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资源范文

2024-08-31

农田水利资源范文(精选12篇)

农田水利资源 第1篇

1 工程水利与资源水利各自的特点

1) 我国目前水资源现状。我国目前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量的1/4, 占到世界109位, 已被列为13个人均水资源比较贫乏的国家之一, 而且我国的水资源分布极不均匀, 淡水资源多集中在南方, 北方的淡水资源比较贫乏, 仅为南方水资源的1/4。目前我国城市用水非常紧张, 据统计, 全国600多座城市中有300多座城市缺水, 严重缺水的城市有108座, 而且数量还在继续增加。水资源的贫乏, 使得资源水利成为当今时代的必需。

2) 工程水利的特点。工程水利的应用非常普遍, 主要是消除水害和有效利用水资源。如堤坝、渠道、进水口等建设的水电站, 可以防洪、发电、供水等, 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其主要的特点是:a.规模大, 工程复杂。每一处的水利工程的建设都要实地考察地域水文特点, 甚至要专业勘察很长的时间, 工程复杂, 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b.影响大, 综合性强。水利建设在建设之初对生态有一定的破坏, 甚至要进行人与动植物的迁移。如三峡水电站的建设, 改变了很多自然风光, 甚至改变了当地小范围的气候特点, 对人们的生活和生态影响很大。c.随机性, 效益不定。工程水利是为了抵挡水旱灾害, 可是目前的水资源状况是越来越贫乏, 水质的下降, 已经超出工程水利的能力范围。

3) 资源水利的特点。面对水资源日益贫乏, 水体水质不断下降的现状, 需要对水资源进行合理的优化、配置。资源水利的特点是:a.合理利用。因为水资源的供不应求, 所以要有计划的合理取用。资源水利主要是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节约用水以及水资源的循环利用。b.体制更新。资源水利与传统的水力资源的管理不同, 在管理体制上注重的是对资源的管理和优化, 更符合时代需要。c.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资源水利注重生态和环保, 强调的是资源的重要性, 符合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 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发展的原因

1) 水资源日趋紧张。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全球人口增长较快, 各地城市化发展迅速, 也更加大了水资源的利用。生产和生活用水的增加, 使水资源一度紧缺。尤其是城市用水量的增多, 每到春夏用水高峰期, 经常出现缺水、断水的情况。在水利管理体制上应该往资源水利管理上倾斜, 使节约用水, 合理用水嵌入人们的意识之中。

2) 水污染日趋严重。城市化的快速发展, 使得生产和生活的废水量也不断增多, 对城市附近的水源污染严重, 这样将导致水资源更为紧张。水资源虽然是可以再生的, 但是大气污染对降水的影响也颇为严重, 水资源在利用的时候还需要进行加工治理, 这就是资源水利的范畴。所以, 水污染也推动了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的发展。

3 工程水利与资源水利之间的关系

1) 工程水利是资源水利的基础。工程水利实现了对水力的综合治理, 这些基础设施在防洪、灌溉、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对水资源的保护也起到很大的作用。自建国以来, 我国大力发展水利工程, 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水利工程的兴建, 改变了洪水肆虐的局面, 促进了工农生产。可以说没有工程水利, 就没有经济稳步发展的今天。扎实的工程水利建设, 控制了洪涝灾害的发生, 理顺了各大水域水系, 为水资源的保护提供了基本的条件。工程水利是人们控制水资源的有效手段, 没有工程水利的前期铺垫, 资源水利就无从谈起。

2) 资源水利是工程水利的发展。当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与水力资源不匹配的时候, 水力资源的管理就应该制定更加适应人们需要的制度来管理。尤其是目前环境的恶化所带来的水资源紧张、洪涝旱灾害以及严重的水污染, 注定了水利发展必然要改变方向, 资源水利此时就应运而生。经过长期以来工程水利的铺垫, 我国的水利发展已经达到了相对比较成熟的时期, 提出资源水利的发展也是时代之需要, 发展之必然。资源水利是工程水利发展的更高级阶段, 符合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3) 工程水利与资源水利相互依存。提出了资源水利这一水利发展方向, 并不是要摒弃工程水利。强调资源水利是因为目前水资源的形势比较严峻, 需要用更加重视的态度面对。在水利资源利用和管理上强调保护和优化, 并不是不需要工程水利。在资源水利提出阶段, 仍然需要发展工程水利, 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所以, 资源水利的发展与工程水利的建设缺一不可, 二者不可割裂。长期以来在水资源管理上, 割裂了二者的关系, 已经导致了很多水源浪费问题。比如在工程水利建设的时候, 忽视了资源水利的节约和保护, 违反了合理利用的原则, 导致了多重问题的发生。所以, 二者要相互依存, 和谐统一。

4 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发展的趋势

资源水利的核心是水资源的优化配置。目前水资源的问题颇多, 水紧张、水污染、水的再利用都是水资源的问题。在全面推进水资源发展的问题上, 需要解决的不仅仅是工程水利可以解决的防洪、抗旱, 更需要对水资源进行保护、调配, 防止水土流失和水污染的发生, 这就是资源水利所涵盖的范畴。资源水利的内涵还体现了水利建设的系统性和科学性。资源水利管理站在更高的角度, 把握全局, 不仅仅要考虑单项工程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还要考虑到单项工程对整个水域系统的影响, 甚至是对当地生产、生活和生态的影响, 更加科学合理。不再像以前水利工程建设时, 为了一时的经济发展, 以破坏一方成就另一方的狭隘思想为指导。资源水利, 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基础, 坚持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并重, 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 要考虑到可持续的发展。

总之, 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发展并不是可以摒弃工程水利, 只发展资源水利。气候的反常, 导致水旱灾害不断发生, 工程水利依然要加大投资, 继续巩固发展。当然, 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的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是水利发展的更高一个阶段, 也是有效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最好方式, 我们都应该看到其发展的必然性。

摘要:资源水利是对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在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保护水资源、节约水资源。随着社会的发展, 工程水利向着资源水利发展已成为必然。本文分析了工程水利和资源水利的特点以及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发展的原因, 简述了工程水利和资源水利的关系, 并分析了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工程水利,资源水利, 原因,关系,趋势

参考文献

[1]郑清, 朱琳琳, 王寒芳, 郑洁.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发展分析[J].河南科技, 2013.

[2]刘盛凯, 李艳华.浅谈水利工程偏向资源水利发展现象探讨[J].科技与企业, 2012.

农田水利资源 第2篇

我局实施了省级土地整理项目1个、市级投资项目1个,县级投资自求占补平衡项目2个;拟实施省投项目2个、市投项目1个、中央财政补助水毁复垦项目2个,补助资金392.98万元;拟申报立项县级自求占补平衡项目6个。土地开发整理建设总规模175411.59亩,预计总投资22653.646万元,预计新增耕地18587.66亩。目前,所实施的4个土地整理项目已竣工并经省土地统征整理事务中心核查,待省厅终验。省级立项投资的甘棠镇、天师镇和市级投资的沙坝场乡等3个土地整理项目建设开工在即。现将我局土地开发复垦整理上半年工作简要回顾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责任到人(一)落实机构责任制

年初,我局与土地整理中心和各基层国土资源管理所签订了责任书,把土地整理任务与中心和各所工作人员德、能、勤、绩挂钩,从而将全县土地整理工作落到了实处。

3月初,在市局XX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及有关部门的同意下,我局对原“XX县征地整理事务中心”分设为“XX县土地整理中心”和“XX县征地事务所”,并对工作人员进行了调整,明确了工作职责,4月初,新机构启动运行。(二)加强中心内部管理

拟定了《中心2012年工作要点》、《中心工作人员2012年工作分组》、《中心工作人员2012年工作职责》、《中心工作制度》《中心工作纪律》、等;加强干部职工的学习教育,坚持思想纪律作风整顿常态化,认真开展国土资源法律知识学习活动,提高素质、强化纪律,增强其责任心,积极主动完成工作。干部职工遵纪守法、团结和睦、勤恳工作,单位工作、生活秩序正常。

二、广泛宣传,提高认识

我局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黑板报、标语、宣传车、画报、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搞好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重要性,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对缓解我县人地矛盾,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及增强农业后劲起到了重要作用,增强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土地基本国策观念,进一步提高了全社会对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战略意义的认识。

三、求真务实,狠抓实施

今年来,我局克服资金紧缺,技术力量薄弱、工作任务重等诸多因素,在各级党政和农业水利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多方筹措资金,搞好耕地占补平衡工作。(一)竣工待验收项目

实施的省级投资骑龙乡土地整理项目1个、市级投资长岭镇项目1个,县级投资讲治镇、新宁镇自求占补平衡项目2个,土地开发整理建设总规模52760.85亩,预计总投资6122.246万元,预计新增耕地5553.52亩。1.XX县骑龙乡土地整理项目

属省级投资项目,省国土资源厅于2007年以川国土资函〔2009〕425号批准立项的省投资项目,建设规模13435.20亩,总投资1875.876万元,预计新增耕地1378.05亩,施工工期6个月。涉及六家坝村、沙河村、葫芦井村。工程内容主要为:土地平整、农田水利工程、道路工程、林网工程等。该项目已竣工并于今年5月底通过省土地统征整理事务中心核查。

2.XX县长岭镇土地整理项目

属市级投资项目,系省国土资源厅以川国土资函〔2009〕457号文件批准立项的县投资占补平衡项目(而实属市级投资),总投资1385.66万元,建设规模13976.10亩,预计新增耕地1634.20亩。施工工期3个月,涉及天码头村、土包寨村、天星寨村、采实桥村。工程内容主要为:土地平整、农田水利工程、道路工程、林网工程等。该项目已竣工并于今年5月底通过省土地统征整理事务中心核查合格,新增耕地1412.2亩,该中心已向省国土资源厅耕地保护处出具核查报告书,待省厅终验。

3.XX县讲治镇土地整理项目

属县级投资项目,系省国土资源厅以川国土资函〔2009〕457号文件批准立项的县投资占补平衡项目。总投资1486.79万元,建设规模13075.65亩,预计新增耕地1455.45亩,施工工期为3个月。涉及慈竹庙村、灯塔村(含原朝阳寺村)、高峰村(原新桥村)。工程内容主要为:土地平整、农田水利工程、道路工程、林网工程等。该项目已竣工并于今年5月底通过省土地统征整理事务中心核查合格,新增耕地1168.44亩,该中心已向省国土资源厅耕地保护处出具核查报告书,待省厅终验。

4.XX县新宁镇土地整理项目

属县级投资项目,系省国土资源厅以川国土资函〔2008〕391号文批准项目,总投资1373.92万元,建设规模12273.9亩,新增耕地1697.3亩(其中核销2008年一、二、三批次城市建设用地挂帐1208.125亩,市国土资源局挂帐483.175亩,下剩6亩),施工工期3个月。涉及新宁镇孙家沟村、胡家沟村、瓦店子村3个村。工程内容主要为:土地平整、农田水利工程、道路工程、林网工程等。该项目已竣工并于今年5月底通过省土地统征整理事务中心核查合格,新增耕地1594.83亩,并已经通过省厅终验(本项目为挂账项目,终验合格后,将核减部分用地指标)。(二)拟实施项目

除全权委托市局实施市级投资的XX县沙坝场乡土地整理项目外,我局有望今年7月底开工建设甘棠镇、天师镇2个土地整理项目,建设规模42680.05亩(含沙坝场乡土地整理项目),总投资5316.3万元(含沙坝场乡土地整理项目),预计新增耕地4655.25亩(含沙坝场乡土地整理项目)。实施XX县灵岩乡等5个乡镇水毁复垦项目、XX县讲治镇等7个乡镇水毁复垦项目。1.XX县甘棠镇土地整理项目

系四川省国土资源厅以川国土资函〔2010〕1163号文件批准的省投资项目,建设规模14054.7亩,总投资1831.64万元,预计新增耕地1514.47亩,建设工期1年,涉及转洞桥村(含原鸡子山村)、香安庙村、南坝子村。工程内容主要为:土地平整、农田水利工程、道路工程、林网工程等,现正上网招标比选代理机构。2.XX县天师镇土地整理项目

系四川省国土资源厅以川国土资函〔2011〕99号文件批准的省投资项目,建设规模14958.5亩,预计总投资1913.23万元,预计新增耕地1579.4亩。涉及天师镇尖峰寨村、崔家坝村、龙井坝村,目前已完成项目实测和规划设计,省厅以“川土整备〔2012〕101号”对施工设计和预算编制比选文件进行了备案。3.XX县沙坝场乡土地整理项目

该项目系四川省国土资源厅以川国土资函〔2010〕1066号文件批准的市投资项目,建设规模13666.85亩,预计总投资1571.43万元,预计新增耕地1561.38亩,要完成土地平整、农田水利、田间道路和其他土地调整项目,为市级投资项目(我局已全权委托市局实施)。4.XX县灵岩乡等5个乡镇水毁复垦项目

XX县灵岩乡、新太乡、永兴镇、沙坝场乡、梅家乡等5个乡镇水毁复垦项目,属国家补助资金,总投资177.42万元,正在进行施工设计。5.XX县讲治镇等7个乡镇水毁复垦项目 XX县讲治镇、拔妙乡、长岭镇、广福镇、任市镇、靖安乡、甘棠镇等7个乡镇水毁复垦项目,属国家补助资金,总投资215.56万元,正在进行施工设计。(三)积极申报立项

为真正解决我县无用地指标问题,必须申报储备一批。我局正在积极申报XX县新街乡、梅家乡、广福镇、回龙镇、骑龙乡、灵岩乡等6个县级投资土地整理项目,建设规模79970.69亩,预计总投资11215.1万元,预计新增耕地7767.21亩。1.XX县新街乡土地整理项目

今年拟申报的县投资占补平衡项目,预计总投资1847.56万元,建设规模12339.6亩,新增耕地1345.26亩,建设工期1年,涉及老街村、竹儿坪村。工程内容主要为:土地平整、农田水利工程、道路工程、林网工程等。已完成可研报告和项目前期费用预算控制价,待申报立项。2.XX县梅家乡土地整理项目

今年拟申报的县投资占补平衡项目,预计总投资1814.97万元,建设规模12655.1亩,新增耕地1201.5亩,建设工期1年,涉及茅坪寺、大堰塘、老山、小方城村。工程内容主要为:土地平整、农田水利工程、道路工程、林网工程等。已完成可研报告和项目前期费用预算控制价,待申报立项。

3.XX县广福镇土地整理项目

今年拟申报的县投资占补平衡项目,预计总投资1939.95万元,建设规模14378.67亩,新增耕地1365.97亩,建设工期1年,涉及梨山包村、艾家沟村、石板滩村、芦家沟村、夏家庙村。工程内容主要为:土地平整、农田水利工程、道路工程、林网工程等。已完成项目前期费用预算控制价,拟申报立项。4.XX县回龙镇土地整理项目

今年拟申报的县投资占补平衡项目,预计总投资1839.3万元,建设规模13024.9亩,新增耕地1235.1亩,建设工期1年,涉及锁口庙村、高板桥村、赵家坪村。工程内容主要为:土地平整、农田水利工程、道路工程、林网工程等。已完成可研报告和项目前期费用预算控制价,待申报立项。

5.XX县骑龙乡土地整理项目

今年拟申报的县投资占补平衡项目,预计总投资1786.52万元,建设规模12963.6亩,新增耕地1231.54亩,建设工期1年,涉及新店子村、方居庙村。工程内容主要为:土地平整、农田水利工程、道路工程、林网工程等。已完成项目前期费用预算控制价,拟申报立项。6.XX县灵岩乡土地整理项目

今年拟申报的县投资占补平衡项目,预计总投资1986.8万元,建设规模14608.82亩,新增耕地1387.84亩,建设工期1年,涉及桂花院村、虾扒口村、李家嘴村。工程内容主要为:土地平整、农田水利工程、道路工程、林网工程等。已完成项目前期费用预算控制价,拟申报立项。

二、存在的问题

(一)骑龙乡政府提及的骑龙乡土地整理项目所涉六家坝村7组1座便民桥,曾在我局做过规划设计,后因农桥跨度超过6米,超出整理项目的设计范围,在省国土资源厅评审方案时被审减,在实施该项目过程中施工方为加快工程进度,在此河段铺设了涵管和条石。施工方在修建田间道距河道近100米处时,因按照施工设计方案未架设便民桥,引起当地村民强烈不满,阻拦施工单位拆除河段中的涵管和条石,致使道路未按设计完工,形成断头路。今年5月10日,在骑龙乡党委、政府的配合、协调下,组织施工队伍对河道中的涵管和条石进行了拆除,恢复了原状。

(二)骑龙乡政府提及的骑龙乡土地整理项目区所涉葫芦井村4组魏家院子河道上的便民桥,在设计方案中没有设计,因此在项目建设时也未架设该便民桥,村民强烈要求建设便民桥。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加强我局内部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单位工作秩序正常。

(二)积极致力于我局队伍建设,加强政治业务学习和培训,努力提高干部职工政治、业务素质,人人做有责任心、有用之人。

(三)继续争取上级立项投资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开工一批土地整理项目。(四)建议县政府组织相关单位专题研究骑龙乡政府提及的骑龙乡土地整理项目所涉六家坝村7组、葫芦井村4组魏家院子河道上共2座便民桥。

(五)配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做好土地开发复垦整理专项规划编制工作。

农田水利资源 第3篇

【关键词】遥感技术;农田水利;资源;研究

0.引言

近年来,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遥感技术被运用得很广泛。比较突出,也是比较有用的就是遥感技术在农田水力资源中的利用。这项措举,是真正意义上的科技兴农的实现。是我国农田水利中的飞跃性的进步。遥感技术在农田水利资源中被广泛的应用,这样就对农田的情况进行了一个科学而精准的分析。这主要包括农田的防洪抗旱、农田的灌溉情况,以及农田的水土流失治理动态进行一个科学的分析。遥感技术可以对农田水利资源做一个系统的分析,以便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1.相关概念分析

遥感技术主要是在资源勘测和环境勘测中利用的一种技术,这种技术的作用主要是反映资源的情况,以便相关部门作出科学合理的分析。目前来说,遥感技术运用的领域非常的广泛,农业、林业、海洋、水文和气象都有充分的利用这种技术。所谓的遥感技术实际上就是指的是利用光学接受电磁波和地面反射而来的信号。这种技术主要是在高空和外层空间进行。主要指的是遥感器和波探测仪器两种仪器。遥感器将接收而来的的电磁波和反射信号记录好之后再传回地面的地方,然后进行信息的处理、判断和验证等步骤。实际上,具体来说,这种技术就是一个拍摄、扫描以及传输信息和信息处理的工作过程。

2.遥感技术在农田水利资源中的利用

2.1在水土流失治理动态中的应用

我们生活的家园土地资源类型多样,复杂且多变。由于许多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水土流失严重。人为因素主要是过度开垦土地,在草原上过度放牧,以及一些过度开矿和修路导致的土层松动,水土流失情况。自然的原因主要是地貌地形、植被气候、以及土壤和风向发生的自然变化。人为的破坏,导致水土严重流失,是可以避免的,自然的因素是不可抗拒的,但是,也是可以经过人为的努力,达到一定的改善。例如在一些水土流失严重的地方人工种植固土性很强的树木和草,也可以在水土流失的地方修建固土的堤坝和成网格的坝子。实际上,认人为的修建坝子只能够保护水土不流失一段时间,只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做法,而人工种树一直都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被广泛的利用到保护水土流失工程中。

我国的地理南北东西跨度都比较的大,地理位置复杂,地形也比较复杂过度明显,气候多变,冬夏温差较大,一些南方地区时常发生洪灾,北方地区时常发生旱灾,且北方的风沙较为严重。因而,我国的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我国人口众多,土地资源总量虽然较多,但地形复杂,适合耕种的农田比例较小,且人均占有量较少,但我国水土资源流失较为严重,为了缓解水土流失情况,我国政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整治。全国呼吁保护土地,防止水土资源流失。还大力退耕还林,请专人在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种树。政府能够有这一系列的方案,还得益于遥感技术。遥感技术被广泛的利用与农田水利资源中,在防止水土流失工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遥感技术将我国水土流失的情况清晰的传给相关部门,为相关部门提出及时、科学合理的方案提供了科学的资料。一般来说,遥感技术的传回的结果都是比较科学和宏观的,对促进农田水利资源的保护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2在防洪抗旱中的应用

前面笔者也提到,我国地理位置广阔,国土南北东西跨度都比较大,国内地形复杂气候多样。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特别是洪灾和旱灾严重,古就有南涝北旱的说法。但是我国在应付自然灾害的能力还是比较突出的,这和遥感技术分不开。遥感技术对于防洪抗灾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实际上,遥感技术洪灾旱灾的情况反映和紧急救援,以及灾后的重建工作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不止如此,我国还建立了农田洪旱遥感系统,这种系统反应的是我国科技的进步和对民众的关心。一个国家应付自然灾害的能力,往往凸显的是国家的经济实力。

洪旱遥感系统主要包括两种主要的模式。一检测灾区重点。通过雷达卫星和地理信息监测出重灾区,并作出详细的评估,以及对灾后的重建作出决策。二是灾区宏观检测。利用气象卫星每天读灾情进行速报,对灾情地区,持续时间,灾情损失作出评估。

实际上,事实已经有力的证明了遥感技术在防洪抗灾等抗击自然灾害中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在紧急救援,灾情监测、以及灾情评估和灾后重建工程中的作用都是极其重大的,可谓是贯穿整个始终。遥感技术为相关部门提供了客观和全面清晰的信息,这些信息成为有关部门做出正确决策的有力支撑点。

2.3在河道检测中的应用

我国水资源丰富,河流众多,河流成为我国大部分地区饮用灌溉的主要水源。水是生命之源,加之我国又极为容易发生洪灾和旱灾。因此这就需要我国多河流实行检测。遥感技术对河流的水位情况,河道走势,河床变化,水质变化都会有清晰的数据。遥感技术将这些数据传给相关部门,以便相关部门掌握详细情况,当发生灾情的时候,也好及时作出决策。遥感技术对我国的农田水利灌溉和经济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结语

遥感技术传送的信息可靠而详细。遥感技术将详细的信息资料传给相关部门,以此来帮助相关部门及时正确的了解情况,并帮助他们做出正确及时的决策。在我国农田的水利中广泛的被利用,极大的促进了我国农田水利资源的管理。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的遥感技术水平还是比较高的,但也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红岩.基于NPP和植被降水利用效率土地退化遥感评价与监测技术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3.

[2]蒙继华,吴炳方,杜鑫,张飞飞,张淼,董泰峰.遥感在精准农业中的应用进展及展望[J].国土资源遥感,2011,03:1-7.

[3]高广磊,信忠保,丁国栋,李丛丛,张佳音,梁文俊,安云,贺宇,肖萌,李文叶.基于遥感技术的森林健康研究综述[J].生态学报,2013,06:1675-1689.

[4]石林.基于GIS和HydraN的复杂河网地区洪水风险管理及水资源联合调度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10.

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探讨 第4篇

实施资源水利是各级水利部门转变职能的需要, 在传统工程水利的内涵里, 水的问题只是技术可行性和投资可行性 (效益和费用) 的问题, 并且随着工程技术能力的提高, 国家的投入问题更是成为解决水问题的关键。而政企不分体制所形成的自己评价工程并由自己负责建设的利益驱动机制, 更加剧了各级水利部门“重工程建设, 轻资源管理”的倾向, 争取国家投资, 加快水工程建设成为各级水利部门的主要目标, 忽略了面向社会履行资源管理职能。

水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 没有水就没有人类社会。当人类进入20世纪以来, 工程水利的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人口的急剧增长, 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高速发展等因素对水资源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和压力:一是生产、生活用水量急剧增加, 人们对水质要求的提高;二是城市集中供水量骤增, 迅速超过地域供水能力的限度, 城市缺水严重;三是生活废水、工业污水迅速增长, 特别是城市附近水域污染严重, 使能够有效利用的水资源量在不断减少, 生态环境也进一步遭到恶化。但是每一区域水资源总量是有限的, 水资源短缺问题愈来愈突出。在这种情况下, 光靠修建水利工程已经不能解决问题, 修好的水库可能无水来;打了井、开了渠, 有可能提引不到水。这时, 人们开始转向水资源, 开始重视和研究水资源问题;认识到必须从资源的开发、调配等方面来满足人类社会发展进步对水资源的需求, 所以, 资源水利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资源水利将逐渐取代工程水利, 并逐渐在水利事业中占据主导地位, 这是社会发展的规律。

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的转变是不是说不再加强水工程科学技术的研究和教育了, 将不再需要大规模兴修水利工程, 将不再需要注重水利工程的管理, 而只去抓水资源, 事实不是这样的。水旱灾害将始终存在。人们要控制水就要开发水利, 就需要通过水利工程这一手段来实现水利的开发和综合利用。自建国以来, 我国工程水利建设取得了许多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但是,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高速发展, 我国各项水利工程除害兴利的能力还不强, 标准也不高, 水利工程建设还必须继续加大投入, 快速发展。因此, 怎样利用科学技术的新成果, 不断改善、提高对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水平, 是我们始终要走的路。

1 工程水利与资源水利的特点

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工程水利阶段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水资源的量与质能充分满足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供给大于需求量很多, 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浪费;二是人们要除水害就要兴建水利, 只要修建水利工程, 即可达到目的。三是水利科研、教育和政府行政管理;都完全是为如何修好工程、管好工程而服务的。而资源水利阶段的特点也很明显:一是水资源供不应求, 不能无限制取用, 要有计划的合理使用;二是必须站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高度来研究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等项工作, 确保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三是政府部门、水利科研与教育单位, 不仅要重视水利工程的兴修与管理, 更要加强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等方面的研究、教育和发展, 并将资源水利与工程水利紧密结合起来, 使水利事业的发展科学持久。

2 当前的水利工作要注意以下四点

(1) 水利要与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2) 解决我们面临的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环境恶化三大问题, 要注意综合治理、统一管理, 实现水利的可持续发展。

(3)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六个方面, 当前要特别重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节约、保护问题。

(4) 水利一定要认真研究经济问题, 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水利工作思路的这种战略性调整, 形象直观的提法, 就是实现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的转变;理论科学的提法, 就是实现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转变。

21世纪, 科学治理我国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坏境恶化三大水资源问题, 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是水利建设的历史性任务。资源水利的理论内涵就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当前要特别重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节约、保护问题。要重点抓好七个工作领域:防洪、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水土整治、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城市化进程、跨流域调水。

所以, 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实现由工程水利到资源水利的转变, 是一个生产力发展的过程, 是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的结果, 是水利事业由一个阶段发展到一个更高、更全面的阶段。因此, 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是水利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摘要:论述了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关键词:工程水利,资源水利,转变

参考文献

[1]冯尚友.水资源持续利用与管理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2.

[2]任树梅, 杨培岭.水资源保护[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3.

农田灌溉水资源的论文 第5篇

盘山县各城、乡、镇供水多为地下水水井工程供水;盘山县城、乡、镇供水水源有15处,共48眼地下水井。全县共有蓄水工程3座,分别是红旗水库、青年水库、八一水库,总库容为7182万m3,总兴利库容为4000万m3。盘山县城区及各乡镇的生活、工业用水均采用地下水。城区供水量为46.2万m3;各乡镇合计供水量为514.2万m3。其中生活供水量348万m3,工业供水量10.3万m3,建筑业供水量为43.1万m3,第三产供水量为159万m3,盘山县城区用水量为46.2万m3;各乡镇合计用水量为514.2万m3。生活用水量348万m3,工业用水量10.3万m3,建筑业用水量为43.1万m3,三产用水量为159万m3。

2节水现状

近几年,通过加强节约用水管理、加大节水设施建设力度和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等工作,节约用水工作成效显著,用水效率不断提高。在农业方面:充分利用大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节水增效示范项目等资金,大力开展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在工业方面:石油、化工等行业狠抓节水降耗,加大节水投入,推行节水技术,尤其是利用老工业基地改造的契机,对耗水高的工业企业进行设备设施改造。全县城镇生活节水工作已全面展开,对非节水型卫生用水器具进行了清理整顿,从根本上控制了淘汰型产品在市场上的流通,把住了市场入口关。同时严禁新建项目安装非节水型卫生器具,对在用的非节水型器具进行限期改造,使节水器具在一定范围内得到推广。

3废污水排放及中水利用现状

盘山县没有污水处理厂,根据《盘锦市环境保护十一五发展规划》,将建设盘山县污水处理厂,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万t/日,年削减COD排放1463吨。目前没有建设中水回用工程,没有中水回用水量。

4用水现状分析评价

4.1用水现状分析与评价

全年用水量为46.2万m3,均为上第三系地下水,其中生活用水量23万m3,城区共有人口0.64万人,人均生活用水量98.5L/人d;工业用水量6.0万m3,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7.7m3;建筑业用水量9.6万m3,万元建筑业增加值取水量为20.0m3;第三产业用水量7.6万m3,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取水量9.5m3。共有十四个乡镇,合计用水量为514.2万m3(不含太平镇)。生活用水量325万m3,各乡镇采用集中式供水,乡镇所在地及周边村都使用同一水厂水源,所以供水人口为18.32万人,人均生活用水量为48.6L/人d;工业用水量4.3万m3,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7.7m3;建筑业用水量33.5万m3,万元建筑业增加值取水量为4.1m3;第三产业用水量151.4万m3,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取水量18.6m3。

4.2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分析

全县各乡镇共有水井48眼,供水能力可以达到年739.9万m3,现状年实际供水量554.4万m3。另外,高升水源地有水井24眼,石新水源地有水井12眼,盘东水源地有44眼井,供水量分别为976万m3、1500万m3、60.8万m3。高升、石山水源地的水供给市区,盘东水源地的水供给辽河油田。全县各乡镇及辽河油田总供水量为3091.2万m3,其中第四系地下水供水量为2605.5万m3,占84.3%;第三系地下水供水量为485.7万m3,占15.7%。由于集中开采强度较大,淡水含水层面积已由1980年的900km2减少到目前的719km2。

4.3存在的主要问题

盘山县水资源短缺,地下水严重超采,同时高升、石新水源还要担负供给市区用水的重任。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水资源严重短缺,盘山县水资源先天不足,大部分区域处于咸水区域,地下水开采能力会逐渐缩小。东郭镇、羊圈子乡、胡家镇、陈家乡、坝墙子乡等乡镇区域处于咸淡水分界区,如果大量开采地下水,将会破坏咸淡水目前的均衡状态,咸水区域扩大,使地下水资源萎缩、减少。

(2)节水管理体系不健全,规章制度建设滞后。还缺少一套完整的节约用水的法律法规、行政管理、经济技术政策和宣传教育体系,目前用水奖惩制度还未形成,只是过多依靠行政措施推动节约用水工作。节水投入不足,节水技术开发与推广不够,经济结构调整和节水工程建设不能同步,投入的力度也较弱,致使必要的节水措施不到位,节水的效果也不甚理想。

(3)水资源污染严重。没有污水处理系统,致使河流水质受到严重污染,大部分为V类、劣V类水质。大部分地区第四系地下水质量很差,均为咸水。上第三系地下水水质较好,但是铁、锰超标,作为生活用水需要经过处理。

5节水规划

盘山县农业节水潜力较大的为农田灌溉,现状年全县农田灌溉用水定额为892m3/亩,预计未来节水指标实现条件下,全县农田灌溉综合需水定额降至700m3/亩。如按现状有效灌溉面积计算,全县农田灌溉总节水潜力为10858万m3。2007年盘山县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23.3m3/万元,预计未来节水指标实现条件下,用水定额可下降至20m3/万元,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将由现状的15%提高到30%以上,对造纸工业采用先进的白水回收工艺及设备,将造纸白水迅速解离成洁净清水和新鲜回收浆,彻底消除白水污染与浪费;推广制浆封闭筛选、中浓操作、白水回收、碱回收等技术,提高工序间的串联利用率和水重复利用率;对规模小、耗水大的造纸企业实行撤小并大。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用水定额普遍呈增加趋势,2007年盘山县平均生活用水综合定额为67L/人日,城镇综合管网漏损率为10%,预计未来节水指标实现条件下,生活用水定额将增长至100L/人日,综合管网漏损率将下降至10%以下。根据现状城镇用水量计算,全县城镇生活工程节水潜力为506万m3。初步建立起盘山县节水型社会的法规、行政、经济技术政策、宣传教育体系,建立水资源的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指标体系;建立有利于促进节约用水和水资源保护的水价形成机制,逐步建成制度完备、设施完善、用水高效、生态良好、发展科学的节水型社会。基本完成严重漏损的供水管网的改造,使全县城镇供水管网综合漏损率控制在10%以内;全面推广生活节水器具。争取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有显著提高,单位GDP用水量比目前降低35%以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0.52提高到0.60,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目前降低15%以上,全市城市供水管网平均漏损率不超过10%。实施地下水保护行动,通过采取综合措施有效削减地下水超采水量,使咸水体运移速度得到有效控制;水功能区水质基本达到规划标准。

6水资源供需水量预测

6.1生活需水量预测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城镇人口数量也呈上升趋势。根据《盘山县城总体规划》,到2020年新县城人口将达到10万人。参照现状年全市用水调查分析成果、辽宁省地方标准《行业用水定额》(DB21/T1237-2008),同时考虑生活用水水平的提高和现状节水水平,采用定额法预测需水量。预计到2015年、2020年、2030年盘山县城生活用水量分别为191万m3、231万m3、276万m3。各乡镇生活需水量在2015年、2020年、2030年分别为123万m3、162万m3、182万m3。

6.2工业需水量预测

根据《盘山县城总体规划》目标,到2020年,在太平镇将建成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石油化工工业和物流业为主导产业的现代化新城。按照现状年工业用水统计资料分析,以供定需的原则,规划确定未来工业需水增长与将来的节水水平提高相当。工业需水量年平均增长率为6.0%。县城区2015年、2020年和2030年的需水量分别为159万m3、267万m3和486万m3。各乡镇2015年、2020年和2030年的需水量分别为51.0万m3、57.0万m3和64.0万m3。

6.3建筑业需水量预测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综合实力的显著增强,建筑业在生产快速增长的同时,经济效益有了较大的提高。根据2005年至2007年盘锦市统计年鉴数据资料,盘山县建筑业生产总值从1.37亿元上升到2.35亿元,年均增长率为23.8%,建筑业生产情况较好,增长速度呈稳步攀升态势。根据《盘锦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预测到2015年、2020年、2030年,盘山县城区各规划水平年需水量分别为5万m3、5万m3、7万m3。各乡镇合计各规划水平年需水量均为1万m3。

6.4第三产业需水量预测

根据统计年鉴资料显示,盘山县第三产业在2005年以来得到了快速发展,到2007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14.8%。据此预测到2015年、2020年、2030年,盘山县城区第三产业需水量分别为12万m3、12万m3、11万m3;各乡镇第三产业需水量分别为107万m3、120万m3、135万m3;

6.5生态和环境需水量预测

根据《盘山县城总体规划》目标,到2020年县城区建设用地达到10km2。按照定额法计算各规划年城市环境用水量。2015年、2020年、2030年需水量分别为23.0万m3、30.0万m3和42.0万m3。

6.6规划水平年供水量预测

基层水利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 第6篇

无论是民生问题还是国家的发展问题都与水利事业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而这也就要求我国的基层水利事业单位能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作用,坚持人本主义的观点,对单位中人力资源管理的观念加以转变,并完善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及转传统的激励方式,进而在促进基层水利事业单位自身有效发展的同时,为社会民生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基层水利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人力资源的管理体制不完善。基层水利事业单位中人力资源管理体制的不完善是影响基层水利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首先,是体制的缺乏无法对员工工作中的意识行为等进行约束;其次,不完善的管理体制也很难与现代化的社会发展与科技发展相适应,这也就对员工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限制,而在传统的工作体制中也很难对员工的积极性加以调动,在很大程度上限制的基层水利事业单位的发展。

人力资源的管理观念过于陈旧。就目前我国基层的水利事业单位来看,其人力资源的管理观念仍受传统思想的限制而显得过于陈旧,而这也往往就造成了基层水利事业单位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无法切实做到对有效管理方式的落实。一方面,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有部分基层水利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忽视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而没有在工作中切实落实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忽视了对原有人力资源的培训,使人力资源的素质能力等与现代化的发展难以适应。

人力资源配置的不合理。与企业相比而言,事业单位在人员招聘方面往往由于受编制等方面的影响而存在一定的不合理问题。首先,基层水利事业单位在人员的引进方面存在不足的问题,由于基层水利事业单位的工作内容相对较为辛苦,这就导致虽然单位有极力对新人进行招募但却少有响应;其次,没有依据员工的技术能力等对其岗位进行分配往往会造成员工满意度的降低而造成人力资源的流失。

激励制度的不完善。我国事业单位中的及制度的不完善往往是影响员工工作积极性,并对单位的发展造成阻碍的重要原因之一。基层水利单位所采用的人员晋升制度往往忽视的员工的实际能力,而是根据员工的资历、工作年份等进行任职,这往往就忽视了竞争的作用,且无法对员工的积极性进行调动。而在分配方面所沿用的公平性的分配方式也会对员工的积极性造成阻碍,个人发展与薪资等与能力方面的毫无关系也造成了员工在自我发展方面的懈怠。

基层水利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实施的策略

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体制。要推动单位的发展首先就必须要对管理的体制进行创新,主要是因为管理体制是基层水利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的核心和重要依据,一方面,能对单位中员工的意识行为等进行约束和规范,以提高员工的职业素养;另一方面,也能通过更加创新的方式以提高员工在工作中的创新意识,并以此来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因此,我国基层水利事业单位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就必须对体制制度等进行完善与创新,以切实为单位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动力,进而使基层水利单位为社会民生的发展等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观念加以转变。行为是以意识为导向而产生的一种能使意念更加直观的表象。就基层水利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来看,其观念可以看做是一种意识,而管理的方式则可看做是一种行为,以此,要使基层水利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切实发挥其作用,就要求其能对传统的管理理念进行转变。一方面,人力资源是能有效推动基层水利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水利单位的管理者就必须正确认识人力资源在单位的价值,并正式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以此来推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转变;另一方面,完善单位中的人力资源培训工作,通过提高单位中人力资源的职业素养和工作能力等来对基层水利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进行强化,并帮助对自身的意识行为等进行提高,进而实现对单位发展的推动。

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通过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能有效提高单位的整体工作效率,而从岗位的职能要求等出发,对人力资源进行精简则能提高人力资源与岗位的适应性,通过对岗位设置的优化来为基层水利事业单位实现成本的节约。一方面,基层水利事业单位要通过审核的方式来对人力资源进行调整与精简,以优化单位人力资源的队伍;另一方面,要对传统的招聘制度进行转变,从岗位实际的职能需求出发按单位的实际人才需求进行招聘,并科学合理的对岗位的人数进行控制。同时,基于审核和聘用转变,基层水利人力资源管理还需对优秀的人才进行引进并对原有的人力资源进行培训,并在其中进行管理者的选拔,进而有效提高员工对单位的忠诚度。

对激励机制加以完善。基层水利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的完善指的是,在单位中合理运用竞争上岗制度的同时,要对单位中传统的分配制度和绩效制度等进行转变与完善,以通过更加公平公正的分配方式来提高员工在工作中的积极性,以及对单位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一方面,通过而立竞争上岗制度的运用能在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同时,使单位中各岗位人员的配置更加优化来提高工作的效率;另一方面,对绩效考核的方式进行转变来对传统的分配方式进行转变,能有效保证分配的公平性,并通过分配之间的差距来对员工的工作进行激励等。

综上所述,基层水利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无论是制度的转变还是人员的配置等各方面,都应当从人本主义的角度出发,以实现单位中人力资源管理更加人性化的发展,进而在推动基层水利事业单位自身发展的同时,以为社会的发展等提供有力保障。

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发展的探讨 第7篇

实施资源水利是各级水利部门转变职能的需要,在传统工程水利的内涵里,水的问题只是技术可行性和投资可行性(效益和费用)的问题,并且随着工程技术能力的提高,国家的投入问题更是成为解决水问题的关键。

水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没有水就没有人类社会。当人类进入20世纪以来,工程水利的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口的急剧增长,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高速发展等因素对水资源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和压力。传统的水利工程主要是解决洪涝灾害所造成的损失,而资源水利主要是通过研究社会经济和水资源的关系来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为水利事业制定一个经济合理的水利工程方案,在节约和保护水资源的同时,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资源水利主要侧重于水资源的调查分析、科学开发、节约和保护来解决水资源的污染和分配不均的问题。因为每一区域水资源总量是有限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愈来愈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光靠修建水利工程已经不能解决问题。所以,资源水利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资源水利将逐渐取代工程水利,并逐渐在水利事业中占据主导地位,这是社会发展的规律。

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的转变是不是说不再加强水工程科学技术的研究和教育了,将不再需要大规模兴修水利工程,将不再需要注重水利工程的管理,而只去抓水资源,事实不是这样的。水旱灾害将始终存在。人们要控制水就要开发水利,就需要通过水利工程这一手段来实现水利的开发和综合利用。自建国以来,我国工程水利建设取得了许多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但是,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高速发展,我国各项水利工程除害兴利的能力还不强,标准也不高,水利工程建设还必须继续加大投入,快速发展。因此,怎样利用科学技术的新成果,不断改善、提高对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水平,是我们始终要走的路。

2 工程水利与资源水利的特点

2.1 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工程水利阶段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水资源的量与质能充分满足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供给大于需求量很多,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浪费;二是人们要除水害就要兴建水利,只要修建水利工程,即可达到目的。三是水利科研、教育和政府行政管理;都完全是为如何修好工程、管好工程而服务的。

2.2 而资源水利阶段的特点也很明显

一是经济、节约。资源型水利就是在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上产生的。大体有三种途径,对现有资源的合理分配;节约用水和加强水的再利用;在水利工程的基础上合理增加淡水的供给。

二是采用新制度,新体系与传统的水力资源管理不同,新的资源水利提出了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强调资源的管理和优化,现在是资源优化为主要措施创建新的体制。

三是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21世纪环境永远是第一角色,资源水利的提出得到了各界的赞同,就是因为其满足了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强调了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和重要性。

3 水利工程与资源水利的区别

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可以理解为传统水利工程与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水利的不同。水利工程重视工程数量,工程建设和工程措施;资源水利重视工程质量,工程管理和非工程措施。

水利工作思路的这种战略性调整,就是实现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的转变;理论科学的提法,就是实现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转变。

4 如何推动水利工程向资源水利侧重的进程发展

资源水利是一种新观念,是在传统水利工程的基础上进行发展和深入,不断完善水利工程体制。为了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如何推动水利工程向资源水利侧重的发展进程。第一,对广大的水利工作者进行宣传教育,强化他们对资源水利的认识和了解,让他们树立节约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以便推动资源水利的发展进程;第二,加强对水资源的科学管理,以促进水利工程向资源水利侧重工作的全面进行。对于水资源的净化要严把质量关,实行统一的管理,并且不断的完善水利工程的法律法规,实现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三,政府应该做好节约和保护水资源的宣传工作,转变市民用水观念。如在农业发面大力推广滴灌技术,以节约水资源。在工业方面把那些高耗水产业安排在河流下游以减少对水资源的污染;第四,政府要不断壮大自己的队伍,培养一批高素质水利技术人员,不断建立健全相应的水资源管理机构,从而提高水利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加强对水资源统一管理,推动水利工程向资源水利侧重的发展进程。

所以,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实现由工程水利到资源水利的转变,是一个生产力发展的过程,是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的结果,是水利事业由一个阶段发展到一个更高、更全面的阶段。因此,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是水利事业发展必由之路。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们对水利工程质量的要求也在逐步的提高, 为此, 我们提出了水利发展的新模式——资源水利。这种模式的主要目的就是为后代人造福利, 通过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 提升水资源的利用质量, 从而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论述了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水利工程向资源水利侧重的具体内容, 如何推动水利工程向资源水利侧重的进程发展。

关键词:工程水利,资源水利,转变,优化配置

参考文献

[1]冯尚友.水资源持续利用与管理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

农田水利资源 第8篇

不同类型区农业水资源综合利用模式

(1) 井灌区农业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井灌区是我国重要的灌溉农业类型之一, 在我国有特殊的地位, 尤其在北方地区, 井灌面积的发展为粮棉的稳产奠定了物质基础。地下水的开发利用不仅保证了北方地区农业生产的连续多年干旱条件下持续增长, 彻底扭转了我国持续千年之久的“南粮北运”局面, 而且还基本上消除了当地的盐碱化危害, 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目前, 我国有机井330多万眼, 基本上分布在北方地区, 井灌面积有1400万公顷, 其中纯井灌面积约933.3万公顷, 年地下水量500亿立方米, 约有50%的井灌区进行了渠道防渗和管道输水。防渗和管道输水区, 灌溉水的利用系数0.7~0.8, 未防渗井灌区水的利用系数约0.6。在井水的利用方式上, 对以单井为单元, 以便于农户安排利用, 个别地区运用群井汇流的方式, 以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

(2) 井蕖结合类型区农业水资源综合利用。在有条件开放地下水的渠灌区, 实行井蕖结合, 地上水、地下水联合优化调度, 是有效利用农业水资源的主要途径, 也是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几十年来的经验总结。从引黄自流灌区走过的“兴蕖废井”和“兴井废蕖”, 在最后的“井蕖结合”之路, 便是十分可贵的历史经验总结。井蕖结合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蕖井工程双配套, 其优点是灌溉保证率高, 能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取水灵活, 确保农业丰收。其缺点是投资较高, 自流水费低, 农民不愿用井浇, 两水结合难度很大。

(3) 灌溉类型农业水资源综合利用。我国灌溉区的灌溉面积为3720万公顷, 占总灌溉面积的75%, 对我国粮食增产举足轻重。但由于渠灌区大多建于五六十年代, 加之工程普遍存在先天不足, 斗渠以下工程不配套, 经过40多年的运行, 损坏非常严重。据调查统计, 第一, 灌区近53%的骨干建筑, 40%的渠系建筑物和32%的衬砌渠道已遭到破坏。第二, 管理困难, 目前灌区管理职责被许多管理单位所分割, 且这些管理单位多以行政区划为界划分, 效率低下。第三, 灌区运行条件差, 维护不足, 更新改造不力, 灌溉面积和效益衰减。第四, 科技推广不力。由于灌溉面广量大, 欠账多, 基础差, 资金不足, 技术人员缺乏等, 致使先进技术的推广远不如井灌区。大多数灌区水的利用率仅为25%~40%。第五, 随着人口的增加与工业及城市化的发展, 灌溉用水大量被挤占, 今后这种趋势将更加严重。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灌溉用水量过大, 水资源浪费严重。

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管理、技术、体制、政策等诸多因素, 我国大部分灌区渠系用水系数低, 灌水定额偏大, 浪费水较为严重。农田灌溉用水量过大, 不仅浪费了水资源, 而且造成当地涝渍, 盐碱灾害和下游地区的沙漠化等环境问题。

2.2 地下水严重超采诱发生态环境恶化。

出现大面积的地下水位降落漏斗。据1995年的资料统计, 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 致使全国已出现区域性地下水降落漏斗56个, 总面积大于8.3平方公里。不仅造成大批机井、机泵报废, 且提水成本越来越高。

2.3 缺乏技术集成影响农业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在灌区或一个区域内, 农业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较普遍存在者技术单一的倾向, 往往只重视工程节水技术, 轻视非工程节水技术措施, 只重视水的利用, 轻视水的管理与环境保护, 很少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输配水、增产、优质、高效及保护环境。目前, 我国较普遍存在的农业水资源利用率不高、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效率较低、缺水与浪费共存、灌区水环境和农业整体效益低等问题, 均与技术单一密不可分。

2.4 灌溉工程老化严重。

我国大多数灌溉工程都是五六十年代修建的, 由于先天不足和长期缺乏维修、更新改造资金, 经过三四十年的运行, 普遍老化失修严重。井灌区出现了机井淤积、井管歪斜、弯曲、破裂、错位、脱节、水质恶化等问题, 致使机井出水量显著减少, 甚至报废, 年均机井报废达10多万眼。机井发展不平衡, 一些地区地下水资源还有很大潜力, 尚待开发利用。北方地区地下水总补给量为1578.6亿立方米, 现已开采820.79亿立方米, 占总补给量的52%, 宜井面积3180万公顷, 开采面积1280万公顷, 仅占宜井面积的40%。可见, 地下水还有一定的供水潜力。在一些水资源条件较好、且开发利用程度较低的地区打井, 建设节水型井灌区, 是提高农业抗旱能力、增产粮食的有效途径。

2.5 灌溉水费不合理。

当前我国农田灌溉水的水价不足成本的1/3。水费太低, 一是导致了农民不爱惜水, 造成了我国一方面水资源紧缺, 另一方面农田灌溉用水浪费严重。二是影响了节水灌溉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三是造成了灌溉工程维护更新困难, 效益下降, 走向恶性循环。四是形成了管水单位难以生存发展的严峻局面。

2.6 管理是最薄弱环节。

在农业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推广节水灌溉中, 管理是最重要的环节, 也是目前最不为人们重视的环节。只抓“硬件”措施, 管理跟不上。农田机井之大不管, 井的损坏率高达7%~10%, 不管地下水资源, 烂采滥用, 浪费了珍贵的水资源, 还诱发了多种地质灾害, 大型灌区管理体制不稳多变, 经费困难, 技术人员流失, 节水要求与现行管水、供水矛盾。国家规定灌区靠收水费维持, 对于经营单位卖水越多, 收入越高。但采取节水措施后, 少卖水的经济收入无人补偿。县、乡村三级水利机构工作往往不能自主, 受顶头上司的支配, 专门技术干部常常被抽调去搞三级政府的“中心工作”, 而本职业务工作常被挤掉。

2.7 缺乏评价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的技术指标体系与决策手段。

我国地域辽阔, 自然条件复杂, 各地的社会经济、科技、农业生产发展水平各异, 如何对各地农业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做出科学的、符合当地实际的评价, 目前国内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技术的内涵十分丰富, 如何对一个地区的农业水资源的高效利用进行决策, 是目前一个非常重要和亟待解决的课题。

3 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技术措施

3.1 充分利用天然降水。

提高天然降水的有效利用量, 减少灌水次数和灌水定额是最节省投资和最有效地利用水资源的措施, 对于有一定降水量的缺水地区和旱地农业区, 意义尤其重大。

3.2 及时决策必须因地制宜。

喷灌、滴灌、渗灌、微喷灌、膜上灌、膜下灌、改进的沟畦灌等都是灌溉节水和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率行之有效的技术。无论哪种技术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和适用条件, 在选用时必须因地制宜, 符合当地的社会、经济、生产发展和技术水平, 切忌盲从与互相攀比。

3.3 农业高效用水必须实行多项技术的集成。

实现农业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主要途径是发展节水农业。节水农业是一项系统工程, 要提高水的利用效率, 实现节水、增产、优质、高效的目标, 则必须采取工程技术措施、农业技术措施、生物技术措施和管理技术措施的有机结合, 形成一个体系。

3.4 重视管理。

突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与高效利用, 走建、管、用和保护水资源为一体的道路。一是对灌区内各种水源 (地表水、地下水、污水、泉水等) 进行评价, 进行以节水为目标的灌区技术改造。二是强化管理入手, 制定水资源统一管理的规章和政策, 并以地方法规的形式, 将符合当地实际的有效规章 (如打井许可制度、工程管理和抵押承包制度, 收费制度, 工程设施的维修、折旧等) 。三是建立以地方领导和水行政主管部门领导为主的领导小组和灌区领导及农民参加的组织管理, 领导、协调和执行各种规章制度, 将灌区内各种用水统一管理、统一分配, 使三种水源浇地的公顷次差价相当, 实行节约水者奖, 超用水者加价的办法, 逐步推行节水灌溉优化配水等方法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效率, 使灌区的水资源利用率提高30%~40%, 抑制和降低了灌区过量超采地下水资源, 促进了灌区资源环境与生态平衡。

3.5 农业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必须要有一个长远的统筹规划。

农田水利与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工程, 均属基本建设, 应该有一个长远的统筹规划, 分期分批进行, 而不应该随着形势的变化和领导班子或领导者的变动而改变, 一要有长远统筹规划。二要有五年计划。三要有分年度安排。四要有试验选型。按照近期计划所确定的关键技术, 进行对比试验, 选择出最适合本地实际, 群众又能接受的技术, 一般每项技术最少要经过两年的试验。第五步要付诸实施。通过以上几个步骤, 确定适宜推广的技术, 精心设计, 合理组织施工, 确保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农田水利资源 第9篇

1 水土资源总量

1.1 水资源总量及可利用量

由《黑龙江省泰来县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报告》可知:全县多年平均降水量15.3亿m3, 地表水过境、入境水量多年平均为241.82亿m3。地下水总补给量多年平均为4.08亿m3, 地下水年可开采量为3.69亿m3。泰来县水资源总量由地表水径流量与地下水补给量之和, 扣除之间的重复计算量, 泰来县水资源总量为4.37亿m3。

泰来县水资源年可供水量为5.9亿m3, 其中地表水可供水量为3.2亿m3, 地下水可供水量为2.7亿m3。由于近几年连续干旱, 地下水补给不足, 从而使我县可供水资源量减少。

1.2 可供水总量预测

1.2.1 地表水可供水量

泰来县现有工程挖潜配套后近期可供水量3.19×108m3, 其中提水工程可供水2.21×108m3, 引水工程可供水0.98×108m3。

1.2.2 地下水可供水量

泰来县地下水总补给量为40830.92×104m3, 补给模数为10.41×104m3/a.km2, 地下水可开采量36877.24×104m3/a, 可开采模数为9.40×104m3/a.km2, 地下水可供水量近期为27345.12×104m3/a, 占地下水可开采量的74.2%, 占地下水补给量的67%。

1.2.3 可供水资源量

泰来县水资源可供水量为59229.12×104m3/a, 其中地表水可供水量为31884×104m3/a, 地下水可供水量为27345.12×104m3/a。

2 土地资源

2.1 土地资源总量

泰来县属土地总面积5531464.7亩, 其中耕地面积2 394 563亩。

2.2 土地资源可利用量及开垦利用潜力

全县耕地面积239.46万亩, 按照《泰来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的要求, 全面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保护农业赖以生存土地资源和自然资源, 总耕地面积要保持在200万亩左右。除增加城建交通、水利建设用地外, 全部用于退耕还林还草, 粮食作物由187.5万亩减到150万亩, 调增水稻、经济作物, 减少玉米杂粮等种植面积;水稻面积由55.2万亩, 近期播种面积达到80万亩, 长远发展到100万亩, 经济作物由27.5万亩增加到40万亩;青饲料作物由4.5万亩增加到10万亩, 使粮经饲作物种植比例趋于合理。

3 水土资源利用现状和需求预测

3.1 各行业对水土资源的利用现状

2009年, 泰来县各业年用水总量51526.66×104m3, 其中地表水量20848.0×104m3, 占总用水量的40.5%, 地表水开发利用率15%, 地下水量30678.66×104m3, 占总用水量的59.5%, 地下水开发利用率83%。各业用水结构中, 生活用水占2.85%, 农业用水占97.0%, 工业用水占0.13%, 生态用水占0.02%。

3.2 各行业对水资源的需求预测

供水预测要符合流域和区域水资源规划, 不同水平新增水源工程要根据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开发利用的自然、技术、社会条件拟定, 与需水要求相协调。拟定的水资源工程要注意上下游协调, 避免重复建设以及水资源的保护。预测需水量大于现有供水工程可供水量时, 需对新增水源工程作出规划, 规划时首先着眼于对现有工程的挖潜配套、改进工程的管理调度, 新建工程则要对自然、技术、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条件进行综合考虑, 并分析该工程对其他供水工程和环境的影响。

3.3 各行业对土地资源的需求预测

根据本县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参照相关专项规划结论, 分别预测到规划水平年各类用地情况。

泰来县各水平年用地需求预测表单位:万亩

4 水土资源供需平衡分析与评价

4.1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节水后开源”的原则, 根据可供水量和需水量预测的结果, 进行水资源供需平衡计算。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将水质和水量联合进行分析。在生态极其脆弱、生态对人类生存构成威胁的地区, 优先考虑满足基本生态用水要求。

对应社会经济发展预测基本情况, 泰来县2009~2020年水资源供需平衡状况经比较得知, 泰来县的水资源供给能力高于总需水量, 水资源不是制约泰来县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4.2 水资源供需平衡评价

农田水利资源 第10篇

1 工程的介绍

1.1 水利工程施工

水利工程的产生有两个目的, 消除水害和利用水资源。从水资源的利用来讲, 其可用的范围非常的广泛, 例如, 防洪, 发电, 供水等多种服务。其建设也是多方面的, 坝、堤、进水口、渠道、溢洪道等不同类型的建筑物, 每一项服务都是与人们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的, 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

1.2 水利工程的特点

水利工程是以消除水害为主要目的而产生的, 其主要特点有:

1.2.1 规模大, 工程复杂。

水利工程一般规模大, 工程复杂, 工期较长。工作中涉及到天文地理的等自然知识的积累和实施, 从中又涉及各种水的推力, 渗透力等专业知识和各地区的人文风情和传统。水利工程的建筑时间很长, 需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准备和筹划, 人力物力的消耗也大。例如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

1.2.2 综合性强, 影响大。

水利工程的建设会给居民带来很多好处, 消除自然灾害。可是由于兴建会导致人与动物的迁徙, 有一定的生态破坏, 同是也要与其他各项水利有机组合, 吻合国民经济的政策。为了使损失和影响面缩小, 就需要各个专家和工作人员细心揣摩, 从全局出发, 统筹兼顾, 达到经济和社会环境的最佳组合。

1.2.3 效益具有随机性。每年的水文状况或其他外部条件的改变会导致整体的经济效益的变化。

1.2.4 对环境有很大影响。

水利工程大的变动, 改变了原本的社会环境, 对江河, 湖泊等自然面貌同样有影响, 甚至会改变当地的气候和动物的生存环境。这些有利也有弊。

2 资源水利的介绍

2.1 资源水利的产生

中国, 水资源的压力越来越大:工业, 生活用水量急剧增加, 水质整体下降;水资源的污染严重, 生态遭到破坏;水的存量已经难以满足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 水利工程已经不能像以前一样的建设和发展, 应当顺应社会的发展, 资源型水利就是在水利工程已有的基础上, 将水和各种资源合理的分配和优化。

2.2 资源水利的特点

2.2.1 经济、节约。

资源型水利就是在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上产生的。大体有三种途径, 对现有资源的合理分配;节约用水和加强水的再利用;在水利工程的基础上合理增加淡水的供给。

2.2.2 采用新制度, 新体系。

与传统的水力资源管理不同, 新的资源水利提出了一种新的管理模式, 强调资源的管理和优化, 不再以工程措施为主了, 现在是资源优化为主要措施创建新的体制。

2.2.3 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

21世纪环境永远是第一角色, 资源水利的提出得到了各界的赞同, 就是因为其满足了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强调了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和重要性。

3 水利工程与资源水利的区别与联系

3.1 水利工程与资源水利的区别

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可以理解为传统水利工程与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水利的不同。水利工程重视工程数量, 工程建设和工程措施;源水利重视工程质量, 工程管理和非工程措施。

3.2 水利工程与资源水利的联系

3.2.1 水利工程是资源水利的基础。

从另一种角度来说, 资源水利是在水利工程的基础上发展的。最初, 人们建立水利工程是希望解决洪涝灾害、干旱灾害等自然灾害, 这些灾害导致人们在经济和身心上都遭到了巨大的损失。

但是随着经济的一步步发展, 水资源的匮乏和污染变成了如今迫在眉睫的灾害, 所以如何在原本水利资源合理分配, 以及恰当管理中对水资源采取有效地措施来达到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紧密联系, 资源水利的概念就应运而生了。资源水利正是在工程水利的基础上强调资源的优化和管理的分配, 投入新的体制和改革, 使资源达到高效的保护, 强调了整个经济调控中的重要位置, 从而发展和强壮起来的。资源水利的管理如果要想达到预期的效果, 取决于合理科学的制度和严密的抉择, 这样才能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吻合。

3.2.2 资源水利是水利工程的最终道路。

a.对资源水利的整体认识。首先我们要对资源水利的内涵进行整体的认识, 简单的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讲解, 把节约和保护水资源放在突出位置;实行水资源统一管理和优化配置;善法规, 树立对经济的全局意识。目前的经济是效益型经济, 走集约型发展之路是世界的潮流, 资源水利就是个典型。例如西部大开发的南水北调政策。西南的雨水充足却存在浪费现象, 西北区水资源匮乏连灌溉都很紧缺, 南水北调是节约用水, 合理分配管理水资源的典范。b.资源水利是基于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实施可持续利用的需要。水是自然资源, 虽是可再生的, 但却不是无止境的, 目前就人口增长的速度和水资源遭到污染的程度, 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极限只有12%-40%之间, 而且部分地区的水资源开发已经到达极限了, 难以新增供水。c.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经济的迅速发展,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各种市场经济的涌现, 水资源的开发日益社会化, 但是目前短缺的现在很容易导致经济社会主体的恐慌, 影响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物质文化水平, 所以对灾害的有效控制下, 要将资源水利推广。d.人们的生活水平的需要。在水资源的使用中, 生活用水占了很大一部分, 城乡间、部门间、地区间的水资源的冲突越发明显, 而水资源的治理远远赶不上人们的污染步伐, 人们渴求采取各种有用的措施, 将水资源的管理合理化, 优先配置化。

结束语

水, 是我们赖以生存的保证, 防止洪涝灾害已经远远超过了我们对水利工程的期望, 对水资源的合理管理和分配, 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才是基于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 资源水利是水利工程的最终道路。

摘要:水是生命之源, 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随着社会的进步, 人类文明的发展, 水利工程的运用已经越来越熟练, 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取得了许多令世界都瞩目的成就, 但是我国目前的国情显示, 人口的急剧增长, 经济的发展和水资源的污染给水资源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 所以我们不得不深思, 当前的水利工程该如何向资源性经济靠拢。

关键词:水利,工程,资源,水利

参考文献

[1]周彦凯.浅谈资源水利[J].河北水利, 2009, (6) .[1]周彦凯.浅谈资源水利[J].河北水利, 2009, (6) .

[2]张丽君.对资源水利的特征及内涵初探[J].石河子科技, 2007, (2) .[2]张丽君.对资源水利的特征及内涵初探[J].石河子科技, 2007, (2) .

浅议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人力资源管理 第11篇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人力资源;对策

改革开发以来,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管理不仅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也引入了市场竞争法则。随着水利水电工程竞争的日益激烈,人力资源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越来越多的水利水电施工单位把发展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发展的首要任务。由于某些原因,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人力资源管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的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经验,总结了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1.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人力资源的定义和特点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人力资源管理是指按照一定的原则,对工程项目的人力资源进行适当的调配,使其与物力进行配合,发挥最大的效益,从而满足工程项目的要求。对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重点在于对人力资源进行开发、计划、组织和指挥。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管理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动态性,水利水电工程在建设中具有许多不确定性,所以人力资源管理具有动态性;二是专业性,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需要专业的技术人才;三是针对性,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任务,所以人力资源要根据项目的具体任务安排相应的人才。

2.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人力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

2.1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僵化、观念落后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负责人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认识普遍存在一些误区,没有意识到人力资源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性,错误的认为人力资源不能为工程项目创造价值,将人力资源管理放在辅助地位,没有认识到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在一些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中,项目负责人只重视生产投入,忽视人对力资源管理的投入,而且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技术性和专业性认识不到位,往往将一些非专业人员安排到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使得人力资源的职能不能很好的发挥出来。

2.2缺乏人力资源激励机制

由于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人力资源管理基础薄弱,没有建立一套针对不同岗位、不同职务的成绩考核制度,使得一些员工的工资和绩效不一致,这样不仅无法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反而会给员工带来消极影响,给各个作业队、各个部门之间合作带来困难。职务升迁频繁,水利水电工程行业的性质决定其具有很大的流动性,一些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常常在不同的项目间流动,有一些人在上一个项目上担任部门主管,而到了这个项目职务可能只是作业队队长,职务升降频繁严重影响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加上水利水电工程项目重视生产,忽视对员工关怀,不能使员工形成成就感和归属感,没有形成强烈的凝聚力,无法发挥员工的全部潜力。

2.3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偏低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人力资源结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一是员工学历普遍较低,缺少高学历人才;二是知识结构单一,缺少复合型人才;三是人员工数较多,但是缺少一些技术性人才;四是在技术性人才中大部分只是掌握了一些基本技術,高级技师数量少;五是项目领导知识和能力有限,许多项目负责人是由基层人员直接升迁上来的,这些人大部分是学习土木等专业的,缺乏一些管理、财务等知识,管理手段简单。员工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偏低,严重制约了项目的管理,降低了生产经营效益,增加了工程成本,不利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

2.4人力资源配置有盲区,外围人才管理不到位

在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中,农民工以劳务分包、工序分包等各种形式进入项目,占总人数的80%左右,是整个项目的建设主体,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对象。但是由于农民工不属于项目部门,属于外围人员,无法对其进行统一的管理和配置。所以只能依据分包合同对分包商进行管理,而管理者只能根据安全、工期、质量等指标对分包商进行考核。由于分包商的管理人员大多数都是农民出身,缺乏管理能力,不能进行合理人力资源配置,因此一线工人的配置和管理是一个盲区,这可能导致工程项目在质量、安全等各个方面存在一些隐患。

3.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实施人力资源配置的对策和建议

3.1转变观念,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为了转变传统观念,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我们要学习掌握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并牢牢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并将这一观念实行到各个环节中。转变传统观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是要认识到人力资源配置是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问题,而不是日常业务问题,重视人力资源配置在项目建设中的作用;二是加大人力资源的投入,为企业的发展储备人力资源,虽然人力资源的投资无法立刻看到回报,但是我们要看的长远,因为在未来,人力资源将会为企业带来几何倍的回报。要坚持效率化的原则对人力资源进行配置,并为员工创造一个公平的发展环境,领导员工围绕企业发展进行竞争,实现员工、企业、项目的多赢。

3.2建立完善激励机制,激发人力资源活力

建立一个公平的分配制度,提高员工收入,一个合理公平的分配制度不仅可以准确的反映员工的业绩和对项目的贡献,也可以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为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开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扩宽员工升职渠道,实现员工和企业同步发展,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促进员工和企业共同发展,所以项目部只有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才能发挥员工的积极性,才能激发员工对工作的热情,从而更好的发挥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人力资源的活力;形成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仅可以培养员工的价值观,也可以增加员工内部团结,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3.3优化人力资源结构,提高整体素质

优化学历结构,解决学历结构不合理问题,要根据项目的目标、任务以及工期等要求,做好人力资源的供求和岗位预测,确定工人的要求和岗位的数量,根据岗位的具体要求,招聘合适人才,并通过一些基础工作,逐步实现和完善人力资源结构;优化专业结构,为了更好的完成工作目标,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必须根据每个岗位对专业的要求,配置相应的人才,使他们相互学习、相互协作,发挥人力资源的最大效益;优化能力结构,员工能力水平直接影响任务的执行情况,进而影响项目的整体目标,所以要根据员工的能力对其安排相应的岗位。

3.4延伸配置职能,强化外围人员管理

为了加强对外围人员的管理,强化劳务人员的动态管理,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建立动态的辞退和聘用制度;在项目范围内对劳务人员进行统一管理,统一调配;针对项目中不同的任务,选择几个协作队伍,对他们进行考核,筛选出优秀的队伍;帮助协作队伍建立基本奖罚制度和考评制度,必要时对他们进行管理和技能培训;重视劳务人员的精神文化需求,适时开展一些文化体育活动,认同劳务人员的身份,满足其自尊需要。

【参考文献】

[1]武彦培.工程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7).

[2]叶超.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建筑行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思考[J].管理学家,2014,(8):184-184.

论青海水利资源的综合开发 第12篇

青海省河流众多, 山高水长, 河床落差大, 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全省河流水能理论蕴藏量在1万千瓦以上的干支流区有108条, 理论蕴藏量总计2, 165万千瓦, 居中国各省区的第5位。全省水能资源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 理论蕴藏量有1, 351.76万千瓦, 占全省的62.8%;长江流域有434.87万千瓦, 占全省的20.2%;澜沧江流域有2O2.4O万千瓦, 占全省的9.4%;内陆河流域有164.63千万瓦, 占全省的7.6%。青海省初步拟定的单站装机500千瓦以上可能开发的水电站站址共有172处 (其中6处与外省共有) , 总装机容量为1, 799.08万千瓦, 年总发电量为772.08亿千瓦时。其中单站装机25万千瓦以上的大型水电站站址有15处 (其中1处与甘肃共有) , 装机容量共计1, 255万千瓦.年发电量为5O7.8亿千瓦时, 分别占全省可能开发水能资源总装机容量的69.8%和年总发电量的65.8%。这些大型水电站址主要分布在省内黄河干流段, 特别是在龙羊峡、拉西瓦、李家峡、公伯峡、积石峡和寺沟峡等6个大型梯级电站, 装机容量可达785万千瓦, 年发电量约294.5亿千瓦时, 分别占全省可开发水能资源总装机客量的43.6%和年发电总量的38.l%, 被誉为中国水能资源的“富矿区”。因此, 青海省本身所拥有的极其丰富的水利资源为通过加大水利资源的综合开发促进青海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基本前提。

2 青海水利资源开发的重要承担单位介绍

黄河水电公司是国家为了适应西部大开发和“西电东送”战略, 建设我国西北水电基地, 推进“西电东送”和全国联网, 利用己建成的龙羊峡和李家峡水电站为母体成立的流域水电开发公司, 是青海省水利资源开发的重要承担单位, 也是笔者实地考察调研的单位。1999年10月在陕西西安挂牌成立。公司的股权比例为:中电投集团公司87.1%、青海省投资公司4.0%、陕西省投资开发公司3.9%、甘肃省投资开发公司3.9%、宁夏投资开发公司1.1%。

公司成立十年来, 在青海省委省政府的关心帮助下, 广大干部员工克服公司成立之初黄河来水连续5年偏枯、经营巨额亏损、资产质量较差、经营水平不高、管理基础薄弱、结构比较单一的状况和困难, 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不动摇, 迎难而上、拼搏进取, 经过九年的不懈努力, 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公司资产质量明显提高, 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各项工作全面进步。初步形成了规模与效益持续增长、效益增长速度与规模增长速度同步发展的态势, 为公司的长远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截至2008年6月底, 公司资产总额300亿元, 连续七年获得“青海省财政支柱企业”荣誉称号。员工总人数为4285人。公司拥有己投产发电的大、中、小型电站有龙羊峡、李家峡、公伯峡、苏只、盐锅峡、八盘峡、青铜峡水电站、大通河流域小水电站以及格尔木燃气电站, 己投产装机容量为565万千瓦, 在建装机容量583万千瓦, 规划装机容量近1350万千瓦。

3 青海水利资源开发所带来的效益

按照国务院确定的“流域、梯级、滚动、综合”的水电开发原则, 以及青海省政府与中电投集团公司达成的2010年在青装机达到1000万千瓦的战略框架协议, 中电投集团公司赋予了黄河公司特殊政策, 即“利润不抽走, 转为资本金, 再投入下一座电站的进一步开发”, 保证了黄河的梯级开发和滚动发展, 这种“业主负责、建管结合、主体明确、产权清晰、流域开发、滚动发展”的黄河水电开发模式, 使水电站的建设周期大大缩短, 降低了工程建设成本, 给沿黄区域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公司始终坚持以人为本, 将水电工程效益逐步发挥同移民生活的改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结合, 努力做到建好一座电站, 造福一方人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3.1 经济效益

黄河上游水电的开发, 形成一个有极大调节能力的梯级电站群, 在电网中具有供电质量稳定、可靠性强、运行方式灵活等优点。尤其是龙羊峡水库在担负着黄河上中游流域水量调节的重任的同时, 龙羊峡水电站优质低廉的电能多年来有力地带动和促进青海工农业 (高耗能) 的发展还向西北电网提供了强大的电能, 并担负着全网调峰、调频的重担。长期以来, 龙羊峡水电站作为西北电网的第一调频厂, 为西北电网的安全稳定优质经济运行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 从建设期间到建设以后, 水电项目吸引着很多务工人员, 无疑对拉动当地经济有利。而且, 每年为国家上缴大量税收, 黄河水电公司目前是青海省的第二纳税大户, 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黄河上游水电基地的开发与建设, 每年都将投入大量的建设资金, 总计投资将超过1200亿元。按目前黄河上游水电造价的实际情况, 建筑及安装工程投资将达到50%左右, 约600亿元按3.22%的税收测算, 地方财政将增加约20亿元的财税收入。所有电站建成运行后, 装机容量达到2543.95万千瓦, 每年向社会提供950.92亿千瓦时电量, 如果按国家出台的西北地区新建水电上网标杆电价0.227元/千瓦时和各电站的发电量按多年平均发电量测算, 年产值将达到216亿元, 将每年向地方上缴37亿元以上的税收。同时水库维护费和后期扶持基金的上缴, 都将极大改变电站所在区域的财税收支状况, 有力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3.2 生态效益

黄河水电公司公司在流域资源开发过程中, 十分注重环境保护, 坚持在保护中开发, 开发中保护, 促进入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有效改善了流域自然环境, 实现了生态效益。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3.2.1 湿地面积增加

近些年黄河上游陆续建成的电站, 梯级水库相继蓄水, 形成了较大的人工湖泊, 增加了湿地面积, 仅龙青河段已开发电站共增加湿地面积约600平方公里, 改善了库周地区生态气候, 库周人居环境的改善及陆生植物的生长, 也是黄河水电资源开发相对于其它电源开发的明显优势。

3.2.2 植被覆盖面积增加

一方面, 加快流域水电资源开发, 可以“以电代柴”, 解决了退耕还林还草后的烧柴问题, 减少人为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保护了河流上游河源地。另一方面, 电站在开发建设的同时, 对工程所占地区、库区周边宜林宜草地进行绿化、封育、维护, 目前已开发建设的电站共植树、种草、造林面积148公顷。

3.2.3 河水含沙量降低

由于已建成的龙羊峡、李家峡、公伯峡等大型水电站库区的拦沙作用, 大大降低了黄河的输沙量。龙羊峡建成投运以后, 由于水库的调蓄作用, 使枯水月纳污能力提高31%~48%, 含沙量降低了61%, 极大地提高了河段枯水期的水环境容量, 保障了河段生态环境用水的水质标准, 为区域水源地的建设和保护提供了有利保障。

3.2.4 自然灾害下降

随着龙羊峡多年调节水库的建成, 充分利用其防洪库容, 削减黄河上游河段洪峰流量, 大大提高了黄河上游河段两岸的防汛标准, 减少了下游防洪压力, 缩小了其它梯级水电站泄洪建筑物和导流设施规模, 对减少下游沿河两岸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3.2.5 环境污染减少

黄河上游水电是无污染、可再生能源, 可节约煤炭、石油、核等稀有金属及化工资源, 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黄河上游水电开发可替代新建大量的火电站, 节约原煤, 减少废气排放, 降低大气污染、减小温室效应。

3.3 社会效益

在黄河上游已建的龙羊峡、拉西瓦、李家峡、公伯峡、苏只、积石、峡等水电工程中, 由于工程建设管理、电站运营管理、生活服务等需要, 推动了工程所在地城镇化建设。城镇基础设施、公共设施、道路、绿化等配套工程, 伴随水电工程一起建设, 城镇基础设施质量有了较大的提升, 行道植树、花坛、绿化、生态园区等建设, 有了显著的提高, 由此亦带动了区域商贸业的发展与科技文化、思想交流, 促进了乡村的城镇化发展进程和城镇的生态化建设, 拉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保持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繁荣和稳定速了黄河上游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进程。水电开发是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黄河上游的水电资源丰富地区大都是少数民族聚居区。这些地区经济发展缓慢, 贫困程度深。随着黄河上游水电的开发, 大量吸引资金。同时成千上万的施工队伍和工程技术人员进入现场, 为工程所在地输入了大批人才, 带进各种先进的文化思想和意识, 转变了当地居民思想观念。工程建设需要大量建材和设备, 又为相应的建材、冶炼、机械、电子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带来了发展机会。集镇、公路、通讯等项目的兴建与发展, 改善了电站工程所在区域的投资环境, 极大地带动了电站工程所在地的商业、城镇建设、服务业的发展。

3.4 其它效益

3.4.1 带动黄河上游区域旅游业发展

发展旅游业是水电开发区域老百姓脱贫致富、扩大就业的重要产业选择。黄河谷地峡谷切割、群山环绕, 山俊水秀, 黄河上游每一座电站的建成, 高峡平湖又添美景, 其雄伟的人文景观与生态旅游和其他历史景观相结合, 形成了沿黄特色旅游带, 推动了电站所在地旅游业的发展, 带动库区周围服务、贸易等行业的发展, 成为库区周围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龙羊峡水电站的建设, 形成了宏伟大坝、厂房等建筑物与水库形成人工自然湖泊景观, 和青海湖鸟岛、塔尔寺、日月山遥相呼应。李家峡电站厂房、库区与附近的坎布拉森林公园、丹霞地貌相互结合, 组成了人工与天然各具独特的景观生态体系, 构建了“黄河水上明珠旅游线”。各电站同时被地方政府列为经济成果展示性旅游点和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因此, 黄河上游水电资源开发, 有效体现了水电工程建设与人工自然景观生态、现代建筑景观文化、历史人文景观遗迹开发的有机结合, 从而拉动了地方区域旅游业的发展, 使各族群众依靠本地旅游资源脱贫致富。

3.4.2 改进黄河上游区域交通条件

黄河上游水电基地所在区域, 特别是黄河青海省境内河段水电站所在区域, 自然条件相对恶劣, 交通闭塞, 人口稀少, 经济文化生活水平相对较低。黄河上游水电的开发建设过程, 基本上是建一座电站修一条公路, 这极大地改变了电站周围的交通条件, 在满足该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求的同时, 为当地及沿途百姓提供了很大的交通及物流便利, 将黄河谷地的白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及旅游景点串联起来, 打造精品旅游线路, 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龙羊峡修建了日月山至龙羊峡水电站全长58公里的专用二级公路。李家峡修建了从平安至李家峡峡口黄河大桥, 全长86公里的专用二级公路。公伯峡对外公路建设等级为二级, 里程长9公里。同时公司投资7000万元对阿岱至循化公路进行了改造。

3.4.3 改善库区移民生活水平

黄河上游在水电开发中, 认真执行移民政策, 从移民安置点选择、生产措施恢复建设、移民村改庄规划设计、基础设施配套实施、文教卫生宗教设施完善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移民安置完成并经过一定的恢复期后, 生活水平、生活质量和居住环境有了一定的提高和改善, 安置区的教育和文化事业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目前的生产生活水平和当地非移民群众水平相当, 有的安置点还要略高, 移民对安置效果基本满意。

3.4.4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黄河上游两岸地区属于干旱和半干旱等少雨区、水浇地面积偏少。电站建成后将改善黄河两岸由于缺水不利于农业发展的局面, 水库形成后抬高了地下和地面河水位, 部分浅山农田可直接从水库取水, 变抽水灌溉为自流灌溉, 增加了黄河上游两岸的灌溉面积, 为黄河谷地的综合开发提供了良好条件。在13座大中型电站中有100米以上的高坝5座, 正常蓄水位1856米到2600米, 抬高水位l00到245米。利用各电站水库大坝抬高的黄河水位, 白流饮水, 进行浅山区的水土资源开发和生态治理, 不仅可增加和改善水浇地面积, 节省电力资源, 减少入黄泥沙, 而且可改善当地的生存条件, 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提高群众水平。根据己完成的李家峡、公伯峡等灌区的前期工作成果, 龙羊峡以下水电站水库灌区可开发利用的灌溉面积81.59万亩, 其中自流灌溉面积由32.01万亩增加到71.15万亩, 提灌面积由20.07万亩减少到10.44万亩, 共增加灌溉面积29.51万亩, 相当于青海省全省现有灌溉面积的十分之一, 改善灌溉面积52.08万亩。

4 青海水利资源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1 水电开发机制滞后, 监管不利

对于目前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混乱无序的状况, 我们走访了一直从事黄河上游水电开发设计和研究工作的青海省水电勘察设计院副院长胡进峰。她说, 目前青海境内的水电开发实际上是“土匪政策, 占山为王”, 毫无秩序可言, 谁投入一些先期资金就可以占据国家的水电资源。由于水电开发缺少有力的监管和相应的约束机制, 有的人得以钻“空子”。目前水电项目没有一个统一的出口, 发展改革委可以审批, 水利厅可以审批, 各级州县地方政府也可以审批。胡进峰说, 目前情况下, 投资者真正搞水电开发建设的少, 大多数是占据水电资源后只开展一些初步的前期工作, 继而进行项目炒卖以牟取暴利。更有甚者, 一些私人老板在凭关系、走后门拿到项目后, 再倒卖给国家, 真正想做项目的企业只能从他们手中高价购买。我们在采访中还发现, 地方政府往往把水电开发作为招商引资项目, 作为增加政绩的“筹码”, 所以对于投资方重签约, 轻监管, 根本不去验证对方有没有建设资质, 这使得拿到项目审批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有业内人士透露, 青海省门源县的仙米电站, 由一私人老板承包后, “仅仅雇几个民工挖了几锨土”, 就以500万元的高价倒卖给一家国有企业。而大公司也同样存在此类现象。位于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的苏只电站, 青海省三江水电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在仅做了一些前期可研后, 就以600万元的高价卖给黄河上游水电开发公司。

4.2 上网电就价过低, 开发业主经济效益低影响开发进程

目前, 西北电网各省局的上网价格如下:陕西242.8元/MW·h, 甘肃267.1元/MW·h, 宁夏187.41元/MW·h, 青海177.16元/MW·h, 属于全国上网电价最低的地区之一, 而青海在四省中上网电价最低。当前, 黄河上游水资源开发进入高峰期, 但由于水电本身开发投资大、周期长、单位造价高, 再加上当前面临的诸多不利因素和困难, 直接影响着黄河上游水电资源的开发进度。这些不利因素主要表现在一是电价低。公司目前的上网电价平均起来不到0.20元/度, 低于水电标杆电价, 同时比西北区域的火电机组平均电价也要低;二是由于青海省地域辽阔等原因, 输配电成本较高, 因此电厂上网费用要高一些;三是水电和火电相比, 同样承担17%的增值税税负, 火电用煤可以抵扣9%, 实际只承担8%的税负, 而水电基本没有抵扣;四是目前国家向黄河水电征收0.2分/度的水资源费, 近期又出台向发电企业征收库区扶持基金 (≤0.8分/度) 等政策;四是随着和谐社会建设各项措施的出台, 开发水电征地移民的难度和成本进一步加大;六是公司成立之初的历史遗留问题至今没有得到解决, 导致公司资产负债率偏高。公司自1999年成立到2004年一直亏损, 2005年才开始盈利, 到目前为止, 公司仍然累计亏损6.9亿。而且, 目前的征地移民政策、水资源费、库区扶持基金的征收, 加大了水电站建设和运行成本, 如得不到政策支持和电价补偿, 将直接影响黄河上游水电开发进程。

5 关于青海水利资源开发的几点建议

5.1 优化政策环境, 创造公平竞争的水利开发市场

水电开发本应有一个整体规划, 开发有先后次序, 以达到资源利用的最佳效果。水电资源是国家的, 它的开发权应由市场来决定, 不能由某个人或部门想给谁就给谁。同时, 作为一种重要的国家资源, 水电资源应该得到重视, 有关部门应尽快完善水电开发方面的法制法规, 不要让国家资源白白流失。

5.2 制定鼓励水电投资的政策, 解决资金瓶颈, 加快水利开发

水电一次性投资大、工期长、效益回收慢, 但其社会效益显著。为了鼓励水电的开发, 应给予一些优惠政策, 一是在税收上给予优惠, 在还本付息期间, 免征或少征所得税;二是水库占用的国有荒山荒坡, 无偿使用以减少工程投资;三是建设期使用的砂石, 发电使用的水免收有关费用;四是国家为水电站的综合社会效益给予一定的投资补偿;五是地方政府将得到长久的收益, 应承担一些外围交通, 移民安置的投资。如果鼓励政策制定得恰当, 会激发各方的积极性, 加快水电开发。

5.3 充分利用旅游资源, 造福当地人民

黄河上游每一座电站的建成, 高峡平湖又添美景, 其雄伟的人文景观与生态旅游和其他历史景观相结合, 使其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与此同时, 水电站周边的许多农牧民还过着较为原始贫困的生活。这使我们的心灵受到了震撼, 认识到要落实科学发展观, 就必须改变目前的水电单一开发模式, 综合利用好黄河各方面资源特别是旅游资源, 帮助上游库区人民利用当地的优势尽快富裕起来, 真正做到人民水电造福当地人民。

摘要:黄河上游水电资源开发是国家“西部大开发”、“西电东送”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有重大意义。笔者亲赴青海实地调研了黄河上游水利资源的开发情况, 并通过此文介绍了青海水利资源的拥有情况、开发主体、所获效益, 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从加快青海科学发展的高度对加强水利资源的综合开发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水利资源,青海,综合开发,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锡杰, 崔纪敏.走进母亲河[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周新光.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探讨.

[3]青海黄河上游水电开发存在的重要问题.新华社.

上一篇:经济贸易下一篇:损伤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