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文化测评范文

2024-07-24

安全文化测评范文(精选9篇)

安全文化测评 第1篇

关键词:工程项目,安全文化,测评,模式

1 引言

安全文化作为一种价值观和“以人为本”的全新理念,越来越多地被企业所重视。许多工程建设项目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充分发挥文化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结合自身行业特点,也陆续进行了项目安全文化建设。笔者参与、总结了几个项目的文化建设,发现各项目、各企业间的安全文化建设水平、层次及效果差异很大。鉴于此,在安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对各阶段的文化建设目标、要素建设绩效进行及时测评,有助于建设者明确建设目标、理清建设思路,准确把握文化建设的重点。因此,项目安全文化建设需要有一套先进的测量工具和评估手段。

2 文化定义及内涵、模型

2.1 安全文化的定义及内涵

安全文化一词最先由国际核安全咨询组(INSAG)于1988年针对核电站的安全问题提出[1]。1991年出版的INSAG-4报告即《安全文化》,给出了安全文化的定义:“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素质和态度的总和”[2]。我国安全学界将安全文化归纳为:“安全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为维护安全而创造的各类物态产品及形成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总和;是人类在生产活动中所创造的安全生产、安全生活的精神、观念、行为与物态的总和[3];是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标准的总和;是保护人的身心健康、尊重人的生命、实现人的价值的文化”。

2.2 安全文化的内涵

中国安全生产协会副理事长纪明波则对安全文化进一步分解:第一是安全观念。安全来自于正确的价值观、科学的态度、安全的道德。第二是安全管理。这一定是系统工程,它包括人、机、环境,系统的方法和系统的评价。第三是安全行为。第四是安全形象。这包括:仪表、仪式、着装、颜色、警示等。企业的安全文化,就体现为企业全员形成的价值观念、行为习惯和行为准则。概言之,安全文化体现为观念文化、管理文化、行为文化和物态文化这4种形态,见图1。

2.3 安全文化模型

根据以上安全文化定义及内涵的分析,我们能勾画出安全文化的基本模型[4],见表1。

该模型的提出,详尽地表明整个安全文化体系的内涵以及体系元素之间的关系,对于项目安全文化建设具有导向作用,也便于文化建设测评工作的开展。

3 安全文化建设的测评

3.1 工程项目的文化建设特点

1)不同的行业和企业,应结合企业的历史文化背景,建设有特色的企业安全文化,这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关键。工程项目建设,从管理上来看,主要是一种目标导向的管理[5],容易导致对安全管理过程的忽视。在工期较紧的情况下,表现得尤为明显。同时,又有苦、脏、累突出,点多、面广、线长,以项目为主要生产单位,部分民工的加盟和大量赶工期工程的存在,这些因素决定了工程项目的安全文化应具有突出项目管理,强调培训,完善安全操作规程,建立项目安全标准。

2)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者经营管理和经营思想的体现,是一种长期底蕴。而项目具有短期性、一次性的特点,项目文化的建设重心是如何使得其在短期内迅速发挥作用。

3.2 工程项目安全文化指标体系的建立

要评价一个项目的安全文化是十分困难的,重要原因是任何一个组织的文化总有其独特性,它受到民族或地区、本组织的性质、规划、成员素质、传统文化和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有自己存在的独特环境,而无统一的形式。但良好的安全文化也的确存在一些共同的特性,这些共性构成了评价安全文化的基础和指标。因此,在进行项目文化建设效果评价时,对于评价指标的考虑应有别于企业文化的评价指标,既要考虑项目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问题,还应考虑项目文化的特性。依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最新颁布的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评价准则[6],以项目安全文化的结构特征为基础建立指标体系,划分为4个类别、3级指标,见表2。

3.3 工程项目安全文化建设评价方法

客观地分析和评价一个项目的安全文化首先要确定评价体系,其次要选择合适的方法。

3.3.1 评价方法简介

目前国内运用比较多、有文献出处的安全文化评价方法主要有,陈金国、朱金福通过对平衡计分卡维度的设定和指标的选择,建立起基于平衡计分卡[7]的安全文化评价模型,并给出了相应的权重确定、指标分值确定、指标标准化和分值计算的方法[8];俞峰、杨成梧则运用AHP方法和模糊评价理论建立了煤矿安全文化的AHP-Fuzzy综合评价模型,为煤矿安全文化的系统分析和综合评价提供了一套实用的定量方法[9];陈维民分别从安全文化的形态体系和风险预控管理准则切入,设计了相应的企业安全文化评价指标,采用等级打分法进行了简略的评价[10];李林等运用SMART原则,对企业安全文化评价体系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研究,并采用层次分析法(AHP)进行了相应评价[11];陆玮、唐炎钊以大亚湾核电站为研究案例,研究了核电站安全文化的概念,构建了相关的安全文化评价指标,并对安全文化的实施及其效果进行了研究,是一个较为系统的安全文化案例研究[12]。

3.3.2 评价指标权重及方法确定

本文通过综合的指标测量,采用模糊数学方法[13]从定量的角度对项目安全文化进行评价与分析。首先对所选用的项目安全文化评价指标进行权重确定,指标权重反映了各指标之间的内在关系,权重大小则反映出各指标在整个指标中的重要程度。在项目安全文化评价体系中,物态文化、行为文化、管理文化和观念文化重要度有所不同,而这四个文化层次下的每个评价指标的重要程度也有所不同,也就是在评价中所占分量不同,因此在评价过程中权重确定方法至关重要。目前常用的指标权重确定方法有很多种,比如有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专家判断法等。笔者依据项目管理的特点,结合多年项目安全管理的经验,对项目安全文化指标权重的确定提出在参考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评价准则的基础上,采用专家判断打分法,来进行权重分值的确定。各指标具体分值见表2。

3.3.3 评价模型

在评分时,只对三级指标进行实际打分,二级指标和一级指标都是通过相应的数学公式和计算方法计分(若该项没有第三级指标,则可直接给二级指标打分)。采用“百分制”进行评分,每个指标的最高分为100分,最低分为0分。

计算公式为:

式中,J为二级指标最终得分值;Ki为三级指标权重;Mi为三级指标评分值;n为三级指标的个数;E为一级指标最终得分值;Ni为二级指标权重。

总分计算公式为:

式中,Z为对该项目安全文化建设测评的总分;Zi为一级指标权重。

每个一级指标的考核得分乘以各自对应的权重,然后加和得到项目安全文化测评总分值。

相关说明:

所有一级指标的权重之和等于1;每个一级指标所属的二级指标的权重之和等于1;每个二级指标所属的三级指标的权重之和等于1。

3.4 评价结果分析

将计算出来的综合评价结果与水平层级划分进行比照,确定项目安全文化建设效果的级别,为下一步文化建设工作提供有益的依据和参考。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水平层级划分为6个层级。

第一层级:本能反应阶段参考分值W:35分以下

主要特征:

企业认为安全的重要程度远不及经济利益;企业认为安全只是单纯的投入,得不到回报;管理者和员工的行为安全基于对自身的本能保护;员工对自身安全不重视,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员工对岗位操作技能、安全规程等缺乏了解;企业和员工不认为事故无法避免;员工普遍对工作现场和环境缺乏安全感。

第二层级:被动管理阶段

参考分值W:35分~49分

主要特征:

企业没有或只为应付监察而制定安全制度;大多数员工对安全没有特别关注;企业认为事故无法避免;安全问题并不被看作企业的重要风险;只有安监部门承担安全管理的责任;员工不认为应该对自己的安全负责;多数人被动学习安全知识、安全操作技能和规程;企业对安全技能的培训投入不足;员工对工作现场的安全性缺乏充分的信任。

第三层级:主动管理阶段

参考分值W:50分~64分

主要特征:

认识到安全承诺的重要性;认为事故是可以避免的;安全被纳入企业的风险管理内容;管理层意识到多数事故是由于一线工人不安全行为造成的;注重对员工行为的规范;企业有计划、主动对员工进行安全技能培训;员工意识到学习安全知识的重要性;通过改进规章、程序和工程技术促进安全;开始用指标来测量安全绩效(如伤害率);采用减少事故损失工时来激励安全绩效。

第四层级:员工参与阶段

参考分值W:65分~79分

主要特征:

具备系统和完善的安全承诺;企业意识到有关管理政策,规章制度的执行不完善是导致事故的常见原因;大多数员工愿意承担对个人安全健康的责任;企业意识到员与参与对提升安全生产水平的重要作用;关注职业病、工伤保险等方面的知识;绝大多数一线员工愿意与管理层一起改善和提高安全健康水平;事故率稳定在较低的水平;员工积极参与对安全绩效的考核;企业建有完善的安全激励机制;员工可以方便地获取安全信息。

第五层级:团队互助阶段

参考分值W:80~90分

主要特征:

大多数员工认为无论从道德还是经济角度,安全健康都十分重要;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与工作无关的事故也要控制;承认所有员工的价值,认识到公平对待员工与安全十分重要;一线职工愿意承担对自己和对他人的安全健康责任;管理层认识到管理不到位是导致多种事故的主要原因;安全管理重心放在有效预防各类事故;所有可能相关的数据都被用来评估安全绩效;更注重情感的沟通和交流;拥有人性化和个性化的安全氛围。

第六层级:持续改进阶段

参考分值W:90分以上

主要特征:

保障员工在工作场所和家庭的安全健康,已经成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员工共享“安全健康是最重要的体面工作”的理念;出于对整个安全管理过程充满信心,企业采用更多样的指标来展示安全绩效;员工认为防止非工作相关的意外伤害同样重要;企业持续改进,不断采用更好的风险控制理论和方法;企业将大量投入用于员工家庭安全与健康的改善;企业并不仅仅满足于长期(多年)无事故和无严重未遂事故记录的成绩;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成为多数员工的一种固有习惯。

依据企业安全文化发展的4个阶段[14],结合评价结果的取值区间,可以将项目安全文化划分为4个级别,并提出相应文化建设的措施建议,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如果项目安全文化建设效果良好或优秀,那么该项目应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发扬这种文化,从而起到促进项目的积极作用;如果项目安全文化建设效果一般,这说明项目文化没有特色,项目应该有针对性地建设有特色的项目文化;如果项目安全文化建设效果较差或者很差,那么项目应意识到目前的这种状况给项目带来的危害,弄清楚项目安全文化建设失败的原因,作为下一步项目文化建设的经验与参考。

4 结语

企业文化测评方法剖析 第2篇

在《长寿公司》一书中,阿里·德·古斯说:“企业消亡的原因,是因为它们的管理人员只注重产品和服务等经济活动,而忘记了企业是人的集合体这一真正的本质”。如果把企业比成一个人,那么企业内在的文化就是指导人的行为的大脑,人要发生变化则是由大脑起主导作用,是大脑首先发生思维的转变。所以说,一个企业发展的推动力就是企业文化,要了解一个企业的管理发展状况,其首要任务就是根据企业现状分析文化基础,借鉴先进企业文化建设经验,分析其结构和类型,挖掘潜力,选择时机,对企业文化进行评估,做出及时的反馈和调整,提出建设项目建议。

一、企业文化测评的发展概况

20世纪60年代,企业文化测评的初期研究已悄然兴起,很多研究者都提出了与企业文化相关的测量、诊断和评估模型,继而开发出一系列量表和工具。随着文化测评的大样本定量组织研究正统化,文化测评的定量研究(包括调查、资料分析和实验等方式)开始在组织研究领域占据优势地位。其中以Quinn为代表的研究者们认为只有量表式和问卷调查式的量化方法才是有价值的,是精确、可比和客观的。

但20世纪80年代以后,企业文化的部分研究学者们开始认识到定量文化研究过于干瘪、刻板,而且可探讨的观点十分有限,他们希望文化研究能够让定性方法提供一个施展其特长的用武之地,继而就产生了以Schein所代表的是定性化研究学派。该学派提倡对企业文化的研究要采用“参与”、考|试/大“观察”、“阐解”的临床研究方式,通过实地观察和调查来获得大量的原始资料。虽然他们的研究不可避免的带有些主观性和个人观念,但他们认为这种研究思路和方式是最接近和反映企业文化真是面貌的。

在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学者们对企业文化测评研究的深入,定性和定量研究的界限变得模糊,不少学者主张在定量的基础上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去领会企业文化现象背后的复杂本质,而且将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使得测评工作更为直观有效。

二、企业文化测评方法综述

1.量化测评及模型

量化评估在西方一直作为主要的测评手段。根据西方管理学的基本原理,人的行为是可以被定量分析的,量化的测评方式才是正统。要量化企业文化现状,前提是测评单位所决定选取的评估角度。同时,根据一个企业自身所具有的文化特质,如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来评价一个企业的个性。考|试/大但往往一个企业具有很多不同的特质,这些特质交织在一起以混合形式表现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对企业的多种不同特质进行分析,找出其占主导地位的较为稳定的特质,才能划定它的主导研究方向。

(1)竞争价值观框架CVF及OCAI量表

CVF是由对组织有效性方面的研究发展起来的,Quinn等人研究了如何寻找到决定一个组织有效与否的主要判据,以及影响组织有效性的因素有哪些。结果表明组织有效性的研究应从三个价值维度进行,即手段与目的,内部与外部,控制与柔性,进而建立了CVF框架。随后又构建出一套有39个指标组成的组织有效性度量量表并从这些指标中获得两对成对维度:灵活性-稳定性和关注内部-关注外部。这两对维度将指标划分为四个象限,每个象限都代表了组织最具特征的组织文化,分别为团队型、活力型、层级型和市场型。

在此之后,Quinn与Cameron在CVF框架的基础上构建了最具代表性的测评工具OCAI表。OCAI量表将主导特征、领导风格、员工管理、组织凝聚、战略重点和成功准则作为测量的判据,分别对应四种类型的组织文化。该量表在辨识组织文化的类型、强度和一致性方面很有效,考|试/大它的突出优点在于为组织管

理务实者提供了一个直观、便捷的测量工具,在组织文化变革方面有着较大的使用价值。

(2)双S立体模型

伦敦商学院地Rob和Gareth从组织中地社交性特点出发,以社交度和凝聚力作为维度,采用了47道测试题将企业文化划分为融合型、社交型、分散型和目标型,而且每种类型地企业文化都存在正、反两种效果。这个双S立体模型为企业文化的量化评估提供了简单又直观的方式,从组织社交方面更为精准地把握了企业文化的类型特征。

(3)中国企业文化综合测量体系CMS

该体系主要从文化变革的角度入手,分别对企业文化的整体状态、企业的核心理念、核心价值观、领导者的能力、员工的文化感受和员工个人这六个角度进行了分析,来把握企业文化的变化规律,并通过其相互的关系来分析、判断企业文化整体和局部的变化特点和规律。CMS系统可以准确地找出文化变革中的强势动力和主要阻力,这对文化变革可以起到因势利导的作用,以便最终抓住企业常青的核心所在。

虽然文化测评的量化研究一直处于企业文化测评研究的主导方向,但一些学者对它的测评范围一直持怀疑态度。例如,定量文化研究通常只关注一种或很少几种文化表现。这样的研究通常只包括一些能形成组织共识的测评研究,如符合融合观的文化测度指标,而在很多方面量化研究的局限性就较为突出。虽然定量测评的结果能为作出某些结论提供数据,但在如何解决理想模式与现状模式之间的距离这个问题上,量化评估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在这种情况下研究学者们又提出了定性分析研究这个概念。

2.企业文化测评的定性研究

在定性研究学者看来,组织文化是多层次的,是无法进行量化的,要掌握企业的文化特性,就必须从文化的层次要素出发,主张通过面谈等方法来对企业文

化作定性评估。定性研究需考察很多文化表现(包括故事、仪式、正式和非正式的政策、服饰、装潢等),这种研究可以满足文化测评对广度和丰富、考|试/大详细描述的要求。在这方面以Schein所建的测评模型最为引人注目。Schein对企业文化本质作出了五种深层基本假设,他认为企业文化的测评可以通过个人和小组面谈来进行。测评在确保测评小组成员掌握了文化的层次模型,即组织表象层、外显价值观层和基本潜在假设层的前提下,研究企业价值观与企业表层现象的匹配程度,再从不匹配处探查深层次的潜在假设,最后测评价值与行为的终极来源——最深层次的共享假设,以便于发现企业文化发展的推动和阻碍因素。

3.定性与定量研究的综合运用

随着定性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发现当一项文化研究采用主观、注重深度的研究模式时,研究人员常常不知该如何去评价定性研究的质量,像信度、效度和偏差避免率等定量评价指标就无法再适用。

因此,面临这种问题荷兰学者Hofstede提出了文化影响工作场所价值观这个观点,通过访谈与问卷调研的方式将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选择从组织文化层次结构入手,提出以下的看法:组织文化由价值观和实践两个部分组成,其中价值观居于内核,由三个独立维度组成,考|试/大分别为安全需要、关注工作和权利需求;实践部分则由六个独立成对维度组成。他以这个观点创造了维度组织文化模型MMOC,将定性和定量二分法研究有机的结合起来,为企业文化测评的综合方法运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有些综合方法再设计过程种还对定性和定量研究技术进行了周密、创新的组合。例如美国组织文化研究者Siehl和Martin就采用了“积木”模型来测量企业文化的现状。他们将测评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采用Likert量表进行测度,并通过员工对词汇的掌握度这种定性方法进行量化结果的检验。在第二阶段,他们又运用默会知识这个测量标准来量化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知程度,从而最终得到该企业具有的文化特质。

三、企业文化测评发展方向

笔者认为要做好企业文化的测评工作,一定要借助于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以定量研究即问卷调研和量表统计为基础,再将实际的现场观测和访谈为主的定性研究作为参照对象,从而获得较为完整、客观及真实的调研结果。“企业文化理论经历了对企业文化现象的发现和关注,对企业文化概念和结构的探讨,考|试/大以及理论深入研究基础上的多方向研究这样三个形成和发展阶段。”迄今为止,企业文化理论的研究已更为注重企业潜在价值的探索和分析。因此,在文化评估期间,一切测量都应以价值观为主要测评对象,测评内容也应围绕在文化本质这方面进行拓展。每个测评企业需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定向的分析框架来进行特定的测评。

安全文化测评 第3篇

关键词:安全文化,海员,量表

随着我国“ 海洋强国”战略的逐步实施,海洋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显得越发重要[1]。 而作为发展海洋经济主体的远洋运输业,却是被全世界所公认的高危行业,因此,保障和促进远洋运输业海员群体的安全,确保海洋经济的健康发展应逐渐成为发展我国海洋经济的重要任务。 随着世界各国对海员安全问题的逐步深入研究,海员安全文化逐渐受到各方越来越多的重视。 安全文化,作为组织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海上作业群体的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一个有着优秀的安全文化的工作群体, 发生由人为失误导致的安全事故的可能性要更低[2]。 因此,营造积极的海员安全文化已经成为提升远洋运输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 进行安全文化测评被认为是在工作中对事故及危险进行预测的最好方式[3],有助于评估海员群体的安全现状, 评价进行安全干预后的实施效果, 从而能够为管理者有针对性地提供改进建议及意见[4]。 目前,国内的海员安全文化评价刚刚起步,针对海员群体测评的工具较少。 本研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借鉴国外海员安全文化研究,从2013 年3 月—2014 年6 月, 研究和开发了适用于我国远洋运输业海员群体的安全文化测评工具, 并对该工具进行信度、效度评价,可为相关管理者准确客观地评价及改进海员安全文化、提高海员安全提供准确的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预调查量表的编制本研究量表条目的选择参考了文献[5- 12]的研究结果,2013 年3—6 月,在综合了以海员职业以及其他海洋职业群体为调查对象的量表,选出了6 个维度共计37 个条目组成了本研究的量表初稿,这6 个维度分别为安全管理( 8 条目) 、 管理层对安全的态度( 8 条目) 、 工作环境与条件( 6 条目) 、知识( 5 条目) 、个人对安全的态度( 6 条目) 以及“ 积极的安全实施”( 4 条目) , 涵盖了安全文化要素里最主要的管理层的承诺、工作投入、工作环境、对安全的态度、安全训练以及个人知识等多方面。 并咨询从事海上安全研究和英语翻译的专家指导对条目进行相应调试, 形成量表初稿。

初稿形成后,于2013 年7、8 月通过两轮德尔菲法咨询了量表研制、 海上安全研究专家以及远洋运输公司的管理者共10 名。 第1 轮咨询中各专家对每个条目的内容效度作出评价, 主要按照4 分法进行分析,“ 1”代表该条目与该研究的维度不相关“, 2” 代表该条目必须经过修改否则不能与该研究的维度相关( 弱相关),“ 3” 代表该条目与该研究的维度相关但仍然需要改动( 较强相关) “, 4” 代表该条目与该研究的维度非常相关( 非常相关) 。 通过计算量表的内容效度的方法对条目进行取舍,其中主要计算I- CVI( 条目内容效度指数) 和S- CVI/Ave( 平均量表内容效度指数)2 个指标,I- CVI主要对每个条目的内容效度作出评价, 计算方法为每条目选择“ 非常相关”和“ 较强相关”的专家人数占专家总人数的比值,后者为计算所有条目I- CVI的平均值。当专家人数超过9 人时,I- CVI需大于0.78 方可认为该条目内容可以接受。 S- CVI/Ave不低于0.9 提示量表整体内容效度较好。 经过计算,所有条目的I- CVI值均大于等于0.8,说明条目的内容效度较好,S- CVI/Ave的值分别为0.949,说明该量表的整体内容效度较好。

经2 轮专家咨询,各位专家的意见接近一致,完成条目的最终筛选,最终的量表条目为37条,即量表条目在原量表的基础上没有增加或者删减。

为确定量表的适用性, 我们选取了上海市某远洋运输公司的50 名远洋运输业海员为研究对象于2014年1 月进行了预调查,共发放问卷50 份,回收50 份,问卷回收率100%。 对结果进行项目分析及信度效度检验后删除了2 个条目,剩下35 个条目。

1.2 正式量表的形成采用自行设计的35 条目海员安全文化调查量表于2014 年4、5 月对上海市某远洋运输公司的400 名远洋运输业海员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 收回调查问卷400 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为378 份,有效率为94.5%。 对结果进行项目分析及信度效度检验后删除了1 个条目,剩下34 个条目形成正式量表。

1.3 量表的结构及评分标准用于正式调查的量表共包括两部分:( 1) 一般情况:人口学资料、职业经历、安全事故经历等;( 2) 海员安全文化调查量表( 35 条目) 。

安全文化调查量表部分采用里克特式量表计分,应答者可选择1~6 这几个数字来表示对该条目表述的认同程度( 表示非常反对记1 分, 表示比较反对记2分,表示基本反对记3 分,表示基本认同记4 分,表示比较认同记5 分,表示非常认同记6 分) 。 量表得分以平均分计算, 量表中涉及的反向条目在进行反向题的重新计分后进行计算。

2 结果

2.1 量表的效度分析

2.1.1 结构效度因子分析法是常用的检测安全文化结构效度的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的是在安全文化量表效度检验中常用的) 探索性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法的前提是进行数据检验, 即KMO和Bartlett球型检验, 从而来判断该组数据是否适合采用因子分析,KMO统计量用于检验变量间的偏相关性是否足够小,它的取值在0~1.0 之间,其值越大说明因子分析的效果越强,Kaiser的观点是KMO>0.9 时, 做因子分析的效果最理想;而KMO<0.5 时,就不再适合做因子分析,Bartlett球型检验是用来检验相关阵是否是单位阵,当P<0.05 时,表明拒绝单位阵从而适宜做因子分析。

此次调查数据分析的KMO值为0.915, 说明样本量充足度达到要求,另外,由Barrlett球型检验统计量提示,P值小于0.01,拒绝单位相关阵的原假设,适合做因子分析。

利用主成分的方法进行因子分析, 并进行方差最大正交旋转。 经过第1 次探索性因子分析后,共提取了5 个公因子,但发现在第5 个因子只有1 个条目的载荷值超过0.4,删除该条目,剩下的34 个条目形第2 次探索性因子分析,以特征值大于1 提取出4 个公因子,累计解释了总方差的66.008%。 具体因子载荷见表1。

因子1 包括条目8、9、10、11、12、13、27、28、29、30、31、32等12 个条目,涵括了原量表的“ 管理层对安全的态度”以及“ 个人对安全的态度”两个维度的所有内容,因为条目的内容主要反映出个人以及组织对安全问题的态度。 所以将这个维度命名为“ 安全态度( safety attitude) ”维度。 在这个维度里载荷最高的条目是“ 为了完成工作,我会忽略安全问题”。 安全态度维度因子的特征值为10.596,解释了总方差的31.165%。

因子2 包括条目14、15、16、17、18、19、20、21、33、34 等10个条目,涵盖了量表初稿的“ 工作环境”维度的所有条目以及“ 积极的安全实施”的2 个条目。 这两个维度都反映了上级管理部门对于安全培训的重视、 对海员工作的合理安排以及有关资源的提供, 反映了公司对于安全重视的政策层面,因此,将该因子命名为“ 安全政策( safety policy) ”维度。 其中载荷值最高的条目是工人们有足够的时间去完成工作任务。 该维度因子的特征值为8.176,解释了总方差的24.046%。

因子3 包括条目22、23、24、25、26 等5 个条目,涵盖了量表初稿“ 知识”维度的所有条目,主要反映海员个人对于安全政策、规章制度的熟悉程度,因此,将该因子命名为“ 安全知识( safety knowledge) ”维度,其中载荷值最高的条目是“ 我很清楚什么是质量管理系统”。该维度因子的特征值为2.184, 解释了总方差的6.423%。

因子4 包括条目1、2、3、4、5、6、7,涵盖了量表初稿“ 安全管理”8 个条目里面的7 个条目,这个维度反映出组织的安全行为, 涉及了安全管理的各主要方面。 因此,将该因子命名为“ 安全管理( safety management) ”维度,因子载荷最高的条目是“ 我们能够从公司获取足够的安全方面的信息”。 该维度因子的特征值为1.487,解释了总方差的4.374%。

2.1.2 内容效度剩下的34 个条目的I- CVI值均大于等于0.8, S- CVI/Ave的值经过计算后为0.959,同样较之前没有删除条目前有所提升, 说明整个量表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

2.3 量表的信度分析目前在安全文化研究领域最常用的量表的信度分析的方法是内部一致性检验, 采用Cronbach’sα 进行评价,α 系数越大, 说明内部一致性越高,本文也主要采用此种方法。 另外因为有相关研究将折半系数的指标列出,本研究也列出Spearman- Brown系数( Equal Length)以供未来的研究者参考。

数据分析具体结果如表2 所示,我们可以看到,量表的总Cronbach’s α 为0.901, 各个维度分量表的值分别为0.971、0.907、0.879 及0.828,均大于0.7 这一最低限度标准, 信度很高, 同时我们可以看到Spearman- Brown系数也全部大于0.7,因此可以认为海员安全文化调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较好。

注:Cronbach’s α—克朗巴哈系数;Sperman -Brown系数—皮尔曼-布朗系数。

3 讨论

本课题在研究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 重点对海员群体安全文化研究相关调查进行研究, 选取了所有量表条目中共同程度较高、 在已有研究中信效度较好的包含对“ 安全活动的满意度”“ 管理层对安全的承诺”“ 工作环境与条件”“ 个人知识”“ 个人对安全的态度”以及“ 积极的安全实施”6 个维度的37 条目作为英文版海员安全文化调查量表初稿, 所选取的条目较为全面地覆盖了安全文化的内涵, 经过翻译后形成中文版海员安全文化调查量表初稿, 并经过专家咨询和预调查过程后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修订与改正, 然后通过大规模的现场调查对其信效度进行了验证, 最终形成包含安全态度、安全政策、安全知识以及安全管理4 个维度34 条目的适用于中国远洋运输业海员群体的安全文化调查量表。 条目具体改变情况见图1。

从图1 可以看到,与原来的维度相比,新的量表的维度没有较大改动,原命名为“ 安全管理”的维度的条目包含了海员安全管理的各个方面, 因此仍将其称为“ 安全管理”维度;“ 管理层对安全的态度”和“ 个人对安全的态度” 包含了管理者以及个人对于安全的看法及态度, 经过因子分析后二者的条目都载荷在同一个因子,因此将该维度命名为“ 安全态度”维度;而原命名为“ 工作环境与条件”以及“ 积极的安全实施”的2 个维度的条目经过因子分析后落到了同一个维度, 且二者都表述的为公司给员工提供的安全资源、 工具以及合理工作安排等使海员能较好工作环境的政策, 因此我们将该维度命名为“ 安全政策”维度,而“ 知识”的所有条目全部落在了“ 安全知识”这一维度上。

正如Ha·vold[10]、Cooper[13]在其研究中所提到的,由于文化的不可复制性,以及不同群体、职业、民族存在的文化差异,因此当一个量表运用在其他群体时,会出现维度结构上的改变,这是可以接受及理解的,并且此结果也与Ha·vold[10]在2003 年对于挪威一家海运公司安全文化调查的结果相似, 他的4 个维度分别为管理者以及员工对安全以及质量的态度,知识,对于安全规章制度的态度以及对于安全管理的体验。 Lin等[14]在其研究中也对此进行了阐明,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东亚国家, 工人的信念、 感知程度、 对安全的态度以及整个文化背景和西边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的不同。

经过预调查以及正式调查, 适用于我国远洋运输业海员安全文化调查的量表的信度、 效度得到了充分验证,这不仅可为海员安全文化的测评、持续监控以及有效干预提供较好的评定工具, 同时能为我国海洋群体安全文化的研究提供准确、客观依据,改善海员安全现状,提高海员安全意识,最终达到使得我国海洋经济健康发展的目的。

企业文化测评的实践与探索 第4篇

——海博智业企业文化12D测评系统应用实践与探索

深圳市海博智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企业文化是什么?人们之所以有这样的疑惑是因为企业文化的出发点是人的思想,一个很“虚”的东西。但笔者认为企业文化表达的是一种“虚实相生”,既凝结着企业和员工的共同价值观,又渗透在企业经营管理的每个细胞中,既是一种潜移默化的领悟和认同,也是一种支撑企业战略的管理行为。因此,企业文化不但能凝聚人心,还能与管理相辅相成,并非不可控,不可用。

那么,如果要实现企业文化的可控,可用,企业文化需要在企业经营管理的系统中生长,而企业经营管理也需要在企业文化的统摄下改良和变革。于是,利用科学的企业文化测评工具剖析企业文化和企业经营管理的虚实关系,实现“用管理看文化”,成了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新途径。

一、深圳海博智业致力于企业文化测评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自主研发了一套围绕12D的企业文化测评方法,实现了“四个结合”。

回顾企业文化测评的学术研究,可以看到两种研究方法:定性和定量。定性研究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沙因教授(Edgar H.Schein)为代表,他们提出现场观察和现场访谈的方法,并给出了企业文化评估的步骤。定量研究以密西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奎恩教授(Robert Quinn)为代表,他们认为组织文化可以通过一定的特征和不同的维度进行研究,因此,他们提出了一些关于组织文化的模型,这些模型可以用于组织文化的测量、评估和诊断。

另外,深圳海博智业还研究了Quinn和Cameron的组织文化评价量表(organizational culture assess instrument,简称OCAI)、Denison的组织文化问卷(organizational culture questionnaire,简称OCQ)、Chatman的组织文化剖面图(organizational culture profile,简称OCP)、郑伯焦的组织文化价值观量表(values in organizational culture scale,简称VOCS)和Hofstede的组织文化量表,分析了各种企业文化测评工具的优缺点,博采众长,建立了以Denison组织文化评价模型为基础的企业文化状态研究模型(简称12D)。该模型经过海博智业咨询团队多年的实践改进,实现了“四个结合”:

定性和定量结合:12D继承了Denison组织文化评价模型严谨的研究框架,可以提供可靠的定量/定性的测评和分析,互补了两种研究方法的优势。

静态和动态结合:12D能实现空间的静态对比和时间的动态对比,即不同对象的文化管理状态对比,以及同一对象不同时间的文化管理状态对比。

普遍性和特殊性结合:12D不仅能呈现组织文化管理状态全景,甄别文化管理优势短板,还能结合不同的测评对象,分析文化管理状态背后不同的文化成因,以实现定制化的咨询服务。

科学性和实用性结合:12D系统地涵盖了理念、行为、结果、环境等层面,指标相互独立,保证了评估的科学性。同时,它能和多种分析工具和方法配套使用,进而针对企业运营管理的实际得出实用的分析结论。

二、12D既能反应文化建设的成效和状态,又能明晰企业文化的构成要素,确定文化建设的方向,反映企业管理的健康度。

深圳海博智业在多年的企业文化咨询实践中,利用12D指导了诸多公司的企业文化落地策略和方案设计,通过引导和调整企业文化,增强了企业文化软实力。下面将通过深圳海博智业的咨询经验,说明12D的应用价值。

(一)12D是监视器。通过测评,企业可以阶段性地掌握企业文化建设的状态,评价各项建设举措的成效,进而发挥优势、弥补短板。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在实践和认识中循环提高的过程,12D可以找准企业文化建设所处的阶段特征,帮助企业有的放矢地设计和实施企业文化建设。如图1所示,该企业在2008年的时候,通过12D测评和充足的定性分析,确定团队协作是短板,于是围绕团队文化制定建设规划和策划实施方案,用了三年时间逐步提升了团队协作、组织氛围和领导能力。

图1:深圳海博智业12D模型帮助企业测评文化建设阶段性的成效和状态

同样的道理,12D还可通过内外部的横向对比,帮助企业发现差距、改善不足、学习先进和赶超标杆,形成互动沟通、经验交流、推广传播和应用创新的良性机制。比如12D能测试各部门、各层级的企业文化建设优劣势,帮助企业确定标杆,设立标准,还能监督相应的企业文化建设成效,帮助企业总结经验,推先创优。

总之,12D可以助力企业建立文化建设的过程分析、成果鉴定和工作流程的检验,促进企业持续提升。

(二)12D是放大镜。通过测评,企业可以放大不同诉求的文化元素,梳理主流文化,判断文化类型,确定企业文化建设方向。

12D可以探知组织诉求和员工诉求,放大每一项文化元素,帮助企业看清主流文化。如图2所示,在一些定性分析工具的配套使用下,结合行业环境的分析和地域特色的解读,用12D找出企业文化的关键诉求和显著特质,进而可以定位企业的主流文化。通过主流文化的识别,可以让企业在文化建设各个环节中不迷失方向,不偏离重心。

图2:深圳海博智业12D模型帮助企业提炼主流文化

12D通过对领导能力、团队协作、组织氛围等12个维度的系统测评,可以较为直观地判断企业的文化类型。如图3,某互联网公司的12D雷达图清晰地显示该公司具有鲜明的客户导向,这符合公司“以客户为中心设计产品”的战略定位和行业特性。可见,12D放大了该公司的文化诉求,强化了文化和管理的共同方向。

图3:深圳海博智业12D模型应用某互联网公司的12D雷达图

(三)12D是问诊仪。通过测评,企业可以诊断企业管理的健康度,找出关键性的影响因素,解决由文化问题引起的管理问题。

12D可以就每个文化管理测评维度进行专项分析,诊断出那些“破坏该纬度的整体表现”的问题背后的问题,这样就能反应企业管理的健康度。如图4所示,12D不但可以呈现出员工的职业发展与公司人才培养的举措配合不佳,还能通过配套的访谈调研,找到背后隐藏的文化诱因和管理短板。

图4:深圳海博智业12D模型用于分析企业的健康问题

文化和管理是不可剥离的,管理的问题通常隐藏着文化成因。解决管理问题是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三、深圳海博智业在12D的实际应用中积累了很多技巧,这能更好地发挥12D的价值,提高12D测评的科学性和准确度,扩大应用范围。

要在实际的企业文化测评工作中有效地驾驭12D,需要谨记下面三句话。

(一)没有“一成不变”。12D只是一个模型,可以转化成多种多样的调研和分析方式。

12D的核心通过12个维度的评价来展示企业文化管理状态的外在表现和内在因由。其在咨询实践中使用时,须抓住这个核心,但却没有完全固定的调研形式和分析方法。

 可以在问卷中使用它,但是设问不是一成不变的。 可以在访谈中使用它,这可以帮你采集重点。 还可以把它作为资料规整和分析总结的框架。

(二)拒绝“孤掌难鸣”。12D不能单独地用于企业文化测评,它需要与其他工具的配合使用才能发挥最大功效。

12D虽然是企业文化测评的上佳工具,但却不是万能的。对此,要通过其他方法和工具去实现互补。

 可以把12D和访谈提纲的设计结合,打通定性调研与定量调研的经脉,要让它们的评价结果有清晰的相关性,进而通过相互验证来能提高调研信度。

 可以结合价值观测评工具(比如海博智业价值观测评OCP量表)和胜任能力模型,制定中层管理者的胜任标准,其中当然包含了对企业文化的认同。这可以作为选才、用才、育才的标准,是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结合的有效切入点。 可以运用科学的分析工具,例如因果分析法,有助于根据12D的测评结果深入分析问题背后的问题(QBQ)。

 还可以让合作方参与到调研分析中来,采用集中研讨的形式,通过针对性的现状分析和问题识别,提高12D分析结论的准确性。

(三)学会“从长计议”。12D的最大价值在于能够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改进和经营管理质效的提升提出下一步的规划和建议。

验证一个工具是否具有生命力,关键就看“它将为我们带来什么”。12D可以实现对下一阶段文化建设的指导,但这要求通过调研分析得出适用的结论,不必多下结论,不要妄下结论,不是为分析而分析,是为后续的实践而分析。

可以根据12D亮出的企业文化的成绩单,结合企业现有的文化建设基础和能投入的资源,制定未来2-3年的建设规划,突出各阶段的目标和重点工作,循序解决问题,逐步优化状态。

还可以通过主题活动的设计来体现12D的指导作用。正如前文所说,12D可以探知组织诉求和员工诉求,这利于企业因地制宜地策划和组织活动。

四、伴随企业文化建设的精耕细作和企业文化管理思想的广泛传播,12D不仅要走在文化建设的前端,更要走在企业管理的前端。

为了挖掘更深层的应用价值,12D需要自我演化;为了用企业文化测评为企业带来更大范围的好处,12D需要实现应用拓展。

(一)配合优秀的企业文化研究模型或工具实现12D的自我演化 我们能看到很多优秀的企业文化研究模型或工具,比如7S和企业文化因子分析模型。通过其他咨询工具弥补12D自身的缺陷,并围绕12D形成一套企业文化管理的系统解决思路,将提高企业文化咨询的价值。基于此,下面提出几个值得探索的领域:

1、企业文化测评和 QBQ 分析法的结合。

我们知道,企业文化管理是当今文化建设的新浪潮,缓慢演变的文化和日新月异的管理免不了产生摩擦,有时候很一致,有时候不相关,有时候有冲突。这需要企业借用QBQ的分析方法对问题背后的问题挖掘,挖掘,再挖掘,找出其中千丝万缕的联系,促进文化和制度的匹配建设。

2、企业文化测评和价值观测评工具的结合。

企业文化最本质的问题就是价值观问题,要更多地尝试将12D与价值观测评工具配合使用。比如,我们可以实施个体价值观与企业文化状态的契合分析,系统地梳理个体和组织的价值观,推行更有效的价值观管理。

3、企业文化测评和胜任能力模型的结合。

“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建设基本的原则,如果12D能用于胜任能力模型的构建和应用,并提供可靠的量化数据支持,将对企业的人才管理带来新的突破。

(二)扩大12D的应用范围,探索文化生态系统

以整个企业圈为视角,从企业文化测评的角度探索文化建设的共建共享之法,促进优秀企业文化资源的积淀和传播,尝试构建文化生态系统。基于此,可以有几个努力方向:

1、深入文化与管理的协同发展。

企业文化测评不仅仅是大型企业的选择,也是很多中小企业、新兴企业的选择。通信行业、烟草行业、银行业、互联网行业乃至行政机关都对企业文化测评有着潜在需求。比如一家烟草企业,可以利用12D识别那些影响卷烟质量和生产安全的文化因素,以此助力于打造卓越的生产运营管理体系。

2、探索融入企业战略的设计与制定。

企业文化咨询项目将应对更大,更广的行业环境,对此企业文化测评需要“站得更高”。比如,我们要思考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物联网的行业趋势下,如何用12D把脉企业文化动态?在组织变革和战略转移的背景下,如何用12D为文化的演进、创新和融合做贡献?

3、寻找企业文化最佳实践标杆。

随着企业文化测评的标准化和系统化,文化建设的实践经验正在打破企业隔膜和行业壁垒。用12D可以实现各行业、各地区的不同企业和组织的文化建设对比,进而涌现出企业文化建设的最佳实践,促进文化建设的交流学习和经验共享。

4、实现企业文化服务的常态化研究。

企业文化测评可以描绘出企业文化的全貌,这便能为企业留下文化建设足迹,彰显文化建设成效。比如企业可以依据12D的测评结果制作企业文化建设年报,并通过交流和宣传,扩大企业的影响力,塑造优秀的企业形象。

企业文化本身是难以琢磨的,同时人们对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也是难以达成共识的。12D能揭示企业文化管理的事实真相,既清晰又客观,往往能使企业管理者产生拨云雾而见青天的感觉,这就是企业文化测评不可取代的独到价值。

团队文化综合测评研究 第5篇

团队文化是团队在互相协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形成的文化观念、共同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方式准则等的总和。从某种意义上, 它可视由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按照由里 (核心) 及表依次排列、紧密衔接的同心圆环所构成的“雷达”模型 (见图) 。核心层的精神文化起决定和统领作用,

其核心价值位于中心圆点, 基于核心价值

的价值观体系类似正在工作雷达的一根

动态扫描针对其它文化部分进行扫描

掌控;中层的制度文化是贯彻和落实

精神文化的必然要求, 是行为文化得以

实施的基本保障;浅层的行为文化是构建

制度文化的现实出发点, 是精神文化和制度文

化的目标指向以及表征;表层的物质文化承载并反映团队文化结构雷达模型

价值观、规章制度和行为结果, 是团队文化综合的展现。总之, 该模型动态、形象、直观地表现了团队文化各构成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和作用关系, 突出了价值观体系的扫描捡核作用以及其他三层次的反馈作用。

二、团队文化评价指标体系

团队文化是多要素相互影响和作用构成的多元、动态、丰富的复合系统, 仅了解团队文化的内涵与系统框架还不够, 还应以系统工程和层次分析理论为指导, 根据完备、前瞻、可测、动态、渐进、实践等原则, 选取能全面反映团队文化水平的关键战略因素设计评价指标体系。

1、团队精神文化

团队精神文化是团队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受意识形态和社会、组织制度规范影响经实践而形成的精神成果和文化观念。主要包括团队的愿景、价值观、精神、理念、伦理道德、习惯等意识形态, 其中团队价值观、精神、道德则是精髓。团队精神文化对团队的制度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起统领与决定作用。

(1) 愿景阐明团队的根本性质和发展方向, 是团队动力的源泉。它表现为团队存在的理由、性质、发展方向、核心理念等, 回答“团队为什么存在”、“其业务是什么?”、“要成为什么?”等问题。主要通过团队的目标、前景、核心理念、动力、创造力等指标来测评团队的愿景。

(2) 价值观团队或多数成员一致赞同的关于团队意义的终极判断。诚信、创新、优质、完美是其核心。团队价值观, 作为团队的基本信念和根本观点, 规定着团队的运动轨迹, 左右团队的行为规范和共同追求。测量的指标包括成功观、发展观、诚信观、创新追求、质量观、效益观等, 测评目的在于了解团队价值观是否被大家认可, 实践指导作用如何。

(3) 精神为了团队利益和目标而相互协作、尽心尽力的意愿、作风和群体意识, 是团队的愿景、价值观、管理信条、意识、规范、作风的凝练。团队精神主要包括一体感、士气、协作、专注、求精、拼搏、开拓、创新、服务、奉献、卓越精神。它是团队的动力和支柱, 是团队行动的灵魂和精髓。一般可选择最能反映团队精神的关键要素如协作、奉献、开拓、士气等进行测评, 以便了解团队的精神风貌和精神状况。

(4) 理念关于团队的观念和思维, 主要表现为学习、权变、诚信、服务、合作、优质、管理等理念。常通过对学习、竞争、优质、管理等指标进行测量以了解团队的思维框架和管理智慧。

(5) 道德团队基于对社会和对人生的理解作出的评判事物的伦理准则, 是调整团队间及其内部成员间关系的意识形态和规范的总和。主要包括道德的观念、价值、理想、准则、选择、行为、规范、教育、修养、品质、境界等。这一变量的测量指标主要有道德的结构、机制、行为、建设、素质、理想。通过对这些关键指标进行综合测评可掌握团队道德的整体水平、道德理想境界和团队文明程度。

(6) 作风团队在一切实践活动中所采取的一贯作法与风格。它集中体现团队的精神风貌、价值观和理想信念。通过运用进取、勤奋、甘当配角、责任共担等指标对团队作风进行测评, 可了解团队的行事风格, 探寻团队的优良品质, 发现团队不断发展的原动力。

2、团队制度文化

团队制度文化是协调团队关系、规范团队行为的各种制度规范的总和。它是衔接精神文化与行为文化的纽带, 是贯彻和落实精神文化的保障, 是制约行为文化的规范体系, 主要表现为领导体制、纪律规章、考评奖惩等制度, 一般可概括为团队的领导体制、结构和管理制度。

(1) 体制。即团队领导方式、领导结构、领导制度 (核心) 的总称。测评指标包括领导的模式、素质、制度、激励机制、约束机制、统一、协调、通畅等。

(2) 结构。即团队文化的载体。一个优秀的团队, 无论大小如何, 其结构可视由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物质、精神、组织及合作机制等功能模块 (结构) 所构成, 包括专业、知识、能力性格结构、团队规模、关联度等, 可利用结构合理、流程清晰、计划共定、沟通流畅等指标来测评结构的合理性。

(3) 制度。即基于团队体制和组织结构, 为了求得最大效益并在团队实践活动中制定的保障一定权利并带有强制性义务的规范、规定或条例, 主要关于劳动、分工、奖惩、民主、合作、评估等的规章制度。可用权责明晰与责权利统一、制度健全与执行情况、适应团队发展、激励效果等指标评价制度体系。

总之, 通过对这一系列指标的测评可了解体制效率、结构适合度、制度健全完善、制度建设和制度文化执行情况, 了解领导体制的统一、协调、通畅情况和激励、约束功效。

3、团队行为文化

团队在生产、经营、人际、学习活动中产生的动态文化现象, 是团队对内外行为表现和习惯作风。它不仅表现为规章、制度、准则等成文的行为规定, 而且表现为传统、习惯、禁忌、时尚等不成文的行为规范。一般可分为团队的核心人物行为、模范行为、群体行为和礼仪文化。

(1) 核心人物行为。核心人物是团队文化的本源, 其行为是团队精神 (制度) 文化的缩影 (折射) 。通过对核心人物行为模式、行为方式、行为风格、管理行为、创新行为、行为认可等评价了解团队核心人物行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2) 模范行为。即团队价值观的“人格化”, 是团队精神的化身, 是团队形象的缩影。一般运用价值观遵从度、业绩达成度、卓越表现度、对其他成员影响度等来测量其模范效应和榜样作用, 了解团队行为取向和价值追求, 把握建构团队文化的方向与难度。

(3) 群体行为。为团队目标和利益而采取协作、一致的集体行为。它是团队精神 (制度) 文化的凸现 (折射) 。测量指标包括群体的行为准则规范、协同性、取向、动机, 工作作风与满意度, 对团队发展关心度, 工作主动性、责任心和投入度, 沟通状况等, 通过这些指标测评了解团队的协同性、精神 (制度) 文化的认同度和行为文化的优良性。

(4) 礼仪文化。即团队长期相沿、约定俗成的典礼仪式、习惯行为、节日活动等。它表现、宣传和强化团队价值观、精神及团队文化, 提高价值观的认同感。通过对典礼隆重、礼仪高雅、交际得体、活动规范等指标的测评来考察仪式文化导向和传播作用、意识形态的影响度以及是否需要创新和培育新仪式文化。

4、团队物质文化

团队在团队活动中创造的物质形态要素构成的文化体系, 是团队的精神、制度、行为文化以可视物质形态的综合凸显和凝练。包括产品、服务、设备设施、标志物、象征物、形象、口号等。

(1) 团队环境。团队所处的内外部条件, 是可视的团队文化。具体表现为与团队生产相关的设备设施、客户、合作伙伴、公众压力、环境等。测评指标包括设备设施先进程度、活动场所整洁度和完善情况、环境适应性和稳定情况等。

(2) 团队器物。器物包括团队产品 (核心内容) 、活动资料、文化实物等方面的内容。测量指标包括产品质量、资料翔实、实物齐全等。

(3) 形象标识。标识是指如团队的名称、标志、象征物等可视的、个性化的团队文化, 形象是社会公众和团队成员对团队各种活动成果的总括、抽象的印象和评价。通过团队美誉度、知名度、认同度、表现度、形象等, 以了解团队特色、整体素质和形象。

(4) 文化网络。指团队文化传递的主要渠道和信息沟通系统, 可分为正式和非正式、硬性与软性的网络。测量指标包括网络的结构、机制、建设, 表彰激励, 人际环境和谐愉快度, 冲突发生率低, 健全完善等。

通过对可视文化测评可从一定层面洞察团队物质文化的现状、培育与建设状况, 了解团队物质文化的适应性、先进性, 健全完善情况等, 明确物质文明程度。

三、团队文化综合测评

团队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要深刻认识和掌握团队文化, 应运用科学的理论方法准确、全面地评估其整体水平和先进程度。文章运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进行测评, 其他的方法因篇幅原因在此不再赘述。

(一) 团队文化综合评价模型

1.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文章拟选取团队文化整体水平为研究对象, 团队精神、制度、行为、物质文化为一级指标, 相应的二级指标分别为团队的愿景、价值观、精神、理念, 团队的领导体制、结构、管理制度, 团队的核心人物行为、模范行为、群体行为、礼仪文化, 团队的环境、器物、形象标识、文化网络, 三级指标若干个 (见表1) 。

2. 选定评价要素及评判集。

设U= (u1, u2, …, un) , ui, 表示被考评的因素, i=1, 2, …, n;评判集为V= (v1, v2, …, vm) , 表示评价标准, j=1, 2, 3, …, m。

3. 分配各评价要素的权数。

引入U上的一个模糊子集即权数分配集A, (a1, a2, …an) , ai表示第个因素的权重, ai﹥0, 且=1。权重的确定有统计调查法、德尔菲法、AHP法、熵权法、层次分析法等方法 (可参见相关文献) 。

4. 确定从U到V的模糊评判矩阵R。

团队文化评价要素和评价等级之间的关系, 即从U到V的模糊关系, 可用模糊评判矩阵加以描述, 用R表示。

R中的元素rij (i=1, 2, …, n;j=1, 2, …, m) 表示从因素着眼, 该评判团队能被评为Vj隶属度。R的具体确定可分为: (如表1所示) 。

(1) 专家评判。即由文化专家评判组成员对各

项评价要素给出评判等级;

(2) 整理评判结果,

求出因素各等级评语的隶属度:,

上述i=1, 2, …, n;j=1, 2, …, m, N为评判专家人数。

5. 求出综合评判结果B。

设综合评判结果为B, 可用指标权重

向量与单因素评判矩阵R相乘得之:。具体求法有: (1) 采用模糊矩阵的复合运算M (∧, ∨) :B, 即o取∧ (取小) 、∨ (取大) 运算。但此法可能因评判因素较多或主要因素影响使运算结果失真。 (2) M (·, ) 算法:, 。即取· (乘积算子) 和 (闭合加法算子) 运算。 (3) 普通矩阵乘法:。取为M (·, +) 算子。如果综合评判结果B中的各元素相加不等于1, 则进行归一化处理。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 用B中隶属度最大者所对应的那个评判等级作为评判对象的等级, 即为综合评判的结论。

6. 求出最终得分值。

因B仍是一个m维向量, 若再给定评判集上的考核评分列向量C, 那么, 团队文化的评价结果将是一个明确的代数值:Q=B*C。根据Q的数据大小进行排队比较, 可判断比较不同团队文化的优劣。

(二) 团队文化的测评

下面以某团队文化建设为例运用多层次多算子二型模糊数学模型进行综合评价。

1. 初级指标的综合评判计算

(1) 精神文化中”团队愿景”的综合评判。团队愿景评价的权数分配向量= (0.4, 0.35, 0.15, 0.10) (见表权重栏) 。根据专家评判结果利用模糊评判矩阵公式计算模糊关系矩阵得出:

运用综合评判公式与方法计算得:

(2) “团队价值观”、“团队精神”、“团队理念”、“团队道德”、“团队作风”的综合评判。同理, 可计算出:

2.“精神文化”的综合评判

综合评价说明:评审小组对精神文化的评价是:有24.8%的人认为该团队精神文化为优, 有23.8%的人认为良好, 有23.8%的人认为中等, 有17.5%的人认为及格, 有10.2%的人认为差。

3.“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的综合评判计算

按照上述类似方法, 依次求出二级层次“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素质的综合评判 (已归一化) , 它们分别是:

4.“团队文化”的综合评判

(1) 团队文化素质综合评价。取A= (物质文化, 制度文化, 行为文化, 精神文化) = (0.32, 0.2, 0.28, 0.2) , 团队文化素质综合评价:

B综合评价值表明:有22.4%的人认为该团队文化为优, 有22.7%的人认为良好, 有21.5%的人认为中等, 有17.1%的人认为及格, 有16.2%的人认为差。

(2) 计算B的综合评价值。因B仍是一个5维向量。若取评语优得5分, 良好得4分, 中等得3分, 及格得2分, 差得1分, 则取评判集上的考核评分列向量为:C=。根据最终得分值计算式:Q=B*C, 计算出该团队文化最终得分值为:Q= (0.224, 0.227, 0.215, 0.171, 0.162) *=3.18分。据此可评判该团队文化偏高于中等。如果通过对不同团队文化水平实得分的计算、排序, 还可比较不同团队文化水平的优劣。

四、结束语

根据团队文化内涵, 运用科学的测评理论原则, 建构团队文化的科学评价指标体系, 采用层次分析法确立各指标的权重, 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团队文化进行评价, 可操作性强, 评价较准确, 结论较客观, 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摘要:团队文化是团队的灵魂, 团队文化测评已成为极需解决的重要实践课题。文章在明确团队文化内涵基础上提出了团队文化结构雷达模型, 运用该模型构建团队文化评价指标体系, 并利用模糊评价模型进行测评。

关键词:团队文化,雷达模型,评价指标,评价模型,综合测评

参考文献

[1]刘光明.企业文化[M].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2

文化休闲景区游客满意度测评 第6篇

以Fornell提出的ACSI模型为基础,继承其核心结构和概念,再结合其它游客满意度指数模型的可取之处,考虑到文化休闲景区本身特点在部分变量上进行了优化和调整,本文认为文化休闲景区游客满意度测评可建图1的结构模型。

根据前面构建的文化休闲景区游客满意度模型,ε代表文化休闲景区形象,其观测变量分别为X1,X2,X3,顾客预期为η1,观测变量为Y1,Y2,Y3,感知质量为η2,观测变量为Y4,Y5,Y6,Y7,Y8,感知价值η3,观测变量为Y9,Y10,游客满意度η4,观测变量为Y11,Y12,Y13,Y14,重塑形象为η5,观测变量为Y15,Y16,Y17,顾客忠诚为η6,观测变量为Y18,Y19,其观测变量具体分布对应如表1。

外生变量ε在模型之外;η代表内生潜变量,由模型的内变量作用影响矩阵为(6×1),β代表内生潜变量对其他内生变量的效应系数矩阵(6×6);γ代表外生潜变量对内生变量的效应系数矩阵(6×1),ζ代表结构方程误差项,矩阵(6×1),所以文化休闲景区游客满意度测评结构方程的模型为:η=βη+λξ+ζ(1)

其中,β表示与γ为通径系数。γi表示外生潜变量文化休闲景区形象对ηi的通径系数,即作为起因变量的文化休闲景区形象ε对作为ηj的直接影响程度;βij是ηj对ηi的通径系数,表示起因变量ηj对变量ηi的影响程度。故测评模型的数学方程式是:

其中λi为Xi(i=1,2,3)的观测系数,σi为随机误差项。

其中:λij(i=1,2,3,…19,j=1,2,3,4,5,6);εyi(i=1,2,3,…19)为模型方程的随机误差项。通过测量模型的数学方程式,通用LISREL统计软件就能计算其相应系数值,并对模型的拟合性进行假设检验。

2 文化休闲景区游客满意度模型实证研究

2.1 问卷设计

本文的研究使用态度测量技术对测评指标体系进行量化,采用李克特量表,将满意的程度分为五个等级,非常不满意、不满意、一般、满意、非常满意,相对应的赋值分别是1、2、3、4、5;依然使用李克特量表,将文体休闲景区构成要素的重要程度分为五个等级,非常不重要、不重要、一般、重要、非常重要,相对应的赋值分别是1、2、3、4、5。

2.2 问卷信度检验

研究采用克伦巴赫信度系数法,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计算,得知各个潜变量的信度系数。除了声誉评定为0.498以外其他系数均高于0.5,总量表信度系数值达到0.847,说明本问卷具有高的内在信度。

2.3 游客满意度调查

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使用LISREL统计软件对调研的数据进行计算分析观测变量对文化休闲景区游客满意度的影响程度。通过分析,19个观测变量中,没有因子负荷较低的,而且所有观测变量的因子负荷都大于0.5,文化休闲景区游客满意度测量模型中的观测变量对游客满意度的影响是明显的、显著的,没有必要剔除任何的观测变量。

计算结果显示文化休闲景区游客满意度的数学模型为:

笔者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使用LISREL统计软件对调研的数据进行计算分析观测变量对文化休闲景区游客满意度的影响程度。

通过分析得知,景区形象与游客期望的通径系数是1.07,景区形象与感知价值的通径系数是0.83,景区形象与游客忠诚的通径系数是0.81;感知质量同感知价值的通径系数是0.81,感知质量同满意度的通径系数是0.84;顾客期望与感知价值的通径系数是0.62,顾客期望与感知质量的通径系数是0.38;感知价值与满意度的通径系数是0.78;顾客满意度与声誉评定的通径系数是0.21,游客满意度与忠诚度的通径系数是0.32;声誉评定与忠诚度的通径系数是0.17。同时计算结果显示文化休闲景区游客满意度的数学模型为:

2.4 测评模型的拟合度检验

文化休闲景区游客满意度测评模型的拟合度检验运用了LISREL统计软件对TACSI模型拟合度检验。衡量模型对数据的拟合程度指标有拟合度的卡方检验X2,近似误差的均方根RMSE、拟合优度指数GFI、调整拟合度指数AGFI。一般认为2<X2<df<5、GFI>0.82、AGFI>0.82、RMSEA≤0.1,NFI>0.9,CFI>0.9,NNFI>0.9,则模型的拟合程度较好。文化休闲景区游客满意度模型的拟合指数中X2/df=2.69、AGFI=0.84、RMSEA=0.11、GFI=0.81、NFI=0.93,文化休闲景区游客满意度测评模型拟合指标除CFI=0.86、NNFI=0.87稍比0.9小外,其余的指标都表明文化休闲景区游客满意度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优度。

3 模型结论分析

文化休闲景区游客满意度实际为游客在对文化休闲景区进行游客的过程中的实际感受与期望程度的比较,即为感知质量和期望值之间的差异表示,如果实际感受到的超过先前期望的,即差距为正值,文化休闲景区游客就会感到满意,差距越大,游客满意度就越

参考文献

[1]樱子.现代营销之父—菲利普.科特勒[J].现代班组,2008.

[2]苏勤.旅游者类型及其体验质量研究[J].地理科学,2004.

[3]耿慧志.城市中心区更新的观念创新[J].城市问题,2002.

[4]高群.基于SEM的历史街区游客满意度测评研究.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9.

[5]王群,丁祖荣.旅游环境游客满意度的指数测评模型———以黄山风景区为例[J].地理学报,2006.

基于CSET的工控安全测评实践 第7篇

尽管ICS发生安全事故要比互联网上的攻击事件要少, 但是由于ICS的特殊性, 每一次事件, 都代表着广大人群的生活、生产受到巨大影响, 经济遭受重大损失甚至倒退。因此, 对工控系统进行安全测评和保护已成为工业生产中的重要一环。由于中国工业以太网标准起步晚而没有形成完整的行业标准体系, 本文借助美国国土安全局旗下的一款工业安全测评软件CSET (Cyber Security Evaluation Tool) , 通过问答的方式分析存在的安全隐患, 进而获取增强ICS安全的有效措施。

一、工控系统脆弱性

信息网络给工控系统带来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自身存在的问题, 诸如网络病毒黑客攻击, 用户信息泄漏等一系列的安全隐患。以2013年6月被媒体披露的“棱镜”窃听计划为例, 有报道称自2009年以来, 美国已针对中国网络发动了大规模的入侵活动, 攻击目标达到数百个之多, 其中还包括学校。据悉, 美国政府黑客主要通过入侵巨型路由器从而一举入侵成千上万台电脑, 而不是分别入侵每一台电脑。由此可见, 因特网自身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并且随着两网融合, 因特网将其自身漏洞带进了工控网之中, 因此对工控网络的进行安全测评意义重大。

由于传统的计算资源有限, 在工控系统设计时通常只考虑到效率和实时性等问题, 并未将安全作为一个主要的考量指标。随着信息化的推动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 越来越多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应用于工控系统, 在为工业生产带来极大推动作用的同时, 也就带来了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问题。现在能结合工业计算机使用的安全技术可谓多种多样。但是几乎所有的安全技术, 不论是基于硬件还是基于软件, 都有一个相同的缺陷:必须对系统进行改动。然而这正是工业环境下应不惜一切代价予以避免的问题, 因为系统一旦改动势必会造成生产中断, 增加额外的成本。对于基于硬件的系统 (如路由器、桥接器) 而言, 其缺点便是往往可通过其网络IP地址被予以识别, 因此, 很容易受到攻击。特别是在许多系统中, 为了便于数据传输, 标准端口通常是开放的。而基于软件的解决方案则由于不兼容, 使得它们无法在某些专有操作系统上运行[1,2]。

二、测评工具CSET

网络安全测评工具 (CSET) 是美国国土安全部旗下的、根据美国国家标准技术制定的工控安全测评软件。CSET提供给用户系统的、可反复操作的方法来评估网络系统的安全框架, 包含了高层次的、详尽的来自工业控制和信息产业的问题, 依据已出台的工业标准, 通过向导执行“一步一步”的评估过程。CSET对工控网络的现状和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提问, 用户只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回答即可。CSET会根据所有的回答进行总结, 编制方差统计表, 对排名最高的问题区域给出安全建议。CSET对最易出现问题部件和损失最严重两大问题类型分别给出五条最大的漏洞, 解决这些方面的问题, 可以收到最大的投资回报[3]。然而, CSET只会分析工控网络和管理上的漏洞, 并不涉及网络硬件或软件配置的详细审查。

CSET网络安全评估的前提是组建一个跨部门的工作小组, 通常由车间、维护、信息技术、市场部、安全及管理层等相关人员组成。CSET的核心是行业安全标准, CSET4.1提供15种标准, 而对于自动控制工业领域, 所选标准为NIST SP 800-82。此标准为ICS提供安全工控环境的指南, 其中包括SCADA、DCS和其他控制系统。CSET会指出这些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 对可能的风险提出安全防御建议, 包括一系列的方法和技术来增强ICS安全。如果要对工厂的具体设备层进行安全评估, 应该选择Component标准 (行业标准可多重选择) , 允许用户创建工控系统的拓扑图。同时CSET也会分析拓扑网络结构来鉴别和标记可能的网络安全入侵点。

典型的CSET测评过程如下:1) 新建一个评估程序;2) 选择行业安全标准;3) 填写评估信息;4) 完成安全评估等级;5) 报告生产及结果分析。

三、工控安全测评实例

本文以某炼油厂的操作车间为例, 进行工业控制系统测评研究, 为改善工业控制系统安全风险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

首先, 进行有关NIST SP 800-82标准的问题回答[4,5], 如图1所示。这些问题涵盖了工控系统的计划/政策/程序、管理、设备、审计责任、开发维护、物理环境、接入点控制、系统信息完整性、网络架构、通信、防火墙、加密。在逐个回答问题后, 左边树形结构将显示红色的对号。

然后, 需要进行网络安全重要性评估, 其涵盖了现场和场外的损失, 有生命、财产、经济影响、事件平息所需的总金额。等级为1-5, 级数越高, 安全风险越大。本炼油厂生产线共有工人54人, 其中检修组有6人, 产品检测组20人, 设备操作一组16人, 二组12人。全生产线分为四班三倒, 检修组上白班, 夜班只有一人, 轮流值班。图2为本企业的安全等级评估界面。

在完成安全重要性评估之后, 绘出工控系统的DCS拓扑结构 (如图3) , 在Component标准下, 再对模型中的各节点所涉及的问题进行回答, 完成网络体系测评。

对DCS模型中的各个重要环节, 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路由器、开关、远程服务器、操作站、DCS等, 进行相针对性的问题回答 (如图4) , 并生成测评报告。

四、结果分析

由于不同标准涉及到的专业问题较多, 在测评之初已忽略了若干管理层面的问题, 因此, 此工控系统最主要的问题将来自于其他网络层。与此同时, 在分析ICS中所存在的问题时, 依然要以人为主, 以CSET软件为辅, 全面综合的进行测评, 才能得出更加合理的结论和改善建议。

图5显示了该工控系统网络组件的分析报告, 蓝色表示问题未回答;深红色表示此处安全等级为4级, 即问题非常严重;红色表示此处安全等级为3级, 即问题严重;橙色表示此处安全等级为2级, 即有一定问题;黄色表示安全等级为1级, 即有隐患;绿色表示安全等级为0级, 即此处安全。

由图中可以明显看出, 此工控系统无重大安全问题, 但应用服务器, 集线器管理接口与PLC之中存在着明显的安全隐患, 而该工控系统存在安全隐患的区域有:身份认证与认证协议、信息与文件的管理、安全管理、审计与责任制度、系统与信息的完整性。

因此, 改善工控安全的建议为: (1) 对自动化控制设备与网络操作员进行身份认证, 在自动化控制组件中集成访问控制机制; (2) 采用防火墙等技术对办公网与自动化控制网络之间的接口进行访问控制; (3) 对未经授权的人员拒绝其访问, 物理上防止对关键部件的访问; (4) 进行责任划分, 安全问题追究到个人; (5) 进一步对自动化控制网络进行分区与隔离, 部署反病毒措施, 并在软件中采用白名单机制, 制定维护与更新的流程等。

此外, 还需要特别注意: (1) 一旦控制系统出现了严重事故, 防火墙安全功能应能检测出发生事件的责任人; (2) 系统应该保证在操作员离开一段时间后, 自动锁定系统, 待操作员重新输入密码指令后方可重新操作; (3) 防火墙应该保证不会将正常功能当作病毒隔离在外; (4) 防火墙安全功能应加强, 防火墙的访问应在严格的按照指定的标准来操作。防火墙安全功能只能允许授权管理员来进行操作; (5) 通信界面应当进行安全验证。

在测评完成后, 将改善建议反馈给企业领导, 以推进各种改善措施的实施, 定会大大提高工控系统的安全性。之后, 还需对此生产线进行定期测评, 以保证其始终处于安全的状态[6]。

五、结束语

本文通过使用网络安全评估工具 (CSET) 构建工控模型, 进行安全测评, 并给出安全改善建议的有效途径。然而, CSET虽然给出了一些改善建议, 但不可生搬硬套, 我们要反对本本主义, 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工控测评道路。要改善工控系统, 还要根据实际情况, 对相应部位进行调整, 不能忽视技术操作员的建议, 特别是一线工人的意见, 正所谓实践出真知, 他们长期进行实践操作, 对设备十分熟悉, 很多都有自己的改善思路。同时, 安全测评工作要定期进行, 特别是涉及到软件操作的极易感染网络病毒的部位, 更应该定期及时的进行安全测试。成立起由IT人员, 设备操作员, 安全开发人员及管理人员组成的安全测评小组亦是不可或缺的。只要加强监管, 定期测试与维护, 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必定可以保障, 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也可受到保护。

摘要:针对工业控制系统 (ICS) 存在的安全隐患, 在分析国内外工控系统安全脆弱性的基础上, 通过一款安全评估工具CSET (Cyber Security Evaluation Tool) 对某企业的工控系统进行测评。根据测评报告提出了改善ICS管理网络与控制网络安全的若干措施。

关键词:工业控制系统,CSET,安全,测评

参考文献

[1]李玉敏.工业控制网络信息安全的防护措施与应用[J].中国仪器仪表, 2012 (12) :59-64.

[2]韩晓波.企业工业控制网络安全技术探讨及实现[J].化工自动化及仪表, 2012 (4) :498-503.

[3]The Industrial Control Systems Cyber Emergency Response Team (ICS-CERT) .CSET User Guide.http://ics-cert.us-cert.gov/Assessments, January 2012.

[4]唐一鸿, 杨建军, 王惠莅.SP800-82&lt;工业控制系统 (ICS) 安全研究指南&gt;研究[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 2012 (1-2) :44-47.

[5]Stouffer, Falco, Scarfone.Guide to Industrial Control System (ICS) Security, NIST SP800-82.http://csrc.nist.gov/publications/nistpubs/800-82/SP800-82-final.pdf.2011.

生物安全柜性能测评方法的研究 第8篇

生物安全柜(Biological safety cabinets,BSCs)是一种负压过滤排风柜,防止操作者和环境暴露于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生物气溶胶;是利用空气净化和通风技术,实现第一道物理隔离屏障,为操作原代培养物、菌毒株以及诊断性标本等具有感染性的实验材料时,用来保护操作者本人、实验室环境以及实验材料,使其避免暴露于上述操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感染性气溶胶和溅出物而设计;是在现代生物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中对可能产生的生物学危险所采取的有效预防和控制措施。目的是保护生产或实验对象,保护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实验室工作人员由于肉眼无法看到直径小于5μm的气溶胶以及直径为5~100μm的微小液滴,通常意识不到有这样大小的颗粒在生成,就可能吸入,或交叉污染工作台面的其他材料以及造成对环境的污染。有时,人们往往会注重对操作者本人和实验材料的保护而忽视对环境的保护,不关注高效过滤的完整性和消毒的有效性,仅通过建筑物的排风系统将生物安全柜的排除风排到建筑物外面或排到实验室中,然后再通过实验室排风系统排到建筑物外面,这样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是不可忽视的。

此外,由于生物安全柜的种类繁多,质量参差不齐,甚至某些生物安全柜存在质量缺陷,如:缺乏高效过滤的完整性、柜体的密封性以及负压系统等质量问题,都会造成感染性气溶胶或有毒有害物质的外泄,因此生物安全柜的质量问题会带来很多生物性危害。

1 国内外测评方法现状

目前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在本世纪初已注重生物安全柜的各项性能,制订测评准则和确定测评方法。如:欧盟2000年颁布的“Biotechnology—performance criteria for microbiological safety cabinets”(BS EN12469:2000)的方法和准则;美国国家标准学会(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 Institute,ANSI)官方认可的美国NSF49生物安全柜标准。我国缺少国家测量和评价相关的方法和准则,仅有医药行业标准(YY0569-2005)和建设工业行业标准(JG170-2005)。上述两个行业标准仅控制和监管生物安全柜的生产领域,而在使用领域一直没有一个好的测量方法和评价的标准,这给对生物安全柜的质量控制和监督管理带来诸多不便。

目前生物安全柜在医疗卫生、生物制药、环境监测等行业的各级实验室大量使用。为了保护操作者人身安全,环境的安全和实验材料的安全,避免发生生物危险,必须用技术手段来评价和规范生物安全柜的各项技术指标。

因此,我们在参考和借鉴美国、欧盟及国内医药行业、建设工业行业等相关标准的基础上探索了对在用生物安全柜性能测评方法。通过对主要的性能指标要求的规范,可保证生物安全柜安全可靠,让实验室工作人员能够放心地使用生物安全柜。

2 测评方法

2.1 柜体防泄漏性能的测试

对生物安全柜柜体防泄露要求是对生物安全柜的基本要求。采用压力衰减法进行测试,即将安全柜的前窗和排风口封闭,柜体内加压到500Pa,保持30min后,在安全柜工作区域内连接压力计或压力传感器系统以显示内压。要求柜内的气压不低于450Pa。压力衰减测试法对生物安全柜柜体防泄漏性能是可靠的检测方法,对它的气道密闭性和柜体整体设计要求都较高。

如果采用压力衰减法测试柜内的气压低于450Pa时,则要采用另一种肥皂泡测试法。即在生物安全柜加压的情况下,沿安全柜压力通风系统的所有焊缝、套接处和封口处的外表面喷或涂刷检漏肥皂溶液,同时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如果发生大的泄漏,可通过轻微的气流感觉和声音发现。

通过这两种测试方法可以非常精确地测试柜体的气密性,保证了污染气体和微粒无外泄的可能。

检测实践表明,生物安全柜在使用了一段时间之后,密封性变差是一个普遍现象。因此对密封性达不到要求的生物安全柜要进行及时修理或降级使用。

2.2 高效过滤器完整性的测试

生物安全柜高效过滤的完整性是生物安全柜的主要性能,它由高效空气过滤器(HEPA)构成。高效空气过滤器安装在生物安全柜里的是由坚硬外壳支撑的一次性的、具有延伸/皱褶介质的过滤膜组成的。它主要目的是过滤流入安全柜工作区的空气里的灰尘等微粒,确保安全柜里的空气达到一定的洁净度和将试验时样品产生的气溶胶等危险粒子过滤掉,保护样品并避免样品间的交叉污染,以及防止试验操作过程中产生的生物危险粒子直接排放到环境中去。

检测时,在含有气溶胶的上游气流进行取样,证实该浓度的气溶胶的光散射强度至少应等于由10μg/L DOP的光散射强度;如果是线性刻度的光度计(0~100分度),将读数调整为100;如果是对数刻度的光度计,将上游气流浓度的读数调整在一个分度对应浓度的1×104以上。

将气溶胶光度计探针放在被测试面上距测试面不超过25mm,以小于50mm/s的扫描速率移动,使探针扫测过HEPA过滤器的整个下游气流一侧和每个组合过滤片的边缘,扫测路线应略微重叠。围绕整个过滤器外围、沿组合过滤片和框架的连接处以及围绕过滤器和设备之间的密封处仔细检视。结果应使高效过滤器的过滤效率不低于99.99%。对于可进行扫描检测的过滤器在任何点的漏过率不应超过0.02%,不能进行扫描检测的过滤器在检测点的漏过率不应超过0.01%。

只有满足这些要求的生物安全柜,才能保证过滤器对流入流出安全柜的空气里的灰尘和试验时产生的气溶胶等微粒安全有效的过滤率,进而实现安全柜的安全作用。

由于高效过滤器是消耗性材料,在检测过程中若不满足要求时,允许使用单位更换高效过滤器,更换后再进行检测。

2.3 对人员、产品和交叉污染的保护测试

生物安全柜对人员、实验材料、以及交叉污染的保护是它的主要目的。

启动生物安全柜至少正常运行30min才能开始测试,并连续运行至所有测试完成。

2.3.1 人员保护测试

人员保护测试采用微生物法或碘化钾法。

微生物法是比较经典的方法,又称微生物挑战测试,是用盛有浓度为5×108~8×108个/mL芽孢悬浮液的喷雾器在柜内进行喷雾,再用撞击采样器进行取样并置于合适的培养基上培养。当培养到24~28h时检查菌落数,如果呈阴性,继续培养44~48h再检查菌落数。

碘化钾测量方法(KI-Discus测试法)是一种物理测试方法,可以准确、快速地实现检测。它通过测量开放工作台碘化钾粒子数的传递指数与安全柜内部碘化钾粒子数的传递指数的比值(称为:保护因子Apf),用来衡量危害性气溶胶从安全柜逸出量,是无量纲的量,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M—气溶胶发生器分散的碘化钾溶液的体积,以毫升(mL)表示;

3.1×107—由液滴尺寸、采样流量和涡流盘转速导出的一个常数;

V—采样流量,以升每分(L/min)表示;

n—过滤膜上的斑点数;

我们在实际检测中使用的条件是:M=20m L,V=100L/min,此时(1)变成:

在实际检测工作中只要数过滤膜上斑点数,就非常简单地得出保护因子Apf值。如果过滤膜上没有斑点,则意味着保护系数高于该值,可记为Apf>6.2×106。

方便快捷的碘化钾测试法可以在1min内完成检测结果,远远低于微生物法的48h以上的培养所需要的时间,它测得的前操作口的保护因子小于1×105,我们认为存在生物危险。

2.3.2 产品保护测试

在安全柜的工作台面上,以交叉三等分线的方式放5个敞开的琼脂培养皿;将盛有浓度为5×106个/mL~8×106个/mL孢子悬浮液的喷雾器放在安全柜外,喷雾器喷射轴在安全柜中心并与前窗操作口上沿平齐,喷雾器的喷嘴前端位于前窗操作口外100mm,喷雾方向平行于工作台面,正对前窗操作口,一个阳性对照琼脂培养皿放在圆筒下,并位于前窗进气格栅上方或下方10mm,使其对进气气流的干扰最小,启动喷雾器,运行5min后关闭。喷雾关闭5min后盖上琼脂培养皿的盖子;将培养皿在37.0℃培养;养24~48h检查菌落数。如果呈阴性,继续培养至总培养时间达44~48h检查菌落数。

2.3.3 交叉污染保护的测试

将盛有浓度为5×104~8×104个/mL的芽孢悬浮液的喷雾器置于安全柜内,紧靠左侧内壁的中心,启动喷雾器,5min后关闭喷雾器。

按工作台面三等分的方式,分排列8个敞开的琼脂培养皿,15min后盖上培养皿,并进行培养。当培养到24~28h检查菌落数。如果呈阴性,继续培养至总培养时间达44~48h再检查菌落数。

将喷雾器放于靠右侧内壁中央执行上述步骤。

2.4 气流测试

2.4.1 下降气流流速的测试

生物安全柜工作区垂直下降气流的流速以及流速的均匀性和稳定性是至关最要的。它对安全柜试验样品保护和交叉感染防护性能产生重要的影响,如果气流流速太小将导致试验样品失去保护。

按在工作区上方高于前窗操作口上沿100mm的水平面上确定测量点位置,且等距分布,形成的正方形栅格不大于150 mm×150mm,测试点最少应有3排,每排最少应有7个测量点;测试区域边界与安全柜的内壁及前窗操作口的距离应不大于150mm;用夹具将风速计探针准确定位在各测量点进行测量。将所有测试点的测量值用规范的方法计算出下降气流的流速平均值以及流速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2.4.2 流入气流流速流向的测试

生物安全柜工作窗口的气流流向和气流速度,是安全柜最重要的性能指标。它的流向和流速直接关系到对实验人员的保护。如果它的流速和流向失准将会对试验操作人员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用密封条带将风速计的捕获罩密封在生物安全柜的前窗操作口中心;运行安全柜,读取风速计至少10次,得到相应的气体速度测量值;计算出风速的平均值。

对于带有手套的生物安全柜,用热式风速仪在手套连接口中心测量气流流速,至少测量1min。在其他手套连接口进行同样测量。

气流流向测量可在生物安全柜的外离开口处约100mm的整个截面上发可视性烟雾,观察烟雾的流向。

2.5 其他测试

除上述主要参数外,生物安全柜工作区域的洁净度、温升、噪声、照度、振动幅度以及柜体内外的压差等参数也关系着其质量,也必须进行测试。

2.5.1 洁净度的测试

生物安全柜的洁净度用粒子计数器的采样数来表征。被测生物安全柜置于正常工作条件下运行30min;测量边界距离内表面或前窗100mm范围内;粒子计数器的采样口置于工作台面向上200mm高度位置。读取粒子计数器的采集数。

2.5.2 压差的测试

生物安全柜的压差用微压差计直接测量。被测生物安全柜置于正常工作条件下,用微压差计测出柜内外压差。

2.5.3 温升测试

被测生物安全柜置于正常工作条件下连续运行4h。将一个干球温度计置于被测生物安全柜前窗开口面中心向外80mm处测量环境温度,另一个干球温度计置于被测生物安全柜工作台面的几何中心向上300mm处测量操作区温度。当温度计上的数值达到稳态后,两个温度计的差值即为生物安全柜的温升。

2.5.4 噪声测试

对试验环境停止送风。声级计设置为“A”计权模式。在被测生物安全柜前壁面中心水平向外300mm,工作台面上方380mm处测量噪声。此时声级计的测量结果即为该生物安全柜的噪声。

2.5.5 照度测试

生物安全柜的光照度用照度计直接测量。在工作台面上,沿工作台面内侧壁中心连线设置照度测量点,测量点之间的距离不超过300mm,与侧壁最小距离为150mm;被测生物安全柜置于正常工作条件下,重复各测量点测量。被测生物安全柜照度为各测量点照度的算术平均值,即为该生物安全柜的光照度。

2.5.6 振动幅度测试

生物安全柜的振动幅度用振动仪直接测量。被测生物安全柜置于正常工作条件下,将振动仪的振动传感器牢固地固定在工作台面的中心,测量生物安全柜工作时的振幅。振动仪的最大值数为工作台面的振动幅值。

3 结束语

安全可靠的生物安全柜是目前保护生物安全最有效方法之一,由于它应用广泛,其质量安全性和可靠性已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我院经常收到用户对生物安全柜质量检测的请求。因此生物安全柜性能测评方法的探讨和研究将对生物安全及社会公共安全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并由此产生重大的社会效益。

本方法快速、准确、简单、易于操作,使对生物安全柜的逐台检测成为可能。利用上述测评方法,我院对广州地区部分在用的生物安全柜性能进行测量和评价,对不能满足要求的生物安全柜进行了修理或降级使用,同时对净化工作台的测评也参照本方法的相关方法进行,已经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U.S.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Center for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Biosafety in Microbiological and Biomedical Laboratories[M].4th ed.Washington: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1999.

[2]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Laboratory Biosafety Manual[M].2nd ed.Geneva:WHO,2003.

[3]朱守一.生物安全与防治污染[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9.

[4]BS EN12469:2000.Biotechnology-Performance Criteria for Microbiological Safety Cabinets[S].

[5]许钟麟.空气洁净技术原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6]GB19489—2004,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S].

[7]YY0569-2005,生物安全柜[S].

[8]胡良勇.生物安全柜的性能和质量控制[J].医学保健器具,2008(8):18-20.

[9]胡良勇.生物安全柜质量管理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中国医学装备,2009(2):32-34.

计算机网络测评与安全防范技术 第9篇

1 计算机网络测评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也已经被人们广泛的应用到各个行业当中,这就给人们的生活、工作以及学习带来了许多的便利。其中计算机网络测评技术的运用,则是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程上,建立一个网络测评系统或者模块,通过人工测评和设备测试这两种不同手段,对测评对象进行测试,这样就是使得测评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有效的解决了传统测评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中的相关问题,从而保障了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共享,有利于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2 计算机网络安全概述

目前我们已经进入到了开放性的网络信息时代,人们在生活和工作的过程中,都可以利用网络技术来对其相关的信息数据进行传播,并且获取重要的信息资源,这样就充分的体现出了当代互联网开放性、共享性以及国际性等方面的特点。但是,计算机网络在使用的过程中,其计算机系统和网络都存在着许多不安全的因素,这就对信息数据的传播有着严重的影响,其中计算机网络的不安全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网络的开放性

在现代化网络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开放性是其最为突出的特点之一,这不仅满足了人们对信息资源的需求,还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开放性的网络技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也十分容易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出现一些安全问题,从而导致信息数据出现泄漏、丢失等方面的现象。

2)网络的国际性

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过程中,互联网的国际性特点越来越多突出,网络技术的安全问题不在只局限于本地网络,而是面临着一个国际化的挑战,就给人们的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防范处理工作加大了难度。

3)网络的自由性

目前,在网络技术运用的过程中,其网络信息技术的传播获取也已经不再受到时间、地点等方面因素的限制,这就使得用户可以随时随地的获取或者发布相关的信息,从而使网络技术的安全性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4)网络系统的脆弱性

在我国网络系统建设的过程中,由于其技术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导致网络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没有良好的安全防范措施,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无法得到很好的保障。

3 相关对策

3.1 技术层面对策

在安全防范技术方面,当前我们采用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主要有实时扫描技术、在线监测技术以及防火墙等,这些网络安全技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有着良好的安全防范效果。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也在对这些保护技术进行不断的创新和改进,其中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建立安全管理制度

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并且对系统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而使在对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安全测评的过程中,不会出现相关的问题。

2)网络访问控制

在当前网络安全技术发展的过程中,网络访问控制是保护网络安全的主要措施之一,它在实际使用时,可以很好的保障网络资源使用的合法性,有效得到减少了信息数据丢失、泄露等方面情况的出现,并且在计算机完了技术发展的过程中,网络访问控制技术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这就很好的保障了网络技术的安全性。

3.2 管理层面对策

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管理,不仅要看所采用的安全技术和防范措施,而且要看它所采取的管理措施和执行计算机安全保护法律、法规的力度。只有将两者紧密结合,才能使计算机网络安全确实有效。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管理,包括对计算机用户的安全教育、建立相应的安全管理机构、不断完善和加强计算机的管理功能、加强计算机及网络的立法和执法力度等方面。加强计算机安全管理、加强用户的法律、法规和道德观念,提高计算机用户的安全意识,这就要对计算机用户不断进行法制教育,明确计算机用户和系统管理人员应履行的权利和义务,维护计算机及网络系统的安全,维护信息系统的安全。

3.3 物理安全层面对策

要保证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可靠,必须保证系统实体有个安全的物理环境条件。这个安全的环境是指机房及其设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计算机系统的环境条件

计算机系统的安全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空气洁净度、腐蚀度、虫害、振动和冲击、电气干扰等方面,都要有具体的要求和严格的标准。

2)机房场地环境的选择

计算机系统选择一个合适的安装场所十分重要。它直接影响到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选择计算机房场地,要注意其外部环境安全性、地质可靠性、场地抗电磁干扰性,避开强振动源和强噪声源,并避免设在建筑物高层和用水设备的下层或隔壁。还要注意出入口的管理。

4 结论

由此可见,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过程中,网络测评和安全防范技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不仅有利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步,还使得网络技术的各方面性能得到有效的保障。虽然目前在我国计算机网络实际应用的过程中,网络测评和安全防范技术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但是人们已经将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到了其中,相信在未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效果将会更加的完善。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也已经广泛的应用到了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当中,这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便利,还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过程中,计算机网络测评技术和安全防范技术作为其核心内容,它们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可以使得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得到有效的保障。本文通过对计算机网络测评的相关内容进行介绍,讨论了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运营的过程中,安全防范技术的实际应用,以供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关键词:网络测评,安全防范技术,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1]李娜.浅谈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技术[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08)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安全文化测评】相关文章:

企业文化测评06-30

安全文化07-02

安全环境文化05-17

安全文化氛围05-23

安全文化理念06-16

电视文化安全06-22

文化安全视阈06-29

患者安全文化07-11

煤炭安全文化08-10

建设安全文化08-18

上一篇:布光方法下一篇:前胃迟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