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C混凝剂范文

2024-07-14

PAC混凝剂范文(精选9篇)

PAC混凝剂 第1篇

印染污水是印染厂加工化学纤维及混纺产品时排放出的废水,每印染1 t纺织品废水排放量达到100 t以上。印染污水具有污染范围广、排放量大、色度大、COD含量高、毒性强等特点,属于较难处理的一种工业废水[1]。

混凝法由于其成本低、操作简单而有效等优势, 成为近年来处理印染污水的重要手段[2]。目前,国内外絮凝剂种类繁多,在印染污水的处理中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处理印染废水的常用絮凝剂有聚合氯化铝铁、硫酸铝、聚合氯化铁、聚合硅酸铝铁-壳聚糖联用及木质素改性絮凝剂等。聚合硅酸硫酸铝铁、聚合氯化铝铁等高分子絮凝剂药品投加量较大,成本高;硫酸铝等无机絮凝剂处理效果较差,出水不能达标;微生物类絮凝剂费用较高,技术尚未成熟。为此,我们运用简单的制备工艺,自制聚合氯化铝及聚丙烯酰胺两种絮凝剂,将其复合使用处理印染废水,并通过一系列实验就影响印染废水絮凝处理效果的条件进行实验研究,为絮凝法处理印染废水获得了最佳匹配条件。

超声波作为一种新型水处理方法,具有效率高、无二次污染等优点。目前国内鲜有超声波联用絮凝剂处理污水的报道,文章通过超声辅助絮凝剂处理印染废水,考察了不同频率的超声波对絮凝剂处理印染废水的影响,为印染废水的处理提供了新的方法。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材料及仪器

材料:无水氯化铝、碳酸铵、丙烯酰胺、丙烯酸、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以上试剂均为天津福晨化学厂分析纯);原水样取自保定市某印染厂,色泽为橙红色,COD为578.50 mg·L-1,pH为10.0,吸光度为1.176。

实验仪器: DF—101型磁力搅拌器、FA2104S型电子天平、pH S—3C型酸度计、722型分光光度计、10L—5T溶解罐、超声波污水处理装置(如图1所示)[3]、RHS10型水听器、示波器、5B—1(F)型COD快速测定仪。

1.2 实验方法

1.2.1 絮凝剂的配制

将无水氯化铝溶解为20%的氯化铝溶液,在强烈搅拌下,将20%的碳酸铵溶液缓慢加入到氯化铝溶液中,沉降冷却,干燥后即得到絮凝剂聚合氯化铝。

将20%的丙烯酰胺溶液与20%的丙烯酸溶液充分混合,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溶液pH至中性,加入10%的过硫酸铵促进剂,再加入计量的亚硫酸氢钠溶液,沉降冷却,干燥后得到助凝剂聚丙烯酰胺。

将自制聚合氯化铝配制成2%的聚合氯化铝溶液,聚丙烯酰胺配制成1%的聚丙烯酰胺溶液。

1.2.2 絮凝实验方法

将各水样沉淀、过滤,在722型分光光度计上分别测定其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作为光电比色时的工作波长。取200 mL水样置于500 mL烧杯中,定位于磁力搅拌器中,加入计量的絮凝剂PAC后开动磁力搅拌器,将搅拌转速调制为100 r·min-1后,搅拌2 min,然后加入计量的絮凝剂PAM,搅拌3 min后将水样移至500 mL量筒中,静置至沉淀完全(10 min左右),分别取出10 mL澄清液测量COD及吸光度。

1.2.3 分析方法

pH值采用pH S—3C型酸度计直接测定;

COD采用5B—1(F)型COD快速测定仪测定。

脱色率采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取10 mL澄清液在分光光度计中测定其吸光度。

脱色率计算公式:

A=Ι0-Ι1Ι0×100%

其中A为脱色率,I0表示原水样吸光度,I1表示处理后水样的吸光度。

2 结果与讨论

2.1 絮凝剂的投加顺序的确定

使用自制复合絮凝剂对造纸中段废水进行处理,通过分析对废水的COD去除率和脱色率,探索最佳投加顺序,结果如表1所示。

通过表1可以看出,先投加PAC后投加PAM脱色率可达82.82%,COD去除率达到71.70%,比起先投加PAM后投加PAC,无论从废水脱色率或COD脱除率方面均有显著的优势。这是由于PAC在其水溶液中存在大量带正电的聚合离子,对水体中的胶粒起吸附架桥及电中和等作用,从而使得胶体脱稳,在胶体脱稳的情况下进行吸附可达到较好的絮凝效果。由此可见,应先加入无机絮凝剂PAC压缩双电层而使胶体脱稳,再投加有机助凝剂PAM吸附架桥,可使絮凝效果达到较好状态。

2.2 絮凝剂投加量对COD去除率与脱色率的影响

移取200 mL造纸中段混合废水,定位在搅拌器上,分别加入0.20 mL、0.40 mL、0.60 mL、0.80 mL、1.0 mL、1.20 mL、1.40 mL、1.60 mL、1.80 mL的PAC(相当于20 mg·L-1、40 mg·L-1、60 mg·L-1、80 mg·L-1、100 mg·L-1、120 mg·L-1、140 mg·L-1、160 mg·L-1、180 mg·L-1的投加量),开动磁力搅拌器,搅拌2.0 min后测定COD和脱色率。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

由图2可见, COD去除率和脱色率随着PAC投加量增加而升高。当PAC投加量达到120 mg·L-1时,继续提高PAC投加量对脱色率及COD去除率的影响不再明显,其变化幅度较小,这是由于聚合氯化铝与水体中污染物产生吸附架桥作用,使得污染物形成絮凝体沉降,污染物质降低。随着PAC的过量加入,对水体造成了轻微二次污染,因而COD去除率与脱色率呈小幅下降趋势。考虑到成本问题,选择PAC的投加量为120 mg·L-1。然后分别加入0.04 mL、0.06 mL、0.08 mL、0.10 mL、0.12 mL、0.14 mL、0.16 mL、0.18 mL、0.20 mL的PAM(相当于2.0 mg·L-1、3.0 mg·L-1、4.0 mg·L-1、5.0 mg·L-1、6.0 mg·L-1、7.0 mg·L-1、8.0 mg·L-1、9.0 mg·L-1、10.0 mg·L-1的投加量),开动磁力搅拌器,搅拌3.0 min后测定COD及脱色率。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

从图3中可以看出,随着絮凝剂投加量的增加,COD去除率和脱色率表现出大致相同的变化趋势。当PAM投加量为4.0 mg·L-1时,继续投加药剂,COD去除率及脱色率均不断降低。这是由于絮凝剂的过量导致污水中聚丙烯酰胺剩余。过量的聚丙烯酰胺残留在废水中,形成了有机污染[4,5],造成大量的高分子吸附在同一个胶粒上,把胶粒稳定地保护起来,因而失去架桥作用而使絮凝效果下降。又由于粒子间相互排斥而出现分散稳定现象,使所形成的絮凝体重新变成稳定的胶体,从而使得废水COD变高,脱色率降低[6]。与此同时,过量的絮凝剂也会形成新的带色物质,从而使色度增加[7]。

2.3 pH值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pH值是影响絮凝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8]。移取200 mL造纸中段废水置于500 mL烧杯中,用稀盐酸酸调节该体系的pH值,再分别投加1.2 mL PAC与0.08 mL PAM进行絮凝沉淀后,提取上清液测定不同pH值条件下废水的脱色率及COD去除率。实验结果如图4所示。

如图4所示,随着pH值的不断增加,COD去除率及脱色率均不断提升。当pH值为11~13时,COD去除率可达76.61%,脱色率达到91.58%。继续增加体系的pH值,COD去除率及脱色率均呈下降趋势,絮凝效果降低。这是由于pH值的改变影响了絮凝剂中铝离子的水解和电离,从而影响其与有机污染物的结合几率[4]。而当pH为11~13时,铝离子的水解和电离达到平衡状态,此时的絮凝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2.4 超声作用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对上述经过最佳絮凝条件处理过的水样进行超声处理,超声功率均设定150 W,在超声波频率为20 kHz、100 kHz、200 kHz的情况下分别作用100 min,沉淀后提取上清液进行测定,其脱色率及COD去除率如图5与图6所示。

由图5与图6可以看出,在频率为20 kHz的超声作用下,水样的脱色率及COD去除率均未呈现明显变化;在频率为100 kHz的超声作用下,30 min内水样的脱色率及COD去除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超过30 min脱色率及COD去除率呈逐渐下降趋势;在频率为200 kHz的超声作用下,水样的脱色率及COD去除率均为呈现下降趋势。

提取经过最佳絮凝条件处理过的水样的上清液,进行30 min功率为150 W,频率为100 kHz的超声处理,将其处理效果与超声处理存在絮体的水样效果进行对比,对比结果如表2所示。

由以上一系列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在频率为20 kHz时,由于超声频率较低,对絮凝效果作用不明显。频率为200 kHz时,由于超声频率过高,导致超声波产生的空化效应与强烈震荡破坏絮凝剂对已经凝聚的次生大颗粒的吸附架桥作用,使得絮体破碎,被吸附的发色体系重新回到水体之中,使得水体的脱色率及COD去除率下降,对絮凝效果造成了负面影响[9]。由对比实验可以看出,超声作用于存在絮体的水样时,其脱色率及COD去除率均大于超声作用于水样上清液的脱色率和COD去除率。当超声频率为100 kHz时,初始阶段由于超声空化作用及机械效应,对水体中·OH均匀分布产生正面效应,提高了·OH氧化降解印染废水的效率,从而提高了脱色率及COD去除率。随着反应的不断进行,超声波降低了聚合阳离子表面的Zeta电位,增加了聚合阳离子之间的碰撞机会,增加了离子的聚沉速度,降低了絮凝剂对胶体的吸附能力;另一方面,超声作用时间过长,松散的絮体在强烈的声波中遭到破坏,从而使得水体的脱色率及COD去除率降低。

3 结论

(1)絮凝剂聚合氯化铝与聚丙烯酰胺复合使用可有效去除印染废水中的色度与COD,当pH为11~13时,先加入120 mg·L-1的PAC搅拌2 min,再加入4 mg·L-1的PAM搅拌3 min,达到最佳去除效果。此时对印染废水的COD去除率为76.61,脱色率为91.58。

(2)超声波在一定条件下对絮凝效果有提升作用,但频率过高或过低均对絮凝效果产生负面影响。当超声功率为150 W,频率为100 kHz,作用时间为30 min时,对絮凝效果的提升达到最佳状态。

摘要:以自制聚合氯化铝(PAC)和聚丙烯酰胺(PAM)两种絮凝剂进行复配,通过超声辅助处理印染废水。实验考察了复配絮凝剂和超声变频对印染废水处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为11~13时,先加入120 mg.L-1的PAC快速搅拌2 min;然后加入4.0 mg.L-1的PAM搅拌3 min,絮凝效果最佳。超声功率为150 W,频率100 Hz,作用时间30 min之内对絮凝效果有明显提升作用,此时的COD去除率可达82.5%,脱色率可达96.17%;而超声作用超过30 min,絮凝效果降低。

关键词:絮凝,聚丙烯酰胺,聚合氯化铝,印染污水,超声

参考文献

[1]李俊,黄玲.絮凝剂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印染,2008;6:43—45

[2]孙逊,高宝玉,张栋华.环氧氯丙烷-二甲胺聚合物和聚合氯化铝用于印染废水的处理.环境化学,2007;1:51—54

[3]闫正.一种在线宽频超声波污水处理装置.中国专利:ZL201010129830.6,2010—08—31

[4]毕韶丹,沈春旭.复合絮凝剂对染料废水的脱色作用.工业水处理,2009;29(7):57—59

[5]金承平,陈集,李织宏,等.壳聚糖-聚丙烯酞胺对钻井废水的絮凝脱色作用研究.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05;6(10):15—18

[6]程国斌,马伟,韩梅.复合混凝剂PMFC处理印染废水的实验研究.工业水处理,2004;12:22—24

[7]肖春妹,林晓敏.聚合氯化铝/聚丙烯酰胺复合絮凝剂处理废水的研究.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10;9(3):28—29

[8]曾小君,等,阳离子型DF/PAC复合絮凝剂处理活性印染废水.水处理技术,2008;6,34(6):19—22

人际交往的PAC理论 第2篇

(加拿大心理学家Eric Berne)

PAC理论又称为相互作用分析理论、人格结构分析理论、交互作用分析、人际关系心理分析,由Eric Berne于1964年在《人们玩的游戏》(Game People Play)一书中,提出了这个著名的理论。他将传统的理论加以提升创立了整套的PAC人格结构理论。是一种针对个人的成长和改变的有系统的心理治疗方法。

无论人们是以坚决还是非坚决的方式相互影响,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作出回应时,存在一种社会交互作用。这种对人们之间的社会交互作用的研究叫做交互作用分析。

这种分析理论认为,个体的个性是由三种比重不同的心理状态构成,这就是“父母”、“成人”、“儿童”状态。取这三个间的第一个英文字母,Parent(父母)、Adult(成人)、Child(儿童),所以简称人格结构的PAC分析。“P-A-C” 理论把个人的“自我”划分为“父母”、“成人”、“儿童”三种状态,这三种状态在每个人身上都交互存在,也就是说这三者是构成人类多重天性的三部份。

“父母”状态以权威和优越感为标志,通常表现为统治、训斥、责骂等家长制作风。当一个人的人格结构中P成分占优势时,这种人的行为表现为凭主观印象办事,独断独行,滥用权威,这种人讲起话来总是“你应该„„”、“你不能„„”,“ 你必须„„”。

“成人”状态表现为注重事实根据和善于进行客观理智的分析。这种人能从过去存储的经验中,估计各种可能性,然后作出决策。当一个人的人格结构中A成分占优势时,这种人的行为表现为:待人接物冷静,慎思明断,尊重别人。这种人讲起话来总是:“我个人的想法是„„”。

“儿童”状态象婴幼儿的冲动,表现为服从和任人摆布。一会儿逗人可爱,一会儿乱发脾气。当一个人的人格结构中C成分占优势时,其行为表现为遇事畏缩,感情用事,喜怒无常,不加考虑。这种人讲起话来总是“我猜想„„”,“我不知道„„”。根据PAC分析,人与人相互作用时的心理状态有时是平行的,如父母--父母,成人--成人,儿童--儿童。在这种情况下,对话会无限制地继续下去。如果遇到相互交叉作用,出现父母--成人,父母--儿童,成人--儿童状态,人际交流就会受到影响,信息沟通就会出现中断。最理想的相互作用是成人剌激--成人反应。

当我们的人际出现问题时,不防以这个理论为思想的指导,帮助理清问题产生的原因,寻找相应的对策。

P权威、优越感、命令、指责、呵护 A客观、理智、成熟、稳重 C情绪化、任性、撒娇、服从 怎样的人才是受欢迎的

一个心理健康、人格健全法制的人在人际交往中PAC三种状态都有,由于成人处理比较理智、成熟,因此,A的成分可以占大多数。人际矛盾的解决 举例一:

妻子:现在现在该去收拾你的房间了。丈夫:烦死了,我现在不高兴收拾房间。P——A C——P 交叉型交往,不匹配。举例二

甲:请问,现在几点钟?

乙:不要打扰我,你自己去看表嘛。A——A C——A 人际改善策略一:与他人进行平行型交往平行交往举例:

1、P——P 他应该为弟妹们做出榜样。显然他没有做到。

2、C——C 我真喜欢吃“麦当劳”。我也是,我巴不得天天都吃麦当劳。

3、C——P 老师,我不太舒服,想早一点儿回家。回去吧,留下的功课我明天帮你补。

4、A——A 请问现在几点了。我的表8点。

5、看电视影响学习,我以后不看了。其实,适当看一点儿也可以起到调节作用。人际改善策略二:以自身的A状态激发对方的A状态,形成AA交往。

PAC混凝剂 第3篇

炼油厂含油污泥主要来源于隔油池池底沉积的油泥、浮选池投加絮凝剂气浮时产生的浮渣及曝气生化单元的剩余活性污泥,俗称“三泥”[1,2,3]。

本文在考察国内外大量文献[4,5,6,7,8]及实地情况的基础上,采用一种新型无机有机高分子复合絮凝剂一步絮凝预处理操作取代原工艺的蒸汽加热、硫酸破乳、氢氧化钙中和及阴离子有机絮凝剂絮凝多步预处理操作,将原工艺的多步高温操作改为一步常温操作,简化处理工艺,消除生产安全隐患,降低能耗,提高“三泥”脱水效率;使“三泥”经处理后,其渣含水率小于85%,液相含固率小于10%。本研究利用复合絮凝剂进行“三泥”离心分离试验及脱水性能的小试及中试研究,探讨其规律及机理,从而为炼油厂含油污泥预处理工艺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参考。

1 材料及方法

1.1 试剂、实验仪器及材料

主要试剂:聚合氯化铝无机高分子絮凝剂(分析纯,沈阳市化学试剂厂);聚合氯化铁无机高分子絮凝剂(分析纯,沈阳试剂一厂);PAM系列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分析纯,沈阳市试剂三厂)。

主要仪器:80-1离心机,上海手术器械厂;PHS-25型酸度计,上海雷磁仪器厂;KDM-2型可调控温磁力搅拌加热仪,山东荷泽电子控温技术研究所;TCW系列温控仪,余姚市第二热工仪表厂;WGZ-1数字式浊度仪,上海第三光学仪器厂;标准磨口的250ml锥形瓶的全玻璃回流装置。

实验原料取自抚顺石油一厂污水处理场“三泥”,其性质见表1。

由表1可知,“三泥”的含水率较高,如能使含水率降到85%以下,污泥体积将大大缩小,便于运输、贮存和进一步处理处置。此外“三泥”中有机物含量较高,高分子絮凝剂投加量会较大,可先加无机絮凝剂后加有机絮凝剂,或选用离子强度高的阳离子有机絮凝剂,降低成本。

因“三泥”中浮渣约占总量的93%,“三泥”的性质主要取决于浮渣,因此,实验室小试主要针对浮渣。

1.2 分析方法

含水率、挥发性固体质量百分含量、可溶性无机残渣质量百分含量、含油率及CODcr的测定方法[9]。

2 结果与讨论

2.1 含油污泥一步法常温处理絮凝剂的研究12种阳离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对浮渣的絮凝效果

针对对浮渣,本研究在常温下进行了单一投加试验及组合投加试验:通过烧杯试验,比较絮体形状大小、沉降速度、上清液体积和浊度,筛选出适合浮渣絮凝处理的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和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确定无机/有机复合絮凝剂的质量比例和投加顺序。

在常温下,12种阳离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对浮渣的絮凝效果如下:

有机高分子絮凝剂药剂6号——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CPAM)效果最好,当其投加量为200ppm,100ml浮渣的上清液量在40ml以上。因此,CPAM为最佳有机高分子絮凝剂。

2.2 上清液浊度与CPAM投加量的关系曲线

当投加不同剂量CPAM后可知,CPAM投加量在100-150ppm之间效果较好,上清液浊度低于110,表明在此投加量下,浮渣胶体经吸附电中和及吸附架桥等作用已脱稳完全,ζ电位降低,达到最大的凝聚点。当投加量<100ppm时,浊度显著下降,絮凝效果随着絮凝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加。

但当絮凝剂的用量>150ppm时,上清液浊度升高,水质恶化。表明絮凝剂过量,所形成的絮体发生再稳。因此,CPAM最佳投加量为100 ppm。

2.3 浮渣上清液浊度随两种无机高分子絮凝剂投加量变化关系

由浮渣上清液浊度随两种无机高分子絮凝剂投加量变化的曲线可知:

聚合氯化铁(PFC)投加量为800ppm时浊度较低(106),再增大投加量无实际意义。同样聚合氯化铝(PAC)投加量为400ppm浊度较低(86),投加量600ppm浊度最低(85)。由两曲线比较可知,对于浮渣的预处理,从用量和效果看,PAC强于PFC,因此筛选出PAC为本实验的最佳无机高分子絮凝剂药剂,投加量初步设定为400ppm。

2.4 PAC与CPAM以质量比2/1的比例复配絮凝效果

PAC与CPAM以质量比2/1的比例复配后,加入到“三泥”中,其处理效果好于分别投加絮凝剂的情况。试验结果见表2:

由表3可知,复配后再投加的浊度低一些,上清液量和其他分析指标也能证明这个结论。

3 结论

本论文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该复合絮凝剂进行了“三泥”重力沉降试验、离心分离试验、脱水性能试验、影响因素(絮凝剂投加量、搅拌时间、分离因数和离心时间)试验,确定了相关的工艺参数,并得到如下结论:

(1)有机高分子絮凝剂药剂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CPAM)效果最好,因此,CPAM为最佳有机高分子絮凝剂。

(2)对于浮渣的预处理,从用量和效果看,PAC强于PFC,因此筛选出PAC为本实验的最佳无机高分子絮凝剂药剂,投加量初步设定为400 ppm。

(3)有机高分子絮凝剂药剂和无机高分子絮凝剂药剂复合之后,能够使其絮凝效能相互促进,增强各自的絮凝作用从而比单独投加的效果要好。

摘要:本文对污水处理场的含油污泥进行了预处理及机械脱水研究,将原预处理中的多步高温操作改为一步常温操作,简化处理工艺,降低运行成本。含油污泥一步法预处理及离心分离工艺的实验室研究结果表明:聚铝-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PAC/CPAM=2/1)对含油污泥具有良好的调质效果。

关键词:含油污泥,絮凝剂,脱水,PAC/CPAM

参考文献

[1]赵庆祥.污泥资源化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2]李凡修,辛焰,陈武.含油污泥脱水性能试验[D].荆州:江汉石油学院.

[3]石宝友,汤鸿宵.聚合铝与有机高分子絮凝剂高分子复合絮凝剂的絮凝性能及其吸附特性[J].环境科学,2000,21(1):18-22.

[4]姜勇,赵朝成,赵东.含油污泥来源与处理方法综述[Z].

[5]孙晓娟,钟景蒋,培华,等.炼油厂“三泥”中浮渣脱水工艺研究[J].江苏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01,13(4):17-19.

[6]常青,陈野.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按的合成[J].环境科学,1999,20(1):87-90.

[7]任秀霞,郭春昱.絮凝剂对大庆油田的应用[Z].大庆油田建设设计研究院.

[8]赵华章,高宝玉,岳钦艳.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按(DMDAAC)聚合物的研究进展[J].工业水处理,1999,19(6):1-4.

PAC混凝剂 第4篇

城市PAC/zeo-HBR污水处理工艺

摘要:污水处理就是采用各种技术手段和设施将污水中污染物质分离、降解,转化为无害物质,使水质得到净化,并回收利用.在污水生物处理技术中,向传统悬浮生长系统中投加微生物载体填科所形成的复合式生长系统,通常被称为复合式生物反应器.选择适当的.栽体填料如沸石对废水中的NH4+具有较强的选择性交换能力.作 者:漆璐  作者单位:江西中煤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江西,南昌,330001 期 刊: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Journal:CHINA HIGH TECHNOLOGY ENTERPRISES 年,卷(期):, (12) 分类号:X703 关键词:城市PAC/zeo-HBR    污水处理    沸石    复合式生长系统    生物反应器   

降低PAC氢氧化铝消耗的措施 第5篇

南宁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现有年产3万t聚氯化铝的生产能力,产品品种有高纯PAC、高纯复配PACS、普通PACV、污水用液体PACV等。其中,高纯PAC是该公司的主导产品,广泛应用于城乡给水处理行业、制药、造纸施胶等。高纯PAC生产采用的是国内最先进生产工艺技术——氢氧化铝凝胶一步酸溶法。采用氢氧化铝和盐酸作为主要原料,在高温加压条件下发生水解、聚合反应生产聚合物,经放置沉淀熟化后,经过压滤机过滤,将清液送去干燥塔进行喷雾干燥,得到粉状固体PAC产品。其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在高纯PAC的生产中,氢氧化铝的消耗约占生产成本的50%,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在生产中采取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使氢氧化铝的消耗明显下降,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2 降低PAC氢氧化铝消耗的措施

2.1 降低氢氧化铝的损耗

氢氧化铝直接损耗的途径有装卸时氢氧化铝烂袋损耗,投料工投料倒袋不干净造成氢氧化铝损耗等。要加强车间管理,制定相关制度,形成相互检查监督机制,要求投料工倒料倒袋要干净,投完料要回收边角料,当班班长要做好监督管理,对车间不定期地进行抽查、考核。加强原料仓库管理,在原料装卸过程中减少烂袋,仓库内的烂袋、边角料要及时回收。定期检查和更换投料反应釜的底阀,减少因管道、底阀堵塞造成氢氧化铝损失。

2.2 降低PAC液料的损耗

PAC液料的损耗越大,每t固体PAC产品消耗氢氧化铝就越大。每降低1%的PAC液料损耗,每t固体PAC消耗氢氧化铝就会降低0.3%。在生产过程中造成PAC液料损耗的原因有很多,包括设备跑、冒、滴、漏造成的损耗,压滤工序因液料浊度不达标需要进行二次压滤造成的液料损耗,洗压滤机水带走的液料损耗等。经过现场调查,南宁化工集团有限公司PAC生产过程中PAC液料损耗大的症结是由二次压滤造成的液料损耗。原PAC液料压滤使用的压滤机滤板为暗流式(暗流式压滤是指滤液通过板框和后顶板的暗流孔排出的形式),这种压滤方式不利于直接观测到每一块滤板的出液情况,不能通过排出滤液的透明度直接发现质量问题并及时处理,如果压滤过程中若某块滤板的流出液料浑浊,那么整批液料的质量将受到影响,浊度达不到要求,从而造成二次压滤的情况,进而会造成液料的损耗。通过对压滤机滤板进行改造,采用明流式的过滤方式可以解决此难题。此种过滤方式的优点是滤液通过板框两侧的出料孔直接排出压滤机外,可以直接观察到每块滤板的出料情况,若某块滤板的流出液浑浊,可直接关闭该滤板的出料龙头,避免因一两块滤板的出液质量问题而导致整批PAC液料的质量不合格,致使必须进行二次压滤的情况。滤板改造投入使用后效果良好,没有造成其他不良的影响,二次压滤的情况基本消除,PAC液料的损耗明显下降。

2.3 平稳控制固体PAC的氧化铝含量

《生活饮用水用聚氯化铝规定》(GB 15892—2009),固体PAC的氧化铝含量指标应≥29.0%。但是在生产相同产量固体PAC情况下,其氧化铝含量每提高1%,1 t固体PAC产品就会多消耗约50 kg PAC液料,进而造成氢氧化铝消耗高。为节约成本,在满足国标的前提下,固体PAC的氧化铝含量控制在29.0%~29.5%较为合适,固体PAC氧化铝含量过高,将会造成产品质量过剩的情况,对控制生产成本极为不利。要平稳控制好固体PAC的氧化铝含量,关键的工艺参数是干燥排风温度。在进料量平稳的状态下,干燥排风温度决定固体PAC的氧化铝含量,排风温度过低,可能会引起固体PAC氧化铝含量不达标,排风温度过高,就会造成产品质量过剩的情况。在生产过程中,要根据PAC液料的质量情况来调节干燥排风温度,也就是说,PAC液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固体PAC的氧化铝含量,因此要平稳控制好固体PAC的氧化铝含量,就必须确保PAC液料的质量达标。

2.4 提高PAC液料的质量

考核PAC液料质量好坏的关键指标是氧化铝含量和盐基度。PAC液料氧化铝含量越高,喷雾干燥的产品质量越容易操作控制,同时固体PAC产量也越高,那么每t固体PAC的氢氧化铝消耗量就会相应降低;PAC液料氧化铝含量过低,喷雾干燥产量提不上去,就会造成每t固体PAC的氢氧化铝消耗高。此外,PAC液料的氧化铝含量过高时液料黏稠性大,难压滤,易结晶,会造成干燥管路堵塞,从而影响正常生产。经过生产实践摸索,PAC液料的氧化铝含量在17%~18%时,喷雾干燥易操作,产量较高。PAC液料质量的另一重要指标是盐基度。根据铝(Ⅲ)盐水解聚合的观点,盐基度是指聚氯化铝中某种形态的羟基化程度或碱化的程度。国标GB 15892-2009规定的PAC盐基度的指标范围比较宽,为40%~90%,主要是根据生产原料和制造工艺方法的不同而定的。采用氢氧化铝凝胶一步酸溶法生产出来的PAC液料盐基度一般在40%~55%。经过生产实践的摸索,当PAC液料盐基度在45%左右时,喷雾干燥易操作,产量较高。

PAC液料质量是由反应过程决定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反应温度、压力和时间。南宁化工集团有限公司PAC的生产采用的反应设备为搪瓷反应釜,反应过程为密闭加热反应,热源为饱和蒸汽。为了安全生产,加热升温过程反应釜夹套蒸汽压力不超过0.60 MPa;釜内反应压力不得超过0.40 MPa;生产反应温度控制在150~155℃,反应压力控制在0.30~0.38 MPa;保温保压反应时间为5~6h。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好以上反应工艺指标,确保生产出合格的PAC液料。

2.5 提高氢氧化铝的转化率

氢氧化铝的转化率与PAC液料的收率密切相关,转化率越高,PAC液料的收率越大,喷雾干燥得到的固体PAC的产量越高,每t固体PAC消耗氢氧化铝就会相应降低。氢氧化铝的转化率是指投入的氢氧化铝转化成PAC液料的数量与投入的氢氧化铝数量之比,具体计算公式为氢氧化铝的转化率=(氢氧化铝投料量-铝渣)/氢氧化铝投料量。影响氢氧化铝转化率的因素有生产操作细节、反应控制条件、投料配比及原料的质量情况等,要提高氢氧化铝的转化率,生产操作控制和生产配比的优化是关键。

2.5.1 严控反应工艺指标

严格控制生产反应工艺指标,关键在于生产操作人员的执行力。工艺指标执行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和氢氧化铝的转化率。通过加强工艺纪律的监督检查、考核,强化操作人员的责任心,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控制好PAC液料生产的反应压力、温度、时间等条件,确保生产过程受控。除了严格控制反应工艺指标外,细节操作也很重要,例如在反应结束或反应升温超压进行泄压操作时,要缓慢操作,控制阀门的开度,防止未反应的氢氧化铝夹带跑入尾气吸收系统,造成氢氧化铝的损耗,进而造成氢氧化铝转化率下降的不良结果。

2.5.2 优化生产配比

PAC生产采用的是氢氧化铝过量即盐酸不足量的生产工艺方法。如果氢氧化铝与盐酸的生产配比不合适,氢氧化铝过量过多,势必造成氢氧化铝资源浪费。生产配比的选择取决于生产原料的质量,南宁化工集团公司PAC生产使用原料为中国铝业广西平果分公司生产的氢氧化铝和本公司自产的工业合成盐酸,产品质量相对比较稳定。结合生产实际,通过反复试验摸索,确定了最优的氢氧化铝与盐酸的投料质量配比是1.2:1。经生产实践,使用该生产配比进行PAC的生产,氢氧化铝的转化率为93%左右,氢氧化铝消耗比较平稳。

2.6 回收利用

要降低氢氧化铝的消耗,回收利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在PAC生产过程中,压滤工序洗机水、干燥工序清洗干燥塔产生的废水、日常清洗液料贮槽产生的废水等含有少量的聚氯化铝成分,直接排入水沟,既污染环境又造成浪费。以上生产废水均可重新回用于生产系统,因此在日常生产中要做好废水收集工作,统一管理,统一回用。此外,铝渣是PAC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最主要的废旧物资,增加铝渣的回用量,可减少新鲜氢氧化铝的投入量,直接降低氢氧化铝的消耗,降低生产成本。

3 结语

PAC混凝剂 第6篇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 控制系统必须选用体积小、功能强以及可靠性高的核心硬件。德国BECKHOFF公司的CX1000是集工业PC和硬件PLC一体, 可以安装在C型导轨上的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 (PAC) , 根据用户需要将各种系统组件插在一起, 包括人机接口、I/O接口等。新设计的控制器以CX1000为基础, 包括接口模块, 用于连接显示器和鼠标/键盘;CPU模块, 用于控制算法及人机界面的实现;电源模块提供控制器24V的电源;DI/DO模块用于检测信号的输入和控制信号输出。

为了在调试过程中不影响生产, 设计一个由转换开关和中间继电器组成的控制接口, 快速实现新老控制系统的转换, 并起到新老系统互备的作用。控制系统按照功能分为上位机和下位机两部分, 上位机实现人机交互功能, 下位机实现信号处理和控制功能。

CX1000控制器采用Windows CE.NET操作系统, 支持使用Microsoft公司e Mbedded Visual C++ (简称EVC) 自行开发HMI应用程序。系统控制全都通过画面操作进行, 包括参数输入与调整, 设备运行方式、设备运行状态的控制等。飞剪过钢的情况、设备的运行状态也在画面中显示。

PAC混凝剂 第7篇

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PAC(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的循环液冷系统的控制与实现[1]。使用了泓格WP-8837PAC作为控制器[2],它继承了PLC耐用性、可靠性与可扩展性的优点,又具有PC的软件功能灵活性、浮动运算能力和可扩展存储等特点。它自带的Windows CE 5.0操作系统,可以方便使用Embedded VC++或者VB.Net等工具开发。系统将PAC的优秀控制性能与模糊控制方法结合,设计了某雷达的循环液体冷却控制系统,通过地面实验和装机实验证明该系统能将温度调节在某雷达的工作环境中,并且实现了良好的温度控制效果。

1 液冷系统介绍

液冷系统采用冷却液间接冷却任务电子系统的机柜电子设备,冷却液不与电子元件直接接触,电子元件的散热通过导热、对流和辐射等形式传给冷却装置(如冷板),冷却液流经冷板吸收热量,再经气-液换热器(空中)或液-液换热器(地面)换热,将热量传递到机外。液冷系统通过液体泵使冷却液循环,通过液-液换热器或气-液换热器、电加热器及温度控制活门等将冷却液温度控制在工作范围内。

在一个循环液冷系统中既有发热源又有散热源[3],该系统中某雷达设备作为发热源,气-液换热器(空中)或液-液换热器(地面)作为散热源,将热量传递到机外。经过雷达设备加热后的冷却液通过温度控制活门来控制,部分通过气-液换热器(空中)或液-液换热器(地面)来冷却,部分不冷却。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在系统中使用PT100电阻作为温度传感器,测量支路Ⅰ,Ⅱ的入口温度、出口温度、供液温度以及活门入口温度;使用PAC的热电阻隔离输入模块I-87015P能够直接读取电阻值,计算传感器温度并输入系统,系统根据温度的量化误差,通过模糊控制调节和由PAC的I-8024模块输出模拟量调节温度控制活门的开度来实现对供液温度的调节。

2 模糊控制系统原理

2.1 模糊控制[4,5,6]

所谓模糊控制,就是对难以用已有规律描述的复杂系统,采用自然语言(如大、中、小)加以叙述,借助定性的、不精确的及模糊的条件语句来表达。模糊控制是一种基于语言的智能控制。

1-泵1 2-泵2 3-泵3(备用) 4-温控活门 5-气-液换热器 6-液-液换热器 7-增压管 8-真空阀 9-安全阀 10-膨胀箱 11-加液接头 12-集液管 13-放液接头 14-快卸接头 15-气液分离器 16-流量传感器 17-压力传感器 18-温度传感器 19-节流阀 20-节流阀 21-减压阀 22-电加热器组 23-过滤器 24-液位计 25-单向活门 26-旁路活门 27-雷达冷板 28-天线阵面窄带射频架

传统自动控制器的综合设计都要建立在被控对象准确的数学模型(及传递函数模型或状态空间模型)的基础上,但在实际中,很多系统的影响因素很多,很难找出精确的数学模型。这种情况下,模糊控制的诞生就显得意义重大,因为模糊控制不用建立数学模型,不需要预先知道过程精确的数学模型。

模糊控制的工作原理是把由各种传感器测出的精确量转换成适用于模糊运算的模糊量,然后将这些量在模糊控制器中加以运算,最后再将运算结果中的模糊量转换为精确量,以便对各执行器进行具体的操作控制。

2.2 温度控制活门的模糊控制规律

2.2.1 温度控制活门控制原理

温控活门控制原理如图2所示。

液-液换热器支路和气-液换热器支路的流量由温控活门来控制,冷却液混合以后流入集液箱的供液温度控制在20 ℃。

活门开度转动角度范围为0~90°,活门开度为0°时液-液交换器支路全通,冷却液全部从液-液交换器支路流向集液箱;活门开度为90°时气-液交换器支路全通,冷却液全部从气-液交换器支路流向集液箱;活门开度越大,流向气-液交换器支路的冷却液越大,流向液-液交换器支路的冷却液越小,两支路流经的冷却液总流量不变。

2.2.2 温度控制活门模糊控制规律

温控活门模糊调节规律如图3所示。

当供液温度T6:

(1) T6<18 ℃,系统工作在“空中方式”时,活门每4 s减小4°;系统工作在“地面方式”时,活门每4 s增加4°;

(2) 18 ℃<T6<19 ℃时,系统工作在“空中方式”时,活门每4 s减小2°;系统工作在“地面方式”时,活门每4 s增加2°;

(3) 19 ℃<T6<21 ℃时,活门不调节;

(4) 21 ℃<T6<22 ℃时, 系统工作在“空中方式”时,活门每4 s增加2°;系统工作在“地面方式”时,活门每4 s减小2°;

(5) T6>22 ℃时,系统工作在“空中方式”时,活门每4 s增加4°;系统工作在“地面方式”时,活门每4 s减小4°。

3 系统设计

3.1 系统结构

PAC分别同时采集温度、压力以及流量等参数信号,同时控制泵、加热器以及温度控制活门等组件来完成对液体冷却系统的控制。控制系统结构框图如图4所示。

3.2 显示设计

监控两个支路的温度、压力、流量以及加热器、泵的工作状态;报警情况有温度高、压力高、压力低。系统显示面板如图5所示。

3.3 操作面板设计

(1) “总电门开关”控制系统工作电源,该系统为28

V电源。

(2) 工作方式可选择“自动”和“手动”:

① “手动”方式:

通过控制面板的开关来控制泵、电加热器的接通和关闭。

② “自动”方式:

系统根据活门入口温度和供液温度的对比情况,自动调节温度控制活门来控制冷却液的流向。

(3) “报警”和“系统工作状态”指示灯:

① 系统正常运行情况下,“系统正常工作”指示灯(绿色)点亮。

② 当出现高温、高压、低压以及泵故障的情况时,“系统正常工作”指示灯(绿色)熄灭,“报警”(红色)指示灯点亮。

3.4 软件设计

系统采用Embedded VC++开发,实现了Windows CE 5.0系统下PAC模块驱动,温度、压力、流量等数据采集,模糊控制器的控制结果通过PAC的I-8024模块输出以调节温度控制活门的开口角度。系统启动后,初始化PAC各个模块,再进入循环控制。系统若出现异常状态,如温度高、压力高等,通过界面显示及其声光报警来提示。系统流程图如图6所示。

4 实验结果

在地面实验中,使用地面液冷车来制冷,制冷温度为10 ℃,使用电加热器来模拟发热源,加热器功率为12 kW。启动系统后,先手动打开电加热器来模拟发热源,使冷却液加热到40 ℃,此时继续加热并同时启动系统,系统自动调节温控活门,控制系统的温度。

通过仿真结果可以看出,系统能够在30 s内使温度降低到设定的温度(20 ℃)范围内。可见利用PAC的模糊控制方法能够很好地实现温度控制[7,8]。当系统在空中实验时,采用风冷通过气-液换热器同样能够实现优良的控制性能,并保证系统能将冷却液控制在雷达的正常工作环境内。仿真结果如图7所示。

5 结 论

本文设计的控制方法能够很好地控制系统的调节时间与超调,系统的重点是利用PAC的模糊控制方法进行设计。实验结果表明系统设计合理,控制策略优良,并实现了比较好的控制性能。系统运行安全、可靠。

摘要:为了满足特定项目循环冷却的目的,采用了PAC控制的方法,设计了一种基于PAC的液体冷却控制系统。由于温度系统的非线性、时变、时滞等特性,设计结合了模糊控制系统鲁棒性强的特点,并利用PAC的优秀计算能力和控制性能解决了液体冷却系统的调节问题。通过大量实验,获得了循环冷却的良好控制结果。系统具有可靠性高、控制效果好的特点,满足了循环冷却设计的要求。

关键词:液体冷却系统,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模糊控制,循环冷却

参考文献

[1]刘琼,景宁波.热水器温度自调整因子模糊控制[J].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2008(4):53-55.

[2]ICP DAS.ICP DAS.WinPAC ISaGRAF PAC快速上手手册[S].3版.CA,USA:ICP DAS,2009.

[3]朱恩庆,朱蕴璞,高飞.液冷源控制系统[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10(9):56-58.

[4]齐蓉,林辉.通用模糊控制器在PLC上的实现[J].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2003(4):23-25.

[5]章卫国,杨向忠.模糊控制理论与应用[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

[6]石辛民.模糊控制及其Matlab仿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32

[7]于浩洋,初红霞.Matlab实用教程:控制系统仿真与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8]张柱华.基于Matlab的模糊控制仿真研究[J].内江科技,2008(4):140-141.

[9]杨世凤,贾梦宇.基于LabWindows/CVI和模糊PID算法的流化床温控系统设计[J].天津科技大学学报,2009,24(3):54-57.

PAC混凝剂 第8篇

关键词:官地电站,水厂,PCA集成,自动化

0 引言

官地水电站改造前的水厂净水系统处于分散控制阶段[1], 自动化程度低, 投药罐容量小, 报警、监测信息未与远程中控室计算机连接, 不能远程监控, 需人工每天投药和净水控制, 无法满足国内一流水电厂无人值班的要求。为保证水厂安全、可靠、自动化运行, 在2014年进行了水厂改造。改造后的水厂, 基于PAC集成自动化控制技术, 采用水厂操作计算机控制和远程监控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实现了与水电站发电系统高度自动化水平相适应的水厂加药和其他辅助操作全自动化运行。

1 改造设计思路

整个官地水电站水厂由高位水池 (竹子坝施工期水厂设备净化后的储水池) 、清水池、水厂控制系统三部分组成。水厂控制系统包括取水泵站、加药和配药设施。设计思路:除每隔5~7天人工将固体絮凝剂倒入储药池外, 其余的加药和配药操作 (加水、液位控制、定时搅拌、药液稀释、根据源水参数变化自动调整加药量等) , 以及全部的辅助操作和控制 (取水泵启停切换, 清水池液位和高位池液位检测和相关泵阀的动作、虹吸滤池的电动阀门动作等) , 都在水厂操作控制计算机远程监控下, 由现场的3台现场控制操作站自动完成。

2 系统结构

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现场控制分为3个子系统:水位和辅助控制站、排泥阀控制站和智能加药配药控制站。3个子系统共同构成一个水厂分布式小型集散智能控制系统。3个子系统的控制功能彼此独立, 通过以太网与水厂操作控制计算机通信, 构建水厂内部小型局域网, 形成整个水厂的信息和数据共享和3台操作站联锁动作。水厂操作控制计算机将主要的水厂运行信息, 通过集中通信控制站上传到电站中控室操作计算机, 实现水厂运行的远程监控。水厂操作和控制计算机还承担水厂运行日常管理、设备隐患和故障报警功能。

3 控制系统原理

3.1 化药、配药和加药控制

化药, 即将固体药加水化成高浓度药液的过程。显示屏中设定化药浓度, 储药池液位上限、储药池下限。智能加药程序将自动计算化药包数。在储药池液位到达下限时, 报警提示“化药池下限报警” (0.3m下限仍能保证24h用药) 。收到提示后, 人工查看控制柜显示屏提示的所需化药包数, 倒药, 按下控制柜面板上的“化药开始”按钮, 系统自动启动储药池进水阀加水。加水结束后, 自动搅拌, 维持化药浓度比例为10%。

配药, 即将高浓度药液加水稀释为所需浓度药液的过程。配药池液位下限时, 自动打开进水阀加水, 到达计算加水液位时, 启动转药阀、进药阀和离心泵, 开始灌高浓度药液。液位到达上限则停离心泵、转药阀和进药阀。加水液位值由程序依据配药池液位下限、上限与配药浓度计算得出, 配药浓度比例为2%。配药池的搅拌由鼓风机, 配药池进气阀完成。

加药, 即将稀释后的药液加入预沉池进水管中, 经过水厂处理, 保证出厂水合格的过程。水厂操作控制计算机实时检测源水流量、源水浊度、加药流量和出厂水浊度等参数, 进行加药控制计算, 控制计量泵的行程和频率, 实现加药流量的精密闭环控制。当运行计量泵的行程和频率达到最大值时, 如加药流量仍不满足要求, 将启动备用计量泵, 从而防止浑水事故发生, 保证供水安全。

3.2 水位监测和控制

水位监测和控制, 是指水厂取水泵、加压泵和回流阀的控制逻辑。原清水池主要由高位水池供水, 水厂净水系统辅助供水。改造后清水池的主要水源由水厂净水系统供给, 而高位水池水源补充供水。即正常通过控制取水泵的启停以控制进水流量, 实现清水池液位平衡。当用水量过大导致清水池液位低于下限时, 则打开回流阀, 用高位水池的水进行补充。水位与辅助控制原理如图2所示。

为节约成本, 改造时保留了部分原设备, 利用原设备手动控制取水泵和加压泵。部分监测和控制信号也由原设备取出, 进入新控制柜内。

高位池的水位监测和数据传输由两套不同的无线通信系统并列运行, 以增加可靠性, 一套为VPN无线通信器 (采用GSM网络) , 另一套为无线电台 (433M) 。两套设备分别接入一个液位传感器, 将所检测的信号通过不同的无线传输方式传给水厂操作控制计算机, 完成闭环控制。

3.3 排泥及虹吸阀控制

水厂处理的预沉池、絮凝池、配水池、沉淀池分别装有排泥阀, 虹吸池装有虹吸阀。排泥控制逻辑必须满足各个区排泥周期及排泥时长可单独设置, 而同一时间又只能有一个小区排泥的要求。改造时经过计算验证, 最终确定排泥与虹吸时间为3min。排泥沟增设了电极传感器, 如没有排泥时检测到排泥沟有水, 提示故障报警, 以便检查排泥阀是否正常关闭。

4 改造后系统的先进性

(1) 采用PAC集成自动化控制装置, 保证了整个系统的可靠性。

目前水厂的自动化控制普遍采用由PLC组成的集数据采集、过程控制和信息传送于一体的监控网络[2]。而官地水厂改造采用的PAC是新一代集成的工业自动化控制装置, 其以32位嵌入式系统为核心, 功能比以8位单片机为核心组成的PLC更为强大。它自带微型操作系统, 采用C++编程, 更适应自来水控制中许多底层控制较复杂的运算。底层控制PAC直接控制每个对象, 主要的控制运算和报警都在底层完成, 当与上位计算机通信出现故障时, 也可以维持生产的正常进行。

PAC采用模块式结构, 具有多种形式的标准I/O接口 (RS-232、RS-485、自带以太网通信接口) , 不仅能完成投药控制需要的多个参数检测, 也方便系统两级计算机在工业以太网环境下的通信, 确保水厂控制系统与电厂监控计算机网络系统数据共享。

(2) 运用二维码扫描技术, 方便维修人员及时了解设备性能。每个水厂设备都带有二维码, 只要扫描二维码, 就能够及时上网查询该设备的有限性能特点和操作维护说明。

(3) 加药控制算法软件以人工神经网络为基础, 具有自学习和自适应的人工智能特点。其能够根据源水参数变化自动计算合适的加药量, 命令下传给加药配药机, 控制计量泵改变加药量, 使清水池水质达到设定要求。

(4) 水厂保障体系软件齐全。设置了三十余项报警功能, 所有报警参数的上下限都可以根据现场需要灵活设定。一般参数越限, 屏幕文字报警, 出现危及水厂安全的故障如断药等, 可及时启动备用系统。

(5) 人机界面友好, 并配置了多个人机对话和操作界面。本机可显示配药、加药、排泥、辅助控制等操作和测控参数, 可在线直接控制所有设备, 并可生成各类报表。

5 结语

官地水电站水厂改造中合理搭配新、旧设备, 既保证了水厂设备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先进性, 又节省了资金。采用PAC集成自动化控制技术, 使用工业以太网通信, 实现了集中管理、分散控制和资源共享。改造后的水厂自动化程度高, 不再需要人工驻守操作, 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 达到了无人值班要求。改造后的设备通过了验收, 目前运行稳定逾半年,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徐冰.现代自来水厂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J].科技展望, 2014, (11) :26

PAC混凝剂 第9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的病例均来自我院牙周科就诊患者, 根据现病史、症状、体征及各项检查提示需要进行牙周手术的患者92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46例, 年龄29~61岁, 平均年龄 (46.4±6.3) 岁, 其中男33例, 女13例;对照组46例, 年龄28~62岁, 平均年龄 (45.4±7.7) 岁, 其中男35例, 女1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体征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本组92例患者均按常规牙周手术进行治疗, 根据病情做相应的常规消毒、麻醉;切开牙周进行相应的手术, 术后缝合切口并采用牙周辅料保护, 预防性口服抗生素, 1周后复诊并拆线。治疗组给予RESO-PAC牙周辅料辅助治疗, 对照组仅采用常规辅料治疗措施。观察全部患者术后切口情况、拆线时伤口情况、排除外伤及用牙不当情况, 对92例患者进行为期8周的随访观察, 并做统计分析。

1.3 疗效标准

在严格执行上述步骤以后, 对治疗效果进行疗效评定。成功:切口完好, 边缘密合, 治疗后无剧烈疼痛及伤口红肿溢脓等症状, X线片显示根尖周正常, 牙周正常。失败:切口感染, 伴有剧烈疼痛及伤口红肿溢脓等症状。随访8周, 每周对患者定期检查伤口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本文所得相关数据, 均采用SPSS14.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 计量资料用 (x¯±s)

2 结果

对两组患者术后、1周后、4周后、8周后的治疗成功情况进行对比观察, 结果表明治疗组患者的治愈成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可见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更优。具体数据见表1。

注: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研究表明, 牙周手术后, 牙周组织的愈合情况取决于首先占据根面的组织细胞来源。牙龈上皮细胞附着于根面形成结合上皮, 如果牙龈的结缔组织先附着就可能导致被吸收, 只有来源于牙周膜内未分化的细胞先到达牙根, 才能实现牙周组织的新生和切口的愈合。而RESO-PAC牙周辅料作为牙周手术后的辅助材料及伤口保护的辅助材料, 在口腔科治疗时隔离、保护创面, 对手术创口愈合都有很好的疗效。其主要成分为:羧甲基纤维素钠 (盐) 、多乙酸乙烯酸、没药树脂、矿脂、聚环氧乙烷树脂、香料。大家都知道羧甲基纤维素钠, 是当今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用量最大的纤维素种类, 其易溶于水, 溶液透明的特性常在医药工业中用作药物载体, 并且具有黏合、增稠、增强、乳化、保水、悬浮等作用。而多乙酸乙烯酸具有良好的透明性和弹性, 也常用于医药用品[3]。聚环氧乙烷树脂可用作医用软膏的配合剂、压制药片的黏合剂、脱模剂等, 并且聚环氧乙烷树脂还可挤出成型, 用于水溶性包装材料、絮凝剂、陶土粘合剂和水流减阻剂等多种用途[4]。这些主要成分特性都充分表明了RESO-PAC牙周辅料在牙周手术后切口保护及其他牙周治疗上具有的很好疗效, 它的高强度、耐磨、操作简单, 与牙齿发生化学性结合, 与牙体组织卓越的生物相溶性及持续性都很好的巩固和弥补了牙周术后切口的愈合问题, 经观察统计分析也表明了RESO-PAC牙周辅料作为牙周辅助治疗有很好的疗效, 其伤口感染及不良反应的比例均明显低于使用老式牙周辅料的患者, 其具有的可吸收降解等特性, 对伤口的保护作用比以往老式的辅料好。在观察期间笔者还发现本材料的另一优点为抗磨损, 与牙齿化学结合方面明显优于其他的牙周辅料, 还有通过患者使用后情况了解到RESO-PAC牙周辅料的材料细腻, 深受患者好评, 所以笔者认为RESO-PAC牙周辅料在临床上疗效显著, 使用是安全的, 值得进一步推广。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RESO-PAC牙周辅料对牙周手术后保护手术伤口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口腔科进行牙周手术的9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两组牙周手术方式相同, 都予以常规术后护理及治疗, 治疗组46例加以RE-SO-PAC牙周辅料保护伤口;对照组46例使用常规牙周塞制剂保护伤口。将两组的临床效果进行疗效判定。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且回顾随访伤口感染、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RESO-PAC牙周辅料在临床上疗效显著, 使用安全。

关键词:RESO-PAC,牙周辅料,疗效分析

参考文献

[1] 徐君伍.口腔修复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 204.

[2] FAN Ming-wen, JIANG Qion-zhou, BIAN Zhuan, et al.Isolation of egg yolk IgY from hens immunized with S.mutans B29-33 and S.sobrinus 6175[J].口腔医学纵横, 2000, 16 (3) :193-194.

上一篇:降噪与结构设计下一篇:企业行政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