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逆行胆管取石

2024-09-05

内镜逆行胆管取石(精选8篇)

内镜逆行胆管取石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3月至2011年8月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患者84例, 入选的患者均经腹部B超、CT、MRCP检查证实为胆道结石。其中男56例, 女28例;年龄25~76岁, 平均年龄 (48.85±10.23) 岁;病程5d~3年, 平均病程 (3.26±2.18) 个月;胆总管结石直径0.8~2.0cm, 平均1.4cm;胆总管直径1.0~2.2cm。入选的患者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 且与患者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入选的患者术前均行三大常规、凝血功能、肝功能及血清胆红素等检查无禁忌证, 碘过敏试验阴性后, 择期手术。所有患者均采用Olympus公司TJF-30型十二指肠镜, UES-20型高频电发生器, 奥林巴斯电刀, 取石球囊, 取石网篮和碎石网篮。常规ERCP检查, 证实胆总管和/或肝总管、左右肝管主十结石后行EST;有乳头周围憩室者, 根据乳头与憩室之间的不同调整切开方向与长度[3]。对于乳头有结石嵌顿, 切开刀不能进入胆道, 用针形刀在乳头l1-12点位置自乳头口向上切开, 直到结石脱落, 再将拉式刀插入胆道进行胆道造影扩大切口清除残余结石。术后查血淀粉酶, 给予抑制胰酶分泌药物以预防和治疗胰腺炎, 常规补液及加用抗生素和止血药物。出院后随访6个月。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本文84例患者中经EST成功取石81例, 成功率达96.42%, 其中78例一次性取尽结石, 3例于3个月后取尽结石。其余2例患者EST取石未成功后改为胆总管切开取石, 均取尽。

2.2 并发症

84例未发生与内镜操作有关的严重并发症, 无1例消化道穿孔或死亡, 内镜治疗后出现轻型急性腹腔炎2例, 上消化道出血2例, 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76% (4/84) 。

2.3 随访结果

本组患者随访6个月, 无1例再发黄疸、发热、腹痛。

3 讨论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是胆胰疾病的一项重要诊断和治疗手段, 但是其中与其操作多、操作时间长、应用器械多, 自20世纪70年代用于临床以来一直作为肝外胆管结石诊断的金标准, 其诊断准确率可达90%以上, 对于造影剂对比明显的结石, 可以作出瞬间诊断[4]。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已从一种诊断方法发展为几乎完全是一种专门的治疗手段[3]。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最初主要用于胆胰疾病的诊断, 随着操作技巧的不断完善以及消化内镜和附件的改进, 其治疗作用及适应证范围不断扩大, 安全性也不断得以提高, 现已成为胆胰疾病微创治疗的重要手段[5,6]。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集诊断与治疗为一体, 不仅能为胆道手术前提供胆系全面的临床资料, 还能够明确胆道术后的并发症并能有效地进行相应的内镜治疗, 具有微创、并发症少、且容易控制等特点。这主要是由于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可以直接显示胆管位置, 易于确定结石的部位、大小、数目及活动度, 同时可以了解胆总管的实际情况, 同步配合进行EST及置入鼻胆管引流等治疗措施。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 (EST) 于1974年Kawai首先报道, 胰胆疾病内镜治疗技术随之得到蓬勃发展, 现已广泛用于临床[7]。EST在胆、胰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日趋广泛。EST为治疗胆总管结石、残余结石找到简便有效的方法, 其成功率已达到90%以上。熟练掌握ERCP是行EST的先决条件, 注意技术关键点和取石技巧是提高取石成功率的关键所在[8]。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本文84例患者中经EST成功取石81例, 成功率达96.42%, 其中78例一次性取尽结石, 3例于3个月后取尽结石。其余2例患者EST取石未成功后改为胆总管切开取石, 均取尽。84例未发生与内镜操作有关的严重并发症, 无1例消化道穿孔或死亡, 内镜治疗后出现轻型急性腹腔炎2例, 上消化道出血2例, 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76% (4/84) 。本组患者随访6个月, 无1例再发黄疸、发热、腹痛。这表明应用ERCP和EST诊治肌总管结石是有效、安全的, 而且痛苦小、康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随着内镜介入治疗技术的开展和不断完善, 内镜介入治疗胆总管结石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摘要:目的 探讨逆行胰胆管造影及内镜括约肌切开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我院于2010年3月至2011年8月对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分别采用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ERCP) 和内镜括约肌切开取石术 (EST) 进行诊断与治疗, 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结果 本文84例患者中经EST成功取石81例, 成功率达96.42%, 其中78例一次性取尽结石, 3例于3个月后取尽结石。其余2例患者EST取石未成功后改为胆总管切开取石, 均取尽。84例未发生与内镜操作有关的严重并发症, 无1例消化道穿孔或死亡, 内镜治疗后出现轻型急性腹腔炎2例, 上消化道出血2例, 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76% (4/84) 。本组患者随访6个月, 无1例再发黄疸、发热、腹痛。结论 应用ERCP和EST诊治肌总管结石是有效、安全的, 而且痛苦小、康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随着内镜介入治疗技术的开展和不断完善, 内镜介入治疗胆总管结石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逆行胰胆管造影,内镜括约肌切开取石术,胆总管结石

参考文献

[1]杨建锋, 张啸, 张筱凤, 等.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联合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0, 9 (8) :564-566.

[2]潘志刚, 苏东星, 肖晨.内镜下治疗胆总管结石86例临床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 2011, 18 (5) :661-662.

[3]李素平, 杜勇.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和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在梗阻性黄疸[J].重庆医学, 2010, 39 (1) :83-85.

[4]束庆文.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技术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 2009, 4 (7) :499-500.

[5]石鑫, 陈政, 林斌, 等.内镜联合腹腔镜与开腹胆道探查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疗效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0, 14 (7) :49-50.

[6]吴伟东, 段雪辉.单纯EST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治疗1cm以下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对比[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1, 16 (2) :137-138.

[7]彭晓波, 杨云生, 令狐恩强, 等.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探讨[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0, 22 (4) :217-220.

内镜逆行胆管取石 第2篇

【关键词】胆总管结石;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獻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362-02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a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是一种应用广泛、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显著且安全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在ERCP的基础上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内镜下鼻胆汁引流术(ENBD),患者易接受 。2008年1月至2012年10月,本院消化内科对10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行 ERCP治疗,效果较好。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100例,男65例,女35例;年龄35~90岁,平均年龄62.5岁;患者均有皮肤及巩膜黄染、上腹痛伴肩背部放射痛、恶心、呕吐等 症 状,经MRCP和/或 上腹部B超、CT等检查确诊为胆总管结石;伴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18例,阻塞性黄疸伴胆管感染60例.

1.2治疗与转归 患者入院后予禁食、胃肠减压、护肝、抗感染、制酸、抑制消化液分泌及肠外营养支持治疗。ERCP基础上行EST获取石成功80例,45例置入鼻胆管行ENBD;5例因乳头位置不佳插管失败,20例均转手术治疗。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术+T字管引流术”患者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及发热、黄疸等症状消失。ERCP取石后并发轻症胰腺炎5例、急性胆管炎5例、消化道大出血1例,均经内科保守治疗后痊愈。

2 护理

2.1治疗前准备 评估患者有无严重的心、肺、脑、肝、肾疾病,检查凝血功能;做碘过敏试验及抗生素过敏试验;高血压、糖尿病均维持在正常参考值,进行左侧卧位训练,指导用鼻深吸气、用嘴慢慢呼气,告知操作过程中有口水时任其自然流出,不要吞咽,以免呛咳,治疗过程中禁忌屏气或向外自行拉出内镜,以免引起咽喉黏膜损伤和消化道出血等;禁食、禁水8h;取下义齿及金属物品,建立静脉通道。

2.2治疗后护理

2.2.1病情观察 询问患者感受,持续心电监护,注意生命体征变化、观察大、小便的颜色、量、性状,遵医嘱分别于治疗后当天及下一天查血、尿淀粉酶,及时监测血常规、血生化指标,如有异常及时向医生报告并予记录。

2.2.2鼻胆管护理 鼻胆管应妥善固定;应用无菌技术连接负压引流袋,避免逆行感染,每天更换引流袋1次;防止扭曲、折叠和受压;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状、量,如引流量突然减少或引流液由黄色变为无色,警惕鼻胆管堵塞、置入胰管或导管脱出;当发生导管阻塞时,协助医生1次/d用生理盐水100ml行鼻胆管冲洗,注意无菌操作,压力不宜过大,速度不宜过快。本组10例取石治疗后仍有较多胆泥存在,为防止胆泥堵塞鼻胆管,行鼻胆管冲洗;5例引流量减少,经调整体位后引流恢复通畅;45例ENBD患者鼻胆管留置时间7-21天,均无感染和意外拔管发生。

2.2.3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2.2.3.1急性胰腺炎 治疗后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血、尿淀粉酶升高及发热、恶心、呕吐、腹痛、黄疸、白细胞升高等症状。本组5例治疗后6h血淀粉酶>500U/L、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升高,并伴有腹痛等,确诊为轻症胰腺炎,10例高淀粉酶血症,血淀粉酶>500U/L,经禁食和胃肠减压、生长抑素微量泵泵入,同时予抗炎、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均在1周内恢复正常。

2.2.3.2急性胆管炎 是ERCP治疗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多发生于治疗2-3天,表现为寒颤、高热、腹痛、黄疸,严重者有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治疗后严密观察皮肤、巩膜有无黄染及有无腹痛等症状。本组5例治疗后出现腹痛、高热(体温39℃以上),血常规检查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和C反应蛋白明显偏高,血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增高,遵医嘱予补液对症治疗并行鼻胆管冲洗,3-5天后症状缓解。

2.2.3.3出血与穿孔 出血与穿孔为 EST最主要的并发症。出血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腹膜刺激征、发热和白细胞升高,腹部CT检查可见后腹膜区域积气、局部积液。治疗后定时测量生命体征,观察有无腹痛,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本组1例患者于治疗后第2天解黑便,呕吐咖啡样胃内容物,测血压85/45mmHg,立即报告医生,遵医嘱快速补充血容量,应用止血药及生长抑素,3天后出血止,生命体征稳定。

2.2.4饮食护理 治疗后肠道恢复通气给予流质饮食;根据患者血、尿淀粉酶及有无腹痛、发热、黄疸等症状进行饮食调整,从清淡无脂流质、半流质逐步过渡到低脂、易消化软食,1周后可进普食,禁食辛辣、煎炸、油腻等刺激性食物。本组5例进低脂半流质后,血淀粉酶升高伴有腹胀不适,立即禁食至各项指标正常后再进低脂流质,逐步过渡至半流质饮食、普食。

2.3出院指导 告知患者出院后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少量多餐,避免暴饮暴食,进低脂、低胆固醇、高维生素饮食,多饮水,避免剧烈活动,如有发异常及时就诊。

3 小结

内镜逆行胆管取石 第3篇

关键词:胆总管结石,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取石术,安全性

胆总管结石是指胆总管内存在结石, 胆总管结石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症状易反复发作, 表现为胆总管梗塞和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在治疗胆总管结石时, 多是采用手术治疗。目前高龄胆总管结石发病率不断上升, 给手术治疗带来一定风险性, 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取石术的发展及应用, 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高龄患者手术风险。本文就分析高龄胆总管结石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取石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10年8月~2011年11月收治的34例高龄胆总管结石患者, 患者经CT、MRCP检查, 证实为胆总管结石[1]。排除神经系统疾病及严重心肺功能不全患者。男18例, 女16例;年龄58~82岁, 病程8个月~8年;12例合并化脓性胆管炎, 14例合并胆囊结石, 8例合并肝内胆管结石;16例伴冠心病, 10例伴高血压, 5例伴糖尿病, 3例伴心律失常。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34例患者采取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取石术治疗。患者术前禁食6 h, 给予患者10 mg地西泮皮下注射, 手术期间心电监护, 建立相应的静脉通路。插入十二指肠镜到十二指肠降段, 在找到乳头后将乳头位置进行调整, 在选择性胆管下插管, 将造影剂注入, 从而明确结石的位置、大小和数量。由导丝引导采用切开刀切开胆总管, 需根据胆总管远端直径和切开术适应证调整切开范围。患者行插管较为困难时, 可采取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2], 使用网篮将切开后碎石取出, 或采用机械碎石将结石切开, 然后用网篮取石;患者碎石后依然存在结石时, 可采用取石球囊处理, 手术结束前要采用造影术查看是否存留结石;患者术后给予鼻胆管引流。另外, 患者有较多结石难以一次取完, 或者患者耐受时间较短时, 可先给予鼻胆管引流管, 然后选择合适时期进行再次取石。

1.3 评判指标

(1) 取石成功标准:手术结束之前, 给予造影检查, 无结石存在;通过腹部超声检测, 未存在结石; (2) 取石困难:巨大结石:单个结合最大直径超过2 cm;胆总管畸形:胆总管行程成角, 网篮插入受到阻碍;过度扩张:胆总管直径超过2 cm;胆总管狭窄:胆总管下段呈鼠尾样, 插管困难。

2 结果

2.1患者手术成功率34例患者通过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取石术, 均获取成功, 成功率为100%。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取石术测量, 胆总管最大直径在1.45~4.49 cm, 胆总管结石最大直径在1.12~4.47 cm;结石数量15例1枚结石, 8例2枚结石, 11例患者结石数量≥3枚。

2.2手术操作平均时间在 (50.2±15.8) min, 其中10例患者采取十二指肠乳头扩约肌预切开术, 15例憩室, 6例乳头旁憩室, 3例憩室内乳头。

取石成功率31例患者取石成功, 成功率为91.2%;其中28例患者一次取石成功, 成功率为82.4%。12例患者采网篮直接取石, 15例采取机械碎石术取石, 4例患者再次手术, 3例使用柱状球囊扩张。

2.4术后并发症2例患者局部渗血, 采用电凝止血。1例患者尿淀粉酶一过性升高, 1例患者并发胰腺炎, 患者通过禁食、抑制腺液分泌和胰酶活性等治疗, 均痊愈;患者术后无死亡。

2.5随访患者经1年随访, 无失访, 随访率100%。3例患者结石复发, 2例患者放置塑料支架, 结石体积缩小,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取石术取出。3

3 讨论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取石术作为微创介入治疗, 与传统取石相比, 具有较高安全性, 可缓解手术一定风险性。但高龄患者在手术期间, 由于身体机能退化衰弱, 并合并各种身体疾病, 并且身体耐受性差, 增加了手术风险。另外,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取石术操作困难复杂, 具有一定的操作风险性。这些都会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这就要求着术者要不断提升操作水平, 掌握熟练准确手术操作技术, 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3]。

通常情况下, 顺利完成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取石术时, 是与胆管插管成功与否有直接性关系[4], 患者胆总管内结石体积巨大、嵌顿或者在合并急性胆管炎时, 使患者形成乳头肿胀, 使患者插管时较为困难, 并且患者反复插管会引发胰腺炎。因此, 患者插管或导丝都较为困难时, 可以用弓形刀, 根据患者病情采用多种切开术。在本组研究中, 31例患者取石成功, 成功率为91.2%;其中28例患者一次取石成功, 成功率为82.4%。12例患者采网篮直接取石, 15例采取机械碎石术取石, 4例患者再次手术, 3例使用柱状球囊扩张。其中有2例患者取石时由于体积过大, 取石困难, 经放置塑料支架, 结石体积缩小,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取石术取出。表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取石术可有效取出患者结石, 疗效显著。同时在手术期间需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取石方法[5], 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因此, 在使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取石术时, 需对患者胆管解剖形态和结石情况进行了解, 缓解患者术后状态, 操作准确, 并要选取并发症相对少的方法进行取石。本组病例中, 2例患者局部渗血, 采用电凝止血。1例患者尿淀粉酶一过性升高, 1例患者并发胰腺炎, 患者通过禁食、抑制腺液分泌和胰酶活性等治疗, 均痊愈。经一年随访, 3例患者结石复发。事实表明,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取石术并发症和复发率较低[6];同时术者需熟练掌握手术操作方法, 可明显减少并发症和复发率的发生。

综上所述,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起到显著疗效。术者需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 掌握熟练准确的操作水平, 提高手术安全性, 以此保证患者身心健康, 尤其是高龄患者。

参考文献

[1]龙迎.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术中配合及护理.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 07 (07) :852-854.

[2]李军.逆行胰胆管造影及内镜括约肌切开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研究.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10) :1026-1028.

[3]赵燕平, 王春秀, 杨谷安, 等.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107例的护理.护理与康复, 2013, 12 (03) :7452-7455.

[4]金景鹏, 张斌, 李长锋, 等.治疗性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在高龄人群胆总管结石中的应用 (附91例临床分析)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2, 28 (02) :592-594.

[5]梁运啸, 农兵, 梁列新, 等.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治疗取石困难胆总管结石64例.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2, 20 (24) :2302-2304.

内镜逆行胆管取石 第4篇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 是目前公认的诊断胰、胆管疾病的金标准, 并且已经证明了ERCP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疗技术, 但其作为一种侵袭性操作仍存在一定的风险[1]。因此提高ERCP的安全性非常重要, 科学合理的护理是重要的措施之一。2011年3月—2012年3月我院开展ERCP 37例, 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1年3月—2012年3月我院开展ERCP 37例, 男15例, 女22例;年龄28岁~80岁;1例转外科手术, ERCP成功36例, 其中单纯ERCP检查2例, 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27例, 鼻胆管引流7例, 胆道支架8例, 胰管支架1例。

1.2 器械

日本 Olympus TJF260型电子十二指肠镜、德国EREB高频电发生器、各类乳头切开刀、取石网篮及气囊、碎石网篮等。保证所备器械功能完好。同时准备好急救器械及药品。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基层医院病人及家属对ERCP缺乏了解, 易产生恐惧心理。护士应耐心向病人介绍ERCP的操作过程, 说明该手术的目的和优点、术中可能出现的不适、配合措施等, 以增加病人对ERCP的了解和信任, 消除病人的紧张、恐惧心理, 增加病人的配合程度, 以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2.1.2 完善各项术前检查

了解病人有无ERCP的禁忌证, 如严重的心、肺或肾功能不全、胰胆管存在活动性感染和炎症等。

2.1.3 术前训练

术前训练病人取左侧卧位、俯卧位, 练习缓慢的深呼吸、张口呼吸, 练习在床上使用便盆大小便。

2.1.4 术前准备

术前禁食8 h、禁水6 h, 穿着不宜太厚, 去除义齿和金属饰品以方便拍片。术前30 min肌肉注射山莨菪碱 10 mg、地西泮10mg、盐酸哌替啶50 mg, 含服2%利多卡因胶浆20 mL, 并在右上肢建立静脉通道 (留置针) 。

2.2 术中配合及护理

本组病人为清醒状态下进行操作。内镜插入时协助病人取左侧卧位, 进行吞咽动作配合插管。指导病人张口呼吸、做呵气动作, 摄片时屏住呼吸。医生进镜找到十二指肠乳头后, 护士根据乳头大小及形状选择造影导管, 排尽导管内空气, 待医生将造影导管送到乳头开口。插管成功后, 护士可推注稀释的造影剂进行造影, 开始应慢推, 确定在胆管内药量可适量加大, 使胆管充分显影, 如胰管显影 (选择性胰管插管除外) , 立即停止推药并回抽造影剂。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抽送导丝和导管时均用乙醇无菌纱布包裹, 操作中避免污染。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观察病人意识、面色、表情的变化, 在术中对病人要多关心、安慰、解释, 分散病人注意力, 增强病人的信心, 以达到满意效果[2]。

2.3 术后护理

2.3.1 一般护理

术后病人可能出现咽部不适、轻度腹痛、腹胀等。病人术后应卧床休息, 取半卧位, 以利于胆汁引流及肠道积气排出。医护人员态度应和蔼, 告知病人出现术后不适的原因, 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医务人员及家属要体贴、关心病人, 转移病人的注意力, 消除病人的紧张情绪。

2.3.2 饮食护理

术后禁食8 h~12 h, 禁食期间做好口腔护理, 保持口唇湿润, 若血淀粉酶正常, 可进低脂流质, 逐渐过渡到低脂半流质, 避免粗纤维食物摄入, 防止对术后十二指肠乳头的摩擦引起渗血。

2.3.3 加强病情观察及护理

ERCP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有急性胰腺炎、化脓性胆管炎、出血、穿孔及一过性血淀粉酶升高, 其中以急性胰腺炎最常见[3]。术后常规监测生命体征, 观察病人有无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情况, 有无腹膜刺激征等, 观察大便的颜色、量及有无出血、碎胆结石排出等, 并监测血淀粉酶变化。为防止胆管继发感染, 一般术后给予抗生素3 d~5 d。本组病人出现高淀粉酶血症3例, 胰腺炎1例, 未出现胆管炎、出血、穿孔等并发症, 遵医嘱给予禁食、加用奥曲肽以抑制胰酶分泌等治疗后好转。

2.3.4 鼻胆管引流的护理

护士应向病人解释鼻胆管引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妥善固定于鼻翼及颊部, 再用胶布固定于耳后, 接引流袋于床旁, 标明鼻部管道位置, 防止移位。引流袋的位置要低于胸部水平, 以免引流液倒流入体内引起感染。置管期间注意管道有无扭曲、受压、折叠、阻塞。变更体位或活动时需用手固定引流管, 防止导管脱出。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量、颜色和性质的变化有助于判断病情。引流初期, 引流量较多, 每日可500 mL~1 000 mL, 后期逐渐减少, 如有大量的白色絮状物或泥沙, 需进行胆道冲洗, 冲洗时严格无菌操作, 严格控制冲洗速度和压力, 避免发生逆行感染或毒血症的发生。

3 体会

ERCP 是消化内科常用的微创手术, 随着这一微创手术的广泛开展, 术后引起并发症也日益增多[4]。严格掌握ERCP适应证、遵守ERCP操作规范等是确保医疗安全的重要措施[5]。病人的精神状态、情绪及对施术者的信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ERCP的顺利进行。护士应做好术前护理准备工作, 术中密切配合, 术后严密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 及时发现并发症, 并做好并发症的护理, 以保证ERCP及其相关治疗的成功。

参考文献

[1]唐蕾.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临床应用与进展[J].上海护理, 2009, 9 (6) :59-62.

[2]覃惠庆.健康教育在ERCP不同文化程度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 2011, 17 (5) :120-121.

[3]孟玉.治疗性ERCP患者的护理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 32 (22) :3371-3372.

[4]骆伟群.陈叠.李凤燕.ERCP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当代护士 (学术版) , 2011 (7) :21-22.

内镜逆行胆管取石 第5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2009年9月我院行ERCP检查和治疗病人210例, 男102例, 女108例;年龄18岁~89岁;胆总管结石82例, 阻塞性黄疸48例, 十二指肠乳头狭窄16例, 胰腺癌36例, 急性胰腺炎15例, 肝门占位13例;检查前均无禁忌证;ERCP检查65例,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EST) 110例, 内镜下鼻胆汁引流术 (ENBD) 32例, ERCP放置塑料及金属支架3例。

1.2 结果

本组病人行ERCP检查65例, 出现急性胰腺炎2例;行EST 110例, 出现急性胰腺炎5例, 出现出血3例;行ENBD 32例, 未发生并发症;行ERCP放置塑料及金属支架3例, 未发生并发症。

2 护理

2.1 术前准备

2.1.1 仪器准备

我院使用日本OLYMPUS JF-ET30侧视型十二指肠镜, 造影用的导管选用OLYMPUS 聪明刀 (KD-211Q-0725) 波士顿黄斑马亲水导丝;造影剂为40%泛影葡胺 (76%泛影葡胺稀释而成) , 内加抗生素, 一般20 mL造影剂加庆大霉素8×104 U;配有电视荧光屏的X线机、冷光源、摄像系统、常规内镜检查所必需的用品。

2.1.2 病人准备

术前主动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 以消除顾虑, 争取病人术中给予积极配合。如要求病人术中用鼻深吸气, 用嘴慢慢呼出, 以免呼吸频率过快导致内镜晃动而影响视野和操作;口水自然流出以免吞咽时引起误吸;绝对不能自行拔出内镜, 以免划破消化道黏膜而引起大出血等。禁饮食6 h以上, 去除带有金属的物品及义齿。术前15 min~30 min肌肉注射哌替啶50 mg、地西泮10 mg、山莨菪碱10 mg, 达到镇静止痛的作用, 以减少十二指肠蠕动有利于插管。术前15 min用利多卡因胶浆进行咽部麻醉。

2.2 术中配合

术中病人俯卧位于检查床上, 操作者持内镜, 助手协助其与摄像头衔接。十二指肠镜经食管、胃到达十二指肠降部上端后, 用提拉法寻找乳头。找到十二指肠主乳头后, 应由活检孔道插入造影导管, 并进入乳头开口部。在电视荧光屏监视下注入造影剂, 一般正常的胰管3 mL~4 mL, 胆管9 mL~25 mL, 但是经常因造影剂外漏而无法准确计量, 因此, 一般应在监视下, 至检查部位显影满意而病人又无痛苦为准。造影剂注入后, 放射医生摄片, 以明确诊断, 并进一步治疗。

2.3 术后护理

2.3.1 术后一般护理

①术后要求病人卧床休息, 加强生活护理。②注意饮食护理, 术后一般应禁食24 h, 血淀粉酶正常后, 再进低脂流质或半流质饮食3 d。③术后2 h后及次晨, 协助医生取病人血标本, 查血淀粉酶含量。为预防急性胰腺炎, 即刻给予生长抑素0.1 mg皮下注射。④药物抗感染:治疗造影成功的病人, 为预防胆道、胰管的感染, 应给予广谱抗生素治疗2 d~3 d。

2.3.2 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ERCP作为一种微创性介入治疗方法, 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极低, 但仍要引起警惕。术后护士应对病人严密观察有无突发上腹痛、腹部压痛、血尿淀粉酶升高等急性胰腺炎症状。如有以上情况, 应立即报告医生处理, 给予解痉止痛、禁饮食、持续胃肠减压, 应用抗生素及生长抑素等非手术疗法, 多在1周左右恢复。注意体温及血常规的变化, 如出现发热、寒战、腹痛和血常规白细胞升高, 可考虑术后胆道感染, 给予对症处理及加强抗感染治疗。观察病人呕吐及大便情况, 若出现呕血及黑便, 可考虑上消化道出血, 可给予补液、止血治疗, 必要时可给于予血及内镜下止血治疗。

2.3.3 鼻胆管引流的护理

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能有效地降低胆管内压力, 解除胆道梗阻;引流感染性胆汁, 缓解胰腺炎性病变, 减轻全身炎性反应, 对急性胰腺炎起到辅助治疗作用;保持鼻胆管引流通畅, 妥善固定鼻导管, 防止脱落扭曲;注意观察引流胆汁的颜色、性质, 并做好记录;如导管引流不畅, 应主要查找原因, 必要时可用甲硝唑或庆大霉素冲洗。

参考文献

内镜逆行胆管取石 第6篇

关键词:ERCP术,护理,体会

ERCP是将电子十二指肠镜插入至十二指肠降段, 通过内镜活检孔道将造影导管自十二指肠乳头口处插入, 并经该导管逆行注入对比剂使胆管及胰管在X线下显影的技术。由于ERCP具有其他方法所没有的优点, 胆胰管病变显示较清楚, 可以直接看到。一般认为这是一项较为安全的检查方法, 但若操作、护理不慎, 也可发生各类并发症, 甚至有致死的可能。所以, 应严格掌握ERCP的适应证, 做好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显得特别重要。2007年4月至2008年4月, 我科共行ERCP术76例, 现将护理工作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76例, 男46例, 女30例, 年龄31~72岁。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发热、黄胆。下列情况不宜进行ERCP检查: (1) 食管有静脉曲张或狭窄; (2) 急性胰腺炎或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 (3) 有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并伴有心功能不全或频发心绞痛者; (4) 病毒性肝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 (5) 精神异常而不能合作者; (6) 急性胆道感染; (7) 恶性肿瘤引起的重度阻塞性黄疸患者, 一般也不做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因为该检查可能引起严重的急性阻塞性化脓性胆管炎。

1.2 方法

患者做好术前准备送至介入科, 协助患者取左侧卧位, 使用电子十二指肠镜, 利用内镜操作技术, 将十二指肠镜插入至十二指肠降段, 找到十二指肠乳头上的胰胆管开口, 再经活检孔插入造影导管, 注入30%泛影葡胺 (对碘过敏者用欧乃派克) 进行胰胆管造影, 同时通过X线影像观测胰腺、胆囊、胆管、肝管的显影情况来判断其有无病变。护士在术中做好手术配合及病情观察。

1.3 结果

本组患者76例, 胆管、胰管均显影29例, 胆管显影24例, 胰管显影23例。76例患者中有25例为胰腺炎, 6例为胆囊结石, 18例为总胆管结石。76例患者全部检查成功, 成功率是100%。并发急性胰腺炎1例, 经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 很快康复。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术前—日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 有针对性的疏导、安慰患者, 因为患者缺乏ERCP术的有关知识, 担心检查是否危险、是否疼痛等, 均不利于检查的进行。应当向患者讲解检查的目的和有关操作过程及检查的安全性和可耐受性, 并告知患者检查术中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不适, 只要患者密切配合, 根据护士的指令做好吞咽动作及深呼吸, 可以减轻不适, 同时做好有关术前检查, 如心电图、血尿淀粉酶、血液分析等。并做好碘过敏试验, 备好对比剂。仔细询问病史, 了解患者是否有ERCP禁忌证。术前禁饮食8h, 术前1 0 m i n肌注安定1 0 m g、6 5 4-2 1 0 m g及杜冷丁50mg。患者穿着舒适, 符合拍片要求, 避免佩带金属物品 (如钥匙、首饰、皮带等) 。

2.2 术中护理

创造舒适的检查环境, 操作室环境整洁安静, 避免不良刺激, 提供良好的人文关怀和微笑服务。护士带患者进入检查室, 用2%地卡因在咽部喷雾3次, 进行局部麻醉。协助患者摆放左侧卧位, 术中根据摄片需要随时调整患者体位, 选择合适的导管。整个检查过程中均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 并进行处理。指导患者咬紧牙垫, 进镜时指导患者喉咙放松, 保持口鼻均匀呼吸, 防止憋气, 可缓解恶心、呕吐等不适。护士固定好牙垫, 以免患者不能自控时自行拔镜。另外, 需备好氧气、心电监护仪、抢救药品及物品。协助医师进镜找到乳头, 再根据乳头的形态及大小选择造影导管, 排尽导管内空气, 医师将造影导管经活检空送到乳头开口。插管成功后, 护士可推注对比剂进行造影, 开始时应慢推, 见胰管显影则停止推药, 并尽可能将胰管内造影剂吸出, 以免胰管内压力过高。如胆管显影药量可适当加大, 使胆管显影清晰。术中除动作轻巧准确外, 全程均应给予心理支持。

2.3 术后护理

检查后由于麻醉药作用, 口腔咽部仍会感觉麻木堵塞, 应告知患者麻药作用时间30~60min, 术后2h内应禁水, 以防误吸。禁食6h, 术后6h及次晨常规抽起血标本查血清淀粉酶, 若淀粉酶正常, 可进食低脂半流质饮食。并密切观察有无腹痛、呕血及黑便情况, 监测生命体征, 是否有发热。若有异常, 及时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2.4 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E R C P术常见的并发症有急性胰腺炎、出血、胆管炎等。因此, ERCP术后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及时准确提供病情变化, 及早发现及时治疗。

2.4.1 并发急性胰腺炎的护理

因检查中胰管反复显影或胰管造影时注入造影剂过多所致。术后血清淀粉酶升高超过500U伴上腹痛持续24h以上, 即可基本确诊。依据病情给予禁食、解痉、持续胃肠减压, 并保证引流管通畅, 减压有效, 抑制胰液分泌、补液、抗感染等处理。本组7 6例, 1例并发急性胰腺炎, 按上述处理很快康复。

2.4.2 并发急性胆管炎

十二指肠镜通过胃肠道被污染, 对比剂注射过多造成胆管内压力过高, 胆管阻塞, 胆汁内细菌逆流进入血液。ERCP术后24h内发热高于38.5℃, 白细胞计数>10×109/L或中性粒细胞分类≥80%, 无其他感染病灶。预防性抗感染治疗是预防胆管炎的关键。如果发生, 即给予禁食, 抗感染、补液及高热护理。本组76例无1例发生。

2.4.3 出血

ERCP术后应严密观察患者有无无呕血、黑便、有无出冷汗、脉速及血压下降等出血征象。如有出血遵医嘱给予5%GS250mL+氨甲环酸2.0+静滴, 血凝酶1U静注Q8h, 连续3d。并观察尿量及黑便的次数、性质及量, 判断出血是否停止或加重。本组无1例发生出血。

3 讨论

ERCP术是一种微创介入性检查, 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但若操作、护理不慎, 也可发生各类并发症, 甚至有致死的可能。工作中我们通过做好术前准备, 术中密切配合, 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及时准确提供病情变化, 及早发现并发症及时治疗。76例患者均能顺利进行检查。因此, 护理工作对ERCP术的成功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文以君.舒适护理在血液透血室整体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4, 20 (1) :91.

内镜逆行胆管取石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2009年2月至2010年6月成功进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22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13例患者中共有男54例,女59例,年龄33~75岁,平均 (56.6±5.7) 岁,其中胆总管结石29例,胆总管下段炎性狭窄18例,黄疸原因待查15例,腹痛原因待查11例,胆道术后18例,胰腺炎22例。对照组:112例患者中共有男47例,女65例,年龄26~85岁,平均 (53.7±6.2) 岁,其中胆总管结石33例,胆总管下段炎性狭窄21例,黄疸原因待查13例,腹痛原因待查22例,胆道术后11例,胰腺炎12例,黄疸原因待查8例,腹痛原因待查17例,胆道术后1例,胰腺炎6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组成,手术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相互比较。

1.2 方法及评价标准[2,3]

观察组患者在ERCP术后给予无缝隙护理 (见护理对策) ,对照组仅进行一般性护理。患者的焦虑情况评价采取汉密顿焦虑量表;患者的满意情况采用结构式问卷调查表的设计方法,按照标准满意度调查表的likert五级分为: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满意、极差。

2 护理对策

2.1 心理护理

ERCP是一种具有创伤性的检查,术前应向患者交待清楚,可能存在的并发症及不适。术前患者多出现紧张、焦虑的情绪,担心手术效果不佳,治疗费用高等问题为此护士要经常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主动热情地向患者介绍病情,治疗方法和康复过程,说明此检查的必要性及诊断和治疗意义,耐心倾听患者诉说,安慰和关心患者,作好各种宣教工作,建立良好的护患氛围,树立起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并指导家属配合医护人员共同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2.2 术前护理

当护士接到ERCP检查申请时,应及时查看患者生命体征、主诉、查体结果以及必要的临床化验结果,如肝功能检查、B超等,并遵医嘱做碘过敏试验,在左手留置浅静脉留置针,嘱患者术前晚进清淡、易消化的软食,术晨禁食水。指导患者穿宽松舒适的衣物,取下假牙 (牙套) 和金属贵重物品。术前30分遵医嘱静脉注射阿托品0.5 mg,安定5mg,度冷丁50 mg,并松开衣领扣和腰带。

2.3 术中护理

创造舒适的检查环境,操作室环境整洁安静,避免不良刺激,提供良好的人文关怀和微笑服务[3]。由责任护士陪同患者走进治疗室,协助患者摆放左侧卧位,术中根据摄片需要随时调整患者体位,选择合适的导管。整个检查过程中均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并进行处理。指导患者咬紧牙垫,进镜时指导患者喉咙放松,保持口鼻均匀呼吸,防止憋气,可缓解恶心、呕吐等不适,并固定好牙垫,以免患者不能自控时自行拔镜。需备好氧气、心电监护仪、抢救药品及物品。

2.4 术后护理

术后患者卧床休息,禁食。于术后2 h和24 h分别查血尿淀粉酶、血常规,若淀粉酶正常,可进食低脂流质饮食。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以预防感染,护士应严格执行医嘱,确保各项治疗及时正确地进行。严密观察面色、生命体征、血白细胞、及腹部情况并与术前对比。注意有无黄疸加重、发热、呕吐、腹痛等症状,密切注意有无并发症发生。如果术后有留置鼻胆管引流,应将鼻胆管妥善固定于面颊部,外接引流袋置于床边,指导患者翻身、行走、活动时切不可过度,以防引流管脱出、打折。观察24 h胆汁引流量、性状、颜色的变化。胆汁引流量>300 ml说明引流管通畅,<100 ml或突然中断可能出现引流管堵塞,应及时向主管医师汇报,并给与相应的处理措施[4]。

2.5 出院指导

加强饮食管理,按时就餐,多吃含纤维丰富的食物,限制脂肪饮食嘱患者注意休息,少吃刺激性食物,避免受凉,定期复查,如有腹痛不适及时就诊。

2.6 数据与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平均值±标准差”,采用t检验比较护理前后患者的焦虑情况,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并发症情况

观察组的并发症共有5例 (4.4%) ,对照组有37例 (32.7%) ,经χ2检验P<0.05,并发症的具体情况见表1。

3.2 两组的患者焦虑情况

护理前两组的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均高于护理后的情况,护理1周后观察组的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要低于对照组 (17.3±2.7 vs 22.4±4.3, P<0.05) ,10 d后的观察组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9.6±1.5 vs16.3±3.3, P<0.05) ,详情见表2。

注:*P<0.05, vs对照组;#P<0.05, vs护理前

3.3 两组的患者满意情况

观察组的患者满意为48.7%,比较满意为38.1%。满意情况为86.8%,仅有2例不满意,无极差的评价;对照组的患者满为27.7%,比较满意为22.3%。满意情况为50%,14例不满意,4例极差,对照组的满意情况低于观察组,详情见表3。

4 讨论

ERCP检查及相关治疗是一项安全有效的诊断及治疗方法,目前已广泛在临床上推广使用,它解决了以往需要外科开腹手术才能解决的问题,它能使患者以最小的痛苦,较低的花费得到最佳治疗,同时对ERCP术患者开展无缝隙护理,使患者的整个住院过程成为一个衔接严密的无缝隙过程,能够更好的恢复。

本文对ERCP患者在术后进行了无缝隙护理,不仅降低了患者的焦虑情况,改善了患者的心理,同时减少了并发症,大大的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如对照组的满意情况仅有50%,而进行无缝护理的为86.8%,没有极差的评价。

本院术前、术中、术后的链式服务大大减轻了患者的心理压力,消除了患者对手术安全性、环境陌生感所产生的恐惧心理,可以避免因患者环境改变而导致的护理计划中断,有效地帮助了患者顺利度过手术危关,缩短了检查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和及时处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治疗的成功率,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自护能力及自我保健水平,建立起和谐的医患关系。

摘要:目的 探讨对成功进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患者进行无缝隙护理的意义, 并对患者的心理和满意度进行分析, 为临床上无缝隙护理的实施提出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2月至2010年6月成功进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225例患者, 按照随机的原则分为对照组 (112例) 和观察组 (113例)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无缝隙护理。分析护理前和护理后1周、10 d患者的焦虑情况、1周的满意程度以及术后的并发症情况。结果 ①观察组的并发症共有5例 (4.4%) , 对照组有37例 (32.7%) , 经χ2检验P<0.05;②护理1周后观察组的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要低于对照组 (17.3±2.7 vs 22.4±4.3, P<0.05) , 10 d后的观察组减少, 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 (9.6±1.5 vs16.3±3.3, P<0.05) ;③对照组的患者满意情况为50%, 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为86.8%, 好于对照组。结论 无缝隙护理可以有效的减少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 不仅提高了护理服务的质量, 而且满足了患者心理需求。

关键词: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无缝隙护理,心理护理,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张红莲.手术室无缝隙护理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业) , 2010, 12 (25) :202.

[2]张会芹.无缝隙护理在手术室中的应用.中国医学创新, 2010, 7 (10) :97-98.

[3]张澍田, 王拥军.有关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几点思考.中国消化内镜杂志, 2007, 24 (4) :241.

[4]洪秋萍.内经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观察与护理.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 7 (22) :75-76.

内镜逆行胆管取石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73例患者中,79例行诊断性ERCP,94例患者行治疗性ERCP,其中,男106例,女67例,年龄47~72岁,平均59.6岁。术前MRCP、CT及B超检查所诊断的疾病为:胆总管结石62例,肝癌42例,胆总管扩张29例,胆管梗阻性黄疸15例,胆管癌12例,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7例,胆总管囊肿5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1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选用OLYMPUS TJF-240十二指肠电子内镜,术前常规静脉注射地西泮10 mg,山莨菪碱20mg及利多卡因局部麻醉,造影剂选用30%泛影葡胺。术前和术后密切监测患者血清淀粉酶,并仔细观察有无腹痛、发热、呕血等临床症状及体征,对伴有高淀粉酶血症患者应经保守治疗后再行ERCP术。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诊断性ERCP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3%,低于治疗性ERCP组的41.8%,其中高淀粉酶血症为ERCP术后主要的并发症,两组患者中共21例发生,占23.6%,其次为急性胰腺炎、急性胆管炎和消化道出血。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ERCP术在诊断和治疗肝胆胰系统疾病方面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但作为一种侵入性操作手术,术后并发症难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可能与其操作多、操作时间长、应用器械多、患者基础病变和个体差异等诸多因素有关,尤易发生在治疗性ERCP[1]。本研究诊断性ERCP并发症发生率为20.3%,治疗性ERCP为41.8%,均高于国内的相关研究报道[2]。治疗性ERCP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可能与其操作多、操作时间过长、应用器械多有关。

本研究显示,高淀粉酶血症为ERCP术后主要的并发症,占23.6%,其次是急性胰腺炎。可能引起淀粉酶升高的危险因素是ERCP术中多次插管、操作过程中十二指肠乳头水肿、使用造影剂时压力过高、各种化学性或炎性对周围黏膜造成的损伤以及术者的操作经验等,均不程度地影响胰酶的释放[3],引起急性胰腺炎的发生。ERCP术前常规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放置胰管支架,术后给予生长抑素、补液并密切观察生命征和监测血、尿淀粉酶等指标[4],并采取有效的对症处理,可以有效预防高淀粉酶血症和急性胰腺炎。

急性胆管炎也是ERCP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当胆管下端狭窄、胆管结石等胆管引流不畅因素对术后急性胆管炎的发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尤其对于胆管内充满结石或胆管恶性梗阻,胆管内造影剂排出困难,使胆管内压力进一步增高,外源性的细菌很容易在胆管内繁殖造成感染,引发炎症[5]。因此,术前应使用广谱抗生素,明确结石位置,并及时进行取石,对于无法取石的患者应及时置管引流,造影时应先稀释造影剂并加入抗生素,尽量减少胆管内压力。

ERCP并发消化道出血可能与患者凝血功能障碍及术者操作不熟练等因素有关,术后出血易于发现,以便及时处理。术前可对凝血功能差者纠正后再行ERCP术,术中操作遵循无阻力原则,操作轻柔,防止贲门食管撕裂导致出血,术后根据病情及凝血功能情况,选用合适的止血药物。

综上所述,行ERCP术应严格掌握适应证,术前详细了解患者基础病情况,正确使用预防药物,操作过程中小心谨慎,正确判断并发症的发生,并进行科学的对症积极处理,能够明显降低ERCP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摘要:目的 分析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并发症及防治对策。方法 分析我院2006—2011年173例行ERCP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常见并发症,比较诊断性及治疗性ERCP术后并发症的差异。结果 诊断性ERCP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3%,低于治疗性ERCP组的41.8%,其中高淀粉酶血症为ERCP术后主要的并发症,两组患者共21例发生,占23.6%,其次为急性胰腺炎、急性胆管炎和消化道出血。结论 行ERCP术应严格掌握适应证,术前详细了解患者基础病情况,正确使用预防药物,术中操作过程中小心谨慎,正确判断并发症的发生,并进行科学的对症积极处理,能够明显降低ERCP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并发症,防治

参考文献

[1]杨永胜,卿德科.982例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及其相关操作严重并发症防治经验[J].西南国防医药,2009,19(11):10871088.

[2]李雅洁,杜勤,黄智铭,等.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并发症的防治[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5):777-779.

[3]孙涛,王少鑫,刘超群,等.142例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并发症的临床分析[J].海军总医院学报,2009,22(3):134136.

[4]潘志刚,苏东星,陆才金.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的并发症防治分析[J].微创医学,2010,5(4):408-409.

上一篇:传统村落旅游发展下一篇:子宫肌瘤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