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潜对策范文

2024-06-09

挖潜对策范文(精选12篇)

挖潜对策 第1篇

目前, 我区注水总井96口, 开井63口;正常开泵10台, 增注井25-35口, 日增注水量1035m3, 占到了日注水量的45%。日平均单耗4.5k w.h/m3, 目前平均标耗0.85-0.9k w.h/m3.Mpa, 节能初期标耗超过1.0-1.2kw.h/m3.Mpa, 增注泵提压标耗稳定在0.46-0.65kw.h/m3.Mpa左右。从近半年电量及标耗变化趋势上看, 在节能效果上取得了一定进展。

2 二次增压系统中节能节点问题

2.1 增注泵设备管理中存在“三大节点”缺陷

2.1.1 设备性能不清

增注泵铭牌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多不符, 设备档案调整不及时, 主要参数:电机转速、泵理论排量、实际排量不清。如理论排量10m3/h的泵, 因换电机频次发生改变, 实际排量必然发生变化, 排量变化泵效也发生改变, 而泵效高低也同设备新旧情况也不相同。还有长时间未开泵与常开泵的磨合损耗肯定也不一样。以上这些细节问题,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注意不够, 管理中仍显“粗放”。

2.1.2 设备能耗不清

在不打回流的情况下, 每一台泵耗电同泵实际排量、电机转速有关, 每天增注耗能高低主管人员不清, 仅日常电力资料员比较清楚, 报表反映电量高低波动, 仅仅局限在压力变化与水量动态调整变化上。而不足以反映出哪台泵今天打回流没有, 泵效变了没有。更确切的说泵的目前实际排量是多少不清, 它合理耗能是多少就更搞不清。

对区电力专门管理人员 (电工班) 仅仅是收集电量数据, 反应每天波动情况而已, 深层次的原因分析不清楚, 把握不住耗能变化的真正原因, 更别说去如何计算相关的能耗指标实际情况, 采取相关配套对策调整等等。可见, 从基层电力管理在分析层面上仍显狭窄。

2.1.3 增注设备故障识别不清

增注泵在运行过程中, 肯定会出现一些故障, 如设备原因柱塞段、泵阀漏、盘根刺、阀门漏等;部分泵因使用老化或增注压力高, 泵修几率高也很突出。如21#站2.3号泵属于老化等, 24#站的3.4号泵属于频率与压力高等。

其次, 岗位员工因近几年新分员工操作技能水平不高, 夜间岗位上占据了较为突出的位置。白天技术操作工人比较熟练, 夜班工人存在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等现象。注水大站21#、24#-14#、17#、16#站等基本上夜班值班人员全是新工人, 同老工人相比故障识别有较大差距。往往造成出现问题发现不了或者不及时, 造成当日管理欠注, 故障处置效率低。今年累计发生此类案例10例, 从时间上影响了处理效率。

2.2 增注泵管理流程各控制节点不健全

简单的说泵一旦出现问题, 技术组注水岗必须抓紧汇报相关部门去解决。而小班对比较明显的问题报调度室通知泵班去及时维护, 往往问题就是出在这个“节点”上。小班、机安组、注水岗、调度室在衔接上存在一定漏洞, 电力岗更是置身世外。

第一、小班发现问题直接报调度, 调度直接通知泵班修泵, 技术组与机动组不详。

第二、注水技术员查报表或现场发现泵压有问题时, 在了解实际情况后, 直接给泵班安排修泵;只是在需要调泵或改变参数时上报机安组协调。

第三、机动员侧重于查现场基础工作, 检查泵机组是否正常运转, 安排泵正常维护保养工作量, 月底审查机动资料员收报的单泵单月维护卡等。

可见, 以上流程主要都是走单向, 横向联系程度不够。泵班每天维护工作量主要由计量站监督记录, 调度值班不记录停开泵变化, 每天的动态变化只有资料室与电力资料员统计。注水技术员每天对日常的维修计划与内容不清。

3 解决办法

3.1 强化操作人员熟悉泵各项指标与性能

我们在厂技术部门的指导下, 我们先后对运行的10台泵进行逐一的排量核查, 重新核定泵的运行基础数据, 搞清了各泵参考实际排量, 及时下发各站, 让操作人员心里有底, 必须把握当日增注能力与实际能力相匹配。

按照公式:泵每小时理论排量=Πr2×柱塞行程×60×3×柱塞频次

日实际排量=每小时理论排量×24×0.85 (暂定按照泵效的85%核算)

3.2 加强增注泵监督, 及时解决各类矛盾

鉴于计量站人员对监护单位监督存在漏洞, 现场提问相当一部分小班说不清停泵故障检修原因, 对设备的原理及基本常见故障不清, 不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小班仅能对一些直观表象问题做出判断, 盘根漏失、压力变化、设备温度差异异常等基本没大问题。因此, 我们要求对增注泵每次修泵原因都要了解, 在实践中要勤学多问。

所以, 为加强此类故障描述, 采取月卡变日卡制度, 只要当天有检修泵记录的必须记录准确清楚, 必须当日反馈机安组, 技术组。在实际操作中, 注水技术员每天要检查比对当日电量动态, 每天检查当日增注水量变化, 对于开泵数及水量匹配情况进行及时调整, 监督泵修速度及质量情况, 也加强了同上级技术部门的沟通理解。经过近几个月的运作效果连续9-10月连续实现了节能目标。以案例为突破口, 对大班小班进行节能系统培训, 在如何提高现场节能管理技能上进行了现场讲解, 为计量站配发了排量统计数据, 近半年基本消除了泵管压差。

与此同时, 在管理制度上我们制定了相关配套管理办法, 对责任进行明确划分, 奖罚分明, 奖励主体倾斜基层班组, 每台套达标单月奖罚30-50元不等。

3.3 推进技术强化措施

(1) 推广加大变频调水技术在现场应用, 降低泵损耗, 延长使用寿命。

(2) 优化线路改造, 除变频柜外余泵控制柜改用新型节能柜, 增注泵电机使用节能型电机。

(3) 现场水表使用故障率高, 换修检表速度慢, 一般校验过的仪表老化, 消磁明显, 指针转的慢;其次φ50型水表最低水量1.2m3/h, 低配注≤30m3/d误差率较大。

4 结语

综上所述, 影响增压注水节能节点缺陷分析说明, 只有加强现场细节管理, 提高员工现场操作技能, 优化管理操作 (管理) 流程, 无形中就加快现场节能处理“危机”能力。相信, 若配套节能设备的推广完善, 就能克服设备老化带来的不利因素, 就能为我厂节能减排做出贡献。

摘要:油田注水工作是采油生产环节中重要的环节之一。诸多管理因素直接影响油田二次增压注水效能。本文从增注泵节能“环节”管理着手, 围绕“增注设备”和“人”的问题进行节能节点缺陷分析, 大力推进节能意识提高, 形成人员节能管理到位, 设备运行稳定, 确保提高增注泵系统效率, 降耗达标。

关键词:增注泵,人,节能,达标

参考文献

挖潜增效 第2篇

一公司全面开展“对标创新、挖潜增效”活动

一公司按照公司统一部署,首先成立了“对标创新、挖潜增效”活动小组,组长为李建伟经理,组员为一公司全体管理人员。决心开展九大方面整顿,细化管理,做好降本增效工作。一是生产上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配车辆,增加里程利用率;对驾驶员进行服务质量教育,提高劳动生产率。二是根据生产实际情况启封新车辆、报废老旧设备。三是继续细化成本管理,从源头抓起。对车辆更换700元以上的备件要进行严格审核,人为原因造成的损失还要考核责任者。四是分别对柴油、机油及液压油用量进行监测,发现异常及时进行调查;细化油料管理、对个别车辆设定油料定额。五是配件收旧利废。与驻在组共同协商,尽量高效利用报废车辆的零部件,尽最大可能发挥废旧备件的利用率,从而减低成本。六是核算单车产值和利润,进行数据比较加入考核项目。七是教育广大职工增强成本意识,节约车辆能源和配件成本的同时节约身边的每度电、每滴水。分别对各区域安排节能责任人,杜绝长流水长明灯等浪费现象发生。八是减少一车多人驾驶带来的设备过度磨损和油料管理不便。九是安全上加强安全会和班前会上的安全教育,降低事故频率,减少事故成本。并成立违章检查小组,进行全天候监督一公司的作业区域内的各项安全工作,力争把交通事故扼杀在萌芽中。(一公司 姜啸东)

二公司多措并举 努力实现降本增效目标值

二公司积极应对当前生产经营严峻形势,认真贯彻公司“对标创新、挖潜增效”活动精神,眼睛向内,自觉加担子,通过采取多项措施,努力实现公司下达的降本增效目标值。

一是加强对备件领用的管理,严格执行审批制度(超过500元由设备经理审批);同时每月对每台车的备件消耗进行统计分析,及时发现备件管理、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二是加强设备点检工作,及时发现设备缺陷,实行预防性维修。设立专人在一保同时检查空气滤芯,监督保证及时清洁。对管路漏气进行专项治理,减少启动后因泵气造成的燃油浪费。三是充分利用报废车上可用的零部件,代替运行车辆上需要修理或更换的配件,较少领用件或较少修理时间,降低维修费用。建议和配合修理时少换总成,多换零件,多用修复件。四是对生产车辆的节油奖与车公里挂钩,将指标分解到单车,每月进行考核。五是与用户协商在保证生产的前提下尽量少投入车辆。现已减下厚板保产车2台,到下6名司机,既提高整体运输效率和劳动生产率,也解决了人员短缺的问题。六是合理调配劳动力资源。本着人员不增,提高效率的原则,加大劳动力资源调配力度,满足生产需要。对不服从调度指令的司机严格处理和考核。七是整顿“长病、长休、工伤、上花班”等各类人员,能够回到工作岗位的,要求其全部回到工作岗位。对“泡病号、上花班”人员进行规范管理,严格执行有关工资和分配制度。八是树立安全就是效益的观念,保证安全生产,减少事故带来的经济损失。坚持每天深入线

路进行安全检查的制度,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九是树立巩固和占领市场才有效益的观念,不断提高服务质量,达到用户满意。对因司机原因导致用户不满或投诉的现象加倍考核。十是加强形势任务教育,使职工认清形势,明确任务,增强职工的危机感和责任感。十一是党员、班长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要求党员、班长的个人和所在单车的增效降耗指标要处于本队先进行列。

在制定措施的同时,二公司还制定相应的奖罚激励制度。每季度对单车进行评价,对各项指标完成好的司机进行适当奖励。将本次活动的指标完成情况与评选岗位明星、优秀共产党员等评先活动相结合,并作为重要参考依据。

五公司制定十项措施 认真落实公司降本增效活动

要求

五公司结合生产经营实际,认真落实公司“对标创新、挖潜增效”活动,制定十项措施,确保各项任务指标完成。

一是严控人工成本。重新清查事假、病假休息人员,严格考勤制度和薪金发放制度。小车岗位部分替班驾驶员采取转换车型或调岗方式,优化人员配置。二是加强油料成本控制。对所有车型油耗进行测试,重新制定燃油消耗定额,并设定奖罚机制。消减小型驻在车和自用车每月燃油供应量。严查非生产用车、干私活等行为。严厉查处和打击偷油、丢油现象。三是加强轮胎成本控制。重新制定轮胎消耗指标,继续加强轮胎单胎打号管理,积极改善作业场地环境。教育驾驶员关注季节性轮胎气压,合理装载货物。实行轮胎维修费承包外委。四是强化备品备件成本控制。实行单车限额成本控制,小车备件超300元、货车备件超500元的必须通知队长方可进修。备件发放设专人负责,严格发放制度。建立车辆维修监督机制,实行“以修代换”,在修改代上下功夫。加强修旧利废工作,严格执行出入库制度。五是加强原材料成本控制。严格控制钢材使用;专人监管润滑油和液压油使用;加强对螺栓、平垫、弹簧垫、电焊条等物品管理;加强对废件、旧电瓶、废机油、废轮胎回收管理。六是一点一滴节能。开关灯设管理部门负责监督、使用,夏季关闭所有空调。七是控制低值易耗品发放和办公用品使用数量,用小事提升职工勤俭节约理念。八是加大对职工技能培训,提高外聘职工驾驶技术和维修水平,从源头抓好节能降耗工作。九是每月进行一次经济分析,及时对标检查,及时整改,确保工作顺利开展。十是以各项成本控制由限额逐步过渡到考核产值和利润,实行产值利润双提成。(五公司 王新)

以提升服务质量为抓手 确保保产维修取得实效

修理认真落实公司经济活动分析会和降本增效推进会精神,围绕公司生产经营中心,结合修理一场实际,提出以提高服务质量为抓手,严抓“五项”措施,确保保产维修取得成效,为公司扭转当前被动生产经营形势积极作贡献。

一场认为:他们虽不是生产经营单位,但为生产单位做好后勤保障服务,提高车辆完好率,满足行车单位及时高效作业,显得十分重要,抓好服务质量就是他们主抓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是在一场职工中广泛开展生产经营方面的形势任务教育,引导职工树立大局意识,提高敏感度,干好本职工作。二是分别在一、二公司设置意见箱,及时

听取驾驶员在维修过程中提出的一些建议和意见,做到及时整改落实。三是修理场领导每周参与一、二公司职能会议,及时了解分公司生产动态,并解决生产中维修问题。四是调整班组建制,尽全力满足生产需要。重新调整了小修班组以及班组作业班制,解决维修人员不足、下半夜维修量减少而工人工作量不足等实际问题,提高了维修工有效工作效率。五是强化指标考核,提高维修质量,重点对修品质量、修理工期和车辆在场停留时间等几大方面进行指标细化考核。

修理有的放矢开展降本增效工作

修理二场积极响应公司开展的“对标创新、挖潜增效”活动,深入贯彻落实降本增效工作,抓主体、抓重点,积极行动。他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是抓教育,舆论先行。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团结全体职工,与公司保持一致,积极应对,做到斗志不松懈。二是抓重点,控制钢材的消耗。过去大修奔驰车的大箱底板时,对横撑梁(为100型槽钢,大约750mm长,总共60根)变形部分,一律切割报废,更换新件。现在对有变形的梁切割下来后,采取换面使用,即上下面对调,或者对有变形的梁切割下来后进行平整后仍然可以焊接使用的维修方案。三是抓修品质量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强化修理工在修车作业时的“眼勤、手勤”,勤观察修车作业单以外的视觉能感受到的车辆故障或隐患,降低修车次数,变二次进修为一次解决。三公司的五台A7半挂牵引车,在公司的大力帮助下,诊断仪电脑和技术人员的培训已结束,目前可以独立工作,减少了到供销公司宁远维修站的修车问题,促进了车辆修竣后的及时投入生产,保证了效率提高。四是抓好厂区治安防范,通过上次铲车大线丢失事件,与安保部共同确定了几处防范重点区域,杜绝物品的丢失。(修理二场 赵凯)

服务站开展对标挖潜降本增效活动

服务站结合对标挖潜大力开展“五个一”节能降耗活动,旨在倡导全员增强节约意识,深挖内部潜力。在职工大会上,他们要求全体干部职工紧密结合公司下达的挖潜增效目标,同往年各项指标相比,号召全体职工眼光向内,从能源消耗、物料消耗、管理费用、人工费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对比,使对标挖潜工作延伸到班组、岗位,每个班组、每名职工都有自己的“标”。

挖潜内力谋转型 第3篇

近日,由福建省纺织行业协会主办,福州市纺织工程学会协办,卓郎(常州)纺织机械有限公司承办的,以“转型升级 提质增效”为主题的2016年福建省棉纺织企业转型升级与提质增效研讨会在纺织产业集群地福建尤溪举办。福建省纺织行业企业代表200余人到会,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高勇,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朱北娜、副会长叶戬春等行业协会领导以及福建省相关政府及行业领导出席会议。

高勇在发言中简要分析了行业的发展环境及前景。他指出:中国纺织业在整个中国工业发展呈现负增长的背景下仍旧保持了较好的发展状态得益于纺织业早于其他行业进入了市场化运作,依托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结构调整,保证了2015年的平稳发展。

叶戬春从棉纺行业市场运行及发展趋势、行业技术进步状况对未来发展进行了分析。他对行业产能产量、市场价格、贸易形式、运行质效、新型纺纱技术装备发展及纺纱工艺技术创新等进行了详细介绍。与此同时,还客观提出了行业发展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先进装备及工艺技术应用仍需拓宽、产品创新力不足、标准化覆盖面待拓展等等。此外,他还建议企业应关注行业在生产自动化、连续化、在线自动监控、检测、新型纺纱技术应用以及非棉纤维产品等方面的创新。

产业升级装备先行,这早已成为行业共识,纺企大都十分关注装备技术信息。此次会议,卓郎(常州)纺织机械有限公司工程师严旭新从装备技术、工艺出发,通过装备在用户企业提质增效实践的应用案例,分别从企业关注的产能、占地、能耗以及用工等焦点问题出发,分析卓郎装备技术的特点,为与会纺企的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

会议还邀请部分纺织企业代表进行经验分享,邀请东华大学国家面料重点实验室程隆棣教授对于当前的“智能化”发展主题进行了释义和分析。(袁春妹)

陕西宝棉纺织集团有限公司揭牌

4月29日,陕西宝棉纺织集团在宝鸡大荣纺织有限公司揭牌。

宝鸡曾是陕西重要的纺织工业基地,但近年来市属的三家纺织企业长期亏损,经营运作举步维艰。宝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决定由大荣纺织有限公司、昌荣纺织有限公司和九州纺织有限公司为子公司组建宝鸡纺织集团,并将此项工作作为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来实施。业内专家表示,这将是重振宝鸡纺织产业的新起点,也必将成为宝鸡市纺织工业发展的新里程碑。

宝棉纺织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宋永生在会上表示,集团将争取用两至三年的时间,无论从产品档次和信誉、产值和效益、员工素质和收入水平,都要敢为人先,争做第一。集团当前的重点工作是在大荣厂区落实“淘汰落后产能,转型升级技改一期工程”,年内建成10万锭生产高端紧赛纺、紧密纺、针织机织两用纱的生产规模;同时投资2000万对织布进行改造升级,拆除全部有梭布机及落后配套设备,新购高速整经机、津田驹双浆槽高速高压浆纱机和电子多臂喷气织机,将织布产品附加值提升到一个新水平。下一步通过对九州公司实施提升改造后,宝纺集团将形成20万纱锭、760台喷气织机的生产规模,预计年产高品质纱线30000吨、高档服装及家纺面料4500万米,年产值10亿元,实现利税4000万元。(通讯员_严家民 文/摄)

挖潜对策 第4篇

1 油藏基本特征

井楼油田一区位于泌阳凹陷西南陡坡带的井楼背斜上, 背斜是一个北西南东走向、西南翼被断层切割的长轴鞍型复式背斜。背斜上发育有5条断层, 这5条断层对井楼一区的油水分布具有控制作用。

研究区西部地区廖庄组和核桃园组核一段、核二段及核三段上部地层遭遇不同程度的剥蚀, 油藏主要含油层系是核三段的Ⅲ-VI油组。核三段储层属于扇三角洲沉积, 物源主要来自于南东长桥扇三角洲, 由东南向西北方向延伸, 砂体在平面上呈宽缓的带状, 砂体较为发育。储层埋藏浅, 埋深一般集中在140~280m, 沉积环境缺乏水上沉积部分 (扇三角洲平原亚相) , 主要为扇三角洲前缘亚相。砂体主要为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沉积, 距物源近, 岩性粗 (细—砾状砂岩) , 同时由于油层埋藏浅, 压实及成岩作用差, 致使油层胶结疏松, 物性较好。

2 油藏精细描述的主要做法

以层序地层学、地质统计学、储层岩石学、模糊数学等先进地质理论为依据, 对全区326口井进行精细地层对比, 精细刻画各单砂体的微构造特征, 研究认识了Ⅲ-Ⅵ油组储层沉积微相及相控砂体展布特征, 以测井分层数据为主建立三维地质模型, 落实断层的展布特征和储层属性空间分布, 以钻井取心资料为依据, 应用测井解释成果, 进行储层物性分布特征和非均质性研究。

2.1 小层精细对比研究

根据分级控制、标志层控制下的旋回-厚度对比法、标志层附近等高程法和动态汽窜连通对比验证法进行单砂层划分与对比, 在标志层的控制下, 过标准井建骨架剖面, 由点到线再到面, 将区块326口井核三段Ⅲ5-VI3油组29个小层细分为37个单砂层。

2.2 储层沉积微相展布规律

以精细储层细分为基础, 以详细的岩性相及岩性相组合分析为手段, 结合电测曲线及室内化验分析资料, 确定相、亚相及微相类型, 在对取心井岩心细致观察、描述及分析的基础上, 结合粒度分析、砂岩薄片鉴定、重矿物等资料, 进行取心井单井沉积微相分析, 建立各微相沉积模式。

2.3 储层建模

储层地质建模是选用合适的方法将储层各种属性参数在三维网格中进行表征的技术。通过建立储层的三维地质模型, 可以实现对油藏的构造形态、储层特征、流体性质在三维空间分布特点的可视化, 为更合理的开发油藏, 制定有效的开发调整方案提供理论依据。以测井分层数据为主建立了构造模型、层面模型、沉积微相模型、属性模型 (净毛比模型、孔隙度模型, 渗透率模型) , 落实断层的展布特征和储层属性空间分布, 编制小层顶面微构造图, 模型建完后进行了储量拟合, 拟合精度达到96.9%。

2.4 储层物性研究

孔隙度和渗透率是评价储层质量好坏的最重要的参数。井楼油田一区核三段Ⅲ油组各小层的孔隙度介于10.18%~39.92%之间, 平均孔隙度27.32%, 属中-高孔储层。各小层平均渗透率纵向分布差异性较大, 平均渗透率在679~2594×10-3μm2之间, 但高渗透层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总体与厚层河道砂体发育的旋回性一致。该区主力厚砂层储层物性, 孔隙度主要为中高孔为主, 结合测井解释渗透率特征分析, 属中孔中渗和高孔高渗类型储层。

3 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应用油藏工程方法认清37个单层的剩余地质储量及分布, 并从平剖面两个方向对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纵向上看剩余油分布与沉积韵律、储层物性有关, 平面上看剩余油与物性、构造、井网及与沉积微相有关。主河道及分流河道中原始含油饱和度大都在60%-90%之间, 高周期吞吐后剩余油饱和度一般小于35%, 河道侧翼及分流间湾处原始含油饱和度大都在35%-45%之间, 高周期吞吐后剩余油饱和度接近原始含油饱和度, 动用相对较差。

4 挖潜技术对策

在认清剩余油潜力的基础上, 提出了主力层井网重组、非主力层局部完善等二次开发改善开发效果的技术对策, 以及利用现有井网、现有工艺, 根据不同的油藏条件、生产情况、剩余油富集类型等提出一系列复产、堵水、注氮等配套工艺措施。

5 认识与结论

(1) 运用油藏工程方法认清了平剖面剩余油潜力, 剩余油潜力主要集中分布在河道侧翼以及分流间湾、断层附近、边水淹区域、局部井网不完善区;

(2) 指出了主力层井网重组和局部井网调整的有利区域;提出了通过回采、堵水、热化学辅助吞吐等挖掘剩余油潜力的一系列技术对策。

摘要:本项目根据井楼油田的地质特征及井楼一区的开采现状, 结合岩心、测井、试油、试采等资料, 在地层细分对比和地质建模的基础上, 通过对井楼油田一区构造特征、砂体展布规律、沉积微相以及储层非均质性的研究, 重新认识全区的储层展布规律;运用油藏工程方法认识分层剩余油潜力分布, 并针对提出了下一步开发调整技术对策。

关键词:稠油油藏,油藏精细描述,剩余油分布,技术对策

参考文献

[1]郑洪涛, 崔凯华.稠油开采技术[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012.

[2]崔连训, 魏佳伟, 费永涛等.超薄层普通稠油油藏开发实践与认识[J].河南石油, 2005, 19 (06) :38-40.

[3]马立祥.油田内5级界面层序沉积微相制图的意义及其实现途径[J].石油实验地质, 1997, 19 (03) :1-7.

啤酒企业如何节约挖潜 第5篇

当前国内的`啤酒厂在涨价方面显得更加谨慎,原料、辅料、能源、运输四个环节提价,啤酒生产成本一升再升,如何减低生产成本就成为国内啤酒企业必须面对的实际问题.笔者认为,既要质量上成,又想消耗最低化,解决问题的方向不外乎以下三点.

作 者:丁兆贵 郑鹏飞  作者单位:哈尔滨啤酒[牡丹江镜泊]有限公司,157009 刊 名:啤酒科技 英文刊名:BE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 “”(4) 分类号:F4 关键词: 

深入挖潜精耕细作 第6篇

相信对于这样的一家企业,不少人都会对其“看家产品”充满好奇。据记者了解,新会美达研发的新产品分为两大类:差异化锦纶和功能性锦纶。差异化产品包括高强、轻柔和原液着色等,功能性产品包括抗菌、防螨、保暖和抗静电、抗紫外等安全健康及全能防护产品。高强丝是美达与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合作开发的系列产品,已广泛应用于降落伞、钓鱼线、羽毛球拍线和军用作训服、携行具等领域,其中高强锦纶DTY已被应用到辽宁号航母的舰员携行包。原液着色纤维(简称色丝)是近年来行业内重点研究开发的产品,是绿色环保、利国利民的新产品。该系列产品具有减少排污、降低能耗的特点,同时在色牢度及面料回弹性方面较传统工艺有明显优势。

坚持“三品齐下”

今年以来,很多纺织企业在生产、推广、销售方面都遇到了瓶颈,出现业绩下滑的情况。“新会美达凭借着自身优质产品并未出现下滑,2015年的整体经营效益一般,投资收益尚可,但主营业务相对困难,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受国内外经济大环境下滑影响,市场疲软,同时行业原料大幅降价,严重影响市场信心。二是出口差,国际贸易摩擦多,土耳其、印度和南美反倾销影响了销量。”广东新会美达锦纶股份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赵维钊告诉记者。

但在赵维钊看来,有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解决问题。“在行业竞争的局势下,新会美达认为重要的是找到根本问题。在面对市场困难这一问题上,公司坚持产品差异化战略,加强产品研发与新产品推广,并通过细分市场增强企业盈利能力。”赵维钊说。

在目前的消费格局中,消费结构受到商品消费分流、大众消费转流、公务消费节流、高端消费外流、外部因素扰流的综合影响,个性化、定制化消费将取代排浪式消费,成为2015年新兴消费趋势。“公司针对这一变化,在产品开发战略上进行了改良。”赵维钊告诉记者。11月23日,李克强总理签批了《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提出通过创新扩大有效供给,在增加新产品的同时要保证产品质量以及鼓励实施品牌价值提升工程。新会美达在产品开发战略上一直坚持“三品齐下”,即品质、品种和品牌。

除了坚持产品开发战略,赵维钊认为,建立良好的研发管理体系,对企业的高速运转和持续获取竞争力也起着强大的支撑作用。他表示,新会美达的产品开发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推行研发与市场协同创新的机制,始终贯彻“技术领先战略”,坚持以技术创新引领行业发展,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并通过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平台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及行业进步。

行业内的“产品超市”

近年来,制造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不确定因素,在市场同质化日益严重的形势下,随着市场对产品的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已经逐步成为当今制造类企业的主要生产方式。

对于当前形势,赵维钊表示,公司一直在坚持产品差异化战略,以最大程度满足客户需要。通过企业的技术改造,设备的柔性化得到改善,产品加工逐步满足小批量多品种的要求,新会美达也赢得了行业内“产品超市”的美誉。

与此同时,生活方式的改变不但对产品的性能和功能要求发生改变,营销模式也在不断创新。“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是市场发展的必然产物,但绝对不是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简单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两者深度融合并产生新的生产力。“纺织行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已经深入人心,并且取得了良好效果。新会美达在现有以纤维和面料为主营产品基础上,推行‘纤维面料化、面料服装化’工程,并以公司网店为平台,展示公司纤维和面料产品的同时,通过各种下游客户合作打版的服装,更好地表达了产品的应用领域和市场方向。”赵维钊颇为自豪地说。

赵维钊还告诉记者,新会美达坚持以技术创新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产品开发方面将在今后3~5年内,通过进一步完善产品开发体系,尤其在产品推广模式上的创新改革,不断提升新会美达的品牌价值。“品牌资产是企业的重要资产,是提升企业产品溢价的源泉,也是取得市场竞争优势的法宝。近年来,新会美达加强了品牌营销推广,通过参加国家纺织产品开发基地活动以及参评‘中国纤维流行趋势’、参加国际面料展等形式,大力推广功能性新型纤维及高档面料,并取得了良好效果。”赵维钊说。

挖潜对策 第7篇

该区物源来自东北方向, 以河道沉积为主, 河流能量偏低。砂体以窄条状分布为主, 平均单井有效厚度8.7m, 从5口探井取心数据分析, 该井区的相对渗透率主要分布在小于10×10-3µm2的范围内, 其中相对渗透率小于5×10-3µm2的比例较大。孔隙度主要分布在12%~16%之间, 从孔渗分布特征可以看出该井区属于特低渗透油藏。

1 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这里采用流线模拟和数值模拟两种方法研究剩余油分布。

1.1 数值模拟研究剩余油分布及潜力

油水界面深度:1896m;

油气界面深度:300m;

参考面深度:1880m;

参考面地层原始压力19MPa;

地面条件下的水密度:1.0g/cm3;

地面条件下的油密度:0.859g/cm3;

原始油藏条件下地层水体积系数:1.0;

原油体积系数:1.103;

原始油藏条件下原油的粘度:4.2m Pa·s;

原油压缩系数:6.2×10-4MPa-1;

原始油藏条件下地层水压缩系数:3.0×10-4MPa-1。

原始油藏条件下岩石的压缩系数:2.5×10-5MPa-1;

1.1.1 储量拟合

初始化参数场形成以后, 结合地质、测井、油藏工程分析资料, 对孔隙度、有效厚度等不确定参数进行了修正、经过多次预处理检查、预处理计算, 反复进行储量拟合, 使初始化计算的储量与地质储量比较吻合, 拟合储量为605.55×104t, 见表1。

1.1.2 月产液和综合含水拟合

截止到2010年12月, 采液量拟合误差为0.5%, 实际模拟区综合含水为36.25%, 拟合综合含水为37.15%, 误差为0.9%, 如图2和图3所示。部分单井含水及产液曲线, 如图4、图5所示。

1.1.3 剩余油分布规律

(1) 剩余油平面分布规律

根据剩余油在各小层上分布情况, 可以分为三种, 分别是高比例分布、中比例分布和低比例分布。

(1) 高比例分布:指小层剩余有效厚度占总剩余有效厚度超过10%以上。这种情况共有3个小层, 分别为F I4、F I7和Y I1, 其多以水下分流河道为主, 砂体厚度变化大。这类剩余油的剩余有效厚度为437.64m, 共占总剩余有效厚度的51%。

(2) 中比例分布:指小层剩余有效厚度占总剩余有效厚度在1%~10%之间, 这类剩余油在局部井区成片分布。这类剩余油主要分布在FI1、FI2、FI3、FI5、FI6、FII1、FII2、YI2、YI3和YI5这10个小层中。这些小层砂体连续性较差, 主要是由于单向注水受效和无注水井点使得局部河道砂体动用较差或者未动用, 从而形成剩余油。该类剩余油的剩余有效厚度为393.17m, 共占总剩余有效厚度的45.83%。

(3) 低比例分布:指小层剩余有效厚度占总剩余有效厚度小于1%, 主要是由于局部注采井网不完善或井网对砂体控制程度低等原因, 在小范围内形成条带状的剩余油。这类剩余油主要分布在FII3、FII4、FII5、FIII1、FIII2、FIII3、FIII4、FIII5、YI4、YI6和YI7这11个小层中。该类剩余油的剩余有效厚度为27.14m, 占总剩余有效厚度的3.17%。

(2) 剩余油纵向分布规律

升3 8 2井区目前剩余可采储量为71.8685×104t, 主要分布在F I4、F I7、F I I 2、Y I 1、Y I 5小层, 其剩余储量为43.863×104t, 占全部剩余可采储量的61%。剩余油较集中的5个小层中, 以FI4剩余可采储量最大, 占全部剩余可采储量的21.06%, 其余主力层FI7、YI1、FII2的剩余储量较多, 均超过了6×104 t。

1.1.5 剩余油分布潜力

对结果进行分析可以看出, 剩余油类型主要以注采不完善、单向注水受效和层内层间干扰型为主。

在注采不完善剩余油类型中, 是以有采无注类型为主, 占总的注采不完善剩余油的98%。

根据已统计的各沉积单元剩余油情况, 分别绘制了各沉积单元的剩余油类型分布图, 如图6所示。图中分别用红色、桔色、黄色、绿色、淡蓝色和蓝色代表井网控制不住型、断层遮挡型、注采不完善型、单向注水受效型、层内层间干扰型和平面干扰型剩余油。对主力沉积单元的剩余油进行叠加, 从图7可以看出, 剩余油主要分布在井区中部河道区域, 剩余有效厚度在4m-8m范围内。

2综合调整挖潜对策及效果分析

2.1 井网加密调整

(1) 对于井距较大, 难以形成有效驱替而形成的剩余油区域, 进行井网加密, 主要分布于井区北部和中部大型河道区域。加密以主力层为主, 并且结合实际开发情况, 采用四种井网加密调整方法, 共设计了四套加密方案。

从综合含水与采出程度的关系曲线可以看出, 方案一的综合含水上升速度最快, 方案二和方案四综合含水上升速度较慢。方案四采出程度提高幅度最大;方案四含水上升率最低。

对原井网及各加密方案进行了采收率预测, 计算结果见表3。

数值模拟结果表明, 井区通过加密调整, 水驱控制程度明显增大, 提高了最终采收率, 且最终转成线性注水后, 方案四的采收率最大, 为19.58%。

从加密方式和数值模拟结果对四种加密方案的分析可见, 方案四适合此井区, 因此推荐为优选方案。

2.2 注水调整

针对非加密区部分单向注水受效、层内层间干扰、注采关系不完善形成的剩余油, 水井采用补孔、细分、层段轮注、降压增注、高含水井转注等措施进行挖潜。

2.2.1 完善井网, 对高含水井实施转注, 充分挖掘单向注水受效型剩余油

通过对剩余油分布的研究, 挖掘对单向注水受效型剩余油的开采, 增加多向连通, 对长关井进行有效利用。因此计划2010年对树29-43井实施转注。

树29-43井共连通5口油井, 均发育主力层, 有效厚度较大, 因此转为注水井之后, 水驱控制程度上升7.3%, 控制储量增加1.6×104t, 可采储量增加0.3×104t。深入挖掘剩余油, 增加井组水驱控制程度, 提高油井产量。

2.2.2 注水井补孔, 挖掘注采关系不完善型剩余油

根据数值模拟结果, 选择对注水井河道砂边部、席状砂、溢岸砂等薄层进行补孔, 并实行单卡分层注水, 挖掘井网控制不住型和单向注水受效型剩余油潜力。2010年-2011年对12口注水井17个小层进行补孔, 射开砂岩厚度3 4 m, 有效厚度17.4m, 增加水驱控制储量14.3×104t, 增加可采储量2.6×104t。

2.2.3 缓解层间矛盾, 加强细分注水

针对井区层间矛盾较突出的特点, 解决水井主力层与非主力层、有效层与砂岩层的吸水差异, 实现控制主力油层注水, 加强薄差层注水, 缓解“薄注厚采”矛盾, 对升382井区3口注水井进行细分调整。

2.2.4 加强三角洲外前缘席状砂注水

主力层YⅠ1为三角洲外前缘席状砂普遍发育, 厚度薄, 物性差, 剩余油分布广。通过加强注水, 可以改善该类油层动用程度, 较明显的提高连通油井的开发效果。

树37-49井发育6个小层, 扶余油层4个小层为三角洲分流河道砂, 杨大城子油层2个小层为三角洲外前缘席状砂。历年吸水剖面资料显示YⅠ11-YⅠ12层不吸水。2010年4月全井日配注由15m3提至25m3, YⅠ11-YⅠ12层由10m3提至20m3。水量上调3个月后, YⅠ11-YⅠ12层连通3口油井见效, 目前日产液增加1.0t, 日产油增加0.7t, 综合含水率保持稳定。

2.3 措施挖潜

结合剩余油分布状况, 优选剩余油富集区加大措施改造力度。其中井网控制不住及平面干扰型剩余油可采取加大压裂规模或转向压裂等措施方式;同时由于层间矛盾形成的剩余油可采取堵水或薄差层压裂等方法加强剩余油的动用。

2.3.1 堵水方面

升382井共发育4个小层, 通过对砂体发育情况的分析, FⅠ7层油层物性较好, 2010年10月起抽后, 一个月后综合含水迅速上升到80%, 日产液2t, 日产油0.4t, 对升382井进行水质化验, 判断为注入水, 周围有树44-42和树46-42两口水井, 对树44-42井FⅠ4-FⅠ7层段实施单层注水, 树46-42井由于FⅠ7层错断一直笼统注水, , 因此, 初步判断升382井出水层位是FⅠ7层, 因此对此层实施堵水, 挖潜其它小层的剩余油潜力。2011年4月实施堵水后, 日产液2.9t, 日产油2.2t, 综合含水降为20%., 取得较好的措施效果。

2.3.2 压裂方面

结合剩余油分布状况, 近年共选取压裂措施井4口, 其中2口加大压裂规模, 挖潜井网控制不住型 (或平面干扰型) 剩余油;2口为薄差层压裂, 挖潜层内层间干扰型剩余油。4口措施井措施后平均单井日增油1.6t, 年增油达到1477t, 累积增油3449t, 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通过近两年对升382井区剩余油的研究, 并且结合实际开发情况, 采用油水井措施对井区内剩余油进行挖潜, 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升382井区自然递减率和综合递减率均得到了控制, 预计到今年年底为5.5%和4.2%, 比2009年少了13.43和14.73个百分点。

3 结论

(1) 采用流线模拟和数值模拟两种方法对升382井区剩余油进行定性和定量的研究, 从平面分布和纵向分布可以看出, 剩余油储量主要分布在主力层F I41、F I71、F I I21、Y I11、Y I52, 通过对各小层剩余油叠加, 剩余油主要分布在中部河道区域。

(2) 本文从现井网和井网规模加密挖潜剩余油两方面进行了研究, 一是针对剩余储量较大, 河道区域进行加密调整, 共设计了四套方案, 通过数值模拟得出方案四为优选方案, 共布加密井油36口, 油井转注22口, 加密区水驱控制程度为71.05%, 最终采收率为19.58%。二是针对非加密区单向注水受效型、注采关系不完善型以及层内层间干扰型剩余油从注水调整和措施两个方面进行挖潜, 综合运用压裂、补孔、水井细分、层段轮注、降压增注、高含水井转注、堵水等挖潜措施, 改善开发现状, 提高水驱动用效果。

参考文献

[1]徐安娜, 穆龙新, 裘怿楠.我国不同沉积类型储积层中的储量和可动剩余油分布规律[J].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8, 25 (5) 41-44

[2]冯明生, 别爱芳, 方宏长.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研究方法探讨[J].世界石油工业, 2000, 7 (7) :40-43

挖潜对策 第8篇

1.1 井楼油田区块地质背景

井楼油田一区构造上属于泌阳凹陷西斜坡带的井楼背斜。该背斜是一个北西走向, 西南翼被断层切割的长轴双高点半片鞍形复式背斜。背斜轴线在楼127和楼1503井连线上。背斜轴向141°, 向东南方倾没, 倾角6°左右;北东翼地层倾角约11°, 南西翼被断层切割。构造闭合度180m, 闭合面积约2km2。在改背斜上, 发育着五条断层, 对一区的油水分布具有控制作用。

井楼油田一区沉积相主要为扇三角洲相。由于不同地质时期的主流河道推进方向、能量大小和持续时间不断变化, 造成纵向上不同亚相沉积相互重叠, 交替出现。该区主要目的层Ⅲ5-6、Ⅲ8-9、Ⅳ8物源主要来自于东南方向, Ⅲ10层物源主要来自于东北方向, 主要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和前缘席状砂微相, 砂体在平面上变化较大。岩性主要为一套浅灰、灰绿色含砾砂岩和中细砂岩。

1.2 油藏特征

一区主要含油层系为Ⅲ5.6、Ⅲ8.9、Ⅳ1.3、Ⅳ11等层, 其中Ⅲ5.6层埋深102m~266m, 属特浅型油藏, 油层物性好, 但非均质程度高, 平均孔隙度为32%, 渗透率1.67μm2, 原始含油饱和度65%~75%左右, 渗透率级差大, 并且具有油层越厚非均质越严重的趋势。原油粘度高, 纵向上呈浅稠深稀分布, Ⅲ5.6层油层脱气原油粘度为50 000m Pa·s, 属于超稠油, 深部Ⅳ-Ⅴ油组为5 700m Pa·s~38 000m Pa·s, 属于普通稠油Ⅱ类和特稠油。油水界面复杂, 各小层均有其独立的油水界面, 且边水活跃。

1.3 区块开发简况

井楼油田一区于1987年开展单井蒸汽吞吐试采, 1988年进行规模化推广应用, 1996年进行井网加密调整, 2001年进行完善调整和特薄层难采储量的开发。Ⅲ5层动用含油面积1.604km2, 动用地质储量224.08×104t;Ⅲ6层动用含油面积1.266km2, 动用地质储量253.08×104t;Ⅲ8-9层动用含油面积0.89km2, 动用地质储量227.43×104t。截止2012年11月, 共投产吞吐采油井326口, 累积注汽量397.6577×104t, 累积产液量698.6114×104t, 累计产油量134.4095×104t, 综合含水88.38%, 累积油汽比0.34, 采出程度达23.44%。

2 Ⅲ5.6层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Ⅲ5.6层开发现状及生产特征分析

一区目前共有油井326口, 正常生产Ⅲ5.6层油井118口, 占总井数的36.1%, 其中单采Ⅲ5层井54口, 单采Ⅲ6层井28口, 合采Ⅲ5.6层井36口;平均单井吞吐周期数达到10个, 已处于稠油热采开发高周期吞吐阶段, 平均采出程度13%, 汽窜、边水影响严重, 影响开发效果。

2.2 Ⅲ5.6层生产中存在问题

1) 高周期吞吐, 低产低效井多, 开发效果差;

2) 汽窜干扰现象严重, 热能利用率低;

3) 边水淹区储量大影响开发效果;

4) 油层纵向动用程度差异大。

3 Ⅲ5.6层潜力分析

3.1 Ⅲ5.6层平面上潜力分析

从储量动用上看, 井楼油田一区Ⅲ5层地质储量227.08×104t, 动用地质储量224.08×104t, 累计产油30.2732×104t, 采出程度14%;Ⅲ6层地质储量260.08×104t, 动用地质储量253.08×104t, 累计产油30.1795×104t, 采出程度12%;总体采出程度相对较低, 剩余油潜力较大。从单井采出程度上看, 井楼油田一区厚油层平面上Ⅲ5层采出程度小于20%的井有65口, 占Ⅲ5层总生产井数的45.8%;Ⅲ6层采出程度小于20%的井有69口, 占Ⅲ6层总生产井数的45.4%。从单层沉积相图上看, 高周期吞吐后因河道侧缘及分流间湾处油层物性差, 蒸汽波及范围小, 一般此区域原始含油饱和度30%~70%, 高周期吞吐后剩余油饱和度在30%~60%, 储量动用差, 剩余油较富集。从数模研究结果看, 平面上剩余油主要分布在油井间, 饱和度在60%以上的区域占原含油面积的40%以上, 仍有较大潜力。从生产动态上看, 高周期吞吐后因地层压力低, 导致注入蒸汽后出现采不出的状况。2010年增加氮气辅助吞吐措施后, 补充了地层能量, 吞吐效果明显改善, 也进一步说明了平面上剩余油潜力大。例如楼1270井生产Ⅲ5-6层, 因地层能量低生产情况差, 措施前日产液3.8吨, 日产油0.1吨, 含水98%, 对该井辅助氮气措施后, 日产液8.5吨, 日产油3.4吨, 含水60%, 提高了储量动用程度。

3.2 Ⅲ5.6层纵向上潜力分析

纵向上, 因储层物性差异大, 高渗层因油层物性好, 动用程度高;中低渗透层因物性差, 动用程度较低。从一区主力油层Ⅲ5-6层43口油井剩余油监测资料, 统计出油层剖面上未动用和动用差油层厚度261.8m, 占总厚度的37%。其中Ⅲ5-6层弱淹厚度123.2m, 占总厚度的17.4%, 未淹厚度138.6m, 占总厚度的19.6%, 因此可看出, 纵向上剩余油潜力也较大。

3.3 边水淹区潜力分析

井楼油田一区边水淹区Ⅲ5-6、Ⅲ8-9层共有56口井, 水淹面积0.54km2, 占一区总边水淹含油面积的24.1%, 储量105×104t, 占一区边水淹总储量的32.4%。其中Ⅲ6层边水淹面积最大, 面积0.4 km2, 占总边水淹面积的17.9%, 储量78×104t, 占总边水淹储量的24.1%;Ⅲ8-9层边水淹面积0.14km2, 占总边水淹面积的6.3%, 储量27×104t, 占总水淹储量的8.3%。

4 Ⅲ5.6层下步挖潜思路

1) 根据硼中子测井资料, 封堵强水淹层, 单采中、弱水淹层;

2) 根据油井各小层采出情况, 进行层间轮换开采;

3) 对有潜力的长关井扶产后进行氮气辅助吞吐措施;

4) 对汽窜井进行组合调剖措施, 提高蒸汽波及体积, 改善油井吞吐效果;

5) 对于边水淹井进行氮气泡沫调剖措施, 可封堵高渗层, 挖潜低渗层潜力, 并抑制边水推进速度;

6) 对边水淹井可细分单层:对于Ⅲ5层, 封堵水淹层Ⅲ53层, 单采Ⅲ51-2层;Ⅲ6层, 封堵水淹层Ⅲ61-2层, 单采Ⅲ63层。

5 结论

通过对井楼一区Ⅲ5-6层平面上、纵向上及边水淹区潜力分析, 有针对性的提出了Ⅲ5-6油层下步挖潜思路及具体工作量, 将有效加强水淹层治理, 提高剖面动用程度, 最大限度地提高储量动用, 为井楼油田一区其它主力油层的挖潜及综合治理提供经验, 从而最终提高区块采收率。

摘要:本文通过对Ⅲ5.6层剩余油监测资料分析和沉积微相研究, 从平面上、纵向上及边水淹区进行挖潜, 有针对性的制定了组合注汽、氮气助排、泡沫调剖、复合调剖堵窜、潜力油井扶产及低效井调层回采等挖潜措施, 提高Ⅲ5.6层油层剖面上动用程度, 进一步提高了油藏整体开发效果。

关键词:油藏地质,井楼油田区块,开发潜力

参考文献

[1]冯瑞霞, 徐松忠, 袁燕丽, 等.井楼油田一区Ⅲ5-6、Ⅲ8-9层吞吐后期综合治理对策[J].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2, 2.

[2]王丽洁.中厚层超稠油油藏动用程度影响因素及挖潜技术分析[J].特种油气藏, 2006, 13.

[3]王素青, 陈彩云, 等.特超稠油边水淹特征及技术对策[J].河南石油, 2004, 18.

[4]刘欣, 陶良军, 刘洪涛, 林景禹, 张文江, 等.河南稠油油田氮气辅助蒸汽吞吐技术[J].石油地质与工程, 2008, 22.

闽运:天然气车内部挖潜 第9篇

截至2013年6月底, 该公司拥有营运车辆共计2815辆, 其中LNG车841辆、油电混合动力公交车111辆、气电混合动力公交车100辆, CNG双燃料出租车235辆, 节能环保型车辆 (包括LNG、CNG和混合动力车辆) 占46%。

近年来, 该公司立足于“节能减排、科学发展”的主题, 积极探求解决油价持续攀升、高铁不断冲击等问题的有效途径, 主动提出“调整能源结构, 促进企业转型”的经营方针。2009年底, 公司从政府关注力度强的城市公交入手, 进行示范运营, 获得了政府部门的信任与支持, 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强化LNG车辆机务保障

该公司在LNG车辆应用中, 制定出《LNG车辆管理制度》、《LNG安全知识汇编》、《LNG客车维护及使用规范》、《LNG客车驾驶技能操作规范》和《压缩天然气、液化天然气车辆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等。

为确保车辆良好运行, 在柴油车使用管理的基础上, 增加了以下措施:一是详细记录驾驶员出车前和收班后气压、容量及车辆状况, 以便根据LNG车气压变化情况, 分析供气系统故障原因。二是根据LNG车辆特点每月制定检漏计划, 定期对LNG车辆进行整车漏气检查, 以防车辆因漏气导致供气不足或产生安全隐患。

此外, 该公司还多次邀请LNG行业专家、LNG汽车和新型混合动力车辆厂商对公司机务管理人员和维修人员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以及现场维修技术操作辅导, 基本上达到每月1~2次。

通过组织学习, 普及新能源车辆的相关知识, 开展LNG安全演练, 强化职工安全意识, 提高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该公司对所有LNG车辆驾驶员进行岗前培训和日常经验交流, 加强他们对LNG车辆性能的理解。同时, 该公司通过制定车辆燃耗节亏奖惩制度, 提高驾驶员的节能积极性。

注重经济性对比分析

据2012年全年统计数据分析, 以该公司12米的福州302路公交车为例, 车价较同类柴油车高8万元左右, 日均行程220公里:柴油车百公里燃耗约43升、百公里燃料费用313元 (以2012年柴油均价7.27元/升计) , 柴油公交车享受政府燃油补贴后百公里燃料费用仅为168元;而LNG车百公里燃耗约36千克 (52m³) 、百公里燃料费用196元 (以2012年公交用LNG均价5.45元/千克计) ;LNG公交车与柴油车燃耗当量比为1.2∶1。

因此, 在不考虑政府对柴油公交车燃油补贴的情况下, 使用LNG公交车较柴油公交车节省燃耗费用117元 (实际上LNG公交车较柴油公交车并无燃料经济效益) 。按年行驶里程7万公里计, 一辆LNG公交车每年比柴油车节省燃料费用8万元, 一年即可抵消购车差价。

而在公路客运中, 以连江至福州的8米LNG车为例, 车价较同类柴油车高5万元左右, 日均行程440公里:柴油车百公里燃耗约17升、百公里燃料费用124元;LNG车百公里燃耗约16千克 (22.5m³) 、百公里燃料费用97元 (以2012年道路客运用LNG均价6.07元/千克计) ;LNG道路客运车与柴油车燃耗当量比为1.37∶1。

按年行驶里程15万公里计, 一辆LNG道路客运车每年比柴油车节省燃料费用4.3万元, 一年多可抵消购车差价

因此, 在道路客运中使用LNG车比柴油车节省燃耗费用27元/百公里 (28%) , 按年行驶里程15万公里计, 一辆LNG道路客运车每年比柴油车节省燃料费用4.3万元, 一年多可抵消购车差价。

突出环保效益分析

2011年底该公司共有LNG车611辆。2011年全年LNG车辆总燃耗为9113吨 (1312万标方) , 平均百公里燃耗LNG公交车为33.4千克 (48标方) 、LNG道路客运车为17.3千克 (25标方) 。全年替代柴油量为1093万升, 节省燃耗成本2431万元, 减排二氧化碳7000吨。

2012年底该公司共有LNG车810辆。2012年全年LNG车辆总燃耗为14002吨 (1960万标方) , 平均百公里燃耗LNG公交车为29.71千克 (41.6标方) (因2012年福州八县的LNG公交车发展比例增加, 故2012年较2011年LNG公交车的平均燃耗下降幅度较大) 、LNG道路客运车为17.15千克 (24标方) 。全年替代柴油量为1633万升, 节省燃耗成本3752万元, 减排二氧化碳10464吨。

2013年6月底该公司共有LNG车841辆。2013年上半年LNG车辆总燃耗为7284吨 (1020万标方) , 平均百公里燃耗LNG公交车为27.59千克 (38.6标方) 、LNG道路客运车为16.48千克 (23标方) 。上半年替代柴油量量为850万升, 节省燃耗成本1953万元, 减排二氧化碳5447吨。

预计“十二五”期末 (即2015年) , 该公司新能源车辆将发展至2850辆。按照平均单车燃耗22吨/年计, 2015年该公司将消耗天然气6万吨, 替代柴油量7000万升/年, 预估节省燃耗成本1.6亿元/年。

配置优化和技术改进并举

该公司项目小组一直致力于持续总结并分析新能源车辆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并积极与厂商研讨改进方案, 已执行的改进方案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调整气瓶经济阀安装方向, 提高进气效率。该公司先期投放的LNG车辆, 曾因出厂时经济阀安装方向错误, 导致气压波动较大, 造成车辆发动机动力不足, 在发现问题后及时完成了气瓶经济阀的修正工作, 解决了经济阀积水结霜造成阀门弹簧卡死的问题, 提高了进气稳定性和效率, 明显改善发动机工作状况。

合理匹配, 改进气瓶和管路设计。经与厂家协商, 将LNG发动机供气压力要求进行合理调整, 降低了发动机出厂供气压力标准, 加气回气现象得到解决。此外, 通过与厂家沟通, 设计出厂符合标准的495升国内最大容量气瓶, 能基本满足车辆2天的用气量。为应对突发性供气不足现象, 公司又采取加大供气管径、增加缓冲灌 (瓶) 等改进措施, 改善供气状况。

更换高品质火花塞, 以适应天然气着火温度高的工作环境。由于LNG燃点 (650℃) 比汽油高200℃, 传统汽油车上使用的火花塞和点火线圈无法适应LNG发动机中的工作环境, 导致LNG车的火花塞更换频率高。我司投产的玉柴发动机LNG公交车每年火花塞和点火线圈的材料成本约为2500元, 经厂家对点火系统进行了优化、点火线圈和火花塞进行了分离升级后, 该项材料费用下降了60%。

改善散热布局, 增强发动机对高温的适应性。通过加开后舱门散热孔, 加大中冷器面积, 更换风扇直径和加宽叶片, 增加空气导流板、密封中冷器舱等一系列散热措施, 改善发动机散热布局, 解决了LNG车的发动机高温现象。

联手车辆制造商, 采用新技术进行整车优化设计。在我司的建议下, 车辆制造商开发的新一代发动机冷却系统, 将中冷器和水箱分开, 使其独立于发动机转速, 并用电子电机驱动风扇热管理系统取代传统发动机冷却, 实时调整维持最佳温度, 达到改善发动机动力性能, 减少燃料消耗和排放的目的。

改进LNG气体进气系统温度控制。由于LNG由液相变为气相 (由液体-160度气化成常温或50度气相左右) , 其LNG气体温度非常不稳定, 造成LNG燃耗比CNG高的重要原因。特别是在夏季时环境温度升高时, 会出现发动机高温或动力不足的现象。积极与厂家寻求解决的办法, 设计出通过控制冷却水流量来控制LNG气体温度的系统装置, 使LNG气体得到充分的燃烧, 节约燃料消耗。

建议政策加大扶持力度

企业成本压力逐年上升。新型节能环保车的替代能源效益和减排带来的社会效益极为突出, 其燃料成本也低于柴油车, 但是维修材料等其他费用远高于柴油车, 并随着车辆使用时间的延长呈逐年上升趋势。因此, 建议行业部门的相关补贴政策具有持续性。

LNG公交车的补贴力度仍需加大。该公司在福州市区及八县共投入运行LNG公交车近1000辆。由于受到路况复杂、加气站分布少等多方因素影响, LNG公交车的平均百公里燃耗居高不下, 虽然公司也从管理和技术等多方入手试图降低燃耗, 但效果仍不明显。因此, 建议行业部门在制定补贴政策时加强对LNG公交车的倾斜。

加气站网络需加强完善。随着LNG车辆应用规模的日益扩大, 福州目前已建成的LNG加气站网络仍不够完善, 导致LNG车辆的加气存在诸多不便。加气空驶里程长、排队时间长等这些导致燃耗偏高的因素一直存在, 而八县LNG加气站的空缺不得不使用加气车来弥补, 以上原因严重影响我司八县分公司投放LNG客车的积极性。因此, 建议相关部门能够从审批程序和资金上多加考虑, 建设完善的天然气加气站网络, 方便LNG车辆加气。

LNG价格优势要具有连贯性和持续性。目前该公司运行八县的道路客运车辆主要为8米车, 以现行的LNG价格和油价, 百公里可节约成本约25~30元, 按照发改电【2010】211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提高国产陆上天然气出厂基准价格的通知》中要求:各地要按照与90号汽油最高零售价格不低于0.75∶1的比价关系, 理顺车用天然气价格, 保持车用气的合理比价。

目前车用天然气价格较低、一步执行到位确有困难的地区, 此次可先按不低于0.6∶1的比价关系调整, 两年内调整到位。

浅论石化企业挖潜增效 第10篇

由于石化企业的投资建设多为国家统筹计划, 其市场结构也呈现出垄断竞争的格局。中国石化, 中国石油两大巨头牢牢占据着中国石化市场90%以上的市场份额。由于上述原因, 石化企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享受着丰厚的利润。可以说从石化行业形成之日, 几乎经历了半个世纪的辉煌。

一、为什么要挖潜增效

所谓挖潜增效, 从字面的意思去理解就是挖掘潜力, 来增加效益。既然是“挖”, 那么肯定要花一番力气去发掘的;也因为是“挖”, 那么很可能挖掘出的也仅仅是“蝇头小利”———似乎是小户人家才应该去做的事情。对于财大气粗, “不差钱”的石化企业是否有必要去挖潜增效呢?

事实是, 进入21世纪以来, 由于国内石化产能不断扩张, 国内石化行业的利润也吸引着诸多的进口涌入中国, 从而使得国内石化市场竞争加剧, 整个行业的利润率受到压缩。

目前中国的石化企业多为一体化装置。通常以石脑油为原料, 通过裂解, 聚合等化学反应生产各种化工品及聚合物, 并对这些产品进行销售到下游市场。由于生产装置本身有固在的限制性, 比如由于技术限制, 而无法生产某一种牌号的产品, 或者由于装置操作的限制, 而无法灵活的从一种产品的生产切换到另外一种等。对于这样的企业, 其挖潜增效可以有很多途径, 比如将生产所用的催化剂由进口转为国产, 降低石脑油的采购成本等等。本文试从生产计划安排及库存管理两个方面来谈挖潜增效。

二、优化生产计划实现挖潜增效

石化生产装置本身比较特殊, 技术及操作方面的限制使得其生产呈现刚性特点。以上海某石化企业的聚丙烯装置为例, 该装置年设计产能40万吨, 其经常的生产牌号7个, 简称为A~G, 由于化工装置的特性, 其生产顺序一般为A到G。每个牌号的生产时间为5天或以上, 一是可以保证生产的稳定, 而是减少牌号切换带来的不合格产品, 提高整个装置的优等品率。也就是说, 7个牌号的周期约为35到40天。

对于石化企业来讲, 基本在年初就确定了一年的大致生产计划。然后每季度根据市场情况进行调整, 一般情况下对于确定的生产计划, 不会出现太大的改动。但是随着竞争的加剧, 下游市场的需求变得更灵活, 生产计划的安排上也需要做到相对“柔性”才能更好的满足市场需求, 从而实现利润。

科学的牌号配比对生产计划安排人员提出两个要求:一是要增加审核和调整生产计划的频率, 例如原来只是每季度对生产计划进行审核和调整, 现在可能每个月都要进行一次。二是需要加强对市场的预测性和预见性。接下来, 哪个牌号的表现会更抢眼?只有当能够准确的预判市场时, 根据这些预测所安排的生产计划, 才是优化的生产计划, 才能真正带来挖潜增效的效果。

三、优化库存管理实现挖潜增效

我们知道, 库存是指用于将来目的而暂时处于闲置状态的资源。一般情况下, 人们设置库存的目的是防止短缺, 快速满足用户订货的需要。库存一般分为原材料库存, 在产品库存, 以及成品库存。库存的主要作用是缩短订货周期, 稳定生产, 以及防止生产中断。对于石化生产企业来讲, 虽然其生产比较刚性, 但如果有一定的库存保证, 还是可以满足市场灵活的需求。

但是库存并非越多越好, 因为持有库存会产生成本, 这还仅仅是一个方面。当我们为了满足客户需求而准备了过多的库存, 但是却遇到市场下跌的情况时, 还会产生巨大的贬值损失。因此, 如何备有“合理”的库存, 就成为一个关键的课题。在库存管理中, 有安全库存和缓冲库存的概念, 但是何谓“合理”的库存, 可能没有一个明显的标准。

对于石化企业来讲, 设置合理库存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行业平均的库存水平;二是企业的营销策略中对客户稳定供应的程度;三是市场的变化。对于行业平均的库存水平, 仍以上海某石化公司的聚丙烯产品为例, 数据表明:对于聚丙烯产品平均的库存水平大约为十天。而该企业目前采取的策略是要对客户稳定供应, 这使得其库存水平略高于行业水平。

对于第三点, 如何根据市场的变化来调整库存策略, 在市场环境逐渐变的恶劣的今天变得尤其重要。例如, 在2008年的8月, 金融危机席卷世界, 而石化行业也未能避免受其影响。从2008年8月到11月, 上至原油下到各种聚合物的价格跌势都呈自由落体趋势, 价格跌掉一半者比比皆是。这个时候, 如果持有的库存过高, 那么由价格迅速下跌带来的贬值会对整个企业造成巨大损失。

特别是目前整个石化行业进入“长线市场”———即由过去那种供不应求的状态, 转为供大于求的状态。在达到下一个供需平衡之前, 整个市场的走势很可能都不容乐观。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 应该持有比较低的库存, 这样可避免贬值损失。低库存遇到的一个问题是, 会使得对客户的供应稳定性受到影响。这个时候, 还需要对企业的客户群进行重新的定位, 看是否对所有的客户都有必要稳定供应。特别是对于经销商, 是否可以建立更为紧密的关系, 使得他们可以为企业建立一部分库存?

综上所述, 当市场竞争变得激烈, 价格持续走低的时候, 比较合理的做法是持有较低的库存, 以降低持有成本和降低贬值风险。同时也要考虑对客户的供应, 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

小结

石化企业在进入新世纪之后, 逐渐由过去的辉煌童话逐渐走入竞争加剧的现实世界。当外部竞争环境变得恶劣, 从内部着眼, 对供应链当中的生产计划和库存管理进行优化, 从而降低经营成本, 规避经营风险, 实现挖潜增效———这是石化企业需要持续进行, 持续改进的关键课题。

摘要:本文针对石化企业这一传统行业的特点, 从生产计划及库存管理两个方面, 论述了该传统行业如何在面临竞争愈演愈烈环境中, 降低成本增加效益。

加强源头控制 立足内涵挖潜 第11篇

目前,青岛开发区高度重视新增建设用地的控制利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办法,规范供地行为,落实集约节约用地的措施,强化节约用地的认识,初步实现了土地利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一是优化板块功能布局促土地集约利用。深入推进“七大板块”发展战略,搭建经济转型升级新载体。严格按照城市和产业规划功能布局,重点发展循环经济、生态经济。遵循“板块化布局、专业化招商、职能化服务”的工作思路,积极优化整合全区各类园区,通过板块集群化发展提升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切实加强规划源头控制,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达95%,政府进行基础设施配套,基本实现“七通一平”,招商引进项目按用地性质、产业特点安排在相关板块,实现项目集约化、集群化,发挥产业集聚效应。

二是提高项目准入条件促土地集约利用。青岛开发区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交通便利优势的凸现以及城市环境质量的明显改善,现已成为众多投资者优先选择的区域之一,土地供求矛盾更为突出。为此,我们及时调整招商思路,变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抬高产业引进和供地“门槛”,成立区项目质量审核领导小组,建立项目评审例会制度,对拟供地项目从项目核准备案、产业政策、项目建设条件、综合效益等方面严格把关,重点引进土地资源消耗少、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少、投资强度大和综合效益好的项目。对总投资低于400万美元的外资项目或固定资产投资低于3000万人民币的内资项目原则上不予供地,采取推介租赁标准厂房和嫁接现有企业的方式满足其发展,实现项目质量和经济社会跨跃式发展。

三是控制土地供应标准促土地集约利用。结合青岛开发区工作实际,认真制定执行土地集约利用控制指标体系,严格设定投资强度、容积率、建筑密度等五项指标,确保符合国家工业项目建设用地相关控制指标要求。对于国家级开发区内项目投资强度不得低于240万元/亩;中心商务区建筑容积率由2.5提升至4.5以上,食品、纺织服装、塑料、电子设备等工业用地建筑容积率达到1.0以上,石化、机械、金属制品、医药制造等工业用地建筑容积率达到0.7以上,工业用地建筑密度控制在50%- 60%。

二、坚持多措并举,深挖城市土地再利用潜力

青岛开发区结合自身实际,把解决发展用地注意力和主要途径,坚持多措并举,切实转变到内涵挖潜上来,积极开展村庄改造、老城区和老厂房改造、清理低效闲置土地,挖掘存量土地再利用潜力。

一是大力推进村庄改造。先后出台了旧村改造、城市化示范居住区建设等有关政策、办法,成立区城市化建设领导小组及小组办公室,本着“统一规划、统一管理、集约用地”的原则,大面积实施村庄改造,集中建设居住示范小区,按照先城中村、后城边村的次序推动村庄整体搬迁。近年来,先后完成了安子、向阳安置区等89个村庄改造,共拆除1.8万余户,拆迁村居房屋面积340余万平方米,新建居民楼1200余栋。通过村庄改造,不仅使群众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有了历史性的改善,而且节约土地6000余亩。

二是努力优化土地利用结构。随着城市规划的实施和城区规模的扩展,我们及时采取了措施,引导建成区内的工业企业“退二进三”,促进老厂区、老城区改造,通过政府有偿回购或易地调整等方式消化商务区内工业项目,对腾出的土地通过招拍挂等方式重新引进项目,先后对安利橡胶、金马鞋业等工业企业1200余亩用地进行了改造。同时,采取项目嫁接、租赁等方式盘活低效利用厂房,切实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引进了80后创意产业园区,先后帮助150多名青年实现创业就业。

三是积极开展闲置低效土地再利用。出台全区建设用地批后监管实施意见,理顺闲置低效利用土地处置工作流程,全面摸清全区闲置低效利用土地底数。同时,逐宗分析闲置低效利用土地成因,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盘活措施,加快推进存量低效土地再利用,通过限期开发、收取闲置费、收回等多种形式,将现有低效利用土地“变散为整”、“变闲为用”,有效满足了一批投资规模大、效益好、科技含量高的大项目、大企业用地需求。近年来,累积盘活利用土地3000余亩。

三、坚持健全机制,不断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效率

一是强化土地规划供应管理。坚持保护耕地和保障发展并重、开源和节流并举的方针,严把土地“闸门”,凡不符合规划、没有用地计划指标的,不得批准用地,坚决杜绝超计划指标批地、用地。同时,通过限制土地供应量,改变政府及企业用地外延扩张式发展模式,对那些淘汰类、限制类的投资项目,坚决禁止或限制用地。同时,科学引导企业利用地下空间,在符合城市规划和人防要求前提下,多层地下空间分别按照地上土地基准地价相应用途折算比例收取,鼓励项目用地由平面向立体化延伸。

二是强化动态监管工作力度。坚持“项目投资讲强度、配套用地讲限度、土地开发讲进度”,建立“批前早介入、批中严把关、批后重监督”供地管理机制,加强土地出让合同管理,将项目投资强度、规划设计条件、开工竣工时限等落实在土地出让合同中,对擅自改变土地使用性质、容积率、不按规划实施、项目投资资金未到位或未按期开工建设,及时进行查处,收回土地、追缴土地出让金。同时,逐步探索建立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供科学评价依据,切实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三是强化土地执法联动机制。建立国土资源执法监察联席会议制度,与监察、公安、城建、城管、规划等部门联合执法,切实加强对违法用地案件的查处力度,明确了违法用地属地拆除工作机制;不断创新土地执法动态巡查管理模式,从源头上管控违法用地发生比例,将全区土地管辖范围划为三级巡查区,按照重点、常规、一般等级划分巡查区域,限定土地执法动态巡查次数;从全区各村居中选聘100余名优秀党员担任土地监察义务管理员,协助做好各类土地违法案件的日常监管工作,以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管控模式,构造全覆盖、无缝隙的土地违法行为监控体系。

管网挖潜和节能降耗 第12篇

1 南洲水厂的供水区域

1.1 存在问题

处于南洲水厂供水管网末端的基立新村、得胜岗和前进路等高位地区的居民楼,均缺少地下水池和加压水泵,市政管网须将自来水直供至屋顶水箱。表1中,以各处管网所需供水高程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向下排列。

1.2 改造建议

建议该区域楼房恢复使用加压设备,从而市政管网水仅需直供至3楼即可。第一步,将表中标号为(1)和(2)的居民楼进行二次供水的改造,改造后最不利点转移至(3)(基立新村16号),南洲水厂的控制点所需压力可下降约0.03 MPa。第二步,将(3)~(7)进行二次供水改造,同时,扩大(4)的表后管管径,使得该栋楼房处的管道流量能满足夜间入屋顶水箱。改造后最不利点转移至(8)(学院巷5号),南洲水厂的管网控制点所需压力共下降0.056 MPa。第三步,将(8)~(10)进行改造,则(4)(捻岗十座)成为南洲水厂在该地区的最不利点,相比于目前的最不利点(1)的总水头,共下降约0.07 MPa。另外,若以上的高位点经过改造后,前进路的压力点在白天可保持在0.18 MPa~0.19 MPa,同时海珠其他饮用净水区域无缺水现象时,则南洲水厂在白天时段也可减一台机组运行。

1.3 节能效果分析

以上三个改造阶段可使南洲水厂在夜间(0:00~6:00)的出厂压力比目前分别下降0.05 MPa,0.07 MPa,0.08 MPa。同时在白天高峰时段:早峰1 h(6:30~7:30)、午峰1.5 h(11:30~13:00)和晚峰3.5 h(18:00~21:30)的出厂压力可比目前下降0.03 MPa。该厂夜间平均供水量约为28 000 m3/h,白天约为38 000 m3/h,平均配水单位电耗约为370 kW·h/(dam3·MPa),因此每年可节省运行费用如表2所示。

综上,为满足以上所述高位地区用户每日不超过1 000 m3,占南洲水厂日平均供水量的0.1%的用水量,南洲水厂在夜间增加的供水电量却占了该厂生产电量的2.6%。

2 石溪水厂供水范围

2.1 存在问题

石溪水厂供水范围内的供水问题主要集中在晓港路、晓港西路、晓港中路等一带管网末端的高位用户缺压的问题上。通过与海珠所的沟通并实地测压后,发现该区域内的总水头达到0.40 MPa即可满足用水。根据目前石溪水厂的运行数据及相关测压点(泰沙路测压点)的数据,可以发现泰沙路在低峰时段压力通常都超过0.23 MPa(即总水头为0.41 MPa),尤其在晚上高峰时段及凌晨低峰时段压力大概在0.25 MPa~0.29 MPa(即总水头为0.43 MPa~0.47 MPa),富余压力较大,由此造成浪费。

2.2 节能供水建议

1)建议石溪水厂的管网压力控制点由“南石西”改为“泰沙路”,理由如下:a.泰沙路一带的用户压力要求更高(地势及楼层都较高,楼龄大,无增压设备);b.“泰沙路”测压点处于石溪水厂的供水管网末端。2)建议“泰沙路”测压点的压力下限控制在0.23 MPa以上,高峰期可适当提高至0.25 MPa。3)尽量利用坭岗加压站的库水进行调节,保障泰沙路局部压力,以便降低石溪水厂供水区域的整体压力,达到节能的目的。

2.3 节能效果分析

若上述建议实施后,石溪水厂的出厂压力可下降0.04 MPa或以上。石溪水厂配水单位电耗约为418.53 kW·h/(dam3·MPa),日均供水量约142 206 m3。日节省电量约为2 380.70 kW·h;年节省电量约868 955 kW·h,约合67万元。

3 西村水厂供水范围

3.1 存在问题

克山区域是位于西村水厂出厂端不远的一个高位地区,此前由于西村水厂出厂压力高,该处所有居民用水均由市政管网直接补给。而目前,管网压力的调整导致克山地区的高层用户在高峰时段出现水压不足的现象。

3.2 节能建议

第一步,逐步解决克山附近的供水高程在38 m以上的用户二次供水问题。最不利点则由克山九街1栋9层楼处转移至克山八街1栋7层楼处。此时,最不利点所需水压一共可降低约0.069 MPa。第二步,逐步解决克山附近的供水高程在36 m以上、35 m以上、34 m以上和33 m以上的用户二次供水问题,最不利点则由克山八街1栋7层楼处转移至克山四街1栋6层楼处。供水高程降低44.2 m-36.3 m=7.9 m,管网所需压力下降0.079 MPa。

3.3 节能效果分析

1)实行第一步后,西村水厂在高峰时段可减少一台机组,出水量约为33 000 m3/h,出厂压力由0.45 MPa降至0.42 MPa,该厂的平均配水单位电耗约为387 kW·h/(dam3·MPa)。每日高峰时段按早峰2 h(6:30~8:30),午峰2 h(11:30~13:30)和晚峰4 h(18:00~22:00)。2)实行第二步后,西村水厂可以尝试在夜间减少一台机组,文德南压力控制点夜间(0:00~6:00)的压力掌握在0.28 MPa以上。夜间平均出水量为20 000 m3/h,出厂压力由0.40 MPa降低为0.38 MPa。

对克山地区二次供水全部改造后每年可共节省约112万元。

4 石门水厂供水范围

4.1 存在问题

目前石门水厂的管网压力控制点为鸣泉居。然而,位于广园路上的云苑新村是石门水厂供水范围内的另外一个不利点。该处楼房是没有二次供水设施的9层直供住房,水压比较敏感。石门水厂往往至少要提高出厂压力0.04 MPa才能使得该处的压力升高0.01 MPa。

4.2 节能建议

建议及时规范该处楼的二次供水。改造后,三元里控制点的压力可适当下降0.03 MPa,石门水厂因此可在早峰(6:30~8:00)和午峰段(11:00~12:30)减少一台大机,出厂压力降低0.04 MPa,此时鸣泉居的压力能够达到要求。

4.3 节能效果分析

石门水厂配水单位电耗约为376 kW·h/(dam3·MPa),平均供水量约30 000 m3/h,则每日可节电1 200 kW·h,每年合计节省运行费用34万元。

5 江村水厂供水范围

虽然江村水厂供水范围内有不少区域楼房未规范使用二次供水设施,但现在即使对这些用户进行二次供水的改造,也难以降低江村水厂的出厂压力,因为该厂需维持相同的机组确保供水量。因此,西北部地区管网节能还需建立在西北部供水格局变化的基础上。

近几年,广州市在大家的大力协助下,逐步降低了各水厂的平均出厂压力,释放了管网中大量的富余水头。然而,管网中仍有不少可以转移或者消除的富余能耗,而且水厂的出厂压力与其他大城市相比依然处于较高的水平,不利于管网的安全运行。然而大量的不规范用水住宅楼对公司继续降低加权平均压力施加了阻力,因此,通过对这些用户逐一进行改造,管网中潜在可以节省的能耗便能完全释放出来。

摘要:通过对各水厂供水压力的最不利点的用户进行调查分析,促成用户采用二次加压设备(水泵—低位水池或水泵),以降低市政管网的压力,从而可以降低出厂水压力,最后达到为企业节能降耗的目的。

上一篇:经贸外语教学论文下一篇:初中生作业的抄袭现状