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线分析论文范文

2024-06-16

流线分析论文范文(精选9篇)

流线分析论文 第1篇

2010年一级注册建筑师作图考试已经结束了, 该题目是一个综合门诊楼的改扩建设计, 回头反思, 该题目出看似简单, 但却步步为营, 招招悬命!应试者稍不小心或反应稍慢, 便会深陷困境, 苦耗时光, 回头看时, 幡然醒悟, 然为时已晚!现重做此题 (见图) , 本方案并非标准答案, 仅是笔者对标准答案的理解而已。

二、题目分析

题目要求:一层平面要求布置门诊大厅, 药房, 急诊, 儿科, 输液, 放射科 (保留原有平面) 同时设连廊同北面住院部连接。

切入点:首先分析门诊楼主要出入口位置及各科室功能要求来确定各功能单元的平面布局 (见图1)

1、先确定方案中各主要出入口的位置, 依据门诊楼的布置要求, 急诊应接近医院的主要出入口位置, 便于接诊, 因此在主要出入口道路上设置急诊出入口, 在南面平面展开处布置门诊入口及儿科主入口并比邻单独设置儿科发热门诊入口, 便于主入口前布置大量停车场。

2、药房和输液单元分别布置在对采光要求不高的位置。

题目要求:二层平面要求布置外科, 五官科, 妇产科, 检验科, 内科 (保留原有平面)

同时设连廊同北面住院部连接。

切入点:根据一层平面的布置确定二层各个功能单元的位置如下 (见图2) :

(1) 儿科单元上面布置妇科单元, 并通过门诊大厅的自动扶梯及医用电梯加强二者的联系, 便于儿科及妇科行动不便者上下交通。

(2) 急诊单元上面布置外科单元并设一部医用电梯, 便于危重病人及时转入外科医治。

(3) 眼科及耳鼻喉科设在平面的北侧以保证眼科的功能要求。

3、检验科布置在药房和输液单元上面。

确定交通流线

此步的关键在于两点

(1) 原题要求设连廊同北面住院部连接, 如能及时想到在一, 二层平面的中部设置医护联系廊连接连廊及北面的医院住院部和各功能单元, 则本建筑的大流线就解决了 (见图1, 2) 。

(2) 原题在西北角分别布置了原有建筑的放射科单元 (一层) 及原有内科单元 (二层) (见图1, 2) , 如能迅速发现该提示, 并变化到各扩建功能单元中, 则功能单元的许多问题如柱网排列, 医患分流, 手术室布置, 双通道, 等单个单元的流线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三、结语

1、本次考题解决的问题关键在于考试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分析出该题目的切入点及流线关系, 并有效利用考题中的提示, 布置下来便会同题目要求的功能关系图, 各科室的面积要求, 各功能房间的采光要求严丝合缝, 否则便会一步错, 步步错, 一错再错!直至最后所有的布置均会感到捉襟见肘。

2、本文认为, 该题目虽然是一个考试题目, 但它的功能组织, 流线分析, 交通组织及各功能单元的摆布方面在门诊楼的设计中仍具有典范作用!

摘要:本文以2010年一级注册建筑师作图考试题目为蓝本, 并借此探讨门诊楼各科室的功能组合及流线分析

关键词:一级注册建筑师考试,切入点,功能单元,交通流线

参考文献

流线、超薄 第2篇

2007年3月6日,Palm与中电通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CECT)合作,携手在中国推出最新的Treo 680智能手机。这部结合了GSM/GPRS/EDGE四频的移动电话是专为那些准备提升自己,拥有全功能智能手机的消费者们而准备。

消费者们将会发现,Treo 680智能手机操作简单,小巧轻薄,电子邮件、网页浏览、短信、多媒体、行事历、联络人等功能一应俱全。Palm相信这部手机将会吸引更多希望拥有更高效移动通讯体验的现有普通手机用户。Treo 680内置一个完整、简易输入的键盘,非常适合编写短信及电子邮件。320×320高分辨率、色彩鲜明的屏幕,对于浏览网页、欣赏照片和播放视频等等,是再理想不过了。用户可以通过使用Treo 680内置键盘进行拼音输入,这种输入法可以根据之前的输入自动对词序进行调整。此外用户还可以选择在Treo 680触摸屏上进行中文手写输入。Treo 680拥有64MB的可用储存空间,几乎是Tre0650的3倍。

Treo 680还提供了许多专为中国移动用户定制的软件服务:用户可以通过中国移动的Mobile Service来选择所提供的内容服务。用户还可以通过移动证券软件即时浏览最新的股票资讯、股票价格和在线交易记录。SyncML软件提供了用户在线备份或者恢复联系人到中国移动的服务器。Monternet Link软件使用户可以直接浏览中国移动专门的移动门户网站。

苏锋

三诺音乐蛋ispeak800

什么样的音箱才能配得上苹果iPod的时尚品味?三诺用神奇的ispeak800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ispeak800是三诺音响早在2006年夏就研发制造出的数码音箱,终于与国内消费者见面了。这是一款功能强大且音质突出的移动数码音箱,宛如一个放在底座上的半球,半球直径只有14cm,却包含一整套2.1声道的音箱。它具备10W的输出功率,保证了音质的良好表现。ispeak800的纯白外表经过高度抛光,工艺精细,手感出色,与iPod的风格非常协调。具有苹果公司授权的音源插口,可通过推拉式的iPod底座接插不同型号的iPod产品。此外通过标准音频插孔,它还可以接MP3、笔记本电脑等产品。它不仅仅是音箱,还具有时钟、音乐闹钟、FM收音、液晶屏显示等功能,用户更可以通过遥控器轻松掌控。这款即将上市的数码音箱,售价预计为698元。

刘晖

用心畅听

iriver Clix上市在即

2007年2月,iriver于韩国本土发布了其最新旗舰机型Clix。aix的外形设计与去年发布的S系列在理念上颇有相似之处,简洁流畅的线条勾画出了iriver独有的前卫时尚气息,一经推出便大受好评的D-CLICK操控系统在Clix身上也展现出了改良后的第二意识形态。Clix采用的2.2英寸高品质屏幕不仅拥有QVGA级别分辨率,在AMOLED技术的支持下显示效果非常出色。AMOLED屏幕优势为不需要背光提供光源,在物理发光的优势之下可以全角度欣赏到毫无延迟的纯净画面。

在功能方面,备受好评的Flash UI设计、MPEG-4视频播放、电子书阅读及FM收音和数字相册等功能一应俱全。Clix视频播放可支持MPEG-4和WMV9格式文件,30帧/s的播放速度足以媲美中端MP4播放器,流畅清晰的视频画面配合清澈高保真的音质将是Clix最大的竞争优势,D-CLICK操控系统配合最新Flash系统将趣味性和可玩性大大提高,齐备的功能和稳定的软件也将是Clix的一大特色。

流线型风格浅析 第3篇

关键词:流线型设计,汽车设计,工业设计,动力学

流线型指一个物体的表面形状, 通常情况下是平滑、规则的, 没有较大的起伏或尖锐的棱角, 可减少物体受到的阻力。流线型在很大程度上属于流体力学中的问题, 而人们将其运用到了工业设计领域, 比如运用在汽车、轮船的外形设计中, 从而提升它们的速度。将流线型风格推向设计高潮的人, 当属美国著名工业设计师雷蒙德·罗维。至今, 流线型风格仍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产品的设计中。

1 流线型风格的产生和发展

1.1 流体力学中的流线型

流线型本是空气动力学名词, 用来描述物体表面圆滑、线条流畅的形状。具有这种形状的物体能减少运动时受到的风阻, 因此, 率先被汽车、火车头部、飞机机身和潜水艇等交通工具的设计所采用。

1.2 工业设计领域中流线型风格的发展

流线型风格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雷蒙·罗维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在美国设计汽车、火车头等交通工具, 并开始引入流线型设计。流线型风格是一种外在的“样式设计”, 目的是以产品外观造型促进销售。美国大萧条期间, 商业竞争变得非常激烈, 流线型风格被推向高潮。其魅力在于其标志着走向未来, 使在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中的受害者看到希望和得到解脱。因此, 流线型风格的感情价值已超过了它的功能价值。在艺术方面, 流线型是未来主义和象征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用象征的表现手法诠释了“速度”一词在工业时代精神中的概念。因此, 流线型风格不仅是大众认可的一种现代风格, 也是大众需要的一种现代风格。设计师设计出不同样式的产品来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 从而使双方的刺激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因此, 流线型设计受到了美国设计师和消费者的青睐。

对比现代主义生硬的几何形, 流线形更容易吸引大众的眼球, 它看起来舒适、时尚、大气、饱满, 这也是它流行的重要原因之一。

2 流线型风格在工业设计领域的运用

美国多家大型汽车公司都在流线型风格运用方面进行了多次尝试, 促进了流线型风格在交通工具中的合理运用。1933—1934年, 美国设计师理查·富勒设计的“迪玛西安车”采用了珠状的三轮汽车设计, 可节省约50%的燃料, 被视为流线型风格的重要开端。1934年, 克莱斯勒公司制造的气流牌汽车是世界上第一辆流线型车, 其发动机罩的双曲线通过后斜的挡风玻璃与机身紧密结合起来, 使整车具有流畅的特征, 造型前卫。1938年, 雷蒙·罗维与宾夕法尼亚大学合作设计出了世界上最大的蒸汽火车头——“S—1”, 它具有流线型风格, 弹头般的前端有效地减少了列车行驶时受到的阻力。除了在汽车设计中采用了流线型外, 飞机设计中也采用了该风格。1933年, 波音247型和道格拉斯飞机公司的DJ—1型采用了流线型设计来提升飞行速度。流线型设计在汽车、火车和飞机等交通工具上的运用体现了优美造型与良好功能的完美结合, 是美国工业设计兴起的典型代表。道格拉斯设计队伍运用流线型设计后, 使其设计在科学和美学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流线型风格是美国文化的象征, 然而, 其影响并不局限于美国。通过出版物、电影等媒介, 它被传播到世界各地。为了追求更加广阔的市场, 美国许多公司开始在国外投资设厂, 比如福特汽车公司、通用汽车公司在20世纪30年代均在欧洲各地设立了子公司, 为欧洲带来了底特律的设计方式和生产方法。但在某些方面, 欧洲与美国存在明显的区别——欧洲对流线型风格的设计并不依赖于美国, 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1933年, 德国的波尔舍运用流线型设计了一种外形类似甲壳虫的汽车, 其外形颇具动感, 俯视整个车身呈纺锤状, 在同类车中获得了“车中之王”的美誉;1934年, 奥地利的鲁德维卡设计的塔特拉v8—81型汽车也采用了流线型设计, 并在尾部增加了一个鳍, 被人们认为是20世纪30年代最杰出的汽车之一。

3 流线型风格的现代化

早期的现代主义忽视了工业资本主义的特点, 仅仅为了赢得市场而强调产品的使用价值。在商业环境中, 美国的流线型风格对现代主义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在现代设计中, 流线型风格被普遍运用, 它不但被广大设计师标榜为现代主义设计的重要标志之一, 也体现在现今各类设计理论的研究综述中。此外, 企业和设计师也常采用这一风格, 彰显了其产品的美观、时尚、现代感和现代化特征。

任何有关流行风格设计的讨论都必须涉及产品的商业化, 以及其与消费者在心理学上的联系。因为设计是为人的需求而进行的, 所以, 设计在很大程度上与消费者有紧密联系。汽车设计是流线型风格设计中最具代表性的产品, 汽车制造商将汽车的外观设计成流线型来使其达到最快的行驶速度。

现代设计注重批量销售, 强调标准化, 要求将不同类型的行为和传统国际市场的标准转换为固定、统一的模式。这些市场反映了不同文化群体的要求, 每个群体都有其特定的行为、语言、时尚和传统。这为多元化的设计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而流线型风格的独特魅力也能得到更好的表现。随着科学的发展, 工艺技术和工艺材料也在不断更新, 为流线型风格设计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流线型风格的产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流线型风格不仅丰富了现代人的生活质量, 同时, 人们通过结合现代设计的因素, 也使流线型风格更加多元化, 使其更符合当今社会对现代化设计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2.

流线分析论文 第4篇

关键词:空间;曲线;形式主义;北京银河SOHO

中图分类号:TU-0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8-0235-01

一、建筑设计界“女魔头”的视觉设计冲击

在形态的激变与扭曲过程中,建筑的垂直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转而越来越关注其水平向的开放性,因此,扎哈·哈迪德的建筑形态就少了几分纪念性而更具动态感;也正是水平向的开放,重建了建筑形态与基地的关系,模糊了室内外的限定关系,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建筑学的常规框架。扎哈·哈迪德也是通过探索建筑形态的水平开放性将她的建筑试验从抽象的构建拓展到“建造的新领域”:她所有的设计概念都似乎源自场地内固有的紧张状态。

扎哈·哈迪德在设计中首选的类比转换概念来源于无穷无尽的自然形态领域:森林、峡谷、河流冲积的三角洲,沙丘、冰川、熔岩流以及地理断层等地貌。除了这些特定形态之外,自然地景中一般抽象的形态特征也被引入其建筑语汇范围。人造地景是一系列连贯的空间系统,它们反对理想化的精确与规矩,但它们也不只是些随意的自由形态。人造地景遵循它们自己独特的法则和规律:它们通过有变化的曲线而不是僵硬的边线来表现空间,从而能够创造出无限的空间变化,而不是仅仅依靠重复某种孤立的建构类型来塑造空间。人造地景概念是一种模糊的,不确定的空间感觉,而正是这种不确定性为居住其中的人们能够主观地理解空间含义留有了余地。

二、北京银河SOHO空间形态与流动设计

银河SOHO在总体空间布局上采用了自由、灵活的非对称式布局。建筑的东西两侧各有两个主入口,通过自动扶梯或蜿蜒的坡道,引导人流进入外部空间的中心——商业步行街。这个步行街由基座和四座“卵形”塔楼围合而成,如同“峡谷”一般存在于四周流畅的曲线之间,在视觉上富于动感和变化;地面的铺装使用了自由舒展的曲线图案,呼应了整体的空间形态;在步行街上方,有八个斜向交错并位于不同楼层的连桥。她反对现代主义建筑的精确与规矩,更愿意通过流畅、变化、生动的曲线而不是生硬、僵直的“硬角”来塑造空间。她善于从自然景观中去寻找灵感,并一直在尝试着让自己的建筑形式与变化无穷的自然形态产生联系。

通过对山脉、河流、峡谷、冰川等自然景观的研究,运用抽象、类比的方法提炼相关的视觉元素。抽取出自然景观中本质的、共同的特征,形成一种与自然物象保持一定联系和相似性的艺术形象——自由流动的曲线,并将其应用到设计中去,形成自己的建筑形式语言。借助这种形式语言,她将运动表达为一种不动的形式,让建筑看起来仿佛是“凝固了的岩浆”,从而创造出一种有“超现实主义”色彩的动态空间。这种流动感的形式使空间的限定不再变得那么明确和肯定,使建筑空间变得如同自然空间一样,边界较为模糊、过渡自然柔和,给欣赏者以“不确定”的空间感受和更多的空间遐想,哈迪德的形式概念并不是随意的、简单的模仿了自然的形态,而是在尝试创造类似与自然界的、拥有丰富表情的动态空间,使之产生无穷的变化。

三、扎哈·哈迪德建筑空间概念

建筑需要空间感需要用人的五官去感受特别是体感,扎哈·哈迪德设计的建筑常带给人一种无重力、漂浮在空中、与地面若即若离的感觉。有人说她的建筑是支离破碎的,这种所谓的支离破碎是一种感觉,而不是指形式本身。扎哈是极少数有着强烈标签的建筑师之一,她有着自己独到的建筑语言,她的作品看似平凡却大胆地运用空间和几何结构,反映都市建筑繁复的特质。以打破建筑传统的扎哈·哈迪德一直在实践着让建筑更加有思想于是才会有超出现实思维模式的富有新突破的作品。

扎哈重空间、重结构、反装饰的观点是从构成主义那里学到的。早期的构成主义、现代主义建筑师们将构成主义的艺术思想引入现代建筑,实现了艺术思想向建筑思想的转化。其思想不仅在建筑的体量上体现出构成主义的意味、建筑中没有多余装饰,更主要的还是对空间建造和新结构的运用加以重视。空间的塑造过程应该是由内而外的,因此所产生的造型应该是一个立体的空间结构。这样的观点实际上已经指明了空间、形式与结构之间的因果关系,即:空间决定形式、空间决定结构。扎哈能够抓住本源的构成主义的艺术思想的本质,发展着她的现代主义建筑。建筑形式中构成主义的味道浓重,并受四维化的建筑空间影响而生成。

四、扎哈·哈迪德建筑表情

表情是来描述人内心的感受是人内心的反馈。建筑则通过外部,形式风格将内部空间反馈给观者像人类一样用某种表情来面对不同的生活。扎哈在满足实用条件的基础上发挥她个人巨大的才华,以求建造出她心中最美丽的建筑。在她思想根源的驱动下,她选择了两个最矛盾的几何形体来作为她表达形式的武器。这就是三角和曲线,三角它在几何学中是一种最稳定的图形。同时它给人以尖锐不可靠近的心理感受;而曲线则是能流动易变化的图形给人一种平缓亲和的心理感受。安东尼奥 高迪说,曲线是神线,直线是人的线。扎哈很是同意高迪的观点,维特拉消防站的三角直入天际,北京银河SOHO的曲线舒畅人心,两种特点带给大家的是两份喜悦的表情。扎哈认为建筑根本就没有统一的样式,如果所有的事情都一样世界就失去了意义。建筑的趣味性就在于不仅内部可以变化出许多不一样的东西,就连外形、乃至是整个形式都可以不一样。她所建造的建筑是那样的非同一般如同梦幻中的未来世界。

参考文献:

[1]Zaha Hadid Architects,Iwan Baan.霸气与婉约的建筑时尚风[J].缤纷.2010(Z1)

[2]曲方舒.戴镣铐的舞蹈——扎哈,妹岛,和玛莎·舒尔兹[J].美苑.2004(02)

[3]丁晶,杨熙,丁山.“她时代”建筑——遗世独立的扎哈[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5(04)

[4]代铮.浅析扎哈·哈里德的建筑设计作品特点和对“线”的运用[J].科技风.2011(06)

关于城市综合体建筑流线的探究 第5篇

一、影响城市综合体建筑流线的因素分析

一般来讲面对于城市综合体建筑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就是使用主体对于建筑的基本需求, 在诸多的成功设计案例中, 建筑流线的设计大多是建立在对大众基本需求的把握之上的, 大众作为建筑的使用主体, 首先就需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 倘若建筑的使用主体不复存在, 那么建筑也就没有了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因此, 对城市综合体建筑流线以干扰和影响的因素应该是从人的角度为出发点加以思考的。

第一, 人在建筑中的诸多行为, 会对组织建筑的流线设计有着一定的影响, 从建筑学科的范畴来看, 人的行为学与建筑学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 人在建筑中所体现出的不同的需求, 对于不同类型的流线设计有着一定的导向作用, 而且不同行为的发生环境需求则间接的将功能区加以区分和划分开来, 而且随着设计的不断规范化和科学化, 流线之间的交叉现象逐步减少, 流线组织愈发清晰。

第二, 建筑中的流线、空间以及功能等由于受到人的行为方式的影响, 这三者之间也存在着相关的关联和影响, 一般情况下, 建筑中的所提供的基本的服务需求对于建筑的流线组织形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那个, 而且建筑的流线组织形式是与建筑的空间形式相一致并且相辅相成的。

第三, 城市综合体建筑中的流程工艺对于流线组织也有着一定的影响, 在城市综合体建筑中, 往往会留有一些特定的流程, 诸如大型商场的购物流程等等, 因此这时候的流线组织就需要依照流程进行有效的设计和规划。

二、城市综合体建筑流线的组织形式分析

功能的合理性不仅需要每一部分的区域安排有着合理的空间布局形式, 而且也需要各个部分之间保持着一定的联系, 提高其不同区域部分的畅达性, 这就是建筑流线所起到的极为重要的作用。由此来看, 作为一个相对较为完整的建筑, 其空间的组合形式必须与建筑的功能特点相匹配, 而且流线的组织形式也必须与建筑的功能和空间需求高度吻合

1. 单一走道式

在整个城市综合体建筑中, 办公场所、医院等为典型代表的场所中, 会诊室、办公室、病房等对房间有着特定要求, 一方面其需要一定的安静性, 避免被过度打扰, 另外一方面, 对于该区域的便利性也有着一定的要求, 要求相互之间的通达性良好, 在这由于这些方面的使用上其数量较多但是各个房间占地面积并不是很大, 因此针对类似这种功能特点的区域, 可以再平面上采取单一走道的形式来有效组织流线。

单一走道式流线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将使用空间与通道的联系空间相互区别开来, 最大程度的保障使用房间的安静和不被打扰。因此一般情况下, 在城市综合体建筑中, 一些办公楼、医院、学校等建筑大多采取该类型的流线组织形式。由于使用需求以及各地区域内气候条件的不同, 走道式建筑一般情况下可以分为走道在中间位置的内廊式以及单面走道的外廊式, 内廊式一般情况下会按照沿走道两侧对使用房间加以安排的方式, 外廊式则会沿使用房间进行两侧设置走道等几种流线的组织形式。

2. 竖向楼梯单元式

在城市综合体建筑中的住宅类建筑中, 单一走道式的流线组织形式无法有效满足住宿需求, 这是以为内在住宅类建筑中, 每个用户之间需要存在着一定的功能上的联系, 此外, 过长单一的楼道设计会增加住宿者的不安、忧虑情绪, 因此这对这种情况, 可以有效根据住宅区的基本的建筑功能特点, 有针对性的对单元的形式加以组合, 也就是以电梯或者楼梯为中心点, 几户人家为外围, 采用竖向上面的楼梯来组织流线。这种竖向楼梯单元式的流线组织形式, 不仅有效保障了住宅区功能上的合理性, 而且与空间组织的基本要求相符合, 因此在住宅建筑中一般较为常见和普遍。

3. 由中心向四周散发式

对于城市综合体中的一些公共建筑来说, 诸如一些车站、展览区域等, 由于其自身的功能特点, 这就决定了其采用广厅为主体, 将各个部分的区域空间联系在一起的空间组合形式, 值得一提的是, 广厅指的是一种为各大空间提供交通联系的一个重要空间, 这种模式下的流线根据交通线路来合理组织和设计, 形成由中心向四周发散的一种流线组织形式。由中心向四周散发式中广厅主要功能是为人流集合、疏散以及交通联系提供空间, 通过中心——广厅将各个部分有效联系在一起。

4. 由四周向中心汇聚式

由四周向中心汇聚式这种流线组织形式也是综合体建筑中一种较为常见的建筑流线组织形式, 尤其在影视剧院、大型的菜市场以及体育馆等建筑中最为常见和普遍。一般情况下, 这些区域都是一个巨大的空间为中心, 诸多辅助和次要的空间为补充, 围绕大的中心区域合理展开和布置。在这种类型的建筑中, 该功能区内的的主要、次要功能较为显著, 地位的体现较为明显, 因此这种类型的空间组织形式导致了一种由四周向中心地带的大空间汇合的流线组织形式, 区别于广厅式的流线组织形式, 这种由四周向中心汇聚式与其恰好相反。这种由四周向中心汇聚的流线组织形式如图一所示。

三、结语

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城市综合体的出现越来越普遍, 随之对于城市综合体建筑流线的相关研究也日趋热烈, 深入对该方面的研究和探析, 对于合理、科学的指导我国城市综合体建筑的设计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笔者衷心希望, 以上关于对我国城市综合体建筑流线的一些探究和思考能够被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合理的吸收和采纳, 进而更好的推动我国城市的发展, 缓解城市快速发展与人的基本需求之间的矛盾。

参考文献

[1]张伟, 田玉敏.城市综合体建筑内餐饮场所的防火设计问题探讨[J].灾害学, 2014, (1) :99-102.

[2]刘越.城市综合体建筑的空间形态解析[J].陕西教育 (高教) , 2009, (11) :120.

[3]彭礼孝.市场转向下的城市综合体建筑设计论坛[J].城市环境设计, 2011, (Z2) :40-41.

[4]秦静, 李世芬.博览建筑参观流线与空间形态关系研究[J].山西建筑, 2012, (13) :1-3.

[5]秦静, 李世芬.博览建筑流线与空间形态的关联性建构研究[J].中外建筑, 2012, (50:32-35.

[6]李斯彬.闽南城市综合体建筑设计——以晋江宝龙城市广场为例[J].福建建筑, 2012, (5) :40-44.

[7]蒋晓华.浅论中小型城市综合体建筑设计[J].中华民居 (下旬刊) , 2013, (10) :58-59.

[8]陈锐.建筑流线研究[J].工程与建设, 2008, (2) :181-183.

浅谈流线型建筑平面定位方法 第6篇

某工程建筑面积41 579 m2,框架剪力墙结构,由A,B,C楼组成,主楼A,B楼地上16层,18层,地下室1层且连通,裙楼C楼2层,此建筑由多个圆心控制,圆心位置较远,且不在建筑物内,主楼呈“S”形,裙楼呈鹅卵形。建筑平面形状如图1所示。

2 测量难点分析及方案选择

2.1 内业计算方法

内业计算须依据相应的测量方法而定,本工程在各个阶段所用的测量方法有所不同,所需内业测量数据都比较多,采用普通解析几何方法计算,工作量则会显得较为繁杂,且易出错,针对此点,采用CAD图解法,借助CAD强大的查询、标注功能来实现。

2.2 测量定位

1)基坑阶段。

主楼基坑较深,约在地表下3 m,底板厚500 mm,坑内每个桩承台都凸出板上约700 mm,相互间由横向弧形、纵向直形基础梁相连,梁凸出板上约200 mm~300 mm。裙楼基坑约在地表下800 mm,此基坑定位用普通经纬仪量角、钢卷尺测距较困难,且误差较大,不易实现。采用全站仪对每个基坑分别定位。

2)地下室阶段。

底板面高低跨较多,须在底板面相应增设测量辅助导线,此导线依据实际情况而定,呈不规则分布。

3)非标准层阶段。

非标准层结构依然较复杂,定位方案同地下室施工阶段。

4)标准层阶段。

标准层形状相对较简单,于非标准层施工阶段在楼层上将测量控制点精确定位出来,通过激光垂准仪投递上去,控制点的连线即为标准层的测量辅助导线。

3 各阶段施工测量定位

3.1 基坑阶段

1)将工程轴网按相应方位输入CAD系统,并置入相应相对坐标系中,利用CAD标注功能标注出每个轴线交点坐标。

2)用全站仪测设任一辅助点C1于基坑附近,将全站仪架设于C1点,原始测量控制点为后视点,各轴线交点即为所需测设前视点,测设出各轴线交点后,便完成了相应轴网的定位,根据基坑与轴线几何尺寸关系,即能得出每个承台基坑及基础梁基槽位置。

3)细部轴线放样。直形轴线可用经纬仪配合投设;弧形轴线的定位放样,可辅以矢高法进行(见图2)。为保证弧形的平滑,细部放样点应有一定的密度,一般要求矢高在3 mm以内,故放样点的密度应为1.1 m,对应的圆心角为1°,即每相邻2个轴线点之间内插4个点。

裙楼C楼因基坑较浅,在全站仪施放主楼轴线不能兼顾C楼的情况下,用以下方法测量定位:在基坑附近测设另一辅助点C2,用计算机电子表格编程计算得出C1C2与C1P之间的夹角(P为任一轴线交点,夹角可用两者方位角差值计算得出),轴网交点可同时用两台经纬仪分别架设于辅助点C2及圆心点O2量角交汇而得。此方法同样避免了钢卷尺测距产生的不必要的误差。

3.2地下室阶段

1)根据底板高低跨实际情况,确定测量辅助导线L1位置,用CAD图解法标注出L1与各轴线几何关系尺寸参数。

2)用全站仪测设出辅助导线L1上的控制点,用钢卷尺沿L1测出L1与各径向轴线的交点M1,将经纬仪架设于M1点,根据CAD图解得出的几何关系尺寸参数,量角测距后即可定位出各轴线交点。

非标准层阶段形状依然较复杂,辅助导线设置及测量方法同地下室施工阶段。

3.3标准层阶段

标准层平面形状虽相对较简单,辅助导线也相对较少,此辅助导线控制点事先在非标准层施工阶段预先测设好,采用激光铅垂仪投递上去。此控制点不得少于3个,且能相互通视,以便进行闭合复核。

4结语

1)本工程主体已封顶,测量放线工作进展顺利,工程定位相对误差较小,流线顺畅。

2)计算机技术应用正逐渐渗透到建筑行业各部门各岗位,CAD技术及电子表格在本工程工程测量方面的应用既快捷又精确,还可进行多方案的比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是一种值得推广与应用的方法。

摘要:结合具体工程实例,分析了流线型建筑平面定位的难点及方法,从基坑阶段、地下室阶段、标准层阶段三个阶段对流线型建筑平面的定位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得出了通过CAD图解配合全站仪定位的方法误差较小且值得推广的结论。

流线分析论文 第7篇

带电断接引流线主要采用的作业方式有:

1.1 绝缘操作杆作业法 (传统法)

作业人员通过登杆工具 (脚扣等) 登杆至适当位置, 系上安全带, 保持与10kV电压相适应的安全距离, 再应用端部装配有不同工具附件的绝缘操作杆进行断接引流线作业。采用该作业方法时, 一是以绝缘工具、绝缘手套等组成的带电体与地之间的纵向绝缘防护, 其中绝缘工具起主绝缘作用, 绝缘手套起辅助绝缘作用;二是以绝缘遮蔽罩, 绝缘服组成带电体与人之间或不同相带电体之间的横向绝缘防护, 避免因人体动作幅度过大造成相间短路或相对地短路, 该作业方法的不受交通和地形条件的限制。

1.2 绝缘斗臂车作业法

10kV线路采用绝缘斗臂车带电断接引流线是由作业人员通过穿戴绝缘防护用具, 利用绝缘斗臂车上绝缘斗的高强度电气绝缘, 与绝缘臂一起组成的相对地之间的纵向绝缘来满足作业安全, 通过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旋转功能定位作业斗来控制与电线或电杆呈平行或垂直状, 作业人员间接或直接接触带电体完成断接引流线作业。它是一种便利、灵活、应用范围广泛、劳动强度较低的作业方法, 但受电杆周边环境和地形条件影响较大。

1.3 绝缘平台作业法

绝缘平台带电断接引流线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将绝缘折椅运送上电杆, 利用自带锁链等固定在电杆上, 作业时作业人员两人登杆, 绝缘平台由拉线运送上杆, 选好位置固定在杆上后, 一人在上方的绝缘平台上或坐或立, 与下方另一利用脚蹬挂杆作业人员共同配合, 完成线路的断接引流线工作。另一种是采用玻璃纤维和环氧树脂 (EP) 制作成绝缘管构成主体结构, 与梯架、横斜杆及连接件和踏板组成完整的绝缘平台, 一般情况下, 在被检修相上开展作业之前, 均应采用绝缘遮蔽和隔离用具对相邻相带电体进行遮蔽或隔离, 同时作业人员应穿戴全套绝缘防护用具。绝缘平台带电作业适用于电杆周边狭窄、路面不平、单回路结线的作业环境。

2 传统带电断接引流线存在的问题

传统带电断接引流线作业法主要采用三齿扒、锁线装置和绝缘操作杆配合进行, 一直沿用一种老式的锁线装置对引流线进行控制和固定。初期由于10kV线路结构较单一, 所处地形较理想, 断接引流线作业也较容易实现。但随着配电网的不断发展, 一些新的问题和困难应运而生, 尤其是引流线不呈水平布置的情况的出现, 对传统的锁线装置提出了极大地挑战, 作业中稍有不当就会造成引流线线头的变形、开绞。引流线线头一旦被破坏就会对整个搭接作业造成影响, 增加搭接作业难度, 延长作业时间, 降低带电作业的工效, 甚至影响搭接工艺和质量, 造成不必要的材料浪费。

3 改进方法

考虑到绝缘操作杆作业法不受地形和作业环境的影响, 能够有效的完成大多数情况下带电断接引流线, 通过分析传统锁线方式和锁线装置的特点, 计算作业时作业员与带电体之间的有效距离, 综合考虑带电作业各方面因素, 提出了新的锁线方式构想并研究制定了新的锁线装置结构方案。

3.1 新型锁线装置的工作原理

新型锁线装置由底座、活动线夹和螺杆三部分组成见图1, 通过螺杆与绝缘操作杆配套使用, 用于在配电线路采用间接作业法带电断、接引流线作业中锁紧引流线, 同时保证裸露铝芯不发生开绞、变形及缠绕工艺质量。

3.1.1 新型锁线装置的工作原理

当引流导线呈斜向布置时, 见图2, 将新型锁线装置的螺杆与配套的带电作业绝缘操作杆相连接, 进行带电作业, 通过人工上旋螺杆 (绝缘操作杆) 带动活动线夹沿底座向上滑动, 直至靠夹与斜夹面配合将斜拉的引流导线夹住, 完成对引流导线的夹紧。反向旋转螺杆 (绝缘操作杆) 带动活动线夹沿底座向下滑动, 松开引流导线。

当引流导线呈水平布置时, 见图3, 新型锁线装置的螺杆与配套的带电作业绝缘操作杆相连接, 进行带电作业, 通过人工下旋螺杆 (绝缘操作杆) 带动活动线夹沿底座向下滑动, 直至靠夹与平夹面配合将水平的引流导线夹住, 完成对引流导线的夹紧。反向旋转螺杆 (绝缘操作杆) 带动活动线夹沿底座向上滑动, 松开引流导线。

3.1.2 新型锁线装置整体设计要求

1) 针对10kV线路电压低, 导线之间的空间距离小, 而且设施布置密集, 使作业范围变小, 在人体活动范围内很容易触及不同电位的电力设施。工器具设计应结构简单、合理、易加工, 且能实现对各种走向的引流线进行可靠固定和控制。

2) 根据配电线路带电作业特点, 作业过程中要求对所断接的引流线不产生损坏或伤害, 设计的工具应选用质地软, 重量小, 导电性能好的材质, 综合分析比较铝合金能够很好的保证接触精密, 且满足10kV线路允许最大过电流要求。

3) 新型锁线装置能与10kV绝缘操作杆配套使用, 作业过程中不得影响正常线路稳定、安全运行, 严格按照线路带电作业要求和相关规定进行实际操作。

4) 适用于地形受限、环境复杂的10kV线路断接引流线工作, 在环境允许条件下, 能满足作业人员安全、高效地完成呈任意方向布置的引流线的断接工作。

3.2 新型锁线装置实例验证

新型锁线装斜锁面置适用于直径为LJ35mm2~70mm2的软质引流导线, 平锁面置适用于直径为LGJ185mm2及以下导线整个装置全部伸长后金属部分总长为19.5mm, 通过与绝缘操作杆配合, 可以满足10kV相间距离要求, 同时可以牢固的锁紧引流导线, 便于对引流导线的位置固定和过程控制, 经过现场验证, 锁线的牢靠性满足作业要求, 同时很好的保护引流导线铝芯部分, 避免出现开绞、变形, 保证作业安全的同时, 大大提高作业效率。

新型锁线装置的设计与应用能很好的辅助作业人员进行锁紧或松开引流导线, 可以同时满足引流导线呈水平布置和斜向布置的锁紧与松开功能, 比照传统锁紧与松开引流导线的作业方式, 效果统计情况见图4。

4 结束语

10kV线路带电断接引流线技术作为配电网检修中的一项重要作业项目还需不断在工器具和作业方式上创新、创造, 使该项作业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 确保在实际生产工作中安全、高效地开展。新型锁线装置创新性的对带电作业传统方式进行优化, 最大限度的适应配电网的发展, 满足实际作业需要, 进一步降低了作业风险, 提高了作业效率。

参考文献

[1]胡毅。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M],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2.

客运机车司机室流线型设计浅谈 第8篇

我国地域开阔、人口众多, 随着经济的发展, 对铁路运力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客运上, 虽然现有普通线路上已有时速200km/h左右的动车组, 但受采购与维护成本高以及运力有限等条件制约, 远不能满足长途客运日益增涨的需求。目前大部分客运机车运行最高速度仅160km/h, 所以为了解决运力不足的问题, 客运机车需要提速。对于200 km/h左右客运机车, 空气阻力对其运行有较大的影响, 要通过研究机车的空气动力学模型, 来优化外形, 减小空气阻力, 司机室流线型设计是这个研究的主要内容。

2 前期调研工作

机车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 各部分都是密切相关的, 司机室的设计要符合机车整体对它的要求。所以在初期的时候要充分论证, 明确司机室的主要设计参数。

机车的速度受很多因素的影响, 主要有动力、阻力、路况和安全等等。通过对这些因素的研究, 在现有线路条件下, 以传统牵引模式运行的客运列车, 大家比较认同的车速是最高200km/h。理论上还可以跑更快, 但安全性会迅速降低, 为克服空气阻力而产生过多的能耗, 很多部件会因为受冲击波影响而损坏过快, 得不偿失。

3 司机室外形的三维建模

司机室采用经过计算的流线曲面, 可以大幅度减少机车运行时空气的阻力, 减小空气涡流的产生, 减小气流经过外部装置时产生的气动噪音。

3.1 三维设计软件的选用

现在常用的三维软件有Pro/E, UG, CATIA, 3Dmax, solidworks、Rhinoceros等等。

为提高效率, 减小各部分之间的干涉, 需要大家在同一个平台上工作。我在设计中使用的是Pro/E, 通过它的PDM数据管理系统, 实现了整车设计的参数化和各部门的并行工作。

3.2 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

先要定义组件的结构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之后创建组件的骨架模型, 将主要的信息在骨架模型中清楚的表达出来, 最后建立各级子组件及零件。

一般流线型司机室的钢结构, 是由司机室蒙皮和板梁结构组成。先要做出司机室蒙皮的骨架模型, 这个骨架一般还包括前围板和排障器, 他们合起来组成一个大的曲面模型。

3.3 司机室流线型要如何确定形状

首先, 机车不能像动车组那样把司机室头部的流线型做的很长。表1中列出国际上一些动车组的参数, 对比可以看出, 基本上头部越长阻力系数越低, 即空气阻力越小。机车司机室长度可能在2.5m到3m左右。空气阻力系数一般在0.3到0.4左右, 司机室高度和宽度要符合国标中机车限界的要求, 有了这些, 司机室最外围的设计限界就出来了。还要说明一点, 通常认为司机室外形做的越尖越好, 比如像子弹头, 可以减小空气阻力, 但事实上机车与和它相连的客车车厢之间有一段距离, 不像动车组头车和第二节车通过大风挡紧密相连, 这导致机车司机室与客车车厢之间存在涡流, 涡流会导致阻力增加。机车在编组运行的, 前端车头会因为大流线型而减少阻力, 后端车头会因为大流线型而增加列车阻力, 所以在设计中不要一味的追求大流线型, 还要多考虑气动性、工艺性和实用性。

再有, 要考虑头灯和信号灯的形状和位置, 顶棚上的喇叭和天线的设计和位置, 车门车窗的安装方式等等。且端部连接器, 要有合理的布局, 并计算在连接状态下, 过曲线是否安全可靠。

还有, 面和面的连接部分要有合理的过渡曲面, 外形上尽量不要有大的突起和凹陷的部分。使曲面能平滑过渡, 气流通过它的时候更平稳。

在考虑到以上因素的同时, 还要兼顾机车外形的美观, 制造上工艺是否能合理并容易实现, 这样外形的初步设计完成。接下来还要进行优化设计。

4 数值模拟计算和分析, 优化模型

先建立司机室的空气动力学模型, 并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和分析, 并对机车的空气动力学性能做出评价, 之后对头型进行优化, 得出优化后的空气动力学性能数值及模型。调整模型后再计算, 最终得到一个比较完善的司机室外型。

司机室是机车的一部分, 机车是列车的一部分, 所以还要进行以下的研究才算完整。如:机车气动外形优化研究;列车阻力、升力和压力分布特性研究;强侧风作用下列车气动性能研究;列车明线交会压力波特性研究;列车隧道空气动力效应研究;列车风区速度限值研究。

5 结语

以上的介绍, 对客运机车司机室流线型设计, 给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设计流程。通过对各种标准和规范的研究, 设计经验的积累, 比对已有的各种车型的优缺点, 空气动力学的分析, 模型的优化, 外形的美观设计等, 最终完成一件优美的作品。

摘要:本文通过客运机车司机室流线型设计过程的简述, 总结了一些工作上的经验, 和设计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客运机车,司机室,流线型设计,外形优化

参考文献

[1]董锡明.现代高速列车技术.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

[2]许艳波.电力机车流线型司机室三维设计方.北京:新技术新工艺.2006

流线型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第9篇

流线型并非诞生于美学设计, 而是源于工业生产的需求, 其作为一种特殊的需要, 诞生于交通工具的设计中。人类从自然界中获取灵感, 针对生物体的形态得出结论。具有流线型物体的摩擦力较小, 适合高速滑行, 因此, 人类自然而然地将其运用到了汽车设计上。流线型真正地作为一种设计语言被应用, 是由美国设计师贝尔提出的。随着工业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 越来越多的产品采用了流线型设计风格。目前, 流线型设计已经无处不在。

流线型明快、流畅的线条赋予了物体简约之美。流线型是功能主义的产物, 在设计应用初期,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小阻力, 设计者人为地将交通工具的线条优化, 去除了装饰性的细节, 使交通工具的外观更加简单、流畅。现代主义的设计风格在设计理念上更加追求机械、几何的形式之美。现代主义在每一个国家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 但都整合了过多的装饰, 以达到简约设计的目的。随着时代的发展, 这种设计样式逐渐延伸到了其他工业产品中, 进而推动了流线型设计的快速发展。欧洲现代主义设计风格崇尚理性和科学, 导致设计风格过于单调, 缺乏感情色彩。流线型设计的兴起在一定的意义上避免了空洞和乏味, 设计师的个性在产品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流线型设计的简约之美是对产品整体认知的感受, 它有机结合了产品的整体形态、色彩、质感、肌理等要素。

在艺术形态上, 流线型设计擅长用象征的手法表现大工业时期的“速度”精神, 这是典型的象征主义与科技感十足的未来主义相融合的结果。比如, 卢吉•科拉尼设计的交通工具在速度上不断地创造着惊人的奇迹。从这方面来看, 流线型是一种不折不扣的现代主义设计风格, 它的兴盛与新技术、新材料的发展密切相关。在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中, 高强度材料的应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大大推动了现代工业的发展。20 世纪30年代, 塑料和金属的模具成型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且因较大的曲率半径更有利于脱模或成型, 这便决定了无论是汽车还是家电, 都将采用流线型的设计风格。在流线型设计中, 产品外观不再需要内在结构框架的支撑, 圆滑的外形也更加容易进行造型设计, 这也是材料成型技术发展和创新所带来的必然结果。

流线型的兴起不是因为一场轰轰烈烈的艺术运动, 也不是一个流派的薪火相传, 而是自然科学中空气动力学的发展。现代交通工具是先进制造业发展的产物, 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再经过想象力丰富的设计师的创作, 使普普通通的工业产品具备了象征意义。作为一种独特的设计风格, 它不仅仅再是设计师、艺术家在美学中的探索, 而是技术上的创新和对材料工艺的革新。在新时代, 与传统的装饰艺术相比, 流线型设计的流畅形态更易于被大众所理解和接受, 这也是它能流行和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流线型起初就是为了实现功能而诞生的, 从一开始就是功能主义的产物。无论是在设计理念上, 还是在常用的表现手法上, 采用流线型设计的产品往往更具有功能性。流线型设计之所以能快速发展, 得益于利用流体力学来解决相关的问题, 比如通过改变物体外部的形态特征来减小空气阻力, 从而大幅提升交通工具的行进速度。正是因为这种对性能的需求, 流线型设计才被广泛应用到工业设计领域中。从大众审美的角度看, 汽车具备了流线型的形态, 不仅速度更快, 且更具视觉上的美感, 侧面的线条更加流畅, 有运动气息。流线型在汽车外观设计上的运用已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接受, 从而使设计从追求功能性开始向追求美的方向转化。流线型发展的本质是重视功能性的结果, 功能性优先于审美需要, 设计必须服从产品的功能需要。对于流线型设计而言, 设计本身是不能改变物体在功能上的需求的, 同时又要有美学的体现。因此, 好的设计作品要兼顾审美与功能的统一, 不可顾此失彼, 避免“形式追随功能”的矛盾出现。

流线型设计在20 世纪初的美国乃至西方社会十分流行, 形成了风靡一时的流线型文化。从现代的审美观和设计理念看, 其本质是对设计理念的误解和对设计风格的滥用, 过分地强调了外观形式和风格, 导致大多数产品在功能上得不到满足, 这也是流线型设计一直存在的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 产品的发展方向逐渐有了新的变化, 人们往往会为了追求审美而购买一些不具有使用功能的物品。这些物品既非艺术品, 又不具备实际的功能, 仅仅能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

纵观产品设计的发展历史, 产品的设计理念经历了从以“产品为中心”到以“消费需求为中心”的转变。在设计作为一种学科诞生的初期, 设计师往往将设计的重点放在对产品造型的研究上, 常选择流行度较高的设计方案。而采用这种方案设计的产品在市场中的表现非常好, 符合大众的审美观。显而易见, 这样会导致设计者只重视产品的外观, 而忽视了消费者的实际需求。长期以来, 往往社会流行什么, 设计师便设计什么, 这样设计出的产品虽有良好的市场反馈, 但也失去了设计的原创个性, 无法从根本上满足各类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这种对设计的认知忽略了消费者对设计的多样性需求, 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产品创新的动力。

流线型流行至今, 在设计中的应用实例数不胜数, 在追求人文主义、自然主义的背景下, 应运而生了很多经典的创意。1934 年, 美国著名设计师罗维为可口可乐公司设计的LOGO和饮料瓶成为了流线型在非交通工具领域中的经典作品, 为可口可乐迅速占领市场奠定了基础。该塑料瓶整体呈流线型, 中部的“小细腰”便于消费者抓握, 瓶体下部收缩, 使整个瓶体具有了自然、灵动的曲线美。可口可乐的LOGO为白色的彩带状字体, 飘逸而流畅, 与瓶体的自然曲线相得益彰。此款饮品一经上市, 便得到了市场的良好反馈。

一直以来, 冰箱一直被认为是工业产品, 仅具备基本的功能需求, 不具有美学意义。随着材料加工技术的日新月异, 注塑模具的出现为冰箱的一体化设计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而新技术的出现也为设计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比如, 罗维将冰箱看作一个整体, 冰箱内部的格局根据人们的需求而优化, 并合理控制了冰箱内部空间的体积, 而冰箱外部采用了造型感十足的白色钢板箱。此外, 为了在功能上创新, 还加装了半自动除霜器和即时脱冰块的制冰盘等装置。该冰箱一经问世, 便成为了新的设计潮流, 销量成倍递增。以上是流线型设计风格的经典案例, 该设计风格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体现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向往。

2 结束语

随着材料工艺和加工技术的迅猛发展, 流线型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流线型设计在满足人们功能性需求的基础上, 逐步具有了独特的审美价值。这应验了德国美学家席勒“具有自由的完善的表现将立即转化为美”的言论。流线型设计逐渐形成了一种设计文化, 且快速融入到了产品设计的方方面面。流线型的艺术风格是从大自然中得到的启示, 同时, 也传达了“回归自然”的哲学观, 展现了设计的原始魅力。

参考文献

[1]何人可.工业设计史[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0.

[2]杜军虎.流线型研究[J].美术与设计, 2003 (04) .

[3]凌继尧, 徐恒醇.艺术设计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0.

上一篇:项目诱导性教学模式下一篇:补考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