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带动战略范文

2024-07-24

项目带动战略范文(精选12篇)

项目带动战略 第1篇

一、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必须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调整优化经济结构。

经济结构是各个产业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相互之间质的联系和比例关系。它既是国民经济和社会资源配置利用的基本条件,也是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重要标志。以项目带动战略加快县域经济中产业结构、经济结构调整,必须实现三个突破:一是扩大资源供给相对充裕的产业部门的生产规模;二是大力发展为社会经济增长带来新驱动力的新兴主导产业;三是加快投资主体多元化步伐。

(二)加强制度创新,加快推进企业技术进步。

创新分为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其制度创新就是指能够使创新者获得追加利益的现存制度改革。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必须以制度创新为先导,以改革为动力,以技术进步为手段,搞活搞好县乡企业,大力提升工业生产力,对于加快农村工业化、推进城市化进程,建立科学合理的县域经济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三)加快城市化进程。

小城镇处在城乡交汇点,具有功能城市化、规模小型化和与农村经济发展联系紧密的特点,在推进经济市场化、城乡一体化、农村城市化进程中有着十分特殊的作用。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必须要与城市化推进结合起来,必须把发展小城镇,加快城市化进程放在发挥拉动县域经济发展功能的重要位置。

(四)不断改善县域财政状况。

县级财政困难,是困扰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要解决县域经济发展的问题,必须要把增加县域财政收入作为一项硬性任务解决好,在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中,优势产业和优势企业的发展是改善县域财政的重要载体,也是在实施项目带动过程中必须要从战略高度认真加以解决的问题。

二、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的三个侧重方向

(一)加快对县域发展具有重大战略带动作用的产业项目的建设。

经济发展的过程就是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过程。经济结构调整成效不明显的原因主要是,长期以来缺乏把科学的规划转化为现实的有效载体项目。所以,必须加大以项目带动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加快对县域发展具有重大战略带动作用的产业项目的建设,把项目建设始终作为巩固提升现有支柱产业、培育发展新的战略支撑产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载体。培育和建设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培育和建设一批符合区域经济产业布局、具有优化县域经济产业结构的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的重大项目;培育和建设一批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少、有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建设项目,打造一批知名企业和知名品牌,逐步构建竞争力强、带动力大、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项目战略支撑体系。

(二)加快对县域科学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支撑作用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基础设施是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托,直接关系到社会公共利益,关系到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关系到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按照现代城市的发展战略,发挥规划是第一资源的作用,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完善城镇服务功能、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目标,紧紧抓住对全县科学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支撑作用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交通、电力、水利为重点,不断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支撑作用;以集中供水、集中供热、集中供气、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为重点,不断完善县城的服务功能;以城市标志性建筑、公园、水域以及绿化、美化、亮化为重点,建设林在城中、水在城中、城在园中、城在景中、城在绿中的宜居城市,不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提高城市品位,重塑对外开放形象。

(三)加快对县域科学发展具有重大战略引领作用的社会公益建设项目。

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载体,事关群众的切身利益,不论是解决群众上学难、看病难,还是改善群众的文化生活,最终要依靠社会事业的发展来实现。只有通过加快社会公共事业项目建设,才能使人民群众公平享有经济发展的成果,才能实现和谐社会共建共享。社会公益建设项目,是用政府投资建设服务于全社会的工程。在加快经济建设抓项目的同时,要特别关注社会和民生,紧紧抓住对科学发展有重大战略引领作用的社会公益建设项目,进一步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康和公共医疗卫生体系。要围绕群众行路难、吃水难、上学难、看病难等实际困难,大力推进一批重点科技项目、教育项目、医疗卫生项目、社会福利项目、社会救济项目、社区服务项目以及为农业和农村服务项目等社会公益建设项目,着力解决和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城乡居民健康保障水平;大力推进一批重点文化产业项目、重点广播电视项目、重点体育健身项目、重点娱乐活动项目,逐步形成设施健全、功能完善、覆盖城乡的文化娱乐体育服务网络,满足城乡居民文化娱乐体育消费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身体素质。通过社会公益项目建设,加快城乡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三、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实体个案

在当今区域市场分工加快、全国市场一体化的趋势下,正处在不可多得的战略机遇和黄金发展期,同时也正处于经济转型的拐点。河北省沙河市紧紧把握项目这个拉动经济发展的关键,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大投入促大提升,为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运筹帷幄,高站位做好项目谋划。

项目谋划是项目工作的基础。沙河市列资1,000万元聘请有关专家对采掘、紧固件、玻璃、纺织、现代铸造、现代服务等六个产业和城市开发做细的发展规划。按照规划,有针对性的谋划、包装、安排项目,确保形成“储备一批、谋划一批、建设一批”的良性发展格局。一是加强项目谋划工作力量,分产业组建多个以市级领导干部为组长,市直部门、乡镇办、企业参与的项目谋划小组。“零距离”督导,“零关系”办事,“零利益”服务,优质开展项目的谋划和开发工作。二是扩大项目谋划渠道,加强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联系,借智脑谋划与知名企业接触,寻求合作机会谋划项目;充分调动龙头企业寻求大发展的积极性,找产业链条谋划项目。三是建立项目分级储备制度。针对项目储备不足的情况,建立分组储备制度。重点储备一批有规模、有效益、跨区域、牵动全局的重点项目,各乡镇办和市直部门重点储备一批能带动区域和产业发展的项目,两方面联网建成较为完善的储备库。四是提高项目库在库项目水平。严把项目入库关,认真抓好市场分析、竞争力分析、投资估算分析、项目融资分析、不确定性和风险分析五个环节的论证和审查,保证项目库的项目质量。

(二)立足市情,大手笔优化项目结构。

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和升级是经济发展的关键,而投资结构调整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决定因素。该市是典型的资源县市,采矿、玻璃产业在全市各项指标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而采矿、玻璃两大产业的深加工能力还不够强,产业支撑力也比较脆弱,受政策和市场影响较大。为此,项目建设始终坚持“四个围绕”,促进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一是围绕提升经济总量上项目。着力抓好对实现经济总量快速扩张将起到重要拉动作用的大项目、好项目。如中关铁矿、北掌煤田、沙河电厂三个大型资源、能源项目,这三个项目建成后,将新增工业产值70亿元,新增利税20多亿元。二是围绕链条延伸上项目。在产业链条的延伸上做文章。沙河市发挥玻璃产业聚焦和优质瓷土、优质精粉、煤等资源优势,重点抓好玻璃制品、建筑陶瓷、通用零部件、精密铸造、煤化工等延伸产业链条项目。三是围绕产业升级上项目。突出抓好医药化工、纺织等产业的上档升级。依托恒利集团,建设中药现代化项目,形成符合GAP需求的大规模药材规范种植基地。依托龙星集团、大光明集团,新建6条炭黑生产线。建成后,年产炭黑30万吨,形成全国最大的炭黑生产基地之一。依托海生、安仁、千山等骨干企业,发展高档精梳纱、纯棉及混纺交织面料和高档床上用品、服务加工项目。四是围绕基础设施上项目,把事关社会进步、城市基础设施改善等方面的工程项目作为全市项目建设必不可缺的内容来抓。以方便群众生产生活、提升城市品位、增强城市功能为中心,重点建设总投资30亿元的城市新区开发、城乡路网建设、“三川贯通”工程、市一中新校园建设、商贸中心、市医院扩建、城市集中供热、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项目。

(三)外引内联,高水平开拓项目助力。

当前,国际发展正处于一个产业转移、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的阶段,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必须以项目为载体,以招商引资为重要措施,把经济发展融入到产业转移、区域合作的大环境中来。该市坚持“千方百计、千辛万苦、千言万语、千山万水”的招商精神,扩大招商领域,创新招商方式,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充分开动招商项目建设的“推助器”。一是拓宽招商渠道。选调精兵强将充实招商队伍,组织开展项目定向招商、依托民企以商招商、利用中介机构委托招商、组织活动对口商联系新友以情招商、项目上网招商和派出小分队上门招商等,增强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突出招商重点。克服看近不看远的浮躁心理,克服求量不求效的贪多心理,重点引进对区域产业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大项目、好项目,着眼于发展成长性好、关键度大、带动性强的产业集群。

(四)集零为整,大气魄打造项目平台。

工业园区是项目建设的平台。沙河市紧紧抓住这一重要环节,坚持科学规划、规范管理、做优质量,着力打造县域经济腾飞基础医药等特色产业相对集中的区域为中心,因地制宜地规划了金百家、金马岭、留村、恒利、韩国等工业园区,对园区的区位布局、规划目标进行了科学定位。在园区管理上,由原来的松散型管理向专门机构管理转变,谋划并着手从市、乡、村抽调懂经济、会管理、能干事的精干人员,分别组成工业园区管委会和开发公司,明确以园区规划、市场管理、组织招商等为重点的工作职能,切实把园区管理纳入规范化、科学化、市场化轨道。着眼于做优质量,对园区实施路、讯、气、水、电、暖等“九通一平”建设,打造设施一流的硬环境。

摘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就是要把项目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带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载体,紧紧抓住对科学发展具有重大带动作用、引领作用、支撑作用的大项目、好项目,用项目统筹城乡发展,用项目增加就业岗位,用项目推进社会进步,用项目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项目带动是扶贫攻坚的首选战略 第2篇

2月下旬到3月上旬,我先后两次到安定镇高坪村调查走访,一方面宣传中央的惠农政策,另一方面探讨如何走活扶贫攻坚的路子。通过接触部分群众,走访老党员、土改根子,召开村支两委和组长会议,结合实地察看,我深深地体!会到贫困村干部群众生产生活的困难和对脱贫致富的渴望,同时

也鞭策我在任期内科学地确定扶贫思路,有效地促进贫困村整体稳定脱贫。[文章-http:///找范文,到]

一、基本情况

安定镇高坪村位于秋湖水库库区,全村共21个村民小组,482户,1862人。所辖范围内土地6442亩,其中旱土102亩,退耕还林80亩;水田1140亩,人平耕地面积仅0.6亩。党员33人,其中女党员2名,50岁以上21名,40岁左右10名,30岁以下2名。五保幼保13个,特困生7个,特困户6户,困难户19户。有村级小学一所,学生152人,教职工8人。出外打工村民近500人。由于桃花、潭洞、操上等三个淹没组处于秋湖库区之内,村民210人无田可种,靠政府统销五定口粮生活。而黄牛、上栏、下栏等三个组都是衣斗笠田,耕作困难。特别是淹没组的学生读书,家长必须从水路送到水库堤上,而且坐船一个来回要4元,一个月仅坐船就需160元,负担沉重,百姓叫苦。另外,秋湖水源的季节性,使村民吃水困难,遇旱无水,遇洪水浊,直接影响村民们的身体健康。尽管在学校围墙的建设村级道路的拓宽、部分水渠的维修和村民事务的及时处理上,村支两委想了一些办法,做了一些实事,群众也比较满意,但党员干部普遍认为这个村是“穷摊子,事难办”。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安定镇高坪村民风较为纯朴,社会较为稳定,但客观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仍然制约着该村的发展。

1、农民收入渠道狭窄。该村农户经济收入主要来源是种田、打工,辅之茶、烟、果种植和猪、羊、鸡养殖。由于出外打工村民较多,青壮劳动力在家比例很小,导致相当一部分在家务农的农户缺少劳动力,给农业生产带来困难。虽然该村有25户在规模种养上迈出了尝试性的步伐,但也只占全村总户数的5。比许多农户经济基础差,想搞种养项目却没有流动资金,因而示范户比例小,带动性不大,村民人均收入不到1500元。

2、村级债务包袱沉重。由于该村前些年进行的良种茶开发效果不佳,贷款无力归还,加上借款垫付上交任务和一些基本建设欠款,负债已达24万元。村支两委4年没有发工资,村级运转十分艰难。

3、基础设施严重滞后。一是灌渠破败不堪。该村赖以拼作的3条主干渠全长5800米,除已维修了的1000米外,其它都出现大面积渗漏;二是电路严重老化。因属自供区线路没有进行网改,线路不规范,且老化严重,损耗相当大,加之变压器年久失修,供应不足,群众用电难;三是交通相当不便。除抗洪抢险需要已争取到通往秋湖水库的公路建设项目开工外,其他路段仍然是野鸡路、独木桥居多;四是校舍已成危房。建于80年代初期的两层教学楼,屋顶、模子断裂,下雨漏水,严重威胁师生安全;五是通讯尚不完善。只有一条通往秋湖水库的电话线经过该村全村21个村民小组中只有3个通了电话,群众信息互通和对外联络十分困难,信息渠道闭塞。

三、思考和建议

从安定镇高坪村的贫困状况来看,很多群众仍处于落后的生产和生活当中,确实让我感到很大的压力,不论是落实以人为本,还是构建和谐社会,都应当尽快地帮助这些贫困村、特困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改变贫困落后面貌。从该村的贫困原因来看,主要是受自然条件的制约,而又缺乏正确的带动和科学地促进,以至于经济徘徊不前。要加快这些贫困村的脱贫致富步伐,扶贫工作一定要创新模式,一改以往救济式扶贫的老路,必须注重项目带动,用项目来增强贫困村和贫困人群的自身造血功能。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要以培训项目带动素质提高。一是在搞好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利用我县职教中心已被列为全省贫困地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基地的有利条件,加大资金投入和培训力度,力争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每户有一个明白人,每户有一个主要劳动力掌握一至两门非农致富技术。同时选择一批青年农民参加省里组织的实用技术和劳务技术培训,为农民提高闯市场的能力。二是在调整充实村级班子的基础上,办好贫困村村干部培训班,开阔村干部的思路,活跃村干部的思维,促使贫困村的领头人摆脱“等、靠、要”的思想束缚,切实树立自力更生、科学发展的观念,提高指导和带领全村群众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能力。

项目带动战略 第3篇

曾经繁荣兴旺的“东方大港”,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中,并没有取得应有的先机。近年来,随着海峡西岸建设成为国家发展战略, 厦门终于迎来了重大机遇。

亿吨大港正在崛起

厦门湾。一座座数万吨乃至30万吨的深水码头正在施工建设当中;数以百计高大的吊桥、龙门吊忙碌地装卸货物……

厦门湾于2006年1月正式实现了港口管理一体化。湾内的八大港区功能重新定位,进行资源优化整合。通过对港政体制的创新完善,厦门港提升了综合竞争力,正在向集装箱吞吐量千万标准箱的目标迈进。

厦门市委书记何立峰告诉记者,“十一五”期间,福建仅政府计划投资港口建设资金就达290多亿元,是“十五”期间的近5倍。到2010年,福州、厦门亿吨大港将耸立在海峡西岸,福建全省港口吞吐量将超过3亿吨。

“福建大力发展临港工业顺应了世界潮流。”福建省社科院院长严正表示,纵观世界发达国家工业发展过程,依托临港区域布局工业项目已成为一种潮流,也是沿海地区发展大型基础工业的主要形式,如日本、美国、韩国的工业就大多以港口为依托。

在厦门,人们常说:出了海,所有方向都是路。面朝大海的临港工业的崛起,正成为海峡西岸建设中最亮丽的风景。

高科技产业群产值超百亿

2006年2月,世界第三、台湾第一大液晶显示器厂商友达企业独资设立的友达光电(厦门)有限公司正式落户厦门火炬(翔安)产业区。

友达福建项目一期投资为1.5亿美元,总投资5亿美元。伴随友达而来的配套项目30多个,投资数亿美元。友达董事长李耀预计,2007年春友达投产后,友达及配套企业的产值将超过700亿元人民币。

据厦门市委书记何立峰介绍,在海峡西岸建设过程中,厦门按照建设“创新型”特区的部署,以国家级和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为载体,加大先进技术自主开发和引进,以重大项目为龙头,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

何立峰介绍说,目前,厦门电子信息、光电子、生物医药、精密机械等高科技产业发展势头迅猛,成为“海西”建设中新的经济增长点,涌现了一批数码科技、视听通讯、发光与光电子、生物医疗等产值超百亿元的新兴产业集群,同时还建成了留学人员、台湾学者、高新技术等各类创业园。

厦门火炬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孙大海表示,到2010年,友达、中华映管、金宝利三家光电子企业产值可超过千亿元人民币,产业区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液晶显示器基地;而戴尔、联想手机、松下电子等电子信息企业也将在2010年实现产值过千亿元。

“这2000亿元的产值相当于厦门现在的年工业总产值,相当于再造一个厦门工业城!”孙大海话语中充满自豪。

两岸互利双赢的平台

厦门与台湾地区的金门相距不过12海里,经过一个半小时的航程,就可抵达金门的水头码头。

改革开放以来,厦台经贸合作快速发展。至2005年年底,在闽台资项目累计达8400多家,合同台资144亿多美元,实际利用台资101亿美元,排在江苏、广东之后,居全国第三位。马尾、杏林、海沧、集美4个台商投资区已成为在大陆台商投资最为密集的地区。

2006年1月14日,胡锦涛总书记到厦门海沧台商投资区考察工作,亲切会见了在这里投资兴业的台商代表。他强调,欢迎更多的台胞来大陆发展,通过开展合作,造福两岸同胞。大陆有关方面一定会竭诚为台胞们提供帮助和服务。

总书记的真情深深感动了在闽台商,“海西”建设的宏伟蓝图更坚定了他们投资“海西”的信心。

2007年1月25日,正在参加福建省两会的厦门市委书记何立峰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后五年,厦门市推进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主要思路和目标是: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发展现代工业为重点,壮大第三产业,提升第一产业,力求通过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协调的跨越式发展,带动社会事业、城市建设管理等各方面的同步协调发展,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到2010年,力争全市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财政总收入和人均生产总值均比2005年翻一番,努力构建海峡西岸强大的先进制造业基地、航运物流中心、旅游商贸中心、文化教育中心和对台交流合作前沿平台,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基本建成现代化港口风景旅游城市和海峡西岸重要中心城市。”

项目带动战略 第4篇

一、在规划实施方面所做的主要工作

扎实做好规划的组织实施。围绕建设西北能源、建材、食品基地的目标, 依托资源、区位优势和良好的工业基础, 以项目建设为抓手,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积极培育新兴产业, 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

一是加速产业升级步伐。加强与华能、中铝等央企和陕有色、陕煤化、陕汽等企业集团的合作, 引进实施了一批大项目,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煤电铝水泥联产联营循环经济产业链已初步形成。煤炭产能由低迷时的800多万吨提高到2000万吨, 电解铝产能由5.5万吨提高到25万吨, 水泥产能由420万吨提高到1700万吨。在支柱产业扩能增效的同时, 大力发展非资源性替代产业, 装备制造、食品加工、医药、电源、旅游等新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 新兴产业比重已达到30%以上。

二是加快园区建设, 走内涵发展之路。根据全市的资源、项目和产业布局, 按照“产业发展集群化、集群发展园区化”的思路, 规划建设了八个工业园区。与陕煤化、陕有色集团合作、投资150亿元的航汽铝工业园区已开始实施。八个工业园区将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同时, 通过工业园区建设, 拉大了城市骨架, 城市规划区面积由原来的55平方公里扩大到110平方公里。

三是多措并举扶持壮大骨干企业。

2005年省上给我市下划了5户省属企业, 我们通过政策性破产、资产重组等途径, 使这些企业走出了困境, 近万名职工得到了妥善安置。引进了冀东水泥, 对秦岭水泥公司实施了破产重整, 使多年亏损的老企业实现了盈利。以存量换增量, 把东风昌河公司市级国有股份无偿划拨给陕汽集团, 在铜川新区建设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通过引进合作伙伴, 新上2条陶瓷地砖生产线项目, 西北耐火材料厂闲置资产正在逐步盘活。

四是狠抓环境治理, 提升城市形象。2003年我们自筹资金在全省率先启动实施了棚户区改造和沉陷区滑塌区居民整体搬迁, 矿区沉陷区综合治理工程已基本完成, 去年已累计建成135万平方米的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 1.5万户、6万多群众喜迁新居。在省上的大力支持下, 关闭拆除了51条水泥落后生产线, 水泥污染顽疾得到有效根治, 城市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2009年城市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34天, 先后创建成为陕西省卫生城市和绿化模范城市。

五是大力发展果业, 促进农民增收。充分利用铜川位于全国苹果最佳适生区这一优势, 大力发展以苹果、大樱桃为主的鲜果和以核桃、花椒为主的干果, 打造陕西渭北果业基地。全市鲜干果经济林面积达到200万亩, 农民人均达到5亩果, 果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

六是加强各类培训基地建设, 为加快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延大铜川校区即将开工建设, 陕西体育专修学院、省武警总队、消防总队培训基地、渭北果业学院等项目也取得实质进展。

2009年, 我们抢抓建设国家实施关天经济区的机遇, 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等不利因素的严重影响, 全市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 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55.86亿元、增长15.2%, 地方财政收入10.08亿元、增长34.29%, 增幅均居全省第一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17元, 增长24.6%, 增幅居全省第二位;财政总收入21.06亿元、增长31.5%, 农民人均纯收入3968元、增长20.5%, 增幅均居全省第三位。

二、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和打算

《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把大关中经济区打造成“全国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战略高地”, 构筑“一核、一轴、三辐射”空间发展框架, “建设大西安, 带动大关中, 引领大西北”。铜川作为关中—天水经济区次核心城市, 将积极融入西安大都市圈, 主动接受西安的辐射带动, 以经济转型为统领, 以项目建设为抓手, 以城乡一体化发展为目标, 以培育煤电、铝业、水泥、新兴产业四个百亿元产业集群为重点, 努力建设渭北果业之心、西北建材能源之都、避暑休闲胜地、宜商宜居城市。

(一) 加快推进四大基地建设

一是构筑关天经济区能源基地。抓住中省支持铜川转型的机遇, 按照“绿色、低碳、循环”的理念, 加快煤炭资源就地深度转化和综合节约利用。延长现有煤炭资源开采时限, 重点发展百万吨以上的大煤矿, 使煤炭产能稳定在2000万吨。依托华能集团、陕煤化集团等大型企业, 引进实施一批煤炭转化项目, 发展煤电产业和煤化工, 建设华能铜川电厂2×100万千瓦二期工程、铜川铝业电厂2×60万千瓦工程, 使全市发电装机尽快达到400万千瓦, 把铜川建成关天经济区重要的能源基地。

二是构筑陕西铝工业基地。以航汽铝工业园区为依托, 实施好电解铝产能扩建、预焙阳极等项目, 电解铝产能达到50万吨, 预焙阳极产能达到15万吨, 抓好铸轧铝板、合金铝铝板材、汽车精密铝铸件等下游深加工产业, 实现铝业由初级产品向精深产品的战略转型, 把铜川打造成西北重要的铝工业基地。

三是构筑西北地区现代建材基地。新建及改扩建8条日产45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 形成以秦岭、声威两大水泥集团为核心产业集聚区, 使水泥产能达到2000万吨。加快发展油井水泥等高附加值水泥制品、节能环保型建材新产品, 延伸水泥产业链。积极承接东部陶瓷产业转移, 引进建设一批陶瓷项目, 尽快使建筑陶瓷产能达到3000万平方米。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铜川新区中星材料科技园为依托, 重点发展高分子复合材料、新型建筑材料及相关产业, 打造西北地区最大的现代建材业基地。

四是构筑关天经济区重要的食品加工基地。围绕农副产品加工, 以台湾旺旺、佰度食品、凯维酒业等企业为龙头, 加快鲜干果经济林基地建设和奶牛养殖业发展, 巩固200万亩鲜干果经济林基地建设成果, 大力发展果品深加工、奶制品、方便面、核桃乳、浓缩蔬菜汁以及植物油蛋白生物生化制品, 打造享誉全国的名、优、特产品, 把铜川建成关天经济区重要的食品加工基地。积极发展新材料、半导体照明、装备制造、医药、电源等新兴产业, 尽快使其产值达到100亿元。

(二) 加快推进铜川大城市建设

围绕建设55万城镇人口大城市和西铜同城化发展的目标, 抓紧修编城市总体规划, 统筹做好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 拉大城市骨架, 构建“北市区—黄堡—耀州区—新区—坡头”的大城市格局, 确保城市化水平处于全省前列。全面完成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 为未来发展留足空间。超前做好重大基础设施的策划和实施工作, 加快西铜第二通道铜川段工程建设, 开通西铜公交专线, 力争合凤高速公路和耀旬二级公路开工建设, 启动铜川铁路连接线项目和西铜城际铁路项目前期工作。

(三) 加快特色旅游产业发展

按照“421”的旅游发展思路, 重点建设照金香山、玉华宫、药王山、陈炉四大景区, 形成以照金香山为中心, 集红色旅游、宗教文化、休闲养生等为一体的南部旅游板块, 形成以玉华宫为中心, 集佛教文化、休闲避暑、滑雪狩猎等为一体的北部旅游板块, 打造大唐国瓷文化旅游创意园, 着力构筑旅游精品区, 使铜川成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城市。

(四) 继续扎实推进民生工程建设

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研究 第5篇

稿件来源:中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监测中心 发布日期:2008-09-11 字体大小:【大】【中】【小】

创业带动就业是十七大提出的明确要求,创业是最积极、最主动的就业,它不仅能解决劳动者的自身就业,还能通过带动就业产生倍增效应。本文围绕创业带动就业战略问题试作粗浅研究探讨。

一、创业带动就业内涵及提出背景

(一)创业带动就业的内涵关于创业带动就业,根据《副部长张小建在2008中国促进创业带动就业高层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中界定,我们主要从三个层面来理解:第一,关于创业。创业是指全社会具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劳动者,通过自筹资金、自找项目、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创办企业、合作组织或者开办新的项目、开展个体经营的活动。第二,关于创业带动就业。是指创业者创办的新企业和新项目,既实现了自身就业,同时又提供了新的就业岗位,扩大吸收更多的劳动者实现就业。第三,关于促进创业带动就业。促进就业和治理失业是政府的重要职责,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是积极就业政策中最活跃、最具能动作用的一种机制。政府应该对创业者和创业活动积极鼓励,优化创业环境,主动提供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从过去消极被动的对待甚至是束缚创业的态度,转变为积极去推动,最大程度地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由此构建就业工作的新格局。

(二)创业带动就业提出背景 国家把鼓励创业、支持创业摆到就业工作更加突出位置,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创业带动就业,这是在总结近年来就业工作实践,深入认识扩大就业规律,科学分析我国就业形势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据新华社北京1月7日报道,创业带动就业的提出主要有三大因素:

首先,是针对经济增长对就业拉动作用呈下降趋势的特点提出来的。近年来,由于经济结构的升级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我国经济增长吸纳劳动力的作用有所减弱,“九五”时期国内生产总值每增长1个百分点能带动90多万人就业,“十五”时期下降到仅能带动80多万人就业。因此,在当前的经济结构下,即使保持同样的发展速度,仅仅依靠经济增长来扩大就业,显然是不够的。尤其是在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情况下,更要强调以创新带动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形成发展经济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

其次,是依据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提出来的。劳动者在创业的时候,不但解决了自己的就业问题,还可以通过合伙创业、组建公司等方式带动更多的人就业,培养和造就更多的创业主体。在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分流时,许多下岗职工不是等着国家或企业给自己重新分配岗位,而是勇敢地走出去,艰苦创业,不但自己当上了创业者,还带动或帮助同自己一起下岗的职工实现了再就业。

第三,是着眼于鼓励劳动者积极创业提出来的。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普查,我国每千人拥有的企业数量只有2.5个,比一般发展中国家还少22-27个。企业数量少,就业的容量当然也就小。目前,不论是学有所长的大学毕业生,还是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年轻打工者,就业时多数都是托亲靠友,希望能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很少有人主动地去创业、去办企业。教育部统计表明,2005年自主创业的本科毕业生只占毕业生总数的0.4%。北京作为全国的“人才大本营”,在2006年17.5万名高校毕业生中,选择自主创业的也仅有146人,不到毕业生总数的0.1%。这表明我国新成长劳动力的创业精神还很不适应扩大就业的要求,必须鼓励全社会劳动者,特别是精力旺盛的青年人大胆创业。

二、创业带动就业重要的战略意义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是实施扩大就业发展战略的最活跃、最有效的举措,它既是新时期就业工作的重要增长点,也是当前就业工作的重点。实施创业带动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笔者将其归纳为“一句话、三层次”内涵。

“一句话”: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因此,实施创业带动就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体现。

“三层次”:一是统筹城乡经济,拉动大发展。现今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矛盾,城乡差距已成为发展中面临的一大挑战,也是进一步发展生产力和促进社会进步最大的体制性障碍。当然,二元经济结构我国已处于破解过程中,“十一五”以及“十二五”期间,城乡二元经济的转换将越来越多地表现在人的问题上,农村劳动力转移既开启了冲破二元化牢笼的先机,同时也是终结二元化经济的标志。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也是当代中国的主题。从我国国情来看,发展是一个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我们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对发展实践将会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因此,实施创业带动就业,发展“创业经济”也谓“老板经济”,有利于拉动经济增长,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创业经济”将成为城乡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经济发展大格局的形成。

二是统筹城乡就业,促进大就业。统筹城乡就业的重点是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要在开发就业岗位的基础上,实现公平就业、素质就业和稳定就业;统筹城乡就业的基本目标是为城乡劳动力提供无差别的就业、培训、维权服务,不断优化就业环境,努力扩大城乡就业,促进城乡劳动力有序、合理流动;统筹城乡就业的核心是城乡就业岗位的共同开辟和增加,也就是打破思维定势,既要抓好城镇就业,注重在城镇寻找就业岗位,解决城镇人员就业问题,也要抓好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就业问题,还要注重挖出农村就业的潜力,农村就业空间巨大,就业前景广阔,要将城镇就业向农村延伸。因此,实施创业带动就业,是统筹城乡就业的需要,有利于促进大培训、大就业、大市场,形成市场就业大格局。

三是统筹城乡致富,全面奔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的宗旨是以人为本、富民为本。在我国主要是:以十几亿人口为本,而不是以部分人口为本,提高十几亿人口的收入水平,提高他们的人力资本存量,提高他们的人类发展能力,提高他们的参与经济全球化机会,提高他们分享发展成果的能力。因此,实施创业带动就业,是实践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即实现共同富裕,从整体上推进城乡致富,共同致富,从而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步伐。

三、发达国家成功经验和国内创业带动就业的实践启示

创业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创业既有利于实现就业持续扩大,增强就业拉动能力,统筹城乡就业,又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反过来再促进就业增加。创业带动就业丰富了积极的就业政策内涵,扩大了就业工作领域的外延。从国际情况看,有关资料显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少国家尤其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创业活动风起云涌。过去的30年美国出现了创业革命,当今美国95%以上的财富是在1980年以后创造出来的。2005年美国有2500多万个企业,其中,99%是小企业,小企业的销售额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50%以上,就业人数占总数的54%。

从国内情况看,近年来劳动保障部门组织的创业培训实践证明,在我国当前经济结构条件下,一个职工创业一般可以带动五个人实现就业。据国家小额担保贷款数据显示,自2002年小额担保贷款业务开办至今,全国小额担保贷款累计发放额达175亿元,近三年来每年发放额都超过40亿元。截至今年5月末,小额担保贷款余额达78.9亿元,中央和地方财政部门累计安排贴息资金19.37亿元,小额担保贷款成为下岗失业人员脱困致富的“加速器”和培养各类人才的“孵化器”,通过小额担保贷款的支持和帮扶,涌现出了一大批创业能手和致富带头人,直接和间接带动了相当一部分弱势就业群体成功实现就业和再就业,有力地促进了国家扩大就业调控目标的实现。另据资料介绍,浙江省可谓创业大省,其民营经济发展迅猛,不仅为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吸纳了75%的就业人口。解读温州模式――“创业经济”即“老板经济”蓬勃发展,已成为支撑温州区域经济的重要支柱,10万多中小企业的老板对温州经济贡献率达90%以上。在温州,一只打火机、一双皮鞋、一个低压电器产品,开发了无穷商机,孕育了数万老板,提供了数以万计的就业岗位。

再以苏中县级市如皋为例,当前“创业经济”也是突飞猛进,这里正在形成“百姓创家业、能力创企业、企业创大业、创业带就业”的全民创业热潮,特别苏通大桥开通后,“大桥时代”的到来,让正式融入了上海90分钟经济圈、接轨上海“桥头堡”区位优势的如皋市“创业经济”产生勃勃生机,整个经济腾飞注入了新的活力。据统计,仅2007年,如皋市新增农村劳动力自主创业2500多人。2008年上半年,全市新增农民个体工商户8240户,私营企业2821家、公司制企业注册资本59.53亿元。如皋市区域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上半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5.58亿元,财政收入19.1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96.86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5585元,如皋市因此荣膺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在如皋创业带动就业的典型人物不胜枚举。由原下岗职工张英田创办的江苏英田集团,从创始初期东拼西凑80元起家的飞达铸造厂发展到如今上亿资产的集团企业,厂房面积20万平方米,吸纳人员就业4800多人,集团还下设8家子公司和1家汽车研究所,并跨省组建了“江西英田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目前,集团形成了年产农用车15万辆,柴油机30万台的生产能力,年产值突破30亿元;由如皋藉在锡打工农民马斌返乡创办的南通市神马电力科技有限公司,自1996年创办以来的11年间,发展成果辉煌并成为全国目前最大的输变电密封件、复合空心绝缘子生产企业,输变电密封件市场覆盖率达60%以上,复合空心绝缘子的市场覆盖率达100%,研发的新产品全部填补国内空白, 吸纳人员就业2600多人;由招商引资来如创业的上海藉老板陈强,于2005年10月正式开工建设落户在如皋港区的江苏熔盛重工集团有限公司,面对当前全球经济不太景气的情况,企业实现了创大业的目标,目前累计手持合同订单99条,约1800万载重吨、80多亿美元,进入世界造船企业20强,列中国民营造船企业之冠,特别是主打产品苏伊士型原油轮承接量全球第一,占全球份额约30%。总裁陈强表示,熔盛将打造世界一流的船舶制造基地。熔盛员工已达10800人,最近又新吸收300名大学生和300名技术工人就业,明年就业人数将达20000人以上。另据如皋市小额担保贷款统计数据显示,自2005年启动小额担保贷款业务以来,全市有289名失业人员申请小额担保贷款805万元自主创业,带动就业896人。其中,2007年以来新增申请小额担保贷款490万元,实现创业就业127人,带动就业262人。

综上所述,笔者的启示是:创业将成为扩大就业的重要方式,实施创业带动就业,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必须坚持的战略选择。

四、加快创业带动就业的对策研究

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是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为的具体体现。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社会都要高度重视创业带动就业,认清当前就业工作所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积极转变工作理念,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进创业带动就业。笔者建议,当前要以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国务院关于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和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改进小额担保贷款,积极推进创业促就业的通知》精神为主线,着重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以创业理念和创业文化宣传为先导,为创业带动就业营造强烈氛围。加快创业带动就业,关键要靠科学创业理念,弘扬创业文化。创业理念、创业文化宣传,不能仅靠一次会议、一个报告、一篇文章就可以毕其功于一役,而要靠多形式、坚持不懈的潜移默化地宣传引导。创业带动就业不能局限于简单的舆论引导,重要的是要有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宣传工作措施。笔者认为,长春市《创业大讲堂》经验值得推广和借鉴,该市2007年启动了一个全社会参与的创业宣传活动--《创业大讲堂》,当地市委宣传部、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联合主办,主流媒体《长春晚报》具体承办,驻长春新闻媒体《成功》、《跨跃》、《职教时空》、《创业天下》、《财富》、《民生》等不同媒体广泛加入,成功探索并搭建了部门工作与新闻媒体合作的宣传平台并取得显著成效。同样,温州人的创业文化和创业精神值得学习推广,在温州人血液中流淌的都是创业因子,温州人愿赚别人看不上眼的小钱,利润哪怕只有一厘,他们一样要赚;温州人并不满足于小打小敲,有的人甚至“胆大包天”,敢于承包飞机航线等等,温州模式――“创业经济”即“老板经济”值得解读。因此,创业带动就业的宣传必须多形式,多措并举,除了借鉴长春《创业大讲堂》做法外,还有比如:举办不同规模的创业者论坛、创业成果展示、创业项目推介、创业图片展览、创业先进表彰会、创业政策下基层等一系列活动,都是强化宣传的好形式。总之,要综合运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各种媒体工具和举办专题、专栏、专版等多形式,广泛开展创业及创业带动就业的宣传活动,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宣传活动,要实现从过去的单纯就业“找饭碗”到创业“造饭碗”的转变,要实现从过去单纯的“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的转变,要适应中国经济发展逐步由单纯的“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要克服“小成即满、小富即安”的小家子意识,用自主创业实现人生价值,以创业带动更多的人就业,在全社会掀起一个全民创业的热潮。

(二)要以培训技能和创业能力提升为手段,为各类人员成功创业带动就业创造条件。全面实施创业带动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必须加强创业技能培训,这是劳动者掌握创业技能、提高创业能力和创业成功率的重要手段。首先,必须搭建创业培训平台,注重培训整体规划和具体计划制定。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扩大师资选拔范围,将具备条件、愿意从事创业技能培训的人员吸收到师资队伍中来,改善师资队伍素质结构,并定期开展教研交流、组织观摩教学等活动,提升教师业务素质和能力水平,以确保创业培训的质量和效果;其次,必须面向城乡各类劳动者开展创业培训。对象范围除城镇失业人员外,要向大学生、农村劳动者、复员转业退伍军人、残疾人等城乡创业者延伸和拓展;第三,积极开展SYB培训。要按SYB培训统一的技术标准,指定教材,严格组织教学,并结合实际,自主开发和选用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辅资料,采用案例剖析、企业家现身说法以及创业实训等方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第四,健全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创业培训是职业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要面向全体劳动者开展培训,在促进劳动者创业能力提高的同时,将就业观念教育培训贯穿于创业培训的始终,因为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经济结构调整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深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灵活就业越来越成为扩大就业的主渠道,劳动者要主动适应就业方式多样化的趋势,通过等多形式实现就业或创业就业。

(三)要以创业帮扶和政策完善为抓手,为创业带动就业提供宽松环境。加快创业带动就业必须强化创业帮扶措施,完善创业激励政策。从鼓励劳动者创业出发,政府要在税费征收、小额贷款、社会保险补贴、经营场地、工商管理等方面给创业者提供更多的方便,降低创业门槛,减少创业成本和风险,并加快制定面向全体城乡创业者的优惠政策,扩大帮扶创业范围。在具体操作实施过程中,建议始终坚持“三结合”原则:

一是政策创新与帮扶创业相结合。加快实施积极的创业政策,要支持发展个体工商户,因为这是比较适合初始创业者的经营方式;要放宽“小企业”准入门槛,对初创小企业,按照行业特点降低注册资本限额,实行注册登记即时办理制,减少注册登记审查环节,放宽市场主体登记材料要求;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对登记个体经营(国家限制的行业除外),自筹资金不足的,给予小额贷款及贴息;对组织起来创办“三托”(托老、托幼、托病)、“三服”(家政服务、配送服务、保健服务)和“三管”(物业管理、车辆管理、公共管理)等服务型企业的,要免收管理、登记、证照类等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对创办企业新增就业岗位带动就业的,要按政策落实税费减免政策,符合条件的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尽快形成政府推动、社会支持、自主创业和不断创新的政策支持体系。与此同时,要围绕政策咨询、创业培训、专家评析、项目推介、创业孵化、融资服务、开业指导和后续服务等方面的内容,建立“八位一体”的帮扶机制,重点开展“一站式”、“一条龙”服务,提高劳动者创业成功率和稳定创业率。

二是促进初始创业与做大做强民营企业相结合。初始创业是创业,做大做强民营企业是更大创业,要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积极推动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施资产重组、企业兼并和产业整合,鼓励企业上市融资、争创名牌、自主创新,加快形成铺天盖地与顶天立地互动并进的创业格局。比如:如皋市在经济结构持续优化的过程中,不断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推动企业与全国109家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关系,签订人才、技术合作协议429项。并通过企业上市融资、争创名牌等战略实施,做大做强民营企业。江苏熔盛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在扩大融资方面,与中国银行南通分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同时与民生银行、中信银行展开积极合作。2007年完成私募融资3亿美元资本金到账。目前上市工作全面启动,年内完成香港上市。首发募集资金约15亿美金,将投向海洋工程、修船、船用柴油机及配套等项目;在实施品(名)牌战略方面,强化“熔盛品牌”,先后与挪威DNV、美国ABS、英国LR以及德国GL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通过合作方宣传扩大“熔盛品牌”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三是鼓励本地居民创业与吸引外来人员创业相结合。对各类创业主体采取一视同仁的帮扶政策,保证权利平等、创业条件公平、创业成果得到保护,以吸引各类人员来本地创业。比如:随着开放能级的不断升华和大沿江开发战略的实施,如皋市在大力鼓励本地居民创业和返乡创业的同时,积极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激励措施,吸引外来人员创业。据统计,目前如皋藉在外能人返乡创办的企业有1001家,总投资64.9亿元;2008年上半年,引进市外民资58.74亿元;一些高大新项目竞相涌入,如皋港区4个超亿美元、2个超10亿元的项目,省级如皋经济开发区3个超亿美元、10个超千万美元、8个超亿元的项目相继落户,这必将为如皋市创业带动就业提供新的发展空间。

(四)要以强化责任和协调服务为基础,为创业带动就业提供联动保障机制。根据创业带动就业的内涵,我们可以看出,创业带动就业有三个主体即:创业主体(指全社会有创业愿望和创业能力的劳动者)、带动就业主体(指劳动者创办新企业包括合作组织、个体经营和项目)和促进创业带动就业主体(指政府)。对此,创业带动就业三个主体作用十分重要,必须通过强化责任、明确目标和加强服务,构建一个上下联动、左右配合、政府支持、部门协调、全社会参与,方方面面齐抓共管的保障机制。

一要落实政府部门责任。各级政府都要高度重视创业带动就业,把促进创业带动就业作为新时期就业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要建立由政府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担任组长、副组长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由劳动保障、财政、工商、税务、人民银行、有关商业银行、经贸、工青妇、担保机构和宣传等部门单位担任成员,明确各自相关职责,落实工作责任,定期沟通情况,加强组织协调,及时解决存在问题和矛盾;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制定和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扶持政策,统筹规划和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政策的落实;要加强政府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设,在就业服务工作中增加创业指导职能,并建立健全乡镇、街道、社区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服务网络,具体承担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组织工作。建议各级就业服务机构增设“创业就业指导中心”,纳入就业服务体系,在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下,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主管,所需经费列入地方政府财政预算。要建立健全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目标责任制和考核指标体系,将创业带动就业目标任务层层分解,作为政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督促检查,建立健全通报奖惩制度,定期通报进展情况,对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及时进行表彰奖励,以推动创业带动就业。

二要注重协调服务工作。首先,要积极引进、开发、推介创业项目,建立创业项目信息库,经常举办创业项目展洽会,完善创业项目开发、征集、论证、展示和推介的机制,为自主创业者推荐符合地方经济特色、投资少、见效快、有市场发展前景的创业项目,积极探索创业项目开发奖励机制,面向全社会开展各类创业项目的公开征集和评比活动,对创业成功和带动就业项目策划者给予适当奖励;其次,要积极打造创业实训孵化基地。建立政府扶持、市场运作、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的运行机制,要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紧密结合,有重点地建设服务功能强、发展前景良好的创业实训孵化基地,要依托现有的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充分利用闲置厂房、场地、校舍楼宇等设施,经过改造形成各具特色的创业实训孵化基地,为创业者提供生产经营场地;第三,要积极开展创业专家咨询评审活动。聘请具有企业管理专业背景和创业实践经验的企业家、专家教授以及熟悉经济发展和创业政策的政府部门人员,组成创业专家咨询评审队伍,通过上门服务、集中服务、电话服务、面谈服务等多种形式,为创业者提供个性化和专业化的咨询、指导和服务。第四,要跟踪了解创业者的企业经营情况,定期组织创业交流和考察等活动,可引导创业者成立创业联谊会,通过社团组织的建立,发挥其桥梁和纽带作用,经常沟通创业信息,开展结对互助活动,推动创业健康发展。

三要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创业带动就业是个系统工程,仅靠劳动保障部门孤军作战是难已做好涉及多个部门的工作,需要动员各级各部门以及全社会参与齐抓共管,依靠方方面面力量支持,才能形成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工作合力。比如:劳动保障部门要做好业务牵头和统筹协调;财政部门要按政策保障资金到位;工商、税务部门要按规定办理证照、税务登记和落实优惠政策;人民银行、有关商业银行和担保公司等要落实小额担保贷款;经贸部门要根据产业结构布局,提供创业有关信息;工、青、妇群团组织要积极参与创业典型的培育;宣传部门及各新闻媒体要做好宣传工作等等。

作者简介:

项目带动战略 第6篇

实施城镇带动战略是加快发展的迫切需要

对雁江而言,实施城镇带动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有利于雁江区在进入“西部竞争力”十强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加快形成城乡同繁荣共发展的生动局面。

城镇带动战略是发展趋势和要求的契合点。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省委提出“多点多极支撑”战略,坚持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发展一批区域性中心城市。今年5月,省政府印发《关于2013年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2013年全省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方案》,从规划引领、产业支撑、城镇建设、住房保障、户籍改革、土地保障、社会保障以及财政投入等多方面进行了规划和指引。资阳市委三届五次全会提出了“五年总量翻番、再造一个资阳”宏伟目标,要求统筹推进资阳中心城市“一城三区”建设,完善旧城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全力推进城南新区、城东新区建设,不断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从雁江区来看,今年4月发布的四川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中,雁江被列入国家层面重点开发区域,并作为2级最适宜开发地区,中和镇成功列入全省21个“百镇建设试点行动”重点镇,是全市唯一入选的乡镇。可见,城镇带动战略顺应和贯彻了国家、省、市的发展要求和导向,是当前发展趋势和自身发展要求的契合点所在。

城镇带动战略是提升区域形象的突破点。经过多年的建设,雁江城市形象得到明显提升,尤其是随着近年“一城三区”战略的深入实施,已初步形成了旧城区、城东新区、城南新区共同发展、相互促进的良好格局。今年8月公布的2012年全省县级经济综合评价中,雁江在67个丘陵县(市、区)中排名第5,上榜华西都市报、华西传媒集群发布的“西部竞争力十强”名单。但就目前来看,雁江城镇建设仍然存在较多不足,和周边的兄弟区县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城镇功能不够完善,管理服务水平不高,城镇规模结构不合理,缺乏具有辐射带动能力的多点多极支撑。旧城区生活性服务业品质不高,中心商业圈缺少上档次的购物、休闲、娱乐场所,吸引力不足;人口密度过大,学校、医院、幼儿园等公共设施配套不完善。城东新区虽然城市骨架基本成型,但综合性商业中心仍在筹建中,通信、金融、邮政、零售、餐饮等服务行业布点工作相对滞后,人气商机尚未聚集。小城镇建设仍处于较低水平,多数乡镇规划不够完善,即使完成了规划修编,几经论证后就仅停留在纸上而被搁置,因为多种原因未能依规实施;现有的小城镇规划布局欠合理,整体规模不大,聚集人口不多,公共服务能力不强,基础设施较为滞后,无法满足城镇人口生产生活需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不够深入,违章搭建向镇村基层蔓延、屡禁不止;城镇周边缺乏产业支撑,仅有一些零星的小卖部、餐饮店,对周边地区特别是中心村的辐射带动能力较弱。由此可见,雁江城镇建设质量不高、进度滞后,是经济建设中的短板所在,急需通过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有效解决城镇发展中的各类矛盾和问题。

城镇带动战略是加快经济发展的着力点。近年来,雁江经济社会整体实现了较快发展,现今已进入相对平缓期,而实施城镇带动战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将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着力点。

城镇建设将促进工业发展。发展良好的城镇将为工业提供充足的市场和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促进工业生产企稳回升,形成城镇建设和工业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发展格局。雁江工业化水平处于中期,城镇化水平却处于初期,要促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协调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不断发展和巩固工业化成果。

城镇建设将扩大投资规模。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三架马车”。就雁江而言,以投资带消费、以消费促增长仍是当前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近段时间,市场需求不旺导致工业投资增长缓慢,固定资产投资后劲不足,必须进一步加快城镇建设,以城镇建设的投资带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稳步增长,从而实现全区经济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城镇带动战略是统筹城乡的切入点。城镇化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根本出路。雁江经济欠发达,表现在农村,根子在城市,根本出路在城镇化。

从现状看,雁江农村人口众多,发展相对滞后,农民人均收入水平不高、增收困难较大。特别是受丘区地理条件和农民传统意识限制,大部分农民仍然依靠传统耕作方法,农业科技含量不高,即使部分乡镇发展有柑橘、枇杷、西瓜等特色产业,但规模化生产程度、科技含量、品牌知名度等较先进地区仍有很大差距,农产品利润也大多被中间商赚取,农户所得相对有限。要实现农民增收,必须在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同时,加快城镇化建设,解决农民进城进镇问题,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科学适度地发展一批小城镇,将切实激发农村活力,提高农业产业集中度,达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目的,有利于破除城乡二元经济体制,促进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协调发展。

实施城镇带动战略需要重点突破

就雁江而言,要实施城镇带动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必须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市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部署和要求,按照“建设新区、改造旧城、开发城镇”的总体思路,努力走出一条形态适宜、产城融合、城乡一体、集约高效的新型城镇化路子。

优化规划布局,科学构建现代城镇体系。要依托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切实抓好城镇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等各类规划的协调与衔接,处理好城镇发展与调控引导的关系,形成布局合理、形态适宜、层次清晰的现代城镇体系。

nlc202309011257

城东新区方面,城市总规、控规和城市设计均已完成,要进一步加强对道路、排污、园林绿地等城镇基础设施和学校、医院、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的统筹布局,突出规划好“两心”、“两轴”、“一带”、“三廊道”、“四片区”等重点区域内的商贸、居住布局,确保分区科学、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环境优美,力争到2015年,新区功能比较完善的建成区面积达10平方公里以上、集聚人口10万人以上。

旧城区方面,积极配合市委、市政府的旧城区控规和修建性详规编制工作,与城东新区、城南新区统筹考虑,加快推进旧城棚户区改造,充分利用人气旺盛的有利条件,规划一批大型超市、商贸中心,积极打造旧城区中心商圈。

小城镇方面,重点做好中和、伍隍、丹山、祥符等纳入省、市重点小城镇建设的乡镇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充分考虑新村聚居点和新农村综合体布局,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促进产业发展,产城融合增添发展动力。以产业发展为重点,按照“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协调推进”的思路,继续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加快产业发展,保持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和旺盛生命力。

城市产业方面,以资阳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园、城东现代物流园、侯家坪工业园等三大园区为建设重点,引进配套项目入园“抱团”发展,提升产业集聚发展能力。注重招大引强,大力引进造车、食品、医药等主导产业的优质关联配套项目,不断拉伸产业链条,促进产业发展壮大。抢抓全市“百亿企业培育工程”机遇,将四川现代、四海集团、资阳机车、禾邦集团等培育成百亿企业,积极引导产业上档次、成规模。同时,抓住成都第二机场落户简阳的重大机遇,借助航空运输的快速性和国际航空港航线网络的辐射效应,规划发展临港临空经济,拓展经济活动的空间和范围。

小城镇产业方面,牢牢把握打造省级“百镇建设试点行动”重点镇契机,全力做好城东(中和)中小企业园规划建设工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启动园区骨干道路建设,完善园区基础设施配套,促进中和镇工业与场镇建设互动发展。充分利用碑记镇佛山橘海、保和镇省级新农村示范片等资源,积极引进有实力的投资业主,加快发展乡村旅游业。坚持“产村相融”理念,坚持新村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重点抓好柑橘、生猪养殖、林下养鸡等特色优势产业,促进产业和新村建设互动共融发展。

完善城镇功能,全面提升城镇质量和水平。城镇带动作用要充分发挥,必须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完善,不断提升城镇建设管理的质量和水平,提升城镇内在品质。

基础设施方面,着力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加快推进和积极对接成渝客专、成都新机场高速、机场轻轨、资潼广高速等交通项目,加快构建立体交通网络。加快建设重要乡镇连接线和通村通畅路,不断完善区内路网体系,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积极推进新区污水处理厂、变电站等市政项目建设,进一步提高新区承载能力。全力做好小城镇改造和风貌塑造工作,完善垃圾分类处理体系,加快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结合通乡油路改造工程,有效改善小城镇基础设施条件。

公共服务方面,突出宜居宜业。加大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完善力度,优化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努力满足城镇人口快速增长的需要。加快城区学校新建和改扩建进度,争取尽早投入使用;积极兴建公办幼儿园,加快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优化、整合、集中城乡教育资源,合理布局学校网点,促进城乡教育逐步均等化;不断丰富医疗卫生资源,确保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城东新院尽快竣工投用,不断提升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水平,满足广大群众医疗需求;提高体育公共服务覆盖面,大力推进青少年体育活动中心、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和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建设。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加快廉租房、公共租赁房建设和旧城危旧房、棚户区改造,着力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和进城务工农民住房困难。

坚持以人为本,加速聚集城镇人气。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必须积极促进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协调同步发展。以城东新区为中心,做强产业支撑,扩大就业规模,提升城市品质,进一步提升城镇的吸引力,切实增强城镇的辐射带动能力。

以产业聚人气。大力发展造车、医药、食品等产业和现代物流业,着力做强城镇产业支撑,通过主导产业的发展壮大,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加快相关配套产业发展,以产业的兴盛聚集更多的人气。

以商机聚人气。在城区,着力打造大型城市商贸综合体,引进有实力、有知名度的商家企业,构建城市中心商圈,提升消费档次和水平;在小城镇,大力发展超市、连锁经营和特色乡村旅游,着力繁荣农村市场,加速人气聚集。

以环境聚人气。按照“成渝经济区独具丘陵特色的依山傍水、宜居宜业的生态景观江城”的定位,加快推进城东新区配套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优化人居环境。坚持“便民、规范”的原则,全面加快城镇通信、金融、邮政、零售、餐饮、交通等网点建设,完善教育、医疗、社区服务等公共服务配套,为人口集聚奠定良好基础。

统筹城乡发展,努力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城镇化的目标不仅仅是城市人口所占比重的迅速增加,而更着重于农村人口素质的现代化和城镇化,从而消除城乡对立,实现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雁江作为农业大区,应按照“产村相融”的工作要求,统筹好新型小城镇建设与新农村建设,使城乡统筹发展、相得益彰。

注重空间结构转型。在增强中心城区辐射带动作用的同时,重点加快中心城镇、重点小城镇及周边地区的发展步伐,有序推进一般场镇和全区1095个新村聚居点建设,构建层次清晰的城乡发展空间结构。

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在中心城区主动接受大中城市辐射带动和产业转移的同时,加快周边集镇的产业集聚与结构调整。在农村重点发展蔬菜水果、经济林木、小家禽养殖等效益农业,促进农业基地化、产业化发展,逐渐推进城乡之间产业结构的联动调整、梯度提升。

探索管理制度转型。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与劳动就业制度,与户籍制度改革相配套,加快乡镇住房制度、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教育体制的改革;创新机制体制,加强镇村公共基础设施和场镇风貌的管理维护,切实提升乡镇城镇化水平。

实施城镇带动战略需要机制创新

创新资金筹措机制。树立“经营城市”理念,合理配置利用城镇土地资源,实现收益最大化;全力盘活乡镇粮站、煤站、烟站、供销社等国有资源,积极探索基础设施特许经营制度,筹集城镇建设资金。建立城乡建设投资多元化机制,拓宽市场运作和社会参与渠道,探索转让资产权益等多种方式的融资模式,吸引民间投资进入城乡公共产品生产领域,形成投融资主体多元化、筹集手段市场化、资金来源多样化的资金筹措机制。

建立用地保障机制。坚持“盘活存量、优化增量”的原则,充分挖掘用地潜力,全面清理城镇闲置国有建设用地,加快城区企业“退城入园”进度;大力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积极争取并加快实施项目,尽快取得用地指标。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合理调整用地结构,严格控制用地规模,新建工业项目均要落户产业园区,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完善管理服务机制。建立开放型现代城镇体系必须打破城镇化路径依赖与闭锁,打破城镇化传统路径赖以存在的制度环境,探索建立一套促进人口向城镇迁移、产业向城市集聚并与服务型政府转型相兼容的管理服务制度。要优化政务环境,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大力推进行政效能建设,精简办事程序,不断提高行政服务水平。要完善政策保障,加强政策梳理和统筹整合,形成叠加效应。要完善基层干部政绩考核机制,避免乡镇层面的过度竞争、小城镇遍地开花、杂而不精。

山东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研究 第7篇

由于所处的历史阶段和面临的历史任务不同, 发展中国家和西方发达国家对信息化的发展重点在理解和实践上都有很大不同。从发达国家社会经济结构的演进路径和发展逻辑看, 信息化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发达国家都是首先实现工业化之后才在更高阶段进入信息化的, 并不存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历史发展命题。工业化的成果为信息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信息化正在实现对工业化的替代和改造, 推动西方国家进入以信息产业高度发达为特点的后工业社会。而在后起的发展中国家, 情况则正相反。信息化在我国更多地表现为服务于工业化, 即依靠信息时代的先进技术去加速推动完成工业化的历史任务。信息化不仅代表着工业化的发展方向, 在实践中更大程度上表现为是工业化的工具和手段。同时, 工业化作为信息化的载体, 也为信息化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

我国离工业化的成熟阶段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尽快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们无法绕过、需要下大力气继续完成的历史重任。然而, 进入二十一世纪, 国内国际环境的新变化对实现工业化提出了新的挑战。一方面, 我国推进工业化所面对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与当年西方发达国家有着天壤之别, 面对资源、人口、环境的巨大压力, 以往以资源消耗为特点的经济发展方式难以为继。另一方面, 当今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迅猛发展, 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面对继续完成工业化和迎头赶上信息化的双重历史重任, 我国既无法像发达国家那样以弱化传统产业来实现信息化, 也不能待工业化完成后再过渡到信息化, 只能实现工业化与信息化结合并进的经济发展战略,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用信息化提升工业化的水准, 力求发挥后发优势, 加快追赶步伐, 最终完成实现工业化的历史任务。

20世纪80年代以来, 山东的经济增长方式带有明显的外延粗放的特征, 主要依赖高投入和传统产业的扩张, 目前经济总量虽位居全国前列, 但也带来了产业结构不合理、工业技术水平落后、能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等一系列深层问题, 在区域竞争中面临极大的压力, 继续保持经济快速增长难度很大。山东要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进一步巩固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迫切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优化提升产业结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为摆脱当前困境、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一条最佳出路。

二 山东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制约因素

1、少数领导对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意义认识不足。一方面, “重工业化、轻信息化”, “重物质资源, 轻信息资源”的旧观念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另一方面, 有的企业决策者脱离工业化实际盲目追求信息化, 把信息化简单地等同于资金投入上设施, “重硬轻软”, 忽视通过更新观念、深化改革和强化管理等基础性的工作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根本。

2、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存在总量偏少、层次不高、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大、中型企业普遍缺乏能占领科技前沿、组织领导重大工程和攻关项目的技术带头人;缺乏拥有高知识、高技能尤其是既掌握信息技术又通晓企业生产经营的复合型人才, 直接导致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落后。

3、信息化资金投入不足, 制约企业技术开发。目前山东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技术开发资金85%左右来自于企业自由资金投入, 10%左右来自于金融机构贷款, 2%左右来自于政府专项资金投入, 其他融资渠道如获得风险基金、发行企业债券、通过股份制筹集资金、吸收外商投资、争取境外资金、通过联营获得资金、民间集资等还比较狭窄, 造成了企业技术开发资金的短缺, 使一些好的项目不能及时投产。

4、政策法规不够完善配套。山东省已经陆续出台了一些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法规, 2008年1月1日起实施的《山东省信息化促进条例》, 标志着山东信息化迈入了依法促进、依法管理的新阶段。但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 仍存在着各行业、各地区标准与规范不统一, 政出多门不能实现互联互通的问题, 妨碍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交流。

5、信息产业规模小、配套差、层次低。大企业数量较少, 信息资源布局分散;核心技术落后, 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竞争力较强的知名品牌少, 整体上具备高新技术、高附加值的产品屈指可数, 难以形成规模生产, 存在着产业“空洞化”的威胁;产业链条短, 配套能力差;资本和技术力量弱, 研发力量薄弱, 产业发展规模不足, 难以对山东工业化产生巨大拉动。

二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对策

(一) 优先发展信息产业,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做大做强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山东信息产业近年来快速发展, 已经具有较为雄厚的基础, 应立足现有优势, 发展电子信息产品, 增加产品的信息技术附加值, 提升产品的信息化水平。

2、以应用软件为突破口, 加快发展软件产业。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产品, 推动应用软件和中间件开发取得突破。

3、提高信息产业集中度。充分发挥山东区位优势, 以现有主流产品和骨干企业为依托, 以拉长和完善产业链为主要方式, 加快建设一批区域特色明显、产业聚集度高的产业基地和产业园, 形成特色鲜明、相互协作、资源优势互补的信息产业集群格局。

4、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加快发展以电子信息设备销售和租赁、信息传输服务、计算机服务与软件业以及数字内容产业等为主体的信息服务业;特别要围绕实现信息资源的互通共享和搞好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 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建设“网上山东”为目标, 尽快建立规模较大的各类公共信息库, 加快专业性和综合性网络及数据库建设, 积极推进政务、公共领域、企业、市场和个人等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 提高以市场为导向的应用水平。

5、加快推进电子商务。以政府管理服务电子化为切入点和突破口, 抓好企业级电子商务应用, 积极构建和完善安全认证、网上支付、信用体系等电子商务的外部环境, 不断完善全省电子商务框架。

(二) 广泛应用信息技术, 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1、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把信息网络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 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信息基础设施技术水平。

2、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完善政务网络, 推进重点业务系统及信息资源库建设, 提高服务水平。

3、努力推进经济领域和社会公共领域信息化。大力推进电子政务信息化, 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以农业、企业、金融、工商、税务、海关等为重点, 努力实现经济领域的信息化;稳步推进社会公共领域的信息化, 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 提高全民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

(三) 加快传统产业信息化改造, 努力打造制造业强省

1、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 提升传统设备与工艺技术水平。从2006年的统计数据看, 山东主要工业企业落后设备的比重达到9.7%, 其中需要淘汰的高耗能设备占2.1%。全省机械行业主要工业企业拥有国内先进水平以上的装备仅占40.6%, 尤其是大型零部件的成型设备、精密模具、数控加工设备等与国内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改变因生产工艺落后导致的传统产业产品老化、质量不稳、档次不高、出口不畅的状况, 必须大力推进制造业信息化。

产品研发、生产、企业营销、管理等四个环节是传统工业进行信息化改造的重点, 其中生产流程或者说是工艺环节的改造对于提高产品质量水平至关重要。应围绕增加品种、改善质量、节能降耗、防治污染和提高劳动生产率, 在生产过程中广泛采用计算机模拟技术、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智能制造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等, 提升生产制造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

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工程, 要把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和山东半岛高新技术产业化等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与加强区域信息产业合作结合起来, 发挥胶东半岛制造业产业群和软件产业园区集中的整体优势, 形成一批研发能力强、装备水平高、具有国内外市场竞争优势的新型制造业产业群。

2、推进重点行业信息化。山东目前处在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转化阶段, 轻工、纺织、石化、机械、建材、冶金、煤炭、电力、医药9个传统产业既是需要作为主导产业培植发展的重点行业, 也是信息化改造的重点行业。应以增强技术创新、产品开发和精深加工能力为方向, 突出抓好产品研发数字化、生产过程自动化、企业管理精细化、商务运营电子化, 提升这些产业的设计、制造、装备和管理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 推进上述行业的信息化。

3、抓住装备制造业这个重点。加快机电一体化的研究开发, 将传统的机械技术与现代的电子、数字、计算机等技术有机结合, 以数控机床、重要基础件为重点, 以提高传统机械设备和产品的性能, 大幅度提高传统产业的品种、质量、节能降耗和生产效率, 促进机电产品的升级换代为目标, 通过有重点地引进关键技术和自主创新, 增强重大装备的开发能力, 推进机电一体化, 提高装备工业智能化水平, 力争在数控机床及数控系统、发电和输变电设备、精密仪器仪表、大型施工机械等重大装备上实现新突破。

4、把节能降耗作为技术改造的突出问题。加大对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行业的技术改造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抓住作为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省的契机, 通过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信息服务系统, 重点在煤炭、建材、电力、轻工、化工、冶金等高资源消耗行业推广循环生产方式, 通过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优化设计、柔性制造和精细化管理, 通过对生产过程进行数字化、网络化的实时监控, 合理分配资源, 实现节能降耗、改善环境, 促进可持续发展。

(四) 以管理为突破口, 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 是指以企业流程为基础, 通过综合运用信息技术, 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所有信息进行控制和集成化管理, 实现企业内外部信息的共享和有效利用, 以提高企业效益、市场反应速度和市场竞争能力。目前, 山东不少企业不仅技术、工艺水平差, 而且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也比较落后, 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企业经济效益的改善和市场竞争能力的提高, 实施管理信息化, 能够有效克服经营理念陈旧、管理基础薄弱等弊端, 是推进企业信息化的一个很好突破口。

西方发达国家是在经历工业化以后步入信息化的, 全社会已经完成流程的标准化、规范化改造。而我们正在努力实现工业化, 标准化和规范化是必须努力补上的一课。要在严格企业管理、提高企业整体管理素质上下功夫。否则, 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再快, 投资再大, 也不能保证企业信息化的成功。推进企业信息化, 必须以良好的企业管理作基础, 使企业管理模式以及企业文化同步推进, 使信息化不仅仅表现为现有运作模式的电子化、网络化, 更成为一场伴随着人的观念、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的根本变化在内的管理模式的变革。使企业业务流程适应信息化要求, 具体可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步是对企业所有业务流程进行改造, 使其进一步标准化、规范化;第二步再通过计算机把合理化的东西有效化。

(五)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提供强大技术支撑

1、科技创新与山东经济转型.

传统工业化以资本投入为主要源泉, 新型工业化则以技术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为主要动力。山东企业在开展科技创新方面存在如下问题: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企业比重相对较低;科技创新投入的强度较弱, 与上海、广东、江苏的差距十分明显, 资金缺口较大;科技创新人才缺乏;自主创新竞争力仍显不足, 专利的数量和水平仍不能与南方发达省市相比。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必须切实把发展思路从过去单纯重资源、重资金和热衷于争资金、争项目, 转变到重科技、重人才上来, 坚定不移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求发展。

2、把突破核心技术作为自主创新的重中之重。

加强原始创新能力建设, 加大关键领域攻关力度, 努力突破核心技术, 加强集成创新能力建设。

3、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坚持引进技术和引进智力并举, 加大先进适用技术引进力度, 在强化消化吸收的基础上提高再创新能力。

4、积极拓宽投资渠道, 加大科技投入。

增加财政支持力度;完善和落实鼓励技术创新的优惠政策;形成支持科技创新的多元化投资格局。

5、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建立以市场为导向、有利于促进成果转化的科研运行机制;加强中介机构和技术市场建设;建立多元化的成果转化融资体系;完善政策配套, 强化政策激励。

“十一五”时期是山东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业化进入加速发展期的关键阶段, 这个阶段要在量的扩张的同时, 为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质的基础。只有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才能继续保持山东经济增长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努力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海波.山东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研究[R]. (编号03CJJ01, 结项号2007224) , 2007.

[2]李继文.工业化与信息化:中国的历史选择[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3.

[3]杨海波.数字技术与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山东社会科学, 2009 (1) .

[4]任保平.新型工业化: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创新[J].工业经济, 2003 (3) .

项目带动战略 第8篇

1 我国铁路运输提速战略概述

我国铁路运输实现了几次提速战略, 实现了扩大再生产的目标, 为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实现了重大的创新, 技术方面得到了迅速提升。除此之外, 提速战略的实施促使我国铁路运输的实际效率以及运输能力都得到快速提升, 这对于实现我国铁路交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另外, 铁路运输的提速方案还在更大程度上有效提升了铁路运输的安全可靠性, 将铁路的比较性优势充分展现出来, 改善了运输产品的结构, 路网结构也逐步完善起来。

很多铁路运输方面的专家和学者对于提速战略的实施进行了多视角的研究, 并展开综合运输服务和技术等的广泛性讨论。另外, 我国的一些学者在研究的过程中还借鉴了其他国家一些先进的铁路运输方式, 认为在繁忙的干线部分实现提速方案有几个难点, 其中包含客货分线等相关部分的技术问题和组织问题等。因此, 在我国的铁路运输发展过程中, 提速战略不仅开辟了铁路运输行业的新领域, 还为完善铁路运输发展以及促进运输产品多样化提供重要帮助。

2 提速战略对我国铁路运输发展的重要作用

提速战略在我国铁路的历史发展上实现了新的突破, 其不仅增加了我国铁路的整体性发展, 还在运输生产力方面得到了有效提升, 对于铁路运输组织的基础理论和方式实现有效创新和发展, 对于我国的铁路技术发展等都十分重要。

2.1 提升铁路运输的技术水平。

技术水平和装备是关系到列车提速和高密度运行的重要指标。我国的铁路运输提速战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铁路运输的实际技术水平, 装备水准也明显提升。在以往的提速过程当中, 我国的专业人员通过不断自主创新, 有效且准确掌握了很多有限提速的技术, 并且在一些铁路相关的基础设施等方面都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除此之外, 提速战略实施之后, 我国铁路运输中很多大型的站场都进行了创新性的改变, 其中涉及到客运站等的人性化设计, 这对于我国铁路设备等的整体水平都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很多货车的实际提速载重相关的技术都相对提升了很多。我国的铁路运输事业已经实现了信息化的发展, 主要原因在于信息技术已经被充分应用在铁路运输当中。很多传统产业得到了改造, 铁路方面的实际运输效率上升, 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也得到了明显提升。我国在铁路运输技术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果, 例如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和铁路无线通信系统等, 都有效展现了我国铁路提速的成果, 符合铁路运输的实际需求。

2.2 繁荣铁路城际旅客运输线路。

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直接带动了我国的城市化发展进程, 其中长江三角洲以及珠江三角区等都是我国经济发展十分繁荣的区域, 一直以来都是较为重要的活动区域, 客运量庞大。提速战略中, 我国城际旅客运输得到了极大的重视, 在很多重要的经济区域之内, 开设了快速型列车, 加强了城市的辐射效应, 直接突出了同城效应的重要优势。在提速战略实行之后, 我国的珠三角以及环渤海等都市圈内的高速客运专线等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很多运输机制得到了逐步完善, 对于提升经济运行的效率和居民的生活质量都发挥了主导性作用, 促进了周边经济的健康发展。除此之外, 在我国, 都市圈区域的社会和经济发展速度极快, 实际的城际客流量较大, 客流量呈现比较集中的趋势, 高峰期客流量增长明显, 需要铁路运输方面在时效性上加强研究。因此, 对于都市圈区域的人员来说, 他们迫切需要一些高密度且高速度的交通工具, 可以有效缓解紧张的交通压力。城际铁路客运公交化的发展在极大程度上满足了要求, 运行时间短, 效率提升明显。

2.3 客贷分线得到发展。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 我国的交通运输能力和运输数量之间出现了矛盾, 这种矛盾在客贷分线中尤为明显, 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影响我国的总体经济发展。另外, 根据当前我国的经济和运输发展情况来看, 今后的客贷分流将成为更加主要的运输发展路线, 其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我国在经过了提速战略之后, 高速客运专线发展有了更加坚实的实践和技术性基础, 促进我国客运事业的发展。除此之外, 我国的铁路在客贷分线上展开了新型模式, 促进了客贷分线运输的实际发展。高速客运的专线对于提高铁路的运输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将一些既有线路的绝大部分旅客列车进行有效分流, 实际缓解有线运输的压力。既有线路使用在货物运输方面, 能够形成高速度以及高运能等安全度极高的运输通道, 在更大程度上满足日益增长的运输方面的需求。总之, 客贷分线在提速战略实施之后得到了有效的发展, 不仅在运输的安全性等方面实现提升, 还能够缓解既有主线路的运输压力, 有利于铁路运输行业的整体发展。

2.4 货物运输组织工作得到创新。

我国的铁路运输事业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发展缓慢, 货物在途中的时间消耗比较长, 货主对运输效率不满, 损失了很大部分对于时速等方面都要求较高的货源。但是, 在实行提速战略之后, 为了能够有效提升货物运输的实际能力, 专业人员使用了先进的技术, 通过不断改造实现了集约化的经营模式。货物运输组织的方法产生了变化, 主要目的是改善路网通过能力, 其中还涉及到调节全路的车流径路, 重点发展战略装车以及卸车点的规划。因此, 根据实际状态可知, 我国的很多货物运输组织在提速战略实施的过程中充分实现了理论以及实践方面的创新, 这对于促进货物运输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帮助。

结束语

我国的铁路发展时间相对其他发达国家较晚, 在很多专业技术以及实践经验上落后于发达国家。但是, 我国的铁路事业发展也经历了较为重大的变化, 在不断的改进过程中汲取经验, 走向更加科学的发展道路。本文首先针对提速战略进行了较为简单的介绍, 进而主要分析了铁路提速策略在我国铁路运输事业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分别介绍了其在货物运输组织、客贷分线、铁路城际旅客运输线路以及铁路运输的技术水平方面的重要促进作用, 以期为促进我国的铁路交通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议。

参考文献

[1]王富忠.铁路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自1952年以来的经验证据[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 2015 (2) .

[2]黄文佳.铁路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投资分析功能的开发与应用[J].铁道运输与经济, 2015 (5) .

[3]王鹤峰.合资铁路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实践与思考[J].铁道运输与经济, 2015 (5) .

[4]高一兵.提高铁路散堆装货物装车质量的思考[J].铁道货运, 2015 (5) .

加快技术改造实施项目带动 第9篇

金沂蒙集团不断加大投资和技改力度, 注重发展循环经济, 全面推行清洁生产, 培育具有金沂蒙特色的企业文化, 企业得到了快速、稳定、持续发展。集团负责起草制定了《工业乙酸乙酯》、《工业乙酸丁酯》及《工业乙酸酯类试验方法》三项国家标准。2007年, 集团研发的“重要农药、医药中间体绿色化工生产技术集成项目”和“含氟系列活性物质中试及工业化研究”项目分别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省技术进步一等奖。

近年来, 金沂蒙集团认真贯彻落实全省的工业结构调整规划, 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产品结构调整规划及实施方案。逐步实施科技兴企和重点项目带动战略, 实现了“产品上档次、企业上规模、装置上水平、创新上能力”, 推动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保持了项目建设的稳定进行和企业经济平稳快速增长。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20.7亿元, 利税2.6亿元, 经济效益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2002年, 集团公司大力开展转变经营机制和调整产品结构活动, 在深化改革、优化产业结构的同时, 以市场为导向, 深入持久地进行科技开发和技术改造, 建立了技术创新机制。同时, 不断利用高新技术改造现有生产装置, 保持了企业销售收入和利税的持续增长。全年投入技术改造资金6300万元左右, 主要进行了1万吨/年乙二醛项目 (2000万元) 、3万吨/年原料酒精项目 (1700万元) 、热电三期技术改造项目 (2600万元) 的建设工作, 为2003年经济效益的保持持续增长,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3年, 是加入WTO后的第二年, 国际市场将进一步向国内推进, 为了适应这个大市场的要求, 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集团将以“十六大”精神为指针, 深入贯彻党中央发展经济的有关文件精神, 继续加大技术改造力度, 夯实企业发展基础。投资8900多万元进行多个项目的建设工作, 主要项目有6万吨/年醋酸乙酯及配套工程改造 (4000万元) 、5万吨/年醋酸扩产 (3000万元) 、资源综合利用8×300k W沼气发电 (1000万元) 、1万吨/年巴豆醛 (900万元) 等项目。

2004年, 集团预计全年投入技术改造资金6300万元左右, 主要进行以下几个项目的建设工作: (1) 6万吨/年合成氨联产甲醇项目。总投资3550万元。 (2) 4800k W沼气发电扩建工程。本期建设规模为16台300k W的沼气发电机组, 总容量为4800k W。项目总投资为2755万元。

2005年, 集团立足公用工程等资源优势和现有产品实际, 不断膨胀产品规模, 延伸产品链。一是投资6000万元, 完成热电扩容项目, 满足生产需要;二是投资2000万元完成了对废水再提高改造工程老装置的优化改造, 做到环保先行;三是结合邓钠盐生产原料需求状况, 建设了700吨/年苯甘氨酸项目, 优化了原料供应渠道。四是筹备实施100万吨/年高塔造粒项目, 状大复合肥产业规模。

2006年, 集团公司调整核心产业, 继续做宽做长产业链条, 实现产品向专业化和特色化方向发展。主要进行了年产100万吨高塔造粒复合肥工程及废水处理再提高改造工程。其中高塔造粒复合肥工程采用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熔体风冷高塔造粒技术, 进行年产80万吨生态复合肥项目建设废水处理再提高改造工程等项目的建设和续建工作。废水处理再提高改造工程的实施, 明显提高污水治理效果, 使外排污水COD由300毫克/升左右稳定下降到100毫克/升以下, 达到一级排放标准, COD削减幅度达60%以上, 污水可用于农田灌溉和工业用水。每年因综合利用可减少进入污水排放量30%以上。与此同时, 加大技术开发力度, 使新建项目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工艺, 在壮大产业规模的同时, 强化企业产品的技术含量。

2007年, 集团公司主要进行了15万吨/年羰基合成醋酯酐一期工程、醋酸酯生产系统流程再造与节能示范工程。其中羰基合成醋酯酐项目采用国际先进水平的羰基合成法工艺, 该技术摆脱了对石油原料的依赖, 是C1化学大型工业化技术开发的重大突破, 它代表了当今世界醋酐生产的先进技术潮流。一期建设5万吨/年装置, 项目投资3亿元, 年产醋酸酐5万吨, 联产2.5万吨醋酸, 可实现销售收入4.2亿元, 利润总额8000万元, 上缴税金4500万元。项目对集团公司20万吨/年的醋酸酯生产系统进行流程再造及优化集成, 并同时引入先进实用技术对相关工序改造, 进一步理顺生产工艺流程, 提高节能效果。项目完成后, 年可节约3.41万吨标煤。通过项目实施, 可将企业生产用能指标得到较大改善, 醋酸酯生产系统综合能耗降低21.7%。

金沂蒙集团完善“以人为本”的管理手段, 拥有并保持现代企业制度的先进机制, 使公司的全部资源充满生命力, 不断革旧鼎新, 最有效地创造价值。首先继续实施品牌战略, 公司全体员工充分发扬“务实、和谐、自律、创新、高效、卓越”的企业精神, 大力倡导“在开拓中进取、在创新中超越”的核心理念, 同心同德、真抓实干, 不断树立全员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和主人翁意识, 提高团队精神, 确定“创一流企业, 打造百年金沂蒙”的目标, 贯彻“客户优先、致力环保、质量为本、诚信立业”的经营理念, 壮大“金沂蒙”在市场的影响力, 提高经济效益, 为项目建设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其次, 资金是项目建设顺利进行的有效保证。集团公司加大融资力度, 加强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等金融部门联系, 确实落实项目银行贷款, 为项目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三是明确责任, 为了搞好项目建设工作, 本着分工明确, 责任到人的原则, 建立健全项目建设管理网络, 以科学求实的精神抓落实, 将工作目标逐一细化、分解, 使每一项工作都有责任领导、责任单位和具体责任人, 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 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 对项目建设任务进行细化量化, 制订出详细的工作分工和项目施工网络计划。有质量要求和完成时限, 有检查督促和考核奖惩, 将每一项具体措施都落到实处。形成企业主要领导靠上抓, 参战人员齐抓共管的局面, 先后出台了多个单项考核办法, 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 确保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各个项目能够保质、保量按时圆满完成。在集团形成了“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有指标、齐心协力抓落实”的良好局面。

四是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 增强全员节约意识。提倡节约, 杜绝浪费, 增强建设节约型企业的责任感使命感, 使企业全员形成自觉节约能源良好的风尚。

为实现节能目标要求, 公司规定新开发产品、新上项目必须是低能耗和环保的, 否则将不予考虑立项。并要求各分公司要将已建、在建的节能技改项目及“十一五”期间本部门的节能技术改造计划报送集团节能主管部门。主管部门将同有关人员共同对节能技改项目进行前期策划、论证和经济分析, 并对技改项目的实施过程给以监督、指导和协调。同时各单位积极行动起来, 认真总结本部门近年来在节能技术改造领域的成功经验, 进一步探索出本部门的所有节能点。

五、加快结构调整,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加强能源和资源的综合利用, 一方面通过技术改造实现规模化、节约化生产, 另一方面下决心大力约束高耗能的产业, 坚决淘汰低效能的设备和产品, 不断改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 降低能源消耗水平。

集团公司在搞好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基础上, 在保证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 作好项目的土建建设工作, 同时按设备定购的“比性能、比质量、比价格、比服务”的原则, 做好设备招标和采购工作, 从各方面降低建设投资成本。

浅析高职院校怎样以项目带动教学 第10篇

一、项目教学法的含义

项目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 由教师设置一个相对独立的情景或项目, 学生独立完成。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需要独立收集信息、设计方案和实施项目, 以熟悉和掌握每个环节的基本要求, 并能够独立解决新问题。教师指导学生的实际操作, 教师不做过多的讲解, 仅做思路的启发和操作的指导, 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做到以项目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此教学法在一些课程上又称为“产品教学法。”

二、项目教学法实施的步骤

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确定项目阶段。由教师拟定一个或几个供选择的项目, 这些项目可以来自企业实际生产过程当中——即企业化项目, 也可以由学生的想法汇集并模拟一个项目, 由教师提炼深化。不论哪种项目都要求符合所对应课程的实际要求, 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有清晰的任务说明, 能将某一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在一起, 用于学习特定教学内容, 切不可过大过空。 (2) 制定工作计划。本阶段要求学生制定工作计划、确定工作程序、确立完成目标及成果形式。 (3) 项目实施阶段。小组成员根据已制定的工作计划合理分工, 按照既定的工作步骤及程序进行工作, 项目小组的各成员通力合作完成项目, 克服、处理在项目中出现的问题。 (4) 成果展示。对已完成的项目进行汇报和展示。设计类的课程, 可以用实物或模型、图板、视频资料等形式进行成果展示。 (5) 评价和总结。评价分为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和教师点评, 评价项目成果和使用的方法。总结是自我反思的过程, 总结项目工作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和完成项目的综合能力, 在以后学以致用。

三、设计类专业课程怎样以“项目”带动教学

项目教学法应用广泛, 适合多门类多学科的教学过程。笔者就设计类专业谈几点看法。

设计类的专业表现出技能课程多的特点, 面对繁杂的技能要点, 怎样教和怎样学能让学生掌握实际工作的技能, 这是高职教师们一直以来研究的重点, 可以说项目教学法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在这里, 提到项目教学法就不得不提及任务驱动教学法, 因为任务驱动教学法是项目教学法的前提, 而项目教学法则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阶段性综合应用。二者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1) 两种教学法在理论基础和评价指标上大体一致, 在设计课程中都以目标作为前驱展开教学。 (2) 两种教学法在培养目标侧重点上有很大区别。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于课程讲授阶段, 就单独的知识点设计“任务”, 任务较为简单, 时间较短, 一般在课内即可完成, 目的是学习并掌握独立的知识点。有特定的“任务”驱使学习, 有针对性的了解即将学习的知识点, 配以生动的案例, 使枯燥难掌握的技能很容易就掌握了, 学生们也非常喜欢这种教学法, 做到“清楚目的、轻松面对”, 增强学习积极性。而项目教学法的目标是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已学到的知识去融会贯通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通过多个项目的综合训练, 能够具有“精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能力。项目可以是一门课程的阶段性技能训练, 也可以是几门课程甚至跨学科的综合技能训练, 更可以是长期项目与阶段性项目相结合, 教学难度要大得多。在项目教学法中, 学生的主动性也会得到更大的发挥,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内容和展示形式, 能够自主、自由的进行学习, 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

例如:建筑设计专业和装饰设计专业。除了设计理论和美学基础课以外, 其主干课程还有《建筑识图与CAD制图》、《3DMAX应用》、《PHOTOSHOP》、《室内设计》、《环境设计》、《建筑初步设计》等。这些软件技能课程和综合设计课程, 教师可在独立的课程中应用项目教学法, 也可以在几门课程的教学中综合应用项目教学法。

以3DMAX这个软件来说, 在刚开始学习时, 由于基础知识的欠缺, 学生会感觉很陌生, 此时实施项目教学法, 由学生独立设计与实施显然是不合时宜的, 应先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使学生获得新知识和新技能, 根据先易后难的教学原则, 把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分解成若干个小的“任务”, 逐个学习。当学习到一个阶段时, 已经掌握大部分技能后, 如二维创建命令和三维创建命令都学会后, 可设计“小型单体建筑模型的创建”的综合项目, 让学生自主完成, 检验之前教学的成果, 在完成项目过程中, 学生会遇到不同的新问题, 可检验学生分析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在课程中除了这两种教学法的综合运用, 还可以增加案例式教学法, 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 运用身边实际的例子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说明道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加强学生举一反三、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由任务驱动教学法到案例教学法再到项目教学法, 真正实现了以任务为驱动、以案例为巩固、以项目带教学的教学过程。

四、实现“项目”带动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以“项目”带动教学的成功与否关键在教师。首先要求教师必须深刻领会和理解任务驱动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的精神实质, 认真按其固有规律去开发课程, “任务”与“项目”的选取并非易事, 无论项目的大小, 都应该是一个完整的小系统, 都必须体现理论联系实践, 难易程度适中, 突出关键能力培养的系统整合。其次要求教师成为与专业相关的专家型职业人, 不要固守书本想项目, 应多去企业一线锻炼, 掌握设计前沿, 积累企业实际项目工作经验, 只有成为教学与专业双重专家, 才能更准确地选取“项目”, 更好地运用“项目”带动教学, 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徐肇杰.任务驱动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之比较.教育与职业, 2008, (11) .

以项目运作带动党刊品牌建设 第11篇

提升党刊品牌需要新方法

面对浩瀚的报刊,人们根本没有时间和耐心去仔细鉴别哪一种杂志的内容和风格是自己喜欢和需要的。连接触的机会都没有,谈何喜欢,谈何忠诚?对杂志来说,要吸引更多的读者,得有吸引眼球的活动来引起人们注意,进而依靠内容牢牢吸引读者。因此,以活动扩大影响力,打造品牌已经成为新形势下党刊营销的一个重要方法。

什么是品牌?品牌就是与竞争对手区别开来的产品与服务,它包含了品牌忠诚度、认知度、感知质量和品牌联想等多个方面。我们要打造的品牌,就是美誉度+影响力。近年来,在不断提高内容质量,坚守“内容为王”的前提下,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通过以项目造势,吸引眼球,打造品牌。通过举办各种活动、运作各种项目吸引眼球,引起注意,使自己从平面走向立体,这已经成为传统媒体扩大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党刊也不例外。事实上,这些年许多媒体借此赢得了影响力,赢得了效益。

策划和运作项目大有学问

那么,选择什么样的活动、怎样开展活动,才能达到扩大党刊影响力,进而打造党刊品牌的目的?这本身就是一门学问。笔者认为,活动项目的策划选题要符合党刊的性质和定位。不同的传媒,有不同的定位,也有不同的受众,需要有不同的活动去打动这些受众。

在娱乐性电视传媒中,“做秀”已经成为打造品牌,扩大影响力的一种重要手段。浙江卫视的《我爱记歌词》是近来“秀”得最成功的一个典型。这个电视上的KTV包房,你想唱就可以去唱,“记住歌词”成为唯一的考量标准。中国最有歌唱潜质和最具搞笑天赋的选手在这个节目中都能找得到。这是明星和草根一起娱乐的舞台,成为奥运之后全国同类节目中收视率最高的综艺节目。娱乐大众,获得效益。《我爱记歌词》“做秀”节目不折不扣地实践了作为娱乐性电视传媒栏目的发展宗旨。

就浙江省发行量最大的两份都市类报纸来说,《钱江晚报》以“购房直通车”来吸引它的市民读者群,为他们服务,同时赢得大量房产广告;《都市快报》以“最具影响力汽车品牌”评选和“汽车新闻”版面互动来为年轻人提供购车咨询。这些活动正是这些都市类报刊为市民提供“衣食住行”服务的一个重要手段,同时与报道内容互相呼应,互为补充。

那么,党刊以什么样的活动项目来扩大影响力呢?党刊承担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宣传的使命。因此策划的活动一定要符合党刊的定位和宗旨。

由《今日浙江》杂志社联合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和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联合举行的首届浙江省公共管理创新案例评选活动,之所以获得广泛好评,原因可归纳为三点:

首先是活动内容切合当前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成为社会转型时期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评选公共管理创新案例,推动全省的社会管理创新,符合中共浙江省委机关刊物《今日浙江》的职能。活动评选出与时俱进的枫桥经验、工会社会化维权“义乌模式”、舟山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武义深化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等24个经典获奖案例,它们代表了近年来浙江省公共管理尤其是社会管理领域的最新成果,成为各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可学可用的活教材。

同时,由《今日浙江》杂志社、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联合举办评选活动,体现评选活动第三方的独立性,体现学术的权威,办了党委政府想办但没法办的事。公共管理创新的主体是公权部门,由第三方来评,而不是由政府自己评自己,能够避免政府自己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

其次,活动带动,采编联动。

如果说,仅仅追求颁奖仪式领导出席的规格和专家的规格,那最精彩也就是半天的精彩。为了尽可能使活动的影响力变为《今日浙江》的影响力,在运作过程中要把活动和《今日浙江》紧紧连在一起。事实上,这项活动从启动到最终颁奖的整整一年时间中,采编和活动紧密联动,活动给采编提供了重要内容,采编为活动的宣传提供了重要平台。从2010年3月首届浙江省公共管理创新案例评选活动启动开始,《今日浙江》杂志上就同步推出“公共管理创新”栏目,从各地申报的创新案例中遴选出编辑部认为有重要价值的案例,组织采写成长篇通讯,并约请省内外著名公共管理专家对案例进行创新点评,再配以相关的新闻图片,达到了可读可学可用可收藏的效果。

活动持续一年下来,“公共管理创新”栏目成为《今日浙江》的一个有影响力的栏目,深受广大党员干部读者的喜欢。浙江省委办公厅的一位领导对每一期刊登的案例都从创新内容、写作手法、编排方式,甚至是专家点评作一番点评。例如,在2010年第17期“公共管理创新”栏目《公共自行车:八方多赢的“杭州创造”》一文上,这位领导点评:杭州推行公共自行车,展示出杭州的创新精神,展示出杭州的认真与执着。这个栏目学术性与新闻性兼顾,让有心学习的管理者能在这里学习到有用的经验与超前的理念。

第三,策划的高端化和精细化。

今年5月5日,首届浙江省公共管理创新案例评选颁奖仪式暨公共管理创新论坛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举行。三位省领导出席,体现了活动的高端和重要性。大会堂广场外电子屏幕上有关活动的宣传语在不断滚动播放,会场内各项目申报单位负责人对获奖案例的描述及省内外著名公共管理专家言简意赅的点评,再加上浙江卫视著名节目主持人席文的主持,都显示出活动策划的到位和精细。

在活动启动初期,主办方就锁定目标要把这个项目打造成浙江省有影响力的品牌活动。为了保证评奖的公正性和权威性,专家队伍是权威的,有影响力的。本次活动邀请浙江大学、浙江省社科院、省政府咨询委及政府部门的公共管理专家组成初评专家组。终评专家则邀请国内一流的专家,如汪玉凯、毛寿龙、何增科、王长江等公共管理方面的权威,这能够保证浙江省公共管理创新案例的评选能放在全国的大背景下来比对,保持评选结果在国内的领先性。

以活动增进党刊公信力和影响力

近年来,以活动的经济效益来衡量活动本身的成功与否,几乎成为媒体活动的一个规则。是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媒体必须要走市场化经营的路子,但与市场结合,不是一味迎合市场,更不是唯利是图。毫无疑问,这些年媒体的公信力在下降,这与一些媒体过度市场化而忘记了身上的道义、担当有关。

通过举行有影响力的活动,来赚钱是很容易的。组织有偿宣传或接受赞助,都是赚钱的好办法,也是一些媒体通行的做法。但《今日浙江》把这项活动作为服务中心,为省委提供决策参谋的一项重要工作,不给基层增加任何负担。在活动设计的最初,《今日浙江》就确定了活动的非营利性原则,不接受赞助,把该项活动作为增进《今日浙江》公信力,扩大影响力的一个重要载体。

案例申报和评选过程保持开放和求真的态度。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主办方召开多个座谈会,组织发动各地市委办、政研室进行创新案例申报;初评结束后,又组织专家分组对案例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从重要性、创新性、推广性等几个方面来深入评判。考察的过程,是专家和地方互相启发的过程。专家的考察经费一律由主办方负责。无论是专家还是被考察对象,都觉得《今日浙江》举办的活动是认真的。

受众的满意度和覆盖面成为衡量这项活动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浙江全省11个市(设区)都发动县市区参加申报,最终有130多个申报案例,覆盖了全省绝大多数县市。

首届浙江省公共管理创新案例评选结束了,但由这个活动延伸出来的副产品还在产生影响力。《社会管理的“浙江创造”——首届浙江省公共管理创新评选获奖案例集锦》已付梓出版,它将为人们提供创新的范本,启发更多的人进行公共管理创新。

项目带动战略 第12篇

1什么是战略性新兴产业

战略的本意是指制胜的手段,但从我国的经济发展现状来看,首先我们所要战胜的是自己,是解决经济发展中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只有达成了这一目标,才能真正实现发展战略,同时,也才能将中国的新面貌展现在世界面前。跨世纪以来我国有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之分,传统产业是指我国的重工科技,如汽车、冶金、机械、能源等。 传统产业虽然存在着很多弊端,在重工科技方面我国历来是弱项,推动这些产业进步,对弥补我国的不足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发展重工科技能够全面带动中国的经济增长,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至改革开放这一时段内,经济增长代表了什么? 代表了国际地位。所以今天的中国才能在国际社会上占有一席之地。然而,今天的中国已不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今天我们所要满足的不再是经济增长,不再是解决温饱问题,而是如何改善人民的生活环境,在确保经济增长的同时,不能让产业进步成为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障碍。那么,应当如何满足上述两项条件呢? 笔者认为, 是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战略代表了中国新的发展规划,如胡锦涛同志所提出的可持续发展观; 而新兴产业则代表了中国发展对产业的需求,即新能源产业、环保产业,以及在确保中国经济增长前提下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的、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的新一代生物技术、 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产业等。

2吉林省特有资源探析

吉林省地处中国东北部,三面连接陆地,东南紧邻图们、鸭绿两江,在中国、亚洲乃至世界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吉林省的自然资源、能源和新能源的可利用指数位居我国前列。其中,新能源以太阳能为主,其次依次为土地资源、森林资源和医药、皮毛、渔业资源等。重工业是吉林省的传统产业,尤其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 吉林省的科技、电子、汽车、冶金、能源等重工业得到了蓬勃发展,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的动力。就吉林省特有资源来看,截至2012年年底,吉林省的耕地面积约为537. 39万公顷,园地11. 7万公顷,林地920. 66万公顷,牧地面积582. 22万公顷,其中一部分与耕地和林地重合; 对水资源进行宏观分析,吉林省拥有2000多条河流,约1397个湖泊,地表水资源总量为356. 57亿立方米; 从矿藏方面来看,吉林省金保有储量位居全国第13名,铁矿石4. 9亿吨,油页岩、硅灰石等矿产位居全国第一位,石油储量位居全国第六位,全省保有矿产资源储量的潜在价值约为4555. 8亿元( 数据来源于吉林省统计年鉴) 。

3吉林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聚焦点剖析

3. 1充分利用本地的土地资源

生物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大力发展本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还需我们充分认识什么是本地的资源优势。吉林省幅员辽阔,耕地面积位居全国前列,而这即是吉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最重要的可利用资源。粮食是一个国家的战备资源,更是满足国家平稳发展需求的重要物资,在中国城市化建设获得突飞猛进的当前,随着农民数量的逐步减少,以及全国耕地面积的缩减,发展农耕产业是吉林省推进各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在这方面,我们要抓好两个建设。

第一,在配合国家城市化建设政策的前提下,抓好耕地面积维持工作,要确保不能占用农民的一寸土地,不能让城市化建设成为缩减农耕面积的借口。而从另一个角度探析,只有确保农民耕地面积不会缩减,才能给予农民发展农耕业的动力,同时也有效缓解了城市人口密集的压力,促进农村和城市两地的经济发展。

第二,要全力推广知识型农耕产业。在当代的中国, 知识型农耕产业建设被许多农业管理部门所忽略,更没有 “知识型农耕产业”这一名词。我们仅知道要加强农民的素质,仅知道派遣技术员下乡辅导农民耕种,却从来也没能将 “知识型农耕产业”落到实处。要将这一提倡当做推动农耕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还需要我们更多地开展实际工作。例如,在田间地头设立农业知识宣传栏,将与农作物相关的知识制作成海报在宣传栏中展示出来,让农民能够切实感受到知识的存在; 再如,以县、乡、村为单位,利用互联网系统建立农、知互动平台,让农民将自己的疑问发布到这一平台上,让我们,或其他农民为 “他” 解决问题,等等。

如此,则能够有效建立起一个农耕产业推动平台,而将农耕产业当做战略性新兴产业来对待、来扶助,也能够突出吉林省的资源优势,充分发挥自身特长,并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吉林省在世界上的 “核心竞争力”,更有利于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

3. 2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在西方发达国家,节能环保已经是一个很成熟的产业。据统计,美国在10个州设有节能环保指挥部,约600万人在从事这一行业,而从美国的整体经济水平我们可以看出,发展节能环保在促进良性经济循环中有重要意义。近几年来,吉林省在扶持节能环保产业方面已投入了较大的力度,这与吉林省各产业的均衡发展是分不开的。 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目前的成就是远远不够的。那么, 基于政府部门视角,今后的聚焦点应当集中于哪些层面呢? 笔者认为,第一,要加大宣传力度,将节能环保工作重点纳入日常宣传服务活动中,通过对节能环保产业的综合介绍,引发社会民众对这一产业的高度关注,提升这一产业的发展空间; 第二,给予新创办或中小型节能环保企业更多的优惠政策,扶持产业创新和产业发展,同时,鼓励和帮助其他产业建立节能环保子公司,实现各产业的能源循环,促进各产业经济的良性循环。如此,通过这两项措施的推行,相信吉林省的节能环保产业会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而效益的产出也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是促进产业均衡,从而全面带动区域经济增长。

3. 3扶持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是 “十二五”期间吉林省建设扶持的重点产业,在这一方面,吉林可结合本省重工业发展现状,将扶持重心放在汽车电子、光电子和电子软、硬件等核心领域,抓住省内汽车工业扩能这一契机,加强在车载电子产品、车身控制系统和动力控制系统等方面的研发力度,通过扶持迅速扩大产业规模; 此外,在生物医药产业方面,吉林可利用本地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一方面加大投入教育资金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挖掘现有生物医药产业潜能,力促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提升产业在省内的影响力,并将其打造成为吉林省的标志性产业。要实现上述两个目标,需要我们加强两个方面的建设: 第一是通过培养和引进等手段扩大人才队伍,第二是全面引进新技术,同时在省内鼓励技术创新,设立创新奖励基金,利用人才和技术创新来推动吉林省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并由此而促进区域经济的良性循环。

4结论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项目带动战略】相关文章:

品牌带动战略07-19

名牌带动战略范文06-03

企业带动05-17

品牌带动05-21

带动教学05-28

经济带动07-29

带动影响08-07

带动效果08-29

党建带动企业发展05-28

学校带动地区发展06-21

上一篇:怎样激发写作乐趣下一篇:高等院校依法治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