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罗西汀/治疗应用

2024-07-15

帕罗西汀/治疗应用(精选9篇)

帕罗西汀/治疗应用 第1篇

关键词:帕罗西汀,物理治疗,产后抑郁,应用

产后抑郁为产褥期常见的精神障碍性疾病,多在产后4~6周内发病,常表现为情绪低落、烦躁、焦虑等,影响母亲与孩子的感情培养,严重者会有离家出走、绝望甚至伤害自己和他人的倾向,易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1]。本文研究了帕罗西汀联合物理治疗治疗产后抑郁的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38例产后抑郁症患者。纳入标准:(1)符合《精神疾病的诊断与统计手册》中关于产后抑郁的诊治标准者;(2)产后3~6周内发病者;(3)年龄23~32(26±4.23)岁。排除标准:(1)产前有较严重的精神障碍者;(2)肝肾功能不全者;(3)存在沟通障碍者;(4)存在其他较严重的身体疾病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17例和观察组21例。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帕罗西汀20~40mg/d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音乐治疗和穴位按摩治疗,1次/3d。首次进行物理治疗时,需向患者说明音乐疗法和穴位按摩的作用。并确保观察组使用的音乐类型均一致,按摩师的手法和力度等均无明显差别,疗程为40天。由两名专业医师分别对不同治疗阶段的患者进行EPDS评分、PQSI评分、HAMD评分,取其平均值。

1.3 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1d和治疗后10d、20d、30d和40d的EPDS评分、PQSI评分、HAMD评分临床观察指标。PSQI:问卷由他评和自评两部分组成。共七个评分项目,包括:日间功能、催眠药物、睡眠的质量、效率和障碍、入睡时间和睡眠时间。每个项目3分,总分越低则表明其睡眠质量越好,反之则约严重[2]。HAMA:采用17项版本,<7分者为无精神抑郁,在此基础上,分数越大则表示抑郁程度越大,>24分者为严重抑郁[3]。EPDS:有患者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评分,共10个不同项目,每个项目0~3分,分数≥13分时可初步判断为产后抑郁[4]。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SQI评分比较

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的PSQI评分显著低于同时期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A评分比较

经过治疗,观察组的HAMA评分显著低于同时期的对照组,在治疗20天之后,两者之间的差异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EPDS评分比较

经过治疗,观察组的EPDS评分显著低于同时期的对照组,在治疗30天和40天时,两者之间差异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3 讨论

产后抑郁是孕妇分娩后常见的精神性障碍疾病,多数孕妇在产褥期会有轻微的产后抑郁,其发病率为15%~30%,如过孕妇自身不能很好地完成身份的转变,未及及时排解产后的一些负面情绪,容易发展向重度抑郁转化[5]。研究表明,导致产后抑郁的因素是多样的,去甲肾上腺素(NE)和5-羟色胺(5-HT)是其中一个因素,妇女在分娩后,其大脑的一些神经递质如NE和5-HT的水平降低[6]。NE能激动α受体,收缩血管,使血压上升,有兴奋心脏和平滑肌的作用。5-HT是一种能够兴奋大脑的神经递质,能使人产生愉悦的情绪[7]。因此,两者的降低容易使产妇在产褥期情绪压抑,进而发展为产后抑郁症。帕罗西汀能作为临床上常用的抗抑郁药之一,能够迅速地补充神经递质NE和5-HT,有效缓解由于NE和5-HT减少而引起的产后抑郁。此外,从物理治疗的角度来说,有效的声音刺激能帮助患者放松身心,平复心情,减少焦虑不安和绝望等情绪,而手法治疗中的按摩护理属于中医学范畴,中医学认为产后抑郁的主要原因是淤血内阻,按摩心俞、太溪、足三里等穴位能够舒经活络和安神,对产后抑郁的恢复有促进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总体的睡眠质量更好,可能的原因是:单纯的药物治疗和常规指导缺乏人性化,容易使患者感到乏味和冷漠。而音乐疗法和按摩护理能够帮助患者放松心情,减少患者的心理痛苦。一方面,适当的声音刺激能够调动患者的积极情绪,使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处于愉悦的氛围;另一方面,按摩护理能够刺激患者的穴位,引起机体的一些应激反应,改善血液循环,大大提高其睡眠质量。观察组除了睡眠质量较好外,心境和处事能力也较对照组恢复得快,HAMA评分和EPDS评分均较同时期的对照组下降得快,可能的原因是帕罗西汀能在缓解抑郁症状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副作用,如兴奋、嗜睡、头晕等,这些不良反应也容易使患者产生一些负面情绪,导致患者与医师配合度降低,影响疗效,而观察组的音乐疗法和按摩护理,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给患者带来的困扰,在一定程度上够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暗示和关怀,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医生与患者的交流,有助于及时排解患者的焦虑情绪[8]。

综上所述,帕罗西汀联合物理治疗能有效促进产后抑郁恢复,相对于单纯的药物治疗,帕罗西汀联合物理治更加人性化,恢复速度更快。

参考文献

[1]公丽萍.电针治疗产后抑郁症的增效作用[J],中国民康医学,2010,22(23):3045-3045.

[2]路桃影,李艳,夏萍,等.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的信度及效度分析[J].重庆医学,2014,43(3):260-263.

[3]熊娜娜,洪霞,赵晓晖,等.功能性消化不良共病抑郁症患者的人格特点[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4,28(9):641-645.

[4]侯永梅,胡佩诚,张咏梅,等.认知行为治疗联合系统性家庭治疗改善轻中度产后抑郁[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10):741-747.

[5]史新广,李萧,夏艳婷.近10年产后抑郁症发病危险因素的元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1):1621-1623.

[6]HIRATA K,TANAKA H,ZENG X H,et al.The role of the basal ganglia and cerebellum in cognitive impairment:astudy using eventrelated potentials[J].Clin Neurophysiol,2006,59(8):49-51.

[7]赵辉.产后抑郁与分娩后一周血清肾上腺皮质激素及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1):67-69.

帕罗西汀/治疗应用 第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选自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本院收治的抑郁症患者134例,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者和对照组, 每组67例。研究组男女比例36∶31, 年龄18~55岁, 平均 (27.93±11.52) 岁, 病程1~3年, 平均 (1.65±0.87) 年;对照组男女比例33∶34, 年龄19~57岁, 平均 (28.14±11.05) 岁, 病程1~3年, 平均 (1.32±0.95) 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等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 (P>0.05) 。

1.2 诊断标准:

参照《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10次修订版 (ICD-10) 和《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 (CCMD-3) 制定的标准[2]。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口服帕罗西汀片, 初始剂量20 mg/d, 依病情每周逐渐增加10 mg, 最大剂量为60 mg/d;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喹硫平片, 初始剂量50 mg/d, 依病情酌量增加, 最大剂量为300 mg/d[3]。治疗的第1、3、5周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 进行评分。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AMD评分, 以及患者出现嗜睡、头晕和口干此类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5 判断标准:

依据HAMD进行评分:总分<7为正常;总分7~17为可能有抑郁症;总分17~24为肯定有抑郁症;总分>24为严重抑郁症[4]。

1.6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所有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计量资料用标准差 (±s) 表示, 组间比较用t检验, 计数用百分比 (%) 表示, 以χ2检验, P<0.05表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后的HAMD评分均低于治疗前 (P<0.05) ;治疗后第1、3、5周研究组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1。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 其中研究组嗜睡、头晕及口干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HAMD评分均低于治疗前, 并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第1、3、5周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表明将喹硫平与帕罗西汀联合应用于抑郁症的治疗效果比对照组的更加明显。分析原因在于, 喹硫平属于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 对大脑内部的五羟色胺 (5-HT) 、组织胺受体和肾上腺素能受体的亲和度均较高, 可与多种神经递质受体相互作用, 从而发挥抗抑郁功效。而帕罗西汀则是通过阻止5-HT的再吸收, 以增强其在神经突触间隙内的浓度并产生抗抑郁作用的新型药物, 起效快且耐受性好, 适用于各类抑郁病症[5]。因此通过将此两类药物联合应用能够显著降低HAMD评分, 达到缓解病情的目的。另外研究结果中还显示, 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9.41%低于对照组的35.82%。究其原因在于, 人体肠胃器官对帕罗西汀的吸收率较高, 因而造成药效作用于全身组织结构, 导致患者易出现嗜睡、头晕、口干等不良反应。关于药物引起的其他不良反应以及如何减轻的问题, 有待进一步研究。此外由于抑郁症复发性强, 所以本院应该在患者出院后做好定期预后随访工作。除指导患者用药方法外, 随访人员还需要注意观察患者的日常生活习惯, 并予以合理的改善建议, 以便降低患者病情复发率, 提高健康水平。

综上所述, 应用喹硫平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效果显著, 能为医师选择治疗药物时提供参考,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分析应用喹硫平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资料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本院收治的抑郁症患者134例, 随机分成两组, 67例研究组患者予以喹硫平联合帕罗西汀, 67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帕罗西汀。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AMD评分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的HAMD评分均低于治疗前 (P<0.05) ;治疗的第1、3、5周研究组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0.05) ;研究组嗜睡、头晕及口干的不良反应率均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应用喹硫平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患者的疗效显著。

关键词:抑郁症,喹硫平,帕罗西汀,效果分析

参考文献

[1]刘强.逍遥散配合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2, 33 (14) :173-174.

[2]杨骏.帕罗西汀联合喹硫平治疗双重抑郁症疗效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 2013, 24 (25) :56.

[3]张建.帕罗西汀合用阿立哌唑或喹硫平治疗难治性抑郁的对照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 2011, 23 (23) :2912-2914.

[4]郑丽梅.帕罗西汀联合小剂量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对照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1, 2 (31) :248-255.

帕罗西汀/治疗应用 第3篇

关键词 躯体形式障碍 帕罗西汀 奥氮平

躯体形式障碍又称Briquet综合征,是一种以持久的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优势观念为特征的神经症。患者因这些症状反复就医,各种医学检查阴性和医生的解释均不能打消其疑虑。这些躯体症状被认为是心理冲突和个性倾向所致,但对患者来说,即使症状与应激性生活事件或心理冲突密切相关,他们也拒绝探讨心理病因的可能。患者常伴有焦虑或抑郁情绪。2007年1月~2010年9月收治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应用帕罗西汀合用奥氮平治疗者,疗效显著。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7年1月~2010年9月收治躯体形式障碍患者60例,均符合CCMD-3诊断标准。男19例,女41例;年龄23~63岁,平均37.15±16.98岁;病程3~42个月,平均19.78±14.17个月。

研究方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试验组帕罗西汀与奥氮平联用,帕罗西汀起始剂量为10~20mg/日,最高剂量20mg/日,同时加用奥氮平片2.5~5mg/日。对照组帕罗西汀剂量同试验组,研究期内禁用其他抗抑郁剂及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中如出现严重失眠可给予阿普唑仑片治疗,疗程均为6周。

观察项目: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入组患者疗效进行量化评定,治疗观察6周,分别在用药前、治疗1、2、4、6周各评定1次。

统计学方法:对所得数据对照分析,进行t检验。

结 果

两组躯体形式障碍患者治疗前后SCL-90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均有明显好转,SCL-90各因子分呈减少趋势,表明对躯体形式障碍的治疗是有效的。第2周开始患者在躯体化和焦虑因子上已经出现了差别(P<0.05),第6周则达到了极显著性差异(P<0.01);第4周开始两组间抑郁恐怖因子和阳性项目数出现差别(P<0.05),第4周阳性项目數两组间的差别达到了极显著性差异(P<0.01);第6周偏执因子两组间也出现了差别(P<0.05)。见表1。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试验组镇静3例(10.0%),头昏2例(6.6%,1周后好转),恶心1例(3.3%),肝功能GPT轻度增高(40~80U/L)3例(10.0%),用护肝片4周后复查正常,在血常规、心电图、脑电图、血生化除肝功能外未见明显异常。对照组出现口干5例(16.7%),恶心7例(23.3%),加用维生素B6片治疗8例(26.7%),失眠10例(3.3%),加用阿普唑仑治疗8例(26.7%),激越2例(6.7%,1周后好转),在血常规、心电图、脑电图、血生化方面未见明显异常。

讨 论

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往往具有持续存在的躯体先占观念和疑病观念[1],甚至达到一种偏执状态。显然,这类症状的缓解可能需要抗精神病药物的协助,抗抑郁药合并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疗效好[2]。帕罗西汀是选择性5-羟色胺(5-HT)再摄取阻滞剂,通过选择性抑制5-HT再摄取,提高突触间隙5-HT浓度,从而达到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目的,但是起效慢。本研究表明,帕罗西汀合用奥氮平治疗躯体形式障碍起效较快,支持国内关于合并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躯体形式障碍患者起效快的观点[3]。奥氮平阻断5-HT2A受体和α2受体导致前额皮质的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脱抑制性释放增加,能改善抑郁症状,并能改善食欲,通过阻断D2、α1、H1及γ-氨基丁酸受体而发挥镇静效应,可以改善睡眠[4],故小剂量奥氮平与帕罗西汀联合具有协同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朝辉,张亚林.躯体形式障碍临床研究进展[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6,12(6):419-420.

2 马闯胜,张淑芳,张香芝.联合小剂量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对照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杂志,2004,16(9):528-529.

3 李国荣,金卫东.帕罗西汀合并奎硫平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疗效[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15(7):598-599.

4 汪春运.奥氮平在精神障碍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4,8:2934-293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SCL-90结果比较

帕罗西汀/治疗应用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90例抑郁伴焦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男21例,女24例;年龄26~49岁,平均年龄(35.1±6.3)岁;病程4个月~9年,平均病程(3.2±2.2)年。观察组男20例,女25例;年龄26~50岁,平均年龄(35.2±6.2)岁;病程4个月~10年,平均病程(3.2±2.3)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帕罗西汀(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1106)口服治疗,初始剂量为20 mg/d,早餐前给药,按患者具体病情递增剂量,每天最高剂量≤50 mg。观察组给予口服度洛西汀(上海中西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1261)治疗,初始剂量为40 mg/d,1次/d,可根据患者病情增加剂量至90 mg/d。两组治疗期间,均不使用其他药物,均持续治疗6周。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HAMA、HAMD评分及不良反应。由专门的心理监测师负责量表评分,HAMA、HAMD均为分数越高负面情绪越严重。临床疗效根据HAMA、HAMD减分率来评定,显效:HAMA、HAMD减分率>70%;有效:减分率为50%~70%;无效:减分率<50%。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HAMA、HAMD评分

两组治疗后HAMA、HAMD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1周后两组HAMA、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HAMA、HAMD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3 不良反应

对照组患者中有2例失眠,1例口干、2例头晕、3例出汗,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8%;观察组患者中有1例失眠,2例口干、1例头晕、2例出汗,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38,P>0.05)。

3 讨论

抑郁伴焦虑患者常表现为肾上腺素β受体明显上升、5-HT受体功能明显下降。故对抑郁伴焦虑患者进行治疗时,应注重对上述受体功能的改善,从而有可能使患者症状得到有效缓解[2]。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HAMA、HAMD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提示度洛西汀与帕罗西汀用于治疗抑郁伴焦虑患者效果均显著,可有效改善抑郁症状。分析原因在于度洛西汀作为一种新型的抗抑郁药物,不仅抗5-TH再摄取效果良好,且能够有效阻止去甲肾上腺素(NE)再摄取过程,早期抑制NE再摄取可有效起到对突触前膜NE的β受体代谢性上调抵抗的作用,进而使患者感觉敏感得到改善,能够升高额叶皮质细胞外多巴胺(DA)水平,对改善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的认知症状和内在驱力恢复比选择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剂(SSRI)更具有优势[3,4]。本研究观察组显效率为7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0%(P<0.05),表明度洛西汀治疗抑郁伴焦虑效果较佳;两组治疗1周后HAMA、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2周后两组HAMA、HAMD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能够较快速缓解患者抑郁、焦虑症状。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8%,提示度洛西汀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伴焦虑患者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轻微,治疗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度洛西汀与帕罗西汀用于治疗抑郁伴焦虑患者中疗效相当,相对而言,度洛西汀具有起效快、安全性高等特点,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马金霖.老年帕金森氏病病人抑郁、焦虑的临床评估及危险因素分析.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6):650-653.

[2]张金臣.盐酸度洛西汀治疗伴抑郁焦虑的原发性头痛疗效观察.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6):100-101.

[3]王晓倩,郭风莲,沈伶俐,等.度洛西汀联合认知治疗对慢性盆腔疼痛伴发焦虑、抑郁的对照研究.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5,20(12):1418-1422.

帕罗西汀/治疗应用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抑郁症患者62例, 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与诊断要点 (ICD-10) 抑郁发作诊断标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 17项评分≥18分。将62例患者分为两组, 各31例, 度洛西汀组中男13例, 女18例;平均年龄 (46±11) 岁;HAMD总分 (24±5) 。帕罗西汀组中男10例, 女21例, 平均年龄 (47±10) 岁;HAMD总分 (24±5)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度洛西汀组患者给予度洛西汀的起始剂量为40 mg/d, 平均 (61±6) mg/d, 帕罗西汀起始剂量为20 mg/d, 平均 (34±5) mg/d, 两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过程中不合用其他药物。1.3疗效判定标准采用HAMD、TESS量表在治疗前及治疗1、2、4、8周进行评定, 量表评分由专门的心理测查医师负责。疗效按HAMD减分率判定, 减分率≥75%为明显有效;25~74%为有效;<25%为无效。用TESS评定安全性。

1.4 观察指标

观察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HAMD评分、TES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1.5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度洛西汀组完成30例, 1例因恶心提前退出。帕罗西汀组完成29例, 1例因失眠, 1例因排尿困难提前终止。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度洛西汀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3%;帕罗西汀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0%, 两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由表1提示:两组患者的HAMD评定结果从治疗第1周到第8周呈逐渐下降, 且幅度明显 (P均<0.01) 。两组各期HAMD总分及减分率比较:在第2周末, 度洛西汀组减分较帕罗西汀组相比, 较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余期差异不大。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 **P<0.01

两组TESS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见表3。

3 讨论

大多的抗抑郁药物起效时间需2~4周, 若能缩短起效时间更快的将患者从抑郁症状种解脱出来, 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并降低患者的自杀风险。作为一种新型的SNRI, 度洛西汀具有独特的分子结构, 使其在疗效、药代动力学上有其他药物无法比拟的优势, 对抑郁症状的治疗可以起到双通道作用[2]。而帕罗西汀作为经典的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之一, 因其上市时间较早, 目前已成为一线抗抑郁药物。本研究以帕罗西汀作为对照, 验证度洛西汀对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结果显示, 度洛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与帕罗西汀相当, 但度洛西汀起效较快, 甚至可以提前1~2周的时间, 与国外研究结果相符[3]。度洛西汀常见不良反应有口干、恶心呕吐等, 程度轻, 一般情况无需特殊处理, 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 有些不良反应会逐渐消失, 这与国外记载资料基本是一致的[4]。

综上所述, 度洛西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抑郁药物, 其耐受性及依从性均较好。

参考文献

[1]OWENS MJ, Knight DL, Nemeroff CB, Second-generation SSRIs:human monoamine tr4ansporter binding profile of escitalopram and Rfluoxetine[J].Biol Psychiatry, 2010, 50:345-350.

[2]Grabe HJ, Meyer C, Hapke U, et al, Somatoform pain disorder in thegeneral population[J].Psychother Psychosom, 2008, 72:88-94.

[3]Kasper S, Resinger E.Panic disorder:the place of benzodiazepines and 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J].Eur Neuropsychopharmacol2009;11:307-321.

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分析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110例抑郁症患者, 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确诊为抑郁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 观察组使用帕罗西汀治疗, 其中男30例, 女25例, 年龄35.1±5.7岁;对照组使用多塞平治疗, 其中男26例, 女29例, 年龄36.6±4.8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上没有明显差异性, 没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1w清洗期后开始治疗, 对照组给予多塞平口服治疗, 剂量150~225mg/d;观察组给予帕罗西汀口服治疗, 剂量10~20mg/d, 1次/d, 持续治疗6w。两组均根据患者病情的变化适当调整使用剂量, 在接受治疗的期间不能使用其他的抗抑郁药物, 对于有睡眠障碍的患者必要时可使用阿普唑仑镇静催眠治疗。

1.3 疗效判定标准

分为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痊愈:经治疗HAMD的减分率在75%以上;显效:HAMD的减分率在50~74%之间;有效:HAMD的减分率在25%~49%之间;无效:HAMD的减分率在25%以下。

1.4 统计学方法

选用软件SPSS 18.0对观察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使用χ2检验计数资料, 使用t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 P<0.05则说明存在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为96.4%, 对照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4.5%, 两组在临床疗效上没有显著差异性 (P>0.05) , 见附表。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者10例 (18.2%) , 对照组18例 (32.7%) ,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

3 讨论

抑郁症在临床上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精神疾病, 发病率、致残率、复发率以及死亡率均较高, 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以及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帕罗西汀作为一种抗抑郁的药物, 疗效显著, 减少了不良反应发生率[2,3]。通过上述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为96.4%, 对照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4.5%, 两组在临床疗效上没有显著差异性 (P>0.05) , 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占10例, 对照组18例,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P<0.05) 。说明了抑郁症采用帕罗西汀治疗疗效显著, 减少了不良反应, 值得广泛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卢斌, 刘惠萍.安乐片治疗抑郁症108例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 2011, 16 (11) :163-164.

[2]刘佳莉, 苑玉和, 陈乃宏.抑郁症的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药理学通报, 2011, 14 (9) :175-176.

帕罗西汀/治疗应用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 年1 月~2013 年1 月在浙江省台州巿第二人民医院 (以下简称“我院”) 接受治疗的116 例抑郁障碍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 全部病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症状, 均为首发病例, 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 版 (CCMD-3) 关于抑郁症的相关诊断标准, 纳入标准:1年龄、性别不限;2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 项 (HAMD-17) 评分总分≥17 分;3健康问卷调查表 (PHQ-15) 中疼痛因子 (PHQ-15第1、2、3、5、6 项) 总分≥5 分。 全部患者均在知情自愿的情况下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 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采取随机数字表法, 将116 例患者分为度洛西汀组和帕罗西汀组, 度洛西汀组58 例:男27 例, 女31 例;年龄22~65 岁, 平均 (48.36±9.21) 岁;病程3个月~10 年, 平均 (3.15±1.14) 年;HAMD平均得分 (24.36±1.32) 分;PHQ-15 疼痛因子平均得分 (4.65±0.72) 分。帕罗西汀组58 例:男26 例, 女32 例;年龄23~66 岁, 平均 (48.42±9.35) 岁;病程3 个月~10 年, 平均 (3.12±1.21) 年;HAMD平均得分 (24.25±1.26) 分;PHQ-15 疼痛因子平均得分 (4.52±0.81) 分。本研究均排除以下患者:1近期采用其他抗抑郁药物治疗患者;2妊娠或哺乳期妇女;3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及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患者;4未能按疗程用药或资料不全患者;5近期有感染、手术及对本研究使用药物过敏患者。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度洛西汀组给予度洛西汀肠溶胶囊 (美国礼来公司生产, 规格:30 mg/粒) 口服治疗, 初始剂量:30~60 mg/d, 1 次/d, 不考虑进食情况。 根据患者耐受性或病情程度可加至90 mg/d。 帕罗西汀组给予帕罗西汀片口服治疗 (葛兰素-史克公司生产, 规格:20 mg/片, 30 mg/片) , 初始剂量:20 mg/d, 于早餐前顿服, 可根据患者病情以10 mg剂量递增, 最高剂量不超过50 mg/d。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不再使用其他抗抑郁药物, 必要时可酌情给予苯二氮类药物对症处理。 两组患者均在治疗8 周后进行评价。

1.3 观察指标

1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8 周后对两组患者进行HAMD评分。 2根据治疗前后HAMD变化情况进行疗效评定, 以HAMD减分率作为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HAMD减分率≥75%;显效:HAMD减分率为50%~<75%; 有效:HAMD减分率为25%~<50%; 无效:HAMD减分率<25%。 以痊愈+显效+有效视为治疗总有效。 HAMD减分率= (治疗前HAMD评分-治疗后HAMD评分) /治疗前HAMD评分×100%。 3采用PHQ-15 量表对患者胃痛、背痛、四肢及关节痛、头痛、胸痛等5 项疼痛因子进行评分,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8 周时PHQ-15 疼痛因子评分情况。 4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 以评定其安全性。

1.4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3.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 以P <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8 周后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 (P < 0.01) , 但治疗前后HAMD组间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 见表1。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度洛西汀组痊愈率为62.07%, 明显高于帕罗西汀组的37.93% (P < 0.05)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 1.125, P > 0.05) 。 见表2。

注:与帕罗西汀组比较, χ2=5.214, *P < 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PHQ-15 疼痛因子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各疼痛因子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 治疗后各因子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 < 0.05) ;度洛西汀组治疗后各疼痛因子评分及总分均明显低于帕罗西汀组 (P< 0.05) 。 见表3。

2.4 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口干、便秘、出汗、鼻塞、腹泻等, 但症状均较轻微, 均未影响继续治疗,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 见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均未出现异常。

3 讨论

抑郁障碍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精神疾病, 疼痛症状是抑郁患者最为常见的一种临床病症, 也是多数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 抑郁障碍可分为核心症状、心理症状群及躯体症状群, 以往临床将抑郁障碍概括为三低症状, 即:情绪低落、思维迟钝、意志消沉。 但随着医学的进步与发展, 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 抑郁可以单一情绪低落为主导表现, 而更多的是合并其他症状, 如:抑郁与焦虑共存, 抑郁与躯体症状共存等。 因此, 现代医学认为, 抑郁发作时可分为核心症状、心理症状群及躯体症状群, 而躯体症状群主要包括睡眠紊乱、食欲减退、性功能低下、躯体非特异性疼痛等。 多数患者往往因躯体疼痛而就诊, 由于不能早期明确疼痛原因而反复就诊, 导致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因此, 对于伴有疼痛症状的抑郁障碍患者, 早期的诊断与治疗至关重要。

对于抑郁障碍的治疗, 三环类抗抑郁药药物曾在20 世纪80 年代作为抗抑郁的一线药物, 且取得了较佳治疗效果, 但毒副反应较大, 患者耐受性欠佳。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是20 世纪90 年代以后临床常用的一种抗抑郁药物, 此类药物可通过抑制突触前膜5-羟色胺的再摄取, 而起到增加突触间隙内5-羟色胺的浓度, 从而提高5-羟色胺能神经的传导作用, 起到抗抑郁的治疗效果。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在治疗抑郁障碍方面具有抗抑郁效果好、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已在各大综合医院广泛应用, 临床常用药物有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等。 但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起效较慢, 对伴有躯体症状的抑郁患者疗效欠佳[3]。 选择性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的问世为临床治疗抑郁障碍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尤其是度洛西汀, 不仅可起到较好的抗抑郁效果, 同时可减轻患者躯体症状[4]。 度洛西汀分子式为C18H19NOS·HCI, 有较强的抑制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作用, 动物实验表明, 度洛西汀对小鼠脑组织血浆中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有较强的亲和力[5]。 度洛西汀经人体口服后, 6 h可达到最大血药浓度, 半衰期约为12 h, 服药3 d后达稳定血药浓度, 其代谢产物主要以尿液或粪便排出[6]。

对于度洛西汀在治疗抑郁障碍方面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国内诸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 李玉琴等[7]观察了度洛西汀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 结果显示, 度洛西汀组与帕罗西汀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4%和75%, 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提示, 度洛西汀与帕罗西汀在抗抑郁方面疗效相当。张艳等[8]观察了度洛西汀与帕罗西汀治疗伴有疼痛症状的抑郁障碍的临床效果, 结果显示, 度洛西汀与帕罗西汀在抗抑郁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 而在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方面度洛西汀优于帕罗西汀 (P <0.05) 。 本研究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治疗8 周后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 (P < 0.01) , 但治疗前后HAMD组间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 提示度洛西汀与帕罗西汀在抗抑郁方面疗效相当, 与上述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度洛西汀组痊愈率为62.07%, 明显高于帕罗西汀组的37.93% (P < 0.05)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 提示, 度洛西汀作用更加迅速, 起效更快。 两组患者治疗后各疼痛因子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 < 0.05) ;度洛西汀组治疗后各疼痛因子评分及总分均明显低于帕罗西汀组 (P < 0.05) 。 提示, 度洛西汀在改善抑郁症疼痛方面优于帕罗西汀, 分析原因可能与度洛西汀独特的药理作用有关[9]:度洛西汀具有调节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双重作用, 而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可调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 从而降低机体对疼痛的敏感度, 提高患者对疼痛的耐受力, 故患者用药后疼痛程度明显减轻。 对于度洛西汀在治疗抑郁障碍方面的安全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 提示, 度洛西汀与帕罗西汀在治疗抑郁障碍方面均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但有关研究显示[10], 度洛西汀治疗抑郁障碍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帕罗西汀治疗 (P < 0.05) , 这可能与其研究病例较少或病例存在个体差异等因素有关, 有待临床进一步研究、证实。

综上所述, 度洛西汀在治疗伴有疼痛症状的抑郁障碍方面具有起效快、疼痛改善明显、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可作为目前治疗伴有疼痛症状的抑郁障碍的首选方案。

参考文献

[1]秦素萍.舍曲林与帕罗西汀治疗首发老年期抑郁症患者的对照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 2012, 9 (31) :82-83.

[2]姚军, 吴香巍, 张海音, 等.舍曲林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首次发病患者认知功能的相关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 2011, 44 (4) :202-207.

[3]周盛年, 于会艳, 刘黎青.老年抑郁症概观[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4, 24 (6) :578-580.

[4]李娜, 徐治, 赵兴蓉, 等.度洛西汀治疗抑郁症随机双盲对照研究[J].云南医药, 2007, 28 (4) :346-359.

[5]高成阁, 王刚, 许秀峰, 等.度洛西汀肠溶胶囊治疗抑郁症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临床研究[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08, 27 (7) :481-485.

[6]杜波, 高成阁, 王刚, 等.盐酸度洛西汀肠溶胶囊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09, 25 (2) :99-103.

[7]李玉琴, 张莉, 于春华, 等.度洛西汀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对照分析[J].青海医药杂志, 2013, 43 (2) :19-20.

[8]张艳, 唐茂芹.度洛西汀与帕罗西汀治疗伴有疼痛症状的抑郁障碍的对照研究[J].中国药房, 2011, 12 (2) :1087-1089.

[9]程宇航, 何凡, 江红卫, 等.Tourette's综合征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水平对照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 2010, 23 (4) :248-249.

帕罗西汀/治疗应用 第8篇

【关键词】强迫症;帕罗西汀;艾司西酞普兰

【中图分类号】R971.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501-01

强迫症是一种神经症,主要以强迫行为为临床表现。强迫症在我国临床比较常见,但较低于欧美一些国家。从临床实践数据统计观察看,我国国内的强迫症有五百带一千万,患病率约可高达10‰。其中百分之八十的强迫症患者在20多岁以前发病,女性比男性少。儿童、少年出现强迫现象较常见。现实生活中人人都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强迫现象,但强迫现象持续时间短,程度轻微,不引起焦虑情绪的,无需药物治疗。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对我院2011年4月到2013年3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强迫症患者73例。随机分组为A组患者38例,男24例,女14例,年龄12-44岁,平均年龄23 9.07岁;B组患者35例,男23例,女12例,年龄12-40岁,平均年龄22 9.27岁,病程2-30个月。两组患者的中位病程均为9个月,均为中重度强迫症患者,两组患者病程,病情程度,身体素质等一般情况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实验意义。

1.2治疗方法[1]

A组初始剂量为15mg/d,早餐后1次口服,根据患者的病情随时调整治疗剂量,在治疗第22天时可达最高治疗剂量20 mg/d;B组初始剂量为20 mg/d,早餐后1次口服,根据患者的病情随时调整治疗剂量,在治疗第22天时可达最高治疗剂量60 mg/d。两组在治疗期间均不使用其它精神类药物。若患者在治疗中出现早醒、或入睡困难、坐立不安、心慌等焦虑症状给予适量得苯二氮类药物、辅助治疗。

1.3平均标准[2]

显效:强迫行为明显减轻或消失,抑郁和焦虑症状均消失;有效:强迫行为减轻,有轻度的抑郁或焦虑;无效:强迫行为无改变或有所加重,原有的抑郁或焦虑症状持续存在。

1.4统计学处理 本此采用软件SPSS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小于0.05表示差异有意义。

2 结果

A组患者治疗后显效11例,有效20例,无效7例,其治疗总有效率为81.6%,B组患者治疗后显效8例,有效15例,無效12例,总有效率为65.7%,A组治疗效果好于B组,差异有意义(P小于0.05)。

3 结论

大量研究表明强迫症是因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异常引起,导致神经递质传导失衡,从而引起各种强迫症状[3]。抗强迫药可使异常的神经递质的传导趋向正常,从而改善患者的强迫症状。强迫症的强迫行为的发生,于社会心理因素、个体健康不佳或长期处于心身疲劳状态均可不同程度得促进强迫性格者的强迫行为出现,关于发病机理有多种不同的解释;有人用某种学习理论解释强迫症患者的强迫观念为此种行为是机体激发焦虑的刺激和该中异常观念间建立联系的结果。帕罗西汀对一些神经递质的亲和力很弱[4],所以服用并不对患者起镇静作用,但临床上可以明显改善睡眠,以改善强迫症症状;而艾司西酞普兰,主要是通过对CNS神经元再摄取5-羟色胺的抑[5]制,增强5-羟色胺能N的功能,来达到改善强迫症症状的目的。有试验结果显示,艾司西酞普兰的治疗效果好于帕罗西汀(P<0.05),因此,艾司西酞普兰应在临床上强迫症患者的治疗中得到重视和广泛运用。

参考文献:

[1] Murdoch D,Keam SJ. Escitalopram: areview of its use in the man-agement of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J]. Drugs,2005,65: 2379 -2404.

[2] Gorman JM,Korotzer A,Su G. Efficacy comparison of escitalopramand citalopram in the treatment of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pooledanalysisof placebo - controlled trials[J]. CNS Spectr,2002,7( Suppl) : 40 -44.

[3] 范肖冬等译. ICD -10 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90 -106,107 -137.

帕罗西汀/治疗应用 第9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8年6月—2011年6月因脑卒中入住我院的316例患者, 通过临床观察及随访3个月, 并发抑郁症者126例 (39.9%) 。126例患者中男86例, 女40例;年龄60岁~72岁;脑梗死67例, 脑出血59例。126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两组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1.2 病例入选标准

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2], 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年龄≥60岁。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 (CCMD-3) 中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抑郁状态的诊断标准, 主要症状包括情绪低落、无愉快感、乐趣丧失、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有自杀观念、睡眠、食欲紊乱等。HAMD 17项总分≥17分。排除智力障碍、意识障碍、交流困难不能配合完成调查的患者, 严重心、肺疾病及肝肾功能损害者, 既往有神经精神病史、抑郁症病史等。

1.3 方法

两组患者治疗前2周内未服用任何抗抑郁或精神类药物, 进行健康教育, 主要包括脑血管意外的一般知识、正确对待疾病的方法、如何配合医师的治疗和解决各类心理危机的办法, 治疗期间不接受针灸等辅助治疗。观察组64例除给予常规脑卒中治疗外, 加用帕罗西汀 (葛兰素史克公司生产, 注册证号为H20040183, 规格:20 mg) 20 mg/d。对照组62例仅给予常规脑卒中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

1.4 疗效判定

临床评估包括, HAMD评分及HAMD减分率:所有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后均按HAMD 17量表进行评分, 进行疗效判定。HAMD减分率≥75%为临床痊愈, ≥50%且<75%为显效, ≥25%且<50%为有效, <25%视为无效。MESSS:所有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按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测定评分。治疗后1周检测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 评估是否有明显不良反应。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2.1 病例完成情况 两组患者均按疗程服完药物, 随访0.5年~1年, 中途无一例失访。

2.2 两组临床疗效 观察组有效率为92.2%, 对照组为85.5%,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2。

2.3 两组HAMD及MESSS评分 两组患者治疗后HAMD及MES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 (P<0.05) , 但观察组HAMD评分及MESSS评分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明显 (P<0.05) 。详见表3。

2.3 不良反应 观察组64例, 其中2例出现头痛、乏力、口干、食欲下降, 症状较轻, 不影响治疗。治疗前后检查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 均未见异常。

3 讨 论

PSD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脑卒中后抑郁的总发生率为20%~79%[3]。多项研究发现, PSD发生可能的机制:大脑损害破坏了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和5-羟色胺能神经元及其通路, 使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合成低下而发生抑郁症状[4]。家庭、社会及疾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导致患者心理平衡失调发生抑郁。目前, 随着脑卒中发生率的逐年增加, 对PSD的预防和早发现早治疗已成为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5]。由于老年人多存在多种躯体疾病, 因此对于PSD的治疗, 必须考虑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 在保证用药安全的前提下才考虑疗效问题。

过去由于三环类抗抑郁药有直立性低血压、过量危险及心脏方面的副反应等, 已不适宜对脑卒中后抑郁的治疗。特异性、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如帕罗西汀、氟西汀等) 很少有心脏方面的副反应, 也无直立低血压和过量的毒副作用, 可用于脑卒中后抑郁的治疗。帕罗西汀可通过增加中枢神经系统突触间隙5-羟色胺浓度, 加速神经功能的恢复, 从而提高患者的总体康复水平[6]。本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组经帕罗西汀治疗8周后有效率达92.2%, 治疗后HAMD评分和神经缺损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且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帕罗西汀因与其他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小, 对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再摄取的影响小, 对各递质受体的亲和力低, 因而不良反应少。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及肝肾功能损害。但PSD的分子作用机制亦需进一步深入研究[7]。

帕罗西汀能较好地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抑郁状况, 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临床用药安全, 是治疗PSD的理想药物。值得一提的是, 本研究由于试验水平及时间所限, 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如未根据抑郁原因如脑出血或脑梗死, 或根据性别进行分层分组, 未能消除发病原因及性别等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同时, 帕罗西汀治疗后的长期效果仍有待进一步长期随访研究。因此, 有关帕罗西汀远期临床疗效仍需要更大样本量和长期随访资料的大规模临床随机对照试验。

参考文献

[1]Hashash JG, Azar C.Clinical trial:A randomized controlled cross-over study of flupenthixol+melitracen in functional dyspepsia[J].Aliment Pharmacol Ther, 2008, 27 (11) :1148-1155.

[2]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 29 (6) :379-381.

[3]龙洁, 刘永珍, 蔡焯基, 等.卒中后抑郁状态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研究[J].中华神经科杂志, 2001, 34 (3) :145-148.

[4]文春光.帕罗西汀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的疗效观察[J].广东医学, 2004, 25 (10) :1216-1217.

[5]Aben I, VF, Strik J, et al.A comparative study into the one yearcumulative incidence of depression after stoke and myocardial in-farction[J].J Nenrol Neurosurg Psychiatry, 2003, 74 (5) :581-585.

[6]吴江.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375-376.

上一篇:自然辩证法概论教学下一篇:综合护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