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安全评价范文

2024-06-11

石油安全评价范文(精选12篇)

石油安全评价 第1篇

1 分析影响石油安全的各种因素

(1) 资源。这是对石油安全影响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一项因素。通常, 某个国家的石油资源比较丰富其石油安全性也会较高, 相反石油安全性则会较低。石油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并不是均衡地分布, 但是石油资源是全球可以配置的一种资源, 所以, 一个国家实现石油资源供应的自给自足并不是最优策略, 也不现实。

(2) 政治。政治因素对于石油安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石油的进口国与出口国之间政治经济关系恶化导致的石油安全供应问题。

(3) 技术。技术的进步能够使边际开采的成本有效降低, 加强国家的石油资源勘探能力, 使石油的可供量增加。另外, 技术在新型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方面, 可以逐步实现资源替代, 使石油安全的紧张情况得以降低。

(4) 经济。对于石油安全来说, 经济因素的影响既体现在国家经济发展对于石油资源的需求变化, 还体现在是否能够有充足的外汇支持石油进口, 从而抵御石油市场价格的上涨。

(5) 运输。面对着石油生产、消费市场错位、进口石油比重大等情况, 运输状况也是石油安全的瓶颈, 与运输线路、运输距离、运输方式、石油进口国对于资源运输线路的保障能力强弱息息相关。

(6) 制度。对于石油安全来说, 制度因素的影响是极大的, 主要体现在国家政府相关部门制定的关于石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进出口以及消费等方面的政策以及法律法规。

(7) 军事。对于石油安全来说, 军事因素包含了保障石油运输的安全问题、对石油产地的军事干预能力以及重要海峡的控制能力等。

2 构建中国石油安全评价体系

根据上文所述, 影响国家石油安全的因素有很多, 像资源、政治、技术、经济、运输、制度、军事等方面都会对国家的石油储备、供应、价格等方面带来严重的影响, 因此, 探讨中国石油安全评价体系, 对于确保我们石油能源的储备, 确保及时供应以及稳定的油品价格意义重大。

(1) 对外石油依存度。这是能够反应我国石油的消费量及其对国外进口石油依赖程度的一项指标, 也是国内石油自给率的逆向指标, 此项评价内容的计算方法为:石油年净进口量除以本国年消费量则等于对外依存度, 对外石油的依存度越低, 我国石油安全度则越高, 相反, 对外石油依存度越高, 则国内石油安全度则越低。

(2) 石油进口集中度。可以反映我国石油进口石油的集中程度, 其计算方法为:排名的前3位国家石油进口量总和除以石油总进口量则等于石油进口集中度, 石油进口的集中程度越高, 则石油安全存在的不稳定因素会越大, 相反, 如石油进口的集中程度越低, 石油安全的不稳定因柴油则会越高。

(3) 石油储备。国家安全保障战略储备非常重要的一项便是石油储备, 主要为了及时应对石油在意外情况下供给的中断或价格过高等因素的应急措施, 其计算方法为:石油储备量除以石油每天消费量则等于石油储备天数, 如果石油储备的天数越高, 则石油安全性越高, 相反则石油性越低。

(4) 价格波动率。油价波动率的计算方法是用某段时间内原油最高价减去同期同种原油最低价再除以同期同种原油的平均价, 如波动率较大, 则石油安全性较低, 否则相反。

(5) 运输安全。综合分析石油运输线路的可靠性, 包括国内及国外的石油产品运输距离、方式、路径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如距离小、线路比较安全, 则石油安全保障能力较强, 如距离较大且运输线路安全性较低, 则石油安全性保障能力较差。

(6) 境外自主生产能力。这是决定了我国对于石油产品的国际价格以及供应量决定权利大小。其中包括国外资源投资以及石油供应量的高低, 这也是一个国家对于世界范围内资源的控制及开发的整体能力。如境外资源投资较多, 石油供应量较大, 则我国的自主生产能力较强, 石油安全性则较高, 否则相反。

(7) 消费量。这是我国在一段时间内石油的消费总量, 如石油消费总量低于国际平均消费水平, 则石油安全性较高, 反之则石油安全性较低。

综上所述, 我国石油安全评价体系的构建必须将对外石油依存度、进口集中度、石油储备、价格波动率、石油运输安全、境外自主生产能力、石油消费量等内容融入到石油安全评价体系当中。另外, 还要加强政策性的支持与调控, 加强我国石油开采及储备量, 控制价格波动率, 提高石油运输的安全性以及境外自主生产能力, 使石油安全风险降到最低, 确保我国社会能够健康、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

摘要: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来说石油安全的意义重大。伴随着我国经济快速的增长, 受国内石油地缘政治以及石油资源短缺等问题的影响, 我国的石油供需矛盾日益增长, 石油安全问题也日益加剧。针对石油安全的评价最为有效的工具便是石油安全评价体系。笔者在本文当中, 探讨了构建中国石油安全评价体系的策略, 旨在促进我国石油安全评价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关键词:中国石油,安全评价体系,构建

参考文献

石油化工企业安全评价及意义论文 第2篇

关键词:石油化工企业;安全评价技术方法;安全评价意义

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质量保证以及发展稳定性保证的基础条件就是安全。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评价技术的合理应用、全面化应用,能够切实保证石油化工企业的整体安全系数,能够相应地控制危险事故的发生概率,能够保证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以及相应地防止出现设备故障、操作故障,能够实际提升石油化工企业的发展稳定性以及发展可靠性,能够实现这一行业的人才吸收容易化,以及促使石油化工企业的运作成本以及运作问题逐渐得到控制,石油的出产质量以及石油的出产量得到显著的提升。由此可见,安全评价技术对于石油化工企业而言是极为重要的存在。通过分析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评价技术方法,能够切实地掌握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性保障技术及安全系数,提高操作以及要点;通过分析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评价意义能够促使企业对此引起重视,企业的安全意识得到相应的提升,这对于促进石油化工企业的发展有实际的价值。

1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评价技术方法分析

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评价技术方法主要包括对石油化工企业运作生产的危险性进行详细的分析,全面地了解特定石油化工企业的潜在危险,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防护措施。安全评价技术方法还包括对各项石油化工企业的指标进行确定,为石油化工企业各步骤的操作奠定基础,提供最佳的操作方案,指出操作注意事项。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评价技术方法的最后一点就是对石油化工企业进行全面勘察,进行各项防护措施以及预防操作的安全系数分析,确定改进操作,实现石油化工企业的运作稳定化以及安全保障最大化。

1.1石油化工企业的危险性分析

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原料本就存在易燃易爆的特性,原料主要为天然气、原油,在石油生产过程中,通过对这两种原料的加工、处理、反应等,最终出产石油。但是,在这一系列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就是对于操作的规范性以及操作的顺序、操作的技术等有严格的要求,一旦在某一环节出现任何细微的操作失误或者操作不规范等,都会引发不同程度的事故以及不同程度的问题;加之,在处理过程中,由于化学反应过程中会出现各种有毒物质、有毒气体,因而操作的失误不仅仅会引起设备的故障、设备的爆破、人员的伤亡,还会引起大规模的中毒现象,这是石油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一大安全隐患。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评价技术方法在危险性分析中,其具体操作就是对各设备进行检查,包括运行过程中的或者停运状态的,分析设备的运作潜在危险层面,以及引发这一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再对人员的操作进行监督,确定人员的操作存在的不稳定因素;最后对石油化工企业的出产石油进行分析,更进一步地确定石油化工企业运作的内部问题以及运作的潜在危险部位,将这些信息进行综合,能够实际地获知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评价等级,为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性保障奠定基础、指明方向。

1.2石油化工企业的各项指标确定

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评价技术方法确定的主要指标类型包括人员伤亡指标、经济损失指标、环境损失指标,从这3个指标能够全面地实现安全评价,得出安全评价结论。人员伤亡指标的确定方法就是所造成人员伤亡的数量,这样能够确定伤亡的性质,能够进一步地确定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性。经济损失指标则根据损失的对象而进行性质的定义,经济损失的范围以及经济损失的数量与事故的危险程度有关,能够通过这一指标来进一步确定石油化工企业所能够达到的安全系数范围、石油化工企业所需要改进的内容以及所需要改进的操作步骤。环境损失指标则是指石油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事故对于环境造成影响之后,环境自我恢复的时间长度,这能够直接地反映出事故的危险程度以及事故的波及范围,综合性地对三者指标进行分析,能够实际地确定企业安全评价的内容以及评价的操作进展。

1.3石油化工企业的勘察内容

石油化工企业会根据自身存在的显著问题而设计相应的防护措施以及相应的防范操作,以避免出现类似的事故以及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进行控制。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评价技术方法还需要对这些部件进行分析,这样能够实际地确定防护措施的安全系数,以及防护措施所能够发挥的作用,同时还能够相应地确定存在的防护不当部分,有方向以及有标准地进行相应的改进,实际地推动石油化工企业的整体安全防范方案的执行;能够从细节上、整体上实现危险最小化,以及潜在危险最少化,实际促进石油化工企业的运作稳定化以及运作的相对可靠化,很大程度上降低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局限性,推动产量质量的同步提高。

2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评价意义分析

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评价意义在于,石油化工企业的运作不稳定性强,潜在危险大,出现事故的概率高,包括设备性事故、操作性事故以及条件性事故等,都会造成较大范围的损失及损伤。这对于石油化工企业的发展而言是极为不利的,间接地影响社会各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安全评价能够实际地保证石油化工企业认识到自身存在的危险问题,有方向、有针对性地确定所需要采取的操作。

3结语

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评价技术方法及意义的分析,能够促进安全评价在石油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被应用以及被重视。

参考文献

石油安全评价 第3篇

关键词:石油工程板块;资产经营效益;评价体系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我国石油企业逐渐改变了传统的经营体制,战略重组和体制改革的力度逐渐加强,基本实现了主、辅业务的分离。油气生产、炼制、化工等业务资产逐渐分离出来组建成为上市公司,而石油工程板块、辅助业务则作为存续企业继续经营。在这种体制改革背景下,石油工程板块成为存续企业业务和经济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企业高层的高度重视。如何有效经营石油工程板块的资产,提高资产利用率,扩大企业经济效益成为当前的主要任务。

一、石油工程板块资产经营效益现状分析

(一)石油工程板块资产经营现状

我国石油企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高石油工程板块资产的使用效率,主要表现为:①利用资产经营承包责任制,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产的经营效益。如石油企业与下属的服务公司签订承包经营合同,将资产经营转移到更为专业的企业,提高资本的利用率;②完善资产管理制度,实施精细化管理。石油企业不断加大管理改革力度,在资产管理方面实施了精细化管理,为企业在租赁、维护、管理调配资产的业务活动提供了规范的制度;③积极扩展海外市场,将业务领域扩展到国外,不断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④成立资产租赁部门,提高该领域业务的转型性,提高资产的利用率和流通性。

(二)石油工程板块资产经营效益评价存在的问题

石油工程板块的资产经营管理模式改革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资产的经营效益,但与国际石油企业相比,其收益率和使用率仍存在一定不足。

1、评价体系兼容性较低

石油工程板块涉及的资产规模较大,对其经营状况进行效益评价,必须要设定综合的评价指标体系,实现多层面、多角度的分析才能得出准确的评价结论。现有的评价体系缺乏对资产经营效益、使用率、资产质量以及发展能力等多方面的评价,导致评价体系的兼容性较低。

2、评价指标选择难度大

资产经营过程中,涉及的经营指标较为复杂,若对其进行一一评价,不仅费时费力,还会影响评价效果;这就需要对各项评价指标进行取舍,保障全面的基础上,简化评价指标,这就给评价指标的选取带来了困难。

二、石油工程板块资产经营效益评价体系设计

(一)评价体系的目标和原则

石油工程板块资产经营效益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帮助企业发现资产经营中的问题和不足,为后续的经营管理提供参考,以优化管理措施,改进决策方向。若按企业经营的实际情况,经济效益评价的目标可分为总目标层、中间目标层以及具体目标层三个层次。总目标是提高石油工程板块的市场竞争力,促进石油企业的长远发展;中间层目标为实现我国石油企业资产经营的制度化,将效益与资产经营相结合,提高石油企业资产经营水平;具体目标为提高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性,增大企业投入产出的有效性;增加内部管理,缩减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石油工程板块资产经营效益评价体系的建设应按照战略性、经济性、可操作性为指导原则,制定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

(二)评价体系的框架和特点

石油工程板块资产经营是一项复杂、综合、系统的工作,对其经营效益进行评价应从多方面考虑,充分体现出通用指标与针对性指标相结合、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特点。为满足以上要求,资产经营效益应从盈利能力、发展能力、作业效率、投入产出多个方面进行评价。

(三)资产效益评价指标选择及体系构建

石油企业资产经营效益评价指标的选择和体系构建可从业务层面和总体层面开展。业务方面主要是对石油工程板块下属的物探公司、钻井公司、测井公司等生产经营状况的评价,经营效果主要表现为企业的盈利状况、发展能力、作业能力等多个方面。现以钻井公司为例,对其资产经营效益的评价体系构建如下,表1。

表1 钻井业务资产经营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资产盈利指标资产报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外部市场收益率

资产质量指标应收账款收现率;不良资产比率

发展能力指标营业增长率;钻机成新率;经营性资产比率

钻井能力指标钻井质量合格率;外币市场创收比率;钻井速度

石油企业工程板块资产经营总体层面效益评价主要从基本指标、分类指标、约束性指标三个方面进行构建,具体如表2所示。

表2 石油工程板块资产经营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基本指标资产报酬率;费用总额控制能力

分类指标营业增长率;不良资产比率;外部市场创收比率

约束性指标作业合格率;安全生产能力

(四)资产经营效益管理对策

石油工程板块资产经营效益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石油企业的发展,因此应采取必要的措施提高资产经营效益的管理水平。具体措施包括:加强基础管理,制定规范的资产经营管理制度;形成资产经营管理保障系统;进一步优化和创新资产经营管理组织结构;加强人才战略,提高石油企业资产经营管理水平;制定有效的奖惩制度,激发企业员工参与资产经营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总结

石油工程板块是石油企业主要的业务组成部分,其经营收益对企业的的发展具有直接影响,制定全面、科学、合理的资产经营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对企业资产经营状况进行客观评价,可为后期的经营水平、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重要参考。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石油资源安全评价 第4篇

关键词:安全评价,层次分析法,矿产资源

1 层次分析法的原理及步骤

1.1 构建递阶层次结构

根据对问题的了解与初步分析,将复杂问题分解成元素的各组成部分,并将这些元素根据属性划分成若干组,从而形成不同的层次结构。

1.2 构造判断矩阵

每次选取两个元素,用aij代表其相对重要程度之比,进而得到所有比较结果,可用如下矩阵表示:

A=[a11a12a1na21a22a2nan1an2ann](1)

该矩阵A即为判断矩阵[1,2]。判断矩阵通常应该由熟悉问题的相关专家独立给出。

1.3 判断矩阵的检验和评价

(1)因素定量化

为将判断矩阵的各个因素定量化,通常用T.L.Saaty提出的1-9的萨迪标度方法[3]。

(2)一致性检验

由于在萨迪标度表里使用1-9对既定的两项指标对某因素的影响水平标注,可能一些标度的倒数是循环小数,若采用四舍五入法,会使CijCji的成立条件被破坏,从而破坏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条件(唯一非零特征根εmax=m)。同时,在因素ijk重要程度接近时,专家在比较指标时可能显示ik重要、ji重要、k又比j重要等问题。这在指标比较多时最容易出现,所以按两个因素比较所得的判断矩阵在许多情形下不一致。因此,我们需要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AHP法通常采用随机一致性比率CR进行检验,其公式见式(2)。

Cij=1/Cjiεmax=1mi=1m(Aδ)iδi(2)

CR=CΙ/RΙCΙ=εmax-mm-1(3)

CI代表一致性指标,m代表判断矩阵阶数,εmax代表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RI代表修正值自由度指标,如表1所示。

CR越大,判断矩阵一致性就越差;反之亦然。在εmax=nCR=0时,判断矩阵有完全一致性,一般在CR≤0.1就认为矩阵有一致性,不然就再对比,一直到检验合格[4]。

(3)各元素相对权重的推导

若判断矩阵A为一致矩阵,解特征值问题=,得到δ=(δ1,δ2,…,δn),经归一化之后作为元素在该准则下的权重。不少学者也提出了其他权重计算方法,如最小二乘法及上三角元素法等,这些方法在不同情景下使用各有优点。

2 构建石油资源的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因为影响矿产资源安全的指标很多,为对各国矿产资源安全进行深入的评价,指标应该形成一个立体且动态的指标集,这样不仅能对各国矿产资源进行安全评价和比较,还能反映某国在发展中因某些因素的变化或实施某些措施而使资源安全态势得到改善的情况[5]。限于指标的可得性,收集这些指标数据相当困难,现仅收集到以下五国的数据予以分析和评价,如表2所示。

资料来源:《我国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2008中国工程院), 指标经过归一化处理。

3 石油资源安全评价实证分析

3.1 构造判断矩阵

根据层次分析法原理,结合上述评价指标体系,对石油资源安全进行评价。本论文通过寄发调查表的形式,采用不记名方式征询国土资源部、石油管理及中科院等部门的专家对以上矩阵进行判断。第一次的评判结果尚有一定差距,不能用于评价。在随后的意见征询中,把上次的评判结果反馈给这些专家,让他们再进行评判,并提示那些有极端看法的专家详细阐述自己的理由。通过多次反馈,专家意见趋于一致,如表3、表4和表5所示。

3.2 一致性检验

因为准则层1判断矩阵仅涉及两个指标的对比,所以专家判断产生矛盾的概率为零,没有必要进行一致性检验。但是如果判断矩阵涉及三个(包含三个)以上指标的两两对比时,产生矛盾的概率相当大,所以需要一致性检验。这里以准则层判断矩阵C1-C1i为例进行一致性检验。

第一步:求判断矩阵的εmax值。因为:

(1261/2121/61/21)(0.6350.2470.118)=(1.8370.8010.347)εmax=1mi=1m(Aδ)iδi=13(1.8370.635+0.8010.247+0.3470.118)3.026

第二步:进行判断。

根据m=3,查修正值自由度指标可得RI=0.58,则:

CΙ=εmax-mm-1=3.026-32=0.013

由于CR=CI/RI=0.013/0.58=0.022<0.1,表明该准则层判断矩阵具有一致性。指标各层判断矩阵根据以上步骤,都满足CR≤0.1,都符合一致性检验。这表明上述判断矩阵可以用于矿产资源安全评价。

3.3 权重的确定

本文通过均值法得出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接着求出其特征向量,并算出这m个指标在C1、C2,……,Cm的相对权重δ1、δ2,……,δm。计算过程如下:

(1)判断矩阵每行全部元素的算数平均值;

(2)对每行均值进行归一化处理:

δi=δi/i=1mδii=1,2,,n(4)

可得δ=(δ1,δ2,…,δn)

根据上述步骤,就可以得出各个安全评价指标在本层的局部(相对)风险权重,再与更高一层的风险权重求积便得到该层指标的全局(绝对)风险权重,得出中国石油资源安全权重如表6所示。

再分别对美国和日本的石油安全进行评价,进而得到综合石油安全的综合评价。综合评价得分采用如下公式计算:

Ai=i=119diδi(5)

其中:Ai代表矿产资源(石油)的安全综合评价;di代表指标评价;δi代表指标权重。

由表7可知,各国石油资源安全评价的综合得分为:美国0.4354;日本0.2665;中国0.2280。由于以上结果充分征求了石油管理部门、国土资源部及中科院专家的意见,并得到广泛认同,这表明该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参考文献

[1]李志民,张群.AHP模糊综合评价法在金属矿业投资分析中的应用[J].金属矿山,2008(1):19-23.

[2]孙永波.矿产资源安全的定量分析与评价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7:17-18.

[3]秦江波.基于AHP法的企业管理绩效评价模型研究[J].学术交流,2009(3):93-96.

[4]万伦来,麻晓芳.淮河流域农业可续发展能力研究[J].生态经济,2008(3):84-88.

液化石油气储配站风险评价方法 第5篇

风险评价是安全标准化的基础和核心,实施安全标准化的目的在于控制各类风险,减少事故的发生。通过全面查找、分析企业存在的危害因素及可能导致的危害后果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据此实施各类风险控制措施,改善企业的安全管理绩效。

一、成立组织机构。

企业进行风险评价需要领导的支持和相关部门间的相互配合,才能顺利完成,为加强领导,企业应成立风险评价领导小组。成员一般由企业主要领导,分管安全、生产领导,各部门负责人,生产技术人员和一线职工代表组成,通过成立组织,落实责任,明确分工。

二、获取风险评价依据。

风险评价领导小组对评价时所需要的有关法律、法规,行业的设计规范、技术标准,企业的安全管理标准、技术标准,企业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进行识别和获取,作为企业进行风险评价的依据。

三、确定风险评价范围。

在进行风险评价之前,应确定评价的范围,主要包括项目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常规和非常规活动;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活动;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厂址、总平面布置;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等。

四、评价程序。

1、准备阶段:明确储配站安全评价的范围,包括储配站站区及附属设施和周围环境。识别和获取评价依据,对储配站进行现场状况的安全检查,并进行详细记录。

2、确定范围与目标: 确定风险评价对象和范围。

3、划分作业活动:按生产流程的阶段,地理区域,装置,作用任务,生产阶段,部门等划分作业活动。

4、危害辨识:针对作业环境中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害的作业环境,管理上的缺陷进行辨识。

5、评价风险:在对储配站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的基础上,划分评价单元,选择合理的评价方法,对运行系统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评价。

6、风险控制计划:根据定性、定量分析评价结果,提出消除或减弱储配站危险、有害因素的技术管理、劳动卫生及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对策措施及建议,并制定实施期限,包括立刻、立即或近期整改、两年内治理、有条件有经费时治理。

7、评价结论:列出储配站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的评价结果。指出应重点防范的重大危险因素,明确企业应重视的重要安全措施和重点监控对象。

8、编制报告:内容包括概述,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确定评价方法、评价对象,定性、定量评价,风险控制措施及建议,风险评价结论。

五、评价方法

安全评价方法是进行定性、定量安全评价的工具,根据企业的行业特点和实际情况,选择有效、可行的风险评价方法进行风险评价。通常用运用安全检查表(SCL)对作业场所、设备设施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估,运用工作危害性分析(JHA)对工艺操作、分析及检维修作业等活动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估。

1、工作危害分析法:从作业活动清单选定一项作业活动,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识别每个工作步骤的潜在危害因素,然后通过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该方法是针对作业活动而进行的评价。

2、安全检查表分析法:安全检查表分析法是一种经验的分析方法,是分析人员针对分析的对象列出一些项目,识别与一般工艺设备和操作有关已知类型的危害、设计缺陷以及事故隐患,查出各层次的不安全因素,然后确定检查项目。再以提问的方式把检查项目按系统的组成顺序编制成表,以便进行检查或评审。安全检查表分析可用于对物质、设备、工艺、作业场所或操作规程的分析。

六、评价准则:企业根据生产规模,危险程度,制定评价准则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性以及风险度进行评价。包括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判断准则,事件后果严重性判断准则,风险等级判断准则和控制措施。

七、评价的安全对策措施。

石油安全评价 第6篇

关键词:石油企业组织效能监察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0引言

石油企业组织效能监察评价指标是指判断石油企业组织监察对象依法依纪依规进行恰当管理的参照基准,指标不同,评价结果会大不相同。石油企业组织效能监察评价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是要评定组织按照秩序规范管理的效能,纠正管理中不规范、不恰当的管理行为。

1石油企业组织效能监察评价指标的选择原则和依据

1.1石油企业组织效能监察评价指标的选择原则

1.1.1目标性原则。石油企业组织效能监察评价的核心是衡量组织监察对象是否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合法合理恰当地实施了管理行为。因而,评价指标也应该紧密围绕这一目标的实现展开。目标性原则是效能监察评价的基本准则,效能监察评价指标要有助于推动组织目标的实现,这样,评价才能更有针对性,效果更好。

1.1.2权责对等原则。制定效能监察评价指标时,一定要辨别某责任是否属于某组织的职责范围,是否是其可以控制的;要剔除不可控制因素对其实施管理行为的规范性、有效性的影响,可使效能监察评价更加公平合理。

1.1.3实质性原则。石油企业管理的多面性决定了选择组织效能监察评价指标不可过于具体,要从监察工作的角度出发,从纷繁复杂的企业管理中抽象出有共性特征的指标,选取的指标要体现石油效能监察评价工作的石油本质特征。

1.1.4重点有效原则。评价指标不可能涵盖整个管理过程,为此,应针对石油企业管理实际中违反法纪、规章制度等易出现问题的关键环节,设立评价指标:评价指标的选择、权重划分、评价制度等都是可以实际操作的。

1.2石油企业组织效能监察评价指标的选择依据石油企业效能监察评价内容是已经实施了的管理行为情况,即组织监察对象按照理想工作模式实施管理的合法、有效程度。所以,评价指标的选择参照是组织完全符合法规政纪规章制度、合同条款的理想管理模式。主要依据有:

1.2.1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国家招投标法》、《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财政投资项目评审操作规程》等等。

1.2.2石油企业内部管理制度、规定。如《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土地管理办法>、《大庆石油管理局招投标管理办法>等等。

1.2.3石油企业内部管理程序。如,重要事项决策程序等。

1.2.4石油企业内部管理惯例,即企业某一管理领域不成文的、默认的规则。同时,作为以营利为目的的石油企业,评价企业管理效能的好坏还要考虑管理的合理性、定约性。即通过管理。要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效率和效益。因此,一些行为规范、质量标准、定额标准、合同标准等,也都是组织效能监察评价指标的选择依据。

2石油企业组织效能监察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合法性标准,是要求石油企业内部监察对象在企业管理活动中,其行为,必须合法或者说内部监察对象要依法管理。这里的“合法”是广义的“合法”,不仅包含国家法律法规、地方性法规、条例等,还包括党和国家的现行政策、党政纪条规、石油企业规章制度、办法等等具有“法律”约束效力的一切规范的总称。衡量管理行为是否合法可以从四个环节来把握:一是制度合法性,即组织监察对象制定的规章制度内容是否符合党和国家的现行政策,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党政纪条规,以及上级部门的规章制度;二是制度执行有效性,即组织监察对象是否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党政纪条规及各项规章制度,法律法规、党政纪条规及各项规章制度是否得到有效执行;三是管理身份合法性,即实施某项管理职能的部门或人员的身份是否符合国家、石油企业的从业规定,是否具有相应的管理资格;四是管理程序合法性,即进行决策、指挥、组织等管理工作的程序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党政纪条规和石油企业内部规章制度以及内部行为惯例等。坚持合法性标准是为了确保政令畅通,是实现全局利益的需要。

要通过组织效能监察评价,促使石油企业内部监察对象依法行政,克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等不良现象。

合职性标准,即监督检查和评定内部监察对象是否正确履行了工作职责和正确行使工作权限。石油企业内部监察对象是否依法办事,完成任务,主要体现在是否认真履行职责上。按照各个部门、各个岗位制定的岗位职责、工作权限、办事程序、办事时限的要求进行检查和评价。衡量管理行为是否合职,从以下三方面把握:一是行为属职性,即监察对象所实施的管理行为是否都属于职责范围内,无越权行为:二是完全履职性,即监察对象职责范围内的管理职能是否全部得以实施,无失职渎职行为;三是公正履职性,即部门或管理人员所实施的企业管理行为是否与个人行为严格分开,不存在以权谋私等问题。通过对组织监察对象管理合职性的效能监察评价,纠正管理中不尽职尽责、工作效率低、办事拖拉、推诿扯皮、无故不完成任务,该作为不作为、不该作为乱作为,甚至吃拿卡要、以权谋私等行为。合(定)约性标准是把定约及其执行情况作为衡量组织监察对象实施管理行为的尺度。定约的内容主要包括计划、任务与合同。

计划是石油企业管理活动的目标,一般情况下要求必须坚决执行。合同是当事人之间为各自利益签订的契约,符合法定程序的合同一旦签订,就必须执行。计划和合同都直接反映和制约石油企业管理效能。因此,监察部门要把计划、合同的执行和完成情况,作为衡量内部监察对象管理效能的重要标准。任务是指定担任的工作,担负的责任。这里的任务是指除了计划和合同之外,由上级组织指派给被评价对象的其他比较重要的、重大的工作。如要求该组织积极配合国家某部委进行一项重要的专项检查。任务完成的好坏不仅影响石油企业效率、经济效益,而且还可能涉及到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等方面。评价石油组织管理行为是否合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衡量:一是计划完成情况,是否完成各项计划,无计划外、超计划、串、改计划等行为;二是合同履行情况,是否按有关规定签订合同,合同是否及时签订,合同内容是否规范,合同是否得以认真履行:三是任务实现情况,是否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无因未完成任务造成不良影响的问题。

合理性标准即效能标准,是监督检查石油企业组织监察对象是否从本地、本单位实际出发,有效地利用各种主客观条件,进行科学管理,提高管理效能,取得最佳效果。合理性标准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一是自由裁量正常性,即组织监察对象在职权允许的弹性范围内,是否合理进行决策等管理,发出的管理行为是否有不符合常规逻辑思维的问题;二是资源有效利用情况,即管理是否科学,组织监察对氖是否有效利用了人、财、物、时间、信息等石油企业各项资源;三是管理的适应性,即制度、目标、计划等的制定是否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不断的进行调整、改变,管理手段、方法、技术是否满足不断变化的管理环境的需要。石油企业管理活动的各个要素,从组织机构的设置、领导方式的运用,到人力、物力、财力的配置和使用,都要考虑到合理性因素。合理性标准是石油企业组织效能监察评价的重要标准,也是层次较高的标准。

通过对管理合理性的效能监察评价,重在解决职能作用没有充分发挥、积极因素没有充分调动起来,管理成本还有潜力可挖,任务目标还可以完成得更好等类似问题。石油企业组织效能监察评价指标体系,就是体现一个组织管理效能最重要的要素及其子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

3对石油企业评价指标量化打分时应考虑的问题

总的来说,要重视对关键评价点的选择。以控制的关键点原理和例外控制原理为依据,对石油企业管理过程的关键控制点进行评价,才能节约效能监察评价成本,满足于成本效益原则。要注意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3.1选择关键的管理环节作为评价重点。石油企业某一管理领域的管理活动很多管理链条很长,但其重要程度却不同,应选择那些对组织管理效能有重大影响的管理环节进行评价。

3.2选择对关键的资源管理作为评价重点。在石油企业经营管理中,企业的资源不仅是人力、资金、原材料、机器设备等有形资源,而且还包括技术(或产销方法)、时间、情报(信息)等无形资源。现代管理,不仅要有效地使用各种有形资源,同时也要十分重视无形资源的利用。就选择那些价值高、节约潜力大、最能影响单位管理效能的关键资源的使用和管理情况作为评价重点,如时间、情报或资料信息等等。

石油安全评价 第7篇

关键词:液化石油气,储配站,火灾爆炸,安全评价

随着我国液化石油气的不断推广与发展, 越来越多的液化石油气储罐区、储配站也相继落成。而液化石油气为易燃、易爆液体, 其具有较大的危险性, 在其储配运行过程中, 稍有不慎就会引起不同程度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 对液化石油气储罐区、储配站的危险性进行系统分析、安全评价和合格的消防设计十分重要。对液化石油气储配站开展安全评价, 主要包括分析和评估火灾爆炸时的严重后果, 以及可能牵涉到人员财产危害的范围, 这对预防液化石油气爆炸事故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一、事故树分析法

(一) 绘制事故树

采用事故树分析法进行液化石油气储罐火灾爆炸事故的环境风险评价。根据国内油罐爆炸事故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建立液化石油气储罐的事故树图。

(二) 理清最小割集与危险系数的关系

事故树定性分析是通过事故树的最小割集来反映的, 一个最小割集中的基本事件都发生顶事件才会发生危险。最小割集少, 说明基本事件发生危险事件的概率低, 从而系统的危险性就低;反之, 最小割集多, 说明基本事件发生危险事件的概率高, 从而系统的危险性就高。通过对最小割集的比较, 可以轻易找出系统安全方面的薄弱环节, 提前制订安全应对措施。

(三) 结构重要度分析

结构重要度分析是假定各基本事件的发生概率相等情况下, 分析各基本事件的发生对顶事件发生的影响程度。由割集理论可知, 一般情况下, 割集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因素, 其结构重要度就越大, 直接影响着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 为系统的薄弱环节。因此, 一旦结构重要系数变大, 管理人员就必须相当重视, 采取各种措施使结构重要系数变小。采取的措施可以是加强储配站设施的定期检测和维护保养, 也可以加强储配站周围环境的管理, 限制明火使用和防止静电火花发生。

二、液化石油气罐火灾模型分析评价

储配站内液化石油气储罐为卧式罐, 容积50m3。低温可燃液化石油气温度变高后, 气体体积变大导致容器压强增大, 压强到达极限后便会发生爆炸。爆炸后形成能量球, 产生热能辐射。

发生燃烧时产生的火球半径为R, 可燃物发生蒸发时的质量为M, 产生火球燃烧的持续时间为t==1.089×212500.327=28.3s, 火球燃烧时放出的辐射热通量为Q, 周围的物体受到的热敷设强度为I, 进而推导出火球周围不同伤害的范围。因此, 当发生火灾时, 在距该罐区中心, 半径在150 m内的设施和人员将严重被破坏和烧伤。半径在150-726 m以内的设施和人员也将受到不同程度损伤。半径在726m以外的设施和人员几乎不受影响。所以, 设计时距该储罐区中心726m之内, 最好无任何设备、设施, 避免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

三、液化石油气罐爆炸模型分析

储配站因为种种原因会使液化石油气发生泄漏, 泄漏气体遇明火、静电火花等会瞬间发生燃烧。如果在有限空间内发生剧烈燃烧会导致气体爆炸发生, 这就是常说的蒸气云爆炸。不管是对现场的工作人员还是设备本身, 蒸气云爆炸的伤害效果都是非常严重的, 其伤害范围不但覆盖整罐区, 还会波及毗邻的居民建筑设施。

蒸气云爆炸的破坏效果用破坏半径来衡量, 破坏半径是指受到人员伤亡和财产价值损失的空间范围, 人员伤亡的多少和财产价值损失的多少直接决定刘事故的严重程度。破坏半径主要有四种, 分别是:死亡半径、重伤半径 (二度烧伤) 、轻伤半径 (一度烧伤) 和财产破坏半径, 主要是运用TNT当量法来估算爆炸能量。

通过以上分析结果可知, 当液化石油气罐发生蒸气云爆炸时, 距该罐区中心半径在115.2m内的人员将全部死亡, 半径在115.2-324m以内的人员也将受到不同程度损伤。距该罐区中心半径在93.6m以内的高层、厂房和人员密集场所将全部被摧毁, 半径在93.6-723.6m以内的厂房和建筑会受到不同程度破坏。建筑设施几乎不受影响的半径范围是723.6m以外, 人员不受损伤的半径范围是324m以外。

四、结语

本文分别采用事故树分析法、数学模型分析法, 对某液化石油气储配站的火灾爆炸事故的危险性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评价, 得出如下结论:

(一) 影响储配站罐危险性的因素很多, 通过事故树分析法可以得出, 在液化石油气储配站火灾爆炸事故树中, 共考虑了19个不同的基本事件, 其中由结构重要度系数大的基本事件“达到爆炸极限”给该储罐区带来的危险性最大。所以建议加大防治泄露的力度, 只要罐区不发生泄露, 危害将会大大降低。

(二) 通过火球伤害数学模型分析法可以得出, 距该罐区中心, 半径在150 m内的设施和人员将严重被破坏和烧伤;半径在150-726 m以内的设施和人员也将受到不同程度损伤;半径在726m以外的设施和人员几乎不受影响。所以, 设计时距该储罐区中心726m之内, 最好无任何居住建筑、设备, 避免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

参考文献

[1]施政.液化石油气储配站的安全评价[J].煤力与热力, 2007, (08) :50-53.

石油安全评价 第8篇

在人类发展,生产力进步过程中,石油在当代社会发展中占据重要位置。在石油开采、储藏、输送、提炼、销售、使用等环节都可能发生泄漏事件,而随之而来的污染越来越受到公众关注。石油污染导致土壤、水体等理化结构发生变化,引起污染地生态环境的改变,直接或间接地对环境和人类生存造成危害。

1 石油污染的微生物修复技术

石油污染治理早期采用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等,因费用高、处理量小、二次污染、可行性等问题目前已经少有应用[1]。

微生物修复技术是应用微生物,在适宜的营养及环境条件下,加快石油污染物降解速度,达到清除土壤中石油污染物的目的。该技术所需处理费用低、效果好、一般不会产物二次污染,被认为是当前污染治理领域最有价值的处理技术。目前发现100个属200种微生物可降解石油组分[2,3]。

当前微生物修复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效降解石油菌株的筛选、降解机制研究、微生物修复实践[4,5,6][7]等方面。

2 石油污染的微生物修复存在问题

应用微生物修复技术治理石油污染面临着诸多问题。如仍然缺乏降解效果好、适应性强的石油降解菌株;降解石油的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安全性评价机制尚未建立等。

当前用于石油污染治理的微生物大多是土著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多为条件致病菌,经过培养后再次投放于环境中,一般不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损害。但这些微生物的存在可能影响污染地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微生物生态环境。另外,投放的微生物降解石油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也会流入环境中,这些物质将影响周围环境的物理性质、化学组成等,进而改变当地的生态环境。当前关于外源微生物降解石油产物对污染区的植物及微生物的生物安全性方面的研究还是空白,也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安全性评价机制。

3 提高石油污染微生物修复安全性的策略

微生物修复的最终目的是将石油中有害成份吸收、利用或者转化为低毒、无毒甚至有益的物质。保障微生物修复过程的安全性需要考虑到以下方面。

(1)尽量选择土著微生物进行生物修复土著微生物对环境适应性强,安全性好,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投放微生物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作用。在微生物筛选过程中,可以结合人工诱变技术,通过使用含高浓度石油为培养基等压力胁迫的方式,诱导土著微生物发生基因突变,再经正向筛选获得石油降解能力更强的突变菌株,以达到快速修复的目的。

(2)对石油降解微生物的生长特性进行研究分析微生物对营养、环境等条件的需求,以保证在投放初期微生物能保持较高的石油降解及生存、繁殖能力,必要时可通过人工驯化等方式提高对投放环境的适应性。另外,在降解后期,投放的微生物数量应能迅速降低,以防止对自然的微生物种群结构造成严重破坏,提高投放微生物对环境的安全性。这一策略在实际中是可能实现的,例如,本课题组筛选出的可高效降解石油的不动杆菌[8],该菌株在以原油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连续传代约15次(2天/次)后,其繁殖几乎完全停滞(未发表数据),将其投放于石油污染环境中,当繁殖停滞时,衰老细菌将大量死亡,新细菌不能产生而导致菌群数量迅速降低。

4 石油污染微生物修复的生物安全性评价

用于污染治理的微生物对生态环境必须是安全的,因此生物安全性评价是微生物应用于石油污染治理实践的先决条件。石油污染土壤直接影响植物及微生物,因此其微生物修复的生物安全性应从植物和微生物两个方面进行。

4.1 对植物生物安全性评价方法

(1)微生物直接投放法:向石油污染地的土壤中投放驯化的微生物,降解土壤中石油组分,对比分析降解前后植物生长态势参数(发芽率、株高、鲜重、干重、根际重量、根际状况、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等),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9,10]。这是一种直观有效的方法。

(2)微生物降解产物投放法:在实验室中完成微生物对石油的降解过程并制备降解产物,再按一定比例加入土壤中,栽种植物后测定植物生长态势,对其生物安全性进行评价。受试植物应当对石油有较强的耐受性,能适应石油污染地的环境,易于检测各项生理指标,且尽量选用一年生草本植物。与微生物投放法相比,石油降解产物的试验条件更易于控制,操作性强,误差小,结果重现性好,是前期安全性评价的理想方法。

4.2 对微生物的安全性评价方法

(1)微生物直接投放法。方法与植物相似,检测降解前后石油污染土壤中微生物种群数量及结构,与正常土壤对比,可获得生物安全性信息。微生物种群结构分析可采用以下方案:①高通量测序法。对微生物宏基因组进行分析,获得修复前后微生物种群结构及相对数量。这是最理想的方案,但操作复杂、技术要求高、分析成本高,不易普及;②定量PCR法。首先选择部分有代表性菌株,设计并合成相应定量PCR引物,然后提取土壤总DNA,应用定量PCR的方法检测标志性菌株的相对数量变化。该方法专业性强、误差较大,且对提取的DNA质量有较高要求;③脂肪酸分析法。这是一种经典的基于GC-MS技术的微生物种群结构分析方法,要求有相应的大型分析GC-MS仪器;④梯度稀释-平板计数法。这也是一种常用的微生物数量分析方法,缺点是只能对土壤中可培养微生物总数进行测定,难以对微生物种群进行划分。

(2)微生物降解产物投放法。可以采用微生物种群结构分析(方法同上),也可以应用发光杆菌对其生物毒性直接进行分析。后者是将石油降解产物加入发光杆菌培养液中,毒性物质的存在将导致发光杆菌的发光效率降低,通过测定一定时间内发光强度变化即可对待测物质的生物毒性进行分析。该方法是一种直观、可靠的生物毒性检测技术,目前已经广泛用于多种毒性物质的生物安全性分析[11,12]。

5 结语

石油污染治理是一个长期的全球性的难题。尽管微生物修复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应用于污染治理实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当前建设生态文明的大前提下,对该技术的生物安全性评价成为关键问题之一。本文分析了微生物修复石油污染实践中可能遇到问题,并对石油微生物修复生物安全性评价的思路与方案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期对石油污染微生物治理的实践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曹辉,郭晶,马魁堂,等.石油污染土壤治理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2011,18(23):309-310.

[2]余萃,廖先清,刘子国,等.石油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研究进展[J].湖北农业科学,2009,(05):1260-1263.

[3]王悦明,王继富,李鑫,等.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J].环境工程,2014,(08):157-161.

[4]VAN BEILEN J B,MARIN M M,SMITS T H,et al.Characterization of two alkane hydroxylase genes from the marine hydrocarbonoclastic bacterium Alcanivorax borkumensis[J].Environ Microbiol,2004,6(3):264-273.

[5]WANG R,DING Y,CHENG X,et al.Cloning and expression analysis of Alkane monooxygenases from oil degrading Acinetobacte:World Automation Congress(WAC),2012,Puerto Vallarta,Mexico,2012[C].

[6]WHYTE L G,SMITS T H,LABBE D,et al.Gene clon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multiple alkane hydroxylase systems in Rhodococcus strains Q15 and NRRL B-l6531[J].Appl Environ Micr obiol,2002,68(12):5933-5942.

[7]王佳楠,石妍云,郑力燕,等.石油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4株芽胞杆菌种间效应[J].环境科学,2015(06):2245-2251.

[8]WANG R,WANG D,SHI Y,et al.Isolation,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four oil degrading strains.:World Automation Congress(WAC),Puerto Vallarta,Mexico,2012[C].IEEE.

[9]祁迎春,王建,同延安,等.陕北石油污染土壤植物修复品种的筛选[J].生态科学,2015,(01):148-153.

[10]李春荣,王文科,曹玉清.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9,(02):234-238.

[11]HERMENS J,BUSSER F,LEEUWANGH P,et al.Quantitativ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s and mixture toxicity of organic chemicals in Photobacterium phosphoreum:the Microtox test[J].Ecotoxicol Environ Saf,1985,9(1):17-25.

石油安全评价 第9篇

1 海上石油导管架平台

导管架平台是由钢管桩通过导管架固定在海底的结构物, 是海洋石油平台中传递荷载的主要部件。它是由若干竖向立柱 (圆钢管) 和横向、斜向联接钢管焊接结成的空间框架结构。导管架在海上石油平台中有着重要作用: (1) 对于海上石油作业提供保障措施:在导管架的圆管内打桩, 极大的减少了海上施工时单桩定位等操作的难度。 (2) 可以安装电缆等设备, 进行通讯。 (3) 可以安装梯子、登陆桥等, 使得工作时便于通行。 (4) 可以安装泊船设施, 便于交通联络、船舶的停靠。 (5) 在导管架上搭建临时的工作平台, 加强施工安全、提高施工速度。 (6) 将各个单位组合成一个整体:在桩和圆管之间用水泥浆凝固, 这样可以通过导管架的空间结构, 将各个单桩联结成一体, 使得平台的荷载能均匀的传递到各个桩上。

2 安全评价方法在海上石油导管架平台建造中的应用

导管架平台作为海上石油作业平台的主体部分, 其作用至关重要。其建造的安全工作是海上石油开采完成的保障。而由于其建造、使用的复杂性, 使得“适用”完全不符合海上石油平台建设的利益, 也存在很大的危险性。那么, 首先进行的安全评价就在平台建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安全评价方法的准确应用, 可以保证海上石油开采工作顺利进行。这里, 我们就简单介绍预先危险性分析、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作业条件危险性法三种安全评价方法。

2.1 预先危险性分析 (PHA)

预先危险性分析 (Preliminary Hazard Analysis, 简称PHA) 主要在已有的系统改造或者新系统设计之前应用, 其目的是为了在相关人员没有掌握详细资料时, 早期分析、识别可能出现的潜在危险, 并提出一定的防范措施, 防止潜在危险的发生。

P H A对于导管架平台建造中的应用来说, 具体步骤可以从以下几点看起:

(1) 确定并熟悉导管架平台建造使用系统

(2) 分析其建造使用过程中存在的潜在危险, 主要内容有:

(1) 识别危险的设备、零部件, 并分析其发生的可能性条件; (2) 分析原材料, 特别是有害物质的性能; (3) 分析建造过程中的相关参数; (4) 操作、维修等方面的分析; (5) 由于导管架平台工作环境的特殊性——海洋, 所以其环境分析尤为重要;

(3) 对确定危险进行分类制表

(4) 分析危险因素转换为危险状态, 乃至事故的触发条件, 寻找解决措施;

(5) 对危险程度进行等级划分, 具体来说主要划分为四级 (表1) :

(6) 制定相关的安全措施。

2.2 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 (FMEA)

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 (Failure Mode Effects Analysis, 简称FMEA) 是对系统的各组成部分、元素进行分析, 其目的是通过分辨单一设备和系统的故障模式以及每种故障模式对系统或装置的影响, 提高设备的可靠性。FMEA评价方法需要结合已有的导管架平台故障实例来进行分析。

在导管架平台建造中应用FMEA, 具体步骤如下: (1) 确定并熟悉导管架平台建造使用系统; (2) 分析元素故障类型和产生原因; (3) 研究故障类型的影响, 关于故障类型分级的方法有多种, 主要有:定型分级、危险性半定量分级等。 (4) 填写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表格, 表格一般包括系统的名称、设备元件的名称、故障类型、发生时间、原因、影响、等级、措施等。

2.3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 (LEC)

L E C评价法是对具有潜在危险性作业环境中的危险源进行半定量的安全评价方法, 它以三个方面的指标值来评价风险大小, 这三个方面分别是: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暴露这种危险的频繁程度;C—发生事故后的损失后果。通过打分的形式最后确定风险—D, 风险分值D=L E C。D值越大, 说明系统存在的危险性就越大。具体如下表2-5:

LEC分析与PHA分析可以进行综合应用, 以L E C的分值来对P H A中的危险等级进行量化, 可以更好地对导管架平台的建造提供安全保证。

3 总结

通过对PHA、FMEA、LEC三种评价分析法的了解, 我们可以看到评价方法在导管架平台建造中的应用。不同的评价方法有不同的特点, 对于海上石油导管架平台的应用也有不同的效果, 但其目的都是为了使海上石油作业安全可靠的完成。导管架作为一种复杂的海上石油平台构成, 应用不同的安全评价方法对其进行安全评判是我们不能忽视的一个关键步骤。

参考文献

石油钻探企业应急管理评价思考 第10篇

1. 井筒施工企业现场作业的风险特点

1.1 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

石油天然气钻探、试 (油) 气作业中, 目的层施工时井筒内往往会由于压力不平衡出现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可燃气体浸入井筒并不断滑脱上升, 存在井喷及着火的危害。

1.2 危险化学品有毒有害。

石油天然气钻探、试 (油) 气作业中, 地层内的一氧化碳、硫化氢等剧毒气体容易浸入井筒并滑脱上升, 溢出量超出临界值容易造成气体中毒。

1.3 露天作业环境恶劣。

石油天然气生产企业往往都是野外流动作业, 作业受环境因素影响较为突出。

1.4 多工种大型联合作业。

石油及天然气井筒作业是以钻井和井下试油 (气) 作业为施工主体。

1.5 野外作业流动性强。

由于施工作业项目的野外流动性强, 尤其随着生产节奏不断加快, 设备拆卸、搬迁频次增加致使现场事故隐患重复出现的频次明显上升。

1.6 大型特种设备众多。

石油钻机具有体积大、质量重、控制系统复杂的特点, 操作不慎就可能造成机械事故或人身伤害事故。

1.7 作业风险的隐蔽性强。

由于地层的不确定性、施工工艺流程的复杂性、生产设备的特殊性等。

1.8

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新材料的推广使用不断带来新增作业风险。

2. 施工作业现场应急管理现状评价

2.1施工作业现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

2.1.1钻井作业现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长庆油田区域钻井队伍来源及结构较为复杂, 主要包括川庆钻探、西部钻探等中石油所属的资深钻井队, 另外随着钻井市场的不断放开, 近年来社会民营队伍大量涌入。

2.1.2试油 (气) 作业现场应急管理体系

长庆油田区域的井下试油 (气) 作业主要由中石油所属川庆井下作业公司和长庆井下技术作业公司的作业队承担, 同时也挂靠了部分社会民营队伍, 纳入统一管理。现场应急体系建设中形成了以试油 (气) 机组为主体, 压裂、测试、求产等多工种联动的应急管理机制。

2.2应急管理中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问题

尽管井筒施工作业现场都建立健全了相对有效的应急管理体系, 但从现场运行效果评价, 还存在以下一些不足, 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2.2.1项目HSE调查还不够全面

项目HSE调查是HSE管理的重要环节, 施工单位应该在项目实施前围绕项目的资源配置、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外部依托等方面认真调查, 全面辨识项目实施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 通过科学评价分析找出不可承受的危险因素, 制定安全措施, 对于风险度较高的要编制应急预案, 确保将一切危险有害因素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

2.2.2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不够全面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是进一步开展风险评价和制订应急预案的前提, 这项工作决定着风险一旦失去控制时, 应急预案能否发挥减轻伤害和损失的作用。从现场运行情况来看, 部分施工单位在进行危害辨识时不组织大家一起讨论, 只是由管理者查阅资料, 或者就近从个别村民中了解一些简单信息, 据此制订应急预案。

2.2.3现场应急预案实战性不够强

应急预案编写完成, 经过审核、审批后一定要在现场反复演练, 通过演练检验预案的缺陷和不足, 积极改进完善, 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PDCA循环过程。

2.2.4现场应急演习计划比较笼统

应急演习计划是落实安全生产“五同时”工作原则, 将风险管理融入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的一项具体工作要求。

2.2.5现场应急演习组织有待加强

应急演习的目的就是确保一旦遇到风险失控就能快速启动应急处置、响应和救援机制, 要做到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这就要求作业队要按照应急演习计划定期组织演习, 演习要精心策划、严密组织, 演习方案的设置要以项目调查为基础, 模拟场景要符合项目实际。

2.2.6现场应急演习记录需要进一步规范

“做我所写”是落实HSE工作计划, “记我所做”是检查确认HSE工作计划是否落实到位, 这是HSE管理的两个核心思想。部分作业队应急演习记录不够规范, 甚至个别人员不按计划组织演练, 为应付上级检查而编造虚假演习记录。

3. 规范现场应急管理的几点意见

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是HSE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 是风险控制的主要手段和途径, 现场要按照机构健全、分工明确、识别到位、评价科学、措施具体、演习及时、处置得当的工作要求, 重点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3.1搞好项目调查, 全面辨识工作危害

项目调查应在项目启动前成立项目HSE评价小组, 小组成员分工负责开展实地调查, 最后通过汇总、讨论、梳理, 形成完整的调查评价报告, 写入《项目HSE作业计划书》, 作为下一步编写应急预案的依据, 调查主要收集以下信息。

3.1.1地理环境

主要调查作业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动物、植被、文物遗迹、地下设施、工业民用建筑、交通路线等情况, 以及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等。

3.1.2社会环境

主要调查作业区域的社会治安、交通通讯、医疗卫生条件以及民族分布、风俗人情、地方病、传染病等情况。

3.1.3气象条件

主要调查作业区域的气象特点, 如气温、季风、降雨 (雪) 量、洪水、沙尘暴等季节性气候特点和特殊天气的自然规律等。

3.1.4外部依托

主要调查了解外部可依托的医疗急救、消防、治安力量, 以及紧急情况下可以依托的其他社会救援力量。

3.1.5法律、法规

主要了解所在地法律、法规要求, 包括地方政府对HSE的特殊要求等, 避免编制应急预案、进行应急救援时与地方法规有重大冲突。

3.2编制应急预案, 及时组织审批交底

基层作业队编制应急预案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3.2.1预案力求简洁实用

作业队人员配置相对固定, 因此在制订应急预案时, 不宜把井喷应急、防洪防汛、工伤救护、食物中毒等预案隔离开, 各自为战。一般只需要编制一个总预案, 明确应急机构及职责, 然后结合风险特点分别制定井喷、防洪防汛、食物中毒等专项应急处置程序, 明确一旦出现某项风险失控后的处置流程, 就能满足现场应急管理的要求。

3.2.2预案要经逐级审批

应急预案编制中要注意上下接口, 确保发生险情后信息畅通, 现场应急处置与上级部门的应急响应、应急救援等环节无缝衔接, 提升应急管理的总体效率。因此, 应急预案编写完成后, 一定要和应急演习计划一并, 及时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并备案, 纳入上一级HSE管理体系文件进行管理和维护。

3.2.3预案要向职工交底

应急预案审批后, 应在项目启动前组织向全体职工及所有项目参与方交底, 要将项目风险及制定的控制措施详细给大家交代清楚, 同时交代清楚一旦风险失控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要把具体措施落实到具体岗位或人头。另外, 风险失控后的应急处置程序、岗位工作衔接等都是应急预案交底的内容, 交底要建立考勤, 做到一人不漏, 铭记在心, 因故未参加人员返岗后要及时安排补课。

3.3组织应急演习, 确保预案科学实用

应急演习是提升基层单位应急处置能力的主要途径, 主要通过桌面演习、功能演习和综合演习等途径组织实施。

3.3.1桌面演习

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 首先组织桌面演习, 就是把各相关方人员组织起来共同学习讨论, 明确各自职责和应急预案启动后, 各岗位之间如何联动, 保证应急处置紧张有序。这个环节至关重要, 在桌面演习未进行或者不熟练的情况下一般不要急于搞功能演习或综合演习, 避免造成混乱, 或者职工一旦养成不好的习惯后难以纠正。

3.3.2功能演习

通过桌面演习明确了岗位职责和处置程序后, 就要进一步组织功能演习, 就是按照应急预案组织现场实战演习, 一方面考察各岗位动作是否规范, 同时考察处置程序是否准确、快捷, 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 演习要反复进行, 制止大家都能在规定时间内、按照规定的动作和程序进行应对。

3.3.3综合演习

基层队应急演习熟练后要定期组织综合演习, 这时候就要和上级部门、地方政府进行联动, 主要考察和训练应急响应、应急救援系统是否有效, 综合演习前要精心策划, 编写《应急演习策划方案》, 报上级预案管理部门审批后组织实施。综合演习要聘请主管部门或专业人员现场考核, 必要时要采集影像资料便于演习结束后反复查找不足。演习结束后要召开演习讲评会, 对所有参加演习人员在整个过程中的操作情况进行点评, 找出存在的问题, 制定进一步改进的要求和重点。

非洲石油安全吗 第11篇

实际上,除了这些“显性”的动荡危机,非洲其他国家的形势、尤其是石油资源国的情况更加不容乐观:比如,物资匮乏、酷暑难耐、疟疾等恶性传染病频发的尼日尔;战乱暴力冲突频发、自然条件恶劣的乍得;社会动荡部族残杀的苏丹;贫富差距加大、社会管理混乱的尼日利亚,等等。

但是,与此同时,非洲石油资源禀赋的独有魅力以及石油资源国诱人的开放政策,使包括中国在内的众多石油进口国已将非洲作为保证其能源供应的重要地区。据最新资料估算, 目前中国每年从非洲国家进口的原油量已占到进口总量的30%左右, 非洲已稳坐中国石油进口来源地的第二把交椅。在可预计的未来,非洲大陆无疑是中国石油进口的主要方向,但非洲不稳定的政治环境严重威胁着中国的海外石油利益。

非洲石油“险”在何处

影响石油安全的风险因素有来自石油行业本身的风险:如资源的枯竭,供应的暂时中断、严重不足或价格的暴涨和恶性污染事件而引发的恐慌;也有来自经济方面:如价格波动的风险、规模不经济的风险、利率和汇率的风险、各种资金投入比例不当的风险。不过,当我们经历了伊拉克战争、苏丹内战与利比亚战争后,却发现来自石油资源国政治环境风险所造成的损失显然远远大于前两者。比如,我国中石油公司从2002年起进入利比亚,虽然利比亚向中国出口原油约750万吨,只占中国当年原油进口的3%,中国在利比亚获得的开发区块也不是很大,所以利比亚战争对中国的影响不大,但是卡扎菲曾计划与埃及进行“油气互换”,修建通过埃及抵达红海的石油管道,进而将利比亚的石油向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出口。此外,利比亚东南端与苏丹和乍得相邻,如果中国石油公司在利比亚能运作好,可与上述两国的石油开发项目相连,在北非地区形成上中下游一体化合作开发的局面。然而战事一开,一切计划都发生了变化。中石油在苏丹地区的投资——前期勘探开采和后期炼制的大量投入,也因为内战四起遭致巨大影响,几乎所有的石油设施都遭到了毁坏。石油工业投资规模大、资金回笼周期长、高技术密集等特点决定了石油开发对资源国政治环境的要求非常高,投资环境长期稳定和合同有效性得到保障是每一个投资方的期望。

非洲石油资源国的政治风险大致来自两个层面:在国内层面, 主要与资源国的政治不稳定或政权更迭、领导人地位不稳、腐败问题、因民族或宗教的矛盾引发的动乱及恐怖主义威胁等因素相关。从经济结构看,由于缺少必要的资金和技术,加之战乱不断、外债沉重、管理不善、腐败和人才流失等诸多不利因素,致使资源丰富的非洲各国始终未能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脆弱的经济体系随时可能诱发政治上的动乱。从政治层面看,非洲是军人干政和军事政变频繁发生、局部武装冲突与内战连绵不断的地方,各国普遍存在的政治腐败、经营不善、地方割裂和狭隘部族观念严重等等,都是发生政局动乱的潜在隐患。从社会角度看,随着石油财富的产生,围绕石油的生产、分配和消费等问题形成的经济和福利问题,因为体制不完善、政府治理能力欠佳而愈发严重,石油经济利益的分享权问题往往会引发政治动荡、纷争, 甚至战争。

在国际层面, 主要与国际经济制裁、外部势力的介入、国际宿敌间的纷争等因素相关。非洲多数国家国力虚弱,易于外部势力插手。长期以来,非洲发展靠外援,财源靠出口,一直受制于大国政策和国际市场。历史上的殖民渊源关系和目前丰富的资源优势不可避免地会加剧大国在非洲的争夺和对非洲内部事务的干涉, 使资源国形势更为错综复杂。

如何控制和管理非洲石油风险

实际上,世界能源市场的竞争是常态,在石油资源的博弈中,由于地缘政治的复杂性和石油的高度战略性质,安全是稀缺的,风险却是长存的。风险虽然难以根除,但是可以控制和管理。尽可能选择安全稳定的合作方,尽可能提前预知风险的到来,尽可能降低风险的烈度,以及尽可能有效修复风险之后的局面等,可以为我国的石油安全构筑坚固的防洪堤。

首先,石油开发的过程是一个集勘探、开发、炼制、集输于一体的庞大复杂的连续过程,绝不是一时一刻就可完成的动作,而风险在其中的任何一个阶段都有可能发生,如果我们把风险虚拟地划分成三个阶段,对我们认知风险大有裨益。一是风险前,如何选择政治信誉度较高的政府进行合作。非洲50多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政治体制参差不齐,如何选择较为稳定的、有良好信誉的政府进行合作是规避风险的一个前提条件,对此应不为低廉的价格和轻率的承诺所吸引,要真正考察其政府的政治与社会根基及经济运转的合理性及性价比,然后方可介入,否则会因小失大。二是风险中,如何发挥情报机构的沟通能力和培育快速的反应能力与及时的协调能力。与石油公司进驻步伐相伴随的就是情报部门机构的跟进,经济合同的获得仅是石油开发战略的第一步,大量细致的外围工作是石油开发战略顺利进行的保障,对目标国政治、经济、社会的动态要有基本的把握,尽可能多地掌握各种信息以免猝不及防。三是风险后,如何提升修复能力和拓展能力——这两种能力的开展基于三种可能性:危机中如果我们消极被动,那么我们是否能及时补救,获得修正;危机中如果我们积极主动,那么我们是否能够保住分红,甚至扩大自己的利益;危机中如果我们没有作为,那么我们能否及时表达利益诉求,以免遭受误解与歧义,争取寻求较大的生存空间。

其次,可以根据历史学和政治学研究的基础,借用概率论的计算方法,建构非洲资源国的风险预警体系。例如,我们可以先把国家政治环境风险的具体分类初步设定为八项:政局是否稳定(领导人地位是否稳固、体制是否健全);社会是否安定(贫富分化是否严重、社会治理是否强大、腐败程度如何);部族矛盾是否紧张;外部势力插手的可能性;周边局势是否和谐;恐怖主义袭击的可能性;与中国关系的亲疏;意识形态分歧的情况。然后,我们再对各国进行政治环境风险评估,以一国为参照体系,每一项设定具体数字,每一项在系统内的权重比例不一,最终进行排序,为中国的三大石油公司有选择地进入非洲资源国以及展开石油外交提供谘政要训,以建构预警模型和应对之策,最终保障非洲石油可以信赖、安全、及时、合理地运回国内。

最后,在面对和处理非洲石油资源国的风险与危机时,两个视域下的原则考量亟待解决:一是从政府视角看,如何定位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角色,提出自己的外交原则与理念,如何廓清中国在海外石油的“义”与“利”的困境,最终提高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二是从企业的角度出发,如何构建强大的情报系统,进行政策研究,评估政治环境风险,研制预警机制与政策模型,如何明确企业与资源国政府间的关系,承担在海外的社会责任。

石油地质有效性评价分析 第12篇

1 近海湖盆理论与有效性的关系

我国东部地区盆地具有新生代地层沉积一大特点, 从而衍生了近海湖盆这一理论。我国在松辽盆地地面露头中探测到叶肢介化石, 并推测其可能来自于海相环境, 经过进一步的探测研究, 在1977年将之前的理论推翻, 并证明其应属于海相沉积。在这之前, 还曾在济阳坳陷沙中发现一些种类单一, 体积小的虫类。当时相关领域的专家们就此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大部分专家还是排除了陆相沉积环境的可能性, 认为这些均属于海相沉积环境。为了进一步了解我国东部地区的盆地沉积环境情况, 相关研究人员还对相关文献及相邻国家海陆分布进行了研究, 经过长时间的考察分析后, 终于得出了松辽盆地白奎系和渤海湾下第三系等均属于金海湖盆沉积。随后又提出以下理论:在我国陆相地层中最适宜成油的环境为近海湖盆地。此后, 该理论逐步被该领域内专业人员所采纳, 初步为我国石油地质的有效性带来了革新。

2 新构造运动与油气藏对有效性的关系

余伯良在早期指出我国属于新构造运动发达之国, 他指出从上世纪中期到第四纪时期产生的构造运动称为新构造运动, 并将其理论发表刊登。但是近几年来我国石油专家发现了很多比其更早的构造运动及油气田, 引起了广泛的重视。随后有人提出要提高对10Ma之后的新构造运动所生成的圈闭和油气藏的重视程度, 需要深入进行研究。作为该地区的关键油气藏条件, 成为了独一无二的选择。随后相关专科总结出晚期成藏是由渤海海域的新构造运动所引起的。令人费解的是至今为止, 新构造运动还在持续运行着, 并持续生成着油气藏。我国处于亚欧板块, 这就决定了我国板块的形成必须受到印度板块与菲律宾板块之间相对运动的影响。在上世纪晚期, 我国东部地区的新构造运动非常显著, 我国东部近年来活动量最剧烈的构造带为郑庐断裂。由此可见, 基于我国特定的地质性质, 晚期成藏已经成为石油界的重要定律。

3 煤成油与煤成气理论与有效性的关系

陆相生油研究的发展引发了专家对煤成油与煤成气的思考, 并致力于它的研究。生油母质为含煤地层中的最高端植物, 含煤地层中不仅会形成天然气和石油, 还能生成大量工业油气田。我国拥有大量聚美盆地, 致使我国煤的种类丰富, 以上条件均为煤成气提供了完美的地质环境。我国花费了近40余年时间在含煤地层中探测油类的存在, 成绩不容乐观, 仅在西北地区探测到一些小型油田。随后终于在吐鲁番盆地含煤地层中相继找到了大型油田。据统计, 由煤成油形成的油田已有54个。我国的煤成气探测近年来取得了不错的成就。从沉积环境的角度进行分析, 煤成油的主要源头为流水沼泽。以上研究均为含煤地层的生油生气过程提供了新的理论及应用技术, 并为我国石油地质的探测开拓了更广阔的道路。从根源上改善了其有效性。

4 叠合盆地成藏理论与有效性的联系

随着我国在含油气盆地方面研究的深入, 已逐步形成了叠合盆地成藏的新型理论。并引领着西部油气探测工作不断前进。2 0世纪8 0年代对该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 并取得了新的成果。专家们在对世界油气盆地的基本种类进行分析时, 提出在部分盆地的运动形成阶段中, 出现了多种盆地相互叠加的现象, 从而形成了一些复合型的盆地, 徐旺在相关文献中对叠合盆地的种类进行了一个简单的初步划分。并认为叠合盆地是经过了多次构造运动而形成的, 是由多种独立盆地经过多角度叠加而形成的叠合盆地。这一理论的提出对我国叠合盆地的研究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5 油气盆地分析理论与有效性的关系

有些专家在早期就提出盆地是油气地区划分的最小单位, 因此只只有研究现有的盆地才能对油气的探测带来有效的帮助。根据以上理论, 得出了盆地的原始概念及盆地的分类标准。在对中国的含油气盆地进行深入研究时, 将古生代和中新生代相异体制的地壳运动放在首位进行展开研究的。这一理论在盆地含油气研究工作中充分地体现出来了。经过长时间的研究与探测, 朱夏提出了油气盆地的系统分析定律, 该定律对沉积盆地与油气之间关系的研究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6 结语

以上有关我国地质石油的相关理论为我国的地质石油界提供了有效的书面条件。它是基于大量的探测实践工作, 由该领域中不同专家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所得出的结论, 虽然在意见上不能完全进行统一, 但却集思广益, 收集了大量的信息, 对我国地质石油进行了一个有效性的评价。我国已经在石油地质界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可是在目前的一些研究中, 也存在一些浮躁的现象, 为了快速得出结论而忽略一些关键的理论, 使课题永远停留在表面阶段, 而不够深入, 导致我国地质石油的有效性降低。中国的石油地质是处于相当复杂的环境之下的, 经过半个世纪的探讨与研究, 我们归纳出了属于自己的创新理论, 并进行应用。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进行创新, 从事件中总结经验并对其分析, 同时虚心学习国外的高科技技术, 结合上述理论努力提高其有效性, 我国的地质石油工作会有更新的发现, 取得更好的成绩。

摘要:本文围绕近海湖盆理论与有效性的关系, 新构造运动与油气藏对有效性的关系, 煤成油与煤成气理论与有效性的关系, 叠合盆地成藏理论与有效性的联系, 油气盆地分析理论与有效性的关系等几个方面, 对石油地质的有效性进行了一个简单的评价分析。

关键词:石油,盆地,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厚福, 方朝亮.21世纪油气地质勘探理论初探—盆地油气成藏动力学[J].石油学报, 2002 (4) [1]张厚福, 方朝亮.21世纪油气地质勘探理论初探—盆地油气成藏动力学[J].石油学报, 2002 (4)

[2]张弥曼.我国东部中新生代含油地层中鱼化石的地层时代和沉积环境[J].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 1978 (4) [2]张弥曼.我国东部中新生代含油地层中鱼化石的地层时代和沉积环境[J].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 1978 (4)

上一篇:企业激励系统化管理下一篇:初中生英语口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