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医疗与医院建设

2024-07-03

移动医疗与医院建设(精选8篇)

移动医疗与医院建设 第1篇

近年来, 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内容越来越越丰富, 范围越来越广, 程度越来越深。很多医医院为了改善医院的服务质量, 方便广大患者, , 纷纷建立了自己的门户网站, 并且能提供例如如网上挂号、检验报告查询等基本服务。患者也也逐渐习惯于通过网络等信息化手段来获取医院院信息和服务, 为就医带来了极大方便。然而网网上服务模式虽然备受推崇, 但其局限于电脑的的使用, 患者只能在家里有电脑设备的地方才能能享受医院的服务, 智能化的医疗服务并没有贯贯穿整个医疗过程。

智能手机拥有高速的数据传输能力, 可以以作为医疗传感器信号的移动接收和中转平台。。与此同时, 移动互联网的急速发展正飞速改变变着人们的生活。人们利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脑等移动终端在3G、4G网络覆盖下实现移动办办公、移动购物、移动支付。在医院, 移动医疗疗的应用将医疗服务扩展到病人床边, 解决了从从医生办公室和护士站到病房床边的最后50米米问题。

2 解决方案

2.1 网络拓扑结构设计

手机终端利用物联网设备联合医疗设备完成整个采集过程, 并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有线 (如USB) 或无线 (如蓝牙) 方式传递到手机终端上, 传给用户或医生。根据医院的网络现有环境, 设计了新的无线网络拓扑结构, 如图1医院无线网络拓扑结构图所示。

智能手机具有强大的数据传输能力, 可以作为移动的脉搏数据中转站。借助智能手机的移动无线传输功能, 有效扩大了传统脉搏采集方式的应用范围。

2.2 医院微信公众平台的设计与开发

移动医疗的一些具体应用应包括提供医学知识教育和医学资讯服务、大众健康服务、门诊预约、电子健康档案查询、用药管理、慢性病管理、医院内部信息交流等。

通过本科研小组查阅资料, 通过对患者、信息技术人员的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 进行详细的移动医疗健康需求分析, 包括居民健康和诊疗过程中的问题、对智能手机和健康诊疗APP的需求情况及卫生信息化相关人员对移动医疗健康的认知情况等, 最后得出微信平台中的应用和功能如图2微信平台功能主界面图所示, 本科研小组开发的微信平台包括了挂号、预约、缴费、报告查询、就诊卡管理等功能模块。

2.3 口袋医院APP的设计与开发

为了配合医院HIS, 我开发小组利用移动协同服务技术开发了适合我院信息系统的手机APP, 其系统功能界面主要分为三类, 一是预约和挂号功能;二是信息查询类功能;三是自助缴费功能。如图3口袋医院功能主界面截图所示。

预约挂号功能可以看到可选的医生信息, 可以看到此医生的排班信息以及当天的剩余挂号数和预约号的剩余数。点击挂号会扣除就诊卡的相应金额。如果没有就诊卡, 可以使用虚拟卡, 预约挂号不扣费, 在取号时支付即可。

查询功能模块包括预约查询、挂号查询、检验结果查询、检查结果查询、诊断信息查询、处方查询等子查询功能。

自助缴费功能是为患者提供就诊交费而开发的。就诊后, 在自助缴费功能可以查询到所有待缴费的项目, 包括药物处方、检查费用、检验费用等。

2.4 支付宝服务窗的应用与开发

我院的公众服务平台可以通过微信、支付宝的多媒体消息、GPS定位、内嵌网页浏览器、二维码扫描、支付等功能为患者和大众提供功能齐全的移动医疗服务, 完成预约、挂号、支付、排队、就诊、回访、咨询等就诊流程闭环, 并完善医生个人信息, 让患者更准确地找到合适的医生。如图4支付宝服务窗主界面截图所示。

支付宝服务窗是支付宝为个人、企业和组织提供的直接触达用户的服务平台, 入驻商户可以通过此平台对用户进行信息推送、交易场景打通和会员服务管理。服务窗的优势在于拥有的用户都带有现金流, 在每个支付宝账户的背后, 有着信用卡、银行卡、余额宝、余额, 只要商户提供优质商品和服务。服务窗位于钱包服务页面, 医疗健康作为服务窗的一个重要版块。服务窗是商户和支付宝用户交流的开放平台, 商户可以在该平台上自定义菜单及菜单项, 商户还可以实时查看关注用户的数据信息, 以便进行一步数据分析, 从而改善措施, 进一步和用户互动, 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PDCA闭环。

3 结论

随着无线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普及, 无线网络在医疗行业中的应用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这些应用提高了医院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使医院的整体竞争力得到了提升。本文利用移动协同技术对医院信息系统的扩展, 丰富了医院信息系统的内容,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真正体现了便民惠民的医疗改革精神。文中阐述的各种系统的实现方法都是在不断的测试实验以及对公众满意度调查中获取改进方案的。在实现了所以功能以后未来工作将会更多的倾向于移动网络安全方面。

参考文献

[1]LATHIA N.Using idle moments to record your health via mobile applications[C]//Proc of the 1st ACM Workshop on Mobile Systems for Computational Social Science.New York:ACM Press, 2012:22-27.

[2]王立准, 王春雨, 魏瑜帅等.无线移动技术在数字化医疗中的研究和应用[J].医学信息学杂志, 2015, 36 (4) :25-28.DOI:10.3969/j.issn.1673-6036.2015.04.005.

[3]吴民.移动医疗的应用[J].医学信息学杂志, 2012, 33 (11) :2-5.DOI:10.3969/j.issn.1673-6036.2012.11.002.

[4]于洋, 刘静.手机无线心电监测技术系统实现及性能测评[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10, 34 (6) :392-396.

[5]尉建锋, 叶建统.基于智能手机的医院移动应用探讨和实践[J].中国数字医学, 2013, (7) :25-28.DOI:10.3969/j.issn.1673-7571.2013.07.007.

[6]孟濬, 朱天宇.一种基于智能手机的新移动医疗系统模式[J].计算机应用研究, 2013, 30 (7) :2055-2060.DOI:10.3969/j.issn.1001-3695.2013.07.035.

[7]张合华, 孙永樯, 赵玉虹等.移动医疗健康需求分析[J].医学信息学杂志, 2014, 35 (5) :8-13.DOI:10.3969/j.issn.1673-6036.2014.05.002.

[8]黄孝伦.区域移动医疗健康服务体系研究[J].医学信息学杂志, 2014, 35 (5) :14-17.DOI:10.3969/j.issn.1673-6036.2014.05.003.

医院建设医疗诚信三大方面 第2篇

树立诚信观念,强化医德诚信医院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不断强化医疗道德诚信。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对就诊病人进行合理检查,不做与病情无关的辅助检查,不滥开药,不滥开大处方;大力倡导廉洁医风,建立成为“无红包医院”,医务人员在医疗服务中不收取红包,拒绝病人各种形式的吃请。医院在加强文化建设的同时,着力在人的管理上。在人员任用方面,坚持以“诚信”为标准衡量和考核人才,把任用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作为推进医院建设的首要任务,以此提高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营造与医院发展相适应的氛围,形成严格的自我管理机制,相互监督、相互自律。

强化医疗质量,创建品质诚信作为一家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医院凭借精湛的医术和优质的服务,各科室业务不断发展的完善,众多病人纷纷慕名前来就医。去年以来,不断引进技术人才和先进医疗设备,以国际最新的技术为发展方向,技术水平和医疗质量一年上一个新台阶,迅速走上了良性发展的快车道,用实力塑造了自己的医院品牌。同时,医院还不断地学习先进的技术,总结成功经验,进行知识更新,积极与名医进行各种方式的交流与合作,有针对性地开展科研活动,攻克难点课题。

规范服务理念,提升惠民诚信坚持以病人为导向,打造全民健康是医院诚信服务病人的重要内容。时刻做到以病人为服务对象和服务载体,工作重心围绕病人进行。全体医护人员最重要的工作目的就是用高效医疗和全方位服务满足病人的一切需求,病人的认可和满意就是我们创造的价值;健康是高品质生活的重要保证,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目前我院肩负全民健康的重任,传播健康理念,救治贫困病患,把诚信服务理念贯穿于医疗工作的始终,从而赢得了病人的认可和社会美誉度。

移动医疗与医院建设 第3篇

关键词:医院医疗服务,移动医疗服务,应用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和提高水平的发展,人是活的更长,医疗费用成为国家一个严重的经济负担,在医疗卫生服务和供应模式致使面临严峻挑战。如何根据医疗费用和技术的发展,以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成为医疗服务和移动网络技术的切入点[1]。将移动医疗服务应用于医院医疗服务中,可以改善医疗服务绩效与质量,优化配置医疗资源,促进卫生服务与居民健康的均等化,具有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1 移动医疗服务概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通信技术在医疗事业中的应用可以实现空间与时间层面的无障碍沟通,节省排队等候与挂号等的成本及时间,能够随时随地获取与健康相关的咨询或听取医生的建议。移动医疗服务在医院医疗服务体系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促进医疗服务体系的更好建设。

一般而言,移动医疗结构,包括医疗数据中心,移动设备,无线网络,和医疗信息系统,分别承担着医疗信息的处理、存储、传输与采集等环境。1医疗数据中心。作为数据信息的接收端,是分析和处理数据;移动医疗系统无缝连接传统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精干的业务协同和数据交换,并送至医疗中心的数据统一,医疗信息管理,保证了闭环流程。

2移动终端设备。移动终端设备具有诸多种类,如移动电脑推车、平板计算机和手持移动PDA等,其中移动电脑推车可在车上放置一切用品,便于护士进行护理与治疗等工作;手持PDA具有灵活坚固、便于携带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医院护理工作中[2]。当前大部分医院都将移动电脑推车与PDA相结合,利用推车优势来弥补PDA在治疗患者与执行医嘱等方面的缺陷。

3无线网络。在移动护栏网和无线通信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许多医院已经建立了覆盖面广的无线网络环境。无线网络架构涉及Zigbee、RFID(射频识别)技术和Wi-Fi网络等,可以有效拓展医院的有线局域网。

4医疗信息系统。对于医疗信息系统而言,其主要是补充和延伸传统计算机终端的有线状态,使其转变为移动终端的无线状态,可以通过多种智能录入手段来采集数据;同时操作端逐渐拓展到平板计算机、掌上电脑和智能手机,数据采集端转移到患者床旁。该系统包括无线消毒物品追溯管理、移动镇痛管理、无线的输液管理、移动护理和医生无线查房等,在医院医疗服务中的应用可以促进医疗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2 医院医疗服务中移动医疗服务的应用

1)三网融合患者自助服务的应用

医院可以将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进行融合,为病房室内提供集点餐、上网冲浪、观看电视等于一体的多媒体信息终端,这样患者可结合自身的实际需求来自由切换功能。三网融合服务终端的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消极情绪,避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烦躁与焦虑情绪,促进患者康复时间的缩短,便于患者疾病的迅速诊治及恢复。

2)射频识别定位服务的应用

射频识别定位服务在医院医疗服务中的应用,可以有效细化与拓展临床医疗服务,解决患者走失、婴儿防盗和母婴配对等问题[3]。通常医疗物质涉及设备和与药品等,借助移动物联网管理理念,利用医院内部的射频识别网和无线网,可以对物质进行统一编码,定位管理各个环节,实施查询物资的位置,实现物资的闭环管理。

3)医护服务应用

第一,移动输液管理系统。临床输液区主要是由多半患者家属与少半患者组成,而陪同家属的任务则是对“空液、漏液、跑液”等情况加以监控,呼叫护士进行处理,往往会出现混乱的场面。移动输液管理系统的构成部分为无线输液监控器、WiFi无线网络、移动输液工作站,能够计量监控输液的状态与速度、液体容量,在护士站系统界面有效现实每个输液床位的状态图标,便于护理工作的顺利实施,防止混乱场景的出现。

第二,移动阵痛管理系统。该系统主要是将无线收发器、镇痛泵和中央监控工作站组成智能的监控系统,实时调整与监控镇痛泵的输注状态及输注信息。这样可以将镇痛泵的功效加以充分发挥,实现个体化镇痛,促进患者对术后镇痛满意度的提升。

第三,移动心电诊断系统。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护士可以使用数字心电图设备到病人的心电图数据采集,在此基础上,要保存,然后直接心电图诊断中心平台,通过专业医生的诊断后,,将检查结构即时传回医生工作站[4]。移动心电诊断系统在医院医疗服务中的应用,可以有效缓解诊断质量与方便患者之间的冲突,及时捕捉到偶发异常心电图,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及效率。

第四,无线生命体征采集系统。当使用无线生命体征收集系统,护士需要使用PDA来扫描腕带信息,确认与病人的床;和使用标志收集装置的,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采集,并保存好采集的数据;在此基础上借助无线网络,将数据传输到护士工作站,即时生成相关的护理表单,如生命体征观察单、护理记录单和患者体温单等。该系统在医院医疗服务中的应用,能够将正在发热患者信息加以自动显示,在数据库中保存采集人和采集时间,改变以往护士手工录入、登记和确认表单的操作,减少护士穿梭护士站与病房的次数,提高患者满意度与护理质量。

第五,移动护理系统。用于移动护士工作站,它的主要的现有的HIS资源和本地无线网络是基于,为了实现他的病房延伸和拓展。护士可以是由移动终端PDA进行的一系列操作,如费用查看、检验和配药确认、体征采集、医嘱执行与查看等。可以说,PDA的使用可以改变传统的工作模式,有效实现诊疗记录、医嘱执行与药品审核的移动化及条码化,规范护理行为,提高医疗质量和护理管理水平。

第六,移动医生查房系统。移动医生工作站可以与图像报告系统、电子病历系统和医院信息系统等进行无缝集成,医生可以利用平板计算机和移动电脑推车实时调阅诊疗信息,如检验报告、医嘱和患者病历等[5]。同时医生可以患者的实际病情为主,采取或调整治疗方案,保证剂量和药品的正确性,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管理水平。

3 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医疗卫生事业逐渐朝着无纸化、移动化和信息化的方向发展。移动医疗服务在医院医疗服务中的应用范围愈加广泛,如三网融合患者自助服务、射频识别定位服务、医护服务等方面的应用,有利于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医护操作差错,实现医院的精细化与信息化管理。

参考文献

[1]黄永刚,王蕾.移动医疗在医院医疗服务中的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2015(4):133-134+140.

[2]李小华.移动医疗推动医疗服务模式的变革[J].中国数字医学,2014(4):7-9+16.

[3]严春美,吕晓荣,许云红.移动医疗服务技术研究进展与发展前景[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3(2):1-3+7.

[4]王鑫.基于云计算的移动医疗服务平台的构建[J].电子世界,2013(13):17.

医疗质量管理和医院文化建设金 第4篇

绵竹市人民医院

金鸿

一、医疗质量管理的特征

医疗行为和质量管理的一些特点

医疗行为过程的风险性

医疗行为存在着探索的未知性;医学探索的能动性,属于一种被动行为;疾病发生的原因存在未知性;人类个体差异、治疗结果也存在未知性;诊断、治疗过程具有随机应变性,不确定因素多,依靠经验判断决策多;同一疾病,病情不同,病人不同,千差万别,不可能在同一标准范围内量化控制;风险性也反映了医疗行为局限性,真正意义上的明明白白是做不到的。

个 性 化 特 征

病人不知道自己的需求,即或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或明天,医生的技术经验决策仍然权“设计师”的角色支配着病人的选择,决定着诊断治疗过程。病人无法自己满足需求。

以当前可得最佳证据—— 决策依据

医师的专业知识—— 技术保障

患者的利益和需求—— 医疗的最高目标

临床决策必须五步骤

提出临床问题

检测相关资料

评价证据

应用证据

后效评价

人文性和“利他”性

医疗行为具有无私奉献严肃性的特殊要求。自从有了医院那一天起,做医生的就奉行“我活着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别人”的“利他主义”精神。至今,“利他”原则,仍是从医良心底线。必须自觉接受伦理道德的约束。医生的道德良心寓于技术行为之中。医疗质量内涵包括人文

性的特征,尊重病人的价值观和选择,是临床决策必须遵循的原则。高技术服务与高感情服务并存并重,是医院独特的质量文化特征。

医疗服务过程中,带有侵袭性,但有“可允许范围”。

合作性

医疗服务质量具有整体合作性

总之,医学还不是一门精密的科学。虽然科学发展很快,日新月异,但仍处于经验科学阶段。从某种意义上说,质量管理的目的就是把不可控因素变为可控因素,把风险因素和不可控因素减少到最低限度。

二、质量管理是一种文化精神

质量管理不是一项纯技术行为,也不只是业务部门的事。它涉及医院的法人理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水平、行为准则、法律观念、人文精神等等。

医院一把手领导层是医院质量文化的创造者。

重视员工队伍质量意识教育和素质教育,树立起质量参与意识。下大功夫抓质量立法,建立健全全院质量责任制和标准体系。转换管理模式。从以职能管理、制度约束为主的外在管理模式向调动员工内在积极性为主的流程导向管理模式转变。

三、医院质量文化建设需要全面提高标准意识

没有标准就没有质量。质量管理就是从制定标准到执行标准的一个动态循环过程。医院也要以国家和上级有关法律法规制度、规范为依据建立起自己的标准化体系是确保服务质量、医疗安全乃至医院综合效益的关键。

标准化是质量管理的基础;

标准化建设是医院秩序有序化保证;

标准化是医院技术进步的催化剂;

标准化建设必须形成互相联系、相互制约、目标一致的标准体系;

标准化建设要体现技术先进性、实用性协商一致性和执行中的权威性; 分散的标准、制度、规范不能代替标准体系;

标准化不意味着标准越多越好,要把握“关键点”,标准的精髓是精简和

统一;

质量管理是正确实施标准的方法论。

四、“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持续改进”是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的灵魂医疗行业是高风险行业,医疗服务的任何环节,都直接或间接关系着病人的生命安危。保证病人安全具有特殊重要性。

医疗过程带有双向性,可以是正效果,也可能是负效果。有些因素是难以预测控制的,有些则是可控的,但可控与不可控之间,互变因素很大。因此,诊疗过程是否安全,往往构成诊疗决策的限定因素。

一般性的医疗、护理失误,有局部小范围的可以避免的一面,又有系统大范围难以避免的一面,有些缺陷带有明显的重复性,因此,也带有一定的随机性,存在着随机变量因素。认识这一规律我们就可以采用概率分析方法,进面采取有效防范措施。

不宜简单地以差错多少评价科室工作的优劣。更不宜在医院医疗领域开展所谓“百日安全无差错无事故活动”。从长期看,一间医院没有医疗失误或缺陷不会是真实情况。从某种意义上讲,质量管理就是不断找问题、找缺陷、找不安全因素。因为只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改进质量。质量管理的目的就是把风险因素减少到最低限度。

建立医院质量管理体系,是一条基本原则:目标是预防,标准是零缺陷。

“零缺陷”是一个质量管理概念,是一种目标追求。是“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另一种提法。这一概念是美国质量管理工程师出身的质量管理学家克劳斯比(Philip B.Crosby)在1961年提出来的,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质量管理理论体系。

1、质量管理的核心是改善质量。”改善质量的基础在于使每一个人都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Do it Right the First Time简称DIRFT)。而达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清楚地把规则定好,并消除一切障碍,它强调质量的定义必须是“符合要求”,而不只是“好”。这样的定义可以使组织动作不再只是依恃某些意见或经验,而是把人们的全部精力集中于制定和执行这些符合要求的标准上来。所谓的“第一次就做对”,是指第一次就做到符合要求。因此,如果没有“要求”可循,就根本没有“每一次就符合要求”的可能。

五、把有效管理指向不断发现的问题解决问题

“学你该做的,做你所学的,记你所做的”,“该说的要说到,说到的一定要做到”,这和一般满足“检查合格”、“指标达标”、“上级满意”、“没出事”等“认可”是不同的两个概念。

从管理学意义上讲,有效的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是科学管理。话也要说回来,对于领导者来说,敢于正视问题,直言不讳,讲真话而不讲假话是需要勇气的,这也是领导者的基本素质。用数据说话,事实最有说服力。

几点交流

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关键在于领导者的创新,创新是更高层次的科学管理。

科学管理并不神秘,只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是有效管理。21世纪组织的特征就是责、自主、风险和不可预测。

医疗市场需求的增加是突破传统保障模式的催化剂。

没有结果和成功,“忠诚”只是一句空话。

移动医疗在深圳市儿童医院的应用 第5篇

移动医疗在我院的应用, 一是面向医务人员, 在全院病区上线了移动护理系统, 病区护士通过使用移动终端设备如PDA、平板电脑、移动推车进行临床护理。在部分科室上线移动查房、人员设备定位、巡视轨迹记录、防盗或无线监护仪监护值报警。二是面向患者, 借助微信公众号、APP等平台为病患提供预约挂号、诊间支付等服务。

移动护理

移动护理上线的手持终端PDA轻便小巧, 病区护士可以随身携带, 在护理工作中, 通过PDA扫描患者腕带、床头卡进行身份识别, 准确无误地开展各项护理采集和治疗所必需的三查三对工作, 减少了差错;通过PDA的在线录入功能, 实现了护理文件记录的实时性, 通过PDA随时获取医嘱信息, 提高了医嘱执行的及时性。移动护理推车改变了护理查房模式, 通过互联互通, 信息共享, 提高了护理查房的科学性, 加快了护士业务素质的提升。护士采用护理推车发药, 在电脑屏上核对信息, 减少失误, 提高了医疗的安全性;移动终端的自动采集和生成功能替代了传统手工书写, 节省了时间, 使护士有更多时间观察病情。

移动查房

平板电脑、移动查房车替代传统医生查房时所使用的纸质病历夹, 患者当次住院信息和既往健康档案调用更加及时、完整、快捷, 在移动查房上线的科室, 实现医生在病床旁查房教学, 使疾病信息采集、记录和录入医嘱同步, 显著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预约挂号

目前我院开通了两种手机挂号方式:官方微信和APP。患者通过手机挂号之后, 医生的工作站上即可显示该患者的名字, 患者可直接按照诊室的叫号顺序就诊, 无需到挂号大厅的服务窗口取号。

微信挂号的人数已经占到我院就诊人数的22%, APP挂号占到了10%, 再加上电话预约挂号, 总体可达到68% 的比例。这大大缓解了医院门诊大厅的挂号压力, 方便了患者, 缩短了患者在医院的非诊疗停留时间。

诊间支付

用手机挂号的患者, 在医院就诊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手机进行支付, 即诊间支付。患者就诊结束以后, 医生开药, 患者直接在手机上通过我院的微信或APP就可以支付, 不需到缴费窗口缴费。

由于诊间支付系统没有与深圳市的医保系统联网, 所以目前还不能实现医保患者的实时结算, 医保患者在完成诊间支付以后, 还需要到窗口完成医保的结算。

报告推送及咨询

患者的检查检验报告通过微信和APP直接发送到患者的手机上, 患者无需到医院打印报告。

此外, 医生还通过微信和APP为患者提供一些辅导、咨询服务。

结语

移动医疗与医院建设 第6篇

1中医院文化建设直接引导着执业动机, 影响医疗质量

医疗质量关系着病人的生命安危, 直接影响中医院的兴衰和发展, 扎实有效地强化医疗质量管理是提高中医医院核心竞争能力, 拓宽和占领医疗市场的重要举措。影响中医医疗质量的因素很多, 包括与人员素养、专科专病建设、技术水平有关的技术性因素和与中医院敬业守职精神、道德情操、服务态度有关的非技术性因素。中医院文化建设不仅在非技术性因素中起主导作用, 对技术性因素是否充分发挥也起着直接的引导作用。中医院文化理论, 重在不断增强医院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中医院的发展, 归根到底要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发扬自强、自主、自立的精神, 体现主人翁意识和奉献激情, 自觉自愿地遵守各种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这样在整个医疗执业过程中, 职工就会把提高医疗质量作为自己的自觉行动。

在医疗质量控制过程中, 差错事故时有发生。譬如, 辨证论治与临床用药大相径庭, 发错化验单等。此类不应该发生的事总是屡禁不止, 究竟何因?我认为, 诸多看似技术性因素所致的医疗质量问题, 其本质原因是非技术性因素——中医院文化建设薄弱所致, 即医务人员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淡漠, 没有意识到团队精神是现代医院发挥整体效能的平台, 医护人配合欠默契, 甚至相互抵毁, 最终对医疗质量产生负面效应。

2实现中医药现代化, 是推动中医院文化建设, 促进医疗质量不断提升的必由之路

实现中医药现代化是时代的要求, 是振兴中华的需要, 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也是中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医疗质量的高低,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医疗技术的先进性。不容否认, 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粹和瑰宝, 以独特的疗效享誉世界, 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文化底蕴。同其它发展中的科学一样, 中医药学也有自身的局限性, 如只注重于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缺乏微观辨证的客观化依据等, 必将受到现代医学的冲击。中医院文化建设在整个医疗行为中的调控作用是潜移默化的, 它有着巨大的精神力量。因此, 在职工中大力倡导中医药的现代化、标准化、国际化, 彻底改变保守求稳的传统心态, 使医院管理者和职工产生强烈的紧迫感和危机感, 努力吸取和利用当代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现代化手段来武装、更新自己, 积极购置一些临床利用率高和效益好的现代诊疗设备, 使中医院具有提高医疗质量的实力, 促进临床诊疗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用现代化的中医特色吸引患者, 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中医医疗保健需求。

3中医院和谐文化建设是确保医疗质量的不竭源泉

和谐是发展的润滑剂。没有和谐的医院不可能有较高的医疗质量。建设中医院和谐文化, 就是要通过培训教育等形式, 要求全院职工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和谐文化的精华, 如中医学在人与自然关系上强调“天人合一”, 在人际关系上强调“和为贵”等等, 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去梳理、辨析和扬弃, 吸收它能够与现代中医院发展相适应的内容, 尤其是科学、民主、人权、平等、自由、团结、博爱、理解等共同价值观。着力解决影响医院和谐的各种矛盾特别是思想文化问题, 最大限度地消除或减少影响医院全局的不和谐因素, 培育和谐宽松的文化环境, 宽容和包容医疗活动中的不同方案, 用实践去检验有争议的见解, 实现医务人员之间、科室与科室、科室与集体、医与患之间的和谐。树立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观念, 消除内耗现象, 加强联系和合作, 共同遵守三级医师查房、会诊、疑难病例讨论、手术前讨论等制度, 营造和谐共事、同心协力的医疗环境, 确保医疗质量, 实现中医院的发展目标。

4现代科学管理作为中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 是提高医疗质量的有力手段

在现代医院经营管理中, 领导力是管理要素的核心载体, 这种管理要素对单位经营发展有独特的作用和贡献价值。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医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要求医院管理者不断探索和应用推进医院质量提高的现代管理科学。医院管理中的各类规章制度、安全意识、医德医风修养、价值取向、创新精神等最集中地反映了中医院文化建设的内涵。在医疗基础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的控制过程中运用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管理, 将一些软任务变成硬指标, 实行量化管理, 使之便于操作、检查、落实。通过医院内在约束来帮助医院实施一系列质量管理措施, 为医疗质量上水平提供有力保证, 最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人为中心是现代管理科学的精髓。医院之间的竞争, 关键是人才之争, 一所医院要想在强手如林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其根本就在于用人能否恰当合理。这就要求中医院管理者要处处以诚待人, 以理服人, 以情感人, 真心实意关心每一位职工, 引导他们人人做好本职工作, 个个关心医疗质量。如此, 医务人员就会以最佳的心态、最优的服务、最完善的治疗方案、最短的时间、最低的医疗费用让患者满意。因为医务人员职业是一个特殊职业, 他们时时刻刻同患者打交道, 他们医疗技术水平能否正常发挥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疾病转归和痊愈康复。

5在中医院文化建设中注重法制观念的熏陶是提高中医院医疗质量的根本保障

在现代社会, 人们的文化水平日益提高, 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也普遍提高。消费者法制化趋向增强, 患方维权意识高涨[1]。中医院作为知识技术密集型行业, 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应超前于病人及家属。因此, 医院应运用各种手段和措施, 认真组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 把强化职工依法行医的群体意识作为推动医疗质量提高的“基础工程”, 使职工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医疗活动在整个医疗质量控制网络中的作用, 意识到发生了医疗纠纷, 不仅关系到医院的社会声誉和生存, 而且触犯了有关法律, 情节严重者会被无情地推上被告席。从而促使职工在思想上和医疗行为上不断警策自己, 自觉按照中医院共同的服务标准和行为规范来校正自己的一言一行, 共同承担救死扶伤的重任。从接诊、检查、诊断及治疗等各环节都要科学规范, 尤其是各种医疗文书, 是重要的法律依据。在实施对病人有生命危险或重要器官损伤的诊疗技术时, 要从病人的利益出发, 严肃谨慎, 一丝不苟, 尽职尽责, 从根本上减少或杜绝医疗纠纷。这种以法制教育为重点的中医院文化熏陶如能坚持不懈, 就能防患于未然, 无疑会使医疗质量跨上一个新台阶。

摘要:中医院文化建设的目的是要促进医疗质量的提高。在进行医疗质量控制过程中, 发挥中医院文化的导向作用、创新作用、和谐作用、凝聚作用、规范作用, 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 营造同甘共苦、共命运的氛围, 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关键词:中医院,文化建设,医疗质量

参考文献

移动医疗与医院建设 第7篇

1 医院文化建设的内涵与作用

医院文化是医院在经营、建设和长期发展过程中, 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逐步优化形成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 是一定社会文化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具有医院自身特征, 能传承的一种群体文化[1]。

医院文化包括四个层面的内容。 1环境文化, 即医院物质文化, 由医院建筑、就医环境、诊疗设备、服务设施等有形物质构成。 物质文化是医院塑造良好形象的物质保证, 加快医院物质文化建设能为医院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撑平台。2行为文化, 医院在运营发展过程中医护人员的医疗行为、科研教育、文化娱乐、人际关系等实践过程中产生的活动文化。 良好的行为文化有利于培养患者和员工对医的信赖度和忠诚度。3制度文化[2], 是精神文化的载体, 主要表现在医疗管理实践中所制定的组织管理制度, 是医院价值观、行为准则和技术发展的具体要求, 也是依法治院、规范行医的重要保证。 合理的制度文化不但对医院各方面是有益的约束, 同时良好且科学的制度引导将对医院的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4精神文化, 是医院在营运实践过程中受一定社会文化环境影响而形成并建立起的群体意识, 医院发展的原动力, 包括医院精神、奋斗目标、价值取向、理想信念, 服务理念等。 精神文化在整个医院文化中处于核心地位, 决定着医院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的性质和方向[3]。 精神文化一旦被员工认同, 就会产生规范、自律、凝聚的作用, 把员工的思想行为统一到医院发展的轨道上来。

由此可见, 医院文化就是医学实践过程中全部要素及其运作方式的总和, 直接体现在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关系到医院的现实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等诸多方面。 合理有力的医院文化是一种现代医院管理理念的体现, 是保证医院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动力之源[4]。医院文化一旦得到全体员工的认可确立, 就会对医院发展形成一种良性的内在的自我驱动, 通过导向与塑造、凝聚与稳定、激励与约束等作用产生正能量, 推动医院健康可持续发展, 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着医院经营的质量和发展的速度[4]。

2 医院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

2.1 市场经济下医疗卫生的公益性和医务人员的价值观经受考验

与20 世纪90 年代公立医院被推向市场, 走自力更生, 找米下锅去维持医院运转一样, 目前越来越多的被批准设置、投入运营的社会医疗机构在市场化进程中不得不面对与公立医院的竞争, 面对政府鼓励社会办医但尚待完善的准入机制、管理机制、配套方案等政策环境[5], 医院用各自经营手段维持运转生存。 同时市场经济的竞争原则、效益原则对部分医护人员的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 面临生存压力的社会医疗机构, 更容易出现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重经济轻文化、重硬件设施轻人文精神的问题。 这些直接影响了医疗服务市场化进程, 也造成了医患关系的不和谐。 在医院发展建设中淡化“市场化”的氛围、强调“以人为本, 以患者为中心”的和谐理念, 正是新形势下医院进行创新文化建设面临的一个课题。

2.2 社会经济转型期给医院文化建设带来更大的挑战

社会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 人们的思想观念从封闭、僵化的状态走出来, 价值观走向多元化, 这就造成了员工的认识统一困难。 科学主义至上, 人文主义缺失, 只重视技术, “见病不见人”的现象还客观存在[6]。医务人员除了专业知识外, 对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综合模式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实践, 对相关的哲学、伦理学、社会学等知晓甚少。 医院如何通过凝练核心价值观、培育职业精神来形成引领员工的价值观、职业精神和医学伦理意识实为医院在新时期面临的一大挑战。

2.3 社会医疗机构自身的特质给医院文化建设带来的问题

首先, 社会医疗机构由于建院历史短, 员工职业文化背景多元, 缺乏足够的文化积淀, 在医院文化建设中存在诸多的误区。 主要表现在:1文化建设的简单化、表浅化:医院经营管理者往往缺乏对医院文化建设深入的认识, 存在理论上的模糊和实践上的盲从的倾向[7], 甚至片面地将进行员工的文体活动、娱乐员工的现实生活、丰富员工的精神生活等理解为医院文化建设, 而这些作为医院文化的载体远不能覆盖医院文化建设所具有的丰富而深刻的内涵。 医院文化建设应贯穿和融汇于医院软硬件的改善和提高的全过程。2文化建设的口号化、物表化:将文化理解为标榜, 将医院的信息宣传工作和形象识别系统作为文化的全部实质内容, 形成了一个认识上的误区;教育引导员工, 服务大众健康, 做好思想工作就等于建立了医院文化, 忽略了医院的精神内涵, 没有将价值观转化为员工群体性的自觉实际的行动, 其结果“止于知, 疏于行”。 医院文化建设是是一种全面提高人员素质和医院管理水平的探索和实践。

其次, 医院经营管理团队的业务素质和文化素养的层次不齐, 内部整体管理水平不高, 也是社会医疗机构创建医院文化过程中一个严重的不足。 社会医疗机构经营管理者从整体上讲还缺乏现代医院管理理念, 对医院文化建设缺乏深入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 造成经营者对医院文化建设投入少, 管理者对医院文化建设执行力不够, 医院员工对医院文化认同性和参与性不足。 同时社会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以离退休返聘员工居多, 人员的流动性强, 更不利于文化建设的继承和延续, 造成文化建设的夭折和断层。

此外, 社会医疗机构在经营管理中往往缺乏对医院的远景规划、缺少核心价值观的灌输, 在办医宗旨、用人育人机制上存在着偏差, 缺乏对员工的培养机制;对人才价值的认可度不高, 缺乏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 医护人员缺乏足够的学术氛围、职业晋升等价值被认可、个人得到发展的空间, 以至于社会医疗机构的人才引进培育机制始终是个短板, 投资经营者在人才引进、 培育储备方面的投入始终捉襟见肘, 这些直接造成了医院文化形成链中重要环节的缺失或断裂。

3 对社会医疗机构医院文化建设的体会和思考

物质文化是基础文化, 制度文化为保障文化, 行为文化为形象文化, 精神文化为核心文化[8]。 任何一个层面的文化的缺失都将不能形成合理有力的医院文化而成为医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医院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工程, 不仅停留在医院硬件的提高上, 更多的应该是被医院广大员工所认同的医院精神、经营理念和行为模式的深化和转变[4]。 基于医院文化建设的内涵构成及社会医疗机构所处的大环境和现状, 对医院文化建设笔者谈几点构思:

3.1 提炼并确立医院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将其融入医院文化建设中

医院的发展需要一个为医务人员群体认可并为之努力奋斗的支柱, 医院文化建设的目标之一就是形成一种催人奋进的价值体系。 以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医疗保健中心 (以下简称“我院”) 为例, 作为上海综合保税区, 现中国 (上海) 自由贸易区内唯一一家医疗机构, 医院从建院初起将立足于保税区, 以构建保税区内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防御体系, 优化区域投资环境作为医院功能定位, 将区域人群的基本医疗、疾病防控、健康促进作为医院目标事业, 作为医院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根本。 在医院运营12 年来始终以保税区企业和员工的需求为中心, 以保税区自由贸易的区域文化传承为源头, 在医疗实践中提炼并逐渐确定了“诚信、务实、严谨、创新”的院训, “以人为本, 诚信至上, 争创一流”的服务宗旨, 并与投资方的企业精神结合, 将“人与自然和谐, 人与环境的和谐, 人与人的和谐”作为医院的发展愿景, 努力将“质量是生命, 质量是道德, 质量是休养, 质量是第一要素, 质量是安全保障, 质量是对服务对象的尊重”奉为医院的核心价值观, 作为立院兴院之本, 加以尊崇, 在多年的医疗实践及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星级”医院的创建中不断地得到强化, 深深植根于每名员工心中内化为员工的自觉信念、行为规范、目标意识。 实践充分证明医院的价值观也已成为医院内部和外部对医院的共识, 成为员工队伍稳定的保障力、医院发展的推动力。

3.2 加强制度文化的建设, 提升组织的内在约束力

组织机构离不开规范管理, 卓越的管理源于科学的制度[9]。 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并把文化融入其中, 是医院依法执业、持续发展的生存链条。

严格的规章制度和科学有效的质量评价体系是医疗安全的保障。以我院为例, 建院之初开始建章立制, 结合医院业务特色和运行机制编撰涵盖医院管理、医疗工作、质量控制、文化建设等诸多层面的医院管理制度, 作为医院依法执业、规范管理、医疗工作持续改进的质量控制标准和各级各类医务人员的行为准则, 并注重制度的学习、遵从和创新, 不定期更新增补制度, 不断完善医院制度管理体系, 以此打下了文化建设的基础。医院规章因此成为员工行为的约束力, 更成为了协调医院上下、科室间、医院与和社会的纽带, 医院因此有了稳定的质量和安全保障。在制度建设和推进过程中, 社会医疗机构应根据自身的专业特色、服务专长, 在综合医院核心制度的基础上, 完善特色专科、专项医疗服务的制度内容, 使得员工医疗行为和理念更为规范、严谨、有章可循。社会医疗机构员工队伍往往来自于各个不同的单位, 通过制度可起到把原有的行为习惯、固定思维改变过来, 用制度约束达到统一。制度是刚性的, 但制度中体现的文化意愿是鲜明的, 作为建院历史不长、医护人员职业背景差异大, 员工队伍组成多元的社会医疗机构更应该将制度建设作为工作抓手, 从而推进全面工作纲举目张。

医院的核心价值观同样需要通过一套合适的制度包括薪酬体系、工作制度、晋升制度、人才引进制度等来满足医院员工的需求, 并将员工的全部精力集中在患者至上的工作中[10,11]。 作为一所历经百年服务精良的医疗组织, 堪称世界医学和护理领域圣地的梅奥诊所, 将患者至上的核心价值观和内部制度建立的良性循环和成功经验无疑更值得社会医疗机构借鉴。

3.3 创建高素质的医护队伍和管理团队, 延揽人才, 构筑“力量联盟”

一个人的生命价值在于学习进取, 一个组织的生命力更在于学习提高。 医院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引进和培养有用的高素质人才, 并为他们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环境, 让员工与医院一起成长, 这在建院历程普遍不长、医院管理团队不够精专的社会医疗机构显得尤为重要。

建立学习型团队, 对员工进行业务素质的培育、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的培养、人文道德素质的培育, 使医院的医学实践水平和管理工作效率提高成为必要。 为员工提供进修学习、学术研讨的机会, 抓好“三基”培训、学历教育、职称晋升, 鼓励科学研讨、推进新技术, 关注并减轻医务人员职业危险因素和暴露和职业压力, 创建知人善用、宽松和谐、富有竞争的人际关系的环境, 均可为员工提供有效的成长空间。 将每名员工的努力和进步化为医院持续健康发展的原动力。 优秀的员工是确保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力量[12]。

推动医院和谐发展的另一个决定性因素在于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 其关键在于领导班子的前瞻意识、领导艺术和管理水平, 以及中层干部的大局意识、学识水平和管理技巧。 因此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和新环境, 一个勤于学习、善于管理、开拓创新、勇于进取的管理团队是医院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 医院管理者只有提高自身的素质、管理水平和文化底蕴, 才能建设先进强大的医院文化, 实现有效的管理。

同时, 医院应围绕选人、用人、培养人、激励人、留住人去营造人本环境, 为员工创建良好的环境文化, 为员工的长远利益负责, 为员工的信仰、利益、追求、理想和树立怎样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负责, 真诚帮助每名员工在不同层面找到自己准确的定位, 从而增加员工对医院的归属感、认同感和忠诚度, 足够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 提高医院的运作和管理效能, 最终实现员工的人生价值和医院价值双赢。 医院文化的建设者、实施者传播者是每一名员工, 因此延揽人才, 培育高素质, 与医院价值观趋同的医护队伍和管理团队是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更是直接关系到医院文化建设战略目标的成败得失。

3.4 创新文化载体, 推出文化产品, 打造服务品牌, 构建医院、患者、政府多赢的文化平台

各类信息媒介如医院的网站及报刊是医院上下信息沟通渠道、舆论宣传阵地, 是承载医院文化的载体, 以此搭建医生与患者、医院与政府、医院与协会、医院与企业便捷沟通的平台, 有助于建立和谐有效的工作机制。

加强信息传播, 宣传正面形象, 提高社会对医院的感知度。 以我院为例, 医院始终以服务好每一个企业、每一名员工、每一例患者就是为医院创建好声誉、塑造好品牌的理念和宗旨, 优化服务流程, 精益流程管理, 让员工用优质的医疗服务展示医院个性, 树立医院形象。 同时通过医院网站和保税区政府网站, 展示医院风貌、动态新闻、医疗讯息和患者健康信息的查询平台, 区域内公共卫生服务的数据, 通过自贸区内的专刊外高桥之窗、上海综合保税区报宣传报道履行政府公共卫生职能的正面事迹等, 在展示和宣传医院的同时建起了医院、企业、政府之间的桥梁, 使医院优质服务的整体形象更加真实和亲切, 提高企业和区域员工的感知度, 提升社会、政府、企业对医院的满意度。

完善组织机构建设, 适时推出文化产品。 以我院为例, 医院在五周年和十周年庆典、保税区成立廿周年之际相继推出了如浓缩医院发展历程的大事记、体现医院人文风貌的员工随笔集锦、以及围绕健康为主题的各类健康促进行动和志愿者活动等能体现医院核心价值观理念的文化产品, 使员工在这些活动中感受医院文化内涵的熏陶, 坚定医院核心价值观的追求, 与医院同成长, 共发展。

4 社会医疗机构创建医院文化面临的几个难点问题

4.1 在时间厚度里的医院文化积淀和深度构建

正确的医院价值观念和员工行为规范是其在数十年的发展过程中的文化积淀, 是构成医院核心竞争力的无形因素, 它有一个“培育”过程, 需要医院管理者采用各种形式和手段向全体员工不断灌输及强化, 使其对医院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产生认同。 相比起公立医院, 在社会医疗机构普遍建院历程不长, 管理团队不稳定、员工队伍流动大将更为直接影响到医院文化的执行力、延贯性和深度构建。

4.2 保持创新提高医院文化建设的灵魂所在

与公立医院一样, 社会医疗机构在确保生存, 寻求发展的不同阶段, 将面临不同的问题和考验:如何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提供优质服务, 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如何在医疗资源的合理提供和合理消耗之间寻找平衡点;如何在服务群众体现基本医疗的公益性的同时增加医院的收入, 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为难处境;如何在医疗市场客观情况下, 做好医院管理文化和经营文化的策略调整, 所以如何保持创新成为了社会医疗机构医院适应医疗产业和医疗市场的发展和变化而必须提高文化建设的灵魂所在。

4.3 个性建设是医院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医院的核心竞争力是医院长期养成的个性化品牌力量, 实际上是医院在竞争发展过程中培育出的独有的医院文化[13,14]。 每个医院都应该有自己不同的历史传统、不同的心理背景、不同的人员素质, 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前提下突出个性化建设、探索和建立符合社会医疗机构自身情况及独特价值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 对于目前社会医疗机构占据医疗市场份额、与公立医院错位竞争中显得尤为重要。

4.4 提升社会、患者、员工满意度是医院文化建设的突出内容

适应医疗服务竞争的需要, 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是文化建设的目标之一。 从行业的发展趋势来看, 未来医疗必然走向趋同[13], 检查手段趋同、治疗趋同、软硬环境趋同, 在这种形势下唯有不趋同的是患者对医院的感知和信任, 所以医疗服务的竞争将转化为患者对医院文化和品牌的信任。 因此, 医院在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质量的同时, 将不断打造品牌医院, 提升社会、患者、员工的满意度将成为医院文化建设一个突出方面。

综上所述, 医院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 对于社会医疗机构更是经营思路和管理理念的碰撞和融合, 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 在新医改形势和新的办医格局下, 社会医疗机构应立足于自身的建院背景、经营现状、发展目标和医疗服务特色, 探索并构建适合本院的医院文化和建设路线, 才能立足现有的医疗市场, 拥有与公立医院和谐发展的竞争力。

摘要:在新医改形势和新的办医格局下, 社会医疗机构如何通过医院文化建设这个软实力来获取竞争优势, 赢得市场份额, 推动医院可持续发展值得探讨。本文通过对医院文化建设的内涵和作用的阐述, 结合社会医疗机构医院文化建设所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医院文化建设的思路, 同时也提出了社会医疗机构创建医院文化将面对的难点问题。

移动医疗与医院建设 第8篇

1 移动医疗发展的现状

移动医疗指通过移动通信技术提供医疗服务和信息, 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 覆盖多个领域[2]。其中, 基于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建立的分级诊疗体系可以有效提升社会医疗的服务效率, 医务人员可为患者提供连续的整合医疗服务。当前患者也期待移动医疗能够帮助他们进行健康管理、医疗决策, 也愿意为获取这些服务支付费用。同时, 移动医疗有利于患者对自身健康状况及时了解, 也有利于减轻药店、保健所、医院等医疗场所的工作负荷, 可有效地缓解“看病难、取药难”的问题。

2 互联网接入医院内网实现移动医疗的安全性

2.1 隐私问题

在当前移动医疗体系中, 移动健康监测系统通过患者身上的可穿戴/可移植的无线传感器节点感知患者健康信息并进行数据收集, 然后传送到智能终端, 由专业的医疗人员进行诊断后进行回传。这个体系虽然能够为用户提供远程、实时的健康监测, 但是也会导致用户担忧其个人隐私安全[3]。

2.2 药物安全问题

移动医疗体系可以根据患者所反馈的症状, 在其设立的网络药库中搜索出相应的药物信息提供给患者, 但该过程涉及药物安全使用的问题。比如一些药品的适应证广泛, 也许患者的病症只适用于它很小方面的功效, 长期使用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同时患者不仅只有这一种病症, 当有多种身体疾病时, 单是一种药就不能保证它是否能对症, 严重的可造成其他影响。

2.3 抢号泛滥问题

当下网络预约挂号成为一种趋势, 虽然方便了患者查看信息, 挂号就诊, 但是也方便了号贩子牟利。不过号贩子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国内尚未建立完善的分级诊疗制度, 大医院专家号价格又非常低廉, 长期的供不应求催生了号贩子等相关问题。同时在管理上也存在缺乏过程控制、缺乏专业技能、缺乏流程、人员安全意识不足、管理不到位、缺乏安全监控等问题。

2.4 医疗误诊问题

有些移动医疗终端看似很人性化, 能为患者列出诸多不同适用情况和条件, 以便选择。但是样本化治疗模式是无法真正从患者利益出发来提供服务的, 也在某种程度上加大了治疗风险。即使患者详尽描述自己的症状, 缺少专业的医疗设备检查, 医生也难免带有猜测嫌疑。

3 互联网接入医院内网实现移动医疗的安全对策

3.1 技术对策

在隐私保护中, 匹配度量函数计算协议可以让患者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希望匹配的对象, 患者可以在多病症匹配的情况下生成共享会话密钥, 并隐秘进行病症匹配而不泄露信息给病症不匹配的对象, 从而确保安全的通信和共享信息。同时移动医疗终端使用安全方面首先购买设备时考虑它的国际标准问题, 禁止安装部分程序。在移动支付中, 为提高程序运行效率, 清除移动支付安全应用中的日志代码, 减少加密后增大的源包大小[4]。

3.2 管理对策

在优质医疗资源稀缺的情况下, 移动医疗不应该利用平台去挤占瓜分资源, 而应该“精准预约”模式, 这样让医师从中找到职业尊严, 也解决了部分患者的就医需求。为此在管理上, 要建立相关的管理机构, 要制定个人设备的准入标准, 要签入网协议, 从建设到维护、管理、安全审计方面都需要人员在这方面专门负责, 建立移动医疗相关设备的管理制度等。

3.3 制度对策

移动医疗运维管理模式要从原来有线网络的被动管理模式转化为无线网络的主动维护模式, 从系统建设管理上来说要按照移动网络的综合布线等要求进行建设, 要考虑无线网络的使用安全, 包括数据加密等。

总之, 互联网接入医院内网实现移动医疗代表了社会和行业的发展趋势, 在快速的行进中难免会出现相关安全问题, 但最终会提高整个医疗的运行效率, 促进医院核心竞争力的改善。

参考文献

[1]李源, 刘道践, 温斌, 等.探究移动医疗安全问题及解决对策[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4, 10 (33) :7847-7848.

[2]刘翰腾, 周毅, 李小华, 等.移动医疗信息集成平台的构建[J].中国数字医学, 2014, 9 (4) :19-22.

[3]白萍, 李小华, 岳靓, 等.多功能远程移动医疗推车在临床中的应用[J].中国数字医学, 2014, 9 (5) :61-63.

上一篇:复习备考策略下一篇:教师个人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