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的思考

2024-07-21

体育教学的思考(精选12篇)

体育教学的思考 第1篇

一、关于“自主学习”

由于对“主导”和“主体”理解的偏差, 我曾经误以为自主学习就是“把课堂交给学生”, 甚至极端地以为要想发挥主体作用就要淡化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少讲, 甚至不讲, 才能让学生随心所欲, 所以始终找不到平衡。以体操课“前滚翻”为例, 动作要领为: 蹲撑, 低头含胸, 两脚蹬地, 提臀收腹, 团身滚翻, 屈膝抱腿, 圆滑滚动成蹲撑。在课堂上, 我按照动作要领的顺序教学, 不断强调动作要领, 对于出现的错误反复解释给学生听, 但是学生在做练习的时候始终不能达到我想要的效果, 滚翻时会出现歪倒、不圆滑, 甚至出现落地时直腿砸到垫子上, 即使反复强调动作要求也无济于事, 反而是过多的强调动作要求使学生的积极性降低, 甚至部分学生出现厌烦情绪。这让我很困惑: 怎样才能让学生愉快地接受这样的重复练习? 怎样才能让动作技术练习不枯燥?

偶然的一次机会, 我看到一名学生躺在垫子上抱腿滚得不亦乐乎, 我跟他开玩笑: 你以为自己是球吗? 突然我联想到前滚翻的课程, 如果打乱动作顺序教学是否会起到更好的效果? 于是我再次教学“前滚翻”时, 没有按照规定的动作顺序来教学, 而是先带领学生练习滚动, 让学生熟悉在垫子上滚动的感觉, 学生一开始接触的不是枯燥的跪、撑, 兴趣都很浓, 对于我讲解的要求也很快接受并用在练习中。在此基础上, 我再请动作掌握较好的学生和出现错误的学生进行展示, 引导学生对照总结, 因为有了对比和反思, 学生们对于动作的把握更加到位, 课堂气氛也高涨起来, 这样自然就能提高教学效率。

体育教学过程中, 实际上“导”是前提。首先, 教师“导”的不仅仅是技术动作, 更多的是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树立角色、明确责任、学会合作、正确竞争、勇敢面对挫折; 其次, 教师“导”的不仅仅是动作要求, 更重要是在练习时学生之间的保护与帮助, 时刻提醒学生之间相互协作、相互交流; 另外, 教师的“导”, 还可以把问题推给学生, 正所谓: “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 面对学生普遍都犯的错误, 教师的简单讲解学生很难有切身的体会, 而引导学生观察其他同学的动作示范, 开动脑筋寻找其中的错误之处, 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放下身份, 做回学生, 为学生鼓掌

在全国体育系统改革的过程中, 有一大批中学开始建设特色项目, 甚至成为该项目的示范学校, 招收这一项目的高水平运动学员, 通过系统的训练,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学生在这一特定项目上的水平甚至超过体育教师, 那么体育教师该怎么面对这样的情况? 以我自己为例, 我所在的学校作为排球特色学校, 有一批水平很不错的学生, 他们从很小开始接触排球, 训练排球, 而我的专项是武术, 排球水平远远不如这些学生。作为体育教师, 需要带着他们去参加比赛, 同时排球课又是我校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那么如何才能在这些高水平的学生面前树立教师的形象呢?

最开始的时候我总是会板着一副严肃的面孔, 以教师的威严来“压迫”学生, 试图告诉学生: 课堂是属于我的, 一切都要在我的掌控之中。久而久之, 学生会觉得我不可亲近, 逐渐地课堂上有了不和谐的声音, 甚至在我示范动作失败的时候会有调侃的声音。这使我不得不思考: 教师的威严该怎么树立? 我的方法又是否得当? 如何与学生做朋友? 如何在学生面前树立威信? 于是我尝试着把自己当成学生, 尤其是在排球方面, 我开始跟着学生训练, 跟他们一起打防, 跟他们一起扣球, 慢慢与他们融到一起, 他们也会告诉我规则是什么样子的, 战术是怎么安排的。带他们出去参加比赛的时候, 我会为他们加油, 为他们鼓掌, 也曾被他们感动到哭。2011 年带学生参加比赛的情形记忆犹新, 他们拼尽全力, 连续两天, 每天两场比赛, 而且每场比赛都是打满五局, 从先输两局到咬紧比分, 最后以3 比2 赢得比赛, 连续四场比赛都是这样子的重复, 南京七月的天气让他们精疲力竭, 到最后一局比赛的时候, 有一名队员告诉我说: 老师, 我不行了, 真的好累! 我给他喝下自己泡好的茶, 然后拍拍他的双肩鼓励他说: 坚持一下, 再坚持一下, 我们就快赢了! 当比赛结束时, 我们真的赢了, 他们哭了, 我笑着问他们: 你们是累哭了还是高兴哭了? 他们看看我, 问道: 老师, 您有没有觉得我们很厉害? 我们赢了比我们大一级的队伍! 我回答说: 你们真的很棒! 在后来, 我跟其他老师谈起这场比赛的时候, 我自己也哭了。我觉得这些孩子真的很可爱, 很值得我们去尊重, 从他们的身上我能看到阳光、拼搏、奋斗。

高校体育教学评价思考的论文 第2篇

摘要:高校体育教学评价,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体育教学有效性、全面提高教学与人才培养质量灯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在剖析当前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现状基础上,浅谈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策略。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评价

高校体育教学评价,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不断深化课程改革、提高体育教学有效性、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全面提高教学与人才培养质量以及高校体育教学内涵式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体育教学评价是依据体育教学目标和体育教学的原则,对体育“教”与“学”的过程及其结果所进行的价值判断和量评工作。具体而言体育教学评价,既要依据教学目标又要结合教学原则,既要对教师的教评价也要对学生的学评价,既要对教学结果进行评价又要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既要重视量评工作还要重视价值判断。但是在高校体育教学实践中,往往存在评价目的定位不准确、评价方法单一、评价内容竞技化、评价主体局限性等问题,不利于逐步建立适应新形势、科学化的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

一、我国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现状

1.对评价不够重视。在就业引导教学的背景下,因用人单位在选材中更关注大学生专业知识、实践能力等,而对学生是否具有运动兴趣爱好、具有团队合作的体育精神、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关注较少、甚至不关注,导致高校对体育教学重视度不够;只要学生体育考试不挂科、毕业体质测试达标,大部分学生对体育教学态度是淡漠的,高校体育教学评价就变得尴尬了。

2.评价目的定位不准确。体育教学评价的目的:一是评价教师的“教”,检验教师的教学过程和结果,为提高教学质量作参考;二是评价学生的“学”,了解学习过程及结果,使学生进步,实现全面发展。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不乏流于形式,为评价而评价,甚至把教学评价当做教学目标,课程结束评价也就结束了,或者考什么就教什么,造成评价与课程目标背离。

3.评价方法单一。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主要采用终结性评价、绝对性评价。而终结性评价无法及时对教学信息反馈、无法帮助师生及时改进教学;绝对性评价对“个体差异性”考虑不足,不利于调动学习积极性和实现全面发展。所以,评价方法单一无法对体育教学进行全面评价;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实现全面发展;无法实现评价方法对体育教学的促进作用。

4.评价内容竞技化。因受竞技体育思想的影响,我国学校体育评价内容上只重视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和技术评定的评价。但高校体育毕竟有很大不同,用竞技体育的要求来评价学生是不合理、不全面的。经常有身体素质较好、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不怎么努力就能得高分;而那些身体较差的学生,不管怎么刻苦努力也难取得高分甚至只能勉强及格,这些学生便会丧失对体育的积极性。因此,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全面教育,将学生的学习态度、进步幅度纳入评价。

5.评价主体局限性。体育教学评价主体主要局限于教师,而学生的参与度不高,这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评价作用。同时,对体育教学了解和关注的其他教师、社会热心人士、学生家长等被排除在评价主体之外。这不利于对高校体育教学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

二、对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建议

1.转变对评价的观念。转变师生对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观念,须进一步完善学校体育立法。实施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简称新《纲要》)规定:修满规定学分、达到基本要求是学生毕业、获得学位的必要条件之一。在调查师生对体育教学评价的态度的统计结果显示,选择重要和很重要的教师和学生的比例分别为78.4%和64.3%,可见法律的评价指引作用让体育教学评价更被重视。转变对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观念须进一步落实“健康第一”“终身体育”教学理念,从思想上更加重视“一切为了学生”,强调体育教学评价作用、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2.评价内容全面化。新《纲要》规定:体育课程评价包括对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和课程建设等三个方面。20世纪末美国体育改革便将学习态度、努力程度作为评价内容。以最佳体适能课程为例,具体分为五个方面:健康体适能评价内容各部分所占比例:健康概念知识25%;健康测验20%;身体活动的努力水平25%;健康技能的应用20%;对身体活动的态度40%。所以应全面对体育教学进行评价;同时强调对学生学习评价,重视其对理论掌握情况、学习态度和努力程度、技能掌握情况等;增加评价考核项目的多种选择性,让学生有充分自主选择权。更加全面、更具针对性、科学合理的评价内容,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锻炼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教学中来,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发展目标,最终形成终身体育理念。

3.评价方法多样化、综合运用。评价方法的意义在于客观、全面、高效地反映评价的结果;为评价结果的得出提供科学、合理途径。评价方法多样化、多种方法综合运用有利于对体育教学进行全面、客观评价。对体育教学评价时应坚持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有利于将教、学的准备、过程、结果各环节纳入评价,让评价结果更及时、更全面;坚持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有利于将学生努力程度、兴趣等纳入评价,更符合全面发展、个性发展需要;坚持师、生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确保评价更客观。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应对评价方法和运用方式进一步科学地丰富和发展。

4.评价主体多元化。大学生是具备一定评价知识的群体,他们能够实际参加体育教学的评价活动,并能对自己和他人做出较为客观的评价。强调学生的评价主体地位,学生作为体育教学对象,对体育教学拥有发言权,学生的评价对体育教学有重要促进作用,是“教学相长”的重要手段。重视师、生的自评和互评,同时不能忽视包括其他教师、关心高校体育教学热心人士、学生家长等的评价。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有利于从不同视角、不同层面客观、全面、合理地评价体育教学过程和结果,更好地促进体育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1]毛振明主编.体育教学论[M].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樊花梅.浅析高校体育教学的评价现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1(01)

高校体育教学现状的思考 第3篇

关键词体育;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80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22-0104-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过去的一些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已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新教育教学模式迫在眉睫,于是,现代体育教学方法应运而生。我们应与时俱进,与课改同行。

1重视体育和健康教育相结合

体育课缺乏改革的理论指导和具体操作。如:自主学习—发展学生个性;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综合性评价—改变现有的体育学习评价方式等等,大部分教师都不知道怎样去做和为什么要这样做。由于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思想僵化,没有理解和领会现代教学观,使体育改革尝试大多停留在追求形式的层面上,难以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精神实质真正体现到体育教学中去。

现实社会中,在长期教育过程中忽视或轻视体育的行为、观念、思想没有得到根本转变,体育健康课程说起来重要,忙起来次要的现象时常发生,以至于出现“放羊式”的课堂。

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和身体心理素质,这三者之间是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其中身体、心理素质处于基础地位。体育教学应该重视引导学生真正懂得身心健康对社会发展和个人生活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以磨练意志,培养自己的拼搏进取精神和公平竞争意识。通过体育实践,使学生体验到尊重、理解、宽容、合作、责任等积极健康的情感,使学生更加自尊、自信、自强。

2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改革方面

由于观念没有转变和理论上的问题没有解决,缺乏现代教学观念,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虽然力求改革和体现改革,但实质上所运用的依然是传统落后的教学方法和方式。

体育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在室外,在于大部分动态操作是非静态学习,学生易受外部环境的干扰,喜怒哀乐极易表现。但我们体育教师由于受传统教法的影响,往往习惯将课堂常规,作为教学组织能力的评价,只注重技能评价,忽视多维度目标,不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压抑学生个性的发展,不能因时因地制宜地改变教学方法,创造出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

传统体育教学方法是以“学会”和“锻炼”为主,其功能是:强化动作记忆,增加运动负荷,保证运动安全等,教师总跳不出灌输式技能教学的框子。于是出现了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巩固复习等模式。教学过程比较死板,气氛比较沉闷。

教学组织重形式,轻内涵,教师在公开课、优质课教学时,教学过程只停留在形式上,课的表演成分过重,使人觉得有做表面文章的感觉。究其教学效果,显得教师引导不方,帮助无方,违背了简单、实用、有效和多功能的原则。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常把学生掌握运动技术快、慢、好,坏看作教学的最终目的,并把它作为评价,考核的唯一标准。只注重技术、技能的传授,忽视学生身心差异,对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关注不够。而体育教学的对象是学生,他们的身体素质具有很大的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使相当一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没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从而失去体育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3体育评价体系的创新

过去,体育教学考试以考技术、测“达标”为主,这实质是一个考“结果”的办法,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现化体育考试是以提高学生体育能力为中心,不要把体育评分看得太重,把评价重点转移到与体育教学密切相关的过程性评价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评价的真正目标,体育教学的质量才能得到促进。完善的评价体系应从学生对体育有基本的认识和积极态度,懂得健身的意义,树立终身健身的观念;掌握健身的知识和方法;有独立健身的能力等方面制定考核标准。

4加强运动队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如何调动教师、学生的积极性,利用业余时间开展体育教学研究和课余校代表队的训练,扩大体育课堂教学的外延也是学校体育改革尝试的重点。通过课外辅导和体育选修课的形式,体育课针对学生兴趣组织专项的辅导。这种形势不仅满足了学生科学锻炼的要求,还有效地发挥了教师的專业特长,对课堂教学也是一个好的延续。

以体育积极分子为核心,组建适合学校场地、器材的学校和班级篮球、乒乓球、田径队等项目的体育兴趣小组。各兴趣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培养裁判,制定比赛规则,组织竞赛活动,利用学生的热情完成课外体育活动的任务,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体育能力,而且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5强化管理力度,保证体育教学改革顺利进行

体育教师要加大对学生的管理力度。体育课教学场地施行封闭管理,强调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严格考勤,严格课堂纪律,严格考试制度。在完善制度加强管理的同时,教研组还要注重加强教师的业务学习。有条件的学校还应抓住机遇,轮换外出学习,接受新课改信息,始终让每位教师与时俱进,与课改同行。

6加强体育课程建设,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要求

对高中体育教学的思考 第4篇

一、新课标对体育教学的影响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 体育教学中很多旧观念制约着当前学校体育的发展, 与新《大纲》不相适应。要想使学校体育向纵深发展, 符合新《大纲》的要求, 就必须转变旧思想和旧观念。

1.体育教学内容的转变

随着体育教育的发展, 单纯的竞技教学和身体素质内容, 已不适应现代体育教育发展的需要。面向二十一世纪, 体育教学的内容覆盖着体质、生理、心理、道德、人口、经济、 哲学、美学、健康等学科。

(1) 技术技能教学内容

传统体育教学中技术、技能的内容以田径、体操和三大球为主, 学习时不分性别、年龄、体质状况、技术基础全班统一, 忽视了学生个人的特点, 兴趣和各方面的差异, 不利于学习。在现代体育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性别、年龄、兴趣、体质等进行教学, 有利于学生技术、技能的学习和掌握, 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同时解决了教学中学生“吃不饱”和“吃不了”的难题。

(2) 理论教学内容

体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传统体育教学中很多教师忽视了理论课的教学。现代体育教学中要重视理论课的教学, 增加理论课在教学中的比重。学生通过对营养与健康、养生与保健的学习, 增强学生自觉参加体育活动的意识, 养成良好的、健康的生活习惯, 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 通过对我国传统项目史、奥运渊源等体育史的学习, 激发他们的爱国激情, 使他们热爱祖国, 热爱和平的美好愿望更强烈;通过动作技术原理、项目规则的学习, 促进体育实践教学的效果。

2.体育教学组织的转变

传统体育教学忽视教学的效果, 重视教学的过程, “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三步曲是多年的教学组织模式。“铁”的纪律, 整齐的队形是课堂组织好的典范, 学生在这种“死”教学环境条件下心理处于压抑状态, 他们只能机械地从事与自己毫无兴趣的活动, 学生的个性被抹杀。 教学组织形式单一、呆板是学生爱体育却害怕上体育课的主要原因。体育课成了学生的一种沉重负担, 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的效果。现代体育教学的组织必须营造一种生动、活泼、快乐的教学氛围。从知、情、意、行入手, 重过程的参与、 重个性的解放, 重师生关系的和谐、重成功的体验, 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 使课堂教学做到严而不死、活而不乱。

3.体育教学方法的转变

在传统教学中, 教师采用封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 教师只关心教什么、不关心怎么教, 课堂气氛显得过于沉闷、呆板, 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对学生要求严格, 他们认为“严师出高徒”, 对课堂上学生的一些“出轨”行为严厉批评, 甚至体罚, 这样加深了学生的消极情绪, 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 教师的教学方法也要随之改进提高。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多表扬、多肯定、 多鼓励,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使每个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成。同时合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施, 改进教法, 提高教学效果。

4.教师角色理念的转变

体育教师传统上是体育教学中的领导者, 往往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在现代体育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从“独奏者” 的角色转变到“伴奏者”的角色, 不再是领导者, 而是引导者, 帮助和引导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要由“学适应教”转变到“教适应学”;要把主动性还给学生, 把体育课当成是给学生提供充分锻炼、发展自我的机会, 让学生真正成课堂的主人。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内在的体育需求创设一系列和谐、民主、宽松的体育学习环境, 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体育活动。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 使学生会学、 乐学、善学, 从而保证学生达到发挥和发展的最佳效果。

二、正确处理好体育教学中技术教学和理论教学的关 系

1.通过体育理论知识传授, 教会学生对体育知识的学习

体育教材是学生进行体育知识学习的主要教学资料。 体育教师正确引导学生对体育教材的学习是学生学习体育的基础。重点应指导学生了解体育教材的知识结构, 让他们知道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指导他们边阅读、边思考、边比划、 边练习。使学生对体育实践内容有一个粗略的印象体育教科书中的插图和图示有完整动作图、分解动作图、辅助练习图、练习方法图、游戏方法图、战术配合图及卫生保健知识图等。它们是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有效资料, 教师应指导学生看懂体育教学资料中的插图和与图示的内容动作顺序、 动作路线及技术要求等, 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自学能力, 以利于他们更好地掌握体育的基础知识与运动技能。

2.针对体育课的不同类型进行相应的学法指导

教学反思的思考 第5篇

教学反思一直以来都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有成就的教育大家一直非常重视它。现在很多教师也想从教学反思中提高个人的教学质量,但在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对教学反思的认识比较肤浅,导致教学反思效果不明显。依笔者看来,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所有教学过程的回顾和体会,总体检查在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其具体内容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堂情景的反思

良好的课堂情景是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创造想象力的源泉,课堂情景的好坏也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学时应注意对每个环节、学生纪律、精神面貌、动手动脑的速度及回答问题的正确度加以一一反思。当学生出现精神不振、注意力分散的情况时,应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语言表达是否有问题,若存在应及时变换形式。如讲解变为提问、调节音量的大小,以激发学生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当多数学生对某一问题不能正确反应时,反思问题提出得是否恰当,是否达到了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应变换形式,使学生通过努力能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如创设“小步距”问题情景,有层次,分阶段,有步骤地进行;创设“变式”和“矛盾式”问题情景,灵活应用,随时揭示矛盾,随时引导学生解决矛盾,让问题情景中充满矛盾,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反馈;创设“自求探索性”问题情境,注意问题情景的延伸性,使学生课堂真正地活起来,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积极性、自觉性,强化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与动机。

二、完成某一过程的反思

在良好的课堂情景中,通过师生的双边活动,会再现一些在备课时未料到的思维方式和问题,教师应与学生一起反思,该数学问题解决方案正确与否?是否最佳?是否能找出另外的解决方案,该方案有什么独到之处?能否推广和做到智能的迁移?通过反思尽可能把“笨”解法改进为“巧”解法,尽可能地把问题一般化、抽象化,引出推论,使其应用范围扩大,力求概括出模型,收到“以一为十”的效果,使正确的结论向其他方向推行,尽量扩大其外部效应,这有助于知识的系统化,更有助于使学生的智能和潜能得到更高层次的发挥和提高。

三、课后的反思

完成一节课后,应立即回顾教学过程中是否有知识的遗漏、口误。若出现问题应及时做好笔记,在下一节课给予矫正。课后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是否具有普遍性;是教学中某一环节的失误,还是对某一要领未弄清楚所致,分清原因及时加以矫正。对课后学生提出的具有思考性的问题,应思考是否具有推广的价值,以达到全体学生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批改作业时的反思

作业是加强练习、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批改作业时应注意:作业完成的真实程度,是否抄袭别人的`;书写过程的严谨程度;普遍性错误;个别性的错误。批改后应反思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在下一节上课前,必须加以纠正,对个别性的问题即时找来学生加以指正。并做好记录,避免以后再产生类似现象。

五、检测后的反思

检测是对一个阶段或一个单元所学内容的检查,也是促使学生加强复习,巩固和应用知识的过程。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反思检测时同学们的答题速度,人题的快慢及检测时的课堂情景,从而判断产生问题的原因。若是知识的遗忘,应引导学生掌握记忆规律经常复习;若是知识没有转化成能力,应加强对知识的思维训练,归纳基本方法,使之成为能力;若是对某一概念没有弄懂,应对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重新加以认识,从不同的角度加以理解;若是粗心、计算失误,平时应加强书写规范的教育和消除紧张心理的有关训练。

六、备课时反思

高校体育理论教学的思考 第6篇

【关键词】 高校;体育;教学;特色

【Abstract】 athletics theories teaching of the high school wants the relation of right understanding and distinction the athletics teaching and tournament train, exercising with the athletics the theories point Lead, the examination athletics sport practice, the teaching language attains the professional technical term popular turn, value our country traditional athletics sport the teaching of the item, make the athletics theories teaching have the Chinese special features.

【Key Words】 High school athletics teaching special features

【中图分类号】 G64.2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36-00-01

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在向素质教育转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文化修养、劳动技能和身体与心理素质等方面,体育理论教学起到了促进作用,也无疑拓宽了体育的健身、娱乐、竞技等方面的功能。但如何认识和搞好高校体育理论教学还存在分歧,本文就此提出几点思考性意见,求教于同仁。

1.正确认识和区分体育教学与竞技训练的关系

体育教学与竞技训练最本质的共同点就是离不开身体练习,都以科学训练、场地设施、营养状况等方面为依托,只是程度和层次水平不同而已,两者在目标、结构、内涵和模式方面有着显著区别和差异。

1.1高校体育理论教学以基本理论知识为基础,注意培养学生的情趣,要求学生身体全面发展,鼓励学生终身受益于体育;竞技运动的理论教育是以高、精、尖的技术教授运动员从事专项训练,专项性特别强,要求运动员具有拼搏精神,实现更快、更高、更强的奋斗目标。

1.2高校体育教学是一种群体活动,以传授基本知识、技能、技巧为主线,因此在理论课教学时,锻炼原则以及手段的选择,必须遵循和符合一般心理、生理和解剖等方面的规律。而竞技训练是一种个体活动,其理论教育侧重尽可能挖掘出运动员的潜能,教练员在方法和手段选择上,相对于运动员和外界来说,带有某些保密性。所以,在理论知识的传授上不具系统性而带有一定的尝试性。

1.3高校体育教学,不论是理论课还是实践课,是在开放的状态下进行的,教师负责组织整个教学活动,教学有一定程序,教学形式有一定规范,整个教学过程按照有关文件及拟定的教学大纲和计划进行。教师在理论课讲授时,无论是动作要领或技术原理等方面都必须遵从一般性原则或原理,对某些竞技性项目,教师只能深入浅出地作一般介绍。

2.理论教学与实践课的关系

高校体育理论教学也是教与学的一种双边教学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传授基本理论知识,学生不断接受信息和处理信息,借以发展智力,培养文明行为,促进个性的全面发展。学生在发展智力方面,主要是扩大体育视野、规范体育行为和道德准则,提高体育审美能力和逐步树立起终身体育的观念。因此,教师在理论课教学时应注意理论教学与实践课的相互关系。

2.1学以致用,用理论去指导运动实践

教师讲授理论课,让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基本知识,要善于引导学生用已学过的理论指导自己的运动实践,做到学以致用。

2.2用学生的运动实践来检验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教师要提高自己的理论教学水平,在学生运动实践的效果和效率中去发现问题、寻找答案,并不断总结经验,这也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

2.3运用大脑半球优势理论

由于大脑生理机能定位的不同,以身体练习为特征的体育教学活动,既需要对运作技术的空间知觉、形状知觉等形式表象的优势,也需要有时间知觉、细节知觉和对动作技术深刻理解的优势;既需具有语言分析器的高级神经活动过程,又具有完形综合器的运动中枢的高级神经过程。这就需要大脑两侧半球共存互补,也就是说,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这一高级神经活动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掌握和动用大脑半球优势理论来开展理论教学,并提高其效果,使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善于开动脑筋,做到体脑并用。

3.理论教学要具有中国特色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已逐步向指导思想、观念转变等深层次方向发展,以局部零星的改革向整体改革的方向发展。由此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体育教学体系。

3.1传统体育项目与竞技体育项目教材化相结合

中国传统体育渊源流长,是祖国历史文化遗产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内容丰富多彩、项目多样,而且对场地设施要求不高,规则简单,有广泛的群众性基础。因此,在高校体育理论教材建设中,坚持竞技体育项目教材化的同时,必须把我国传统体育项目纳入教学计划,以体现它的民族性、娱乐性、健身性、社会性等教学目标所具备的多功能的特性。例如:武术和气功,由于课时限制,往往在理论课教学中只是蜻蜓点水,流于形式;我国民间体育中的放风筝、踢毽子、踩高跷、拔河、赛龙舟、郊游等活动在教科书上不见踪影,谈不上对我国一些优秀的古代传统体育项目继承和发展了。因此,在进行体育理论教学过程中,可适当增加我国传统体育项目的讲授内容。教师也可从各地体育志中选择一些群众喜爱的民间体育项目作为理论教学的内容,以提高学生对我国传统体育的认识,激发他们爱国爱乡热情,培養他们对传统体育项目的爱好和兴趣。

3.2体育基础理论知识教学与安全卫生教育相结合

《高校体育工作条例》第四条明确指出,体育锻炼要与安全卫生相结合,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是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如果没有安全保证的锻炼,就可能成为一种盲目的冒险性行为,就可能造成不良的严重后果。因此,无论是理论课教学还是实践课训练,都必须进行安全防范工作的教育。

3.3确立“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

中学体育兴趣教学的思考 第7篇

第一, 教师要深刻研究教材, 创新讲解和练习的形式。“以本为本”虽有一定正确性, 但“照本宣科”就欠妥当了。体育与健康教学标准和课本是体育教学的基础和依据, 任何教学形式都要围绕着这个目标展开。如果背离了这个目标, 那就象在大海中迷失了方向。所以, 体育教学要在总目标的指导下进行, 并且要突出快乐主题和健康主题。

必须突出快乐与健康。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 创新讲和练的形式, 把“课本”和“兴趣”有机结合起来, 解决“学生喜欢体育, 但不爱上体育课”的矛盾。新一轮的课程改革, 带来了教育理念、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的重大变化, 给教师的创新工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因此, 体育教师要积极地进行探索和创新。比如在力量素质“俯卧撑”练习时, 讲解“双手扶地”可以说扶的是“华北平原、太行山脉”, 扶的是“崛起的中华大地”等, 这样就淡化了“脏和累”, 创设了积极向上的锻炼意境, 这样会引发学生思考, 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

对于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排要适合学生年龄特征, 增强趣味性。体育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根据学校场地、器材、季节等情况合理搭配教材, 创造有趣味的教学形式, 实现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 提高教学能力, 培养良好的课堂气氛。教师生动形象的讲解, 优美正确的示范, 清晰洪亮的口令, 富有创意的教法, 能够制造出引人入胜的课堂氛围, 提高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这是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艺术的体现。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还要处理好课堂突发事件。恰如其分的处理必然对课堂体育教学形成积极的影响;相反则会打断教学, 浪费时间, 产生不利的教学气氛。所以体育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应变能力, 一方面向同行教师学习, 多听课, 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另一方面要研究教材、了解学生, 不断总结教学经验, 提高对课堂的驾驭能力。

另外, 教师的情绪对课堂气氛起着重要作用。情绪过于激烈容易使教学偏离教学目标, 过于松弛会导致学习懒散、教学乏味。压抑的课堂气氛、紧张的师生关系都会导致学生自我表现力和兴趣爱好的抑制;相反, 和谐、愉快、友爱的学习环境能够牢牢吸引学生,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较快地掌握运动技能。因而教师要学会自我调整, 排遣种种不如意, 尽力摆脱各种不良情绪的笼罩, 及时进入教师角色, 创设出轻松快乐的教学情境, 提高教学质量。

第三, 关心爱护学生, 让学生“亲其师, 信其道”。教师关心爱护学生, 能够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 提高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是主导者, 对学生诲人不倦, 把整个心灵都献给了学生, 就会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学习热情。只有关心爱护学生, 学生才会把教师当成亲人和朋友, 才能激起学生对教师的亲近感和仰慕心理, 从而把这种情感迁移到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上。如果教师缺乏这种关心和爱护, 学生就会觉得无所谓, 你上你的, 我学我的, 造成师生关系的冷漠无情, 教和学索然无味, 教学质量大打折扣。对于学生的错误教师应该冷静, 采取因势利导等方法帮助学生改正, 既不能因小失大, 又能顺利开展教学, 这样才能显示出教师的素质和水平。让学生产生一种既崇敬又平易近人的感觉, 引导学生从内心深处反省自己的错误行为。教师这种宽容的爱, 能够增强学生的亲近感, 能够创设出良好的体育教学情境, 提高教学兴趣。对学生关心爱护非常可贵, “大爱”更是难得, 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应该具备这种素养。

第四, 教师要多用鼓励性的语言和动作,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与表扬”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体育学习态度, 提高学习兴趣。教师的口头表扬或鼓励的掌声与手势, 会使学生的心理得到满足, 愉悦的情感油然而生。这种情感将化作巨大的动力, 促进学生产生更强烈的学习动机、更浓厚的兴趣和更高的积极性, 推动学生努力练习, 期望再次获得成功。所以教师要多用鼓励性的语言和动作, 提高学习兴趣, 实现优化教学。

对于学生的不足和差距, 教师要适度进行提示和评价, 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激发其改正的动机和行为。这些学生最害怕的就是教师的挖苦和冷遇, 它会影响和破坏学生的学习兴趣, 产生负面的教学效果。比如学生在学习跨栏跑时有一定的畏惧和害羞心理, 他们害怕过不去、动作难看, 在男女同学面前丢脸。如果教师不鼓励, 就会导致教学被动, 学生不动。因此, 教学之初学生能够跨过或基本完成, 甚至由不敢做到敢做了, 教师就要给予表扬或掌声。待水平提高之后, 再循序渐进地提出要求。

第五,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体育教学的兴趣。信息技术对体育教学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影响到体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当今学生对于直观形象、感染力强的客观事物兴趣较浓, 乐于接受, 而现代信息中的多媒体教学恰恰能够满足他们的这种兴趣。所以教师要适时运用多媒体技术, 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 增强直观性和主体性, 使体育教学更加生动形象。

高职体育课程教学的思考 第8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师资队伍

21世纪国际竞争的焦点是经济的竞争,而经济的竞争又是科技的竞争、知识与信息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竞争的关键是新世纪大学生整体素质的竞争。高校体育教学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全面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和推动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的重要历史使命,对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维护高等教育对人才培育的完整性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国家进一步拓宽了人才的培养领域,要求高校体育教育把培养人才的终身体育意识、能力及全面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内化到体育教育的身心全面发展的目标之中。高校体育是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是学校体育的最高层次,是学生学习和独立运用的衔接点,对学生踏入社会后的体育观念和意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地位非常重要。如何使当今的大学生毕业后更好地适应社会完成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接轨,是高校体育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我们在新世纪刻不容缓的研究课题。

1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是指在高中阶段教育的基础上,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专门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高等教育。当今世界日趋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的较量,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这种竞争在相当程度上又是第一线工人和劳动者整体素质的竞争。由于职业劳动特点,许多生产、科研部门等均是脑力劳动伴随繁重的体力劳力,需要长期工作、生活在艰苦、复杂的特定环境中,这不仅要求具有强健的体魄,而且还必须具备在特定自然环境和劳动条件中工作、生活的能力。因此,现代社会职业劳动对身体的要求并不是降低,而是对人的体质、体能、智力和适应能力等诸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没有健壮的体魄,难以担当事业的重任,没有合格的身体,难以承担“一线”的岗位责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根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体育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因此,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应围绕这个任务,考虑学生的来源及身心的特殊情况,学生进校前因长时间忙于升学考试,忽视了体育锻炼,身体素质普遍偏低,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由于农村中学体育教学条件较差,教学力量薄弱,学生缺乏健身知识,有些学生甚至未接触过合格体育器材,因录取工作晚于其他普通高校,学生入学前对高职院校的性质不太了解,心理上一般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等等。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应考虑这些特殊情况,围绕健康教育为主线,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与各种体育运动,通过运动培养合作精神,增加学生的自信心。

2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职院校发展近二十年来,起步较晚,没有形成符合自身规律与特色的体系模式,难以发挥体育锻炼的特殊作用。高职院校存在场地、器材、设施不足,体育书刊资料多数不齐,且管理较差、较落后,体育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目标应当是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能和技术,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和完善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身心的自我发展,成为有能力把体育作为生活内容,能够积极参与并享受社会体育文化的具有时代精神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职院校教学大纲依据《全国普遍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制定。体育教材没有系统的体系,教学组织缺少自己的特点。现在高职院校的体育教材基本选用普通高校体育教材,不适应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特点和发展,不适应高职院校各类高等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2.1 体育课程目标不明确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教育主体大部分构成是由原来的中专学校直升到学校来,另一部分是通过高考招生来到学校,高等职业教育的这种政策调整使得体育教育对象变的复杂化。其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体育教育的对象不再是初中、职中毕业学生,一大部分体育教育对象是完全接受过本校体育教育的学生,另一部分是直接从高中毕业,是新生力量。作为高等职业教育对象,在年龄、体质、文化素质、接受体育教育程度等方面己发生变化,面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主体的改变,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应该在课程设置和教学目标上进行改革和调整,但绝大部分学校并没有随着生源的实际情况对课程内容、课程结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调整,体育教学目标仍停留在中等职业学校的口标上。另外,在办学过程中有的高等职业体育教学盲目向普通高等体育教学看齐,也致使我国高等职业体育教学的培养目标模糊。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主要特点是“针对性”,直接针对社会职业岗位具有鲜明的职业定向性。其培养目标更注重学生毕业时的职业岗位能力,是适应特定的职业岗位群或某一技术领域的“专门职业”人才,而不是“普通专科”人才。

2.2 体育课程实践中存在不足

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大多采用班级制授课制。课堂教学一般采用分组轮换和分组不轮换的方法。这种形式在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序性方面有积极的作用。这种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以教师为中心,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特点重视不够,严重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与学的“大锅饭”,导致部分学生上课消极,对体育课兴趣下降。教学内容的安排以“达标”项目为中心进行,忽视与体育锻炼有关的人体科学知识的传授,缺乏实效性、针对性和长远性。教学内容实用价值不高。教学内容和方法基本上是中学教学内容的延伸,缺乏创新。学生缺乏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的空间和创新能力。一般只停留在讲解与示范、完整与分解、重复练习和教学比赛等教学方法。体育课堂教学模式主要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师负责教,学生认真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培养”的模式。这种模式必然导致学生身体练习多,思维少。高职院校招收的学生录取分数较低,较本科生,其整体素质较差。同时,作为大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发育基本成熟,他们活泼好动,反应敏捷,情感丰富,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因此,作为教师必须及时更新教学理论,把教学看成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陶冶品德的过程。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总结出适合他们特点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2.3 师资队伍水平

高职院校要适应高等教育的要求,适应新的办学模式,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关键是拥有一支与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的数量、质量合格的教师队伍。而高职学院体育师资队伍的现状,与高等教育的要求及全面推进学校体育工作深化改革的目标,尚有较大差距。

如学历结构,高职高专院校体育教师在向高学历方向发展差异明显,总体来看与普通本科院校有较大差距;职称结构,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拥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偏少,其中教授数目微乎其微,副教授也只占20%左右;教师的教学、科研情况,目前从事体育科研的教师人数不多,体育教师每年撰写论文的数目非常少,特别是核心期刊,与高校科研地位不符。

3 解决的途径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予以解决:

3.1 明确教学目标

高职院校培养既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突出高职院校职业特点,丰富和发展体育课程目标,明确把培养学生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思想贯穿于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之中,身体、心理、社会、和谐统一的健康观是健康第一的根本目标。明确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强调以终身的视角来看待学生体质的增强。高职学院培养人才的目的,以动手能力为主,一般都在企业的第一线,所以要求不但有较高专业技术知识,还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耐力。而学生一旦走出校门进入社会,再继续锻炼只有依靠自己,并且受到场地器材、时间以及年龄等的限制。因此根据这些情况首先要从教材着手,安排一些简单易行,不需要复杂器材的运动项目,大力开展实用性体育教育,不仅要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运动知识、技能及锻炼方法,还要学会运用这些知识、技能及方法来组织好各种体育活动,以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3.2 改革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

3.2.1 开放式选课

编制体育教学指导大纲,面向全校开设必修课、选修课,由体育部向教务部提供下学期全校体育课程,教师简介,各门课程简介,各类课程考核标准,必选课须知等,用于制作网上选课软件,在学生选课的前两周由教务部门在网上发布体育选课信息,同时,体育部将全体教师的基本情况、照片和所要开设的课程编成宣传册以及选课指南等发放给学生,让学生充分了解选课的重要意义,使学生基本了解教师、课程,做到心中有数。并在规定的时间安排教师现场咨询,学生可通过登陆学院体育部网页,了解体育课程开设项目、开课时问、教师情况及选课原则等,在网上点击自己喜欢的课程,完成选课。

3.2.2 科学人本主义教育观理念

科学人本主义教育观,从根本上说,就是以对人——学生主体发展的终极关怀为教育的基本指导思想,使教育的价值引导与学生的本性发展有机结合,保证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和谐、可持续地发展。具体地说,在处理教育过程中“人与物”关系的问题,以“重人”为本,尊重学生的权利的价值,创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软硬件环境,使学校的物质设施、组织制度、精神氛围服务于学生发展;在处理教育过程中“人与活动”关系的问题上,以“育人”为本,尊重学生的需要和选择,开展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教育活动。

3.3 师资队伍建设的加强

应重视加强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建设高素质、高学历、高品德的教师队伍。体育教学成功与否与教师有很大的关系,师资建设的方向应该是向多样化、高层次方向发展,以建立一支综合素质高、结构全面的体育教师队伍,全面提高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水平,使之尽快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及满足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科学研究的要求。还可以不定期的聘请专家,鼓励教师参加校外学术交流,观摩学习等,建立竞争上岗的用人机制,从而实现教师从技能型向智能型转变,竞技型向大众型转变。

4 结束语

建设和完善高等职业教育体育课程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个伟大的目标,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更需要科学的管理和改革,需要各位教师自身不懈的奋进和努力。

参考文献

[1]许晓静.大学体育课程改革思路[J].重庆大学学报,2004,(6).

[2]须晓东.论新时期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与构想[J].安徽体育科技,2005,(3).

[3]陈艳.论我国高校体育的发展趋势[J].辽宁体育科技,2004,(1).

对小学体育教学的一些思考 第9篇

自主练习是指学生独立学习。首先,要让学生学会观察。引导学生观察示范动作的不同点, 让学生初步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然后再示范,提示学生观察重点,然后指导学生探索。在学生初步了解动作的概念后,鼓励学生大胆体验动作,模仿练习。这时的模仿练习是让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只需对动作不正确的学生进行指导,其他学生则通过观察思考体验动作,从而熟悉动作。

例如教学《前滚翻成蹬撑》时,教师应先进行完整的动作示范,让学生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让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在练习的过程中学生会通过对动作的理解自主练习,同时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滚的时候人怎么会弯掉呢? 怎么滚不圆呢?头顶怎么会疼呢等。当学生通过自主练习产生问题的时候,教师再示范,在示范的同时讲解动作要领,指出动作重点、难点,并强调保护与帮助。

2.体育教师要注重仪表

体育教师都有强健的体魄和健壮身体, 在学生中树立健康的形象。但有的体育教师不注意自身仪表,如衣着打扮不注意,要求学生穿运动服运动鞋上课自己却穿着便装皮鞋进入课堂。有的教师头发胡须难得修理几次。这样怎么有说服力呢? 就像医生不穿白大褂就显得另类。体育教师选择这一职业就应有老师的仪表,衣着打扮首先要体现运动性,给人合体大方的感觉,还要体现时代精神。体育老师穿着整洁大方的运动服上课能激起学生的运动欲望。另外,由于体育老师每天工作都是在运动难免会出汗, 还要做到勤沐浴勤换衣。教师时刻注重自己的仪表,赢得学生的认可,更有利于体育教育教学的开展。

3.注重体育教学语言

体育教学语言不是一般的口头语言和背诵教案, 而是一种规范化的、专业化的有色彩的特殊语言,即体育术语,在整个教学的组织、讲解、示范等环节都有重要的影响。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一个对动作技术掌握得非常好的教师,由于言语乏味,不能正确运用语言对一个内容、一个动作的讲解,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还不能领会其意思。而有的教师口齿伶俐,驾驭语言的能力很强,往往几句话就使学生茅塞顿开,并很快掌握动作要领技巧。

体育教学语言是体育课堂教学和训练中不可缺少的有效手段,体育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经过平时点滴的积累,多融合其他学科的长处,特别是语文水平的提高,在课堂上妙语连珠,深深吸引学生,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各种体育知识和技能,身心全面发展,感悟体育语言的文化含量,提高体育文化修养,真正享受到体育应有的娱乐健身功能,最大限度地领悟体育的无穷魅力。

4.正确对待学生的自我表现欲

自我表现欲,是人类的基本欲望之一,同成年人相比,小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有不同的特点,显得更幼稚、更盲目、更冲动和外露。因此,认真研究和正确对待小学生的表现欲,已成为当前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的热点问题之一。

从年龄阶段看,小学一年级至四年级(七至十一岁左右),表现欲带有天真、幼稚和盲目的特点,反映方式是激烈、旺盛的。小学五年级至六年级(十二至十四岁左右),表现欲已具有一定的明确性,但反映方式仍是强烈的。从学生对体育教学主观认识看,对体育教学有较高的认识和关注(如学校的三好与体育成绩挂钩),其表现欲显得积极、热烈、真诚、认真;反之,表现欲就消极、冷淡,甚至会显现出“逆向”表现欲。

4.1要善于及时发现学生的表现欲。教师除了要发现那些外露、活跃学生的表现欲外,更要及时发现那些内隐、含蓄、带有某种自我抑制的学生的表现欲。因势利导地培养学生的兴趣,发展个性,有重要的意义。

4.2要用爱心保护学生的表现欲。学生对体育教学有了积极旺盛的表现欲,教师就要珍惜保护。保护学生的表现欲,就是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所以当学生的表现欲以某种方式反映出来时,教师要给予理解、关怀和适当的鼓励,即使不能让学生的表现欲付诸行动, 也要用爱心对学生的表现欲表示称赞、支持然后给以解释,不能对学生的表现欲置之不理,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或者用“你不行”、“就你显能耐”之类的话语给学生泼冷水,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5.关于课的开始与练习

5.1课的开始。 先是复习前面所学的内容 ,这个内容选择可以是较早前学习的, 也可以是上一单元或上节课所学的知识技能,如有忘记,教师要安排短时间的教学环节帮助学生复习巩固。然后提出本节课的目标,并讲解学习目的,教师要进行多次示范,帮助学生观察和掌握动作学习的要领。在本环节中,教师要提供教学提示,给予语言、视觉包括直觉触觉等方面的提示,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该环节可以理解为帮助学生尽快掌握和理解动作及方法所采取的有效教学策略。而且该环节并不是只在此处使用, 它将延伸到该教学模式的下一个步骤。

5.2课的练习 。在该环节中 ,教师要提问、引导、帮助学生练习,并对学生的练习及时予以评价,引导学生主动负责地进行学习和体验成功。练习中教师要设置不同水平的练习和要求,让学生选择练习,称之为“邀请式教学”。学生在练习中会体现不同的练习结果, 针对这一结果教师要帮助学生选择适宜难度的练习任务,帮助学生选择适合的练习内容。在练习环节的后半段, 教师组织学生将所学的技能通过游戏比赛中运用,教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作评价。在整个练习中,教师要始终关注如何让任务变得更有趣,如改变练习环境、运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选择解决问题的方式及帮助学生获得成功感等。

6.活用生活中的设施资源

扶起——体育教学的思考与尝试 第10篇

一、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坚强、自信的信念

体育教学以身体活动为主要形式, 而身体活动并不仅仅是生理上的作用, 它还伴随着心理的活动、情感的体验等一系列因素的出现。因此, 我们在体育教学中, 可以根据学生直接参与、身体力行这一特点, 刻意安排艰苦的环境, 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营造紧张的气氛, 培养学生沉着冷静、机智果断、结构健全的个性心理;可以创设轻松和谐的氛围, 伴以优美动听的旋律, 让学生通过充分展示外形的动作来表达内在的情感, 从而陶冶情操, 培养良好的气质, 提高审美意识, 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品质;还可以通过体育实践体验后的“成功感”和“收益感”, 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形成科学用脑、讲究规律的现代生活模式;亦可以通过复杂技术动作的教学和实践, 使学生既了解内部结构又能感知外部形态, 促进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协调发展。体育运动与思维训练的巧妙结合, 不仅有利于诱发和促进学生想象力和创造的灵感, 而且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改善。

二、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勇敢追求成功的信念

体育教学中, 学生的思想、意志、情绪、态度等特征暴露特别快。比如体操教学, 面对一个新的高度、难度动作, 能否大胆尝试, 能否有勇气去挑战自我, 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的心理特征。成功者的骄傲、得意、掌声;失败者的气馁、沮丧、紧张、自卑等表现各不相同。作为教师, 应迅速抓住学生思想行为充分暴露的有利时机, 因势利导, 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成功与失败、顺利与挫折、长处与短处, 激励他们勇于战胜困难, 克服不健康的心理障碍, 提高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意识、认识、情绪, 行为及性格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促使学生经过失败、成功、再失败、再成功的不断体验, 增强耐挫能力, 保持稳定的情绪、乐观的心境, 这样, 即使在逆境中他们也能成才。

在体育教学的10年里, 给我记忆最深也让我真正懂得鼓励和保护对一个学生将来的人生是多么重要。有一位女生, 天生有点软骨的毛病, 初一上我的第一堂体育课, 我从同学那里了解到她的情况, 我就在课堂上给全体学生讲了一个故事:一个母亲带着5个孩子, 父亲在抗日战争中牺牲了, 生最后一个孩子的时候, 父亲在前线战斗, 母亲由于过度劳累、没有吃喝, 生下的最后一个妹妹到两岁都不能走路, 医生说她可能永远也站不起来, 后来哥哥和姐姐每天都扶着妹妹走路, 锻炼了两年, 能走了, 再后来能跑了, 奇迹!感情的奇迹!同学们, 我们在一起就像一个家庭, 让关爱和鼓励在我们心中传递好吗?学生一起鼓掌, 我看了一下那个女生, 发现她哭了, 经过三年的努力, 她在初三的体育考试中成绩是29分 (满分30分) 。

三、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

体育教学具有形态化的特征, 学生以个体或群体的形式参与各种身体活动。在活动中通过互相接触、合作、对抗等, 个体与个体之间, 个体与集体之间, 人际关系的交流更直接、更广泛, 形成了一个特定的课堂社会, 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学生进入启蒙社会的心理需要。比如, 一场篮球或足球比赛, 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明白团结协作是最重要的, 如果没有篮球的助攻, 一味地做孤胆英雄, 不但不能赢得比赛, 更不能赢得对手的尊重。作为教育者要充分模拟社会环境, 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 正确地交友, 正确地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增强其社会的适应能力, 从而培养其文明的行为规范和高尚的道德修养。人与人之间要注意关心与支持、鼓励与帮助、尊重与信任、理解与体谅。个人作为集体中的一员, 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荣誉感, 能热爱祖国、关心集体, 和大家协同配合, 增强凝聚力。在对学校、班级、老师、同学充分体现爱心的同时, 也自然会得到社会给予的信任与友谊等相应的回报。

现代的教学模式要求体育教师做一个引导者, 而不再是一个发令者。在这种课堂环境下, 教师应具有表现自己新的教学理念的品质, 创造出适合学校特色的项目, 营造体育运动气氛, 设计有特色的教学活动。这样才能适合现代新课改下的体育教学的要求。

总之, 教师在课堂的位置, 将不再是固定位置———讲解、示范, 而是在操场上和学生一起活动, 与学生一起感受运动的喜悦, 要求体育教师做一个优秀引导者, 在坚持教给学生技能, 增强其体质的同时, 还应注意培养其健康的人格尊严, 只有使受教育者的精神素质、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才能为素质教育的实施作出贡献。

摘要:新世纪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从片面的生理学评价转向身心健康的评价。体育课的目标突出强调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使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培养发展学生的个性。这就使得体育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为主体, 因人而异, 特别注意保护弱势同学的尊严, 与教学目标精神相吻合。

关于中学体育教学管理的思考 第11篇

一、体育课管理要有章可循

体育教学常在室外进行,不像其他学科,铃声一响,都已经坐在教室里,凡是没有来的视作迟到或旷课。体育课,有时候,铃声响了,学生还在急着往操场赶,教师一般也就不追究了。体育课上,教师对学生做动作指导时,其他学生有的打打闹闹,有的玩手机发短信,女生则三三两两一堆聊天,老师虽严厉批评,但还是收效甚微。中学生没有一个不喜欢体育课的,其原因恐怕也是体育的这份轻松自在。学生是开心了,体育教学质量如何提高?所以体育课一定要根据教学实际,制定体育课管理细则和相应的奖惩制度,使学生在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中,行为规范。有了体育课堂常规,教师和学生达成默契,才能真正享受体育课堂带来的乐趣。

二、体育课管理要有明确的目标

由于体育课属于非笔试科目,学生不重视,教师也不重视,导致学生上体育课时懒懒散散,教师上体育课时也嘻嘻松松,一些老师甚至没有教案,体育课往往就是“三部曲”——练练队列、跑两圈、自由活动。为了提高体育教学效率,切实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提高身体素能,体育教师在开始上体育课时,要讲解本课内容的学习意义与目的。进行体育学习目的教育是组织教学管理的积极手段,因为只有了明确的学习目的,才能使学生产生达到目的的需求,而满足需要的渴望能使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与责任感,从而形成体育学习的推动力,这是学生自我注意,必不可少的心理动因。学生对体育学习目的认识越清楚越深刻,兴趣就越巩固,就能有效地通过意志努力,组织好自己的注意,并且能较快地将注意从强迫的水平发展到自觉的水平,从而提高体育学习效率,因此,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要不断地让学生明确他面临的具体任务和活动要求。

三、体育课管理要密切师生关系

体育教学在师生配合方面要求特别高,体育技能的训练,运动动作的矫正,都需要学生对老师的信任,需要师生间的默契。因此,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管理的重要一环。

1.关心学生,了解学生

古人言“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积极性。当师生关系融洽,学生觉得老师喜欢他、欣赏他时,学起来就会觉得特别有劲。困此,教师应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谈心,倾听他们的心里话,经常关心和帮助学生,及时了解学生近况。制定相应的帮扶措施,找到师生心连心的通道,赢得学生的信赖和配合。作为教育者,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对待差生好生一定要一视同仁,做到不偏、不歧视、不袒护、不冷落,真诚地关心爱护和尊重每一个学生,使他们感到老师那颗慈母般的爱心,这样的教师一定会得到学生的尊重。树立教师的威信,这样在体育课堂教学管理中,学生就能做到“亲其师,信其道”,自觉服从管理。

2.发现优点,激励表扬

中学生喜欢表现自己以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注意和赞许,因此,教师应设身处地的为他们创设表现长处,发挥特长,满足学生的学习成功需求的舞台。另外,通过不同的方法和手段有针对性地鼓励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对于每节课中获得成功的学生或在示范时有肯定的地方,哪怕只有一点点,教师都应充分挖掘其闪光点给予鼓励和表扬,对于不足和缺点,最好不要当着全班面直接批评,可以选择课下批评教育。当面表扬,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课下批评,是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老师这么做,学生会体会到老师的良好用心,自觉努力,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并且会更加信任老师,听从老师的教导。

四、体育课管理要提高教学实效

提高教学管理目的,是提高教学实效,体育课也一样。

1.向备课要质量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体育教师和其他教师一样,也要认真备课,明确每节课的训练目标,训练难重点,对教学过程中的生成因素要提前预设。同学科、同年级之间也要有计划地进行集体备课、同课异构等。体育课的备课切忌流于形式,要按照教学设计的流程进行教学。这样才能将体育锻炼落到实处,逐渐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2.向过程要质量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丰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要生动、多变直观而有趣味。教学上按照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场地的选择、布置要整洁、合理,使学生学有所得,精神上能得到某种满足,例如,把单一的中长跑变为登山跑、越野跑、接力赛等方式进行,把体能训练改变成游戏等,还可以创设“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积极地思维,要不断提出新的思路、新的难度、新的要求,使学生集中注意,让学生思维处于最兴奋的状态进行学习。

3.向反思要质量

新课程把教学反思提高到了教学行为中前所未有的高度,著名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教师在上完一堂课后,要及时地对教学任务的完成、存在的问题、学生的学习情绪、体育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实施进行回顾和反思,将经验和教训记录在案,以便今后调整教学方法,及时查漏补缺,使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的发扬优点,改进不足,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和教学能力。

总之,体育课堂教学管理的方法很多,教师要根据教学对象与体育课堂环境的具体情况,灵活选择运用并加以创新。只有这样,才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逐步培养良好的师生情谊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聪明才智,提高教学效率,达到体育课堂管理的目的。这就是我在教学实践中关于体育课堂教学管理的点滴体会,不敢说是经验之谈,好的方面希望自己再接再厉,争取更大的进步,不足的地方希望自己能够克服。我将以更大的热情、更充分的准备投入到今后的工作和学习当中去。

关于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思考 第12篇

一、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

当前在我国农村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 教师以及部分家长更加注重学生的文化课的能力以及学校升学率的问题,更加导致体育课经常不被重视。学校极少开展各种体育运动活动,加上学校教学计划中体育课所占的比例本来就少,文化课方面作业繁重,使得学生很少有时间去进行体育锻炼,很多学校在体育课设定方面都是一个星期只有两节,两节体育课程的安排根本不能满足教学和学生的需求。体育器材方面配备不足,在我国农村普遍存在体育器材跟不上,教育经费不够的局面,由于经济的落后,导致在我国许多农村地区,教师工资低,学校经费投入不足,一些活动的开展不能正常进行,甚至于一些学校将体育器材收起来,不给学生使用的情况也是常见的。此外,由于农村地区教师资源较为匮乏,导致很多教师身兼多重职位,语文老师可能会教学生体育课这种情况也是经常出现。

二、素质教育的意义

小学阶段的孩子正处在全方面的成长时期,在文化教学的同时也要注重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为特点的教育。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能力,素质教育不仅要求学生的学习能力强,同时也要拥有强健的体魄、高尚的思想道德以及善良的心灵。当代教育使学生在考试中迷失了方向,背离了教育的根本目的。素质教育就是要采取启发性教育,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另一个方面,素质教育还包括德育和体育教育,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以及健康的体魄,社会需要有文化、有爱心、有毅力、身体健康的人,通过素质教育,能够培养出坚强的、有理想抱负的、身体强健、有爱心责任心的人,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强调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就是要培养出高素质的青少年,培养祖国未来的希望。

三、农村小学体育教育认识误区

在我国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中,师生在思想上普遍不重视。由于长时间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在我国农村的小学很多人对体育教学理解存在很严重的误区,认为体育课就是用来自由活动和玩耍的,长此以往在思想上就更加不重视。有些老师和家长就认为只要将学生文化课成绩抓上来就行, 体育课根本不重要。农村家长经常给孩子灌输这样的道理: 读书才是唯一的出路,这种很传统的思想在我国农村地区非常普遍,家长认为学生在平常应该好好学习,只有学习才能改变命运,当孩子与小伙伴踢足球、打篮球等活动则认为是不务正业。由于农村地区家长的落后思想,所以导致他们在对小学体育方面存在认识误区,而这些观念,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发展。

四、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性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面对不同困难时,他们必须有强健的体魄,才有可能去克服困难,经受住一切考验。体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农村小学体育是促进学生成长以及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阶段。目前,很多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下降,运动能力不足等问题的出现,也在提醒着学校应该加强体育方面的教学,将体育教学落到实处,培养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 通过良好的体育教育,培养学生对于体育运动方面的兴趣,养成良好的习惯。另外,对于我国今后的体育事业也打下坚实基础,并且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他们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用自己聪明的大脑和强健的体魄扛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五、素质教育下农村小学体育教学方法的改进

学校通过针对于学生的性格、兴趣特点,以人为本教学,通过对教材内容的选取,选择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的内容进行体育教学,教学方法要有吸引力,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方式可以多种多样,通过举办一些具有趣味性跟竞争性的活动来吸引学生参加。比如可以举行篮球、足球、排球等比赛活动,通过将学生分组,锻炼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也可以举办跳绳比赛、羽毛球比赛、舞蹈比赛等活动,让学生融入体育,享受体育带来的快乐。学校对于体育器材方面也应该尽最大能力去完善,很多项目不能实施是由于体育器材的匮乏和场地的缺失造成的, 在美国,篮球场的普及率相当于我国城市中超市的普及率一样,这也是美国篮球实力超强的重要因素。对于体育教学的支持,不仅仅是教学内容上的改变,硬件上面也要全力支持,体育器械的配备、体育场所的建设能够满足体育教学活动的需求,加大对农村地区小学体育教育的财政支持,为学校开展相关体育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最大程度上缓解体育设施匮乏的局面。由于应试教育在我国存在已久,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体育教育的发展, 农村小学体育教育要发展的第一步就是改变传统的思想,虽然让家长跟老师改变旧观念的过程很困难,但这也是体育教育想要取得进步所必须经历的。与此同时,广大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塑造学生强壮、匀称的体魄、优雅的姿态; 还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良好的品德、责任感,同时不断提升个人素质,积极创新教学方法,为深化体育教育改革贡献自己的力量。

六、结束语

上一篇:文学译者下一篇:企业绩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