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地变更调查范文

2024-07-08

林地变更调查范文(精选4篇)

林地变更调查 第1篇

1 林地变更调查工作过程分析

林地变更调查工作过程是先对植树造林、森林采伐等林业经营管理资料进行高分辨遥感影像变化的判读分析, 然后对因改变土地用途增加或减少的林地地块或林地范围内发生变化的林地地块进行调查核实, 最后上图入库, 更新形成年底林地变更调查数据库。在这一调查工作过程中, 主要包含如下工作步骤:数据及相关资料的准备, 包含林地落界、林业管理资料、地形变化参考范围矢量数据等;变更调查, 主要分为内业变更和外业核实;管理属性更新, 主要是利用ARCGIS等软件对发生森林类别、权属等管理属性变化的图斑进行数据库更新;数据检查与修改, 主要是对图形及属性数据进行检查与修改, 以确保数据的标准化;数据库更新, 是在前期林地数据库的基础上对本期变化图斑数据库进行叠加分析, 形成林地变化分析数据库;统计汇总, 是林地变更调查工作的最后一项工作。是利用FOXPRO编制统计程序对变化分析数据库进行统计汇总, 形成统计表, 为林地相关工作提供依据。

2 新时期林地变更调查工作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2.1 遥感影像局限性较大, 应加强技术研究

新时期, 我国林地变更调查工作采用的遥感影像数据SPOT5, 虽然实现了对林地与非林地情况的区分功能, 但其技术还存在一些问题。表现在对幼龄林、荒山荒地等内部地类判读困难;利用遥感监测图提取变更图斑, 只能提取新增建设用地引起变化的图斑, 而未提取其他原因造成变化的图斑, 由此便对采用新机制进行的土地变更调查带来了困难;遥感影像时相与更新时点的时间差给林地变更工作带来困难。诸如以上这些问题的出现, 建议加强技术研究, 掌握快速定位林地变更地块的技术, 加强对绝对定位GPS、GPS-PDA、分辨率高的卫星影像技术等, 从而能全方位定位变更图斑, 提高目视解译的准确率, 有效减少野外林地调查工作量, 提高工作效率。

2.2 调查工作的操作细则有待进一步完善

从当前的林地变更调查工作的操作细则来看, 细则还不够规范和完善, 需要对其进一步加以改进和完善。在现有的技术规程中, 其勾绘变化图斑规定不够详尽, 调查人员在操作时与前期林地落界小班界线不能完全吻合, 造成图斑变更时形成数量较大的细碎图斑问题, 影响了调查工作数据的准确性。其解决方法最好采用面切割方法, 在变化图斑与前期落界小班界线基本一致的情况下, 沿用原有小班界线, 对其切割后拷贝形成一个变化图斑图层, 再可进行修改变化图斑属性操作。其次, 林地变更图斑核实调查属性的因子较多, 记载量过大。为此, 建议该记录表只列核实变更调查的因子, 对于地貌、坡向、土壤等因子则采用前期数据库提取或地理信息系统程序的方式生成, 从而降低表格记载的工作量。最后, 在林地变更调查工作中最小上图面积667m2的要求过高, 应该根据不同地类变化情况进行最小上图面积的确定要求。

2.3 要加强林业信息系统的整合利用

新时期, 我国林地变更调查中对于林业信息系统的应用已相当广泛, 但其功能效率却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主要因为缺乏对信息系统的整合兼容利用, 导致系统建设的投资浪费、系统间无法实现数据的共享等。在现代科学技术大力实现兼容的创新利用的形势下, 加强对林业信息系统的整合已显得十分必要。笔者建议建立一个平台、一套软件、一套数字的信息系统, 以林地一张图为平台, 开发满足不同部门工作要求的功能模块, 并针对不同部门设置不同的访问权限。林地变更数据要通过软件实时的更新反映到一个平台上, 实现系统平台的数据共享功能, 减少重复记载数据的工作量。

2.4 对林地变更调查工作严格要求, 保证试点工作质量

根据《关于做好全国林地年度变更调查扩大试点工作的通知》的相关制度要求, 我国各地对林地变更调查工作要严格要求, 保证试点工作成果质量, 尤其在逐渐增加的林地年度变更调查扩大试点工作中。林地变更调查工作的重点在于解决林地与非林地转入转出及林地内部各地类之间的转移问题, 为此, 各省市、县级林业相关部门应加强分工协作, 加强对调查员的业务培训, 各司其职。各级林业局也应根据其当地实际情况对林地变更调查工作进行整体工作组织, 制定总体方案。省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对各县开展的林地变更地块核实和上图进行严格监督和管理, 并对其调查成果进行科学的质量检查和汇总上报。通过对林地变更调查工作的严格要求, 保证试点工作质量。

3 结语

本文对林地变更调查工作过程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并对新时期林地变更调查工作中的主要问题和对策进行了探讨和论述, 旨在为新时期林地变更调查体制、工作机制、技术体系及工作标准等提供参考, 以此促进林地变更调查成果效用的发挥。

摘要:本文从我国林地变更调查工作入手, 阐明开展林地变更调查工作的过程与方法, 并针对其工作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对新时期的林地变更调查工作进行对策改进, 以提升林地动态监测水平。

关键词:新时期,林地,变更调查

参考文献

[1]樊志军.对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有关问题的研究[J].南方国土资源, 2004 (06) .

林地变更调查 第2篇

前言

按照《国家林业局办公室关于做好全国林地变更调查扩大试点工作的通知》(办资字〔2013〕82号)和《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司关于规范林地变更调查成果报告有关要求的函》(资地函〔2013〕49号)的要求,江苏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对林地变更调查试点工作进行了安排。

此次变更的时段为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调查范围为南京市高淳区,面积合计801.8 km2。此次调查工作的开展是为了探索林地变更调查技术方案,建立县(区)级林地变更调查工作机制和检查机制。

高淳区林地变更调查工作内容包括:

(一)全区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处理。

(二)收集、处理林业经营管理资料。

(三)林地变化地块遥感影像判读。

(四)变化地块核实调查。

(五)林地“一张图”数据库更新,林地变更统计分析与成果编制。

第一部分:工作概况

一、工作基本情况

(一)工作组织:

我省林地变更调查扩大试点工作,由省林业局统一部署安排,森林资源管理处负责组织实施。具体分工:

局森林资源管理处:负责试点工作的组织管理和经费筹措,制定工作方案和实施计划,协调、处理试点工作相关事务,掌握控制工作进度,组织收集有关资料,研究提出重大问题初步解决方案并及时向局主管领导汇报等。

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编制《江苏省林地变更调查扩大试点技术方案操作细则》,承担技术培训工作;配合局森林资源管理处指导试点单位开展林地变更调查工作,及时解决试点工作存在的技术问题;及时更新全省林地“一张图”数据库。

试点县(区)林业主管部门:组织技术力量,承担本县(区)内林地变更调查任务,开展资料收集、调查核实、上图入库等试点工作,编制本县(区)林地变更调查统计表;及时报告试点工作进展和存在问题,配合国家林业局华东院做好林地变更调查扩大试点的抽样核查工作;编写试点工作成果报告和工作报告,对试点进度和成果质量负责。

(二)工作开展情况:

表1 江苏省林地变更试点单位-高淳区工作安排

序 号 1 试点工作启动会

2013.10

省资源监测中心、省市林政处、区林业局 变更调查影像图处理

2013.10

省资源监测中心 内 容 完成时间 负 责 单 位 遥感影像背对背判读区划 2013.12 省资源监测中心、区林业局 林业经营管理资料收集 2013.12 区林业局 林业经营管理资料矢量化

在调查底图上转绘 经营管理资料

2014.01 区林业局 2014.02 省资源监测中心、区林业局 华东院、省资源监测中心、区林

业局 7 林地变化图斑核实调查 2014.02 8 更新成果制作 2014.02 省资源监测中心

华东院、厅资源处、省市林政处、区林业局 9 更新成果研讨会 2014.02

(三)调查成果质量

一、成果质量控制的措施和流程

1、提高遥感影像判读质量

使用真彩色遥感影像图,降低判读难度;判读时比例尺不得低

于1∶1000,通过培训、练习,提高人眼对变化图斑的识别度;双轨制判读,2人

各自判读,对有疑问的地方共同商定,宁愿多判不能漏判;

2、确保核实调查真实性

全面收集林业经营管理资料,分、类别、乡镇整理归档;对照资料记录的坐标点和面积等信息,完成变化图斑的内业核实;外业实地调查时真实、详细记录属性,对变化图斑的位置、界限进行确认。

3、保证逐级检查严格性

采取区级自检、省级检查和国家级核查的组织方式,实行分级检查。区级林业局对林地变化数据进行全面检查。

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对林地变化数据内业进行全面检查;外业抽查比例为地类变化图斑总数的3%。

国家林业局华东森林资源监测中心负责江苏省林地变更成果国家级核查,编制核查报告。对林地变化数据内业进行全面检查;外业抽查比例为地类变化图斑总数的1%。

二、问题的处理方法

1、修正2011年的底图数据

使用全国林地更新软件对2011年的底图数据进行检查,对发现的属性因子填写不正确的问题通过实地调查进行了修正、填写不规范的问题进行了完善,确保2013年的林地更新工作的顺利开展。

2、修正林地落界数据

使用全国林地更新软件对林地落界的底图数据进行检查,对发现的存在细碎的问题进行了修正,确保2013年的林地更新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调查质量检查结果

表2 质量检查结果

序号 1 2 3 检查时间 2014年1月 2014年4月 2014年5月

检查单位 区林业局 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 华东院森林资源监测中心

合格率

内业 96% 96% 95%

外业 94% 95% 96%

二、工作量及资金使用情况

(一)投入工作量

表3 投入工作量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合计 工作内容 林业经营资料收集 2011年林地数据库检查、修正

2012年遥感影像图处理

遥感判读区划 林业经营资料矢量化 内业核实调查、属性因子记录 外业核实调查、属性因子记录 本期林地数据库生成、检查 本期林地变化数据库生成、检查

林地变更调查成果统计 林地变更调查成果报告撰写

省级数据检查 国家级核查

工作单位 区林业局 区林业局 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

区林业局 区林业局 区林业局 区林业局 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 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 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

区林业局

省林业局、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

华东院森林资源监测中心

工作量 5人日 7人日 7人日 20人日 16人日 16人日 12人日 6人日 16人日 6人日 15人日 10人日 10人日 146人日

(二)资金使用情况

表4 资金使用情况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合计 工作内容 林业经营资料收集 2011年林地数据库检查、修正

2012年遥感影像图处理

遥感判读区划 林业经营资料矢量化 内业核实调查、属性因子记录 外业核实调查、属性因子记录 本期林地数据库生成、检查 本期林地变化数据库生成、检查

林地变更调查成果统计 林地变更调查成果报告撰写

省级数据检查 国家级核查

资金来源 局森林资源管理处

区林业局 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

区林业局 区林业局 局森林资源管理处 局森林资源管理处 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 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 局森林资源管理处 局森林资源管理处

省林业局

华东院森林资源监测中心

经费数量(元)

12500 13500 53500 15000 8000 18000 86000 8000 8000 8000 12500 15000 45000 303000

三、主要经验和问题与建议

(一)主要经验

一、工作机制

平时应做好林业经营管理资料的收集和归档工作,在林木采伐和林地征占用过程中,用GPS仪测量到的地块范围需要保存。这对提高林地变更工作的效率和准确率十分重要。

各类林业经营管理资料的收集和矢量化工作建议先于遥感判读工作,特别是平时的造林验收资料与林政资料(采伐与林地征占用)的详备性,最好上图。其

优势有二:首先判读好的图斑地块叠加遥感影像图之后,相当于建立了一部分判读标志,可以给判读人员一定的先验知识,以增加判读精度;其次可以降低部分工作量,避免了后续对有资料对应判读图斑的剔除工作及可能引起的错误。

二、调查方法

针对判读区划后形成的数据库,我们只需对其中没有林业经营管理资料的小班进行外业核查。

建立高淳区林地变更工作专用QQ群,加强与各乡镇、村的负责人的联系,外业调查时首先将小班以乡镇为单位归组,依靠各乡镇农服中心主任、各乡村主任等对当地林地变更情况熟悉的人员填写小班变化情况,以此提高工作效率。

对经营资料中的图斑与判读图斑差异较大的,可能涉及非法砍伐和占用的小班,应在实地调查中确认。

三、技术创新

图层设置时建议直接在落界“一张图”数据上作经营资料的矢量化和判读图斑绘制,在矢量化过程中即按原有小班界线分割,判读图斑因子记录表中所要求的字段可以通过添加字段的方式实现,如图斑编号、判读面积、判读地类。这样的优势有两方面:一是在矢量化的过程中即控制了因各种原因可能产生小碎班的问题;二是通过分割落界图斑的方式保留了原小班属性信息,仅需修改变化部分,如地类等。

(二)存在问题和建议

一、基层技术人员缺乏问题

基层林业工作人员,年龄分布出现断层现象,老同志学习新技术的能力和积极性有限,年轻同志培训的机会有限,对Arcgis软件和全国林地更新软件不能灵活高效的使用。同时,林地变更涉及到林业管理的各个方面,需要植树造林、林木采伐、征占用、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工作人员的协作。建议更加注重技能操作,确保培训到位。一是以会议明确任务,分析问题统一标准。不仅在试点工作启动大会上对工作任务和质量进度要求进行了明确,而且在工作开展中多次召开会议,对林地变更调查工作发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讨论分析,再次统一认识、统一标准,确保调查成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二是跟踪技术指导,提高操作技能。邀请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技术人员,在调查前进行操作细则和电脑操作技能集中培训,在调查中现场跟踪指导,通过现教现学,现学现用,增强操作技能,掌握调查技术和方法,确保调查质量与进度。

二、变更时点准确性问题

2013年开展的林地变更的影像图分别是2011年10月和2012年10月拍摄的,在林地变更调查过程中,我们依据影像图来判读变化小班,建议能够提供变更当年的影像图片。

三、遥感判读时的漏判问题

遥感判读时,可能会发生漏判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为两点:

1、影像图的分辨率限制,提高了判读难度;

2、图像的色彩限制,干扰判读;

3、影像图的划分,建议能将新一期的遥感图分割成若干小图,以免在判读时将局部地区漏判。

四、现地核实时小班的提取问题

对需要进行现场核实的判读小班,我们通过手动录入小班的中心坐标点来定位,工作量比较大。建议能增加自动提取小班中心位置坐标点的软件功能。这样通过excel表格的输出,可以直观的看到坐标点。

五、软件属性检查的问题

在使用全国林地变更软件进行属性检查时,对每一项属性修改好之后,需要验证修改结果。建议软件能对每一项属性都设置检查按钮,这样子,不需要每做一项修改都从头检查一遍,特别是对性能不好的电脑来说,检查耗费的时间较长,容易造成死机。

六、林业管理经营资料矢量化问题

林地变更调查工作需要依靠平时资料的积累,林地变更工作涉及到林业工作方方面面,如造林、林木砍伐、林地征占、林权变更、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等,建议召开区林业局的林地变更的专题会议,邀请不参与林地变更的林业工作人员参加,了解林地变更的工作内容和作用。从而完整保留变更小班的矢量坐标和属性因子,并及时上图,为林地变更调查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不要让林地变更工作成为无米之炊。

七、林地变更所需物资的保障问题

林地变更工作需要安装Arcgis软件和全国林地变更软件,对电脑的性能要求较高,基层电脑硬件配套比较薄弱;在进行实地调查时,由于调查地点多是山岗和丘陵,乡镇公交不方便到达,公车改革后用车受到限制,这些都给林地变更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困难。建议能落实林地变更工作的专项资金和审核制度,保证林地变更的顺利推进。

第二部分:调查成果

一、林地资源现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第二条规定:林地包括郁闭度0.2以上的乔木林地以及竹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和区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的宜林地。据2013年高淳区林地变更调查数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高淳区林业用地总面积8106.07公顷,其中有林地3876.73公顷、灌木林地1880.47公顷,疏林地20.35公顷。

(一)各类林地面积

在林业用地面积中:有林地面积3876.73公顷,占林地用地总面积的47.83%;疏林地面积20.35公顷,所占比例0.25%;灌木林地面积1880.47公顷,占23.20%;未成林造林地面积1655.3公顷,占20.42%;苗圃地面积446.28 公顷,占7.16%。

图1

各类林地面积分布图

有林地面积中:乔木林地面积3287.19公顷,占84.79%;竹林地面积589.57公顷,占15.21%。

灌木林地面积中: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1019.15公顷,占54.2%;其他灌木林

861.46公顷,占45.8%。

(二)林地面积按起源划分

高淳区林地面积8106.07公顷,其中国有林地面积687.55公顷,占林地总面积的8.48%;集体林地面积7418.52公顷,占91.52%。

(三)林地面积按分类经营体系划分

林地面积按生态公益林地和商品林地两类经营体系划分:(1)生态公益林地面积

高淳区现有生态公益林地3785.59公顷,占全区林地总面积的46.7%。公益林地面积按保护等级划分:重点公益林地3382.62公顷,占公益林面积89.35%;一般公益林地402.97公顷,占10.65%。按事权等级划分:省级公益林面积3382.62公顷,占公益林总面积的89.35%;市级公益林402.97公顷,占10.65%。(2)商品林地面积

全区现有商品林地4320.48公顷,占全区林地面积的53.3%。商品林地面积按地类分:重点商品林面积2324.86公顷,占53.81%;一般商品林面积1995.62公顷,所占比例45.74%。

(四)林种结构分布

高淳区现有林种结构分为防护林、用材林和经济林3大类。根据现有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有林地、疏林地和灌木林地纳入各林种范围,上述三项合计面积5777.55公顷,占全区林地面积的71.3%。另有2317.35公顷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无立木林地等,未纳入林种结构的面积范围,占全区林地面积的28.7%。

二、林地动态变化分析

(一)林地范围变化:

全区各类林地面积为8106.07公顷,比2011年新增389.15公顷,其中:淳溪镇新增集体林地36.39公顷;东坝镇集体林地新增40.35公顷;古柏镇新增集体林地0.95公顷;固城镇新增集体林地58.23公顷;漆桥镇新增集体林地54.38公顷;桠溪镇集体林地新增 181.11公顷;阳江镇减少集体林地3.41公顷;砖墙镇减少集体林地0.32公顷;晶桥镇新增集体林地11.47公顷;傅家坛林场减少国有林地0.27公顷;荆山林场减少国有林地0.86公顷;实验茶场新增国有林地13.66公顷;团结圩农场新增集体林地3.85公顷。

图2

各镇、场圃林地面积变化图

(二)地类变化:

全区各类林地面积为8106.07公顷,比2011年新增389.15公顷,其中:有林地

减少116.37公顷,疏林地新增6.1公顷,灌木林地减少34.82公顷,未成林造林地新增115.88公顷,苗圃地新增375.44公顷,无立木林地新增41.32公顷,宜林地新增0.62公顷,林业辅助生产用地新增0.98公顷。

图3

各类林地面积变化图

(三)公益林地和商品林地变化:

(1)生态公益林地变化:

高淳区现有生态公益林地3785.59公顷,新增163公顷,占全区林地总面积的46.70%。其中,重点公益林地3382.62公顷,减少22.54公顷,占公益林面积89.36%;一般公益林地402.97公顷,新增185.54公顷,占10.64%。整体来看:淳溪镇新增生态公益林17.23公顷;东坝镇新增生态公益林9.78公顷;古柏镇新增生态公益林0.21公顷;固城镇新增生态公益林5.73公顷;漆桥镇新增生态公益林5.19公顷;桠溪镇新增生态公益林125.13公顷;阳江镇减少生态公益林2.33公顷;砖墙镇新增生态公益林0.18公顷;傅家坛林场减少公益林0.27公顷;荆山林场减少生态公益

林1.16公顷;实验茶场新增生态公益林2.95公顷;团结圩农场新增生态公益林0.36公顷。

(2)商品林地变化:

全区现有商品林地4320.48公顷,新增321.09公顷,占全区林地面积的53.3%。商品林地面积按地类分:重点商品林面积2324.86公顷,减少50.97公顷,占商品林的53.81%;一般商品林面积1995.62公顷,新增277.12公顷,占商品林地的 46.19%。整体来看:淳溪镇新增商品林19.16公顷;东坝镇新增商品林29.74公顷;古柏镇新增商品林0.74公顷;固城镇新增商品林52.5公顷;漆桥镇新增商品林49.19公顷;桠溪镇新增商品林57.66公顷;阳江镇减少商品林1.08公顷;砖墙镇减少商品林0.5公顷;实验茶场新增商品林3.78公顷;团结圩农场新增商品林3.49公顷;晶桥镇新增商品林地11.47公顷。

(四)林地保护等级变化:

前期保护等级为二级,后期变为三级的林地有0.56公顷,变化原因为灾害因素;前期保护等级为二级,后期变为非林地的有23.57公顷,因为占用征收的为17.89公顷,因为调查原因而导致的为5.68公顷。

前期保护等级为三级,后期变为非林地的有37.38公顷,因为占用征收的为18.68公顷,因为调查原因而导致的为12.68公顷,灾害因素导致的为2.19公顷,规划调整导致的为3.83公顷。

前期保护等级为四级,后期变为非林地的有14.76公顷,因为占用征收的为7.85公顷,因为调查原因而导致的为4.4公顷,灾害因素导致的为2.51公顷;前期保护等级为四级,后期变为三级的有50.79公顷,因为造林更新的为33.46公顷,因为调查原因而导致的为10.94公顷,灾害因素导致的为6.39公顷;前期保

护等级为四级,后期变为二级的有6.93公顷,因为造林更新的为6.93公顷。

前期为非林地,后期变为二级的有87.14公顷,因为造林更新的为87.14公顷;后期变为三级的有354.06公顷,因为造林更新的为354.06公顷;前期保护等级为四级,后期变为四级的有23.66公顷,因为造林更新的为20.68公顷,因为调查因素的为2.98公顷。

三、林地变化原因分析

高淳区2012-2013年林地发生变化的面积为784.1公顷,其中,造林更新引起的变化面积为612.36公顷,占比为78.10%;森林采伐引起的变化面积为13.4公顷,占比为1.71%;规划调整引起的变化面积为3.83公顷,占比为0.49%;占用征收引起的变化面积为44.42公顷,占比为5.67%;毁林开垦引起的变化面积为0.11公顷,占比为0.01%;灾害因素引起的变化面积为73.63公顷,占比为9.39%;自然因素引起的变化面积为1.05公顷,占比为0.13%;调查因素引起的变化面积为35.30公顷,占比为4.50%。综合来看,引起变化的因素主要为:造林更新>灾害因素>占用征收>调查因素。因为自然老化、树种长势差等因素,会导致林木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下降,而对林木采伐后,依据适地适树的原则,重新种植其它树种,能够较好的提高林木成活率、提升林地质量和森林生态效益,增加当地居民收入,因此,造林更新是导致林地变更的最主要因素。灾害因素,主要是因为天气异常导致的干旱,马尾松的松材线虫病,还有在西部圩区因地势较低,导致的水淹。占用征收,主要是新建拓宽道路和安置房,而调查因素主要是在林地落界过程中和2011年林地变更调查中出现的人为错误。

图4

引起林地面积变化的原因分析

图5

引起林地变化的各类原因占比分析

四、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实施成效

(一)实施用途管制,林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高淳区林业局积极介入涉林项目的前期工作,认真落实林地用途管制制度,严把征占用林地审查审核关,严格执行征占用生态公益林林地“占一补一”制度,加大对非法占用林地的查处力度,有效控制了林地逆转。进入新世纪,高淳经济步入快速发展时期,林地肩负着供地、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等重要作用,林地保护与利用的矛盾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尖锐,高淳区在做好林地保护的同时,积极支持地方经济建设,使林地得到了持续有效的保护。另外,通过开展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沿海防护林体系和自然保护区建设,重点区位的林地得到严格保护,森林综合效益得到有效发挥,林地保护取得有目共睹的成效。

(二)加大林业建设力度,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林地的主导功能为发挥防风固沙、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等生态功能。自2003年起,高淳应建设绿色南京需求,全面实施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包括荒山生态林工程、江河湖生态防护林、绿色通道工程,河道绿化工程、林业产业工程、郊野公园建设工程、城市生态林工程、绿化新村工程、资源安全工程,同时,农田林网也基本形成,宜林“三荒”绿化率90%,沟渠路绿化率95%,村庄绿化也取得较大进展。目前,以丘陵山区生态、用材林为主体,平原圩区防护林带为骨架,农田林网、水系林网、道路林网为脉络,城郊森林、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绿色村庄为嵌点的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已初步建成。

据统计,自2011-2013年绿色南京建设第11年间,全区植树造林500公顷,森林覆盖率由2011年的18.7%提高到20.9%,实现了森林面积和蓄积的双增长。同时,通过营造阔叶林、混交林和套种珍贵树种等措施,培育树种多样、层次复杂、结构稳定、优质高效和正向演替的森林群落,森林生态功能显著增强。

(三)科学经营管理,森林培育成效显著

2012年-2013年,高淳区致力加强森林资源的培育力度,提高林地生产力,为构建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提供森林资源储备。通过良种壮苗、工程造林、营养配方、森林抚育等措施,不断提高营造林科技含量,实现了森林资源面积与蓄积的“双增长”。全市森林资源后备资源进一步增加,林分质量进一步改善,森林资源培育取得可喜的成绩。

(四)加强林业执法,林地保护力度进一步增强

高淳区森林公安、林政管理等执法队伍在森林资源保护方面严格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强化对破坏森林行为的打击力度。一是加强了森林采伐管理,特别是针对无证采伐、越界采伐、批少多伐等突出问题加强管理和督查,切实做到有计划、按指标、按地点依法采伐;二是严格林地征占用管理,通过完善征占用林地审核审批程序,加强工程建设项目征占用林地全过程的监督和服务,依法查处违法占用林地案件,有效减少市内未批先占、不批也占、少批多占现象的发生;三是加强森林防火工作,严格控制野外用火,完善护林防火巡逻队伍建设,加强巡护,有效保护森林资源,确保林业建设成就。

五、存在问题和建议

(一)建设项目对林地需求量大,保护与利用矛盾日趋突出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工业化发展十分迅猛,各项建设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工业园区、城镇、道路、旅游等建设项目用地需求量日益增大。高淳耕地资源十分有限,需要林地承担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供地责任。而全区林地中,受地理环境、生态区位重要性等用地条件的限制,可供建设项目征占用的林地面积较少。因此,林地既要承担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态需求任务,又要承担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用地需求的任务,林地保护与利用的矛盾日趋突出。

(二)林种结构、林龄结构不尽合理

林种结构、林龄结构反映了林地的利用状况,林种结构、林龄结构的合理分布,能充分发挥林地的利用效能。高淳区在生态公益林与商品林两大体系结构上是基本合理的,为47比53。但二级林种结构不尽合理。林龄结构上,全区乔木林优势树种龄组以幼林、中龄林为主,占有林地面积60%;近、成、过熟林合计面积仅占乔木林面积的40%。

(三)林地保护利用需要统一的规划管理

长期以来,由于只注重管理、不注重基础性工作,高淳一直没有编制过林地保护利用规划,致使林地管理无法做到统筹规划、科学管理,定量控制、定额管理,突出重点、强化效益。由于缺少统一规划,林地保护利用存在顾此失彼,不合理的征占用林地,破坏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事件时有发生。随着高淳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态区建设的不断推进,如何加强依法保护和合理利用林地资源的管理,已成为当地林业主管部门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林地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要从源头抓起,因此,迫切需要一个统一的规划,依法履行林地资源管理,科学合理的规划林地保护与利用,保障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实现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四)影像情况说明

在影像对比分析过程中,我们发现国家林业局提供的影像存在以下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林地变更调查遥感判读的精度。

(1)影像偏移问题。国家林业局提供的高淳区遥感数据的分辨率大部分为2m,按照《森林资源调查卫星遥感影像图制作技术规程》(LY/T1954-2011)要求,该分辨率遥感影像在平地、丘陵地区的平面位置中误差不能超过5m,在具体判读过程中发现,国家林业局提供的部分影像误差非常大(很多为10-15m,部分地区甚至超过15m),超出了规程要求,截图见附件。

(2)云量覆盖问题。《森林资源调查卫星遥感影像图制作技术规程》

(LY/T1954-2011)中,明确了数据源的要求:云量覆盖面积少于5%,且不能覆盖主要工作区。其提供的一幅影像明显不满足要求。

(a)

(b)

图6影像偏移和云量覆盖情况截图(a)1比1万航片截图中,小班位置(准确)(b)国家林业局提供的卫片截图,小班位置(偏移)

(a)

(b)

图7(a)1比1万航片截图中,林地落界小班位置正确,无需变更

(b)国家林业局提供的卫片截图中,影像偏移,小班需要变更

林地变更调查 第3篇

关键词: 板栗;土壤养分;湖北省

中图分类号:S14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020(2014)05-0014-03

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是我国主要的木本经济树种,栗仁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具有较高的商品和创汇价值。湖北省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区域,气候适宜、雨量充沛,自然环境条件适宜于板栗的生产和繁殖。目前湖北省板栗栽培面积已达35.4万hm2,主要分布在鄂东、鄂北、鄂西及鄂西北等地。在传统种植生产过程中,经营粗放,缺乏先进的技术支撑和指导,导致板栗林地力衰退,产量和品质降低,制约了板栗林地的可持续经营和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肥料的种类与用量对板栗产量和品质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5],调查研究湖北板栗主产区习惯施肥情况,分析板栗林地的土壤养分状况,实施有针对性的养分管理,对提高板栗林的经营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试验对湖北罗田、大悟、麻城等28个县、市板栗林地的土壤养分状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以期为当地板栗林地养分管理和肥料的施用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方法

土壤样品的采集:采样点分布于湖北省罗田县、麻城市和大悟等28个县、市的板栗产区,每个样点采集1个综合土样,每个综合土样为10~15个点的0~40 cm土壤样品充分混合后,用四分法取1 kg土壤,经风干过筛后留作分析研究之用。

土壤pH及养分含量的分析:电位法测定土壤pH,重铬酸钾氧化法测定土壤有机质,碱解扩散法测定水解氮。速效P和速效K分别用碳酸氢钠浸提—钼锑抗比色法和醋酸铵浸提—火焰光度法测定。交换性钙、镁:醋酸铵浸提—原子吸收火焰光度法;有效铁、锌:盐酸浸提—原子吸收火焰光度法;交换性锰:醋酸铵浸提—原子吸收火焰光度法。数据分析方法:Excel和SPSS系统处理。

2 结果分析

2.1 湖北省板栗产区施肥习惯调查与分析

对湖北大悟、麻城、罗田、京山等28个县市板栗产区的习惯施肥情况进行了走访调查分析,结果表明:28%左右的林农不施用任何肥料,53%左右的林农在冬季或春季施用1次肥料;19%左右的林农施用基肥和追肥见图1;在施用的肥料类别方面,10%左右的农户仅施用N肥,复合肥与N肥配合施用的农户约为28%,农家肥与复合肥配合施用的农户约为29%;其他施肥习惯约5%见图2。由此可见,在习惯施肥中:钾肥用量极少,磷肥用量偏低,氮肥相对较多。

尽管习惯施肥比较盲目,但板栗产量与其无机肥的用量仍表现了一定的线性关系。在处于盛果期的板栗林地,通常不施用肥料的林地板栗产量均在60 kg/666.7 m2以下,无机肥用量在0.5 kg/株左右,其板栗产量为80~120 kg/666.7 m2,无机肥用量在1 kg/株 及以上的林地,板栗产量为150~250 kg/666.7 m2见图3。

3为施用无机肥1 kg/株 及以上

2.2 湖北省板栗产区土壤养分状况分析

应用GPS定位在湖北省28个县市板栗产区采集了土壤样品112个;应用常规方法分析测试了各土样pH值、有机质及土壤有效N、有效P、有效K、交换性Ca、交换性Mg、有效Fe、有效Mn、有效Cu和有效Zn含量。

对湖北省112个板栗林土壤样本的分析结果表明见表1:湖北省板栗土壤pH值范围为5.70~8.25,平均6.69,变异系数7.62%;土壤有机质、有效氮、磷、钾含量范围分别为0.38%~4.65%、34.40~298.1,4.0~138.4 mg/kg和27.80~472.0 mg/kg,平均含量分别为1.55%、109.1,16.96 mg/kg和85.11 mg/kg,变异系数7.62%~131.50%;土壤有效钙、镁、铁、锰、铜、锌含量范围分别为315.2~4 546,25.62~543,5.4~258.8,3.00~208.4,1.58~7.46,0.01~8.66 mg/kg,平均含量分别为2 358,234.9,41.53,72.18,4.01,2.070 mg/kg,变异系数7.62%~131.1%。

总体看来,湖北省板栗林土壤中有效钾含量普遍很低,平均含量仅为85.11 mg/kg,其原因可能是林农长期不重视施用钾肥,从而导致土壤供钾能力下降,在生产中应适当加大钾肥的用量。各种土壤有效养分含量的变异系数均较大(均大于20%),说明湖北板栗林地之间差异很大,在不同种植区域应实行有针对性的施肥措施。

2.3 湖北省板栗产区土壤养分分级评价

根据湖北省板栗林土壤养分分析结果及板栗生长特性,并参考ASI法土壤养分推荐标准,初步确定板栗土壤养分分级指标。分级标准见表2。其中pH值分级标准为:pH<6.0为偏酸,不利于板栗生长;pH在6.0~7.5范围内适宜于板栗生长; pH>7.5为偏碱,不适宜于板栗生长。其他养分分级标准见表2。

表3结果表明:湖北省板栗产区86.55%左右的土壤pH较适宜板栗生长,但超过一半的土壤有机质低于15 g /kg,表明生产中应通过施用有机肥和采取抚育管理措施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84.03%土壤有效N基本适宜,但有效P和有效K含量均较低,其低量比率分别为56.3%和73.11%,表明在大量养分的配合施用中,应相对多施用P、K肥料;交换性Ca、Mg及有效Fe含量均较适宜,处于适量范围的样本数分别为69.75%、66.39%和73.95%;有效Mn和有效Cu的含量较高,处于高量范围的样本数分别为83.19%和80.67%,生产中应注意可能产生的高量毒害作用,52.1%的土壤有效Zn的含量较低。

参 考 文 献

[1]李金柱,唐岚,罗治建 等.不同肥料用量对板栗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湖北林业科技,2012,(6):32-33.

[2]黄宏文.磷对板栗结实性能及产量的影响[J].园艺学报,1991,18(1):21-26.

[3]陈顺伟,李春才,余梅林 等.N、P营养和青霉素对板栗性别分化协同调控研究[J].浙江林业科技,1997,17(3):29-32.

[4]张玉洁.板栗结果母枝中氮磷钾含量与产量之间关系的研究[J].经济林研究,2002,20(2):58-60.

[5]陈在新.板栗高产的矿质营养基础[J].湖北农学院学报,2004,(3):36-39.

林地变更调查 第4篇

林地作为森林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不仅是我国非常重要的自然资源, 更是十分关键的战略资源。自然环境和人为影响的双重因素, 导致了林地的变化和变更, 自然环境方面主要是土壤、气候等类型的直接控制, 人为方面则主要是交通状况、人口分布等对林地的利用方式的控制。

“3S”技术, 即RS、GIS和GPS的合称, 这3个简称分别代表了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导航定位系统。这3种高新技术都是随着计算机、通信和电子等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而创造出来的, 可以广泛应用于林业管理工作中。“3S”技术不仅可以对森林资源的现状精确掌握, 还可以对林地的动态变化和相关信息进行随时地检测, 有利于对林地的保护和利用规划。

2 做好区域概况和数据来源的掌握工作

在进行林地变更调查之前, 要对调查区域的整体情况有所掌握, 尤其是区域的位置、面积、地域类型、气候以及临近城市的状况等方面, 一定要有所了解, 当然, 也需要对当地的主要植物和林地类型进行实地调查。

关于数据来源, 应当以某年的林地“一张图”的数据为基础, 然后将之后2年的遥感影像当作判读区划数据, 调查数据则是之后3年的林业经营管理数据。在掌握这些数据之后, 可以进一步调查分析林业保护利用情况、林业范围以及林地管理属性等方面的变化情况。

3 以“3S”技术为基础的林地变更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林业局应当提前收集掌握一定年限内的林地变更调查资料, 并通过遥感影像的方式对判读区划变化图斑, 同时采取实地调查的方式, 对数据库的产出结果进行更新, 包括面积测算、林地管理因子变更情况、变化年度和原因以及林地界限落实等内容。

整个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资料收集、实地核实、得出成果3个方面:其中, 资料收集主要是对遥感数据进行购买和处理, 同时以遥感影像解译标志为基础, 判读区划林地变化图斑;实地核实则是采取GPS导航技术, 对面积、管理因子以及林分因子等方面加以调查核实, 同时对照片和数据做好采集;最后得出统计报表、“一张图”更新, 以及林地变更成果报告等。

4 基于“3S”技术的林地变更的调查方法探究

4.1 对资料进行收集和处理

收集和处理的资料主要包括3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础资料, 也就是林地变更之前的数据库以及遥感影像和遥感影像图;第二部分是林地变更期间的相关经营管理资料, 包括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及相关资料, 林业经营项目相关资料, 容易导致林地范围变化的其他资料;第三部分是资料的处理, 也就是按照技术条件的不同, 以及林业经营管理资料管理方式的不同, 对林业经营管理资料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上图和矢量化处理。

4.2 判读区划遥感图斑

第一步是处理遥感影像, 包括正射校正、增强影像、融合波段以及裁切分幅等环节, 同时, 按照非林地、有林地、无立木林地、灌木林地以及其他林地5种类型, 通过把本期遥感影像特征和林地数据库作对比对照的方式, 来对判读标志完成建立。

第二步是通过了解林业经营管理资料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 依照遥感影像的翻译标志, 叠加前期林地数据库、前期遥感影像和本期遥感影像, 对比分析判读区划出的变化图斑, 这些变化图斑包括林地范围、造林地图、地类变化以及建设项目使用林地等各个方面的变化图斑。

4.3 制作调查底图

调查底图的制作主要是依靠ArcGIS10.0软件, 通过这个软件, 一方面叠加遥感判读区划的图斑数据和前期数据, 另一方面将标注图斑和图例插入其中, 最终制作出A3图幅的、比例为1∶25000的外业调查底图。

需要强调的是, 在制作调查底图时, 应当将调查卡片附带其中, 也就是《图斑调查属性记录表》, 来有助于现地核实调查的进行。这个记录表的内容主要包括基础因子、管理因子和林地因子3个方面。

4.4 进行核实调查

核实调查之前, 应当成立专门的调查小组, 并对小组内调查人员进行分工, 同时对交通路线做好选择, 最重要的是, 要准备好所有核实调查必备的工具, 包括GPS导航、交通工具、调查底片、联系向导、调查卡片以及一台装有绘图软件的便携式电脑。

核实调查的内容, 分内业和外业两个方面, 外业主要是对面积、地类以及变化图斑等属性因子进行核实, 同时对数据做出采集;内业则主要是对外业无法核实的变化图斑和属性因子进行内业核实。

4.5 对数据进行更新

数据更新分为以下4个环节。

(1) 完成本期数据库的结构构建。本期数据库主要是用来帮助统计分析林地变化的, 其构建要求是以前期数据为基础, 严格按照林地数据库结构要求, 增加前期森林类别、保护等级、林种、变化年度以及变化原因等字段。

(2) 更新数据库。数据库的更新要使用ArcGIS10.0软件, 主要更新的内容包括已经核实的地类、变化图斑界线以及管理属性因子等。

(3) 对林地变更数据进行提取。林地变更数据的条件是变化原因不为零值。

(4) 检查数据。通过把本期数据、前期数据、变更数据和行政界线导入林地变更监察系统软件, 来检查变化原因、属性和图形等内容。

4.6 统计数据并编制成果报告

统计报表和数据, 主要是通过林地变更检查系统生成包括商品林地面积变更统计表、各类林地面积变更统计表、林地保护等级变化原因分析表、林地变化原因分析统计表以及公益林地面积变更统计表等内容。需要特别强调的是, 林地变化原因分析表的变化原因应当包括8个一级变化原因, 包括造林更新、占用征收、自然因素、灾害因素、调查因素、森林采伐、毁林开垦以及规划调整。

关于成果报告的编制, 重点应当是以变更前的林地图斑数量、质量、保护利用状况、面积以及分布情况为参照物, 分析变更后的林地资源现状结构和数量, 以及变化的原因。最终对林地保护和利用措施及成效进行分析, 并针对林地变化原因提出有效的政策和措施。

5 调查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

调查实践中难免存在部分问题, 笔者主要针对以下3个方面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

(1) 在调查中, 往往变更调查所要求的时间不同于遥感数据获取时间, 解决方法是林地的使用、采伐、造林等事项以实际发生时间为准, 但是要做好资料收集和调查访问工作。

(2) 存在部分调查区域, 缺乏具有中高分辨率的遥感数据。解决方法是基于林地的“一张图”, 使用Google地图、变更调查摸底图 (基于使用林地、森林灾害、植树造林等林业经营资料而制作的) 以及其他遥感数据源影像来进一步提高判读的准确率。如果实在无法对林地变化情况加以确定的, 可以使用实地调查加经营资料的方式进行确定。

(3) 调整种植结构时, 林业部门按现状调查确认的地类不包括耕地上种植的经济林管理权限, 笔者建议, 可以通过非林业部门和林业部门分别记载的方式, 记于林业管理类型字段之上。

6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全球林地面积逐年减少, 保护林地成为当前最为重要的工作之一。做好林地变更调查工作, 是保护林地的保障和关键, 将“3S”技术引入林地变更调查工作, 可以充分运用GPS的精确定位能力、GIS的高效信息处理能力和RS的地物识别能力, 不仅有助于提升数据库更新工作的效率, 更有利于利用历史数据和现状数据, 加强当前的林地管理工作。林地变更调查的基础是经人民政府批准的林地“一张图”和林地保护利用规划, 主要技术是“3S”技术, 主要途径是通过在信息库里录入林地变化数据, 对林地“一张图”定时更新, 以保证林地年度变更工作的图、地、数三者统一, 最终保证对森林资源现状各项数据的可用程度和精度。

摘要:指出了随着全球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 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性也越来越大, 因此, 林地的保护和变更工作就更为重要。采用以“3S”技术为基础的林地变更调查方法, 一方面可以保证林地年度变更工作的图、数、地三项统一, 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关于森林资源的相关数据的可用程度和精度。从林地变更工作入手, 对以“3S”技术为基础的林地变更调查方法的研究方法和调查方法进行了分析, 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3S”技术,林地变更,调查方法

参考文献

[1]林茂昌.基于“3S”技术的林地落界“一张图”与二类资源数据融合——以涵江区为例[J].林业勘察设计, 2013 (1) :61~65.

[2]雷坤平.基于3S技术的土地利用监测与现状变更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 2014.

上一篇:过程能力论文下一篇:幼儿湿疹的临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