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供应链范文

2024-09-17

施工供应链范文(精选5篇)

施工供应链 第1篇

2007年9月10日建设部印发了《绿色施工导则》的通知,即建质[2007]223号文件,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股“绿色施工”的热潮,但是由于传统管理体制的限制,绿色施工在我国的推行却受到了很大的阻力,许多企业也在高呼实施绿色施工,打造企业品牌形象,但是还仅停留于绿色施工的技术层面上,深度广度不足,一旦绿色施工与企业当前利益发生冲突,大多数企业则是放弃绿色施工带来的长远效益,而选择短期利益。绿色施工推广效果不佳,关键在于管理理念与管理体制的转变,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纵向一体化”的新型管理模式,为我们解决这一难题指出了一条通路。

1 绿色施工推行的必要性

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需消耗大量自然资源,同时增加环境负荷。据统计,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备。这些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又消耗了全球能源的50%左右;与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占环境总体污染的34%;建筑垃圾占人类活动产生垃圾总量的40%。建筑施工中的资源消耗极大,浪费现象惊人。例如,我国目前新建工程工地中的建筑垃圾存放量大且基本不回收利用;二次装修造成每年300亿元的经济损失;每年超过20亿m3的混凝土需消耗10亿m3的自来水(目前国家用水缺口是60亿m3/年)[1]。我国建筑行业相对其它行业整体管理水平较低,资源浪费现象尤为严重,节水、节能、节电、节地潜力很大,因此推行绿色施工综合效益明显。

2 我国推行绿色施工面临的问题

根据《绿色施工导则》的官方定义,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2]。总之,绿色施工在传统的工期、成本、进度控制的基础上,强调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绿色施工在我国的推行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 公众的“绿色施工”意识薄弱。

许多人将“绿色施工”等同于“绿色建筑”,片面认为采用绿色材料就等于绿色施工,由于绿色材料的使用需要投入更高的工程成本,因此许多企业对“绿色施工”避而不谈。同时,一线人员受教育水平一般较低,施工人员对施工过程的环境保护、能源节约尤为不重视,似乎已经习惯了刺耳的噪声、严重的浪费和一些习惯性的不良做法。

2.2 建筑行业管理水平的落后

笔者认为这是制约“绿色施工”实施的主要因素。我国建筑生产组织模式绝大多数是采用设计与施工分离的方式,即DBB(Design-Bid-Build)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沿着建筑产品产业链上存在着投资、设计、施工、供应多个环节上的纵向分割局面,工程项目被严重肢解,总承包商受到来自各个相关方的制约,要想依据施工情况进行调整和变更极为困难,且系统外的调整涉及到多方利益关系,协调成本高,优化组合难以实现,绿色施工受到了很大制约,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3]。

2.3 我国关于绿色施工的制度措施极不健全

由于缺乏系统科学的制度体系,使得政府在宏观调控上缺乏有效的手段,各个部门的标准不同,给执行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当前我国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对施工现场的管理主要体现在对文明施工的管理,对于绿色施工还没有系统科学的制度来予以促进、评价及管理;缺乏必要的评价体系,不能以确定的标准来衡量企业的绿色施工水平[3]。另一方面,当前我国建筑市场仍存在一些不良现象,不规范的建筑工程承发包制导致一些施工企业不是通过改进施工技术和施工方法来提高竞争力,建筑工程盲目压价严重,导致承包商的利润较低,经济承受能力有限,只能为保当前利益而对绿色施工避而不谈。

3 建筑供应链管理(CSCM)模型构建

建筑供应链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对其还没有一致的权威的定义,比较全面的是王要武、薛小龙从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的角度给出的一种广义的建筑供应链定义:“建筑供应链是指从业主产生项目需求,经过项目定义(可行性研究、设计等前期工作)、项目实施(施工阶段)、项目竣工验收交付使用后的维护等阶段,直至扩建和建筑物的拆除这些建设过程的所有活动和所涉及的有关组织机构组成的建设网络”。同时他们又从现行建筑业运行机制和SCM在建筑业应用的可操作性等因素,另外给出一种狭义的建筑供应链定义:“建筑供应链是指以承包商为核心,由承包商、设计商和业主围绕建设项目组成的一个主要包括设计和施工两个关键建设过程的建设网络”[4]。其一般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

4 建筑供应链管理对推行绿色施工的影响

4.1 CSCM与“绿色施工”的思想精髓一致

都提倡合理利用资源,尽量减少浪费,靠高效的管理获得效益,都反对靠资源的高投入、高消耗获取回报。

4.2 CSCM从管理模式上保证了绿色施工的顺利推行

绿色施工并不是建筑供应链上某个企业的事,它需要整个供应链上全体企业的参与,通过有效的供应链管理,从项目源头的可行性研究,勘查部门的勘查,到设计单位的规划设计,到材料的供应、机械设备的到场、到建筑施工,以及最后的竣工验收、售后服务都要贯彻绿色的理念,对建筑产品的整个寿命周期实施绿色管理,这就要求加强企业间的沟通与合作,倡导战略合作与“双赢”策略,减少由于企业之间信息隐匿和非合作所造成的资源的浪费。建筑业只有推行CSCM才可能实现绿色施工,绿色施工节约资源和能源,降低成本,提高施工企业竞争能力,CSCM解决的以下问题正是绿色施工所要求的:(1)全寿命周期的管理,通过信息技术增加信息的透明度和资源共享,减少协调成本和管理成本;(2)原材料按施工进度分阶段运到施工现场,到达现场装配的周期短而且稳定性强;(3)资金即时支付,最小化资金成本(资金的时间价值是一种库存成本);(4)强调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争取双赢的战略目标,减少工程索赔导致的供应链总成本的增加。(5)从供应链角度确定企业的发展战略,将企业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综合考虑,提高企业的品牌效益,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以上五点的实施都是离不开CSCM的。因此,只有从管理层次上面彻底清除制约绿色施工发展的障碍,彻底打破传统的落后的建设管理体制,绿色施工的发展才会成为可能。

4.3 CSCM与绿色施工的管理技术支持是一致的

实施绿色施工并不是简单地应用绿色建材,还需要利用先进的管理技术,从供应链的高度加强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合理分配资源,最大程度上减少浪费。目前,ERP(企业资源计划)、BPR(业务流程重组)和电子商务等基于IT技术的管理实践也已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建筑业得到推广和应用,使得承包商、设计商、材料商有可能与开发商共同分享有关最终用户需求及相互间的有用信息。在这一点上,绿色施工和CSCM的要求是一致的。

4.4 绿色施工为CSCM注入新的活力

绿色施工的推行反过来又推动建筑供应链的健康发展,为CSCM注入“绿色”元素,使建筑供应链在传统供应链管理的模式下,更加注重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寻求整个供应链上最小的资源、能源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最小。融入了“绿色”理念的CSCM不仅能给建筑业带来比以往更大的经济效益,还将给整条供应链带来无价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5]。

5 传统意义上的绿色施工与基于供应链的绿色施工的比较

基于供应链思想的绿色施工比传统意义上的绿色施工更注重纵向一体化效应,这使得绿色施工更具有驱动性和可操作性。其具体比较如表1。

6 结语

绿色施工是当今中国建筑业的一股热潮,但是其操作性却受到了建筑业管理模式的限制,管理体制的落后和管理水平的低下已成为制约绿色施工的瓶颈。CSCM作为一种先进、适用、有效的建筑管理模式,为推进建筑业全行业范围的改革,为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改进建设绩效,应对全球竞争,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提供了有力的支持。CSCM是建筑业推行绿色施工的必由之路。由于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还没起步,且篇幅有限,本文仅从理论上做了一些浅层次的研究,在这里,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讨论引起大家广泛关注CSCM对绿色施工的影响与作用,从建筑行业的管理层次上关注我国绿色施工的推行。

摘要:绿色施工是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是建筑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但是绿色施工在我国的推行却遇到了很大的阻力。本文总结了我国绿色施工推行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从管理层面上剖析了阻碍绿色施工推行的瓶颈,将供应链思想引入到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强调绿色施工不仅是生产环节与技术层面的问题,而是一个涉及从资源获取到最终产品交付使用全过程的系统问题,即建筑供应链问题,指出了供应链与绿色施工的联系,深入分析了供应链管理思想对推行绿色施工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绿色施工,SCM(供应链管理),模型

参考文献

[1]仇铭华.绿色建筑——世界的大趋势(记2007年第19届加拿大国际建筑展览会).建筑施工.2008(,01):78~80.

[2]建设部建质[2007]223号,绿色施工导则[S].

[3]绿色奥运建筑研究课题组.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4]王要武,薛小龙.供应链管理在建筑业的应用研究.土木工程学报.2004(,9):87-90.

施工项目合格供应商评价内容 第2篇

(2)验证供应商提供产品的生产许可证、检验报告、材质证明、质量、环保合格证等;

(3)评价供应商的批量生产能力、供货期保证能力;

(4)评价供应商的企业流动资金情况和资金垫付周转能力;

(5)评价供应商同等质量的产品价格竞争力;

(6)评价供应商提供产品的安全保证能力和环境要求的符合性;

施工供应链 第3篇

我国建筑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现状可概括为:1)人员素质相对低,缺乏高水平的管理人才;2)信息化普及程度不够,虽然公司内部已建立起信息平台,但未与外部建立连接,致使信息在供应链成员间传递相对来说不是那么通畅,企业间的信息平台尚未建立;3)建企的采购部门在选择供应商时,通常把“价格”(供应商出价的底线)作为唯一的标准。而忽视了采购总成本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因素;4)目前建企供应链中,成员间彼此的关系很脆弱。很多企业将供应商甚至客户当成对手,彼此间不信任,也没有长期的关系,这种现象在许多企业物流的采购过程中极为普遍,特别是建筑企业因为工程款往往滞后,经常为了赊购材料而临时增加供应商以分散资金压力和风险;5)工程项目从开工到竣工的全过程中隐蔽着大量的不确定性,如设计变更,建材涨价,天气变化,供应商延迟和提前供货等,给项目管理带来很大麻烦,也使项目造成很大的浪费;6)信息沟通渠道不畅;工程项目发生设计变更时,信息传递链条长,反馈速度慢;7)越来越重视与业主的关系管理,而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更多是一种松散的临时关系,还停留在双方的讨价还价阶段,没有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之间的信息沟通也不通畅;8)工程项目物资的流动一般来说,是由通过招标采购确定的各种供应商负责物资运送到工地现场,物流过程分散。

2 建筑施工企业供应链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与分析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建筑业也发生很大的变化,管理方法和手段得到了显著的改进。但是研究和实践证明,建筑业和其他行业相比仍然存在效率低、浪费(人力、物力、财力)严重的弊端,它们存在于活动的不同时期。

一个完整的供应链至少包括施工准备(总承包商—规划设计—装配(分包商)—运输与交货(供应商)—施工(工地)等节点,目前建筑供应链存在问题根据项目流程可分为以下几种:1)前期准备问题:主要发生在总承包节点上,它包括不准确的资料、信息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对手讨价还价;2)工程与设计问题:主要发生在设计、技术人员节点上,包括对所需资料的长久搜索,对设计变化审批的延续等待;3)装配问题:主要发生在分包商节点上,包括不完善的供应、复杂的送货程序;4)运输与交货的问题:主要发生在供应商节点上,包括过长的仓库时间、不方便的包装、大量的装运,这类问题可能会产生高额的成本;5)工地设施问题:包括非柔性的交货、不稳定的包装系统、复杂的订货程序。

造成上述的原因很多,主要体现在:

1)长期以来,我国建筑企业实行职能化管理模式:市场营销部负责市场开源、投标;工程部负责施工管理;物资部门负责工程材料采购;财务部门负责收付工程款、材料款;每个职能部门都能独立的完成自己的任务,但是企业往往要到月底结账时才了解工程进度,材料采购的全貌;这种管理模式明显的让企业感到竞争的压力,这些问题总让企业感到信息不流通,很少会考虑企业因实行供应链管理后业务扩大的量变所引起的质变的需求。供应链管理理念在我国引入时间还不长,国内企业,对之了解尚浅,其实供应链是一种跨行业,跨部门的管理方法,它涉及诸多领域的高技术,不仅需要专门的人才,而且需要既精通供应链管理理论、方法、手段,又熟悉与供应链相关的诸多技术的综合型人才。

2)建筑企业与上下游的供应商、业主应形成一条有机的、整体协调的“链”,应考虑整体优化;比如:业主考虑缩短工期、减少投资而不考虑施工企业正常施工工序及工期要求;设计单位因业主要求紧,边设计边施工,使施工企业在未获得完整信息情况下边等边干;施工单位为降低成本也考虑采购的核算;分包商为追求自身效益也考虑成本核算,我国建筑企业虽然在管理过程中为提高管理效率也曾采取过措施,但多是在企业内部进行,没有从整个供应链角度考虑。多数企业不理解供应链,更不了解国外管理的现状,企业内部传统的物流部门的职能已不能适应当前的环境,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从理念上也要逐步的改革。

3)缺乏整体性的供应链运行评价与激励机制,局限于具体部门的激励制度忽略了供应链运作的整体性,在现有企业内部每个人都习惯于关注系统中单一组件的效率,而没有去考虑整体的效益。部门自身的利益追求常常与供应链的整体利益发生冲突。

4)信息系统与技术手段落后,不能针对供应链的不确定性变化进行有效的跟踪与管理。由于供应链的支撑技术在企业间远没有普及,供应链的运作方式并未被企业采用,仍需要在企业间推广普及供应链管理的支撑技术。

5)没有与供应商发展成可靠的战略伙伴关系,影响了供应链的运行效率。供应链管理主体之间缺乏信任和协作。

3 结语

在目前条件下,建筑施工企业供应链必须简化传统的管理结构,采用先进的管理手段,特别是借助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技术方可实现。只有企业内部实现了信息化,才能实现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电子信息交互。通常电子供应链必须有3个系统:1)企业信息管理系统(EIP),提供一个把信息进行归集的通道,让企业的部门,特别是远离本部的项目部,客户和供应商进行相互的交流,加快沟通,共同协作;2)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将企业内部和外部的资源应用信息技术进行管理;3)电子供应链管理系统(ESCM),集中所属企业的物资信息,包括订货、预测、库存状况、缺货状况、生产计划、运输安排、在途物资、资金结算等。管理人员利用电子数据交换、互联网等技术,实现供应链上的集成,达到共享采购订单,提高准确性与响应速度,降低成本,最终使供应链的节点企业共同获利。

摘要:概括了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供应链管理现状,根据项目流程总结了目前建筑供应链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剖析了其原因,最后提出先进管理手段,以实现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互通。

施工供应链 第4篇

建筑施工企业经过了多年来的发展, 其中工程项目也逐渐增多, 涉及到的种类也越来越复杂, 建筑施工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缩短生产经营周期, 加大了对工程施工项目的设计力度, 从目前情况来看大多数的建筑施工企业都是按照以下模式进行运行的即:按照建筑施工行业的规定进行生产, 在参与建筑市场竞争的过程中要受到合同的监管和限制。

很多建筑施工企业的供应链属于传统的供应链模式, 也就是说采用的平行承包模式, 采用平行承包模式下的承包商主并不承担设计的任务, 而是通过图纸来向业主进行评标和中标介绍, 使业主对中标的承包商有更多的了解, 有利于提升建筑施工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同时这样的模式下也会降低贪污腐败的问题发生, 有利于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

但是在供应链视角下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核算管理存在着以下问题:

( 一) 没有做好成本的基础性工作

由于施工企业单位涉及到的地域比较广泛, 因此会存在成本基础工作没有到位的问题, 例如没有对规范化的管理好原始凭证, 很多原始凭证缺少明细科目的记录等。建筑施工企业会计基础性工作做得不够扎实、不规范, 这样就会影响到建筑施工企业管理者进行经营决策。

( 二) 成本考核不能够得到较好的落实

建筑施工企业在采用以历史数据为主要标准的成本考核还需要一些改进的地方, 采用历史成本数据的前提是物价比较稳定, 但是如果物价不够稳定, 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成本考核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 三) 成本核算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建筑施工企业中的成本核算人员既要具备一般会计人员所具备的专业技能, 还要对建筑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如材料、人工、机械使用费等实际情况有所了解, 这样才能更好的处理好相关的建筑施工业务, 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建筑施工企业中的成本核算人员还缺乏对建筑行业的了解, 还不具备较好处理建筑行业业务的能力, 不能够很好的完成建筑企业的会计工作。

二、供应链视角下提高施工企业成本核算管理的方法

( 一) 解决建筑施工企业供应链中的问题

建筑施工企业从项目的设计、施工到验收、交付使用, 以及物质供应等都可以被看作是供应链的环节之一。建筑施工企业要针对施工项目明确成本控制目标, 提高施工企业每位员工的成本控制意识, 不断建立和完善成本控制体系, 成本控制目标可以根据不同建筑施工项目中标的造价来确定, 在每个特定项目的基础上来建立成本目标, 为了提高成本控制目标的现实性, 在确定的时候要考虑到不同工程项目的独特性, 这样就可以提高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核算管理的可操作性, 更好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 二) 对成本核算流程和方法进行优化

建筑施工企业在供应链视角下可以将成本核算划分为三个阶段, 在不同阶段中其机械费、人工费、材料费有着不同的投入比率, 成本核算在不同阶段也有着不同的特点, 因此这就需要建筑施工企业在实际的工作当中对其进行区别对待。

由于建筑施工企业的组织结构比较庞大, 应该建立起三级核算体制, 即总公司、分公司、项目部的三级核算体系, 这样就会将原来单位之间的管理协作关系向经济结算关系转变。建筑施工企业对材料成本进行控制可以采用管理分类的方法, 重点控制一些在施工项目中占据比例较大的钢材、结构件等, 对一些石子、沙子、水泥等作为第二类进行严格的控制, 对施工过程中需要用的钢刷滚刷、铅丝铜丝、油漆等作为第三类进行一般的控制。建筑施工企业为了更好的反映企业的生产水平, 应该以企业和项目成本为基础, 在成本核算中设立两个辅助账户核算成本, 分别分类的记录施工项目的成本, 对于施工项目预算这个方面, 建筑施工企业要及时的收集信息, 积极的开展市场调研活动, 做好工程项目的预算工作, 提高企业成本核算管理水平。

( 三) 供应链视角下提升成本核算的对策

1. 做好成本核算的基础性工作

做好成本核算基础性工作是提高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核算的基础, 首先对建筑企业要详细的记录施工过程中发生的数据, 由于建筑施工企业中涉及的人力、物力都比较广泛, 所要记录的数据也比较复杂, 因此就需要会计人员对发生的数据进行详细的记录, 同时跟材料员做好核对工作, 并按照实际发生情况对数据进行及时的更新;其次建筑施工企业为了保证会计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建筑施工企业要适应时代的需要引入会计电算化, 这样就可以解决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信息传递滞后性的难题, 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传递的及时性, 第一时间为决策者提供财务数据;再次建筑施工企业也要做好原始凭证的收集整理工作, 对发生的经济业务要及时的取得正式发票, 并及时的做好票据的整理工作。

2. 建立内部监督机制

内部监督机制的建立有助于提高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核算水平的提高, 建筑施工企业要从以下几点出发不断完善内部监督机制:首先建筑施工企业要认识到国家会计法规可以约束会计行为, 可以保证建筑施工企业会计工作的规范性和程序性, 通过对建筑施工企业会计工作的整治, 对建筑施工企业会计工作中的违法乱纪行为要予以处罚;其次建筑施工企业要建立与企业组织结构相适应的会计制度, 通过内部控制来约束会计人员的行为, 将企业会计工作引导上正规的轨道上来。

3. 提高成本核算管理人员素质

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核算与管理工作需要高素质的人员来实施, 因此建筑施工企业要从以下几方面出发提高成本核算管理水平:

首先, 在招聘财务人才方面, 要择优录取, 引进高素质的成本核算管理人员, 做好成本核算管理人员的后续储备工作,

其次, 建筑施工企业也要成本核算管理人员深入到工地施工当中去, 让成本核算管理人员对工程的用料、用工等等方面有进一步了解, 这样更可以提升成本核算管理人员处理实际业务的能力。

再次, 建筑施工企业要加大对财务人员的考核力度, 提高财务人员的忧患意识, 使财务人员主动的学习管理方面的知识, 并鼓励他们在财经基础方法上有所创新。

三、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核算管理的展望

建筑施工企业在成本核算过程中要落实成本管理责任制, 要求各个岗位的施工人员全面负责工程的施工进度、项目建设的产值、项目成本、建筑完工量以及安全等方面, 要求成本核算管理贯穿在整个施工过程中, 成本核算的各个指标要具备一定的群众性和综合性, 在建筑施工企业中要树立起全员成本意识。

建筑施工企业要想提高自身的成本管理水平, 就需要从供应链的视角出发, 成本核算与管理的工作也要建立在收集和整理有效数据的基础之上, 建筑施工企业要加强对成本预算、控制、分析等环节的成本管理。在供应链视角下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核算管理水平的提高, 可以提升自身的成本竞争实力, 建筑施工企业要认识到在供应链视角下提高成本管理, 涉及到的方面是比较广泛的, 要对企业内外部的资源进行综合管理, 要从企业发展战略出发, 有效的解决建筑施工企业在供应链中的一些问题, 要在供应链视角下不断的完善成本核算的流程和方案, 提高企业成本核算管理的效率, 促进建筑施工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四、总结

综上所述, 建筑施工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就需要在供应链视角下不断的提升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水平, 建筑施工企业要正确认识到自身在供应链环节中的弱点, 从自身问题出发采用科学合理的措施提高企业成本核算水平, 进一步降低施工成本, 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彦群.刍议提高建筑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策略[J].现代经济信息, 2013 (12) .

钻探施工中的物资供应管理 第5篇

关键词:物资供应,采构,库管,统计

随着市场经济模式的改变, 钻探施工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能否在新时期的经济市场中立足, 除了能为社会提供质量高、工期短、造价低的施工产品外, 做好物资供应管理, 才能确保生产正常进行。

一、物资供应中材料费用的管理

1、加强钻探物资采购工作的管理

1.1提交钻探物资采购计划。

采购计划有固定资产计划和非固定资产计划。根据钻探生产的实际情况需要的计划分为:年、季、月、补充、自购、应急抢险计划。

首先钻探施工部门或供应主管部门, 根据公司下达的生产施工投资总规模, 及钻探技术要求的实际工程量, 按年、季、月编制采购计划。定期提交, 以备筹集资金, 和财会预算。对需要使用的材料并编制明细表, 根据正常进度计划期内材料的需要量 (计划工作量×计划消耗) , 进行采购量的计划编制 ( 本期材料计划采购量=本期材料计划需要量+期末库存量-期初库存量) 。采购计划编制准确、及时和规范, 要有依据、有记录、有台账、进行有必要的档案管理, 为钻探物资的使用提供预测。

1.2控制钻探物资采购成本。

1.2.1通过对市场行情的调查研究, 利用电脑和网络技术建立施工项目材料采购对比分析数据库, 在保质保量前提下进行买价控制。

1.2.2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 尽量减少资金占用, 实行限额计划制度, 按定额确定材料消耗量, 对超额计划应及时分析原因并加以解决。

1.2.3凡大宗对符合钻探质量要求的材料, 需要招标采购, 由钻探技术部评标, 由经营管理部最终审定供货厂家。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 使总运费成本最低。

1.2.4根据钻探施工地点的移动, 物资采购可选择代储代销。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控制质量风险, 避免物资积压, 降低库存数量, 减少资金占用, 条件合适的物资品种可以逐步向“零库存”管理过渡。

2、加强钻探物资仓库工作的管理

2.1合理制定领用材料指标, 据以控制发料。

由供应部门根据计划, 及钻探施工的实际情况, 及井队本身的仓储来, 控制、核算与考核, 作好出库签发, 杜绝多报不领或以领代耗的情况, 解决材料费用居高不下物资供应部门仓库与用料部门的小库并存的问题。

2.2材料验收、保管。

台账清晰, 材质证明齐全, 验收计量准备, 原始凭证对应存档。处理好货到票未到的入库, 细致管理, 不得使用估价, 定期进行盘点, 保证账物相符, 强调材料管理有序和有据。能够及时掌握采买时间长、物流配送远、施工井队利用率高的钻探材料短缺, 进行及时补充, 避免库存周转不灵, 确保供应及时, 减少无效库, 减少报废, 有利于生产的安全, 顺利进行。

2.3加强仓库的移动性。

根据施工地区不同, 把现场使用的材料存放在钻探区, 并作好现场材料清查, 和井队的废料回收, 严化材料配送、调拨, 退库手续。

2.4提高工作效率。

库房步入电子化专业化管理, 各承包井队每月须按时向物资部门、财务部门提供以下报表:库存资金动态表, 主要材料库存明细表, 主要材料收支存情况表, 单项工程材料消耗统计表, 三材节约和回旧利废统计等表格, 各部门以便及时、有效地对材料进行控制, 创造第三方经济效益。

二、钻探生产中统计工作在物资管理中的作用

1、物资订购总价的统计。

由物资单价和订购数量的统计结果决定。

2、订购费用的统计。

是生产所需发出采购订单, 一直到物资验收入库所支付的全部费用, 包括出差费、手续费、运输费和装缷费的统计。

3、保管理费用的统计。

包括占用资金的利息, 仓库及设备的折旧费, 仓库人员的工资以及库存物资在保管过程中的损耗等。

4、现场施工物资使用费用的统计。

根据施工中实际使用情况主要分为:燃油、油脂、泥浆、钻配、泵配、柴配、劳保及其他五金工具等的统计;钻探施工工艺的不同把管材分为地质管材和水文管材的统计。

5、固定资产的统计。

钻机、泥浆泵、柴油机、钻塔、钻具, 及伙房、住宿用品。

通过统计在物资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得出定性定量统计数据, 更集中、更系统、更清楚地反映了客观实际, 为我们在生产施工过程中制定物资合理库存, 准确的编制采购计划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建立健全一整套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等科学的管理体系, 更好的掌握产生动态。

结束语:通过以上分析公司可及时调整工作思路, 对消耗量大、耗费突出的物资加强管理与考核, 对库内积压物资进分类分析, 提出处理意见。对配件的发放使用中出现的不规范现象, 进行整改, 对物资材料、资金进行合理配置, 从而达到公司安全生产, 提高经济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周先颖.工程项目内部成本核算与控制探讨[J].公路交通技术, 2007 (6)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施工供应链】相关文章:

供应链06-30

制造商领导的闭环供应链及供应链的协调09-13

供应链技术05-27

医药供应链06-05

闭环供应链06-23

供应链企业07-02

国际供应链07-12

供应链库存08-08

供应链视角08-17

电商供应链08-18

上一篇:文化导入的内容、方法下一篇:辽宁城市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