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评价优化学生管理

2024-09-07

利用评价优化学生管理(精选4篇)

利用评价优化学生管理 第1篇

一、要善于观察, 通过观察来评价学生

观察是评价学生学习行为、效果的最基本方式,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了解学生日常学习的方方面面。比如, 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如何与他人相互交流合作, 在课堂上对教学活动有何反映, 对展示自己作品的态度等等, 教师都可以通过观察快速获得即时的信息, 作出评价、判断, 从而改进教学策略或有针对性地对学生采取一些措施。

例如, 在学习初中信息技术“数据的计算”中“数据的输入”这一框题时, 很多同学遇到同样的问题“输入完成后, 发现有错误的地方, 不知如何更正”, 有的同学用delete键直接把内容删除, 有的同学则无从下手东张西望等待援助, 教师通过观察及时发现问题, 统一讲解, 这时学生正迫切地想知道怎么做, 老师的讲解非常及时, 使新的知识更容易接受。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 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只有充分全面地观察学生, 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要, 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 从而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精心设计形成性练习

形成性练习在过程性评价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能及时确认教学效果, 帮助教师确定下一个教学环节的起点。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出目的性强、内容覆盖全面、练习量少而精的形成性练习事非常必要的。

例如, 在初中信息技术“图像处理———photoshop”中的“图像合成与分层图像”部分, 通过形成性练习确定学生的学习情况。笔者设计了以下的活动:

*谈谈你所接触过的、看到过的合成图像;

*试用photoshop将两张图像合成一幅图像, 理解分层的含义;

*选取适合的两张图像, 合成一幅美观的图像。

这样, 对于使用photoshop图像合成与分层图像这一知识点, 就设计了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考查学生的基础。这样的练习可以在学习相应内容之前进行, 也可以在学习之后进行, 同时兼顾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形成性练习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教师只有把握好, 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 为后续的教学找准方向。

三、给予学生参与评价的时间和空间, 教给学生评价的方法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 在人的心灵深处, 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 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评价中来, 给予学生参与评价的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学生是具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 作为教师, 应该注重学生发展的潜在性、主动性和差异性, 在课堂上保证学生有自主表现和发展的空间, 为每个学生提供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机会,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其充分地思考、讨论、评价、演示, 在课堂讨论中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 拓宽自己的思路, 启迪思维的创新。

例如, 在初中信息技术“多媒体世界”这一模块中的“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一课中, 学生对powerpoint的使用已有一定的基础, 教师完全可以发开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仅充当一个助手的角色, 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还为后续的学生互评打下基础。作品完成后, 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参与评价的时间和空间, 通过同学间的互评, 取长补短, 制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参与评价, 是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启发学生主动探索、尝试学习,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从而优化课堂教学。如果只让学生使用“好”、“对”、“错了”等简单的词汇进行评价, 不利于促进学生的思考, 更不利于引导评价的深入。要让学生们学会用正确的思想和公正的态度去评价或看待问题, 而不是靠同学之间关系的远近去评价作品的好坏,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是引领员。因此, 可以要求学生学会“先肯定别人的优点, 再阐述不足的地方, 并提出自己的改进方案”的评价步骤, 这样的评价步骤不仅让评价的学生能讲清楚他的看法, 还通过陈述原因清晰地展现出其思维的过程, 并使受评人得到新的启迪, 从而达到互相促进的效果。

四、成果交流展示

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欲望, 想从展示活动中表现自己。成果交流展示,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其学习和发展为评价目的, 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创作一个作品, 在交流评价中希望得到肯定, 教师在评价作品时, 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 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综合处理能力和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宗旨, 同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性, 在适当的条件下, 把评价权交给学生, 让他们自评、互评, 得出评价结果, 充分调动学生团队学习的精神, 在成果交流展示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在教育教学领域里, 评价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自从有了教育, 就有了评价, 评价是整个教学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 伴随着整个教学活动。信息技术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素养, 只有将信息技术的综合能力有效地迁移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 才能真正达到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 而课堂评价又是影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 只有做好评价才能更好地促进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的发展。

摘要:教学评价标准对于教学有着巨大的影响力。教学评价是一把双刃剑, 如果处理得当, 它是推动课程发展进步的动力;如果处理不好, 它随时都可能成为课程前进路上的绊脚石。因此, 教师要善于观察, 通过观察了解学生日常学习的方方面面, 通过观察来评价学生;要精心设计形成性练习, 及时确认教学效果, 以确定下一个教学环节的起点;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评价中来, 给予学生参与评价的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教给学生评价的方法。评价是整个教学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 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只有做好评价, 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课堂评价,合理,展示,发展

参考文献

[1]段青.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价[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天津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评价研究 第2篇

天津市土地利用结构现状分析

天津是中国四个直辖市之一,现辖18个区县。其中市辖区15个,市辖县有3个。根据天津市2010年《天津市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09年,天津各类用地面积见表1。

经过三次产业结构调整,2009年天津的三次产业比例为 1.7:53.02:45.27。天津市第三产业用地不高,第一产业用地过大。城市建设用地中工业用地和仓储用地合计所占比例为29.35%,远高于工业发达的美国(工业用地和仓储用地占7.3 %) 和香港(5.96 %)。说明其产业结构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建成区第二产业用地比例过大。

天津市以“武清新城—中心城区—滨海新区核心区”为城市发展主轴,“宁河新城、汉沽新城—滨海新区核心区—大港新城”为东部滨海发展带,“蓟县新城—宝坻新城—中心城区—静海新城”为西部城镇发展带,共同组成的城镇发展带。

生态功能区有:北部蓟县山地、中部“七里海—大黄堡洼”湿地与南部“团泊洼水库—北大港水库”湿地等,以及西部防风固沙生态廊道等生态走廊。

重点农田保护区主要分布于远郊五区县。

天津市土地利用现状评价

1996-2009年天津市土地利用变化幅度如图1所示,土地总量减少58.79平方公里,林地、其他农用地、居民点工矿用地、交通用地和未利用地分别增加223.23平方公里、65.66平方公里、874.39平方公里、93.78平方公里、97.4平方公里、12.8平方公里和102.55平方公里;耕地、园地、牧草地、水利设施用地、其他用地呈减少趋势,减少面积分别为384.33平方公里、56.8平方公里、5.9平方公里、102.85平方公里、887.7平方公里。

从图1中可以清晰看出这14年间居民点工矿用地增加最多,而其他用地减少的最多,其次耕地相应减少的也很多。由此可知在1996到2009这14年间,天津的城市发展使得建设用地占用了许多耕地与其他用地,致使农用地减少。

根据1996-2009年天津市土地利用动态度,研究期间差异程度依次为交通用地(5.33%)、林地(4.66%)、居民点及工矿用地(2.86%)、未利用土地(1.31%)、其他农用地(0.26%)、耕地(-0.57%)、园地(-1.09%)、水利设施用地(-1.15%)、其他土地(-6.80%)、牧草地(-7.14%)、。变化较明显的为居民点工矿用地、林地、交通用地、未利用地,表明天津建设用地增加,土地利用率加大。

据调查,1996-2008年天津的土地利用率在增加,但并不十分高,天津市土地垦殖率大于35%,土地农业利用率下降,土地建设利用率逐年上升。

同时,有数据表明天津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处于不断变化中,表现为:“平稳——调整——平稳——再调整——再平稳”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之中,土地利用从一个剧变期进入平稳增长期,接着由快速增长期进入缓慢增长期,说明天津市的土地利用结构处于不断调整的过程中,城市用地结构和空间布局逐渐得到优化,随着产业结构的日趋合理表现出逐渐趋于稳定的态势。

天津市土地利用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上述对天津市土地利用结构综合评价发现,天津市土地利用效率有待提高。农用地比重较高,道路用地比重偏低,工业用地比重偏高。工矿及居民用地分散。 建设用地扩张速度过快,占用了大量的农业用地以及未利用地。土地利用较为粗放,集约化水平有待提升;湿地资源丰富,生态建设潜力较大。从产业结构角度看,第一产业用地过高,即第三产业用地不高。

基于线性规划模型的天津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通过模型的建立,建立目标函数:maxf(x)= ∑CjXj 。Xj-各种类型土地面积(公顷);Cj-经济利益系数(元/公顷);f(x)-产值(万元)。

以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为基础,根据天津市土地资源的特点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共设置9个变量:X1(耕地)、X2(园地)、X3(林地)、X4(牧草地)、X5(其他农用地)、X6(居民点及工矿用地)、X7(交通运输用地)、X8(水利设施用地)、X9(未利用地)X10(其他土地)。

根据天津市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土地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规律等,同时为了保证天津市土地资源利用可持续性,最终建立了8组约束方程,约束目标年为2011年。

根据所建模型,利用lingo编写多目标优化程序,结合以上模型参数对天津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模型求解,即对2011年近期进行优化求解,得出最优化各类用地面积。可以从中看出:农用地与建设用地均需增加,而未利用地面积减少了305.9平方公里,这意味着天津市应加大土地利用率。

天津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建议

从上文对天津市土地利用结构评价的分析可知,产业结构的调整显著影响着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因此,应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严格控制外延,挖掘土地利用潜力。加强用地规划计划管控,挖掘农村土地利用潜力。开展城市立体开发。

加强生态用地保护,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加强生态安全用地建设。因地制宜扩展城市绿地。优化工业园区用地生态功能空间。改善土地生态环境优化城市土地利用生态功能分区,实施土地管制空间差异政策,构建城镇生态绿地系统整体布局。

加强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与创新。依法履行政府职权,加强土地制度的改革与创新。主动履行政府法定职责,严格处理土地违法案件。

加快土地信息系统的建设,提高土地管理效率。以计算机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为支撑的土地管理软件应用为土地利用提供全面、及时、准确和客观的信息服务和技术支持。

利用评价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第3篇

关键词:评价;口语交际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0-050-1

一、建立合理的评价标准

以新课程标准中口语交际的总目标和各年段目标为依据,在口语交际能力方面,要求学生首先学会“倾听”,要从了解内容到把握主要内容,再到抓住要点;其次,学会“表达”,要会复述、讲述,能转述,由简单地说,到讲得清楚、明白,再到有中心,有条理,进而学会“应对”。当然,以上三点不是截然分开的,“表达”是在倾听基础上的交流,“应对”是在交际中的表达,这就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形成多元化评价手段

“口语交际”即人与人之间口头语言上的接触交流。因此,在口语交际课上,师生与学生的说、问、评应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课堂不应该是教师或者某个学生的独角戏,或教师与某个学生的对话。学生之间、学生教师之间有问有答,有评有论,有说有议,这才是真正的口语交际课。在口语交际课中应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以前看图说话一般都采用先看图再说话的形式进行教学,在看图的过程中,教师常常教给一些某本的看图方法,然后再把关键词写在黑板上。学生基本上是把老师所给的词连起来,所以学生说出来的话大同小异。教学形式单一是造成学生思维绕一的重要原因,而口语交际课就是没有这些限制。过多讲授口语交际知识是绝对没有必要的。课堂上可以围绕所给的题目或范围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还应鼓励学生有不同的观点,并大胆说出来,教师是针对个别人给予个别指导,而不是给一个框去套用。教学中可采用同伴互练、小组讨论、竞赛、表演课本剧、室外活动甚至游戏等多种教学形式,使学生真正主动参与到口语交际中,成为口语交际的主体。

三、恰当地选择评价形式

1.多用个性化语言。

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是一个发展中的人,是一个发展很不平衡的人,学生有智力的差异,有性格的差异,有品行的差异,有语言水平的差异等,教师要尊重差异性,尊重多样性,尊重创造性,相信差异就是资源,要以学生个体发展为本,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口语交际训练。较好的方法就是采用分组合作学习,将不同的学生分为一组,在组内都有参与讨论发言的机会,也有倾听的机会,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提高。教学中利用学生的差异要注意以下几点:(1)尽量让学生表达与众不同的见解。(2)合作学习小组要体现异质分组的原则。(3)给不同意见的人更大的展示空间和机会。教师在评价时也同样选用个性化的语言来评价每个学生,这样学生得到老师的肯定,心里有一种愉悦感,从而会更有创造性地进行口语交际。

2.多用激励性语言。

教师要不断地以积极、宽容的态度肯定学生取得的成绩,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评价的语言要谨慎,多鼓励,少批评,旨在让学生养成交际的意识和行为。有的教师,往往只看到学生的缺点和不足,以为直言缺点,对学生改进不足更有好处,实际恰恰相反,这些批评性的话语,对学生不但没有促进,反而会削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多鼓励,引导学生克服思想,心理上的障碍,不讽刺挖苦,允许说错,允许补充,允许修正,允许质疑、申辩、反驳,允许保留,努力消除说话使怯场、跑题、罗嗦、片面、伤人等毛病。

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创新精神。我们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表一点新思想,吐一点新见解,说一点不一样的话。我想,这也是对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和的一点培养。

3.多用形成性评价。

学生经过口语交际训练之后,交际能力达到何种程度最终还需一定的评价反馈。评价的目的不是要给学生排个高低上下,而是为了让学生得到富有建设性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口语交际水平有一个真实的认识,并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以利于下一阶段的进行。

教学反馈必须在具体的交际环境中进行,考察学生的语言是否连贯,思维是否有逻辑,手势、姿态是否恰到好处,听众的反映如何等等。反馈的信息要有针对性,这样学生才会明白,自己在交际过程中到底哪些地方出现了问题,应该怎样改善提高。反馈的信息需要及时地传递给学生。有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少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进行及时评价反馈,而是把评价放在学期末,单纯以分数高低来衡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当然,这种总结性评价也是必不可少的,但从效果来看,形成性评价对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更有效。这是因为形成性评价重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表现的评定,它不仅衡量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水平,还对学生的交际意识、情感态度、思想风貌等做出反馈评价,这种评价更及时、富有积极意义。由于形成性评价是针对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而言的,因此教师一定要把评价的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这时,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评价对学生继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是否有建设意义。

4.多用审美性语言。

利用评价优化学生管理 第4篇

一、用观察法和巡视指导法,使学生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

在学习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学习态度是否端正,基本的操作方法是否掌握,学习方法是否正确,是衡量学生是否牢固掌握了基础知识的标准。在进行过程性评价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观察法、巡视指导法等对学生进行评价,这个评价的结果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分成A、B、C三个等级。一般是进行基础知识授课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巡视指导,根据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作品的完成情况的观察,将那些具有端正学习态度、合理的学习方法、能够迅速且按要求完成作品的学生记为A等;将那些具有端正学习态度、合理的学习方法、能够按要求完成作品的学生记为B等;将那些具有端正学习态度、但学习方法不够合理、不能按要求完成作品的学生记为C等。将考量的结果进行简单的记录,再将记录结果进行积累后,对于获得C等的学生就要采取加强指导,成立互助小组等措施进行帮助,改善他的学习方法,提高其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

二、用分组评价法,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

有了评价标准,就可以进行评价了。我们在组织学生评价的时候,可以选择自评和互评两种方式,我一般采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在分组时我会结合基础内容评价时学生的情况进行分组,尽量每个小组都有不同评价等级的人,然后根据他们的能力不同取长补短,分工合作。分组完成后,学生都会为自己的小组取名,每个小组只选取一个参赛作品在全班进行评比,每个小组都会领到一个小组活动记录单和一个小组活动评价单,每个小组都会选出一个小组长,然后由组长组织填写小组活动记录单,设计自己小组的活动内容,填写完成后,我会对小组活动记录单的内容进行审核,合格后,小组活动就开始了。小组活动的目的在于巩固前面所学知识,用所学知识自己创作作品,达到复习提高的目的。小组活动的过程中,小组中每个成员都要有任务,都要有职责。尽量激发每个人的长处。

经过一课时或两课时的小组活动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评价,每个小组会领到一张小组评价单,进行评价的时候,由各小组轮流展示作品,并由一名小组成员进行讲解,小组作品为什么这么做,小组成员都各有什么分工和作品有什么等等进行说明。评价的方式为每个小组一张作品评价单,由全组学生集体讨论填写,但不评价本组作品。教师一张作品评价单,对所有小组进行评价。最后将每个小组所得的教师和各小组给出的分数进行汇总得出的平均分为本小组的最终得分。为了防止小组成员中有坐享其成的情况,每个小组成员均要求有分工,有职责。确保每个学生均发挥自己的优势,并且在小组活动中能够取长补短,有所收获。最后根据各个小组的最终得分,对于得分最高的小组给予奖励。在小组活动的过程中,我会不断地巡视,观察小组合作及完成情况,并适时地对各个小组进行指导。

在评价环节,反映出的主要问题就是有的小组在展示过程中不会“推销”自己的作品,对作品渲染得比较少,也没有对自己的小组成员和各自的职责进行详细介绍,造成了失分。还有的小组在打分过程中不够公开公正,打分有失水准,没有反应出作品的真实水平。对于每次活动的结果,我都以Excel表的形式进行了记录,对于我的教学也是一个很好的积累。虽然这种以小组为单位的评价方法还有很多地方有待改进,但是通过课堂实践,也展现出了它能够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对所学内容掌握也更加牢固灵活,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我认为是可以继续推广的。

三、用罗列数据与描述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评价结果进行总结

在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和评价活动后,为了让学生对自己和同伴的理解能力、操作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各方面能力有所认识,在最终的总结评价过程中,仅仅采用罗列数据的方式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在组织学生进行最终评价时,会结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小组合作能力、个人表现等方面进行描述性评价。描述性评价的语言不必很多,但是要求必须要反映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必须对被评价对象有所帮助。在这里,我借用了英特尔未来教育中的“3+1+1”的描述方法,即要求教师和学生在进行语言性评价时,必须要描述出被评价对象的三个优点,一个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一个实用的建议。在最初的描述性评价时,学生不太了解如何界定作品的优劣,很多学生不知道要说什么,或者在评价过程中没有站在公正的角度去看,导致整个过程都不是很顺利。针对这种情况,我首先站在一个公平公正的角度对评价对象进行评价,给学生建议,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由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成员的想法,然后由组长组织大家总结,最后由发言员来最终说出评价结果。或者让每个小组在对评价对象进行评分时,说出评分的理由等。通过一系列的练习,学生已经由不敢评价、不会评价到说得头头是道,被评价对象也能够通过别人的评价找到自身的问题所在,便于提高。

总之,评价的目的在于全面反映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的发展状况,衡量学生是否达到了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要求达到的水平,采用灵活的、多样性的评价方法力求全面反映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同时,我们在评价的过程中也要注意遵守四个原则:导向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全面性原则。还要注意不但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而且要关注学生各方面的表现。但是,学生之间水平的差异也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学生与学生之间是有差距的。承认这一点,教师就要设计出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评价标准,采用更加灵活的评价方法。后进生的进步会比较慢,幅度比较小,我们就不能以所谓的“统一标准”来作评价,这样会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很容易达到最初的“统一标准”要求,如果就此停止,不作更深层次的要求,就可能埋没了他们更多的个性发展,同样也会打击其学习积极性,扼杀其创作能力。因此,不能以某种“统一标准”来评价所有学生,而应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来使用不同的个性化标准进行灵活而有效的学习评价。

上一篇:网络广告策略下一篇:职业技能鉴定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