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散打教学论文

2024-07-26

高校散打教学论文(精选12篇)

高校散打教学论文 第1篇

关键词:散打,武术精神,师资力量,教学模式

由于散打运动本身所具有的独特健身与运动价值, 且对高校学生的素质教育和终身体育锻炼起到积极作用, 深受大学生喜爱。本文主要通过对当前高校的散打教学课程的现状进行分析, 找出当前高校散打教学存在的问题, 同时, 再根据相应的理论和文献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为今后高校散打教学的发展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1、当前高校散打教学现状

散打课程是一项运动性较强、健身价值比较大的运动, 各地高校纷纷开展该课程以此来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的发展。散打运动具有健身的特点, 但也存在一定的危险性, 从散打课程发展至今, 当前高校散打教学呈现以下情况:

1.1、高校散打教学发展比较迅速

由于散打本身固有的特点, 既能强身健体, 又能提高学生的意志力, 所以各地各高校纷纷开展散打课程。促进了散打课程的迅速发展。同时, 由于当前我国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整体偏低, 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主张学习散打, 这也促进了高校散打教学的发展。

1.2、高校散打课程的教学地位尴尬

虽然说散打有诸多好处, 但是由于散打具有一定的伤害性和危险性, 所以, 高校在设置散打课程的时候也只是作为一种特殊的选修课, 并不是在所有的同学中开展, 为此, 高校散打教学处于比较尴尬的位置, 既想发展散打, 但是又受与规定的限制。

2、高校散打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校散打教学在高校中虽然发展迅速, 但是, 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和客观环境的影响, 也使高校散打教学的问题日益突出。

2.1、高校散打教学模式单一

当前存在与高校散打教学中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化, 教学的手段也比较落后。教师示范, 学生学习是当前高校散打教学的主要模式。由于此种教学模式的限制, 学生只能被动的学习, 而缺少主动性的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主动性, 学习的状况自然也就一般。如何改变当前单一的教学模式是高校散打教学今后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

2.2、高校专业散打教师少, 缺少专业师资力量

要想充分发挥散打运动的特殊作用, 就需要专业的老师进行专业的教学。只有这样才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当前高校散打教学的师资力量薄弱, 散打教师的学历低, 技术差, 甚至年龄过大, 性别差异过大。教师是学生引导者, 教师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兴趣。因此如何改变高校散打教学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 是今后高校散打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

2.3、对散打文化传播力度小

从当前的整体来看, 在高校的散打教学中, 大部分教师缺少对散打的文化教育, 作为散打教师, 并没有将散打的真正运动精神进行传播和弘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只是对学生进行动作上的指导, 并没有将散打的精神很好的向学生传播。散打是中国武术的一种, 中国的传统武术讲究的是武德。很显然, 教师对于学生的武德培养并不尽人意。所以散打运动要想在高校真正开展, 就必须加强散打的文化教育, 培养学生人文修养。

2.4、教学手段较为单一

学生普遍反映教师应该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课程中不再是单纯的教与学。散打的教学课堂应该是富于朝气的、积极的、丰富多彩的, 但是很多学生感觉课堂上很枯燥, 在学习前是十分有兴趣的, 但是在学习后就失去了原有的兴趣。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改进教法, 不仅要提高自身的水平, 还要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 只有将课上得有声有色, 学生才能被吸引到其中, 学生不仅能够提高兴趣, 也能够提高个人技术水平, 进而教师才能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

2.5、缺少教学设施

场地设施是保证体育运动的基础, 尽管有些学校能够保证散打教学课程的开展, 但通常设施条件简陋, 多是地板之上, 容易导致学生出现受伤, 并且诸多的技术动作仍欠规范性, 致使危险性出现的频率升高。另外, 散打所学的教学器械的缺失, 也是影响的重要因素。散打作为对抗性较强的运动项目, 实战是提升运动技术的必要途径, 但是相应的护具与器材的缺乏, 让很多这类的课程内容, 教师不敢于安排, 这让教学效果大打了折扣。

3、解决高校散打教学问题的策略

从整体来看, 散打运动对于大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意志力的培养具有重大的作用。所以高校不能因噎废食, 不能因为散打运动的缺点就不发展、不开设散打运动, 如果上述的问题可以得到解决, 那么散打运动就可以真正的成为高校的专业课程。要想解决上述问题, 具体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3.1、对高校散打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解决单一教学模式

要想使散打运动成为各地高校的专业特色课程, 就必须解决单一的教学模式。首先可以改变和完善散打教材的内容和编写, 使教材内容既要包括专业的指导, 也要包括散打文化。同时还要请专业人员对教材进行审评。只要有了专业的完善的教材指导, 单一的教学模式才能得到解决, 才能使学生的散打动作和散打文化得到双向的培养。

3.2、加强高校的散打师资力量的建设

高校在开设散打课程的同时, 一定要加强专业教师的培养。引进专业的散打教师, 对现有的散打教师进行专业的培训, 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在提高教师水平的同时, 还要注意教师教学方式的改革, 要是教师将现代的教学方式引用到散打教学中来,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更能加强学生武德的培养。

3.3、高校要加强对散打运动的宣传力度

高校在开设散打课程的同时, 也要加大对散打运动的宣传力度, 采用多种渠道如媒体、期刊、报纸等扩大宣传的范围。加强散打的文化传播, 使散打运动深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加强学生的武德培养。要让学生明白散打的学习并不仅仅是为了强身健体, 更是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武术精神, 使中国武术得到传承和发展。

3.4、提高各部门的重视程度, 强化体育设施建设

学校发展之中, 领导重视是体育运动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项目开展的好坏与领导重视的程度有着直接的关系, 对于项目的支持程度包括场地设施投放支持力度, 都对于项目本身有着重要的影响。散打运动本身所需器材简单, 样式较少, 但是在高校中开设的专门室内场地仅有4所, 散打运动所学的器材, 比如拳靶、脚靶、护具、手套、头盔等则是严重缺乏, 这也成为了限制该运动进一步开展的重要因素。要想更好的推到高校散打运动的开展, 改变当下的现状, 需要我们首先认识到该运动的价值意义, 并投入适当的经费, 或者可以考虑与市场经济合作共建场馆设施, 并形成社会企业共同管理的模式, 对在校师生可以适度实行价格合理的有偿化服务, 这样也可以带动周围社区居民的体育活动, 为其带来更大的便利, 同时也能够解决了经费问题, 以及场馆设施的维护与完善, 对全民健身也做出了较大的贡献。既可以满足学生的体育运动需求, 同时能够让更多的学生了解散打, 关注这方面的运动。

4、结束语

武术散打作为中国传统体育的瑰宝和中华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特点符合大学生的身体发展需要, 散打运动之所以会深得大学生的喜爱, 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散打的独特优势。未来散打运动必将随着国家对体育运动的高度重视和高校散打教育教学改革的进行而得到深入发展, 这对弘扬民族传统体育、促进散打运动的普及及提高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相信在未来的高校散打教学中, 将会把体育与教育体系进行有效结合, 构建面向未来、符合社会发展的多元化散打教育体制, 使散打教育在高校得到更加健康、蓬勃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邱斌, 张庆建.高校散打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6, 02.

[2]康武军, 易丽萍.普通高校散打教学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才智, 2012, 05.

[3]郝艳龙.普通高校散打教学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4, 10.

高校散打教学论文 第2篇

普通高校武术散打教学的发展趋势探讨

本文作者通过对当今搏击运动发展趋势的探讨和对西安部分高校散打教学训练的调查,针对普通高等院校公共体育散打选项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普通高校武术散打教学发展趋势进行了思考.

作 者:王鹏 作者单位:西安工业大学,体育系,陕西,西安,710032刊 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年,卷(期):“”(35)分类号:关键词:高校散打教学 教学模式 发展趋势

高校散打教学论文 第3篇

关键词:大连;大学生;散打;教学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 (2011) 14-0313-02

随着时代的发展,散打已经发展成为区别于拳击、泰拳、跆拳道等国外对抗运动的中国特色的竞技对抗体育运动,是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民族体育。在高校体育中开设散打内容,是散打运动发展的必然,也是基层散打教师的期盼,有着广泛的学生基础。练习散打可以增强体质、防身自卫、传播民族文化的同时,培养学生尊师爱友、勇于吃苦、奋发向上、乐于助人、见义勇为、无私奉献、热爱祖国的思想品质;学习散打可以开发学生智力,提高文化素养。时至今日,我国散打已演变成为一种特定的体育对抗形式--散打自1979年,原国家体委开始提倡并大力扶持和推广散打运动以来,散打逐渐进入了一个空前繁荣的历史时期。这不仅体现在散打自身技法的丰富和训练手段的科学化,而且还体现在散打运动员和世界各种搏击形式对抗所取得的赫赫战绩,以及大众传媒对此的广泛关注和大力宣传上。在散打逐渐进入更多高校,拥有越来越多喜爱者和练习者的今天,我们有必要调查和了解散打在高校中开展的一些具体情况,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使散打作为一种民族传统体育形式在高校更加健康、蓬勃地发展。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对大连市(大连理工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大连海事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大连交通大学,大连水产学院等)10所高校参加散打课的大学生为调查对象。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向大连市七所高校发放调查问卷,了解散打教学的开展现状。向学习散打课的大学生总计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86份,有效问卷272。问卷的信度检验:本文的信度检验运用了再测法。在第一次问卷调查结束后的第20天再回首的问卷中随即抽取50%进行第二次测量,计算两次测量的相关系数R﹥0.86,高度相关(P<0.01),这就说明本次问卷调查是可信的。

2、文献资料法。查阅有关散打科研论文20余篇,为本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3、数理统计法。本文所调查的数据运用计算机软件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的整理和统计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大连市高校散打教学开展的基本情况

1、散打课开展形式。此次所调查的13所大连高校中,有10所高校开设了散打课,有2所高校没有开设散打课。在10所开设散打课的高校中,以必修课形式出现的有6个,占60%;以选修课形式出现的有4个,占40%。在没有开设散打课的高校中,散打活动以武术协会活动或辅导班的形式存在。

2、师资状况。调查可以看出,20名受访散打教师均为男教师,其中22~30岁的教师占37.5%;31~50岁的占50.0%;40~50岁的占12.5%。具有本科学历的占80%;研究生学历的占20%。是散打专业毕业的占60%;不是散打专业毕业的占40%。从以上数据我们不难发现,大连市高校散打教学的师资梯队不完整,教师学历水平较低,专业素质参差不齐。

3、场地、器材情况。调查结果表明,在开设散打课的10所高校中,有专用上课场地的2个,其余均是和其他体育项目兼用一块场地;有室内上课场地的3个,其他均是室外场地。开设散打课的10所高校配备上课所需基本器材(手靶、脚靶、护具、)情况良好。受访学生中,90%的人认为是否有室内场地是影响散打教学的首要因素。由于在每个学期的1/3时间里,大连的天气都比较寒冷,再加上雨雪等恶劣天气,这一客观因素严重影响了散打课的正常开展。受访教师中,超过80%的人认为由于没有室内场地,导致无法配备相应的器材设施。如摔法是散打的一个重要技术内容,出于安全和卫生的考虑,通常应在地毯上进行教学。

(二)大连市高校大学生学习散打的动机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大连市高校大学生练习散打的动机主要是强身健体和防身。这反映了大学生对自身健康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关注状况。散打以其实用性强、上手快等特点吸引了大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我们同时也注意到,想通过学习散打了解祖国传统文化的大学生仅占12%,这一结果令人担忧。重要原因:第一,散打作为一项运动被大范围开展的时间并不长,不像传统武术那样具有悠久的历史积淀;第二,散打与拳击、自由搏击等格斗形式的技战术内容差别不显著,甚至在一些基本技术方面已经混为一体,很难一辨泾渭。当然目前大学生群体对传统文化整体认识的不足也是一个重要的客观原因。

(三)大连市高校课程中散打教学内容

1、主要教学内容。散打技术分为预备姿势、步法、拳法、腿法、摔法防守法和连击法;基本战术包括进攻、反击、制长、制短、重创等战术。在调查的10所开设散打课的学校中,所有高校都把"步法和腿法"作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帮助学生掌握和提高基本技术水平调查中,作者对10所高校的散打课进行了实地观摩。结果发现,教学内容太过专业化,学生的基本素质普遍较差,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大多缺乏有针对性地导入练习内容,教学层次感较差。令人高兴的是,学生的学习热情普遍较高十分投入。但让人诧异的是,仅有5所高校的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原因是,这些高校在课上都采用了较好的游戏内容并且教师通过语言和身体动作调动课堂气氛的能力较强。

2、考核内容。在调查大连市内10所高校中,有7所学校把"1分钟个人假象'打靶'"作为考试内容,有3所学校把"实战"作为考试内容,具体方法是:大致按体重将学生分成两人1组进行实战,共打3局,每局1分钟,局间休息2分钟。主要考核学生在实战中运用基本拳法、腿法、摔法以及基本战术的情况,评分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而定。大连市开设散打课的10所高校中,目前全部采用优秀、合格的评分方法,这只能反映学生对所学"技术动作"的掌握程度。在考核成绩中还应综合考虑学生的各种学习因素,如学习认真的态度、自我进步度、参与意识、平时自我练习情况等。

(四)高校散打课对大学生身心和意志的影响

1、对身体健康的影响。高校散打课上身体对抗需要参与者不仅需要具有良好的身体健康状况,而且还应具备较高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因此,通过散打练习,可以很好地提高大学生的力量、速度、耐力、灵巧等身体素质,增强内脏器官的功能,尤其是提高神经系统的灵活性,从而使大学生具备一个强健的体魄。

2、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从调查结果看出,大连市高校散课上的大学生在抑郁、慌乱这两个消极情绪维度上的得分非常显著或显著低于一般体育课大学生,而在积极情绪维度(精力、自尊)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一般体育课大学生。所以我们说参加散打课的大学生比一般体育课的大学生的抑郁、慌乱水平低,精力更加旺盛、自尊感更强。散打以其激烈的搏斗形式,需要参与者直面拳脚的打击甚至重创。参与者在搏斗中可以直接体验痛苦与喜悦、失落与得意、成功与失败。此外,武德教育对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亦有着重要功能。

(五)高校散打课的教学大纲、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

高校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中介物。它不仅是学生学习的依据,也体现出了对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规范。据调查,目前高校还没有统一的散打教学大纲和教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等学校武术教材》以及全国各地各类大学体育教材中,散打部分内容过于简单,仅仅罗列了一些最基本的拳法、腿法、摔法和防守反击法。事实上,从我国高校正式开展散打活动迄今的数十年中,还没有出现一本针对高校大学生的散打专用教材。高校散打教材不应是从向竞技散打。我们应根据学校领域的实际情况和软硬件特点,创编出适合非散打专业毕业的体育教师组织散打教学。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在对大连市10所高校调查中可以看出,大连市高校开课率较高。但任课教师大多缺乏散打专业教育背景。场地、器材、天气等是影响散打教学开展的重要因素。

2、度调查的学校体育领导中,绝大多数人对在高校开展散打教学持积极肯定的态度,但十分强调安全问题和对学生的保护性。

3、大连市高校大学生练习散打的动机主要集中于强身健体、技击防身和休闲娱乐。

4、参加散打课的大学生比一般体育课的大学生的抑郁、慌乱的学生较少,而精力更加旺盛、自尊感更强,身体健康水平更高。

5、大连市高校缺乏适宜高校散打教学的专用教材。教学内容过于注重基本技战术而没有详细的教学方法。

(二)建议

1、大连市高校散打课的任课教师和体育学院的负责人应尽最大努力争取学校主管领导的理解和支持,加大资金投入,提高教学环境以及配备必要的器材设施。

2、进一步加强高校散打课的普及与提高,通过各校武术协会、武术社等多渠道扩大高校散打课的影响。

3、建议大连市相关武术管理部门尽快制定出高校散打专用教材,进一步规范高校散打教学的开展。

4、在日常教学中,高校教师应牢固树立安全观念和防患于未然的意识,并积极培养大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向学生讲解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

参考文献:

[1]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审定.中国武术教程:下册[M].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11.

[2]宋亚炳.广东高校学生散打运动调研[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6,27(6):80-83.

[3]马世昆.第10 届全运会男子散打决赛中运动员战术行动运用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4):74.

[4]黄晓鹏.福建高校开展散打运动现状与对策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2005,24(1):23-24.

[5]邓明.高校开展大学生散打比赛的可行性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9(6):28-29.

[6]殷恒婵.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J].体育科学, 2007,27(5):41-46.

[7]毛爱华,梁亚东.中外大级别男子散打运动员技术运用的总体 特征与比较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7,(4):137.

高校散打教学现状与分析 第4篇

散打, 也称作散手, 它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武术文化, 具有体育性, 对抗性和民族性的特点。在高校中广泛开展散打课程, 不仅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培养坚忍不拔, 永不言弃的思想品格, 还可以弘扬武术精神, 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 笔者主要对高校学生进行调查, 了解散打课程发展现状并从中发现问题, 提出自己的对策, 以促进散打课程能够更好地普及与发展。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某10所高校1-4年级学生, 总共400人, 以及15名散打课教师。

2.2、研究方法

2.2.1、问卷调查法:

对10所高校的学生共发出350份调查问卷, 收回350份, 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337份, 回收有效率为96.3%。本次调查采用的是自编问卷, 共包括三类, 15道题目。

2.2.2、统计法:

对337份问卷的学生答案进行数学统计, 从中找出规律与问题。

2.2.3、访问调查法:

对10所高校选过散打课程的总共50名学生进行采访, 了解课上的教学情况, 设施是否完善, 教师的教学水平, 学生对教学结果是否满意等等。

2.2.4、文献分析法:

通过查阅大量资料文献, 为分析散打课程的问题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3、结果与分析

3.1、授课方式:

在调查的10所高校中, 开设散打课的有8所。其中, 有2所学校是以必修课的形式出现, 占25%;有6所学校的散打课是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 占75%。另外, 在总共的10所高校中, 有7所学校都存在以散打为主题的学生社团。

3.2、受欢迎程度:

接受问卷调查或者采访的387名学生中, 有53人表示曾经选择过散打课, 占13.7%。在这53人中, 男生占45人, 女生占8人。当被问到最喜欢的体育课时, 有61人选择散打, 占15.8%, 次于网球的19.7%和乒乓球的16.9%。这组数据表明, 高校学生对于散打课还是有很高的热情的, 并且愿意学习散打的知识与技巧。

3.3、师资力量:

在接受采访的15名教师中, 有6人具有专科学历, 有6人具有本科学历, 另外三人为硕士学历。另外, 在15人中, 学习散打专业有8人, 另外7人学习的是其他体育专业。在学习散打专业的8人中, 有2人曾经获得过市级比赛的前三名, 还有1人获得过省级比赛前三名。

3.4、硬件设施:

经过对10所高校的调查, 笔者发现有6所院校为室外授课, 其余为室内授课。10所高校中只有2所在专业散打场地上授课, 另外8所均与其他类型的体育课共用一片场地。对于散打护具的配置情况, 有9所院校能够给每个学生配备齐全主要的护具。

3.5、教材:

对于教材的满意程度, 有30.2%的同学表示比较满意, 62.3%的同学表示不太满意, 有7.5%的同学表示非常不满意。

3.6、教学课时和模式:

参加调查的10所高校, 基本上都能保证每周有两节体育课, 每节课1-1.5个小时。参加调查的学生有72.7%认为当前散打教学的课时很充足, 能都满足学习的需要。但是85.6%的同学在课下不会自主练习散打。究其原因, 有61%的人是因为散打课的护具在平时很少外借给学生, 有39%是怕在没有老师监督的情况下练习容易受伤。

3.7、安全意识:

散打是一种较容易受伤的运动, 训练方法不正确, 对基本功的掌握不到位, 课上的硬件设施不符合要求, 运动前缺乏准备活动, 都有可能造成受伤。

4、对于散打课程改革的建议

(1) 增加资金投入:各个高校的散打课教师以及体育部管理人员应积极向校领导反应目前课程的状况, 争取加大投入资金投入力度。

(2) 加强教师培养:针对目前各高校师资力量参差不齐的情况, 各高校应跟据自身的不同情况, 引进或者培养一批具有专业素质的散打教师, 从而使更多的同学参与到散打课中来。同时, 还应使同学们知道如何在不伤害对方的前提下战胜对方, 如何不被对方的危险动作所伤害。

(3) 编写新教材:我们应编写一套新的教材, 体现当代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点, 教会学生如何在散打的过程中获得健康, 同时还应融入一些更加实用的散打技巧, 增强学生的自我防卫能力。

(4) 改进教学模式:学校应允许学生在平时外借散打的护具, 也可以开设散打社团或者增加散打社团的容纳人数, 进行统一管理, 并安排老师监督社团活动。

(5) 充实教学内容:不仅要使学生在技法上有所提高, 还应让学生了解散打这一运动的起源与发展。我国武术有“未曾习武先明德”的优良传统, 要使学生通过学习散打获得身心的健康,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高校散打课程的改革任重而道远。这需要校领导, 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加大力度普及散打课程, 这对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是十分有帮助的。

摘要:本文以问卷调查的形式, 对高校散打课程开展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 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 提些个人思考以及对今后散打课程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散打课程

参考文献

[1]牛闽生.高校武术教学方法的分析与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 2006, 3 (9) :59-61.[1]牛闽生.高校武术教学方法的分析与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 2006, 3 (9) :59-61.

[2]杨振炜.高职院校武术散打如何开展之探究[J].新教师教学, 2010, (2) :28-30.[2]杨振炜.高职院校武术散打如何开展之探究[J].新教师教学, 2010, (2) :28-30.

散打教学进度 第5篇

一、课程介绍

散打又称技击术或擒拿格斗术,是中华武术的精髓。它主要包含了踢、打、摔、拿与 格、架、截、闪等攻防技巧(高级技巧还有抓筋、点穴法),对敌中远距离,可用拳打脚踢;对敌近距离,可用头、肘、膝、肩、胯、背等躯体各部进行贴靠撞打与摔拿。

本课程主要教授散打的基本动作,包括拳法、肘法、腿法、膝法、摔法和拿法。通过 练习,培养人的顽强毅力、优秀的心理素质和克敌制胜本领的最佳途径。

二、课程任务

(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武术散打的概念、特点、作用及其发展趋势。

(二)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质,使学生逐渐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三)以武德教育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培养学生顽强、果断、坚毅的精神,摒弃软弱、怯懦的品质,形成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优良品质。

(四)使学生掌握散打踢、打、摔等基本技术,以及这些技术动作的攻防意识,与在实战中的运用。使学生不但能运用这些技术不断自觉进行锻炼。提高技能水平且能防身自卫,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教学内容与时数分配

三、教学内容纲要

(一)理论部分

1.散打的简史、特点及作用 2.损伤的预防

(二)实践部分 1. 基本技术

(1)手型、步型、步法(2)拳法技术(3)腿法技术(4)摔法技术(5)进攻技术(6)防守技术

2. 基本功:正踢、侧踢、外摆腿、里合腿 3. 身体素质

(1)一般身体素质:100米、跳绳、引体向上/仰卧起坐等。(2)专项身体素质:打沙包、拍打、摔跌等。

五、成绩考核 初级班

一 考核内容

1.各项基本技术动作演练 2.两分钟组合实践演练 二 评分标准 1.组合动作准确连贯,攻防合理,劲力顺达,技术全面,风格特点突出,实战意识强者为优秀。(90分以上)2.组合动作较准确连贯,攻防合理,劲力顺达,技术较全面,风格特点较突出,实战意识较强者为良好。(71分~89分)3.组合动作不准确连贯,攻防基本合理,技术不够全面,风格特点不突出,实战意识不强者为及格。(60分~70分)4.组合动作不准确连贯,不能协调的完成动作,攻防不合理,技术单调,没有风格特点,没有实战意识者为不及格。(60分以下)提高班

一 考核内容

1.各项基本技术动作演练 2.两分钟组合实践演练 4. 两人一组模拟实战演练 二 评分标准

1. 动作准确、合理;速度快、力量大。(90分以上)

2. 动作准确、合理;速度比较快、力量比较大。(80~89分)

3. 动作比较准确、比较合理;速度比较慢、力量比较小。(70~79分)4. 动作不够准确、合理;速度比较慢、力量比较小。(60~69分)5. 动作不够准确,无力。(60分以下)

六、教学进度

七、教学建议

(一)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

(二)学内容按照“少而精、学到手”的原则,突出重点。

(三)教学中特别注意个体差异,区别对待。

高校散打教学论文 第6篇

【关键词】河南省 普通高校 武术散打 现状 对策

一、河南省普通高校开展武术散打运动的現状分析

1、河南省普通高校武术散打教学开设状况调查

课程设置一般指各级各类学校开设的教学科目和各科的教学时数安排,课程设置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基本依据是,为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服务。

体育教学的组织是指体育教师根据体育教学特点、任务和实际情况对学生、场地器材等进行合理安排的各种措施,体育教学内容是指实现体育教学任务而选用的体育基本知识和各种身体练习的总称,河南省高校武术散打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技术和理论两部分,从统计结果不难发现,在教学中,授课内容主要是以基本技术和基本战术为主,实战选择的频数不高,这可能是教师在教学中受场地、器材、大部分学生没有武术散打基础等因素限制的原因。

体育教学教材是为了实现武术散打教学目的任务服务的,教材是指师生在教学活动中所使用的特定教育价值的教学材料或工具,课程内容、教材是相互联系的,是构成完整教学过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2、河南省普通高校武术散打师资状况

调查过程中发现,在18所院校中,总共有32名从事武术散打教学的教师,平均每个院校的武术散打教师的数量不足2人,可见河南省普通高校武术散打师资的紧缺,教师大部分是本科学历,只有7名教师是硕士学历,高校武术散打教学需要不断创新和拓展,如果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缺乏,就不利于武术散打课的发展,因此,目前高校武术散打课教学的教师专业结构有待调整,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势必对武术散打教师的职称晋升提出更高的要求,青年教师的继续教育学习至关重要,应引起各高校的高度重视,同时不断引进年轻的武术散打专业教师,进而补充新鲜的“血液”,形成“以老带新,以新促进”的良好局面。

3、河南省普通高校武术散打竞赛情况

在河南高校参加武术散打竞赛调查的18所院校中,只有2所院校每年参加的校际间的竞赛次数在1-2次,其余16所为0次,可见,武术散打竞赛在河南高校中的开展情况不容乐观,急待进一步加强,值得一提的是,散打运动进入高校近十年来,河南高校一直没有开展大学生散打竞赛,这对高校散打运动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

二、促进河南省普通高校武术散打运动发展的对策

1、加快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武术散打教师的执教能力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主体,是教师队伍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的发展关系到民族体质的增强、健康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中发挥着独特的教育作用,武术散打课作为一项新兴的学科,对高校的体育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有获取知识的能力,不断更新知识,调整知识结构,拓宽横向知识面,其中一部分从事武术散打教学的教师,没有接受武术散打专业的系统训练,或者在武术散打理论教学经验等方面还是存在不足,各高校应重视和加强教师的业务学习与提高,因此,河南省普通高校武术散打教师业务学习与进修的途径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选派有一定基础的教师参加全国或省市举办的武术散打培训班进修;聘请有名望的选手或专家到校举办武术散打培训班;组织教师进行武术散打业务学习和集体备课;参观各种武术散打比赛和观看重大比赛的录像材料;依照武术散打的参考书,自学提高业务素质;加强武术散打高水平教师、教练的培养。

2、加强教材的科学性与针对性

“课程内容即教材”,“教材应当包括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的教材两大部分”。体育教材是进行体育教学必不可少的教学文件。目前,我国还缺乏适合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武术散打教材,在普通高校增设武术散打教学的同时,应总结教学实践经验,吸取国内外的教学经验和最新技术,组织专家编写适合我国普通高校的武术散打教材,加强高校的武术散打教学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3、改善高校武术散打的场地设施

体育教学离不开硬件设施这一物质基础,否则一切都成为空谈,各学校的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是学校贯彻党和政府的教育方针,进行体育教育,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物质条件,河南省高校应加强高校武术散打场地设施的建设,为武术散打运动在河南的健康快速推广和发展奠定物质基础和保障。

4、借鉴跆拳道成功推广的经验,发展武术散打运动

依据项群训练理论,武术散打与跆拳道同属于技能主导类格斗对抗性项群,作为同一个项群中的两个运动项目,两者存在一定的共同性,武术散打与跆拳道产生和发展的背景渊源、环境因素等方而具有较大的相似性,近年来,跆拳道发展很快,并成为了风靡全世界的体育运动项目,并在2000年奥运会上成为正式比赛项目,借助跆拳道在世界的成功推广传播经验,通过对两者的影响其在高校中推广和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差异比较分析,积极借鉴具有同源文化特征的跆拳道的积极成份,探索跆拳道运动在世界盛行的原因,以便发现散打运动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优势和不足,从而为中国散打运动的蓬勃开展提供参考。

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的介入和大力支持武术散打开展,制定相关文件,在各级、各类学校中普及武术散打课,武术散打也应将竞技散打与大众散打区分开,按两条轨迹运行发展,形成一整套科学、合理的发展模式,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扩大练习人数规模,借鉴跆拳道段位体系的优点,尽快完善武术散的技术管理体系,加强对中国武术传统文化特色的传承,强化中国武术精神,强化武德的教育功能,提高在大学生中的普及程度,提升参与群体的文化素养,进而提升武术散打的层次。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2002.8.

高校散打运动教学现状及对策探讨 第7篇

1 高校散打运动的教学现状分析

1.1 我国高校的武术散打课发展状况

自1978年散打运动作为试点教学的形式进入北京体育大学和武汉体育学院以来, 散打运动的教学模式研究以及课程开展得到了基础的完善和改造, 但是当时相对于其他高校而言, 是不存在承认散打运动教学的, 自然也不可能在学校里开展散打课程教学。直到1989年, 国家体育委员会正式批准散打运动为正式的竞技体育比赛项目以后, 现代散打运动才真正的在我国高校中得到普及。目前看来, 散打运动已经在高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教学体制和课程模式已经有了比较明显的特色, 也充分说明了, 作为一项中国传统体育竞技项目, 其得到了高校的充分重视, 在发展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弘扬了民族精神, 使我国的传统文化得到了比较完善的传承。

以湖北地区为例, 结果实地调查, 该地30所相关院校中就有24所高校相继开设了散打专业, 占到相关体育高校的80%, 并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相对于1978年只有武汉体育学院一所高校开设散打试点教育而言, 有了质和量上的飞跃, 总结来看, 主要由两方面的原因造成, 首先是我国大力发展传统体育竞技文化教育, 在散打运动这一项目上尤为重视, 鼓励高校开展专业教育;其次是湖北地区作为全国首先开展散打试点教育的地区, 在散打教育上起到了带头和宣传的作用, 在散打运动高校教育的推广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1.2 高校学生对散打运动的认识以及课程教育现状分析

学生是接受教育喜欢散打的主体人群, 而教育的优劣源自于学生对专业表现出的兴趣。只有学生真正的热爱散打运动, 愿意从事散打运动, 才能从根本上培养出优秀的散打人才, 使散打运动得到真正的发展。

从学生对散打武术运动的认识进行调查分析发现, 被调查的学生中有90%以上知道或者不同程度的了解散打这一运动, 大约不到10%的学生表示不知道或者不了解这项运动, 而且大部分不了解散打运动的学生中女生占了很大比重;经过在尚未开展该项专业的高校进行抽样调查分析后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于要求学校开展散打专业有着迫切的要求, 其中达到75%的同学表示愿意选修或者选择从事散打专业, 这些情况表明了, 在高校中同学们对于散打运动有了比较普遍的认识, 他们通过不同的媒体或者是散打武术比赛对于散打运动有了一定专业性的见解, 同时有着从事散打运动的渴望;相对而言, 也有部分学生对于散打运动概念比较模糊, 甚至对于散打与武术之间的关系有些混淆, 有高达45%的学生认为散打与武术是两项截然不同的运动, 认为武术是一种存在武术套路的运动, 而散打则是不存在套路的脱离武术而存在的一项运动项目。这些现象的存在对于散打运动的普及和推广而言是不小的困难, 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对散打运动的文化内涵传播, 去努力纠正学生对散打运动的误解。

从兴趣的倾向上进行调查后发现: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有60.2%觉得很感兴趣, 28.2%的学生表示较有兴趣, 28%的学生表示有兴趣, 表示不关心和没兴趣的学生之占了不到12%的比重。总的来讲, 绝大部分学生对于普通高校开设散打运动专业报以积极的心态, 有着良好的兴趣倾向, 这对于高校散打专业的开设以及教学工作和课程设置而言是很有帮助的。所以, 高校散打教学的主要工作是在学生学习和了解散打运动的正确动机和兴趣的基础上去开展高校散打运动的发展。

1.3 高校散打任课教师现状分析

一个专业建设发展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专业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年龄层次、专业素质、学历水平等方面的左右, 要想在散打专业实施的过程中去培养学生浓厚的兴趣, 让更多人能够认同这项运动, 切实推进散打武术运动的发展就必须要求具备以个专业技术水平较高、专业知识功底层次较高、充满活力的高素质的教师团体, 我们就这一问题对当前我国高校散打专业的师资力量建设情况作了抽样调查。

调查表明从学历结构上来看, 在被调查的散打专业教师中硕士及以上学历占26%, 大学本科 (含成人本科) 学历占到74%, 无专科或专科以下学历。统计结果表明, 散打教师的学历水平多在本科学历及以上, 可以说已经具备了相当水平的专业素质和教师素质修养。基本上可以满足当代大学生对学习散打是各方面的要求。从年龄结构来看, 被调查教师中, 年龄在50岁以上的有2人, 40~50岁的有8人, 30~40岁之间的有21人, 20~30岁之间的10人, 根据这个年龄层次的分布表明了30~40岁的教师占了大多数, 这样的年龄结构既利于老教师教学经验的传承, 也利于年轻老师对专业的创新和大胆的探索, 满足了当代带学生对传统武术文化和现代武术理念的双重需求, 有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同时也能为武术散打专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较为坚实的师资基础;从专业素质上来看, 我国当代的散打专业教师表现出以下特点:首先是知识更新能力强, 随着高校体育事业的发展以及新科学教学技术和新科学发展的需求, 迫使我们的老师能够用新观念和新思维来指导教学管理工作。其次是体育科研能力较强, 体育科研是升华普通高校体育改革的主动力, 也是评价普通高校体育发展的主要内容;竞争意识较为缺乏, 主要表现在大多数高校体育教育仍然停留在以前的教学惯性之上, 没有摆脱地位低和效率低的状态。

1.4 普通高校散打教学实施设备现状

教学设施作为教学的意见设备是高校散打运动教学得以开展的重要保障之一, 散打运动对于教学设施的要求较低, 但是如果缺乏基本的教学设施和教学场地将会对高校开展散打运动教学教育带来很大的阻碍和影响, 直接导致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低下。调查表明, 我国高校中只有少部分的院校具有专业的三塔运动教学设施和教育器材, 大部分高校的散打教学场地选择在室外, 且拥有完备的拳套、沙包和脚靶等器材的学校不到调查学校总数的一半, 使得高校散打专业的发展举步为艰。

2 对于普通高校散打运动开展的对策研究

2.1 明确教学目标

要做好高校的散打专业建设和教育, 就要做好高校自身的教学定位和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不同的高校要有不同的教学特色, 要依据地理位置的不同和文化元素的影响, 适当的对散打教学进行变通, 发展适合自身发展和学生能够接受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目标, 并依据散打运动自身的特点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2.2 弘扬传统文化, 塑造学生武德

学习武术不能徒学其行, 要能够从文化内涵和民族传统的大局观念上去理解武术、理解散打, 如果不能让学生正确的认识武术文化, 那么将会导致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普及和发展与学校教育脱节的现象发生。不注重学生武术道德的培养, 适当的开展武术文化课教育, 将必然导致学生忽视武术散打的深层次文化内涵, 使武术散打运动的发展停滞不前。

2.3 树立新的教学模式, 提高教师素质水平

目前看来, 单一的“三基型”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代散打体育教育的发展, 新兴的教学模式应该是兼容并包, 多种教学模式齐头并进, 因材施教, 共同发展的教学特点。我国的散打专业教育也要适应新时代的发展, 树立“以学生健康为中心”的新兴教学模式, 教师队伍也要努力发展自身素质, 不断更新观念, 提高自己以适应新兴教学模式的发展。

2.4 改善院校硬件设施

争取领导的重视, 完善对高校散打专业硬件设施的建设, 目前我国高校的散打专业硬件设施严重不足, 应该积极的投入经费, 更新和补充散打专业中对硬件设备的要求, 不要让硬件短缺的难题阻碍了我国散打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3 结语

通过调查研究后发现, 我国普通高校的散打专业建设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发展和提高, 但是在专业建设上依然存在硬件短缺, 德育程度不够, 教师待遇不高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们只有不断的通过对我过高校散打专业的关注和研究, 解决其中凸显的问题, 才能从本质上使我多的散打专业建设得到较大的提高和长足的发展。

摘要:武术在中国5000年的文化传承中站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而武术散打这一项竞技体育是中国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今年, 很多高校都逐渐开展了武术散打的教学课, 因为这门课程不仅能强壮学生们的体魄, 而且还能从中感受到中国5000年文化传承下来的精神, 很大程度上符合大学生们的身体和心理的要求, 因此受到了广大学生的喜爱。本文就针对高校散打运动的教学现状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武术散打,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杨祥全, 任成利, 豆玉华.散打发展融合论——武术散打流变历程考略[J].搏击·武术科学 (学术版) , 2005 (7) .

[2]王汝金, 赵海军, 王锋朝.散打教学与训练安全问题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05 (2) .

[3]于子游.浅谈武术散打发展趋势[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5 (2) .

[4]赵夏娣, 戴朝富, 韩长荣.中墨大学体育发展现状的比较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 (3) .

[5]高清伟.“人文奥运”与高校体育[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 , 2005 (4) .

高校散打教学论文 第8篇

一、武术散打选项课教学现状

在武术散打教学过程中, 代课老师反映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在逐渐地减退, 在选课之初, 学生也是抱着一种好奇心来试一下, 并不是真正喜欢武术散打, 也缺乏对这项体育运动的了解和正确的认识。武术散打是一项具有民族特色、社会价值和强身健体等综合功能的体育运动, 在学习过程中既可以锻炼身体, 掌握自身防范技巧, 还可以培养团队之间的合作和相互帮助的精神。其次, 大多数高校在武术散打这方面的基础设施投资比较薄弱, 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 要想发展武术散打项目就必须有所付出。另外, 这一体育项目的选课情况并不乐观, 选课学生比较少, 而且男生的数目远远超过了女生的数目, 由此可见, 高校的宣传工作不到位。

(一) 师生缺乏对武术散打项目的正确认识

作为一门新型专业的体育武术散打课程, 学生缺乏相应的认识和了解, 并不会把它当作专业课那样认真对待, 认为体力方面的活动是不需要花时间和精力学习的, 只有到了真正的体育课才会对它有所学习和了解。慢慢地在学习的过程中, 逐渐失去了神秘感而感到枯燥乏味, 没有真正地把握这项体育技能的要旨和技巧。另一方面, 代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教, 而没有更深层次地了解学生是否真正地掌握了这一技能、是否理解了武术散打的真正内涵。

(二) 武术散打设施不健全

因为是一项推行比较迟的体育项目, 在最近几年的不断实践中正在寻找提升的契机。因此, 在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比较滞后, 这项新的体育技能没有完全得到重视和普遍认可, 这也是需要改进的。

(三) 教学推广行动不力

在学校里, 到处可见各种成绩优秀的、被标榜的先进人物和集体, 有大型歌舞晚会的大字报, 有某高校的著名教授演讲的消息。但是, 很少出现关于体育活动尤其是武术散打这类的推广信息。由此可进, 武术散打选项课人数较少的原因之一就是学校宣传不到位。其次, 学校本身没有重视武术散打这一体育项目的重要性, 从而谈不上对它的宣传推广, 学生作为一个接受教育、处于学习阶段的朦胧者, 需要有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二、武术散打问题的解决方案

综合分析以上问题, 很明显地看到了其中的弊端和不足, 所以, 可以很清晰地看出武术散打之所以得不到长久的发展, 有三个严重的问题:缺少对武术散打的正确认识、武术散打设施不健全、没有得到广泛推广。根据得出的结论, 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做出调整和改变。具体的解决方案有以下三个:

(一) 缺乏对武术散打认识的解决方案

针对这一问题, 学校可以为此开设专门的理论课教学, 在实践之前, 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武术散打的理论知识以及更深层次地理解这门体育课的教学目的及意义。而且必须先让教师进行培训, 集中地展开教学活动, 做到学生教师两手抓。

(二) 武术散打基础设施不健全的解决方案

教育的设备不齐全以及师资力量匮乏都会严重影响教学活动。因此, 学校要最大限度地拨出购买武术散打器材的资金, 并且要安排有一定面积的武术散打的专门活动场地, 方便学生进行体育锻炼。逐渐完备教学设施, 保证教学活动顺利安全地进行。

(三) 对武术散打宣传不力的解决方案

在学校教学的活动中, 扮演最重要角色的是学校。所以, 学校首先要作一个表率, 在校园内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浓厚的学习武术散打的氛围, 可以通过校报、校广播站、校园网等普及率比较高的信息传播渠道宣传武术的意义和价值。积极组织各种比赛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 不断吸引学生对武术的目光。

总之, 武术散打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是一两天就可以解决的, 尽管上述的分析和提出的解决方案会一定程度地解决在具体教学活动中的一些问题, 但是还会出现一些偏差和隐藏的问题, 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发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作用, 并且积极地解决问题。无论武术散打选项课在今后的高校体育课中开展得好或坏, 它都能够锻炼学生的体魄, 培养坚忍不拔的意志, 加强团结协作的精神, 这都是很有意义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孙向豪, 李贺林.中西体育文化融合视角下竞技武术散打争论的再认识[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3, 29 (1) :51-55.

[2]范燕美.武术散打商业赛事发展历程、现状与对策:以“中国武术散打百强争霸赛”为主要案例[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5, 39 (5) :83-88.

高校散打教学论文 第9篇

1、普通高校散打教学的现状分析

1.1、学生学习动机差 , 学习基础弱

在高校体育中, 散打项目是非常受学生欢迎的, 但是, 有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动机偏差, 并且学习基础比较薄弱。武术散打是我国的精华国粹, 散打运动能够磨练我们的意志, 防身健体, 还能够陶冶我们的情操, 同时还能够学习武德和礼节, 散打对高校学生有着很大的吸引力, 与此同时我们注意到, 部分学生在学习散打的时候, 主要是学习散打搏击的技能, 其目的就是为了防身, 这种思想是功利思想, 不适应当今和谐社会的发展, 并且, 还有的同学武术底子薄弱, 影响了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这是现阶段散打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1.2、教 师力量薄弱 , 水平参差不齐

普通高校散打教师力量比较薄弱, 教师的质量参差不齐, 教师的学历有些很不合理, 散打教学的计划也不先进, 教师的好坏对散打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从笔者的调查中发现, 目前高校在不断的扩招, 专门从事散打教师的人数量非常少, 严重缺乏散打教师, 女教师更是少之又少, 并且在仅有的散打教师中, 一些教师的资料与教学结构方面安排的并不是很合理, 高学历的散打教师比例太少, 教师的水平也很有限, 这些严重影响了高校散打教学的质量和人才的培养, 并且对散打教学的推广也是不利的。在我国, 散打教学的大纲以及教材没有统一的版本, 不同的学校对于散打教学部分的内容很少, 并且教学内容简单, 这就导致散打教师教不深、教不透。

此外, 一些领导对散打教学存在误解, 资金上的支持也是有限的, 教学设施也难达到理想效果。

2、高校散打教学发展改革的措施

2.1、提高对散打教学的认识 , 加 大宣传

我们要对散打教学的宣传加大力度, 增强人们对散打的认识, 提高高校学生学习散打的意识, 发挥高校的传播效应。我们应该从全方位的角度出发, 进行多层次的散打教育宣传, 并且加宽宣传领域, 采用多种宣传方式, 吸引更多的高校学生来学习散打这门课程, 增强学生们的习武意识, 为学生提供散打切磋的平台, 促进我国散打教学的发展, 力争在全国高校普及散打教育, 大胆的创新, 利用我国教育改革的模式, 解放思想, 教育与世界接轨, 推动散打教育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2.2、加强散打师资力量的建设 , 培 养综合素质

教师的力量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要重视散打教师的培训, 提高散打教师的综合素质, 并且要注意对学生的“武德”教育。散打教师的质量直接关系着散打教学效果的好坏, 教师要有专业的水平。目前面对我国高校散打教师缺乏的现象, 我们要大力培养散打教师, 让更好更优秀的散打教师进入高校课堂, 并且还要注意女散打教师的培养, 男女比例的调配, 优化散打教师的队伍、年龄结构以及专业水平, 在引进教师时, 要注意教师的筛选, 要看教师是否经过专业的严格的训练, 专业水平是否合格等。这样才能拥有合格优秀的散打教师, 才能促进学生的散打学习。在教师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不断创新, 运用好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学习散打, 弘扬我国的国粹文化, 将“武德”更好的继承。

2.3、完善教学设施 , 加大支持散打教学

教学条件决定着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即便有最优秀的教师, 在没有完善的教学施舍情况下是不可能有好的教学成果的。高校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条件增加完善散打教学的设备和器械, 同时要注意学生的安全教育, 上级领导要大力支持, 无论是物力还是财力上面, 要给予支持, 加大投资力度, 改善散打教学的教学环境和条件, 好的教学条件才能让学生更加投入的学习。树立学生的安全意识, 教学生自我保护的技巧。所以, 我们要健全教育机制, 完善教学设施。

3、结 束语

散打是民族传统武术的瑰宝, 也是中华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散打具有鲜明的特征, 并且其特征与大学生的心理结构是相符合的, 高校教育应该普及散打这一体育项目的教学, 重视我国的体育教育, 散打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对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散打作为体育运动具有强身健体的作用, 在普通高校中发展散打运动可以锻炼学生的体质, 对学生的锻炼起到积极地作用, 因此, 普通高校应该加强散打教学, 这也是复合教育多远化发展的理念, 我们要从整体出发, 晚上散打教学机制, 提高学生素质, 加强教师业务水平, 是我国高校散打教育更好、更快、更健康的向前发展。

摘要:散打在普通高校中是一个新兴的体育项目, 近几年发展迅速, 散打作为体育运动具有强身健体的作用, 在普通高校中发展散打运动可以锻炼学生的体质, 对学生的锻炼起到积极地作用, 学生也比较喜欢。本文针对普通高校散打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 并且提出相应的对策, 促进普通高校散打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普通高校,散打教学,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宋亚炳.广东高校学生散打运动调研[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 (06) .

[2]吴志勇, 刘维明.对中国散打运动发展现状及趋势的探讨[J].湖北体育科技.2006, (02) .

高校散打教学论文 第10篇

高等院校开展武术技击的最早文字记载, 始于北京大学的武术团体———技击会, 后来又发展成为一种特定的体育对抗形式——武术散打。而自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 原国家体委倡导并不遗余力的扶持、推广武术散打运动以来, 这项运动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进入了一个空前繁荣的发展的春天。2002年8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颁布实施, 更是推波助澜, 加上报纸、电视、电影等大众传媒的广泛关注、精心打造和极力宣扬, 以及我国武术散打在世界各种搏击对抗当中所取得的赫赫战绩, 散打运动进入了更多的高校体育课堂。散打运动的格斗搏击技术广纳百家, 以其独具的民族特色和普遍的实用价值及特有的健体强身之功效, 受到广大高校学子的热情追捧。但是我们也不无忧心的看到, 在繁荣的表面之下, 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 对此笔者进行了调查分析。

二、高校散打教学的现状及其分析

1、散打是很受学生欢迎的体育教学项目, 但部分学生学习动机偏差, 学习基础较弱。武术散打运动是我国的国粹, 对防身健体、磨练意志、陶冶品格具有明显的作用, 也是对“礼仪、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饶”的武德修行和礼节的学习, 对广大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 深受学生青睐。但是我们也清醒的看到, 部分学生学习散打, 主要是为了获得格斗搏击技能, 进行自卫防身, 反映了功利思想, 这对建设和谐社会是不相适应的;在学习散打的学生当中, 也很有部分学生武术基础差, 底子薄, 严重影响散打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这是现阶段各高校散打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

2、高校散打师资力量薄弱, 教师学历与职称不是很合理, 教材及教学大纲不先进。师资状况对散打运动的发展具有很大影响, 但是考察很多高校发现, 在高校扩招情况下, 专职散打教师数量偏少, 师资紧缺, 而女教师数量更是少的惊人, 而且教师的年龄、性别、学历、职称、专业等方面结构不是很合理, 年轻教师, 女教师, 高学历、高职称教师比例太少, 水平也参差不齐, 这与散打运动的特点、传统习惯有一定关系, 对全面开展、推广散打运动极为不利;全国高校没有统一的武术散打教学大纲和教材, 各地各类大学体育教材中, 其散打部分的内容蜻蜓点水, 又过于简单, 导致教不深、教不透。

另外, 部分上层领导对散打有误解, 对安全有顾虑, 并不是十分理解支持, 资金投入有限;部分高校扩招严重, 导致场地、器材不足, 很难保障教学效果;武术散打正走向职业化、商业化、大众化, 但唯独高校散打比赛是个空白, 缺少为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提供交流切磋的平台, 成为制约高校散打运动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对高校散打教学发展改革的建议及对策

1、继续加强对武术散打运动的宣传, 增强高校学生的习武意识, 发挥高校的传播效应。基于CUBA在我国高校篮球运动如火如荼般的开展, 以及跆拳道、泰拳、柔道在我国的盛行, 我们更应该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加强散打运动的宣传, 采用多种方式吸引更多优秀的大学生热爱并参与散打运动, 增强习武意识, 为大学生群体提供交流切磋的平台, 以大学作为传播的切入点, 发挥高校独特的传播效应, 促进散打运动在全国的推广和普及;利用和改革高校现有教育模式, 大胆创新, 实现竞技体育回归“院校化”, 构建与未来发展相适应与国际接轨的多元文化教育体系, 还要解放思想, 走出校园, 走出国门, 开拓更广阔的散打市场, 进行产业化运作, 进而反推高校散打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准前进。

2、重视师资力量的培训, 加大散打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力度, 对学生注重“武德”教育。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准直接影响散打教育教学的效果, 面对高校散打教师师资力量匮乏的现象, 应当大力引进散打的专业教师补充进来, 还要注意散打男女教师比例搭配, 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年龄结构, 当然在引进之余, 还要采用多种途径, 加强已有散打教师的选拔、培养、培训、进修工作, 做到“引进来、走出去”, 促使散打教学向专业化、规范化方向发展;教师在教学工作中, 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法要大胆革新, 勇于尝试, 与时俱进, 还要引导学生“习武先习德”, 视“武德”为武术之根本, 更好的继承、弘扬国粹。

3、争取资金支持, 增加必要器材设备, 注重散打自卫防身实效性的同时关注安全性教育。高校要更广泛的开展散打运动, 领导重视和资金支持是必不可少的, 为此要尽最大努力争取相关领导理解支持,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提供适宜的教学环境, 改善教学条件, 配备必要的器材设施;在日常教学中, 教师要牢固树立安全观念和灌输风险意识, 教给学生自我保护方法和技巧, 健全教育保险机制, 积极应对意外伤害带来的伤害。

四、结束语

作为民族传统体育的瑰宝和中华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武术散打的运动特点与大学生的生理需求及心理结构是比较相符的, 应该说在普通高校中拥有广泛开展的群众基础, 而且必将随着国家对体育运动的高度重视和高校散打教育教学改革的进行而得到深入发展, 这对弘扬民族传统体育、促进散打运动的普及及提高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一名散打教育教学工作者, 本文笔者的调查、分析、看法, 意在探索竞技体育与教育体系的有效结合, 构建面向未来、符合社会发展的多元化散打教育体制, 使散打教育在高校得到更加健康、蓬勃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阳亚雄、童世敏、杨洪:《对散打运动在重庆高校开展情况的分析研究》,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1, 5。

[2]黄晓鹏:《福建高校开展武术散打运动现状与对策研究》, 《福建体育科技》, 2005, 2。

[3]宋亚炳:《广东高校学生散打运动调研》,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6, 27。

[4]吴志勇:《对中国散打运动发展现状及趋势的探讨》, 《湖北体育科技》, 2006, 2。

浅谈高职院校散打课程的有效教学 第11篇

关键词:高职体育;散打课程;有效教学

【分类号】TP3-4

1 前言

散打是中華武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的一项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散打以其独特的魅力受到广大学生的喜爱,在高职院校开展散打技术教学,既能够培养他们顽强拼搏的意志和自信心,又能增强学生的正义感和自身体质。

散打课程由于其动作技能的简洁、有效、凌厉的动感、时尚的商业包装受到学生们的喜爱。然而,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响,高职院校的散打课程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多不足,忽视对散打教学方法的研究,脱离散打运动本身的特点进行教学,以及缺乏对教学的有效途径的探索研究等,这势必影响在高职院校进行散打运动的开展。因此,提升散打课程的有效教学就显得势在必行。

2 高职院校散打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学生基础差,目标不清,使散打实战教学效果不理想。高职院校许多学生运动能力基础较差,在行为上缺乏自信,怕吃苦,怕疼痛,怕失败,在训练中易感疲惫。散打实战教学中,需要学生进行力量、技术与心理的紧张比拼和激烈较量,部分学生对抗时表现不良。学生的专业基础状况是教师制定教学目标的前提,是选择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进度及实施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学生基础差、底子薄会严重影响到散打教学的效果。

2.2 教材缺乏先进的内容,针对性不足。高职院校进行散打授课教学所用的教材,大部分是各学校根据不同的竞技散打教材内容拼凑起来编写而成的,理论陈旧、内容空洞、缺乏针对性,学生普遍反映现行教材中的内容缺乏实战和防身内容,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无法体现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难以适应现代教育所提出的教学目标。

2.3 散打专业教师队伍层次不齐,缺少规范管理。散打课程教学开展的质量与是否拥有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散打专业师资队伍息息相关,然而目前的现实情况却是高职院校的专职散打教师层次不齐,给师资力量的规范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学校在招聘师资时注重追求高学历,忽略了教师本身的专业素质,致使招上来的教师高学历、低水平。甚至,有的教师还存在身兼数职的情况,教学水平难以得到有效提高。

2.4 传统散打课堂,教学模式单一,难以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是当今高职院校散打课的主要途径,但部分高职院校教学模式的单一化,使教学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据对部分学生的抽样调查发现,多数学生认为当前高职院校散打课的模式太单调,不能完全适应学生需要。

3 高职院校散打课程有效教学的策略

3.1 思想认识上,明确开展散打教学的意义:有助于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民族精神。

散打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不断增强大学生对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和自信,有助于他们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散打运动不仅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和耐力水平,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不怕吃苦、顽强奋斗的拼搏精神,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树立社会正义感和责任意识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3.2 人文化教育中,让散打教学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推动精神文明建设。

中华武术讲究 “习武先修德”,在强身健体的同时注重内心的修养,注重武德的培养,这与我国一贯传承的和谐是一脉相通的。教师在传授散打知识和散打技术的同时,要重视对学生体育精神和健全人格的培养,促进学生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协调发展。“武德”作为人文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也赋予了其积极的意义:习武者热爱祖国、尊师重道、讲礼守信、见义勇为,敢于同一切违法行为作斗争,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为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

3.3 散打课程科学管理中,结合散打运动的特点,突出训练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开展散打教学,要全面提高对散打运动教学的认识,努力突出训练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在散打教学中,要突出自身的特点: 一是重视基本步法、拳法、腿法、摔法等的基本功练习; 二是充分发挥沙球、沙袋、手靶、脚靶和其他器械的辅助练习作用; 三是强化散打实战练习。在教学模式上,要坚持以学为主,以练为辅,以培养安全防卫技能为中心,突出对学生实用性技术和技战能力的训练。教学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观念,在学生的攻防能力培养方面,要注重设计、利用良好的实战环境和实战条件,结合学生个体实际,指导学生在反复练习中提高自身的应对能力。

3.4 提升散打课程专业教师素质,结合实践钻研教学方法。

组织现有散打教师到体育院校去进修,提高现有教师水平,建立任人唯贤的用人制度,组织一支高素质的散打教师队伍。

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需要为前提,教学方法上要采取启发和诱导方式,加强学生的精神和体能训练,注重学生创造思维能力与动作变换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要考虑学生的攻防能力培养方面,要注重设计、利用良好的实战环境和实战条件,结合学生个体实际,指导学生在反复练习中提高自身的应对能力。对于高难度的动作,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教学等方式,启发学生在成功攻防预演的基础上,增强完成动作的信心,提高散打动作的质量。要遵循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注重在学生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练习的基础上,根据教材内容安排,合理分配教学任务,科学安排运动负荷,做到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加强点评,逐步提高。

4 小结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散打课程教学以锻炼学生身体、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意志和提高学生技战术能力为目的,结合散打运动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的身心特征,加强传统教学模式改革,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散打课程的教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各种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使得散打这门课程能够充分体现它的价值,并获得更高的教学质量和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邱丕相,王国志.当代武术教育改革的几点思[J].体育学刊,2006(3)

[2]丹慧芬.浅谈高职院校武术选项课教学方法改革[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8,(14)

高校散打教学论文 第12篇

关键词:大学生,散打教学,协调能力

前言

武术作为现代体育和全民健身的重要内容,是适应我国国情的终身体育锻炼的重要手段,它以其丰富的肢体语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尊师崇德的武风,对当代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良好品德的形成与培养都会产生重要作用。武术作为高校开设的一门课程,在“淡化套路,注重方法,崇尚实用”的学校武术发展背景下,散打教学是最符合这一方向的武术内容,也深受学生的青睐。协调能力是学生形成运动技能的重要基础。协调能力好,在学习过程中能较快地获得运动技能,在实际运用时能合理有效地运用已掌握的运动技术,使散打教学真正达到健体防身的目的。

1 散打教学的特点

散打学习是一个由生到熟、由熟到巧的过程,在教学的过程中,无论是单个的基本动作,完整的技术动作,以及几个技术动作组成的组合动作,一般都要分“学会”、“喂招”、“实战”三个步骤来完成。以教学目标为依据,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以教学组织为主线,以教学手段为核心,是完成教学步骤的关键。从散打动作结构来看,“踢、打、摔”技法的综合运用,包涵拳法组合、腿法组合、拳腿组合、拳摔组合、腿摔组合等,要求学生具备适宜的神经兴奋状态,全身肌肉的协调配合和准确的分析判断的能力。

2 协调能力的分析

协调能力作为影响竞技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包含在运动技能里面,是运动技能形成的条件。在我国2000年版的《运动训练学》教材里,没有把“协调性”列入体能下属的运动素质里面,充分说明“协调能力”归类的复杂性。人们对其归属问题的认识差异较大,从不同学者的研究结论看出,一种是把协调能力归类在运动素质中,认为它是一种运动素质,另一种认为协调归属于技能的范畴,但它不等同于运动技能,它是下位概念。在实践中我们往往发现,某些运动员在某项训练中有较好的协调性,但在其它一些项目中显得很不协调,这说明协调能力是与所掌握的项目技能密切相关的,当然心理的放松、机体形体结构等等许多因素对于协调能力都有较大影响。所以协调能力是多种能力的综合,在教学和训练实践中应当根据项目特点,综合地训练和发展运动员的协调能力,且不应把协调性训练仅仅安排在素质训练中。

3 构建发展协调能力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属于教学结构的范畴。从广义上讲教学结构主要是指教师、学生、教材三个基本要素在教学过程中的组合关系。从狭义上讲,教学结构指的是教学过程各个环节、步骤诸要素的组合关系。教学手段的选择首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其次是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恰当地创设情境,科学地组织教学活动,有效地评价反馈教学效果。

3.1 以周期性单一练习手段进行基础训练

周期性单一练习手段指周期性重复进行单一动作的身体练习。由于该练习动作相对简单、动作环节相对较少,因此,较易使学生学习、掌握并强化主要环节的训练。散打初级教学中,拳法、腿法、步法、摔法等基础练习都可通过这一手段进行反复练习,提高动作速度和打击力量。

3.2 以混合型多元练习手段进行组合动作训练

混合型多元练习手段是将几种单一结构的动作混合进行的身体练习。由于该类练习动作相对复杂、动作环节相对较多,因此,有利于形成复杂动作的神经联系、提高技能的储备量,有利于学习、掌握较为复杂的技术动作;该类练习动作以非周期的方式表现于练习的整个过程,有利于提高动作的协调能力,进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个运动能力。散打组合动作练习是单个基础技术达到分化阶段,即学生能协调完成单个技术动作后,为进一步提高学生能力而进行的下一步教学步骤。通过“踢、打、摔”的综合练习,使学生适应左右手、左右脚的配合,左右手和脚的配合,;以及结合摔法的组合练习,迅速提高学生的全身协调用力能力,即运动时善于最大限度地发挥主动肌的力量,抑制或减弱对抗肌的阻力,达到最佳效果。

3.3 以固定组合练习手段进行绝招训练

固定组合练习手段是将多种练习手段依固定形式组合的身体练习。运用该练习较易学习、掌握、巩固和应用成套的固定组合的练习动作,使练习动作娴熟化;较易获得与技术动作相匹配的运动机能和运动节奏,进而有利于提高协调运用肌肉的能力。散打队员技术风格分为力量型、技术型、技术力量型;技术型队员有的拳法好,有的腿法好,有的摔法好。总之,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结合自己的优势技术或动作特点,以固定组合练习手段编排几套绝招动作,反复练习,发挥自身特长,扬长避短,克敌制胜。

3.4 以变异组合练习手段进行实战训练

变异组合练习手段是指多元动作结构下,将多种练习手段依变异形式组合进行的身体练习。通过各种变异组合的练习,可以有效提高运动过程的应变能力;可以提高对复杂状态的预见能力;可以提高各种运动战术的应用能力;可以提高与运动技术、运动战术相匹配的运动机能能力等。散打教学中,通过多变的“喂招”练习,先使学生能够把所学的动作运用于条件性实战。例如指定甲方进攻,乙方只能防守反击;指定甲方只能进攻胸部,乙方利用拳法、腿法或摔法防守反击等。实战是学习散打技术动作的最高阶段,实战过程中,进退、攻防、距离、时空、对手的高矮、强弱等情况千变万化,战机稍纵即逝,对动作的运用起着重要的影响,这需要大脑的协调组织和肌肉的协调配合,才能合理有效地选择动作和完成动作。要达到这种高级阶段,只有通过指导下的多变的反复实战去锤炼、去分析、去总结,才能不断提高合理的协调运用技术动作的能力。

4 结语

(1)散打运动“踢、打、摔”的动作结构,有利于提高学生上下、左右的手脚和全身协调配合的能力。

(2)散打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以周期性单一练习手段进行基础训练、以混合型多元练习手段进行组合动作训练、以固定组合练习手段进行绝招训练、以变异组合练习手段进行实战训练等,从而使学生快速掌握和提高运动技术,达到健体防身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左家伟,廖江波.高校武术教学研究评述[J].搏击·武术科学2006(6).

[2]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年第二版.

[3]蔡仲林,周之华.武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翁志强,李景莉.对运动协调归属问题的探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2).

[5]邹煜.运动协调层次及属性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6).

上一篇: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下一篇:班主任的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