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防疫范文

2024-08-09

猪场防疫范文(精选10篇)

猪场防疫 第1篇

1 封闭管理

1.1 人员管理

禁止非本场人员进入生产区;本场饲养人员进入生产区时, 必须更换工作衣鞋, 通过紫外线消毒后, 经消毒池入内;本场兽医不得到厂外就诊、防疫。

1.2 工具、车辆要求

场内外工具、车辆要严格分开, 并定期消毒;外来工具、车辆严禁入场。

1.3 全进全出措施

力争做到整场或整舍饲养生猪全进全出, 禁止与其他动物混养;禁止非熟畜产品进入生产区。

1.4 自繁自育措施

规模猪场推荐自繁自育模式发展, 严把好引种关。种猪要从取得省级以上种畜禽经营许可证的大型猪场引进, 要索取产地检疫合格证明, 并经当地动物防疫部门监测检疫, 引入后要按要求进行隔离饲养观察。

2 科学免疫

规模猪场必须根据国家及地方相关法律法规, 结合本地生产实际, 分种类 (如种公猪、种母猪、后备猪、育肥猪等) 、分阶段 (如哺乳猪、仔猪、育成猪等) 制定科学可行的免疫程序, 严格实施程序免疫, 有效防止疫病发生, 保障生产的稳定和产品安全, 提高养殖效益。

2.1对于猪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 要按照国家和省市确定的免疫方案实施全覆盖免疫, 疫苗使用政府统一采购的疫苗。

2.2对于猪丹毒、猪肺疫、猪乙型脑炎、猪流行性腹泻、猪伪狂犬病、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支原体肺炎、仔猪副伤寒、猪链球菌病、仔猪红痢、猪萎缩性鼻炎等常规疫病, 要结合本地及猪场疫病史、场周围的疫情、猪免疫抗体水平及猪的不同饲养阶段等实际情况, 有针对性地制定免疫计划, 因病设防, 科学免疫。疫苗使用政府采购苗或从国家疫苗定点生产厂家购买或动物卫生监督部门认证的疫苗经销单位购买。

3 规范消毒

消毒工作须做到经常化、制度化, 要定期交替使用广谱、高效、低毒的消毒剂;制定科学的消毒程序, 定期对猪舍、用具和周边环境消毒, 任何饲养阶段的生猪猪舍每周至少消毒2次,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要实施带畜消毒。

4 合理用药

规模猪场兽医用药要严格实行处方用药制度, 定期采集一些病猪的病料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和药敏试验, 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药物进行预防、治疗, 避免耐药菌株的产生。

5 疫情监测

兽医每天要定期巡查猪舍, 发现疫情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规模猪场一旦发生重大动物疫情时, 要立即向当地动物防疫及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报告, 并及时采取隔离、消毒、扑杀、紧急免疫等有效措施, 控制疫情, 防止疫情扩散到附近的猪场及养殖户。

6 日常卫生

猪场防疫措施制度 第2篇

为搞好猪场的疫病控制工作,防止疫情发生,提高经济效益,特制定本规定。

1、免疫接种和疫情监测工作

根据本地疫病流行情况,猪群的健康情况及其它因素由公司统一制定免疫程序,各养殖场严格按程序执行。

2、严格执行消毒制度 3.保健及疾病的预防治疗

(1)技术人员要定期对猪群进行全面检查,了解猪群的健康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不定期进行各种类型的药敏试验,筛选出治疗所需的最佳防治药物。

(3)按规定详细记录整个猪群的基本情况,发现可疑病例应及时采样送检每年应在猪,群中按一定比例采血进行各种疫病的监测普查工作,定期进行粪便寄生虫卵检查,做好资料的收集,记录,分析工作,为制订更科学、合理的防疫程序和舍内外环境驱虫程序提供参考。

(4)有针对性做好病死猪的剖检工作(要在规定场所进行),随时掌握本场疫病的动态。

(5)定期进行水质检查和饲料进行微生物和毒素学检查,发现问题寻找原因,及时整改。

(6)及时淘汰治疗效果不佳的病猪和僵猪。

4、发生疫情的应急措施及无害化处理(1)猪群出现传染病或疑似病时,应立即对病猪进行有效的隔离,并对圈舍及周边进行全面彻底消毒,迅速向公司领导报告,严格执行上级行政机关和公司制定的应急方案。

(2)结合疫病的具体情况,加强消毒工作,同时期加强猪群的护理工作,根掘安排严格按要求进行治疗和预防。

(3)根据情况做好紧急接种I作,紧急免疫要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了,应

防止疫情蔓延。严格做到-猪-针头。并将其使用过的针头和药瓶及时进行高温消毒。

(4)病、死猪的尸体和废弃物尽快作焚烧、深埋等无害化处理。

(5)做好灭鼠、灭蝇等工作,避免病源向外扩散。(6)采集病休样本要妥善保存,及时送检,送检样本应按该种传染病性质、种类作特殊处理,防止病源污染。

(7)隔离区内的粪便,污水和其它物品,全部要经过严格消毒等无害处理后,方可向外排放。

猪场兽医防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第3篇

【关键词】猪场;兽医防疫;存在问题;对策研究

随着新农村的改革持续的推入,我国的养猪行业也在不断的发展,农村养猪的质量和规模都在不断的提高。但是农村养猪由于缺少新型的技术,特别是猪防疫的问题,成为现阶段养猪最大的问题,给养猪农户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在开展猪防疫的工作时,需要从防疫的源头做起,分析现阶段猪场兽医防疫出现的问题,并且采取有效的对策,从而让农村养猪更好的发展,提升养猪行业效益。

1.猪场兽医防疫的重要性

随着猪场养殖规模的扩大,猪的生产性能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母猪的出栏率、成活率、瘦肉率等都到了明显的提升,但是随着国外种猪的引入,各个猪场种猪之间流动频繁,使得猪病变得越来越复杂,很多猪病由单一的病原演变为诸多原因的共同作用,这就需要猪场做出更好的免疫防范,从而减少疫情对猪场的效益影响。疫情的复杂、大量药物的滥用或是饲料中添加不正确的药物,都会造成病菌的抗药性产生,造成猪群的免疫力低下。因此猪场要积极的进行免疫,减少疫情对猪场养殖的影响,提升猪场的运营效益。

2.现阶段猪场兽医防疫存在的问题

2.1消毒不彻底

消毒是猪场免疫的基本环节,农村猪场具有一定的规模性,因此在进行猪场的消毒时需要采用一定的手段,从而保证消毒的有效性,但是在猪场中,一些工作人员不重视猪场的消毒工作,在消毒剂浓度配置、酸碱度配置时没有按照要求进行配置,或是没有控制消毒剂的保存温度等,使用长时间存放、消毒效果差的消毒剂进行消毒,使得猪场的消毒不彻底。一些猪场的工作人员不按照消毒规范进行消毒,认为消毒只需要进行简单的药剂喷洒等,没有对猪场的死角部位进行消毒,使得消毒不彻底,消毒药液没有很好的发挥效果,给猪场的养殖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疫情得不到有效的控制。

2.2免疫的方法不科学

一些猪场的免疫意识差,不重视免疫工作,在免疫处理时不按照规范的免疫程序进行,或是盲目的进行免疫,不结合本地区的疫情特点和免疫标准进行,具体表现为免疫制剂浓度不对、注射针头不合适、接种剂量不达标、出现漏针情况等。一些工作人员对于疫苗的保存过于疏忽,疫苗的保存不正确,在接种时使用过期的疫苗,或是对病猪和正常的猪同时进行免疫等。

2.3免疫不及时

一般情况下,需要定期的对猪场进行免疫检测,从而对猪场的免疫情况进行及时的监控,尽早的查处猪疫病,为疫病的防疫提供科学的数据依据。但是很多的猪场不重视疫病的检测,没有及时、深入、准确的调查本地区猪疫病的流行情况,对于猪场的疫病没有及时的检测和监控,检测时仅仅进行了表面的工作,过于形式化。

2.4防疫观念不正确

一些猪场在进行防疫免疫时仅仅重视染病猪的治疗工作,属于对疫情的免疫,猪在感染疫情之后才进行就医,这样的免疫觀念是不正确的,正确的免疫是要以放为主,建立完善的防疫制度,重视疫情的免疫防范,不要等到猪染疾后再进行防疫,不然就会造成猪场的养猪成本过高,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3.加强猪场兽医免疫的措施

3.1建立完善的消毒体系

养猪场要建立科学、完善的消毒制度,认真的做好猪场的日常消毒工作,将猪场中的死角和重点场所仔细的消毒,从而杀死和抑制猪舍中留存的病菌。消毒使用的药物要科学的调配,浓度要事宜,用合适的方法保存,不要单一使用消毒药物,要多种消毒药剂互相搭配使用,从而增加消毒效果。养猪场要提升消毒的重视程度,要每日对猪舍进行一般消毒,定期进行全面消毒,疫情出现时的紧急消毒等。猪场要建立科学的消毒制度,并且也要对养猪物品、养猪器械等进行消毒,从而从易感源头进行猪疫病的防治,将感染风险降到最低。

3.2科学的进行免疫操作

猪场要仔细调查本地区猪疫情的流行情况、疫情特点、疫情的流行时节等,并且调查猪群的机体健康情况,从而制定科学的猪群免疫程序。需要注意的是猪群的免疫药物不要过多,需要少而精,从而控制免疫药物。一些常见的细菌性疾病采取一定的管理措施或是注射一般性的药物就可以进行有效的控制,不需要注射免疫疫苗,对于药物危害大、常规药物难控制、治疗效果比较好的疫情要进行重点的注射治疗。在疫苗的选择时,要重点控制,对于疫苗的选择、保存、使用方法、注射器械等都要细致的处理,每次进行接种免疫时都要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疫苗的生产厂家、注射剂量、药物生产厂家等,避免疫苗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发现问题的所在。

3.3建立疫病监控系统

猪场要创造有利的条件,开展猪场免疫工作的检测,定期的安排兽医人员对猪场的猪群进行免疫检查,特别是种猪的免疫情况要进行重点的检测。在观察的过程中,若发现猪群出现异常情况,要采取妥善的措施进行处理,并且要结合猪场的养殖情况调整养殖的数量和免疫情况。对于养殖条件比较好的猪场可以建立疫情免疫实验室,通过实验室观察来对疫病进行有效的观测,对染病的猪进行解剖实验,做出针对性的免疫处理方法,从而为猪场的整体免疫防疫工作做出科学的指导,为疫情的预防打下基础。

3.4加强饮食营养

提升猪的自身免疫力,就要从猪的饮食营养角度出发,在猪的养殖时要合理的搭配猪群的日粮,只有营养搭配合理,猪群才能够更好的成长。猪群生长时需要的蛋白质、能量等相关营养成分要提供足量,并且科学的搭配,可以在日粮中加入免疫营养物质,提升猪的机能,从而提升猪群的整体免疫能力,更好的抵抗疫情。不要一味的使用药物进行营养加强,避免药物对猪产生损害。

3.5科学的进行药物保健

在猪场的兽医免疫中,药物保健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免疫工作,药品的保健在猪场免疫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在猪场的免疫工作中,要科学的选择抗菌药物对猪进行保健,在药物选择时,尽量选择对猪的自身免疫危害小,并且能够增强猪抗菌能力的药物,比如黄芪多糖类的药物等,从而提升猪的免疫能力。使用抗菌药物要注意几个比较关键的时期,比如母猪的产仔之前、产仔后、喂养室、仔猪育肥期等。猪场要注意抗菌药物的保存和使用剂量,最大限度的发挥保健药物的效果。

4.结语

在农村的猪场进行免疫时,需要按照科学的养殖方法,提升兽医免疫的重视观念,充分的进行猪场的各方面免疫工作。调查现阶段猪场免疫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并且采取应对的方法,从而提升猪场的免疫工作。猪场要建立科学的免疫防范体系,采用科学的免疫方法和手段,从源头上控制猪的各种疫情,加强对本地区疫情的监控和治疗,减少猪场的养殖成本,提升猪场的经济发展效益。 [科]

【参考文献】

[1]林兆京.规模猪场兽医防疫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初探[J].畜禽业,2012(7).

[2]黄佳江.猪场兽医防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北京农业,2013(12).

[3]孙铁香.规模猪场兽医防疫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J].中国畜禽种业,2014(7).

[4]杨春辉,连亚平.规模猪场防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4(18).

养猪场防疫措施 第4篇

防疫是养猪业工作中首要任务之一, 很多疫病都具有明显季节性, 在接种疫苗时要合理安排接种日龄及免疫程序, 尽量避免多种疫苗间相互干扰, 确保免疫质量和有效保护, 实行科学免疫是有效防止疫病发生的重要措施。

1.1 猪口蹄疫

25kg以上的猪, 用猪O型口蹄疫灭活苗, 每6个月免疫接种1次。

1.2 猪瘟

(1) 种公猪用猪瘟兔化弱毒苗, 每年春、秋季各免疫1次。

(2) 种母猪每年春、秋两季用猪瘟兔化弱毒苗各免疫接种1次, 母猪于配种前10d或生产后20~25d进行免疫接种一次。

(3) 仔猪20~25日龄仔猪用猪瘟兔化弱毒苗首次免疫接种, 也可以在仔猪出生后未吮初乳前用猪瘟兔化弱毒苗接种1次, 接种后2h可哺乳, 到60~65日龄后强化免疫1次。

(4) 在正常的养猪场, 对50日龄仔猪用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苗进行免疫接种, 免疫期达8个月。对商品肉猪只需免疫接种1次。

1.3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仔猪在23~25日龄时, 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灭活疫苗免疫接种1次, 可在首次免疫后28d强化免疫1次, 种用母猪在配种前30d或产后30d免疫接种1次, 种用公猪每100d免疫接种1次, 免疫期6个月。

1.4 猪丹毒、猪肺疫

(1) 种猪、春、秋两季分别用猪丹毒和猪肺疫疫苗各接种1次。

(2) 正常的猪场、对50~70日龄仔猪可用猪丹毒, 猪肺疫单独苗或猪瘟, 猪丹毒、猪肺疫三联苗或猪丹毒、猪肺疫二联苗免疫接种1次, 免疫期限6个月。

1.5 仔猪大肠杆菌病

妊娠母猪生产前40~45d和15~20d用大肠杆菌腹泻菌苗 (k88、k99、987d) 分别免疫注射1次。使仔猪通过初乳抗体获得被动免疫。

1.6 猪乙型脑炎

在春季蚊蝇到来前用乙型脑炎疫苗对100日龄至初配的公、母猪进行1次免疫接种。

1.7 猪细小病毒感染

对种用公、母猪每年接种1次猪细小病毒疫苗。

1.8 猪流行性腹泻及猪传染性胃肠炎

在母猪生产前15~30d分别用猪流行性腹泻疫苗或猪传染性胃肠炎疫苗免疫接种1次, 也可以可猪流行性腹泻及猪传染性胃肠炎二联苗免疫接种。对其它断乳后各日龄的猪同样可以用上述疫苗接种。

2 科学规范定时消毒

养猪场消毒工作须做到科学化、经常化、制度化, 要定期交替使用广谱、高效、低毒的毒剂, 制定出科学的消毒程序, 按时对猪舍周围环境实行消毒, 对各阶段的猪圈舍每周至少消毒2~3次,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要实施带体消毒。

3 疫情监测

要每天按时巡查各猪舍, 一旦发现疫情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并按照动物疫病程序立即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 及时采取隔离、消毒、扑杀及无害化处理, 对周边地区及养殖场、养殖户进行紧急免疫接种等有效防控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4 日常卫生

猪场卫生防疫制度 第5篇

为了搞好猪场的卫生防疫工作,确保养猪生产的顺利进行,向用户提供优质健康商品猪,必须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的原则,杜绝疫病的发生。现制定以下《猪场卫生防疫制度》,请全场员工及外来人员严格执行。

1.猪场分生产区和非生产区,生产区包括养猪生产线、出猪台、解剖室、流水线走廊、污水处理区等。非生产区包括办公室、食堂、宿舍等。

2.非生产区工作人员及车辆严禁进入生产区,确有需要者必须经场长或主管兽医批准并经严格消毒后,在场内人员陪同下方可进入,只可在指定范围内活动。3.生活区防疫制度

1)生活区大门设有消毒门岗,全场员工及外来人员入场时,均应通过消毒门岗,消毒池每周更换两次消毒液。

2)每月初对生活区及其环境进行一次大清洁、消毒、灭鼠、灭蚊蝇。3)任何人不得从场外购买猪、牛、羊肉及其加工制品入场,场内职工不得在场内饲养禽畜(如猫、狗)。

4)饲养员要在场内宿舍居住,不得随便外出;场内技术人员不得到场外出诊;不得去屠宰场、其它猪场或屠宰户、养猪户场(家)逗留。5)员工休假回场或新招员工要在生活区隔离二天后方可进入生产区工作。

4.车辆卫生防疫制度

1)运输饲料进入生产区的车辆要彻底消毒。2)运猪车辆出入生产区、出猪台要彻底消毒。3)上述车辆司机不许离开驾驶室与场内人员接触。

5.购销猪防疫制度

1)从外地购入种猪,须经过检疫,并在场内隔离舍饲养观察40天,确认无病健康猪,经冲洗干净并彻底消毒后方可进入生产线。

2)出售猪只时,须经兽医临床检查无病的方可出场。出售猪只只能单向流动,如质量不合格退回时,要作淘汰处理,不得返回生产线。3)生产线工作人员出入隔离舍、售猪室、出猪台时要严格更衣、换鞋、消毒,不得与外人接触。

6.疫苗保存及使用制度

1)各种疫苗要按要求进行保存,凡是过期、变质、失效的疫苗一律禁止使用。

2)免疫接种必须严格按照公司制定的《免疫程序》进行。3)免疫注射时,禁止打飞针,严格按操作要求进行。4)做好免疫计划、免疫记录。

7.生产线员工必须经更衣室更衣、换鞋,脚踏消毒池、手浸消毒盆后方可进入生产线。消毒池每周更换两次消毒液,更衣室紫外线灯保持全天候开着状态。

8.生产线内工作人员,不得带私人物品入内。

9.生产线每栋猪舍门口,产房各单元门口设消毒池、盆,并定期更换消毒液,保持有效浓度。

春季猪场防疫管理的要点 第6篇

1 对厂区的管理

厂区是工作人员以及猪的养殖场所, 也是猪最为密切的生长环境。所以做好厂区的卫生管理工作至关重要。一般来讲, 我们进行生猪的养殖, 大都需要封闭式管理。这样的好处是, 一方面可以减少外界不必要的干扰, 同时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外界致病菌的侵袭。整个厂区, 我们可以进行大致的划分。生产区主要是与生猪养殖相关的区域。具体应该包括猪舍、饲料贮存区、器械置放以及污水处理区等等。而对于生活区, 主要是养殖户以及工作人员生活的场所, 而生活区的设置, 一般需要根据地区的风向, 选择设置在生产区的上风向, 并不能够与生产区过于接近, 这样可以降低病原微生物的传播概率。对于厂区大门的设置, 通常我们可以设置1~2个。对于外界要进入的车辆以及人员等, 需要固定通过其中一个大门, 坚决不可以有其他的途径进入厂区。而对于进入厂区的车辆人员要进行规范的消毒杀菌工作, 不可以有任何疏漏。并且, 在厂区之中, 我们不可以饲养其他动物, 不可以将外界其他动物带入厂区, 以免对生猪造成惊吓, 产生应激反应, 影响生猪的健康状况。

2 对于日常工作的管理

春季阴雨天气频繁, 气温相对很低, 这时候的阳光也没有足够的紫外线可以消毒杀菌。于是春季便成为疾病的高发季。在这样湿润的空气条件下, 病原物微生物也是极其容易滋生并且蔓延。所以做好平时工作中的免疫流程也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必须要做好日常工作中的各项消毒工作。对于猪场的大门, 作为进入猪舍的必然要经过的地方, 就需要及时清理并且消毒。养殖场要常备消毒液, 并且保证消毒设施中的消毒液的有效期在使用期限之内。猪舍内部要装备紫外线灯管, 紫外线灯管的作用是可以每天打开一定的时间进行猪舍紫外线消毒杀菌, 其作用是十分明显的。从微生物的生存最适合的环境来讲, 要避免湿润的环境, 所以我们要保持圈舍内部的干燥通风。对于圈舍、食槽、饮水器以及运动场等, 肉猪生存生长息息相关的地方, 要定期消毒, 一般的消毒频率在一星期左右, 这样可以大大减少肉猪的患病概率。对于外界进入厂区来装载肉猪的车, 要进行彻底的喷洒消毒。

3 做好疾病的监控管理

春季是疾病的高发季, 这时候要严密监控每个个体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有精神不振或者患病的个体, 要及时进行隔离操作, 并及时向相关部门进行报告。对于隔离的个体, 除了定时消毒以外, 还要做好日常记录的工作, 包括采食量的多少以及健康状况的好坏。

对于刚刚引入的生猪, 在进入厂区以及猪舍之前, 要进行完全彻底的消毒杀菌工作, 防止其将外界的病原体带入猪舍。之后将其集中养殖在隔离区,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之后, 在没有问题的情况下才可以将其引入猪舍。

对于引入的幼体来讲, 要严格按照免疫防治规定, 在特定的日龄做好相关疾病的免疫流程, 定时免疫接种, 这样才能未雨绸缪, 不给常见病可乘之机, 同时可以保证更大的经济效益。

4 小结

猪场综合防疫体系实施的误区 第7篇

消毒是保障猪场安全生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 猪场的许多病原微生物可以通过消毒工作来达到杀灭和抑制其传播的效果。但是, 猪场工作人员在实施消毒的过程中往往会走入以下几个误区。

1.1 消毒药浓度越大越好

任何消毒药浓度的配比, 都具有其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在正常情况下, 无论是环境消毒还是带猪消毒, 正常的浓度配比就足以杀灭和抑制病原菌的繁殖和传播。如果消毒药的浓度过大, 一方面造成消毒药的浪费, 增加饲养成本;另一方面很容易导致猪的皮肤、黏膜、呼吸道的损伤, 同时也有可能造成人员的伤害。

1.2 消毒药的浓度配比不准确

在生产过程中, 由于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或其他原因, 在对消毒液的配制过程中不采取称量或使用有固定容积的容器, 往往凭感觉, 这样配制出来的消毒液的浓度不高即低, 浓度低起不到消毒效果, 浓度高不仅造成药物的浪费, 同时也容易造成对猪只和操作人员的伤害。

1.3 消毒不到位、不彻底

猪场工作人员在消毒过程中, 往往出现走捷径的现象, 如消毒速度过快、喷洒不均匀、不采取喷雾的方式等, 这样, 无论是环境消毒还是带猪消毒很容易留有死角, 不能很好的起到消毒的作用。

1.4 消毒不同步

无论是环境消毒还是带猪消毒, 应尽可能在大致固定的时间范围内进行。对于一个流水线作业的万头猪场来说, 全场消毒一次大约在2~3小时内即可完成。所以在对猪场的消毒过程中, 各车间应同时进行同时结束, 能很好的起到消毒的作用, 否则, 病原菌就有可能扩散或传播, 给猪场的安全生产构成威胁。

1.5 不能彻底的贯彻和落实消毒程序

猪场在生产过程中, 由于负责人监督力度不够或对职工的宣传、教育、指导不到位, 造成不能彻底的贯彻和落实消毒程序和消毒制度, 则导致消毒效果大打折扣, 给猪场的安全生产埋下隐患。

1.6 对人流、物流、车流的消毒不到位

对于规模化养猪场来讲, 一般都采用封闭式的管理制度, 但是现实决定又不可能完全彻底的封闭, 必须要与人流、物流、车流不同程度的接触, 如何对人流、物流、车流进行彻底的消毒是任何一个养猪场都面对的现实问题。如果这项工作做不到位, 是养猪场最大的安全隐患。

1.7 消毒池利用不充分

任何一个养猪场都设置车辆消毒池和员工消毒脚池, 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出现很大的漏洞, 如消毒池消毒药的浓度不够、不定期更换消毒液、消毒池消毒液不干净、员工不走消毒池等, 这种现象如不加以杜绝, 猪场出现疫情是必然的。

2 疫苗免疫

对猪场不同猪群的猪只进行不同的疫苗接种是保障猪场安全生产的基础, 给猪只接种疫苗, 可以抑制猪场疾病的发生。但是, 在猪场的生产实践过程中, 往往会出现以下几个误区。

2.1 免疫程序不合理

免疫程序的制定, 必须以当地疫情的发展规律和猪场猪群的健康状况为依据, 不能固定的套用某个地区或某个猪场的免疫程序。如果猪群的免疫程序制定的不科学、不合理, 一方面使猪场的某种疾病漏防, 另一方面可能引发其他的疾病, 导致猪场出现疫情, 给猪场的生产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2.2 疫苗质量不过关

猪场给猪群接种疫苗质量的优劣, 直接关系到猪场的命运。目前市场上流通的疫苗很多, 同一个种类的疫苗就有多个生产厂家, 但是质量参差不齐, 甚至出现假冒伪劣产品。如果购买方稍有不慎, 就会给猪场带来致命的打击。所以, 猪场在选择疫苗时必须谨慎, 应选择信誉度高、知名厂家生产的疫苗。

2.3 疫苗运输、保存不科学

由于不同猪场的基础设施有差别, 在疫苗的采购、保存过程中不规范, 可能出现疫苗冷链的中断, 造成疫苗质量的下降或失效。如果使用这种疫苗, 对猪群不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甚至出现疫情。

2.4 在疫苗免疫过程中操作不规范

猪场应根据已制定的免疫程序, 由专人按标准的操作方法进行免疫注射。但是, 由于猪场的监督力度不够或技术人员责任心不强, 在操作中往往出现类似情况:疫苗的领取没有做详细的记录;没有按说明进行严格的稀释或在稀释过程中受消毒液污染;针头大小、长度不合适;疫苗没有防日晒、高温, 稀释后在2小时内没有用完;疫苗在使用前或每次吸苗前没有充分的摇匀;注射时没有做好皮肤消毒, 注射深度没保证, 注射位置不正确, 接种剂量不够, 疫苗流出后没有立即用沾有消毒液的棉球檫拭、消毒;打飞针、不是头头免疫、不是一猪一个针头;病猪、瘦弱猪同步免疫等情况, 势必导致免疫失败结果的出现。

3 引种与隔离不当

猪场在生产过程中一般都要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 但是, 由于原有猪群的生产力下降或老龄化, 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 需要不定时的更换猪的品种。如果对新引进的猪隔离措施不当, 会对原有猪群的安全生产带来一定的风险。引进种猪时, 要安排适当的圈舍, 与其他猪隔离饲养30~45天, 并随时观察其健康状况。在隔离期内未发生任何疾病, 方可混群饲养。

4 病死猪及胎衣的处理不当

集约化猪场应有病死猪及胎衣处理的专门场所, 对病死猪只进行焚烧或深埋, 也可在粪场附近设置一沉尸井, 最好、最安全的方法是用焚尸炉将病死或剖解猪只及胎衣进行无害化处理。一般情况下, 对病死或剖解猪只及母猪产后的胎衣应立即无害化处理, 否则, 容易造成病原微生物的扩散, 影响其他正常猪群的健康生长。

5 疫病检测不及时

在集约化养猪条件下, 应进行经常性的疫病检测工作, 以便对场内疫病情况、免疫质量、疫病净化水平进行监控, 同时也为本场的防疫工作提供客观依据。尤其本地区、本季节爆发和流行严重的传染病更应该加强检测, 以便作出及时反应。同时, 对场内使用的疫苗、消毒剂的质量也要进行检测, 以保证确实有效。如不能及时的做好以上工作, 就不可能准确和深入的了解猪场疾病的流行和发展趋势, 就不可能及时的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从而影响猪群健康地生长发育。

6 疫病发生时没能及时的采取有效的措施

猪场如遇到或怀疑是传染病发生时, 必须及时隔离, 尽早诊断并尽快上报, 病因不明或不能确诊时, 应将病料送有关部门紧急检验。如确诊为传染病时, 应迅速采取紧急措施, 对全场进行封锁和消毒。全场猪群进行检疫, 病猪隔离治疗或屠宰、焚烧。健康猪只进行紧急预防接种或药物预防, 并对被污染的场地、用具、环境及其他污染物进行彻底消毒。反之, 则容易延误最佳防治和治疗时机, 造成疫情的扩散和蔓延, 给猪场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7 在疫病防制方面主次不分

猪场的防疫工作, 要结合本地和本场的实际情况, 分清主次, 有针对性地对某些危害性强、发病频率高的疫病, 根据其流行特点、发病规律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针对性地预防和治疗。反之, 一方面造成人力、财力的浪费, 另一方面也起不到对疫病的防制效果。

8 防疫措施不完善

传统的养猪防疫似乎仅仅是兽医份内的工作, 而且是季节性的。集约化猪场的防疫则是全方位的、常年的。除常规的消毒、免疫、治疗外, 还需要加强管理, 保证营养平衡, 优化场区和畜舍环境。猪场内的诸多因素都和防疫效果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因此集约化猪场的防疫措施要形成配套的体系。

9 不重视猪群的保健

猪场在生产过程中, 往往在消毒和疫苗免疫方面投入很大的精力, 这当然是猪场防疫不可缺少和关键的步骤。但是, 对猪群的保健, 也是猪场防疫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当然, 对猪群进行保健, 需要投入一定的财力, 会增加饲养成本, 但是可以提高猪群的健康水平, 提高猪只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降低猪场发生疫情的风险。

1 0 对猪场整体环境的治理不重视

猪场的环境卫生体系是以传统的防疫保健为基础, 以猪的生物学特性为根据。要求规模养猪在生产过程中, 通过完善猪场内外布局和猪舍内部的工艺设计等一系列措施, 给猪群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和繁育的环境。定期的对猪体内外进行驱虫和杀灭蚊蝇和老鼠, 消灭疾病的传播媒介, 减少猪只疾病发生的机会。定期清除杂草和填埋阴沟, 消灭病原微生物的孳生地。经常保持猪舍内空气新鲜、干燥、温度适宜、干净卫生,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猪群的健康水平。

对猪场周围和场区空闲地进行植树种草 (包括蔬菜、花草、灌木等) 绿化环境, 对改善小气候有重要的作用, 一般要求猪场内的道路两侧种植行道树, 每幢猪舍之间都要栽种速生、高大的落叶树 (如水杉、白杨树等) , 场区内的空闲地都要遍种蔬菜、花草和灌木。有条件的猪场最好在场区外围种植5~10米宽的防风林。

猪舍若能置于这样的环境中, 带来的好处是:在寒冷的冬季可使场内的风速降低70%~80%;又能使炎热的夏季气温下降10%~20%;还可将场内空气中有毒、有害的气体减少25%;臭气减少50%;尘埃减少30%~50%;空气中的细菌数减少20%~80%。

生活在这样一个绿化美化环境中, 不仅能使长期在猪场工作的人员感到心旷神怡, 也能使终生关在笼舍内的猪感受到清晨闻啼鸟, 夜听虫蛙鸣, 阵阵青草香, 飓飓风雨声, 仿佛又回归到大自然。

所以猪场整体环境的治理是猪场安全防疫的一个重要环节。

小型猪场的综合管理及防疫 第8篇

小型养猪场要获得较好的效益, 采取有效的防疫措施非常必要。

1 猪舍建造

养猪首先要考虑猪场的选址, 选址不当、猪舍构建不合理, 将会影响猪的生长和健康。

猪场应建在背风向阳、干燥、安静的地方, 猪场应有清洁的水源, 并远离其他养殖场。猪舍的高度及舍间距离要适中, 高度过低不利于空气流通, 空气不流通时, 舍内的有害气体易导致猪只患病, 猪舍高度过低也不利于猪舍降温。舍间距离过小, 饲养密度大, 会为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及传播创造条件。舍顶及墙体最好采用保温隔热材料, 以保证圈舍冬暖夏凉。

根据猪的种类和猪的数量选用适当的饲槽。仔猪舍的饲槽过大会导致出现仔猪夹伤、夹死的现象, 育肥猪舍的饲槽过小则可能造成大头猪的头被卡在槽中, 而导致其脖、耳受伤。

猪舍地面要坚实、不透水、防滑, 地面应保持一定的坡度, 便于清扫和清洗。此外, 污水排放要合理, 排污沟要有一定的坡度, 以利污水流出。

2 严格消毒

猪舍的消毒必须做到制度化、科学化。

2.1 应制订科学的消毒程序, 每

周至少交替使用广谱、高效、低毒的消毒剂对猪舍消毒2~3次,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要实施带体消毒, 并按时对猪舍周围环境进行消毒。

2.2 整个猪舍及用具每月至少

消毒两次, 消毒可用2%火碱、0.5%过氧乙酸。较大的猪场最好实行全进全出制度, 每批猪出栏后的一切遗留物, 如剩料、垫草、饮水、排泄物等全部清理干净后, 用清水彻底冲洗地面、猪床、过道、料槽、圈栏、用具、下水道等, 待其晾干后进行彻底消毒, 消毒时猪舍密闭, 每平方米用甲醛 (40%) 25 m L、水12.5 m L、高锰酸钾25 g熏蒸 (先放入甲醛和水, 然后加入高锰酸钾) , 猪舍密闭熏蒸24 h, 并空舍一周后方可转入下批猪。整个猪舍的地面可用含2.5%有效氯的漂白粉、4%福尔马林、10%火碱消毒。

2.3 粪便最好利用生物热消毒。

可在远离猪舍的下风处设一堆粪场。猪粪由专车专道及时运至堆粪场, 粪便不可堆放在栏舍周围, 以防细菌滋生。粪堆好后盖10 cm土壤发酵, 发酵30 d的粪便可作肥料用。猪尿应从排尿沟排出场区, 应保持场区内的排尿沟不积尿。对污水可每升加入2~5 g漂白粉或生石灰进行消毒。

2.4 猪舍入口应设消毒池, 池内

可投入3%的苛性钠溶液, 消毒液应注意添加、更换, 以保证消毒效果。

2.5 老鼠及某些昆虫是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主要传媒, 为预防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发生, 要定期

2.6 发现病猪要及时进行隔离

治疗。病死猪要在指定地点焚毁和深埋, 禁止在场内随意处理或解剖病死猪。病猪经过或停留的地方、搬运病死猪的器具用2%~4%苛性钠溶液彻底消毒。

3 免疫接种

制订适合本场情况的免疫程序, 首先应考虑对本猪场影响较大的疫病的免疫, 其次要考虑猪场附近是否有大的疫情, 如猪瘟、蓝耳病、口蹄疫、伪狂犬病、圆环病毒病等流行过, 若曾有这些疫病发生, 则应将其列入免疫程序。应将当地经常流行、危害大的疫病列入免疫范围。

东北散养猪主要做好3种疫苗的预防接种, 既猪口蹄疫O型疫苗、猪瘟疫苗和蓝耳病灭活苗的接种。免疫接种要按免疫程序进行, 可参考农业部推荐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

3.1 商品猪免疫

在母猪带毒严重, 能引发仔猪猪瘟的猪场, 1日龄仔猪就要用猪瘟弱毒疫苗免疫。此外, 无论母猪是否带毒, 仔猪20日龄、60日龄时都要使用猪瘟弱毒疫苗免疫, 猪瘟弱毒疫苗建议选用脾淋疫苗。仔猪23~25日龄时, 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免疫。仔猪28~35日龄、60日龄时, 用口蹄疫灭活疫苗免疫。仔猪55日龄时, 用猪伪狂犬基因缺失弱毒疫苗免疫。

以下的可根据本地疫病流行情况进行免疫。仔猪7日龄、21日龄时, 可使用猪喘气病灭活疫苗免疫。仔猪23~25日龄时, 可使用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灭活疫苗及链球菌Ⅱ型灭活疫苗免疫。28~35日龄、70日龄可使用猪丹猪肺疫二联疫苗免疫。28~35日龄可使用仔猪副伤寒弱毒疫苗免疫。28~35日龄及55日龄时, 可用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灭活疫苗免疫。

3.2 种母猪免疫

种母猪70日龄前的免疫程序同商品猪, 并每隔4~6个月, 使用口蹄疫灭活疫苗免疫。初产母猪、经产母猪配种前使用猪瘟弱毒疫苗、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免疫, 猪瘟弱毒疫苗建议选用脾淋疫苗。初产母猪配种前还要使用猪细小病毒灭活疫苗及猪伪狂犬基因缺失弱毒疫苗免疫。母猪产前4~6周使用猪伪狂犬基因缺失弱毒疫苗免疫。

另外, 母猪产前4~6周可根据本地疫病流行情况选用大肠杆菌双价基因工程苗及猪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二联苗进行免疫。在乙型脑炎流行地区或受威胁地区, 每年3~5月份使用乙型脑炎疫苗免疫。

3.3 种公猪免疫

种公猪70日龄前的免疫程序同商品猪, 并每隔4~6个月使用口蹄疫灭活疫苗免疫, 每隔6个月使用猪瘟弱毒疫苗、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及猪伪狂犬基因缺失弱毒疫苗免疫, 猪瘟弱毒疫苗建议选用脾淋疫苗。在乙型脑炎流行地区或受威胁地区, 每年3~5月份使用乙型脑炎疫苗免疫。

4 疫病监测

建立疫病监测制度, 坚持每天按时巡舍, 注意观察猪只的精神、运动、采食、饮水及粪便情况, 出现异常要查明原因, 并及时处理。

疑似发生传染病时, 必须及时隔离病猪, 并尽早诊治、上报, 病料送有关部门检验。如确诊为传染病, 要迅速对全场进行封锁, 并彻底消毒猪舍和场地。发生传染病时, 应对全部猪只进行检疫, 病猪应进行隔离治疗或屠宰、焚烧, 健康猪和可疑猪进行紧急免疫接种或治疗, 被污染的场地、用具及其他污染物要彻底消毒, 病猪不得运出, 尸体要严格进行无害化处理, 以防疫情蔓延。

5 饲养管理

要建立严格的饲养管理制度, 定期做好驱虫、灭蚊、灭蝇及灭鼠工作, 减少保温、防暑、运输、断奶、免疫等操作导致的应激, 以及防止噪音、惊吓等对猪造成不利影响。

对所饲养的猪应按不同饲养期给予符合要求的饲料, 自配料一定要保证饲料的质量并按要求配比, 饲料不能霉变, 饮水要清洁。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 猪只至出栏时, 每头猪应有1~1.5m2的活动空间。

增强饲养人员的防疫意识, 猪舍的饲养人员要固定, 一般情况下饲养员不准串舍, 各舍的用具及物品要固定使用, 不准舍间混用。场内兽医人员不准为外单位或个人提供诊疗服务。猪场应谢绝参观, 外来人员确须进入的应进行严格消毒。外来车辆一律不准进场, 不准从场外带进生的畜产品。

对猪场兽医防疫工作的探讨 第9篇

1 在猪场生产中出现的问题

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的条件下, 受到病因损伤的作用下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在一个正常的猪场中, 猪场不可能不发生猪病, 而我们兽医也不可能将所有的猪病治愈。我们在防治传染病流行中最重要的是消灭传染源。猪场要走出只注重治病的误区, 要重视防疫工作, 加大环境的保护工作, 加强检疫和提高兽医的治疗水平。

2 怎样解决猪场兽医防疫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2.1 正确的认识免疫接种

目前, 我国规模化养猪生产中出项了非常多的疫病, 新老疫病和混合感染以及继发感染都使得预防和控制病症的难度变得异常难。作为猪场的兽医, 要对猪场内的猪的群体防疫水平和健康状况要了解透彻。要选择性的使用疫苗, 严格的按照国家发布的疫苗使用方法使用。

2.2 科学的饲养和管理

在猪场的选址上要选择在通风, 向阳干燥的地方。因为气候的影响, 冬季在对新生猪仔和断奶的猪舍时要铺设稻草, 还要用保温箱等保温措施提高猪舍的温度, 夏天则要做好降温避暑的工作。

2.3 科学搭配营养与药物保健

从丰富营养的角度来看, 农村养猪场应该保证猪群日常营养均衡的粮食。只有充分保证了营养猪群才能够正常健康成长。通常情况下, 猪群生存所需要的各种能量与营养元素都应该得到满足并且进行可行搭配, 另外还可以使用一些免疫营养来调整猪群的身体机能, 从而强化猪群的抵抗力, 不能一味的借助的药物来保护猪群的健康。药物保健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工作之一。药物保健在预防猪场兽医防疫工作中关键的工作之一。在使用抗菌药物对猪群进行保健时, 应该选择对猪群免疫力影响较小的免疫增强药物。使用抗菌药物的关键技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母猪产仔前以及产仔后、仔猪培育时期等等。另外, 还要注意抗菌药物的保健作用与使用剂量。

2.4 构建疫病监测体系

构建科学的疫病监测体系, 积极开展猪群免疫监测工作。猪场应该对猪群进行定期检查, 尤其是要重点监测种猪的疫病状况。在监测与检查的过程中, 如果出现了异常的情况应该及时的采取有效措施, 以防疫病扩散, 并且结合猪场的实际情况来调整猪场的饲养制度与免疫措施。如养猪场的条件设施完善还可以构建疫病实验室检测体系, 通过实验室来对疫病进行有效的检测, 利用猪疫病的剖检情况来有针对性的制定免疫方案, 为猪群的防疫工作奠定实际基础。

4 总结

规模化的养猪厂必须要有先进的科学技术, 还要有合理的管理方案以及畜牧兽医科技人才, 这是一项需要长期的投入资金和人员的过程。猪场要充分利用人才, 发挥饲养人员和畜牧兽医的科学能力。使猪场做到科学化规划化的生产。工作人员要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 提高自我的一个工作能力, 要贯彻好防重于治, 养防并举的思想理念, 让养猪业能够科学安全健康生态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罗长荣.加入WTO给我国动物防疫工作带来的挑战机遇及应采取的对策.中国兽医杂志, 2009, (11) :16-17.

[2]农业部畜牧兽医局, 全国畜牧兽医总站.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创新录.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7.

猪场防疫管理的几点建议 第10篇

1 充分发挥畜牧兽医相关行政机构的作用

当疫情发生时, 畜牧兽医等相关部门或机构对阻断疾病扩散具有重要作用;国家行政机构在处理病畜、流通环节的控制以及疫区封锁等方面具有其它企业所不能具备的特殊功能, 为疫情的控制起到决定性作用。

2 建立完善的防疫体制

2.1 严格消毒

消毒是确保猪场防疫质量和生产稳定的重要保证, 所以消毒工作是防疫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 笔者认为主要应该注意以下三方面。

2.1.1 把好猪场消毒的三个关键点。

猪场大门、生产线更衣室、生产线的消毒。猪场大门是外界流通的车辆、人员和物资等携带潜在病原微生物进入的第一道“门槛”, 要做到拒病源于门外就必须对人员、车辆、物质进行第一次浸泡、喷雾或熏蒸等消毒后才能进入;更衣室不光是为工作人员净化、洗手、消毒、更衣、换鞋之用, 还要对车辆、物资进行再次喷雾、消毒;生产线消毒则要具体和细分到各个具体的生产线, 甚至各个生产单元或是具体到个人, 每条生产线、生产单元之间都要设置踏脚和洗手等消毒装置, 同时对猪舍及猪群都要进行定期消毒, 目的是尽可能地切断病源传播途径并降低场内病原微生物的浓度以防止病源在场内传播。

2.1.2 合理布局猪场, 规范相关行为。

隔离舍是切断疾病传播的重要途径, 故其规划、布局应当符合防疫要求, 一般要求距离生产区300m以上, 处于偏远、独立和下风的位置, 同时应有人员和物资流通的独立通道, 如隔离舍与外界发生流通时, 环境及人员要及时进行消毒;出猪台是猪场对外的另一“哨口”, 是车辆和人员与外界直接接触的地方, 因此在此所有产品和物资等都应呈单相流动, 完成相关工作后人员、环境以及工具等物资都必须消毒;集粪池是将场内所有猪粪集中存放、向外运输的中转站, 猪粪含有有机成分且易于微生物滋生, 猪场也难以消毒, 故集粪池的设计应于隔离舍和出猪台的另一独立位置且其与外界流通的道路和出猪台等日常路线不能交叉, 否则极易给猪场防疫造成威胁;对于涉及母猪淘汰、产品外销和猪粪处理等几大环节的外销过程中的车辆和人员要制订严格规范的消毒操作流程。

2.1.3 正确开展消毒工作。

只有在确保良好的环境卫生工作的基础上才能保证消毒效果;同时正确筛选和使用消毒药物也相当关键, 要根据季节特点、不同疾病流行规律和病原理化特性针对性的选用消毒药物并且注意轮换使用, 在此特别提请注意药物消毒的有效浓度和相互消解作用 (如酸碱中和等) 。

2.2 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2.2.1 制订科学的免疫程序。

只有科学的免疫程序才能使猪群产生足够的抗体。由于对季节性疾病需要重点防控, 季节性疾病流行时适当调整免疫程序, 加强某些疫苗的免疫, 如冬春季节加强病毒性腹泄疫苗的免疫。

2.2.2 正确选择疫苗。

根据疾病流行的特点和周边流行的规律来评估区域疾病的流行情况确定具体的防范对象, 做到针对性的防范才能体现免疫的高效性。

2.2.3确保疫苗接种质量。

主要指涉及免疫工作的细化安排, 制订日常免疫操作的相关方案, 如疫苗的保存、接种的部位和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包括免疫前后的抗应激工作、免疫后相关工具物品的消毒以及无害化处理等等。

2.3 提高防疫意识

2.3.1 加强防疫知识的培训。

对一个规模场来讲, 光是技术人员知道防疫重要并不能确保“万无一失”, 关键是要全场人员都知道并自觉去执行, 这就要求做好全员培训工作, 要使生产管理者、普通管理者、普通员工都知道并自觉执行防疫制度。

2.3.2 建立合理的考核奖惩制度。

上一篇:小学英语书写教学下一篇:生命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