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水稻范文

2024-07-28

山区水稻范文(精选9篇)

山区水稻 第1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2010年试验设在福安市城阳乡仙岭村, 土壤为浅灰黄泥田。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形状整齐、土壤肥力均匀的地块, 试验前先多点采集土壤样品, 进行养分测试, 其中水解性氮182 mg/kg、有效磷54.6 mg/kg、速效钾60 mg/kg、有机质46.2 g/kg、p H值为5.5。供试水稻品种为扬两优6号。

1.2 试验设计

按“3414”设置方案, 不设重复, 共设3个因素 (氮、磷、钾) 、4个水平 (0、1、2、3) 、14个处理优化的不完全实施的正交试验。其中0水平指不施肥;2水平指当地最佳施肥量;1水平=2水平×0.5 (该水平为施肥不足) ;3水平=2水平×1.5 (该水平为过量施肥水平) , 各处理编号及施肥纯量见表1。采取随机排列, 小区面积21 m2, 插秧规格20 cm×25 cm, 小区内土壤、地形相对一致, 每个处理小区之间用田埂隔开, 田埂高25 cm、宽25 cm, 田埂用地膜包裹, 边缘深入土层15~20 cm, 在试验地的周围, 种植5行保护行。

1.3 试验实施

5月9日播种, 6月13日插秧, 基肥于插前施用;7月2日追肥, 分蘖肥于插后17 d左右施用;8月15日施穗肥, 10月12日成熟, 10月13日收获。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农艺及经济性状表现

从表2可以看出, 不同处理水稻的株高、穗长、有效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均有所差别。其中株高、穗长受氮肥影响较大, 当氮肥不足时, 株高偏低, 穗长偏短;有效穗数则以处理6、处理8、处理7较多, 是构成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当肥料充足时、分蘖多, 有效穗相对较多, 处理1、处理2缺乏氮肥, 有效穗少, 产量低;穗总粒数以处理6、处理11、处理7较多, 也是构成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当氮磷钾配合施用时, 穗大、粒数多。各处理结实率与千粒重有所差别, 但差别不明显。从田间观察可知, 凡是氮、磷、钾肥施用量充足的小区, 水稻田间生长良好, 后期转色好, 青枝蜡秆, 可以减轻病虫的发生。

2.2 不同处理产量比较

从表2可以看出, 理论产量以处理6、处理7、处理11居高, 在14个处理中占前3位。实际产量则以处理6、处理7、处理10居高, 产量达到603.3、595.3、587.4 kg/667 m2, 分别比处理1增产236.6、228.6、220.7 kg/667 m2, 增幅依次是64.5%、62.3%、60.2%。

处理2不施氮肥、处理4不施磷肥、处理8不施钾肥、处理12氮磷肥不足、处理13氮钾肥不足、处理14磷钾肥不足, 其产量均较低。结果表明, 水稻对氮素敏感, 缺氮时, 磷、钾肥发挥不了作用。缺磷、缺钾同样影响到水稻的生长发育, 特别是缺钾对产量影响较大, 在氮、磷营养较充足时, 施钾可以改善和提高其农艺性状, 增强抗病虫和抗倒能力, 促进增产增收。处理11氮肥过量、处理7磷肥过量、处理10钾肥过量, 虽然其产量均较高, 但均少于适量施肥的处理6, 说明过量施肥会导致营养的浪费与流失, 多余的养分发挥不了作用, 既增加了成本, 又污染环境, 尤其是氮肥过量施用时, 常常引起植株恋长贪青, 病虫发生偏重, 反而影响产量。通过回归分析, 建立山区水稻产量与氮、磷、钾肥料施用量之间的数学模型, 其三元二次综合效应方程为:

经回归方程检验, 水稻产量与氮磷钾肥料施用量之间回归关系极显著, 存在高度相关, 相关系数为0.994 4 (表3) 。得出山区水稻最高产量的施肥量为施纯氮14.7kg/667 m2、五氧化二磷9.63 kg/667 m2、氧化钾13.34 kg/667 m2, 水稻最高产量为612.0 kg/667 m2;山区水稻最佳施肥量为施纯氮13.18 kg/667 m2、五氧化二磷7.62 kg/667 m2、氧化钾9.25 kg/667 m2, 其中纯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为1.00∶0.58∶0.70, 水稻产量为602.7 kg/667 m2, 与最高产量相比, 两者仅相差9.3 kg/667 m2, 此施肥量配比的水稻产量较高, 施肥效益最好, 可作为最佳施肥量推荐生产应用。

2.3 不同处理经济效益比较

施肥纯收益以处理6、处理7、处理5居高, 分别达到385.8、357.2、334.9元/667 m2, 在14个处理中占前3位;产投比以处理14、处理9、处理5、处理6居高, 分别达到3.171.00、3.13∶1.00、2.89∶1.00、2.86∶1.00, 只有合理的施肥模式, 才能较好地增产增收。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 氮、磷、钾作为水稻生长的三要素, 缺一不可, 施肥不足影响产量, 施肥过多同样影响产量。只有科学合理地搭配施用, 才能取得“三高一优一减”的成效[5,6], 即提高肥料利用率、提高产量、提高经济效益, 优化品质、减少污染, 从而达到增收节支增效的目的。本试验得出山区水稻最高产量的施肥量为施纯氮14.7 kg/667 m2、五氧化二磷9.63 kg/667 m2、氧化钾13.34 kg/667 m2, 山区水稻最高产量为612.0 kg/667 m2;山区水稻最佳的施肥量为施纯氮13.18kg/667 m2、五氧化二磷7.62 kg/667 m2、氧化钾9.25 kg/667 m2, 其中纯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为1.00∶0.58∶0.70, 山区水稻产量为602.7 kg/667 m2, 与最高产量相比, 两者仅相差9.3 kg/667 m2, 此施肥量配比的水稻产量较高, 施肥效益最好, 可作为山区种植水稻的最佳施肥量推荐生产应用。

推广科学配方施肥技术应注意5个环节:一是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进行养分测定与分析, 为配方施肥提供科学依据;二是根据不同的稻作种类与品种特性确定最佳的施肥量, 一般情况下, 生育期较长、产量较高的水稻品种所要求的肥料数量也相对较多, 生产上要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施肥量配比;三是根据水稻的需肥规律确定施肥时期, 不同品种对肥料的需求规律不一致, 在水稻的需肥敏感期施用肥料可有效提高肥料利用率;四是根据不同的肥料种类掌握好施肥技术, 不同肥料种类或同一种类不同性状的肥料其施用方法有所不同, 生产上要依肥施用;五是根据水稻生长规律掌握好配套技术的应用, 如合理施肥要与科学水管相结合, 施肥要与病虫草鼠综合防治相结合, 才能发挥好施肥效应。

摘要:山区水稻“3414”肥料肥效田间试验研究表明, 山区水稻最佳产量施肥量为施纯氮13.18kg/667m2、五氧化二磷7.62kg/667m2、氧化钾9.25kg/667m2, 其中纯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为1.00:0.58:0.70, 水稻产量为602.7kg/667m2, 此施肥量配比的水稻产量较高, 施肥效益最好, 可作为最佳施肥量推荐生产应用。

关键词:水稻,3414,农艺性状,产量,经济效益,山区

参考文献

[1]沈明贵, 陈俊.水稻配方施肥3414完全田间试验初探[J].上海农业科技, 2009 (5) :57-58.

[2]黄依文.水稻测土配方施肥“3414”肥效试验初报[J].广西热带农业, 2009 (6) :16-17.

[3]张廷光, 李正昭, 何贞玉, 等.平塘县水稻施肥“3414”试验研究初报[J].耕作与栽培, 2009 (6) :31-32.

[4]高定如, 夏永龙, 姚永兵, 等.机插水稻测土配方施肥3414试验初报[J].江西农业学报, 2009 (6) :78-80.

[5]刘洋, 王存言.江苏省睢宁县水稻“3414”肥效试验总结[J].江苏农业科学, 2009 (3) :346-347, 423.

高寒山区水稻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第2篇

【关键词】 地膜水稻 有效穗 千粒重

敦化市位于吉林省东部长白山腹地,属大陆性中温带湿润气候区中的温凉区,常年有效积温在2146℃~2300℃之间,作物生育期短,积温不足,水稻品种主要以11片叶的早熟和极早熟品种为主,增产潜力有限,而7~8月份之间,在水稻的幼穗分化期和抽穗扬花期又常有阶段性低温,造成障碍性冷害,形成大量的空壳和秕粒,使水稻大幅度的减产或绝收,这是制约水稻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水稻覆膜插秧湿润栽培技术是指在一定规格的厢面上覆盖地膜,然后打孔插秧,至成熟的全过程都处在保湿、保温环境中的一种新型节水、增温、增产技术,具有节水、增温、灭草、改土、保肥、抗旱等综合作用。该技术2008年开始引进,在敦化市进行试验、示范,并获得了成功,2009年继续对该技术的应用方法与效果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品种

1.1.1垦稻12(99~34) 是由农垦科学院水稻所杂交育成。生育期为129天左右,主茎12片叶,需活动积温2350℃~2400℃,出苗早,长势中,苗期叶色淡绿,分蘖能力较强,后期株型收敛,米质优良,产量在7500kg/ha左右。

1.1.2绥粳9(绥02-6007) 主茎13片叶,抗稻瘟病,抗倒伏,但耐冷性一般。生育期133天左右,需活动积温2480℃左右,一般ha产量8181kg左右。

1.1.3吉粳88号 属中晚熟偏晚品种,生育期 143~145天左右,需≥10℃积温2900℃~3100℃。

1.2试验地点 沙河沿镇路家村。

1.3示范设计 示范不设重复,面积150亩,品种吉粳88、绥粳9、垦稻12、对照品种垦稻12。试验地选在自流灌溉,肥力中等一致,排灌水良好的老稻田区。

1.4示范方法

1.4.1 整地施肥 5月26日耙地施肥,整地前,每亩施500kg水稻专用肥(46%撒可富水稻专用肥),随耙地一次施入,整平耙细,两犁两耙。

1.4.2作厢覆膜 5月30日作厢覆膜,开“三沟”,先沿田埂内侧起宽40cm,深40cm的围沟,然后开宽度和深度各25cm的厢沟,厢面宽160cm。开好“三沟”后,平整厢面,使厢面平整光滑,做到了松软不糊烂,起沟不垮泥。选用0.005mm厚、1.7m宽的单层筒式超微膜,用滚动膜捆的办法覆膜,地膜紧贴厢面泥土,四周入泥5~10cm深,达到膜泥紧贴,平整严实。

1.4.3打孔插秧6月1日插秧,用事先制作好的打孔器打孔,每厢6行,株行距14×30cm,照孔插秧,每穴4株,插秧完毕后,清沟灌水,使膜面有一薄层水,待缓苗后1~2天,做到沟中有水,厢面无水。

1.4.4田间管理插秧时,在膜面浅灌1cm厚的定根水,返青后及时检查秧苗缺穴,沟水余缺和地膜严实情况,做到缺苗补齐,膜损盖泥,保持沟通水畅,厢体湿润,苗齐苗全,膜泥紧贴。秧苗返青后做到沟中有水,膜面无水。在孕穗期和灌浆乳熟期各灌水一次。7月25日人工拔除沟间和池梗杂草。

2结果与分析

2.1 取样调查分析 2009年从6月1日以来,敦化市出现了长达1个多月的连续低温寡照天气,对农作物的正常生长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水稻缓苗慢,生育期延迟,分蘖慢而少,植株矮小。但从田间调查来看,虽然同样受到低温寡照天气的严重影响,地膜的增温效果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但较对照的常规栽培方式相比,地膜水稻明显的表现出缓苗快,分蘖早而快,生长旺盛的特点。从表1可以看出,地膜水稻株高较对照高4.6~17.8cm,分蘖数多1.1~3.1个,叶色较深。可见,地膜水稻这种栽培方式较常规栽培有显著的促进早生快发、促进生长的作用,即使在特殊低温寡照的条件下也有明显的效果。

2.2生育期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4月26日集中播种,5月2日进入出苗期集中揭膜,6月1日集中插秧,于始穗期、齐穗期、成熟期分别进行调查,用以考察覆膜与常规栽培生育期及生物学特性,以及不同生育期的品种,在本地区覆膜栽培上表现的适应能力。从表2可以看出,同品种垦稻12覆膜与对照相比,始穗期早4~5天,齐穗期早5~6天,成熟期早4~5天,生育期提早3~4天,可见采用水稻覆膜栽培技术可以明显的提高地温、提早出穗、提早成熟。同时可以看出,主茎13片叶,生育期相对长一些的绥粳9经覆膜栽培后,可提前成熟。生育日数比覆膜栽培的品种垦稻12,生育期晚4~5天左右,比常规栽培的垦稻12晚1天左右,生育日数相仿,可参考正常年份的覆膜推广品种;而吉粳88由于生育期过长,即使采用覆膜栽培技术,生育日数较常规栽培的垦稻12晚10天左右,难以正常成熟,可见,虽然水稻采用覆膜栽培技术,可以提早成熟,为提高产量,可以适当引种一些生育期稍晚一些的品种,但也是有限度的,不可盲目的引种生育期过长的品种。从抗病性上看,两个示范区由于对水稻稻瘟病都进行了预防,未发生稻瘟病,但对于细菌性褐斑病覆膜栽培區较常规栽培区发病轻。

2.3 经济性状分析 采用同一栽培密度(14×30cm),每穴4株,从表3可以看出,垦稻12覆膜与常规栽培相比,平均株高5~6cm,每穴穗数多4.6个,穗长长0.6cm,穗粒数多12.2~12.4粒,穗实粒数多9.1粒,千粒重多1~1.2g,m2有效穗多109.5个,ha增产2795~2870kg,增产54.7%~55.7%。可见覆膜栽培可以促进水稻生长,提高成穗率,增加穗粒数,减少空秕率,增加千粒重,从而大大的提高水稻的产量。覆膜绥粳9号较对照增产52.8%,增产幅度略小于垦稻12,主要原因是,绥粳9号的平均穗粒数虽然多,成穗率也较高,但空秕率高,千粒重略少,这主要是因为长期低温寡照,地膜覆盖的增温潜力没有充分的展现,如果生育期气候正常,绥粳9号覆膜栽培的增产潜力是很大的。而吉粳88由于生育期过长,虽然穗粒数多,但空秕率过高,千粒重过低,不能正常成熟,减产严重,所以在水稻覆膜栽培的引种上,也要严格控制大面积引种生育期过长的品种。

2.4经济效益分析 水稻覆膜栽培与常规栽培在生产费用上比较,主要是做床和覆膜的人工与购置地膜的费用增加,约3200元/ha,但可以免去化学除草的生产环节,节约了购买化学除草剂和施用农药的人工费用,约675元/ha,总费用多2525元/ha左右。从表4的效益分析可以看出,扣除费用后,覆膜较常规栽培,品种3垦稻12增收3065~3216元/ha,增收30%~31.2%;品种2绥粳9号增收2866元/ha,增收28.1%左右。可见,高寒山区采用水稻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可以显著的提高水稻的产量,增加农民的收益。

3.建议与结论

通过本试验、示范可以看出,敦化市高寒山区采用水稻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可以提高地温,有效的吸收和利用光能,促进水稻早生快发,提高分蘖,增加穗数,提高结实率,提高千粒重,减轻病害的发生,提高抗逆性,促进早熟,从而显著的提高水稻的产量,大幅度的增加稻农的收入。同时水稻覆膜栽培,可以不用施用化学除草剂,减少化学除草剂对水稻品质和对环境的污染的影响,可以提高水稻的品质和促进有机农业的发展。

同时通过本试验和示范可以看出,在敦化市水稻覆膜栽培的品种选择上,目前应以主茎12~13片叶的品种为主,不要种植生育期过短和过长的品种,充分保证地膜水稻的稳产和高产。但是,由于2009年敦化市遭遇了长期的低寡照的天气,水稻覆膜栽培的增产潜力并没有充分的发挥出来,但在全市水稻大幅减产的灾害之年,地膜水稻保证了稳产,相比增产显著。

山区如何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 第3篇

1 农村山区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的难点

1.1 传统农业的思想

影响农民接受机插秧技术在农村山区, 有些农民的素质不高, 文化水平低, 科学种田的意识不强, 加上山区信息闭塞, 旧的习惯和传统农业的思想还存在。有的农民对机插秧技术听起来感到新鲜, 目睹了心情兴奋, 但要推广实施就有一定的难度和阻力:一是有的农民不知道水稻机插秧后的效益情况, 怕冒风险, 担心投入后得不到实惠;二是有的农民怕掌握不了水稻机插秧技术。因此, 有的农民对每亩田能增产二三成的机插秧技术, 仍持观望等待的态度;有的宁愿看一二年, 也不愿掏一分钱。由于农民的传统农业观念, 影响了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使用。

1.2 购买力水平低制约了机插秧技术的使用

目前, 有些山区农村经济发展不快, 农民的生活还不富裕。据有关资料介绍, 全国的消费, 农民只占五分之一;农民的贷款只占全国贷款总额的7%。据2 0 0 5年统计, 江西省吉水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 359元。购置1台PF455S型手扶式插秧机需17 000元, 国家补贴4 000元 (2005年规定) , 农民还需要投资13 0 0 0元, 也就是说, 每位农民需要四五年的积累, 才能购置1台P F 4 5 5 S型手扶式插秧机。农民购买力水平低, 制约了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使用。

1.3 山区种田规模小增加了机插秧技术推广难度

在南方山区, 多为高山丘陵, 耕地面积小, 9 0%以上农户耕种面积约在2~8亩之间, 自种自用。P F 4 5 5 S型手扶式插秧机外形尺寸为2 4 5 cm×1 4 8cm×85 cm, 质量为170 kg, 在小田块中作业功效发挥不出来, 转移不方便, 这就增加了机插秧技术推广的难度。

1.4 插秧机作业时间短利用率低

据实践证明, 1台插秧机每年的插秧作业时间约25~30 d, 有11个月的时间闲置。按计算, 插秧机的作业量要达到4 50~5 0 0亩以上 (每亩作业服务费35~40元) 才能收回投资。由于插秧机作业时间短, 功能单一, 利用率低, 效益差, 推广难度大。

1.5 育插秧操作技术高影响了机插秧技术的推广

实施机插秧, 育秧技术和插秧机作业操作技术是两项关键技术。如果农民没有掌握育秧技术, 秧苗的规格达不到插秧机插秧的标准要求, 不仅影响插秧的质量, 而且不能机插, 耽误农事;如果农民没有熟练掌握插秧机的操作使用技术, 同样会影响插秧质量;如果两项技术都没有掌握, 插秧机将无用武之地, 成为“摆设”。

1.6 缺乏复合型人才

目前农机推广部门缺少既懂农机又懂农艺技术的复合型技术人员, 又缺少农机推广工作经费。这些都影响了机插秧技术的推广。

2 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有利因素

2.1 党和国家重视农机化工作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 要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 提高重要农时、重点作物、关键生产环节和粮食主产区的机械化作业水平, 增加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据江西省农机化管理局公布, 2 0 0 6年农民购置1台插秧机, 补贴1万元。这些政策的落实, 将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 进一步调动农民购置农机的积极性, 为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 提供了政策上的保障, 经济上的支撑作用。

2.2 农民现代化农业观念的转变

目前,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科学发展观深入人心。广大农民认识到, 农业现代化离不开农业机械化。农民迫切要求改变“脸朝黄土, 背朝天, 弯腰勾背”的传统落后的水稻生产方式。尤其是新一代有知识的农民, 农业生产观念由“吃苦耐劳”向“省力、省时、讲技术、讲效益”转变, 他们需要“耕田用铁牛, 插秧不弯腰, 割禾用袋装, 开沟不用锹, 治虫不背包, 抽水抗旱只用油 (电) ”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农民观念的转变, 为推广机插秧技术提供了思想基础。

2.3 农村劳动力紧缺为推广机插秧技术提供了有利条件

近些年来, 有些农村, 有5 0%~6 0%以上的劳动力外出打工, 经商和从事服务业等, 一到农忙季节, 劳动力十分紧缺, 为不误农时, 农民迫切需要水稻生产机械化, 提高功效, 减轻劳动强度, 增加效益。例如, 江西省吉水县每年水稻播种面积108万亩, 人工手插约需要10万个劳动力, 插10 d以上才能完成。如果全部采用机械化插秧, 约需1.2万人, 插7 d就可以完成。由于机插秧工效高, 劳动强度低, 经济效益好, 为推广机插秧技术提供了客观上的需求。

2.4 机插秧符合农艺技术要求

机插秧具有定行、定穴、定苗的特点, 它既能保证基本苗的数量, 又能保证秧苗个体的生长, 符合水稻高产、优质的栽培结构要求。

机插秧宽行窄距, 水稻通风透光性好, 病虫害也少, 一季可少打一到两次农药, 少施一次化肥和除草剂, 有效地减少环境污染, 符合环保农业的要求。

实践证明, 插秧机技术含量高, 性能优良, 作业效率高, 节省秧田、节约水肥、省工节本, 增产增效明显, 机插秧技术是今后重点推广的技术。

3 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措施

3.1 加大宣传力度认真落实政策

农机推广部门要加大对《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宣传力度, 使“购机补贴”的政策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宣传;要派农机技术人员下乡进村入户, 分发宣传资料, 把国家的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产品目录, 申请购机补贴的程序等告诉农民;同时, 争取地方财政的配套补贴资金, 使购机者享受国家的补贴政策, 得到实惠, 进一步调动农民购机的积极性。

3.2 搞好水稻机插秧技术的示范工作

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 农民最关心的是技术、成本和效益问题, 农民需要的是眼见为实。因此, 农机推广部门要认真做好水稻机插秧示范工作。实践证明, 示范是最好的榜样, 是最有说服力的。开展机插秧示范, 可起辐射带动作用, 做给农民看, 农民就会跟着干。示范的原则是只能成功, 不能失败。这就要在县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情况下, 农机科技人员带技术、带机具进村入户, 到田头, 自己亲自动手操作, 建立机插秧示范点、示范户。直至最后把示范的成果亮出来, 让农民从活生生的示范中亲眼看到机插秧技术运用后所产生的效益, 使农民主动接受机插秧技术。只有这样, 水稻机插秧技术才能在农村中开花结果。

3.3 建立培训制度先培训后上机

推广水稻插秧机, 要重视机手培训工作:一是对农民进行育秧技术培训, 二是对农民进行插秧机构造、工作原理、技术调整、维护保养、操作技术的培训。不参加培训的, 不能享受国家的购机补贴;不参加培训的, 插秧机发生故障, 厂家不免费“三包”, 实行收费“三包”。这样, 可促进机手自觉的参加培训学习, 做到先培训后上机, 上机后能熟练操作, 以提高插秧的质量和作业效率。

3.4 建立健全农机维修服务网络

水稻插秧机结构比较复杂, 一次性投资也不少, 农民购置1台插秧机不容易。如果在使用中出现故障, 得不到及时维修, 就会耽误农事, 造成损失, 挫伤农民购机的积极性。农机推广部门应和厂家联系, 合理的设立“三包”服务点, 由厂家派出“三包”服务技术人员, 带零配件, 深入田间地头, 及时快捷地为农民维修好有故障的插秧机, 以提高插秧机的完好率。

3.5 推行一条龙服务的新机制

为解决插秧机利用率低, 经济效益低的问题, 应推行“商品化供秧、机插秧”一条龙服务经营的新机制, 提高插秧机的经济效益。一是组织农机专业户或农机服务组织向农民提供育秧、运秧、机插秧一条龙服务, 每亩收取一定的育秧供秧机插费, 以提高插秧机的经济效益;二是组织插秧机跨区作业, 利用各地水稻栽培的时间差, 由农机专业户与农户签订育秧和机插作业合同, 约定统一供秧, 明确作业面积、时间、收费标准、服务质量等内容, 组织插秧机跨区作业。农机部门应派出既懂农机又懂农艺的技术人员, 参加跨区作业, 跟踪服务, 哪儿的插秧机有故障, 哪儿就有农机技术人员的身影, 使农机户放心。

3.6 加快农田基本建设的速度

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大搞农田基本建设, 使田成方, 逐步建“百亩段, 千亩段、万亩段”。同时, 要加强机耕道路建设, 使各种农业机械能顺利下田作业。

3.7 列出农机推广专项工作经费

山区水稻机械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第4篇

【关键词】单季稻 机械化 高产高效

一、推广良种

选用中浙优8号、甬优15等水稻優质高产良种。中浙优8号2008年引入我县种植,全生育期138d左右,表现株型挺拔,分蘖力较强,穗大粒多,结实率高;成熟期生长清秀,抗倒性强;产量高,米质优,抗性好。近两年成为我县单季稻主栽品种。甬优15, 2011年引入种植,全生育期145d左右,表现茎秆坚韧,穗大粒多,青秆黄熟;抗倒性较好,丰产性好,米质较优。

二、培育壮秧

1.准备床土

选择肥沃,透气、透水性好,无杂质、无污染的壤土,如菜园土和较肥沃的稻田土作床土,加工过筛每80kg细土加1kg壮秧剂拌匀,然后用农膜覆盖,集中堆闷使肥土充分熟化。每亩大田准备营养细土80kg,并准备未培肥的过筛细土20kg作盖籽土。

2.平整秧田

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排灌方便,邻近大田的田块作秧田,按1:80~100留足秧田面积。播种前10~15d秧田上水整平,待沉实后开沟做板,带水做秧板。板面宽1.2~1.3m(标准秧盘580mm*280mm*28mm),沟宽0.25m,沟深0.15m,四周沟宽0.25m,深0.2m。板面要平整、沉实不陷脚、无残杂物、沟边垂直。

3.适期播种

机插秧分期播种,适当早播,播种期以5月10~25日为宜。

4.塑盘机播

采用育秧流水线塑盘育秧,每667m2大田15只塑盘,每盘用种70g~80g干种子。播种前晒种1~2d,用402等药剂浸种,清洗后用种子催芽器催芽至破胸露白即可播种,以防断芽,塑盘先铺营养细土至盘深的20~25mm,再均匀撒播露白的种子,覆土5mm,均匀没露籽。经洒水后秧盘的底土无积水,盘下无滴水。从育秧流水线到秧田运输中要轻拿轻放,秧板上顺次平铺塑盘,盘底与床面紧密贴合,并浇透水,天晴气温高要用遮阳网保湿,以确保全苗。

5.秧田管理

秧田一般灌平沟水,落干后再灌水,晴天气温高时要灌寸水护苗。机插秧秧龄20d左右断奶肥一般不施。插秧前2~3d看苗情施起身肥,以0.5%尿素溶液浇施。秧田期虫害主要为灰飞虱等,根据发生情况对症用药防治,每667㎡可选用25%噻嗪酮(扑虱灵)50g加40%毒死蜱EC100ml或25%吡蚜酮WP24g兑水50kg喷雾防治,移栽前1~3d要进行一次药剂防治,带药下田防治灰飞虱,治虫防病,严格控制条纹叶枯病的发生。

三、适期机插

1.大田准备

由于机插小苗秧龄弹性小,必须抢早进行大田翻耕,精心整平田面,表土软硬适中无杂草。土壤沉实1~2d,并保持浅水层,防止晒干田面发僵。移栽前半天要排除田内过多的水,以1~2cm水层栽秧最好。机插秧小苗移栽,具有低位分蘖早发优势,要施足基肥,氮磷钾合理搭配,每667㎡大田基肥施30%高浓度水稻专用肥40kg。

2.适龄移栽

机插秧秧龄掌握在15~20d,叶龄3.5~3.8叶。起秧运苗时秧盘搬动要用专用运秧架,随起随运随栽,以保持秧块不变型,防止幼苗卷叶和折断。移栽时,按行距30cm、株距16cm预先调整好插秧机。机插时薄水浅栽,田面水层深度1~2cm,栽插深度1.5~2cm,秧根入泥不漂不倒为宜。每667㎡栽足1.4万穴,每穴栽1~2苗,基本苗1.8~2.1万。

四、大田管理

1.科学水浆管理

栽插结束后及时检查,出现缺苗、断垄、漂秧人工补插,保持3cm水层活棵。活棵后要浅水灌溉促分蘖,苗数达到28万左右时及时搁田控苗,前轻后重,搁到田中不陷脚,有裂缝但土不发白,水稻叶色退淡为止。搁田控苗后湿润灌溉,干湿交替。孕穗至抽穗扬花阶段田间必须建立浅水层,不能脱水,尤其不能发白裂缝。灌浆结实期灌跑马水为主,保持干干湿湿,要防止断水过早,影响粒重和米质。

2.合理施肥

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适施分蘖肥,促进早发,在栽插后5~7d,667㎡用尿素8~10kg,氯化钾7.5kg并结合使用小苗除草剂一起撒施,田间水层保持5d。搁田后叶色正常褪淡,主茎叶龄余数达4叶时施促花肥,每亩施尿素5kg;主茎叶龄余数达2时施保花肥,每亩施尿素3kg左右。分蘖末期、破口期、齐穗期结合防病治虫用磷酸二氢钾等进行肥药混喷叶面肥,提高植株抗性,延长功能叶片寿命,防止后期早衰,提高结实率,增加千粒重。

3.病虫草害统防统治

水稻机插大田与常规移栽大田病虫发生没有太大的差异,根据病虫情报结合田间病虫草害发生情况,以防为主,综合防治,并严格按照无公害稻谷生产要求安全用药。栽后3~5d结合追肥667m2用20%丁.芐可湿性粉剂200g拌匀撒施,或移栽后10d排干水用38%二氯。芐可湿性粉剂35 g兑水50 kg喷雾除杂草。前期重点抓好稻飞虱的防治,可选用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扑虱灵)50g+25%速灭威可湿性粉剂100g/667m2,或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飞电)30g/667m2,兑水45㎏喷雾;中后期重点防治稻纵卷叶螟、稻飞虱,防治稻纵卷叶螟可选用32%丙溴?氟铃脲乳油(骄子)60ml/667m2,或20%氯虫苯甲酰胺胶悬剂(康宽)10!15ml/667m2,或3%阿维·氟铃脲可湿性粉剂(顺清)60克/667m2,兑水45㎏喷雾;分蘖后期或孕穗期纹枯病丛发病率达15%,可选用5%井冈霉素水剂200 ml/667㎡,兑水45㎏喷雾;在单季稻破口前5~7天每667m2用5%井冈霉素水剂200 ml预防稻曲病;破口期667m2用75%三环唑20g或20%三环唑100g喷雾防治穗颈瘟,若抽穗期遇连续阴雨天气,则在齐穗期再防治一次。

5.适时机收

中浙优8号、甬优15号穗大粒多,二次灌浆明显,后期不能断水过早,以免影响产量和品质。但中浙优8号落粒性较好,机收不能太迟,以免掉粒多产量损失大,因此成熟后要及时安排机收和机烘。

参考文献

[1]周团平,夏雪健,蔡佳倪等.水稻机械化育秧技术的应用.上海农业科技,2011,3.

广元高寒山区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第5篇

选择品质优 (选择国标二级以上) 、生育期适宜 (海拔650m以下选择全生育期150d左右、海拔650~800m选择全生育期145d左右、海拔800m以上选择全生育期140d左右) 、抗逆性强的杂交稻品种 (组合) 。主推冈优188、Ⅱ优498、Q优5号、内5优39、宜香优625、绵香优576、宜香优2115、川优6203等。

2 旱育多蘖壮秧

采用旱育秧方式, 充分利用旱育秧苗根系发达、返青期短、早生快发的优势。育秧密度依据移栽早迟确定, 即在宽1.2m、长3.3m的秧厢上播种50~150g (干谷) , 其中50d以上秧龄 (栽两季田) 播种量50g, 35d以内秧龄播种量为100~150g。可以实现节水省工, 确保秧苗生长空间, 促进分蘖, 培育多蘖壮秧, 移栽后返青时间短, 有利早分蘖。

3 秧苗适龄早栽

秧苗移栽时间在4月下旬至6月上旬之间。其中冬 (屯) 水田4月下旬至5月上旬移栽, 保证秧龄30~35d, 每株2~4个蘖;两季田5月下旬至6月上旬移栽, 保证秧龄控制在60d以内, 每株6~8个蘖。

4 优化栽植密度

针对移栽密度普遍偏低的问题, 应适当提高栽插密度, 构建合理的高产群体。中上等肥力稻田, 栽植1万穴/667m2, 每穴2株;肥力较低稻田, 栽植1.2穴/667m2, 每穴2株。

5 测土配方施肥

施肥原则是有机无机肥配合, 减前增后, 增大穗肥、粒肥用量, 坚持底肥足、追肥早、穗肥巧、粒肥稳。施肥量视稻田肥力而定, 氮、磷、钾配比2∶1∶2, 一般施纯氮10~14kg/667m2。氮肥中底肥、分蘖肥、穗肥比例5∶3∶2。底肥以有机肥为主, 速效化肥为辅, 施纯氮5~7kg/667m2、五氧化二磷5kg/667m2、氧化钾为10kg/667m2、优质农家粪为800~1000kg/667m2。分蘖肥在移栽后5~25d内分2次追施。穗肥在晒田复水后施用。粒肥抽穗后10~15d施尿素2~3kg/667m2。

6 科学合理灌溉

分蘖期湿润灌溉或浅水干湿交替灌溉, 促进分蘖早生快发;“够苗晒田”, 即当全田总苗数 (主茎+分蘖) 达到15~18万/667m2时排水晒田, 如长势过旺或排水困难的田块, 应在全田总苗数达到12~15万/667m2时开始排水晒田。穗分化至抽穗扬花期浅水 (2cm左右) 灌溉促大穗。灌浆结实期干湿交替灌溉, 养根保叶促灌浆。

7 病虫综合防控

广元属稻瘟病和稻曲病重发区, 要采用专群结合, 综合防治。重点防治稻瘟病、稻曲病。防控措施:稻瘟病在苗期或破口期前2~3d, 用40%富士1号乳油75~100m L/667m2或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00g/667m2, 对水50~75kg/667m2喷雾, 7~10d后再喷药1次。稻曲病在破口前5~7d, 用纹曲灵对水喷雾;水稻螟虫采取二化螟挑治一代, 重防二代;三化螟重防三代的原则, 成虫期可用频振灯、性诱剂诱杀、BT杀虫剂处理, 产卵期释放赤眼蜂防控虫卵。对“两迁”害虫, 要密切监控其发生动态, 一旦达标发生, 可选用吡虫啉等农药防控。

参考文献

[1]梁南山, 马均.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体系在四川的应用[J].中国稻米, 2005.4.

[2]李汉民, 韩进.培养水稻多蘖壮秧的关键技术[J].汉中科技, 2010.2.

山区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的探讨 第6篇

休宁县位于安徽省最南端, 是典型的“八山半水半分田, 一分道路和庄园”的山区县。全县总面积2 151 km2, 其中林地面积占75.76%, 耕地 (面积19 131 hm2) 占土地总面积的8.9%, 水稻种植面积近1.2×104hm2。水稻机插秧技术虽经多年推广, 但目前水稻生产仍以手插和抛秧为主, 水稻机插秧技术成了山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瓶颈。因此, 结合基层农机工作经验, 探讨了山区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的问题, 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建议。

1 影响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的主要问题

1.1 山区地块小且水稻种植品种多

休宁县是安徽省丘陵山区县,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 分田到户, 耕地单块面积小而分散, 不能够满足大规模机插秧的要求;农民种田规模小, 人均占有耕地仅0.0698 hm2, 大部分家庭的耕种面积约0.13~0.33 hm2, 水稻自种自用, 对机插秧的需求不强烈;水稻机插秧技术适用于大面积水稻种植, 加之由于农机与农艺技术无法有效融合, 不少地方的水稻推广品种太多、太杂, 甚至一个只有几十公顷稻田面积的乡镇, 经销种子品种就会有10多个, 这些销售点经营种子只考虑赚钱, 供种混乱, 稻种品种多而杂, 生长期不一样, 造成标准化育秧困难, 直接影响到机插技术的推广。

1.2 机育秧和插秧关键技术水平低

插秧机操作技术和农艺育秧技术是推广机插秧2项关键技术。如果农民没有掌握软盘育秧和双膜育秧技术, 秧苗的规格达不到插秧机插秧的标准要求, 不仅会影响插秧质量, 而且因不能机插而耽误农事;如果操作手没有掌握插秧机的正确操作方法, 极易出现漏秧、补秧等情况, 影响插秧质量, 使农民不能直观感受到机插技术的优点和先进性, 参与的积极性必将大打折扣。

1.3 粮农素质低且思想守旧

休宁县总人口27.4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23.8万人。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逐年增多, 留守种田的大多是老人、妇女, 粮农素质普遍不高, 文化水平偏低, 科学种田的意识不强, 加上老旧的习惯和传统农业的思想还存在, 接受新机具和新技术慢, 大大影响了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1.4 插秧机作业局限性增加了机插秧技术推广的难度

休宁县现在的种植习惯是一季水稻一季油菜, 每台插秧机每年的插秧作业时间仅约15~25 d, 每年有11个月的时间闲置, 加上插秧机功能单一, 重复利用率低、效益差, 收回投资慢, 致使推广难度加大。

1.5 水稻种植收益低影响农民购机的积极性

虽然国家每年都加大对农业的投入, 加大对农民的种粮补贴力度, 但种植水稻的收益远远低于种植菊花和玫瑰花却是不争的事实。休宁县属省级贫困县, 农村经济发展收入来源于外出务工, 部分农民的生活还不富裕。2013年的水稻收购保护价为2.6元/kg, 而1台4行手扶步进式水稻插秧机价格约为18 000元, 国家补贴4 800元, 农民购机还需投资13 000元, 需要好多年的积蓄和收入才能购置一台插秧机。农民对水稻机插秧的效益有怀疑, 怕担风险, 直接制约了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2 加快山区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的建议

2.1 政府主导, 落实政策, 加大扶持力度

政府和农业部门首先要重视机插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农业部门特别是农机部门应抓住时机, 把开展水稻机插技术的应用作为工作重点, 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的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 建立健全农机推广基层服务体系, 解决农机推广专项工作经费。有了经费及队伍保障, 才能顺利开展和完成该项技术推广工作, 真正实现山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

插秧机投入较大、利用率低、投资回收期长, 政府应开展普惠制购机补贴, 提高补贴比例, 降低购机成本, 激发农民购机热情。同时, 还应把与机插配套的项目纳入政府补贴范围, 如育秧盘、插秧机技术培训, 以及工厂化育秧、专业服务组织等列入扶持范围, 为加快推广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提供政策保障和资金扶持。

2.2 技术攻关, 环节紧扣, 加大服务力度

实践证明, 机插秧质量的关键在于育秧, 如何攻破育秧难关是推广机插技术的关键。因此, 必须加强相关部门之间的紧密配合, 成立由农机、农艺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水稻育秧和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指导小组, 找准农机与农艺融合的最佳契合点, 共同研讨解决机育技术难题。要探索出一套适合山区特点的低成本、简易育秧方式和育秧生产流程;要开发出适合山区地势条件、机手容易掌握的插秧机具;要免费提供软硬盘育秧、机耕、机插等相关技术指导服务, 制定技术操作规程, 做好机插水稻全生长期的技术跟踪服务。

2.3 服务创新, 推向市场, 加大引导力度

为解决插秧机利用率低、经济效益低的问题, 应推行“市场化供秧、机插秧一条龙”服务经营的新机制。要加快土地流转, 鼓励规模种植, 组织农机专业户、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向农民提供育秧、运秧、机插秧一条龙服务, 与农户签订育秧和机插作业合同, 约定统一供秧, 明确作业面积、时间、收费标准、跟踪服务等内容, 以便组织插秧机作业;政府应提供各类信息, 积极承担起推广应用该技术的监管和引导的作用。

2.4 以点带面, 培育基地, 加大示范力度

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应突出抓“点”, 避免重复投资, 将有限的资金重点用于培植农机专业户、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对农机大户、农机能人、农机专业户和农机合作组织, 在资金、技术、信息、设备等方面予以重点倾斜, 积极解决其在生产中碰到的困难, 由它们购买机育秧设备和插秧机, 实现水稻生产从机耕、机育、机插、机收等环节的全程机械化操作。应抓好示范基地, 减少种植风险, 重点抓水稻机育秧和插秧示范区。每个示范区应安排农技人员进行技术指导, 协调各方关系, 建立机育秧、田间管理、机插秧一条龙服务模式, 从而带动农民大面积应用水稻机插秧技术。可在粮食主产区乡镇确定机插秧服务联络员, 负责协调机育秧和插秧的任务安排、物资调运、技术指导、安全监管, 加快机械化育秧和插秧技术的推广。

2.5 适应形势, 整合资源, 加大培训力度

休宁县应结合美好乡村建设、土地整治、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等工程项目, 建设和完善山区粮食主产区的机耕道路、水渠网路、山塘沟坝等基础设施。整合资金, 加大投入, 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导向, 以工程项目投入为抓手, 以乡村集体和农机专业合作社等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山区特色农机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机制, 以适应农业生产对水稻机插的迫切需求, 适应农业社会化服务、粮田规模化经营的发展对机插的迫切需求。

3 结语

山区水稻 第7篇

古蔺县地处川黔交界地带, 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 立体气候明显, 昼夜温差大, 海拔高低差异达1 543m, 水稻品种布局十分复杂, 以致形成我县稻瘟病发生具有地域性强的特点。

1. 发生区域大, 发生程度重

稻瘟病常发重发乡镇有丹桂、大村、桂花、龙山、鱼化、石宝、双沙、箭竹、大寨等9个乡镇, 占全县26个乡镇的34.6%。从20世纪90年代到目前的20年间, 重发年份为7年, 占35%。其中2000年, 因后期低温引发全县穗颈瘟大流行造成全县高山地区减产30%左右, 不少农户水稻基本绝收;2008年, 桂花、双沙、鱼化、观文等乡镇成片穗颈瘟绝收面积达5 000亩以上, 造成社会不安定现象。

2. 发病中心多, 比较固定

据2006年大村镇调查结果显示, 全镇有中心发病点23个, 平均每个村有3个以上, 发病面积几亩至几十亩。这些病点多是常年发病, 如该镇的桑木村2组, 有稻田100余亩, 常年稻瘟病病田率都在50%以上, 严重年份高达到90%。

3. 随海拔高度增加, 病情呈加重发生态势

根据2001~2008调查统计结果, 海拔800m以下地区, 稻瘟病发生面积占总发生面积的22%;800m以上地区稻瘟病发生占总发生面积的78%。同时, 病情严重度也逐渐加重。据2006年我站对土城乡叶瘟进行的普查, 700m以下低矮地区糯稻病株率为12%, 病叶率为4.3%, 病情指数为1.8, 而1 000m以上高山地区则平均为50.1%, 病叶率为24.9%, 病情指数为8.4, 个别田块还出现枯死化苗现象, 后期穗颈瘟发生也是如此。

4. 夹沟地带比开阔地带发生严重

在同一个发生地区, 不管是叶瘟还是穗瘟, 背阴夹沟田块比向阳田块发病严重得多。在大寨乡海棠村调查, 开阔向阳田块穗瘟率为21.2%, 而背阴夹沟田块穗瘟率为47.9%。

5. 偏施氮肥和密度过大的田块发病严重

在稻瘟病常发乡镇, 往往磷钾肥施用较少, 而氮肥施用量则过大, 叶片柔弱披垂。2006年土城乡占台村6组调查显示, 氮肥明显用量过大田块, 稻瘟病的病叶率比正常田块高近20%。

6. 感病品种多

由于群众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汕优、冈优等品质较差品种已被Q优系列、宜香系列、中优系列、内香系列等优质稻品种所取代, 而这些品种中, 又大多属于中、高感品种, 这为稻瘟病的发生危害创造了条件。

二、古蔺县稻瘟病主要传播途径

1. 带病稻草和牛栏肥是田间病源菌的两个重要初侵染来源

一是稻草野外存放是我县农民长期养成的堆放习惯, 田间病稻草农户一般也不予以清理;二是稻草是牛冬季的主要草料, 而稻草残渣和牛粪则是当地重要的农家肥, 使用量较大, 但大多未经充分堆沤腐熟就直接施入田间。通过对土城乡风光、占台、玉华等村不同海拔、田间施肥情况、病稻草处理、稻草堆放及距离房屋远近的田块调查, 结果显示, 发病中心田块90%的农户都连续多年使用未腐熟带病菌的牛栏肥, 房前屋后及稻草堆附近的田块, 稻瘟病发生早而重。

2. 种子带菌是田间初侵染的一个较重要的来源

据我站2001~2006年开展的种子带菌调查, 种子带菌率普遍为2.7%~4.1%之间。带菌种子不仅增加了田间菌源量, 同时给低发病区或无病区增加了发病频率。

3. 灌溉水传播也是稻瘟病蔓延扩散的重要途径

桑木村2组, 有稻田100多亩。其中20多亩常常连片发病, 最主要就是灌溉水串灌十分严重。重病田块的水所流到的其它田块, 稻瘟病的发生也较为严重, 而处于重病田块上方的稻田, 稻瘟病发病则较轻。

三、古蔺县稻瘟病发生原因分析

大量充足的菌源是造成我县稻瘟病大面积发生的最直接原因。此外, 气候条件、品种抗性、田间管理等也是造成我县稻瘟病大面积发生的直接和间接原因。

1. 气候条件有利稻瘟病的发生发展

我县立体气候明显, 昼夜温差大、雾多寡照、湿度大、极端气候出现频率高。据2001~2008年气象资料统计, 全县年均降雨量为765mm左右且分布不匀, 5~6月气候闷热多雨湿度大, 易导致叶瘟流行;7月下旬至8月中下旬为多雨季节, 常伴随偏低温度气候出现, 此时又正值水稻抽穗扬花期, 防治难度增大, 因而易导致穗颈瘟大流行。

2. 品种抗病能力较差

目前, 我县主要种植的水稻品种80%为优质稻类型, 如:宜香系列、内香系列、Q优系列等, 普遍抗病力在7~9级。一些抗病力强的品种往往因为产量、品质表现不理想, 群众不愿意种植, 面积不大;一些具有相同或相近抗性的优质稻品种又因连续多年种植, 导致稻瘟病生理小种发生变化而丧失抗病性。

3. 田间管理粗放

由于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 从事农业生产的多为老、弱、病、残, 懂科学会管理的相对较少, 生产水平有所下降, 具体表现在:一是稻田长期深灌、串灌, 排灌不分;二是偏施氮肥, 肥料施用单一;三是不采取预防或预防措施单调, 抓不住防治关键适期;四是部分农民不懂科学使用农药, 乱用农药, 将杀虫剂用来防治稻瘟病等。

四、防治对策

稻瘟病是一种流行性病害, 在菌源量大、条件适宜情况下, 易爆发流行。为此, 要认真贯彻落实好“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

1. 选择抗病品种

农业部门应及时了解和掌握最新种子动态, 对抗性较差的品种, 要坚决从源头上杜绝引进推广;农民购种时, 技术人员应加强宣传和指导, 帮助农民选择购买抗性较强的品种。

2. 彻底清除病源

一要着重解决好病稻草处理, 特别是常发病地区, 在水稻收获后及时清理田间遗留稻草、残桩并进行烧毁, 野外堆放的稻草应在入春后及时转移到室内;二是牛栏肥要充分堆沤腐熟后使用, 或通过沼气发酵后使用。

3. 搞好多质源品种布局

由于目前推广的水稻品种抗稻瘟病能力普遍较差, 所以在进行品种布局时, 应搞好多质源品种布局, 杜绝高感品种连片种植, 应如大力推广杂糯间栽等。

4. 规范化栽培和科学肥水管理

一是推广配方施肥, 切忌偏施或不施某种肥料;二是尽量做到浅水栽秧、寸水返青、薄水促蘖, 分蘖盛期后及时排水晒田, 控制无效分蘖, 抽穗扬花期保证供水, 齐穗后以湿为主, 干干湿湿灌溉。推广旱育秧、抛秧、三围强化栽培等规范化栽培技术, 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

5. 加强监测, 抓好科学防治

(1) 加强病害监测从水稻播种开始, 应严格对其发生流行情况进行认真监测, 随时掌握流行动态, 做到科学决策, 保证防效。

(2) 搞好种子消毒和药液浸秧浸种时, 可采用“立克秀”或强氯精亦或“三环唑”等药剂浸种消毒, 减少稻瘟病病菌初次浸染基数。

(3) 抓好叶瘟防治秧苗带菌是水稻本田菌源的重要来源, 移栽前1~2天在秧田内喷施三环唑或在移栽时用20%的三环唑可湿性粉剂按50g对水25kg的比例, 将秧洗净甩干, 浸入药液中取出闷30分钟, 然后栽插。对大田叶瘟防治, 要及早控制发病中心, 一旦田间出现叶瘟发病中心, 应及时用75%三环唑或富士一号50ml/亩对水60kg喷雾。

山区水稻 第8篇

1 制约山区机插秧技术推广的因素分析

1.1 成本高

1.1.1 机插费用大

抛秧和机插秧前期的成本差不多, 对于抛秧, 农民自己完全可以独立完成, 基本没有什么费用支出, 相对手插, 既省工、省时又省力。雇用机械插秧, 虽然不需要亲自动手, 而操作工每0.067 hm2至少需要60元。

1.1.2 机械价格高利用率低

皖南山区地块较小, 只能适用4行插秧机, 购一台插秧机, 虽然可以享受国家补贴, 可是农民自己也要付出近1万元的购机款。对于一般家庭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数目。再者大部分的田块种植的都是单季稻, 这样插秧机的作业时间也就相应很短, 每年最多作业15 d左右, 大部分时间都是闲置在家中, 这也无疑提高了作业成本。

1.1.3 保养要求高

按照规定, 一般首次保养时间不能超过50 h, 需要更换全部润滑油及滤芯, 总费用900元左右, 并且都是用户自己承担, 以后的维修费用及配件成本也很高, 是农机户一笔不小的开支。

1.2 育秧要求技术高

1.2.1 种子要求

种子品种应选择增产潜力大, 抗逆性强, 生育期长的品种;同时要求种子的发芽率大于90%, 发芽势85%, 催芽程度90%的种子“破胸吐白”。

1.2.2 育秧要求

种子撒播必须均匀, 不重播, 不漏播, 秧苗标准达到秧龄30~34 d时, 叶龄3~4叶, 苗高10~13 cm, 盘土形成垄片, 卷不断裂, 拎不散碎, 才能达到机插秧时不漏插的要求。

1.2.3 育秧田要求

育秧田耕深应在12~13 cm, 要求田面平整, 无杂草。水深1~2.5 cm, 泥浆沉淀要达到泥水分离。如此要求高的育秧技术, 一般农民很难掌握。

1.3 大田水分管理要求高

机插结束后, 晴天如遇高温, 要及时灌溉护苗, 水深保持在苗高的1/2左右。栽后3~4 d采取薄水层管理, 一般水深为2~3 cm, 不能长期深水, 否则秧心缺氧, 造成水僵苗甚至死亡。活棵后应浅水勤灌, 待自然落干后再上水。如此反复, 促进分蘖早生快发, 植株健壮, 根系发达。根据上述要求, 对大田的水要及时排灌, 山区的水利设施不配套、不完善, 多数地方的水渠不畅通, 每户的田块又不集中, 基本都是使用抽水机灌溉, 难以达到机插的要求。

1.4 田块小

全县的田块都比较小, 大的虽有0.2 hm2左右, 但为数很少, 0.067 hm2及0.067 hm2以下的比较多, 而且大部分田块形状不规则, 不成片, 机插可以说近半数田块都不适宜。虽然现在中央规定土地可以进行流转, 然而流转后的土地属性和对农民利益的保障性不确定, 农民始终把自己仅有的土地抓在手中, 对实行机械插秧极为不利。

1.5 农民接受慢

近年来, 国家对农民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大, 农民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 可是山区农民对机械插秧技术一直都持观望的态度。虽然每年在没有推广经费的情况下, 想尽一切办法, 对机插技术进行宣传、示范和推广, 开机插现场会, 发放宣传资料, 带领农民参加机插秧技术培训, 但反响都不是太大。全县仅有的1台插秧机, 每年基本是为自己承包的几公顷地进行机插, 对外开展机插有偿服务极少。虽然农民也看到了机插的优越性, 可是接受的热情仍然不高。

另外, 插秧机的行距为30 cm, 传统手插行距在15 cm左右, 当地的农民受传统思想的束缚, 绝大多数都不能接受。他们把30 cm行距比作飞机的跑道, 对水稻的增产持怀疑态度。

2 建议

2.1 加大对插秧机的补贴力度

地方政府在中央财政补贴和省财政补贴政策的基础上, 再给予一定比例的补贴, 降低农民的购机成本, 调动农民购买的积极性, 让农民切实感受到国家推广机插秧技术是一个不可替代的发展趋势。

2.2 培养种粮大户和农机大户

鼓励种粮能手, 对农民手中闲置的土地进行转租, 增加复种指数;同时, 积极引导农民土地使用权合法、有序流转, 使土地逐渐向种植大户, 农机大户集中, 并以他们为单位, 统一购买种子, 统一育秧, 统一机插秧, 统一管理。

2.3 加大培训力度以点带面

首先利用现有的培训方式, 加大对农民的培训。让感兴趣的、有购买欲望的农民先得到技术培训, 并带领他们到实地参观培训, 让农民对机插秧的全程技术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在县政府的指导下, 选择一个适合的乡镇, 结合政策和财力的扶持, 建立农机化科技推广示范园, 对水稻的生产环节进行全程机械化;同时, 对新的技术进行引进、示范和推广;然后因地制宜, 合理规划, 科学管理, 向全县进行推广。

2.4 基础设施的改进

县政府充分发挥水利部门的作用, 结合山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对全县的水利设施进行整体改造, 并且每年都要对水渠进行清理和养护, 建立和健全农田水利设施网络系统, 促进机插秧技术的推广。

2.5 加大公益推广

农机推广部门是一个公益性的事业单位, 要想做好新技术、新机具的示范推广工作, 必须要得到当地政府和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对于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 应由当地政府进行立项, 确定足够的推广经费, 购买示范用的插秧机, 由农机推广部门有选择地免费机插, 实施公益性的演示示范, 以带动周边农户应用水稻插秧机。

2.6 领导重视部门协作

各农机部门应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对机插秧技术推广工作的重视力度, 得到他们的的支持, 实施“政策推动, 项目带动, 部门主动, 媒体触动”的发展战略, 根据实际情况, 寻找和确定推动机械插秧的突破口, 积极稳妥地推进机械插秧技术的发展。

赣西北山区天水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第9篇

1 品种选择

1.1 品种选择的原则

第一,天水田由于水源主要靠雨水,而水稻生育过程中离不开水,所以品种选择必须生育期适中,生育期太长则有可能因后期缺水致水稻不能正常抽穗灌浆而减产甚至无收,生育期太短则会没有充分利用地块、水源、阳光等资源致产量不高。近几年经过试种,筛选出生育期和汕优46 相当、抗逆强的迟熟晚稻品种是最适合天水田种植的品种。第二,由于上半年雨水充足,天水田必须早播早收,一般在3月底至4 月上旬播种,气温不高,种植品种要有一定的耐寒性。第三,抽穗灌浆期在7 月中旬以后,高温少雨,种植品种必须要有一定的抗高温能力。第四,由于水源不可预计,种植品种如有一定的耐旱性则更佳。

1.2 品种选择的历程

1.2.1 中稻品种。中稻品种生育期较长, 以两优培九为例,在赣西北地区种植生育期为140 d左右,如4 月初播种约8月底收割,7 月底齐穗开始灌浆,7 月底至8 月上旬赣西北地区正是高温少雨的季节,天水田因水源没有保障造成减产甚至无收。实际生产中出现过很多例天水田种植中稻品种减产和无收的情况,所以中稻品种因生育太长不宜在赣西北地区天水田种植。

1.2.2 早稻品种。早稻品种符合早种早收和抗寒性的要求,但因生育期太短,没有充分利用好水肥资源,产量在5 250kg/hm2徘徊,2005 年左右赣西北山区天水田种植中迟熟的早稻品种,如金优463、先农3 号等。近年来由于试种迟熟的晚稻品种,单产大幅提高,现在其本上已没有在天水田种植早稻品种。

1.2.3 晚稻品种。2010 年以前,赣西北山区天水田选择早熟晚稻品种,品种主要以先农20 号、金优207 等为代表,其生育期比迟熟早稻品种长5 d左右,收成比种植早稻品种略高。近年来,天水田试种晚稻迟熟品种生育期与汕优46 相当,单产提高很快,特别是近年赣西北山区推广以荣优华占等华占系列为代表的晚稻品种,生育期适中,适应性广,抗逆性好,产量达7 500 kg/hm2左右,高产田块产量超过9 000kg/hm2,对比种植早稻品种增产幅度约40% 。以荣优华占为例,在赣西山区天水田种植,生育期约125 d,4 月初播种,8月上旬可收割,灌浆期赶在7 月底前完成,避开了7 月底至8 月上旬赣西北地区的高温少雨的旱期,对田块、水源、温度和日照等资源的利用达到最佳。

2 正确催芽

早春播种时气温不高、操作不好有烂种的现象,特别是华占系列的种子谷粒紧密,芽势比一般杂交稻种要略慢,更要正确催芽,浸种前晒种6 h,用流动的清水洗种,加强氯精浸种8~12 h,选用容易透气的催芽容器如布袋等(尽可能不用化肥袋,禁用密不透气的塑料袋),露种30 h左右种子即可破胸播种[1]。

3 适时播种

天水田种植水稻的目的是充分利用田块、水源、温度和日照等资源增收稻谷,决定了播期宜早不宜迟,在不增加种植成本的前提下早播早收,可依种植当年的气候情况,在3月28 日至4 月15 日之间选择播种期,暖春可适当早播,冷春可适当迟播[2]。

4 培育壮秧

秧好一半禾。天水田一般水肥条件略差,培育壮秧是增产的重要环节,选择避风向阳、土质好、灌溉便利、田面平整的田块作秧田,秧厢整理平直规整,注意尽量不用天水田作秧田,3 叶时用多效唑壮秧,秧龄28 d左右,秧龄不可过长[3]。

5 适当密植

天水田可适当增加栽插密度,增加基本苗,株行距15 cm×30 cm。肥水较好的田块适当稀植。

6 合理施肥

天水田相对肥力略差,用足基肥,可视田块肥力情况用45% 复合肥450~750 kg/hm2作基肥;早施追肥,移栽后及时用尿素120 kg/hm2左右作追肥,促快返青;用钾肥105 kg/hm2作穗肥,抽穗前喷施磷酸二氢钾以壮籽[4]。

7 科学用水

天水田因后期水源不可预计,在赣西北山区天水田就是靠天吃饭,用水和平常田块不同,科学用水,细心管水,把握好3 个及时:一是及时浅水分蘖,二是苗够及时晒田控苗,三是晒田不可过重,及时补水[5]。

8 防治病虫

迟早稻主要防冶“两病三虫”,即纹枯病、稻瘟病、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把握以防在先的原则,做好前期消毒浸种,秧田打超级送嫁药,大田提前翻沤防虫。重点在分蘖期防治纹枯病和螟虫,孕穗、破口、抽穗期防冶稻瘟病和稻飞虱等[6]。

摘要:介绍赣西北山区天水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具体包括品种选择、催芽、播种、育秧、栽植、施肥、水分管理、病虫防治等方面内容,以供当地参考。

关键词:天水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赣西北山区

参考文献

[1]陈叔君,潘雄杰.天水田水稻旱种栽培技术[J].湖南农业科学,1991(2):12-14.

[2]申关望,霍二伟,沈光辉,等.水稻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1|):79.

[3]桑建华.水稻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6(3):57-58.

[4]王兆斌.水稻高产栽培技术[J].新疆农业科学,2007(增刊2):94-95.

[5]朱作勇.水稻高产栽培技术[J].农家致富顾问,2015(8):108-109.

上一篇:大学最重要的事儿下一篇:汽车未来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