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题答题范文

2024-05-24

阅读题答题范文(精选12篇)

阅读题答题 第1篇

看清标题信息, 揣摩记叙类型;

抓住记叙要素, 了解大致内容;

理清行文线索, 分清段落层次;

分辨叙述方式, 领会布局特点;

挖掘中心思想, 理解作品意义;

分析表现手法, 领汇中心思想。

二、解题主要步骤

(一) 总览全文, 把握文章所写的主要内容, 理清文章的脉络。答题时, 不要全文都还没有完整地阅读完, 就草草地答题。一定要在拿到文章以后, 对文章有一个大概的认识, 对其有初步的理解, 再去答题。

(二) 弄清题意, 确定问题需要我们回答的是什么。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 再去细读文章后面所要我们回答的问题。经过仔细的思考, 确定我们所要回答的答案。

(三) 从文章的一些句子中直接提取问题的答案。有些题目可以用文章中的原话来回答, 这时我们就可以从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 回答所要回答的问题。字不离词, 词不离句, 句不离段, 段不离文。

(四) 挖掘句子的隐含信息、深层涵义。有些问题是需要结合整篇文章的内容, 挖掘句子的隐藏信息, 经过仔细全面的思考, 寻求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五) 组织语言再答题, 端正态度再书写。答案要基本考虑全面以后再写上去, 我们还需要注意一下表述的方法和语言。语言要简洁明了, 直达问题的核心, 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 如果繁杂冗余, 没有重点, 往往会事倍功半。

三、解题方法以及答题技巧

(一) 题型1

文章开头第一段中某一句话在文章中起到的作用, 最后一段中某句话的作用。 (某一句或某一段的作用)

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入手:结构上和内容上。

对于第一段的问题, 从结构上来回答, 开篇点题, 点明文章的主旨, 开门见山, 统领全文, 起到承上启下作用;从内容上来说, 为下文作铺垫以及为下文衬托作用, 为后面的某一内容的描写埋下伏笔, 最后一段或某句话的作用是总结全文, 点明文章主旨, 让人回味无穷, 并与题目以及开头相呼应。

(二) 题型2

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就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热爱、感动、激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歌颂、赞美、热爱、惆怅、离愁别绪、孤独、惋惜、思乡、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内疚、痛心、伤心、悲痛、遗憾等。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中作者所描述的话语中看出来的, 有些会是直抒胸臆, 也有些会写得比较含蓄难懂。

(三) 题型3

概括文章主旨。对于这类题目, 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仔细细地通读几遍, 然后可以以下的模板来进行回答和描述:“通过作者对……的描写, 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揭示了全文……的主旨。”我们也可以从原文中去查找, 文章中的每一段, 尤其是第一段或者是最后一段中, 有些句子中都含一定的信息, 比如第一句或者是最后一句, 一般文章中都富含有深意的句子, 这些句子往往都是作者本文所要表达的主题。

(四) 题型4

文中某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修辞手法非常多, 有比喻、夸张、排比、比拟、对偶、反复、反问、设问等等, 我们常用的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

比喻的作用:一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 让人更容易理解;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 使人便于接受;三是使文章所写的东西形象化, 给人鲜明的印象。

拟人的作用:可以使读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更加鲜明的印象, 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所具有的强烈感情, 写热爱的事物, 可以将它描写得栩栩如生, 令人感到自然亲切;写的事物, 能够把它表现得更加憎恶, 给人强烈的厌恶感。

夸张的作用:可以强烈地表现出作者对事物的鲜明态度, 是喜爱还是厌恶, 这样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通过对事物的加强渲染, 可以引发人们丰富的联想, 有利于表现事物的本质与特征。

排比的作用:能突出文章的中心, 表达强烈的情感, 增强语言气势, 提高表达效果。还有叠词、短句的使用, 能使文章富有节奏感, 具有音韵美, 读起来朗朗上口。

分析语文重点变化形势。基础知识比重进一步缩小, 阅读理解从课内转向课外, 难度加大, 课外篇目比重上升, 客观性试题减少, 主观题增加, 难度更加大。

五、总结

基于多年语文学习经验, 在我看来, 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并不能靠一日一时之功。它需要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慢慢积累, 循序渐进, 才能有慢慢的提高。我们可以借助多阅读名篇, 开阔视野, 增加实践活动, 增强对语言感悟的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培养学习语文兴趣, 陶冶情操, 在多读多思中慢慢提高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摘要:语文阅读理解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比重。它不仅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获取基本知识以及信息的重要途径, 也是学生自身全方面发展的必然途径, 这也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信息化的必备技能。做好阅读理解的关键是掌握解题的正确方法, 只有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和娴熟的解题技巧, 这样才能一一解决阅读理解方面的题目。

关键词:解题方法,答题技巧,答题规范

参考文献

关于阅读题答题技巧 第2篇

读懂文章是解答问题的前提。近几年的文学作品鉴赏以议论文、散文(写物散文)居多,并且具有较强的抽象性,给阅读理解带来一定的障碍。相反,它却恰好地考查了考生对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所以在解答题目之前,必须先排除障碍读懂文章。

1、看结构层次

不管什么文体的文学作品,都有一定的层次性。议论文,要读懂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围绕观点,作者选取了哪些材料以及如何组织这些材料(材料与材料、材料与观点之间的关系,材料的特点等)加以论证的;划清局部段落结构及整体结构,知各层之大义,晓行文之思路。如高考之《创造宣言》:作者围绕“教育者应该创造”的观点,批评了五种错误观点(反面材料)并得出结论,就具有很强的层次性。散文,要读懂作者的情感、情感基调;围绕情感(或物)之线作者叙写了哪些人事物(材料)。如高考之《长城》一文:作者从描写眼前的实景转向对历史的回顾,回顾了长城的凄婉的历史、民族封闭的象征、文化愚钝的标志及现在的开放、自信,脉络清晰,古今对比分明,显示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自豪与自信。

2、看写作手法

在文学作品中,常见的写作手法有渲染、衬托、铺垫(设伏笔)、象征、对比、比喻、拟人、引用、所用人称等;结构上采用以小见大、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前后照应等表现手法;语言上采用正话反说、俏皮幽默等技巧。阅读时,必须具备一双慧眼,识别作者所用写作手法、表现手法及语言表达技巧,关键理解各种写作手法的作用。如:渲染是为了烘染某种氛围、人物心境;衬托有正衬与反衬之分,它们分别衬托什么;铺垫给下文情节产生的必然以一种暗示;象征是利用景物的特征或隐含内容来象征人的品性、节操;对比是为突出某一方面的特点;比喻是为了描写得形象生动,叙述中便于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有利于读者理解文章;拟人是把物人格化,创造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引用视引用的内容具有多项作用(引用传说故事是为了增强文章的传奇性、风物的神秘性,丰富文章的内容;引用诗歌除丰富文章内容外,结合描写的景物,可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引用名言,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采用第二人称,使人感到亲切自然,关系密切,或将物拟人化,便于抒发感情,如20的《长城》等等。

3、看重要的词、句

作者在行文中往往运用了一些具有特殊含义的词句或在行文结构上能起到一定作用的语句或在抒发情感时、描写景物时使用一些带有明显情感基调、景物特点的语句。如在词语方面应具体注意体现作者立场观点的词语、表现作者主题思想的词语、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的词语、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有比喻借代反语等意义的特殊词语、根据语境随情而作含有别种意项的词语等;在语句方面应具体注意语义比较含蓄利于发挥的句子、表现整个作品主题思想或脉络层次的关键性语句——文眼、内涵较为丰富形象生动的句子、文中的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比较容易理解错误的语句和难以理解的比喻句、抒发某种情感连用相同句式的语句等。它们都是出卷人拿来出题的对象,在阅读的过程中,必须读懂行文中重要的词句。

试以过渡句、连用问句、比喻句为例:

过渡句除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外,还有一定的概括性,在阅读时必须明确它所概括的具体内容。如布封的《天鹅》一文,作者在开头两节的文字中分别以“天鹅的面目优雅、形状妍美”、“我们看见它在水上活动得那么轻便自由,就不能不承认它不但是羽族里第一名善航者,并且是大自然提供给我们的航行术的最美的典型”作每节的中心句,然后在第三节开头以“天鹅既有天生的美质,又有自由的美德”作过渡句。很明显,此过渡句除承上又启下的作用外,“天生的美质”包含了以上两节文字的内容,如用简洁的语言来回答,即是指“优雅妍美的形态,善航的最美的典型”。

连用问句一般用来抒发强烈的情感,在阅读时就必须明确作者所抒发的何种情思。如巴金的《废园外》一文中,作者这样写道:

夜色降下来,园子渐渐地隐没在黑暗里。我的眼前只有一片黝暗。但是花摇头的姿态还是看得见。周围没有别的人,寂寞的感觉突然侵袭到我的身上来。为什么这样静?为什么不出现一个人来听我愤慨地讲述那个少女的故事?难道我是在梦里?

在此段文字中,作者连用了三个问句,只要结合文章主旨——“作者对年轻生命被扼杀的无限痛惜和对卑劣、凶残的日本侵略者的无比愤恨”,就能很好地答出它的作用:“敌人的卑劣、少女的惨死,震撼了作者的心灵,他要控诉、抗议,而黑暗、寂寞使他无法倾诉,倍感压抑,作者连用三个问句正是为了能更鲜明强烈地表达这种无法抑制的悲愤之情”。

比喻句在论证或叙述中,能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或使描写的景物更加的形象生动。如李耕的《船之旅》一文中用“舟船入江河”比喻“人生于世间”;用“舟船不能摆脱波涛巨浪”比喻“人生不能摆脱饥寒之苦灾险之虞以及生之情欲和生存空间强加的种种骚扰与苦恼”;用“舟船泊岸”比喻“人生的归宿”。这样写的作用是“把抽象的人生写得具体形象”。

读懂了文章,知晓了文章的词句、大小巨琐的手法及结构层次,就等于现代文阅读理解成功了一半。下一步就可以答题了,但注意审题。

散文阅读题的答题模式 第3篇

一、问某句话在整篇文章中的作用

1、如果这句话在文章末尾,可从内容角度考虑:“深化了中心”,“揭示整篇文章的主旨”或“照应了开头”。

2、如果这句话在史章中间,可从结构的角度思考:“承上启下”,“由前面的……过渡到对……的描写或论述”。

3、如果这句话在文章开头,可从结构的角度来思考:“统领下文”;也可能是内容方面的,“奠定全文基调”。

[例1](2007年高考江西卷《泰山很大》阅读)“写风景,是和个人气质有关的”,这句话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解析]注意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位置,它既是对不同人写泰山的归结,又为作者对自己写不了泰山作了交代。

[参考答案]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承上启下:一方面,它承接上文,是对上文不同文化所写泰山的归结;另一方面它开启下文,交代了作者自认为写不了泰山的主要原因,进而转入对泰山封禅的叙写。

二、开头对下文的作用或对全文的作用

1、交代时间、地点、背景或奠定全文基调。

2、通过烘托、铺垫引出下文。

3、描述某场景、现象为后文的议论、抒情作依托、张本或与之照应。

4、与下文作对比、反衬,使后面的内容更突出。

5、引发读者好奇心,吸引读者兴趣,激发读者阅读下文的欲望。

在解题过程中,我们可以从这五个方面结合具体实情考虑。

[例2](2007年高考山东卷《梦碎雅典》阅读)文章开头两段属于新闻文体基本构成中的哪个部分?请结合本文分析其作用。

[解析]新闻一般包括标题、电头、导语、主体几部分,其中导语部分能够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而它作为开头的主要作用则可根据我们上面的分析角度来考虑作答。

[参考答案]属于导语部分。主要作用有:概括本篇新闻的要点,为整篇文章定下感情基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运用了上述五个方面作用的第一个和第五个知识点。)

三、为什么要写(或详写)这些内容

1、为什么要写(或详写)这些内容,实际上是问选材与中心的关系,很显然,写这些内容是为了表现、证明、突出、强调主旨,答题基本思路是“详写可以把主旨表现得更具体、更形象、更充分、更全面”。

2、可以从结构的角度来思考,即写这部分是为了与前面(可能是开头)或者后面(可能是结尾)形成照应、衬托、对比等等。

[例3](2006年高考江西卷《秋光里的黄金树》阅读)作者写秋天的落叶为什么要联系孩子和老人来写?

[参考答案]与对待落叶冷漠而又高傲的人进行对比,表明人类要爱护自然,珍惜自然豪华慷慨的赠与。(或突出天真的孩子与睿智的老人能与自然和谐相处。)

四、对文章的选材与写法做鉴赏评价

1、常用的术语是“以小见大”。比如写母亲在我出门时的一句叮咛来反映母亲对自己的关爱。还有“点面结合”:结构方法之一,叙写事件全过程是面,抓写某一特殊情节或细节是点,点面结合才能反映出事物的全貌,突出重点,表达事件的普遍意义和特殊意义。

2、新颖别致,视角独特。即素材本身不新鲜,但审视材料的角度与众不同。

3、层层深入,逐层递进。

4、以物喻人,意味深长。

5、以……为线索,将……贯穿起来,思路清晰,材料集中。

6、前后对比,主旨鲜明

[例4](2006年高考福建卷《泪与笑》阅读)本文视角独特,立意新颖,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人生在世,哭笑本是人之常情,笑是快乐的表示,泪是痛苦的表现,但是作者从中翻出新意,通过笑看到生的悲苦,揭示出笑的悲剧情调,通过泪看到生的快乐,揭示出泪的阳光意味文章视角独特,新颖的立意,表现出作者的机敏与睿智。

五、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两方面对某文段进行赏析

常见的格式是:用……手法,从……角度,对……作了描写,表达了……,使文章的……更……

[例5]见第12面例1

六、对人物形象做鉴赏评价

分析人物形象时,要先作定性分析,即这是哪一类人的代表,然后再说他身上具体的特点,特点可以分条分要点罗列,这是定量分析。

同时要注意的是,人物形象往往是立体的、复杂的、多侧面的,也就是他不是单纯的好人或坏人,在好人身上也会有缺点,在坏人身上也会有优点,还有一点是对立与统一,爱与恨的统一,伟大与渺小的统一等等。总之,人物鉴赏要抓住三点:一是会分析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二是通过分析人物的言谈举止、形貌神态,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三是通过人物生活的特定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认识人物的典型意义。

[例6](2007年高考湖北卷《日月行色》阅读)简要概括本文女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参考答案]美丽、纯朴、灵性。

六、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主要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寄托情感。

[例7](2006年高考安徽卷《行吟阁遐想》阅读)文中画线部分所描写的自然环境有什么特征?这样描写起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1)特征:秀美、宁静。

阅读理解主旨大意题答题技巧 第4篇

主旨大意题的设题形式要么以问句的方式,如: What is the passagemainly about? 要么以填空的形式,如: The passage is mainly about__. 主旨大意题,揭示的是作者的写作目的,即是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这是答题的要旨所在。

一、记叙文的主旨大意题

如果文章是记叙文,那就要理解作者为什么要记述这件事,作者不是为了写事而写事,而是通过事情的记述表达一定的情感( 爱、憎、喜、怒、哀、乐等) 。例如2013年武汉市英语中考试题阅读理解题的A篇就是一篇记叙文。

One afternoon I toured an art museum while waiting for my husband tofinish a business meeting. I was looking forward to a quiet view of the artworks.

A young couple viewing the paintings ahead of me chatted nonstop between themselves. I watched them a moment and found the wife was doingall the talk. I admired the husband’s patience for putting up with her continuous talk. Distracted by their noise,I moved on.

I met with them several times as I moved through the different roomsof art. Each time I heard her constant burst of words,I move away quickly.

I was standing at the counter of the museum gift shop making a purchase when the couple came near to the exit. Before they left,the manreached into his pocket and pulled out a white object. He extended it into along stick and then tapped his way into the coatroom to get his wife’s jacket.

“He’s a brave man,”the clerk at the counter said,“Most of us wouldgive up if we were blinded at such a young age. During his recovery hemade a promise that his life wouldn’t change. So,as before,he and hiswife come in whenever there’s a new art show. ”

“But what dose he get out of the art?”I asked,“He can’t see. ”

“Can’t see? You’re wrong. He sees a lot. More than you or I do. ”The clerk said,“His wife describes each painting so he can see it in hishead. ”

I learned something about patience,courage and love that day. I sawthe patience of a young wife describing paintings to a person without sightand the courage of a husband who would not allow blindness to change hislife. And I saw the love shared by two people as I watched this couple walkaway hand in hand.

1. The passage is mainly about__.

A. the importance of art B. good manners in public

C. patience of a husband D. love between a couple

本文讲述了作者在一次参观艺术博物馆时,遇到一对特别的夫妇。在看艺术展时,妻子在不厌其烦地给身边的丈夫讲解每一件作品。这一举动,作者甚是不解。通过他人的介绍,才知道丈夫是个盲人。是什么力量让丈夫能幸福地享受到每一次艺术展,是妻子对他的爱。这才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因此本题答案为D。

二、说明文的主旨大意题

如果是说明,作者写作的目的显然是为了向读者介绍一件产品或一个工具的用法等。例如2013年广州市的中考题阅读理解题的第一篇就是一篇说明文。

It’s reported that a company called Microchips has developed a wirelessly controlled device( 装置) . The device is put under the skin and cansupply a drug directly into patient’s body. People give the name“microchips”to it.

Microchips bring good news to patients with long - term( 长期的) illnesses,for example,Osteoporosis( 骨质疏松症) . People with Osteoporosishave to get daily injections( 注射) of medicine. One type of treatment requires injections for two years. Many patients stop taking the medicine because of the pain and stress of the infections. However,microchips can dealwith it. Doctors will program the device before putting it under the skin,and the device has the ability to release ( 释放) a dose ( 计量) at a giventime,every single day. One microchip can hold a full year’s worth of medicine.

Microchips may one day free people from having to remember to taketheir medicine,or get injections. The device may also be useful in treatingother long - term diseases,including heart disease,cancer and even AIDS.

2. What is the passage mainly about?

A. It introduces the company Microchips.

B. It introduces a new wirelessly controlled device called“microchips”.

C. It introduces some common long - term diseases.

D. It’s about how the device called“microchips”works.

这是一篇说明文,它向我们介绍了一种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仪器,它的名字叫做“microchips”,这种仪器克服了传统药物治疗的弊端,给骨质疏松症患者带来了福音。因此本题的答案是B。

三、调查报告类的主旨大意题

调查报告就是根据调查研究的成果写出来的正确反映客观事实及其规律的书面报告,它通常反映重大事件、新生事物、突出的典型、重要的经验和严重的问题。例如2013年广州市的中考题阅读理解题的第二篇就是一篇调查报告。

Wang Bing’s father began smoking when he was a freshman( 大学一年学生) in college. His friend passed him his first cigarette. He has nowbeen smoking for more than 30 years.

It’s a classic example of how young people are introduced to cigarettes,except that nowadays smokers develop their habit at an even youngerage.

It has become a major concern ( 担忧) in China that many teenagersbegin to smoke. A survey showed that 22. 5% of the middle school studentsquestioned had tried smoking and 15. 8% of them smoked regularly.

For many teenagers,smoking is a symbol of being an adult,independence,maturity( 成熟) and attractiveness because the images who they lovebest often smoke on screen.

The social environment als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attracting teenagers to smoking. They are used to seeing their elders,especially male family members,smoking at home. Many of them imitate adult behavior andbecome new smokers.

To increase the price of cigarettes is an effective way to reduce thenumber of young smokers,as teenagers have limited money to spend onthem.

Another way is to educate the teenagers to voluntarily refuse cigarettes. A survey shows that 92. 5% of the students know smoking will bebad for their health. If we persuade them in a proper way,most of themmay give up smoking.

All in all,the society,the government,the school and the family shouldjoin together to take the responsibility for an anti - smoking campaignaimed at teenagers,not just to put empty slogans and warnings on cigarettepacks.

1. 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is passage?

A. The teenagers think smoking is a symbol of being an adult and independence.

B. The social environment encourages the teenagers to smoke.

C. The teenagers should be educated to refuse to smoke.

D. The teenage smoking has become a serious problem in China.

这是一篇调查报告,它向我们反映的是社会中青少年吸烟的现象加重的趋势。因此本题的答案为D。

下面是一道中考真题,给同学们练练手,看看大家是否掌握了如何拿下主旨归纳题:

巩固练习( 2013年合肥市中考题)

A school bus is one that used to take children to and from school.

In the USA,about 450,000 school buses take more than 25 millionchildren to and from school. The yellow school bus is a US icon ( 象征) 。Yellow became the color of school buses in the USA in 1939. Dr. Frankgot the good idea. He said it was easy for people to see yellow buses andthe black letters on them in early morning or the afternoon. That wouldmade children safer.

There are not many school buses in Britain,and they are not yellow.They have trackers( 追踪器) on them,so kids are being tracked while theytravel to and from school by bus. The trackers let parents know where theschool bus is and whether their kids are on the bus.

Kindergarten( 幼儿园) is a difficult time for some kids. It’s the firsttime for them to go away from their parents. To make kids love theirschool,Japanese kindergartens and schools have colorful buses. The busescan easily make children want to take them and go to school. Even someparents want to take them,too!

School buse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in China now. Itsaves a lot of time for students to take a school bus. It is said that there willbe 3,000 yellow school buses on the road by the end of this year inChongqing.

1. This passage is mainly about__.

A. school busesB. school life

C. popular colorsD. students’safety

小学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 第5篇

1、平心静气审题,切忌粗心。

在解答阅读题时,千万不要慌,要静下心来,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思维方式,先从容易的入手,逐渐的打开思路。

粗心是学习的大忌,对于语文的阅读理解也不例外。在审题的时候,要像对待数学试题中的数字一样,认真看清每一个字、词、句、甚至每一个标点,要看清题目的要求,分析问题的提问要点。

粗心的同学往往会与正确答案失之交臂。例如要求在正确的句子后面打“√”,有的同学在正确的句子后面打“√”后,又多此一举地在错误的句子后打上了“×”。类似的情况,在考试时常常能见到,粗心是一部分同学在该题项中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在做题的时候要仔细认真。

2、熟读全文,整体把握

一般来说,做题时,我们要先把文章读一遍,有了初步的了解后再开始做题。如果没看懂,还要再读,直到弄懂为止。当然,读第二遍前,可以浏览一下后面问了哪些问题,因为后面的问题中有时会隐匿着文章的主要观点、中心意思及写作思路、行文线索,对我们理解文章很有帮助。

因此,我们要学会从尽可能多的信息中揣度出文章大概主旨是什么,了解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从而整体把握全文,做到对解题心中有数。

当然要达到这一点,必须做到反复阅读、强化感知,才能深刻领悟和准确把握。倘若急于求成,忽视对原文的阅读,只“水过地皮湿”般泛泛而读,不求甚解,草草了事,就会导致对原文一知半解甚至形成错误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解,得出的结论,岂不成了“空中楼阁”?

3、确定区域,深入思考

在文章有了整体感知后,我们可以先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和哪些语句有关。确定某一答题区域后,再深入思考,仔细弄懂这一段每一句的意思,进而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有了这一习惯就有可能形成较强分析综合能力。阅读时反复琢磨题干,圈画与之相关的内容,答题时就不需要再从头至尾搜寻,可节省不少宝贵时间。

1.对于选择题

选择正确选项方法有三:直选法、排除法、类推法。

直选法,即直接选出正确答案。这种方法适合于一目了然的题目。答案是自己一下子能确定的。

排除法,通过排除不合要求的选项,将正确的答案显露出来。

类推法,通过合理推断迅速排除某些选项,或根据已知情况推断未知情况,迅速确定答案。

2.对于一些问答题、概括段落大意等题目。

准确解答这类题目的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答案。大多数题目在文章里是能够“抠”出答案的。当然,找出的语句不一定能够直接使用,这就需要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加工处理,或摘取词语或压缩主干或抽取要点或重新组织,这就能准确解答。

3.对有关字、词、句的语境意义以及作用之类的题目。

(1)字不离词。在理解词语中某个字的意思的时候,必须把它放到这个词语中去考察,即字不离词,这样才能准确的.理解这个字的意思。

(2)词不离句。在综合阅读题中,常常要求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这就应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即句子本身去推断它的意思,也就是词不离句。至于某个词在句中的表达作用,更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理解,而不能离开句子作单独解释。

(3)句不离段。也就是说,对句子的分析理解不能离开具体的语段,不能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如果离开具体的语段,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许多句子只能狭隘的理解甚至于不知所云。只有结合具体的语段和语言环境,才会知道这句话在全文中占着什么样的位置。

(4)段不离文。段落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因此,对语段的阅读理解不能离开文章的主要意思,不能偏离文章的中心。否则,对语段内容或作用的理解就会发生偏差。

4、巧妙借助“原话”,确定解题空间

有些题要求用文中原话来回答,我们就可以直接用文中的原话来作答。有时它没有明确要求用文中的原话来作答,我们也可以直接用原话来回答问题。如若它指定要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来回答的话,就要将文中的原话加以理解,体会原句子的隐含信息和深层含义。有些题目则需要结合全文内容的隐含信息,经过缜密的思考,寻求完美的答案。

语文试题的开放性要求试题答案能自圆其说,答案最佳。因此在阅读的时候,要仔细认真、深入分析,回答问题时,要仔细揣摩、根据体裁的特点,不同的语境,要准确的使用词语作答。

5、选择适当方法,答题力求言之有理。

所谓“言之有理”就是让我们根据问题能够说一个所以然来,或谓之“自圆其说”。只要我们言之有据,持之有理,就可以酌情得分了。

浅谈高考阅读鉴赏题答题技巧 第6篇

(一)诗歌鉴赏题

考试说明中规定古诗的鉴赏评价层次是“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歌)”,所谓“浅易”,是指内容浅易、文字平易。一般没有难懂的字词、典故,如果出现,题干应加以解释。尽管如此,可是一些学生对于此类题的解答总感到摸不着头脑。其实,如果掌握其答题思路与技巧,得分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困难。下面具体来谈谈:

1.储备知识

这是诗歌鉴赏成功与否的最关键的第一步,缺少必要的知识积累,奢谈诗歌鉴赏无异于痴人说梦。所以对于常见意象的内涵、表达方式、语言特点、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等内容都要花一定的时间去理解,不然到考试时就无话可说。

2.学会审题

很多学生在考试时不会审题,常因审题不准而丢分。因此对高考诗歌鉴赏的语言、形象、手法、内容这四大考点的提问方式要给学生讲明白,并要求学生把它理解透彻,避免问牛答马。

3.规范答题格式

在考试中读懂诗但因答题不规范导致答案表达啰嗦条理不清而丢分者也不少,因此教会学生规范答题是很有必要的。

4.特别注意:看注解,看题目,看关键语句、看作者等有效信息。评价要恰当,严禁人为拔高。大胆使用诗歌鉴赏中常用的名词术语。

注解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对诗中一些深奥的词或典故的解释,它能帮助我们读懂诗;还有一类是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的,它是我们把握诗歌内容的钥匙。

认真研究古诗的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或者给你理解该诗提供了感情基调。

关键语句主要看一些情感语言、象征语言和一些重要的意象语言。

看作者主要是注意时代对作家的影响(如南宋的爱国思想,明末清初的抗清复明等);注意前后期风格变化大的作家(如南唐后主李煜,宋代女词人李清照)。

(二)文学作品阅读解题技巧

1.明确内容

对所给阅读材料进行总体浏览,主要阅读文章的题目、开头、结尾及每一段的开头与结尾,心中略有一个对文章的整体的了解。确定所给材料是写社会人生的哪个方面的,是抒发人生情感方面的,还是讨论文艺问题的;是重在叙事抒情、写景抒情、托物抒情,还是重在说理议事、追溯缘由、辨明真伪的。

2.明确文体

通过以上阅读,确定所给现代文属于哪种类型的文体,不同的文体其特点也不同,要求回答的问题也不同,从而可以为后面的仔细研读确定阅读方向。

3.审题干、定区位

高考现代文阅读的核心是“提取信息”,“信息”不仅仅表现在文章内容上,还表现在试题的题干上,因为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题干的设置十分巧妙,颇具匠心,具有很重要的暗示作用。因此,要充分发掘题干中所隐含的有效信息,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审题干都审哪些内容呢?

题干能显示命题意图,它是最为关键的,直接关系到答题的方向,只有与命题意图吻合的答案才是正确的,因此要努力通过题干去揣摩命题的意图。题干还能显示答题方向,把握方向,遵循方向,就能少走弯路,提高答题的准确性。题干还能显示答题区位,答题的区位是指试题形成答案所在的语段或句子,这是保证答案准确的前提条件。信息集中在何处呢?试题的题干往往会有所显示。因此,要仔细分析题干,发掘题干中所隐含的信息,以题干的“此信息”去求答案区位的“彼信息”,从而确定出答题的区位。

4.弄清考点、规范答题格式

复习备考首先就要结合往年的一些考题弄清各种考查点,然后针对不同考查点的设置总结答题模式。

如谋篇布局类:指出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解题思路:

(1)确认指定段落在行文中的位置。

(2)明确段落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人手)。

(3)结合段落位置及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作答。

5.多联想,定答案

从文章中找到出题人让你回答的内容并做了具体的分析后,就要把这些内容写下来,写给出题人,写给阅卷老师。在写的时候,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①要所写即所问。即题干中问什么,就要直接答什么,不可回答问题拖泥带水,甚至驴唇不对马嘴。

②要努力做到言简意赅。即语言要少而精,既不可写得黑乎乎一片,而实际内容了了,让老师去找;也不可两三个字词了事,语焉不详。

③注意答题要点的次序。答题要注意前后的条理,因为老师阅卷是从前往后阅,所以在回答问题的时候,要把你认为最重要的内容放到最前面,次要的放在后面。

④用术语:一要熟记一些使用频率较高的表达技巧的名称,如动静相衬、以小见大、虚实结合、欲扬先抑、托物言志、承上启下、卒章显志、直抒胸臆、烘托渲染、对比、象征、反衬等等;二要了解一些常用技巧的作用,比如比喻的作用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排比的作用是节奏鲜明,增强气势,便于抒情;第一人称真实,第二人称亲切,第三人称客观;三要了解一些常用程式,如体现了什么,强调了什么,强化了什么,营造了什么,表现了什么,还有深化了主题,点明了题旨等等。

6.考生的错误主要表现在:

(1)缺乏相应的鉴赏意识,如艺术形象的一般分析方法,常用表达技巧的作用、效果。缺乏相应的鉴赏评价术语等。

(2)不能很好地结合阅读材料的特点,以及设题的角度和要求,做必要的、适当的、灵活的变通。

7.答案要求:

(1)不能用描写或比喻、拟人化的句子作答。

(2)综合分析回答不要太抽象,要点明其手法或作用。如果问题不是明确要求学生只答抽象的要点,必须紧扣题旨,予以适当的解释,以表述其来源和依据,使答案准确具体,更加圆满。

高考地理开放题答题策略 第7篇

一、加强审题训练

随着考生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 高考命题水平自然也水涨船高。限制条件增多, 已知条件隐晦, 是近年来地理高考试题的显著特点。考生如果在审题时粗心大意, 走马观花, 很容易造成答题失误, 甚至全军覆灭。因此, 在答题前, 考生一定要认真审题, 抓好关键词语, 最大限度地捕捉材料中的有效信息, 分析出试题中的限制条件和隐含条件, 按题目要求作答, 减少审题失分。

开放性试题中的关键词通常有三处:一是条件词, 二是中心词, 三是某些关键的修饰词。例如某高考地理卷第35题: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会发生微弱的变动, 据此讨论下列问题:

(1) 若此角度变大, 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会怎样变化?

(2) 若此角度变小, 则地球上太阳直射范围和副热带高压的位置会怎样变化?这个由于不少学生在前提条件中把关键词“此角度”理解成了黄赤交角, 因而答出与正确答案完全相反的错误答案。

认真审题还包括认真审图。因为图中包括甚至隐含了某些应该答出的重要的地理知识。如有这样一幅图:沿海地区一条河流入海, 仅边角有一条100米等高线, 河流入海处有点A。问:A处建港口有哪些有利的自然条件?结果很多同学没注意到边角等高线的暗示, 因而漏答“平坦的陆域地形条件有利于建码头”这一知识要点。再如著名的《地球出汗了》地理漫画题中有这样一个小题:该图体现了什么地理环境问题?一些学生在看图过程中没有注意图名中的关键字“汗”, 因而未能切中知识要害:全球气候变暖, 从而导致后续题皆错的遗憾。

二、开放性试题解答思路

解答开放性试题关键在于积极、主动、独立地钻研和思考问题。依据题目要求, 分析题中信息, 找准关键词, 确定自己的观点, 理由要充分、明确, 要点要全面, 并能够说明问题。解题过程通常有如下思维模式:认真审题, 抓住问题本质—亮观点—围绕观点, 挖掘图文信息, 整合有效信息—科学组织地理语言, 答题规范、全面。

第一步, 认真审题, 抓住问题本质。开放性试题情景虽在教材之外, 但答案一定立足于教材本身。认真审题包括认真审图表 (包括看表头、标题, 与图表内容进行纵横比较, 重视注释等) , 地理图表中往往包括甚至隐含答题必需的某些重要地理知识。题干“对该省工业的发展, 有人提出今后应大力发展外向型农副产品深加工工业。你是否赞同, 请说明理由”, 关键信息词有“该省”、“大力发展”、“外向型”、“农副产品深加工工业”、“是否赞同”。通过审题可以看出, 问题设问的实质是考查工业布局原理。明确考查方向后, 进入下一个思维层次, 寻找影响工业的区位选择的因素。

第二步, 亮观点。地理开放性试题的答案具有不确定性, 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 根据对问题的理解, 表明自己的观点。

第三步, 围绕观点, 挖掘图文信息, 整合有效信息。在自己观点的基础上, 迅速搜索题中给出的信息, 挖掘潜在的隐含意义, 进行综合分析。

第四步, 科学组织地理语言, 答题规范、全面。经过上面的解析, 答题思路已经初见端倪, 然而依然要把它很好地呈现物化出来。答题时应做好:一是思路清晰, 分层次回答, 叙述清楚, 言简意赅;二要用规范语言描述地理事物, 用地理语言和专业术语作答, 有问必答, 详略得当, 问什么答什么, 怎样问怎样答;三是书写工整、语言流畅、卷面整洁。

三、必须注意的某些答题技巧

回答开放性试题应注意审题和表达。为了使开放性试题得分更加保险, 下列的几点技巧是十分必要的:

1. 少与多的技巧:

尽量少而精, 问什么答什么。但如果没把握, 怕把知识点漏答, 根据目前的高考开放性试题的评分标准, 则不如多答。

2. 具体与模糊的技巧:

尽量具体详细, 但如果没有把握的话可适度模糊处理, 否则可能自露马脚。如这样一题:台湾为什么多地震?如果你不清楚台湾位于亚欧与太平洋板块之间, 则可模糊答法为“台湾在板块边缘, 地壳不稳定, 易发生地震”。千万不要自认为是“台湾位于印度洋与亚洲板块之间”, 随意答题。

3. 条理与段落的技巧:

一问, 答一段, 或者一个方面, 答一段。这样条理清晰, 脉络分明。不要自始至终一个段落, 连标点符号也点不全。

4. 主要和次要的技巧:

尽量抓知识的主要方面, 切中要害, 实在没把握怕抓不到的, 则主次一起抓, 多多益善, 但要注意把最精彩、最重要的内容尽可能放在前面, 以免给阅卷老师造成该生主次不分、回答问题不着边际的不良印象。

高考散文题的设题角度与答题技巧 第8篇

一、考查对原文的理解, 以概括归纳为主

对原文的理解的考查是高考散文题的重要内容, 题量也占了总题量的七成左右。设题角度可从词、句、段等方面入手, 主要考查对语句、段落意思的理解以及对文章内在逻辑的把握。考生在理解原文, 把握脉络的基础上, 可以采用以下两种答题技巧加以解答。

直接找寻:所需答案通常是原文中出现的词语或句子, 考生只需将其直接摘取便可。

例1 (2013江苏卷第12题) 文章多处描述了何容身上“矛盾的现象”, 请分别从交往、生活、心理三个方面加以概括。

本题属于典型的概括题, 考查对人物形象的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的概括能力。根据题目提示可在原文中找到答案, 都是议论性语句, 考生只要仔细审题, 便可从交往、生活、心理三个方面找到正确答案。

归纳概括:有些概括题需要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 自己去体悟、提炼和归纳。

二、形式多样的作用题, 以专业术语作答

高考散文题常常会出现以“有什么作用”为问的题目, 形式多样, 但出发点还在“作用”二字。对于作用题, 考生要以专业术语为依托进行答题。首先, 结合所考查的句子在文本中的具体位置, 掌握一些常识性的作用术语, 比如开篇首句一般具有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作铺垫的作用;尾句具有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的作用;转承句具有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的作用;中心句具有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的作用。

此外, 还要了解常见的表现手法的作用, 比如象征能使抽象的概念或思想情感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衬托手法利用对比反差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 还能使文章独具风格、曲折含蓄;借景抒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的丰富情感。其次, 在深入理解原文内容意思基础上进行答题, 实际解答时还需结合文章主旨、上下文语境, 确定所采用的艺术表现手法, 使用“公式”进行解答。比如, 当问到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时, 考生可以用“术语 + 上下文语境”模式进行答题。若是问有什么作用时, 则用“表现手法共性 + 原文中的个性”模式进行答题。值得一提的是, 考生在使用术语进行答题时, 一定要结合具体上下文语境加以分析, 切不可生搬硬套, 也不得所答非所问。

例2 (2013江苏卷第11题) “他们是旧时代的弃儿, 新时代的伴郎。”请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对于作用题, 要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进行分析, 我们在明确该句、该段在文中的位置之后, 可以做以下“三个关注与思考”:一、“这句话”本身交代了 (概括说明了……) 什么?二、“这句话”在内容上与文题、上下文之间, 有着怎样的意义关联? 三、“这句话”在结构上又有着怎样的作用?研读思考后发现:从内容上看, 这句话概括了包括何容在内的“他们”在新旧交替时代所处的尴尬地位, 是对“何容何许人也”这一文题的巧妙作答, 另一方面, 引出本文叙写的主要对象;从结构上看, 引领下文对何容尴尬地位影响下所形成的性格特点的叙写。

三、新颖多变的探究题, 深入分析规范作答

近年来, 高考命题者的视野和胸襟变得越来越广阔, 探究题日益成为一种命题趋势。针对原文中的疑难点进行提问, 要求考生加以深入分析。或是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提问, 呈现出多个答案, 让考生进行正误判断。还有针对文本不足提出问题, 让考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考生在解答探究题时, 不仅要全面掌握文章大意, 而且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储备和能力储备。在进行作答时, 考生还要坚持“深入慎出”的原则, 就是深入理解原文主旨, 谨慎提出自我观点的意思。值得一提的是, 考生的观点的时代性要强, 要体现人文关怀, 要符合民族心理。一旦最终确立自我观点, 就要集中调动和运用所用知识和储备知识加以论证。

例3 (2013江苏卷第14题) “他喜爱北平, 大概最大的原因是北平有几位说得来的朋友”, 探究文章最后一句的内涵。

对原文语句的内涵加以探究, 首先要弄明白该句子在原文中的具体含义, 然后再分析作者的创作意图、情感态度和心理变化。可以说, 这一题设计得非常巧妙, 由于在必修一教材中还有老舍的另一篇散文《想北平》, 我们不得不说这是有意而为之的做法。因此, 考生答题时还要调动和运用相关的储备知识加以作答。参考答案如下:1说明朋友是何容精神和情感的寄托。2表露出作者对何容的理解、认可之意。3表明作者也是像何容这样的人。4暗示了何容对时世的失望。

此外, 在进行探究题解答时, 一定要做到表述规范化, 用语明了化。不管是描述性话语还是议论性话语, 都必须做到流畅简明。语言结构最好采用总分式, 层次分明, 逻辑清晰, 这样才能取得较高的得分。

总之, 考生在高考散文答题过程中, 首先要认真阅读, 全面把握原文主旨, 理解原文内容, 然后再灵活运用各种答题技巧, 这样才能取得好成绩。

参考文献

[1]散文阅读专题攻略[J].广东教育 (高中版) .2010 (01)

地理比较类综合题答题建模 第9篇

比较是确定事物之间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思维方法, 它为客观、全面地认识事物提供了一个重要途径。高考题中比较类试题的设问方式主要有:比较图中××和××的差异 (不同或异同) , 分析××和××的共同特点 (问题) , 说明图示××和××的自然条件和类型的差异等。

四步审题是关键:第一步审比较对象, 审准对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答题时张冠李戴;第二步审比较要求, 即审准题意要求找相同点还是不同点, 还是异同点都找, 或者要求通过比较进一步找原因;第三步审比较考点, 如比较A、B两地的气候类型及特征的异同点, 其比较的考点是气候类型及特征, 此步骤可避免跑题;第四步审比较角度, 审准题目从什么角度、几个角度去比较, 此步骤可避免漏掉答题的要点。

另外要根据分值定要点、内容定格式。根据分值定要点, 要求学生养成要点化答题的习惯, 看分给点, 只有给足正确的要点, 才有可能得足分;根据内容定格式是指采取要点纵列化或者采取列表比较, 这要根据答题的内容来定。一般来说, 比较异同时列表比较更直观些。

例1甲、乙两国历史悠久, 读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 简析A地区沙漠广布的成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1) (2) 两城市分别为甲、乙两国的首都, 对比分析其不同的区位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 (1) 题, A地区位于印度半岛西北部, 虽然距印度洋不远, 但是由于西南季风难以到达, 该地降水很少。另外, 历史上这个地方也曾经植被繁茂, 但是由于人类破坏植被, 改变了这里的水分状况, 加剧了该地的干燥程度。第 (2) 题, 城市区位条件比较要结合当地情况从气候、地形、水文、资源、交通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思维建模

比较类设问一般有两类。

1.名词比较类。其基本思维模式是:首先搞清名词的含义、包括的主要内容, 然后针对内容进行分析、对比。

2.区域特征比较类。其基本思维模式是:先对区域进行综合分析, 然后根据要求对分析内容有选择性地列举比较。这类试题重在分析, 次在比较。所以, 区域的综合分析显得尤为重要;区域的综合分析主要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方面进行。

模板典例

应用体验

2008年11月14日至27日, 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办了第28届印度国际贸易博览会。印度是我国在南亚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 我国也派出代表团参加。下图为“印度著名的乔塔那格浦尔工业区”和“中国的沪宁杭工业区”,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根据图中信息, 比较两个工业区区位条件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 沪宁杭工业区针对在发展中的主要制约因素, 近年来采取了哪些解决措施?

高考地理综合题的答题诀窍 第10篇

高考地理综合题中, 经常出现“简述……特征”之类的题。掌握正确的答题思路, 是解答特征描述类试题的前提。例如描述地形特征, 要从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和主要地形区名称及分布等方面进行;描述气候特征, 要从全年的气温和降水特点入手;描述地表环境特征, 要注意从气候、植被状况、土壤类型、河流发育程度等方面解答;描述水系特征, 要从河流的发源地、流向、注入海洋, 长度与流域面积, 支流及河网形状, 上、中、下游的划分, 流经的省区、重要城市、主要地形区等方面入手;描述工业生产特征, 则要从地域分布、发达程度、主要部门及结构、技术水平等方面说明;描述等值线分布特征, 主要应从走向、疏密、数值大小等方面入手。

例题 (2011年高考全国文综大纲卷第36题) 阅读图文资料, 完成下列各题。

黄麻适合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中生长。收获的黄麻在水中浸湿后, 才能进行初加工以获取制作麻袋、麻布、纸张等的原料。图1中甲城市为世界最大的麻纺织工业中心, 也是该地区联系河运和海运的重要港口。图2中为甲城市的气候资料。

(1) 简述图示黄麻产区的气候特征。

(2) 简析图示黄麻产区的地形特征。

(3) 说明该地区有利于黄麻生产的水文条件。

(4) 分析甲城市发展麻纺织业的有利条件。

【答案】 (1) 全年高温 (各月均温都高于20℃) ;全年降水量大 (1600毫米以上) , 5~10月 (6~9月) 降水较丰 (为雨季) , 11月至次年4月 (10月至次年5月) 降水较少 (为干季) 。

(2) 为 (两) 大河下游冲积平原和三角洲, (海拔低于200米) 地势低平, 自北 (西北) 向南 (东南) (或自内陆向沿海) 倾斜 (或渐低) 。

(3) 水网密, 水量丰, 便于运输;利于干季或干旱时对黄麻的灌溉;便于浸沤黄麻。

(4) 位于黄麻集中生产区 (原料地) ;稠密的水系便于原料运输, 连河通海便于产品外运;人口稠密, 劳动力丰富 (麻纺织为劳动密集型产业) ;工业基础好, 麻纺织的历史长、工艺精, 有 (技术好、经验丰富的) 技术工人。

【解析】 (1) 图示黄麻产区位于南亚, 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其气候特征主要应从气温和降水量两方面来回答。

(2) 黄麻产区的地形特征主要应从地形类型和地势高低两方面来回答。结合图中河流和等高线可推断出图示黄麻产区的地形特征。

(3) 结合题干信息“黄麻适合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中生长。收获的黄麻在水中浸湿后, 才能进行初加工以获取制作麻袋、麻布、纸张等的原料”来分析有利于黄麻生产的水文条件。

(4) 甲城市发展麻纺织业的有利条件应从原料、交通、劳动力、技术、工业基础等方面来回答。

二、原因分析类

在解答原因分析类试题时, 要明确分析的原因内容。地理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自然原因可以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矿产、洋流、海陆轮廓、板块运动等方面来分析;人为原因可以从历史条件、人口、工农业、城市、交通、工程建设、市场、政策、科技、军事、宗教等方面来分析。

例题 (2008年高考广东文综卷) 20世纪80年代, 我国在沿海设立了一批对外开放港口城市, 开启了外商在中国大规模投资的序幕。根据下述资料, 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问题。

(1) 分析外商在东部投资的原因。

(2) 中西部应该采取哪些对策吸引投资?

【答案】 (1) 原因: (1) 地理位置优越; (2) 交通便利; (3) 地势低平, 气候温和多雨 (气候条件优越) ; (4) 经济发达, 城市密集; (5) 基础设施完善; (6) 人口众多, 劳动力资源丰富; (7) 文化、科技发达, 人口素质高; (8) 市场潜力大, 居民消费水平高, 购买力强; (9) 经济腹地广; (10) 市场经济体制健全, 优惠政策多 (政府管理比较高效) 。

(2) 对策: (1) 提高办事效率, 优化投资环境; (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3) 改善生态环境; (4) 加大教育投入, 培养高素质人才; (5) 扩大税收等优惠政策; (6) 调整产业政策, 引导投资方向。

【解析】 (1) 原因分析类的试题, 自然原因一般从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方面来分析, 人为原因一般从人类活动、交通、市场、政策、科技等方面来分析, 分析时应结合材料抓住主要原因。

(2) 吸引外资的对策:对内优化环境 (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人口素质等) , 对外加强开放 (优惠政策等) 。

三、比较类

准确解答比较类试题的秘诀是, 要明确试题是要求找相同点还是不同点, 还是异同点都找。注意:“异同点”包括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要分开来回答。采取要点纵列化, 或者采取列表比较, 这要根据答题的内容来定。一般来说, 比较异同时列表更直观些。

例题 (2012年高考浙江文综卷第36题)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主要的铁矿石生产国和出口国。图1为澳大利亚部分区域示意图, 图2为该国铁矿石出口国家和地区的构成图, 图3为图1中 (1) (2) (3) 三地的气候统计图。完成下列问题。

(1) 描述澳大利亚铁矿石生产和出口地的地理分布, 评价其铁矿石出口的优越条件。

(2) 说明 (1) (3) 两地的多雨季节, 并分析其成因。

(3) 比较 (2) 地和 (3) 地水资源的异同点。

【答案】 (1) 地理分布:生产地在西澳大利亚州的中西部;主要出口地为东亚。优越条件:铁矿资源丰富, 分布集中;矿山接近大型矿石输出港;距离东亚市场较近。

(2) (1) 地夏季降水集中, (3) 地冬季降水集中。原因: (1) 地夏季从亚洲吹来的东北季风越过赤道后转向为西北季风, 来自海洋的西北季风为其带来降水。 (3) 地冬季来自海洋的西风为其带来降水。

(3) 相同点: (2) (3) 两地都有丰富的地下水。不同点: (2) 地水资源总量比 (3) 地少, 地表水终年缺乏。 (3) 地地表水较丰富, 集中在冬季。

【解析】比较 (2) (3) 两地的异同点时, 要分别写出两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对策措施类

措施类试题, 一般要用“怎样做到”“应该如何做”来进行回答。在解答措施类试题时, 学生要把握以下两点。

1.即使题中没有对原因的考查, 在解答该类试题时也应该先找出造成问题的自然和人为原因, 然后针对原因或不足, 提出合理的治理措施。

2.学生在解题时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自然条件一般不易改变, 主要应从改变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入手来寻找措施;二是治理措施是多方面、综合性的, 一般应该包括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等, 要点应尽量全面, 而且要具有针对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例题 (2009年高考海南地理卷) 下图是某海湾围海造地前后的对比图。指出围填海前后的变化, 并就其中一项变化, 说明其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答案】围填海前后的变化:湿地消失、山林被破坏、海滩消失、新增人造大堤和填海土地、海湾消失等。负面影响及对策 (选任何一项变化) : (1) 湿地消失。负面影响:影响生物多样性、海洋生物繁殖和鸟类栖息。对策:在新生土地上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可建设人工湿地和水域。 (2) 山林被破坏。负面影响:填海采石场破坏山林景观, 诱发岩坡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对策:对岩坡进行生态恢复, 结合工程措施, 防治崩塌、滑坡灾害。 (3) 海滩消失。负面影响:造成海滩旅游资源破坏。对策:利用新增围海大堤和土地资源, 开发新的旅游项目, 可营造人工湖泊和人工沙滩。 (4) 新增人造大堤和填海土地。负面影响:大堤容易造成排水不畅、诱发次生盐碱 (渍) 化。对策:开挖人工湖泊、降低水位以及加强围填海区抗洪排涝能力等。 (5) 海湾消失。负面影响:海湾渔业和养殖业迁出, 影响渔民的生产生活。对策:应通过合理的补偿安置, 解决该区域渔民的生产生活问题。

五、意义作用类

解答有关意义类的试题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分析对自然地理事物的地理意义, 要从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来组织答案, 对各要素的影响有则回答, 没有则舍弃。

2.分析对人文地理事物的地理意义, 应该围绕经济、生态、政治和战略四个方面宏观把握, 并按照试题的具体要求, 从以上四个方面或其中的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进行微观深入分析。

例题 (2012年高考上海地理卷第十五题) 阅读阿根廷相关图文资料, 回答问题。

(1) 简述阿根廷地理位置特征及其意义。

(2) 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 分析潘帕斯草原成为世界著名牧区的有利条件。

【答案】 (1) 位置:阿根廷位于南美洲东南部;东濒大西洋, 西接安第斯山脉, 南与南极洲隔海相望;跨热带、亚热带、温带三带;西邻智利, 北与玻利维亚、巴拉圭交界, 东北与乌拉圭、巴西接壤。意义:纬度跨度大, 地表热量迥异, 有利于多种农作物生长;与多国接壤, 利于与邻国的交往与合作;海岸线长, 利于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运输;成为南极科学考察休整、给养补充的基地。

(2) 自然方面:位于东部平原, 地势平坦;气候温暖;降水适宜;土壤肥沃;牧草茂盛。 (任答四点即可) 人文方面:畜牧业专业化、商品化程度高, 经营规模大;草场管理现代化, 围栏放牧;重视牧业科学研究, 培育优良畜种;铁路与港口的交通条件便利, 便于畜产品的运输;市场广阔, 畜产品远销国外。 (任答四点即可)

六、辩证评价类

解答评价类试题要注意以下两种情况。

1.要求评价某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影响、区位条件、发展条件等。对此类设问进行分析时要注意:一要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来辩证阐述, 针对优势和不足进行全面论证;二要从多个角度分析利弊。如影响类的问题可以从对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来加以分析。

2.给出限定条件, 比如“与××相比, 评价其优势或者不足”或“从××方面进行评价”。分析这类设问时, 要注意审题, 抓住限定词, 明确是评价利还是弊。如“从××方面进行评价”限定了条件, 只能从某一方面进行分析。

例题 (2007年高考江苏地理卷) 发源于祁连山的弱水经河西走廊, 最终流入内蒙古自治区境内。下图为“河西走廊弱水流域简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请简要评价该流域所在自然区经济发展的自然条件。

【答案】有利条件:矿产 (能源) 资源丰富;草场广布 (草质优良) ;光照条件好。不利条件:气候干旱, 水资源缺乏;生态环境脆弱。

【解析】评价该地自然条件, 一般从气候、地形、水文、土壤、植被五大自然要素进行利与弊两方面的分析。

七、区位条件分析类

解答区位条件分析类试题应依据三个方面, 即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环境效益三个方面来分析。

例题 (2008年高考重庆文综卷)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根据下图和材料回答问题。

(1) A开放地区大量出口农产品, 简答该地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2) 从社会经济方面, 简要分析甲、乙、丙三城市对外开放区位优势的主要差异。

【答案】 (1) 热量丰富、降水充足, 雨热同期;地势较为低平, 土壤肥沃;河川径流丰富 (水源充足) ;濒临海洋。

(2) (甲城市) 哈尔滨:陆上对外交通便捷, 靠近能源基地, 工业基础好。 (乙城市) 广州:海运便利, 经济技术实力雄厚, 思想观念开放, 著名侨乡、毗邻港澳。 (丙城市) 拉萨:旅游资源独特, 民族政策优惠, 交通条件显著改善。

【解析】 (1) 农业区位因素要从气候 (热量、降水、光照、雨热关系) 、地形、水源、土壤等自然因素和交通、市场、劳动力、政策、机械化程度、科技水平等社会经济因素方面分析。

(2) 比较甲、乙、丙三地对外开放区位优势的差异, 主要应从三地的位置、资源、政策等方面分析。

阅读题答题 第11篇

现代文阅读中的“理解句子含义题”,是学生的软肋,看到题目,很多学生都无所是从。其实,每种题型都有它的答题思路,只要将这种思路熟记于心,那么即使遇到再难的题目,回答起来也是驾轻就熟的。

“理解句子含义题”主要是针对以下三种类型的句子:简洁但内涵丰富的语句;运用了修辞手法的语句;结构比较复杂的语句。不论是哪一种类型的句子,我们的答题步骤是一致的,首先要分析这个句子,找到其中的关键词,明确答题方向。例如毛志成的《雪之梦》中有一句“那哭真是当得起天下第一哭”,让理解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我们就要找到这句话中的关键词,即原句中“那哭”“天下第一”,解释清楚“那”指代的内容以及为什么是“天下第一哭”为第一步。其次,句子中有使用表现手法,就分析该手法的好处,如果没有,那么就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分析。要把握的一点原则就是,不能孤立的理解一句话,一定要回归原文联系上下文分析。最后,语言的组织要有条理性,由关键词入手,分析手法的妙用,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分析作用及情感。

一篇文章,拿出一两句话分析,这一两句话作为文章中的重要句子,我们在分析的时候,一定不能只分析句子的表层含义,要细读文章,体会其深层内涵。通过平日的练习,总结答题规律,规范答题语言,掌握“含义”类题目的答题思路。

例谈计算题的答题规范 第12篇

每年高考成绩出来, 总有一些考生的得分与自己的估分之间存在着不小的差异, 有的甚至相差甚远.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 但主要原因是答题不规范.表述不准确、不完整, 书写不规范、不清晰, 卷面不整洁、不悦目, 必然会造成该得的分得不到, 不该失的分失掉了, 致使所答试卷不能展示自己的最高水平.因此, 要想提高得分率, 取得好成绩, 在复习过程中, 除了要抓好基础知识的掌握、解题能力的训练外, 还必须强调答题的规范, 培养良好的答题习惯, 形成规范的答题行为.

一、必要的文字说明

必要的文字说明的目的是说明物理过程和答题依据, 有的同学不明确应该说什么, 往往将物理解答过程变成了数学解答过程.答题时应该说些什么呢?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考虑:

1.说明研究对象 (个体或系统, 尤其是要用整体法和隔离法相结合求解的题目, 一定要注意研究对象的转移和转化问题) .

2.画出受力分析图、电路图、光路图或运动过程的示意图.

3.说明所设字母的物理意义.

4.说明规定的正方向、零势点 (面) .

5.说明题目中的隐含条件、临界条件.

6.说明所列方程的依据、名称及对应的物理过程或物理状态.

7.说明所求结果的物理意义 (有时需要讨论分析) .

二、要有必要的方程式

物理方程是表达的主体, 如何写出, 重点要注意以下几点.

1.写出的方程式 (这是评分依据) 必须是最基本的, 不能以变形的结果式代替方程式 (这是相当多的考生所忽视的) .如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时应有而不是其变形结果式

2.要用字母表达方程, 不要用掺有数字的方程, 不要方程套方程.

3.要用原始方程组联立求解, 不要用连等式, 不断地“续”进一些内容.

4.方程式有多个的, 应分式布列 (分步得分) , 不要合写一式, 以免一错而致全错, 对各方程式最好能编号.

三、要有必要的演算过程及明确的结果

1.演算时一般先进行文字运算, 从列出的一系列方程推导出结果的计算式, 最后代入数据并写出结果.这样既有利于减轻运算负担, 又有利于一般规律的发现, 同时也能改变每列一个方程就代入数值计算的不良习惯.

2.数据的书写要用科学记数法.

3.计算结果的有效数字的位数应根据题意确定, 一般应与题目中开列的数据相近, 取两位或三位即可.如有特殊要求, 应按要求选定.

4.计算结果是数据的要带单位, 最好不要以无理数或分数作为计算结果 (文字式的系数可以) , 是字母符号的不用带单位.

四、解题过程中运用数学的方式有讲究

1.“代入数据”, 解方程的具体过程可以不写出.

2.所涉及的几何关系只需写出判断结果而不必证明.3.重要的中间结论的文字表达式要写出来.

4.所求的方程若有多个解, 都要写出来, 然后通过讨论, 该舍去的舍去.

5.数字相乘时, 数字之间不要用“·”, 而应用“×”进行连接;相除时也不要用“÷”, 而应用“/”.

五、使用各种字母符号要规范

1.字母符号要写清楚、规范, 忌字迹潦草.阅卷时因为“v、r、ν”不分, 大小写“M、m”或“L、l”不分, “G”的草体像“a”, 希腊字母“ρ、μ、β、η”笔顺或形状不对而被扣分已屡见不鲜.

2.尊重题目所给的符号, 题目给了符号的一定不要再另立符号.如题目给出半径是r, 你若写成R就算错.

3.一个字母在一个题目中只能用来表示一个物理量, 忌一字母多用;一个物理量在同一题中不能有多个符号, 以免混淆.

4.尊重习惯用法.如拉力用F, 摩擦力用f表示, 阅卷人一看便明白, 如果用反了就会带来误解.

5.角标要讲究.角标的位置应当在右下角, 比字母本身小许多.角标的选用亦应讲究, 如通过A点的速度用vA就比用v1好;通过某相同点的速度, 按时间顺序第一次用v1、第二次用v2就很清楚, 如果倒置, 必然带来误解.

6.物理量单位的符号源于人名的单位, 由单个字母表示的应大写, 如库仑C、亨利H;由两个字母组成的单位, 一般前面的字母用大写, 后面的字母用小写, 如Hz、Wb.

六、学科语言要规范, 有学科特色

1.学科术语要规范.如“定律”、“定理”、“公式”、“关系”、“定则”等词要用准确, 阅卷时常可看到“牛顿运动定理”、“动能定律”、“四边形公式”、“油标卡尺”等错误说法.

2.语言要富有学科特色.在有图示的坐标系中将电场的方向说成“西南方向”、“南偏西45°”、“向左下方”等均是不规范的, 应说成“与x轴正方向的夹角为135°”或“如图所示”等.

七、绘制图形、图象要清晰、准确

1.必须用铅笔 (便于修改) 、圆规、直尺、三角板绘制, 反对随心所欲徒手画.

2.画出的示意图 (受力分析图、电路图、光路图、运动过程图等) 应大致能反映有关量的关系, 图文要对应.

3.画函数图象时, 要画好坐标原点和坐标轴上的箭头, 标好物理量的符号、单位及坐标轴上的数据.

4.图形、图线应清晰、准确, 线段的虚实要分明, 有区别.

例1如图1所示, 在0≤x≤a、0范围内有垂直于xy平面向外的匀强磁场, 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坐标原点O处有一粒子源, 在某时刻发射大量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正电粒子, 它们的速度大小相同, 速度方向均在xy平面内, 与y轴正方向的夹角分布在0~90°范围内.已知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介于a/2到a之间, 从发射粒子到粒子全部离开磁场经历的时间恰好为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周期的四分之一.求最后离开磁场的粒子从粒子源射出时的

(1) 速度的大小.

(2) 速度方向与y轴正方向夹角的正弦.

解析:第一计分段:推导出半径的表达式, 画出粒子的运动轨迹

设粒子的发射速度为v, 粒子做圆周运动轨道半径为R, 由牛顿第二定律和洛伦兹力公式, 得

当时, 在磁场中运动时间最长的粒子, 其轨迹是圆心为C的圆弧, 圆弧与磁场的上边界相切, 如图2所示.设该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为t, 依题意

注: (1) 只写 (1) 和 (2) 式其中的任何一式 (或等价式) , 均给 (1) 和 (2) 式的总分, 即给4分. (2) 将 (1) 和 (2) 式中的R写成r、L、d、x等能表示长度的字母均可给分. (3) 将 (1) 和 (2) 式中的R写成a或a/2不能给分. (4) (3) 式表达成文字, 例如“轨迹圆弧对应的圆心角为90°”, 或在图中体现对应圆心角为直角, 均可得分.

第二计分段:根据几何关系推算出粒子轨道半径 (共7分, 可能分值:0)

设最后离开磁场的粒子的发射方向与y轴正方向的夹角为α, 由几何关系可得

注: (5) 式用或其他正确几何关系的均可得分.

第三计分段:推出粒子速度的表达示, 求出方向夹角的正弦

上一篇:学生作文失真的原因下一篇:电视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