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处理范文

2024-06-08

舆情处理范文(精选7篇)

舆情处理 第1篇

这是一起发生在去年春节期间的真实案例。安徽电视台经视频道接到安徽凤阳县A村村民反映, 他们村从农历年二十九停电到大年初十都没有电, 让村民们这个年都没法过了。

记者深入A村实地采访了几位村民。村民们反映, 农历年二十九停电, 周边一片300多户都没有电, 大过年的大家要吃要喝, 停电太不方便了, 热闹不起来了, 小孩也没电视看。

记者又前往A村北面几家养鸡场。一位姓王的养鸡户也反映, 四五百只鸡的鸡舍没有电, 鸡群都受到了影响, 照明达不到, 鸡产蛋量下降了20%~30%, 鸡饮水要抽水也没有电, 以往有电的时候, 光照可以到晚上9点, 现在下午5点天就黑了。另一位养鸡户也反映, 没有电, 鸡群产下了大量软壳蛋, 光照不够, 鸡晚上看不到食物吃不上食, 营养不够。养鸡户们现在都是使用柴油自己发电, 但是时间长了肯定不行。

那么A村为什么停电呢?

村民们说, “村中的一座变压器烧毁了, 而供电公司说他们没有变压器不给修。”

谁造成了停电?为什么大过年的10多天供电公司不修呢?记者带着疑问来到了凤阳供电公司, 供电公司回复:最近A村已经烧坏好几台变压器了, 农历年二十九A村停电时, 供电公司已经为A村更换了一台功率更大的变压器, 可刚更换的变压器第2天又烧坏了, 这是3天时间内烧毁的第4台变压器。

那么A村变压器为什么频繁烧坏呢?除了过年期间用电负荷增大, 还有什么原因呢?

记者采访了A村几位村民询问是否欠电费, 村民都说按时交纳, 记者问是否有人偷电, 村民都说不知道有人偷电。

但是供电公司的说法完全不同。

“这里是窃电成风, 前段时间公安部门和供电公司共有四五十人开展对该村的用电普查, 发现窃电户37户。”凤阳供电公司相关负责同志说。供电公司同时拿出了上次用电普查拍摄的大量窃电照片, 各种各样的窃电手段都有, 供电公司对该村的用电统计也显示A村窃电率高得惊人, 每100千瓦时电在A村损失94.76千瓦时, 除去正常的线损, 平均下来, 偷电率也在80%以上。

供电公司工作人员同时带领记者随机到A村某一表箱, 就发现从表外接出4根电线用来偷电。供电工作人员还同时提供了一份统计材料, 材料显示在这次停电的地方有4家养鸡户, 其中3家涉嫌偷电, 有2家连续七八个月用电量竟然是0。

供电公司认为, 该村大量窃电使用大功率电器, 致使变压器频繁烧坏, 使得供电公司为该区域备用的5台变压器几天就用光了, 暂时无法维修, 但是年初三该村村民到分管该地区的供电所要求供电, 造成供电所无法营业, 当时的监控摄像显示, 很多村民坐在营业厅前台上。“他们把办公设施砸坏, 把供电所的牌子扔下砸掉, 还把供电所大门、营业厅大门锁上。目前这件事情还在调查之中, 政府和公安部门很快会给出结论, 结论出来后, 我们将尽快组织抢修恢复送电。”供电公司相关负责同志说。

2 案例启示

这是一起供电企业有效借助新闻媒体来澄清村民“过年无电用”的成功案例, 凤阳供电公司有效维护了企业的正当利益。

服务民生是大众关注的重要话题, 电视台接到村民反映“过年无电用”, 立即启程前往采访。而此次凤阳供电公司之所以能够全身而退, 主要得益于该公司先前的考虑周全, 以及事件发生时第一时间迅速作出反应, 变被动为主动, 成功应对了该次窃电户“恶人先告状”式的媒体舆情。

在对待A村用电管理上, 凤阳供电公司针对A村窃电成风这一情况, 主动出击, 先前就联合政府、公安部门专项稽查, 获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图片等证据, 为日后电视台突击采访提供了证据支持。在和记者媒体沟通上, 该公司积极与媒体联动配合, 主动介绍情况、出示证据、现场实地查验, 坚持用媒体的声音告知观众及当事人, 实现了信息的公开和透明。

当下, 应对负面舆情绝对是让许多企业管理者头疼的问题之一, 一旦出现负面舆情, 才想到忙着被动应付, 耗费人力、物力、财力, 还不一定有效果。上述案例告诉我们, 在舆情发生前、发生时需要全方位主动关注, 才能化解负面舆情, 才能使付出的成本最小、影响面最小。

舆情发生前即无舆情时, 供电企业应首先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 服务客户、电网安全、党风廉政、企业内部稳定等工作要从源头上进行“侦察”、监管, 治病于未发时。案例中针对A村窃电成风, 供电企业及时做好自己的工作, 联合公安系统专项稽查、做好证据收集等的行为就值得肯定。

《舆情引导与危机处理》测试题库 第2篇

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

1、网络领域是一个技术领域要解决网络领域的社会问题就必须依靠(C)来解决。

A、行政的管理

B、行业的自律

C、网络技术

D、网络道德教育

2、和现实社会一样(A)也是网络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

A、公平正义

B、互惠互利

C、无害原则

D、自由

3、(B)不仅使得信息交流更加广泛、快捷而且也导致有害信息的泛滥,引发网络社会的道德危机问题

A、网络社会的隐蔽性

B、网络社会的开放性 C、网络社会的虚拟性

D、网络社会的真空性

4、(C)现已是一个国家的重大基础设施。

A、信息技术

B、科技化

C、信息网络

D、网络经济

5、网络舆论发展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主要包括政府部分的参与、传统媒体的加入、(C)、专家的分析

A、国际媒体冲击

B、传统道德的冲击 C、网络舆论领袖的影响

D、科技的进步

6、现当今,全球的四大媒体是报纸、广播、电视、(D)

A、手机

B、杂志

C、电子邮件

D、网络

7、以下属于增强网络舆论引导有效方法是(C)

A、重视国际合作

B、轻博客取代微博 C、完善互联网法律制度建设

D、建立行业移动终端

8、下列属于网络舆论发展的因素之一是(A)

A、专家分析

B、虚假新闻泛滥

C、及时通讯工具

D、法律的不完善性

9、我国网络舆论的特点(D)

A、可操作性

B、匿名性

C、社会危害性

D、信任冲击性

10、四大门户网站分别是新浪、腾讯、搜狐(D)

A、人民网

B、新华社

C、天涯

D、网易

11、互联网除了电脑以外,还包括(A)

A、手机

B、图书

C、杂志

D、报纸

12、网络是现代社会高科技快速发展的产物,是人类(D)水平达到一定水平的高度的充分体现。

A、脑力

B、体力

C、聪明力

D、智力

13、网络诈骗是犯罪行为主体以(A)为目的,骗取数额较大的公共财产的行为。

A、非法占有

B、网络赌博

C、社会危害

D、犯罪客体

14、互联网信息安全问题的解决,需要技术的不断发展,(A)也是一道保障线。

A、法律

B、政府监管

C、人民自觉

D、加大投入

15、下列活动不属于信息安全犯罪的是(C)

A、传播病毒

B、网络窃密

C、网络聊天

D、信息诈骗 16、2008年5月1日,我国正式实施(B)政府网站的开通,被认为是推动政府改革的重要措施

A、《深化政府改革纪要》

B、《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C、《政府的职能改革》

D、《加强政府信息公开》

17、针对计算机网络或用计算机网络实施的违反刑事法律,应受到刑罚处罚的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称为(D)

A、网络行为

B、网络安全

C、黑客

D、网络犯罪

18、以下属于增强网络舆论引导有效方法是(C)

A、重视国际合作

B、轻博客取代微博 C、完善互联网法律制度建设

D、建立行业移动终端

19、行为人有意制造和发布有害的、虚假的、过时的和无用的不良信息称为(D)

A、信息污染

B、网络垃圾

C、网络谣言

D、虚假信息 20、(C)是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

A、学校教育

B、网络社区教育

C、家庭教育

D、网络道德教育21、2011年总统奥巴马总统的推动下,最为国家网络安全战略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商务部启动了什么战略(A)

A、网络身份证

B、反垃圾邮件

C、多媒体

D、网络通行证

22、全媒体时代的两个重要问题是:第一,众生喧哗中,如何让党的声音最响亮;第二,(C)。

A、说纷纭中,如何让媒体的信息最可信。

B、如何规范记者的行为 C、众说纷纭中,如何让政府的信息最可信。

D、如何规范网络发布的行为

23、处理媒体引发的突发事件,其方法不包括(C)

A、早沟通

B、早报道

C、不报导

D、早隔离

24、在互联网环境中,网络舆论的形成变得较为复杂,但大致遵循(C)模式。

A、新闻信息——舆论形成 B、民间舆论——新闻报道

C、产生话题——话题持续存活——形成网络舆论——网络舆论发展——网络舆论平息

D、产生话题——形成网络舆论——网络舆论平息

25、“一有突发事件发生老百姓就期待撤一个官员,不论这个事这个官员负有多少责任,他认为只要撤了官才能解气,才能解恨。”这是舆论传播中(C)的表现 A、问责效应

B、碎片效应

C、加倍效应

D、首因效应

26、网络社会的主体既要遵守现实社会道德又要遵守(C)

A、社会规则

B、法律

C、网络道德

D、道德规范

27、建设网络道德体系必须以(A)为主体

A、社会核心价值观

B、仁爱

C、中华美德

D、传统道德

28、规范网络道德问题的主要手段是(C)

A、黑客

B、传统道德

C、法律

D、社会

29、网络变化改变了人们传统那种一对一、一对多的信息交流方式,发展成为(B)的信息交流方式

A、一对一

B、多对多

C、一对二

D、一对多

30、网络犯罪的表现形式常见得有非法侵入,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网络赌博、网络盗窃和(B)

A、网络诈骗、犯罪动机

B、网络犯罪、网络色情 C、网络色情、高智能化

D、犯罪动机、高智能化

31、解决互联网安全问题的根本条件(A)

A、提高整个社会网民的互联网道德本质

B、严格实行互联网监管

C、采取矿物学方法进行探测

D、加强法制手段管理

32、《计算机信息交流安全保护条例》是哪一年颁布的(C)

A、1988

B、1993

C、1994

D、1998

33、《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规定》是公安部(C)年颁布的

A、2000

B、2003

C、2005

D、2008

34、《互联网文化管理暂行规定》是(D)年颁布的

A、2003

B、2005

C、2009

D、2011

35、《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是(D)年颁布的

A、2008

B、2009

C、2010

D、2012

36、英国政府在哪年就组织互联网业界及行业机构共同签署了首个网络监管行业性法规(D)

A、2001

B、1988

C、2013

D、1996

37、世界上最早出台了第一部规范互联网传播法律的国家是(D)

A、英国

B、美国

C、中国

D、德国

38、世界上最早制定互联网管理法规的国家(C)

A、法国

B、印度

C、澳大利亚

D、中国

39、有专门制定单行的网络犯罪法律的,这种做法典型的是(D)

A、中国

B、英国

C、法国

D、美国 40、网络道德规范的主体是(A)

A、人

B、计算机公司

C、因特网

D、电信公司

41、网络道德的本质是(B)

A、现实道德

B、社会道德

C、心理道德

D、网络道德

42、属于加强网民自律建设的是(D)

A、提高网络舆论监控的技术手段

B、培养专门的网络舆论引导人才 C、充分发挥网络舆论意见领袖的作用

D、明确网络舆论应急处理的特点

43、当前要加强网络媒体的建设的原因是(D)

A、论坛 BBS、丧失网络舆论霸主的地位

B、移动互联崭露头角

C、社交网站的社会动员潜力

D、媒体关注社会生活的角度转向反常

44、以下属于增强网络舆论引导有效方法是(C)

A、重视国际合作

B、轻博客取代微博 C、完善互联网法律制度建设

D、建立行业移动终端

45、构成信息安全威胁的其他因素中,不包括(D)

A、黑客攻击

B、病毒传播

C、网络犯罪

D、宣传自己的图书

46、不属于健全互联网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措施的是(D)

A、制定信息安全计划

B、加强安全产品的监督

C、加强对专业人员的管理

D、取缔网吧等场所

47、“(B)”病毒案的破获,是我国破获的首例制作计算机病的的大案

A、鸽子

B、熊猫烧香

C、猴子

D、疯狂的兔子

48、在犯罪本质上,网路恶犯罪与(A)具有同质性

A、传统犯罪

B、青少年犯罪

C、新型犯罪

D、高智能犯罪

49、互联网信息安全要求我们必须加强互联网道德建设,下列不包括的是(A)

A、文明上网

B、下载歌曲

C、下载电影

D、传播法能功 50、高速发展的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C)、家庭

A、社区

B、娱乐

C、教育

D、国际

51、互联网信息安全的解决最终还是要回到管理中去,需要建立(D)体系

A、发展

B、利用

C、监管

D、管理

52、为了健全管理制度,强化互联网基础管理,除了要做到完善互联网资源发展和管理制度,还要(C)

A、加强政府监管

B、限制互联网的发展

C、对网民行为进行监控

D、加强技术手段研究和技术平台建设

53、属于网络不诚信表现的是(D)

A、利用传播党的方针

B、在淘宝上购物 C、发送安全电子邮件

D、运行不健康网络游戏

54、下列不属于信息安全产品的是(D)

A、路由器

B、服务器

C、交换机

D、游戏机

55、我国互联网区域发展现状是(D)

A、发展均衡

B、高速发展

C、停滞不前

D、发展不均衡

56、我国的信息安全网络体系坚持(A)方针

A、积极防御、综合防范

B、政府监管

C、放任自理

D、主动防御

57、网络道德的自主性,要求网络道德必须具备(B)

A、开放性

B、自律性

C、依赖性

D、多元性

58、为了追逐更多更大的财富,传统财产型犯罪也呈现了(A)

A、科技化、智能化

B、科技化、多元化 C、智能化、多元化

D、低龄化、多元化

59、信息不被非授权的解析、知晓甚至公开,不被非授权人使用的特性指的是信息安全的(C)特征。

A、完整性

B、真实性

C、保密性

D、可用性 60、1998年,法国通过了(C),从严从重惩罚利用网络诱惑青少年犯罪的行为。

A、危害青少年传播出版法

B、公共场所青少年保护法 C、未成年人保护法

D、诱导青少年犯罪法

61、习近平同志在2011年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提到:领导干部要重点提高(C)的能力

A、同媒体周旋

B、接受媒体采访 C、同媒体打交道

D、接受媒体监督

62、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曾提出,领导干部面对媒体要(A)

A、热情支持、正确对待、提高能力

B、鼎力支持、正确对待、培养能力 C、适度支持、正确对待、加强能力

D、偶尔支持、正确处理、完善能力 63、下列(A)不属于非媒体引发的突发事件

A、自然灾害

B、民族宗教

C、采访型突发事件

D、公共卫生 64、在当代社会,(A)下降使舆论引导变得异常困难

A、社会公信力

B、社会公德

C、职业道德

D、政府执行力 65、互联网信息传播的主体是(B)

A、全体社会成员

B、网民

C、青年学生

D、网络大V 66、全媒体时代的3大新威胁不包括(B)

A、网络暴民

B、代骂服务

C、人肉搜索

D、黑客攻击

67、当前各种新媒价的迅猛崛起,使传统的处置突发事件的“黄金24小时”法则显得无力,有舆论研究机构提出了新媒体时代处置突发事件引导舆论的“黄金(A)小时”原则 A、4

B、2

C、3

D、1 68、我国网络舆情引导工作的最早倡行者之一的蒲红果教授则提出了“钻石(D)小时”原则

A、4

B、2

C、3

D、1 69、2012年3月,李长春在两会期间参加海南省代表团座谈会时指出,从大量的实践看,应对公共突出事件的最好办法是(A)

A、公开透明

B、民意为重

C、法律为准

D、化解矛盾

70、新闻发布工作也好,舆论引导工作也好,特别是危机管理中的舆论引导,最基本的要求用四个字来概括为(A)

A、实事求是

B、加强监督

C、随机应变

D、谨慎处理 71、为突出事件发生而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会后要进行的工作,下列不正确的是(D)

A、收集媒体报道,及时科学分析

B、跟进媒体需求,补充相关信息 C、善于发现问题,查漏补缺纠错

D、花钱买通媒体,对不利报道予以删减 72、突发事件发生后,相关部门的领导在接受电视采访时,下列注意事项错误的是(B)

A、强化谈话场和交流感

B、经常点头和摇头 C、关注偷拍机的存在 D、带个助手一起接受采访

73、领导干部就某一事件电视采访要注意,形象与声音可能大于(B)本身的影响

A、行动

B、语言

C、手势

D、眼神 74、相关领导就某一事件接受采访时,要做到“黄金三条原则”是指(C)

A、针对一件事情,最好请记者采访三次 B、接受采访时,最好让记者约请有关领导三次 C、一次对媒体讲话,讲三条最好

D、在录制采访时,最好录制三条,领导从中选定最好的一条 75、最受欢迎演讲、讲话的10个技巧不包括(A)

A、避免问答环节

B、让现场环境服务于讲话 C、善于“暂停”与“沉默” D、果断见好就收,意在意犹未尽 76、新闻发布会邀请媒体的技巧不包括(D)

A、代表性

B、权威性

C、可“控”性

D、规模性

77、网络安全一般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C)受到保护,不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受破坏、更改、泄漏,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 A、系统中的文件

B、系统中的图片 C、系统中的数据

D、系统中的视频

78、舆论引导专家认为要学会通过提供信息的方法来引导舆论控制局面,其中“提供信息”是指(A)

A、不要封锁信息,要通过提供正确的信息,在发布数量上质量上极大限度超过谣言 B、提供经上级审核过的、不会影响政府形象的信息

C、政府提供信息只提供政府这一边

D、无论是不是真相,是不是重要,要封锁那些不利于政府形象的信息

79、政府采取危机应对措施必须有宪法上的授权,并且政府启动危机管理机制必须有法律上的明确规定。这即告诉我们,政府在危机应对中应当遵循(A)A、合法性原则

B、合理性原则

C、责任原则

D、时效原则

80、我国建立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制的要求是: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D)

A、上级政府管理为主

B、县以上政府管理为主 C、基层政府管理为主

D、属地管理为主 81、下列关于危机决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A、危机决策往往是在条件充分的情景下做出的 B、危机决策往往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景下做出的 C、危机决策往往是在时间不充裕的情景下做出的 D危机决策往往是在后果不确定的情景下做出的

82、在公共危机管理沟通机制建设中应避免出现的情况是(A)

A、保持沉默,少说为佳

B、保证正规渠道畅通 C、保持信息口径一致

D、保证公众的知情权 83、下列关于危机发言人应具备的相应技能中,不应有的是(A)

A、质疑不准确的信息

B、解释有些问题不能回答的原因 C、尽量使用专业术语

D、压力下保持冷静

84、关于危机事件新闻发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A、一定要及时、准确,争取先声夺人。

B、充分考虑民众的心理承受能力,把有些很严重的危机事件暂时说得轻些。C、不能因为没有弄清楚情况而对相关信息不予披露。

D、新闻发布可通过新闻发布会、吹风会、新闻通稿、记者采访、书面回答记者提问等多种方式进行。

8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报告信息管理遵循(B)的原则。

A、早期发现、早期报告和早期处置

B、网络直报、分层管理、逐级审阅、分级处置 C、共同参与、协调配合D、动员社会力量、加强国际合作 86、能否处理好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的关键原则是(B)

A、以人为本原则

B、尽早化解原则 C、依法处理原则

D、当地领导负责原则 87、突发社会安全事件一旦发生,首先要做的就是(B)

A、领导与群众直接对话

B、迅速控制事态 C、主导舆论导向

D、动用武装力量

88、不同类型的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涉及范围、造成的危害程度、可控性等各不相同,实行(B)

A、分级管理

B、分类管理

C、分层管理

D、分群管理

89、建立公共危机预警机制时,要考虑政府治理能力、民众心里承受能力和大众传播媒介等诸多因素属于(D)

A、以人为本原则

B、常抓不懈原则

C、分级预警原则

D、讲究方法原则

90、突发公共卫生应急系统要实现指挥一体化、信息网络化、执行程序化、(A)的建设目标。

A、决策智能化

B、检查经常化

C、处理及时化

D、责任明确化

91、在公共危机状态下,由于时间紧迫,不可能有很多时间去搜集大量信息,只能依据不充分的信息作决策,这指的是(C)

A、事态的严峻性

B、时间的紧迫性 C、信息的不充分性

D、资源的有限性 92、制定公共危机应急救援预案的基础是(B)

A、现场调查

B、开展重大危险源普查

C、事故等级和类型的划分

D、应急响应机制

93、地方政府是发现公共危机事件苗头、预防发生、首先应对、防止扩散的第一责任人。这

是指公共危机管理的(B)

A、社会性大协作原则

B、属地管理 C、常设性原则

D、统一指挥原则 94、公共危机管理过程的第一道防线是(B)

A、危机决策机制

B、危机预警机制

C、危机资源配置机制

D、危机保障机制

95、网络的发展一方面方便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另一方面也使得网络“抄袭”纠纷频发。网络“抄袭”纠纷频发反映了(A)

A、互联网产业创新活力不足

B、互联网诚信缺失 C、互联网市场行为亟待规范

D、互联网立法工作的滞后 96、自主性、自律性、(C)和多元性都是网络道德的特点

A、统一性

B、同一性

C、开放性

D、复杂性 97、(B)是我国网络社会治理的方针。

A、分工负责、齐抓共管

B、积极防御、综合防范 C、一手抓管理、一手抓发展

D、保障公民权益、维护社会稳定 98、(B)已经成为热点事件曝光的主要平台和舆论的独立源头

A、自媒体

B、微博

C、博客

D、贴吧

99、随着政府信息公开化的呼声越来越高,各地方政府都已经或正在建立(A)制度

A、新闻发言人

B、媒体接待

C、新闻公开

D、媒体责任追究

100、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政府管理社会的方式正从行政管理逐步走向(D)

A、市场管理

B、法制管理

C、媒体管理

D、公共管理

二、多选题(共50题,每题2分)

1、(AB)技术的发展,为互联网不良信息的发布转播提供了技术支持

A、计算机

B、互联网

C、微博客

D、数字化

2、我国对网络不良信息治理的措施有(ABCD)

A、法律规制

B、行政监督

C、自律管理

D、技术控制

3、我国网络不良信息治理存在的问题(ABCD)

A、法律的不健全

B、行政管理不到位 C、行业自律性不

D、技术发展的滞后性

4、加强对互联网不良信息的行政监管要(ABCD)

A、将专项治理行动制度化和常态化

B、设立专门的行政监管部门 C、提高互联网监管执法人员的业务水平

D、加强对互联网信息源的监控

5、根据互联网不良信息的性质,互联网不良信息可分为(BCD)

A、违反行政管理的作息

B、违反法律的信息 C、违反社会道德的信息

D、破坏信息安全的信息

6、网络主体要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要做到(ABD)方面。

A、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水平

B、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层次 C、提高自己的网络技术水平

D、坚决同不道德的网络行为作斗争

7、会对信息安全所产生的威胁(ABCD)

A、计算机病毒的扩散与攻击

B、信息系统自身的脆弱性 C、有害信息被恶意传播

D、黑客行为

8、按商业活动的运行方式来划分,电子商务可以分为(BC)

A、间接电子商务

B、完全电子商务

C、非完全电子商务

D、直接电子商务

9、电子证据具有(BC)特征

A、无法修正性

B、无法直接阅读

C、可解密

D、保存安全和长期

10、网络违法犯罪的主观原因是(ABC)

A、为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

B、法律意识、安全意识、责任意识淡薄 C、道德观念缺乏

D、互联网立法滞后

11、加快完善我国网络安全政策法规建设的措施有(ABC)

A、进一步完善我国信息安全法律体系 B、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监督管理制度体系 C、参考WTO规则制定我国信息安全行业管理规范 D、树立起良好的道德意识,要有维护整体利益的意识

12、互联网不良信息泛滥的原因是(ACD)

A、网络社会自身的特点

B、人们对黄色信息有一定的需求 C、经济利益驱动

D、社会监管难以有效实施

13、影响网络安全产生的因素(AD)

A、网民自身的因素和网络信息因素

B、社会政治因素 C、社会主观的环境因素

D、社会客观的环境因素

14、网络环境下的舆论信息主要来自(ABCD)

A、新闻评论

B、BBS

C、博客

D、聚合新闻

15、属于网络不诚信问题(AB)

A、发布虚假信息,扩散小道消

B、网上恶搞、网络暴力 C、境外的网络攻击

D、手机恶意程序

16、《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制作、复制、发布、传播的信息内容有(AD)

A、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信息

B、个人家庭住址 C、个人文学作品

D、淫秽、色情信息

17、威胁网络信息安全的软件因素有(BCD)

A、外部不可抗力

B、缺乏自主创新的信息核心技术 C、网络信息安全意识淡薄

D、网络信息管理存在问题

18、以下属于网络安全影响社会安全的是(ABC)

A、利用网络宣传虚假新闻

B、制造病毒,攻击网络 C、发布黄色、暴力信息

D、进行网上转账交易

19、我国现行的有关互联网安全的法律框架有以下(ABCD)层面

A、法律

B、行政法规

C、行政规章

D、司法解释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D)

A、家庭、学校和社会是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主要场所 B、我国目前青少年网络不道德行为频频出现 C、网络中传播着大量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思想 D、网络道德建设在虚拟化社会中很难开展

21、下列符合我国网络舆论特点的是(ABCD)

A、参与主体的广泛化与复杂化

B、互动参与性

C、时效性

D、监督性 22网络违法犯罪的表现形式有(ABCD)

A、网络诈骗

B、网络色情

C、网络盗窃

D、网络赌博

23、我国对不良信息治理的措施有(ABCD)

A、法律规制

B、行政监督

C、自律管理

D、技术控制

24、网络舆情价值判断的三大标准是(ABC)

A、掂量重要程度

B、审视典型与否

C、判断危害大小

D、网民关注程度高低

25、网络舆情研究判的基本要点有(ABCD)

A、鉴别信息真伪

B、看当前关注度

C、把握苗头趋势

D、提出科学对策

26、决定网络关注度的因素有(ABCD)

A、浏览量

B、回帖量

C、转帖量

D、跟进量

27、网络舆情引导中“应对”的手段有(ABC)

A、控制信息流,控制和删除

B、引导信息流,发布正面信息 C、弱化噪音流,通过参与互动,发表正确意见

D、实施严厉的网络管制措施

28、下面哪些属于突发事件的主要特点?(BD)

A、信息的充分性

B、突发性

C、高度确定性

D、紧迫性

29、科学技术是处置突发事件的依靠,这就要求(ABCD)

A、要有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

B、要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和防灾救灾知识水平C、需要得到各方面专家的智力支持

D、必须配备必要的装备、设备、器材、工具 30、网络发言必须具备的三大意识是(ACD)

A、信息要真实充足

B、发言要简短而精练 C、秉持平等交流观点

D、保持热度和效率

31、现行的突发事件应对的体制、机制和制度存在的不足有(ABCD)

A、应对突发事件的责任不明确

B、统一协调、灵敏应对突发事件的体制没有形成 C、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不够强,危机意识不够高 D、依法可以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不充分、不得力

32、《突发事件应对法》有关预防和应急准备的制度,包括(ABCD)

A、规定国家建立重大突发事件风险评估体系 B、建立了处置突发事件的组织体系、应急议案体系 C、建立突发事件监测网络、预警机制、信息收集报告制度 D、建立了社会大众学习安全知识,并参加应急演练的制度

33、突发事件发生处理时要坚持的最小代价原则的要求包括(ABCD)

A、前提是保障人的生命健康优先权

B、要把对自由权和财产权的损害控制到最低的限度 C、坚持常态措施用尽原则

D、要把对正常的生产、学习、工作和生活秩序的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

34、下面有关突发事件处理的说法正确的是(ACD)

A、综合协调包括政府的协调和办事机构的协调 B、分类管理是按照突发事件的特性实施相应的管理 C、分级负责是指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由不同层级的政府负责 D、任何突发事件都必须要坚持属地管理为主

35、突发性事故现场救援的基本要求有哪些?(ABCD)

A、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他人员。

B、迅速控制事态,防止事故影响范围继续扩大,并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危害性质及危害程度。

C、消除危害后果,做好现场恢复。D、查清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

36、处置群体性事件的方法主要包括(ABCD)

A、管制现场,控制局势

B、调查了解事件概况,提出处置决策 C、直接对话,解决、解释有关问题

D、采取强制措施,果断平息事态

37、按照公安部的规定有哪些情况要采取强行处置措施?(ABC)

A、围堵、冲击党政机关

B、卧轨拦车、阻断交通 C、骚乱、打砸抢烧

D、游行示威

38、政府在公共危机应急处理中的次级职能有(ABC)

A、决策

B、指挥与协调

C、危机监测

D、应急预测

39、在我国,预警级别是依据突发公共事件可能造成的(ABC)来分级

A、危害程度

B、紧急程度

C、发展事态

D、控制程度 40、公共危机应急处置包括(ABC)

A、信息报告

B、先期处置

C、应急响应

D、应急总结

41、公共危机管理的组织体系包括(ABCD)

A、领导与决策组织体系

B、专业救助组织体系 C、专家咨询组织体系

D、辅助与支持体系

42、建立公共危机新闻发布机制的意义(ABCD)

A、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必然要求 B、是维护社会稳定,妥善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必然要求 C、是建立良好国际形象的必然要求 D、是全球化时代信息传播的必然要求

43、公共危机善后管理的意义(ABC)

A、对危机后社会生产和社会秩序的恢复重建工作提供必要的组织保障 B、对危机后不稳定的社会状态起到缓解和消除的积极作用 C、为进一步提高政府危机管理能力提供经验 D、是建立良好国际形象的必然要求

44、强化公共危机管理的监督与审计主要是指(ABC)

A、加强内部控制

B、第三方评估

C、公众与舆论监督

D、财政预算管理

45、一套完善系统的公共危机管理法律体系应当包括(ABCD)

A、宪法中的紧急状态制度条款

B、突发事件与紧急状态基本法

C、一般法律法规

D、国际条约中的突发事件与紧急状态条款

46、公共危机管理的财力资源主要来自(ABCD)

A、国家财政支出

B、社会救助

C、国际援助

D、政府通过其强制力取得的临时性财产征用

47、从微观层面上要减少社会安全事件的发生要做好下面哪些工作?(ABCD)

A、加强对重点人的预防

B、加强对重点时空的预防 C、加强情报信息,掌握闹事苗头

D、及时疏导、化解社会矛盾

48、治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需要哪些方面的结合?(ABD)

A、技术层面和价值层面结合 B、直接任务与间接任务结合 C、职能机构和协理机构结合 D、国内与国际结合

49、下面哪些选项是生产安全事故的预防环节?(ABCD)

A、倡导安全文化,强化安全意识

B、健全安全法制,贯彻“依法治安”方略 C、强化安全责任,落实责任制

D、推动安全科技进步 50、突发事件发生后,有关领导干部正确做法有(BCD)

A、为避免造成更大更坏的影响,先封锁消息再处理问题 B、调查事件始末,尽快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事件真实情况 C、开放接待记者媒体,提供采访便利,保证舆论畅通

D、全程跟进事件,一旦有新的调查进展马上通报媒体,避免谣言、猜测

三、判断题(共40题,每题1分)

1、人肉搜索现象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网络社会的法治与现实社会政治的结合。(对)

2、互动参与是网络舆论最吸引网民眼球的焦点。(错)

3、公众和媒体是危机沟通的两大重点对象。(对)

4、加强互联网行业的技术发展,是对互联网不良信息进行有效治理的重要措施。(错)

5、对于互联网不良信息的治理主要是依靠政府的监督管理。(对)

6、互联网的发展不能全球合作,那样会有信息安全的隐患。(错)

7、韩国是世界上首个强制实行网络实名制的国家。(对)

8、从目前来看,博客已近取代微博。(错)

9、不良信息发布传播者为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铤而走险传播不良信息是互联网不良信息泛滥的重要因素之一。(对)

10、互动参与是网络舆论最吸引网民眼球的焦点。(错)

11、网络入侵作为21世纪仅次于核武器、生化武器的第三大威胁。(对)

12、从舆论的基本要素来讲,舆论主体的参与意识觉醒日益增强是网络舆论的最主要的特点。(对)

13、加强互联网行业的技术发展,是对互联网不良信息进行有效治理的重要措施。(错)

14、建设“宽带中国”,对于我国互联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

15、在当今世界里互联网的兴起与普及,开辟了交往的无限可能性。(对)

16、互联网不良信息泛滥的原因有多种,网络道德观念的缺乏属其中一种。(错)

17、绝对自由的互联网本身是完全存在的。(错)

18、互联网在发展过程中失序是政府监管不严的结果。(对)

19、为了要是互联网规范发展,只需实行德治就可以了。(错)

20、为了防止黄色网站的泛滥,应该尽量减少甚至取消规定每网吧经营场所。(错)

21、我国互联网管理的基本法律体系,到目前为止已经初步建立。(对)

19、韩国上互联网最发达、普及率最高的国家。(对)

21、网络道德建设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对)

22、网络舆论对事件的时间发展过程与处理结果时刻保持着质疑与监督的态度。(对)

23、在网络互动中影响和感染其他群体,就能有效引导互联网中的舆论。(对)

24、网络社会和现实社会没有联系。(错)

25、社交网站(SNS)不允许用户创造个人页面、列出好友名单和自由发表评论。(错)

26、制定完备的法律体系是有效治理互联网不良信息的法律前提与制度保障。(对)

27、网络领域是一个技术领域要解决网络领域的社会问题 必须依靠网络技术本事来解决。(对)

28、互联网是虚拟的,自然灾害不会对它造成影响。(错)

29、目前我国还没有完全掌握或没有掌握互联网的核心操作系统和一些关键技术。(对)30、建立在引进他国先进技术基础之上的信息安全是不够不安全的。(对)

31、网络犯罪的客观原因有一部分是应为互联网立法的滞后性、不健全性、侦破困难等原因。(对)

32、网络犯罪是行为主体针对计算机网络或用于计算机网络实施的犯罪行为。(错)

33、网络社会具有先进性、开放性、自由性、虚假性等特点。(错)

34、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关键、网络社区教育是重点。(对)

35、网络社会是以网络媒体为主要形式来向网络大众呈现信息的,它是以网络为传播媒介而建立的。(对)

36、信息污染是指行为人有意制造和发布的有害的虚假的,过时的和无用的不良信息,影响

了人们的健康生存,导致了人们的信息活动低效率的状况。(对)

37、在危机爆发后,如果出现了新闻报道与事实不符,那就只有让它先报了,不用理会它,身正不怕影子斜,过一段时间就会真相大白的。(错)

38、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处理应当利用主流媒体做好正面宣传报导,减少和消除不实谣言和传闻的负面影响。(对)

39、突发公共事件是否最终演化为公共危机,其关键的影响因素之一是领导者的决策和管理能力。(对)

40、在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是唯一的主体,其他社会组织和成员只能被置于被动的配合与执行地位。(错)

四、案例分析题

(一)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

2011年7月23日晚间,北京南开往福州的D301次动车组列车运行至甬温线永嘉至温州南间,与前行的杭州开往福州南D3115次动车组列车发生追尾事故。事故已造成40人死亡、近200人受伤。事故发生几个小时后,铁道部就宣布此次事件发生的原因是“雷击论”导致“信号失灵”造成。这个“不明原因”的原因迅速在微博上引起热议,质疑之声不绝。在舆论处于极度焦灼之时,新闻发布会的新闻发言人“反正我是信了”,“这只是一个奇迹,我只能说”等言论又成为微博热议的焦点。围绕救人、埋车头等一系列救援工作展开,网友由质疑、不信任再到不理智的谴责和声讨。造成整个舆论环境开始失控。全民微博对全部事件的过程、当事人和相关制度进行了全球大搜索,对海内外所有相关事件从铁路建设制度、客运设计、安全理念、经济效益、社会满意度、救助机制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全方位优劣比较。在这次事件中,全民微博对国内外铁路相关知识、灾难救助知识及安全意识起到了很好的普及作用,也把对铁道部的不满和对高铁的恐慌深深地植入了公众的心中。全民微博让铁道部的每一个出场的人员、任何动作和回应都暴露在世人面前。

1、(单选题)动车事故中铁道部的“雷击论”和“信号失灵论”之所以不被大家相信反而备受指责的最主要原因是(D)

A、群众太激动

B、态度傲慢

C、内容不真实

D、结论过于草率

2、(单选题)突发事件发生时我们正确的做法应该是(D)

A、不做不说,瞒天过海

B、只做不说,行胜于言 C、害怕和媒体接触,躲避媒体

D、边做边说,透明公正

3、(多选题)在面对类似突发事件时,相关人员同媒体打交道时的正确做法是(AB)

A、快讲事实

B、慎讲结论

C、慎讲事实

D、快讲结论

(二)游客三亚被宰事件

2012年1月28日上午8时,有网友通过新浪发微博称朋友三亚吃海鲜被宰,短时间内引起众多网名的区鸣和媒体的极大关注。29日三亚政府通过微博以三亚春节期间游客“零投诉”回应再次引爆舆论。31日有关官员表态称对恶意攻击三亚的人依法追究责任,舆情热度再次升温。2月1日海南副省长出面致歉,舆情得以缓和,而2月2日某官员的说的“只要是明码标价,又有消费者签字,就不能算欺客宰客”言论再次令三亚政府陷于被动。此事件使得海南陷入了较为被动的舆论形势。

1、(单选题)三亚政府发现有微博反映在三亚吃海鲜被宰事件后正确的做法应该是(B)

A、保持沉默

B、第一时间作出回应,表明政府重视这一事件的态度 C、调查发微博的人

D、想办法删除这一信息

2、(多选题)在游客三亚被宰事件的中,三亚政府的以下(ABC)几方面的做法使得海南国际旅游岛形象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使得海南陷入了较为被动的舆论形势 A、舆情初发期存在职能缺位

B、在舆情发展期应对技巧单一 C、应对态度傲慢,错失了处理事件的最佳时间节点

D、完全无视外地游客利益

3、(多选题)面对网民的吐槽当地政府傲慢的提出“零投诉”结论(ABCD)

A、置广大游客的感受于不顾 B、降低了当地政府的公信力

C、说明三亚宰客现象泛滥的根源是政府不作为 D、使政府形象的损坏不比“宰客”事件本身更大

(三)故宫门系列事件

展品被盗走、锦旗写错字、建会所传言,解雇泄密员工。2011年五月的故宫,接连遭遇舆论漩涡。几件令人诧异的事情如此密集的发生,将这座古老的艺术宫殿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面对外界的质疑,身处传言迷雾中的故宫,还有多少道门需要渐次开启?

故宫“一重门”:“失窃门”

2011年5月9日故宫开放前发现诚肃殿内的9件展品被盗。层层密布的“四大防线”,竟然没有拦住临时起意的“业余”盗贼,发现行踪后仍让其全身而退。有些让人难以相信的“故宫失窃”消息一经发布,立即引来空前的关注度。

故宫“二重门”:“错字门”

故宫失窃案告破后,5月13日,为了感谢北京市公安局迅速破案获展品被盗案,故宫博物院给公安局赠送的一面锦旗上写的是“撼祖国强盛 卫京都泰安”。赠送锦旗的图片被公布至网络后,其中的“撼”字被网友指为错别字,正确用字应为“捍”字。只有10字感谢语的锦旗上居然还出现了一个错别字,导致意思完全相反,引来众多网友“围观”和批评。随后

“故宫”的官方微博回应说“撼”字没用错,“跟‘撼山易,撼解放军难’中‘撼’字使用是一样的。这样显得厚重”。故宫微博非但不认错而且对网民进行了人身攻击,说提出质疑的网民这样做是“想出名”这一下引起网络舆论的哗然,网上甚至掀起了恶搞的“撼”字造句热。5月16日,故宫方面不得不在其官网发布微博道歉信。但是“撼”字引发的网络围观**不仅仍然持续,而且进一步引发了网民的质疑热情,道歉信一公布就被网民指责道歉信“推卸责任”、“强词夺理”、“毫无诚意”,而且还被细心的网友指出了十余处错漏。

故宫“三重门”:“会所门”

与“错字门”几乎同时发酵并引人注意的还有故宫的“会所门”。5月11日央视主持人芮成钢就在其微博上爆料说故宫的建福宫已被某知名企业和故宫管理方改成一个为全球所谓顶级富豪们独享的私人会所,故宫发言人先是否认了这一传言。但随后几天该消息在网上相继被网友披露的入会文件等证据印证后成为网民关注的又一个焦点。故宫官方回应称,北京故宫宫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在未经院里审批情况下,擅作主张,扩大服务对象、发放所谓入会协议书。

故宫“四重门”:“解雇门”

展品窃案、锦旗错字和建福宫成私人会所等引起的网络围观潮余波未平,故宫再度陷入争议的漩涡。5月19日,故宫建福宫再陷“解雇门”,有微博称,宫廷文化公司怀疑内部人员泄密而解雇了所有的员工。由此,网民称上述过程为“故宫四重门”或“故宫门”事件。

1、(单择题)故宫“错字门”事件中,故宫博物院正确的做法应该是(C)

A、坚持己见

B、不用多加解释

C、实事求是 改正错误

D、保持沉默

2、(多项选择题)故宫门系列事件反映出我国当前官方应对舆情危机时的一些惯有“通病”(ABC)

A、信息不透明,缺乏先进信息发布机制

B、态度不诚恳,没有正确舆情应对经验 B、手段不科学,忽视新媒体的使用规范

D、信息不畅通,没有及时关注网民的反映

3、(多选题)故宫门系列事件的一个重要的经验教训是故宫博物院微博作为官方微博要(ABCD)

A、尽量避免与网友激烈争辩

B、当发现无法说明白问题时,要主动“休战”、和解,求同存异 C、慎言、慎行并积极搞好受众关系,防止陷入舆论漩涡 D、应该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并尊重每一个网民真实的意见

(四)南京护士被打事件

2014年2月25日,有微博爆料称,因床位安排问题,南京口腔医院一名护士和一名医生被女患者父母打伤,此爆料在短时间内被转发过千次。随后有网友指出,打人夫妇为江苏省检

察院宣传处官员董安庆与江苏省科技馆副馆长袁亚平,事件关注热度快速升温。2月26日,江苏省检察院官方微博发布信息称,涉事的检察院宣传处处长董安庆已被停职,纪检组正对其应承担的责任进行认定。同日,江苏广播电视总台作出决定,暂停当事人袁亚平的工作。2月26日下午,南京市卫生局发布消息称,被打护士生命体征平稳,双上肢已恢复正常活动,但双下肢肌力恢复不明显。经过鼓楼医院专家联合会诊,认为患者突出表现为神经系统症状,有下肢肌力下降,存在外伤性脊髓损伤(脊髓震荡)可能,影像学检查提示心包和双侧胸腔少量积液,是否由外伤所致需要进一步观察。2月27日下午,南京市玄武公安分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称:“袁亚平隔着护士工作台使用折叠伞打了护士肩部和腰背部各一下,董安庆与前来制止的医护人员发生推搡,后被人劝开,并未打人。”警方同时称,被打护士恢复较好,正在南京鼓楼医院接受治疗,并非网传瘫痪。3月5日,南京市公安部门将嫌疑人袁亚平刑事拘留,将依据伤情鉴定结果依法处理;另一涉案人员董安庆,江苏省人民检察院给予其行政记大过处分,并免去其江苏省人民检察院宣传处处长职务。

1、(多选题)南京护士被打事件成为当时媒体关注的热点,其原因有(ABC)

A、在医患关系紧张的大背景下,殴打护士行为势必引发舆论关注

B、打人者添加“官员”标签医患矛盾上升为官员权力的飞扬跋扈,官员暴力形象 C、当前社会上充满了一些仇官、仇警、仇富的不良情绪 被打护士下肢瘫痪

2、(多选题)涉事官员夫妇的主管单位在这次舆情应对做得比较对的地方有(ABC)

A、第一时间回应,对当事人不包庇

B、没有使用过去的“封、堵、删”等陈旧处理方式 C、善用新媒体,积极在民间舆论场发声 D、放大权威信息,冲抵网络不实信息

3、(单选题)以上事实也说明涉事官员夫妇的主管单位遵循了以下基本原则和方法(A)

A、及时发声原则

B、解决问题原则

C、态度诚恳原则

D、注重有效原则

(五)我国政府全面启动“政府上网工程”

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政府全面启动“政府上网工程”。2004年12月,我国提出要“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加强政务信息共享,规范政务信息资源社会化增值开发利用工作”,加快推进机关办公业务网、办公业务资源网、政府公众信息网和政府办公业务信息资源数据库等“三网一库”建设。2006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开通。截止2011年底,中国已建立政府门户网站5万多个,75个中央和国家机关、32个省级政府、333个地级市政府和80%以上的县级政府都建立了电子政务网站,提供便于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各类在线服务。

1、(多选题)加强政府网络舆论引导能力可以从以下(ABD)方面进行。

A、适当调整引导策略

B、加强新闻网站和政府网站等主流网络媒体建设 C、取缔非政府网站

D、培养专门的网络舆论引导人才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D)

A、政府网站的建设要突破一般网络媒体的办站方法

B、政府网站的功能不仅在于提供基本信息,更要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及时跟进 C、政府网站不能有负面信息

D、政府需要通过加强调控手段来引导舆论

(六)信息安全问题

“维基解密”在2010年7月和10月曾分别公布9万多份阿富汗战争机密文件和近40万份伊拉克战争机密文件。前者将驻阿富汗美军滥杀平民的种种细节曝光,后者则指仅在2004年至2009年期间,伊拉克战争就造成10、9万人死亡,其中包括6、6万名平民。“维基解密”公布的秘密文件包括25万多份外交电报及八千份外交指示,多数文件的落款日期注明在2004年以后,更有约九千份文件的落款日期注明在2010年1月至2月之间。可以看出网络的全球化也让网络信息安全的建设,不仅是某个国家单独责任,也是整个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网络信息安全是网络社会有效运行的血液,网络的良性运行离不开网络信息的安全保障。

1、网络信息安全的基本特征有(ABC)

A、保密性和完整性

B、真实性和可用性 C、可审查性和可控性

D、统一性和复杂性

2、从信息安全所产生的威胁看,以下(ABCD)属于信息安全的表现形式

A、计算机病毒的扩散与攻击

B、黑客行为

C、有害信息被恶意传播

D、信息系统自身的脆弱性

(七)淘宝网“错价门”事件

互联网上从来不乏标价1元的商品。2011年9月,淘宝网上大量商品标价1元,引发网民争先恐后哄抢,但是之后许多订单被淘宝网取消。随后,淘宝网发布公告称,此次事件为第三方软件“团购宝”交易异常所致。部分网民和商户询问“团购宝”客服得到自动回复称:“服务器可能被攻击,已联系技术紧急处理。”此次“错价门”则是大批商户的大批商品价格在短时间内被恶意篡改,达到这个目的需要借助一定的技术手段。这起“错价门”事件发生暴露出来的我国电子商务安全问题不容小觑。

1、从网络技术层面,分析电子商务面临的安全问题有(ABCD)

A、信息泄漏

B、篡改

C、伪造

D、电脑病毒

2、从网络社会治理的视角来看,电子商务在发展中出现的安全问题主要有(BCD)

A、信用威胁

B、网络商务诚信安全

C、支付安全

D、电子合同安全

(八)新媒体时代手机的作用

手机已成为重要的个人媒体工具,在手机被视为媒体的初期,指的是对手机报的传播,是大众媒介借助手机进行传播的新形式,在今天,我们注意到手机用户利用手机媒体传播新闻、表达诉求的热情,通常所说的“新意见阶层”、“自媒体”、“公民媒体”、“市民媒体”等,都离不开对手机媒体的考察。截至2009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3、84亿人,手机网民占到总网民规模的60、8%,这样庞大的用户数量和便捷的移动互联渠道,意味着手机正成为人们进行新闻和舆论参与的重要工具。微博是手机媒体传播的重要形式,微博通过与手机绑定便如虎添翼,2007年墨西哥城地震、2008年汶川大地震,都是微博用户利用手机微博最先向世界发布了消息,在国内,多数微博都可以利用短信、飞信或手机WAP上网来发布信息。微博与手机相结合,是对互联网交互行为的一种延伸,网民由此可以保持移动在线状态,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即时观察到别人对事件的评价,并能发表自己对现实的意见。更为重要的是,微博用户可以借助手机媒体成为即时的报道者,对正在发生的事情进行简洁而快速的报道,并有超过传统媒体报道速度和广度的可能性,这可以丰富舆论参与者对现实的把握和对意见的表达。

1、(多选题)以上材料体现了我国网络舆论(ABCD)的现状

A、社交网站(SNS)的社会动员潜力

B、移动互联网崭露头角

C、微博大行其道

D、论坛/BBS丧失网络舆论“霸主”地位

2、(多选题)网络舆论的发展取决于(ABCD)

A、政府有关部门的参与

B、传统媒体的加入 C、网络舆论领袖的影响

舆情处理 第3篇

关键词:突发性网络舆情事件 舆情信息收集内容 舆情信息收集方法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劳资纠纷等问题引发的各类突发事件呈上升趋势,给国家安全、社会安定和人民生活带来巨大威胁。突发性群体事件一般表现为,十几个人、几十个人乃至成百上千人突然聚集,围坐、请愿、上访或是冲击党政权力机关,非法集会游行,引起群众围观滋事,造成交通阻塞,停工停课,少数还伴有聚众械斗、打、砸、抢等行为,表现形式激烈。突发事件一旦被网络媒体或者网民报道,短时间内就会引起网民关注,相关报道被重复转载、迅速传播,形成突发性网络舆情事件。

一、突发性网络舆情事件的形成

1. 突发性网络舆情事件的形成

社会突发公共事件很容易成为社会热点问题。由于网络信息传播迅速,传播范围广等特点,关于突发公共事件的任何信息都被公众广为关注,一旦有消息在网络中传播开来,就很容易形成“信息聚合”。在网络论坛, 当个人意见转化为多数人的集合意识, 当各种意见在网络这个“公共空间”里碰撞,网民迅速认同、修正、融合时, 就逐渐形成一个个网络舆情。[1]

二、突发性网络舆情事件的信息收集内容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舆情是社情的反映,要把握网络舆情,就要认识到网络舆情信息收集是一个工程,要有统计、统战、民政、公安等部门的参与,在整个社会安全防范机制中承担着尤为特殊的职责。突发性网络舆情事件,是指当发生突发事件之后,网民对于突发事件的意见、情绪和态度的总和。纵观每一次突发性群体事件的发生,虽然活动规模、活动形式、事件过程各不相同,但纵观国内外近期发生的群体性事件过程,其基本组成要素由人、载体、事三个方面构成。同样,我们在研究突发性网络舆情事件的时候也可以从这三方面入手,收集事件的情报信息,为突发性事件的预警做好准备。从实际操作来看,这三方面入手具有可操作性、简便性、可采集性和可量化的特点。

人是引发突发性群体事件的主要因素,也是发展网络舆情的基础。人是突发性事件的主体,突发性群体事件所反映的舆情证明,突发性群体事件往往是作为舆情主体的民众与国家的管理者之间利益关系的非正常化表露或极端的外化形式,反映出舆情主客体之间关系呈现 “问题状态”。正常的舆情状况通常表现为,主客体在利益方面的“一致”与“和谐”。在一般情况下,主客体之间的对立由相应的制度、法规、政策以及公共行政予以协调和解决。但是,在社会转型时期,原有的制度、法规、政策以及公共行政出现滞后和不适应,使舆情主客体之间的对立出现部分的激化。所以突发性网络舆情事件“领袖”的文化程度、年龄程度、工作经历、精神状态等因素对事件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特别是对“异质”(恐怖分子、法轮功分子、报复社会分子、暴力型精神病患者等) 等人的关注要做到信息及时收集、及时更新。

载体是指网络舆情存在的网络空间,从目前来看,网络舆情的存在空间主要有以下几处:1、电子公告板(BBS);2、即时通讯(IM);3、电子邮件(Email)及新闻组(News group);4、博客(Blog)、维基(Wiki);5、微博。由于网络舆情信息的多种多样,它的表现形式可以分成文本类、图片类、网络视频类、黑客和网络暴力行为类。舆情类情报内容丰富、覆盖面广、它的收集范围主要包括新闻报道、社情民意和网民言论等,公安机关应该利用好互联网这个载体,对于及时发现的舆情问题进行科学分析,把握大局。

事是影响突发性群体事件的外在因素,是突发的和难以预见的。突发性群体事件所呈现的这种 “问题状态” ,突出地反映了社会转型时期普遍存在的利益冲突以及调节冲突方式

的变化。就公安机关而言,突发性网络舆情事件应收集的内容包括:(1)社会各界对党和国家一些重大政策出台、国际国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国内外重大事件和重要活动的反映;(2)聚众游行、示威、上访、请愿、非法集合、有人员伤亡或经济损失的重特大责任事故等事件、事故类信息;(3)可能引发重大治安问题、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影响社会安宁稳定的大事件类信息。

三、突发性网络舆情事件的信息收集方式

如何加强网络信息的管理已成为突发性群体事件网络舆情的情报收集急需解决的问题,由于网络信息量海量的特点,仅仅依靠人工收集的方法难以收集和及时处理。网络舆情信息收集即快速准确收集原始舆情信息。[2]

由于突发性网络舆情事件是网络舆情的特殊表现形式,是因网络舆情的演化和扩散而短时间内在现实中触发的群体性事件。公安机关将这类事件的情报收集方式分成及时收集和系统收集。

1. 及时收集

及时收集是指公安情报部门根据决策部门、上级机关部署,在社会转型期围绕特定任务,组织情报专职人员在海量信息中对敏感点进行发现、热点预警和爆发点,一段时间内收集相关情报信息。例如在“豆”你玩,“蒜”你狠的物价飞涨时期,,有些人会利用网络这个平台,宣传散播不利于政府的信息,导致民众和政府的交流机制瘫痪,或是导致民愤,公安机关就这一专题进行及时的舆情收集,为上级机关做好必要的情报收集,避免发生突发的网络舆情群体性事件。

2. 系统收集

系统收集是指就是公安情报部门组织各警种、各部门根据公安机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基本职能,在日常工作中围绕某些专题长期、系统收集情报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关情报信息资源库。由于突发事件突发性强、影响面大,决策者思考的时间短,如果没有全面的信息参考,不能准确全面获得最新信息,任由事态发展,而不加以判断处理,后果将会变得非常严峻。因此,在突发性网络舆情事件萌发初期,及时有效的舆情信息汇集,全面掌握与该事件密切相关的各种信息,对做出正确的决策极其重要。

参考文献:

[1]刘毅.突发性群体事件中舆情信息的汇集与分析[J].学术交流,2005(10).

网络舆情发展规律与处理研究 第4篇

关键词:网络舆情,偏激言论,社会稳定

0 引言

在互联网不断发展的今天, 网络已经成为反映社会舆论的主要载体之一, 网络舆情以其瞬间聚焦、疾速扩散、热点唤起和叠加互动等特点成为新时代反映民众诉求、影响执政管理决策的一门新学科。

1 网络舆情的含义

我国关于网络舆情的研究始于2005年, 学者刘毅认为“舆情是由个人以及各种社会群体构成的公众, 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和社会空间内, 对自己关心或与自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各种公共事务所持有的多种情绪、意愿、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1]该定义明确了舆论的主体、客体和本体, 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人们越来越趋于对任何时间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从而为网络舆论赋予了新的定义和内涵。一方面, 舆论的客体包含公共事务, 一些私人事务也被人们进行讨论, 甚至产生较大的影响, 如网络流传的各类视频照片成为近几年来反腐的一大利器, 也一度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另一方面, 舆论所隐含的是人们的情绪以及态度等, 不少言论这都具有较高的鼓动性, 表现为一定的偏激行为, 如反日情绪引发的打砸游行。

2 网络舆情发展规律

网络舆情大致会经历产生、扩散、发展、爆发、回落、平息等几个时期, 部分舆情也可能不经过发展期。因此, 当消息直接引发强舆论时候, 就会导致热舆论能量大大降低, 并受到强舆论的导向。热舆论一旦引发强舆论, 强舆论就会迅速释放掉热舆论的能量, 降低其关注度。显而易见, 由于新的热点事物的出现, 行政力量的介入, 舆论监督就会进入降温期, 但这种舆论并不会立刻消失, 而是持续一段时间, 从而进入长尾时期。[2]例如, 重庆雷政富不雅视频事件在新浪微博关注度如图1所示。

2012年11月20日, 网上曝出重庆市北碚区区委书记雷政富的不雅视频。在此后的在众多新闻中, 22日的新闻报道《重庆北碚区书记不雅照爆料记者称愿提供证据》达到了145万条转发量, 23日的新闻报道《爆料记者表示曾接到对雷政富一事的“求情电话”》达到了120万条的转发量。这段时间舆论的扩散发展与爆料记者不断地以新信息轰炸密不可分, 热舆论逐渐升温。24日人民网转载新闻《重庆北碚区委书记雷政富被免职, 网络监督再发挥作用》为此次网络监督行为定了基调。

而在网民参与度更高的微博中, 新浪微博开展了“雷政富被免职”的微话题讨论, 一周之内的参与度达到了88万余条, 全部讨论数量为248万余条。其中, 爆料人之一的纪许光21日发布的微博“本博敬告雷政富和有关方面, 不要欲盖弥彰。我们愿意提供一切原始证据!”被网友转发8千余次。23日重庆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发布微博, “重庆市委研究决定, 免去雷政富同志北碚区区委书记职务, 并对其立案调查。”此条微博被网友转发3万3千余次, 行政力量介入使舆论进入爆发末期, 并于24日之后进入回落期, 这是典型的强舆论化解热舆论。

3 网络舆情处理

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 网络舆情是把双刃剑, 既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进步, 也能混淆视听, 扰乱社会秩序。政府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治理不当行为, 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这样既能扩大公众通过网络有序参与公共事件, 也能规避消极的作用。

3.1 建立网络舆情处置快速反应机制

网络舆情事件一旦形成, 就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发酵, 如果不能得到有效及时的控制, 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 相关部门在事情发生后需要第一时间发布信息, 只有这样才能掌握舆论主动权, 避免谣言扩散。流言蜚语的扩散通常是由于当事方保持沉默, 使得负面、虚假的信息长驱直入, 因此需要我们及时发布正面、理性的消息。一般而言, 网名会在事件发生后的第一时间讲信息反馈到网络上面, 从而引来网民跟踪讨论, 并迅速扩大事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据调查, 从传播扩散到形成网络舆情指向方向, 通常所需时间大约在事发半小时到一个半小时之间, 而这一时间正是危机处理和对舆情风向进行引导的最佳时机。一旦错过这个时机, 当某种舆情风向成为主流后, 要想再改变风向难度就会明显增加。[3]

3.2 利用高新技术监测网络舆情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发布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截至2013年12月, 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加之各类网络媒体如新闻网站、社交网站、博客、贴吧、微博、微信等不断涌现, 如何获取最及时、最真实、最全面的网络舆论动态成为网络舆情监测的最大难题。

利用高新信息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全面检测、科学筛选、量化统计和分析研究是处理这个难题的有效手段, 也是目前能够及时应对网络舆情, 由被动防堵, 化为主动梳理、引导的唯一途径。合格的网络舆情监控系统应该能够识别敏感信息、定位热点话题、针对主题跟踪、分析舆论倾向、判断发展趋势、提出危机预警、生成统计报告等各类功能。

3.3 引导媒体之间相互监督制约

引导建立不同媒体之间的良性竞争, 使得网站管理者重视其所披露信息的准确性和质量, 避免对网民进行错误引导。并适度地开展网上论争, 展现网络舆论活力, 提升信息真实性和可信度, 提高网民媒体素养和辨别能力, 还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意见领袖”的自律意识, 增强媒体运营商和管理员的责任心, 逐步建立实现各类媒体互相监督制约的良性局面。[4]

参考文献

[1]张树庭, 孔清溪, 刘洪亮.网络舆情“引爆点”解析——以两起重大事故网络舆情对比分析为例[J].现代传播 (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 2013, 05 (137) .

[2]马荔.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政府治理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 2010 (26) .

[3]徐跃飞.网络舆情下公安机关应对公共危机事件策略[J].湖南社会科学, 2013, 03 (74) .

舆情处理 第5篇

各位网友:

随州论坛自创建以来,作为政府与百姓之间的沟通桥梁,在收集民生话题,倾听百姓声音、反映百姓诉求、政风行风评议等方面发挥出强大的舆论监督作用。合并到随州日报社旗下之后,随州论坛“关注民生”的办坛宗旨一直没变,相反较之前更加规范化了。在新形势下,随州论坛就如何快速提升应对网络舆情,正确引导网络舆论,及时有效地与涉事单位进行沟通等方面将建立一个长效机制。近期以来,有很多网友对自身发表的反映民生问题的帖子被处理多次提出咨询,对于网友的咨询,我们表示理解,网友发帖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论坛对网友发表的舆情类帖子的管理也是基于妥善处理问题为前提而进行的,此特向所有网友作出如下通告:

一、建立网络舆情联动机制,按照网络舆情的性质、程度、涉及单位将舆情划分等级,第一时间上报有针对性的网络舆情,快速与涉事单位进行沟通;由涉事单位在二十四小时内正确客观地进行回复。

二、建立健全舆情汇总机制,每周对民生类的主帖时行汇总上报,形成正式的文件上报给上级主管部门,由上级主管部门监督相关涉事单位积极应对和处理出现在论坛上的网络舆情。

三、严格规范发帖管理,提倡对事不对人,客观发言,理性讨论,严禁道听途说没有事实依据的举报,对于实名举报需提供证据支持,并需发帖者附上本人详细资料或给论坛管理人员确认身份,论坛管理人员回复须确认事件及发帖者身份后,凡二十四小时内没有及时回答的,论坛管理人员有权进行处理。

四、立足于服务发展,保障民生,维护稳定,做到正确疏导,有效沟通,处置得当,更好地发挥网络监督作用,更好地服务网民。

随州论坛

开发区网络舆情的处理及引导 第6篇

网民非常年轻, 是年轻人的互联网。截至2014年12月, 中国网民男女比例为56.4:43.6, 男性与女性的互联网使用率仍存在一定差距, 男性网民较女性网民更容易冲动、非理性情绪。中国网民用户主要集中在10~40岁之间。高中和大专以上学历人群中互联网普及率已经到了较高的水平。

绝大多数网民在网上看新闻, 是新闻的互联网。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逐年上升, 这就加大了微信、微博的使用范围, 使得舆论传播更加复杂。

网民喜欢在网上发表意见, 发泄情绪, 是世界上最大的言论场。大部分网民都是有文化、关心时事、有强烈的参与愿望。造成了没钱、没房、有怨气、仇富、仇腐、仇权等复杂心理。对于官方新闻发布和表态中的任何失误往往都会成为一呼百应的导火线, 对舆论产生的影响十分巨大。

微博带来的巨大变化和挑战, 相比微信而言, 微博更具媒体属性, “人人都是通讯社, 各各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已然到来。在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环境下, 网络已经成为公民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重要渠道。

在陕西乃至全国都知名的“周老虎”事件, 是舆论监督的经典案例。新闻媒体的锲而不舍, 让陕西省各有关方面始终坐在火山口上, 而最终促使陕西省公安、监察等部门行动起来。这既是一堂生动的政府诚信课, 也是一堂生动的危机公关课。

因为在事故现场露出不合时宜的“微笑”, 被网民围观, 短短27天, 陕西省安监局原局长杨达才的落马让社会各界再次目睹了网络反腐的威力。

湖北石首事件和瓮安事件更考验了政府对舆情的处理能力。城市化水平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 也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高低的重要指标。随着我国城市急剧的扩张, 城市管理水平与管理理念却表现的相对滞后, 农村失地人口的不断涌入, 加之城市失业、无业人员的不断集聚, 城市管理的难度日渐加大。使得政府公检法和城管等直接联系着弱势群体生存利益的部门, 成为近年来舆论讨伐的“重灾区”。

在对立情绪弥漫的社会氛围之下, 政府负面事件一旦被媒体报道, 往往在短时间内引发民众的关注讨论, 各种评论、猜测、质疑、谩骂甚至极端情绪行为宣泄使得舆情迅速升温。但是面对公众的质疑、媒体的追问、舆论的热议, 地方政府在处理城市危机事件时却凸显出舆情处置能力不足的问题。在处理舆情时, 一些地方政府的回应拖沓、敷衍、冷漠、漫不经心的态度一再引发公众的愤怒。当舆论一再升级, 地方政府不得不被迫应对处置时, 又往往难以做到彻底的澄清和解释, 这时“临时工”总是成为地方政府推卸责任的说辞。政府的应对表现, 没有为舆情降温, 反而引起了“二次舆情灾害”。所以在面对舆情时, 官员的回应态度、回应技巧、回应渠道对舆情热度走势, 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开发区是招商引资的窗口, 承担着发挥着孵化功能、辐射功能、带动功能, 成为区域产业的动力核心, 必须把其打造成为地区乃至全国最具活力的产业集群的现代化新区。所以开发区普遍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任务重, 更容易被突发事件推到前台甚至风口浪尖。以开发区为对象研究有着现实的意义, 随着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推进对任何部门来说, 突发事件既是危险, 也是机遇。各部门要在处置突发事件中, 应对好媒体, 从而显示出驾驭媒体的能力, 最终体现出政府的执政的能力。因此, 开发区是一个多舆情易发生的地方, 对突发事件的定义公认有三种:

国外定义:美国学者罗森豪尔下的危机事件的定义为“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 并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作出关键决策的事件。”国务院: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 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 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全国人大:突发事件, 是指突然发生, 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 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2008年5月1日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了政府要遵循“公开为原则, 保密为例外”的要求, 《条例》并对突发事件中的信息公开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阐释。一个有执政能力的政府要善于在不良的媒体环境中执政。固然要学会应对媒体, 但是, 更要学会与媒体进行合作。通过与媒体的合作, 增强政府部门的软实力。结合几点西安高新区的案例, 交流应对媒体的以下几点策略。

第一, 把控三个舆论场, 借用意见领袖引导舆论方向。

2012年4月, 在三星投资300亿美金闪存芯片项目落户西安高新区后, 经济观察报记者写了一篇名为《三星落地西安的嫁妆:西安2千亿财政补贴遭质疑》的文章, 引起了轩然大波。当晚, 西安高新区管委会新闻发言人立马召开就三星存储芯片项目相关问题答记者问, 随后联系多名意见领袖和学者专家纷纷站在西安高新立场上发表言论, 如易鹏的《三星嫁西安, 2千亿聘礼只是传说》、马捷《引入三星是西安的一次国际化机遇》等文章支持高新区, 在舆论好转之时, 又一篇文章《西安海关为三星减免税收超过18亿》在网上散布开来。在关键时刻、严峻的环境下, 省委市委和西安高新区高度重视, 就三星项目与西安市委共建三星网络宣传小组, 借用新华社智库, 逐步在网络中扭转舆论, 针对对方论据各个击破, 最后平息事件。

危机事件舆情是由政府舆论场、媒体舆论场、民众舆论场三元结构组成。三个舆论场相互交锋、博弈、消解、交融, 其最后的统一度越高, 舆情热度就越容易消解减温;反之, 三个舆论场彼此争议讨论越激烈, 舆论热度升温就越明显。

政府舆论场。这个舆论场体现着党和政府的意志, 其一般通过政府主办的新闻发布会、新闻通气会、政府部门官方网页、官方微博、官方评论员等渠道来向公众传达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表明政府的立场、阐明政府的态度。

媒体舆论场。媒体舆论场是整合政府与民众两个舆论场的重要桥梁, 其一方面担任着耳目喉舌的重要作用, 是党和政府收集信息、发布信息、进行舆论引导的重要工具;另一方面也是反映社情民意的重要窗口。

民众舆论场。民众舆论场主要是民众从自我利益、要求、感情、态度、意志出发, 联接形成的舆情聚合场所。民众通过微博、微信、论坛等开放的新媒体发声, 亦或是在朋友圈等人际小范围传播, 形成潜在舆论, 弱势群体舆情事件易演变成群体性事件。

第二, 善于运用新媒体, 反应迅速掌握时效性。

2012年12月11日, 有网民在微博上发布关于西安市高新区城管执法人员在执法中, 将热稀饭倾倒在老年商贩身上的消息, 并配发图片, 引发一定程度的舆论热议。

事发当天, 高新方面在联系城管部门了解情况后, 第一时间作出回应称粥是老人自己不慎打翻的, 城管执法人员并没有与其发生过任何肢体接触, 也不存在打砸等暴力执法行为。

西安高新区官方微博发布评论后, 数十家媒体官方微博同时转发, 网民中表示“理解城管”“赞同西安高新区不遮掩事实”等意见剧增, 高新方面通过微博进行网络舆情引导效果明显, 反响较好。

新华社对此次西安高新区舆情处理的评论:

在此次舆情处置过程中, 高新区方面展现了对于官方微博工具的熟练使用。及时通过官方微博有效回应网络传言, 说明高新区能够在网络时代与时俱进, 对于新媒体的认知较为清晰, 在探索利用新媒体创新社会管理方面作出了一个很好的示范。

在此之后, 高新区广泛借力各种其他媒体, 全方位跟进, 通过其他多家媒体的官方微博, 以及电视媒体等, 澄清事实, 消弭传言, 平缓舆情, 打出一套值得称道的“组合拳”, 这种快速反应和综合举措足为其他市区县等政府机关借鉴参考。

面对突发事件, 我们的领导干部和新闻发言人记住这点很重要“你不可能改变已经突然发生的事实, 但是, 可以通过你与媒体卓有成效的沟通, 改变媒体和公众对已经发生事实的看法。”其中新媒体运用更具时效性, 在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环境下, 网络已经成为公民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重要渠道。

当今政府人员大多新媒体利用率不够, 宣传方式、手段陈旧, 对网络舆情应对重删堵、轻疏通。加大新媒体力度, 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方式。

1.开通政务微博, 积极主动引导网络舆论。

2.加大政务微博辟谣力度, 及时发布真相。

3.加强对网络舆论的引导和管理。

4.不断提升地方政府网络媒体应对的能力和水平。运用微博、移动手机等新媒体时避免公文方式采写, 多策划有效吸引受众的方式和内容, 宣传形式不拘一格。

第三, 辩证对待危机, 树立化危为机意识, 不要一味逃避问题, 积极对待舆情。

城管将热稀饭倾倒在老年商贩身上的事件在网络媒体上发酵扩散, 西安高新区第一时间借力各种媒体, 全方位跟进, 通过其他多家媒体的官方微博, 以及电视媒体等, 澄清事实, 消弭传言, 平缓舆情, 尽快树立政府形象、提升政府公信力。

以往政府传统的严防死守、封锁消息、运用行政手段向媒体施压的方式已经远远不能够应对当下的舆情危机, 建立健全舆情危机预警应对制度, 成为政府在当下的唯一选择。宣传部门在体系建立自上而下舆情危机预警应对制度, 可以在城管危机事件发生后, 实现政府部门高效、规范、科学的统一应急指挥, 能够对负面舆情进行有效的预警和控制, 最大可能性地避免、缓解因负面舆情对行政部门等各个方面的冲击。

总之, 舆情应对机制是一个制度体系的建立, 需要政府部门在物质、制度、资金、人力等多个方面予以支持才能保证其运作。与上级部门建立全面完善的监测预警系统、高效快捷的联动应对措施、科学严谨的评估反馈机制, 多个环节紧密契合、逐层推进的工作流程, 才可以在舆情发展的各个环节拟定出最恰当、最有效的举措, 从而确保危机发生时政府应对得力, 工作有条不紊。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急剧扩张, 城市管理的难度也在日渐加大, 加之城市管理水平与管理理念的相对滞后, 使得政府公检法和城管等直接联系着弱势群体生存利益的部门, 成为近年来舆论讨伐的“重灾区”。但是面对汹涌民意, 政府部门的舆情回应弊病凸显, 在回应态度、回应技巧、回应渠道、回应内容上都存在着问题。文章就是立足于当下这一现实问题, 选取了2011年到2013年来西安高新区舆论热度较大的几个危机事件作为研究样本。分析总结了危机事件网络舆情的处理以及推动危机事件网络舆情走热或降温的原因, 提取整理开发区网络舆情处理的几点方法。

关键词:开发区网络舆情,网络舆情处理,网络舆情引导

参考文献

[1]延焱.城管执法危机事件的政府舆情应对研究[D].广西大学, 2014.

[2]贾玲.地方政府网络舆情应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 2012.

[3]郭俊杰.公共突发事件中县级政府舆情应对策略研究[D].中南大学, 2011.

[4]易臣何.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化规律与政府监控[D].湘潭大学, 2014.

[5]吴雨霖.突发性群体事件中县级政府舆情应对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2014.

[6]高原.网络媒体对弱势群体舆情事件的传播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 2012.

[7]韩玺.微博推动下政府网络舆情的传播学研究[J].图书馆学刊, 2012 (05) .

[8]关瑞华.县级政府应对社会舆情的处理机制研究[J].社科纵横, 2011 (26) .

[9]刘宗让.新媒体时代政府“舆情危机”治理探究[J].甘肃理论学刊, 2009 (05) .

[10]常玉倩.新媒体时代政府舆情引导研究:以政务微博为例[D].山西大学, 2014.

舆情处理 第7篇

2009年上半年, 民间舆情在网络呈现集体爆发形势。突发性群体事件及网络干预事件, 构成了2009年上半年至今的民间网络舆情的主要组成部分。各地方政府应对民间网络舆情的方案及能力在第一时间引起了各方眼球的关注。

本文试从传播伦理的角度对各地方政府应对民间网络舆情的情况进行分析, 探析地方政府应对民间网络舆情时应该持有的基本态度。

一、各地方政府网络舆情处理分析

2009年7月,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从国内百余家境内外报刊的新闻报道和评论, 八家门户网站的新闻跟帖, 约30家论坛/BBS, 约300名网络“意见领袖”博客, 以及微博客、QQ群和播客网站中, 梳理出上半年十件民间网络舆情热点。从政府响应、信息透明度、政府公信力3个常规指标, 恢复秩序、动态反应、官员问责3个特殊指标, 对十件民间网络舆情热点的政府处置能力做出评估, 编制了以下一篇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处置能力排名:

在以上排名中, 排名第一的四川成都市“6·5公交车燃烧事件”与排名末尾的湖北石首市“骚乱”的突发性群体事件处理构成了鲜明的对比。

从对诸事件的实际观察可以发现, 政府公信力是民间网络舆情危机能否被成功化解的至要因素。四川成都市的公交车燃烧事件的负面影响能够在最后降到最低程度, 民间舆论能够被成功引导, 当地政府对营造良好公信力的努力占到了最主要的部分。事件发生后, 当地政府及时响应, 公开信息, 接受质疑, 迅速处理, 一系列的举措增强了民众对政府能成功化解危机的信心。反之, 在湖北石首事件中, 本是一起普通的政府与民众意见不一的摩擦, 当地政府却自恃已拥有的强势地位, 在话语权上利用信息不对称的布局, 采用对信息隐瞒甚至歪曲的方法, 使群众及网民对政府作为的不满度无限扩大, 最终导致了群体性事件的爆发。事后政府的“秋后算账”, 又一次加剧了民众对政府公信力的怀疑, 造成了大面积的信任危机, 直接影响了地方乃至中央政府在民间的形象。

在表 (1) 中, 上述民众对政府公信力的印象得到了量化的反映。“成都公交车燃烧事件”中, 政府公信力指数为6.74, “湖北石首骚乱事件”中, 政府公信力指数则为-0.84, 两相比较, 差值达到7.58, 而政府响应差值为7.94;信息透明度差值为8.43。在该两起事件对比中, 信息透明度与政府响应成为了制约政府公信力的最主要因素。

纵观该网络舆情排名, 除了排名第七的河南郑州市“副局长替谁说话”事件之外, 政府的网络舆情处置能力与政府公信力指数成正比态势。由于逯军将党和人民公然对立, 又因其代表政府的形象, 这种直接对政府公信力的破坏因具有特殊性, 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已经不由信息透明度与政府响应决定。虽然在信息透明度方面有相对不低的指数, 但应对能力仍降到了较差的“橙”色级别。其他的9起事件, 在信息透明度与政府响应这两个关键指数决定的政府公信力影响下, 政府对网络舆情的处置能力高下立判。

2009年7月在网络引起舆论暴发的“河南杞县乡民外逃事件”, 由于网民与意见领袖的强烈关注和传统媒体的持续跟进, 成为继上半年十件民间网络舆情热点之后的另一焦点。剖析杞县乡民外逃的原因, 信息透明度偏低始终是主要因素。2009年6月7日, 河南开封杞县当地一化工厂发生“卡源”故障, 随之在网络上开始盛传“钴60被传泄漏事件”, 在意见领袖甚至网络推手的作用下, 流言以惊人的速度散布。当地政府直到7月12日才第一次发布消息辟谣、介绍情况。然而, 由于流言造成的群体感染未得到及时遏止, “7月17日, 杞县数万群众奔向周边县市‘避难’, 汽车、拖拉机、三轮车等各种车辆堵满了该县通往周边县市的道路。”[2]虽然事后河南省有关政府采取“向群众讲明真相”等措施稳定群众情绪, 稳定社会秩序, 但是这一被媒体称为现代版“杞人忧天”的事件给维护社会稳定造成了较坏的影响。

虽然, 群众在流言传播下出现的盲目性集群行为可以称为造成此次事件的主观原因, 但更为深层的原因在于当地政府在流言散布的一个多月时间内的不作为。在这段时间内, 当地政府首先没有借助电视、报纸、网络及其他相关媒体公开发布真实信息以遏止流言的传播, 其次没有公开政务信息, 稳定群众情绪以正确引导舆论。在整个事件中, 政府信息透明度持续性偏低造成政府公信力下降, 以致政府在7月12日首次辟谣后仍未赢得公众对政府的信任, 最终导致了数万乡民外逃事件的发生。事后, 乡民的回流又印证了信息透明的必要性。开封市长周以忠要求的“落实10项措施, 向群众讲明真相”及“加大宣传力度, 加强正面引导”[3], 信息公开与舆论引导的结合, 最终使局面得以扭转, 虽然恢复和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还需时日, 但是如7月17日一般数万乡民外逃的混乱性场面得到了遏制。两相比较, 隐瞒与公开, 堵塞与引导, 对待信息的强烈差异方式最终使相同事件有了不同走向。

通过对上述比较典型的政府处理网络舆情的分析发现, 信息公开, 积极响应民众质疑, 以正确引导舆论为目标增强信息透明度, 从而增强政府公信力成了正确处理网络舆情的有效需求。

二、从传播伦理角度分析:正确引导舆论为目标增强信息透明度的必要性

传播伦理, 不仅要求“信息的公正、公开、自由及具有人文关怀精神”[4]的传递, 也要求一种有限度的信息公开, 即遵守信息传播的伦理限度。传者“不因信息传播自由的行使而对他人造成损害”[5], 在传播伦理限度的要求下, 传者必须知晓信息传播的可为和不可为。延伸到广义的政府发布信息, 便要在维护社会稳定的前提下进行。

这个要求是信息传播的基本态度, 体现在一切传播方式, 包括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及一切传播环境, 包括如今由Web2.0向Web3.0过渡的传播时代中。作为政府信息, 更需要考虑信息传播的伦理, 因为代表人民管理国家的政府需要以维护社会稳定, 避免对公民的利益构成损害作为天职。现时的传播与舆论环境, 政府需要在传播伦理要求下拥有一种与之相适应的信息发布态度。

(一) 传播环境的需要

自由、平等、公开, 这是网络传播的元精神。在信息传播进化到由web2.0向Web3.0过渡的时代, 自主媒体的勃兴使传统媒介控制力客观弱化, 同时也促成了两个舆论场的加速形成。对这类元精神的重视更有了存在的必要。

“Gillmor认为, 传统的媒体内容一般是由专业媒体机构制作, 并以由上而下方式发布, 而自主媒体的内容却由普通人制作, 由下而上地公开分享。”[6]此种信息流向的区别造成了信息控制权的分野。在传统大众传播时代, 技术乃至社会分工的限制形成了大众与精英阶层掌握与分配信息的不均。We b2.0的到来, 从技术的角度弱化了传统媒介的社会控制力, 弱化了精英与大众间的信息不对称状态, 也减弱了政府利用大众媒介控制信息发布的能力。

由于社会控制力的弱化, 集合于网络空间的多种声音更易显现。这便在网络中形成了哈贝马斯所称的公共空间。We bbe r认为, “在此新的体制中, 统治者的权力是人民所赋予的, 并且人民以批判、论述等公开监督国家的权威运作。”[7]这类舆论, 正如尹韵公所说, 不仅从空间上, 而且从意义的解读上, 形成了有别于主流媒体舆论的另一个舆论场。“在信息化时代特色日趋强烈的今天, 世界上大多数实际上都形成了两个舆论场。一个是由报纸、广播、电视、期刊等传统媒体形成的传统舆论场, 一个是由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形成的新兴舆论场。”[8]

在此种媒介环境下, 政府对信息的发布已不能任由自己控制, 一个网络意见领袖甚至一个普通网民便可以随意介入信息的传递, 对负面信息的瞒而不报, 只会导致政府公信力的丧失, 造成民众与政府间的隔膜, 形成信任危机。公开发布信息, 积极响应, 正确导向才是提升互信的正确出路。

(二) 舆论环境的需要

经济发展与政治民主是国家富强的两个指标, 孰先孰后, 对每个国家而言, 都需依照各自国情做出合理判断。我国在经历了相对较长时间的国家大动乱和政治为纲的路线左右后, 在改革开放至今的30年间, 我国政府始终以发展经济为中心, 坚决贯彻一条“先 (经济) 发展, 后 (政治) 改革”的道路。事实证明, 这不仅为我国走富强的大国之路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而且将中国从行将崩溃的边缘导向了社会稳定发展的方向。历史证明, 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为先政策最终使得国家机器瘫痪, 苏联解体;新加坡李光耀政府的经济发展为先政策使得国家的政治民主化改革具备了稳定的条件。30年的经济发展, 使我国具备了政治改革所需的经济基础和社会稳定条件。

政府为了在发展经济时具有较为强大的执行力, 往往需要将扼制社会的多方声音作为条件。在传播学发展史上, 由施拉姆、麦奎尔、罗杰斯等人倡导, 从50年代开始兴起的发展传播学, 也从传播学的角度, 倡导一种为国家发展服务的理论体系。体现到政府信息发布上, 为稳定民众情绪, 营造社会稳定, 便需要营造一种“欣欣向荣”的舆论空气。为了自身物质富裕的需要, 政府与民间契合, 形成了以宣传正面为主的意识形态, 从而造成了传统政府信息发布的固有思维———对负面信息发布采取掩盖、堵塞的态度。

然而, 随着物质基础的夯实, 民间舆论环境也逐渐有了新的变化。随着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 群众政治改革的呼声愈发强烈。体现在民间舆论空气中, 便是渴求民主、质疑政府、有别于官方舆论的多种声音逐渐体现。2008至2009年, 在博客、播客、社区网站及微博客等自主媒体的客观作用下, 民间网络舆情呈井喷式爆发。这固然有地方尤其是基层政府不作为的因素, 更深层的原因在于从经济发展向政治改革走向的转型时期, 我国群众的公民意识苏醒, 形成了区别以往的新的意识形态。

用哈佛大学政治学教授麦克法夸尔的政治三角结构 (表2) 来解释:

正如美国梦之于美国, 自由、平等、博爱之于法国, 我国公民新的民族意识形态对支撑整个政治三角起着制衡的作用。政府指令唯有依据意识形态的变化产生新对策才可能正常维持政府的功能。

针对这种日益民主的空气, 以往基于强权政治所形成的对负面信息发布采取掩盖、堵塞的态度已然不能适应, 政府也只有开放言论, 鼓励监督, 增强信息透明度, 才能满足这种转型时期新民族意识形态的需要。

然而, 政府信息发布还要满足传播伦理中伦理限度的要求, 民间舆论固然可以自由发表, 但泛滥的声音也可能导致社会的无序。地方政府在开放言论、增强信息透明度的同时, 更需要努力做好舆论的导向工作。

云南省委宣传部近日立法支持民间舆论的监督, 对“发烧死”事件采取接受质疑, 广开言论的措施, 同时宣布有关治理措施, 公开政务信息, 导向群众舆论, 可视为在舆论环境转型期较好的发布政治信息的趋向。

三、结语

香港科技大学政治学教授丁学良先生认为“提高官员素质, 法制建设, 开放信息那是比较有效的”政府应对当前局势的措施”[10]。在他眼里, 政府公开信息, 增强信息透明度的重要性不可忽略。温总理清楚地表明:民主、自由和人权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观”。我国的最高领导人已经重视了普世价值观在我国民间的觉醒, 在往后不可避免的民主化政治改革中, 我国各级、各地政府也应正视传播与舆论环境的转变, 对出现的网络舆情做出适当的处理。

摘要:本文通过对人民网舆情监测室2009年上半年地方应对网络舆情能力排行榜分析, 从传播伦理角度出发探析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时应该拥有的基本对策, 认为:唯有坚持信息公开, 积极响应民众质疑, 以正确引导舆论为目标增强信息透明度才是应对媒介与舆论环境变迁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传播伦理,民间网络舆情,处理

参考文献

[1]人民网网络舆情监测室.2009年上半年地方应对网络网络舆情能力排行榜[EB/OL].http://yq.people.com.cn/zt/dz3/index.html.

[2]云南信息报.谣传钴60爆炸杞县群众忙逃离[EB/OL].http://news.163.com/09/0718/04/5EFRRJHC000120GR.html.

[3]云南信息报.谣传钴60爆炸杞县群众忙逃离[EB/OL].http://news.163.com/09/0718/04/5EFRRJHC000120GR.html.

[4]陈绚.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教程[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7.

[5]吕耀怀, 覃茜.信息传播的伦理限度[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6, (4) .

[6]苏钥机, 李月莲.媒体理论[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

[7]翁玮阳, 赵心树.政治传播学[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

[8]尹韵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的重大推进[J].新闻与写作, 2008, (7) .

[9]麦克法夸尔.1979中国真正的解放[EB/OL].http://ww w.infzm.com/content/30959/1.

上一篇:评测软件下一篇:历史批判性思维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