成操作性、实效性差而工作量又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正确理解“多主体评价”的概念内涵

目前各校基本上是按照“学生自评、互评以及班主任、学科教师、家长、班级总评”这种模式去诠释“多主体”的含义。然后每一个”主体”又按照“多项式乘以单项式”的方式,对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方面(即六大领域的三级指标的每一个项目)进行评价。其实,所谓“多主体”应该指六大领域中每一个领域相对的责任主体,而不是每一个主体对六大领域的全面涵盖。比如“学习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相对的责任主体应该是学科教师,而其他领域则是政教处、班主任、团(队)班级以及家长的责任。后者诸主体之间的责任有交叉之处,可以在三级指标层面再进行明确分工。例如,家长只要求他们对孩子在“遵纪守法””文明卫生”“自觉学习”“自理能力”等有限的范围内尽到做父母应尽的责任就行了,其他方面就不必让家长去评。责任主体确认后,大家只要从教育常规出发,各自做好自己责任范围内的工作,进行认真负责的评价,在期末将结果整合,就是很好的“综合素质评价”了。这种做法,不仅解决了评价的真实性和有效性问题,而且每一个“主体”的工作量都减少了。也只有从这个角度切入,才能将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与学校常规管理进行较好的融合。

四、关于“过程性”概念的解读问题

目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有两种解释:一是课堂45分钟的教学过程,二是以学期为单位所有学科修习的过程。如果从新课程评价改革“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全面发展”的目的指向看,所谓的“过程性评价”,应该是对包括课堂教学过程在内的整个”修习过程”的全面关注与科学考核。因为与课堂教学过程相比,前者无论在时间和空间的深度和广度上都具有明显的优势,教师更容易从中找到相对稳定的、具有科学性和必然性的观测点,从而确保评价的有效性。例

如,语文学科的“过程”评价依据,可以从“预习笔记、名著阅读笔记、自报项目(书法、演讲、创作、猜灯谜等个人爱好与特长)、写作”等方面的”结果”,去评价学生修习的“过程”。因为学生要取得这些“结果”,他必须通过整个修习过程的努力。相对而言,这些评价依据比起学生课堂上所谓的学习态度、参与情况、发言次数等,更具意义。而最重要的是,学生努力方向明确,教师操作轻松。刚开始也许这些观测点不够全面科学,但它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很强,只要在实践中不断被探索研究,最终会走向科学化和规范化。所以,各校开始可以本着“求真求实不求全”的务实态度去选择观测点。这种观测点的选定十分灵活,各学科不一样,同一学科各学期也不一样。例如,高一年级为了改变学生普遍存在的被动学习的不良习惯,”预习”的分值可以达到20分,激励学生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而到了高三,大多数学生有了这种习惯,就可以把这个项目取消,换成其他要求。总而言之,评价改革只有紧紧盯住培养目标并促成它的实现,评价的引导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其实,像体育、音乐这类学科更应该采用这种方法,将国家的健康、体能要求标准分解到七、八、九三个年级段,让学生自己根据标准要求在平时自觉加强锻炼、发展爱好,而各项标准测试的结果,就作为过程性的成绩记入档案。而音乐则可以明确要求初中毕业生必须至少会一样乐器(口琴除外),即能用某种乐器根据简谱完整演奏一首歌曲。这些都是“用结果评价促进过程性努力”的很好的例证。需要说明的是,每一个学科每一学期过程性观测点的设置,只能由各学科教师讨论决定。

五、关于学生“成长记录袋”与学生互评的问题

各校反映,目前学生的“成长记录袋”与学生互评同样存在操作烦琐又缺乏实效的问题。

目前各校的“成长记录袋”收集到的内容大同小异,主要是根据学校统一制订的目录,将奖状、试卷等一些能显示学生努力结果的材料装入。这样做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一是没了“个性”,与“成长记录袋”的初衷南辕北辙;二是片面性,“记录袋”成了学生的“功劳簿”,只有强项看不到弱项,或者说是用强项来掩盖弱项。

此外,学生的互评存在“虚化”的现象。任何评判都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进行的,学生互评“虚化”的主要原因是依据的片面乃至虚假。因为一旦以“记录袋”为依据来互评,势必回到以学习成绩论高低的单一评价的老路上去。实际上目前各校大部分的“优”等生,基本上是这么评出来的。

实际上,将“记录袋”的使用与学生的互评结合起来看待,也许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首先必须解决“记录袋”的问题。“记录袋”的个性化的关键在于,究竟是按照学校的”统一”要求去搜集材料,还是去记录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所谓“实际情况”就是不仅要记录学生强项,更要记录弱项。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全面地认识自己。也只有这样,评价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成长”及其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由此可知,

要用好”记录袋”,教师必须从指导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开始。在每个学期初,让每个学生都对自己进行回顾总结,看看强项、弱项各是什么,然后围绕弱项,认真制订一个实事求是的发展计划和可检测的具体目标。实际上,所谓的学生的“自我认识与自我设计”就是在这一个操作环节上得到落实。比如,一个语、数、英都不及格的“差生”,它可以定下哪怕是一门功课及格的计划目标,而另一位各科成绩都优秀的“尖子生”,他的发展的计划则可能是各项体能指标的达标。在西方学校中,跟学生签订行为协议就是帮助学生改正不良行为的一个常用方法。行为协议作为学生约束自身行为的书面协议,由于它给学生预设了明确的目标要求,并置于老师和全班同学的监督之下,会使学生更有动力和压力去自觉履行,从中有效地培养学生为自己行为负责的责任心。我们可以将这种做法引进到成长记录袋中,在帮助学生全面正确认识自己的基础上,只要认真制订具体可行的成长目标和实现计划,学生都会正视自身素质的缺陷并努力去改正。计划、目标制订之后,它的落实十分重要。一方面,由于它是一个学生对老师和同学的承诺,所以它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诚信;另一方面,则可以把它作为学生期末互评的重要依据:将计划目标与努力结果进行对照,看看“成长”了什么,又“成长”了多少。这样评价的依据才是客观而真实的。比如,上述的两位学生,其中一个有一门功课及格了,另一个体能测试各项要求都达标,那么结合他们的强项,应该给

这两位学生”成长较明显”的评价。

综合设计问题 第7篇

关键词:大型商业综合体,给排水系统,消防设计

引言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 大型商业综合体成为了重要的建筑形式, 其能够以组合形式为居民提供包括商业、办公、娱乐、餐饮等多种功能, 并形成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的能动关系, 这类商业综合体具有多功能、高效率以及复杂度高的特点, 已经成为了城市居民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大型商业综合体通常位于城市核心区域, 因此必须在保证建筑功能完好的情况下, 进行合理的消防给排水系统设计, 从而有效提高商业综合体的安全性。

1 消防给水系统设计

1.1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

在进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时, 必须先确定商业综合体内部各区域的系统危险等级, 根据危险等级来确定喷水强度以及延续时间。同时为了保证发生火灾时,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能够及时动作进行控火灭火, 必须根据功能场所的不同选择合适的喷头, 对于写字楼、车库等场所配置普通型喷头即可起到足够的控火灭火作用;而餐饮厨房等区域则应该采用高温型喷头, 防止室内高温损坏喷头;而对于商业区域等人员密度较高的区域则应该选择快速响应喷头[1]。

1.2 消火栓系统设计

城市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往往会根据产业性质进行划分, 各层级至今出了公共楼梯间以及管道之外很少会有上下层相同的隔墙, 这给消火栓系统的设计带来了一定困难。同时, 当业主入驻商业综合体后, 会对室内空间的分隔进行较大调整, 上下贯通的立管方式将给后期拆改带来极大困难, 因此可以采取每层或是隔层设置消防环管、消防环管通过公共空间的立管进行连通的方式, 虽然在建设初期采用这种消火栓系统设计方案会给工程建设带来较大的工程量, 但却能够为后期拆改工作带来极大便捷。

1.3 大空间智能灭火系统设计

针对城市大型商业综合体中的大空间区域, 包括上下贯通的中庭、电影厅等部分, 其区域净高度往往超过12m, 普通型喷淋并不能起到明显的控火灭火作用, 因此可以采用大空间智能灭火系统, 从而保证在大范围空间内能够进行安全、迅速、可靠的灭火行动, 同时这一系统与喷淋系统的联合能够起到更加显著的作用, 但应该注意的是当两个系统联合设计时, 应该从报警阀前就进行分开设置, 从而提高大空间区域灭火的安全性。

2 排水系统设计

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一般位于城市核心区域, 通常为了拥有最大化的营业面积, 会将建筑退红线距离设置的较小, 而为了满足室外管网的布置, 也应该尽可能的减少室外排水构筑物的数量。由于综合体建筑的室内排水点较为分散, 因此如果采用重力自流的排水方式, 则因为排水管道距离较长, 按照坡度设计管道敷设较低, 会给建筑层高带来较大影响;同时, 采用较长距离的重力自流排水极易造成管道堵塞, 一旦出现管道排水不畅将给后期的维修带来较大困难, 因此在设计排水系统时应该选择适当集中后排放方式, 在不同业态区域设置独立的污水处理间, 从而不仅有利于污水排放同时也便于日后维护, 对于厨房区域污水需要将其经隔油器处理后再排至室外污水管网中;卫生间污水应经过地下室污水处理间后排至室外污水管网, 并经过化粪池处理后再排入市政污水管网中[2]。

2.1 屋面雨水排放

商业综合体建筑屋面积较为庞大, 因此整体雨水排水量也相对较大, 如果采取传统的重力自流排水方式, 需要设置较多的立管以及雨水斗, 势必会给建筑屋面装修以及安装带来一定影响, 因此应该广泛采用虹吸雨水的排放方式。虹吸雨水相比于传统排水方式, 具有适用类型广、施工量小、效率高以及噪音小等优势, 同时其单斗大排量的设置, 使得在屋面的开孔数较少, 能够有效降低屋面漏水几率并减轻屋面防水压力, 因此在商业综合体排水系统中有着重要应用。在进行虹吸雨水设计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 建筑屋面应该设置溢流口, 且溢流口直径应该经科学计算后确定; (2) 高层建筑不适宜采用虹吸雨水排水方式; (3)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雨水斗下尾管的长度应该至少为1m; (3) 雨水检查井必须能够确保承受水流冲击力, 并设置排气结构。

2.2 下沉广场雨水排放

通常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地下商场入口处都会设置下沉广场, 由于这些广场通常是露天且处于较低地势, 一旦雨水排放系统设置不合理将极易造成下沉广场的积水问题, 因此在设置消防排水系统时还应重视下沉广场的雨水排放设计。在进行设计时, 首先应该根据过往降水数据, 确定雨水排放设计的重现期, 并合理预估出暴雨强度, 然后根据下沉广场面积的大小来计算出暴雨设计流量。在设计雨水排放方式时, 可以将雨水首先汇集到广场中的排水沟内, 然后经由地漏排至地下集水坑中, 最后通过雨水泵排至商业综合体外。而雨水泵的流量需要根据计算出的暴雨量来设置, 必须大于等于暴雨设计流量[3]。

3 管道管理、布置等相关注意问题

商业综合体功能较为复杂, 因此在后期往往会进行调整, 为了能够给系统结构的调整留下足够空间, 因此在确定大型商业综合体消防系统设计方案时应该对管道井大小、尺寸、布置等进行适当的宽裕设计。由于商铺的吊顶形式会对店铺内部的喷淋管道设置有着较大的影响, 为了能够确保后期装修变动不会对消防系统造成影响, 应该遵循以下原则:当商铺引入喷淋主管时, 内部至关都应该从主干管中解除。采用这种接出方式能够减少后期改动的工程量, 且不会对其他商铺造成影响。

结论

本文首先介绍了大型商业综合体的消防给水系统设计, 包括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消火栓系统设计以及大空间智能灭火系统设计, 然后从屋面雨水排放以及下沉广场雨水排放这两个方面分析了大型商业综合体的消防排水系统设计, 最后分析了管道管理、布置等相关注意问题。

参考文献

综合设计问题 第8篇

关键词: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设计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是指变电站一次系统通过利用计算机技术、现代控制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图形显示技术, 实现集常规变电站控制、测量、信号、保护、计量、自动装置、远动等功能于一体的计算机监控系统[1]。

目前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技术在我们国家的电力行业的运用非常广泛, 每年新建的综合自动化变电站都较快的速度增长, 但同时在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的过程, 不断遇到让工作人员头疼的问题。所以, 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人员有必要参考现阶段计算机的硬件发展水平和现场总线的技术水平, 设计出运行质量优越, 管理水平更高的综合自动化系统, 某种程度上降低工程造价, 创造出更大的经济利益。本文介绍设计过程结合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基本功能和设计原则, 提出几点改进设计常见问题的方法。

1 系统设计的基本功能

系统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 将变电站中所需要的控制、保护、测量、中央信号、各类自动化装置、管理监测、报表打印、事故记录、故障滤波、通讯调度等功能集中于一个微机网络系统中, 实现变电站的无人值守其只要有以下几种基本功能:

(1) 保护功能。保护变电站内的所有电气设备, 并对被保护设备进行故障显示和记录存储多套定值并能进行修改和显示等。 (2) 测量及数据采集功能。包括状态数据、模拟数据和脉冲数据。 (3) 自动装置功能。包括电压和无功的就地控制、同期检测和同期合闸及故障滤波测距等。 (4) 控制和操作闭锁。可以通过CRT屏幕对断路器、隔离开关、变压器分接头和电容器组投切等进行远方操作。 (5监控、监视变电站的所有工作, 与工程师们实现人机联系。 (6) 系统的自诊断功能。系统内各插件应具有自诊断功能, 并把数据送往后台机和远方调度中心。

2 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

(1) 总体性原则: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作为电网调度自动化的一个子系统, 应服从电网调度自动化的总体设计要求。其配置、功能应满足电网安全、优质、经济运行以及信息分层传输、资源共享原则。 (2) 可靠性原则:综合自动化系统应是对变电站运行状况进行监控的唯一手段其稳定性和可靠性极其重要, 不因单个模块故障影响整个系统正常运行。 (3) 运行管理原则鉴于220k V非终端变电站属有人值班模式, 故系统应提供相应用户界面;日常所需的功能, 用户通过简单培训即可操作。 (4) 保护独立性原则:继电保护按现有电力设备单元相对独立设置的原则不变, 保护动作出口直接操作相应的跳闸线圈;继电保护功能相互独立, 完全不依赖通信网。 (5) 分层分布原则:系统采用分层、分布式结构, 组成间隔层、网络层和站控层结构。站控层应能实现对整站监视、保护、控制以及设备检测功能的综合管理。站内通信网应采用现场总线标准的计算机网络或以太网。网络层和站级层应尽可能双重化, 冗余配置。从网络化原则出发, 系统应能直接接入计算机网络。 (6) 防误原则:从值班员培训管理功能严密、报警多样、操作权限分级和防误操作闭锁等方面入手, 提高系统防误性能。目前, 微机“五防”闭锁系统在有人值班运行中具有独特优势, 故微机监控系统必须能和“五防”系统通信。 (7) 采样原则:优先采用交流采样技术, 以减轻测量回路的负载, 提高精度。保护和测量可分别采用不同的TA (电流互感器) , TV (电压互感器) 绕组。 (8) 经济性原则:在技术先进的前提下, 力求经济的合理性, 以获得较高的功能/价格比[3]。

3 系统设计遇见问题及对策

3.1 信息的处理和分流问题

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网络通信方式, 使大量信息可以在不增加电缆和其他装置条件下纳入监控数据库;虽然扩大了监控范围, 但大量信息涌入会“淹没”重要信息。

针对这种情况, 应对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分层、分流、分别处理;特别是设法对一次、一次设备调试、检修和定期校验产生的多余信息进行屏蔽。可选择关系性数据库系统, 建立相关设备间的关联, 通过置“检修”状态屏蔽相应的信息。对反映保护装置动作过程和细节的报文, 由保护专业人员加以分解合成和加工, 重要的转发给监控系统, 而一部分则留在管理机内备查。

3.2 智能操作票系统的问题

设计过程, 应根据调度命令和监控系统实时信息, 借助操作规则、推理控制及网络拓扑结构和元件状态, 通过“监控”与“五防”的反复校核, 在线生成完整操作票。

3.3 系统设备的运行管理问题

对主要设备的操作管理应是综合自动化系统必备功能。除档案等固定信息, 还应自动统计、生成各类记录和报表;对一些性能记录、监测结果进行分析, 为实现状态检修提供依据。鉴于保护信息量大的特点, 不宜通过远动通道读取和远方下定值, 以免影响实时性。保护操作及管理宜采用单独通道, 并挂在同一以太网上。当微机保护成熟, 通道可靠性较高时, 可进行保护装置投切控制和保护定值的远方整定。

3.4 电压/无功的控制问题

变电站电压无功综合控制 (VQC) 应是综合自动化重要组成部分;但从系统角度出发, 最终解决应由主站系统根据实际从电源点上系统解决;故综合自动化系统不必为此配备专用“电压/无功”管理机, 而应通过逻辑判断方式, 根据电压/无功实时参数, 并结合管理模式和调度下发的电压曲线值给出对电容器、电抗器、有载调压分接头等设备控制策略, 进行自动控制使电压/无功符合要求。

3.5 系统的防雷问题

直击雷和雷电波是影响变电站系统的主要雷击方式, 破坏非常大。对于直击需主要是采用避雷针、避雷器、避雷线和避雷网作为接闪器, 然后通过良好的接地装置迅速而安全的把需电流引入大地, 选择接闪器时要选择限流接闪器, 其在接闪的过程中初步进行雷电流的峰值和陡度抑制使得流入大地的雷电流降低, 尽量减少雷电反击和感应雷的产生。

4 结语

目前, 我国220k V变电站使用综合自动化系统实行电网管理已经非常广泛。其原因在于综合自动化系统是个全新的、模块化、多功能、分布式的保护与控制系统, 其能够完成无人条件下的监控、保护功能, 并实时采集数据、实时在线控制、进行及时的事故诊断和越限警告, 还具有事故顺序记录和事故追忆功能, 可远动控制本地系统。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出现, 可推动我国的电网自动化建设的步伐, 加速提高电网的运行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厉志湛.220kV无人值班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J].科技资讯, 2006, (25) :6~7.

[2]马虹.对220kV城市变电站电气系统设计的探讨[J].广东科技, 2008, (11) :96~98.

综合设计问题 第9篇

中国传统意义上的美术学院共有8家, 分别是中央美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

第一个模块是面向各专业学生的通识课程, 如, 大学语文、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与应用、形势与政策等;第二个模块是与法学专业密切相关的课程, 如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

其二, 专业核心课程系统, 是法学专业必须学习的专业课程, 为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奠定较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素养, 为他们搭建可持续发展的知识框架。它包括两大模块:第一个模块面上法学专业所有学生的专业课程, 如法理学、中国法制史等;第二个模块属于专业方向课程模块, 以适应法律职业内部分工的需要, 如婚姻家庭法、公司法等。

第三个课程子系统是专业技能课程体系, 是改革的重点, 由应用性课程、实践性课程两个模块组成, 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使课程体系更符合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应用性课程, 包括法律文书与司法实务基础、法律逻辑学、法医学、证据法学、刑事侦查学以及把国家律师资格考试和国家司法考试相关的部分内容开成综合应用性课程。实践性课程包括司法观摩、司法实习、模拟法庭、民法诊所、刑法诊所、毕业论文等。需要注意的是, 要广州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和湖北美术学院, 这些美术学院发展历史悠久, 各种教学设施完备, 学科建设齐全, 知名度相对较高。它们在艺术设计的学科建设上大致分为环境艺术工程系、视觉传达系、工业造型系、染织服装系等单位, 在这个基础上又做了非常详细的专业划分。以视觉传达系为例, 内设商业摄影、平面设计、动画、影视编辑、装饰设计等专业。

防止这些实践性课程“走过场”, 才能实现这些课程的目的。

三、课程建设的保障:制定并落实科学管理、经费投入、师资队伍建设等相关制度

为给课程改革保驾护航, 我校先后出台了《湖南师范大学树达学院课程建设管理办法》《湖南师范大学树达学院课程评估方案》《湖南师范大学树达学院关于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决定》《湖南师范大学树达学院关于教学大纲改革的决定》等一系列的文件, 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和政策支持。法学专业根据学校的这些文件和政策, 结合本专业的实际情况, 制定并落实具体的规章制度。对课程建设进行过程管理, 按计划、执行、检查、总结四个环节周期性地运行, 促进课程建设的质量螺旋上升。同时, 利用好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立项、教材建设、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等专项经费, 促使法学专业课程建设形成良性循环。

制定并落实法学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条例和教师管理制度, 为课程建设提供师资保障。其一, 重视校内法学专业教师的培养, 加大给青年教师深造、学习

在我国“综合性大学”内同样也设置有艺术类二级学院, 一般都称为XX大学艺术学院或XX大学美术学院。目前此类艺术学院数量繁多, 发展历史与学科建设也各不相同, 其中大部分二级学院始建于1990年以后, 也有一部分二级学院是刚刚建立的。它们在艺术设计学科的教育、教学与课程设置上参差不齐, 学科建设也相对不完整。虽然这些二级学院经过数年的发展, 也各自拥

交流的机会, 逐步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尤其引导部分教师考取司法资格证书, 从事相关法律实务工作, 往“双师型教师”发展。其二, 为了解决师资数量不足、师资结构失衡等问题, 充分利用独立学院用人制度灵活的优势, 利用外界资源, 聘请所需要的兼职教师授课。我校根据实际需要, 外聘兼职教师更加务实, 不再聘请那些只能“聘”而没时间“讲”, 没有真正起到教学的作用的外聘兼职教授。我们根据实务工作经验、不同的学术背景和知识结构、实践课程教学、兼顾传统基础法律领域与新兴法律领域等方面, 聘任司法部门来自一线的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律师、法官、检察官、相关政府法务人员等, 担任兼职教师进行指导和教学, 并定期对他们进行考核。

参考文献:

[1]霍宪丹.当代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研

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4.

[2]周谷平, 徐立清.论新建本科院校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的定位[J].浙江

万里学院学报, 2005 (5) .有了其特色专业, 但由于受到资金调配、办学规模、专业建设等多方面的限制, 与专业美术院校相比, 在教学上还有一定的差距。

法国艺术类高等教育机构与中国相同, 也可分为“专业美院”与“综合性大学”两大教育体系。它们分别直属于法国国家文化部与法国国家教育部两个不同的政府机构。“专业美院”与“综合性大学”在艺术教育上的定位完全不同, 并在艺术学科的培养方向上也有着明确的分工。

法国的美术学院可分为造型艺术学院与装饰艺术学院, 也就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美术学院与设计学院;其中装饰艺术学院在法国仅两家, 它们分别是巴黎装饰美术学院和斯特拉斯堡装饰美术学院。美术学院在教学上以艺术实践教学为主, 兼修部分艺术理论。学院内设不同的艺术工作室, 如金属工作室、玻璃工作室、陶瓷工作室等, 学生可根据兴趣自由选择不同工作室的艺术实践课程。美术学院的学制分两个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 (1~3年) 完成学业后由法国国家文化部分别颁发DNAP (国家造型艺术文凭) , 第二阶段 (3~5年) 完成学业后由法国国家文化部分别颁发DNSAP (国家高等造型艺术文凭) , 相当于我国的本科和研究生两个阶段的学历证明。

法国公立综合性大学的艺术系或艺术学院大体上分为造型艺术与实用艺术两个方向, 教学上与美术学院有着明确的区分, 大部分时间以艺术理论与实验性艺术教学为主, 学制上分为学士 (License) 、硕士 (Master) 、博士 (Doctor) 三个阶段。毕业后, 由法国国家教育部颁发国家学历、学位证书。1~3年为学士阶段的课程学习, 4~5年为硕士阶段的课程学习, 5~8年为博士阶段的课程学习。

法国的“美术学院”与“综合性大学”在教学内容上形成了互补, 也各自凸显出其教学上的特色 (侧重点) , 这种理论与实践的互为补充有利于为社会培养出不同方向的艺术类人才, 同时也为艺术学科的深入理论研究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使得艺术或艺术设计教育不仅仅停留在实践的教学模式上, 同时为艺术与艺术设计学科建立起完善的理论基础。

根据中国艺术设计现阶段的实际教学情况, 虽然法国的艺术教育制度相对完善, 但如果完全效仿, 并不能有效地改善“综合性大学”艺术设计教育的实际情况, 因为长期以来中国“综合性大学”的艺术设计教育都是以“美术学院”教育为“蓝本”的, 并没有发挥真正的“综合性大学”本身所具备的优势, 或者说“综合性大学”的优势在于多学科多领域的融合。今天的艺术设计教育应该归属于一个多元化的艺术学科, 艺术不可能仅局限在一门学科中进行研究。我们需要所有艺术范围内各学科的融合, 同样需要艺术范围外各领域的融合。这样“综合性大学”具备多学科、多领域的先天条件, 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美术学院”所不具备的资源, 也是综合性大学二级艺术学院的决策者们与教师所应思考的问题。在某些综合性大学内开设的第二学历、学位教育, 为多学科、多领域的融合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也为学生获取知识开辟了一个新的通道。综合性大学公共选修课的开设也为艺术设计的学生提供了接触不同学科领域的平台。例如某综合性大学艺术学院的学生选修部分建筑学院的课程, 理工学院的学生选修部分艺术学院的课程, 等等, 这些都能够体现综合性大学艺术设计学科的优势与特色。

综合性大学建设艺术设计学科或许应该转变不同于“美术学院”的教学思路, 中国的美术学院对专业有着明确的划分, 如果在综合性大学艺术设计学科的设置上也完全效仿美术学院的做法, 可能会产生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美术学院框架, 而受到二级学院人事编制的限制, 不能为综合性大学每个学科配置一个优良的师资团队, 同时也会对艺术教学带来不良的影响。综合性大学艺术设计学科在大学范围内的有效重组, 应该是改善现有教学模式, 例如某某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假设把这两个学院重组到一起, 对于综合性大学来说, 可能是仅针对两个专业在某一领域上的优势互补;但所带来的弊端是需要在综合性大学内摒弃美术学院的一些传统艺术学科。

本文以某大学艺术学院的艺术设计专业为例, 由于该专业内设室内设计、景观设计、服装设计、平面设计4个专业方向, 虽然在艺术设计专业的方向分割上与专业美院基本相同, 但是在学分与课时安排上却发生了根本变化。一般综合性大学在课程设计总表上会划分出公共基础必修课、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学科基础课与专业课4个模块, 每个模块中事先规划好不同的学分与学时量。对于综合性大学的艺术设计教育本身, 问题就出在了4个模块的划分上。以4年制本科教育为例, 艺术设计专业的总学时为2336小时, 其中公共基础必修课的学时数为692学时、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的学时为128学时、学科基础课的学时为864学时、专业课的学时为652学时。从上述数据可以清楚得知, 其中艺术设计专业课仅仅占4年教学总课时量的28%, 通过上述分析得知, 我们的问题出在4个专业方向共修的学科基础课上, 艺术设计学科基础课占4年教学总课时量的37%。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科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存在一些学科设置上的矛盾。艺术设计专业下设置专业方向是某些综合性大学艺术学院设计专业在课程设置上的薄弱环节, 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模块的调整来完善现有教学设置环节上的不足。综合性大学的课程设置有其专业设置的共性, 在这种共性体制的包容下, 也不能忽视艺术设计专业个性问题的存在。

法国综合性大学艺术教育更为重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但在艺术技法 (技术) 上相对薄弱, 而中国的艺术教育恰恰相反, 我们在训练学生技法 (技术) 的时候往往忽略艺术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现今无论是法国还是中国的艺术教育在某个层面上需要更多的是艺术技法与理论创新的融合。

综合运用型问题 第10篇

综合运用型问题是初中数学中知识覆盖面最广、综合性最强的题型.近几年的中考压轴题多以此类问题的形式出现.解决此类问题时所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对同学们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

解题方法指导

解综合运用型问题一般可分为认真审题、理解题意,探求解题思路,正确解答三个步骤解综合运用型问题必须要有科学的分析问题的方法,要善于总结解综合运用型问题中所隐含的重要的数学思想,如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方程思想等要结合实际问题加以领会与掌握,这是学习解综合运用型问题的关键.

热点问题解析

一、代数类型的综合运用型问题

例1(2012·黑龙江)为了迎接“五·一”长假的购物高峰,某运动品牌服装专卖店准备购进甲、乙两种服装.甲种服装每件进价l80元,售价320元;乙种服装每件进价150元,售价280元.

(1)若该专卖店同时购进甲、乙两种服装共200件,恰好用去32 400元,求购进甲、乙两种服装各多少件?

(2)该专卖店为使甲、乙两种服装共200件的总利润(利润=售价-进价)不少于26 700元,且不超过26 800元,则该专卖店有几种进货方案?

(3)在(2)的条件下,专卖店准备在5月1日当天对甲种服装进行优惠促销活动,决定对甲种服装每件优惠a(0

【分析】本题需找准题中所提供的各种等量关系、不等关系,利用方程(组)、函数、不等式的有关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并结合数学的分类思想进行解答.

【解析】(1)设购进甲种服装x件,则乙种服装是(200-x)件,根据题意得:180x+150(200-x)=32 400,解出x的值,即可知问题答案;

(2)设购进甲种服装y件,则乙种服装是(200-y)件,根据题意得:

(3)设总利润为W元,W=(140-a)y+130(200-y),即W=(10-a)y+26 000.

(1)当00,W随y增大而增大,∴当y=80时,W有最大值,即此时购进甲种服装80件,乙种服装120件;

(2)当a=10时,(2)中所有方案获利相同,所以按哪种方案进货都可以;

(3)当10

【点评】本题解题中的关键在于正确利用y表示出利润,而结合分类思想进行讨论则是解该题特别要注意的问题.本题的设计意图在于考查同学们对一次函数、方程(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以及分类思想.

变式问题

(2012·辽宁朝阳)某商家经销一种绿茶,用于装修门面已投资3 000元.已知绿茶每千克成本50元,在第一个月的试销时间内发现.销量w(kg)随销售单价x(元/kg)的变化而变化,具体变化规律如下表所示:

设该绿茶的月销售利润为y(元)(销售利润=单价×销售量-成本-投资).

(1)请根据上表,写出w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不必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2)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不必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并求出x为何值时,y的值最大?

(3)若在第一个月里,按使y获得最大值的销售单价进行销售后,在第二个月里受物价部门干预,销售单价不得高于90元,要想在全部收回投资的基础上使第二个月的利润达到1 700,那么第二个月里应该确定销售单价为多少元?

【参考答案】(1)w=-2x+240;(2)当x=85时,y的值最大为2 450元;(3)当销售单价为75元时,可获得销售利润2 250元,即在全部收回投资的基础上使第二个月的利润达到1 700元.

二、几何类型的综合运用型问题

例2(2012·江苏盐城)如图1所示,AC=2,点D是以AB为直径的半圆O上一动点,DE⊥CD交直线AB于点E,设∠DAB=α(0°<α<90°).

(1)当α=18°时,求B∠D的长;

(2)当α=30°时,求线段BE的长;

(3)若要使点E在线段BA的延长线上,则α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直接写出答案)

【分析】本题需要巧妙利用图中所提供的条件,来寻找角之间的等量关系,从而得出相似三角形,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同时还必须用运动的眼光,以及借助特殊位置来帮助分析问题.

(3)借助于特殊位置点D、B、C在一条直线上,则易联想到60°<α<90°.

【点评】本题解题过程中的关键之处在于巧妙利用直角来寻找相等的角,从而利用相似解决问题,注意点是要善于利用特殊位置帮助分析问题.本题的设计意图在于考查圆的有关知识和相似知识的应用能力,以及对图形变化的想象和分析能力.

变式问题

(2012·辽宁大连)如图2,梯形ABCD中,AD∥BC,∠ABC=2∠BCD=2α,点E在AD上,点F在DC上,且∠BEF=∠A.

(1)∠BEF=_____(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

综合设计问题 第11篇

摘要:如一般组织企业相同,高校组织的运行离不开综合行政及秘书岗位来参谋、协调对内对外各项事务的有序开展。本文就高校综合行政(秘书)工作存在的具体问题和优化对策进行探讨,以引起对这一群体及其工作内容的关注及优化。

关键词:综合行政 秘书 队伍建设

高校综合行政(秘书)人员,是指在学校或部门学院,承担辅助决策、文书会务、接待组织协调等的办公室工作人员,诸如党校办、各部门学院综合办的工作人员。他们是高校行政管理队伍中的重要构成部分,为高校稳定有序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如何做好综合行政(秘书)人员的管理和队伍建设工作,成为高校管理体制改革中需要面对思考的问题。

1 高校综合行政(秘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重视程度和认同度不足 高校的主要职能决定综合行政管理(秘书)的辅助地位,导致学校对其地位重视程度不足,教学科研主体对其认同感不强。传统观念认为综合行政管理(秘书)岗位主要负责传达、沟通、协调等辅助型事务,大多数人都可以胜任,没有必要强配优配。同时,作为学校主体的教学科研人员对综合行政管理(秘书)的认同感不强,可有可无甚至稀释收入,这也是众多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些观念的存在,使得人们对综合行政(秘书)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和评价,从而导致其参谋助手、组织建议等作用难以充分展现,这又反过来影响其地位作用。

1.2 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高校的综合行政(秘书)人员大多非科班出身,没有接受过正式的行政管理及秘书职业培训,甚至有些是在高校合并浪潮中,无法胜任教学科研人员的出路。他们对综合行政(秘书)工作的目标职责缺乏主动思考和责任意识,很难有效完成岗位应有职责,出现了“人多活慢”的低效率现象。

1.3 工作内容单一繁杂 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功能的增多,行政管理的内容囊括了人、财、物、事等方方面面,再加之受限于岗位编制数量,使得综合行政(秘书)人员承接着繁重的具体事务,重复性强、内容单一,时间一长容易产生懈怠情绪。加之综合行政(秘书)岗位职责范围宽泛,师生遇到问题,都习惯找他们处理,致使正常工作受到干扰,本职工作往往做不到位。

1.4 队伍建设不稳定 在工资待遇上,综合行政(秘书)人员的工资收入不如同级的专业技术岗位;在职务晋升上,由于岗位编制有限,综合行政(秘书)人员晋升的机会也很少;在专业技术职称评聘上,高校综合行政(秘书)人员不像专业技术岗位有相应的职称系列评聘等等,这就使得一些综合行政(秘书)队伍人心不稳,很多人转岗到其他岗位,或通过考博成为专业技术人员,导致优秀人才的不断流失。

2 加强高校综合行政(秘书)工作的建议

2.1 转变思想观念,加强人文关怀 高校应进一步提升综合行政(秘书)工作的地位,更加重视综合行政(秘书)工作,要给予他们更多的重视和人文关怀。加大综合行政(秘书)技术支撑、培训学习的投入;及时肯定表扬其工作成绩;关心照顾其生活和发展等等。通过一系列的重视和关怀,使得综合行政(秘书)人员获得信心、看到希望,满怀热心投入到综合行政(秘书)工作中来。

2.2 加强培训学习,提升技能素质 “打铁还需自身硬”,做好综合行政(秘书)工作,从业者自身必须要提高技能素质和职业道德。高校综合行政(秘书)人员要重视和提高自身的理论政治修养,认真学习党的理论政策,学习国家领导人的相关重要讲话精神,掌握国家教育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了解教育大局、学习规章制度、熟悉校史校情。与此同时,高校综合行政(秘书)要热爱本职工作,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乐于奉献的精神,耐得住寂寞,立志在本职岗位上做出贡献、做出成绩。

综合行政(秘书)人员自身要提升专业技术能力。高校综合行政(秘书)人员要适应高校发展需求,就必须要与时俱进,具备深厚的业务功底,提升专业技术能力。一要拓宽知识面,对公文写作、国家方针、教育政策、教学科研等方面的知识要有广泛涉足和积累;二要提高组织协调能力,讲究协调沟通的技巧,充分做好上传下达、沟通协调工作,发挥好“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三要积极引入和熟悉OA、微信、APP等现代办公系统和手段,提升工作效率。

建立健全学习培训机制。高校要把综合行政(秘书)人员的培养纳入师资培养计划内,为综合行政(秘书)人员提供不同形式的学习和培训机会。包括在岗业务培训、校外(校地、校企、校校)交流学习。

2.3 明确岗位职责,提高工作效能 为避免综合行政(秘书)岗位被职责不清的各类事务所束缚,学校和各部门就要通过职能梳理,对各部门的职责进行规范划界。同时,对综合行政(秘书)人员的工作职责予以规范明确,从而保证综合行政(秘书)工作合理有序和高效运行。

综合行政(秘书)人员要讲究工作方法和技巧。面对繁杂的日常事务,要善于总结整理,常规性工作要预先规划、类同性事务要归类批次处理、多方面事务要理清脉络分清轻重缓急、突发性事务要提早做好预案准备。

2.4 建立健全职务发展规划 解决综合行政(秘书)队伍的懈怠情绪,可以通过平级岗位调动、更新工作环境,以及职务待遇晋升等措施健全其个人发展规划。科级干部轮岗制度是在全校范围内,在同一岗位工作5年以上、35岁以下的科级干部进行有组织的轮岗换岗。这将大大增强学校基层管理人员的活力,促进一批科级干部快速成长,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交流,也促进打破部门间的利益壁垒,利于复合型管理人才的培养。

另一方面,面对职数不足“僧多粥少”的难题,我们可以借鉴国家公务员工资薪级改革方向模式,划分层级的职务晋升模式,使得资深科员薪酬可能赶超科长,破解职数匮乏的束缚。

参考文献:

[1]陈瑶,陈卫.浅谈高校秘书工作及其在高校管理中的作用[J].商情,2012(2):153.

[2]汪洋,张继革.当前高校行政管理改革刍议[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5(4):143-146.

[3]陈超.关于高校行政管理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旧[J].党史文苑,2005(24):14-16.

[4]王冰.试论高校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方式[J].文艺生活,2013(08):227-228.

[5]刘缙.高校秘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高教前沿,2010(11):83-84.

作者简介:

浅析海洋综合管理问题 第12篇

海洋管理作为一门科学, 涵盖内容广泛, 包括海洋管理理论、海洋管理体制、立法与执法管理、海洋政策和决策、海洋功能区划与规划、海洋资源管理以及环境管理等。海洋管理理论于20世纪30年代出现在美国, 1972年美国颁布《海岸带管理法》, 标志着海岸带综合管理正式成为国家实践。1993年《世界海岸大会宣言》指出, “海岸带综合管理已被确定为解决海岸区域环境丧失、水质下降、水文循环变化、沿岸资源枯竭和海平面上升等的对策及有效方法, 以及沿海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手段。”在阿姆斯特朗和赖纳合作完成的《美国海洋管理》一书中, 海洋管理被定义为“把某一特定空间内的资源、海况以及人类活动加以统筹考虑。”

1.1 海洋综合管理的概念

海洋管理有行业管理、局部管理和综合管理之分, 前两者是指对海洋的某一局部区域或某一行业资源开发利用实施的具体的管理活动, 而海洋综合管理是指海洋综合管理机构对其所管辖的海洋的资源和环境等进行全面统筹协调的管理活动。海洋综合管理不是对海洋的某一局部区域或某一方面的管理, 而是立足海洋的整体和长远利益, 对海洋进行统筹协调的管理。海洋综合管理的目标集中于海洋整体的系统功效和持续发展, 这是局部或行业管理难以达到的。

1.2 海洋综合管理的基本内容

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和实践, 目前海洋综合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海洋权益、海洋资源和海洋环境等方面。就海洋权益来说, 管理的目标是维护国家对所管辖海域的主权和权利, 防止外来力量的侵犯、侵占、损害和破坏;海洋资源管理的目标是通过海洋功能区划和开发规划, 规范海岸带、海岛、领海、专属经济区及大陆架的开发利用, 以形成合理的产业布局, 使海洋经济持续协调发展;海洋环境管理的目标是改善海洋环境和维护海洋生态平衡, 控制陆源、海岸工程建设项目、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海上船舶和海洋倾废等污染源对海洋环境的污染以及开发利用活动对海洋环境的有害影响, 防止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遭受人类活动的损害。

1.3 海洋综合管理的手段

海洋综合管理主要有3种手段, 即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在法律方面, 要加强海洋综合管理方面的立法, 为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和保护海洋环境提供法律依据。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法律的授权和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分工, 在海洋管理中采取行政行为, 海洋管理机构应协调好各地区、各部门和各产业之间的关系以及开发利用海洋的各种活动, 可以采取必要的行政干预措施, 以确保海洋及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使各海洋产业及其开发利用活动不仅符合地方和部门的当前利益, 而且符合国家的发展目标、环境保护目标和长远利益。经济手段是指运用经济措施管理海洋, 经济措施分为奖励性、限制性和制裁性3种, 如, 为促进新兴海洋产业的发展, 国家可采取一些经济优惠措施进行扶持。

2 我国海洋管理的现状

2.1 分级管理的行政体制

目前我国实行分级管理海洋的行政体制。地方管理机构有3种模式:①海洋与渔业结合, 如辽宁、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和海南;②海洋与土地和地矿结合, 如河北、天津和广西;③专职海洋行政管理机构, 地方与国家合并, 如上海。除了海洋行政管理部门以外, 其他涉海行业部门也具有管理本行业开发利用海洋活动的职能, 如渔业、交通、矿产和旅游等。

2.2 海洋管理立法

我国的海洋管理立法已初具规模, 维护海洋权益的法律有《领海及毗连区法》和《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海洋资源开发管理方面的法律和法规有《海域使用管理法》和《开采海洋石油管理条例》等, 此外还有专项法律和法规, 如《渔业法》《矿产资源法》《旅游管理条例》和《盐业管理条例》等;海洋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和法规有《海洋环境保护法》《防止海洋工程污染海洋环境条例》《防治海岸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海洋倾废管理条例》《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等。

2.3 海洋执法

我国的海洋执法机构主要有中国海监、中国港监、中国渔政、海关、海军、边防和环保部门, 分别履行相应的职责。海洋监察执法已经形成了国家和地方相结合的执法体系。

2.4 海洋功能区划

海洋功能区划是海洋开发利用的重要依据, 我国的海洋功能区划分为国家、省、市和县4级区划体系。海洋功能区划也与海洋管理有关, 国家海洋局制定了《全国海洋功能区划》, 沿海各地方政府也都编制了自己的海洋功能区划, 它们对各种海域的用途进行规范, 既涉及海洋资源的开发, 也涉及海洋环境的保护。海洋功能区划是海洋开发、海域使用管理和海洋环境保护的依据, 是进行海洋综合管理的一个重要途径。

3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海洋综合管理影响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以下简称《公约》) 的产生标志着新的国际海洋法律制度的确立以及人类和平利用海洋和全面管理海洋新时代的到来。《公约》第一次明确规定了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制度, 扩大了沿海国家的管辖海域, 使35.8%的海域为沿海国家所管辖。《公约》规定沿海国有权划定不超过12海里的领海并在该区域内享有主权, 规定沿海国有权设立从领海基线量起不超过24海里的毗连区。国际海底区域 (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床和洋底及其底土) 及其资源是人类的共同继承财产, 由联合国国际海底管理局代表全人类进行管理, 由所有国家包括沿海国和内陆国分享利益, 从而打破了少数海洋大国对国际海底区域及其资源的垄断。

海洋蕴藏着巨大的资源和财富, 《公约》所确立的规则实质上是对海洋归属和管辖重新进行的一次调整, 是海洋资源和权益的一次再分配。沿海国有权宣布12海里领海、24海里毗连区和200海里专属经济区, 群岛国可以实行群岛制度等, 这也就意味着它们将获得更多的海洋资源和实际利益。《公约》的产生有重大意义, 促进了开发海洋和管理海洋的国际新秩序的建立。

3.1 《公约》关于海洋综合管理的规定

《公约》序言提出海洋综合管理的目标:“各缔约国意识到各海洋区域的种种问题都是彼此密切相关的, 有必要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考虑”, “认识到需要通过本公约, 在妥为顾及所有国家主权的情形下, 为海洋建立一种法律秩序, 以便利国际交通和促进海洋的和平用途, 海洋资源的公平而有效的利用, 海洋生物资源的养护以及研究、保护和保全海洋环境”。各缔约国有必要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海洋区域的种种问题, 这是对各缔约国进行海洋综合管理的基本要求, 各缔约国不能仅仅考虑海洋资源的开发问题, 还要考虑海洋环境的保护问题, 并需要对其进行统一的规划和管理;“海洋资源的公平利用”意味着在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方面要兼顾各方面的利益, 包括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利益以及沿海国和内陆国的利益, 也包括沿海国国内各种利益的平衡;“海洋资源的有效利用”意味着各缔约国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达到最佳效果, 要贯彻可持续发展, 在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同时也要保护和保全海洋环境并对海洋生物资源进行养护。要达到这些目标, 就需要对海洋进行综合管理, 对海洋的开发利用和保护进行统筹协调, 实现海洋的可持续利用, 而不能将这些有联系的方面分割开来, 各自为政, 顾此失彼。

实际上, 海洋综合管理的目标就是使海洋的开发利用与海洋环境的保护协调发展。《公约》第一九二条规定各国有保护和保全海洋环境的义务, 第一九三条重申各国对开发其自然资源的主权权利并将它与“保护和保全海洋环境的职责”联系起来。将开发自然资源与保护和保全海洋环境结合起来, 这本身就是海洋综合管理的要求。

在海洋环境的综合管理方面, 《公约》第一九四条第2款规定, 各国应采取一切必要措施, 确保在其管辖或控制下的活动的进行不致使其他国家及其环境遭受污染的损害, 并确保在其管辖或控制范围内的事件或活动所造成的污染不致扩大到其按照本公约行使主权权利的区域之外。该规定将全球海洋环境视为一个整体, 并从海洋环境综合管理的角度对各国的行为和活动提出了要求, 即一国的海洋活动不得给其他国家的环境造成污染, 也不得将污染扩大到其行使主权权利的区域之外 (如公海) 。

不仅如此, 《公约》还对各种污染源进行综合考虑并规定综合管理措施, 不是仅仅要求各国防治来自海洋的污染, 还对陆源污染进行了规定。海陆环境是一个整体, 如果陆地环境恶化, 通过河流和大气向海洋及其上空排放大量污染物, 那么海洋环境必定会受到影响。因此, 在保护海洋环境时必须防止来自陆地的污染物及其对海洋的污染, 各国必须采取综合管理措施, 既要防治来自海上的污染也要防治来自陆地的污染, 《公约》第一九四条第3款对此作了具体规定。海洋环境的污染可能来自陆地和大气, 也可能来自船只, 还可能来自用于勘探或开发海床和底土自然资源的设施和装置, 各国对这些不同来源的污染的管理应进行统筹安排, 实施综合管理和防治。

为防止、减少和控制海洋环境污染, 各国应该对各种来源 (陆地来源、海底活动、倾倒、船只、大气层等) 的污染采取综合管理措施, 并且需要在防治海洋环境污染方面进行合作。各国管辖的海域环境是有联系的, 一国沿海的环境遭受破坏会对其他海域产生影响, 因此一国不能孤立地看待自己管辖海域的环境问题, 而应该将整个海洋视为一体, 与其他国家进行环境保护方面的合作, 协调各国的海洋环境政策。各国可以通过国际组织或外交会议采取行动, 制定全球性或区域性的规则、标准和办法。

3.2 《公约》对各国海洋综合管理的影响

自《公约》签署以来, 联合国对国际海洋事务越来越重视。为有效管理海洋事务以及协调和解决各国的海洋纠纷, 联合国成立国际海底管理局、国际海洋法法庭和大陆架界限委员会等专门机构。1993年第四十八届联合国大会的决议敦促沿海国把海洋综合管理列入国家发展议程;1995年联合国大会通过《执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有关养护和管理跨界鱼类种群和高度洄游鱼类种群的规定的协议》, 联合国粮农组织通过《负责任渔业行为守则》。为实现《公约》的目标, 许多沿海国家加强了海洋综合管理,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首先, 重新确立海洋发展目标, 调整国家海洋政策。美国国会制定的21世纪海洋发展的战略目标是:推动渔业和其他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维护国家安全和海上自由, 永久保护海洋;日本提出以公海为主开发渔业资源、保护近海生物资源、大力开发海洋能、建设海上复合式生活空间、海岸海域综合利用和有效防止海洋污染的政策;法国提出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活动必须有利于推动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政策;澳大利亚政府专门发布《澳大利亚海洋政策》, 对可持续利用海洋、海洋综合规划与管理、海洋产业、海洋科学与技术以及主要行动5个部分作了规定。

其次, 设立新的海洋管理机构。美国成立了负责制定国家海洋发展战略的海洋委员会, 菲律宾、印度、澳大利亚和巴西等沿海国家相继提升海洋管理机构层次, 这些机构呈现出由分散管理趋向集中管理的特点。

第三, 加强海洋管理立法。美国在实施《海岸带管理法》之后, 相继修订了《大陆架土地法》和《海洋保护、研究和自然保护区法》, 制定《国家环境政策法》《国家海洋污染规划法》《深水港法》和《渔业保护和管理法》等9部法律;韩国海洋管理方面的立法包括《海洋开发基本法》《沿岸管理法》和《共有水面管理法》等;日本制定《海岸法》《共有水面填埋法》《港湾法》和《沙砾开采法》等法律;法国制定《海岸带整治、保护及开发法》和《海岸公物法》等法律;澳大利亚联邦和各州颁布《海洋和水下土地法》《澳大利亚海洋法》《海岸带管理法》和《海洋保护法》等海洋法律和规范;加拿大颁布《加拿大海洋法》《加拿大环境评估法》《渔业法》和《海运法》等法律;俄罗斯制定《管理海域及其资源的制度》和《大陆架法》等法律;比利时制定《大陆架勘探与开发法》等法律;英国制定《海岸保护法》等法律;荷兰制定《海上污染法》和《大陆架采矿法》;新西兰制定《资源管理法》《渔业法》和《自然保护区法》;挪威制定《在大陆架的海底和下部地层勘探开发王国法令》;马来西亚制定《海洋石油开采法》。

最后, 加强规划和区划, 制定海洋管理行动计划。美国、荷兰、斯里兰卡和菲律宾等国制定了海洋开发管理规划, 墨西哥、法国、韩国和泰国制定中短期海洋管理实施计划。1999年6月日本制定《海洋开发推进计划》, 1995年澳大利亚实施《联邦海岸带行动计划》。此外, 美国、荷兰和澳大利亚还对海岸带进行功能区划管理。海岸带的管理涉及海岸陆地和近海的统一和协调管理以及海岸带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统一和协调管理等方面, 为实施综合管理, 有必要对海岸带和海洋进行功能区划。在编制功能区划时, 需要对各种海域的特点、自然条件、资源以及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平衡, 协调各种海域的关系, 对其功能进行合理定位, 各种功能区的确定应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海洋功能区划将为海洋综合管理提供法律、政策和科学依据。

4 我国对海洋的综合管理

《公约》为我国开发和利用海洋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公约》规定公海不包括国家领海和专属经济区, 从而缩小了公海的范围, 扩大了沿海国家和地区管辖的海域范围。我国领海和内海面积为38万km2, 我国享有主权和管辖权的海域面积大约为300万km2;我国在享有《公约》规定的权利的同时, 也要履行《公约》所规定的义务, 如保护海洋环境和资源等。

为切实履行《公约》和实现对海洋的综合管理, 我国需要确立海洋管理的目标, 制定海洋管理的目标是有效地维护我国海洋权益、促进海洋开发和海洋环境保护所必不可少的。我国的海洋管理应该实现如下目标:依据国际海洋法, 维护管辖海域的主权权利;通过法律、行政和经济手段, 协调海洋资源和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严格控制海洋开发利用对海洋自然资源和环境的破坏, 维护海洋的自然平衡与生态平衡。

《公约》生效后, 我国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保护海洋环境和协调资源开发。我国沿海自北到南已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另外各部门在开发利用海洋及其资源时往往较多地考虑本部门和本行业的利益, 有的甚至不惜浪费资源或损害其他部门的利益和国家的长远利益。

目前我国制定的海洋开发、保护和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绝大部分是专项性的, 缺乏实施海洋综合管理的法律法规, 我国亟须制定海洋资源开发保护法和海岸带管理法等法律。《海洋环境保护法》和《海域使用管理法》的相继实施, 为海洋环境和海域使用的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然而从沿海省份来看, 还存在一些制约法律实施的因素, 如, 海域管理界限不清, 涉海部门之间的关系没有理顺, 省县两级海域行政区域界线的勘定刚刚起步, 海洋污染事故查处权力分散, 陆源污染物排海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和近岸海域污染加重等。

在编制海洋功能区划时会涉及海洋综合管理问题, 下面以浙江省各级海洋功能区划为例进行说明。《台州市海洋功能区划》第24条第7款指出, “海洋开发涉及港口、航运、水利、渔业、旅游、环保、农业和盐业等多个行业和部门”, 在管理上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或各自为政, 缺乏有效的综合管理, 导致时常出现多头管理和无序开发的现象以及各行业之间的用海矛盾, 海洋环境污染难以有效控制;该款还规定, 台州市海洋行政管理部门实施管辖海域内的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综合行政管理权利, 海洋行政管理部门应在海洋功能区划的基础上, 协调各涉海部门, 通过法律、行政和经济的手段对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给予宏观指导、协调、管理和监督。《三门县海洋功能区划》第1条要求从海洋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 综合平衡有关部门和行业在开发利用海洋中的关系, 协调解决各部门和各行业间的用海矛盾, 保证重点涉海项目的顺利实施, 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 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这实际上是提出了海洋综合管理的要求;第10条指出, 三门县目前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 但资源开发利用大多以沿海各乡镇和各行业部门组织进行, 部分沿海乡镇过度、无序开发海洋资源以及非法用海的现象相对较严重, 影响了海域的综合开发效益, 难以适应当前三门县海洋综合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 因而海洋管理体系有待加强;第29条要求“加强综合协调管理, 保证海洋功能区划顺利实施”。

然而, 《全国海洋功能区划》和《浙江省海洋功能区划》都没有明确提出海洋综合管理问题。实际上, 海洋功能区划与海洋综合管理之间有密切联系, 海洋功能区划是对海洋进行综合管理的手段之一, 海洋功能区划有利于海洋综合管理目标的实现。

摘要:海洋综合管理不是对海洋的某一局部区域或某一方面的管理, 而是立足海洋的整体和长远利益对海洋进行统筹协调的管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提出海洋综合管理的目标, 其对各国的海洋管理产生了很大影响。为切实实现对海洋的综合管理, 我国需要协调海洋资源和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 严格控制海洋开发利用对海洋自然资源和环境的破坏, 维护海洋的自然平衡与生态平衡。

上一篇:健康行为干预下一篇:运动与健康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