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的黄昏范文

2024-06-23

偶像的黄昏范文(精选4篇)

偶像的黄昏 第1篇

“人们在表面上崇拜偶像, 但在潜意识中却希望打倒偶像……每个人都有一种难以解释的社会性冲动。”法国社会学家勒庞在其名著《乌合之众》中这样写道。从2008年开始, 相信中国许多企业家、娱乐明星、学术大师们都有这种感觉:一向对他们顶礼膜拜的大众、一向对他们吹捧至上的媒体, 忽然间拔刀相向、倒戈而伐, 偶像们的某些失误被铺天盖地地放大、他们的隐私被无穷无尽地挖掘并添油加醋, 偶像们的一场前所未有的形象危机席卷而来。偶像的黄昏到来了吗?

中国头号女星、最具国际化色彩的女演员章子怡从2009年以来似乎流年不利, 从“泼墨门”到“诈捐门”, 一场又一场的危机事件让“国际章”蒙上了层层阴影。与章子怡一样, “万科的LOGO”王石一直很偶像, 可在2008年汶川地震之中, 这位最令人尊敬的房地产行业企业家陷入了前所未有“捐款门”泥潭之中:“企业给地震捐两百万是合适的”、“慈善不能成为企业负担”等言论, 引发了他个人信誉最大的危机事件, 他健康、公益、富有责任心的形象, 第一次受到公众质疑。同样在公众眼中一向硬骨铮铮的蒙牛当家人牛根生, 他“经营企业就是经营人心”、“小胜靠智, 大胜靠德”的理念与公益实践曾深深感动中国人, 但是三聚氰胺令蒙牛及牛根生的形象一路下跌, 被公众挂上沉重的道德十字架。

无论是章子怡、还是牛根生, 他们在公众眼中都是成功的典范甚至是道德的楷模。公众在潜意识中会将他们视为公共价值的承载者、社会公德的风向标, 但当他们的行为、言论在特定时刻违背社会主流价值标尺时——如以道德的名义进行欺世盗名、国家大难当前无动于衷, 公众对他们的愤怒就变得异常炽热, 他们辛辛苦苦建立的良好形象可能一夜颠覆。

在一个透明化的时代, 企业家不仅要重视企业形象的管理, 而且还必须要重视自身形象的建设。企业家的形象与企业形象往往是统一的、互动的, 良好的企业家形象能够有力地促进企业形象的提升, 企业形象的提升则是构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部分。不过, 企业家形象是依附在人的行为、品行、操守之上, 所以企业家形象比起企业形象更易变化, 也更难管理。

在许多中国企业家眼中, 与媒体及公众保持一定的距离是防范形象危机的最好方式, 只可惜这种想法往往被证明是一厢情愿。与企业一样, 个人的知名度与透明度之间的落差就是形象危机爆发的土壤。太过刻意地保持低调只会加重外界对企业家本人的不实猜测, 各种谣言与恶意攻击可能因此滋生。

偶像的黄昏 第2篇

如果说雷锋等人是我们这一代人少年时期共同崇拜的英雄的话,那么作为个体的人,女孩子需要另外一种与自己年龄接近的崇拜。所以那时我最崇拜的人物是小英雄戴碧蓉和草原英雄小姐妹龙梅和玉荣。

那时,没有人知道我一直在关注戴碧蓉的情况,包括我的家人。一个傍晚,我从收音机里听到有关戴碧蓉在北京的一些报道,有一件事我记忆犹新——她用小瓶子装了一瓶天安门前金水桥下面的水,准备带回老家。在我年少的脑海里,我就以为那金水桥的水是金水,心想总有一天我要到北京,看一看那金水桥里的水。

长大后我真的来到了北京,并在这里上大学、工作、成家,我常常在天安门前的金水桥旁伫立,看到眼前那被人扔进许多废纸和痰渍的水,就会想起多年前的一个少女,在遥远的北方,向往着这金水桥,和这里面的“金水”……

女孩子天性是浪漫的,所以如果她的偶像周围有一种情调或者一种氛围的话,那么她的欣赏和倾心就是毫无保留的。以少女情怀中的理想去度量,草原英雄小姐妹龙梅和玉荣的故事便给了我一个这样的偶像崇拜的机缘。

我一遍又一遍地看电影《草原英雄小姐妹》,那一片片白茫茫的雪野,那漫天的狂风暴雪,就像一首遥远而悠扬的牧歌,让我心荡神迷。

与其说我热爱《草原英雄小姐妹》,不如说我被那样的一种英雄气概所迷惑,是少女的浪漫和理想,使我的心中充满了激情。虽然我生活在城市,但是那一群群雪白的羊群让我心醉神迷,我居然那么地热爱那群羊,我幻想着自己就是那小姐妹中的一员,能够与羊群一起迷失在狂风暴雨中是一种幸福。

对于我来说,那就是一种飞翔,一种漫无目的的游荡,一个童话世界里的梦。

那个梦在我心里回响了许多年,能够在冰天雪地的寒冷中体会到一种晶莹的美丽,不能不说是《草原英雄小姐妹》给我的一个浪漫。我一直热爱着雪原,热爱着那一对善良的小姐妹,那是我少女时代的一股温暖和留恋,一道浪漫之光。

每一个人在少年时代的崇拜都是没有更为确切的理由的。时光无法倒流,但是我们的梦可以重温——因为我们曾经那么年轻和可爱。

总有一天我们会长大,那一个个曾经在生活中存在过的“偶像”,注定会成为我们记忆中一道又一道的风景,成为我们回忆往事的一个背景音乐——那上面有我们的欢歌和笑语,以及我们成长的过程。

女孩子们长大了,同那些偶像一起走近暮年的黄昏,回首当年,夕阳中的老妪会心地笑了,笑出一把伤感的泪来。

【整体评析】文章行云流水一般娓娓道来,让人仿佛随作者高贵的思想在神圣的殿堂中遨游,引人思考,启人心智。今天年轻一代的偶像如拿出来对比一番,一定会自惭形秽的,身教的确胜于言教,作者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和经历,从容地道来了对偶像的认识:对偶像崇拜,即是对未来的追寻;对偶像的怀念追忆,即是对成长中的一道道美丽风景的追忆。

对偶像的追逐是当今人的一种时尚。作者恰是以她灵动的语言、真情的流淌、个性的张扬,为我们开拓了“时尚”的另一种方向。

【细细品味】

以清新淡雅的笔触,娓娓道来那一时代人对崇拜偶像的特殊见解,“只要拥有他们的精神就已经够了”引人深思。

质朴平实的语言,真实的具有说服力的切身感受。表现了对偶像的崇拜即对美好事物、对未来的向往。

写出作者对偶像的真实感受。“是被一种英雄气概所迷惑”“我幻想着自己就是那小姐妹中的一员,能够与羊群一起迷失在狂风暴雨中也是一种幸福”。作者如此深刻的话语,如梦一样地感染着我们。也给了我们“一个童话世界的梦”。对偶像的迷恋即是对少年浪漫时光的追忆。

偶像的黄昏 第3篇

元宵节晚会,赵本山领取了“我最喜爱的春晚节目”小品类一等奖,站在舞台上他没有发表什么获奖感言。虎年春晚,对于登上这个舞台已有20个年头的赵本山来说是极为特殊的一次。大病初愈的身体、与4位弟子合作演小品,再加上春晚之后来自四面八方的争议,让这位年过半百的笑星心力交瘁。

对于春晚“专业户”、小品“戏霸”的说法,赵本山坦言,他也有自己的苦衷:“春晚对于我来说更是一种责任。它是个战场,需要我这种战士,咬着牙我也得上,不能随便说歇就歇,那是不负责任。”

赵本山的话最起码透漏出了两层耐人寻味的意思:

一是春晚是战场。此话不假,作为中国人每年除夕的“饺子”,哪一年春晚的节目不是经过千挑万选的?能最终冲出重围展呈现观众眼前的个个都是狠角色,此为“战场”之一。现在的观众越来越挑剔,上了春晚并不是就万事大吉了:节目受欢迎了还有人提出批评指正;如果不那么受欢迎,那就更不受人待见了。此为“战场”之二。十几亿双眼睛都盯着这几个人,好好坏坏的结局却只有他们自个儿承担。

二是不能随便说歇就歇。每年的春晚都是些老面孔,小品相声是赵本山、郭冬临、冯巩;歌舞是宋祖英、张也;魔术去年刘谦大火,2009年看了一整年,2010春晚还是他;主持人就更不用说了。而赵本山更是每年春晚的期待。本来没在电视机前,一听见赵本山出来了都放下了手里的筷子、张罗的伙计,不管是好是坏,最终能带给你最多笑容的还是赵本山的节目。今年小品类节目倒是出现了一些新面孔,但能给人留下印象的几乎没有。

在某门户网发起的“该不该保卫赵本山”的调查中,54.12%的网友支持赵本山,认为其价值毋庸置疑,20多年来为人们创造的快乐至今无人能及。的确,本山大叔不容易啊,要带徒弟、要拍电视剧电影、要照顾广告商、要推新节目⋯⋯对于这些争议,赵本山倒是颇看得开,不管说什么他都一概接纳:“上春晚就该承受压力、批评,因为老百姓喜欢你所以才关注你,关注你才愿意给你挑毛病,所以我打心眼里感激那些善意的提醒,这也是给我敲了一个警钟。”

关于“张艺谋到底‘黄昏’了没有”的讨论好几年前就开始了,一直就没断过。《有话好好说》被指只能说是表达了对昆廷·塔伦蒂诺的敬意;《幸福时光》被指格局太小,惨不忍睹;《英雄》是尾随李安、取悦好莱坞的跟风之作;《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则是彻彻底底的商业之作了,后者还稍有色情之嫌;去年的《三枪拍案惊奇》则被称作是春晚、东北二人转和《武林外传》的大杂烩,有评论家称:“何须三枪,简直一枪毙命!”

张艺谋的问题主要来源于商业和艺术的天生矛盾。在这二者的交锋面前,我们理解张艺谋等电影人的集体撒退和精神妥协。但商业妥协并不等同于媚俗。而《三枪》在娱乐造势和媒体竞逐的背后,留下的更多是小沈阳式的游戏谐虐之语和滑稽的表演: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上亿的投资只留给人们一句网络流行语言,不能不令人遗憾。

公正地说,张艺谋是目前在国际上最有影响力也最成熟的中国内地导演。其扛鼎之作如《红高粱》、《活着》等代表着一种高度。因为他的不断努力,提升了中国影片在国际上的地位。说他是中国电影的一面旗帜毫不为过。正因为如此,我们对张艺谋的电影有着太多的期待。而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

除了赵本山和张艺谋,备受质疑的文化界有余秋雨。他称自己追加了30万元捐款,却爆出了“捐款门”;主持界的陈鲁豫,开创了国内谈话节目的先河,近来却被人指责提问过于“脑残”;开头提到的王菲,春晚复出就获了个三等奖,演唱会门票价格走低;除了一部《霸王别姬》,陈凯歌最有名气的作品就是臭名昭著的《无极》;就连2009年过世的大师季羡林,究竟是“真大师”还是“伪大师”也吵吵嚷嚷了很长一段时间了……

偶像的黄昏 第4篇

猪鼠交替,我国南方遭受50年不遇的特大雪灾。与此同时,香港娱乐圈也被一场“强寒流”冻得瑟瑟发抖,不过他们遭遇的不是天灾,而是人祸,是偶像群如雪崩般的坍塌!1月28日,互联网上惊现香港影星陈冠希和十几位当红女星“很黄很暴力”的情爱照片和视频,这些女星包括张柏芝、阿娇……艳照广泛传播,而且有新“艳星”不断曝光,社会哗然,明星偶像们更是人人自危!

集体“赏玩”,让我们丧失了什么东方尔

使自己快乐也使他人快乐,别伤害自己也别伤害他人,我以为这就是伦理学的全部意义

——尚福尔

这个世界上,还有哪一次的明星艳照能“艳”得如此具有爆炸性,又能“照”得如此吸引大众眼球呢?和华南虎事件不同的是,“艳照门”事件一出来,许多人就觉得照片可能是真的,此后不仅警方立马出动了探员“查案、截源”,更有无数网民在网上行动起来,对这些照片进行“外科手术”式的分析,面对横陈玉体,逐一条分缕析。是“艳照门”中的各位主角放荡,还是广大传播者好色?

“艳照门”不能不让人联想到“放纵”这个词。必须说明的是,笔者绝对没有对明星不敬的意思。可是,作为一个个在屏幕上用“光彩照人”的形象启示、感染观众的演员来说,其“艳照”竟淫秽到比A片还淫的程度,委实让人意外。不知用“明星当自律”如此古董的话,来评论如此“艳照门”是否得当,可笔者想,在这世界上,也许有一些东西,是所有活在这个世上的每一个人都应当记取的,那就是,当一个人在放纵自己的时候,他所放纵的绝不仅仅只是快乐的感官,必然还有对社会、对其他人的影响和伤害。为此,我们在祈愿明星们永远不再意外得如艳照般让人猝不及防的同时,是不是也该要求明星们做一个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人呢?

从“艳照门”的警示来看,在不久的将来必将会有更多真真假假的明星艳照有意无意地泄露出来。届时各媒体也必然会掀起一轮又一轮新的万众“赏玩”风潮。问题不在于,下一个被集体“赏玩”的明星是谁,而在于人们在这样的“集体赏玩”之中,所收获的只有空虚,所丧失的却是道德的沦丧!

“赏玩”是人类天性中渴望着的一种快乐本能,也正是因为这种天性本能,我们喜欢看电影,喜欢听音乐,喜欢读书、写字,喜欢养宠物玩。可是当我们的这种需要被某些人有意无意地引向赏玩同类、赏玩明星绯闻、赏玩芙蓉姐姐、赏玩“艳照门”中女星们种种的放纵行为的时候,这样的“赏玩”,和集体吸毒又有何异?

集体“赏玩”作为潜藏在我们血液里“集体无意识”的一种,平日里我们既看不见也摸不着,可是只要我们一遇到“艳照门”这样的机会,就会恶性发作。集体“赏玩”艳照门,既是当代人“赏玩”心理的爆发,也是当代年轻人把“享受高于一切”当成治疗自己人生虚无、生活无价值感的“快乐春药”的结果。这种必然结果的出现,既是转型期的中国人生活无厘头化的标志,也是“物欲时代”的年青人生存虚无化、无信仰化、无价值化的象征。

“艳照门”是一面镜子,作为“赏玩”者,你看到自己的形象了吗?

谁来拯救偶像的道德危机徐迅雷

如果没有德行,人类就是一种忙碌、有害和可怜的生物,不会比任何一种渺小的害虫更优越

——培根

世上本没有“门”,“艳照”发多了,便成了门——艳照门。有网友建议让男主角陈冠希去演西门庆,有人骂“玉女”们“虚伪、假正经!”,可见,这事情不是一声“道歉”就能了结的。法律之外,偶像明星们陷入了更深的道德危机。

明星偶像及其崇拜者,构成了社会的一角。有学者指出:“在人类社会中,某些基本的道德义务是必须被普遍遵守的,否则他们就不能展开必不可少的交往与合作。无赖和骗子无法建立起社会。”无论艳照门内还是艳照门外,在演艺明星群体中,确实有不少被“粉丝”所崇拜的偶像没有遵守基本的道德义务,当然,我们不能轻言他们就是“无赖和骗子”。

有网友细数了明星职业道德中的“六大暗疾”:一为“假唱”,假唱还有个时髦的变种名字叫“还音”。二为“罢演”,通常因分利不均而始。三为“偷税漏税”,这在娱乐圈内屡见不鲜,甚至美其名曰“合理避税”。四为“耍大牌”,属于川剧演出之外的“变脸”行为。五为“义演不义”,立的是公益慈善牌坊,行的是中饱私囊之实。六为“侮辱国格”……其实还有“虚假代言”:明星代言做广告不讲职业道德,拿了商家的钞票就瞎说自己吃的或用的都是自己所代言的东西。还有“潜规则”:为了上戏而与导演“暗通款曲”,以至今天“有没有被‘潜规则’”都成了一句特殊用语,等等。

从最根本意义上说,道德是用来守住一个人的“底线”的。由于道德底线的失守、为人诚信的丧失,许多明星偶像作为公众人物,其公信力已经一落千丈。对于“底线伦理”有个通俗的说法是:你不想被伤害,那么,你也不能做伤害别人的事。

公众其实并不期待明星成为道德模范,但是公众希望明星能够守住道德底线。为人、为事,守住“底线”是基本要求,只有在守住的“底线”之上,才有舒展自我的弹性空间。

遗憾的是,与这样的要求相比,如今有太多的偶像陷于道德危机。那么,谁来拯救偶像的道德危机?没有一个具体的“谁”,只有你、我、他,我们大众,这里当然也包括偶像明星自己。其实许多德艺双馨的明星,早就作出了表率,比如很多“时尚慈善”活动,就是明星们发起或积极参与的,那种真情流露的真善美,很感人。但丁说得好:“道德常常能填补智能的缺陷,而智能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对每个人来说皆是如此。

明星拯救自己于道德危机之中,这说难也不难,关键是千万不要与道德法律推推搡搡。从长期的、“形而上”的角度讲,需要内外兼修,从他律走向自律。没有道德约束的地方,也就没有道德法则和道德责任。“头顶三尺有神明”,就是自律与他律的双重道德约束。从自律看,一个人能够感知到头上的神明,就是一种道德自觉;从他律看,就需要有外在的“神明”来提醒、约束或者指引一个道德主体。

道德感源于人类固有的良知,普遍存在于人们心中,但它容易在不正当利益的诱惑下丧失;所以,需要社会环境对败德行为保持批评和谴责的舆论压力,这样才能让人,尤其让明星偶像遵守道德法则,起码要守住道德底线。外在的“神明”,来自法律,来自社会,来自舆论,来自教育,来自他人,甚至来自粉丝群体。粉丝不再盲目“崇拜”甚至“宠拜”偶像明星,就是一种外在的、绝佳的“德育”。当然,这里最直接的“神明”是法律悬剑,林肯有句名言:法律是显露的道德,道德是隐藏的法律。

明星偶像道德危机之拯救,追星粉丝心理心态之纠偏,百姓大众信心信念之恢复,路径很多,紧要的是要去做,去落到实处。每个人都做一份努力,就像我为此写这一篇文章,集腋终究是能成裘的。

明星偶像的自然人本性章睿齐

扪心自问,谁的心中没有艳照?最应该谴责的是那些发布和传播艳照的人!

——全国政协委员、“央视名嘴”朱军

“艳照门”事件,这一涉及道德、犯罪、性、诚信、艺人前途、偶像崇拜的典型事件,不仅考验了事件主角、娱乐圈,使当事人名誉尽失,还考验了我们每一个人,特别是未成年的青少年学生们。

据有关调查,“艳照门”事件令不少学生对偶像产生怀疑、感到迷茫。更让人们担心的是,该事件极大冲击了学生平时所接触的传统观念。如果说“艳照门”事件,给艺人敲响了自律的警钟,那么对于“艳照”阴影波及的无辜青少年,则应该引起整个社会的重视。当学生们在色情暴力面前显得被动和无所适从的时候,他们希望老师和家长教给他们正确处理问题的方法。

自拍艳照算是现在的一股秘密风气,自拍艳照的心理因素有很多:一、单纯好奇,觉得有趣、刺激;二、为了获得安全感,觉得拍下了与友伴的艳照。就等于踏实地拥有了这段关系;三、为了报复;四、为了炫耀与满足虚荣心;五、为了填补心中的某些空虚等。

对于明星来说,大红大紫或者转瞬即逝都会发生,一夜成名让他们难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他们更容易感到空虚。因此陈冠希追求生活在当下的感觉,用自拍来证明自己曾得到过很多美女艺人的垂青,感受到自我的存在。自拍情色照片,对陈冠希来说。是表达情绪的一种方式,当然也暴露了他心理上的一些阴暗面。

对青少年而言,当从“艳照门”事件中反思自己对“明星偶像”的崇拜,还原明星偶像与常人无异的本质属性,抛弃对偶像的神秘感和崇拜感,进而拥有更为独立的人格。将明星偶像的职业角色与其现实生活中的角色逐渐划清界限——舞台上是明星,舞台下就是一个俗人。

人的心理活动可分为三部分:潜意识、意识和前意识。潜意识比较原始,接近本能。意识则是经过学习、培养、锻炼提升而成,因此比较高级、高尚,受社会伦理道德、礼教、风俗习惯等约束。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就是人有心理功能,但两者的生物本能是一样的:食物、空气、水、性、肌肤接触、抚爱、亲情、舒适;为食物、领地、性对象而无条件地竞争、掠夺、搏杀……人有比动物本能更高级、高尚的理性,人能有意识地抑制本能中低层次的需求。从而把这种低层次的、原始的、动物性的需求,提升、改造为人性的、高级的、高尚的需求和行为。这就是人格,人的魅力。

人的性格(即个性)是经过从幼年的转化、培养、培育、锻炼而来。但是,原始的、低级的、本能的需求依然存在,它存在于潜意识中,它被意识抑制着,所以一般心理发育正常的人,并不感到自己的性格有双重性。

阿娇、张柏芝等明星“欺骗”了公众?“清纯”与“浪荡”之间的反差太大了,人们产生被欺骗的感觉也是正常的反应。但每个人都有两种身份或形象,一种是“社会人”,一种是“自然人”。作为“自然人”,阿娇、张柏芝等女明星,在生活中承担过大压力后,反而会变得比普通女性更寻求刺激,这也就是艺人为什么比普通人更爱出轨——吸毒、赌博、酗酒等等的原因。显然,“自然人”是真实的,而“社会人”则要戴上一层面具——“清纯”“玉女”就是阿娇、张柏芝等的“面具”。当然,通常情况下,社会人的“面具”是不被察觉的,所以往往误以“面具”为真实,甚至对其顶礼膜拜。然而不章的是,阿娇、张柏芝等人的面具被人撕掉了。

“艳照门”事件给青少年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但是任何负面的事情,只要从积极的一面出发,还是能够发现好的一面。在“艳照门”事件以及其他的色情暴力面前,老师、父母要从负面事件中找出积极因素,借此契机,引导青少年正确对待偶像、识人交友,学会保护隐私,为其指点迷津。

重塑新偶像的时候到了巴山

并不是青少年只崇拜港台明星,而是由于我们好的主流作品太少。要用适合青少年接受的方式去树立一些新偶像和榜样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全国政协委员郗杰英

崇尚明星偶像,是信息社会和消费社会产生的一种文化现象。一些形象、演技或某一方面略高于人的演艺从业者被公司包装上市,目的是吸引大众的眼球,由此带动大众的文化消费,这种造“星”活动的最终目的在于追逐不菲的商业利益,借助的是信息社会丰富的媒介平台。如果没有信息社会如此丰富的媒介平台。这些“星”们或许一生都只能默默地生活在地球的某一隅,过着与你、我无异的普通生活,正是媒介的传播,把他们推到了公众面前,光鲜的形象使他们成为公众尤其是青少年热捧追逐的明星偶像。因此在传播学上,他们被称为“媒体英雄”。可以说,明星偶像是商业社会和信息社会媾和的产儿。

在这些明星偶像中,不乏德艺双馨的艺人,如刘德华、濮存昕等,这些明星在台上是熠熠生辉的偶像,在台下也是人品与艺品俱佳的楷模,他们不辱大众的喜爱,因此也成了演艺圈里的常青树。但是,演艺圈中良莠不齐、鱼目混珠的现实,也使得明星丑闻连连不断,让大众屡屡吃惊。“艳照门”事件更是冲破了大众容忍的底线,无论怎样谴责无良发布者的无耻和炒作媒体的职业道德缺失,但始作俑者的“偶像”们终难逃其责,偶像形象的坍塌是在所难免的。理性的人们不仅要问:这种偶像值得我们去追逐吗?我们心中的偶像到底应该是个什么样子?

我们不反对偶像崇拜,任何时代、任何社会、任何民族都不能缺乏偶像崇拜。偶像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精神的寄托,没有偶像崇拜的民族是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是丧失了精神家园的民族,也是一个没有向心力和凝聚力的民族。其实,从古至今,中华民族都不缺乏这样的精神偶像。多少年,我们不是一直在心底默念着“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句手吗?从屈原,到雷锋;从民族英雄岳飞到国际主义战士黄继光;从刚直不阿、执法如山的包拯到一生为民的焦裕禄,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到两弹元勋邓稼先,从试飞英雄李中华到自费赴湘抗击雪灾的唐山农民,以及那些感动中国的人物……

一串串闪光的名字犹如璀璨的群星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天空中熠熠生辉,照亮了中国人民前进和进步的道路。激励着中华民族历尽沧桑而百折不挠。这些偶像的人生价值,与国家、民族的利益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他们经历了多年乃至几个世纪的考验,在人们的心中永远屹立不倒,靠的不是炒作,而是他们高尚的品德,为民族、为国家、为大众奉献自我的精神,因此,他们才是民族真正的英雄,才是我们值得追逐的心中永远的偶像!只有这些具备了优良道德的人,才能照亮青少年的人生征途。

在商品经济时代,我们需要大力塑造英雄模范成为社会的新偶像,要崇尚诚实守信、见义勇为、刚正不阿、知恩图报、富贵善施、无私无畏、知耻明理的品质和精神,做到自强、自立、自信、自警、自省、自尊、自爱。我们应该全社会积极行动起来,运用各种形式,采取多种手段,宣传那些为国家、为民族做出贡献的英雄,弘扬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为青少年树立起新的精神偶像,为我们的社会发展提供真正的精神支柱,找回我们遗失了的精神家园!

上一篇:引导创作下一篇:“高效节能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